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税威胁来袭,苹果股价承压
特朗普延续其一贯的“美国制造优先”立场,提出对海外生产的iPhone征收重税。这一计划主要剑指苹果在中国、印度等地的庞大生产基地,意图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苹果股价应声下跌,反映市场对潜在成本上升和供应链压力的担忧。
二、瑞银:增量影响有限,但估值承压
瑞银给予苹果**“中性”评级,目标价210美元**,并认为此次关税威胁对苹果利润的实际增量影响相对有限,但对估值可能构成压力。
瑞银指出,考虑到目前的关税背景,即便美国对中国和印度制造的iPhone实施更高税率,对苹果每股收益的影响仍属可控:
-
若对中国组装iPhone征20%关税、印度征10%,影响或为每股0.34美元,相当于2026财年EPS预估(7.49美元)的约5%;
-
若对从中印进口的7000万部iPhone征收25%全面关税,影响扩大至每股0.51美元,但整体盈利能力并未出现根本性恶化。
不过,瑞银也强调,此类关税威胁虽然未必落地,却会加剧市场对苹果未来盈利能力的担忧,从而对其估值形成一定压制。
三、高盛:政策趋严,但苹果基本面稳健
高盛则相对乐观,继续给予苹果**“买入”评级,目标价为253美元**,并强调苹果长期基本面依然稳健。
高盛指出,当前针对苹果主要组装国的关税政策本身已经非常严苛,特朗普提出的新关税计划其实与当前政策方向相符:
-
中国商品:关税34%,8月12日前有90天豁免期;
-
印度商品:关税26%,豁免期至7月9日;
-
越南商品:关税46%,同样豁免至7月9日。
高盛分析,特朗普此举或暗示未来智能手机获得关税豁免的可能性降低,但这并未改变其对苹果整体投资价值的判断。
高盛强调,虽然产品收入增长面临周期性压力(如换机周期延长),但苹果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庞大的生态系统、持续增长的服务收入、新品创新,以及全球庞大的活跃设备安装量。这些因素足以抵消硬件周期带来的短期波动。
此外,与历史市盈率和科技同业相比,苹果目前估值具有吸引力。
四、结语:短期波动难掩长期价值
特朗普提出的新关税计划的确对苹果构成潜在压力,尤其是在供应链尚未完全多元化的背景下。但从多家投行分析来看,苹果的定价能力、品牌护城河和服务生态为其提供了稳固的盈利支撑。
即便关税最终实施,对苹果每股收益的冲击也属可控。更重要的是,苹果正在不断扩大印度、越南等地的产能,持续优化其全球供应链,增强抗风险能力。
未来,投资者仍需密切关注美国贸易政策变化及其对苹果战略布局的影响。但从长期来看,苹果作为科技巨头的地位和商业模式,仍具备较强的韧性与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