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标普500指数累计下跌5.8%,创下2020年3月以来最大单周跌幅,道指和纳指双双下跌4.8%。在高通胀和美联储大幅加息的推动下,美股抛售潮仍在持续。
但有始便有终,有跌便有涨,抛售何时结束,反弹何时才能到来?以Mislav Matejka为首的摩根大通策略师在一份报告中写道:“美联储鹰派立场已经见顶的预期被延后了,对此重新定价伤害了美国股市,但这不会一再重演,下半年通胀压力将有所缓解,股市抛售压力也会缓和。”
美联储点阵图显示加息步伐仍然相当积极,但策略师表示:“如果美联储按预期执行计划,没有出乎投资者意料之外,这对稳定市场情绪将大有帮助。”
自4月以来,美国和欧洲股市一直动荡不安,通胀居高不下,而鹰派央行的立场加剧了经济衰退的担忧。这种抛售促使华尔街策略师纷纷下调了标普500指数的年终目标。根据彭博社的最新调查,他们大多预计该指数将实现反弹,今年仅下跌3%。
Sundial Capital Research分析师Jason Goepfert认为,目前是“标普500指数历史上最糟糕的抛售时期”,他指出,自6月8日以来,该指数经历了五个90%以上成分股收盘下跌的交易日。
美国银行全球投资策略部门的首席投资策略师Michael Hartnett指出,根据历史走势,熊市将在10月份结束。“市场情绪非常低落,但鉴于利润/政策相关因素,标普500指数跌到3600点可浅尝,跌到3300点可适量吃进,跌到3000点就可以大胆吞下了。 ”
数据显示,最近一周,有166亿美元资金流入美国股市,新兴市场股票领域在过去六周里首现资金流入的一周,规模为13亿美元;美国小型股出现自2021年12月以来的最大规模资金流入,为66亿美元;美国价值股出现了13周以来的最大规模资金流入,为58亿美元;科技股出现九周以来的最大规模资金流入,为8亿美元。
Mislav Matejka等策略师重申建议增加对中国的直接敞口,在发达市场中,建议增持英国和欧元区股票;相比于发达市场,维持对新兴市场的超配立场。
板块方面,策略师们建议增持矿业股,尽管它们近期表现超群,但其估值仍然具有吸引力。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重新审视中国互联网科技价值后,这家外资巨头真金白银抄底相关股票。
近日,摩根大通、安本投资等海外资管巨头旗下中国股票基金公布了截至5月末持仓情况,摩根大通仍在大手笔加仓互联网股票,阿里巴巴获翻倍增持,京东再次获大幅加仓。
今年5月,摩根大通在重新审视中国互联网科技企业的短期和长期基本面前景后,全面上调中国互联网公司的评级以及目标价。这与两个月前摩根大通对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态度截然相反。
在一年一度的摩根大通全球中国峰会上,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梁治文表示,中国现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全球第二大的债券市场及股票市场。毋庸置疑,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为重要以及具有影响力的市场之一。他认为,投资者应该继续关注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均衡发展等领域。他坚信这些领域会有很多激动人心的机会。
摩根大通再次出手
继此前12倍增持京东后,这家海外资管巨头又有大动作。
据晨星数据显示,摩根大通的旗舰中国基金“JPMorgan Funds- China Fund A (acc) – USD”,在今年5月31日末,前十大重仓股分别为腾讯、美团、京东、网易、招商银行、阿里巴巴、中国平安、中国海外发展、药明生物和华润万象生活,合计持仓占比41%。
其中,互联网股票占据五席,并且前四大持仓均为互联网股票。5月期间,该基金小幅减持了腾讯,美团、京东获不同程度增持,网易持仓未变。
值得一提的是,3月份期间,该基金曾大幅加仓京东,加仓幅度达12.54倍。进入5月,该基金再次大幅加仓了京东,加仓幅度达16.08%。
而对阿里巴巴则是直接重金买入,晋升为该基金第六大重仓股。晨星数据显示,阿里巴巴获“JPMorgan Funds- China Fund A (acc) – USD”增持100%持仓,5月末持仓市值达1.61亿美元,但第一次买入时间为2022年5月,而此前的基金重仓名单中,并没有阿里巴巴的身影,由此可见,该基金可能是5月份新进建仓了阿里巴巴,并重金买入。
此外,药明生物的持仓增持幅度也是100%,同样是今年5月首次买入,但药明生物此前已在该基金的重仓名单中。此前,该基金此前显示的药明生物名称为“WuXi Biologics Cayman Inc Common Stock Usd”,5月持仓显示的名称为“WuXi Biologics (Cayman) Inc”。因此,“JPMorgan Funds- China Fund A (acc) – USD”可能并没有翻倍买入药明生物,而是持仓名称变化所致。
摩根大通旗下另一只旗舰基金,中国A股机会基金5月份期间总体持仓变化不大。宁德时代被减持11.29%持仓股份,通威股份被减持4.41%股份,而招商银行、国电南瑞获小幅增持。
隆基绿能、中国平安、五粮液、宝信软件、万科A等多只重仓股持仓未变。
安本投资减持多只重仓股
与摩根大通的策略有所不同,安本投资却对其不少重仓持股进行了减持。
晨星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安本投资旗下中国A股股票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分别为贵州茅台、中国中免、华测检测、宁德时代、迈瑞医疗、隆基绿能、广联达、招商银行、美的集团、爱尔眼科,合计持仓占比39%。
值得一提的是,该基金5月份期间,对其不少重仓持股进行了减持。其中,第一大重仓股贵州茅台5月份被该基金减持了2.54%持仓股份,期末持仓市值为2.18亿美元;第二大重仓股中国中免被减持7.54%股份,第三大重仓股华测检测被减持7.5%股份,宁德时代被减持11.05%股份,迈瑞医疗被减持10%股份,广联达被减持4.5%股份,爱尔眼科被减持16.31%股份。
不过,也有部分重仓股获增持,招商银行获增持7.42%股份,隆基绿能、美的集团也获小幅增持。
安本近期发布多篇关于小盘股的研究策略,说明该机构对小盘股的兴趣明显增加。安本认为,小盘股范畴广阔且深厚,充满实现高于市场回报的潜力。因为面临不同风险,还提供多元化好处,再加上这一庞大范畴的分析师研究覆盖较低,为主动型基金经理提供了跑赢指数的空间。
安本表示,小盘股自21世纪之初以来经历的复苏是由于基本面改善。小盘股指数受惠于抓住科技进步所带来增长机会的公司的强劲表现。由于不受旧世界的实体商店、基础设施和方法的阻碍,小公司能够在零售、理财、传媒、医疗、航空等行业领跑传统大公司。
该机构研究指出,配置小盘股可帮助机构投资者实现一些共同目标。例如,新增或增加小盘股配置有望提升短期表现或改善多元化。而对于在投资组合中增加固定收益以降低风险的负债型投资者而言,配置小盘股也有助抵消预期回报的潜在下跌。
外资转战中国资产?
近日,在美国通胀高企、美联储宣布加息75基点的背景下,美股遭遇重挫,但A股和港股市场表现稳定,A股自4月27日以来接连反弹,与美股“逆向”而行。
在此背景下,沪深股通作为外资流入A股市场的主要渠道之一,近期净流入速度明显加快。数据显示,6月以来,北向资金净流入586.64亿元,其中,沪股通净流入419.91亿元,贡献最大。外资接连流入,使得北向资金年度净流入额转正,今年以来,北向资金净流入575.03亿元,沪股通净流入756.98亿元,而深股通则净流出181.95亿元。
外资真金白银买入的同时,也在加速调研A股。今年以来,瑞士银行、Point72、高盛集团、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等频频出现在A股调研名单上。据数据显示,瑞士银行调研次数达98次,Point72也有96次。
全球市场巨震,A股为何能持续走强,甚至走出独立行情?华西证券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经济和政策周期更有利。海外央行在高通胀压力下不得不提高加息幅度,为了控制通胀预期,可能会以经济衰退为代价,经济“硬着陆”风险加大。国内政策“以我为主”,货币、财政政策积极发力,多城市放松房地产调控,随着疫情得到控制,政策重心从“疫情防控”转向“稳经济”,经济增长逐步走强使得外资风险偏好回升。
其次,人民币汇率在4月经历一轮急贬后进入双向波动区间,5月16日起,人民币汇率小幅升值,A股市场对外资吸引力增强。
再次,当前A股主要股指相比美股等海外主要权益类市场更具吸引力,较低的估值使得A股在外围市场波动中保持一定韧性。
华西证券表示,随着国内经济进一步复苏,下半年外资仍有望延续流入。中国资产仍是外资配置新兴市场的重要方向,与其他成熟市场相对比,A股的外资持股占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A股优质资产将持续受国内外资金的增持。
相关报道
3个月爬坡超34%!港股科技股走出反弹行情 上行趋势能否企稳?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对于中国投资者而言,红色寓意着市场“红红火火”;而对于大洋彼岸的美国投资者来说,满屏的红色则意味着市场“血流成河”!
(满屏飘红:标普500指数各成分股年内多数下跌)
过去一周,美股市场的震荡正令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迫切想要知道股市还会跌到何种程度。而如果历史可以作为参考的话,那么眼下的抛售可能仍处于早期阶段……
投资者经常将年内市场的崩盘归咎于美联储,而事实证明,美联储也经常会插手市场,并成为行情是否能得以逆转的关键。高盛集团全球市场策略师Vickie Chang的最新研究显示,自1950年以来,标普500指数曾有17次至少下跌15%。在这17次下跌经历中,有11次股市在美联储再次转向宽松货币政策前后才触底反弹。
但在本轮美股熊市中,投资者想要等到美联储政策转向,可能仍需经历一段漫长的痛苦期:标普500指数在年内已下跌了23%,是1932年以来开局最差的一年。该指数上周下跌5.8%,为自2020年3月疫情引发大规模抛售以来的最大单周跌幅。
与此同时,美联储的加息周期其实才刚刚开始。上周三,美联储宣布了自1994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加息行动,并暗示今年还将多次激进加息,以抑制居高不下的通胀。
愈发收紧的货币政策,加上不断刷新四十年高位的通胀率,已经令许多投资者担心美国经济可能会陷入滑坡乃至衰退。最近几周,美国零售销售、消费者信心、房屋建设和工业活动等经济数据均显示出明显疲软。尽管目前美企的盈利依然保持强劲,但分析师预计,下半年可能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根据FactSet的数据,标普500指数成份股公司中,共有417家在第一季度财报发布会上提到了通胀,为2010年以来最高。
未来一周,投资者将密切关注成屋销售、消费者信心和新屋销售等数据,以研判美国经济的走向。美国股市和债市周一因六月节假期而休市。
市场悲观情绪挥之不去
CIBC Private Wealth美国首席投资官David Donabedian表示,“我不认为市场会以当前的速度继续快速下跌,但对于那些我们正接近市场底部的想法也很难接受。”
Donabedian指出,他已经劝阻客户不要试图“逢低买入”,也不要指望市场很快就会好转而折价买入股票。
他认为即使是在一轮惩罚性的抛售之后,股市看起来也并不便宜。他补充称,对未来的盈利预估看起来仍过于乐观。
根据FactSet的数据,标普500指数未来12个月预期市盈率为15.4倍,与过去15年15.7倍的平均水平相当接近。FactSet的数据显示,分析师目前仍预计标普500指数成分股在第三和第四季度的盈利增幅将达到两位数。
其他一些投资者则表示,他们对美联储可能不得不采取更激进加息行动的潜在风险保持警惕,尤其是如果政策制定者因又一次意外高企的通胀数据而措手不及的话。
密歇根大学本月早些时候公布的消费者信心调查显示,美国家庭预计五年后的通胀率将为3.3%,高于5月份的3%,这是自1月份以来调查预测的首次上调。此外,美国劳工部公布的5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上涨8.6%,为1981年以来的最快增幅。
Syz Bank首席投资官Charles-Henry Monchau表示,“我们的感觉是,如果下一次通胀数据再次非常高,美联储可能会以更大幅度加息。而这可能会给股票等风险资产带来进一步压力。”
经济衰退期股市将更为危险
当美联储今春启动加息周期时,联储官员们曾表示希望实现软着陆——即经济放缓到足以抑制通胀,但又不至于引发衰退的程度。
但最近几周,许多投资者和分析师对美联储能否实现这一目标越来越悲观。数据已经显示出经济活动降温的迹象。许多分析师说,由于加息进一步提高了消费者和企业的借贷成本,很难想象美联储有什么办法能够避免经济滑坡。
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首席全球策略师David Kelly上周三在与分析师的电话会议上表示,“美联储激进加息的举措增加了今年或明年初经济衰退的风险,坦率地说,这也令他们可能无法持续加息。如果美联储在未来一年内召开会议,考虑降息,我不会感到意外。”
从历史波动看,丝毫不出人意料的是,美国股市在经济衰退期间通常表现不佳。德意志银行的研究显示,自1946年以来,标普500指数在经济衰退期间的跌幅中值为24%。德意志银行策略师Jim Reid在近期一份报告中曾写道,“即使经济未陷入衰退,我们也将接近边缘区域。”
对投资者来说,目前存在的一线希望是,根据高盛的分析,当美联储开始重新转向宽松政策时,市场历来都会做出积极而迅速的反应,尤其是在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便是与央行政策有关的情况下。但眼下,没人能确定的是,美联储究竟何时会调整政策,与此同时,经济又将在未来一段时间承受多大的压力。
“我预计这个夏天会非常动荡,”Laffer Tengler Investments的首席投资官Nancy Tengler表示。
相关报道
A股反弹没吃到 美股追高 但斌再遭“炮轰” 部分产品套牢 渠道质问为何买美股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如果被问到愿意最多花多少钱吃一顿午餐?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但如果问是否愿意花16万元吃一顿午餐?大部分的人会选择不愿意。如果再问,是否愿意花19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27亿元吃一顿午餐?或许除了惊讶,更多人会选择反问:为什么?
6月12日,巴菲特慈善午宴于eBay上正式拍卖,起拍价为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6万元。这场午宴最终以1900.01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276亿元成交,一名ID以W字母开头S字母结尾的出价者以0.01万美元的优势胜出。
这是巴菲特第21次公开拍卖“午餐券”,也是最后一次。今年8月,巴菲特将年满92岁。或许不论是对巴菲特还是共进午餐的人,吃什么从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午餐的价值:巴菲特说了什么,自己向巴菲特说了什么,以及市场看到了什么。
经历了市场的周期、红利的轮替,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人们境遇如何?天价午餐是否能值回票价,或许只有他们自己清楚。
天价的午餐
美国东部时间6月12日周日19时30分,巴菲特慈善午宴拍卖活动在eBay拉开帷幕,到了6月17日,也就是拍卖的最后一天的下午,竞标开始变得激烈异常。
当日上午11时左右,竞标价格已经超过1000万美元,22时29分,W字母开头和J字母开头的两位竞标者开始了最后的角逐,在距离拍卖结束的最后一分钟里,将价格从1360万美元拉至1900万美元,最终以1900.01万美元落槌成交。据eBay官网统计,本次拍卖共计43次竞标,最终成交价远超此前所有纪录。
按照规矩,竞拍者需要通过资格预审,拍卖中标者可以携带最多七位客人在纽约曼哈顿的史密斯与沃伦斯基牛排馆(Smith&Wollensky)与“股神”沃伦巴菲特共进午餐。
午餐会吃什么,或许竞拍者们并不在意,他们更关心的是,可以聊什么。午餐中,客人可以与股神探讨任何投资话题,但股神接下来会买什么,并不在可讨论的范围内。
慈善午宴的拍卖始于2000年,彼时,巴菲特的妻子苏珊·汤普森曾在总部位于旧金山的非营利组织(NGO)格莱德基金会当志愿者。根据基金会的信息,旧金山仍有约8000多无家可归人群,该基金会长期为无家可归者和低收入人群提供免费食物、医疗保健等支持服务。
经由苏珊引荐,巴菲特开始拍卖午宴,并将全部所得捐赠给该慈善基金会,用于帮助旧金山地区的穷人和无家可归者。
回顾对比来看,第一次午宴的价格称得上“实惠”。
2000年之前,正值互联网公司估值的转折点,因投资传统公司错失科技浪潮的巴菲特处于被质疑的漩涡中。而后,互联网泡沫破灭,纳斯达克指数暴跌1300点,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重新受到追捧。即便如此,2001年的中标者只花了2万美元左右便获得了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
2003年后竞拍由线下转至线上,价格也逐渐攀升至百万美元以上。从2万美元到1900万美元,20余年间,“午餐券”涨价了950倍。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0年至2019年,巴菲特慈善午餐拍卖活动已筹集超3400万美元。2020年至2021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巴菲特慈善午餐暂停拍卖。今年最后一次的竞拍金额成功到账后,巴菲特的“慈善午宴”将给格莱德基金会带来累计约5300万美元的捐赠。
那些曾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投资人
如果说巴菲特午餐的意义仅仅是慈善,或许并不完全准确。在公布的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人员名单里,有金融巨鳄,有成功商人,有公司创始人。有的人已经淡出了舞台,有的人却一直在聚光灯下。
这其中,不乏同为资本市场的参与者,比如对冲基金半岛资本创始人泰德·惠施勒(TedWeschler),就在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次竞得与股神共餐机会,分别花费262.6万美元、262.7万美元,共计525.3万美元。
也正是在2011年,泰德·惠施勒关闭半岛资本,转身加盟伯巴菲特的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协助掌管约1100亿美元的股票、债券和其他投资,并被认为是巴菲特未来的接班人之一。
2003年,对冲基金绿光资本创始人大卫·埃因霍温(DavidEinhorn)以25万美元竞得“午餐券”,而2002年价格仅为2.5万美元,大卫首次将午餐价格从个位数提升至十位数。
午餐后的第五年,大卫多次对外宣称要做空雷曼兄弟,而事实证明,他“赌”对了。全球金融危机席卷而来,雷曼兄弟破产。经此一役,大卫名声鹊起,市场传闻他在这一场做空中至少获利超过10亿美元。
至今,大卫仍然活跃于资本市场中。在近日的索恩投资大会(SohnInvestmentConference)上,大卫表示黄金是投资组合中极为重要的资产,自己的基金今年涨超20%就得益于对黄金的投资。他认为,美联储控制通胀的工具有限,未来金价可能将大幅走高。
若说上述两位都是资本市场的“幸运儿”,且受到巴菲特的“点拨”,那总部位于多伦多,为家族办公室、高净值个人、机构和基金的全球客户管理约6.5亿加元的加拿大沙利达资本(Salida)就不那么“幸运”了。
2009年,Salida资本集团创始人以168万美元入手“午餐券”,试图通过“取经”,寻找扭转基金净值下跌的转机。次年4月,Salida推出新的私募股权基金。然而一切皆是徒劳,2013年,该集团因多个基金亏损清盘,永久退出了资本市场的舞台。
四位中国“食客”
中国投资人对巴菲特慈善午宴关注度不断提升,除了巴菲特本人的“魅力”,或许还有其他原因——在诸多竞拍者中,有四位来自中国的“食客”。
2006年,化名“快即是慢”的步步高创始人段永平,以62万美元的高价竞得一席后,带着黄峥一起与巴菲特见了面。
再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黄铮创立的拼多多在纳斯达克上市,截至截稿,市值高达74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07亿元。而段永平的步步高不断改革转型,孵化出OPPO和vivo两大手机品牌。
2008年,赤子之心中国成长投资基金总经理赵丹阳“入选”,斥资211万美元。彼时与巴菲特聊个股还不受限制,赵丹阳便向巴菲特荐股物美商业。虽然如今物美商业已经退市,但当时股价在4个交易日内大涨20%以上,为赵丹阳的午餐“买了单”。
2014年,天神娱乐借壳上市。2015年,公司CEO朱晔便以234万美元高价拍得巴菲特午餐,赚足了眼球。与不少竞得者类似的是,午餐后不久朱晔就有了新动作,先后发起12起并购案将天神娱乐市值推上400亿元。
然而到了2018年,不少公司因并购产生的后遗症——商誉爆雷频发,天神娱乐也是其中之一,公司归母净利润巨亏71.51亿元。2018年5月,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朱晔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后,辞去天神娱乐董事长、法定代表人等职务。
2019年,加密货币波场币创始人孙宇晨以456.8888万美元拍得第20届午餐宴,却最终放了股神巴菲特“鸽子”。
就在约定日期的前两天,孙宇晨突然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自己因突发肾结石正于医院治疗,因故取消与巴菲特的午餐会面。对于格莱德基金会的捐赠已经完成,仍然有效。
这一消息引起市场讨论,不少人认为午餐机会难得,且肾结石的治疗方法非常成熟,不应成为放弃天价午餐的理由。7月25日,孙宇晨发出一封公开致歉信,表示自己拍下巴菲特午宴的行为逐渐演化成一场过度营销,为此对公众深表歉意。
虽然没有见面,但孙宇晨却“出圈”了。2020年9月,波场TRON主网总账户数突破1000万。2021年2月,波场TRON交易总数突破16亿。
巴菲特的餐桌来来往往,故事可能就此结束,但投资传奇仍将延续。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618结束了,仿佛没来过。但京东还是公布了一个“同比”增长战报。
根据京东官方数据,今年618活动期间平台累计下单金额超3793亿元,同比增长10.3%。这个增速放缓了,而且更有意思的是,虽说是“同比”,但统计口径其实多出了4个小时——去年的数据统计区间为2021年6月1日0时至18日24时,今年提早了4小时,从5月31日20时开始计算。
当然,京东也成了少数还在公布整体“战报”数据的平台。
与这种偏执一体两面的,是京东在直播形态探索上的掉队。
如果不说,你可能并不知道618晚上,京东办了个歌唱晚会——当人们都在讨论微信视频号开始用直播方式加入618,抢夺直播电商的蛋糕;抖音靠着新东方直播间的董宇辉又搞了次现象级购物浪潮;淘宝直播如何想尽办法走出大主播统治阶段时,京东跟“直播”俩字最大的关系却是一台在电视上办的“晚会直播”。
在早已没有狂欢味道的购物节里,还要办一场当初配合狂欢概念而诞生的晚会,是京东在直播这个越来越重要的电商新形态里“失语”的缩影:
只有搞不懂直播的电商平台才仍然需要618。
当然,京东也在做直播购物,但引发讨论的却是各种尴尬。
今年618因为各家平台的大力度扶持,iPhone 13迎来自上市以来优惠力度最大的一段时间,但当摩拳擦掌准备换手机的用户在6月17日晚上8点准时打开京东的苹果自营旗舰店的直播间,却发现直播间iPhone 13的价格还没有月初卖得便宜。
“价格比六一还贵确实不应该被叫做618.”开始有用户在社交媒体控诉。
而直播没多久就有大量网友发现,苹果京东自营旗舰店正在放的“直播”还是一场录播。一度弹幕区齐刷刷只有“停播”两字。
不只是手机,有想买微星游戏显卡的用户也发现,6月17日当天下午6点时,京东该款商品还显示无货,可到晚上十点却在直播间出现了,被质疑是在搞饥饿营销。
在其他平台一片热闹的直播间映衬下,这些都更显尴尬。
图源:微博用户@是沁影小一呐
事实上,直播这个形态,在经历了这半年以来一系列的外部整顿和各平台自我调整后,在今天已经有了完全不同的意义。在逐渐摆脱了几个大主播垄断收益的燥热阶段后,直播在今天更多成了一种持续刺激需求并保证需求发生在自己平台上的手段。在整体需求疲软的今天,它的重要性却前所未有展示出来。
然而,直播业务在各家快速找到它真正定位的同时,京东对直播一直以来或被动或主动的“不懂”仍在继续着。
某种程度上,京东不懂直播,正因为京东从来不太懂需求侧。
需求首先是指一种流量。电商平台一直是流量的终点,因此流量从何而来一直是老牌平台每天睁眼就要思考的问题。在寻找解答时,一部分电商平台选择了直播——近几年淘宝直播的崛起显然解决了淘宝很大一部分问题;而另一部分电商平台的解法是找帮手,比如京东就选择了“投靠”腾讯。
2014年,腾讯和京东化敌为友,腾讯入股京东,一起联手抗衡阿里巴巴在电商领域的霸主地位。腾讯在将旗下所有电商资产打包交给京东的同时,京东也拥有了腾讯旗下微信和手机QQ的一级入口位置,并成为腾讯在若干业务领域中的优先合作伙伴。京东自此与腾讯完成了深度绑定,来自国民级应用微信的源源不断的流量,一度也解决了京东的燃眉之急。
但这个解法随着腾讯对京东的大幅减持而宣告失效,事实上它也从来没有发挥过期待中的效果——相比京东,拼多多才是那个真正利用了腾讯流量的电商平台。在和京东解绑的同时,微信视频号也开始转向带货直播,尽管名义上京东和腾讯仍是战略合作关系,但在流量导向上,京东显然已经没有了优势。
于是,在直播度过大主播时期,开始成为一种常态流量创造手段的今天,京东却丢失了帮手。
其次,今天电商领域更深刻的改变是,国内市场明显进入存量竞争时代,接下去要比的是用户体验,而需求是用户体验的重要一环。
但从京东的发展历史就可以看出,它所理解的用户体验,一直指的是重投入带来的供给侧的优化,比如自营、配送、仓储等建设。这些确实给京东提供了竞争力并积累了良好的口碑,但却同样有着明显的“偏科”问题——如果不明白作为电商平台来说,需求和供给两端的建设都是在服务用户体验,也就不会明白,直播也是用户体验的重要部分。
换句话说,京东的视角一直是从自己,而不是用户出发,这也是强调“自营”必然伴随的思路。不久前上海疫情期间京东保供直播引发的争议就很能说明问题——直播间订单爆,履约跟不上,引发口碑危机。这一方面反映出京东在履约时缺乏对用户感受的感知,只是看到供应链理论上的改善可能,就乐观许诺;而另一方面,京东没有意识到直播能激发出如此高的需求,也更没有对应的灵活承接模式。这些对需求的认知短板险些反噬了自己的护城河。
事实上京东并不是不清楚消费零售整体需求的疲软。反而,他们是表达的最直白的公司之一。京东CEO徐雷在上季度财报电话会上,谈到他看到的服装行业现状时称:“因为疫情和消费原因,我们了解整个服装行业的春装库存是积压的,夏装很多工厂直接就没有生产。”
各家感受到的冷暖也都相似,也正因此,没人再执迷于任何方式粉饰出来的绝对值的增长,而开始精细化运营捕捉每一点可能的转化。跨过了大主播垄断利益的阶段的直播,正在被广泛定义为直接刺激需求的最佳手段。但在这个关键的转折时期,因为种种原因,京东却在这个浪潮里缺席了。
徐雷对京东的未来给出的最重要定义就是“新型实体企业”。实体经济是值得拥抱的未来,这无可置疑,但是,保证不了需求诞生在自己平台,京东与“新”的距离只会更远。况且,实体企业不是你说自己是就是,但平台模式的优势离你而去时,则不会跟你打一声招呼。
今天的京东依然追逐着活在“战报”里的618,也很可能会继续追逐下去。这最终拖累的只会是京东自己。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股受高通胀和加息困扰,一直处于动荡之中。年初至今,纳指累计下跌超30%,道指回调17.75%,标普500指数也累计下跌超20%。
但能源股却逆势上涨,成为美股最坚挺的板块。西方石油和Antero能源累计涨幅超90%。EQT能源、Cenovus能源和瓦莱罗能源累计上涨超50%。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累计上涨44%。
油价今年已飙升近50%,达到每桶110美元左右。埃克森美孚表示,全球石油市场可能还会再吃紧三到五年,主要是因为疫情爆发以来缺乏投资。
另外,欧洲天然气价格进一步上涨,欧洲基准TTF荷兰天然气期货涨5.28%,报127.00欧元/兆瓦时。该期货周一上涨2.45%,上周大涨超40%。
美股年中涨幅榜TOP20
注:图中为总市值大于100亿美元的美股上市公司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高盛的经济学家下调了对美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并警告称,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正在上升。
周一,他们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高盛现在认为明年进入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为30%,高于之前的15%;如果第一年避免了衰退,第二年进入衰退的条件概率为25%。这意味着未来两年的累计概率为48%,而这一指标此前为35%。
高盛 Jan Hatzius 分析师团队在报告中写道:
我们现在认为,衰退风险越来越大,而且迫在眉睫。
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基准增长路径现在更低了,而且我们越来越担心,如果能源价格进一步上涨,即使经济活动大幅放缓,美联储也会感到有必要对总体高企的通胀和消费者通胀预期作出强有力的回应。
为了抑制生活成本的飙升,美联储上周加快了货币紧缩行动,实施了1994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加息。
高盛的经济学家们还表示,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相比,如今的工资增长和高通胀预期已不像过去那样根深蒂固。
他们写道:
经济衰退会是什么样的?如果经济中没有重大失衡需要缓解,由适度甚至过度紧缩导致的衰退很可能是轻微的,但即使是轻微的衰退也会导致失业率平均上升约2.5个百分点。
这次的另一个担忧是,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反应可能比往常更有限。
虽然经济学家们维持了第二季度GDP为2.8%的增长预期,但他们下调了从今年第三季度到2023年第一季度的GDP增长预期,预测这三个季度的GDP增长分别为1.75%、0.75%和1%。
不止高盛,野村的经济学家也在最新的报告中指出,随着美联储进一步升息,金融状况可能会进一步收紧。这将导致消费者信心下降,伴随着能源和食品供应受到干扰,美国经济可能会在2022年底陷入温和衰退。
但拜登总统在接受采访时“言词凿凿”称:“今天早上我和拉里·萨默斯谈过,经济衰退并没有什么不可避免的。”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按照过往惯例,今年9月,苹果公司秋季发布会上,将推出iPhone 14,有意思的是,iPhone 14还未面市,日前有关iPhone 14将涨价的消息已引发市场热议,并于6月20日冲上热搜。
iPhone 14会否涨价?逻辑何在?6月21日,美股投资网·e公司分析师采访了部分消费电子行业专家,提前分享行业专家对iPhone 14价格的观点。
整体来看,各专家观点不一,有观点认为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全球通胀影响,iPhone 14涨价是大概率事件,也有观点认为,今明两年消费电子行业非常艰难,若iPhone 14涨价可能影响实际销量。
涨价将影响销量?
全球通胀、原材料价格上涨背景下,近日有消息称,为了应对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同时还有人力成本的提高,这倒逼苹果不得不提高iPhone 14系列的售价,iPhone 14全系列或将涨价,国行版起售价涨至6199元,顶配的1Tb版iPhone 14 Pro Max售价14000元以上,全系列预计8月开始量产备货,9月份真正量产。
根据TrendForce研报预测,苹果今年下半年推出的iPhone 14系列将同样推出四款新机,但今年的iPhone 14系列将会在CPU芯片上有所变化,iPhone 14和iPhone 14 Max将依旧沿用A15处理器,而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则将采用A16处理器,并升级到台积电的4nm工艺制程。
另据已经曝光的苹果iPhone 14渲染图,iPhone 14 Pro变成了感叹号挖孔屏,研究机构称,虽然iPhone 14仍采用刘海屏,但是iPhone 14 Pro将会采取类似于感叹号状的挖孔屏设计。
近日,iPhone 14涨价相关话题冲上热搜。
对此,有网友表示,因最近处于618电商节期间,各品牌都在大力促销拼销量,因此消息称iPhone 14涨价可能是为了拉动iPhone13销量。
也有网友认为,因为iPhone 14发布期临近,市场传出iPhone 14将涨价的消息,或为品牌方提前试探消费者对新品价格的接受度和敏感度。
近日,新浪科技发起了一项你认为iPhone14涨价会影响销量的调研,截至分析师发稿,已有7.1万网友参与,其中约4万网友认为会影响销量,约3万网友认为不会影响销量。
“今年明年的消费电子市场会异常艰难,涨价恐怕会导致减量。”一国际研究机构分析师对美股投资网·e公司分析师表示。
苹果硬件毛利率将走向何方?
有关iPhone 14可能涨价,产经观察家、钉科技创始人丁少将对美股投资网·e公司详细阐述了背后逻辑。
丁少将认为,iPhone 14涨价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主要有三方面因素,第一,全球主要经济体目前都处于高通胀状态,科技企业难以独善其身,会面临各种成本的增加,其中包括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力成本上涨等;第二,从消费电子行业来看,芯片等原材料确实涨价,苹果芯片代工厂台积电已宣布涨价,苹果芯片所需要的原材料也已大幅涨价,这就倒逼苹果不得不提价,从而向消费者传导下去;第三,从近期618数据来看,像3C家电这样的品类,平均单价都是上升,这是一个趋势性的导向。
转转618战报显示,今年618大促手机3C的整体客单价同比增长22.87%。
京东战报也显示,618期间,家电新品与中高端家电成为用户首选,成交额是去年同期的5倍,家电件单价平均同比提升30%,成套购家电成交额是去年同期的2倍。
从苹果自身发展角度来看,众所周知,苹果的营收主要靠硬件,但超高综合毛利率,主要是靠软件服务拉动。Q1苹果整体毛利率为43.7%,同比增长1.2个百分点,高于彭博经济学家的预期中值43.1%。
其中,苹果Q1硬件业务毛利率维持在36%,同比微增0.3%,但环比下滑了2%,处于行业顶尖水平。上一财年,小米整体毛利率为17.7%,智能手机分布毛利率11.9%,相比vivo和OPPO,小米的毛利率水平已属领先。
软件端的毛利率,苹果Q1为72.6%,同比增长2.5%,环比增长0.2%,依然是业内顶尖水平。
足见,面对全球通胀及各方面成本上涨,苹果硬件产品毛利率仍有向下调的空间,而从去年苹果罕见降价带来iPhone13销量的火爆来看,不排除今年苹果在iPhone14系列部分产品价格上有惊喜(会降价)。
2021年9月,苹果发布iPhone 13系列时,售价相较iPhone 12系列有所下调,而这也带来iPhone 13销售的持续火爆。整个Q1,iPhone为苹果带来了505.7亿美元收入,同比增长5.5%。
行业报告显示,苹果是今年国内618手机市场大赢家,截止到18日24时,iPhone13是电商平台单品销量累计榜第一名,也是目前最畅销的智能手机。
此外,从行业角度看,一方面手机行业整体市场持续下滑,消费者换机周期延长至三年,另一方面安卓厂商集体主攻折叠屏等高端手机“围攻”苹果。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股投资网 6 月 21 日消息,此前B站正在测试 UP 主视频付费观看功能,现在这个功能终于上线了。
目前,B站 UP 主 @勾手老大爷邓肯上传的“世界十大未解之谜”系列视频,成为哔哩哔哩全站首个付费视频合集。PC 端显示,“此视频为付费内容,前往 App 购买合集后即可观看”。
在哔哩哔哩 App 客户端打开该视频页面时,显示需要花费 30 元才能进行购买。据订单显示,该系列视频共有 10 个视频,平均每个视频花费 3 元。
该付费项目与用户是否是 B 站大会员无关,目前只有手机端可以观看。
B站UP 主 @勾手老大爷邓肯拥有 118.7 万粉丝,代表作播放量达 150 万、170 万,不过新的付费视频在 6 月 20 日上午 10 点 58 分发布后,到现在过去 1 天时间,播放量为 1.1 万,评论 490 个。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野村警告,伴随着美联储持续升息,美国经济到2022年底可能陷入温和衰退。
野村经济学家Aichi Amemiya和Robert Dent在最新的报告中指出,随着美联储进一步升息,金融状况可能会进一步收紧。这将导致消费者信心下降,伴随着能源和食品供应受到干扰,美国经济可能会在2022年底陷入温和衰退。
在美联储反应方面,野村认为由于到2022年的月度通胀可能保持高位,美联储对经济低迷的最初反应将是温和的:美联储将持续加息将持续到2023年,联邦基准利率最终将达到3.50—3.75%。
野村认为,超额储蓄和消费者资产负债表将有助于减缓经济收缩的速度,但目前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将受到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的制约。报告下调美国今年实际GDP预测,从之前的2.5%下调至1.8%,对明年的预测则从1.3%下调至1%。
伴随着借贷成本上升、通胀步伐加快、供应链问题以及俄乌冲突对大宗商品价格造成的冲击,市场愈发担心美国将陷入经济衰退。媒体调查显示,经济学家目前认为未来12个月经济陷入衰退的概率为44%。历史上,这一高概率通常只有在经济濒临衰退或实际正处于衰退时才会出现。
在市场担忧加剧之际,美国官员开始频繁出面为担忧进行降温。
美国财长耶伦周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经济和劳动力市场的复苏,美国已经达到充分就业。其预计美国经济将放缓,目前的高通胀则将维持一段时间。
但耶伦强调,许多美国人担心的经济衰退“根本不是迫在眉睫”,也不是“不可避免”的。消费者支出仍然非常强劲,大多数消费者,甚至是低收入家庭,仍然有缓冲储蓄,使他们能够维持消费。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