客服微信号 investMax 客服微信2号 MaxFund 客服Telegram号 meiguM 邮箱 buy@tradesMax.com 电话 (626)378-3637

gold 20 virus

Howard

 

摘要

【商业PC销售拉动戴尔第二财季扭亏 能持续多久成疑】凭借笔记本和工作站的强劲收入,戴尔技术公司(NYSE: DELL,以下简称“戴尔”)2020财年第二季度净利润为45.05亿美元,同比实现扭亏。受此消息影响,戴尔盘后股价大幅增长超过9%。但问题是,这一增长是否可持续?(美股投资网)

凭借笔记本和工作站的强劲收入,戴尔技术公司(NYSE: DELL,以下简称“戴尔”)2020财年第二季度净利润为45.05亿美元,同比实现扭亏。受此消息影响,戴尔盘后股价大幅增长超过9%。但问题是,这一增长是否可持续?

北京时间8月30日美股盘后,戴尔披露了截至2019年8月2日的财报显示,第二财季总营收为233.70亿美元,同比增长2%。戴尔主管产品和运营的副董事长Jeffrey Clarke在电话会议上表示,该公司正处于以技术为主导的投资周期的早期阶段。

在创始人Michael Dell和私募股权公司Silver Lake将其私有化五年后,戴尔于2018年12月重新在公开市场交易。这是戴尔持有VMware多数股权以来,首次公布业绩,而其与Pivotal Software也达成了初步合并协议,戴尔将持有合并后公司的控股权。

这是在一系列商业环境艰难下取得的成绩。最近几周,投资者们开始担心科技支出疲软,不过,戴尔恰是在此时获得盈利。Jeffrey Clarke将成功总结为,在大部分产品上成功降低了成本的影响,而在没有降低成本的方面,提高了价格。

不过,一些潜在的危机也浮现出水面。率先亮响警报的是本季度高光业务。笔记本电脑、台式机和工作站销售的双位数增长推动了客户解决方案集团营收同比增长6%,达117.48亿美元。其中,同比增长12%的商业收入掩盖了消费端的销售疲软,后者同比下降6%。

然而,在这个增长之下,是整个行业的利好。向Windows 10迁移是过去一年半商业市场高增长的动力。第三方机构Gartner报告显示,4至6月,PC行业罕见回暖,出货量同比增长0.96%,坐稳第三大个人电脑制造商的戴尔同期出货量在增长2.1%。

Jeffrey Clarke在电话会议上表示,在2019自然年剩下的时间仍将延续增长,甚至到2020年早期,但商业市场在2020年整体将微缩。他引用外部数据称将有4%的下滑。

此外,戴尔的业绩报告显示,本季度订单如果不包括中国市场在内,增长了4%。该公司高层表态,在2019自然年接下来的时间,中国市场的销售仍然面临疲软,尤其是服务器设备领域。

包含存储、网络设备和服务器业务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集团本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7%,至86.21亿美元。这部分业务仍将面临挑战。Jeffrey Clarke表示,中国以外的市场服务器订单略有增加。不过,该集团旗下存储业务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0.4%的增长。

该公司首席财务官Thomas Sweet表示,其放弃了在中国需要投标的超大规模业务,而是注重在中国扩大客户基础,建立长久可持续的客户关系,重点转移到了戴尔必须做的事情。

事实上,在当下的周期阶段,戴尔的优势是不断创新和整合产品组合,简化IT管理解决方案的基础架构,加速数字化转型,产生现金流。第三方机构IDC对2023年的IT支出预测支持了戴尔高层对这件事的看法,前者认为增长率将超过全球GDP增速的2倍。

对戴尔来说,该公司股价自年初下跌了4.3%,而标准普尔500指数同期增长了16.66%。

 

 

摘要

【又双叒叕涨价!特斯拉宣布部分进口车型上调在中国售价 最高涨幅近2万】特斯拉又又双双叒叒叕叕调价了!8月30日,特斯拉官网宣布,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进口版)价格从355900元上调至363900元;Model 3高性能版价格从499900元上调至509900元;Model S高性能版价格从875700元上调至893900元。(美股投资网)

特斯拉又又双双叒叒叕叕调价了!

8月30日,特斯拉官网宣布,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进口版)价格从355900元上调至363900元;Model 3高性能版价格从499900元上调至509900元;Model S高性能版价格从875700元上调至893900元。

特斯拉表示,此次价格调整仅为预估,实际价格以最终公布为准,待监管机构批准。

涨价系汇率原因

本次调价其实并不意外。

本月初,有报道称,特斯拉可能因为人民币汇率波动而上调中国区售价。

8月7日,特斯拉方面回应美股投资网记者称,不排除这种可能。

8月26日,特斯拉方面表示,特斯拉将自8月30日起上调全系价格,并称涨价系汇率原因。

特斯拉车型调价前后价格对比

不过,本次涨价并不意味着后续价格保持稳定。

在1年的时间里,特斯拉已经在中国进行了多轮调价。据统计,在近14个月中,特斯拉中国进行了7次官方调价,包括4次全系降价、2次全系涨价,以及1次有涨有降。

其中,7月16日,特斯拉将Model 3系列售价全面下调2万至3万多元人民币,最高降价达3.31万元。Model S和Model X长续航版的售价小幅降低至79.09万元与77.69万元,加速性能版则提价7%左右。不过,特斯拉Model3的国产版售价仍维持在32.8万元。

此前,3月1日的一轮降价导致部分车主的不满。特斯拉中国Model X车型降幅达到17.43万至34.11万元,Model X狂暴加速性能版(原P100D)价差高达34.11万元。Model 3的降幅在2.6万至4.4万元不等,Model S降价1.14万至27.75万元。

为国产化抢时间

为避免汇率等种种不稳定因素影响,特斯拉正争分夺秒对旗下车型进行国产化。

8月7日,特斯拉宣布,位于上海的特斯拉“超级工厂”建设顺利,并预计今年底正式投产。特斯拉方面称,工厂从动工至今仅7个月的时间,推进一直在加速。

8月29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也频繁点赞上海“超级工厂”的建设速度。

“特斯拉(中国)团队做得非常棒,上海的‘超级工厂’非常令人震撼。我很惊喜特斯拉在上海取得的巨大进步,让全世界看到了好的案例,即一个创新企业在中国可以取得好的进展,这是非常令人称羡的,之前我在其他地方没有看到过这样快速的发展。中国就是未来,未来是非常令人激动的。”马斯克说。

据了解,上海“超级工厂”是特斯拉在中国的第一家制造工厂,也是国内首家由外国汽车制造商全资拥有的电动汽车工厂。该项目于2019年1月7日开工建设,总投资高达500亿元,一期投资160亿元。

官方资料显示,从2019年二季度开始,为准备第一阶段生产,特斯拉已开始将机械设备搬入工厂。

8月30日晚7时,工信部发布了最新一批的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特斯拉赫然在列。

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新增的特斯拉16种车辆型号包括:Model 3长续航全轮驱动版、Model 3长续航后轮驱动版、Model S 长续航版、Model S 标准续航版、Model S 高性能版、Model X 长续航版、Model X 标准续航版、Model X 高性能版、Model 3 标准续航升级版。

特斯拉上海工厂在初始阶段计划每周生产约3000辆Model 3;完全达产后,年产量将攀升至50万辆。国产后的Model Y将与Model 3共享75%的零部件与生产平台。

此前公开的环评报告显示,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将分两阶段施工,第一阶段完成整车四大车间——冲压车间、车身车间、涂装车间、总装车间及配套工程的建设,预计于今年9月完成;第二阶段将完成座椅生产区域、动力系统车间、电机车间的建设,预计于明年3月完成。

在早前发布的一季报中,特斯拉披露上海超级工厂搭建的第二代Model 3生产线,预计单位产能的成本将比美国费利蒙超级工厂减少50%。

对上海超级工厂热切期待的背后,是特斯拉待解的盈利难题。

财报显示,2019年二季度,公司营收63.5亿美元,同比增长58.67%;净亏损为4.08亿美元,同比收窄43.18%;今年上半年,特斯拉营收108.91亿美元,同比增长46.97%,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1.1亿美元,同比收窄22.2%。公司今年上半年再次回归亏损局面。

与此同时,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已成为特斯拉的第二大市场,在华新车销售总金额达14.69亿美元,同比增长41.8%。

业内人士认为,面对上半年的盈利压力,作为特斯拉全球第二大市场的中国市场被马斯克视为销量增长关键。特斯拉加速工厂建设推进国产化,寄希望于这座“超级工厂”促进特斯拉扭亏为盈。该项目或许能解决特斯拉当前的资金压力,同时,在华销量的增长,也让特斯拉更加坚定在华投资建厂的决心。

【相关报道】

进口特斯拉入免车辆购置税名单 最多可省9.9万

“最高可节省约9.9万。”今天,特斯拉官方微信公众号推送了一张图片,并说明节省金额将根据特定车型的现有价格估算。

而就在今天,特斯拉官方网站却对全线进口车型进行了调价,价格上涨幅度在0.8万至1.98万元之间不等。仅仅一天之间就接连发布“一升一降”的消息,特斯拉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原来,这“药”并非特斯拉自己生产,而是工信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为这家在中国新建工厂的美国企业送上了一剂良方:第二十六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公布,特斯拉所有进口车型进入免税名单。

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二十六批)特斯拉部分,来源:工信部网站

特斯拉方面表示,由于车辆购置税在税前车价中占比约10%,因此根据车型不同,在免税后最高每辆车可节省约9.9万元的购车款。

当前实行的车辆购置税免税政策由财政部、国税总局、工信部和科技部于2017年底联合发布,有效期至2020年12月31日。在此期间,对进入《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的新能源汽车在购买时免征税率为10%的车辆购置税。

自2018年1月1日起列入《目录》的新能源汽车须同时符合四大条件,即第一,获得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的纯电动汽车、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第二,符合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第三,通过新能源汽车专项检测,达到新能源汽车产品专项检验标准;第四,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或进口新能源汽车经销商(以下简称企业)在产品质量保证、产品一致性、售后服务、安全监测、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等方面符合相关要求。

数据显示,2001年起征收的车辆购置税在组织财政收入、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引导汽车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最近,苹果公司深陷舆论漩涡。

Gartner发布的最新报告称,2019年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销量3.68亿台,而上年同期为3.74亿台,销量同比减少1.7%。其中苹果公司是“受害者”,该季度,iPhone销量只有3800万台,同比减少13.8%,市场份额为10.5%,比2018年同期的11.9%下滑1.4个百分点。

更严峻的是,在安卓阵营的手机厂商加速引领5G换机潮的背景下,苹果将于今年9月推出的新机并不支持5G,且继续使用英特尔的基带,已输在了5G的起跑线上。

此外,新款iPhone目前曝光的“浴霸三摄”、多彩配色、触控笔等卖点也被诸多“果粉”吐槽。

销量下滑、5G终端相对落后、新机卖点遭吐槽,iPhone面临的困境或许正令苹果头痛……

iPhone销量下滑

根据Gartner报告,在全球前5大手机制造商中,华为与三星增长最明显,销量分别同比增加16.5%和3.8%,两大品牌合计销量占比超全球手机销量的三分之一。

虽然华为在海外市场受挫,但由于其在大中华地区的强势促销以及清晰的品牌地位,华为第二季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增长31%,达到了创记录的3730万台,甚至超过苹果第二季度全球的出货量。

与之相对应的是,苹果陷入销量颓势。2019财年第三财季,苹果iPhone销售收入为259.9亿美元,同比下滑11.8%,这也是近7年来,iPhone营收占比首次跌破50%,而在此前的多个季度,iPhone的营收占比中通常超六成。

此前,由于iPhone XR、iPhone XS和iPhone XS Max的定价颇高以及产品之间差异化不足等问题,iPhone从2018年第四季度开始出现大幅下跌,中国市场表现尤其低迷,大中华区当季营收暴跌超过20%。

随后,苹果自2018年底开始在国内开启降价促销活动。今年“618”期间,iPhone开启诞生以来最大力度的折扣促销,其中,iPhone XS Max机型降价幅度甚至超过2000元。各类优惠活动让iPhone在中国市场的疲软表现有所缓解,在2019财年第三财季,苹果大中华区营收下滑幅度收窄至4%。

然而,促销活动对营收下滑只能起到短期抑制作用,iPhone在中国市场的情况仍不乐观。据QuestMobile近日最新报告,2019年上半年,中国智能终端市场中,苹果的市场占有率依然位列榜首,但其地位正在动摇,在智能手机销量整体下滑的情况下,华为手机销量强势、逆势而涨,市场份额与苹果的差距缩小至1.88%;同时,国产手机崛起,四大手机品牌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至65.7%。

用户忠诚度方面,“果粉”的忠诚度有所下降,更多iOS系统用户开始转向安卓系统,安卓用户忠诚度进一步提升。上述报告显示,今年6月,iOS换至iOS的用户占比为54%,去年同期为56.8%,iOS换至安卓的用户占比为46%,去年同期为43.2%,而安卓换至iOS的用户占比仅为18.9%,去年同期为21.2%,安卓换至安卓的用户占比为81.1%,去年同期为78.8%。

5G落后

据媒体报道,美国金融机构罗森布拉特证券公司不久前将苹果公司的股票评级从中性下调至卖出,其认为,除了iPhone销售疲软之外,更严重的问题在于苹果5G手机的推迟推出。

进入2019年下半年,运营商、手机厂商的5G商用化进程正在加速,目前,三星、华为、OPPO等厂商均推出了自己的5G手机。在中国市场,虽然5G套餐资费还未正式推出,但手机厂商已提前一步打起了“价格战”,不久前vivo推出的iQOO Pro 5G版手机售价最低仅为3798元,首次将5G终端的价格压到4000元以下。

5G终端的换机潮和价格战来得比市场预测的还要快,但苹果由于与其长期基带供应商高通之间的长期诉讼,在5G芯片方面,苹果选择了落后于高通的英特尔。虽然出于压力,苹果今年与高通达成和解,但今年的iPhone新机仍使用英特尔的基带,这让苹果在与一众搭载高通5G芯片的安卓手机厂商之间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5G芯片方面的不足是限制iPhone创新的枷锁,除了与高通和解,苹果也不断推动其自研芯片计划。

今年7月,苹果斥资10亿美元收购英特尔大部分智能手机调制解调器业务,其中,对苹果来说最具价值的便是基带芯片技术。通过收购,苹果将拥有超过17000项无线技术专利,涵盖从蜂窝标准协议到调制解调器架构和调制解调器操作等方面。

但可预见的是,自研芯片的落地最早也在2020年之后,苹果恐难赶上5G时代的第一波红利。

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在接受《美股投资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5G终端发布趋势来看,苹果已经变成了一个跟随者,iPhone领导行业的时代可能已经过去了,现在中国的手机厂商已开始发布5G手机,这对苹果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可能会雪上加霜。

新机被吐槽

时至9月初,一年一度的苹果秋季发布会即将到来。相比乔布斯时代,近几年,苹果新产品细节的保密程度已大大降低,从今年来看,虽然在社交媒体上已有不少关于新产品配置细节的曝光,但讨论热度较往年已有明显减弱。

据多次准确预测苹果新产品细节的分析师郭明琪报告,5G版的iPhone将在2020年发布,届时iPhone将会有较重大的创新。

据多家媒体报道,今年的新款iPhone将命名为iPhone 11、iPhone 11 Pro、iPhone 11 Pro Max,外观设计上将会采用呈三角形排列的后置三摄,即此前被用户吐槽的“浴霸三摄”,屏幕大小与目前型号一致,且会继续沿用“刘海”设计。新款iPhone的主要亮点在于拍摄和视频功能的升级。

此外,新款iPhone或将提供反向无线充电功能。不过,这一功能最先由华为发布,也引发了网友吐槽。

孙燕飚称,根据从供应链了解到的情况,苹果公司对iPhone 11系列的销量持比较消极的态度,甚至认为可能比iPhone XS系列的总体销量更低,9月份发布会的亮点或在于苹果能不能给出一个较为合理的低价。

库克此前承认iPhone定价过高,正在考虑调整策略,目前在电商渠道,iPhone XS Max最低价格接近8000元。孙燕飚认为,若今年iPhone定价为8000元档位,作为新机依旧会有一定的用户群,但其市场热潮可能会从过往的3个月收缩至2个月。

 

 

三个月前,Facebook提出要在自然语言处理的三个子领域进行研究,包括语言学的跨学科研究、与计算机语言交互相关的人工智能领域等。Facebook将针对自然语言处理的深度学习、高效计算以及方言的神经机器翻译进行重点研究,最终推动机器翻译前沿研究的进步。

那只是一个开始,Facebook在今天的博客中宣布,来自35个国家的115项提案中,有11项脱颖而出;同时,Facebook宣布人工智能语言研究联盟成立,该合作伙伴联盟旨在共同推进自然语言处理的前沿研究。

目前,我们还未获得与这一联盟有关的详细信息,但Facebook表示新成立的团队将围绕表示学习、内容理解、对话系统、信息提取、情感分析、总结、数据分析及优化和语音翻译等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展开研究。AI语言研究联盟的成员不仅可以与Facebook的研究人员进行项目合作,还可以获得研究经费并参与年度研讨会,除此之外,他们还可以获得重要自然语言处理大会的入场券。

Facebook的博客中写道:“在自然语言处理这一领域,我们一直都很注重Facebook和学界的合作,我们将长期支持这种开放研究,这次在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翻译方面的研究奖项也是这一理念的延续。Facebook坚信开放科学,我们希望该联盟的成立和这些奖励可以加速自然语言处理的研究进程。”

Facebook人工智能语言研究联盟的成立或许是要与亚马逊Alexa基金相抗衡,Alexa基金为语音技术提供了2亿美元的风投资金,以推动技术创新。Alexa基金的所有成员均可预览软件开发包等工具,并且可以获得亚马逊展示活动的硬件或软件的开发支持。除此之外,Alexa基金名下的奖学金还会支持文本转语音、会话人工智能能、自动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等领域的本科和研究生。

从表面上看,AI语言研究联盟的使命比亚马逊的目标更具平台无关性。在这个方面,它与获得谷歌授权的“人工智能造福人类”计划有些相似,该计划为研究人员提供资金去解决一些世界上最棘手的问题;除此之外,微软为生态、可及性、人道主义行为、文化遗产等AI应用程序提供了1.25亿美元的资金,这也与亚马逊的这次投资有相似之处。

 

 

周四(29日)美股盘初,百思买(BBY)股价承压,截至北京时间22:09,该股跌8.63%,报63.01美元。

此前,公司公布的2020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百思买期内营收同比增长1.7%至95.4亿美元,不及市场预期。期内可比销售额增长为1.6%,低于市场预期的2.15%。

百思买Best Buy Co。, Inc。创立于1966年,前身是音乐之声公司Sound of Music, Inc。总部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里奇菲尔德,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零售集团。

2006年,百思买进军中国零售市场,在中国的上海、苏州和杭州陆续开设分店。后由于经营不善,于2011年2月22日关闭在中国大陆地区的9家百思买门店。公司于2012年间在中国开设将近50家五星电器门店,后又于2014年12月04日,把江苏五星电器公司(Jiangsu Five Star Appliance)出售给浙江佳源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从而百思买全部退出中国。

 

 

开业第一天满眼的人从众,Costco直接被买到暂停营业,随即也成了“网红”。COST

27日,美国零售超市巨头Costco中国大陆首家门店于上海闵行区开业。开业当天,由于消费者人数过多,下午1点就不得不暂停营业。28日,由于上海消费者的热情依然不减,Costco宣布,于当日起将卖场内购物人数控制在2000人以内,并由警方协助疏导卖场周边交通。

Costco为何会被追捧?有网友称:“说实话,茅台卖1500元,换作你,你不去买?反正我是会去买的,出门一转手就卖两千多。”此外有网友表示:“全年营业额1000多亿、利润30多亿,零售的利润3%,这不是良心企业是什么?”

实际上,不同于传统的超市企业,Costco并非通过商品差价来赚取利润,而是通过低价精选的模式引流,以会员费实现盈利。在最新发布的2019年三季报中,1052.05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全部来源于零售及会员费。其中,会员费所得23.02亿美元。

 

会员续签率高达90%,三个季度会员费狂揽23亿

1976年,一家名为Price Club的会员制仓储批发超市在美国加州圣迭戈成立,1982年,Jeff Brotman和Jim Sinegal会面,制定了成立一家新的会员制仓储企业的计划。次年,第一家Costco于9月在西雅图开张。

根据官网介绍,Costco实行会员制制度,其大部分商品直接从制造商购买,然后将其送到一个交叉对接的集散点(仓库)或直接送到它的仓库。该公司的仓库接收来自制造商的集装箱货物,并将这些货物重新分配到各个仓库,其间用时一般不到24小时。

1993年,Price Company与Costco合并成为Price Costco.1994年Costco在韩国汉城开设第一家分店,进军亚洲,1997年在高雄开设中国台湾第一家卖场。

截至2017年,Costco分布于全球多个国家或地区的分店已累计达741家,其中,大部分位于美国境内,加拿大则是最大国外市场,门店主要集中于首都渥太华附近。公司会员总数超过9000万名,续签率高达90%,在营业利润中所占比例也越来越明显。

根据财报,2016至2018年财年间,Costco连续三年营业利润同比正增长,分别实现总营收1187.19亿美元、1290.25亿美元、1415.76亿美元,同比增幅为2.17%、8.68%、9.73%。在最新发布的2019年三季报中,Costco共实现总营收1052.0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27%。

在扣税后的净利润方面,Costco也节节攀升。2016年-2018年财年,分别实现净利润23.50亿美元、26.79亿美元、31.34亿美元,同比增幅分别为-1.14%、14%、16.98%。在最新财报中,截至2019年5月12日的三个季度,Costco实现净利润22.53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22.53%。

具体来看,Costco的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为仓储量贩商店销售所得。2019年三季报中,1052.05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全部来源于零售及会员费。其中,仓储量贩店销售所得1029.03亿美元,占97.81%;会员费所得23.02亿美元,占2.19%;毛利率约为12.95%。

 

低价精选“选择不多”,却通过会员费实现盈利

不同于传统的超市企业,Costco并不是通过商品差价来赚取利润,而是通过低价精选只有3700多个SKU(库存量单位)的模式来引流,通过会员费来实现盈利。公司为顾客提供更具性价比的商品和优质的购物体验,吸引了更多消费者成为会员并支付会员费,而丰厚的会员收入也为公司持续低价销售提供了支持,形成了良性循坏。

通常来说,作为一个大型零售超市,SKU的数量往往高达数万、甚至数十万个。美国另一零售巨头沃尔玛,其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就曾在2018年公开表示,目前Walmart.com上的SKU数量已增至7500万。相比之下,Costco的SKU数量相差巨大。

SKU作为库存量单位,商家上架的每一款商品,都为一个SKU,若该商品有多个颜色、大小等可选项目,则该产品有多个SKU。在数十万个SKU的情况下,顾客可供挑选的同一商品可能有几十甚至上百个备选项,而在Costco仅仅数千的SKU条件下,顾客可能仅有几个选择可供挑选。

国泰君安零售团队分析师认为,Costco精选SKU、大包装销售模式以及完善的物流体系、储销一体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自有品牌锦上添花,一方面增加顾客黏性,另一方面提升盈利能力。海外扩张为公司未来持续发展提供动力。Costco的成功之路说明了真正提升性价比和购物体验的零售企业将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自有品牌或成为不可缺少的一块拼图,具有扩张潜力的超市企业前景广阔。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Costco已涉足多个国家或地区,美国地区的营业收入仍是其营业收入的重点。截至2019年5月12日的三个季度,Costco本财报期内在美国地区营业收入769.58亿美元,占据全部营收的73.15%;在海外市场,加拿大地区营业收入最为突出,共计145.61亿美元,占公司总营收的13.84%;其他地区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36.86亿美元,占比约13.01%。

有分析师指出,Costco在零售业从业者心目中的地位极高,甚至一些互联网公司都曾拿它对标,但是近些年来外资超市在中国经营状况普遍不佳,Costco会员制超市新进入中国大陆,能否适应环境长期生存下来,还需关注本地化的供应链问题,以及中美消费习惯差异等。

此外,还有评论表示,在中国大陆,Costco还需要面对城市化之后房租、人工成本持续上涨的大环境带来的系列问题。

 

中国“门徒”:拼多多、阿里巴巴、每日优鲜……

Costco通过要求消费者购买会员卡来固定消费需求,在获知消费者认可Costco选品、供应链理念后,大规模采购单品,从而实现低价。在国内,拼多多、阿里巴巴、小米、每日优鲜等多个零售商品牌都曾借鉴Costco的销售模式。

拼多多曾公开表示,要打造线上的Costco+Disney。与Costco相似,拼多多同样将销售首先从需求端发起;以平台收费来实现盈利,并尽可能从零售商的角度带动干预生产。

据业内人士介绍,拼多多通过社交裂变聚集巨大同类需求,吸引消费者进入线上卖场,联动中小品牌供应商,并从零售商的角度干预生产。两者模式都是吸引需求来带动供给侧。招商证券分析师称,对比拼多多与Costco可以发现,拼多多的买手推荐模式、产业链盈利赚取方式、C2M中对供应的反向定制方面都比Costco更优。

“为发烧而生”的小米也综合了零售和互联网的思维,借鉴Costco的“另类”盈利模式建立了自己的盈利模式。

与Costco通过仓储门店吸引客户一样,小米通过提供创新、高质量、精心设计、用户体验卓越的智能硬件产品,积累了庞大且持续增长的忠实用户群体。海量用户规模是互联网商业化变现的基础,随着小米用户规模持续增长,小米的互联网服务业务也呈现加速变现趋势,带动小米的互联网服务收入持续增长。

而对于阿里巴巴、每日优鲜、美团、大众等,则是更鲜明地推出Costco会员制度。例如淘宝推出的“88VIP”制度,在花费88元购买会员后,即可获得会员专享折扣等优惠。升级后的每日优鲜会员制度,除推出会员专享商品、会员专享折扣等活动,还承诺会员专享品毛利率上限为13.9%。

 

 

摘要

【5岁网易考拉由“买家”变“卖家” 阿里很想“娶” 丁磊不给“嫁”?】近日,关于网易考拉将被阿里巴巴收购的消息引起广泛讨论。就在多家媒体几近“断定”网易考拉将以20亿美元出售给阿里巴巴后,这一“卖身”事件再次生变。8月20日,也是此前市场盛传的“官宣”之日,等来的却是“双方收购谈崩”的消息,据称是丁磊亲自否决了收购决定。(美股投资)

“悬案”依然未结。

近日,关于网易考拉将被阿里巴巴收购的消息引起广泛讨论。就在多家媒体几近“断定”网易考拉将以20亿美元出售给阿里巴巴后,这一“卖身”事件再次生变。8月20日,也是此前市场盛传的“官宣”之日,等来的却是“双方收购谈崩”的消息,据称是丁磊亲自否决了收购决定。

从坊间流传的消息来看,阿里巴巴对网易考拉的收购,可谓一波三折,网易考拉的去向更是扑朔迷离。《美股投资》记者采访求证时,双方均对收购事宜三缄其口。

为外界关注的是,在过去几年中,网易考拉与阿里巴巴旗下天猫国际一直明争暗斗,争夺跨境电商领域的头把交椅。网易考拉诞生仅5年,在行业中取得如此地位实属不易。那么,已经在电商领域杀出一条血路的网易考拉,又为何要卖?

更令外界错愕的是,半年之前,市场还一度盛传网易考拉在主动推进合并亚马逊中国海外购。短短数月,由“买家”变“卖家”,显然,网易考拉站在了命运的一个新十字路口。如今,无论是“卖”是“留”,对于遭遇瓶颈的考拉而言,或许都已经无法实现丁磊当初许下“电商里再造一个网易”的愿望了。

站在十字路口

在纠结了较长一段时间后,8月底的一天,王晨(化名)终于还是鼓起勇气在微信朋友圈发出自己离职的消息。

不久,王晨这条朋友圈下面就收到了很多微信好友的点赞与祝福。但在王晨心里,离开网易,更多是不舍与无奈。在王晨看来,之所以会犹豫这么久,是因为不舍。

有如此感受的并不只有王晨一个。无论是在职的,还是离职的,不少网易考拉的员工也与王晨一样感觉到迷茫。尤其是,在近期网易考拉被传出要卖掉的消息后,这种迷茫更加明显。

就在网易考拉将出售给阿里的消息传出后,在某互联网职场论坛上,一位网易考拉员工发帖称:考拉816,同事们穿着统一的黑色考拉文化衫,莫名感觉像是来参加考拉的葬礼。一些网易考拉现员工、前员工也在一些匿名社交平台上表示了对离开网易考拉的遗憾。

员工的迷茫与不安,更多是与工作环境有关。而事实上,今年的考拉,也可以说是一直都在“迷茫”中度过。

此次突然传出“被卖”消息,无疑让网易考拉的迷茫直接展现在外界面前。而谁会想到,就在不久前,网易考拉还是以电商市场上的买家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

今年2月,《财经》杂志称,网易和亚马逊正在推进一项有关中国电商业务的重大重组。该消息直指网易旗下跨境电商网易考拉将合并亚马逊中国海外购业务,并称该谈判已历时数月,由网易考拉主动发起并推进,双方或采取换股方式。然而,该传闻最终随着亚马逊中国方面停止为第三方卖家提供卖家服务而无疾而终。

短短数月,网易考拉由“买家”变“卖家”,这一转变显然让外界错愕。这也意味着当下的网易考拉已走到了命运的一个新十字路口。然而,就在外界以为网易考拉“被卖”已成定局时,其命运似乎又有了变化。

就在行业中传出网易与阿里关于网易考拉的收购事宜已谈崩的当天下午,有消息称,网易内部召开了会议,网易下午的会议中透露“网易考拉融资进展一切顺利”。不过,融资额度、融资金额均未对外公布。而网易考拉和阿里巴巴对上述一系列消息的回应仍然是“不予置评”。

难造“下个网易”?

站在当下这一时间点,回看网易考拉的历史,其命运似乎就如一首“冰与火之歌”那样跌宕起伏。

2014年,海关总署发布了被业内称为“56号”和“57号”的文件,逐步明确通过跨境电商渠道购买的商品只需缴纳行邮税,而免去了普通进口贸易中的增值税、消费税。此举点燃了跨境电商赛道的创业之火。商业嗅觉敏锐的丁磊显然也看到了商机,抓住政策红利,当即决定成立网易考拉。2015年初,网易考拉正式上线,随后在网易内部被升级为战略级产品。

在丁磊看来,电商是可以成为网易在游戏、邮箱、门户等业务之外的新增长点,且在未来三到五年,在电商领域可以再造一个网易。

接下来几年的情况似乎也印证了丁磊的判断。

艾媒咨询发布的《2019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研究报告》显示,网易考拉以27.7%的市场份额位居国内跨境进口市场首位,连续第四年稳居市场份额第一。天猫国际、海囤全球、唯品会分别以25.1%、13.3%和9.9%列为其后。

在财务数据的表现上,网易包含电商的创新业务收入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从2014年的9%,一路增长至2018年的37%;而游戏收入占比则进一步被压缩至60%。同时,网易2019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网易电商业务净营收为52.5亿元,同比上涨20.2%,毛利率增长至10.9%,电商收入占比已经达到近28%,成为了网易的第二大增长引擎。其中,网易考拉起到的作用最为明显。

如此看来,大好发展形势似乎与当下传出“卖身”的情况有些冲突。这不由得引人好奇,为何发展如此迅速的网易考拉,依然存在被丁磊卖掉的可能?

事实上,看似漂亮的成绩背后是网易考拉高昂的运营成本和风险。

纵观网易旗下产品,都以“品质”与“格调”为主打,而丁磊也一直都推崇“工匠精神”,这一理念也被注入网易考拉。

考拉的确也延续了网易产品的一贯风格,主打自营模式。此前,网易考拉CEO张蕾曾表示,海外供应链、平台销售、自建仓储统一配送都掌握在考拉自己手上。

同时,在近两年的线下布局上,考拉也尤为激进。《美股投资》记者了解到,今年,考拉计划开设15家线下店,目前已经在杭州、上海、成都、郑州等8个城市入驻。而考拉的“全球工厂店”在杭州开设首店后,还会在各大城市陆续布局。

众所周知,自营模式对供应链和仓储的要求很高,线下扩展也需要大量资金加持。与此同时,获取流量的成本也越来越高。高昂的成本让考拉也一直处于“烧钱”状态。

显然,烧钱的考拉拖了网易的后腿。2014年网易大力投入做电商后,整体利润率逐年下降,毛利率从2014年的72%降至2018年的42%,净利率从41%降至9%。

亏损不是根本问题,如能以短时间的战略性亏损换来业务高速增长,投资人还是愿意为这种亏损买单。

然而,如今的网易电商已告别高速增长阶段。

在刚起步的前三年,网易包含电商的创新业务营收增速分别为205%、252%和117%。2017年,营收增速降低至92%,首次低于100%。2018年,进一步降低至59%,创下近五年来的最低增速。此外,从2018年四季度至2019年二季度的财报来看,网易电商收入的同比增速分别为44%、28%和20%。至此,网易电商在收入上已呈现七连降。这从某种程度意味着,网易电商的发展从增速上来看,明显后劲不足,而这也将进一步影响到投资者对网易的信心。

对此,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网易考拉在公司的主体设计架构上存在不够合理之处。

“对于需要长期投入的电商业务而言,应该在上市公司体系外独立培育孵化,这样才不会拖累上市公司业绩。”曹磊还表示,若将考拉剥离出上市公司,通过协议方式,网易考拉也可以与集团其他业务进行导流转化。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网易考拉“卖身”消息刚传出的8月13日,网易股价快速拉升,截至当日收盘,网易股价涨幅达10.93%,总市值达335.4亿美元,一度超过百度的332亿美元市值。或许在市场看来,网易主营业务是游戏,剥离持续亏损的电商业务对网易来说是件好事,有助于提高公司净利润。

丁磊的意志

就在此前传出阿里将要收购网易考拉这一消息时,有分析称,阿里这一收购行为更多是针对拼多多的防御性收购。而再度传出双方收购谈崩消息后,也有不少业内人士猜测“网易考拉是否会转而卖给拼多多?”

如今,对于网易考拉是否会出售或者将要卖给谁,真正的答案,外界都不得而知。从诞生到如今传出被卖的消息,不难看出,网易考拉的命运都与丁磊有着密切的关系。或许正如此前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所说的那样,“丁磊亲自否决了收购决定。”这也不难看出,在很大程度上,不论考拉是卖还是留,更多也都是丁磊的意志。

在商界,丁磊算得上是少年得志,32岁便成为中国首富,被财经作家吴晓波称为“中国唯一一个快乐的大富翁”。在外界看来,相较于其他互联网大佬,这一“快乐的大富翁”也更为“佛系”。

然而,在网易内部,持股近半的丁磊是网易的大股东,而这种“绝对掌控”又会因为其个人性格而影响公司的战略格局和走向。

尽管相对“佛系”,但作为一个商人,丁磊自然也有着属于商人的特性。其中,“务实”是包括丁磊在内的大多数商人共有的特性,而这一特性在企业经营策略上的体现,就是对预算的严格控制。

此前《界面》报道称,一个项目能否进入丁磊视线,不是月活、增量这种硬性指标,而是预算。只有当财务的审批在50万元至100万元以上时,才有可能落到丁磊的手上。

在不久前的网易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网易CFO杨昭烜也表示,“电商要在增长速度和盈利模式之间找到平衡,而网易的经营理念并不支持用不惜亏损的方式来取得快速增长。”现在看来,杨昭烜这句话背后似乎另有深意。

 

 

周一(8月26日)美股盘后,哔哩哔哩(BILI)将公布2019财年第二季度(Q2)业绩报告。


市场普遍预计哔哩哔哩Q2营收为2.09亿美元,同比增长35.2%;每股亏损0.15美元。此前,公司预计Q2净营收将介于人民币14.5亿至14.9亿元之间(约合2.03亿美元至2.09亿美元)。
从业务来看,哔哩哔哩的收入主要来自向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内容,比如手机游戏和直播,以及广告和其它服务。
回顾第一季度(Q1),哔哩哔哩营收同比增长58%至2.047亿美元(人民币13.74亿元),主要得益于手机游戏收入27%的增长,且超过了市场分析师一致预期的1.926亿美元。
同时,Q1每股亏损收窄至6美分,好于华尔街预期的每股亏损11美分。
据统计,在过去的一年里,哔哩哔哩的营收均超过市场预期,且四个季度中也有三个季度的每股收益超过市场预期。


继续关注费用管控
本季度,公司增长的费用支出依然是关注重点之一,主要包括APP以及品牌相关的渠道以及营销费用、手机游戏推广费用、不断增长的员工费用、无形资产相关费用、以及研发费用,这些都会对利润继续造成压力。
一直以来,由于在技术、人才、内容和其它方面的持续投资,哔哩哔哩仍处于亏损状态。同样,在第一季度,由于成本和支出上升,公司的亏损有所扩大。
而且,哔哩哔哩的业务主要依赖于它为用户提供有趣和有用内容的能力。随着用户基础的不断扩大和用户参与度的不断提高,一方面公司将会进一步扩大内容库,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和多样化的需求,而另一方面,相关的成本也可能会越来越高,包括授权内容的许可费、版税等。
所以,公司实现盈利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管理成本和开支的能力,这一部分的变化值得密切关注。


用户增长及变现能力
除了关注费用以外,用户的增长亦不可忽视。对于哔哩哔哩而言,用户持续不断的增长仍是推动营收增长的主要动力。
第一季度,公司的每月平均活跃用户(MAUs)达到1.013亿,而每月平均付费用户达到570万,比2018年同期增长132%。而且,平台用户的留存率一直维持在80%左右。
此外,商业化能力也是2019年的战略重点。预计公司将推出新产品和服务,以拓宽收入来源。同时,为了创造可持续的收入,公司可能也将会专注于开发新的变现策略。

 

 

摘要
【58同城 WUBA姚劲波:年底前会降级或请走10%的副总裁】近日,58同城 WUBACEO姚劲波向全体员工发布内部信指出,在面对来自市场更艰难,更具挑战的时刻,企业更应考虑长远及终极价值。“2019年年底前,58同城 WUBA会降级或者请走10%的副总裁,其他级别也类似”。

 

 

摘要
【阿里应对竞争者 进攻不如防守】近日,在美上市的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三大电商领域巨头均已披露了最新财报数据。本文笔者以解读阿里2020财年Q1财报为主。汇率波动、拼多多迅速崛起、监管等因素影响阿里前期股价表现,阿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远高于营收同比增速。

 

Copyright© 2007-2023 Tradesma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