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信号 StockWe8 客服微信2号 MaxTrades 客服Telegram号 MeiguM 邮箱 buy@tradesMax.com 电话 (626)378-3637

gold 20 virus

新闻快讯

库克执掌苹果的十年:输掉了产品-却赢得了一个商业帝国

作者  |  2020-09-20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库克执掌苹果的十年:输掉了产品,却赢得了一个商业帝国

9月16日凌晨,苹果一年一度的秋季发布会如期而至。

然而今年的吐槽声比以往来得更猛烈些-- 新款iPhone八年来首次缺席9月发布会,也成了这场发布会最大的“意外”。

不少网友称“熬夜看了个寂寞”,甚至开始叹息:越看发布会,越怀念乔布斯时代,怀念那个充满创新和颠覆的时代。事实上,每一年的发布会,抨击现任CEO蒂姆·库克(Tim Cook)以及怀念苹果开拓者史蒂夫·乔布斯似乎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

今年是库克加入苹果的第22个年头,也是接替乔布斯执掌苹果的第10年,不出意外,也将是库克与苹果签订十年合同的最后一年。

尽管库克带领苹果走过了风风雨雨的9年,甚至让苹果站在了全球科技公司市值的巅峰,但依然无法杜绝外界对他的质疑,他依然生活在乔布斯的影子里。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的残忍。它愿给予第一名所有的荣耀与光环,却吝于为第二名留下篇章。但无论如何,它始终无法抹去库克为苹果所做出的不朽贡献。

临危受命,开启执掌苹果的新十年

1982年,库克从奥本大学(Auburn University)毕业后加入IBM,在这家巨头的个人电脑业务部门工作,12年后成为IBM北美执行总监。

1994年他担任了Intelligent Electronics公司计算机分销部的首席运营官,1998年成为康柏公司(Compaq Computer Corporation)材料部副总裁,任期6个月。

1998年,乔布斯向库克伸出了橄榄枝,邀请他加入苹果公司。但苹果在当时的情况并不乐观,1998年的苹果公司尽管已经有Mac系列的产品,但销量停滞濒临破产,许多人都不看好苹果未来的发展。

与窘迫的苹果不同,康柏作为当时的巨头,生产了首批与IBM PC兼容的电脑,是上世纪90年代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系统供应商。

相较于加入苹果后将面临的水深火热,选择康柏显得更为明智。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库克只和乔布斯聊了5分钟,就做了一个当时大部分人所不能理解的事情——毅然放弃了康柏材料部副总裁的位置,选择来到苹果,担任负责全球业务的高级副总裁。

2010年库克在母校奥本大学的毕业典礼上,以嘉宾的身份发表演讲,解释了他加入苹果的原因。库克提到,“我的直觉告诉我,加入苹果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以为这位创意天才工作,也可以加入一个能够重振的伟大的管理团队。”

时间来到2011年,这一年不仅对库克乃至对苹果来说都是非凡的一年。

2011年8月11日,在家中休养的乔布斯给蒂姆·库克打了一通电话,希望他到自己家中去,当时库克还在担任苹果COO,而这通电话不仅预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改变了库克的人生轨迹。

在那场漫长的谈话中,乔布斯突然宣布了一个决定,让库克担任CEO,而后又讨论了很多规划,畅想库克担任首席执行官、乔布斯担任董事长,将来会是什么样子。但是,在短暂的6周过后,被称作‘美国最伟大的创新领袖之一’的乔布斯,匆匆告别了这个世界。

此后,库克开始对苹果的十年掌舵,开启了“后乔布斯时代”。

后乔布斯时代:苹果输掉了产品,却赢得了商业

(一)产品技术几无创新颠覆

在库克接管苹果后,大众唱衰的声音不绝于耳。毕竟彼时乔布斯已经封神,被誉为最伟大的产品经理和CEO之一。所以当时谁来接手苹果CEO位置,都是个烫手山芋,毕竟高山仰止。

这种唱衰声音在“库克时代”的产品创新上更是被无限放大。库克执掌苹果后推出的新品,几乎无体验上的颠覆提升,作为苹果的核心产品iPhone被广泛讨论是否有同质化的危险。

有人总结两任CEO对iPhone的创新贡献:

乔布斯时期,iPhone触摸屏+Home键的设计,开创智能机时代;

在iPhone 3的时代,苹果公司首次将封闭的App store置于系统;

iPhone4时代分辨率吊打所有手机,触屏智能机时代真正开始;

iPhone4S时代引入语音交互,开启人机交互新革命;

iPhone5S首次搭载了指纹识别,64位处理器;

这些创新都引领了时代风骚,视觉上的创新也每每给人惊喜。

但在库克时代后,iPhone6 系列的圆角设计、3D-Touch功能,算是一些实用创新;

iPhone7系列增加的双摄、可防水则乏善可陈;iPhone8引入无线充电,AR技术,这些试验性的功能并未普及;

iPhone10 有Face ID、全面屏;iPhoneX时代,刘海屏的视觉设计被认为是审美倒退;

iPhoneXS时代,被认为视觉设计吃老本;

iPhone11出现的超广角、4倍光学变焦、夜拍功能早已在安卓机上司空见惯。

这种现实,也愈发凸显出库克掌舵下的苹果,或许真的正在失去“创新”这一核心。

虽然苹果缺乏创新一直被外界所诟病,但在库克的带领下,手机之外的产品却获得了丰富和改进,最大的成就莫过于主导推出了Apple Watch和AirPods,定义了无线耳机与智能手表这两个领域,奠定了苹果在智能可穿戴领域的地位。

据Strategy Analytics基于行业报告和苹果财报的数据,苹果以一己之力击败了整个瑞士手表业,Apple Watch去年出货量为3070万只,而整个瑞士手表业同期出货量则为2110万只。

而AirPods更是被喻为行业黑马。2016年,苹果宣布在iPhone 7上取消3.5mm耳机接口的同时,推出了AirPods,一时间针对这款无线耳机的嘲讽声四起。4年过去了,如今AirPods从群嘲到真香,一跃成为行业竞争模仿的对象。

Strategy Analytics的一份研究报告估计,2019年AirPods销售量估计将有近6,000万部,同比增长近100%,新兴市场的收入几乎占了四分之三。Strategy Analytics认为,至少在未来五年内,苹果将在该类别中保持主导地位。

(二)商业上,库克带领苹果走向巅峰

产品创新虽然饱受争议,但库克作为苹果帝国的守成者,确实已经做了他在商业上能为苹果做的最大的一切努力。

2020年8月,苹果市值突破2万亿美金,成为美股历史上首支突破2万亿美元的股票,苹果也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上市公司。

要知道,2011年库克接替乔布斯时,苹果市值不足4000亿美元,但执掌7年后,2018年8月,苹果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市值,仅仅两年之后,这一数字便翻了一番。

这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

通用电气传奇领袖韦尔奇用八年时间选定的伊梅尔特,在担任CEO的十六年间,通用电气的市值从4320亿美元缩水到2270亿美元;鲍尔默接替比尔·盖茨执掌微软的几年间,公司市值从6000亿美元跌至2200亿美元,甚至他的辞职让微软市值上涨了8%。

从更广阔的商业史来看,库克无疑已经成为最伟大的守成者,没有之一。因此,有人说,比起技术创新,库克是一位合格的商人。

那么库克是如何做到的呢?

1。 去乔布斯“极简主义”产品线

乔布斯强调“极简主义”,聚焦iPod、iPhone和iPad几款核心产品上。但库克却走了一条与乔布斯极简主义相悖的路,推出多条产品线,每个产品线上“高中低档”齐全。

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不仅能抓住不同消费力的不同用户,还能将每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尽可能延长,以让苹果的商业价值得到最大释放。

作为对比,2010年,苹果官网共提供14款苹果产品,而如今,苹果的产品线已经扩张到27款产品,不同的版本数量达到200以上。其中,在iPhone这条产品线下,从2018年发布XR系列开始,一个明显的信号是,iPhone的型号越来越多了。

库克的厉害之处还在于,通过iOS生态圈,他将这些产品有机联系在了一起,为苹果开辟了内容服务的又一商业模式。

2。 库存与供应链管理能力出众

库克说“库存是魔鬼”(库存周转率=销货成本/平均库存,必须越高越好)。加入苹果前,库克曾在IBM等多家知名企业供职,有近20年运营和管理经验。他不仅深知库存与供应链管理对公司的重要性,处理起来也轻车熟路。

根据内部一份资料显示,库克接手苹果的供应链后,将库存周期减少到只需要6天,而在此之前,乔布斯可是费劲了心思才把2个月的库存周期缩短到1个月。

库克接任苹果公司CEO后,库存的周转效率仍在继续提升:2012年,苹果的库存周期是5天,同期的戴尔需要10天,三星则需要21天。在彼时,戴尔的库存管理模式已经是被整个PC界推崇的模式。

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发布的数据,苹果在2013年的存货周转率为74,成为全球供应链效率第一的企业。苹果的供应链管理水平在当下的手机行业也依旧称得上卓越。在苹果销量和市值屡次刷新的背后,供应链环节调控,是最强有力的支撑。

3。 重视中国市场

跟一辈子没来过中国的乔布斯不一样,库克看到了中国市场的潜力,出任苹果CEO后海外访问的第一站就选择了中国,到现在库克来中国的次数早已有十余次。为了与中国网友互动,库克甚至开通了微博。

而且每次苹果举行财报电话会议,Tim Cook 都免不了多次谈到中国。这是因为,无论是消费端还是供应端,中国对苹果来说都是重要的,尤其是在供应端,这种重要性更为明显。

根据苹果最近公布的截至2020年6月30日第三财季业绩,大中华区净营收为 93.29 亿美元,在各个市场区域中排名第三,而且是营收排名前五的市场中唯一一个出现正增长的地区。

(三)从卖商品到卖产品再到卖服务,苹果正由“硬”变“软”

仔细观察这两年苹果的发布会,我们会发现,苹果开始向内容服务商转型。的确,当下全球整体硬件销量持续疲软,颠覆式创新越来越难做的情况下,以内容服务收费成为主流认知。

从应用程序佣金、保修项目以及音乐、视频、游戏和新闻的流媒体订阅,服务生态越来越成为库克极为看重的一环。

例如,在去年的苹果春季发布会上,苹果罕见地没有发布硬件产品,而是推出了四项服务,包括:News+(全新的新闻浏览方式)、Card(更简单的信用卡体验)、Arcade(更好的游戏体验)、TV(更广更智能的电视应用)。

而在今年的秋季发布会上,苹果则推出健身服务Fitness Plus以及将Apple TV/Music / News+等多种服务聚合在一起的全家桶服务Apple One。

目前,苹果服务部门的年收入为500亿美元,Wedbush的分析师丹尼尔·艾夫斯估计,苹果的服务部门价值约7500亿美元,这大概相当于Facebook的整体价值。

结语

自2011年担任CEO以来,库克带领苹果走过了9个多年头。库克曾表示,十年合同即将结束,自己也将会卸任苹果CEO,不会连任。如今,关于库克的去留以及他的接班人仍然是个谜。

回顾执掌苹果的10年,较之乔布斯,库克被外界质疑的在产品创新等方面的短板,正在被生态化、服务创新、以及一个商业帝国所弥补。他与乔布斯,只不过是在用不同的方式成就苹果。

关于库克和乔布斯的关系,这大概是最中肯的评价:

“正是因为库克在商业上无可比拟的成功,乔布斯在艺术与产品层面的伟大理想才得以化为现实,并以大部分人都能承受的价格推向世界,如果说乔布斯写下了圣经,库克就是能力超强的布道人。”

参考资料:

《库克这8年,如何带领苹果市值攀升万亿?》Tech星球

《背叛乔布斯,库克做对了》字母榜

《上任第十年,库克功与过》连线Insight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字节跳动:与甲骨文、沃尔玛对TikTok的合作形成原则性共识

作者  |  2020-09-20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字节跳动:与甲骨文、沃尔玛对TikTok的合作形成原则性共识

为确保1亿美国人能够继续使用TikTok这款高人气的视频及内容应用软件,满足美国政府监管要求,加强TikTok美国业务,字节跳动、甲骨文、沃尔玛对TikTok的合作形成原则性共识。三方将按照此共识,尽快达成满足美国和中国法律要求的合作协议。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分析师预测索尼PS5销量可达2亿:远超PS2、有史以来最成功

作者  |  2020-09-20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分析师预测索尼PS5销量可达2亿:远超PS2、有史以来最成功

上周索尼也公布了PS5主机的价格,数字版399、蓝光版499美元,跟微软的Xbox Series X(简称XSX)价格相同,新一代主机大战拉开了帷幕。

两款主机谁能笑到最后还是未知数,但是PS5在性能上这次输给了XSX,不免让人担心。

不过乐天证券分析师Nohio Imanaka倒是很乐观,他预测称PS5主机生命周期内的销量可能会超过2亿台,成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家用机。

PS5销量超过2亿台,不仅轻松超过PS4主机的1.1亿台,也意味着它将超过PS2和任天堂DS,后两者的销量都在1.55亿台左右。

Imanaka认为,PS5的强大性能可能会吸引来自PC平台电竞玩家,此外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很多人也会选择购买游戏主机来打发时光。

至于PS5的售价,他还认为索尼将赔钱卖PS5,因为索尼为PS5的定价是和XSX持平,因为要兼容PS4游戏,同时PS5上大作更多,所以本来PS5要更贵的,应该高出50-100美元才行。

不过分析师认为这种策略是值得的,因为索尼后续还有大量的独占游戏正在路上,而游戏才是决定主机成败的关键。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传微软(MSFT)Surface-Pro-8将推迟至2021年发布

作者  |  2020-09-20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传微软(MSFT)Surface Pro 8将推迟至2021年发布

据报道,Windows Central作者Zac Bowden在社交媒体爆料称,本应在10月份发布的微软(MSFT)Surface新品——Surface Pro 8、Surface Laptop 4、Surface Studio 3等,都将推迟到2021年才能亮相,今年秋季发布的新品是Surface Pro X。

消息指出,Surface Pro X将搭载全新的SQ2处理器,该处理器基于高通骁龙8cx Gen2打造,性能相比SQ1会有大幅提升。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中国市场为特斯拉“加分”-专家预测:股价还有涨超空间

作者  |  2020-09-20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中国市场为特斯拉“加分” 专家预测:股价还有大涨空间

周五(9月18日),因特斯拉三季度在中国的交付量将高于预期,Wedbush上调了对其股价的预期。

该机构分析师Dan Ives将特斯拉股票的目标价格从周四的380美元上调至475美元。这一价格比特斯拉在周四的收盘价——423.43美元高出12%。Ives表示,中国是特斯拉前进的“关键市场”,该汽车制造商在上海的工厂有望使Model 3的利润率超过美国和欧洲的利润率。

他补充说,“需求激增”和最近的降价令Giga 3与国内竞争对手相比市场份额的增加“,推动其进一步走向成功。Ives持续对特斯拉股票评级为”中性。

Wedbush认为,今年剩余时间里,特斯拉在中国的销售将呈现“明显的增长势头”。该公司相应地将其第三季度的交付量预估从124,000辆提高到了130,000辆。新目标标志着特斯拉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4%,并将使特斯拉在2020年的总交付量达到470,000。

Ives还预测,最早到2022年,中国的交付量将占特斯拉订单的40%。

Wedbush称,对于寻求特斯拉股价短期内上升的投资者来说,9月22日“电池日”将是“高枕无忧”的估值走高事件。预计该公司将在当日推出新的电池技术和可行驶100万英里的动力装置。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苹果计划提高-Apple-Watch-Series-6、iPad零部件在华产量

作者  |  2020-09-19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苹果计划提高 Apple Watch Series 6、iPad零部件在华产量

据报道,为了应对贸易局势,苹果计划加大在中国的生产力度,其中包括最新发布的 Apple Watch Series 6和 iPad。

据悉,涉及的零部件制造商包括立讯精密(Apple Watch Series 6)和比亚迪(iPad),虽然富士康和仁宝电子仍为苹果新品的主要供应商,但业内人士透露称,苹果将把更多订单转移到前者。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国“顺丰”Q1业绩超预期-联邦快递(FDX)能否甩开亚马逊(AMZN)机队?

作者  |  2020-09-19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国“顺丰”Q1财报超预期,联邦快递(FDX)能否甩开亚马逊(AMZN)机队?

上半年,电商业务迎来利好,在线购物的激增带动了部分物流业务强势增长。传统快递企业以及经营细分业务的物流平台都因此从中受益,联邦快递(FDX)也不例外。

9月15日美股盘后,快递服务公司联邦快递公布了2021财年第一季度的业绩报告。财报显示,公司本季度营收为193.2亿美元,同比增长13%;净利润为12.5亿美元,同比增长67%。

从整体数据上看,联邦快递较去年同季度的业绩表现不错,财报发布后公司盘后股价一度涨超7%。这样来看,大多投资者对这份财报同样持肯定的态度。截至发稿时,股价上涨0.23%至244.65,市值超过640亿美元。

实际上,快递公司上半年迎来的股价上涨并非是个例。其他快递企业UPS、ODFL也分别上涨了40%和51%。这些传统快递企业瓜分市场份额时,电商平台加码物流也在持续给予联邦快递压力,传统业务模式正在面临着数字化创新的挑战。那么结合此次财报,联邦快递有哪些值得称赞的数据,又透露出了哪些问题?

地面航空业务一增一减陆运成物流企业香饽饽

联邦快递业务类型较丰富,涉及到航空货运,零担货物运输以及小件包裹陆地运输等等。受大环境的影响,各项业务表现因此不同。

其中,联邦快递在北美地区的陆运业务表现十分亮眼。财报显示,公司本季度陆运业务录得营收70.4亿美元,同比增长36%。相较于上一季度的63.9亿美元提升了10.2%。

陆运业务营收的增长,得益于上半年在线购物的激增。线下门店关闭,而线上购物成为更多人的选择。无论是大型电商平台,或者是小店铺平台,都可能会选择联邦快递完成线上交易。

此外,上半年的航空业面临的巨大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陆运业务的发展。面对大量激增的订单,航空运输的效率大大降低。而且其运输成本也远高于陆运业务,难以成为卖家的优先选择,陆地运输变得更受客户青睐。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联邦快递自身的航空运输业务受到的影响也体现在了财报数据上。财报显示,公司航运业务营收为96.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仅增长8%。上一季度,航运业务受到的抑制更加明显,该部分营收较去年同期下滑10%。相比之下,本季度较之前已有改善,但个位数的同比增速也表明还有进一步恢复的空间。

从整体来看,联合包裹(UPS)快递作为联邦快递最大的竞争对手,在本季度也有着不错的表现。财报显示,UPS最新季度在北美营收为130.7亿美元,同比增长17.3%。线上购物利好着许多物流企业,而联邦快递在业务层面上的增长也未占据绝对的优势。

快递企业“爆仓” 员工薪酬水涨船高

电商平台的订单量迎来爆发式增长,带动联邦快递等企业在物流上的增长。但随着而来的是,快递企业面临着的包裹快递积压的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卖家有大量的货物未处理完,还有很多新货物未上架。卖家的大量发货又给快递企业的仓库和人员调配造成了很大压力。

7月就已传出洛杉矶联邦快递最大的物流集散中心已经积压500-1000条货柜,而联合包裹和亚马逊(AMZN)此前也都面临着仓库爆仓的问题。

由于其疲于处理大量货物,员工的薪酬费用也水涨船高。财报显示,联邦快递本季度薪金及员工福利达68.5亿美元,同比上浮13%,该部分占总营业费用的比例高达38.6%。

UPS快递同样也遇到了相似的情况。其最新季度的薪金和员工福利为108.4亿美元,同比上浮了16.6%。亚马逊物流的工作人员近期一直在加班,公司也因此承受着高昂的薪资费用。值得一提的是,二季度末亚马逊为确保公司电商业务的持续运营,给一线员工支付的奖金累计达5亿美元。

短期来看,该部分费用可能将会继续上涨。联邦快递此前表示,计划将在假期期间额外雇佣10万多名员工,以帮助管理增长包裹数量。此外,还计划雇佣多达7万名季节性工人,较去年的5.5名大幅增加。

亚马逊预计在未来几个月内再增加逾13.3万名员工。UPS此前也表示,4月至6月这个季度增加了3.9万名员工。而且还预测,快递量短期内居高不下,这就意味着薪资费用仍将维持高位。员工占整体费用的比例非常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传统快递企业的盈利能力。

亚马逊加码空运再掀战事联邦快递有“技”可施吗?

亚马逊的电商平台依赖于联邦快递的物流功能,但近期亚马逊针对自身物流能力发展上也是动作频频。随着亚马逊的电商业务逐渐减少对传统快递企业的依赖,并增强自身的物流能力,在业务层面和联邦快递形成了更激烈的竞争。

目前航空货运量同比在急剧下降,但亚马逊在这个期间一直在加码航空运输。据DePaul University周四发布的报告称,5月至7月之间,亚马逊在其Amazon Air机队中增加了9架飞机,创下该机队成立以来最大的三月增加量。

此外,亚马逊投资15亿美元在美国肯塔基州北部建立航空中心,随着2021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将承担更多的货物运输,这将进一步与联邦快递争夺航空业务的市场份额。

不过,亚马逊Air成立于2016年,目前联邦快递在该业务上依然具备规模优势。联邦快递有货机463架,而亚马逊Air部门拥有货机约70架,在航空运输效率上明显不足。长期来看,亚马逊自建的物流体系将更好地服务自身电商业务,形成极高的竞争壁垒,对联邦快递的威胁不容小觑。

在中国市场,京东通过建立自由的物流体系,也在国内形成竞争壁垒。阿里虽然未自建物流,但也拥有菜鸟联盟以增强对物流的控制力。不仅是国内和北美,东南亚非洲等地区都有着电商巨头盘踞。全球的电商巨头未来都可能搭建基础设施,建立自己的物流体系,这无疑会对传统快递企业造成冲击。

更值得一提的是,联邦快递这类传统快递企业在数字化创新上的逐渐落后于科技公司。在去年黑色星期五那一周,面对疯狂涌入的订单,联邦快递的按时交付率为90%,逊于亚马逊的94%,而且相比于另一竞争对手UPS的93%也有不小差距。

联邦快递未形成创新的算法,在人员调配、货物派发等诸多方面的效率会低于亚马逊等科技公司,因此无法更妥善地处理特殊情况下包裹激增的问题。亚马逊提供的服务让其退货流程非常简单,而联邦快递退货需要走复杂的流程,还需支付额外的费用。

因此,在本身有着规模优势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效率将会是联邦快递思考并且去改善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用创新技术降低成本改善效率,伴随而来的才会是利润的增高。而且,这对于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品牌忠诚度都是至关重要的,流失客户对其长期发展并不利。

站在整个物流行业角度上看,无论是传统快递企业还是电商平台自建的物流体系,都存在着潜在增长空间。

投资机构Federated Hermes认为,电子商务将会继续崛起,这对于快递行业来说是有利的,尤其是对于联邦快递这类的快递巨头的业务。

Berenberg运输和物流分析师William Fitzalan Howard表示,尽管经济增长较此前放缓,但是目前的货运量飙升将成为新常态,“预计数字化趋势将会不断加强,新客户持续转移到网上,这种势头还会维持。”人们依赖于快递服务,而联邦快递还会是消费者的选择之一。

在其发布最新财报当天,美国银行将联邦快递的股票评级上调至“买入”,其目标股价从250美元上调至300美元。分析师和诸多银行机构仍看好联邦快递在物流行业利好下的发展前景,这也能解释为何公司股价在上半年为啥有着优异的表现。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网易(NTES)盘前大涨3%-宣布变更ADS兑换比例

作者  |  2020-09-19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股异动 | 网易(NTES)盘前涨超3%,宣布变更ADS兑换比例

9月18日(周五)美股盘前,网易(NTES)股价上涨,截至北京时间21:17,该股涨3.15%,报484.8美元。

网易宣布,将变更其ADS兑换比例,由目前的1份ADS等于25股普通股,变更为1份ADS等于5股普通股。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没有卖出去的Tiffany:是败给疫情?关税?还是利益?

作者  |  2020-09-19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摘要

【没有卖出去的Tiffany:是败给疫情?关税?还是利益?】9月9日,法国奢侈品巨头LVMH集团发表声明宣布,由于近期发生了一系列破坏交易的事件,LVMH董事会认为将无法“按现状”收购美国知名珠宝奢侈品牌Tiffany&Co。,这意味着去年11月LVMH集团与Tiffany之间以162亿美元高价达成的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收购案正式告吹。(美股投资网)

9月9日,法国奢侈品巨头LVMH集团发表声明宣布,由于近期发生了一系列破坏交易的事件,LVMH董事会认为将无法“按现状”收购美国知名珠宝奢侈品牌Tiffany&Co。,这意味着去年11月LVMH集团与Tiffany之间以162亿美元高价达成的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收购案正式告吹。LVMH方面表示,此次交易宣布终止的部分主因是美法贸易局势紧张,收到了法国外交部通知要求交易审查延期至2021年1月6日以后。而Tiffany方面回击表示,已经向美国特拉华州法院提起诉讼,请法院要求LVMH集团遵守合约义务完成交易。消息爆出当天,Tiffany股价一度应声大跌超10%,而LVMH集团自身股价受到的影响则十分有限,仅轻微下跌了0.9%。

“摇摇欲坠”的交易

LVMH集团突然宣布取消对Tiffany的收购似乎并不让人们感到意外,因为无论是在达成协议之前还是之后,这笔交易的命运都取决于实际的股价以及LVMH集团是否认为如此高价收购Tiffany仍是一笔“值得”的投资。

以珠宝、腕表门类为代表的硬奢目前是LVMH集团最为薄弱的部门,一直无法与在硬奢领域独占鳌头的历峰集团一较高下。而已有183年历史的Tiffany长期以来凭借稳定的业绩,高端的市场定位和优质的产品,在高级珠宝品牌队列中享有着良好的声誉。但面临着品牌老化、市场萎缩等问题,Tiffany也在尝试通过加速年轻化营销等举措不断寻求突破瓶颈。为了补强集团发展版图并扩大北美市场份额,LVMH集团跟寻求更新资源和发展机会的Tiffany正好一拍即合,在去年11月25日喜迎“官宣”:LVMH集团将以每股135美元的现金价格收购Tiffany,总交易价约162亿美元。在达成交易后,LVMH甚至还把集团官网改成了经典的Tiffany蓝,而LVMH总裁Bernard Arnault还盛赞Tiffany将“蓬勃发展几个世纪”,认为其与旗下的各种品牌相当契合。

然而之后不久,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就席卷了全球,给奢侈品行业带来了一轮冲击估值的“海啸”。尽管对市值超过2100亿欧元的LVMH集团来说,按照约定的162亿美元的收购价依然可以轻松负担,但LVMH集团似乎更热衷于支付“正确”的价格。

反悔的苗头最初出现在今年的3月。受疫情影响,澳大利亚监管机构表示需要更多时间审查,法定的审查截止日期从4月8日延长至10月6日,因此这单天价收购将被推迟至今年年底进行。当时业内已有风声传出,由于疫情影响Tiffany的股价已跌至129美元每股,LVMH集团或考虑以更低的价格在公开市场上收购Tiffany的股票。但考虑到此举可能面临法律上的阻碍,也可能危及LVMH总裁Bernard Arnault在商界的信誉度,因此LVMH集团当时发表声明承诺,不会从公开市场购买Tiffany的股票。

6月,随着全球疫情和美国的示威活动越演越烈,奢侈品零售行业的形势严峻,这笔天价收购案变数陡生。据《女装日报》报道,LVMH集团在6月2日召开了一场董事会,正式讨论是否应该与Tiffany重新进行谈判,以降低收购价格,总裁Bernard Arnault甚至考虑是否能以Tiffany违反了双方之间的收购协议为由重启谈判。消息爆出后,Tiffany当天股价跌幅超11%,截至收盘暴跌8.98%至116.97美元,与每股135美元的收购价格相差近20美元。Tiffany方面认为LVMH 集团没有任何法律依据要求重启谈判,因为Tiffany一直遵守双方并购合约中的有关的规定。据英国《金融时报》采访知情人士表示,鉴于合法收购的基础,LVMH集团很难重新谈判价格或条款,而根据协议条款,LVMH集团或Tiffany只有一方向另一方支付5.75亿美元的赔偿金,方可退出交易。尽管当时LVMH集团方面并未正式决定作出任何决定,也没有就重新谈判一事与Tiffany进行交流,但已明确释放出重新考虑收购的信号。

买卖不成,指责不断

每三个月就会传出一次坏消息似乎成为了这宗交易的某种规律,而9月带来的“放弃交易”的终极坏消息更是让两大品牌直接反目陷入骂战,并卷入一系列法律诉讼的拉锯中。

据报道,美国在7月宣布将对法国包括皮包和化妆品等商品征收25%关税,征税时间自2021年1月6日开始。因此法国外交部长致信LVMH集团,要求其将收购交易推迟到1月6日之后,以示支持法国政府对美国采取反制措施。由于LVMH和Tiffany协议原定的交易截止日期为2020年11月24日,而此前Tiffany也表示交易最好延迟到今年12月31日完成,考虑到日期已多次变更,再加上目前形势复杂,交易基础已被削弱,因此LVMH集团宣布放弃收购。

消息一出,Tiffany方面马上回击指责LVMH“手脚不干净”,借助法国政府阻止交易,并指出LVMH集团在暗地里故意拖延反垄断审批进程,美法贸易争端只是借口而已。据知情人士消息称,法国政府的通知函并没有强制约束力。而LVMH集团将该通知函描述为“命令”,二者性质完全不同。而Tiffany董事长Roger Farah则表示,据他所知,只有LVMH集团进行的这宗交易有所谓的“通知”,其他企业的交易完全没有。他在一份声明中指出:“我们认为,LVMH集团在寻求使用任何可能的手段,以避免按照协议条款完成交易。”由此Tiffany提起了诉讼,以强制LVMH集团按协议完成收购,并希望法院能在原定的11月24日交易日期前作出裁决。

9月10日,作为对Tiffany公司诉讼的回应,LVMH集团反诉Tiffany公司,认为Tiffany在面对疫情危机处理不当,管理不善。LVMH首席财务官Jean Jacques Guiony一再重申该集团在法律上必须服从政府要求,而Tiffany对LVMH的指控完全是莫须有,LVMH无需为此次交易终止而支付额外费用。他认为,Tiffany当前业绩以及发展前景明显不如LVMH集团旗下的可比品牌,并批评其经营不当,竟然罔顾常识即使在出现亏损的情况下仍坚持分红。时尚媒体NOFASHION评论认为,Tiffany在5月和8月均批准了0.58美元每股的季度派息,而LVMH则削减了2019财年年度股息多达30%,Tiffany派息的做法确实有悖疫情期间多个同行的做法。9月14日,法国财政部长Bruno Le Maire在接受电视采访时,也为法国外交部长Jean-Yves Le Drian插手交易进行了辩护,他认为法国外交部发信要求LVMH将收购计划推迟到2021年1月6日以后是正确的决定:“外交部长的职责是采取一切他认为必要的措施来保护法国的利益。”

超50%可能降价达成交易

对于Tiffany来说,未来要面对的除了与LVMH即将开启的法律诉讼战之外,还面临着一系列令人不安的前景:这宗并购交易或许最终以低于此前的折扣价完成;或许Tiffany并未被收购,而需要在一个充满更多不确定性的市场中另觅良主。

据公开数据整理,Tiffany截至4月30日的第一财季,净销售额5.56亿美元,同比下降45%;截至7月31日第二财季净销售额下滑幅度收窄至29%,已经重新实现盈利,且有望在今年第四季度实现超越去年同期的盈利,财务状况持续改善。伯恩斯坦公司奢侈品研究主管Luca Solca对时装商业评论表示:“这件事的走向并非完全出乎意料,很多企业都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对此前达成的收购协议进行重新评估。但Tiffany依然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收购对象,如果美国和法国之间的争端得到解决,双方依然有可能在未来达成协议。”

而LVMH集团自身业绩因疫情备受打击,截至6月30日的2020上半财年,销售收入同比下滑27%,其中第二季度收入下跌幅度深于第一季度。对LVMH集团来说,在目前奢侈品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如果仍然坚持花费大价钱把Tiffany收入麾下,考虑到仍需解决的债务问题,确实并非最理想的选择。瑞银分析师Zuzanna Pusz对时装商业评论表示:“LVMH集团要么结束交易,要么寻求降价。”据Bloomberg Law调查分析师预测,双方达成交易的可能性仍达65%,但Tiffany则需要在此前每股135美元的交易价格基础上折让10%-20%,预计新的交易价格将在100美元至130美元之间。

Luca Solca分析表示,如果贸易紧张局势得到缓和,11月美国总统大选,两家企业可能在新的一年里重新展开谈判。他认为:“即使此次交易完全失败,开云集团和历峰集团等奢侈品巨头也可能会选择报价收购。”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投行瑞杰:将耐克目标价由115美元上调至121美元

作者  |  2020-09-19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投行瑞杰:将耐克目标价由115美元上调至121美元

投行瑞杰的分析师Matthew McClintock将耐克(NKE)的目标价从115美元上调至121美元,并维持增持评级。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Copyright© 2008-2025 Tradesma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