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信号 StockWe8 客服微信2号 MaxTrades 客服Telegram号 MeiguM 邮箱 buy@tradesMax.com 电话 (626)378-3637

gold 20 virus

Robert

 

尽管美联储今年大幅加息,但通胀仍顽固地维持在40年高点。

其结果是,美国经济似乎正朝着最坏的方向发展:高通胀持续和经济陷入衰退,这是因为激进的加息拖累了经济。

在这样的环境下,配置资金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鉴于通胀仍远高于利率,现金显然是一种亏损的投资,但由于利率上升和未来经济前景恶化,股票估值也受到重创。这解释了标普500指数今年以来的低迷表现:

现金不再是垃圾

然而,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的创始人达里奥似乎已经就投资者应该如何应对当前环境得出了自己的结论。美股投资网APP了解到,今年早些时候,达里奥声称“现金仍然是垃圾。你知道你们失去购买力的速度有多快吗?”

就在几天前,达里奥改变了看法。他最近在社交平台上写道:“事实已经改变,我已经改变了对现金作为一种资产的看法:我不再认为现金是垃圾。在现有利率和美联储收缩资产负债表的情况下,现金现在几乎是中性的——既不是非常好的交易,也不是非常糟糕的交易。换句话说,现在的短期利率大致合适。”

达里奥认为,由于美联储最近采取了加息和减少资产负债表上美元债券的鹰派行动,通胀泡沫背后的力量不再发挥作用,现在持有现金的投资者得到了充分补偿。

在此之前,他在一次采访中表示,由于美联储的鹰派路线,在不久的将来经济将会遭遇阵痛: “我们现在非常接近零增长的一年。我认为情况会在2023年和2024年变得更糟,这对选举有影响……美联储将采取措施平衡这一局面。他们将收紧货币政策,削减信贷,直到经济痛苦超过通胀痛苦。”

通胀前景

投资研究网站华尔街认为,美国通胀很可能已经在 6 月见顶,而且持有现金的风险回报与几个月前相比已大幅改善。

下是通胀见顶的三个主要原因:

1. 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虽然能源价格一直处于高位,但已经脱离了今年早些时候的高点,只是由于欧佩克减产才得到支撑。与此同时,铁矿石、铜等其他工业大宗商品以及农产品的价格均较高位大幅下跌。除此之外,住房成本也开始大幅回落,预计各种大宗商品的价格降幅将进一步扩大,这反映在各个行业一些主要生产商的股价上:

德意志银行最近表示:“尽管现货市场依然吃紧,但期货价格正在下跌,这表明需求破坏正在形成,而这将是让通胀回到目标水平的关键。”

2. 就业市场继续疲软:最新的就业数据显示,就业增长继续减速,职位空缺大幅减少。此外,近几个月来,按环比和同比计算,工资增长明显放缓:

3.供应链积压清理:运输成本持续下降,几个管理团队表示,他们的供应链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产品交付正在改善。

对美股意味着什么?

这一切对标普500指数来说意味着什么?华尔街认为,这似乎是股市的一个看涨指标。

尽管由于美联储决心尽快遏制通胀,利率至少在短期内可能会继续上升,但华尔街认为,利率不太可能从目前的水平大幅上升,很可能在2023年的某个时候开始下降。鉴于利率对股市至关重要,利率下降无疑将提振股票估值。原因包括:

首先,华尔街相信通胀将在今年最后几个月继续减速(特别是剔除能源成本后),而且由于上一年的高基数,2023年的通胀同比增速将下降到中等个位数左右。

其次,美国经济似乎正在走向衰退。随着通胀数据开始有意义地下降,经济痛苦变得更加普遍,美联储很可能开始感受到来自华尔街和普通民众的压力,要求其改变政策方向并再次降息。

第三,华尔街认为,长期前景肯定有利于实际利率继续为负。这是因为美国政府的巨额赤字支出和现有债务,加上地缘政治导致的日益增加的国防负担,将迫使美国的支出远远超出在不破坏经济的情况下获得的税收。因此,美国政府将别无选择,只能继续借钱和大量印钞。这将使通胀保持在高于均值的水平,尽管技术创新将有助于部分抵消这种影响。与此同时,美联储将面临巨大压力,要求将利率保持在尽可能低的水平,以使美国政府不断膨胀的债务保持在可控范围内。

在可预见的未来,利率将保持在较低的区间(低于5%),并可能低于通胀率。从长期来看,股票、房地产和大宗商品等资产将继续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尤其对标普500指数有利的是,科技股占该指数的权重达23.7%,这些公司受到利率上升的重创。

因此,一旦利率因通胀见顶而开始再次下降,科技股应该会复苏,并带来稳健的长期回报。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特斯拉(TSLA)公布了低于预期的第三季度销售数据之后,摩根士丹利分析师Adam Jonas周一调整了对该公司的看涨态度。他将特斯拉的全年交付量预测从之前的137万辆下调至131万辆,而2023全年的预测从200万辆降至180万辆。

Jonas表示:“我们认为,推动特斯拉第三季度产量和交付量低于预期的因素可能会继续对第四季度和2023年带来不利影响。今后可能会遇到更大的供应链问题,外汇、通胀、启动成本方面也会带来更多压力,甚至在较小程度上出现需求破坏。”

该分析师相信特斯拉现在的利润率处于峰值,不利因素将持续到年底,两个超级工厂带来的成本激增预计会影响该指标。他将2023年第三季度的毛利率预期从之前的26.2%下调至25%。

Jonas称:“特斯拉正在经历需求破坏吗?从利润率的角度看,很有可能。由于电动汽车客户受到通胀等因素影响,这种需求情况将反映在未来几个月更短的交货时间和价格下降中。”

他重申了对特斯拉的“等同买入”评级,但调整了目标价,基本价格目标现在为350美元,之前为383美元;熊市目标价从167美元降至150美元,牛市目标价为500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iPhone14出现首次大幅降价的情况。

今年iPhone 14 Pro系列凭借灵动岛、息屏显示等特色升级引起众多手机发烧友的关注,不少爱好者甚至选择第一时间在第三方渠道以超出官网的价格购入。

然而最近有网友发现,iPhone 14在聚划算平台上价格出现较高降幅,iPhone14出现首次大幅降价。据财经杂志,专业人士分析对比前两年的iPhone 12、iPhone 13系列,在发行后近1个月内均无降价动作,这次是iPhone 手机自发行后降价最快的一次。

iPhone 14遇冷,Pro卖爆

苹果左右手互博

iPhone 14 和iPhone 14 Plus“有点尴尬”。

国庆最后一天,iPhone 14 Plus首销,却迅速破发,第三方报价已经比苹果官网便宜了400元左右。过去用户加价找“黄牛”抢购的风潮在iPhone 14 Plus上再未重现。

需要注意,并非是苹果整个产品线销量低迷,苹果出现标准版和Pro版销量分化的情况。

天风证券知名苹果分析师郭明錤指出:由于iPhone 14 Pro的需求强劲,苹果已要求鸿海将iPhone 14的生产线切换到iPhone 14 Pro机型,相当于将第四季度iPhone 14 Pro出货量预测提升10%左右。

根据Sandalwood电商市场监测数据,iPhone 14标准版预售量同比下降70%,但Pro系列预售量同比增长56%。对冲后,iPhone系列7天预售销售额同比还增长了17%。

iPhone 14发售遇冷,市场早有预期。

根据时代财经报道,一些富士康员工表示郑州和深圳厂援Pro系列生产区已经拆除了部分iPhone 14产线。有员工透露,11月iPhone 14普通版本生产降量后,工人将去支援Pro生产。

相比iPhone 13,iPhone 14几乎没有升级,芯片仍沿用A15,外观也未有明显改变,小幅度升级显然很难满足消费者的使用体验,被市场认为是“清库存”。

而Pro系列的用户体验更好,该系列配置全新A16仿生芯片,采用“药丸屏”设计;新增灵动岛功能;相机功能全方位升级,长焦摄像头提升,最高可达两倍。

郭明錤早前即表示,iPhone 14与iPhone 14 Plus这两款在首周末的预购结果,不及iPhone SE 3和iPhone 13 mini,存在砍单的可能,并且砍单的可能性在增加。而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与iPhone 13 Pro和iPhone 13 Pro Max相比,预购结果呈现“中性”和“良好”态势。

高端机出货提高利好产业链

iPhone高端机型的高出货比例已成为常态。

此前由于iPhone 13 Pro系列销售强劲,苹果方面也曾传出计划大幅增产iPhone 13 Pro系列机型。

此前就有媒体报道显示,苹果增加了两款高端版iPhone 14的订单,紧急追加了2000万部,并主要是以iPhone 14 Pro Max为主。按照此前预计的今年生产9000万部计算,增加2000万部后订单就增加到1.1亿部。

该消息尚未得到苹果方面证实,但供应链方面的消息侧面佐证了上述传闻。相关报道显示,三星已接获苹果通知,追加约2000万片iPhone 14 Pro系列面板订单,相当于增量超22%。

供应链还在持续变化中。郭明錤称,目前仅三星显示等少数零部件供货商的订单变化反映了鸿海的产线转换,他预期大部分供货商在未来数周内也会收到苹果加单Pro系列的要求。

而在苹果供应商遍布的A股市场,芯片、摄像头、面板等环节均有公司涉足。9月20日,美股投资网分析师联系了多家果链公司询问订单是否产生变化,对方均已不便评论特定客户为由拒绝了采访。

但投资者还是嗅到了产业链机会。

分析师注意到,在互动平台上,近日与苹果供应链相关的提问激增,投资者纷纷询问上市公司相关的订单追加情况。业内人士认为,核心零部件厂商将受益于苹果追加订单。

美股投资网电子研究员徐涛表示,预期2022下半年iPhone 14系列备货量有望达到8000-9000万部量级,与2021年13系列基本持平。“基于目前预约情况及发货周期情况,预计后续苹果或调整备货结构,有望调高Pro系列备货占比,相关供应链公司,如光学、显示、结构件、软板等有望受益。”

以摄像头为例,考虑到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均是后置三摄,加单将明显利好高阶相机零部件供应商。郭明錤透露,iPhone 14后置相机的主要高阶零组件供应商包括:索尼(CIS)、美蓓亚(音圈马达一供)、大立光(镜头、音圈马达二供)、Alps(VCM/OIS)与LG Innotek(相机模组)等。

A股方面,分析师从水晶光电(002273.SZ)获悉,公司供应系列光学零组件产品用于苹果智能手机的前后置摄像头、人脸识别模块、摄像头盖板等。

屏幕方面,据此前报道,iPhone 14系列面板供应商有三家,分别是三星、京东方(000725.SZ)和LG Display.其中,三星面板82%的份额,LG Display面板份额占据了12%,剩下的6%由京东方提供。

此外,来自安洁科技(002635.SZ)的消息显示,其为苹果提供相关精密功能性器件、精密结构件等产品。超声电子(000823.SZ)近日也在互动平台回复称,是苹果公司的PCB供应商。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在Adobe(ADBE)股价接近9月中旬低点之际,木头姐(Cathie Wood)旗下的方舟下一代互联网ETF于周一又买入了23,605股Adobe股票,此前9月19日,该基金买入了22,874股。据数据显示,在最近的购买之前,方舟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至少从2021年年中以来持有该公司不到1200股。

据了解,几天前Adobe遭遇了2010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当时Adobe宣布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收购交易,以约2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软件设计初创公司Figma.消息公布后,Adobe股价暴跌。截至发稿,Adobe盘后涨0.13%,报286.10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市场对Adobe收购Figma之后的抛售,导致分析师纷纷下调该股评级。据悉,Adobe是华尔街十多年来的宠儿,然而,从11月份的创纪录高点来看,该股已经损失了一半以上的价值。

此外,由于美联储历史性的紧缩政策和对全球衰退的担忧打击了成长型股票,方舟的主要ETF在2022年暴跌了63%。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比亚迪借助DM和EV的合并销量超过了特斯拉。

“比亚迪全球销量超过特斯拉”,这个话题从7月一直火到10月。

9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0.49万辆和20.13万辆,同比增长118.12%和183.07%。更具意义的是,这是比亚迪单月销量首次超过20万辆大关。其中,海外销售新能源乘用车7736辆。今年前9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119.16万辆、118.01万辆,同比增长248.74%和249.56%。

特斯拉亦披露三季度产销数据。第三季度,它共生产超过36.59万辆汽车,交付超过34.38万辆汽车,同比增长42.4%,季度交付数据再创新高。同期,比亚迪销量已近54万辆,超出特斯拉近20万辆。

比亚迪和特斯拉公布产销数据,二级市场的反应截然不同。因三季度交付量低于分析师预期的35.79万辆,特斯拉(TSLAASDAQ)股价下跌,一夜之间市值蒸发超5000亿元人民币。比亚迪的表现则完全相反。数据公布后,10月5日比亚迪股份(01211.HK)涨超9%,报收209.80港元/股。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市场洗牌已经开始?

销量就是一切?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扩容。全国乘联会数据显示,7-8月,中国占全球新能源汽车份额近7成。中国市场是全球新能源车企的必争之地。

“比亚迪销量超过特斯拉”在今年上半年就已是现实。销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累计销量为64.14万辆,同比增长314.90%;特斯拉上半年全球销量为56.4万辆。

不过,在比亚迪上半年64.14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中,有近半数的DM混动车型。比亚迪EV纯电动车型上半年销量为32.3万辆,依然少于特斯拉。即便将目光拉至三季度,比亚迪7-9月的销量数据也未改变“混动比纯电卖得好”的销售格局。

此前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是纯电动车型和混动车型组队争夺燃油车市场。时至今日,消费者的天枰逐渐向纯电动车型倾斜,混动车型大多被认为是过渡车型而非正统意义上的新能源汽车。

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XPEVYSE) 创始人何小鹏曾表示,混动有庞大的市场需求。他预判,2023年、2024年后,混动车型会逐步走向衰退。

混动车型分为三种:轻混、油电混合以及插电式混合。前两者以内燃机驱动为主,不支持充电桩充电。比亚迪的DM混动车型属插电式混合,可以支持充电桩充电。对于有里程焦虑的消费者而言,插电式混合无疑可以解决续航问题,同时在部分城市又可以享受绿牌的待遇,不受限行规则的约束。

两家公司在二级市场的表现,说明现阶段销售数据是影响新能源汽车企业估值的重要指标。

花旗银行曾分析指出,比亚迪2021年因产能受限而未交付的订单约20万辆。花旗银行据此认为,因这部分订单延迟交付,比亚迪2022年的表现会比预期更为出色。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认为,花旗银行将比亚迪的估值倍数完全对标特斯拉,在2022年有产能且有能力大规模交付订单的只有特斯拉和比亚迪。据美股投资网分析师不完全统计,比亚迪混动及纯电动年产能将超过140万辆,部分业内人士看高至170万辆,甚至200万辆。特斯拉2022年产能或可超过180万辆。

客观而言,比亚迪借助DM和EV的合并销量超过特斯拉,难以就此宣布已成新能源汽车“一哥”。特斯拉在研发、品牌等方面依然有较大市场优势。在纯电动车型的比拼上,特斯拉仍是当之无愧的“龙头”。

洗牌倒计时?

比亚迪和特斯拉之间竞逐,不过是新能源汽车竞争的缩影。

在“金九”加持下,新能源汽车竞争格局洗牌迹象日益明显。据美股投资网分析师不完全统计,广汽埃安9月以30016台的销量傲视群雄,同比增长121%。另外一个月销量超3万辆的新能源车是比亚迪汉家族,9月销售31497辆。身处新势力第二梯队的哪吒汽车继续扮演“黑马”角色,以18005台交付量领先一众造车新势力;刚实现上市的零跑汽车则是新势力中增速最快的车企,搭载CTC技术车型可能会成为零跑的新亮点。

一线的“蔚小理”,表现反而不如二线梯队亮眼。

数据显示,9月,理想汽车交付量为11531辆,理想L9交付占据大部分,陷入维权风波的理想ONE仅交付1408辆。不过9月底最后一天,理想汽车连续发布理想L8和理想L7两款车型。L8作为理想ONE的替代车型将于11月初开始交付。

小鹏汽车9月交付量为8468辆,同比下降18.67%。其中,小鹏P7交付量为4634量,P5交付量为2417量,G3i交付量为1233辆,而刚上市就在48小时内降价改配置的G9交付量为184辆。

蔚来汽车9月交付量为10878辆,数据表现一如既往地平稳。

体现在二级市场上,“蔚小理”似乎未获资金认同。截至美东时间10月5日,理想汽车(LIASDAQ)报收23.900美元/股,跌2.85%;蔚来汽车(NIOYSE)报收16.040美元/股,跌4.12%;小鹏汽车报收10.990美元/股,跌8.26%。

新能源汽车之间的竞争亦延续了整个国庆黄金周。

业内人士告诉美股投资网分析师,9月底密集发布新车型,车企主要是希望借助国庆假期拓展市场,冲击销量。据美股投资网分析师不完全统计,9月,至少有8家车企发布了新车型,包括问界M5、创维HT-i超强混动、小鹏G9、理想L8、零跑C01、哈弗H6 DHT-PHEV等。

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越发激烈。谁能尽可能占领更多市场份额,谁就能在未来市场拥有更大话语权。

“一款车型打天下”的时代已经结束,各家新能源车企推出的新车型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也越来越丰富。业内人士认为,竞争日趋激烈,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淘汰出清倒计时已悄然开始。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不平静的欧洲,正在遭遇史无前例的禽流感疫情。据欧洲疾控中心的最新报告显示,今年6-8月期间,在野生鸟类中检测到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这一波疫情共影响欧洲37个国家,近4800万只禽类被扑杀。更为罕见的是,这种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在加拿大、美国等部分地区也引起了严重疫情。今年以来,美国已经有超过4700万只鸟类死于禽流感或被扑杀,已经逼近史上最高纪录。

欧美食品产业链遭受冲击的同时,美国运输“大动脉”也正在面临停摆的风险。10月9日,据央视新闻消息,受美国中西部地区旱情影响,美国农产品运输“大动脉”密西西比河正处于十年来的最低水位,导致部分河段驳船运输的航路中断,截至7日,低水位导致的航路中断已经导致超过2300艘船只滞留,或将导致美国的供应链进一步恶化。

欧洲的新一波危机

当前,欧洲正在面临史无前例的禽流感疫情。

近日,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表的最新报告显示,2022年6月至8月期间,在欧盟国家野生鸟类中检测到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欧洲食品安全局表示,夏季禽流感疫情共影响了欧洲37个国家,从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到乌克兰,创造了有史以来欧洲大陆禽流感感染的最大范围。

据《天空新闻》的最新报道,这场由禽流感引起的扑杀,覆盖了整个欧洲,也是欧洲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禽流感疫情,已有近4800万只禽类被扑杀。

欧洲疾控中心警告称,禽流感“有可能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动物物种中的流感病毒可以偶发性地感染人类,并有可能严重影响公共健康,就像2009年的H1N1大流行那样。

值得警惕的是,禽流感一般多发生于秋冬季节,主要通过受到感染的迁徙类野鸟进行传播。意味着,欧洲夏季暴发的这一轮禽流感,或许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对此,欧洲食品安全局高级官员警告称,随着秋季迁徙季节的到来以及在欧洲过冬的鸟类数量增加,欧洲禽流感再度大面积暴发的风险将大幅上升。

更为罕见的是,这种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首次沿迁徙路线跨越大西洋,在加拿大、美国等部分地区也引起了严重疫情。

10月7日,美国农业部披露,在美国阿肯色州的商业种鸡群中发现了一种高度致命的禽流感病毒,进一步扩大了美国南部主要种鸡产区的疫情。

今年以来,美国已经有超过4700万只鸟类死于禽流感或被扑杀,已经逼近2015年创纪录的5000万只禽流感死亡鸟类数目。

据美国联邦和地方政府数据估算,美国商业农场今年已经损失超过1900万只蛋鸡,占鸡群总数的大约6%,共有24个州出现禽流感疫情,波及鸡、鸭和火鸡。

受史上最严重的禽流感疫情冲击,欧美的禽类制品供应短缺局面正在加剧。有业内人士指出,鸡蛋总体短缺正在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白羽鸡苗价格走高

与此同时,国内白羽鸡苗价格一度站上4元/羽大关,创出2022年年内新高。

10月9日,A股养鸡龙头——益生股份(002458)发布公告,该公司2022年9月白羽肉鸡苗销售数量4621.42万只,销售收入1.63亿元,同比变动分别为4.2%、48.13%,环比变动分别为0.06%、13.69%。

下半年以来,益生股份的白羽鸡苗价格相对上半年更为强势,8月31日,公司白羽鸡苗均价为3.4元/羽,10月6日涨至4元/羽。益生股份表示,目前下游补栏情绪较高,公司订单充足,已经排期至12月初。

另外,据Mysteel农产品数据统计显示,9月份白羽鸡苗均价为2.92元/羽,环比涨幅20.16%,同比涨幅46.73%。10月1日至10月8日,白羽鸡苗均价为3.16元/羽,已涨至今年高位。

另一家“养鸡大户”——民和股份(002234)也表示,近期鸡苗价格涨幅不错,公司会有不错的盈利。

对于禽产业链未来的展望,中信建投的最新观点认为,短期供给端,父母代存栏下降或致后续商品代毛鸡供应短缺;再看需求端,元旦、春节将至支撑黄羽鸡消费增长,猪价反弹也会刺激黄羽鸡肉替代性消费增加,预计春节前黄羽鸡价有望保持较高水平,预计明年黄羽鸡产业链整体盈利水平将持续恢复,养殖端全年单羽净利润有望在2-3元水平。

美国“大动脉”告急

欧美食品产业链遭受冲击的同时,美国运输“大动脉”也正在面临停摆的风险。

10月9日,据央视新闻援引美国媒体报道,受美国中西部地区旱情影响,美国农产品运输“大动脉”密西西比河正处于十年来的最低水位,导致部分河段驳船运输的航路中断,严重影响了美国农产品和肥料的运输。

美国海岸警卫队的一份报告显示,上周,密西西比河的低水位已经导致8艘驳船搁浅。截至7日,低水位导致的航路中断已经导致超过2300艘船只滞留。报告预计,航路最早于10月14日才能恢复。

在没有任何缓解迹象的情况下,可能进一步加剧美国供应链困境。专家预计,由于驳船被困、运输交通受阻,在没有任何缓解迹象的情况下,未来一周情况可能会恶化。

需要指出的是,密西西比河是美国至关重要的水道,在美国中心地带与墨西哥湾沿岸之间运送大量的农作物、石油、化肥和进口钢材等大宗商品。

根据美国运输统计局的数据,按货物重量和运输距离计算,美国约5%的货物是通过河运驳船运输的。尤其是在农作物运输上,密西西比河更为重要,密西西比河流域的货物运输占全国农产品出口的92%。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追踪的数据,自2022年7月以来,向密西西比河地区受到了干旱的严重打击,导致阿肯色州、田纳西州附近的水位大幅下降。根据美国上周的干旱监测报告,美国中西部和南部地区已经出现了两种最严重级别的干旱。

阿肯色州有57%的地区正在经历严重干旱,是五年来的最高水平,而三个月前这一比例还不到1%;密苏里州处于严重干旱状况的面积在过去两周内翻了一番,目前已达全州面积的30%。

这一轮罕见的干旱直接影响到了密西西比河的其他重要支流。本周,密苏里河是密西西比河的最长支流,其超过70%的流域面临干旱,意味着流入密西西比河的水量减少,进一步降低了其河流水位。

密苏里大学气象站的干旱监测报告指出,密苏里河在6月2日至9月27日期间的降雨量仅为6.46英寸,比正常水平低11英寸,是该地区23年来最干旱的水平。专家预计,未来一周密西西比河下游和俄亥俄河流域没有明显的降雨,水位预计将进一步下降。

面对美国“爆表”的通胀率,拜登政府一直在努力恢复供应链,但情况并不容乐观。截至目前,美国重要的货物运输港口——西海岸港口仍然拥堵不堪;密西西比河的旱情或将导致美国的供应链进一步恶化。

相关报道

欧洲暴发史上最大规模禽流感 鸡蛋会涨价吗?

堵船!通道关闭!全球第四长河航运受阻运费飙升!什么情况?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受“欧佩克+”大规模减产的消息刺激,国际油价近日连续走高,在中国国庆长假期间已“五连阳”。

国际大行对于油价后市集体看多,重回100美元/桶以上几乎成为共识,高盛最新报告给出“非常乐观”的评级。海外能源股表现强劲,股神巴菲特重仓的西方石油10月涨幅已达14%。

原油“五连阳”

国际原油本周连续五个交易日上涨。数据显示,截至10月7日收盘,纽交所WTI原油期货合约当日上涨5.37%,报93.2美元/桶;ICE布油原油期货合约上涨4.27%,报98.45美元/桶,双双实现日线“五连阳”。

10月5日举行的“欧佩克+”部长级会议决定,自11月起将石油总产量日均下调200万桶。这是自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欧佩克+”最大规模的减产。另据媒体报道,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也表示,俄罗斯可能会削减石油产量,以抵消西方对俄罗斯石油实施价格上限带来的影响。

国际大行集体唱多

高盛在第一时间给出了分析报告,对原油给出了“非常乐观”的评级。

高盛指出,“欧佩克+”宣布减产有两大理由:首先,他们认识到宏观担忧加剧,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稳定市场;第二,他们认为全球缺少闲置产能,油价需要更高(特别是相对其他能源价格),以刺激适当投资,石油市场的闲置产能已长期仍处于极低水平,更高的价格仍然是解决增长的长期解决方案。未来几个月,原油市场将面临巨额赤字。

高盛认为,如果这一减产持续到明年12月23日,油价将较其之前“2023年布伦特原油107.5美元/桶”的预测提高25美元/桶。假如库存完全耗尽,价格可能会进一步飙升,最终会破坏需求。在其看来,这一结果可能是不可持续的利好。因此,高盛预计,在某种形式的政治缓和允许配额大幅回升之前,削减可能只能是暂时的。目前,高盛将今年第四季度及明年第一季度的油价预测分别上调10美元/桶,至110美元和 115美元/桶,同时承认价格风险可能会更高。

摩根大通也表示,原油价格需要攀升到“明显更高”的水平,钻井公司才能大幅增加支出以增加供应。摩根大通分析师christan Malek表示,尽管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主要是由供应驱动的,但主要产油国仍不愿以当前价格投资长期项目。与此同时,“欧佩克+”已同意减产200万桶/日。Malek表示,美国页岩油生产商“习惯于返还现金,并得到华尔街的更多青睐”,这限制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增加资本支出的前景。

美银全球大宗商品和衍生品研究主管Francisco Blanch表示,美国总统拜登如果利用战略石油储备来遏制能源价格的飙升,有可能会强化“欧佩克+”对于全球石油市场的影响力。Blanch表示,在欧佩克+决定减产200万桶/日后,白宫已几乎没有剩余选项来遏制油价走高及其对消费者的影响。他警告称,其中一个选项——出售或出借更多战略储备石油——长期来看可能对美国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鉴于当今世界地缘政治形势极为紧张,这不是一个好主意。美国消耗石油储备,会把自身命运更多地交到“欧佩克+”的手中,最终“只会交出越来越多的市场控制权”。

能源股大涨,股神又押对了

10月6日,美股能源股集体上涨。数据显示,截至收盘,西方石油涨超4%,埃克森美孚、斯伦贝谢涨超2%,雪佛龙、康菲石油涨超1%。10月7日受美股整体大跌影响,能源股有所调整,但仍明显强于大市。

其中,西方石油表现格外强劲,10月至今五个交易日累计涨幅已达13.59%。

西方石油和雪佛龙都是股神巴菲特的爱股。9月28日,根据伯克希尔·哈撒韦向美国证监会提交的信息显示,9月26日至9月28日之间,伯克希尔斥资3.53亿美元,约合25.11亿元人民币,购买了598.5190万股西方石油,交易价格位于57.91美元到61.38美元之间。根据美国证监会相关记录显示,今年以来,巴菲特多次增持西方石油,按照目前的持股比例,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公司持有西方石油的股份已经上升至27%左右。此外,巴菲特还重仓持有另一只原油行业的龙头股——雪佛龙,这是伯克希尔的第四大重仓股。

10月7日,港股“中国石油股份”等石化股表现明显强于大势,让各方对于A股能源股节后行情也有了些许期待。

相关报道

OPEC+抱团与美国唱反调 冬天油价或重回100美元

单周涨近17%!OPEC+减产促国际油价狂飙 这些A股上市公司受益

美股投资网:OPEC+大幅减产落地 油价有望震荡上行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华尔街知名经济学家、欧洲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首席市场策略师彼得·希夫(Peter Schiff)周六(8日)接受采访时指出,美联储正处于困境之中,高通胀将一直持续下去。

美国股市的疲态让市场悲观情绪蔓延。希夫称,“美联储现在陷入了更糟糕的处境,我们将面临一个比2008年或2018年大得多的泡沫。”

美联储9月连续第三次加息7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至3%-3.25%的区间。其对2022年年底和2023年底联邦基金利率的预测中值分别为4.4%和4.6%。

彼得·希夫指出,美联储最近两年创造了一个完全依赖于接近0%的利率和通货膨胀的经济,所以宏观经济对5%利率的承受能力比2008年和2018年都要低。

“如果联邦基金利率升到5%,我打赌30年期抵押贷款利率将是9%。人们付不起9%的利率,尤其是手上有大额的房贷。美国房地产市场是能承受3.5%的抵押贷款,而不是9%。”

债务重压

截至10月3日,美国未偿联邦政府债务余额约为31.1万亿美元,远超该国去年全年约23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

希夫称,我们现在的债务要多得多,如果美联储将利率提升到5%,那么政府每年要花1.5万亿美元来支付国债利息;公司面对所需承担的债务则不得不展期;各种问题都会接踵而至。

随着债务重压越来越难以承受,美联储将会疯狂印钞,买入国债,将债务货币化。

希夫称,“如果联邦政府要停止将债务货币化并提高利率,就需要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

不过希夫也认为,别指望美联储未来会停止债务货币化、停止印钞。

通胀会赢央行无能为力

早前采访中,希夫曾扬言,当通胀无限期的高于2%时,美元将跌破谷底。

今年以来,美元指数已经上涨了17%,美元出现上涨,是因为投资者对美联储控制通胀并令其回落到2%的能力存在一些预期。

希夫在此次采访中重申了此观点,并称投资者没有意识到通货膨胀恶化将宣告美联储的失败,最终美联储会失败。

希夫认为,“通胀会赢,(高)通胀会一直存在下去。”

“如果美联储做到了,那就见鬼了,如果没做到,那就糟透了。我们面临着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而政府和央行对此无能为力,他们没有解决办法。”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在中国投资者喜迎国庆假期之际,大洋彼岸的美国市场在上周则再度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一周:经济数据和央行政策预期持续扰动着市场的风险偏好。

尽管在连续三周下跌之后,美国三大股指在上周最终均录得上涨,但美股在上周五美国劳工部公布相对强劲的非农就业报告后惨遭抛售,最终仍为这一大幅震荡的一周,画上了一个并不“完美”的句号。标普500指数的所有11个类股在上周五均走低,科技和通信服务股跌幅居前。在过去几个交易日,投资者一度对美联储放松货币政策产生憧憬,但之后又很快放弃了这一希望。

与此同时,美债市场的大跌行情则依然没有终结的迹象。截止上周五收盘,基准10年期美债收益率再度逼近了3.9%关口。根据业内统计,这一至关重要的“全球资产定价之锚”目前已经连续10周收高,为1970年代以来最长的连涨走势。债券收益率通常与价格反向。

对政策敏感的2年期美债收益率上周五则一度上涨近9个基点,至4.34%,距离年内早些时候创下的多年高点仅差约1个基点。

Wisdom Tree的固定资产收益率策略负责人Kevin Flanagan指出,最新的美国就业数据预示美联储下个月仍将再度加息75个基点,因劳动力市场看起来依然稳健,经济数据并未显示出明显裂痕。

美国劳工部上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雇主上个月继续以稳健的步伐招聘人手,失业率出人意料地回到纪录低点,劳动力市场的强劲表现意味着专注于遏制通胀的美联储,仍有充足的空间继续大幅加息。具体数据来看,9月非农就业人数增长26.3万人,低于8月份的31.5万人;失业率意外降至3.5%,追平50年低点。平均时薪也稳固增加。

数据发布后,与美联储11月会期挂钩的利率互换合约定价显示加息幅度将为73基点。市场对美联储政策利率峰值的预期也有所上升——与明年3月会期挂钩的衍生品合约预示利率将升至4.66%以上,为一周多来的最高水平。

美国银行分析师在上周五的一份报告中表示,“在我们看来,就业持续强劲和失业率下降意味着,在有更多明确证据表明就业增长出现放缓之前,美联储不太可能转向加息步伐放缓的方向。我们预计美联储11月将进行第四次75个基点的加息。”

美联储纪要携CPI数据本周重磅登场

展望本周,刚刚经历了过去一周跌宕行情的华尔街交易员们,无疑将面临诸多新的考验——美联储将公布9月议息会议的纪要,美国政府周四将公布关键的9月CPI报告,美国大型银行也将开启业绩多半将蒙上阴霾的财报季。

其中,美联储最新一次政策会议的会议纪要将于本周三公布,可能会让令人们对美联储抗击通胀的决心有更多了解。根据9月会议发布的利率点阵图,美联储官员的预期中值是今年年内将再进一步加息125个基点。年内余下时间里美联储已仅剩下两场议息会议。

近来发表讲话的多位美联储官员,眼下依然普遍措辞鹰派。美联储理事沃勒(Christopher Waller)上周四表示,尽管金融市场面临动荡,但努力战胜通胀仍是最为重要的。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上周五也指出,基准利率料将升至4.5%,政策轨迹取决于经济数据表现。

交易员也将密切关注将于周四公布的美国9月CPI数据,因为这份数据的表现显然将成为美联储是否会在11月初的下次会议上再次加息75个基点的关键。事实上,如果物价进一步加速上涨,可能会增加美联储将大幅加息时间延长到明年的可能性。

目前,媒体调查的经济学家预计,美国9月CPI料将同比涨幅料将从8月份的8.3%小幅放缓至8.1%,但环比涨幅预计将从0.1%升至0.2%。许多人的目光也将集中在该报告的“核心”部分,核心CPI剔除了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类别。媒体调查的经济学家预计,9月核心CPI涨幅预计将从去年同期的6.3%升至6.5%,但环比涨幅将从上月的0.6%放缓至0.4%。

荷兰国际集团首席(ING)国际经济学家James Knightley表示,“9月整体通胀率预计将受到汽油价格下跌的滞后效应的抑制,这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机票价格的下降。然而,核心(不包括食品和能源)部分将继续快速增长。”

如果最终数据的表现与市场预期一致,那些这份喜忧参半的通胀报告可能仍不足于令美联储感到安心。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上个月曾表示,经济增长放缓和劳动力市场走弱对公众是痛苦的,但降低通胀没有“无痛”的方法。

Globalt Investments高级投资组合经理Thomas Martin表示,“对投资者来说,现在是一段非常令人感到困惑的时期,甚至比这一年的任何时候都要困惑。”

他指出,目前的市场情绪是有史以来最糟糕的,所以看似上涨的时机已经成熟。但劳动力市场仍然非常紧张,工资增长强劲,这让投资者对美联储调整政策的希望变得更加复杂。本周是重要的一周,财报季即将开始,通胀数据也将再次变得至关重要。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10月7日,蔚来在柏林举办NIO Berlin 2022活动并宣布进军德国、荷兰、丹麦、瑞典四国市场。

蔚来此次带入欧洲的三款车型为ET7、EL7(即ES7)和ET5,并以创新的订阅模式开放预订。ET7将于10月16日开始交付,EL7将于2023年1月开启交付,ET5将于2023年3月开启交付。

1、蔚来订阅价格是否合理?

或许合理,但没有优势。

此次蔚来柏林发布会最大的亮点、也是最大争议之处在于蔚来抛弃了传统的一杆子买卖式的销售模式而选择了与租赁类似的订阅模式。

蔚来将提供短期和长期两种订阅模式,其中较为实惠的长期月度订阅价格在德国被定在75kWh电池包ET7、EL7、ET5分别为1199、1299和999欧元。

虽然李斌在接受采访时强调德国高端车市场租赁模式(即Leasing)因税收制度十分普遍,蔚来作为车企直接下场面对消费者的订阅模式涵盖的服务也比租赁模式更丰富,但是这并不能改变蔚来最低月度999欧元的订阅价格缺乏竞争力的事实。

德国极其普遍的租赁模式主要可以分为私人直接租赁以及通过企业进行租赁。

其中私人租赁的形式主要集中在大型租车公司或汽车共享公司推出的服务。以近日宣布订购10万辆比亚迪的德国最大租车公司Sixt为例,在考虑环境补贴和一系列优惠政策的理想情况下,奔驰EQB的月租赁价格为464欧元、福特电马月租赁价格为487欧元、极星2的月租赁价格为379欧元、特斯拉Model Y月租赁价格为629欧元。

Sixt租车公司部分车型月租赁价格

不过由于特斯拉产品过于畅销,事实上以629欧元难以真正租赁到Model Y.根据德国租赁平台leasingmarkt的数据显示,一辆特斯拉Model Y的实际月租赁价格在700欧元至900欧元之间。而大众ID.家族的最畅销车型ID.4的月租赁价格则在400欧元至500欧元之间。

特斯拉Model Y月租赁价格

大众ID.4月租赁价格

事实上无论是对比新能源汽车新势力的特斯拉,还是对比欧洲本土的大众集团,蔚来几乎全在1000欧元以上的月租赁价格没有任何优势,若将常年稳居欧洲电动汽车销量榜前五的雷诺Zoe、标致e-208等更接地气的廉价车型考虑在内,蔚来的价格明显呈现出高高在上的定位方向。

“我们和奔驰、保时捷的价格一样其实是合理的,要让产品回到价格的本质。我们是一价全包,别人只是单纯的车价,很多价格还需要另外算。”李斌在解释蔚来的订阅价格为何明显高于其他欧洲车企时将溢价归因在用户服务,而至于用户服务是否值得上两辆奔驰EQB的价格则似乎更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至于被外界广泛批评的蔚来定价已经与保时捷Taycan齐平其实并不完全正确。由于保时捷Taycan与特斯拉各车型一样过于热门,目前德国租赁市场上需要出价2200欧元/月方能租到Taycan,该价格仍然高于蔚来最贵车型ET7的1199欧元月订阅价格。

2、订阅模式在德国是否流行?

是。

除了私人租赁汽车之外,租赁或订阅模式在德国大行其道的一个关键因素则是德国大型企业通常作为员工福利向雇员提供优惠价的租赁选项。

根据德国租赁网站leasingmarkt的统计数据,德国47%的租赁交易为企业用户,占到了租赁市场的半壁江山。

不同于私人租赁,企业用户的租赁活动与租车公司、甚至是汽车制造商直接达成协议,并通过与公司用车混用以尽可能提升车辆利用率而降低成本。此外商业用户在租赁电动汽车时还享有国际提供的免除19%增值税的税收优惠。

在企业用户的助推下,租赁汽车在德国汽车市场的占比稳步上升。根据德国车辆管理局的统计数据,在新冠疫情未爆发、居家办公尚未流行的2019年,租赁汽车在全年新车注册量中的占比已经高达42.1%。

值得注意的是,租赁模式大行其道的背后是各大车企与企业用户和租车公司之间的长期三方合作。对于在德国和欧洲缺乏渠道和根基的蔚来而言,想要撬动企业租赁市场并不容易。

3、蔚来车型在德国和欧洲是否具有优势?

有。

2022年上半年欧洲市场的电动汽车销量前五名分别为特斯拉Model Y、Model 3、菲亚特500电动版、大众ID.4和标致e-208。

即便不考虑工艺细节和品牌溢价问题,蔚来入欧车型之中最昂贵的ET7也难以压制特斯拉Model 和大众ID.家族。仅就电池容量而言, ET7(75kWh)相比于大众ID.4(82kWh)和特斯拉Model Y(75kWh)并无明显优势。

不过单纯地比较电池参数并不客观。根据德国汽车俱乐部协会ADAC和著名杂志《Auto Motor Sport》的评测,蔚来ET7在可更换电池、英伟达加持下的自动驾驶功能以及续航里程三方面均给两家权威媒体留下深刻印象,最终的评测结果一致认为:蔚来ET7有能力与特斯拉Model S和保时捷Taycan同台竞技。

Nio Berlin 2022活动现场展出Nio eve

4、蔚来车型在德国为何更名?

涉嫌侵权。

蔚来的SUV系列名称“ES”,在引入欧洲时更名为“EL”。原因在于6月16日奥迪以商标侵权为由在慕尼黑地方法院起诉蔚来。奥迪针对的“商标侵权”蔚来车型为ES6与ES8,奥迪方面认为这两款车型名字与自家的运动款车型S6和S8过于接近且存在歧义。

该诉讼目前仍在审理之中,但是蔚来德国官网上ES系列的图标早在此次宣布进军欧洲之前便已经提前撤下。

谈及当地厂商对于蔚来的诉讼,李斌则回应,尊重知识产权,会尊重法院最终的判决。

5、蔚来在挪威销量如何?

不佳。

早在进军德国、荷兰、丹麦、瑞典四国市场之前,蔚来早在2020年末便已经宣布登陆挪威作为打入欧洲市场的桥头堡。不同于此次仅仅在柏林召开发布会,蔚来已经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开设了欧陆首家Nio House,但仅提供ET7和ES8试驾与销售服务。

不过,蔚来在挪威的销售表现难言令人满意。根据JATO以及eu-evs数据显示,2021年蔚来在欧洲的交付量仅为200辆,落后于小鹏的474辆、比亚迪的1247辆以及名爵的14228辆。

而在奥斯陆Nio House正式开张、万事与东风皆备的2022年,蔚来直至5月16日才宣布挪威市场的全年交付量达到500辆。截至今年8月,挪威市场的电动汽车销量榜仍由特斯拉Model Y(6510辆)和大众ID.4(6443辆)领跑,而蔚来没有任何一款车型挤入前二十名。

6、蔚来是进军欧洲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先行者吗?

是。

若以建立直营店(蔚来之家Nio House)为标准,蔚来确实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公司进军欧洲、乃至出海的先驱者。

不过若以销量数据和企业合作程度为标准,早些时间于9月28日举行发布会、推出比亚迪唐、汉以及Atto 3(即元PLUS)三款车型进军欧洲的比亚迪更加成功。10月4日,德国最大租车公司Sixt宣布与比亚迪达成购置10万辆比亚迪Atto 3以升级现有车队的长期采购协议。

即便是在蔚来深耕的挪威,蔚来的销量甚至不如在当地缺乏存在感的比亚迪唐和红旗E-HS9。

7、蔚来入德有引发当地业界关注吗?

引发德国关注,但并不是欧洲范围。

蔚来的柏林发布会确实引发了德国媒体和汽车界的极大关注。除了专业类汽车媒体和杂志之外,包括《明镜周刊》、《经理人杂志》、《德国商报》等知名媒体均现场参与并跟进蔚来入欧进程。

但是在德国之外,蔚来此次的高调进军欧洲引发的关注明显弱于比亚迪9月末的线上发布会以及比亚迪与Sixt租车公司签订的10万辆订单。仅以欧洲第二大市场法国为例,该国最具影响力的财经类媒体《回声报》全程跟进了比亚迪入欧进程,并将比亚迪描述为特斯拉的挑战者,而蔚来在法国媒体笔下仅属于中国造车新势力之中的某一普通案例,法国媒体对于蔚来的关注度亦明显不足。

8、蔚来欧洲和德国团队现状如何?

根据蔚来此次柏林发布会透露的计划,蔚来位于柏林的蔚来中心即将开业,同时蔚来正在汉堡、法兰克福、杜塞尔多夫、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哥本哈根、斯德哥尔摩和哥德堡等城市建设蔚来中心与蔚来空间。

美股投资网分析师走访网传的法兰克福蔚来中心地址(Stiftstra?e 43)之后发现,这家计划在柏林之后全德范围内第二家开业的蔚来中心除了外部张贴了蔚来海报之外,内部施工仍处于早期阶段,短期内无法投入使用。

至于已经投入使用的蔚来柏林研发中心,多位于德国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就职的工程师均告诉美股投资网分析师,蔚来此前以高于市场薪资约30%的溢价试图从德国企业挖走中国籍工程师,而最终选择跳槽至蔚来的工程师多数为技术水平低于平均线的员工。

此外,根据美股投资网分析师与多位德国大学汽车院系校企合作处员工的走访发现,蔚来扩充德国员工队伍既未与德国理工科强校进行合作、也未曾在德国主流招聘网站发布技术性岗位职位信息,蔚来德国的招聘流程与范围仍处于当地华人圈内部消化、缺乏透明度和制度化管理。

9、能源危机下欧洲电动汽车市场是否冷却?

是。

在能源危机、电价暴涨以及供应链不稳定导致的交付周期过长等不利因素冲击下,作为全球第二大电动汽车市场的欧洲车市确实正在逐渐冷却。

虽然能源危机同时影响石油和天然气,但是由于欧洲电力市场边际定价法的存在导致欧洲的电价与天然气存在强耦合,加上俄乌冲突的持续和北溪1号、2号天然气管道被破坏,欧洲的电力价格始终居高不下;而因全球经济形势面临衰退承压正逐步下跌的石油价格则导致燃油车的成本优势逐渐显现。

根据insideevs的汇总数据显示,欧洲市场的电动汽车销量已经在6月至8月连续三个月销量同比下滑,未能保持去年同期强劲的增长势头。随着冬季取暖季节的到来,该下滑趋势短期内难以改变。因此蔚来此次入欧的时间点,至少在市场大环境角度并不十分有利。

欧洲市场2018年至2022年月度销量

10、蔚来在德国前景如何?

挑战大于机遇。

根据蔚来在挪威市场铺开Nio House的速度计算,在蔚来完成欧洲十余个城市的蔚来中心布局仍需要约一年以上的时间。而在此期间,产能正在快速爬坡的特斯拉柏林工厂生产的Model Y将成为蔚来的最大拦路虎。

欧洲市场的另一个特点则是市场集中度较低。即便是已经本地化生产、且拥有明星效应的特斯拉在欧洲也无法拉开与欧洲车企电动车型的差距。

除了挪威市场上大众ID.4即将超越特斯拉Model Y之外,截至8月的欧洲市场电动车型销售榜上前五车型分别为Model Y(53977辆)、Model 3(43575辆)、菲亚特500电动版(42225辆)、大众ID.4(34467辆)以及斯柯达Enyaq iV(31578辆)。若仅考虑欧洲车企逐步发力之后最新的8月数据,榜单前五名则分别为Model Y(7011辆)、大众ID.4(5796辆)、斯柯达Enyaq iV(4669辆)、菲亚特500电动版(4032辆)以及大众ID.3(3694辆)。在即便是特斯拉已无法确立对欧洲车企绝对优势的市场条件下,初来乍到的蔚来要想取得开门红并不容易。

至于被蔚来寄予厚望的换电模式是否能在德国取得成功同样值得关注。虽然蔚来早在7月30日便宣布在匈牙利投资首个海外工厂,主要业务包括换电站制造与售后服务,但是换电模式未必能够适应德国人口分散、缺乏大城市的国情。

不同于英国、法国等拥有千万级人口的超级都市,德国超过百万人口规模的城市仅有四座,但却拥有十余座五十万人口级别的城市,这也意味着蔚来需要修建更多的换电站方能覆盖到同样比例的购车群体。

不同于更加富裕、更注重环保以及更善于聆听故事的挪威人,更加抠门、对汽车更加挑剔、对于互联网产品完全不感冒的德国人究竟是会给蔚来送上销量大礼包,亦或是将蔚来送入先前早已入德、却消声灭迹的爱驰的境地,这个答案并不简单。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Copyright© 2008-2025 Tradesma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