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信号 StockWe8 客服微信2号 MaxTrades 客服Telegram号 MeiguM 邮箱 buy@tradesMax.com 电话 (626)378-3637

gold 20 virus

Robert

 

继印度、韩国、印尼等国之后,又一个国家向特斯拉发出建厂邀请。

土耳其官方通讯社阿纳多卢通讯社周日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发布消息称,该国总统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邀请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土耳其建立一家特斯拉工厂。

目前,埃尔多安正在美国参加第78届联合国大会。阿纳多卢通讯社称,埃尔多安在土耳其驻联合国办事处及驻纽约总领事馆大楼“土耳其大厦”(Turkish House)与马斯克会面时作出了邀请。

马斯克还定于周一在加州会见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马斯克在X上发帖称,他们的会谈将集中在人工智能技术上。

今年8月,特斯拉表示有兴趣在印度建立一家生产低成本电动汽车的工厂。特斯拉目前拥有6家工厂,并正在墨西哥北部新莱昂州建设第七家工厂。这是这家电动汽车制造龙头扩大其全球足迹的一部分。

马斯克5月份表示,特斯拉可能会在今年年底前选定新工厂的地点。

在特斯拉寻求全球扩张之际,已有多个国家向该电动汽车领头羊抛出橄榄枝。今年4月,韩国总统尹锡悦会见了特斯拉CEO马斯克,邀请其在韩国投资建设亚洲第二座千兆工厂。印尼近年来也一直向特斯拉发出邀请,希望特斯拉能在当地投资。此外,马来西亚、意大利、法国等国均已对特斯发出建厂邀请。

9月17日,特斯拉官微宣布,特斯拉全球第500万辆整车在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正式下线。这标志着该公司过去几年的扩产努力达到了一个巨大的里程碑。

今年以来,伴随着AI热潮,包括特斯拉在内的美股“科技七巨头”股价飙升。特斯拉股价年内已上涨153%。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9月15日晚间,蔚来智能纯电轿跑SUV——全新EC6正式上市,售价区间为28.8万~41.6万元。其中,采用BaaS电池租用方案,EC6起售价为28.8万元;搭载75kWh电池包车型起售价35.8万元;100kWh电池包车型起售价41.6万元。

随着全新EC6的上市,蔚来已完成基于NT2.0平台的全部产品切换,形成由8款车型组成的产品矩阵。对今年三季度的销量和营收,蔚来也仍给出了历史最高指引——预计新车交付量在5.5万辆~5.7万辆之间,同比增长74%~80.3%;营收预计为189亿元~195.2亿元,同比增长45.3%~50.1%。“今年三季度,蔚来将完成针对销售能力提升的组织架构调整,从总部到区域,会有专门团队做好每款车的销售。我们充满信心。”蔚来董事长李斌解释称。

事实上,蔚来从7月份开始就已经开始全面提升销售能力,目标是达到每月锁单3万台的销售能力。李斌表示,到9月底,公司将完成这项销售能力的建设,从10月开始销售能力建设的成果会逐步显现。

除在售的8款车型外,蔚来面向20万~30万元主流市场打造的全新品牌阿尔卑斯的旗下首款量产车型,将在明年下半年发布并交付,第二款车也已在研发中。该品牌车型将基于蔚来下一代技术平台NT3.0设计,支持800V高压快充。“阿尔卑斯品牌与NIO品牌的开发理念不同,更专注于家用车市场,而NIO品牌则是要通过8款车型来满足高端市场更加个性化的需求。”李斌表示,公司面向大众市场的产品款数不会太多,但会看重每一款车的销量。

值得注意的是,蔚来手机的发布也已开始进入倒计时。“蔚来手机将在9月21日正式发布。”蔚来内部工作人员向《美股投资网》分析师透露称。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长时间的干旱天气不仅让美国农作物的产量受损,还使得该国运输“大动脉”密西西比河的水位大幅降低。在美国农民即将迎来收获季节之际,密西西比河水位的降低意味着农作物的运输效率将大幅下降。

美国大约60%的粮食出口通过驳船沿密西西比河运输到新奥尔良,玉米、小麦和大豆在新奥尔良卸货并储存,再转移到其他船只上。这通常是一种廉价且高效的运输方式,但随着密西西比河水位的下降,成本大幅上涨,从圣路易斯向南的货运费率比三年平均水平高出77%。

造成价格上涨的原因是,圣路易斯以南的河流无法一直保持足够的深度,无法容纳典型的驳船,这迫使公司减少了每艘船的转载量,也减少了驳船的连接数量。

新奥尔良运河驳船公司总裁Merritt Lane表示“我们正在努力让一切顺利进行,但可能需要一些雨水和大自然的帮助。”Lane称,公司不得不减轻负荷,以便驳船能在水中行驶得更高,由于航道较窄,也无法将许多驳船连接在一起。

数月以来的干燥天气严重影响了美国中西部地区,密西西比河以西大部分地区的农作物受损。中西部地区种植了美国大部分的玉米和大豆。据报道,堪萨斯州40%的大豆作物状况较差或非常差,密苏里州40%的玉米作物处于相同的状况。

大豆运输联盟执行董事Mike Steenhoek指出,许多中西部农民有多种运输选择,其中包括卡车运输和火车运输,供附近的乙醇和生物柴油工厂使用以及加工成动物饲料,但对于从美国出口的粮食来说,密西西比河下游运输成本的上升会带来伤害。

Steenhoek解释道“这是美国中部农民与国际市场联系的方式,它使这些农民能够以非常经济且有效的方式,长途运输他们的产品。”

他表示,在美国大豆和玉米出口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之际,驳船运费的上升直接侵蚀了农民的利润。

巴西官方上月公布的预测数据显示,巴西大豆和玉米产量均创历史新高,今年将被确认为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国,并将首次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玉米供应国。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高盛(Goldman Sachs)策略师日前表示,美联储不太可能在10月31日至11月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加息。该行同时还预测美联储将在本周的政策制定者会议上调高经济增长预期。

该行在一份报告中写道“11月,我们认为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再平衡、通胀方面的利好消息、以及可能即将到来的第四季度经济增长低谷,将使更多与会者相信,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可以放弃今年的最后一次加息,我们认为美联储最终会这样做。”

不过,高盛策略师写道,他们预计周三更新的美联储“点阵图”将显示,微弱多数的委员们仍倾向于再加息一次,哪怕只是为了暂时保持灵活性。

在市场参与者试图判断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轨迹之际,包括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和骏利亨德森在内的一些大型投资者表示,在经历了几十年来最激进的货币政策收紧周期后,美联储可能已经结束了加息。

CME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目前市场预计,美联储在9月19日至20日会议结束时维持利率不变的可能性高达99%。

高盛策略师在报告中补充道,如果通胀继续降温,明年可能会出现“渐进”降息。

他们还表示,决策者周三更新经济预测时,美联储可能会将对2023年美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从1%上调至2.1%,以反映美国经济的弹性。

高盛策略师还预计,美联储将把2023年的失业率预期下调0.2个百分点,至3.9%,并将核心通胀率预期下调0.4个百分点,至3.5%。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航运巨头马士基集团首席执行官柯文胜最新表示,当前全球贸易已经出现了初步反弹迹象,明年的经济前景也比较乐观。

一个多月前,全球经济晴雨表马士基警告称,全球海运集装箱需求将进一步萎缩,原因是欧洲和美国面临衰退风险,企业也纷纷削减库存,没有迹象表明抑制全球贸易活动的去库存趋势将在今年结束。

柯文胜本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除非出现某些意外负面状况,我们预期进入2024年,全球贸易将会缓慢回升,这种回升不会像过去几年那样繁荣,但肯定的是……需求更符合我们在消费方面看到的样貌,库存调整不会那么多。”

他认为,美国和欧洲的消费者一直是这波需求回升的主要推动力,这些市场继续“出人意料地带来惊喜”。即将到来的回升将受到消费的推动,而不是2023年非常明显的“库存调整”。

2022年,该航运公司警告称,由于仓库里堆满了不想要的货物,消费者信心受挫,供应链拥挤,需求疲软。

柯文胜提到,尽管经济环境艰难,但新兴市场表现出了韧性,尤其是印度、拉丁美洲和非洲。尽管由于宏观经济因素,包括俄乌冲突等地缘局势的影响,北美与许多其他主要经济体一样步履蹒跚,但北美明年看起来会很强劲。

他补充道"随着这些情况开始正常化并自行解决,我们将看到需求反弹,我认为新兴市场和北美无疑是我们认为最有上行潜力的市场。"

但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近日强调的那样,全球贸易和经济复苏的道路并不一定是一帆风顺的。“我们今天看到的各种情况令人不安。”

格奥尔基耶娃表示“随着贸易萎缩和壁垒增加,全球经济增长将受到重创。根据IMF的最新预测,到2028年,全球GDP年增长率将仅为3%。如果我们希望贸易再次成为增长的引擎,那么我们就必须创造贸易走廊和机会。”

她强调,自2019年以来,各国每年新出台的贸易壁垒政策几乎增加了两倍,去年达到近3000项。其他形式的碎片化如技术脱钩、资本流动中断和移民限制,也将抬高成本。

据世界经济论坛预测,今年下半年,主要经济体间的地缘政治经济关系将持续存在不稳定性,并对供应链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关键产品供应可能受到更多冲击。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9月13日,英国芯片公司安谋控股(Arm Holdings)确定了首次公开募股(IPO)发行价。发行价定在每份ADS 51美元,筹资48.7亿美元。按照募集金额算,将是今年规模最大的一次上市。Arm将于9月14日正式登陆纳斯达克。该公司的上市可能会给近期低迷的股市带来重大提振。

Arm成今年全球最大IPO

根据Arm对外发布的声明,Arm确认IPO发行价定为每股51美元,为定价区间顶端。此次发行总计9550万股ADS,最低募集资金48.7亿美元,交易代码为ARM,并将于9月14日在纳斯达克正式上市交易。以IPO价格计算,Arm的估值约为545亿美元。以Arm最新财年净利润5.24亿美元计算,此次发行市盈率高达104倍。该市盈率已经赶上了英伟达108倍的静态市盈率。

Arm在IPO中预留了超过7亿美元的股票,供其一些大客户购买,其中包括英特尔、苹果、英伟达、三星电子和台积电。其中,台积电已经确认认购1亿美元。值得关注的是,在Arm的路演过程中,英伟达CEO黄仁勋的出现引发关注。黄仁勋表示,英伟达的新型Grace Hopper AI“超级芯片”如果没有Arm的架构、Arm CPU令人难以置信的性能和商业模式,就不可能实现。2020年,英伟达曾计划以4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Arm,但遭到美国和英国监管机构的反对,两家公司于2022年放弃了交易。除了英伟达之外,联发科高管也现身Arm路演视频。

多位科技大佬的站台和真金白银的入股,也显示了Arm在行业中的地位。

虽然Arm之前的目标是筹集80亿至100亿美元,但大股东软银集团最终决定收购愿景基金持有的约25%的股份,然后持有该公司更大比例的股份。Arm在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中表示,IPO后,软银仍将控制该公司约90%的股份。

以募集资金计算,Arm此次上市为本年度全球最大的IPO。在美国大型科技股IPO募资上,则次于阿里巴巴216亿美元、Facebook160亿美元、优步81亿美元、SPOTIFY 74亿美元,位列第五。

软银股价未受提振

在Arm确定发行价后,公司大股东软银集团的股价并未受到太多刺激。在9月14日东京股市的交易中,软银集团的股价下跌超过1%。2016年,软银集团以320亿美元全面收购了Arm。

软银一直押宝Arm可以成为下一个阿里巴巴。软银董事长孙正义称Arm将是软银集团的未来。“可以自信地说,Arm的价值将在五年内增长5倍。”孙正义表示。

但软银集团自身的财务状况并不乐观。

根据软银集团上月公布的2024财年第一财季(2023年4-6月)的财务业绩,公司该季度的净销售额为1.56万亿日元,约合789.3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9%;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为4776.2亿日元,约合241.68亿元人民币。相比之下,上年同期的净亏损为3.2万亿日元,约合1619.2亿元人民币。

季报还显示,软银在该季度的投资损失为6990亿日元,约合353.69亿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的损失为28344亿日元,约合1434.21亿元人民币。

为了改善软银集团的财报数据,孙正义不得不持续减持其投资组合里最大的资产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最新年报显示,软银仍为阿里巴巴大股东,占股13.9%,但持股比例大幅低于2022财年的23.9%。软银出售阿里巴巴股份的资金极大缓解了自身的财务状况。

能否引领全球科技股上市复苏?

自2021年美股IPO数量以超过1100家打破历史纪录后,市场随后开始急转直下。2022年美股的IPO上市数量不到200家,而2023年有望继续低迷。年初至今IPO数量不到100家,并可能创下自2008年和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IPO市场最糟糕的一年。

嘉盛集团资深分析师华纳认为,美国IPO市场低迷有几个原因,首先是廉价资金的终结。华纳认为,各国央行在2022年初开始激进加息,极大地改变了自金融危机以来习惯于超低利率的市场情绪。

而疫情与地缘政治让市场投资者对科技股的估值变得更加谨慎。例如,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100指数在2021年达到顶峰时市盈率为39倍,而现在已经大幅下跌至28倍左右。虽然疫情的结束令市场喜闻乐见,但企业面临着新的问题,例如通胀上升和支出放缓。疫情和俄乌冲突也给全球供应链造成了混乱。

最后是美国大型IPO表现不佳。对于考虑上市的公司来说,最大的障碍之一是看到其他公司未能上市,而在美国市场的新股表现往往令人失望。2020年和2021年一些最受关注的新股上市后经历了大肆炒作,然后迅速回落。Airbnb是最好的例子之一,与IPO价格相比有所上涨,但还是在上市几个月后从高点应声下跌。

此次Arm能够以不算太低的价格上市,并且吸引了多家大型科技企业入股,或许将打破市场的低迷状态,并有望极大提振市场投资者的信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周四早晨,城堡投资(Citadel)创始人兼CEO肯·格里芬公开发声,对Arm上市、美国经济和美股前景,AI等一系列热点话题发表了看法。

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城堡投资为基金持有人创造160亿美元的净收益,刷新了对冲基金的历史最高单年收益。同时凭借这一表现,城堡投资也超越桥水基金,成为地球上历史累计收益最高的对冲基金。随着传奇投资人达利欧去年底退休,格里芬顺势坐上了对冲基金领域的头把交椅。

(对冲基金收益统计,来源LCH Investments)

格里芬讲了些啥对美股走势有些焦虑 降通胀得靠“真正衰退”

对于美股市场,格里芬表示今年到现在为止“都非常好”,特别是在利率不断上升、美国国债的名义和实际收益率都在走强的背景下,美股能有这样的韧性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但格里芬也强调,他对“美股能否继续涨”感到有一点焦虑。因为今年这一波上涨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对人工智能概念的狂热,主要受益的都是大型科技公司。令他最焦虑的点是,现在可能已经进入本轮上涨的第七、八局(这里是拿棒球比赛每场九局来打比方)。

同样,对于美国经济“软着陆”的话题,格里芬也有不同的看法。

他指出,从美联储作出加息的决定,到货币政策影响经济之间,大概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所以眼下正处于开始慢慢看到加息威力显现的时间点——就业市场开始走软、近几周也有更多的迹象显示越来越多企业减少对初级职位的开价、消费者开始无法忍受持续不断的涨价,所以看上去要进入“软着陆”的情境也会更加困难一些。

格里芬指出,美国经济的一系列表现,与美国政府持续背负巨大财政赤字刺激经济有关,这会给未来创造更沉重财政负担。这种情况也令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处于“不可能赢”的状态。

他进一步表示,在鲍威尔试图放缓经济、慢慢推向“软着陆”情形的同时,白宫那一边仍在砸钱刺激经济,就像把鲍威尔的双手绑在背后那样。年初的时候大家预期美国今年财政赤字大概是GDP的3个点,但现在已经接近6个点了。预期未来几年美国的赤字率将保持在5%左右,这也令市场感到恐慌,因为这是不可持续的。反过来说,这种经济的逆风也会吹向股市,正是他感到焦虑的原因。

至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格里芬认为今年有非常小的概率还有一次加息,但毫无疑问这轮加息已经接近到顶了,降息则要看通胀下降的速度。好消息是,由于高基数影响,未来几个月的通胀数据仍将趋于回落,但坏消息是油价又开始涨了,这将继续锚定美国消费者脑海中有关通胀的念头。

格里芬强调,现在不太可能看到美国通胀回落到2%,除非“美国进入一个深......进入一次真正的衰退”。他也提到,接下来要把通胀从2.75%降到2%,所需的巨大代价可能并不值得,所以美联储到某个时间点会更加强调远期实现2%的通胀目标,而不是立刻马上。

今天也恰逢年内美股最大IPO、软银旗下Arm登陆美股市场。格里芬也表示,希望能看到这笔交易取得非常棒的结果。现在市场真的需要看到过去十年拿到风投的这批公司,有机会进入公开市场融资,让这些公司的创始人有机会继续扩大经营规模,同样也有益于做大经济的盘子。

投资大佬如何看待AI

格里芬表示,现在我们讨论的生成式AI,对经济产生的影响并不是平均的。对于客服中心这样的产业而言,AIGC将会带来巨大的变革——你拨打客服电话、听到人声、解决问题,但整个流程背后并没有真人。我们接下来能看到许多重复性的工作被AIGC完全自动化,许多领域的生产力也会发生变化。

他也提到,在城堡投资,AIGC工具大概已经能提升软件工程师5%-10%的效率,反过来说,城堡需要的软件工程师数量也可以减少5%-10%。好在城堡投资能够维持比较高的增速,并不需要减员,但其他的一些公司可能就需要调整团队规模了。

格里芬总结称,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AIGC是一个能提升工作表现的生产力工具,就像20年前微软推出Word、Excel等工具时一样。他也感叹道,在投资AI方面,现在二级市场上的选择非常有限,大量的独角兽公司根本就不上市。一方面与现在的环境有关,另一方面美国SEC过去20年里增加了上市公司的成本,也令上市不再那么有吸引力。

借着这个话题,格里芬也对美国SEC主席詹斯勒喊话称,在提出许多政策前,应该先去搞清楚真正的问题在哪里,以及如何有效解决,否则可能会搞出一系列摧毁美国企业价值和公众财富的政策。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沃伦·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周三表示,已出售约550万股惠普(HP)股票。

根据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伯克希尔本周以每股29美元的均价出售了价值约1.6亿美元的惠普股票,将其持有的惠普股份价值降至约32.7亿美元。

SEC文件显示,伯克希尔目前持有惠普约11.7%的股份,低于出售前的12.2%。

周三,惠普股价收跌2.11%,报28.33美元。自2022年4月伯克希尔出人意料地披露持有惠普价值42亿美元的股份以来,这家公司的股价已经下跌了19%。

分析人士估计,考虑到2022年初伯克希尔购买惠普股票时的价格,该公司可能在此次出售中遭受了小幅损失。

周三提交的文件没有说明伯克希尔出售惠普股票的原因。外界猜测,个人电脑市场萎靡不振是可能的原因之一。

8月29日,惠普下调了全年利润预期,该公司仍在与已经持续一年的个人电脑市场低迷作斗争。

过去很多年,巴菲特一直对科技行业不甚“感冒”,偏爱金融股和消费股,不过近几年他加大了对科技股的投资。在众多科技股中,苹果是他的“最爱”。截至6月底,苹果占伯克希尔3534亿美元股票投资组合的一半左右。

巴菲特自1965年以来一直执掌伯克希尔,除了股权投资,该公司还直接拥有数十家企业,业务种类繁多,涉及保险、铁路、能源和零售等诸多领域。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尽管坊间此前盛传iPhone新机型遇冷的消息,预售情况依旧体现了其市场热度。9月15日晚8点,苹果iPhone 15系列机型开启预购。开售10分钟内,苹果官方网站一度闪崩。

在此之前,华为Mate 60悄然上市,占据先发优势。在被制裁多年后,华为以“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姿态重回舞台中央。以至于苹果发布会的直播间里,满屏滚动着“遥遥领先”的弹幕——华为与苹果的正面交锋,硝烟味十足。

实际上,两家已打了十年有余。

华为Mate60对垒iPhone15,谁更能打?苹果发布会被刷“遥遥领先”,预售后半小时补货9次

苹果新机的购买号召力仍是惊人的。

天猫Apple Store官方旗舰店表示,昨晚开售一分钟内,首批iPhone 15Pro、iPhone 15 Pro Max售罄。据中国网援引天猫相关负责人消息,“半小时内我们补货了9次,还在持续补货中。目前iPhone 15 Pro Max销售最快,iPhone 15 Pro销量也非常高。”

其他平台的预售同样火热。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图反馈,较早预定的消费者可以在9月22日发售当天到店领取。而据苹果中国官网,iPhone 15 Pro Max在线下单后的预计送达时间为10日24日至10月31日,较发售时间的发货周期延长至4-5周。

9月13日,苹果正式发布了iPhone 15系列新机,全系采用灵动岛设计、改用Type-C接口、采用业界首款3nm(纳米)制程的A17 Pro芯片。但这些改动被业界认为创新不足,发布会期间,苹果股价一度跌2.5%,当日收跌1.71%。

早在半月前,华为朝高端机市场和老对手扔下一枚深水炸弹。

Mate 60 Pro是首款支持卫星通话的大众智能手机,搭载鸿蒙操作系统4.0,且其实测网速远高于4G水平。Mate 60 Pro、Mate 60 Pro+、Mate X5多次预售后快速售罄,一些城市的线下店也排起长队。华为商城官网显示,现在预定预计10月7号前完成发货,而最早一批预购的消费者已拿到了手机。华为商城商品页用户评价一栏显示,Mate 60 Pro目前已有3万余条评论,好评度99%。

据证券日报报道,接近华为的人士透露,由于Mate 60系列表现超出预期,华为将该系列手机的出货量目标提升了20%,今年下半年新机出货量至少4000万部。

同样身处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iPhone 15系列销量或将受到影响。瑞银证券在最新出炉的报告中指出,由于面临华为新机等风险,机构将iPhone 15系列新机出货量由8000-9000万支下调至7800万支。

据美股投资网援引华强北商家消息报道,iPhone15标准版几乎没溢价能力,他们也不会收货。iPhone15 Pro系列的溢价行情大概在300-900元之间,不如往年,更不如华为Mate60 Pro和华为Mate X5。

两方刚刚迎来交锋,预判胜负还太早。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对垒中,华为和苹果的重合供应商可能收益颇大。据美股投资网报道,华勤技术、博众精工和科大讯飞等多家公司明确表示,与华为或者苹果有相关合作。在新机出货量可观的预期下,华为和苹果概念股均在二级市场表现强势。

华为和苹果的十余年间追赶交锋行业变革的缩影,市占率排名多番变化

近年来,华为与苹果多次隔空对决,舆论场上或有输赢。两家公司入局智能手机中高端市场的节点各异,但数年来的追赶交锋,是行业变革的缩影。

在苹果以iPhone引领了行业革命后,后来居上的华为也成为了搅动业界创新的鲶鱼。

如今大众常以“iPhone时刻”来寓意重大科技变革的节点,而真正的“iPhone时刻”是2007年1月9日,当时乔布斯掏出了让世界惊讶的iPhone。

初代iPhone尽可能地取消了机身按键,3.5英寸屏幕支持多点触控,开启了智能手机时代,媒体称其为“耶稣手机”。开创性还体现在它的价格上,从诞生起,iPhone就不曾混迹利润微薄的低端市场,初代iPhone起售价为499美元起(当时约3800元)。微软CEO 鲍尔默曾辣评称,“500美元买个手机?这是这个星球上最贵的手机”。

彼时华为成立手机事业部不过4年,国内最受用户关注的手机品牌还是诺基亚、索爱和摩托罗拉等,低端市场方兴未艾。

在接下来的6年里,苹果逐步抢占市场,诺基亚和黑莓渐渐出局。2013年iPhone出货量已经达到1.5亿部,占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15.3%,仅次于三星位居第二。

此时排在苹果后面的,是砥砺数年的华为,其以4880万部出货量占据4.9%的全球市场份额。当年,华为发售了拥有6.1寸屏幕、搭载四核处理器的智能手机Ascend Mate,是当时全球最大屏的智能手机——这是Mate系列的第一年。

2014年,苹果真正见识到了中国市场的能量,其在中国的销量第一次超过美国本土的销量。而当年发布的iPhone 6/6 Plus系列也成为史上最畅销的智能手机。

苹果与华为的正面交锋从2014年开始正式打响。

据第一财经2014年报道,时任华为消费者BG的CEO余承东在采访时表示低端机的路线走起来非常吃力,下半年我们的机型数量将减少80%以上。华为此时砍掉超低端机型的原因及底气,还有以P6、P7为代表的中高端手机的试水成功。

同年,华为接连推出Mate2、Mate7,其中Mate7售价2999元起,在当时销量空前,为华为冲击高端市场奠定了基础。

2018年,在看完苹果 iPhone 发布会之后的 3 点,余承东在微博上声称“稳了,我们十月十六日伦敦见!”直接对杠苹果。最终华为Mate20系列手机上市仅4个月便斩获1000万的销量。2018年华为手机的销量突破了2亿台,正式超越iPhone手机,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厂商。

2019年,智能手机市场的“战争”发展至另一个阶段。

2019年5月华为被美国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此外伴随iPhone12、13等新机型发布,到2021年末,苹果在中国600美元以上高端手机市场的份额一路看涨,达到近3年的最高份额76.9%。

据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2022年苹果、三星几乎揽下全球九成高端市场,而华为在高端市场的份额滑落至3%。市场上一度出现传闻称“华为将分拆消费者业务,减少在手机终端业务上的投入”。

但伴随P60、Mate60的发布,经历四年寒冬的华为手机业务开始收复失地。与此同时,人们依旧清晰地认识到,苹果在600美元以上的高端市场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一种结果,难以全面呈现华为1500余天的砥砺蛰伏,因此那些“遥遥领先”的夸奖调侃更像是一种戏剧化的注脚。而回顾华为和苹果十余年间的追赶对垒,这无疑是一场漫长的战争。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曾成功预测三次市场泡沫的传奇投资人Jeremy Grantham日前警告称,美国股市的历史性泡沫即将破裂,经济极有可能陷入衰退。

他在一场活动中说道,“在人工智能的支持下,十几只美国大型股出现了大幅上涨。问题是价格高得令人难以置信,经济基本上开始崩溃。所以这是一个假像,一个彻头彻尾的假像。”

Grantham是一名金融市场泡沫的研究专家,目前是波士顿基金管理公司Grantham,Mayo,Van Otterloo& Co.(简称GMO)的联合创始人及首席投资策略师。他对1929年大崩盘之类的经典泡沫多有研究。

事实上,现年八十多岁的他自己就曾经经历过无数的繁荣与破灭的周期,而其中许多都曾经被他预测到,包括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2008年牛市顶部、以及2009年熊市底部等。

Grantham一直在不断警告称,围绕人工智能的热潮推迟了当前科技泡沫的破灭。美国股市在2022年暴跌,但今年反弹,因为投资者大举押注英伟达、特斯拉、Alphabet和微软等主要人工智能公司。

他指出,海外股市似乎远没有美国股市被高估。如果人们实在想投资美国股票,他们应该优先考虑那些负债较少、对经济低迷更有弹性的高质量公司。

“我非常担心最终会出现财务问题。”他说。

至于房地产市场,Grantham建议避开。他指出,20年来抵押贷款利率的不断下降,已将发达国家大部分地区的房价推高至“令人难以忍受”的高倍数。他说,“我不会碰房地产。”

他还告诫不要持有大宗商品。他说,“记住,持有每一种大宗商品都是非常痛苦的,因为它会出现完全不可预测的、令人震惊的下跌。”

最后,当Grantham被问及他认为未来18个月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有多大时,他回答说超过50%,如果必须更具体的话,大约是70%。

通货膨胀率已经从去年夏天超过9%的历史高点降至最近几个月的4%以下,这让人们对美联储将停止加息、甚至降息,并缓解经济压力产生了希望。高盛(Goldman Sachs)认为,未来12个月出现衰退的可能性只有15%,美联储的经济学家也不认为会出现衰退。

“美联储和经济机构、金融机构总是低估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他们总是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他说。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Copyright© 2008-2025 Tradesma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