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PLTR和AMD将先后公布最新财报,PLTR 的市盈率高达 614 倍,几乎是整个科技行业估值最高的公司,相比英伟达才37市盈率。这个价格不只是贵——它几乎代表了一种“AI信仰押注”。在这样的估值下,它必须交出怎样的成绩单,才能继续让市场买账?我们又该重点关注哪些数字,才能判断它的“AI故事”是否还站得住?
AMD业绩并不算差,营收增长、AI布局也有推进,但股价已经腰斩!为什么市场对AMD的容忍度这么低?是高预期下的失望,还是情绪过度的反应?现在到底是不是一个值得抄底的时机?
大家好,这里是美股投资网,2008年成立于美国硅谷,由前纽约证券交易所资深分析师Ken创立,专注AI,挖掘美股投资机会,旗下 AI量化美股分析工具-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每天追踪机构主力资金买卖情况,多空情绪。
PLTR财报前瞻
我们先来看大环境。2025年Q1财报季进展至中段,市场释放出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AI热潮不仅没降温,反而在宏观与政策干扰中加速推进。
我们先从AI最底层的“地基”——基础设施说起。提供先进光刻设备的ASML和负责高端芯片代工的台积电,它们的表现直接反映了AI算力基础的供需变化。这两家公司的财报双双超出预期,尤其是台积电,不仅明确表示AI相关收入全年将实现“同比翻倍”,还顶着美国对华出口限制的压力,保持了稳健的增长节奏。更重要的是,它打算将亚利桑那州的4nm芯片价格上调30%,这背后释放出的信息是:技术壁垒稳固,客户还愿意为稀缺资源买单,它的议价能力更强了。
这其实说明了一件事:AI底层基础设施仍然处在供不应求的阶段。在“前有先进制程受限、后有AI模型快速迭代”的背景下,芯片厂商获得了更大的溢价空间和更强的现金流能力。资本市场自然会更关注它们在高阶产能扩建、客户锁单管理上的节奏掌控力。
与此同时,AI基建的投入也没停下来。Google维持了全年750亿美元的资本支出计划,其中核心方向就是AI和云基础设施。一季度,谷歌云收入同比增长28%,CEO皮查伊特别提到,Gemini 2.5发布后,AI Studio和API平台的用户数比年初暴涨了200%以上,说明AI开发工具正在加速向开发者和企业端渗透。
再往上游看,企业级AI的落地速度远超市场预期。SaaS平台ServiceNow(NOW)用一份“出乎意料强劲”的财报回应了外界对“企业削减IT预算”的担忧。CEO比尔·麦克德莫特在电话会议中直言:“客户不再关注削减预算,而是思考如何通过AI提升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ServiceNow在公共部门的AI渗透速度甚至比企业客户更快,其AI平台已被多个政府机构用于合同审核、流程审批与运营优化,政府部门正在成为AI实际应用的“试验场”。
如果说ServiceNow代表了AI+SaaS产品的标准化落地路径,那么同处于应用层的PLTR(PLTR)则是站在“AI国家基础设施”入口的操作系统级玩家。对PLTR来说,这次财报更是一次对其‘AI系统是否真正落地’的现实考核——市场希望看到的不只是增长,更是客户粘性与技术替代力。
投资者真正关注的是两个问题:
1. 它的AI产品,是否已成为客户业务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工具?
2. 当前的高估值,是否由真实的客户关系与结构性粘性所支撑?
根据瑞银近期对汽车、制造与重工等行业中六家PLTR企业客户的调研结果,所有受访者均表示短期内不会削减对PLTR平台的投入。原因很明确:PLTR的系统已经从最初的“创新尝试”逐步演变为企业日常运营中不可替代的关键基础设施,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
PLTR它原本是典型的“深政府”型科技企业——专为美军、情报机构等政府部门提供数据分析系统,重点应用于反恐与国防安全。但这两年,它商业化速度飞快。
在上一季财报电话会上,PLTR给出的指引是:2025年Q1营收预计在8.58亿到8.62亿美元之间,同比增长大约35%-36%;全年营收指引上调至37.41亿至37.57亿美元,增长幅度超过31%。这两个数字都远超市场预期,也难怪当时财报一出股价暴涨。
2024年第四季度,美国商业业务收入同比增长高达64%,达到2.14亿美元,应用场景覆盖反洗钱、能源管理、金融服务、医院运营、保险、电信等多个领域。而政府业务依旧稳健,近三个季度的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23%、40%、45%,第四季度达3.43亿美元。
PLTR财务数据亮眼,一个关键原因是它的AI平台AIP,也就是基于其公司平台Foundry的一个插件。公司通过“AIP训练营”向潜在客户展示AI落地能力,加速从试点到上线的转化速度。例如,坦帕综合医院用其系统将脓毒症患者住院时间缩短15%,Trinity Rail三个月内上线库存管理系统,节省成本3000万美元。这种“立竿见影”的效果,让客户看见实打实的收益,PLTR也逐步从工具提供商变成业务增长伙伴。
合同层面也延续强劲势头:政府方面,PLTR与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国防部和北约等联合拿下6.19亿美元的多年期合同;商业方面,新增客户包括力拓、英国石油、内布拉斯加医疗中心和温蒂汉堡等。
与此同时,公司也在积极拓展生态合作,与Shield AI、Anthropic(Claude模型)、微软、松下能源等建立起伙伴关系。这些合作有助于技术互补、加速扩张、并带来更多客户资源。
PLTR风险
但竞争也越来越激烈。Snowflake(SNOW)收购TruEra来强化AI模型的监控与治理;微软正在将Copilot整合进其数据平台;谷歌的Gemini同样朝企业级AI系统全面进军。这些巨头一个比一个强,PLTR如果想守住位置,就得持续快跑。
当然,PLTR同样面临潜在风险。PLTR 约 55% 的收入来自政府合同,其中 75% 来自美国,这使它面临联邦预算削减的风险,这种高度依赖意味着,一旦政策风向发生变化,公司将面临直接冲击。就在近期,特朗普竞选阵营提出将在未来五年内,每年削减国防预算8%。而PLTR正是深度绑定五角大楼的核心供应商之一。消息传出后,PLTR股价两日内暴跌超15%,足见市场对这一风险的敏感程度。
更进一步来看,如果“DOGE”计划落地,压缩国防IT外包与软件采购,PLTR在核心业务上的依赖将暴露无遗,甚至叠加客户流失或数据泄露等突发事件,其股价可能出现非常剧烈的波动。
不过另一方面,美国政府本身也是AI应用的重要推动力量。从ServiceNow、Oracle到PLTR,流程自动化、实时决策、系统智能化都是联邦体系升级的关键方向。同时,欧洲那边也给PLTR带来了新的增长线。俄乌冲突以来,德国、法国、波兰等国大幅增加了数字化国防预算,PLTR正逐步成为欧洲军工数字化的重要供应商。也就是说,就算美方订单降温,欧洲市场可能起到一定“兜底”作用。
但话说回来,PLTR始终是一家和政府强绑定的企业。只要政策、预算、国际局势有风吹草动,它的基本面就可能出现大幅波动——这也是任何估值逻辑之前必须考虑的核心风险。
总结来看,当前AI行业链条的传导逻辑正在变得愈发清晰:
底层芯片厂商回暖,显示AI相关资本支出未被削减,客户支出能力依然强劲;
中层SaaS与自动化平台增长稳定,说明AI预算更具结构性、非周期性特征;
PLTR客户粘性极强,其产品功能已嵌入客户核心运营,且欧洲市场打开新增长空间。
在此基础上,我们预计PLTR在下周公布的财报中,可能维持商业客户收入的强劲增速,并给出2025财年稳中有升的营收指引。政府业务可能出现小幅波动,但不足以撼动其基本面。本次财报将成为市场重新审视PLTR“AI能力兑现速度”的节点。
PLTR 估值分析
PLTR 的当前估值可以说是“贵得有点离谱”。数据显示,其前瞻市盈率(Forward P/E)高达 213 倍,不仅在可比公司中排名第一,而且显著高于盈利能力更强、营收规模更大的 Oracle(ORCL)。
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软件行业中,前瞻市盈率超过 60 倍的公司有 165 家,而在整个科技板块中,超过 53 倍的有 363 家。PLTR 的估值远远超出这两个分布的上限,处于极端高位。
这种极高估值背后,反映的是市场对PLTR 在 AI 领域未来增长的巨大预期,尤其是在政府合同、企业业务拓展、以及其 Foundry 和 AIP 平台的商业化潜力方面。然而从估值模型的角度看,这更像是一种“信仰定价”——即投资者愿意基于未来的设想,提前为尚未兑现的业绩买单。
这类溢价通常是留给成长迅猛的早期公司,而PLTR 成立已有二十年,已经不再年轻。那么,问题来了:市场为何依旧愿意给予它如此之高的溢价?
一个关键因素是它持续稳定地通过了软件行业常用的“Rule of 40”健康指标。该指标将营收增速与利润率相加,总和超过 40% 即被视为增长与盈利兼顾。2024 财年,PLTR 全年营收增长 29%,若剔除战略性商业合同,核心营收增速高达 32%;其 Rule of 40 得分达到 68%,利润率表现强劲。展望下一季,市场预期营收增速为 36%,利润率有望提升至 20%,组合得分约为 56,依旧“轻松超线”。
这背后传递的是一个重要信号:PLTR不像很多AI公司那样只会讲故事、烧钱扩张,它是真的能在赚钱的同时维持高增长。这种“又稳又快”的表现,自然会吸引资金持续流入,也为当前的高估值提供了某种“合理性”。
财报前,我们可以通过看美股大数据AI量化分析工具的财报预测功能,查看机构的买入数据,帮助我们判断机构的投资情绪。
我们输入PLTR,截至美东时间5月1日17:30分,我们可以看到,过去五天看涨和看跌的比例是54%对比45%,过去十天则是52%对47%。此外,过去五天,暗池和大单买入的总金额为4.59亿美元,而卖出的总金额为2.64亿美元,相差1.95亿美元。
不过话说回来,估值这么高,也意味着它没有太多犯错空间。一旦未来几个季度增长放缓、利润率下滑、Rule of 40 没守住——即使只是轻微下滑——也可能导致市场迅速重新定价。到那时,像现在这样200倍的估值很可能撑不住。所以站在当前节点,PLTR的定价其实是一种市场对它“持续交付”的信任押注:看多的人认为它会长期跑赢AI时代的平均水平,看空的人则担心,这个故事已经被市场提前兑现得差不多了。反正我是不会去碰 PLTR这票的。
AMD财报前瞻
分析完了PLTR,接着我们来分析AMD,周二盘后,AMD将发布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在过去一年中,AMD股价较2024年高点已经腰斩超一半,表现和英伟达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回顾几次财报发布后的市场反应,AMD股价之所以频频下跌,原因并不只是单季度表现不佳,更反映出它在核心业务、盈利质量和市场预期之间的深层结构性问题。
首先是“营收支柱的”数据中心业务过去几个季度,这块业务虽然保持增长,但持续低于分析师预期。原因并不复杂:市场给AMD设定的标准,已经不是“增长就好”,而是要像英伟达一样爆发式增长。但现实是,AMD的数据中心业务虽然有进展,却缺乏让人眼前一亮的“加速度”。这在资本市场是致命的。因为一旦某项业务成为主力,它的每一次波动都会被放大解读,更别说连续几季都是“差强人意”。
另一个问题是盈利质量。AMD在营收增长的同时,毛利率和净利润却在下滑,这是市场高度敏感的信号。市场有时候并不怕你短期不赚钱,毕竟AI芯片研发本来就烧钱。他们担心的是:烧出去的钱,什么时候能带来看得见的回报?过去几季的财报中,AMD在AI相关投入上确实增加了,但回报的确定性却没有同步提升。这就导致市场对其盈利模型的稳定性越来越不放心。尤其是和英伟达一对比,压力就更明显:人家不仅营收暴涨,还在利润率上持续提升。而AMD这边呢?增长变得“模糊”,利润还在下降。
此外AMD在AI芯片上的布局始终没有给出一个清晰的故事。MI300 系列是有的,也确实开始出货了。MI350计划2025年中期推出,MI400会在2026年登场。看上去节奏并不慢,甚至比很多竞争对手更积极。
但美股市场不是只看你“有没有产品”,它看的是你有没有故事、有没有数据、有没有预期。在英伟达高调公布H200和B200的营收、订单和供需爆表的同时,而AMD这边呢?MI系列确实出了,但营收贡献有多少?客户是谁?今年能卖多少?这些信息都很模糊。市场不知道你这张AI牌打到哪了,自然也就不敢为你估一个“AI高溢价”。
AMD的另一个隐形难题,是它在GPU市场上虽然是“老二”,但这个“老二”和“老大”之间的差距不是5%、10%,而是在市占率、性能、品牌溢价、客户依赖度上的全面代差。
结果就是——只要AMD的财报有一点点不如意,市场就立刻下意识地把它拿去和英伟达对比,然后产生更大的失望。“英伟达阴影”挥之不去!
那么,这次财报有没有可能出现转机这可能是决定财报后股价表现的关键。
本次财报我们要知道的是,全球贸易环境带来了短期的不确定性。过去几周,受中美之间的芯片政策影响,一些客户推迟了采购。英特尔在前几天的财报中也提到类似现象,一季度财报超预期,因为部分需求被提前释放到了第一季度。AMD也有可能遇到类似的节奏错配,如果Q1因此而“看起来不错”,市场可能会短期松口气。
但问题是,AMD已经预警Q2受限出口将减少8亿美元收入,所以即使Q1看起来好,Q2指引如果太差,市场照样不会手软。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如果此次财报中我们之前担忧的那几个因素表现好转哪怕数据没有太惊艳,也可能给股价“止跌回稳”的契机。但如果继续模糊以对,或对下季度业绩过于保守,投资者可能不会再给太多耐心。
总的来看,AMD并不是一个“坏公司”,它的问题在于成长节奏与市场预期之间存在落差。本次财报,将是公司和市场之间的一次重新校准。如果你相信AMD能在未来2-3年靠AI芯片建立新的增长曲线,现在或许是估值最有吸引力的窗口期。但如果短期内没有信心管理层能够有效讲好AI故事,那么财报过后情绪反应仍可能偏冷。
好了,今天的视频就到这里。你认为这次PLTR的财报会超出市场预期吗?这么高的估值你怎么看?至于AMD,在经历了大幅回调之后,你觉得它现在的股价有没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