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Q3财报发布一个多月后,亘喜生物迎来了一份私有化协议。美股投资网了解到,12月26日,亘喜生物在其官网发布公告,宣布与阿斯利康达成收购协议。
根据协议,亘喜生物将获得普通股每股2美元(相当于每股美国存托股份ADS 10美元)的现金,以及普通股每股0.3美元(相当于每股ADS 1.5美元)的或有价值权益(CVR),交易总金额高达12亿美元。以亘喜生物12月22日收盘价计算,阿斯利康收购的溢价超过60%。亘喜生物也因此成为国内首家被跨国药企全盘收购的国内创新药企。
阿斯利康的溢价收购直接拉升了亘喜生物当日的股价,最终其收涨高达60.26%。
有意思的是,在12月26日,大幅收涨的中概医药股还有燃石医学,而在27日,港股科济药业盘中涨幅也超过8%。或许亘喜生物此次的“卖身”为这两家企业乃至其他未盈利的中概医药股或是港股18A企业的未来指明了新的出路。
阿斯利康图什么?
对于这笔交易,阿斯利康在26日表示,“12亿美元收购亘喜生物,旨在补充阿斯利康在细胞治疗方面的现有能力和先前的投资规模。”其实,如果从亘喜生物的业务角度便很容易理解阿斯利康的收购意图,即剑指通用型CAR-T市场。
在全球范围内,CAR-T疗法普遍面临的重大难题包括治疗实体瘤有效率低,细胞制备速度慢以及自体疗法成本过高。这些问题极大地限制了CAR-T细胞疗法的市场可及性,影响了研发公司的规模化盈利。只要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就能建立极高的技术壁垒。
从这个角度来看,亘喜生物自主开发的研发平台及产品便凸显“性感”。
美股投资网了解到,亘喜生物目前已自主研发出FasTCAR 和 TruUCAR两大技术平台。其中FasTCAR平台解决的是细胞制备速度慢的问题,而TruUCAR平台技术则是致力于解决CAR-T自体疗法出现GvHD和受体对异基因T细胞排斥反应的技术局限性。
FasTCAR和TruUCAR两个技术的关键性在于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提高了T细胞制备的效率。尤其是通用CAR-T细胞的研发,有望将细胞制备从治疗周期中顺利剥离,将CAR-T细胞疗法从定制化的自体策略中“解放”出来。这也是细胞疗法走向工业化和规模化的基础。扩大市场可及性,意味着细胞制备的排产有望趋于稳定,这将有助于公司实现跨越式的降本提效。
此外,亘喜生物基于以上技术开发的核心产品GC012F的临床表现也侧面印证了其技术平台的价值。
以今年上半年为例,GC012F治疗RRMM和r/r B-NHL的研究成果分别入选了2023 ASCO和EHA2023的口头报告。
具体来看,在今年ASCO期间,亘喜生物以口头报告形式公布了GC012F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 MM)和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长期随访数据。数据显示,针对r/r MM,GC012F延续了此前的强势表现,总体应答率(ORR)高达93.1%,这意味着绝大部分患者对治疗有积极响应。
而在今年的EHA年会上,亘喜生物则以口头报告形式公布了GC012F针对既往接受过重度治疗,且呈现高肿瘤负荷的9例B-NHL患者的临床数据治疗3个月后,ORR达到100%,CR率为78%;到六个月时,CR率仍维持在67%。以上患者均属于临床上非常棘手的一种B-NHL亚型DLBCL。GC012F在该适应症上展示的临床有效性或将为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从阿斯利康的角度来看,目前其他MNC如强生、吉利徳、诺华和BMS等企业都在CAR-T领域有深入商业化布局,相较而言,阿斯利康在该领域发展较慢。
但前段时间FDA生物制剂部门正在对CAR-T细胞疗法可能引发继发性癌症的相关风险展开进一步调查,似乎给了阿斯利康一些“新思路”,因为被FDA点名的CAR-T产品均为传统的异体CAR-T,如果阿斯利康能在自体CAR-T上有所建树,便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国内Biotech即将开启“卖身潮”?
实际上,此次亘喜生物被收购,对此在二级市场有正面反馈的燃石医学和科济药业也值得关注。
这两家企业一个代表中概药械企业,一个代表国内CAR-T研发企业,而这正好对应了亘喜生物的两个标签。另外这三家公司的共同点都是企业有一定技术水平,但财务上净亏损及二级市场则处在较低市值状态。亘喜生物的这波“卖身”似乎给了这两家企业一个新的“出路”。
从燃石医学来看,其自身是国内NGS基因检测市场龙头,公司在持续的检测中积累数据,已经建立了中国最大的癌症基因组信息数据库之一的OncoDB。而科济药业在实体瘤CAR-T研发领域也有一定技术壁垒目前全球进展最快的实体瘤CAR-T产品便是科济药业的Claudin 18.2产品CT041,针对胃癌和胰腺癌的临床试验已经进入确证性II期。
但从财务来看,与亘喜生物一样,燃石医学和科济药业同样都在亏损状态。
根据科济药业披露的2023年中报,公司为了进一步推进管线内研发进程,公司当期净亏损较上年同期扩大7.5%至4.04亿元。而燃石当前同样处于亏损状态并且今年Q3单季净亏损达到1.75亿元,以公司目前不足7亿的现金储备,照如此亏损状态下去,若不进行下一步融资,其账上资金还能否撑到该产品商业化都还是个未知数。
从二级市场的角度来看,由于当下全球医药投资趋于保守,biotech估值因造血能力缺失而被严重压制,无论是亘喜生物、燃石医学还是科济药业都因此受到了“资本寒冬”的影响。
如果按照此前的道路,以上公司只有熬到规模商业化盈利后才有望实现估值反转帮助投资者赚钱,但现在亘喜生物给了一条“未曾设想的道路”。
作为首家在二级市场被MNC收购的中国biotech公司。 亘喜生物最终的交易对价最高将达到每份ADS 11.50美元。这一价格将让亘喜生物背后的一级市场投资机构以及二级市场定增机构全都得以获利退出。
从亘喜生物的融资历史来看,其累计融资金额达5.55亿美元,其中公司在美股IPO前总共进行了3轮融资,投资者的平均成本为每份ADS 3.60美元,其中C轮投资者的价格约为普通股每股1.64美元,正是阿斯利康的溢价收购,帮助亘喜生物实现一级投资者全部获利退出。这对于其他国内biotech来说无疑是一个典型范例,但正如上述提到,“体面卖身”的前提在于公司需要有MNC急需且进度领先的差异化创新技术,而这对于国内大多数biotech来说,同样是一个较高的门槛。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Adobe (ADBE)首席财务官Daniel Durn周二披露,出售了该公司约3000股股票,每股价格约为596.94美元,共计179万美元。交易完成后,Durn直接持有约18716股公司股票。在过去的12个月里,Adobe 共发生了97起内部交易,其中买入40股,卖出176094股。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周二,新能源车股走高,截至发稿,特斯拉(TSLA)微涨,Rivian(RIVN)涨超2%,小鹏汽车(XPEV)涨3%,理想汽车(LI)涨超5%,蔚来(NIO)涨近7%。此前蔚来发布新车ET9,这是蔚来汽车自研率最高的车型,也是售价最高车型,预售价80万元。目前,在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中,80万的预售价格仅次于比亚迪仰望U8。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周二,网易(NTES)股价走高,截至发稿,该股涨近6%,报92.7美元。有市场消息称,网易、暴雪将“复合”,网易旗下游戏玩家论坛APP“网易大神”中的魔兽世界社区,近期已经恢复更新,增加了包括地心之战、魔兽探索服在内的新内容。十一个月前,随着网易和暴雪“分手”,暴雪娱乐的国服游戏服务也宣告中止,在当时掀起了轩然大波。而在这关服近一年的时间里,国内多家大厂均传出与暴雪的国服合作消息,但均没有结果。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制药巨头礼来(LLY)预计将于周三完成对放射性药物公司Point Biopharma(PNT)的14亿美元收购,此次收购是在其对Point Biopharma的要约收购完成后进行的。
据了解,“要约收购”是指一家公司向另一家公司的股东直接提出以特定价格购买他们持有的股份的提议。而完成这个过程意味着Eli Lilly成功购买了Point Biopharma足够的股份,以达成收购协议中规定的条件。
根据周二的一份文件,此次要约收购在发行和流通的Point Biopharma股份中有67.97%被投标,且未延长。在完成每股12.50美元的交易后,Point Biopharma的股份将从纳斯达克退市。
值得一提的是,Lantheus Holdings (LNTH) 和 Point Biopharma 于一周前发布其PNT2002的III期临床数据,PNT2002是前列腺癌二线治疗的主要候选药物。这些结果令投资者失望,导致上周一 Lantheus 的股价暴跌27%,而Point下跌了11%。
此外,Point Biopharma的收购要约被多次延长,因为一些投资者期待更高的回报,他们决定暂时不出售他们的股份,希望如果PNT2002的试验结果积极,礼来可能会提高每股12.50美元的收购价格。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英特尔(INTC)已将其未来的大部分赌注押在其代工业务的成功上,因为它希望成为台积电(TSM)和三星电子(SSNLF)等的可行竞争对手。虽然投资者对该公司在代工、人工智能和其他领域的进步越来越乐观,但它可能还有更多的上行空间,即使可能不是同一时间到来。
Northland Capital Markets分析师Gus Richard对英特尔给出了“跑赢大盘”的评级。他认为,这家由英特尔首席执行官Pat gelsinger领导的公司最终可能会分拆成五家独立的公司——Mobileye、Altera、代工厂、IMS纳米制造和产品公司——各部分的总价值将达到每股68美元。按照这一估值,英特尔的股价将比上周五收盘时高出约50%。Richard写道:“这些单独的公司可能比合并后的实体更有价值。在我们看来,问题在于每次分拆的时机。”
Mobileye和Altera
Richard认为,英特尔在Mobileye所持股份的剩余价值可能高达300亿美元。英特尔在2022年10月剥离了Mobileye的一部分股份。其可编程解决方案集团(以前称为Altera)的价值可能达到120亿美元,大约是过去12个月收入的5倍。
10月,英特尔宣布打算将PSG业务分离为一个独立的业务,从明年1月1日起生效,以继续简化其更大的业务。PSG集团负责英特尔向高性能通信和数据中心应用领域的推进,在成为一家独立公司后,该集团将由Sandra Rivera领导。目前,Rivera是英特尔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集团的总经理。
英特尔在此前举行的“AI Everywhere”发布会上推出了人工智能(AI)芯片Gaudi3,希望借此在蓬勃发展的AI硬件市场中获得更大份额。Gaudi3计划于明年正式上市,届时将与其他AI芯片——例如英伟达(NVDA)的H100和AMD(AMD)即将上市的MI300X——展开竞争。英特尔表示,Gaudi3的性能将优于英伟达的H100。
Gelsinger希望借助AI热潮重振该公司的业务,英特尔曾因过去的失误和更广泛的个人电脑市场低迷而遭受重创。与此同时,其长期竞争对手AMD已经抢占了个人电脑和服务器市场部分份额,英特尔的一些最大客户现在也开始自主设计芯片。Gelsinger认为,AI代表着新时代的到来,创造了巨大的机会,更充足、更强大、更具性价比的处理能力是未来经济增长的关键组成,“未来5年联网设备数量将增加4倍,未来10年将提升至15倍”。
资料显示,英特尔Gaudi3将采用5nm工艺,带宽是前代Gaudi2(7nm工艺)的1.5倍,BF16功率是其4倍,网络算力是其2倍。Gaudi3预计将配备最高128GB的HBM3e内存,AI学习和训练性能大幅提升。英特尔表示,由于不断增长且经过验证的性能优势、以及极具竞争力的TCO(总体拥有成本)和定价优势,预计Gaudi3将凭借领先的AI芯片套件在2024年占领该市场的更大份额。
代工业务
第三个实体将是独立的晶圆代工厂,Richard表示,这可能最终成为全球第二大晶圆代工厂,仅次于台积电。Richard写道:“英特尔可能是台积电领先的唯一可行替代品,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CPU、GPU和FPGA等高性能应用领域。”
此前,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ASML)表示,该公司已经开始将其第一台最新芯片制造机器的最核心部件运往美国芯片制造商英特尔旗下的芯片工厂。据媒体报道称,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透露,这种被称为high-NA 极紫外(EUV)光刻机(high-NA extreme ultraviolet)的最先进系统核心部件已被运往英特尔位于俄勒冈州的D1X芯片工厂,意味着英特尔全面转向芯片代工领域的雄心壮志迎来最强力的光刻技术助力。
这项技术对两大科技巨头都具有重大意义,这两家公司都是芯片制造行业最重要的领导者。Gelsinger曾承诺,他领导的这家芯片制造商将获得第一台这种新型机器,这表明他致力于领导英特尔重返制造技术的全球最前沿。就阿斯麦而言,它推出这项新技术的目的是助力英特尔和台积电等芯片制造商攻克2nm及以下节点的芯片制造技术,以及让整个芯片制造行业保持对其最高端光刻机设备的依赖。
他估计,该公司今年的内部制造收入约为200亿美元,因此,按照5倍的收入计算——台积电、格芯(GFS)和联电(UMC)也是类似的倍数——代工业务的价值可能达到1000亿美元。
Richard谈到了英特尔的18A代工工艺技术,该技术已经为几家客户带来了胜利,以及18A PDK 0.9,他说这是“英特尔作为代工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他还表示,封装正开始成为差异化因素,英特尔在第三季度增加了两个封装客户,还有六个正在筹备中。
IMS纳米制造业务
此外,英特尔已将其IMS纳米制造业务的约30%出售给了两个合作伙伴——贝恩资本(Bain Capital)和台积电——估值约为43亿美元。
产品业务
最后,英特尔的产品业务似乎正在好转,尤其是如果个人电脑业务在2024年出现反弹,英特尔在个人电脑和服务器市场的份额都能稳定下来的话。Richard写道:“我们预计英特尔将在2025年重新获得工艺技术的领先地位,因此,服务器和个人电脑的市场份额至少应该会稳定下来。”他指出,2025年可能是个人电脑的“强劲之年”,部分原因是人工智能的注入。
Richard指出,英特尔的产品业务(不包括代工、Mobileye和Altera)今年创造了490亿美元的收入。作为一家独立的无晶圆厂公司,它的市值可能高达1470亿美元,约为其收入的三倍,这还不包括资产负债表上900亿美元的房地产、工厂和设备。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投行Baird评出2024年医疗技术首选,看好爱尔康(ALC)和Axonics(AXNX)
美股投资网获悉,投行Baird选择爱尔康(ALC)、史赛克(SYK)、库珀医疗(COO)、Axonics(AXNX)和波士顿科学(BSX)作为其2024年的首选医疗科技股。
虽然医疗科技股已经连续三年跑输标普500指数,但Baird表示看好该行业在2024年的表现,认为其基本面"稳健",利润率也在提高,并指出对GLP-1药物影响的担忧正在减弱。
Baird认为,估值已经基本反应了对GLP-1药物、即将到来的美国大选和宏观经济问题的担忧。此外,鉴于医疗技术通常不像其他医疗保健子行业那样受到大选的影响,在宏观经济不确定的时期,那些具有强劲新产品周期和定价能力的优质医疗技术企业通常被视为一种防御性投资。因此,该行认为在新产品推出、定价能力提高和供应链进一步标准化的推动下,2024年医疗科技企业将出现利润复苏。
Baird称,爱尔康、史赛克和库柏医疗都位于其投资列表的榜首,因为它们都具备产品周期和定价能力。虽然爱尔康的股价并不便宜,但市场对AT-IOL(即先进技术眼内人工晶体)和白内障发病率的担忧似乎有些过头。
Baird还表示非常看好爱尔康隐形眼镜的特定周期以及隐形眼镜定价的可持续性,并相信2024年将是利润率强劲增长的一年。
出于类似的原因,Baird也看好隐形眼镜制造商库柏,但相比库柏外科,Baird更看好爱尔康的外科。Baird认为,爱尔康2024年的利润率扩张幅度将大于库珀。
至于史赛克,Baird认为2024年该公司的利润率将受益于其推出的MedSurg产品所带来的“溢价”,目前骨科终端市场需求趋势稳健,相信机器人驱动的核心骨科份额将继续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Baird还对波士顿科学公司和Axonics公司在2024财年和2025财年的收入/利润增长展现出强烈的信心。报告提到,随着Axonics在美国骶骨神经调控市场的份额不断扩大,其23%的增长预期还有上升空间,该公司正在成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多头。
至于波士顿科学,Baird认为新产品的推出将推动公司收入在2025年加速增长,因此利润率的提高将提升估值。
Baird表示,Inspire Medical Systems(INSP)和Intuitive Surgical(ISRG)因估值和“近期潜在负面新闻风险”落选其首选名单。不过,Baird仍然对其长期前景充满信心,并建议可在任何回调时买入。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国时间12月20日盘后,美光科技(MU)发布FY2024Q1财报。
FY24Q1业绩和Q2指引超预期
FY24Q1(对应23M9-23M11期间)经调整营收47.3亿美元,相较市场预期的45.4亿美元高逾4.2%,同比增长15.7%,环比增长17.9%。盈利方面,Non-GAAP毛利率实现1%,环比增长10pct;Non-GAAP净利润实现-10.5亿美元,亏损较上一季度的11.8亿美元进一步收窄,盈利环比改善主要受益于存储价格上涨和产品组合的推动。FY24Q2指引方面,预计营收在51-55亿美元,其中值相较市场预期的49.9亿美元高逾6.1%;Non-GAAP毛利率预计在11.5%-14.5%区间,大超6.4%的市场一致预期,系DRAM/NAND需求和价格均持续回暖;预计Non-GAAP摊薄EPS为-0.35~-0.21 美元。
PC和智能手机复苏,叠加AI PC和HBM带来新动能,提振24年存储需求
美光预计2024年,DRAM需求有望同比增长百分之中十位数,而NAND需求有望同比增长百分之高十位数,具体终端市场的需求包括:1)智能手机需求展现复苏迹象,美光预计2024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小幅增长;2)PC方面,美光预计24年出货量的同比增幅在低个位数和中个位数之间;3)AI+终端驱动存储扩容。24年AI PC和AI手机均会量产出货,本地实现流畅运行大型语言模型会对终端设备的存储能力带来更高要求,美光预计终端OEM厂商的新AI PC和AI手机单机DRAM容量均会提升4GB-8GB,认为AI终端趋势将进一步提升存储平均价格;4)数据中心方面,美光预计24年服务器总出货量将出现百分之中个位数的同比增长。特别是GPU和AI加速器等新产品带动HBM供不应求,美光HBM3E将用于英伟达H200和Grace Hopper GH200上,目前已处于最后验证阶段。落地节奏上,美光HBM3E 2024年初量产;公司预计FY24将贡献数亿美元收入;25年HBM相关收入将持续高速增长,且25年HBM市占率将与美光在DRAM的市占率相匹配。
存储寒冬已过、逐步复苏,价格上涨驱动盈利改善
整体来看,存储行业通过严格控制供给,加快复苏进程。去库存方面持续改善,目前大多数客户的库存水平已基本正常,FY24Q1的库存天数约为142天,仅比公司目标库存高22天,美光预计FY24将持续减少库存天数。FY24全年价格上涨,驱动公司收入和盈利提升。FY24Q1期间,DRAM收入环比增长24%,其中价格增长低个位数;NAND收入环比增长2%,其中价格增长20%;美光预计在FY24期间,价格将持续上涨,成为收入和盈利提升的主要推动力。
风险提示:消费电子需求复苏不及预期风险;AI终端落地进展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美股投资网获悉,海湾资源(GURE)近日收到寿光市政府的通知称,该公司的所有溴和原盐设施将于2023年12月25日至2024年2月20日暂时关闭。该公司认为,这一季节性关闭符合政府解决冬季空气污染和提高盐水资源效率的努力。
与2023年12月10日至2月1日的关闭相比,2024年的关闭意味着公司将在2023年第四季度多出15天的生产时间,并且在2024年第一季度损失19天的生产时间。
据了解,冬季通常会看到溴销售放缓,原因是客户因中国春节假期而关闭,导致在他们关闭前订单减少。此外,海湾资源表示,由于低温,冬季最冷的几个月处理原盐变得具有挑战性。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了解到,路透社援引熟知内情人士的话报道称,针对Meta Platforms(META)于意大利的税务诉讼已提交欧盟委员会增值税委员会评估。
报道指出,在米兰检察官根据税务警察的审计结果对该公司展开调查后,Meta在意大利可能面临约8.7亿欧元(约9.54亿美元)的税务指控。
意大利财政部(GdF)警方进行的审计称,Meta用户注册可能被视为应税交易,因为这隐含着会员账户与用户个人信息的非货币交换。
报告补充说,Meta公司已多次指出,它不同意提供用户在线平台访问权应缴纳销售税(增值税)的观点。
报道称,由于该问题的敏感性和史无前例性,意大利税务机构于9月通过意大利政府财政部向欧盟委员会增值税委员会发出了技术审查请求。
此项请求涉及到该公司为换取用户个人数据而提供的在线服务的增值税处理问题。
报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指出,欧盟增值税委员会的评估(时间未知)不具约束力,但该机构的“否决”意见可能会促使财政部和税务局停止对Meta公司的质疑,并最终促使米兰检察官放弃刑事调查。
增值税是欧洲层面的统一税种,因此如果在意大利实施,将自动适用于欧盟所有其他成员国。此外,根据该报道,这种税收处理方式可能会从欧盟27国的范围扩大到其他所有使用免费访问模式以换取用户数据的跨国互联网平台。
欧盟委员会发言人拒绝发表评论,指出增值税委员会是一个独立的咨询小组。
意大利财政部警方和税务机构计算了一个模型,根据该模型,Meta将不得不在2021年于当地支付约2.2亿欧元的销售税。他们还计算出,2015年至2021年间Meta应缴纳的增值税约为8.7亿欧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