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快讯】Piper Sandler:将花旗集团(C)目标价从89美元提高到93美元。(美股投资网)
Piper Sandler:将花旗集团(C)目标价从89美元提高到93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摘要
【快讯】Piper Sandler:将摩根大通(JPM)目标价从155美元上调至170美元。(美股投资网)
Piper Sandler:将摩根大通(JPM)目标价从155美元上调至170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摘要
【快讯】Piper Sandler:将高盛(GS)目标价格从328美元提高到365美元。(美股投资网)
Piper Sandler:将高盛(GS)目标价格从328美元提高到365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B站“破发”谜题 长期主义与亏损待解
两次上市两次破发,哔哩哔哩(纳斯达克:BILI,9626.HK)又一次开启资本市场奇幻之旅。
3月29日,B站登陆港股,开盘即遇破发,一度跌5.2%,随后逐渐收窄,收盘前微跌0.99%,报收于800港元/股,市值3045亿港元。2018年3月28日,B站在纳斯达克登陆,发行价11.50美元/股,当日收盘B站股价下跌2.26%,报11.24美元/股。
关于上市破发,发行价是否太过进取,B站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睿接受《美股投资网》等媒体采访时回应,“公司顺利上市就是成功”。陈睿还回忆称,B站在纳斯达克上市也遭遇了破发,有一种“Yesterday once more(昨日重现)”的感觉。但10年后,没有人会记得哔哩哔哩在上市第一天是涨还是跌,但大家会记得哔哩哔哩是一个发展得很好的公司。
长期主义
与狂欢现场、满屏弹幕不同,陈睿在上海中华艺术宫的敲锣现场接受采访,表现出沉稳与慢条斯理。
陈睿解释了B站估值,按照香港规则,在IPO之前提前好几天就把价格定下来。但是定价完之后,中概股遇到了过去五年来最大跌幅。“这应该算是一个‘黑天鹅’事件。”陈睿称,对公司有充分信心,长期的股价应该会证明一切。
陈睿长期主义的底气,或许来自三年来B站美股的表现。Wind数据显示,B站2018年3月28日上市以来,2020年进入上行通道。今年2月16日创下上市以来新高,累计涨幅达1224.2%。近一个月B站与其他中概股都遭遇大幅回调,但截至最新交易日,B站上市三年涨幅依然有763%。
活跃用户的增长与商业化提速也从侧面印证B站的长期主义。B站2020年财报显示,2020财年总营收达12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7%。其中第四季度营收同比增长91%,达38.4亿元人民币;其中第四季度,B站月均活跃用户同比增长55%,达2.02亿。
“视频化是一个巨大的浪潮和必然的趋势。整个视频领域在未来几年都会是增量市场,增加一倍不止。”陈睿更在现场表示,“我制定了一个用户量翻一倍的目标,在这个市场增量下面是合理的。”在他看来,“在PUGV(Profes-sional User Generated Video)(专业个人用户视频)这个赛道上,B站现在找不到直接的竞争对手”。
关于B站破发后是否值得长期持有,多位业内人士持肯定态度。原因有三,一是自美股上市后,B站股价一直在上升通道,证明潜力有待逐步释放;其次,数据显示2.02亿月活用户中,超过86%的月活用户都在35岁及以下,手握Z世代,B站商业化仍具想象力;此外,巨头增持给B站带来想象空间,腾讯持股12.4%,阿里巴巴通过淘宝中国持股6.7%,索尼通过4亿美元战略投资占股近5%。此前索尼中国董事长兼总裁高桥洋在接受《美股投资网》分析师采访时,也特别号召索粉上B站看《鬼灭之刃》。
亏损待解
不过接近资本市场的人士认为,B站的风险与高估值并存,与营收、市值高速增长相对应的是持续扩大的亏损。
财务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B站营收分别为41亿元、68亿元、120亿元;净亏损分别为5.65亿元、13.04亿元、30.54亿元。其中,2020年的净亏损额度较2019年同期扩大138.46%。2020年第四季度,经调整后的净亏损为6.82亿元,同比扩大102%。
此外B站的获客成本也正在明显上升,从2020年第一季度约144元增长至2020年第四季度约213元,增长48%。
上述资本人士认为,抓住年轻人、加强商业化变现将是B站故事继续的关键。
“去年7月,B站上线商业化平台‘花火’,今年的营收目标定得更高,”一位广告营销行业人士向分析师透露,可以看出B站商业化加速。他表示,B站在丰富up主资源、引入MCN机构、MCN生态的培养、平台广告功能的建设,以及代理商的更新迭代方面有着持续不断的动作。
该人士提到,广告主方面也有变化,原有的存量客户,一些头部KA客户或者进场较早的客户在B站的投放逐渐增加预算。今年开始,一些新快消和国货国装,包括一些新兴的行业客群在往B站迁移一些预算,新兴品牌也将B站列为主要投放媒体。
在该人士看来,B站之所以现在受关注,被广告主认可为一个新的流量的价值洼地,一方面因为up主创作的内容专业度更高,用户黏性高,且用户较为年轻,购买力强,客单价会更高。此外商业化比较晚,广告方面对用户的渗透率还有一些新的潜力可挖掘。
在采访中陈睿表示,从长期看B站是多元化收入模型,通过消费带动收入,“用内容吸引用户、社区留住用户,如果用户喜欢就会去消费,是B站的商业模式”。
收入结构方面,美股上市时B站收入8成来自游戏,现在增值服务、广告、电商等贡献营收,收入结构开始多元化。陈睿解释游戏收入递减的原因,是游戏增长进入稳定期,其他收入比如广告、直播、大会员等处于每年翻倍的快速增长期。
不过在抓住年轻人,维持良好的社区氛围上B站仍然任重道远。一位B站早期用户告诉分析师,现在他花费在B站的时间很少,相比此前的数小时减少为不到一小时。他只关注固定的几个up主内容,不看热榜、不看平台推送的视频。他表示,B站当前的新内容中有大量的无用信息却高点击量的视频,一个创意可以被几十个人用,同质化内容越来越多。
同时,该用户认为在过去一年中B站百大up主中出现的LexBurner事件等,也体现出B站对一些头部up主的管理疏漏。此外,社区氛围的饭圈化被不仅一个用户提及,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用户涌入,一些不理智的评论在弹幕中体现出来。
大会员张明则是B站重度用户,每天在上面待8小时。在他看来,总体内容越来越丰富了,但随着年龄更低的人进入社区,以及信息错综复杂,部分人判断力容易被算法裹挟,造成群体极化。对B站的商业化,他表示理解并支持,但底线是视频中不能插播广告,对其推送的相关主页广告中,获取个人地理位置信息感到不适。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苹果公司CEO库克:十年后我“很可能”将不在苹果公司
美股投资网4月5日消息,据9to5Mac报道,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Tim Cook)在接受纽约时报Sway博客节目采访时表示,尽管“日期不详”,但他可能会在10年后不在苹果公司工作,不过库克没有表示谁将接替他担任苹果公司CEO。
彭博社去年报道指,苹果公司越来越重视CEO候选人的接班人计划。苹果公司首席运营官杰夫·威廉姆斯 (Jeff Williams)、苹果公司硬件工程高级副总裁约翰·特尔努斯 (John Ternus)被视为CEO职位的潜在继任者。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摘要
【快讯】瑞信:恢复跟踪微软(MSFT),评级跑赢大市,目标价265美元。(美股投资网)
瑞信:恢复跟踪微软(MSFT),评级跑赢大市,目标价265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股异动 | 游戏驿站(GME)盘前跌超10%,公司拟按市场价格发行至多350万股普通股
4月5日(周一)美股盘前,游戏驿站(GME)估计下跌,截至北京时间19:08,跌12.99%,报165.58美元。据该公司公布的文件显示,游戏驿站拟按市场价格不时发行和出售最至多350万股普通股。
游戏驿站拟将其发行所得款项净额用于进一步加速其转型以及一般公司用途,并进一步加强其资产负债表。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摘要
【快讯】富国银行:首予通用汽车(GM)跑赢大市评级,目标价67美元。(美股投资网)
富国银行:首予通用汽车(GM)跑赢大市评级,目标价67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摘要
【快讯】富国银行:将美国运通目标价从150美元上调至165美元。(美股投资网)
富国银行:将美国运通目标价从150美元上调至165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台积电3年豪掷6500亿扩产 全球芯片产能“大跃进”
一面是芯片荒从手机、汽车蔓延至全行业,芯片价格一涨再涨;一面是“芯片荒”下各国大力推动半导体行业发展,全球芯片投资建设空前高涨,产能过剩隐忧开始显现。
4月1日,市场流传出一封台积电总裁魏哲家发出的信件,其中提到了台积电未来3年计划投资1000亿美元(约合6566亿元人民币)扩充产能的计划,以及将自今年12月31日起暂停未来一年的晶圆降价等消息。
这只是“芯片荒”下,全球芯片产能“疯狂”扩产的一个缩影。《中国经营报》分析师注意到,在国内利好政策的鼓励支持下,各地正掀起芯片建设的新浪潮。美国和欧洲方面近期也分别宣布将投资500亿美元和500亿欧元在加大本土半导体的投资力度,以增强本土半导体产业竞争力和减少对外部的依赖性。
“这一轮‘芯片荒’其实是数字转型加速、芯片产能结构、疫情、补库存等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目前缺的主要是8英寸和12英寸的晶圆代工产能。”一位国内芯片研发负责人告诉本报分析师,在芯片涨价潮和政策利好下,半导体巨头们纷纷大举扩产,应避免将来可能出现的芯片产能简单重复建设和过剩的问题。
芯片产能“大跃进”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数字经济和智能化发展提速,半导体下游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需求全面爆发,半导体行业持续供不应求,开始频繁导致汽车、手机等厂商因“缺芯”减产甚至停产。
芯片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近期新一轮芯片涨价潮再次开启,上海灵动微电子、美国Allegro(运动控制芯片)、瑞芯微、胜群(台湾第五大MCU设计厂商)等芯片厂商纷纷宣布从4月1日起上调产品价格。
分析师注意到,晶圆代工行业目前更是全行业涨价,之前三星、联电、力积电等代工厂等均已多次涨价。
而作为全球最大晶圆代工厂的台积电就在近期已连续三次宣布涨价。3月29日消息称,台积电将逐季上调12英寸晶圆价格,最高涨幅达到25%;3月30日消息,台积电将从4月份起提高其驱动芯片的代工报价;4月1日,台积电官方确认,将从今年底开始取消对客户的优惠,被业内认为变相涨价数个百分点。
更重磅的消息是,台积电方面表示,为应对全球半导体需求的扩大,公司将在未来3年启动1000亿美元的大型投资,因此其涨价理由为制造成本增加。
其他半导体巨头也不甘人后,三星2021年资本支出近300亿美元,同比增加20%,并考虑耗资170亿美元在美国建设一个新的芯片工厂;芯片巨头英特尔将投资200亿美元在美国亚历桑纳州兴建2座晶圆工厂,首度涉足芯片代工。
半导体巨头们大举扩产的背景,除了需求增加芯片涨价,世界各主要经济体都将半导体行业视为重要的战略性行业,并推动各自国家加大半导体投资力度。
欧洲方面,今年2月9日,为降低欧洲半导体产业对海外的依存度,欧洲国家政府拟投资最高达500亿欧元用于发放补助金或为企业提供支援;美国方面,近日宣布向本土半导体制造行业投资500亿美元,并投资400亿美元提升全美实验室的研究能力。另外目前全球三大晶圆代巨头台积电、三星、格芯都已计划在美国扩建芯片厂,总投资合计超过500亿美元。
国内方面,刚出台的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科技前沿领域攻关,重点发展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器件、第三代半导体、半导体设备等领域,加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近期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国内各地正掀起一股芯片产能建设的新浪潮,以国内芯片龙头中芯国际为例,2021年资本开支达280亿元人民币,中芯京城一期项目预计将于2024年完工,建成后将达产28纳米及以上10万片/月12英寸晶圆产能。2021年3月17日,公司方面称拟在深圳建一座12英寸晶圆代工厂,月产能为4万片12英寸晶圆,预计2022年开始生产。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