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投资网获悉,从科技巨头到制造业龙头,美国企业正集体承受特朗普政府全面加征关税带来的冲击波。尽管多数受影响商品尚未抵达美国港口,但已披露财报的企业预警显示,关税政策正以超预期力度侵蚀企业利润,部分行业甚至面临供应链重构的生死考验。
在已公布财务预期的美企中,通用汽车(GM)成为关税重灾区这家底特律车企预计全年利润将因关税减少50亿美元,其从韩国、加拿大、墨西哥进口的整车及零部件普遍面临25%关税壁垒。同为汽车行业的福特汽车(F)紧随其后,警告关税将导致其息税前利润(EBITDA)缩水15亿美元;哈雷戴维森摩托车(HOG)则可能损失1.75亿美元。
图1
科技阵营同样未能幸免。苹果公司(AAPL)预计本季度因关税增加成本9亿美元,英伟达(NVDA)已计提55亿美元支出应对进口成本上涨,Meta Platforms(META)更将年度资本支出上调70亿美元,直言“全球设备采购成本超出预期”。消费巨头宝洁公司(PG)预计关税将推高年度成本10亿至15亿美元,已计划通过提价转嫁压力。
图2
据数据显示,本轮财报季企业电话会议中,“不确定性”(uncertainty)一词出现频次突破6000次,创2020年疫情以来新高。包括沃尔玛(WMT)、家得宝(HD)在内的数十家企业尚未公布最新业绩,但已有多家公司通过提前囤货、转移产能等方式自救微软(MSFT)因客户抢购,Windows软件销售额意外激增;亚马逊(AMZN)为规避关税加速采购,导致一季度利润减少10亿美元;史丹利公司(SWK)虽已将美国市场产品价格上调15%,仍预计关税将吞噬其年利润的17亿美元。
其他制造商也感受到关税带来的利润压力,并纷纷采取应对策略,但这些措施难以完全化解长期困局,例如3M(MMM)、丹纳赫(DHR)等企业正将生产基地迁出中国,以应对关税挑战。雷神技术(RTX)虽采取了缓解措施,但仍预计关税将使其营业利润减少 8.5 亿美元,难以完全对冲关税带来的冲击。
此外,宝洁、史丹利等消费巨头通过提价来消化关税影响。其中宝洁计划通过提高产品价格应对关税成本增加,而史丹利在 4 月份大幅提高价格,并警告若关税持续,可能需要采取进一步价格行动。
GE Vernova(GEV)计划利用合同中的通胀保护条款和法律变更条款,将部分关税成本转嫁给客户。波音公司(BA)则担忧欧盟可能跟进加征关税,导致其 787 客机生产成本再增 5 亿美元,使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但自救措施效果有限。杜邦(DD)预计关税成本将达5亿美元,即便通过生产转移、采购替代品等手段,仍需承担6000万美元净损失;好时公司(HSY)预测,随着可可库存消耗,下半年关税成本将激增至单季1亿美元。
市场分析指出,当前企业预警可能仅是冰山一角。包括甲骨文(ORCL)、强生(JNJ)在内的众多企业尚未披露关税影响细节,而在线广告、医疗器械等行业的滞后效应可能在下半年显现。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