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打击避税”浪潮已至!无论是针对富豪个人,还是针对各大巨头企业。
“双支柱”税改计划的框架设定等技术性工作预计将在今年10月完成,最快在2023年全面实施。
拜登出手!美国富豪迎“巨大打击”
美国超级富豪避税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面对富人们的花式避税,美国总统拜登正计划重拳出击。在美国财政部发布的一份长达114页的提案中,拜登已经瞄准了最富0.1%人群用来避税的两种武器。
拜登打击的重点对象之一是朝代信托(dynasty trust)——这是一种豪门可以用来福荫多代的工具,能够世代存在而不会产生赠与税、遗产税或代际转移税。
提案将迫使信托每90年为增值资产缴纳资本利得税。但这一计划短期内不会生效,根据条款内容,最早也要等到2030年12月31日才会征税。
曾在美国国税局工作的Andersen Tax LLC董事总经理James F。 Hogan表示,这一变化将导致规划者重新思考这种策略。“当你知道无论如何都要缴纳所得税时,你真的会想用朝代信托吗?”
拜登提案另一个针对的重点是故意设缺陷委托人信托(intentionally defective grantor trust, IDGT),可以将数百万甚至数十亿美元免税转移给继承人。
提案将在资产转移到某些类型的信托里或从某些类型的信托中分配时,征收资本利得税。
一位美国财政部官员表示,IDGT是一种常见但复杂的技术,可以让富人把钱从应税遗产中转移出来、让继承人受益。
Bessemer Trust高级信托法律顾问Ronald D。 Aucutt表示,“将它从我们的武器库中剔除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Johnson Financial Group财富策略主管Joe Maier表示,“这是真正会产生影响的东西,这将改变富人及他们顾问的焦虑状况,并真正改变政府获取的收入。”
美国富豪避税花招远超想象
除了朝代信托和IDGT,美国富豪的避税方式还有很多很多,最近被大众熟知的一项手段是罗斯账户(Roth IRA),这是一种个人免税退休账户。
而这种避税手段被大众熟知离不开硅谷风投大佬彼得·泰尔。美国国税局数据显示,泰尔的罗斯账户价值在2019年超过了50亿美元,而在1999年还只有区区2000美元。
更关键的是,泰尔只需要等到他59岁半,也就是2027年4月再从他的账户中提现,就永远无须为这几十亿支付一分钱的税。
也许有人会问,美国政府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富人避税,不采取任何行动?
其实在1997年罗斯账户设立之初,美国政府就担心它会成为富人们的逃税工具,便阻止了高收入人群(单身收入超过11万美元/年)申请罗斯账户,但当时泰尔还不属于这部分高收入人群。
需要注意的是,泰尔的罗斯账户中几乎所有的钱都是来自对初创企业的早期投资。自1999年之后,泰尔便不再向他的罗斯账户打钱了。投资复利让雪球越滚越大,账户里的钱也越来越多,从2000美元飙升至逾50亿美元。
巴菲特、贝佐斯等世界级富豪的税率惊掉下巴
美国超级富豪积累了大量财富,花式避税后的税率甚至让习以为常的美国人也惊掉下巴。
本月早些时候媒体公布了一份美国富豪花式避税报告,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股神巴菲特、前纽约市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等都在列。
美国国税局(IRS)税务文件显示,在2014年-2018年期间,最富有的25位美国人共缴纳136亿美元联邦所得税。尽管这一数字看起来不少,但跟他们在此期间获取的财富相比,其实仅仅是九牛一毛,《福布斯》数据显示,这25人的财富在这五年间累计增加了4010亿美元。
也就是说,如果将他们每年缴纳的税款和同期财富增长的比值视为实际税率,那么他们的实际税率仅有3.4%。
具体来看,在这五年间,财富增长243亿美元的巴菲特仅缴纳了2370万美元的税款,实际税率为富豪中最低,仅为0.1%。身家涨了990亿美元的贝佐斯紧随其后,实际税率为0.98%。布隆伯格和马斯克的实际税率则分别为1.3%和3.27%。
美国超级富豪税率,来源:ProPublica
正是在合法避税堪称猖獗的背景下,拜登极力推动加税计划。目前的计划是让富人付更多的钱,拉平投资者和劳动者的税率,通过提高税率来增加对公司和富人的征税。
双支柱税改计划已获130个国家“力挺”
而从更大范围来看,加大征税力度已经成为全球性现象。新冠疫情给世界各地的政府预算都造成了巨大的财政窟窿,打击避税的势头正愈演愈烈。
就在7月2日凌晨,经合组织(OECD)发布公告称,目前已有130个国家支持“两支柱”税改计划,占全球90%的GDP,以及与会139个国家的绝大部分。
什么是双支柱税改计划:
一是要求大型跨国企业向实际取得利润的地区纳税,不论公司是否在该地区拥有经营实体,此举将有效遏制互联网科技巨头等跨国企业将利润转移至低税率国家以减轻税负压力;
二是设立全球最低企业税税率,以确保各个国家之间不会通过“低税率竞争”扩大税基。
OECD表示,“支柱一”预计将在各个国家地区间重新分配每年约1000亿美元的税收收入,“支柱二”则会新增每年1500亿美元的税收收入,并确保大型跨国公司在各地缴纳公平份额的税款。
分析师获悉,“双支柱”税改计划的框架设定等技术性工作预计将在今年10月完成,最快在2023年全面实施。
目前,仅有爱尔兰、尼日利亚、秘鲁、斯里兰卡等少数国家对实施全球统一最低企业税税率持有反对意见。
“毕竟,爱尔兰等国家一直是低税率政策的受益者。”一位长期研究全球税收政策的国内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负责人向分析师表示,由于爱尔兰采取12.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远低于欧盟美国的逾20%税率,吸引众多大型跨国企业(尤其是互联网科技巨头)纷纷将欧洲总部注册在爱尔兰。当前美国前10大互联网科技企业里,9家在爱尔兰设立了欧盟总部以减少税负压力。
在他看来,目前双支柱税改计划剩下的最大悬念,是全球最低企业税税率是否会引入G7国家倡导的至少15%最低税率。
“随着全球企业税最低税率实现统一,部分国家将不可避免地遭遇新一轮资本流出。”他指出。原因是跨国企业资金流向不再遵循各国税率高低,而是各国经济增长潜力,以及是否具备良好的营商环境,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储备、产业资源协同性等。
这位国内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负责人认为,某种程度而言,美国或许会成为全球最低企业税税率实施的受益者——美国企业税率劣势被“消除”,加之美国政府采取更积极的财政刺激计划,将会吸引美国大型跨国企业将更多全球资金回流美国本土以寻找商业机会。
备受争议的“爱尔兰三明治”
苹果谷歌等6大巨头少交千亿美元税款
一直以来,众多美国大型跨国企业(尤其是互联网科技巨头)都将注册地设立在爱尔兰等低税率国家,成功规避巨额税收。
英国的“公平税务标志”(Fair Tax Mark)组织通过评估分析2010年-2019年期间Facebook、苹果、亚马逊、奈飞、谷歌、微软等全球六大互联网科技巨头的全球纳税情况,发现这段时间他们的纳税拨备金,与实际支付的税收相差逾1002亿美元,即六大互联网科技巨头通过将利润转移到低税率国家等手段,少缴了1002亿美元应缴税款。
“其中最典型的一种做法,就是美国互联网科技巨头将欧盟总部注册地设立在爱尔兰,利用爱尔兰12.5%的低税率减轻缴税压力。这种操作也被称为爱尔兰三明治。”一位熟悉全球避税游戏规则的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告诉分析师。
甚至部分互联网科技巨头还玩成了新花样,比如谷歌开创了“爱尔兰-荷兰三明治”的双重避税方法,即将大量利润在两家爱尔兰子公司与一家荷兰子公司之间来回转移,利用两国不同的缴税政策与税率,最大限度减少自己的缴税压力。
微软则将这种玩法移植到百慕大群岛等避税天堂。2020年,微软在爱尔兰的子公司Round Island One创造约3150亿美元利润,相当于爱尔兰GDP的约3/4,因为其注册地在百慕大群岛(百慕大群岛不征收企业所得税),无需缴纳相关企业所得税。
上述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向分析师透露,除了利用低税率国家与避税天堂的优惠税收政策大胆避税,众多美国互联网科技巨头还充分利用传统税收政策的“漏洞”,达到避税目的。比如美国社交网络企业向欧盟用户推出了一款社交网络软件,并收取企业广告费在社交网络软件投放广告。只要社交网络企业要求广告商在欧盟以外国家支付广告费,那么前者的欧盟分支机构自然没有任何收入,且无需缴纳相关税收,真正达到避税目的。
这也令众多国家相当“愤怒”。过去3年以来,先是英国向亚马逊、谷歌、Facebook等互联网科技巨头加征2%数字服务税,后来法国、西班牙等欧盟国家纷纷效仿,均创设了数字服务税,税率在2%-3%。
“相比互联网科技巨头每年规避的数百亿美元税负,数字服务税征税额对他们而言等于是丢了芝麻,保住了西瓜。”他指出。这也促使全球各国加快了双支柱税改计划的协商,并最终达成共识。
分析师获悉,随着双支柱税改计划达成共识,一家国家的数字服务税也将随之退出历史舞台。因为这些国家完全可以通过全球统一的最低税率,要求互联网科技企业补缴所得税。举例而言,若某个互联网科技巨头在爱尔兰缴纳12.5%所得税,假设全球最低企业税税率为15%,那么其他国家有权要求互联网科技巨头补缴2.5%所得税。
“不过,这是否会令爱尔兰等低税率国家遭遇企业流失,仍是未知数。”这位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认为。一方面爱尔兰等国具有相对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与人才储备,仍会吸引跨国企业将人工智能等科技研发中心设在当地,另一方面爱尔兰等国家可以通过财政奖励等措施补偿跨国企业的科研支出,变相起到降低税负的作用。
企业全球资本流动再遇新挑战
随着双支柱税改计划即将实施,多国财政收入将迎来大丰收。
此前美国财政部预计,此举或将带来约7000亿美元的联邦收入;法国智库则预计,全球最低企业税税率统一将给法国带来43亿欧元财政收入。
“这也令欧美国家拥有更大的操作空间实施积极财政措施,刺激本国经济持续增长。”一家华尔街宏观经济型对冲基金经理向分析师指出。除了税收增加,令欧美国家更心动的,是双支柱税改计划还可能驱动欧美跨国企业将更多资金回流本土,为当地经济复苏“输血”。
以往,众多欧美跨国企业会因为某些国家的低税率政策,将部分资金留在这些国家账户,随着全球最低企业税税率统一,这笔钱就没有必要再留在低税率国家,转而可能纷纷回流欧美企业总部,作为支持当地经济发展的新资金。
一位美国大型跨国企业亚太区财务总监向分析师透露,目前他们内部已着手研究双支柱税改计划给企业资金全球分配所带来的影响。以往,他们会根据不同国家不同税率,以及各国业务分支机构的经营开支需要,将资金分散配置在各国业务机构账户,如今考虑到双支柱税改计划带来的征税不确定性,总部更倾向先将所有闲置资金归集到总部跨境资金池,等待相关全球最低税率政策明确化再考虑新的资金分配方案。
在她看来,这无形间有助于企业将更多资金回流到美国本土寻找商业机会,令美国成为双支柱税改计划的受益者。
分析师多方了解到,部分跨国企业财务总监对此持不同观点。他们认为跨国企业最终如何安排资金流向,很大程度取决于业务全球化发展需要,以及不同国家经济增长潜力与营商环境是否优越。
“目前总部没有要求我们将大中华区闲置资金归集到欧洲总部,毕竟中国经济稳健增长基本面,加之良好的营商环境,反而吸引欧盟总部将中国市场视为重要的业务增长点,还打算投入更多资金扩大中国业务规模。”一位欧洲机械制造企业大中华区财务总监向分析师透露。
他坦言,双支柱税改计划将在多大程度影响各国FDI(外商直接投资)增减,很大程度取决于各国经济增长潜力是否足够大,营商环境是否做得足够好。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微软Windows11为我们带来的一个惊喜变化是更开放的Windows商店,它可能意味着我们看到Steam游戏在未来登陆Windows商店。这种新的开放方式让Windows应用商店有许多变化,包括微软与亚马逊的Appstore连接以列出安卓应用,并允许开发者通过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并且保留100%的收入。微软还希望其他替代性应用商店,如Steam和Epic游戏商店,成为这个新Windows应用商店的一部分。
Windows和设备主管PanosPanay表示,Windows已经在很多方面托管了这些商店,如果现在能通过微软商店托管,那么当然可以。可以肯定的是,这意味着其它厂商想来微软商店,它们是非常受欢迎的,这也是微软建立相关政策的原因。
多年来,Steam已经成为Windows平台上巨型游戏和应用商店,PanosPanay展望了Windows应用商店的未来,在那里人们可以找到他们想要的应用,而不用考虑竞争对手的商店。虽然微软正在接受一个开放商店的想法,但也有一些注意事项。如果开发者使用替代性支付平台,微软将让他们保留100%的应用收入,但这并不适用于游戏。微软之前宣布从8月1日起将微软商店游戏收入分成从30%降到12%。
这项政策如何适用于独立的应用程序商店也不清楚。微软似乎只是在自己的商店中列出了亚马逊Appstore的Android应用,所以它实际上是与另一个商店相联的。如果Steam要与Windows应用商店整合,它很可能是通过类似的链接方案,这就避免了应用和游戏直接在微软的应用商店中被托管。
这仍是对今天Windows10上微软商店的改进。现在如果你设置一台新机器,你必须在网上搜索安装程序,只抓取微软Windows商店中的一些应用,或者使用第三方软件包管理器来管理哪些应用被安装。如果微软能够实现其开放的梦想,即建立一个列出所有Windows应用程序的商店,这将有益于每个Windows用户。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7月3日消息,近日先看科技创始人Mr厉害分享了苹果公司售后维修策略。
Mr厉害表示,自己的iPhone 12 Pro Max坏掉后被苹果拿去返厂维修,主板和电池被更换,没有换新,整个过程花费了一个多星期,这样的维修策略下我觉得买Apple Care+意义不大了,当然这得感谢那帮一直利用售后政策薅羊毛的人。
据悉,Apple Care+是苹果公司推出的付费服务。苹果公司介绍,大多数Apple产品均可在有限保修期内享有1年的硬件保修服务和长达90天的免费电话技术支持。
通过购买AppleCare+服务计划,你可进一步延长保修期限,并享受来自Apple的额外硬件保修服务与专家技术支持。
以iPad为例,每12个月最多两次意外损坏保修服务,每次收取相应的服务费:对于iPad收取368元的服务费;对于Apple Pencil或Apple品牌的iPad键盘收取188元的服务费。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7月1日消息,小鹏汽车公布了今年第二季度销量数据,第二季度交付新车17398辆,同比增长439%,其中6月交付6565辆,同比增长617%。今年上半年小鹏汽车共交付新车30738辆,同比增长459%。
小鹏汽车与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合称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御三家,虽然名气不如比亚迪,但已经得到了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市值位列全球新能源汽车企业前列。
不过对于任何一家车企来说,同比销量增幅超过400%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一方面得益于市场的变化,消费者开始接受新能源汽车,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小鹏汽车自身实力出色。今年6月小鹏P7交付高达4730辆,累计交付突破30000辆。要知道,这可是一款起售价229900元,顶配超过40万元的产品。
近年来小鹏除了在新能源、智能驾驶等领域发力,还在与其他IoT厂商合作,实现了小鹏汽车接入智能生态。今年下半年,小鹏将推出小鹏G3改款G3i和小鹏P5,覆盖更多价格区间。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欧洲多个国家已经确认将于2025年前后禁售燃油车,其他地区随后跟进,国内还没有燃油车禁售具体时间。Strategy Analytics此前的报告显示,中国人一向乐意于接受新技术、新产品。虽然国内燃油车仍是主流,但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已是世界前列水平。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6月汽车零售和批发辆同比下跌不少。结合新能源汽车暴涨的情况,小雷分析后认为,许多消费者意识到现在正处于汽车行业的变革时期,即便有购车需求,也处于观望状态,正在思考到底是买燃油车,还是买新能源汽车。
由于新能源汽车还在发展初期,好一点的产品价格都不便宜,等待技术成熟、成本下降之后,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也会稳步下滑,将会有更多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到了那种时候,就算国内不仅售燃油车,车企也会转为以燃油车为主。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7月2日上午,高通公司正式宣布,现任高通公司总裁安蒙正式就任高通CEO。
安蒙同时也通过社交媒体发表了一段简短的就任感言:“我非常荣幸出任高通公司 CEO,并有机会领导这样一家了不起的公司。25年前,我作为一名工程师加入高通公司。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的一点是,专注于研发具有变革性的领先技术。相信,这一点永远不会改变。”
据了解,今年1月5日,高通公司正式宣布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夫·莫伦科夫将于6月30日正式退休,由高通总裁克里斯蒂亚诺·安蒙接任,从2021年6月30日起生效。
根据小编了解,安蒙现年50岁,1995年就加入高通公司,从工程师岗位逐渐成长到技术管理岗位,并于2018年1月成为高通公司总裁。
在担任公司总裁期间,安蒙领导制定了行业领先的差异化产品路线图,缔造了公司5G战略及其商用加速和全球部署,同时推动高通业务实现多元化并扩展至多个全新行业。
值得一提的是,在正式接任CEO岗位后的首次媒体采访中,安蒙提到了两个重量级合作伙伴——苹果和华为。
在谈及中国市场时,华为是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安蒙指出,就高端而言,华为身后可供挖掘的潜力机会,并不逊于争取到苹果这样的大客户。
而对于苹果公司即将推出自研5G芯片的传闻,安蒙也信心满满地强调,高通在设计基带芯片方面积累了数十年经验,任何对手都很难复制。
根据Strategy Analytics的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高通在全球基带市场的营收份额53%,远远领先第二名联发科(25%)和第三名三星(10%),其中5G基带的市场占有率更是达到70%。
此外在最近一个财年,高通165亿美元芯片收入中,多达128亿美元都由手机贡献,这是不容有失且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核心关键业务。
但随着智能手机市场逐渐饱和,华为业务被限制,苹果也将推出自研5G芯片,高通必须尽快加强其他方面的业务能力,因此安蒙在上任之后的首次采访中预告了自研架构的CPU处理器,这方面很有可能成为高通未来几年的重点发展方向。
安蒙确认,处理器由原苹果资深架构团队操刀,会是市场上最好的芯片,相较于Intel、AMD、苹果平台竞品,有着更好的续航水平。
安蒙还强调,这颗处理器不是沿用手机上那套ARM公版,而是完全自行研发。同时他们的优势在于,可以自然地将5G支持带到笔记本上。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7月2日消息,据媒体报道,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芯片短缺问题就成为半导体行业的主旋律。如今,该问题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汽车行业,其中包括福特汽车。
当地时间周三,福特汽车表示,电脑芯片短缺将迫使该公司7月份削减美国六家以上工厂的产量。该公司表示,其在密歇根州、肯塔基州和密苏里州的皮卡工厂7月大部分时间将减产或停产,而其位于芝加哥的Explorer工厂7月份将停产整个月。
此前,在今年4月底,福特汽车表示,全球芯片短缺对其业务的影响将大于此前预期。该公司警告称,芯片短缺问题可能使该公司今年第二季度的产量减少一半,之后会触底回升。
当时,该公司还表示,预计全球芯片短缺问题今年夏季可能缓解,但可能要到2022年才能完全解决。
由于芯片供应紧张,福特今年已数次削减汽车产量。今年4月份,福特预计,芯片短缺将使其今年的营业利润减少25亿美元,至55亿至65亿美元之间。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北辰实业7月2日晚间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北辰会展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北辰会展集团”)通过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实施增资扩股,引来4名重量级战略投资者捧场,包括北京首都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北京首旅”)、北京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简称“首钢建投”)、京东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京东科技”)及GLeventsChinaLimited。
公告显示,4名战略投资者参与本次增资,并拟于近日签署《增资协议》。四公司将各出资5036.71万元,共认购北辰会展集团新增注册资本8000万元。本次增资完成后,北辰会展集团注册资本将由1.2亿元增至2亿元,北辰实业对公司持股比例由100%变更为60%,上述4名战略投资者持股比例均为10%,北辰会展集团将更名为“首都会展(集团)有限公司”,仍为公司控股子公司。
据了解,北辰会展集团是国内管理专业会展场馆数量最多、面积最大、承接会展活动层次最高的专业会展企业,目前运营管理包括国家会议中心、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在内的会展场馆20个,总建筑面积近420万平方米。
此次增资扩股吸引的4家战投均来头不小,拥有雄厚的资源优势。其中,北京首旅是上市公司首商股份的控股股东,首钢建投隶属于首钢集团,二者与北辰实业背后的实控人均是北京市人民政府。而京东科技则是刘强东实际控制的公司。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7月2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发出全员信,宣布一系列组织升级决定。
张勇在全员信中指出,经过本地生活服务公司董事会批准,任命李永和(老鼎)担任本地生活公司CEO,原CEO王磊(昆阳)卸任后将回集团另有任用。同时集团将基于地理位置服务,形成包括本地生活、高德和飞猪在内的生活服务板块。俞永福(永福)将代表集团分管该板块,向张勇汇报。老鼎、高德总裁刘振飞(振飞)以及飞猪总裁庄卓然(南天),分别向俞永福汇报。
这意味着,曾任阿里大文娱董事长的俞永福,在阿里的权责范围重新扩大。
公开资料显示,俞永福2006年进入UC公司工作,后成为UC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2014年,UC全面并入阿里巴巴,俞永福任阿里UC移动事业群总裁、高德集团总裁。
2016年10月,阿里巴巴宣布筹建文化娱乐集团,俞永福被任命为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筹)董事长兼CEO,向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汇报。2017年11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决定成立eWTP投资工作小组,由俞永福担任组长,同时俞永福卸任阿里大文娱董事长一职。此后,俞永福主要以高德集团董事长的身份出现,但变得更为低调。
张勇在全员信中指出,阿里已经形成了多引擎驱动,多业务赛道发展的局面。必须面向客户需求和产业特质,形成各业务单元经营责任制基础上的板块治理模式。这次组织升级也是阿里巴巴前期在云智能、B系由总裁代表集团分管的基础上,板块治理建设的重要一步。
此外,张勇在全员信中宣布同城零售事业群将保留淘鲜达和本地生活新零售团队,继续由老鼎负责。同城零售中的天猫超市业务相关团队和天猫进出口事业群,将合并成立新的“天猫超市和进出口事业群”,由刘鹏(奥文)担任该事业群总裁,向张勇汇报。
张勇说,为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打造更高效的客户和市场响应机制,阿里巴巴集团首席风险官郑俊芳将同时担任集团客户体验事业群负责人。原集团客户体验事业群负责人吴敏芝继续负责采购、行政、置业等工作。
据悉,上个月,张勇提出,阿里巴巴要成为一家由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双轮驱动的公司。面向快速变化和高度竞争的市场,要用长期主义的心态,坚持更全方位的能力建设,为走向未来奠定基础。在宣布组织升级的全员信中,张勇说:“面向未来,我们必须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有计划、分步骤、更耐心地进行全方位的变革。”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去年,苹果为iPhone 12系列带来了MagSafe磁吸式无线充电,最大功率15瓦。
爆料人Max Weinbach称,iPhone 13系列会采用更大的线圈,这可能意味着无线充电功率提升,同时还有望引入无线反向充电功能。
不过,iPhone 13的无线反充会仅限于Apple Watch、AirPods等自家设备。
之所以新增反充,可能与iPhone 13系列的电池容量普涨有关,按照此前曝光的信息,iPhone 13 Pro Max配4352 mAh 、iPhone 13和iPhone 13 Pro都是3095mAh,iPhone 13 mini是2406mAh。
另外,一张对比图显示,iPhone 13 Pro背部的三颗摄像头开孔比iPhone 12 Pro大了一圈,显得更加密集,这应该意味着光圈的增大、镜组的增加、像素的提升等。
按照现有信息,iPhone 13系列正面的刘海面积也首次缩小,价格方面,甚至可能会小幅下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7月2日,高通公司宣布,安蒙(Cristiano Amon)已于6月30日正式就任公司CEO,他也成为36岁的高通历史上的第四任CEO。
实际上早在今年1月份,高通便宣布安蒙将接替史蒂夫·莫伦科夫(Steve Mollenkopf)出任公司CEO的消息。过去半年,安蒙也一直以候任CEO的身份对外。
资料显示,莫伦科夫今年52岁,已在高通工作26年,并于2014年3月起担任高通CEO。这次CEO的调整,是因为莫伦科夫向高通董事会提出了辞职退休的申请,不过,在辞去CEO一职后,莫伦科夫仍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担任高通的战略顾问。
而新任CEO安蒙,今年50岁,和莫伦科夫几乎是同时期加入高通的。1995年,安蒙以工程师的身份加入高通,至今也已为高通效力26年。
加入高通后,安蒙先后担任过多个领导职务。自2018年1月起,安蒙开始担任高通公司总裁,在该职务上,他全面负责高通公司半导体业务(QCT),包括智能手机、射频前端、汽车和物联网领域的营收,以及公司的全球运营。
此外,安蒙还推动了高通业务向不同行业和客户的拓展以及多元化,并全面负责高通的5G战略。不仅如此,安蒙还成功管理了高通的相关并购,从而增强了高通的能力并加速在射频前端、连接和网络等关键领域的增长。
在担任高通总裁之前,安蒙曾任QCT总裁,全面负责公司的半导体业务。再之前,他还先后担任过多个业务和技术领导职务,包括全面负责高通骁龙平台。
而在加入高通公司之前,安蒙曾担任巴西无线运营商Vésper的首席技术官并曾在NEC、爱立信和Velocom任职。
在就任首日,安蒙通过社交媒体表示:“我非常荣幸出任高通公司CEO,并有机会领导这样一家了不起的公司。25年前,我作为一名工程师加入高通公司。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的一点是,专注于研发具有变革性的领先技术。相信,这一点永远不会改变”。
安蒙还表示,对于高通而言,现在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时间点,“我们持续推动5G演进和扩展;对于高通技术和产品的需求空前高涨;我们的解决方案正在推动智能边缘发展,助力云的发展并赋能众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在其看来,高通正处于充满创新机遇的新十年的起点。
截至7月1日美股收盘,高通的市值为1588亿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