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多家媒体报道,福特汽车和宁德时代正考虑在美国新建一座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厂,旨在获得美国政府即将生效的税收优惠。
知情人士透露,密歇根州和弗吉尼亚州已经成为这座价值数十亿美元工厂的潜在选址,该工厂未来将为福特的电动车型提供磷酸铁锂电池。
两家公司正在权衡一种新的所有权结构——福特将拥有工厂基础设施100%的股权,而宁德时代将负责运营工厂并提供制造电池的技术。在该结构下,这座工厂生产的产品将能符合《通胀削减法案》的补贴资格。
报道称,宁德时代在回复媒体的一份声明中写道,在美投资的选项还在处于考虑阶段,尚未作出决定,“有多种模式正在讨论中,所有选项都纯粹基于且仅基于商业考虑。”福特也表示,双方的谈判仍在继续,暂没有新消息要宣布。
先前也有传出宁德时代考虑在墨西哥建电池厂的消息。但知情人士称,《通胀削减法案》提供的税收抵免将高达每千瓦时35美元,使得在美生产的电池要比墨西哥来的更便宜。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规定,自2023年开始,新能源汽车所搭载的动力电池,须有50%以上的电池部件和材料在北美制造或组装,才能获得一份3750美元(约合2.7万元人民币)的税收补贴。该法案所要求的原材料本地化比例将逐年提升,2029年须达到100%。
但需要指出的是,《通胀削减法案》中的一些具体要求尚未落地,可能会影响两家公司的最终决定。本月月底前,美国财政部将发布法案指导意见,届时补贴要求和标准才得以确定。
今年3月,福特汽车首席执行官Jim Farley设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自2026年开始,每年制造超过200万辆电动汽车。为了确保电池的生产,福特已与LGES等多家电池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上周,福特和SK On在美最大的电动汽车电池厂破土动工。
7月,福特宣布与宁德时代达成全球动力电池供应战略合作协议。当时福特汽车表示,明年起,北美市场的Mustang Mach-E将增加磷酸铁锂电池包版本,2024年起北美市场的F-150 Lightning纯电皮卡也将配备磷酸铁锂电池包版本,均由宁德时代提供。
此前福特表示,其已经锁定了实现Farley目标所需的70%的电池产量。本周二,福特电动汽车工业化副总裁Lisa Drake接受采访时强调,确保电池价值链毫无疑问是非常重要的。Drake还补充称,这也是福特要控制镍、锂等原材料金属的原因。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亿万富翁投资者、潘兴广场基金经理比尔·阿克曼(Bill Ackman)认为,如果美国经济不遭受严重冲击,美联储就无法实现2%的通胀目标。
被誉为“华尔街之狼”的阿克曼周三在一条推文中表示,需要经历一场“严重的、破坏就业的衰退”,通胀才能回到美联储的目标水平。
“即使它(通胀)回到2%,也不会长期稳定在那里。从长期来看,接受3%左右的通胀对实现强劲的经济和就业增长是一个更好的策略。”阿克曼写道。
联储最新加息
就在阿克曼发布上述推文之前,美联储进行了最新一次加息。
周三,美联储在今年的最后一次政策决议上将利率上调了50个基点,至4.25%-4.5%的区间,这是该央行今年第七次加息。今年以来,美联储已经累计加息425基点,创下1980年以来的最高加息幅度。
在做出加息决定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明年可能会进一步加息,他强调,美联储将继续收紧金融环境以实现通胀目标。鲍威尔表示,没有考虑改变通胀目标,也不会考虑,现在不是思考这一问题的时候。
美联储周三发布的新预测显示,政策制定者预计到明年底美国失业率将升至4.6%,而核心PCE将降至3.5%。这两个数据最新分别为3.7%和5%。
根据周二公布的政府数据,11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7.1%,而最新的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PCE)——美联储首选的通胀指标——10月份同比增长6%。这两项数据均比美联储的通胀目标高出至少三倍。
美联储成功抗通胀面临诸多怀疑
阿克曼此前就曾对美联储成功抗通胀表示怀疑。 在上个月与潘兴投资者的季度电话会议上,他表示,通胀率和利率都将结构性走高——所有这些因素将都对股市构成风险。
阿克曼周三指出,去全球化、向替代能源的过渡、向工人支付更多工资等因素都会导致通胀。美联储现在不能改变通胀目标,但将来可能还是会这么做。
今年早些时候,阿克曼支持美联储采取激进行动,并呼吁7月加息整整100个基点。他的公司通过押注利率上升获利颇丰,今年赚了近20亿美元,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赚了52亿美元。
联储目标不切实际
随着供应链问题、劳动力失衡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等长期宏观经济逆风给全球市场带来更大不确定性,阿克曼并不是华尔街唯一认为美联储通胀预期不切实际的人。
贝莱德首席执行官拉里·芬克本月早些时候表示,投资者可能不得不忍受约3-4%的通胀和2-3%的利率。他将这段时期称为经济“萎靡不振期”。
贝莱德iShares美洲投资策略主管Gargi Chaudhuri周三在一份报告中表示,继续推高通胀的主要领域是CPI中的服务部分,比如租金和房价。
他指出,CPI中的服务部分往往更具粘性,服务价格增长需更长时间才能放缓。正因如此,将通胀率从5%降至2%不会像将从9%降至5%那么容易。
上周,投行Baird的投资策略分析师Ross Mayfield表示,将通胀率从4%降至2%的成本越来越高。这可能会伴随着企业和劳动力市场的一些重大调整。最终,美联储可能会放慢加息步伐,然后花很长时间观察形势和可能产生的影响。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随着国内一众脱胎于传统车企的高端独立品牌的加入以及BBA等国外传统豪华品牌的电动化转型,高端电动汽车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
而彼时已经抢跑发力的蔚来却面临着“持续亏损”的市场质询。
对此,12月12日,蔚来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回应,“如果用一个过短的时间来看一个长期的行业,我们可能会错失机会,关于智能电动汽车,我们坚持长期主义。现在蔚来的亏损亏的是研发,而研发是为了博取明天的可能性,我们把它看成是学费,孩子的学费我们是不省的,而且这些钱我们还是‘烧’出了一些东西。”
诚然,就在当天,一辆宇航蓝的ET5驶出位于合肥经开区的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标志着蔚来成为首个跻身“30万俱乐部”的高端国产电动品牌,而距离上一个量产10万辆的达成仅仅过去7个多月,期间伴随着疫情的反复、关键零部件的短缺和供应链的紧张。秦力洪指出,这些新车并非库存车,而是订单车,预计元旦可以交付到用户手中。
与此同时,根据中汽中心终端零售数据,11月40万元以上高端电动车品牌中,蔚来销量占有率77.6%,位列第一。2022年前十一月累计交付超十万台,同比增长31.8%。对于平均售价在46万元左右的蔚来来说,这些里程碑般数据的达成并不容易。
在这背后,是高额研发投入和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滋养,正如树木的年轮一圈圈增长,八岁的蔚来也将自己的生命罗盘不断丰富,“除了看得见的钱、人这些要素以外,一个公司要前瞻性地与趋势站在一起;其次要有自己的远见,并且相信它,用很长的时间来实践和迭代,这两点非常重要。蔚来在过去八年,一直在尽力坚定自己的方向,在不同的时间我们可能会看到不同的成果。”秦力洪补充道。
体系竞争力初显优势
12月13日,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表示,由于消费升级以及2021年以来芯片缺损带来的主力车型供给不足的结构性损失,全国乘用车市场价格段走势持续上行,高端车型销售提升明显,中低价车型销量减少。
此外,新能源乘用车2022年继续保持较快增长,1-11月销量574万台,同比增长106%,其中三季度,新能源车占比达到28.7%。而自2018年以来,纯电动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持续高增长,传统乘用车的销量出现持续下行压力。
平安证券预测2023年纯电乘用车销量为595万台,相比2022年纯电车增加100万台,其中主要增量将来自20万元以上的中高端市场,低端纯电市场受到渗透率、车型供给、补贴退坡等因素影响在2023年增长空间有限。“在动力电池成本未见下行的大环境下,此次补贴退坡相比以往影响更大,尤其对主打30万元以下新能源车的车企而言,但此次补贴退坡对于30万元以上的新能源车并没有影响。”
这也意味着当新能源汽车补贴红利褪去,在高端纯电市场驰骋多年的蔚来将愈加游刃有余。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11月份,蔚来销量创新高,达14178台,在30万以上豪华纯电汽车厂商销量排行榜中仅次于特斯拉,而在40万以上的豪华纯电市场,蔚来拥有绝对优势。备受期待成为蔚来走量车型的ET5目前在销量上尚未体现出市场竞争力,秦力洪坦言,“ET5的订单依然在排队,产能还有待进一步释放,明年一季度的数据将更有说服力。”
截止目前,蔚来已推出了六款量产车型,相比特斯拉、极氪、理想采取较少车型做爆款的打法,蔚来产品矩阵更为丰富,但也面临制造成本上的挑战。不过,从始至终蔚来都只看向BBA,争取BBA丢失的市场、向BBA学习产品线规划,向传统豪华致敬。“如果要立足做高端品牌,适当的丰富度是需要的,不同的车型担负的历史使命不同。”在秦力洪看来,高度的平台化是蔚来应对挑战的对策,“从造型、底盘的集成、自研的核心零部件到智能平台以及换电站等方面,有效的解法是对蔚来体系的思考,把平台化做到极致。”
诚如其所言,蔚来全栈自研和垂直整合能力正在加速构建。从蔚来的研发投入持续攀升可见一斑,基于长期的战略投入,蔚来已建立完善的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体系,具备多款车型项目并行开发的能力。30万台整车下线标志着蔚来自研配套的电机交付也超过30万套,从2018年初开始生产至今,实际产量超过60万台,在高性能电机行业站稳脚跟。此外,蔚来全栈自研的智能系统涵盖全套车载智能硬件、整车计算平台、整车操作系统、智能算法及智能应用五大部分,实现持续迭代,Banyan 是蔚来最新一代智能系统。
据悉,蔚来第三代平台也在研发过程中,李斌曾表示,希望用这一套垂直一体化的体系,实现25%-30%的毛利率。反观特斯拉和比亚迪,从两者财报可以看出,拥有软硬件垂直整合能力、核心零部件技术自研能力是实现盈利的关键。例如,特斯拉在智能化方面全栈自研自动驾驶芯片、自动驾驶软件等,此外,一体化压铸、4680电池、CTC等关键技术也均为自研;而比亚迪在三电领域的核心部件也实现自研自供,比如刀片电池、e平台3.0、混动系统、IGBT等。
而在蔚来三季报中,自研芯片、电池的传闻也得到证实,李斌表示,“蔚来去年开展研发的AD芯片项目目前拥有500人,进展较为顺利。”而在电池方面,秦力洪表示,在核心零部件上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垂直整合,坚持自研和外部供应两条腿走路。作为电动汽车最核心的零部件之一,上游供应商的强势话语权和财务表现,也让蔚来看到了新的战略机会。据悉,蔚来正在自研的下一代电池,或会用于新品牌。
目前,蔚来也在深入思考电动汽车产业链战略价值的关键点,但可以肯定的是,接下来全栈自研将成为蔚来重点投入的方向。李斌提出,2024、2025年是智能电动车的决赛阶段,机会成本才是最大的成本。想要在大众市场做到20%以上的毛利,就必须自己做电池、芯片。目前电池占整车成本近40%,蔚来自己造电池,就能多出8%的毛利,再加上自研芯片就能多出10%的毛利。
一方面在全栈自研上加速追赶,另一方面在充换电设施上形成护城河。截至12月15日,蔚来在中国市场已累计建成换电站1,264座(其中高速公路换电站338座)、充电站2,204座(充电桩12,902根),接入第三方充电桩超61万根,累计为用户提供了超1,500万次换电服务。据秦力洪透露,目前还有几条路线在规划,比如西双版纳,“等时机合适,大家可以和我们一起体验感受开电动车旅行到底会不会不方便。”
同期,蔚来官宣出海欧洲,2023年底,计划在欧洲建成120座换电站。蔚来在全球换电站的布局速度和规模均大大领先。
眼下,补能焦虑已成新能源汽车发展最大痛点。根据巨量算数调研显示,“续航里程”、“充电时间”、“充电便利性”已成为当前困扰新能源车主的主要因素,而“里程焦虑”的背后是市场对新能源汽车补能效率的担忧。
但近年来,由于场地受限、市场化不充分、配套设施建设与运营不完善等因素制约,充电桩的建设与运维效率始终不能满足终端用户需求。相比之下,此前备受争议,需要花费高昂的基础设施投入成本的换电模式仅需几分钟即可完成新能源汽车补能,效率堪比燃油车补能,具有充电模式无可比拟的补能效率。因此,政策对换电模式的态度也发生积极转变,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各方加速入场布局换电站建设。
从舆论群嘲到行业逐鹿,五年来蔚来坚持布局换电,随着规模扩大,换电与其他业务联动所展现出来的体系能力,终于换来市场对其商业模式创新和全生命周期服务生态的认可,此时此刻,换电模式已经成为蔚来的与生俱来的标志,曾经不被看好的换电模式在今日已成为蔚来的一张王牌。
然而,换电服务仅仅是蔚来全生命周期服务中的一个环节,在蔚来的生命罗盘里,有四个板块作为蔚来生态的组成部分,包括车、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数字体验和超越汽车的生活方式,这四大部分也构成了蔚来的战略体系,也成为蔚来的竞争力。多年前,李斌邀请秦力洪加盟蔚来时,讲的也是这一套东西,八年过去,蔚来将其战略不断打磨,“坚持大方向不变,随着市场变化不断修正细节”,秦力洪表示,未来蔚来将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罗盘。
随着这套商业模式在国内市场的日益成熟,蔚来开启了全球化战略,今年9月蔚来官宣进军欧洲,而早在2021年,蔚来就已经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开设了欧陆首家NIO House,将特色线下直营模式搬进欧洲。除了蔚来中心和蔚来空间的本地化复刻,蔚来的换电布局也在欧洲提前行动,7月30日,蔚来宣布在匈牙利投资首个海外工厂,主要业务包括换电站制造与售后服务。随着全体系海外落地,蔚来可谓中国新能源汽车公司进军欧洲、乃至出海的先驱者。
唯“快”不破
不过,蔚来三季报出炉后,相比总营收130亿元,同比增长33%,创单季新高的业绩表现,但很多人则将关注点聚焦于蔚来35亿元的净亏损(经调整后)。
研发投入的高企是蔚来亏损的主要原因。财报显示,三季度蔚来的研发投入为29.4亿元,环比增长36.7%,主要归因于研发职能人员成本的增加以及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增量设计和开发成本。“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之内,每个季度研发费用会保持在30亿元人民币左右。此外两个新品牌的研发、电池、芯片、手机等新业务等投入,大约一个季度10亿。”李斌曾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
此外,三季度蔚来整车销售毛利率为16.4%,同比有所下降。一方面,由于车辆利润率下降,直接受到电池原材料价格的挑战,李斌曾指出,电池原材料的价格仍然会对今年第四季度毛利率产生影响。其次,扩大对电力和服务网络的投资导致蔚来毛利率的下降,这无疑指向了充换电站和线下体验中心的铺开。
在秦力洪看来,现在的蔚来,甚至整个新能源汽车赛道,还处在花“学费”投资可能性的阶段。“智能电动汽车行业正处于开荒阶段,有人选择先开辟一亩三分地精耕新作;有人选择先多花点力气把园区开大一点,蔚来是后者。这个赛道达到巅峰期客观来说至少还有十几年,这个时候急于划清边界,开始追求利润最大化,我觉得不一定是最好的价值判断,我们还是要让产品、技术、服务能力、基础设施等方面达到有资格把同价位燃油车用户批量转化成我们用户的能力,我们还在为此努力。”
从古至今通往罗马的道路并非只有一条,每条拓荒崎岖的路都必然伴随着争议。
而在争议中大举投入需要更多的勇气和毅力,不同企业的价值判断不同,但总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曾经特斯拉自研自动驾驶芯片也受到了芯片巨头英伟达的实名吐槽,在英伟达看来特斯拉自研的FSD离具备可实现完全自动驾驶的能力尚早。但马斯克依然认为,自动驾驶汽车是未来,即便大多数美国人对此持谨慎态度,但不妨碍马斯克的笃定。现在,马斯克的决策是否正确有目共睹。
而八年来,蔚来也在坚持一条长期主义的道路,把钱烧在了科研投入和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上。除了在芯片、电池领域的持续投入,截至12月15日,蔚来今年在全国新增布局487座换电站,其中133座高速公路换电站,1000+座充电站,6100+座充电桩,接入160000+根第三方充电桩。全球新建蔚来中心和蔚来空间超120座。
“今天的判断会决定十年后的生与死,经过这些年行业的发展,行业的战略图景越加清晰,有些事情一定要做,有些事情还未形成共识,但还未形成共识可能就是我们的最好机会。”在秦力洪看来,世界上最悲惨的事是李逵被李鬼打死,只有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坚持在核心技术上持续的投入,蔚来才是蔚来。
有业内投资分析师表示,蔚来目前销量十分坚挺,豪华品牌的形象已经立住,“汽车本是一门长跑生意,前期多烧几年钱都是正常的,只要盈利路径是清晰的,谁先盈利在我看来不是唯一的胜负手。”
从婴孩诞生到长成青少年,尽管八岁的蔚来还很年轻,但精心培育“孩子”的李斌却没少花钱,在蔚来两岁时,李斌曾放言“没有200亿不要造车”,但这些年对蔚来的投入远远不止200亿。一直以来蔚来造车“学费”高昂,但不能穷研发,据悉,从2016到2018年,蔚来花在研发上的钱分别为14.65亿元、26.03亿元、39.98亿元。也因此“烧”出了全栈自研的三电系统和智能系统,这些也成为之后蔚来的核心竞争力。
“2019年,我们几乎是被人左一拳右一拳地打趴在地上又爬起来,又被打趴在地上又爬起来。但是,我们站住了。”李斌此前曾坦言。如今走出重症监护室的蔚来日渐强壮,付出的心血也终将得到回报。在外界看来,蔚来的发展好比养成游戏,每一年都有关于初心的落地、发展与演变,在日复一日的培育下,有朝一日,孩子终将长成大人。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15日,美联储宣布加息50基点。2022年,美联储共加息七次,累计加息425基点。
年内最后一次加息
对于此次加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紧缩政策的全面影响尚未显现,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预计持续的加息是适当的,以达到足够的限制性。市场此前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此次会议上宣布加息50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至4.25%-4.5%,为2007年1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美联储公布利率决议后,美股三大股指短线下挫均转跌;美国国债收益率上涨,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3.5个基点至3.538%;现货黄金由平盘线附近下挫至跌0.7%附近;美元指数跳涨约0.5%至平盘线。截至发稿,美股跌幅进一步放大,其中纳指跌1.5%。
美股投资网梳理,除去此次加息,2022年,美联储已加息六次,分别是在3月17日,加息25基点;5月5日,加息50基点;6月16日,加息75基点;7月28日,加息75基点;9月22日,加息75基点;11月3日,加息75个基点,累计加息375基点。
通胀数据方面,12月13日,美国劳工部发布年内最后一份通胀报告,数据显示美国通胀正在“降温”。
11月美国CPI同比上涨7.1%,为2021年底以来的最小增幅,预期值为7.3%,较前值7.7%回落0.6个百分点;11月CPI经季调后环比上涨0.1%,低于预期值0.3%和前值0.4%。今年6月时,美国CPI同比涨幅一度触及9.1%峰值,创逾40年新高,此后,该指标连续数月回落。
蒙特利尔银行美国利率策略主管Ian Lyngen认为,与此前0.6%-0.7%的环比涨幅相比,当前通胀已经明显减速,有理由相信美联储在年内最后一次议息会议上削减加息幅度至50个基点是合理的。
明年美联储“踩刹车”吗?
此前,鲍威尔多次释放“12月或放缓加息”的信号。
11月底,鲍威尔在为布鲁金斯学会准备的讲话中说,放慢升息速度的时机可能最快会在12月会议上出现,鉴于我们在收紧政策方面的进展,相比放慢加息速度的时机,更重要的是思考利率还要升高多少,需在限制性水平维持多久才能遏制住通胀。
会议纪要也显示,大多数美联储官员认为应该放慢加息步伐。他们建议,下次利率上调可以将幅度降至50基点。同时,有人警告称,如果继续加75个基点可能会增加金融系统不稳定的风险。
2023年,美联储能“刹车”吗?摩根大通称,市场已经降低了对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峰值的定价。强劲的就业市场意味着,大多数FOMC成员担心的仍是做得太少,而不是太多。因此,预计美联储将在2023年第一季度继续加息至5%。
纽约联储主席John Williams和圣路易斯联储主席James Bullard双双表示,降息或需要等到2024年之后才会出现。
Williams预计,到2022年底,通胀率将降至5.0%-5.5%,明年将降至3.0%-3.5%。“我认为,要到2024年我们才开始降低利率。”Bullard表示,美联储需要进一步提高利率,然后将利率保持不变并持续到2024年,以控制通胀并让其回落至美联储2%的目标。
需要一提的是,除美联储外,欧洲央行、英国央行本周也将公布利率决议。
英国央行将于12月15日20:00公布利率决议,市场普遍预计,英国央行此次将把基准利率上调50个基点至3.5%,料创下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欧洲央行将于12月15日21:15公布利率决议,鉴于11月欧元区通胀一年半以来首次放缓,目前市场普遍预计欧洲央行本周将加息50个基点。
有何影响?
美联储年内最后一次加息,会对人民币、股市有何影响?
美股投资网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短期来看,美元疲弱,国内经济预期改善,叠加年底积压的结汇需求,人民币在利多的集中释放下或将保持强势。
明明分析,一方面,随着市场交易“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并仍在博弈欧央行“鹰”“鸽”取向,美元指数的拐点得到确认,其给人民币造成的被动贬值压力趋缓。另一方面,国内贸易顺差的“基石”作用、结汇需求的季节性释放以及受益于疫情和地产等政策利好而改善的市场预期,对人民币的短期走势同样形成支撑。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如果明年疫情形势好于预期、补偿性消费高于预期、稳增长政策保持连贯性和一致性,那中国经济表现会实现平稳修复、越来越好,这是对人民币最强的支撑。
对于A股,明明提到,2017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与A股之间的联动性有所增强,当前人民币偏强和A股持续修复有望同步进行。当前,助推人民币表现强势的内外因素,对于A股而言同样是利好。往后看,防疫政策的进一步优化和稳增长政策的发力有望提升市场风险偏好,带动A股修复行情延续。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美联储明年停止加息的概率很大,这为我国实施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打下基础,也有利于稳定人民币汇率。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近日,辉瑞新冠口服药Paxlovid(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在1药网APP上网售,售价2980元,但随后便快速下架。2980元一盒的价格一经传播,迅速引起热议。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动辄两三千的口服药,在全球范围内其实已经算“低价”了。
12月15日,美股投资网了解到,Paxlovid在国内的医保采购价为2300元,低于网络售价2980元。而澳大利亚Paxlovid的市场售价为1159澳币,约合人民币5473元。另有报道显示,美国政府采购价为每盒529美元,约合人民币3688元;欧洲多个国家政府采购价为每盒600美元-700美元,约合人民币4183元-4880元不等。
此外,今年3月,包括复星医药在内的5家中国药企取得了辉瑞Paxlovid仿制药授权。但根据相关规定,其不能在中国销售所生产的仿制药。
5家中国药企获Paxlovid“仿制权” 但不能在中国销售
今年3月17日,日内瓦药品专利池组织(Medicines Patent Pool,MPP)宣布,已与35家药企签署协议,允许其生产辉瑞新冠口服药Paxlovid成分之一奈玛特韦原料药或制剂。其中,5家中国药企分别是上海迪赛诺、华海药业(600521.SH)、普洛药业(000739.SZ)、复星医药( 600196.SH ;02196.HK)、九洲药业(603456.SH)。
据了解,九洲药业仅生产原料药,其余企业可同时生产原料药和制剂。3月18日,包括华海药业、复星医药等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确认了此事。
公开资料显示,MPP是联合国支持的公共卫生组织,成立于2010年,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其运行模式是通过与原研药企就药品专利自愿许可进行谈判,原研药企将其药品专利放入专利池中,仿制药企可向MPP申请专利授权,生产仿制药供给中低收入国家。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并不在MPP划定的中低收入国家之列。复星医药公告也显示,本次许可为非独家许可;获许可区域为印度、巴基斯坦、科特迪瓦等95个中低收入国家,不包括中国。
今年3月复星医药表示,本次许可下相关产品在生产前,尚需完成相关技术交接且生产设施需经SRA批准或通过WHOPQ认证。许可产品的生产、在区域内的销售等,须待相关主管机构批准(包括但不限于上市批准)后方可实施。许可产品在区域内能否获得当地药品监管机构上市批准、于区域内的上市时间存在不确定性。
↑复星医药公告截图
12月15日,美股投资网就Paxlovid仿制药研制进程等问题联系复星医药方面,截至发稿,未收到有效回复。
此外,美股投资网注意到,有的平台上存在辉瑞Paxlovid仿制药代购业务。需要注意的是,代购销售的药品对购药者造成严重危害,代购商也需承担法律责任。对于消费者而言,海外代购药品难以对其品质、安全性做出有效甄别,存在一定风险。
2300元已是全球低价? 辉瑞新冠口服药澳大利亚卖5473元
没有售价低廉的仿制药意味着,在中国流通的合法的辉瑞新冠口服药,均为Paxlovid原研药。
美股投资网此前报道,据1药网APP,Paxlovid(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网售定价为2980元/盒,高于医保采购价2300元。但目前该药品已在1药网下架。
↑截图自1药网APP,目前已检索不到Paxlovid
2980元的价格消息一经传播便引起巨大争议,不少声音认为,辉瑞新冠口服药售价过于高昂。但如此高昂的国内售价,在全球范围内其实已经算“低价”了。
据财经杂志今年4月报道,一位医药行业专家介绍,作为最大买家的美国,采购了Paxlovid多达2000万个疗程,采购价为每盒529美元(约合人民币3688元);欧洲多个国家政府采购价为每盒600美元-700美元(约合人民币4183-4880元)不等;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地区采购价每盒700美元左右(约合人民币4880元)。
12月15日,澳洲留学生王女士对美股投资网表示,澳大利亚Paxlovid的市场售价为1159澳币,折合人民币约5473元。日本目前还没有公布Paxlovid政府采购价格和市场价格。
美股投资网查阅辉瑞日本官网后发现,辉瑞曾明确指出,为促进全球药品的公平获取,高收入国家的Paxlovid定价要比低收入国家更高。
我国病毒学家常荣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Paxlovid国内售价评论道,“很贵。(因为)它不是一款新药,生产的原料价格也不高。老药新用的支出主要是临床试验,这些费用应该在五年或更长时间内摊销。”
近两年,辉瑞凭借新冠疫苗Comirnaty和口服新冠药物Paxlovid的研发和销售,重回全球药企TOP1的宝座。2021年年报显示,辉瑞实现营收813亿美元,同比大涨92%。
美日等国谨慎用药 专家:轻症患者不需要使用Paxlovid
作为全球最早一批上市的新冠口服药,辉瑞公司披露Paxlovid临床数据显示,Paxlovid可降低89%的住院和死亡风险,该数据显著优于默沙东公司开发的同类产品30%的数据表现。
但值得注意的是,售价动辄几千块的Paxlovid并非灵丹妙药。辉瑞中国官网显示,Paxlovid为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治疗药物,用于治疗成人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轻至中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例如伴有高龄、慢性肾脏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病等重症高风险因素的患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严格按说明书用药,使用中应高度关注说明书中列明的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信息。
12月13日,常荣山告诉美股投资网,Paxlovid必须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才能使用,并需要开具处方。Paxlovid主要是针对中度、有可能转成重度的以及老人患者。根据病情,对于不需要吸氧的、肺部症状不明显的轻症患者,不需要使用Paxlovid。
久居日本的留学生白女士也对美股投资网表示,可能是出于安全性考虑,Paxlovid在日本的获取方式十分繁琐,“现在这个药在普通的药店和正常的线上渠道是肯定买不到的。非要买的话,需要患者去医院开处方,在医生觉得确有必要使用Paxlovid后,由医院方面向政府申请药品入库,然后患者才能知道具体的药品价格。总之就是民众可以申请,但是不一定会审批通过。”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Paxlovid只能用于治疗12岁以上、有轻度至中度症状,同时病情恶化风险较高的新冠病毒感染者。
今年2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附条件批准Paxlovid在中国上市。中国药监局和欧洲药品管理局都仅批准该药用于治疗成人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轻至中度的新冠肺炎患者。换句话说,该药并不适用于重症风险较低人群,例如无基础疾病、接种了疫苗的年轻人。
12月14日晚间,中国医药公告,公司与辉瑞公司签订进口分销协议,将在协议期内负责辉瑞公司新冠病毒治疗药物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Paxlovid)在中国大陆市场的进口和经销。协议期限自2022年12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止,除非根据协议之约定提前终止。
今年3月,中国医药也曾发布公告称,公司将在协议期内(2022年度)负责Paxlovid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商业运营,但产品零售至今踟蹰不前。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2022年美股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回调,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超30%,科技股普跌,特斯拉股价更是腰斩。2022年美股哪些板块涨势最好?哪些板块回调力度最大?
2022美股涨幅榜TOP10
石油板块无疑是最大赢家,巴菲特最爱的西方石油年涨幅近120%,成为美股市值百亿以上,年涨幅最高的公司。
其他石油股年涨幅同样亮眼,Texas Pacific涨幅达115%,Antero Resources涨幅超90%,赫斯、埃克森美孚等石油巨头涨幅超80%。EQT能源、马拉松石油和马拉松原油涨幅超70%。
高盛近期再度发声,表示看好2023年大宗商品表现。高盛集团称,明年大宗商品可能将再度成为表现最佳的资产类别,回报率或超过40%。Jeffrey Currie等分析师认为,新产能投资不足、全球增长复苏以及美联储加息放缓将推动大宗商品价格走高。
并且全球商业周期远未结束,市场的长期前景是可以预测的,因为供应和技术趋势要持久得多,2023年大宗商品具备再次飙升所需的全部条件。从基本面来看,明年大多数大宗商品的环境比高盛2020年10月首次强调超级周期以来的任何时候都要乐观。
第一太阳能年涨幅超80%,摩根大通分析师Mark Strouse将第一太阳能评级从“增持”下调至“中性”,目标价从147美元上调至190美元。分析师表示,自美国《通货膨胀削减法案》公布以来,该股表现优异。第一太阳能是上述法案美国国内制造业税收抵免的中短期最大受益者,但随着该公司股价在过去四个月上涨逾20%,“横财”已经被市场赚取。
2022美股跌幅榜TOP10
科技股成2022“最惨”板块,Meta在2022年跌去65%,竟然也挤不进跌幅榜前十。
图片社交软件SNAP今年跌去81%,但SNAP在2023年或迎来转机。有投资机构近日表示,规模相对较小的社交网络平台Snap的股票投资者,可能是推特失去广告商这一事件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据投资机构的估算,随着各大品牌商纷纷退出推特,推特的广告业务营收可能会减少近三分之一。而这部分广告可能会转移到SNAP等社交媒体上。
新能源车企业lucid和rivian可谓一对难兄难弟,年跌幅均在80%左右。两家车企均连续多季度亏损,而且还被马斯克唱衰,12月9日,马斯克就发推预言,Lucid“将在不久的将来倒闭”。
电子商务软件提供商Shopify在2022年损失了1610亿加元(1180亿美元)的市值,更是以一己之力拖累加拿大股市。Shopify暴跌,导致标准普尔/多伦多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S&P/TSX Composite)下跌978点。如果没有这一下跌,以加元计算,该指数今年的跌幅将不到2%,而不是6%。
元宇宙第一股Roblox在2021年暴涨130%后,2022年暴跌73%。根据Roblox最新发布的三季度财报,其财务表现令人担忧。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至5.177亿美元。虽然也在增长,但去年同期营收涨幅为102%,今年的增速明显下降。
跟Meta、Unity、Roblox一样,陷入财务泥沼的元宇宙公司不在少数。事实上,如今元宇宙更多处在概念变现的早期阶段,需要在基础设施、底层架构、核心技术上进行大量投入,成本压力相当大,这也是元宇宙公司大多财务不够乐观的重要原因。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投资要点
美东时间2022年12月14日,美联储公布加息50bp的利率决议叠加会后鲍威尔新闻发布会,股跌债涨,加息预期变动不大。对此我们认为:
联储继续放鹰:12月加息放缓至50bp,点阵图显示终点利率超5%。
加息:“Higher”—本轮终点高于5%,“Longer”—暂不预期明年降息。12月FOMC年内首次放缓加息50bp至4.25%-4.5%。SEP点阵图显示,19位官员均预期2023年终年利率高于当前:19位中10位预期本轮高点在5%-5.25%,5位官员预期在5.25%-5%,2位预期5.5-5.75%。结合鲍威尔新闻发布会,官员们暂未考虑2023年降息的情景。2024年,官员们中性预期利率降至4-4.25%。
通胀:上修通胀预期,核心PCE至2025年仍在2%以上。SEP对2023年PCE和核心PCE水平预期分别上调至3.1%和3.5%。鲍威尔延续11月30日发言论调,承认已看到了通胀有所改善的信号,但需要更多证据说明通胀能持续下行,认为当前通胀症结在除房租外的其他核心服务业——劳动力市场依然强劲,供需缺口有提前退休、新冠死亡、移民减少等结构性因素。
经济:大幅下修2023年GDP增长预期,但软着陆“并非不可能”。小幅上修2022年GDP预期至0.5%,2023年GDP预期从1.2%下修至0.5%。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承认虽然限制性利率将软着陆(即在失业率不上升的背景下降低通胀)的窗口变窄,但并非不可能。
对于联储泼的冷水,市场反应有所钝化。会后市场股债双杀,整体作鹰派解读。但相较于10月的CPI数据公布到11月的FOMC会议的“过山车”,最近11月CPI数据和吧本次FOMC会议,市场的反应显然是有所钝化的:虽然鲍威尔在会后新闻发布会强调CPI改善“不是自满的理由,未来联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市场依然将重心落在了他“两个月的通胀数据显示通胀出现了可喜的信号”的表述,股债市场跌幅均有所收窄。
联储预期管理担子减轻但难度上升,未来核心关注劳动力市场。一方面,CPI数据连续两个月超预期回落,联储预期管理担子是减轻的。另一方面,考虑到市场博弈较为充分,整体响应进入“倦怠期”,需要警惕如果出现其他供应不确定性,联储的预期管理难度是上升的。往后来看,美国宏观线索的关注的重心,除了CPI数据本身,更多地落在劳动力市场上,尤其是在一些中期劳动力供应损耗的背景下,仍在修复的服务需求和“躺平”低端劳动力回归速度的赛跑,联储超预期鹰派的风险依然存在。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中日大幅减持美国国债。
美东时间12月15日,美国财政部发布今年10月的财政部国际资本(TIC)数据。
目前,日本、中国(大陆)分别为美国第一大债主、第二大债主。10月日本所持的美国国债规模为1.0782万亿美元,较9月减少420亿美元,为连续四个月减持,持仓续创三年多来新低。不过,和9月大幅减持796亿美元相比,10月日本减持美国国债的规模有所收窄。
10月中国(大陆)所持美债环比减少240亿美元至9096亿美元,为连续两个月减持,持仓续创2010年以来新低。
今年3月,在美国加息和日本宽松货币政策分化下,日本3月所持美国国债骤降至1.2324万亿美元,4月日本继续减持美债至1.2185万亿美元。在5月、6月日本分别增持52亿美元、126亿美元美国国债后,7月日本又重启减持步伐,日本7月所持美国国债环比减少20亿美元,持仓降至1.2343万亿美元;日本8月所持美国国债环比减少345亿美元,持仓降至1.1998万亿美元;日本9月所持的美国国债环比减少796亿美元,持仓规模降至1.1202万亿美元。
对美债持仓仅次于日本的中国5月所持美债环比减少226亿美元至9808亿美元,当时为2010年5月以来首次持仓不足1万亿美元。数据显示,中国在2010年5月持有的国债余额为8437亿美元。在今年7月、8月小幅增持后,9月中国又开启了减持美债步伐。
美国财政部在官网披露的10月国际资本数据内容显示,10月份外国对美国长期、短期证券和银行流水的净买入额为1799亿美元。其中,外国私人净流入为1677亿美元,外国官方净流入为122亿美元。外国居民10月份增持了长期美国证券,净流入为637亿美元。外国私人投资者净买入720亿美元,而外国官方机构净卖出83亿美元。美国居民减少了长期外国证券的持有量,净抛售了42亿美元。
若将国际长期证券和美国长期证券均考虑在内,外国对长期证券的净买入为678亿美元。在计入调整因素后,比如对未记录的美国资产支持证券向外国投资者支付的本金的估计,10月份外国投资者对长期证券的净买入估计为506亿美元。
外国居民持有的美国国库券减少了184亿美元。外国居民持有的所有以美元计价的短期美国证券和其他托管负债增加了39亿美元。银行对外国居民以美元计价的净负债增加了1254亿美元。
美国财政部表示,11月份的财政部国际资本(TIC)数据定于2023年1月18日发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东时间周三,美联储宣布加息50个基点,点阵图上调了2023年利率预期,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截止收盘,道指跌0.42%,纳指跌0.76%,标普500指数跌0.61%。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0.50%。
携程涨超3%。携程集团第三季度收入69亿元人民币,分析师预期65.2亿元;第三季度调整后每ADS收益 1.58元人民币,预估1.07元人民币。
伴随旅游消费进一步释放,旅游业者从业信心日渐提振。12月12日,携程文旅产业联盟就落地了联盟计划启动后的首次活动。当日,携程宣布完成对联盟伙伴日光旅文的投资入股,共同推动文旅产业加速复苏。
“日光深耕乡村振兴领域八年,已形成一整套成熟的在地共生模型。本次与日光旅文携手,双方将在乡村旅游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携程也将重点根据集团‘乡村旅游振兴’战略,结合日光在产品、内容、服务层面的精细化运营优势,通过与日光旅文在地项目的合作,推动相关乡村旅游产品生态体系构建、升级乡村旅游服务,共同助力当地乡村振兴‘提速换挡’。”携程集团战略合作部副总经理、携程研究院文旅研究中心主任、携程文旅产业联盟负责人吴珊表示。
“以乡村共生理念发展乡村旅游,我们将根据乡村目的地的不同特色,精细化、定制化输出目的地户外休闲文旅发展方案,助力解决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后一公里’。”日光域创始人、CEO汤兆表示,“希望在与更多行业力量联手后,共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为目的地文旅度假产业新阶段的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携程方面表示,未来将在与日光旅文的合作中,引入乡村旅游实践案例,运用携程在乡村旅游的产业、产品、人才和营销的先发优势,在产品线路打造、目的地整体营销推广等层面助力“百村振兴计划”,进一步打造好乡村旅游这把乡村振兴的“金钥匙”。日光域集团董事长孙建东表示,通过“露营+”与更多产业生态的跨界融合,露营经济也将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力,未来将与携程在露营赋能乡村振兴层面进行更广泛的合作。日光旅文同日发布了“百村振兴计划”,将在中国100多个乡村落地示范项目,探索实践以微度假区为着力点,结合每村在地特色与自然风光,有效整合品牌管理经验与宣传推广资源,通过精细化运营营地实现美好乡村振兴,扩展乡村旅游度假产业建构,助推当地旅游产业提质增速。
新能源汽车股整体收跌,理想汽车跌0.29%,蔚来跌1.71%,小鹏汽车跌1.16%。
其他中概股方面,高途涨超18%,每日优鲜涨超13%,万春医药、知乎涨超11%,途牛、金山云涨超10%,怪兽充电涨超9%,新氧涨超8%,叮咚买菜、e家快服涨超6%,虎牙、兰亭集势涨超5%,51Talk、挚文集团、第九城市、网易、一起教育、洪恩涨超4%,携程、亘喜生物、库客音乐涨超3%,箩筐技术、富途控股、哔哩哔哩、嘉楠科技涨超2%,网易有道、涂鸦智能、达达集团、腾讯音乐、拼多多、京东、尚德机构、老虎证券、房多多、新东方涨超1%。
九紫新能跌超14%,苏轩堂跌超10%,爱奇艺、讯鸟软件、盈喜集团、尚乘数科跌超5%,1药网、九洲大药房、迅雷、趣头条、寺库跌超4%,小牛电动、大健云仓、水滴公司、猎豹移动跌超3%,满帮、金融壹账通跌超2%,欢聚集团、汽车之家、云集、蔚来、贝壳、荔枝、搜狐、小鹏汽车跌超1%。美股投资网、蘑菇街跌近1%。
领涨中概股列表:
领跌中概股列表: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汇丰银行周三表示,将不再为新的油气田或相关基础设施提供融资,这是其更新能源政策的一部分。气候活动人士表示,此举使汇丰在应对全球变暖方面领先于诸多同行,将推动企业走向更清洁的未来。
汇丰表示,这一政策是根据“科学和国际机构”,以及对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路径的分析而制定的。汇丰表示,新政策涵盖了贷款和债务承销。
据悉,自2015年底巴黎气候协定签署以来,汇丰一直是化石燃料公司最大的融资方之一,提供了1110亿美元的融资,在欧洲银行中排名第二。因此,汇丰一直受到气候活动人士的抨击,其位于伦敦金丝雀码头的总部经常成为抗议活动的目标。
气候活动人士Jeanne Martin评论称,汇丰迈出了重要一步,为所有承诺实现净零排放的银行设定了新的最低目标水平。
环保组织Reclaim Finance的主管Lucie Pinson表示,新政策为其他银行指明了方向,特别是那些声称自己是气候领袖但却继续为油气公司提供资金的银行。
汇丰表示,将继续为能源行业客户提供企业融资和咨询服务,汇丰援引国际能源署的一份报告称,在有序地向净零排放转型的过程中,仍需要对现有油气田进行融资和投资。这些公司必须制定符合汇丰2030年的融资排放目标,以及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承诺的过渡计划。
汇丰首席可持续发展官Celine Herweijer告诉媒体,该政策涵盖了石油和天然气、氢气、核能和动力煤等所有能源项目,旨在推动能源行业的有序过渡。
鉴于当前全球能源危机的紧迫性,汇丰计划加快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基础设施领域的活动,为转型企业提供融资和投资。
汇丰还表示,如果一家公司的计划不符合汇丰的目标和承诺,汇丰将不会提供新融资,甚至可能会撤回现有支持。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