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理想汽车总裁套现超9000万元的话题冲上了热搜。
今年9月份,理想汽车执行董事兼总裁沈亚楠先后两次抛售股票,共减持100万股。港交所网站发布的文件显示,沈亚楠9月2日减持了理想汽车港股40万股,随后在9月6日又抛售了60万股港股。两次抛售共套现1316.38万美元,约合人民币9113万元。
在两次抛售股票前,沈亚楠在理想汽车的持股比例为1.74%,抛售后下降至1.68%。沈亚楠自2015年起担任理想汽车总裁,他自去年12月6日开始就已经多次抛售理想汽车港股股票,先后售出了200万股理想汽车股票,共套现逾2亿元。加上近期抛售的100万股,沈亚楠的股数量从3200万股下降至目前的2900万股,而沈亚楠这几次共售股变现约3亿元。
除了沈亚楠外,美团联合创始人王兴也在今年的3月29日至30日对理想汽车进行了三次减持,累计套现约人民币3.1亿元。
理想汽车成立于2015年7月,前身为车和家,由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创办,2019年6月更名为理想汽车。2020年7月,理想汽车在美国上市。去年8月份,理想汽车在港交所敲钟上市,实现了双重上市。截至2021年12月31日,理想在香港上市后,创始人兼董事长李想持股22.48%,拥有69.60%的投票权。王兴是理想汽车的最大外部股东,持股22.89%。经过三次减持后,王兴持股比例已降至22.82%,累计套现约3.1亿元。
截至9月14日收盘,理想汽车港股每股价格为105.8港元,市值达2205亿港元。近期,理想汽车股价整体呈现下跌走势。8月1日至今,理想汽车港股股价由134.1港元跌至105.8港元。
近期,理想汽车因为理想ONE换代陷入了维权风波。因涉嫌消费欺诈,理想ONE车主在平台发起集体投诉。理想ONE即将停产停售,同时终端降价2万元,全新改款替代车型为即将上市的理想L8,这引起了部分老车主的不满。一名车主在微信群以及社交平台上发帖称,他于8月底提到了理想ONE新车,没想到刚过了几天就降价2万元。一名参与维权的消费者向分析师表示,大部分参与此次维权的车主并不是单纯气愤车型降价2万元这件事,而是理想汽车隐瞒新购车主老款即将停产的信息,而且还诱导新购车主帮他们清库存。
过去,理想汽车依靠理想ONE一款车月销量能维持在1万辆左右。但近期,理想汽车销量已呈现大幅下降。今年8月份,理想汽车共交付4571辆,同比和环比分别下降51.5%和56.1%,落后于蔚来、小鹏等造车新势力。不过也有消息称,理想ONE销量下滑是因为新老款切换。
而按照理想汽车提出的2025年战略目标,理想汽车将冲击160万辆的销量,占据中国智能电动车20%的市场份额。沈亚楠曾表示,这个目标主要有三方面的保障:一是产品阵容的扩充,未来的纯电动车将推出两个品牌,未来会采用增程式和纯电动并重的路线;二是在产能方面的保障,建设北京工厂在计划之中,2023年将在该工厂推出首款纯电动车型;三是完成该目标对供应链的能力要求很高,特别是和智能电动相关的部件,目前正在和合作伙伴共同布局。沈亚楠认为,当前新能源汽车整体销量已经超过100万辆,预计全年将达250万辆左右,电动车最大的购买瓶颈主要是充电体验的问题。
从目前市场表现来看,理想汽车实现2025年目标仍充满挑战。目前,理想汽车在加快推进新产品的步伐。今年6月份,理想汽车旗下全新大型SUV理想L9正式发布,定位大型电动SUV,售价高达45.98万元。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理想汽车的亏损额有所扩大。理想汽车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营业收入为87.3亿元,较2022年第一季度环比下降8.7%;净亏损为6.41亿元,相较于一季度1090万元的净亏损额大幅增加。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据媒体报道,特斯拉德国超级工厂的扩建计划被迫暂时搁置,当地市政委员会已将该计划从议程中移除。
特斯拉德国超级工厂位于该国格伦海德市,距离柏林约一小时车程。有关该工厂的扩建计划原本定于在9月会议上讨论,但格伦海德市市长Arne Christiani取消了这一议题,理由是需要更多的澄清。Christiani强调,自己无法确定今年是否会解决这一问题。
作为特斯拉在全球的第五家工厂,格伦海德工厂于今年3月正式开始投产,在满负荷生产的情况下,该工厂每年可生产50万辆汽车。
按照特斯拉的设想,格伦海德工厂将是欧洲产能最高的纯电动汽车工厂,主要用于生产该公司旗下的紧凑型SUV——Model Y。
今年5月,特斯拉向格伦海德市政府提交了申请,拟在工厂以东的位置再建100公顷的厂区,从而将工厂面积扩大1/3。
格伦海德工厂目前已有300公顷的土地,主要用于建设汽车工厂和电池厂。特斯拉计划中的扩建区域将建设货运站、物流区和停车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5月特斯拉递交申请之时,Christiani就曾表示,他预计正式批准特斯拉的扩建计划可能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和第一阶段的项目一样。
格伦海德工厂耗时两年时间建成,这在德国甚至可以算是破纪录的建厂速度了,究其原因在于德国当地繁琐的法律流程,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曾多次抱怨这点。
此前,由于担心特斯拉工厂影响供水,当地部分居民和环保组织进行了持久的抗议,导致特斯拉德国工厂的投产时间被一再拖延。
然而,抱怨归抱怨,德国超级工厂在特斯拉未来的规划中不可或缺。特斯拉董事长登霍尔姆(Robyn Denholm)周三表示,特斯拉如果想要在2030年实现年产能2000万辆电动车的目标,必须在各大洲都有制造能力。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周三(9月14日),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美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环比小幅下降,但同比增幅依然处于高位。
具体数据显示,美国8月PPI环比下降0.1%,与市场预期一致,不过7月0.5%的降幅被修正至0.4%;该数据同比涨幅录得8.7%,低于此前市场预期的8.8%,较7月的9.8%下降了1.1个百分点。
(美国PPI年率来源:美股投资网)
分项数据显示,8月PPI中的食品价格环比持平,能源价格走低6%,其中汽油价格指数下滑了12.7%,是整体环比走低的主要原因。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数据上升0.4%,高于预期的0.3%,同比增幅达7.3%,显示出生产渠道的高价持续存在。
另外,剔除食品、能源和贸易的PPI同比上升5.6%,为去年6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是唯一让美国人能感到欣慰的一组数据。不过,5.6%的增幅依然偏高,且要传导到消费者处还需一段时间。
昨日,美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报告显示,8月CPI同比增幅回落的幅度不及市场预期,加剧了人们对美国通胀广度和速度的担忧,点燃了金融市场的避险情绪,令投资者开始转向押注美联储下周加息100个基点。
截至发稿,市场认为美联储在9月21日议息会议上加息100个基点的概率达到30%,而加息75个基点的概率为70%。
昨日,美国总统拜登还表示,美国降低通胀还需更多的时间和决心。因此,美股大幅走低,三大指数均创逾27个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另有美国官员担心,如果欧盟在今年晚些时候开始限制购买俄罗斯石油,那么美国汽油价格有再次飙升的风险。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股正式进入“美联储时刻”。
美股的突然暴跌,令重仓押注的华尔街大佬遭遇滑铁卢。其中,号称华尔街科技女皇、“女版巴菲特”的凯西·伍德(Cathie Wood)损失尤为惨重,其管理的旗舰基金ARK创新基金(ARKK)年内跌幅超54%。同时,伍德再度“炮轰”美联储,其警告称,美联储激进加息是一个错误,美国经济可能陷入衰退。9月14日,全球首富马斯克点赞伍德的观点,并在推特表示,美联储应该“降息0.25%”,美联储激进加息将导致美国经济陷入通缩。
当前,华尔街对美联储“加息风暴”的警告层出不穷。其中,高盛警告称,随着美联储进一步推高实际利率,美股将迎接更为剧烈的动荡;“新债王”杰弗里·冈拉克预计,在10月中旬前,标普500指数或将跌至3000点一线,潜在下跌空间仍有23.7%;桥水基金联席首席投资官格雷格·詹森则警告称,美国投资者或将面临大规模市场崩盘和严重衰退的前景。
另外,世卫组织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也引发关注。该报告援引了美国华盛顿大学卫生指标与评估机构(IHME)的新模型,对全球热议的“长新冠”进行了数据预测,2020年至2021年期间,在世卫组织欧洲区域的53个国家中,至少有1700万人符合世卫组织“长新冠”的标准。
“女股神”怒怼美联储
9月13日,美股遭遇暴跌,纳指暴跌超5%,创两年多最大单日跌幅,令伍德所管理的旗舰基金ARK创新基金(ARKK)单日重挫6.8%,其重仓股Coinbase Global暴跌超8%,第二大持仓股Zoom亦大跌6.21%。
自2022年以来,ARKK的净值累计回撤幅度达到54.4%,已经遭遇腰斩,在晨星跟踪的597只美国中型股成长型基金中,几乎排名垫底。
尽管旗舰基金遭遇巨幅回撤,但伍德仍在逆势抄底。据报道,在周二美股暴跌之际,伍德的方舟投资管理公司通过旗下ETF基金进行了大量买入。其中,ARKK买入了逾20万股Zoom、逾25万股Roku,按收盘价计算,买入金额分别为1700万美元、1600万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伍德一直坚定认为,其投资的全球“颠覆性创新”上市公司的市值将在未来8至10年内增至200万亿美元。
然而,这一轮美股暴跌潮之中,科技股的表现尤为惨烈,纳斯达克指数年内跌幅已达到25.6%,使得方舟投资所投资的上市公司总市值合计仅剩8万亿美元。
美联储的激进“加息风暴”是美股科技股暴跌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伍德一直都在“炮轰”美联储的货币政策。
其发出的最新警告称,美联储为抑制高通胀而加息的做法是一个错误。尽管目前外界普遍预期美联储会加速加息以对抗通胀,但伍德却认为 ,美联储可能会犯下“过度加息”的错误,现在更应该担心的是通货紧缩。
伍德认为,美国的大宗商品价格和运费正在下降,金价也保持稳定,暗示供应链问题正在缓和,而供应链问题正是今年将美国通胀推至40年高位的关键。
与此同时,伍德预计,美国经济可能陷入衰退,这将进一步降低价格压力。
周三,全球首富马斯克直接点赞伍德的观点,马斯克在推特表示,美联储应该“降息0.25%”,美联储激进加息将导致美国经济陷入通缩。
然而,美联储大概率将继续掀起“加息风暴”。当前,市场预计,美联储在9月议息会议上加息至少75个基点的可能性已经达到100%,甚至已经有人担忧,美联储可能加息100个基点。
最新警告:美股或将再跌23%
当前,华尔街对美联储“加息风暴”的警告层出不穷,其中野村证券将美联储下周加息的预期从75个基点上调至100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最新显示,美联储加息100个基点的可能性从周一的0提高到了34%。
同时,高盛也警告称,随着美联储持续收紧政策,进一步推高实际利率,可能会进一步打压各种资产的估值,美股将面临更为剧烈的动荡。
双线资本(DoubleLine Capital)的首席投资官、“新债王”杰弗里·冈拉克(Jeffrey Gundlach)认为,美联储可能会在下次会议上加息75个基点。
但冈拉克对此非常担忧,因为美联储在加息抗通胀方面可能会做得过火。其表示,更倾向于只加息25个基点,因为美联储可能会过度引导经济,并且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观察之前加息产生的效果。
美联储的加息策略或将进一步拖累美股,冈拉克预计,在10月中旬前,标普500指数或将跌至3000点一线,相较于最新收盘价,潜在的下跌空间仍有23.7%。
面对美股潜在的风险,冈拉克建议投资者买入长期美国国债,因为目前通缩的风险比过去2年要高得多。其进一步表示,计划在美元指数跌穿200日均线时买入新兴市场股票。
不止冈拉克,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美国银行也纷纷发出警告。
其中,桥水基金联席首席投资官格雷格·詹森(Greg Jensen)警告称,美国资产价格不会反弹至新冠疫情前的高点,投资者面临大规模市场崩盘和严重衰退的前景。
詹森认为,投资者高估了美联储抑制通胀的能力,这意味着,当前的市场价格低估了深度、广泛和长期衰退的风险。他还断言,美国处于全球金融泡沫的中心,因此当它不可避免地破灭时,它是最有可能产生大规模后果的国家。
另外,美国银行分析师Mark Cabana也警告称,美联储可能会做得过头,如果美联储过度紧缩,可能会使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并将失业率推升至5%。
美国银行的调查显示,受对经济衰退担忧加剧,投资者对于股票的配置处于历史低点,现金敞口则攀升至历史新高。调查显示,截至9月8日当周,管理6160亿美元资产的212名受访者中,有52%受访者表示正低配股票,62%的受访者表示正在超配现金,两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在火热的美国8月通胀报告出炉后,市场上掀起一阵“鹰派狂热”,美联储9月加息100基点的预期大幅升温。摩根大通认为,美联储下周加息100基点的概率不到三分之一。
小摩首席经济学家迈克尔·费罗利(Michael Feroli)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指出,该行一直认为美联储以超过75基点的幅度加息是合理的,然而自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今年年初开启加息进程以来,一直选择通过一系列幅度相对较小的加息来达到他们的目标。
报告用了一句比喻句形容他们的判断:“好的司机不会在接近目的地时猛踩油门”。
小摩指出,比讨论加息75个基点还是100个基点更重要的是,美联储的利率终值将在何处。若美联储本月加息100基点,可能意味着联邦基金利率最终将升至5%上方,这一点令人怀疑。
小摩还表示,在CPI数据公布后,很多人现在预计联邦基金利率最终将稳定在4.50%-4.75%左右。
谈到利率终值,还要观察美联储点阵图。Feroli表示,这将与下周加息的幅度和声明中的前瞻性指引产生有趣的互动。相对于6月份的经济预测,今年的GDP前景低于预测中值,失业率正在上升,整体PCE通胀率正在下降,即使8月通胀超预期,核心PCE通胀前景也可能会下降。
Feroli表示,从表面上看,并不需要对年底的利率预期进行实质性的上修,而且即使考虑到通胀超出预期,也很难将利率预测中值从6月份的3.5%(区间高端)提高到远高于4%的水平。
最后,货币政策声明也很重要,Feroli指出,FOMC将货币政策声明视为其与市场沟通的主要工具,最新声明中的关键措辞是“在目标区间内持续加息将是适当的”。随着FOMC越来越接近其预期的利率终值,这一措辞将需要软化,可能会变更为“可能是适当的”。尽管如此,由于美联储不想发出鸽派信号,声明应该与在一段时间内采取限制性政策立场的措辞一致。
加息75基点仍是主流预期
在CPI数据公布后,市场上对于美联储加息100基点的预期急剧升温。
野村证券成为首家喊出“100基点加息”的大行,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也对加息100基点表达了支持,有着“新美联储通讯社”之称的华尔街日报分析师Nick Timiraos则发文表示,美联储本月暴力加息不可避免。
在Timiraos发文后,市场预期美联储下周加息100个基点的可能性一度升至逼近50%。
目前,市场上的主流预期仍然是美联储将加息75基点。STIR交易员认为下周加息100个基点的可能性只有24%。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名创优品或将面临美国股东的集体诉讼。
9月13日,美国律所The Klein Law Firm发布英文新闻稿称,已代表名创优品集团控股有限公司(NYSE:MNSO)的股东提起集体诉讼,指控该公司违反了联邦证券法。
该律所称,名创优品和其他未披露的关联方拥有和控制的名创优品商店数量远高于IPO的注册声明及相关招股说明书所述,没有如实披露商业模式,隐瞒真实成本。
截至发稿,名创优品方面对此表示,暂时没有回复。
美国多家律所拟代表投资者提起集体诉讼
The Klein Law Firm在新闻稿中称,包括名创优品董事长在内的被告人进行了有计划的异常且不明确的交易,由于这些交易中至少有一项,名创优品面临违反中国法律法规的风险。同时,名创优品即将大幅降低加盟费用。因此,The Klein Law Firm认为名创优品对于公司业务、运营及前景的陈述,在所有相关时间里均存在重大虚假和误导性,或缺乏合理依据。
Klein Law Firm官网介绍,其总部位于美国纽约,代表投资者并参与涉及金融欺诈的证券诉讼,在证券法、公司金融和商业诉讼等广泛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
8月以来,Jakubowitz Law、Levi & Korsinsky, LLP、The law firm of Kessler Topaz Meltzer & Check, LLP等多家律师事务所接连宣布可为名创优品的投资者提起集体诉讼。
8月以来,多家律师事务所发布新闻稿,提醒投资者,如果其在名创优品股票的投资中亏钱了,可以在2022年10月17日前向法院申请成为首席原告。
此前曾遭海外机构做空
针对名创优品美股的集体诉讼,要追溯到今年7月26日,美国做空机构Blue Orca抛出一份做空名创优品的报告。
该报告直指这家零售商的高管和内部人士秘密持有数百家门店,特许经营的商业模式“是一个谎言”,并认为该公司董事长通过内部交易从上市公司套利数亿美元,还指出公司营收及特许经营费逐年下降,表明这家企业正走向衰弱。
Blue Orca是美国一家空头投资公司,曾做空过包括新氧(Nasdaq: SY)、中国飞鹤(06186.HK)、康哲药业(0867.HK)、拼多多(Nasdaq: PDD)、万国数据(Nasdaq: GDS)等多家中国企业。
来源:Blue Orca推特
7月28日美股盘前,名创优品在官网发布英文新闻稿,就美国做空机构Blue Orca提出的三大质疑逐一反驳,表示目前公司的内部调查已实质性完成,独立调查委员会得出结论做空报告中的相关指控毫无事实依据。
名创优品在新闻稿中回应称,过去,有一些名创合伙人曾要求公司在一些行政工作上向其提供协助,例如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公司注册,这些信息进而出现在名创合伙人门店的注册备案上。
名创优品强调,“在任何情况下,以上所述均不表示,这些独立经营的门店仅仅因为获得公司或公司员工提供临时性行政协助而成为本公司拥有或控制的门店。”
对于Blue Orca指控董事长套取上市公司资金的指控,名创优品则在新闻稿中回应称,叶国富向合资企业注资合计约7.43亿元,在公司收购叶国富所持合资企业股权时,独立第三方估值师对合资企业估值超7亿元,均超收购价6.95亿元。
新闻稿还指出,公司降低授权费并不表明公司陷入困境,而是名创优品为了激励合伙人在中国三线及以下城市开设门店所做出的战略中的一部分。
做空报告发布以来,名创优品(NYSE:MNSO)的股价跌超21%,股价较2020年10月15日上市收盘价19.51美元已累计回撤超71%。
名创优品遭海外机构做空后美股股价表现
2022财年海外业务营收增超48%
即便在国内市场,名创优品在8月曾被曝出海外门店出现“旗袍娃娃”被译为“日本艺伎”等行为,随后遭网友爆料店内不允许播放中文歌,名创优品屡屡被推上风口浪尖。
8月18日晚间,名创优品官方微博发布致歉声明称,对曾以“日本设计师品牌自居”进行营销的行为郑重道歉,并承诺“去日化整改”将于2023年3月31日前完成。
8月25日,名创优品披露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2022财年全年业绩。今年上半年,名创优品营收100.86亿元,同比(较上年同期)增长11.2%。其中,国内营收74.42亿元,同比增长2.1%,海外贡献26.44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48.5%。
名创优品2022财年全年的毛利率同比增长3.6个百分点至30.4%,主要是由于海外业务的毛利率普遍高于国内业务,而期内海外业务收入增长拉高了整体毛利率。
在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Non-IFRS)下,名创优品2022财年全年调整后净利润7.23亿元,同比增长51.4%,调整后净利润率为7.2%,上年同期为5.3%。调整后每股收益2.4元/股。
截至9月14日港股收盘,名创优品(9896.HK)收跌3.64%,报收10.6港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国8月份CPI同比上升8.3%,美股三大指数周二陷入两年来最严重的混乱,周三出现小幅反弹。
野村证券(Nomura)的查理麦克埃利戈特(Charlie McElligott)在周三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表示,随着投资者意识到通胀将比他们预期的更加顽固,市场现在正在为美国经济可能出现的“硬着陆”做好准备。
其他人指出,投资者对“通胀见顶”的信念正在被消除——此前他们认为,随着能源价格从今年早些时候的高点回落,价格压力已经见顶——现在他们被迫面对一个事实,即租金成本上升等其他因素将更加顽固,这意味着美联储将需要在更长时间内维持较高的利率。
Beam Capital投资组合经理Mohannad Aama表示:“我认为一些投资者被误导了,认为通胀可能会迅速下降,因为能源价格的迅速下跌对这种想法起到了一定作用。”他补充称:“美联储的目标是失业率和CPI中的住房部分。”
在周二公布CPI之前,经济学家曾预计,能源价格的下跌将导致总体通胀基本稳定。然而,租金成本和业主等价租金的惊人大幅上涨导致“核心”通货膨胀(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的通货膨胀指标)在8月份上升了0.6%,是前一个月的两倍。
衍生品交易员已经在价格上反映出通胀将更难遏制的可能性。根据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的FedWatch工具,他们目前认为美联储基准利率目标在明年7月最高上调至4.5%的可能性接近30%,最高上调4.75%的可能性为15%。
此外,交易员一度预计美联储下周开会时加息100个基点的可能性接近30%,而投资银行野村证券(Nomura)已经在预期美联储加息100个基点。
正如麦克埃利戈特所解释的那样,加息对股市来说是个坏消息,因为加息可能会损害企业的消费和资本支出,最终表现为经济增长放缓和企业盈利下降。
宾州资产管理公司(Penn Mutual Asset Management)首席投资官Mark Heppenstall说,CPI报告显示,尽管美国经济明显放缓,但通胀比人们预期的更为根深蒂固。“我们仍然没有看到通胀出现有意义的逆转,而核心数据肯定会让美联储感到不安。人们的预期是,通胀将迅速大幅逆转,而8月的CPI数据是对现实的检验。”
他表示:“鉴于通胀已经变得更加根深蒂固,这将导致人们立即重新评估可以承担多少风险,尤其是对成长型公司而言,因为未来收益的折现率更具影响力。”与此同时,Heppenstall表示,最近在短期至中期固定收益资产中发现了有吸引力的新投资机会。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Jerome Powell)已经非常明确地表示,美联储希望看到房价上涨的势头有所减弱,然后再转向宽松的货币政策。不过,也有人担心美联储可能过于激进。
Invesco首席全球策略师Kristina Hooper表示,她担心“加息75个基点,会取代过去加息25个基点”,这意味着美联储可能会冒着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继续大规模加息。
Hooper 指出:“加息的影响需要时间才能在经济数据中体现出来。因此我担心,任何央行将利率上调75个基点,都是在将货币政策变成一种更加生硬的工具,并有过度破坏经济的风险。”
Aama也认为,在人们感受到美联储加息的全部影响之前,美国经济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衰退。但他说,这并不意味着美联储应该退缩。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Wedbush分析师Dan Ives在研报中指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正在购买苹果(AAPL)的高端iPhone Pro机型,这对苹果的股价来说是个好兆头。
自上周苹果发布新款iPhone 14系列后,苹果股价已经实现5%的涨幅。
根据内部调查显示,在iPhone 14的订单中,有八成以上是售价1,000美元以上的Pro系列机型。
Ives说,iPhone 14的潜在需求大,目前预售量已经超过了去年的iPhone 13,交货时间已经被推迟到至少一个月:
我们已经看到许多Pro型号的交货时间推迟到了10月中旬,大多数预订目前在3-4周内交货。到目前为止,iPhone 14的需求和订单情况略微领先于iPhone 13,并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凯基证券分析师Christine Wang也表示,从预订数据来看,iPhone 14 Pro Max是最畅销的机型,目前它的表现比iPhone 13 Pro Max要好。
Ives表示,为了锁定用户,电信运营商提供的大幅折扣也推动了消费者购买更昂贵iPhone机型的决定。苹果网站上列出的运营商协议显示,AT&T(T)和T-Mobile US(TMUS)在以旧手机换新后将提供高达1,000美元的抵免。
Wedbush还做了一个估计,在全球10亿iPhone用户中有2.4亿人在超过3.5年的时间里没有升级机型,这或许也说明了他们对下一代iPhone的潜在需求。
Ives预计,消费者选择价格较高的Pro机型的趋势将延伸到中国市场。他估计约30%的中国iPhone消费者正在考虑升级iPhone,「其中许多人可能会购买Pro/Pro Max。」
按照这个速度,许多苹果专卖店将在9月底或10月初出现Pro系列手机供应不足的情况,目前苹果在亚洲供应商的备货量为9,000万部。
苹果高级机型iPhone Pro系列的强劲销售将推高其平均售价,这是分析师密切关注的一个指标,因为它往往与苹果的整体利润率密切相关——与低成本的基础机型相比,苹果在高价iPhone上赚的钱更多。
iPhone Pro系列的大量销售可能推动苹果的利润增长,Ives给予苹果「强于大盘」评级和220美元的目标价,这意味着苹果股价较上周五收盘价还有38%的上涨空间。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推特股东在特别股东大会上批准马斯克440亿美元的收购要约。
早前报道
外媒:推特大多数股东投票支持将公司以440亿美元出售给马斯克
路透社9月12日消息,知情人士称,推特大多数股东已投票支持该公司以440亿美元价格出售给马斯克。
据悉,推特股东对该交易的投票截止日期为周二,但截至周一晚已有足够投资者投票,结果可以确定。
马斯克的律师斯皮罗在9月9日给推特公司的信中表示,推特在向该公司前安全主管Peiter Zatko及其律师支付775万美元前没有征得马斯克的同意,违反并购协议关于何时能够开展此类支付的条款。信中说,包括支付给Zatko的700万美元在内的款项“无法弥补”,因此马斯克不需要完成440亿美元收购推特的协议。
推特与马斯克诉讼案定于今年10月17日审判。(来源:界面新闻)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在推特公司进行一项关键投票之前,推特前高管火力全开,对推特进行了多项令人惊讶的指控,也为马斯克及时送上了助攻。
周二,推特前安全主管扎特科(Peiter Zatko)在国会作证时表示,推特的严重安全问题已经存在10年了。
扎特科指出,推特将利润置于安全之上,误导了董事会、监管机构和公众。他还称,推特的失误会危及国家安全。美股盘中,推特股价一路下挫,最新跌2.2%。
周二稍晚,推特的股东们将进行一项投票,正式批准马斯克收购该公司的交易,初步投票结果显示投资者以压倒性票数批准这笔交易。
形势变的如此之快,让人有些猝不及防。就在4月初,马斯克突然宣布要以每股高达54.20美元的价格全资收购推特,完全一副霸王硬上弓的姿态,而推特公司的股东们则表示拒绝,甚至决定启动“毒丸计划”,随后双方达成了收购要约。
但到了5月份,形势再度突变,马斯克发推文称“搁置”交易,并且之后将采取行动退出交易。
在马斯克放弃收购之后,这家社交媒体公司的股价一直远低于上述收购价格。这意味着如果交易按原定条款完成,许多股东将获利丰厚。但如果马斯克能够设法在不支付巨额费用的情况下脱身,推特的股价将大幅下跌。
到了7月份,马斯克宣布计划终止交易,他宣称推特虚报其平台上的垃圾账户数量。扎特科也适时为马斯克送上助攻,他称推特未能保护敏感用户数据,并在安全问题上撒了谎。
迪士尼前任首席执行官鲍勃·艾格也表示,早在2016年时,迪士尼就已经发现,推特的很大一部分用户是虚假的。“很大一部分——但不是绝大多数”推特用户是假的。
推特方面却不干了,要求马斯克继续推进这笔收购交易,不买不行。随后,推特将马斯克告上法庭,要求他兑现交易承诺,称市况恶化之下马斯克改变了主意,但仍有义务完成交易。双方将于10月17日开始在特拉华州衡平法院展开交锋,这使得该笔交易的命运最终掌握在特拉华州法官的手中。
虽然到目前为止,法律专家倾向于认为推特一方更为有利,但仍存在一些重大问题,包括最近举报人扎特科对推特的举报是否会有利于马斯克的主张,以及法官是否会强迫一个不情愿的买家完成这样一笔大交易。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