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短期借贷成本正在飙升。
这一变化是由于一项政策引起的。7月28日,日本央行“突袭”市场,宣布赋予收益率曲线控制(下称YCC)政策更大的灵活性,允许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攀升至1%。
在这样的背景下,掉期交易员已经将日本央行结束全球最后的负利率政策的时间预期从2024年7月大幅提前至2024年3月。掉期显示,到2024年9月底,日本短期政策利率可能会升至0.1%以上,目前,该利率为-0.1%。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强调,调整YCC政策并不意味着该政策的结束。
对此,三菱日联金融集团资深外汇分析师Lee Hardman在发给《美股投资网》分析师的置评邮件中指出,“植田和男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即调整YCC是为了使宽松货币政策更具可持续性,而不是一种货币紧缩。我们认为日本央行希望发出的信号,是调整YCC的决定与未来加息的决定是分开的。”
退出负利率政策预期升温,推高日本商业银行股价
7月28日,日本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1%不变,将1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目标维持在0%附近,但同时表示,调整YCC政策,将灵活控制10年期收益率,通过实施灵活的YCC来减轻对债券市场功能的影响。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在政策声明发布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非常罕见地提及,这次政策变动的一个背景是日元汇率的波动,部分政府内部官员也匿名向媒体透露,此事早在2个月前就有计划,认为这是日本央行、内阁以及财务省充分沟通的结果,货币政策依然和财政政策步调一致,也没有和内阁意见相左。
植田和男强调,调整YCC政策并不意味着该政策的结束。不过新加坡星展银行固收策略师Eugene Leow表示,市场目前对日本央行在接下来保持负利率政策持怀疑态度——市场显然认为日本央行正朝着退出负利率政策的方向发展。
掉期交易员已经将日本央行结束全球最后的负利率政策的时间预期从2024年7月大幅提前至2024年3月。
尽管日本央行表示,让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至1%的意外举动是为了让YCC政策更加灵活,但彭博社报道中称,管理好这样的过程可能会迫使日本央行进行流动性缩减、扭曲市场等操作。
若日本央行的负利率政策结束,可能会支撑长期以来陷入困境的日元,并减轻日本国内商业银行的财务负担。在负利率时代,商业银行往往将多余的资金存在日本央行,而且还必须向日本央行支付利息。此外,日本负利率政策的结束还将支撑日本长期国债收益率上升的趋势,这将增加日本大型机构投资者出售国债等资产,并将更多资金带回日本国内的压力。
随着日本央行退出负利率政策预期升温,投资者也在推高日本商业银行的股价,因为他们预期商业银行的贷款利润率将随着利率的上升而增加。7月27日至今,日本商业银行的一项主要股指上涨约4%,而同期日本大盘东证指数(Topix)则小幅下跌。日本线上贷款机构乐天银行(Rakuten Bank Ltd.)表示,短期利率上升将给其业务带来立竿见影的好处,因为其账面上的许多贷款和其他资产都是可以调整利率的。
分析师加息不会立刻发生
上周,在日本央行的政策声明发布后,10年期日债收益率飙升至0.655%,创2014年以来新高。事后,日本央行被迫两次通过计划外的债券购买来进行市场的干预,以抑制国债收益率的波动。除了10年期日债收益率,上周30年期日债收益率也飙升至7个月高点,达到1.63%。
彭博社报道中称,投资者目前仍在继续对冲10年期日债收益率进一步上涨,该期限日债的掉期目前维持在0.76%,这比基准的日债收益率高出约15个基点,但仍低于日本央行新设的1%目标的有效上限。
另外,在部分投资者看来,随着日本通胀开始抬头,政策制定者可能面临着加息的压力。
三菱日联金融集团资深外汇分析师Lee Hardman在发给《美股投资网》分析师的置评邮件中指出,更灵活版本的YCC显然并不意味着日本央行现在将采取不干预市场的方式,但它将使10年期日债收益率更接近1%的新上限。“不过,日本央行很快重新干预市场的决定可能令一些市场参与者感到意外,并导致日元的抛售。与此同时,日元未能在日本央行上周的利率决议公布后维持涨势,也可能反映出市场的态度,即认为日本央行并不急于开始加息。植田和男也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即调整YCC是为了使宽松货币政策更具可持续性,而不是一种货币紧缩。我们认为日本央行希望发出的信号,是调整YCC的决定与未来加息的决定是分开的。要做出加息的决定,日本央行必须对通胀能维持在2%的目标更有信心。”Lee Hardman写道。
“在我们看来,日本央行下一个合乎逻辑的政策调整将是完全取消YCC,然后在对通胀能够维持在2%的目标更有信心时再加息。我们预计这些步骤将支持我们对日元在未来一年走强的预期。10年期日债收益率持续温和走高也应该会为日元提供更多支撑。”Lee Hardman在邮件中补充道。
Eugene Leow也认为表示,“随着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放开’,市场参与者逐渐将注意力转向日本短期利率。一旦日本央行放弃YYC,短期利率的上升将是一个自然地过程,这可能会在2024年发生。”
牛津经济研究院日本经济主管Shigeto Nagai在接受《美股投资网》分析师采访时也指出,“虽然日本央行7月28日对YCC政策的调整确实出人意料,但我们仍然相信植田和男会避免过早收紧货币政策,并将再花一年左右的时间仔细评估是否有望在他的任期内实现2%的通胀目标。”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7月27日,京喜拼拼将正式更名为京东拼拼,然而更名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品牌升级之后,京喜拼拼小程序图标、名称、logo等已经逐步更新为“京东拼拼”,8月7日,截至发稿时,美股投资网贝壳财经分析师搜索“京喜拼拼”依旧可以搜索出小程序,点击进入后为更新后的“京东拼拼”页面。
除去对外的品牌变化,京东拼拼内部也迎来重大组织调整和人员变动。但京东拼拼只是京东低价下沉,拓展同城的一个剪影。
美股投资网贝壳财经分析师独家获悉,京东超市近期也在加速布局,发力开生鲜仓,目前京东超市在北京已成功开仓逾10个,年底要达到开仓34个及以上的目标。
事实上,从今年开始,降本增效不再是巨头们唯一关注的绩效指标,在度过宏观周期性调整的过渡期后,电商开启“纵向下沉、横向同城”的打法,布局更加下沉的社区团购叠加满足即时需求的同城服务,形成自线上至线下的全链路电商零售体系。
首批发力北京、河北、安徽三地,推出1分钱购
更名后的京东拼拼小程序原有功能将被保留。美股投资网贝壳财经分析师体验发现,目前京东拼拼包含蔬菜、水果、肉禽蛋、酒水零食、日用品等品类,主页也推出了新人商品0.01元购买的活动,与此前的京喜拼拼差异不大。京东方面表示,品牌升级后将在商品、履约、运营服务等方面也会进行迭代升级。
除去对外的品牌变化,京东拼拼内部也迎来重大组织调整和人员变动。
美股投资网贝壳财经分析师检索招聘信息发现,目前京东正在包括合肥在内的二、三线城市开始招聘商务拓展经理、运营经理、产品经理等。招聘信息显示,商务拓展经理负责开拓各大商家加入京东拼拼社区团购当团长,此前有美团优选、淘菜菜、多多买菜商务拓展经验的个人及团队优先。
产品经理岗位则需要负责京喜拼拼团长端产品工作,依据社区团购业务流程及零售行业发展现状,打造以洞察社区用户需求为核心的团长数智化产品能力,整合品牌商、团长、消费者等多方资源,形成合理的商业闭环。
根据开通城市和招聘信息,京东拼拼首批将发力北京、河北、安徽三地。组织架构方面,京东集团新成立创新零售部,整合七鲜、京东拼拼等业务成为其独立业务单元,这一部门将深入零售线下业务布局,探索创新模式。该部门由闫小兵担任负责人,向京东集团CEO许冉汇报。
闫小兵于2012年入职京东,曾是3C家电业务的核心负责人之一。
“外界对闫小兵较为熟知,他是京东的老将,多年负责3C家店,对线下经验充足。”一位京东资深人士说道。闫小兵此前曾调任京东国际业务负责人,此次重新回归一线,也能窥见京东今年在创新零售上的野心,势必要朝着线下大干一场。
此前折戟的社区团购业务以及京东新零售业态代表七鲜此次一并被纳入创新零售部,一位京东内部人士表示,“上述两业务是京东在同城市场和下沉市场的发力突破口,创新零售部会找寻新的增长”。
2021年6月份起,京喜拼拼关闭了福建、甘肃、贵州、吉林、宁夏、青海和山西等多个省份业务,并减少了补贴额度,至2022年6月,疫情之下京东选择收缩战线,京喜事业群被正式拆散,京喜APP、京喜通(原京东新通路)、京喜拼拼并入京东零售。
直至今年6月18日下午,京东集团新任CEO许冉首次公开亮相,透露了集团下一步战略任务。其中,下沉市场成为京东三大战略之一并被首提。“未来一段时期,我们将重点围绕‘省’和‘多’,通过打响低价心智进一步触达广泛的下沉市场增量用户。”许冉说道。这也意味着,以社区团购为代表的下沉市场业务将成为京东未来工作的重点之一。
“降本”保利润阶段已过,京东重注“再下沉”
社区团购是下沉利器之一。社区团购的模式门槛不高,但渠道投入大,毛利低。2020年前,社区团购平台风光无限,行业竞争激烈。2020年底,“九个不得”为社区团购戴上金箍。
叠加疫情影响,多家互联网公司选择“断臂自救”收缩战线,聚焦主业。这其中就包括京东,京喜拼拼在2021年创下了约百亿元的巨幅亏损,但市场占有率却未达到理想状态,后京喜拼拼开始大幅收缩。
2022年,在聚焦核心业务,强化经营管理质量后,京东迎来利润增长。
近期,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将扩大国内需求列为下半年首要任务,并强调“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通过终端需求带动有效供给,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在度过宏观周期性调整的过渡期,行业复苏的动力到来之后,各大互联网公司回血,“降本”保利润阶段已过,又到了调整策略再攻下沉之时。京东曾在社区团购中“倒下一轮”,此次能否重新站起来,答案未知。但确定的是,京东已经定下重磅新策略与新目标,即打造低价心智,社区团购即实现该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从外部环境上来看,如今的社区团购市场较2020年变化极大,经过洗牌之后,橙心优选、十荟团、兴盛优选、同程生活等玩家收缩退场,多多买菜、美团优选、淘宝买菜成为社区团购的“新三团”。行业恢复冷静,盈利可能性也在逐步提升。
京东零售CEO辛利军曾在京东内部提出了京东零售2023的四大必赢之战——下沉市场、供应链中台建设、开放生态建设以及同城业务。
不仅创新零售部,京东其他传统强势业务也在整体低价策略下,发力下沉、加速扩张。
京东超市今年也于近期逐步在北京开启线下拉新活动,美股投资网贝壳财经分析师独家获悉,目前京东超市在北京已成功开仓逾10个,年底要达到开仓34个及以上的目标(北京地区)。
这些仓与京东其他仓不同,非全品类,主要是生鲜仓,辐射周边、非配送全北京。一位京东超市商务推广经理告诉美股投资网贝壳财经分析师,随着北京地区不同自营生鲜仓的开仓,京东超市会在附近进行拉新推广,用户下单后,履约时间为2小时内,即时送达。
“每开一个仓我们会在附近做活动,通过鸡蛋引流,效果好就多做几天,效果不好就少做几天,用户下单就及时送货上门,不是隔日达。”美股投资网贝壳财经分析师体验了解到,用户需扫线下推广码进入活动页面,新人可参与11元选3件商品等活动,活动商品大多集中于鸡蛋、玉米、西瓜等生鲜,还有饮料、零食等。
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超市全渠道业务负责人牛英华对美股投资网贝壳财经分析师表示,“线上下单、门店发货、商品小时达、最快分钟达”的即时零售,已成为零售行业增长最快的赛道。生鲜是即时零售的核心品类之一。
近期,京东还被传出计划收购永辉超市,但该传闻后续被双方否认。此前,永辉超市和京东超市在生鲜领域O2O(在线离线/线上到线下的商业模式)的合作已有多年的时间,是较早同京东展开合作的商超品牌之一。时任京东零售集团大商超全渠道事业群营销部总经理王凤对美股投资网贝壳财经分析师表示,同城业务也是支持京东超市快速增长的基石,京东正在重新构建和其他线上平台商的关系,建立共生生态。
目前的社区团购本质上也是生鲜零售社区业态之一,推动生鲜零售线上线下加速融合。京东以生鲜为切口,纵向下沉,横向开放生态联合商超发力同城,全力打造供应链的发展战略已全面铺开。
成也生鲜?电商下一战冲击线下的“综合零售”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2年中国即时零售发展报告》显示,包含生鲜电商在内的即时零售赛道近5年市场规模增速达到81%,预计在2025年,即时零售开放平台模式规模将突破万亿门槛,达到约1.2万亿元。
消费者对生鲜的需求依然强劲,同城零售的短链模式也适合生鲜类目的发展。中国贸促会研究院院长赵萍对美股投资网贝壳财经分析师表示,生鲜产品的社区团购是电子商务发展的风口,也属于互联网化最困难的领域,可以带动农副产品供应链数字化。
从社区团购到同城零售,根据艾瑞咨询研报,未来一段时间内,生鲜电商市场(包括生鲜新零售平台、到家平台、社区团购等)仍将呈现多模式共存的局面,生鲜电商混战升级,也将迎来快速增长。
美团形成以美团闪购、美团买菜为核心主打半小时送达的即时零售,以及由美团优选、美团电商组成的次日达的社区团购及电商零售。
阿里也通过打通盒马、大润发、淘特、淘宝买菜,形成以阿里数字农业为核心的供应链生态,带动零售业态升级。盒马近期也在全力扩张,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开出12家新店,并将于短时间内进入上市流程。
多多买菜也在持续发力,在部分区域已经初步实现盈亏平衡。同时,拼多多也在发力同城,在其APP首页“充值中心”入口上线了本地生活栏目,增开团购服务。
更加下沉的社区团购叠加满足即时需求的同城服务,能够同时覆盖不同配送时长、不同配送距离、不同消费层级的消费者,形成自线上至线下的全链路电商零售体系。
在传统货架电商发展见顶的今天,电商的下一战已经开启,各家重拾社区团购和加码生鲜业务,整合线上线下、物流、供应链资源,回归零售本质,朝着下沉发力,网罗线下渠道布局同城,满足消费者多层级、多角度的一体化需求,冲击线下的“综合零售”战争一触即发。
赵萍认为,各公司应加快技术和服务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供应链现代化水平,通过有效降低成本,促进行业优胜劣汰,通过优化算法,提升消费体验并造福普通消费者,利用创新驱动,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美股投资网贝壳财经分析师程子姣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东时间周二(8月8日),欧美市场中银行股全线大跌。此前评级机构穆迪下调了美国10家中小型银行的信用评级,并表示可能下调一些主要银行的评级;此外,意大利政府出人意料地批准对银行征收40%的暴利税,这双重打击再次引发了人们对银行业危机卷土重来的担忧。
银行业一直在寻求摆脱今年早些时候导致全球多家银行倒闭的危机,但利空消息却一再来袭,使得投资者不得不处于高度警惕之中。
穆迪在周一晚间发布的报告中指出,美银行业正面临“多重压力”。因此下调了美国10家中小型银行的信用评级,并表示可能下调美国合众银行、纽约梅隆银行、道富银行和Truist Financial Corp.等主要银行的评级。
该信用评级机构称,在3月份受到硅谷银行等机构倒闭事件冲击的美国银行业“继续面临利率和(资产与负债管理)风险,对流动性和资本产生影响”。
穆迪表示,“许多银行的第二财季业绩显示,盈利能力的压力日益增大,这将削弱它们生成内部资本的能力”,因“温和的经济衰退迫近,资产质量似乎将下降”,特别是一些银行的商业房地产投资组合。
周二盘中,美国中小型银行股纷纷大跌,KBW银行指数下跌3.3%,有望创下5月份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M&T Bank、Webster Financial、BOK Financial、PNC Financial、Citizens Financial等公司股价均下跌超过3%。
美国大型银行虽然不在穆迪下调评级的列表上,但在早盘交易中也大幅下挫,摩根大通下跌2%,摩根士丹利、高盛、美国银行跌幅均超过3%。
欧股方面,以银行业为主的意大利富时MIB指数收跌逾2%,欧洲斯托克600银行指数下跌2.9%。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收跌8.6%,裕信银行跌6.6%,法国巴黎银行跌3.3%。
此前意大利政府批准将对银行今年的“额外利润”征税,令市场大感意外。投资者担心其他国家会效仿意大利的做法,西班牙和匈牙利已经对该行业征收了暴利税。
据报道,意大利副总理马泰奥周二表示,意大利同意在2023年“从银行数十亿欧元的额外利润中提取40%”,这笔资金将用于减税和支持首次购房者的抵押贷款。
以Azzurra Guelfi为首的花旗集团分析师表示“鉴于对资本和利润的影响以及对银行股本成本的影响,我们认为这项税收对银行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根据分析师的计算,这项税收相当于银行2023年净收入的约19%、有形账面价值的约3%,以及风险加权资产的约0.5%。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8月7日(周一),美股三大股指全线收涨。道指涨逾400点,纳指、标普指数均结束此前四连跌走势。苹果股价连续第五个交易日下滑,创今年迄今的最长连续下跌纪录。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价跃升至创纪录高位。本周投资者焦点转向经济数据。
山东省纪委监委表示,确保配合开展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美股三大股指全线收涨
8月7日(周一),美股三大股指全线收涨。数据显示,截至收盘,道指涨1.16%报35473.13点,标普500指数涨0.9%报4518.44点,纳指涨0.61%报13994.40点。
热门中概股多数下跌。纳斯达克金龙中国指数跌0.81%,能链智电、大猩猩科技、硕迪生物跌超9%,百济神州跌超7%,高途集团跌超6%,陆金所控股跌超5%;涨幅方面,数海信息涨超65%,每日优鲜涨超31%,盛大科技涨超16%,亘喜生物涨近11%。中概新能源汽车股集体上涨,小鹏汽车涨超2%,理想汽车涨超1%,盘中股价创下历史新高47.33美元。
科技股多数上涨。奈飞、谷歌涨超2%,亚马逊、Meta涨超1%,微软涨0.71%;苹果跌超1%,股价连续第五个交易日下滑,创今年迄今的最长连续下跌纪录,不过该股今年以来累计涨超38%。
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价跃升至创纪录高位。伯克希尔-哈撒韦(BRK_A)涨超3%,收于551348.01美元(约合400万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该公司上周六公布的业绩报告显示,公司第二季度营业利润超过华尔街预期。数据显示,伯克希尔-哈撒韦第二季度实现营收925.03亿美元,净利润359.12亿美元,大大超出市场预期的78.86亿美元。截至二季度末,苹果仍是其第一大重仓股。
欧洲三大股指多数下跌。其中德国DAX指数跌0.01%报15950.76点,法国CAC40指数涨0.06%报7319.76点,英国富时100指数跌0.13%报7554.49点。
汇市方面,美元指数DXY小幅上涨并站稳102关口上方,离岸人民币跌穿7.20元。
大宗商品普跌。其中,美油9月合约跌0.42%,报82.47美元/桶;布油10月合约跌0.49%,报85.82美元/桶。COMEX黄金期货跌0.22%报1971.7美元/盎司;COMEX白银期货跌2.15%报23.205美元/盎司。
投资者关注焦点或将转向经济数据
美股财报季已进入尾声,目前财报大多好于预期。本周,投资者关注焦点将转向经济数据。美国7月CPI与PPI通胀数据分别将于本周四、周五发布,投资者期待从中获得指引,以衡量影响美联储利率决策的通胀走势与经济健康状况。在此之前,上周美国劳工部公布的非农就业数据显示7月就业增长低于经济学家的预期。
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称,若数据符合要求,最快明年可能降息,他还暗示美联储可能会停止加息,因为“已经非常接近峰值利率”且对通胀抱有信心。但同为永久票委的美联储理事鲍曼则发表“鹰派”言论称,可能需要进一步加息以降低通胀,“需看到通胀处于持续且有意义的下行轨道”。不过,市场仍押注7月已是本轮周期最后一次加息。
山东省纪委监委确保配合开展
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
取得实效
据山东省纪委监委网站消息,8月7日,省纪委监委召开纪检监察机关配合开展全省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议,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委副主任范晓丽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配合开展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是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实践检验,净化医药行业政治生态、推动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回应群众关心关切、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行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做好配合开展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强烈的政治自觉和政治担当推动集中整治工作落地落实。要拉紧责任链条,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切实扛牢监督责任,推动“两个责任”贯通联动,全力保障工作落实。坚持严打开路,全面排查问题线索,注重突出查处重点,严厉打击行贿行为,精准把握政策策略,推动形成强力震慑。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为鉴强警示,建章立制堵漏洞,倡树新风树正气,全面推进长效治理。强化责任落实,加强组织领导,密切协作配合,严肃工作纪律,确保配合开展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省纪委常委胡冰主持会议,省卫生健康委负责同志,省纪委监委机关有关部门和派驻派出纪检监察机构、各市纪委监委负责同志出席会议或以视频方式参会。
乌总统办公室主任顾问
目前情况下基辅反对任何停火方案
新闻消息,8月7日,乌克兰总统办公室主任顾问波多利亚克在社交媒体发文称,不可能与莫斯科进行谈判,基辅反对任何停火方案,因为这将意味着俄罗斯取得事实上的胜利。
波多利亚克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任何停火和冻结俄乌冲突的方案都只意味着俄罗斯取得事实上的胜利。
他强调,在目前的局势下不可能有谈判进程,乌克兰需要更多的武器、导弹和飞机。
巴基斯坦信德省火车脱轨事故已致34人死亡
新闻消息,7日报道,巴基斯坦信德省火车脱轨事故已导致34人死亡。
据报道,这趟列车6日当天上午从信德省首府卡拉奇出发,开往西北部开伯尔-普什图省,列车共有10节车厢,载有约1000名乘客。10节车厢均发生脱轨。当地官员表示,6日当天晚上事故救援工作就已全部完成。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摩根士丹利周一警告称,在评级机构惠誉上周下调美国主权债务评级后,如果美国政府削减激进的财政支出,美股的高估值或会受到投资者的质疑。
该行股票策略师迈克尔·威尔逊(Michael J Wilson)指出,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大规模财政刺激措施促使美国经济增速快于预期。
面对美联储快速升息,美国经济表现出了韧性,这令一些华尔街策略师预计美股将持续上涨。
今年迄今为止,标普500指数已经上涨了约18%,这主要归功于人工智能热潮推动一些科技股走高。
但威尔逊称,惠誉上周下调美国主权评级以及随后债券市场的抛售正在暗示,投资者应当准备好面对经济和盈利增长可能出现令人失望的局面。
上周,惠誉将美国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从最高级别的“AAA”下调至“AA+”,主要原因是美国政府债务负担居高不下且不断加重,未来3年财政状况预计将持续恶化。
尽管鉴于美国已经暂停了债务上限,激进的财政支出可能会持续下去,但未来的财政政策会因赤字扩大而受到限制。
“投资者将对股票估值提出质疑,在近期债券收益率上涨之前,股票估值已经很高了。”威尔逊在报告中表示。
威尔逊写道,如果由于政治原因或融资成本走高而必须削减财政支出,那么去年开始的盈利跌势就有进一步的下行空间,给公司销售增长构成压力。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随着人工智能(AI)今年以来火爆全球,英伟达也成为了从中受益最多的科技巨头之一,今年迄今其股价上涨超过217%。
然而,对于后市走向,华尔街似乎出现了不同的看法。
“悲观派”代表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策略师Edward Stanley在一份最新报告中指出,AI概念股的泡沫正在接近顶峰,因为作为风向标的AI标杆英伟达今年初以来累计涨超200%。
他写道,以史为鉴,这轮股市上涨即将走到末期。他说,“泡沫在到达顶峰前3年的平均涨幅为154%。”
大摩认为,尽管英伟达一直是AI领域的“风向标”,但覆盖范围更广的AI指标涨幅却小得多,比如MSCI USA IMI Robotics & AI Select Net USD Index今年上涨了约47%。
由于整个AI行业股票并没有统一的特征,因此Stanley认为,考虑到个股的特殊性,只有从指数水平看,才能有效、或公平地得出泡沫程度上升或是下降方面的结论。
“乐观派”代表美银则称,英伟达仍是该行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首选股”。
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策略师Vivek Arya在周一的一份报告中重申了他对英伟达的“买入”评级和550美元的目标价,该目标价暗示该股可能在当前水平上再上涨22%。
Arya仍然认为英伟达的未来是美好的,因为它通过GPU加速器帮助推动了不断发展的AI行业,但他亦承认,在5月份发布了一份非常乐观的指引更新后,该公司对投资者的“冲击和敬畏”将减少。
他预计英伟达将过渡到执行阶段,这将取决于其扩大供应以满足需求的能力。“我们预计市场情绪会更加慎重。需求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供应。”
英伟达即将发布第二季度业绩报告,Arya预计,该公司当季营收将达到或略高于110亿美元,同比增长64%。Arya说,他还预计英伟达第三季度的收入将增长100%,达到120亿美元左右。
不过,在今年迄今的强劲反弹之后,市场对该报告的反应最终可能会出现一些“小幅回调”。但或许最重要的是,英伟达股价的近期走势取决于首席执行官黄仁勋的指导意见,以及这些营收增长是短期昙花一现,还是具有持续力。
不过整体而言,Arya关注的是英伟达的长期机遇。这位分析师估计,英伟达的长期每股收益可能“迈向”20至25美元,这将有助于使投资者更容易接受其目前39倍的远期市盈率。
“我们预测人工智能服务器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37%,从2023年的123万台(占所有服务器的8%至10%)增长到2027年的440万台(占所有服务器的25%),使英伟达的总销售额能够以26%的复合年增长率增至1090亿美元。”他写道。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周二(8月8日),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发布的最新预测报告显示,美国今年的产油增长速度将快于先前的预期,有望缓解原油市场趋紧的供应。
具体数据显示,高于预期的油井产量叠加正在反弹的国际油价,将有助于推动美国2023年的原油日产量达到创纪录的1280万桶,高于先前预期的1260万桶。与之相比,美国2022年的平均日产量为1190万桶。
另外,EIA还上调了美国2024年的原油日产量,从1280万桶升至1310万桶;并预计全球石油产量明年也将增至1.03亿桶/日,较今年增加170万桶/日,其中120万桶/日来自美国等非欧佩克国家,主要为巴西、加拿大、圭亚那、挪威等。
媒体分析称,在欧佩克+成员国们先后削减产量支撑油价后,美国新增的产量有望缓解供应端的收紧,继而降低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等国减产措施对石油市场的影响。
日内早些时候普氏能源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由于沙特的重大自愿减产生效,欧佩克+7月原油产量削减至近两年低点。
调查发现,欧佩克13个成员国的日产量为2734万桶,而俄罗斯和其他8个盟国的日产量为1306万桶,总计为4040万桶。这是该集团自2021年8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此外,沙特的产量降至905万桶/日,这是自2021年6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上月,美国能源部长詹妮弗·格兰霍姆表示,波动性仍在给石油市场带来压力,并再次呼吁增加石油供应。“我们希望看到更多供应……在价格如此之高的情况下,事情变得很危险。我认为谨慎的做法是确保人们负担得起交通,这当然意味着确保供应稳定。”
根据美国汽车协会(AAA)的数据,周一美国普通汽油的平均成本约为3.89美元/加仑,较一个月前的同一时间上涨了8%以上。除了欧佩克+的减产,美国东部和墨西哥湾沿岸的炼油厂停运,美国对全球的强劲出口,都对美国燃料价格形成了强力支撑。
EIA预计,布伦特原油今年的平均价格为82.62美元/桶,明年会反弹至86.48美元/桶。与之相比,2022年的平均价格为100.94美元/桶,2021年为70.89美元/桶。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央行连续9个月增持黄金!
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7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043亿美元,环比增幅为0.35%。同时,7月末黄金储备达6869万盎司,环比增加74万盎司。
值得注意的是,继去年11月增持以来,央行已连续9个月增持黄金,如按区间均价计算,累计增持总额超800亿元。
连续9个月增持
8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23年7月末外汇储备规模数据,截至2023年7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043亿美元,较6月末上升113亿美元,升幅为0.35%。
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2023年7月,受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及预期、世界宏观经济数据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下跌,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继续保持基本稳定。
同时,在黄金储备上,央行已是连续9个月增持黄金。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央行黄金储备达6869万盎司,环比增加了74万盎司。
这也是央行继去年11月重启增持以来,连续9个月增持黄金,区间已累计增持605万盎司黄金。如按区间均价计算,对应增持金额达828亿元。
尽管已连续多月增持,但我国黄金储备在外汇储备占比仍处于较低水平。根据世界黄金协会近期发布的数据,截至6月末,美国黄金储备最多,持有8133.5吨,占其总储备的68.2%;德国排在第二位,黄金储备占其总储备比例为67.4%;意大利、法国、俄罗斯分别排在4至6位,黄金储备占比分别为64.4%、66.3%、24.6%。我国央行黄金储备排在第7位,黄金储备占比仅有3.8%。
全球买金保持积极势头
8月1日,世界黄金协会发布了2023年二季度《全球黄金需求趋势》报告,显示二季度全球央行购金虽稍有放缓,但依然保持积极势头。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黄金需求总量达到2460吨,同比增长了5%。其中,全球央行购金需求上半年达到创纪录的387吨;黄金投资方面,上半年全球金条与金币需求总量达582吨;黄金消费方面,上半年金饰总需求达到951吨。
世界黄金协会表示,尽管土耳其因当地特定市场状况而抛售黄金,但第二季度其官方部门净购买量为103吨,与各国央行对黄金的潜在积极趋势一致。整体来看,一季度的强劲开局为创纪录的上半年表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很多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央行都在踊跃购金。
而得益于黄金投资消费等领域持续增长,二季度黄金总供应同比增长7%至1255吨。整体来看上半年,全球金矿产量也达到了创纪录的1781吨。
金价表现震荡
金价方面,在今年5月初创下年内新高后,金价曾一路走低,7月以来短暂上涨后,近期又开始走低。
以现货黄金价格为例,8月7日,伦敦金现开于1942.481美元/盎司,最高上探至1946.73美元/盎司,最低触及1934美元/盎司,截至发稿前,报1935.92美元/盎司,较5月初的历史高位跌幅超7%。
对于金价走势,业内人士认为尽管近期金价持续承压,但长期来看金价仍有上涨空间,当前具备一定的战略配置价值。
博时基金王祥表示,上周(7.31~8.4)国际黄金市场受实际利率走升影响而再下一程,退守至6月交投区间。尽管从交易情绪与技术展望上再次转为不利,但是从交易逻辑层面其实并没有那么悲观。整体看,国际黄金市场接近他们预设的交投区间下沿,底部交易韧性较为明显,投资者可逐渐加强关注。
西南证券研报显示,美联储7月议息会议如期加息25个基点后,市场反应较平淡,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上周整体呈现小幅走高的趋势,对金价短期形成一定压力。不过,黄金上涨周期并未结束。一是因为美联储加息进入尾声,货币周期的切换背景下,长端美债实际收益率和美元大周期仍向下;二是在能源转型、逆全球化及服务业通胀粘性下,长期通胀中枢难以快速回落;三是当前避险情绪频发,黄金战略配置地位提升。
华鑫证券研报显示,7月美国就业数据来看,美国劳动力市场出现进一步超预期的降温。基于美国劳动力市场需求持续走弱趋势,经济有走弱的风险,同时薪资——消费——通胀的传导下,通胀有望进一步缓和。9月加息概率较小,持续利好金价。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苹果开始大面积招募AIGC人才了。
据金融时报最新消息,加州、西雅图、巴黎和北京等分部已释出数十个岗位,这些岗位都要求大模型技术人才。
其中特别是端侧大模型是重点。
招聘信息透露,苹果想要将大模型压缩到终端,在未来让iPhone/iPad等核心产品直接跑上AIGC技术。
粗略一看,能给到的薪资基本至少都在17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20万元左右。
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苹果今年的研发支出已经比去年同期多了30亿美元(200多亿人民币),库克透露,一部分就是由AIGC投入带来的。
一直在这一风口中很是安静的行业巨头,这回终于要“支棱”起来了?
苹果发力AIGC,搞端侧大模型
据金融时报统计,相关招聘信息在今年4月至7月发布。
主要招聘者为苹果的机器智能与神经设计 (Machine Intelligence Neural Design,MIND,属于苹果AIML的一部分) 等团队。
所招募人才与大模型和AIGC相关,并且从招聘详情所透露的信息来看,苹果要在移动端发力大模型了,这和谷歌和微软等巨头目前着力的方向都不一样。
如下所示为7月15日苹果发布的一则高级软件工程师招聘启事,它要求工程师能够“在苹果下一代推理引擎中定义和帮助实现加速和压缩大型语言模型 (LLM) 的功能”,这指的就是在移动端而非云端。
另一则7月28日发布的信息则表现得更为清晰,它要求应聘者能够将“最先进的基础模型带入我们口袋里的iPhone,以保护隐私的方式实现下一代基于ML的体验”——
是的,苹果想要在核心产品上发力端侧大模型,一大部分原因就是为了隐私。
这已成为苹果近年来一大宣传点,就像离线版Siri那样,不经云端直接运行AI软件,不仅可以让程序跑得更快,也能更安全和私密地处理用户数据。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20年的时候,苹果就斥资近2亿美元收购了一家总部位于西雅图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Xnor,该公司专门在移动设备上运行复杂的机器学习模型,还一度击败了微软、亚马逊和英特尔等大厂的产品。
这无疑为这次发力提供了不小的基础支撑。
而除了移动端上跑大模型,苹果这波招聘中还有一些所招人才主要是针对AI软件的多媒体功能,包括“图像/视频内容生成”和“用于视觉动作和多轮交互”等。
有相关领域人士透露,苹果在巴黎的一个实验室正在比其他大型科技公司都更积极地招聘AI人才,包括但不限于从Meta挖走不少研究员。
事实上相比其他科技巨头,苹果一直以来在生成式AI技术上的进展都相当缓慢。
在今年6月召开的长达2个小时的WWDC大会上,甚至一次也没提到这一关键字。
有分析师质疑苹果有些犹豫不决。
直到上个月,它才被浅浅地曝出要搞AppleGPT。
而在上周的电话会议上,库克才正式谈及这一话题。
苹果第三季度财报显示:
截至目前,苹果今年的研发支出已达226.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1.2亿美元。
库克在会议上指出,这多出来的“30个亿”(约合人民币224亿元),一大原因其实就是生成式AI促成的,而在未来几个月,公司还会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
他表示,生成式AI技术“对我们来说绝对至关重要”。
雅虎新闻称,这是苹果首度承认自己已进入该热门领域。
而对于之前表现出来的谨慎态度,库克则回答:
苹果一贯的做法就是在产品上市时再立即宣布。
最后,回到这次最新招聘举动,一些网友对于苹果要在端侧部署大模型的计划也表现出了很高的期待:
边缘计算就是未来!
我认为只有苹果拥有可以做到这一点的推理引擎和芯片。
那么,你看好苹果把大模型塞到iPhone里的这项计划吗?
今年以来,美股涨得可以说是“如鱼得水”,标普500指数已上涨18%,录得1927年来最好同期表现,纳斯达克100指数更上涨了41%,道琼斯指数也上涨了7%。但是不要忘了,8月一直是美股挥之不去的“魔咒”。
一位擅长从尾部风险中获利的“黑天鹅基金”创始人周一对危险的债务数额发出了警告,抨击美联储将金融市场和美国经济置于风险之中,并建议散户投资者遵循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建议来保护自己。
黑天鹅基金Universa Investments创始人马克·斯皮茨纳格尔(Mark Spitznagel)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正处于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信贷泡沫中,我们生活在一个杠杆时代,一个信贷时代,这将产生后果。”
他指的是不断膨胀的家庭和联邦债务。Spitznagel曾是一名交易员,他是2007年畅销书《黑天鹅》的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的门生。
Spitznagel预计,更高的借贷成本将阻碍经济增长,迫使政府限制支出,并导致央行将利率维持在低于预期的水平。
他还批评美联储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间将利率降至几乎为零并购买过多债券。他说,央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避免了经济衰退,但也将资产价格和债务水平推高到危险的高度,为未来更大的灾难铺平了道路。
Spitznagel认为美联储创造了一个“火药桶”经济。他将其策略比作消防员过早扑灭小型野火,为未来更灾难性的火灾留下大量燃料。
最后,他还警告称,如今的股市投资者过于自满。他们过于关注通胀下降、企业盈利弹性、人工智能和其他技术的热议,而忽视了一个事实,即股市估值过高,市场存在重大风险。
被称为“巴菲特指标”(Buffett Indicator)的市场指标近期跃升至171%。巴菲特曾在2001年《财富》杂志的一篇文章中表示,巴菲特指标为100%时,表明美股估值合理,在70%或80%的水平上买入可能会很好,然而,在200%左右购买美股等同于“玩火”。
Spitznagel指出所谓的“巴菲特指标”就是估值过高的证据。他还建议散户投资者避免做空市场,或囤积黄金或美国国债等避险资产以抵御低迷。
相反,他建议投资者们遵循巴菲特的“古老建议”,投资于低成本、广泛的指数基金,比如标普500指数追踪基金。Spitznagel补充说,这“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建议”。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