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Meta公司发布了首个开源人工智能模型Llama的商业版本 Llama 2,这也是大型科技公司首个开源的商用大模型,将为初创企业和其他企业提供OpenAI和谷歌的替代方案。该模型也因此被称为GPT4的“最强平替”。此前Meta仅向指定学者提供用于研究目的的模型。
说来也巧,这个发布的时间点正逢联合国安理会举行了首次人工智能会议,在讨论对大模型的监管。值得关注的是,Llama 2将通过微软云Azure分发,并将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运行。微软是OpenAI的最大支持者,并一直致力于在Azure中提供OpenAI技术。此外,Llama 2还将通过亚马逊AWS和 Hugging Face来提供。
一边是一马当先的OpenAI的支持者,另一边是积极探索商用的合作方。一位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告诉美股投资网分析师,“在这波的人工智能浪潮中,微软应该算是绝对的赢家了。”
“双赢”的微软
“开源推动创新,因为它使更多的开发人员能够使用新技术进行构建。”Meta创始人CEO扎克伯格在一篇博客文章中写道,“我相信如果生态系统更加开放,它将带来更多进步。”
Meta发言人表示,该公司并非不专注于Llama 2的变现,企业需要向微软支付企业托管功能的费用。而对于微软来说,这项合作表明它愿意对OpenAI以外的公司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给予一定的支持。
微软在2023年持续围绕ChatGPT以及人工智能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微软在周二的Inspire大会上宣布了其新的Microsoft 365人工智能订阅服务的定价后,股价大涨超过4%创下历史新高。今年至今,微软股价累计上涨了约50%。此前,微软对 Bing 搜索引擎和 Edge 浏览器进行了人工智能更新,为用户提供将搜索、浏览和聊天整合为统一的体验,并发布了Microsoft 365 Copilot将AI应用于Word、Excel、PowerPoint、Outlook、Teams等软件,得到了来自于Microsoft Graph、GPT-4等大模型的支持。
微软、谷歌、OpenAI和Anthropic等公司的人工智能“军备竞赛”正在升温。业内认为,现在像Llama这样复杂的模型广泛使用并免费供企业构建,可能会颠覆OpenAI等公司在新兴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软件市场中建立的早期主导地位。
对于Meta来说,使用其模型构建的人工智能技术开源生态系统可能会阻碍竞争对手从其专有技术中赚取收入的计划,因为如果开发人员可以免费使用同样强大的开源系统,闭源系统的价值就会消失。
今年5月,谷歌一份泄露的内部备忘录就预测了开源系统将蚕食闭源系统的情形“我们没有护城河,OpenAI也没有。”这份文件引起了科技界的广泛关注。
目前很多软件开发平台都使用Open AI来进行构建,例如Replit平台就有超过80%的项目基于GPT大模型。Replit首席执行官Amjad Masad表示“开源模型的任何渐进式改进都会蚕食闭源模型的市场份额,因为你可以廉价地运行它们并减少依赖性。”
“最终我认为大厂都还是需要吸引开发者社区,做开发者影响力,因此会走上开源的道路,就像谷歌,一直不开源会流失人才。”一位从事大模型开发的人工智能专家告诉美股投资网分析师,“OpenAI未必一定会选择开源,只要它的模型始终保持足够强大。”
当被问及为什么微软会支持可能降低颠覆OpenAI价值的产品时,微软发言人表示,让开发人员选择他们使用的模型类型将有助于扩大其作为人工智能工作首选云平台的地位。微软云上一季度的收入达到285亿美元,增幅高达22%,预计第四财季微软云占微软整体收入比例将上升至57%。这些增长反映了微软将生成式AI集成到每个微软云解决方案中的努力。
微软表示,Llama 2 是微软不断增长的 Azure AI 模型目录中的最新成员。该模型目录目前处于公开预览阶段,作为基础模型的中心,使开发人员和机器学习 (ML) 专业人员能够轻松地大规模发现、评估、定制和部署预构建的AI大模型。
大模型商用亦有限制
大模型的开源也引起了关于人工智能伦理方面的争议,对大模型安全性的控制也是需要考虑的重大问题。对此,Meta高管表示,他们相信技术的公开发布实际上可以通过利用群众的智慧来识别问题,并通过增强系统的弹性来降低安全风险。
该公司还表示,它已经为商业版本的Llama制定了“可接受的使用”政策,禁止“某些使用案例”,包括暴力、恐怖主义、剥削儿童和其他犯罪活动。
就在周二,联合国安理会举行了首次人工智能会议,中国表示这项技术不应成为“脱缰之马”,美国则警告不要利用人工智能来审查公民。
人工智能对消费者的潜在影响已经引起美国监管部门的重视。上周,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开始调查OpenAI可能对消费者造成的影响,尽管FTC没有直接提及AI数字代理,但OpenAI已经表示,对于将自己的开放式AI代理推向市场持谨慎态度。OpenAI称,在发布新系统之前,它会进行严格的测试并制定广泛的安全协议。
立法者也正在考虑针对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潜在监管。美国参议院正在安排AI初创企业Anthropic进行听证。该公司CEO达里奥·阿莫迪(Dario Amodei)将于7月25日在美国参议院关于人工智能的听证会上作证。
美国总统拜登今年5月会见了包括阿莫迪在内的顶级人工智能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并明确表示他们必须确保其产品在部署之前是安全的。
计算机科学教授本吉奥(Yoshua Bengio)和Stuart Russell也将出席听证会。“如果没有人检查监督人工智能的每一个行为,确保不会产生危险,那么我们最终可能会做出犯罪或可能伤害他人的行为。”本吉奥表示,“从现在开始,这些系统可能会变得更加智能,并且可能超过人类,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有相同的道德准则。”
“我们有义务在人工智能的潜在威胁和风险成为现实之前解决它们。”美国参议院司法委员会隐私、技术和法律小组委员会主席、民主党参议员理查德·布卢门撒尔(Richard Blumenthal)表示,“我们正处于一个新时代的边缘,这将对工人、消费者隐私和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对美联储即将结束加息周期的乐观,继续推动美国主要股市上涨。周一收盘,道琼斯工业指数涨76.32点,涨幅为0.22%,报34585.35点;纳斯达克指数涨131.25点,涨幅为0.93%,报14244.95点;标普500指数涨17.37点,涨幅为0.39%,报4522.79点。
个股方面,本周将有多家大型企业公布二季度业绩,包括美国银行、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等大型金融机构,以及美联航、拉斯维加斯金沙集团、科技巨头特斯拉和奈飞等。其中,金融机构的业绩将有助于投资者了解年初银行危机给行业带来何种影响。
动视暴雪公司周一延续强势上涨态势,收盘上涨3.2%。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未能阻止微软以687亿美元收购暴雪。此外,微软周一对英国监管机构的禁令提出上诉,获得了两个月的暂停期。但公司仍然面对投资者高位减持的压力。周一晚间发布的13G新文件显示,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公司的持股比例,已经从3月底的6.3%,下降到1.9%,持股数量仅有1465.81万股。
特斯拉周一上涨3.2%。公司旗下首辆Cybertruck量产皮卡已在得州下线。此外,特斯拉董事会放弃7.35亿美元股票和现金奖励,以和解投资者诉讼。
线上点餐应用Yelp涨10.2%,高盛将其目标价上调至47美元,意味着还有23.3%上涨空间。
中概股涨跌不一。其中诺华家具涨超26%,嘉银金科涨超15%,尚德机构,华富教育涨超9%。理想汽车涨超3%,腾讯音乐跌超2%。
美联储或将结束加息
美联储将于7月25-26日召开议息会议。在经历连续10次加息,至5%-5.25%的区间后,美联储6月维持利率不变。据他们6月会议后发布的预测,多数决策者当时预计到今年年底前将再进行两次各25个基点的升息。进入本月,许多官员重申了这一观点,同时强调最终结果将取决于经济的发展。
但市场已经有不少机构在博弈美联储下半年仅有一次加息。反映美联储意图的市场指标——2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从7月7日的4.95%,下降至4.76%。
“市场投资者普遍对美国经济软着陆的前景感到乐观。”安联首席经济顾问兼彭博视点专栏作家的艾利安(Mohamed El-Erian)表示。
高盛看好美国经济前景
近期公布的经济活动和通胀数据表现良好,让分析师对美国经济前景感到乐观。高盛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哈特乌斯(Jan Hatzius)就表示,美国经济未来12个月发生衰退的可能性在降低。
哈特乌斯在最新的报告中表示“我们下调对美国未来12个月内开始陷入衰退的可能性的预估,由25%进一步降至20%。我们下调的主要原因是,最近的数据增强了我们的信心,把通胀降至合意水平无需经济进入衰退。”
此外,他表示,虽然美联储下周料再次上调基准利率,但这可能会是去年开始的系列加息中的最后一次。
“我们的确预计未来几个季度会有所减速,主要是因为个人实际可支配收入环比增长放缓,尤其是在考虑到10月份学生贷款偿付恢复这一因素后,而且银行贷款减少也会构成拖累。但金融环境的放松、房地产市场的反弹以及建厂热持续均表明美国经济将继续增长,尽管增速低于趋势水平。”他在报告这样表示。
美国SEC主席警惕人工智能
美国证交会(SEC)主席根斯勒(Gary Gensler)周一警告称,如果大型科技公司垄断人工智能(AI)在金融市场应用方面的发展,人工智能可能会破坏全球经济的稳定。
他表示,人工智能可能会加剧金融脆弱性,因为该技术会促进羊群效应,使单个参与者做出类似的决定,因为他们从基础模型或数据聚集器中获得了相同的信号。根斯勒还警告称,如果不能对人工智能进行监管,可能会“加剧全球金融体系内在的网络互联性”,从而危及全球经济。因此,人工智能可能在未来金融危机的事后报告中发挥核心作用。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7月18日,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美债前三大海外债主的持有量均有所下降。
美国财政部5月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日本在5月减持304亿美元美国国债,为3个月内首次减持,持仓规模下降至10968亿美元,仍为美国第一大债主。
中国5月减持222亿美元美国国债至8467亿美元,连续第二个月减仓,持仓规模仅次于2009年5月创下的8015亿美元的低点。作为美国国债海外第二大债主,中国从去年8月至今年2月连续7个月减持美国国债。从去年4月起,中国的美债持仓一直低于1万亿美元。今年3月,中国增持203亿美元美债,随后4月减持4亿美元。
英国减持141亿美元美国国债至6666亿美元,持仓规模位列第三。
同时,美国财政部报告显示,5月份所有海外对长期、短期美国证券和银行现金流(banking flows )的净流出总额为1676亿美元,逆转了4月484亿美元的净流入。其中,海外私人净流出为1682亿美元,海外官方资金净流入为6亿美元。
同时,5月份海外净流入美国长期证券的资金规模为597亿美元,低于4月的976亿美元。其中,海外私人投资者净买入证券180亿美元,海外官方机构净买入417亿美元。包括海外投资组合通过股票互换购入的美股在内,进行一些调整后,海外5月总体净购买美国长期证券175亿美元,低于4月的1278亿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随着苹果在印度采取“全面投入”的立场,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对苹果未来的收入和用户增长机会持乐观态度。
大摩分析师Erik Woodring周一(17日)将苹果公司的目标价从190美元上调至220美元,他的最新牛市情形预测是270美元。他相信印度可以成为苹果的新增发动机。
Woodring预计,未来5年,印度将为苹果贡献15%的新增收入,20%的新增用户(installed base )。未来10年,苹果在印度的业务将增长7倍,最终达到400亿美元的年收入。
他在最新报告中写道,尽管印度潜力巨大,但在过去5年中,印度只为苹果贡献了2%的新增收入,目前的收入规模仅为60亿美元,远低于其在中国市场的收入在过去5年中,中国贡献了苹果18%的新增收入,目前的收入规模为750亿美元。
“但我们相信,随着最近在品牌知名度、本地制造和可负担性项目上的投资,再加上印度的经济繁荣和不断发展的数字化,这种情况即将改变,为苹果成为下一个增长前沿奠定了基础。”他们写道。
Woodring强调,未来五年,印度将为苹果带来15%的收入增长,并在未来十年为苹果的生态系统增加逾1.7亿用户。
“我们相信,印度的宏观背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利于苹果,”他指出,“印度经济(国内生产总值)将在未来十年翻一番。”
Woodring还预计,印度消费者将有更大的消费能力,更有能力购买昂贵的设备。到2030年,年收入超过3.5万美元的印度家庭数量可能会增加5倍,而人均收入可能会增加一倍以上。
“这为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在未来十年加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背景,”他说。据估计,到2032年,印度智能手机潜在市场总额将增加两倍,达到900亿美元。
在Woodring看来,苹果本身一直在传递这样的信息它将“全力投入”这个国家。该公司于2020年在印度推出了在线商店,并于今年早些时候在印度开设了首批两家零售店。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本周美股迎“开门红”,三大股指周一全部收涨。美国7月纽约联储制造业指数降至1.1,通胀压力进一步降温。
微软收购动视暴雪的障碍被一一解除,动视暴雪股价升至两年来最高点!随着交易日期的临近,巴菲特大幅减持动视暴雪,文件显示目前伯克希尔哈撒韦持有动视暴雪1.9%的股份,而2月份持有比例为6.7%。
能源股逆市下跌,WTI原油期货周一跌1.7%。华尔街知名预测人士称,原油多头大举重返市场,正在酿成大错!
又有数据印证通胀降温
美国7月纽约联储制造业指数为1.1,预期-4.3,前值6.6。纽约州的通胀压力进一步降温,反映出美国物价持续回落。
美联储进入7月政策会议之前的“静默期”,当前交易员押注7月恢复加息25个基点的概率接近97%。
截至周一收盘,道指涨76.32点,涨幅为0.22%,报34585.35点;纳指涨131.25点,涨幅为0.93%,报14244.95点;标普500指数涨17.37点,涨幅为0.39%,报4522.79点。
高盛集团合伙人John Flood上周三在一份研报中表示,标普500指数有望在年底创下历史新高。他称“在2023年,我们首次被多位客户问到,我们是否认为标普500指数将在年底前触及历史新高。而我们对此的看法是肯定的。”
市场持续关注重要的企业财报,美国银行和高盛将在周二盘前发布财报,投资者会对今年春季美国银行业风波带来的影响有更直观地了解。
纳指“特别再平衡”或不起作用?
周一科技股多数上涨,万得美国TAMAMA科技指数涨0.63%,特斯拉涨3.2%,苹果涨1.73%,亚马逊跌0.83%,奈飞涨1.84%,谷歌跌0.61%,脸书涨0.57%,微软涨0.14%。
近日,纳斯达克指数公司宣布,纳指100将在2023年7月24日开市前进行“特别再平衡”(special rebalance),以保证将5只市值最大的公司股票权重占比维持在40%以下,这是纳斯达克交易所历史上罕见的一次调整。
高盛策略师认为,这次调整并不太可能解决科技股高度集中给追踪该基准指数的投资者带来的挑战。
策略师David J.Kostin等在报告中写道,即使在调整之后,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100指数将依然“过于集中”,而不会被视为主动管理型多元化基金。
其他消息面,欧盟将于下周对微软Office办公套装捆绑Teams应用展开正式的反垄断调查,这将是微软15年来首次面临欧盟的反垄断调查。
巴菲特大幅减持动视暴雪
FTC(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暂停推进微软并购动视暴雪交易的提议被驳回。
此外,微软宣布已和索尼签署一个约束性协议,未来收购动视暴雪完成之后,将会继续面向索尼PlayStation游戏机用户提供动视暴雪旗下《使命召唤》游戏授权,有效期为十年。扫清了微软收购动视暴雪的最大障碍。
截至收盘,动视暴雪涨3.5%至93.21美元,股价达到两年来的最高点。
据周一晚间公布的13G文件,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目前持有动视暴雪1.9%股份,但2月份该比例为6.7%,3月底为6.3%。显示巴菲特持股在二季度大幅下降。
根据WhaleWisdom测算,伯克希尔持有动视暴雪的平均成本大致为73美元左右,所以在80美元左右抛售依然取得盈利。但可惜的是,微软收购动视暴雪的进程突然在上周出现重大利好,引发股价暴涨超9%。
花旗大宗商品研究主管油市吃紧只是假象
能源股多数下跌,埃克森美孚涨0.43%,雪佛龙跌0.09%,康菲石油跌0.57%,斯伦贝谢跌1.09%,西方石油跌0.15%。
WTI 8月原油期货收跌1.27美元,跌幅1.68%,报74.15美元/桶。
原油期货上周在伦敦市场升破每桶80美元,为两个月来首次,因有迹象显示需求上升,且OPEC+的减产终于开始导致全球市场收紧。
但花旗集团认为,这只是市场吃紧的人为假象,沙特及其伙伴的限产掩盖了全球第一大石油进口国中国需求稳步复苏缺位的问题。
“多头完全错了,”花旗资深大宗商品研究主管Ed Morse表示。“世界仍在等待中国切实的复苏,欧洲正在衰退,我们仍然不知道美国是否会硬着陆。”
热门中概股涨跌不一
热门中概股涨跌不一,盛德财富涨45.67%,盛大科技涨23.16%,新蛋涨13.31%,趣店涨5.91%,禾赛科技涨5.32%,晶科能源涨5.15%,亿航智能涨5.07%。
跌幅方面,大猩猩科技跌12.41%,涂鸦智能跌5.37%,水滴公司跌4.66%,汽车之家跌3.65%,雾芯科技跌3.51%,搜狐跌3.07%。
中概新能源汽车股集体上涨,蔚来汽车涨0.19%,小鹏汽车涨0.43%,理想汽车涨3.22%。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编剧演员抵制AI,好莱坞或将全面停摆
据媒体报道,13日,代表16万演艺人员的美国演员工会及广播电视艺人联合工会(SAG-AFTRA)宣布,他们与制片公司的谈判破裂,确定从即日起进行罢工。此前,美国编剧工会(WGA)已在5月2日开始罢工。
(图源视频截图)
本次大罢工,原因除了演员、编剧与资方的薪资矛盾外,人工智能(AI)可能取代演员和编剧的威胁成为主要原因。因此,这不仅是好莱坞63年来首次全行业罢工,也被认为是人类抵抗人工智能威胁的首次集体行动。SAG-AFTRA主席法兰·德瑞雪13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如果现在不昂首挺胸,我们就会陷入困境,都将面临被机器取代的危险。”
据中国侨网消息,参与谈判的人表示,通货膨胀和流媒体生态系统、福利以及不受监管地使用人工智能的威胁削弱了他们的基本工资。SAG-AFTRA代表超过16万名演员、广播分析师、播音员、主持人和特技演员。此次罢工仅影响到工会中来自电视和电影制作的6.5万名演员。
美国CBS新闻台称,在SAG-AFTRA同制片公司谈判时就举出一些让演员们深感担忧的例子。今年,好莱坞老牌男星哈里森·福特继续担纲的《夺宝奇兵》系列影片第五部大火,片中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让观众看到青年时的福特再现英姿。此外,一家名为Metaphysic的人工智能技术公司采用数据采集技术批量捕捉演员信息,从而让演员做到“长生不老”。但是,公司是否有权采集和使用演员的这些数据,其知识产权属于谁,演艺人员能否从这些人工智能生成的“数字人”中获得收益,这些关键问题都没有答案,这也是人们最关切的事。
与演艺人员的担忧相似,编剧们同样担心制片和平台公司为了节省开支,会用人工智能海量炮制剧本内容,编剧因此一直在强调人类编剧创意的重要性。CBS引述编剧奥古斯特的话称“我们不想让我们辛辛苦苦写的剧本养肥人工智能,我们也不想去修改它们混乱的初稿。”他称,此前编剧写作初始剧本可以赚取很高的薪酬,然而未来制片方可以用艾芙隆(著名影视喜剧编剧)写过的所有剧本来训练人工智能,并让它用她的风格写一个喜剧。作家斯图兹曼称,在编剧和作家眼中,人工智能就是一个“剽窃机器”。
美国编剧们担心,电影公司会使用AI来生成剧本。演员们则担心,电影公司会在没有支付酬劳或获得批准的情况下使用AI制作他们肖像的数字复制品,或者对他们的表演进行数字化修改。
美国电影和电视制片人联盟在针对罢工发布的声明中表示,他们向演员工会提出了一项“开创性AI提议”,该提议能够保护演员的数字肖像权。
不过,制片方和人工智能公司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在剧本和电影制作中具有很大价值。他们表示,人工智能可以作为编剧行业的辅助工具,提高创作效率和节省成本。有制片人称“我们应该学会与人工智能共存,而非对立。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完成初稿,让编剧有更多时间关注故事的细节和情感深度。”
特斯拉1.2万元玩具车二手价“大跳水”
据报道,7月14日上午10点,售价11990元的特斯拉Cyberquad玩具车在特斯拉中国官网正式开售,由于购买人数较多,购买页面一度出现卡顿。但这些追捧的买家不知道的是,这个产品在美国因不符合安全规定,曾被其生产方召回过。15日,上游新闻报道,这款玩具车官网依然无货,但二手平台上的价格已经暴跌。对于“能否上路”一事,特斯拉官网明确表示不能。
在二手平台上,Cyberquad的价格这两天犹如过山车,刚开售的时候一度被加价到6万元甚至更高,让人惊讶,没想到一天之后价格就开始跳水,二手平台最高报价也在3万元以内,实际售价多在1.2到1.4万元左右。
当然,国内这波炒作还不是最夸张的,此前Cyberquad在海外上市的时候,一度被炒作到了10万元,是原价的10倍左右。
对于Cyberquad,建议大家还是要理性,作为玩具车,其1.2万元的价格本身就不便宜了,炒作空间并不大。
此外,特斯拉官网上也明确了Cyberquad不能上路,意味着只能在有限的区域玩玩而已,没有上路行驶资格,毕竟国外之前还因为安全问题被召回过。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两天前,电动汽车龙头特斯拉首辆电动皮卡Cybertruck在得克萨斯州工厂生产完毕。
而就在特斯拉首辆电动皮卡亮相之后,周一(7月17日),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将Cybertruck的最大竞品——F-150 Lightning的售价大幅调低,大有准备发动一场新“价格战”的意图。
具体来看,入门级车型F-150 Lightning PRO的最新起售价为49,995美元,先前为59,974美元,下调幅度约为1万美元,占原先车价比例的16%;最高端的Platinum车型的最新起售价为91,995美元,先前为98,074美元,下调幅度超过了6%。
自2021年亮相以来,福特曾多次上调F-150 Lightning车系的价格,理由是供应链紧张、车辆电池所用的矿物价格大幅上涨,以及市场火爆的需求让车辆变得十分有利可图。
值得一提的是,起初Lightning的起步价约为40,000美元,经历四次涨价后,这款车型达到了本次调价前的近6万美元,较刚发售时的定价累计提高了50%。
同时,福特也一直在努力提高该款皮卡的产量,预计秋季将实现工厂升级,产量将增加两倍。
价格战硝烟再起
在这个美国最赚钱之一的细分市场上,福特的降价措施无疑给特斯拉带来了压力。
发稿前不久,特斯拉CEO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福特Lightning是一辆好车,只是有点贵,“特别是考虑到当今的贷款利率都很高的情况下。”
根据MLIV Pulse最新的调查结果,在全球630位受访者中,54%的人认为特斯拉的最大挑战是行业竞争风险,26%的人则认为马斯克的行为和决策是特斯拉股东的主要担忧。
Roth Capital Partners分析师Craig Irwin表示,“长期来看,竞争是特斯拉最重要的风险因素。目前在竞争中的领先优势是非常真实的,但我们需要了解这种优势是如何缩小的。”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①沃伦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今年第二季度出售了所持动视暴雪70%的股份,遗憾错过了后者近期的上涨;
②截至6月30日,该公司持有约1470万股动视暴雪的股份,持股比例为1.9%,低于3月31日时的4940万股。
经历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上周微软对动视暴雪总值690亿美元的收购交易终于取得重大进展,美国法官对该交易开了绿灯。这也推动动视暴雪股价大幅上涨。
而沃伦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今年第二季度出售了所持动视暴雪股份的七成,遗憾错过了后者近期这波涨势。
伯克希尔在周一提交给监管机构的一份文件中表示,截至6月30日,该公司持有约1466万股动视暴雪的股份,持股比例为1.9%,价值12.4亿美元,3月31日时其持股4940万股,持股比例为6.3%。
该文件没有说明任何出售的价格,也没有说明伯克希尔是否在7月份买入或卖出动视暴雪股票。
根据WhaleWisdom测算,伯克希尔持有动视暴雪的平均成本大致为73美元左右,所以在80美元左右抛售依然取得盈利。
伯克希尔的一位投资组合经理在2021年底开始投资动视暴雪,巴菲特2022年将持股比例提升到近10%。
巴菲特对动视暴雪的投资是一种套利操作,他一直认为投资者对监管机构是否会批准微软对动视暴雪的收购案过于悲观。
巴菲特在去年4月底的伯克希尔年会上告诉股东,他不知道监管机构是否会批准这次合并(这笔交易中动视暴雪的估值为每股95美元),但“我们确实知道的一件事是微软有钱。”
在二季度的减持后,伯克希尔所持的动视暴雪股票共14658121股,与巴菲特2022年出手买入之前的规模完全相同,这表明他已经退出了套利押注。
上周二,美国地区法官杰奎琳斯科特科利在旧金山驳回了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关于该合并将损害云游戏、游戏机和订阅服务竞争的观点,并批准了这笔687亿美元的收购。当日,动视暴雪股价上涨了10%, 至 90.99 美元。
周一随着英国法院暂缓英国监管机构否决并购的决定,动视暴雪继续上涨3.49%,收报93.21美元,已非常接近微软每股95美元的收购价。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借助科技股强势回归,今年以来,“木头姐”伍德(Cathie Wood)旗下方舟投资(ARK)旗舰创新ETF(ARKK)已累计上涨逾55%。然而,上述涨势未能留住“女股神”的拥护者,投资者反而利用反弹机会退出。
金融数据公司FactSet的数据显示,过去12个月,投资者已从ARKK中撤资7.2亿美元。ARK官网显示,截至5月31日,ARKK资产净值已缩水至77.6亿美元。另据外媒的统计,去年10月中旬至今,ARKK已流出资金约2亿美元,下一代互联网ETF(ARKW)则已录得资金流出约8000万美元。
Skybound Capital首席投资官寿祺在接受美股投资网分析师采访时“尽管年初至今涨幅喜人,目前ARKK价格不足其顶点的三分之一,意味着股价需要从现水平上涨200%以上,最高位入场的投资者才有望回本。”
“女股神”遭遇“脱粉”
自2014年10月成立以来,方舟投资曾吸引大批追随者。2020年是木头姐最为风光的一年,由她操盘的五只基金年度回报均超100%,ARKK更是取得了150%的超高收益。在强劲业绩的带动下,当年,ARK资产管理规模迅速膨胀,由年初时的32亿美元激增至12月时的345亿美元,成为最大的主动管理型ETF,伍德本人也因重创颠覆式创新公司而名震四方,被封为华尔街“女股神”。
然而,上述趋势仅维持了一年就发生逆转。
2022年,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全球主要央行开启数十年来最猛同步加息周期,利率大幅走高打击科技公司估值,导致资金疯狂出逃,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指同年重挫33%,ARK也开启了为期两年的震荡下行。ARKK于2021年和2022年分别亏损23.4%和67.0%,价格由高位158.92美元一路跌至29.43美元,直至今年年初才重回上行通道。
在木头姐沉寂的两年,其“忠粉”多数选择持有或进行趁低买入的操作,而现在,分析人士预期,其中一些投资者将永远退出该基金。
塔特尔资本管理公司(Tuttle Capital Management)CEO塔特尔(Matthew Tuttle)表示“部分投资者在接近顶峰时入场,故遭受了巨额损失。其中一些人曾经表示,这项投资可能永远无法取得盈亏平衡,现在可能已是最佳卖出点位,是时候离场了。”塔特尔于2021年11月推出了一只专门针对ARKK进行反向做空ETF,提供给投资者一个看跌伍德基金的工具。
高位入场投资者难回本
木头姐一再捍卫其投资策略,称资金外流情况相比整体资产规模仍然较小。“2021年2月至今,我们对资金留存状况感到惊喜。撤资规模占到整体资产的比例很小,这就意味着,更有可能的情况是,人们只是获利了结,那些在此前低迷期间一直坚守的投资者并未大批离开。”伍德表示。
寿祺告诉美股投资网分析师,高位入场的投资者能否回本,主要取决于三大要素第一,美股何时重回大牛市;第二,ARKK的调仓行动能否助其回血;第三,ARKK能保持多久不清盘。
“ARKK实质是一个高贝塔中小盘组合,在跨周期下理应涨得更狠、跌得更凶。假如美股重回以往宽松货币环境下那种大牛市,对ARKK固然有利,而就今年目前的反弹来看,还不能算是回到这样的市况。”他说道。
寿祺进一步解释称“ARKK中的大量持仓是尚未盈利、前景扑朔迷离的企业,在高息环境、紧缩周期当中,这类型企业的生存率更低,所以持仓如何能够更快地调向更可持续且上行空间更大的企业是未来的决定因素。”
未盈利企业不获青睐
投资者憧憬美联储快将结束紧缩周期,标普500指数年内上扬17.3%,距离其去年1月创下的历史高点仍有7%的距离,纳指今年更是暴涨34.9%。只是,仔细分析个股后不难发现,表现突出的大多是模式成熟、盈利可观且能产生大量现金的公司,例如微软以及亚马逊,两者年初至今涨幅分别为44.0%和60.3%。
与两年前不同的是,投资者似乎对那些未来数年才能兑现盈利的公司失去了兴趣和耐心,因为利率走高意味着等待盈利的机会成本要高得多。
“与ARK鼎盛时期相比,市场情绪已然发生了变化。”研究机构CFRA Research负责ETF数据分析工作的主管乌拉尔(Aniket Ullal)进一步解释称“ARK旗下基金所持的许多股票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创造大量现金流,且投资环境更具挑战,预计利率将在更长时间维持较高水平。”
ARK官网资料显示,截至3月末,ARKK五大重仓股分别是电动车巨头特斯拉、视讯软件Zoom、流媒体平台Roku、虚拟货币交易所Coinbase以及生物科技公司精密科学(Exact Sciences)。 在上述个股中,只有特斯拉和Zoom在去年实现盈利,特斯拉在该基金中的权重为10.4%,该股在过去七个多月飙升1.3倍,为ARK今年涨势提供动力。
如果将木头姐过去两年的投资失利归咎于大盘不振,那么今年完美错过英伟达涨势,就让投资者颇为不解。去年11月至今年1月期间,ARKK清仓了英伟达的全部持股,从而错失该股高达1.6倍的涨幅。木头姐试图为其抛售行为辩护,称英伟达估值过高,计算机芯片行业的盛衰周期也带来风险。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①高盛首席经济学家Jan Hatzius已将美国出现经济衰退的概率调降至了20%;
②高盛经济学家并不认同市场对收益率曲线倒挂的普遍担忧;
③高盛认为美联储将在本月完成这轮紧缩周期的最后一次加息。
在过去近一年的时间里,美债收益率曲线的深度倒挂,引发了大量投资者对经济衰退前景的焦虑。然而时至今日,衰退的风险似乎依然未见踪影,而华尔街投行高盛也在此时此刻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人们这一回可能无需再担忧历史上次次灵验的这一衰退“魔咒”!
高盛首席经济学家Jan Hatzius在周一的一份报告中写道,“我们并不认同市场对收益率曲线倒挂的普遍担忧。”
在上周美国CPI同比涨幅超预期回落至3%后,Hatzius已经下调了未来12个月内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概率,将预期衰退的可能性从之前预测的25%降至了20%。
大多数市场投资者此前曾多次指出,美债收益率曲线倒挂在预测经济衰退方面有着几乎无可挑剔的纪录,在过去7次美国经济衰退出现之前,3个月期美国国债收益率都超过了10年期国债收益率。
截止周一纽约时段尾盘,3个月期美债收益率交投于5.385%,10年期美债收益率交投于3.812%——两者之间的倒挂幅度依然达到逾150个基点,接近40年来的最大水平。
然而,对于这一次收益率曲线倒挂对衰退的指示意义,Hatzius却持有不同的观点。
通常情况下,收益率曲线从短期到长期是向上倾斜的,因为投资者对持有长期债券的回报要求要高于持有短期债券,即所谓的期限溢价。Hatzius解释称,为何之前收益率曲线倒挂能发出衰退预警,是因为当曲线倒挂时,意味着投资者正在消化足以压倒期限溢价的降息,而这种现象只有在衰退风险变得“清晰可见”时才会发生。
不过,这次情况有所不同。Hatzius表示, 这是因为目前期限溢价“远低于”其长期平均水平,因此引发曲线倒挂所需的预期降息其实较少。Hatzius还认为,随着美国通胀降温,这为美联储在不引发经济衰退的情况下放松利率开辟了“一条可信的道路”。
Hatzius补充称,当经济预测变得过于悲观时,它们给长期利率带来的下行压力超过了合理的水平。
华尔街兴起软着陆定价
事实上,随着6月数据显示美国CPI和PPI明显放缓,物价的大幅回落可能会导致未来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更为温和,这也令近来华尔街对美国经济软着陆的预期持续升温。
Hatzius表示,最近的数据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信心,即将通胀降至可接受的水平并不需要经历经济衰退。Hatzius指出,金融环境放松、房产市场反弹,以及工厂兴建持续火热均表明,美国经济将继续增长,尽管增速将低于趋势水平。
Hatzius还认为,美联储最有可能在本月议息会议上再次提高利率25个基点,他预计这将是当前紧缩周期的最后一次加息。
除了高盛外,安联首席经济顾问El-Erian近期也表示,现在关于美国经济能避免衰退的想法大行其道,没必要去逆势对抗。人们所看到的一切,包括CPI、PPI和银行业消息,都是关于软着陆的。
根据美媒上周末发布的一项调查,接受其调查的商界和学术界经济学家已将未来12个月内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从前两次调查中的61%下调至54%。尽管与历史数据相比,这一可能性仍然较高,但这是自2020年8月以来的最大月度环比百分比降幅,当时经济正从新冠疫情引发的短暂但急剧衰退中复苏。
中佛罗里达大学经济预测研究所所长Sean Snaith表示,一条实现软着陆的途径目前重新摆上桌面。就在今年年初时,软着陆还很像是痴人说梦,而现在,经济衰退的到来似乎正不断向后推迟。Snaith已将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从4月份的90%下调至45%。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