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银行危机冲击波下,市场对于美联储加息预期出现“惊天逆转”,从大幅加息到大幅降温,由此全球紧缩交易也面临重新定价。
3月18日,美联储公布最新的资产负债表显示,在3月8日到3月15日一周时间内,美联储向美国银行借款1648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时刻。此外,美联储还向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提供了1420亿美元的贷款资金。
此前,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近日在社交媒体上表态,美联储持续加息的政策不能持续,在债务和经济阵痛下,美联储最终会从加息和缩表变成降息和扩表。显然,在市场加息预期大幅逆转之后,全球紧缩交易面临重新定价。
美联储救助银行业规模超2008年金融危机
3月18日,美联储公布最新的资产负债表显示,在3月8日到3月15日一周时间内,美联储以4.75%的利率向美国银行业借款1648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而之前一周前,美联储已提供借款45.8亿美元。在1648亿美元中,1528.5亿美元按照传统机制作为对银行流动性的支持,119亿美元是按照3月12日实行的“新的银行定期融资计划(BTFP)”借出的。
美联储指出,这说明在硅谷银行破产倒闭后美国银行业经营环境恶化。此前美国银行业向美联储借款的纪录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创下的,达1110亿美元。此外,美联储还向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提供了1420亿美元的贷款资金。两项合计规模,已达到3068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轮救助发生的一年前,2022年3月16日,美联储开启了本轮加息周期,至今已累计加息8次,加息450个基点以及缩表5730亿美元。而自加息开始后的一年里,CPI从当时的8.5%降至现在的6%,但仍远未达到美联储2%的目标。
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近日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美国正在接近从强紧缩阶段进入短期信贷/债务周期收缩阶段的转折点。他指出,贷款机构和银行在经历了长时间的低利率和宽松信贷后,会长期持有杠杆资产,然后由于利率上升和货币紧缩,这些资产就会贬值。硅谷银行和其他许多美国银行机构都面临这一困境。
达利欧相信,随着美联储加息持续,可能会有更多的银行被迫亏本出售资产,多米诺骨牌将会相继倒下。再加上,如今美联储计划对银行加强监管,金融环境势必会进一步收紧,银行贷款额将持续下降,债务收缩的真正寒冬即将到来。
达利欧认为,虽然人们现在还没考虑美联储下一次降息和量化宽松,但是我们应该这么做,因为它发生的时间可能不到一年,并且将有巨大的影响。达利欧认为,美元因此大幅贬值的可能性很高。未来一两年的经济金融情况将很艰难。
全球紧缩交易面临重新定价
硅谷银行危机持续发酵,美国通胀持续居高不下,美联储下一步会作何打算?市场已经预期美联储进一步加大紧缩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对货币政策更敏感的两年期美债收益率在三个交易日里累跌超100个基点,跌幅显著。
不断发酵的硅谷银行事件,让全球金融市场一度陷入巨大恐慌之中。而在美国政府紧急出手救市之后,市场对于美联储加息预期迅速降温,转向资金宽松预期抬头。由此带动全球资本市场上下宽幅波动。
华泰证券策略分析师王以表示,近期愈来愈多的迹象表明,2月以来的紧缩交易或面临重新定价,美债长端利率或再次构筑顶部。而美元的环境则更加复杂,如果美国能顺利化解硅谷银行风险事件,则美债利率+美元指数双顶确立,港股成长板块将重返升势。
王以认为,当前硅谷银行事件制约了美联储货币紧缩空间。此外,美债利率期限倒挂或一定程度制约此后美联储货币政策。历史来看,期限利差和联邦基金利率存在负相关性,且倒挂后1-6季度或出现风险事件。由此看,美债利率或再次构筑顶部。
值得注意的是,在港股持续调整过程中,南向资金至今持续净流入。Wind数据显示,最近3周,南向资金净流入规模达到402.44亿港元。而国内ETF已连续3周出现单周净申购份额超过百亿份,而最近一周以来ETF份额增加最大的指数标的为恒生科技指数,其中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份额增加明显,份额规模从2月20日278.30亿份,飙升到3月17日349.59亿份,在不足一个月内份额增加71.29亿份,增幅逾25%,逆势流入抄底迹象明显。
国泰君安海外策略首席分析师戴清表示,硅谷银行事件导致加息预期显著缓解,可谓是“危中有机”,短期港股底部震荡,逢低布局。目前恒指徘徊在19000至20000点附近,到达“正常”市场的合理估值的底部区域。目前悲观预期已计入较充分,港股仍可逢低布局,未来的焦点是经济数据和企业业绩修复情况,目前经济仍处于向上修复当中,导致市场出现进一步下行风险较小。
相关报道
美国紧急向爆雷银行“输血” 难除危机病根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从硅谷银行到签字银行,再到如今“摇摇欲坠”的欧洲百年投行瑞士信贷,欧美银行业危机愈演愈烈。
市场惶恐不安之际,华尔街出手了!华尔街大行宣布将共同向第一共和银行存款300亿美元,美国三大股指全线收涨,纳指、标普创近两个月内最大涨幅。
其中,道指涨371.98点,涨幅1.17%;标普500指数涨68.35点,涨幅1.76%;纳指涨283.22点,涨幅2.48%。受此消息提振,第一共和银行收涨9.98%。
欧洲央行利率决议重磅来袭。在稳定金融系统和抗击通胀之间,欧洲央行暂时选择了后者——3月16日,欧洲央行兑现了2月时的承诺,宣布加息50个基点。
同时,欧洲央行称,抗击通胀的决心不会减弱,正在密切关注当前的市场紧张局面,承诺在必要时向金融体系提供流动性支持。欧股收盘全线上涨,德国DAX指数涨1.57%,报14967.1点;法国CAC40指数涨2.03%,报7025.72点;英国富时100指数涨0.89%,报7410.03点。
华尔街豪掷300亿美元自救
银行股集体收涨
为防止地区银行业危机进一步蔓延,华尔街大银决定向第一共和银行存款300亿美元。
3月16日,第一共和银行宣布,将收到来自高盛、摩根士丹利、花旗、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富国银行、纽约梅隆银行、PNC银行、道富银行、美国合众银行、Truist Financial共计300亿美元的存款。
其中,摩根大通、美国银行、花旗集团和富国银行分别出资50亿美元,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分别出资25亿美元,PNC金融服务集团、纽约梅隆银行、Truist Financial、美国合众银行和道富银行各出资10亿美元。
第一共和银行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吉姆·赫伯特,首席执行官兼总裁迈克·罗夫勒共同表示,华尔街大行的支持加强了第一共和银行的流动性状况,反映出对第一共和银行以及各种规模银行的信心。
截至3月15日,第一共和银行的现金头寸约为340亿美元, 不包括来自华尔街大行的300亿美元。声明称,美国银行业对第一共和银行的存款承诺初始期限至少为120天,按市场利率计算。
第一共和银行称,正在评估其资产负债表的构成和规模,并暂停股票分红,专注于减少借款。
由银行牵头的行动获得了美国监管机构的支持。同日,美国财政部、美联储、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美国货币监理署发表联合声明称,银行们对第一共和银行的存款支持,证明了银行体系的韧性。美联储随时准备向符合条件的机构提供流动性。
在美国大型银行出手救助的消息传出后,第一共和银行股价暴力拉升,由于股价剧烈波动,第一共和银行周四盘中多次停牌。截至周四收盘,第一共和银行涨9.98%。
相关消息提振了银行股,截至收盘,摩根大通涨1.94%,美国银行涨1.68%,花旗涨1.78%,富国银行涨1.16%。美股区域性银行股集体收涨,阿莱恩斯西部银行涨14.10%,联信银行涨6.20%。
第一共和银行获银行业救助,恐慌抛售有所缓解。不过,与硅谷银行的“剧本”相类似的是,有消息称该行高管也赶在股价暴跌前成功套现。据报道,第一共和银行的高管在该公司股价上周开始暴跌前已抛售了价值1200万美元的本公司股票,CEO赫伯特在该行股价暴跌前出售了价值450万美元的股票。
不惧银行业危机
欧洲央行坚定加息50个基点
3月16日,欧洲央行宣布将三大主要利率均上调50个基点。
通胀仍是主要关注点。欧洲央行预计,通胀将在过长时间内维持在过高水平,预计2023年的平均通胀率为5.3%,2024年为2.9%。经济增长方面,欧洲央行将欧元区2023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从去年12月预期的0.5%上调至1%,预计2024年和2025年经济增速均为1.6%。
不过,由于相关预测是在金融市场紧张局势出现前完成的,欧洲央行也表示,围绕通胀和增长基准评估方面存在额外的不确定性。
“管理委员会正在密切关注当前的市场紧张局势,并随时准备在必要时做出回应,以维护欧元区的价格稳定和金融稳定。”欧洲央行表示,欧元区银行业具有韧性,拥有强大的资本和流动性头寸。任何状况之下,欧洲央行的政策工具包配备齐全,可以在需要时为欧元区金融体系提供流动性支持,并保持货币政策的平稳传导。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银行业目前的状况比2008年“好得多”,现在还没有出现流动性危机。“我们抗击通胀的决心不会减弱,在抗击通胀和金融稳定之间不存在权衡,欧洲央行随时准备在必要时提供新工具。”拉加德说。
欧洲央行的决定给市场“泼了一盆冷水”,也让市场意识到对于这场欧美银行业危机,包括美联储在内的主要央行可能并不会“过度恐慌”,他们的首要任务可能仍是抗击通胀。欧洲央行利率决议公布后,市场对下周美联储加息的预期有所回升。
值得注意的是,欧洲央行并没有在此次声明中暗示未来的利率走势,“鹰派”立场有所软化。欧洲央行称,利率决策将取决于欧洲央行根据即将发布的经济和金融数据、潜在通胀动态以及货币政策传导力度对通胀前景的评估。
瑞士政府围绕瑞士信贷问题开会
美国银行业自救,而大洋彼岸,瑞士信贷的“起死回生”之路仍充满未知数。
据最新消息,瑞士政府称,确认围绕瑞士信贷问题开会;从瑞士央行和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处就瑞信的问题获悉了情况;将不会发布这次会议内容的细节。
据媒体援引消息人士报道,在瑞士监管当局就瑞信事件的讨论中,瑞银和瑞信合并被视为一种可能选项。不过,据悉,瑞银集团和瑞士信贷均反对将它们强行合并的想法。
据悉,瑞银更希望侧重于其自身独立的财富管理战略,不愿承担与瑞信相关的风险。而瑞信在获得央行的流动性支持后,也希望能争取更多时间来实施转型计划。
知情人士表示,瑞信可能会寻求拆分自身业务,将财富管理业务交给瑞银或其他买家,将瑞士业务剥离为一个新的实体,以保护瑞士存款,其资产管理和投资银行业务也可能拆分。
Keefe, Bruyette & Woods分析师认为,瑞士央行的支持为瑞信赢得了时间,但拆分是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
晨星分析师Johann Scholtz周三在一份报告中称,瑞士信贷的融资成本已经非常高,要么需要筹集更多资金,要么面临分拆。该银行可能需要再次配股,或者另一种选择是“拆分”,将其瑞士分部、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富管理部门等各个业务部门“单独出售或上市”。
此前,受瑞士信贷内控问题存在重大缺陷、大股东拒绝继续注资、市场恐慌情绪影响,瑞信欧股股价周三一度暴跌约30%,创下历史新低。
随后,瑞士央行和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发表声明称,如有必要,将向瑞信提供流动性支持。瑞信也表示,准备向瑞士央行借入500亿瑞郎用以补充流动性。
同时,瑞信还就10种美元计价高级债务证券提出现金收购要约,总代价不超过25亿美元;还宣布另外一项现金要约,涉及4种欧元计价高级债务证券,总代价不超过5亿欧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全年交付不到目标五成的小鹏汽车(09868.HK)交出一份难言出色的成绩单。
3月17日,小鹏汽车公布2022年四季度财报和全年业绩报告。这家造车新势力全年净亏损达到91.4亿元,同比扩大88%。面对日益“内卷”的新能源汽车赛道,其全年毛利率更是下滑至10%以下,整体业绩明显低于此前多家机构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国内车市出现大范围降价潮,行业竞争格局进一步恶化。小鹏汽车预计一季度营收将同比减少43.7-46.3%,交付量约1.80万至1.90万辆,大幅低于预期。实际上,小鹏汽车前两月仅交付1.12万辆汽车。
巨亏近百亿
机构看空
从全年来看,小鹏汽车2022年实现营收268.6亿元,同比增长28%;汽车销售收入为248.4亿元,同比增长23.9%。不过,这家造车新势力去年的净亏损达到91.4亿元,这一数据在2021年为48.63亿元,去年亏损面同比扩大了88%。
财报显示,小鹏汽车销售、行政以及一般费用为66.88亿元,研发费用为52.15亿元,两者共计119.03亿元,占整体营收比例达到44.32%。而在2021年,这一比例为47%。从这一角度上看,费用率出现降低意味着费用效率提升,那么毛利率下滑便成为小鹏汽车亏损扩大的主因。
数据显示,小鹏汽车去年全年毛利率为11.5%,而汽车毛利率(即汽车销售毛利占汽车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已经低于10%,仅为9.4%。在2021年,上述两个比例分别为12.5%和11.5%。
实际上,小鹏汽车业绩持续呈现颓势,市场早有预期。在去年年底,多家机构曾下调小鹏汽车业绩预期。其中华泰证券方面将小鹏汽车2022、2023、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预测下调至11.8万辆、21万辆、29.8万辆,将收入预期下调20%、28%、24%至262亿元、534亿元、782亿元。
而东吴证券也曾表示,考虑到2023年之后整车行业竞争格局恶化等因素,将其2022-2024年收入预测由372亿元、903亿元、1929亿元下调至267亿元、562亿元、1003亿元,盈利预测则下调至-85亿元、-62亿元、-17亿元。
如此看来,小鹏汽车2022年亏损额度明显高于机构预期。
四季度遭遇交付瓶颈
小鹏汽车去年全年业绩明显低于市场预期,与该公司在第四季度令人担忧的表现紧密相关。
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小鹏汽车营业收入为51.4亿元,不仅同比下降39.9%,环比也下降24.7%。其中其汽车销售收入为16.6亿元,同比下降43.1%,环比下降25.3%。另外,该公司第四季度净亏损也达到23.6亿元,同比更是扩大83%。
与全年毛利率情况类似,小鹏汽车四季度亏损幅度大幅增加,与其毛利率下滑也有着较大关系。数据显示,小鹏汽车2022年第四季度毛利率为8.7%,汽车毛利率为5.7%。而在去年三季度,其毛利率和汽车毛利率为13.5%和11.6%,出现明显下滑。
在车辆交付方面,小鹏汽车第四季度仅交付22204辆,同比下降46.8%。其中被小鹏汽车寄予厚望的旗舰SUV G9的交付量仅为6189辆。天风证券在一份研报中直言,2022年下半年,小鹏汽车遇到交付量下滑瓶颈,当前交付处于底部区间。
该机构指出,在产品矩阵快速扩张的时期,新车更应关注产品定位,否则销量贡献将会出现边际递减现象,以及车型内部蚕食。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新车交付低迷,小鹏汽车去年营运能力也出现明显下滑。根据数据显示,其2022年存货周转率仅为6.62,而在上一年这一数据为9.17.与之相应的,其存货从2021年底的26.62亿元上升至45.21亿元,上涨幅度高达69.83%。
今年一季度营收近腰斩
今年以来,特斯拉率先在年初打响新能源汽车降价“第一枪”,随后多家国内新能源车企竞相跟进,其中也包括小鹏汽车。小鹏汽车在1月17日官宣降价,根据其启动的新价格体系,旗下三款车型降价幅度在2万-3.6万元之间,最大降幅为13.23%。不难想象,超过10%幅度的降价,将令小鹏汽车盈利状况进一步承压。
小鹏汽车此次给出的一季度销售和营收预测也并不理想。据该公司预计,其2023年一季度营收约40-42亿元,将同比减少43.7-46.3%。另外,该公司预计第一季度交付量1.80万至1.90万辆。此前预估交付量为2.36万。
实际上,小鹏汽车在1、2月分别5218辆、6225辆,分别同比下滑59.6%和3.45%。其前两月共计交付了11228辆汽车。星展证券认为,小鹏汽车长期亏损以及负经营现金流或将影响其业务连续性,而且目前车型数量有限,目标市场规模较小,难以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车市近期正遭遇一场更大范围降价潮,市场普遍存在对价格战加剧、行业竞争格局恶化的担忧。在业内看来,降价消息释放虽然一定程度能刺激销量,但“以价换量”的价格战并非车企发展的良性模式,尤其是大规模的降价将进一步压缩车企本身的利润空间。
不过,也有人士认为,本轮价格战将加速尾部品牌库存出清和行业洗牌,优质自主品牌加速抢夺份额,加快格局重塑。长期来看,电动智能、秩序重塑将是汽车行业的发展主线。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业绩沟通会中也提到,随着原材料会过剩、价格回调,接下来新能源车企可能还会出现较为激进的价格调整。他预计,小鹏汽车从今年到明年将实现自动驾驶的超50%的成本下降,整车硬件(含动力系统)约25%的成本下降。他表示,未来将通过一体化压铸、电芯等方面实现成本下降。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据媒体援引消息人士报道,瑞银集团和瑞士信贷均反对将它们强行合并的想法,而这是瑞士政府考虑的选项之一。
此前,受美国硅谷银行暴雷危机影响,欧洲银行股普遍暴跌,而瑞信内控问题的披露和大股东拒绝继续注资让瑞信股价雪上加霜。瑞信欧股股价周三一度暴跌约30%,创下历史新低。
这家瑞士第二大银行不得不请求监管机构援助,而瑞士央行和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随后发表声明称,如有必要,将向瑞信提供流动性支持。
瑞信周四宣布,其将通过担保贷款工具和短期流动性工具向瑞士央行借入500亿瑞士法郎的贷款。
知情人士称,瑞银和瑞信都将收购视为最后的选择,因为此类交易存在巨大的障碍,而且两家银行业务也存在重叠部分。
据悉,瑞银更希望侧重于其自身独立的财富管理战略,不愿承担与瑞信相关的风险。而瑞信在获得央行的流动性支持后,也希望能争取更多时间来实施转型计划。
知情人士表示,瑞信可能会寻求拆分自身业务,将财富管理业务交给瑞银或其他买家,将瑞士业务剥离为一个新的实体,以保护瑞士存款,其资产管理和投资银行业务也可能拆分。
Keefe, Bruyette & Woods分析师认为,瑞士央行的支持为瑞信赢得了时间,但拆分是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
知情人士透露,一些客户也反对将瑞银和瑞信合并,因为他们在两家银行都有账户。而瑞士政府也担心合并两家银行可能导致失业,政府希望解决方案能保障当地企业和存款。
此外,若将瑞银和瑞信合并,将颠覆多年来银行业内“大而不能倒”的规则,并会导致许多业务领域的反垄断问题。瑞士希望能够维持两家全球性银行,这两家银行之间的竞争也是该国金融服务业竞争力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周四(3月16日),科技巨头微软在其官网宣布,公司正在将其人工智能(AI)技术植入到办公软件中,该功能名为“Microsoft 365 Copilot”。
Copilot通常是指飞机上的副驾驶员,主要任务是在飞机飞行期间协助机长的工作,微软将该功能命名为Copilot可能是想表达其可以胜任用户工作的好助手。
根据官网上公布的演示视频,Copilot可以在微软的多个商业应用程序中使用,包括大名鼎鼎的Word、PowerPoint、Excel等。
视频显示,在Word中,Copilot可以帮助用户扫描文档,快速提取有用的信息,节省采编、写作的时间;在Excel中,它可以帮助用户分析数据的趋势,在表格中突出显示关键的数据;另外它还可以在PowerPoint中根据用户需求快速生成幻灯片。
(图源微软官网)
据官网介绍,研究人员改进了大语言模型(LLM)的能力,使其能更好地理解和回应用户输入的文本,这也是Copilot将成为全新工作方式的主要原因,它比“将ChatGPT嵌入Microsoft 365”表现得更强大。
微软首席执行官纳德拉写道,“在与计算机技术互动的道路上,今天我们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释放出新一轮的生产力。”
不过,微软副总裁Jared Spataro也承认,Copilot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有时它也会犯错误。但整体来看,它在释放用户生产力方面的能力仍然是显著可见的。
微软还告诉媒体,公司已经在20家合作企业中测试了Copilot,其中8家为《财富》杂志500强排行榜中的公司,预计Copilot将在未来几个月正式发布。
本周早些时候,谷歌先于微软宣布,在旗下的Gmail、谷歌文档、表格、会议、幻灯片等等生产力软件中都将嵌入其人工智能模型。但有谷歌员工表示,公司很难在办公软件市场上抢占Office的份额。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股神巴菲特再度出手,加仓西方石油!
3月16日,美国证交所(SEC)公布的一份监管文件显示,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又增持了约790万股西方石油股票,其持股比例增加至23.1%。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今年以来,巴菲特第二度加仓西方石油,显示其对能源市场以及西方石油前景的看好。3月16日美股开盘后,西方石油涨超2%。
16日上午,投资大佬段永平对此评论称,“感觉到巴菲特买铁路公司的味道了。”就在今年2月底,段永平还表示,“买了一些西方石油,偶尔也抄一下作业。”
当巴菲特对一家公司持续下注时,投资者都会“竖起耳朵”。巴菲特为何对于西方石油如此“青睐”并不断加仓,备受市场关注。
巴菲特再度出手!斥资4.7亿美元,买入790万股
美国证交所文件显示,在美东时间3月13日至3月15日期间,伯克希尔共斥资约4.668亿美元购买了790万股西方石油公司股票,买入价格在每股56.66美元至60.38美元不等,使其在这家大型能源公司的持股比例达到23.1%。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今年以来,巴菲特第二度加仓西方石油。今年3月3日到3月7日,伯克希尔哈撒韦合计增持了580万股西方石油的股票,金额为3.55亿美元,自去年9月之后,又恢复对西方石油公司股票的买入。
按照西方石油最新股价,伯克希尔持有西方石油约2.08亿股,最新持股市值为118亿美元。此外,伯克希尔还持有西方石油10万股的优先股,以及8385.88万股购买普通股的认股权证,是2019年西方石油公司收购阿纳达科公司(Anadarko)时获得的,伯克希尔投入100亿美元,股息率为8%。
西方石油2022年的财报显示,西方石油Q4营收82.2亿美元,同比增长97.6%;归母净利润为17.27亿美元,同比增长13.5%。截至年底,西方石油全球探明储量为38亿桶油当量,储量置换率为172%,发现和开发成本为每桶油当量6.60美元。
西方石油在第四季度以5.62亿美元的回购完成了其早期的30亿美元回购计划,使全年回购总额达到 4770 万股。此外,该公司还公布了一项新的30亿美元股票回购授权。
投资大佬段永平“感觉到巴菲特买铁路公司的味道了”
16日上午,投资大佬段永平对此评论称,“感觉到巴菲特买铁路公司的味道了。”就在今年2月底,段永平表示,“买了一些西方石油,偶尔也抄一下作业。”
即按照段永平的评论,巴菲特买西方石油,可能是将其当做铁路一般的公共事业股去重仓。能源和铁路一直是巴菲特最重要的两大投资板块。其中,BNSF作为美国最大的铁路公司,2007年开始巴菲特买入了22.6%的股份,2009年巴菲特则以260亿美元收购了BNSF的剩余股份。
能源和铁路都是典型的重资产,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一旦形成规模就将保持稳定的长久的现金流,并且由于行业监管严苛,高筑的进入壁垒和门槛将欲进入者挡在门外。
BNSF的商业模式很简单,花钱建造/维护铁路,收钱运送货物。除了建造铁路的大笔投入外,运营不需要留存现金,BNSF把每年的自由现金流均以股息形式派发给了伯克希尔,是巴菲特的“现金奶牛”。
如今,巴菲特重仓西方石油,或是同样看好西方石油手里的油气资源、高壁垒以及未来持续不断高分红。芒格在今年DJ年会上也表示,伯克希尔持有西方石油和雪佛龙的大量股票,相当于拥有大量的油气资源。
巴菲特在最新的股东信中表示,“我们持有股权的目的,都是基于对具有长期良好经济特征和值得信赖的管理者的企业进行有意义的投资。查理和我不是选股者,我们是商业模式的选择者。”
国际能源市场透露四大信号
西方石油不仅是美国最大油田地区——二叠纪盆地的最大生产商之一,而且也是成本最低的公司之一。去年,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原油价格飙升,西方石油获得了大量的现金流和利润。
2022年全年,西方石油的总营收370.95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62.61亿美元;净利润125.04 亿美元,而上年同期为15.22亿美元。
第四季度,西方石油持续经营业务产生的现金流为 40 亿美元,营运资本前持续经营业务产生的现金流为 41 亿美元。第四季度资本支出15亿美元,自由现金流为26亿美元。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衍行此前表示,国际能源市场透露出了四大最新的信号。一是全球石油备用产能快要见底;二是中国罕见地重视能源;三是美国页岩油产量可能在两年内见顶;四是石油行业缺乏投资。
2022年,欧佩克秘书长海瑟姆·盖斯盖斯表示“全世界必须迅速采取行动,投资石油行业,以防止未来出现能源紧急状况。”
王衍行认为,“股神”出手西方石油,或许代表着其对于能源市场以及西方石油股价前景的看好。从一定意义上讲,巴菲特投资西方石油,可以构成投资界的“风向标”。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最近一周,美国的银行从美联储的两项担保工具总共借款1,648亿美元,显示出美国硅谷银行(SVB)破产后资金紧张加剧的迹象。
美联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15日当周,银行通过贴现窗口借贷1528.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高于前一周的45.8亿美元。贴现窗口是银行的传统流动性保障。此前的历史最高纪录是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达到的1110亿美元。
此外,美联储新推出的银行定期融资计划(BTFP)又提供了119亿美元贷款。该计划是在上周末推出的,以美国国债等其他抵押品为抵押,向银行提供期限最多一年的贷款。
综合来看,通过这两家担保工具提供的信贷数据激增表明,在加州硅谷银行和纽约签名银行上周相继倒闭后,银行体系仍很脆弱,正在应对储户存款“搬家”等问题。
另外,上周其他信贷额度总计1428亿美元,其中包括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为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提供的贷款。
“这与我们的预期大致相符,”美国银行证券(Bank of America Securities)驻纽约的美国经济主管Michael Gapen表示,“贴现窗口借款利率高于新的银行定期融资工具,可能反映出银行能够在贴现窗口质押的抵押品范围更广。”
根据摩根大通分析师的估计,新的担保计划最终能提供的流动性上限为2万亿美元,不过他们也得出了一个较小数值,约为4600亿美元,依据的是美国风险压力最大六家银行的无保险存款数量,这六家银行的无保险存款占总存款的比例最高。
除了依靠美联储外,美国银行业的“自救”行动也在进行着。
美东周四下午,美国六大行领衔的11家华尔街大型银行决定向第一共和银行注入300亿美元资金,以防止地区银行业危机进一步蔓延。SVB破产后,以第一共和银行为代表的美国地区性银行陷入股价暴跌的困境,投资者对这些银行的健康状况感到担忧。
他们在一份联合声明中指出,“美国最大的几家银行采取了这一行动,反映出它们对第一共和银行以及各种规模银行的信心。”
相关报道
华尔街集体出手!300亿美元“拯救”第一共和银行!危机结束了?
眼见欧洲央行没“怂” 人们又开始押注美联储下周加息!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东时间3月16日周四,微软发布了GPT-4平台支持的新AI功能,名为Copilot,它将适用于Word,、PowerPoint、Excel、Outlook这些微软热门的Microsoft 365商业软件。
Copilot通常是指飞机上的副驾驶员,主要任务是在飞机飞行期间协助机长的工作,微软将该功能命名为Copilot可能是想表达其可以胜任用户工作的好助手。
微软的声明称,Copilot的功能比简单地“将OpenAI的ChatGPT嵌入到Microsoft 365中”更强大。Microsoft 365的主管、微软现代工作和商业应用副总Jared Spataro介绍,Copilot与用户一起工作,嵌入数以百万用户日常使用的Word、Excel、PowerPoint、Outlook、Teams等App中。它是“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
微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表示“这标志着我们与计算交互方式的下一个重大进展,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开启新一波生产力增长。”。“有了我们新的工作副驾驶,我们给了人们更多的代理权,并通过最通用的界面——自然语言——让技术更容易获得。”
萨蒂亚·纳德拉还表示,我们还宣布了一个全新的体验商务聊天。Business Chat可在LLM、Microsoft 365应用程序和您的数据(日历、电子邮件、聊天、文档、会议和联系人)中工作,做您以前从未做过的事情。你可以给它自然语言提示,比如“告诉我的团队我们是如何更新产品战略的”,它会根据早上的会议、电子邮件和聊天线程生成状态更新。
有了Copilot,你就能掌控一切。您可以决定保留、修改或丢弃什么。现在,您可以在Word中更具创造性,在Excel中更具分析性,在PowerPoint中更具表达力,在Outlook中更具生产力,在团队中更具协作性。
以前动辄要花几个小时去整理资料、写报告、做PPT,现在AI把时间缩短到只要几分钟,甚至几秒钟。
实际作用包括
Word: 支持撰写、总结、协同创作
PowerPoint:通过自然语言生成PPT内容,也支持引用文档生成PPT
Excel:查看 Insights、趋势分析、创建可视化图表
Outlook:帮助管理收件箱,节约沟通成本
微软的高管们承认Copilot有提供不准确回答的倾向,但指出,那属于“有用的错”(usefully wrong)。Spataro说,Copilot不会始终准确无误。有时它是对的,有时会出错,“给你一个不完美却还可以让你领先一步的点子”。
微软高管认为,只要用户意识到Copilot的回答可能有不符事实之处,他们就可以纠正不准确的地方,更快地发送电邮,或者完成幻灯片制作。比如,用户想发电邮祝一名家人生日快乐,Copilot可能搞错那人的生日日期,但还是有帮助的。
微软没有说明Copilot功能何时上线以及定价是多少,而是说“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们将把Copilot引入我们所有的生产力App——Word、Excel、PowerPoint、Outlook、Teams,Viva、Power Platform等。”
微软称,正在“与一小部分客户共同测试Copilot”,以便获得反馈并改进模型,未透露具体哪些客户参与测试的客户。微软的一名发言人此后表示,公司“正在与20名客户一起测试Copilot,其中包括八名财富500强客户。”
相关报道
GPT-4“王炸”发布专业和学术水平接近人类 做个网站只用了1秒
ChatGPT进化到GPT-4!一文解读OpenAI模型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
见证历史!GPT-4发布能玩梗能考律师!官网被挤爆 用户直呼强得离谱
一图看懂GPT-4火速进化来袭!比上一代强在哪?催生哪些投资机会?
如何赚到100万!我们咨询了GPT-4 结果“大受震撼”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特斯拉公司日前已向德国勃兰登堡州提交柏林超级工厂(Giga Berlin)的扩建申请,该申请涉及对现有工厂场地的改造和扩展。
据美国电动汽车新闻网站Tealarati周四(3月16日)报道,特斯拉已经提交了一份初步申请,计划对柏林超级工厂进行扩建,扩建后年产量将达到100万辆汽车,约为目前的两倍。
产量逐步提高
目前柏林工厂只生产Model Y车型。特斯拉的最初目标是,到2022年底前在柏林超级工厂实现每周生产5000辆Model Y.不过自去年以来,在全球供应链危机持续的背景下,这一目标显得过于雄心勃勃。去年末,特斯拉宣布,柏林超级工厂实现每周3000辆Model Y型车的产量。
上个月,特斯拉证实,该工厂已成功将周产量提高到4000辆。预计每周5000辆的目标将会很快实现。
与此同时,该公司已在寻求扩建柏林超级工厂。特斯拉方面称,目前已向勃兰登堡州环境办公室(LfU)提交了变更申请,即未来将年产能从50万辆提高到100万辆的计划。
需要一提的是,目前该工厂尚未达到每年50万辆的生产能力。
用水争议
自柏林超级工厂建设以来,其用水量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批评人士认为,该工厂已威胁到居民供水。不仅用水,砍伐森林也是一大问题。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早期参观柏林工厂时承诺,将尽其所能减少和优化其用水量,他还称将尽可能多地回收废水。
面对来自环保组织的压力,特斯拉需要确保在其扩张申请中解决这一问题。这家汽车制造商声称
特斯拉已经优化了计划和生产流程,使得之前合同约定的水量足以满足这次扩建。
特斯拉与环保人士的争论预计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不过在当地政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外界预计其扩建计划还是能够被推进的。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从硅谷银行到签字银行,再到如今“摇摇欲坠”的欧洲百年投行瑞士信贷,欧美银行业危机愈演愈烈。
市场惶恐不安之际,华尔街出手了!华尔街大行宣布将共同向第一共和银行存款300亿美元,美国三大股指全线收涨,纳指、标普创近两个月内最大涨幅。
其中,道指涨371.98点,涨幅1.17%;标普500指数涨68.35点,涨幅1.76%;纳指涨283.22点,涨幅2.48%。受此消息提振,第一共和银行收涨9.98%。
欧洲央行利率决议重磅来袭。在稳定金融系统和抗击通胀之间,欧洲央行暂时选择了后者——3月16日,欧洲央行兑现了2月时的承诺,宣布加息50个基点。
同时,欧洲央行称,抗击通胀的决心不会减弱,正在密切关注当前的市场紧张局面,承诺在必要时向金融体系提供流动性支持。欧股收盘全线上涨,德国DAX指数涨1.57%,报14967.1点;法国CAC40指数涨2.03%,报7025.72点;英国富时100指数涨0.89%,报7410.03点。
华尔街豪掷300亿美元自救
银行股集体收涨
为防止地区银行业危机进一步蔓延,华尔街大银决定向第一共和银行存款300亿美元。
3月16日,第一共和银行宣布,将收到来自高盛、摩根士丹利、花旗、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富国银行、纽约梅隆银行、PNC银行、道富银行、美国合众银行、Truist Financial共计300亿美元的存款。
其中,摩根大通、美国银行、花旗集团和富国银行分别出资50亿美元,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分别出资25亿美元,PNC金融服务集团、纽约梅隆银行、Truist Financial、美国合众银行和道富银行各出资10亿美元。
第一共和银行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吉姆·赫伯特,首席执行官兼总裁迈克·罗夫勒共同表示,华尔街大行的支持加强了第一共和银行的流动性状况,反映出对第一共和银行以及各种规模银行的信心。
截至3月15日,第一共和银行的现金头寸约为340亿美元, 不包括来自华尔街大行的300亿美元。声明称,美国银行业对第一共和银行的存款承诺初始期限至少为120天,按市场利率计算。
第一共和银行称,正在评估其资产负债表的构成和规模,并暂停股票分红,专注于减少借款。
由银行牵头的行动获得了美国监管机构的支持。同日,美国财政部、美联储、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美国货币监理署发表联合声明称,银行们对第一共和银行的存款支持,证明了银行体系的韧性。美联储随时准备向符合条件的机构提供流动性。
在美国大型银行出手救助的消息传出后,第一共和银行股价暴力拉升,由于股价剧烈波动,第一共和银行周四盘中多次停牌。截至周四收盘,第一共和银行涨9.98%。
相关消息提振了银行股,截至收盘,摩根大通涨1.94%,美国银行涨1.68%,花旗涨1.78%,富国银行涨1.16%。美股区域性银行股集体收涨,阿莱恩斯西部银行涨14.10%,联信银行涨6.20%。
第一共和银行获银行业救助,恐慌抛售有所缓解。不过,与硅谷银行的“剧本”相类似的是,有消息称该行高管也赶在股价暴跌前成功套现。据报道,第一共和银行的高管在该公司股价上周开始暴跌前已抛售了价值1200万美元的本公司股票,CEO赫伯特在该行股价暴跌前出售了价值450万美元的股票。
不惧银行业危机
欧洲央行坚定加息50个基点
3月16日,欧洲央行宣布将三大主要利率均上调50个基点。
通胀仍是主要关注点。欧洲央行预计,通胀将在过长时间内维持在过高水平,预计2023年的平均通胀率为5.3%,2024年为2.9%。经济增长方面,欧洲央行将欧元区2023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从去年12月预期的0.5%上调至1%,预计2024年和2025年经济增速均为1.6%。
不过,由于相关预测是在金融市场紧张局势出现前完成的,欧洲央行也表示,围绕通胀和增长基准评估方面存在额外的不确定性。
“管理委员会正在密切关注当前的市场紧张局势,并随时准备在必要时做出回应,以维护欧元区的价格稳定和金融稳定。”欧洲央行表示,欧元区银行业具有韧性,拥有强大的资本和流动性头寸。任何状况之下,欧洲央行的政策工具包配备齐全,可以在需要时为欧元区金融体系提供流动性支持,并保持货币政策的平稳传导。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银行业目前的状况比2008年“好得多”,现在还没有出现流动性危机。“我们抗击通胀的决心不会减弱,在抗击通胀和金融稳定之间不存在权衡,欧洲央行随时准备在必要时提供新工具。”拉加德说。
欧洲央行的决定给市场“泼了一盆冷水”,也让市场意识到对于这场欧美银行业危机,包括美联储在内的主要央行可能并不会“过度恐慌”,他们的首要任务可能仍是抗击通胀。欧洲央行利率决议公布后,市场对下周美联储加息的预期有所回升。
值得注意的是,欧洲央行并没有在此次声明中暗示未来的利率走势,“鹰派”立场有所软化。欧洲央行称,利率决策将取决于欧洲央行根据即将发布的经济和金融数据、潜在通胀动态以及货币政策传导力度对通胀前景的评估。
瑞士政府围绕瑞士信贷问题开会
美国银行业自救,而大洋彼岸,瑞士信贷的“起死回生”之路仍充满未知数。
据最新消息,瑞士政府称,确认围绕瑞士信贷问题开会;从瑞士央行和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处就瑞信的问题获悉了情况;将不会发布这次会议内容的细节。
据媒体援引消息人士报道,在瑞士监管当局就瑞信事件的讨论中,瑞银和瑞信合并被视为一种可能选项。不过,据悉,瑞银集团和瑞士信贷均反对将它们强行合并的想法。
据悉,瑞银更希望侧重于其自身独立的财富管理战略,不愿承担与瑞信相关的风险。而瑞信在获得央行的流动性支持后,也希望能争取更多时间来实施转型计划。
知情人士表示,瑞信可能会寻求拆分自身业务,将财富管理业务交给瑞银或其他买家,将瑞士业务剥离为一个新的实体,以保护瑞士存款,其资产管理和投资银行业务也可能拆分。
Keefe, Bruyette & Woods分析师认为,瑞士央行的支持为瑞信赢得了时间,但拆分是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
晨星分析师Johann Scholtz周三在一份报告中称,瑞士信贷的融资成本已经非常高,要么需要筹集更多资金,要么面临分拆。该银行可能需要再次配股,或者另一种选择是“拆分”,将其瑞士分部、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富管理部门等各个业务部门“单独出售或上市”。
此前,受瑞士信贷内控问题存在重大缺陷、大股东拒绝继续注资、市场恐慌情绪影响,瑞信欧股股价周三一度暴跌约30%,创下历史新低。
随后,瑞士央行和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发表声明称,如有必要,将向瑞信提供流动性支持。瑞信也表示,准备向瑞士央行借入500亿瑞郎用以补充流动性。
同时,瑞信还就10种美元计价高级债务证券提出现金收购要约,总代价不超过25亿美元;还宣布另外一项现金要约,涉及4种欧元计价高级债务证券,总代价不超过5亿欧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