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信号 StockWe8 客服微信2号 MaxTrades 客服Telegram号 MeiguM 邮箱 buy@tradesMax.com 电话 (626)378-3637

gold 20 virus

Robert

 

上周,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与Meta公司首席人工智能(AI)科学家发生了一场围绕AI与机器学习的“口水战”。

Meta首席科学家Yann LeCun写道,“很明显,我们还缺少一些重要的东西能让机器达到人类的智能水平。”

这位科学家同时也是纽约大学的教授,他向那些“认为通用人工智能(AGI)即将到来”的人提出了两个问题——为什么还没有5级自动驾驶,为什么没有能够清理餐桌和装满洗碗机的家用机器人?

LeCun称,这两项任务完全可以让孩子在一段时间内学会。

马斯克则回应Yann LeCun道,“你应该试试特斯拉的自动驾驶”。言外之意,马斯克认为,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是比较先进的人工智能。

而LeCun对此回怼道,“只要你们把自动驾驶技术在线升级到我2023款的Model S Plaid上”。

马斯克也再次回复称,“只要点击FSD(全自动驾驶)测试版按钮。”

事实上,两人的口角始于今年4月。在3月底,包括马斯克在内的1000多人签署了一封公开信,呼吁暂停训练比GPT-4更智能的人工智能系统后,几天后LeCun回应称,“对人工智能的过度紧张”是“荒谬愚蠢的”。

LeCun将这种呼吁比作“飞机工程师害怕飞行”,他指出“人们害怕飞行吗?不!不是因为飞机不会坠毁,而是因为工程师已经把客机做得非常安全了…为什么AI工程师应该比飞机工程师害怕飞行更害怕AI呢?”

LeCun还在推特上写道,“当我们甚至没有研发出能达到人类智能水平的AI系统蓝图,为什么还要害怕AI呢?”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谷歌CEO曾将人工智能革命比作人类学会用火,但如今AI“火种”供应却难以保证。目前行业内的AI GPU却几乎全部都来自英伟达,而随着需求激增,GPU已陷入供应短缺。

“行业对GPU的需求很强劲。”OpenAI发言人指出。而许多AI创始人预计,这种短缺至少会持续到明年。

一些投资公司正在梳理关系网,苦苦寻求空闲算力;另一些投资公司则在努力协调处理器与服务器容量订单,这样自己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能共享这些资源。

AI初创公司们对于短缺则各有各的解法——或缩减自家AI模型以提高效率,或为自己购买配备GPU的服务器,或转向甲骨文等相对“冷门”的云服务厂商,还有一些创始人则选择乞求亚马逊和微软的销售人员多给点算力。

值得一提的是,知情人士透露,今年早些时候,初创公司们正在争抢甲骨文公司算力。但这些公司突然被告知,一个卖家已经抢购了甲骨文大部分备用服务器空间。这个买家是马斯克,他正在建立自己的OpenAI竞争对手公司X.AI。

当然,也有人已经提前“囤货”。AI研究公司Generally Intelligent CEO Kanjun Qiu自去年以来一直在为自家服务器购买先进GPU,因此她得以渡过眼下的短缺。Qiu最近还收到了一位风投家的消息,询问是否有多余的算力容量可以租给其他初创公司,不过Qiu暂未作出决定。

而即便付钱抢到了产能,也还是要等。Perplexity AI CEO Aravind Srinivas表示,预付费用后,GPU也不会在第二天或一周内送到,“你只能等着”。

还有服务器厂商及其直接客户表示,他们需要等待6个月以上才能获得英伟达最新GPU。

瑞银分析师估计,早期版本的ChatGPT大约需要10000个GPU;马斯克估计,其更新后需求量大约增至3-5倍之多。

庞大需求面前,英伟达也正在不断扩大H100等产品供应。在一些零售商处,英伟达高级AI芯片售价已达到33000美元,而这些芯片在二级市场上的售价可能更高。

甚至有初创公司用“疫情期间的卫生纸”比喻这种短缺(此前疫情爆发后,全球多国居民开始抢购卫生纸)。OpenAI CEO Sam Altman表示,处理器瓶颈面前,如果ChatGPT用户少一些就好了。

这种短缺也限制了亚马逊、微软等云厂商向客户提供算力服务。而超微电脑(Super Micro Computer)之前已表示,公司的GPU系统订单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公司正急于扩产,并提醒AI服务器出货量可能会受到供应链瓶颈的限制。

▌竞争对手替代品会“上位”吗?

此前曾有消息指出,一些客户没有选择“吊死在英伟达一棵树上”,他们将目光投向了英伟达的竞争对手,例如AMD、英特尔、Cerebras。

其中,Cerebras曾表示自家的WSE-2是“地球上最快的AI处理器”。

而AMD的MI300等一系列AI芯片都意在叫板英伟达。其中MI300是AMD首款数据中心/HPC级APU,该芯片正引发巨大兴趣,客户的参与度与关注势头“令人满意”。

大摩分析师Joseph Moore认为,AMD已看到来自客户的“稳定订单”,公司2024年的AI相关营收有望达到4亿美元,最高甚至可能达到12亿美元——这一预期是此前的12倍之多。

从摩尔定律演进,从CPU到GPU,行业对算力的追求始终未变。如今的AI热潮中,对算力的追捧进一步扩大,“算力即权力”不仅成为现实更是演绎到了极致。这场AI时代“权力的游戏”将如何演进,还有待观察。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股市场上AI概念股周二集体走高,C3.ai收涨33.4%,处于领跑位置。此前该公司宣布其生成式AI在亚马逊旗下AWS Marketplace上架。

此外,SoundHound.ai收涨9.1%,Palantir收涨近7.8%,在AI概念股中亦是表现出色。Bullfrog AI Holdings收盘时涨4.78%,盘后又大涨15.22%。

周二(30日),C3.ai宣布,该公司于2月推出的生成式AI工具现在可在AWS Marketplace上使用。该公司表示,此举有助于加快公司的采购和人事工作流程,使客户只需点击几下即可快速访问C3.ai和AWS综合生成的AI专业知识。

C3.ai首席执行官Thomas M. Siebel表示,“人们对AWS上的C3生成人工智能非常感兴趣。C3生成式AI提供了一个自然语言搜索界面,帮助最复杂组织中的不同用户快速轻松地使用大型语言模型(LLMs)和GPT访问企业数据和人工智能见解。”

C3.ai已经为企业客户提供了超过十年的AI服务,并于近期推出了C3 Generative AI产品套件。据介绍,该产品套件将OpenAI、谷歌和学术界最新的AI功能以及最先进的模型都集成了进去。

其中,其首款产品C3 Generative AI for Enterprise Search可以快速定位、检索和呈现企业信息系统整个语料库中的所有相关数据,为企业用户提供变革性的用户体验。

“C3 Generative AI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应用软件的人机交互模型,结合自然语言、生成式预训练变压器、企业人工智能和预测分析的全部潜力,将改变企业计算的一切。”Siebel说。

受人工智能热潮的推动,今年迄今,C3.ai股价的涨幅已达约300%,同样大涨的还有大数据服务公司Palantir,该股涨幅也超过了130%,而近段时间受到大力追捧的AI芯片巨头英伟达则飙涨了180.2%。

据悉,当前这两只股票的估值都很高,C3.ai的市销率(即市价/销售收入)约13倍,而Palantir的市销率约为12倍。不过,和英伟达的超过30倍市销率相比,这两家公司估值依然相对便宜。

此外,C3.Ai将于美东时间5月31日美股收盘后公布2023财年第四季度业绩。华尔街分析师们普遍预期该公司将公布每股亏损17美分,营收为7,132万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每股亏损21美分,营收为7,232万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ChatGPT诞生后,众多公司和行业均在探索垂直领域的AI应用,动作越快意味着红利越多。这当中不仅外贸和跨境电商的商家们尝试AI制图、AI客服、AI文案,SaaS服务商们也开始加入AI能力。

近日,阿里国际站旗下的外贸SaaS服务商小满科技发布了新的工具升级,其产品“OKKI”在营销获客、客户管理、业务数据分析方面均用上了AI。

小满科技成立于2013年,从邮件工具起家,后推出了用于找客户的营销工具、CRM(客户关系管理)产品等,现产品功能仍然围绕B2B商家需求,为他们提供获客、建站、订单管理等工具。据公司介绍,其产品围绕全域获客、私域转化、科学经营三大板块展开。

“小满从2018年开始就在利用AI技术服务于产品,在这方面有些沉淀,比如此前小满就已经把AI场景融入到数据获客产品OKKI leads中,实现AI推荐客户。”小满科技CTO许悦子介绍说。

更新后的OKKI在AI方面的能力包括AI开发信,AI多语言翻译能力,智能数据分析能力等。例如在客户沟通过程中,AI可跨越时差自动回复,并根据过往聊天内容推荐或总结要点,还能提出接待优化建议。

不过上述功能还未全部推出。小满科技CEO杨渊介绍,“国内模型还在完善过程中,需要时间,比如我前面提到的数据分析和统计分析的能力,目前国内的厂商距离支撑应用还有距离,如果冒然去做可能不会很好。”

公司没有具体指出AI能力来源,但表示“只要法律法规支持下,谁家可以解决我们的问题,我们就用谁家的。”

针对B2B外贸商家的SaaS服务,需求与跨境电商零售有所不同。外贸订单通常需要单独定制,订单量大,需要很长时间的前期沟通,这是CRM产品的重要之处。“客户与买家之间比较频繁的一对一的连接,中间有大量的文档和业务流程。”杨渊说。

近十年,公司面对着行业从业者的更新换代,例如业务员年龄从40多岁转变到如今大量的95后、00后,沟通方式从打电话、纸笔记录到如今手机操作。从客户画像来看,公司称主流客户在营收千万到1亿级别,但也有小型独立创业用户,传统外贸或内贸转外贸企业均有。

小满科技目前拥有约4万家外贸客户,研发团队超150人,自营服务团队超260人,营收在5亿元左右,主要产品的续费率在95%以上。公司成立至今完成了8轮融资,投资机构有阿里巴巴、华创资本、启明创投、达晨财智、零一创投、真格基金等。2020年,小满科技与阿里巴巴达成合作,公司继续保持独立运营。据介绍,目前公司客户有约80%客户来自阿里国际站。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全球市场行情回顾

要闻

1、协议达成 美债危机暂缓?新的风险正在酝酿!

5月28日,美国总统拜登表示,与众议院共和党籍议长麦卡锡就提高债务上限达成的最终协议正在提交给国会。分析人士认为,债务上限的问题解决之后,随之而来的将是美国政府恢复举债,市场流动性的回笼可能给金融业带来挑战。与此同时,这份最终协议对美国政府支出设定了上限,也给美国经济增添了新的不利因素。

2、英伟达放大招!算力杀器来了 CPU已落伍?

黄仁勋在29日的COMPUTEX大会上重大发布新型大内存AI超级计算机——DGX GH200超级计算机。据透露,谷歌云、Meta和微软是首批预计将获得DGX GH200访问权的客户,以探索其在生成型AI工作负载方面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算力的突破,将使得AI应用再次获得巨大提升,AI赛道有望向下一个节点迈进。

3、油价年内第四涨要来 加满一箱或多花3.5元

今日(30日)24时,2023年新一轮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将开启。机构普遍预测,本轮国内油价将小幅上调。以油箱容量在50L的小型私家车为例,加满一箱92#的汽油将较之前多花3.5元左右。此前,国内成品油在今年已历经十轮调整,汽油价格累计下调170元/吨,柴油价格累计下调165元/吨。

4、“股王”腾讯再回购!一季度业绩不俗 股价“跌跌不休”

5月29日,腾讯再次宣布回购111万股,每股作价311.4港元~327.2港元,耗资3.52亿港元。在过去一年,腾讯回购次数超过百次,累计回购数量达到1.07亿股,回购金额337.94亿港元。

5、比亚迪和特斯拉的“对垒” 正在进入一个新阶段

同样采用刀片形态的储能产品,比亚迪魔方采用了 Cell-to-System(电芯到系统),和汽车动力电池 Cell-to-Pack 无模组模式的理念一脉相承。考虑到前脚特斯拉刚刚通过在中国建厂的方式杀入大储市场,比亚迪就立刻官宣刀片电池储能产品,再次与特斯拉进行对垒。

6、媒体最新爆料马斯克预计本周访问中国 并将参观上海工厂

综合多家媒体报道,三位知情人士表示,特斯拉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预计本周访问中国。

热门公司追踪

英伟达推出超级计算机等全新AI产品!宣布将为游戏提供定制AI模型代工服务

英伟达宣布,其GH200 Grace Hopper超级芯片已全面投产,搭载这些超级芯片的系统预计将于今年晚些时候上市。GH200驱动的系统加入了400多种系统配置,这些配置由英伟达最新的 CPU、GPU 和 DPU 架构的不同组合提供支持,旨在帮助满足对生成式人工智能(AI)不断增长的需求。

其还宣布将提供定制AI模型代工服务——Avatar Cloud Engine (ACE) for Games,可开发在云端和PC上运行的AI模型。开发者可以使用该服务在其软件和游戏中搭建和部署定制化的语音、对话和动画AI模型。

Meta正打造一款更薄更轻的头显与苹果对抗

苹果知名爆料人古尔曼在周日(5月28日)一篇报道中写道,已亲测Meta公司尚未公布的混合现实(MR)头戴式设备Quest 3,并称其为苹果MR头显的最大挑战者。苹果即将于2023年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上推出的一款MR头显。不过古尔曼认为,苹果不会独占该市场,目前Meta公司仍是该领域的领导者,并且在不断更新其设备。

福特与特斯拉达成充电桩使用协议

福特汽车股价上周五跳涨逾6%,此前这家美国第二大汽车制造商宣布,其电动汽车车主可以在北美地区使用特斯拉(TSLA)的充电站。福特首席执行官Jim Farley告诉媒体,特斯拉的超级充电桩可能成为美国电动汽车充电的标准。

NBA寻求十年新电视转播合同苹果、奈飞等多家媒体商欲竞标

据报道,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正为未来十年的比赛寻求一份新的电视转播合同,据估计,该合同每年的价格或将超过50亿美元。目前,ABC和ESPN的母公司迪士尼(DIS)和TNT的所有者华纳兄弟探索频道(WBD)正处于与NBA续约的独家谈判窗口。

宝尊电商一季度净收入19亿元

宝尊2023年第一季度净收入19亿元,电商业务板块non-GAAP经营利润同比三位数增长,现金流较去年同期好转。财报首次披露品牌管理业务板块进展,Gap中国于今年2月初并表宝尊,贡献收入约1.9亿元,亏损较收购前去年同期收窄过半。

市场展望

1、多只AI概念股发布异动公告 脑机接口概念股惹关注

5月29日晚,A股睿能科技、工业富联、天地在线、创新医疗、拓维信息、华胜天成、新智认知等多只AI概念股发布股价异动公告提示股价风险,称公司目前经营正常或公司AI相关业务目前仍处发展初期,对业绩影响较小等,具体涉及脑机接口、AI服务器、AI芯片、中标人工智能项目等主题。

2、A股6月困境反转?分析师称不必悲观多些耐心

面对近期A股市场的震荡走势,不少证券研究所纷纷给出定心丸——“不必悲观,市场底部特征正在显现”。多家券商研究所指出,无论是历史经验还是基本面,均提示当前市场已进入底部区域,投资者可考虑从防御思维转向布局思维,重点关注中特估+AI(人工智能)的主题演绎。

3、机构科网股业绩表现强劲 看好港股中概反弹机会(附标的)

我们认为,由于此前市场整体风险偏好受到压制,股价未充分反映大型科技股扎实的基本面表现。当前估值水平隐含风险收益比较高,截止2023/5/26,恒生科技指数23/24年彭博预测EPS分别+18%/+44%,预测PE仅为25/18倍,腾讯23/24年彭博预测PE仅为19/16倍,阿里巴巴FY24/25年彭博预测PE仅为10/9倍。展望后续,预计企业盈利仍处于上行周期,估值水平亦存在较明显修复空间。

4、南向资金5月29日净卖出超18亿大幅增持美团 减持腾讯及中移动

据数据显示,南向资金当日成交314.46亿港元,净流出18.32亿港元。其中沪港股通净流出8.71亿港元,深港股通净流出9.61亿港元。

交易所数据显示,5月29日南向资金

大幅净买入美团-W(03690.HK)7.15亿港元;兖矿能源(01171.HK)1.24亿港元;中芯国际(00981.HK)1亿港元;

大幅净卖出腾讯控股(00700.HK)8.73亿港元;快手-W(01024.HK)2.1亿港元;建设银行(00939.HK)2.98亿港元;工商银行(01398.HK)1.20亿港元;中国移动(00941.HK)2.89亿港元;中国海洋石油(00883.HK)1.64亿港元;

财经日历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5月28日,美国总统拜登表示,与众议院共和党籍议长麦卡锡就提高债务上限达成的最终协议正在提交给国会。同日,众议院文档库公布了这份长达99页的协议法案文本。

这意味着,在美国两党缠斗数月后,债务上限僵局得以暂解。不过,危机并没有百分之百解除——由于双方均作出了妥协让步,这份法案能否获得参众两院的表决通过还不得而知。

分析人士认为,债务上限的问题解决之后,随之而来的将是美国政府恢复举债,市场流动性的回笼可能给金融业带来挑战。与此同时,这份最终协议对美国政府支出设定了上限,也给美国经济增添了新的不利因素。

美债上限达成最终协议

根据众议院文档库公布的协议法案文本,美国债务上限将延迟至2025年,以避免联邦政府违约,同时对一部分可自由支配支出进行限制,但这些限制不适用于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障等强制性计划。

“支出上限”是协议中讨论的重点项目。根据协议,2024财年的安全支出上限被设定为8860亿美元,非安全支出的上限为7040亿美元;2025财年,安全及非安全支出将分别增长1%,上限分别上调到8950亿美元和7110亿美元。

目前协议所达成的2024财年的国防支出,大致达到拜登政府提出的2024财年预算要求的水平。相比之下,非国防支出则略有缩减。白宫表示,2024财年,不包括退伍军人福利在内的非国防可自由支配支出总额将为6370亿美元,略低于前一年的6380亿美元。

该协议将取消国会先前通过的约300亿美元未动用的新冠救助资金,并从数10个在新冠疫情期间获得援助的联邦项目中收回未使用的资金,包括租金援助、小企业贷款等。协议还称,将收回美国国税局约14亿美元的资金,这笔资金本用于改善客户服务和打击联邦税收欺诈行为。

此外,双方还就提高申领联邦政府救济的门槛、简化环境审查要求等议题达成一致。

总体来看,这份协议更像是双方妥协的结果。为了换取共和党同意暂停债务上限,拜登政府同意限制未来两年的联邦政府支出。双方还暂时搁置了在能源问题上的分歧,保留了《降低通胀法案》(IRA)中与清洁能源有关的条款。

“闯关”国会在即

未来几天,众议院及参议院将分别对该协议进行投票,以避免出现违约。最新消息称,国会众议院议员将于30日晚上返回华盛顿,预计在31日进行投票。围绕美国债务上限问题,共和党及民主党此前已经历了多轮博弈,两党的争论焦点在于共和党认为提高债务上限必须要削减政府开支,而民主党希望在尽可能不减少开支的情况下提高债务上限。

这份双方让步之下达成的协议获很难被两党强硬人士“买账”。“该方案中的削减措施既过于温和,无法赢得强硬的保守派的选票;又过于严格,无法赢得众议院中进步人士的选票。”分析人士称。

因此,该协议能否于“最后期限”前,在国会获得最终通过并写入法案尚不确定。从两党竞争格局看,共和党以222票对213票在众议院占据多数,而民主党以51票对49票控制参议院。微弱的优势意味着,如果该法案遭到任何一方或双方的强硬派反对,双方的温和派将不得不支持该法案,否则将无法通过。

麦卡锡预测,共和党大多数人以及一些民主党人将批准这项立法。

“这是一个很好的、强有力的法案,大多数共和党人都会投票支持。”拜登则在周六的一份声明中表示,“我强烈敦促两院立即通过该协议。”

债务上限的解决或引发新的风险

如果债务上限协议顺利“闯关”国会,美国债务违约及其可能引发的金融崩溃便能避免。不过,不少分析称,债务上限的解决或引发新的风险,其带来的连锁反应可能持续扰动美国经济。

短期来看,一旦债务上限问题得以解决,财政部将会大量发债以补充账户余额。摩根士丹利短期利率策略师Efrain Tejeda预测,未来3个月美国国债发行量将达到7300亿美元,6月至12月的发行量约为1.25万亿美元。

在当前的高利率背景下,短期内大规模发行债券,意味着从金融市场回笼大量流动性,或加剧当前美国金融体系的压力。Pendal Group Ltd收入策略主管艾米·谢·帕特里克(Amy Xie Patrick)表示,当前美国银行业危机尚未完全消除,财政部发行高收益的国库券,可能从其他资产中吸走流动性,银行存款外流加速,导致区域银行流动性压力上升。

与此同时,随着债务上限问题的解决,美联储未来货币紧缩也能“放开手脚”。“如果债务上限解决,将为美联储加息扫除障碍。”中金公司研报中写道,5月以来,美国经济数据表现良好,美联储官员正在考虑是否需要进一步加息。

但衰退风险亦不可忽视。有分析认为,衰退风险是促成本次美国债务上限谈判最终达成协议的重要因素。不过,这份新协议当中对财政支出的约束,可能让美国经济“雪上加霜”。

摩根大通首席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费罗利(Michael Feroli)表示,财政支出乘数在经济衰退期间往往更高。因此,如果美国陷入衰退,那么减少的财政支出可能会对GDP和就业产生更大的影响。不过,费罗利称,美国能够避免经济衰退仍是该银行的基线预期。

相关报道

美债危机是怎么回事?对市场有何影响?

媒体和业内人士美国债务上限协议达成未必是“好消息”

全球金融观察|“扯皮”数月美国债务上限协议终达成 更大考验还在后面?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综合多家媒体报道,美国联邦政府和一些州政府的绿色政策正在将垃圾变成财富,两家处理美国垃圾的巨头股价已经明显走强。

自美国总统拜登去年8月签署涉及气候等方面的《通胀削减法案》以来,垃圾行业的巨头美国废物管理公司(Waste Management, Inc.,下文简称“WM”)和共和服务公司(Republic Services Inc,下文简称“RSG”)一度双双升至历史高位。

由于法案提供的各种补贴,美国国内积极推进减少垃圾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推进材料再利用,使得当地垃圾处理行业变得有利可图。

这两家公司分别在行业中排名第一和第二,尽管股价近期出现了下跌,但它们仍是华尔街的热门标的,被投资者认为有能力在可持续发展的大潮中继续走高。

近年来,WM和RSG正在加快建造工厂,可将“垃圾填埋气体”——甲烷从有机垃圾中分离出来,并运输到天然气网中,出售给发电厂、熔炉车间等工业用户。它们还为回收设施配备了最新的自动化设备,以分类和处理消费品公司的材料。

据了解,一些食品和饮料制造商愿意为高质量的回收塑料支付比原始材料更多的费用。业内人士预期,对材料回收的需求增加,叠加减排获得的税收优惠,有望为这一行业带来数亿美元的新利润。

从2008年就开始关注垃圾处理行业的、投行Stifel董事总经理霍夫曼(Michael Hoffman)表示,“垃圾处理行业将成最前沿,而他们正处于特殊的地位。”

如何在垃圾中掘金?

共和服务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乔恩范德阿克(Jon Vander Ark)告诉媒体,“我们很幸运能位于一个大趋势的核心,之前我们预计年营收增长率为5%,但现在我们正处于两位数的增长模式。”

目前,RSG一共运营着206个垃圾填埋场,其中数十个填埋场配备了气体收集和加工设施,部分还有填埋场气体发电厂并网发电。

RSG还计划花费约2.75亿美元建造四个聚合物处理设施,范德阿克透露第一家定于今年晚些时候在拉斯维加斯开业,客户已经排起了长队。

运营超过250个垃圾填埋场的美国废物管理公司(WM)则计划花费12亿美元增加20个垃圾气体工厂,另花费10亿美元扩大回收业务并推进自动化。WM预计,到2025年,新设施将使其回收率提高25%,同时大幅减少人力劳动成本。

相比回收材料,WM对垃圾填埋气体有着更高的期待,公司预计气体产量将提高8倍,到2026年将产生超过5亿美元额外年利润。

WM的指引建立在每百万英热2.5美元的天然气价格以及23.5美元的可再生燃料积分,这与普氏能源资讯近期追踪的价格一致。行业分析师认为,虽然垃圾填埋气体业务对大宗商品市场存在较大风险敞口,但许多项目仍然是值得建造的。

霍夫曼先前也曾表示,“这是一项资本密集型业务,它不像软件那样以每年20%的速度复合增长,但对行业巨头们来说,它已经成为了一项可重复和抗通胀的业务。”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日本突发罕见“血案”。

刚刚,日本又突发枪击事件。据日本广播协会最新消息,警方人士透露,5月26日晚上,警方接到报警称,在东京町田市“有人被手枪击中”,警方正在进行调查。而在前一天,日本长野县中野市也发生了一起“血案”,嫌疑人使用霰弹枪、刀具发动袭击,导致包括2名警察在内的4人死亡。日本警方26日称,已控制嫌犯,并确认其身份为中野市市议会议长青木正道的儿子。

俄乌局势的最新动态,持续引发关注。据新闻消息,5月26日,俄罗斯外交部紧急召见美国驻俄罗斯大使馆高级外交官,强烈抗议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赞同乌克兰对俄罗斯领土发动攻击的言论。

另外,马斯克的最新发言也引发市场热议。5月25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称,特斯拉可能会向其他电动汽车制造商开放部分汽车操作系统源代码。如果特斯拉迈出这一步,意味着,特斯拉将与谷歌、苹果展开竞争。

日本突发

5月26日晚间,环球网援引日本广播协会26日最新消息,警方人士透露,当天晚上,警方接到报警称,在东京町田市“有人被手枪击中”,现场有人受伤。警方正在进行调查。

报道称,根据目击证言,事件发生后有两名男子驾车逃逸。据共同社最新报道,中枪者系一名男子,受重伤。

而就在前一天(25日),日本更是发生惨烈“血案”,凶手竟是“官二代”。

5月26日,海外网援引日本共同社等多家媒体报道,25日下午,日本长野县中野市发生一起袭击事件,嫌疑人使用霰弹枪与刀具发动袭击,导致包括2名警察在内的4人死亡。

报道称,26日,日本警方称已控制嫌犯,并确认其身份为,中野市市议会议长青木正道的儿子。

警方表示,嫌犯戴着帽子、墨镜和口罩,上下着装均有迷彩图案。事件发生后,警方发布防范信息,通知附近居民“有持刀具或枪支等男子在逃”,并将事发现场半径约300米范围划为疏散区域。25日晚上,案发现场附近传出了2次枪声。26日早晨,嫌疑人自己走出了家门,警方随即拘捕了他,之后因谋杀罪名成立而逮捕了他。

据警方介绍,他的身份为中野市市议会议长青木正道的长子青木政宪,现年31岁,他已承认自己的罪行。

目前青木正道已辞职,与父母同住,平时在自家的农庄和店铺帮工。

日媒称,这起袭击事件令整个日本感到震惊,曾被称为“平成最恶劣”的袭击事件死亡人数为3人。现场目击者称,嫌犯青木政宪行凶时露出笑容,称“我想杀,所以杀人”。

据路透社此前报道,此类涉及枪支案件在日本较为罕见,因为日本持有枪械需通过一系列严格手续,并受到严格管理。

俄罗斯紧急召见

5月26日晚间,据新闻消息,5月26日,俄罗斯外交部紧急召见美国驻俄罗斯大使馆高级外交官,强烈抗议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赞同乌克兰对俄罗斯领土发动攻击的言论。

俄外交部强调,美国官员所谓不鼓励乌克兰对俄罗斯本土发动攻击的保证是谎言。美国早就已经是冲突的一方,美国的敌对行动使俄美关系陷入危机。美国应当尽快明白,针对俄罗斯任何形式的侵略都会遭到俄罗斯最坚决的反击。

另外,关于西方国家向乌克兰提供F-16战斗机的话题,也引发热议。5月25日,美国“政治”新闻网报道,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警告称,俄罗斯军队装备了上千架第四代战斗机,如果要跟俄罗斯竞争制空权,就需要装备大规模的第四代、第五代战斗机。

在五角大楼出席新闻发布会时,米利对分析师表示,即使西方国家向乌克兰提供F-16战斗机,也无法成为乌克兰军队对抗俄军的“魔法武器”。对于乌克兰而言,最明智的做法是美国的战略,即向乌克兰提供大量的综合防空系统来覆盖战场空间,然后拒止俄军空中力量进入战场。

报道称,本周早些时候,美国空军部长肯德尔也发表过类似的观点。肯德尔表示,F-16战斗机不会帮助乌克兰迅速地改变战场游戏规则。

“政治”新闻网称,虽然西方国家承诺为乌克兰飞行员提供F-16战斗机的操作培训,但哪些国家能够向乌克兰援助这款战斗机,未来援助的战斗机将如何提供给乌克兰,目前仍然是个未知数。

马斯克大动作

5月25日,埃隆·马斯克称,特斯拉可能会向其他电动汽车制造商开放部分汽车操作系统源代码。

马斯克认为,这一做法能够对汽车行业提供帮助,等同于“安卓系统(Android)作为手机行业的通用标准”。

周四,马斯克与福特首席执行官Jim Farley展开了一场谈话。Farley认为,特斯拉所做的“软件完全可更新的汽车”是一件“超级困难”的事。马斯克对此则表示,特斯拉很乐意“在软件方面提供帮助”。

如果特斯拉迈出这一步,试图将其汽车操作系统软件开源并商业化,就意味着,特斯拉将与谷歌、苹果展开竞争。

目前,谷歌已经推出了一款基于安卓的汽车操作系统Android Automotive OS。该系统以其在Linux上运行的开源移动操作系统为蓝本,并对其进行了修改,以供汽车制造商使用。

2022年6月,苹果也加入了这场操作系统的竞争,推出了车载系统Apple CarPlay,并宣布,下一代CarPlay的目标是为汽车的整个仪表盘提供动力。

此外,在马斯克与福特CEO Farley的讨论会上, 福特宣布,将与特斯拉合作,将支持福特的电动汽车客户使用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网络。

福特还同意从2025年开始,将特斯拉的充电接口整合到其新二代电动汽车中,福特电动车可以在没有适配器的情况下接入特斯拉增压器。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AI热潮”最大赢家之一、英伟达背后的那个身穿黑色皮衣的男人又来了。

前脚才交出亮眼业绩狂拉股价,英伟达CEO黄仁勋后脚就在今日的COMPUTEX大会上宣布,“我们已到达生成式AI引爆点。从此,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会有计算需求。”

如今英伟达掌握着全球多家科技公司“算力命脉”,而在这场大会上,黄仁勋激情演讲2个小时,甩出了多项重磅新发布,包括算力“杀器”DGX GH200超级计算机、针对游戏的ACE代工服务、MGX服务器规范等内容。

▌算力“杀器”DGX GH200超级计算机+GH200超级芯片

先看“集成了英伟达最先进加速计算和网络技术”的DGX GH200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

这款超算专为大规模生成式AI的负载所设计,由256块GH200超级芯片组成,拥有1 exaflop超凡AI性能、144TB内存(是英伟达目前DGX A100系统的近500倍)、150英里光纤、2000多个风扇。

DGX GH200重达40000磅(约合18143千克),堪比四只成年大象的体重。

预计DGX GH200将于今年年底投入问世,英伟达暂未公布价格,而谷歌云、Meta与微软将是首批用户。

同时,英伟达也正在打造自家基于DGX GH200的大型AI超级计算机NVIDIA Helios,以支持其研究和开发团队的工作。其中采用4个DGX GH200系统、1024颗Grace Hopper超级芯片,每个都将与英伟达Quantum-2 InfiniBand网络连接,带宽高达400Gb/s,将于今年年底上线。

值得一提的是,黄仁勋透露,DGX GH200集成的GH200 Grace Hopper超级芯片已进入全面生产。

▌“拉踩”CPU成本、功耗、处理数据量不如GPU

在本次大会上,黄仁勋还“拉踩”了一波CPU。他从功耗、处理数据量等方面,指出使用GPU胜过CPU。

举例来说,花费1000万美元,可以建设一个有960颗CPU的数据中心,其可处理1X LMM(大语言模型)数据量,需要11GWh功耗;

同样成本下,也可以建设一个有48个GPU的数据中心,其可处理44X LLM数据量,仅需要3.2GWh功耗。

若只想处理1X LMM数据量,则只需40万美元,便可拥有一个搭载2个GPU、功耗仅0.13GWh的数据中心。

“买越多,省越多(The more you buy, the more you save)。”黄仁勋再次表示。

同时,他也列出了数据中心成本公式数据中心总持有成本=f[成本(芯片、系统、硬件生态系统)、吞吐量(GPU、Algo软件、网络、系统软件、软件生态系统)、使用率(Algo Lib, 软件生态系统)、采购运营、生命周期最佳化、电力]。

▌ACE代工服务用AI激活NPC生命

游戏一直是备受关注的一大AI应用落地领域。英伟达也在大会上宣布,推出面向游戏的定制AI模型代工服务NVIDIA Avatar Cloud Engine(ACE)。

它能赋予非玩家角色(NPC)更智能且不断进化的对话技能,中间件、工具和游戏开发者可使用它来构建和部署定制的语音、对话和动画AI模型。

其中包括英伟达NeMo,使用专有数据构建、定制和部署语言模型;英伟达Riva,用于自动语音识别和文本转语音实现实时语音对话;英伟达Omniverse Audio2Face,用于即时创建游戏角色表情动画,以匹配任何语音轨道。

开发人员可选择集成整个NVIDIA ACE for Games解决方案,也可仅使用需要的组件。

▌新参考工作流程帮助建设数字化智能工厂

黄仁勋表示,全球电子制造商正在使用一种全新的综合参考工作流程推进工业数字化工作,该工作流程结合了英伟达用于生成式AI、3D协作、仿真和自主机器的技术,包括

英伟达Omniverse,其连接了顶级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以及生成式AI的API和前沿框架;用于模拟和测试机器人的英伟达Isaac Sim应用程序;英伟达Metropolis视觉AI框架,用于自动光学检测。

同时,黄仁勋现场展示了一个完全数字化的智能工厂的演示。

目前富士康工业互联网、宜鼎国际、和硕、广达和纬创正在使用这一参考工作流程,具体用例包括电路板质保检测点自动化、光学检测自动化、建设虚拟工厂、模拟协作机器人、构建及运营数字孪生等。

▌MGX服务器规范快速高效构建百余种服务器配置

英伟达发布NVIDIA MGX服务器规范,为系统制造商提供模块化参考架构,满足各种规模的数据中心需求。系统制造商可使用它快速且经济高效地构建100多种服务器配置,以适应广泛的AI、HPC及NVIDIA Omniverse应用。

MGX支持英伟达全系列GPU、CPU、DPU和网络适配器、各种x86、完整软件堆栈及Arm处理器,还可集成到云和企业数据中心中。

华硕、和硕、QCT、超微(Supermicro)等都将采用MGX构建下一代加速计算机,可将开发成本削减多达3/4,并将开发时间缩短2/3至仅需6个月。

其中,QCT和超微基于MGX的设计将于8月面世。超微今日公布的ARS-221GL-NR系统将采用Grace CPU,而QCT的S74G-2U系统将采用Grace Hopper。

▌推出Spectrum-X网络平台构建超大规模生成式AI超级计算机Israel-1

另外,黄仁勋宣布推出NVIDIA Spectrum-X网络平台,旨在提高基于以太网的AI云的性能和效率。

相比传统以太网结构,Spectrum-X可实现1.7倍的整体AI性能和能效提升,并具有高度通用性,可用于各种AI应用。它使用完全基于标准的以太网,并可与基于以太网的堆栈互操作。该平台支持256个200Gb/s端口,通过单个交换机连接,或在两层leaf-spine拓扑中提供16000个端口,以支持AI云增长和扩展,在保持性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网络延迟。

全球领先云计算提供商正在采用Spectrum-X平台扩展生成式AI服务,而Spectrum-X、Spectrum-4交换机、BlueField-3 DPU等已在戴尔、联想等系统制造商处提供。

此外,作为Spectrum-X参考设计的蓝图和测试平台,英伟达正构建一台超大规模生成式AI超级计算机Israel-1。这台AI超算价值数亿美元,将采用戴尔PowerEdge XE9680服务器、英伟达HGX H100超级计算平台、内置BlueField-3 DPU和Spectrum-4交换机的Spectrum-X平台。

▌结语

“40年来,我们创造了PC、互联网、移动、云,现在是人工智能时代。你会创造什么?不管是什么,都要像我们一样追赶它。要奔跑,不要走。要么为了食物奔跑,要么作为食物奔跑。”

在5月27日的台湾大学发表了毕业典礼演讲上,黄仁勋再次强调了掌握AI技术的重要性很多人担心,AI会抢走自己的工作。但真正会抢走你饭碗的,是掌握了AI技术的人。

他表示,从各方面来看,AI的兴盛是计算机产业的再生契机。在下个十年,我们的产业将使用新型AI电脑,取代价值万亿美元的传统电脑。

而从今日大会上黄仁勋的展示中,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轮廓似乎已逐渐浮现。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上周,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与Meta公司首席人工智能(AI)科学家发生了一场围绕AI与机器学习的“口水战”。

Meta首席科学家Yann LeCun写道,“很明显,我们还缺少一些重要的东西能让机器达到人类的智能水平。”

这位科学家同时也是纽约大学的教授,他向那些“认为通用人工智能(AGI)即将到来”的人提出了两个问题——为什么还没有5级自动驾驶,为什么没有能够清理餐桌和装满洗碗机的家用机器人?

LeCun称,这两项任务完全可以让孩子在一段时间内学会。

马斯克则回应Yann LeCun道,“你应该试试特斯拉的自动驾驶”。言外之意,马斯克认为,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是比较先进的人工智能。

而LeCun对此回怼道,“只要你们把自动驾驶技术在线升级到我2023款的Model S Plaid上”。

马斯克也再次回复称,“只要点击FSD(全自动驾驶)测试版按钮。”

事实上,两人的口角始于今年4月。在3月底,包括马斯克在内的1000多人签署了一封公开信,呼吁暂停训练比GPT-4更智能的人工智能系统后,几天后LeCun回应称,“对人工智能的过度紧张”是“荒谬愚蠢的”。

LeCun将这种呼吁比作“飞机工程师害怕飞行”,他指出“人们害怕飞行吗?不!不是因为飞机不会坠毁,而是因为工程师已经把客机做得非常安全了…为什么AI工程师应该比飞机工程师害怕飞行更害怕AI呢?”

LeCun还在推特上写道,“当我们甚至没有研发出能达到人类智能水平的AI系统蓝图,为什么还要害怕AI呢?”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Copyright© 2008-2025 Tradesma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