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信号 StockWe8 客服微信2号 MaxTrades 客服Telegram号 MeiguM 邮箱 buy@tradesMax.com 电话 (626)378-3637

gold 20 virus

Robert

 

汽车芯片厂商盘点:恩智浦(NXPI)系行业龙头

在智能化和电气化的推动下,汽车电子芯片逐渐成为了推动汽车向自动驾驶方向发展的核心。伴随着自动驾驶的升级,汽车电子芯片市场也逐渐变成了“肥羊”。尤其是在近期汽车电子芯片短缺的情况下,如何把握汽车电子芯片所带来的机会,也引起了业界的兴趣。

怎么薅汽车电子芯片的羊毛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如果大家都在同一只“羊”上薅羊毛,就很容易让这块领域变成一片红海,还可能会使整体汽车电子芯片市场出现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但如果在不同的“羊”身上实行,则会促进这个市场整体的发展,实现共赢。

根据前瞻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在全球汽车芯片类别分布中,全微处理器占比达30%,其次是模拟电路,占比为29%,传感器和逻辑电路占比分别为17%和10%。汽车市场对多种芯片的需求,也为致力于此的厂商提供了多种“薅羊毛”的方式。与此同时,这些厂商们也为我们展现了他们在汽车电子芯片领域的实力。

英飞凌

今年4月,英飞凌正式收购赛普拉斯。该笔收购完成后,英飞凌将跃居成为全球第一的车用半导体供应商。

就汽车半导体而言,英飞凌根据半导体含量的应用领域将汽车半导体分为了5个细分领域:1)车身,2)信息娱乐,3)底盘,4)动力总成,5)先进的无人驾驶辅助系统(‘ADAS’)。现代汽车的动力总成包括发动机,排气系统,变速器,驱动轴,悬架和车轮。同时,汽车的车身和底盘是指为车辆提供支撑结构的车辆框架。信息娱乐系统向驾驶员和乘客提供娱乐和信息。最后,ADAS是驾驶辅助系统或自动驾驶汽车的大脑,旨在利用传感器,基于摄像头的视觉系统和雷达检测,通过各种安全和自适应功能帮助驾驶员。

就公开消息显示,英飞凌所推出的产品包括高级无人驾驶辅助系统,其中包括RASIC雷达芯片,AURIX微控制器和REAL 3飞行时间图像传感器。另外,英飞凌的32位微控制器,HybridPACK IGBT模块和XENSIV传感器也是汽车领域主流产品之一。

而在收购了赛普拉斯后,英飞凌在车用微控制器和NOR闪存上的优势也得到了提升,这些产品将对先进的驾驶辅助系统和汽车全新电子架构上的应用有所助力。接下来,在今年6月和10月,英飞凌也针对这两个领域进行了产品更新——一是在其Semper NOR闪存平台中增加了Semper Secure NOR Flash;二是面向整个市场推出 Traveo II 车身微控制器系列。

除此之外,英飞凌近些年来针对第三代半导体产品上的进展也值得关注,其所推出的CoolSiC、CoolGaN系列产品也受到了车规级功率器件市场的青睐。

恩智浦(NXPI)

2015年12月,恩智浦收购了飞思卡尔之后,一度成了为汽车半导体和通用微控制器市场的领导者。根据其2019年发布的财报显示,汽车业务贡献了47%营收,是其主要营收来源之一。

根据恩智浦官网显示,在汽车业务上,其产品覆盖了MCU和MPU、车载网络、媒体和音频处理、智能电源驱动器、能源与电源管理、传感器、系统基础芯片、驾驶员辅助收发器、汽车安全等。

从今年的恩智浦在汽车领域的动态上来看,年初,恩智浦推出了全新S32G车辆网络处理器,公司称这款处理器标志着整车架构设计与实现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今年六月,恩智浦半导体宣布与台积电达成合作,将采用后者的5nm技术来构建恩智浦下一代高性能汽车平台。除此之外,恩智浦还在77GHz毫米波雷达方面进行了投入。

瑞萨

在恩智浦收购飞思卡尔之前,瑞萨一直是汽车半导体市场的龙头。在被恩智浦反超后,瑞萨接连收购了intersil和IDT,以图进一步扩大其在汽车半导体领域的影响。

从产品线上看,瑞萨汽车半导体产品覆盖片上系统(SoC)、电源管理、电池管理、功率器件、通信器件、视频和显示等。瑞萨电子推出的自动驾驶SoC R-Car硬件平台包括入门级(E系列)、中级(M系列)及高级(H系列)。此外,还有车外摄像头芯片(R-Car V系列)、车内摄像头芯片(R-Car T系列)、智能座舱芯片(R-Car D系列)、车联网芯片(R-Car W系列)等。

在汽车半导体方面,瑞萨制定了CASE+E/E战略,其中,CASE指的是Connectivity(通过互联网与云服务保持连接)、Autonomous(通过AI认知车外环境,进行驾驶辅助及自动驾驶)、Sharing→Social(过去S为Sharing的缩写,代表共享服务)和Electric Vehicle(电动汽车)。E/E则指汽车电子电气架构(Electrical/Electronic Architecture)。

根据半导体行业观察此前的报道显示,根据其CASE+E/E的规划,瑞萨在未来将会加大力度在SoC方面的投入,尤其是在面向ADAS这个市场,推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同样地,在MCU方面,公司也会继续巩固;电源产品方面也会从传统产品会高附加值产品演进。至于在模拟产品方面,公司将会通过新产品和项目的发布来抵消专用产品延期带来的损失。

意法半导体(STM)

汽车半导体也是意法半导体主要的营收来源之一。根据意法半导体2019年的财报显示,汽车业务为其贡献了约有37%的营收。意法半导体业在多个方面拥有业内领先的优势。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意法半导体针对发动机的定制芯片,已经拿下了内燃机市场33%的市占;公司在车灯控制市场也以45%的市场率排名第一。而在大家关注的第三代半导体方面,ST的车规级SiC市场率超过50%,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

从产品线上看,意法半导体的汽车半导体产品覆盖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车身舒适系统、底盘和安全系统、新能源汽车、娱乐系统、移动服务、动力系统、通信和网络等。与Mobileye合作开发EyeQ系列视觉芯片,用于车载摄像头的信号处理;与Autotalks于2014年开始合作研发V2X芯片组等。

就今年意法半导体在汽车领域的布局中看,第三代半导体无疑是其未来发展的重点之一。而这一次,他们将不仅仅局限于SiC市场,GaN也在其规划之内。具体来看,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2月,意法半导体宣布将携手台积电,加快公司在GaN工艺技术的开发以及GaN分立和集成器件的供货,补充了公司在法国图尔工厂生产与CEA-Leti合作开发的功率氮化镓的产能。3月,意法半导体又收购法国氮化镓(GaN)创新企业Exagan公司的多数股权,以图将Exagan的外延工艺、产品开发和应用经验拓宽并推进至车规级功率GaN等业务当中。

除此之外,意法半导体还在汽车微控制器和ToF方面进行了深耕——汽车微控制器Stellar和VL53L3CX是他们近期迭代的新产品。

德州仪器(TXN)

根据半导体行业观察了解,德州仪器在汽车领域的布局已经超过了30余年,其拥有10万种元件,其中车用级产品达到接近2000种。据德州仪器发布的最新财报数据显示,在第三季度,公司录得收入为38.2亿美元,净收入为13.5亿美元,营收环比增长了18%。按照公司董事长的说法,汽车业务的反弹是促成了这种成绩的原因之一。

从产品布局上看,针对汽车半导体领域,德州仪器对五大方面进行了布局,包括先进的辅助驾驶系统、被动安全系统、车身电子装置与照明、信息娱乐系统与集群系统、HEV/EV和动力系统。

具体来看,在ADAS系统上,TI不仅可以提供自动泊车、盲点检测功能,公司还致力于在无人驾驶Leve4以及更高技术的研发和储备。从产品角度来看,TI拥有77G毫米波雷达和汽车处理级芯片,可以推动自动驾驶走向更高的阶段。汽车电子和照明系统方面,TI的方案主要集中于LED和DLP方面。结合LED和DLP技术TI可以提供整个汽车业内唯一的100万像素的前灯方案。

除此之外,德州仪器在第三代半导体上也有了新的进展,前不久,德州仪器推出了其面向汽车和工业应用的下一代650V和600V氮化镓(GaN)场效应晶体管(FET)。根据其官方资料介绍,与现有解决方案相比,新的GaN FET系列采用快速切换的2.2 MHz集成栅极驱动器,可为工程师提供两倍的功率密度和高达99%的效率,并将电源磁性器件的尺寸减少59%。据介绍,该款新产品也是TI针对氮化镓产品的战略性投资。

博世

博世在汽车发展的历史当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在半导体产品进入到汽车领域之前,他就已经在汽车领域中取得了亮眼的成绩。

伴随着半导体进军汽车领域的趋势,博世也开始针对这个领域做出了布局,尤其是自动驾驶的到来,为博世发展汽车半导体带来了新的机会。2000 年博世推出了测距雷达。除此之外,博世每年还投入研发资金4亿欧元,研发自动驾驶所需的几乎全部传感器,包括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和高精度地图。据相关数据显示,博世是全球毫米波雷达最大的供应商,其主要提供长距雷达和中距雷达(其毫米波雷达主要以77GHz为主)。

除此之外,博世在汽车半导体的多个领域都拥有行内领先的地位,特别是在MEMS领域,博世半导体的表现更是享誉全球,产品也被应用到汽车的多个领域。在功率半导体,博世也有了广泛的布局。同时,他们的碳化硅MOSFET也能够为多个汽车应用提供支持。

安森美(ON)

图像传感器是汽车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支撑之一,因此,CIS也成为了汽车半导体市场中重要一员。在这个领域当中,安森美则是汽车CIS领域的龙头,其市场占有率超过50%。

而具体到细分市场,安森美的图像传感器优势似乎更为强势,根据ESM的报道称,日本第三方市场调研公司TSR(Techno Systems Research)的数据显示,安森美在全球汽车成像(专门给人眼看的)市场如驾驶员、乘客、后视、环视、电子后视镜,占据了超过60%的市场份额;在汽车感知(即人工智能和机器视觉用的感知系统)市场,安森美占全球>80%的市场份额。

而安森美在汽车半导体领域的布局,却不仅仅局限于CIS上,据了解,自2010年以来,安森美的战略一直聚焦于汽车功能电子化、视觉和自动驾驶、LED照明、车身和舒适、车载网络和电源管理等重点领域。

从安森美近年来的收购以及推出的新产品上看,激光雷达和第三代半导体或许是他未来布局的两个重要方向——安森美先后收购了IBM在以色列的毫米波雷达研发中心,以及专注于飞行时间(ToF)激光雷达传感器开发的爱尔兰SensL公司 。另外,安森美今年所推出的900 V和1200 V SiC MOSFET也可以用于电动汽车(EV)车载充电。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如何解读苹果(AAPL)iPhone A14的5nm利用率在1Q21 QoQ下滑?

1。 结论:若股价因错误的预期而修正,反有利近期反弹。

市场近期关注台积电(TSM)生产iPhone处理器A14之5nm产能利用率在1Q21自100%下降至80% (vs。 4Q20的100%),并担忧这代表iPhone 12系列需求低于预期。但我们认为,预期1Q21的产能利用率能与4Q20相同并维持在100%乃过度乐观的错误预期,若股价因错误的预期而修正,反有利近期股价反弹。

2。 1Q21 芯片利用率大致反应2Q21 (2021年3–5月) 终端产品出货。

我们最新的调查显示,iPhone组装与零组件在1Q21的出货预估调升3–5%,在2Q21的出货预估虽自约5,100万部下修至4,500万部,但仍显着YoY成长 (vs。 2Q20的3,600万部)。

3。 生产A14的5nm之产能利用率在1Q21 QoQ下滑,与iPhone在2Q21出货预估下修,主因在于:季节性因素、iPhone 13/A15出货时间较iPhone 12/A14提早、与iPhone 12 Pro系列CIS缺货。

(1) 季节性因素。我们认为这是最关键的因素。

(2) 量产时间方面,iPhone 13将回归至过往相同,亦即将早于iPhone 12,意味着2021年的iPhone 处理器世代转换时程早于2020年。

(3) iPhone 12 Pro系列需求优于预期,故iPhone 12 Pro Max的广角CIS与iPhone 12 Pro系列的长焦CIS供应紧张故影响出货量。Sony为CIS独家供货商,生产前置时间约12–14周故短期内不易显着改善CIS供应紧缺。

4。 目前iPhone需求仍较Android佳,尚未见到iPhone需求转弱。

我们的最新调查指出,截至目前为止,iPhone零部件/代工组装出货预估变化,是因为季节性因素、iPhone 13/A15出货时间较iPhone 12/A14提早、与iPhone 12 Pro系列CIS缺货,而非需求转弱。

5。 并非每个Apple供货商股价都会明显反弹。

(1) 我们在先前报告中建议投资人近期关注「拥有 2021 年正向趋势」或「近期提供优于预期的指引」之 Apple 供应链股票 (“Apple 供应链近期与2021年投资策略” [2020年11月24日])。

(2) 中国Apple供货商股票需特别关注下列新利多,包括:自海外竞争对手处取得订单并市占率提升、取得NPI与较佳国际化布局。

投资建议:若股价因错误的预期而修正,反有利近期反弹。建议投资人近期关注「拥有 2021 年正向趋势」或「近期提供优于预期的指引」之 Apple 供应链股票。

风险提示:新产品生产递延。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汽车芯片厂商盘点:恩智浦(NXPI)系行业龙头

在智能化和电气化的推动下,汽车电子芯片逐渐成为了推动汽车向自动驾驶方向发展的核心。伴随着自动驾驶的升级,汽车电子芯片市场也逐渐变成了“肥羊”。尤其是在近期汽车电子芯片短缺的情况下,如何把握汽车电子芯片所带来的机会,也引起了业界的兴趣。

怎么薅汽车电子芯片的羊毛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如果大家都在同一只“羊”上薅羊毛,就很容易让这块领域变成一片红海,还可能会使整体汽车电子芯片市场出现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但如果在不同的“羊”身上实行,则会促进这个市场整体的发展,实现共赢。

根据前瞻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在全球汽车芯片类别分布中,全微处理器占比达30%,其次是模拟电路,占比为29%,传感器和逻辑电路占比分别为17%和10%。汽车市场对多种芯片的需求,也为致力于此的厂商提供了多种“薅羊毛”的方式。与此同时,这些厂商们也为我们展现了他们在汽车电子芯片领域的实力。

英飞凌

今年4月,英飞凌正式收购赛普拉斯。该笔收购完成后,英飞凌将跃居成为全球第一的车用半导体供应商。

就汽车半导体而言,英飞凌根据半导体含量的应用领域将汽车半导体分为了5个细分领域:1)车身,2)信息娱乐,3)底盘,4)动力总成,5)先进的无人驾驶辅助系统(‘ADAS’)。现代汽车的动力总成包括发动机,排气系统,变速器,驱动轴,悬架和车轮。同时,汽车的车身和底盘是指为车辆提供支撑结构的车辆框架。信息娱乐系统向驾驶员和乘客提供娱乐和信息。最后,ADAS是驾驶辅助系统或自动驾驶汽车的大脑,旨在利用传感器,基于摄像头的视觉系统和雷达检测,通过各种安全和自适应功能帮助驾驶员。

就公开消息显示,英飞凌所推出的产品包括高级无人驾驶辅助系统,其中包括RASIC雷达芯片,AURIX微控制器和REAL 3飞行时间图像传感器。另外,英飞凌的32位微控制器,HybridPACK IGBT模块和XENSIV传感器也是汽车领域主流产品之一。

而在收购了赛普拉斯后,英飞凌在车用微控制器和NOR闪存上的优势也得到了提升,这些产品将对先进的驾驶辅助系统和汽车全新电子架构上的应用有所助力。接下来,在今年6月和10月,英飞凌也针对这两个领域进行了产品更新——一是在其Semper NOR闪存平台中增加了Semper Secure NOR Flash;二是面向整个市场推出 Traveo II 车身微控制器系列。

除此之外,英飞凌近些年来针对第三代半导体产品上的进展也值得关注,其所推出的CoolSiC、CoolGaN系列产品也受到了车规级功率器件市场的青睐。

恩智浦(NXPI)

2015年12月,恩智浦收购了飞思卡尔之后,一度成了为汽车半导体和通用微控制器市场的领导者。根据其2019年发布的财报显示,汽车业务贡献了47%营收,是其主要营收来源之一。

根据恩智浦官网显示,在汽车业务上,其产品覆盖了MCU和MPU、车载网络、媒体和音频处理、智能电源驱动器、能源与电源管理、传感器、系统基础芯片、驾驶员辅助收发器、汽车安全等。

从今年的恩智浦在汽车领域的动态上来看,年初,恩智浦推出了全新S32G车辆网络处理器,公司称这款处理器标志着整车架构设计与实现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今年六月,恩智浦半导体宣布与台积电达成合作,将采用后者的5nm技术来构建恩智浦下一代高性能汽车平台。除此之外,恩智浦还在77GHz毫米波雷达方面进行了投入。

瑞萨

在恩智浦收购飞思卡尔之前,瑞萨一直是汽车半导体市场的龙头。在被恩智浦反超后,瑞萨接连收购了intersil和IDT,以图进一步扩大其在汽车半导体领域的影响。

从产品线上看,瑞萨汽车半导体产品覆盖片上系统(SoC)、电源管理、电池管理、功率器件、通信器件、视频和显示等。瑞萨电子推出的自动驾驶SoC R-Car硬件平台包括入门级(E系列)、中级(M系列)及高级(H系列)。此外,还有车外摄像头芯片(R-Car V系列)、车内摄像头芯片(R-Car T系列)、智能座舱芯片(R-Car D系列)、车联网芯片(R-Car W系列)等。

在汽车半导体方面,瑞萨制定了CASE+E/E战略,其中,CASE指的是Connectivity(通过互联网与云服务保持连接)、Autonomous(通过AI认知车外环境,进行驾驶辅助及自动驾驶)、Sharing→Social(过去S为Sharing的缩写,代表共享服务)和Electric Vehicle(电动汽车)。E/E则指汽车电子电气架构(Electrical/Electronic Architecture)。

根据半导体行业观察此前的报道显示,根据其CASE+E/E的规划,瑞萨在未来将会加大力度在SoC方面的投入,尤其是在面向ADAS这个市场,推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同样地,在MCU方面,公司也会继续巩固;电源产品方面也会从传统产品会高附加值产品演进。至于在模拟产品方面,公司将会通过新产品和项目的发布来抵消专用产品延期带来的损失。

意法半导体(STM)

汽车半导体也是意法半导体主要的营收来源之一。根据意法半导体2019年的财报显示,汽车业务为其贡献了约有37%的营收。意法半导体业在多个方面拥有业内领先的优势。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意法半导体针对发动机的定制芯片,已经拿下了内燃机市场33%的市占;公司在车灯控制市场也以45%的市场率排名第一。而在大家关注的第三代半导体方面,ST的车规级SiC市场率超过50%,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

从产品线上看,意法半导体的汽车半导体产品覆盖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车身舒适系统、底盘和安全系统、新能源汽车、娱乐系统、移动服务、动力系统、通信和网络等。与Mobileye合作开发EyeQ系列视觉芯片,用于车载摄像头的信号处理;与Autotalks于2014年开始合作研发V2X芯片组等。

就今年意法半导体在汽车领域的布局中看,第三代半导体无疑是其未来发展的重点之一。而这一次,他们将不仅仅局限于SiC市场,GaN也在其规划之内。具体来看,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2月,意法半导体宣布将携手台积电,加快公司在GaN工艺技术的开发以及GaN分立和集成器件的供货,补充了公司在法国图尔工厂生产与CEA-Leti合作开发的功率氮化镓的产能。3月,意法半导体又收购法国氮化镓(GaN)创新企业Exagan公司的多数股权,以图将Exagan的外延工艺、产品开发和应用经验拓宽并推进至车规级功率GaN等业务当中。

除此之外,意法半导体还在汽车微控制器和ToF方面进行了深耕——汽车微控制器Stellar和VL53L3CX是他们近期迭代的新产品。

德州仪器(TXN)

根据半导体行业观察了解,德州仪器在汽车领域的布局已经超过了30余年,其拥有10万种元件,其中车用级产品达到接近2000种。据德州仪器发布的最新财报数据显示,在第三季度,公司录得收入为38.2亿美元,净收入为13.5亿美元,营收环比增长了18%。按照公司董事长的说法,汽车业务的反弹是促成了这种成绩的原因之一。

从产品布局上看,针对汽车半导体领域,德州仪器对五大方面进行了布局,包括先进的辅助驾驶系统、被动安全系统、车身电子装置与照明、信息娱乐系统与集群系统、HEV/EV和动力系统。

具体来看,在ADAS系统上,TI不仅可以提供自动泊车、盲点检测功能,公司还致力于在无人驾驶Leve4以及更高技术的研发和储备。从产品角度来看,TI拥有77G毫米波雷达和汽车处理级芯片,可以推动自动驾驶走向更高的阶段。汽车电子和照明系统方面,TI的方案主要集中于LED和DLP方面。结合LED和DLP技术TI可以提供整个汽车业内唯一的100万像素的前灯方案。

除此之外,德州仪器在第三代半导体上也有了新的进展,前不久,德州仪器推出了其面向汽车和工业应用的下一代650V和600V氮化镓(GaN)场效应晶体管(FET)。根据其官方资料介绍,与现有解决方案相比,新的GaN FET系列采用快速切换的2.2 MHz集成栅极驱动器,可为工程师提供两倍的功率密度和高达99%的效率,并将电源磁性器件的尺寸减少59%。据介绍,该款新产品也是TI针对氮化镓产品的战略性投资。

博世

博世在汽车发展的历史当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在半导体产品进入到汽车领域之前,他就已经在汽车领域中取得了亮眼的成绩。

伴随着半导体进军汽车领域的趋势,博世也开始针对这个领域做出了布局,尤其是自动驾驶的到来,为博世发展汽车半导体带来了新的机会。2000 年博世推出了测距雷达。除此之外,博世每年还投入研发资金4亿欧元,研发自动驾驶所需的几乎全部传感器,包括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和高精度地图。据相关数据显示,博世是全球毫米波雷达最大的供应商,其主要提供长距雷达和中距雷达(其毫米波雷达主要以77GHz为主)。

除此之外,博世在汽车半导体的多个领域都拥有行内领先的地位,特别是在MEMS领域,博世半导体的表现更是享誉全球,产品也被应用到汽车的多个领域。在功率半导体,博世也有了广泛的布局。同时,他们的碳化硅MOSFET也能够为多个汽车应用提供支持。

安森美(ON)

图像传感器是汽车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支撑之一,因此,CIS也成为了汽车半导体市场中重要一员。在这个领域当中,安森美则是汽车CIS领域的龙头,其市场占有率超过50%。

而具体到细分市场,安森美的图像传感器优势似乎更为强势,根据ESM的报道称,日本第三方市场调研公司TSR(Techno Systems Research)的数据显示,安森美在全球汽车成像(专门给人眼看的)市场如驾驶员、乘客、后视、环视、电子后视镜,占据了超过60%的市场份额;在汽车感知(即人工智能和机器视觉用的感知系统)市场,安森美占全球>80%的市场份额。

而安森美在汽车半导体领域的布局,却不仅仅局限于CIS上,据了解,自2010年以来,安森美的战略一直聚焦于汽车功能电子化、视觉和自动驾驶、LED照明、车身和舒适、车载网络和电源管理等重点领域。

从安森美近年来的收购以及推出的新产品上看,激光雷达和第三代半导体或许是他未来布局的两个重要方向——安森美先后收购了IBM在以色列的毫米波雷达研发中心,以及专注于飞行时间(ToF)激光雷达传感器开发的爱尔兰SensL公司 。另外,安森美今年所推出的900 V和1200 V SiC MOSFET也可以用于电动汽车(EV)车载充电。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德意志银行基金托管资格获批 成第三家获牌照的外商全资金融机构

12月13日消息,据证监会网站显示,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的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申请已于12月初获证监会批复。

消息指出,这也意味着德意志银行将成为继渣打银行、花旗银行之后,第三家获得基金托管牌照的外商全资金融机构。

据批复函显示,证监会要求,德意志银行开展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应当严格遵守有关规定,认真履行基金托管人的职责,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基金资产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切实维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合法权益。且自批复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基金托管业务的筹备工作。

对此,德意志银行证券投资服务部大中华区负责人及证券投资服务北亚区销售主管赵巍表示,中国对于德意志银行而言是一个战略重点市场,而此次获得证券投资基金托管牌照无疑是对现有中国战略的一个重要延展。

资料显示,早于2018年10月,渣打银行斩获公募基金托管资格,成为首家获此资格的外资银行机构;今年8月,证监会核准花旗银行基金托管资格,同样是今年递交申请材料的汇丰银行目前处于接到补正通知的阶段。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别担心5nm A14订单下滑 郭明錤爆料苹果iPhone13不会延期

日前供应链消息称苹果iPhone 12系列手机即将迎来首次砍单,主要是因为上游的5nm A14处理器订单太多。分析师郭明錤发表报告称砍单不代表什么。

在最新的报告中,郭明錤指出近期市场担忧A14砍单代表iPhone 12系列需求低于预期,但他认为,预期1Q21的产能利用率能与4Q20相同并维持在100%乃过度乐观的错误预期,若股价因错误的预期而修正,反有利近期股价反弹。

郭明錤指出,他们的研究认为2021年Q1季度iPhone的组装及零部件出货将提升3-5%,尽管出货量目标从5000万下调到了4500万,但比今年Q1的3600万依然有大幅增长。

至于iPhone系列的销量下滑及A14砍单,郭明錤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季节性因素。

郭明錤还提到第二个因素,那就是iPhone 13的发布周期将回归正常,不会像iPhone 12那样因为疫情延期到10月份。

基于此,2021年的A15处理器转换时间要比今年更早,这也是苹果在Q1季度就开始砍单A14处理器的原因之一。

不管怎么样,在郭明錤看来,5nm A14就算有砍单,也是季节性因素调整,而且也有为iPhone 13准备的意味,没什么可担心的。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分析师:iPhone 12系列中iPhone 12 mini最不受欢迎

摘要

【分析师:iPhone 12系列中iPhone 12 mini最不受欢迎】12月12日消息,据媒体报道,苹果今年的推出的iPhone 12系列,最晚上市的两款,销售也已接近1个月,从分析师的调查来看,上月13日与iPhone 12 Pro Max一同上市的iPhone 12 mini,在这四款中是最不受欢迎的一款。(美股投资网)

12月1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苹果今年的推出的iPhone 12系列,最晚上市的两款,销售也已接近1个月,从分析师的调查来看,上月13日与iPhone 12 Pro Max一同上市的iPhone 12 mini,在这四款中是最不受欢迎的一款。

分析师表示,在上市的第一个月,iPhone 12 mini在美国主要运营商所销售的iPhone中仅占4%到5%,在iPhone 12系列中是最低的。

起售价较iPhone 12 mini高100美元、屏幕尺寸也更大的iPhone 12,是4款中最受欢迎的一款,在美国三大主要运营商中所占的比例,在24%到33%之间,远高于iPhone 12 mini。

研究机构也采访了运营商商店的销售代表,了解相关的情况,他们透露iPhone 12 mini的需求最弱。

另有分析师表示,从最近三年新iPhone上市首周的情况来看,iPhone 12 mini也是最不受消费者欢迎的。

考虑到iPhone 12 mini较低的销量,分析师认为消费者更愿意多花100美元,购买屏幕更大、续航时间更长的iPhone 12。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15分钟充250km 特斯拉重庆首批V3超充站启用

12月12日,特斯拉重庆首批V3超级充电站正式启用。五座V3超级充电站齐开,一共铺设30个V3超级充电桩,覆盖渝中区、江北区、渝北区、南岸区、万州区。

最大功率提升至250kW

扫描二维码、插枪充电……不到10分钟,特斯拉Model 3已充电45%。在重庆南岸特斯拉中心,一座新的特斯拉超级充电站正式投用。而这一超级充电站采用的是特斯拉旗下V3超级充电桩。

据介绍,特斯拉V3超级充电桩最大功率提升到了250kW,V2超充桩的充电功率最高只能达到120kW。以Model 3为例,在峰值功率状况下,15分钟所充电量可行驶约250公里,基本满足车主一周的通勤需求。和V2超级充电桩相比,线路变细并采用液冷散热,既增加充电效率又减轻了枪、线重量,大大方便了女性车主的使用。

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站设置在交通便捷、设施完善的商场、酒店等生活常见场景中。首批在重庆启用的V3超级充电桩,覆盖了渝中区、渝北区、南岸区、万州区的核心地段。

此外,特斯拉还开发了“在途电池预热”功能——当车主导航至超级充电桩,以及导航系统收录的第三方充电桩时,车辆会将电池加热到最佳充电温度,缩短充电时间。

“为了提供更好特斯拉车主充电体验,所有特斯拉超充站都只供特斯拉车主使用,同时避免长时间占用充电桩,还额外设置了超时费,根据超时时间收取3.2元/分钟、6.4元/分钟的超时费。”特斯拉相关人士称。

截至目前,特斯拉在大重庆区域共布局了15座超级充电站(126个充电桩)13座目的地充电站(29个充电桩),覆盖城区核心地带及周边热门自驾路线,为用户的日常出行提供便利。其中,重庆东原悦荟新新Park充电站是其西南桩位数最多的超级充电站。该站点24桩V2,可辐射江北、渝北、沙坪坝区域的车主前往充电。

今年底将布局650座超级充电站

充电是电动汽车用户体验的重要一环。特斯拉相关人士介绍,特斯拉自进入中国以来就开始建设充电网络,目前已成为中国充电桩工程建设最早、自有充电桩数量最多,覆盖城市最广的新能源智能汽车企业。

“通过密集的充电网络布局,特斯拉率先解决了充电桩数量的问题。”该人士称,目前,特斯拉用户可通过家中充电、超级充电站、目的地充电站三种方式为爱车充电。2014年4月,中国大陆第一个超充站在上海金桥上线,同年打通了北京-上海的路线,并开放了超过50个超充站点。2019年12月中国大陆第一座V3超充在上海金桥落成。2020年8月大规模上线V3超级充电站。2020年11月中国大陆第500座超级充电站上线开放。

预计到2020年底,特斯拉将在国内建成近650座超级充电站、约5000余个超级充电桩,以及超过2000个目的地充电桩,覆盖超过270个全国各主要城市及城市间连接线。

在高密度的充电网络覆盖下,特斯拉车主即可满足城市便利用车需求,更能完成北京到上海、哈尔滨到三亚等长途自驾。以重庆为例,重庆至上海、至成都、至渝东北、渝东南、至陕西、云南、甘肃等地,均可轻松实现“纯电之旅”。同时,特斯拉还在大理、丽江、稻城亚丁、四姑娘山、仙女山、九寨沟、新都桥、理塘等均布局了目的地充电站。日前,有多位特斯拉车主驾车从重庆出发“打卡”珠峰大本营。

该人士表示,未来,这一数字正随着用户量的扩大而快速增长。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传新版Model 3和Model Y即将上市,特斯拉在国内促销清库存

为了实现今年销售50万辆汽车的目标,特斯拉中国的体验中心和门店似乎正在通过促销活动提高汽车销量,以清理库存。

媒体称,特斯拉这样做可能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有传闻称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新版Model 3和Model Y即将上市。所以,特斯拉现在清理库存,不仅将在其体验中心和门店为上海超级工厂的新一批“新款”Model 3和Model Y腾出空间,还将有助于该公司实现今年销售50万辆汽车的目标。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纽约时报称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简称fda)正在加快批准辉瑞公司(Pfizer)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紧急授权的时间,计划在周五晚间之前批准。新闻链接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0/12/11/

此前,fda还曾计划在周四晚间完成周六的最后决定。

周五上午,特朗普总统在推特上对fda进行了猛烈抨击,点名批评该机构局长斯蒂芬·m·哈恩(Stephen M. Hahn)博士没有更快批准Covid-19疫苗。

特朗普继续公开斥责令他不满的下属,他让韩恩“停止玩游戏,开始拯救生命!!”他称fda是“一只又大又老又慢吞吞的乌龟”,资金充裕,却深陷官僚主义泥潭。

 

了解FDA 计划的人士说,监管机构现在正在加紧完成授权所需的文件,包括一份说明书和供医生参考的信息。知情人士说,公告的时机似乎不太可能加快首批疫苗的发货速度,这让人对加快授权的目的产生了疑问。

联邦官员表示,在获得授权后的几天内,将有290万剂疫苗送往全国各地。这仅仅是辉瑞在第一周提供的剂量的一半。另一半将被保留,这样初次接受治疗的患者可以在大约三周后接受所需的第二剂剂量。

FDA一直在谨慎行事,试图在不削弱公众信心的情况下快速批准疫苗。哈恩博士多次表示,监管机构不会批准一种没有被证明安全有效的疫苗。

首先得到它的是保健工作者和疗养院居民。

“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在下周一、周二接种疫苗,”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亚历克斯·阿扎(Alex Azar)周五在ABC的“早安美国”(Good Morning America)节目上说。

这种新疫苗的问世可谓恰逢其时,也可能是恰逢其时。

在专家组批准该方案的前一天,美国每天因病毒死亡的人数又创下了一项纪录,突破了3000人。周四,报告的死亡人数接近3000人,新增病例数——至少223,570例——使其成为该病毒抵达美国海岸以来第二严重的一天。

辉瑞公司的疫苗,以及Moderna公司研发的另一种疫苗,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加入该公司的行列。它们将为美国卫生官员对抗这种病毒提供为数不多的真正工具。

辉瑞公司疫苗研发主管Kathrin Jansen周四表示:“我们的疫苗具有很高的有效性和良好的安全性,而大流行已经基本上失去了控制,引进疫苗是当务之急。”

 

 

Copyright© 2008-2025 Tradesma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