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信号 investMax 客服微信2号 MaxFund 客服Telegram号 meiguM 邮箱 buy@tradesMax.com 电话 (626)378-3637

gold 20 virus

新闻快讯

何小鹏隔空回应马斯克针对有关“抄袭”指控

作者  |  2020-11-22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何小鹏隔空回应马斯克针对有关“抄袭”指控

11月21日,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发布微博,疑似隔空回应马斯克针对小鹏汽车“抄袭”指控。

何小鹏称,“看来昨天我们发布的包含激光雷达的小鹏下一代自动驾驶架构,让西边的某人很不爽,连续用pigu发声。我想说的是,造谣早就证明是无法打败任何竞争对手的,明年开始,在中国的自动驾驶你要有思想准备被我们打的找不着东,至于国际,我们会相遇的。”

原来,小鹏汽车在11月20日广州车展发表声明称,将从2021年生产的车型开始升级其自动驾驶软件和硬件系统,采用激光雷达技术提高性能。有美国业内人士转发了该新闻的报道,并评论道:“为什么小鹏会用激光雷达?他们有没有意识到他们无法复制特斯拉的方法?”

随后,马斯克转发了这条消息,并开怼:“他们有特斯拉的旧版软件,而没有我们最新的神经网络计算机。”在回答网友关于小鹏汽车是否抄袭特斯拉旧代码的提问时马斯克还表示,“是的,他们还偷了苹果的代码”,并强调:“这只是小鹏的问题。其他中国的公司是没有的。”

两人隔空互怼的背后,小鹏汽车和特斯拉积怨已久。

2019年,特斯拉状告小鹏汽车剽窃Autopilot(自动驾驶)的代码,并将曾任特斯拉高级工程师、后来跳槽小鹏汽车任感知主管的曹光植等人告上法庭。媒体报道称,曹光植曾承认,2018年底曾向自己的iCloud云账户备份了包含AutoPilot源代码的压缩文件,但该文件在离职时已删除。对此,何小鹏回应,特斯拉是以民事诉讼为名,行打击竞争对手之实。

值得关注的是,何小鹏在过往公开场合中,从未发表过如此“强势”的言论。就在11月18日,何小鹏在做客某节目时还曾谈起特斯拉,并表示,如今小鹏汽车有这么高的股价,是因为马斯克和特斯拉让世人相信这个赛道,感谢马斯克推高了资本价值。同时他还表示,现在特斯拉和小鹏时友商而不是竞争对手,对手应该是汽油车。

而近期,小鹏汽车也公布了2020财年第三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数据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小鹏汽车总交付量达8578台,较2019年同期、2020年第二季度分别增长265.8%,165.7%;总收入为人民币19.90亿元(2.93亿美元),较2019年同期、2020年第二季度分别增长342.5%,236.9%;毛利率为4.6%,去年同期及2020年第二季度分别为-10.1%和-2.7%。

此外,小鹏汽车在美股市场上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自8月27日上市至今,小鹏汽车股价涨幅超过3.5倍。11月20日,小鹏汽车收于53.89美元,上涨12.01%,创下上市以来新高。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从1.0-到3.0:苹果差异化战略如何演变?

作者  |  2020-11-22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从 1.0 到 3.0:苹果(AAPL)差异化战略如何演变?

摘要

【从1.0 到3.0:苹果差异化战略如何演变?】成功运用差异化战略可以在行业中建立起有效抵御,并赢得超额的利润。如果企业产品的差异化对顾客有价值且被感知,顾客就有可能成为该产品的忠实购买者。随着忠诚度的增加,对价格的敏感程度就会下降,这样企业就能处于有利的地位。这也就能很好的解释为什么每次苹果公司有新产品问世,即使价格昂贵,但依旧顾客第一时间排队购买。(美股投资网)

成功运用差异化战略可以在行业中建立起有效抵御,并赢得超额的利润。如果企业产品的差异化对顾客有价值且被感知,顾客就有可能成为该产品的忠实购买者。随着忠诚度的增加,对价格的敏感程度就会下降,这样企业就能处于有利的地位。这也就能很好的解释为什么每次苹果公司有新产品问世,即使价格昂贵,但依旧顾客第一时间排队购买。以下内容则反映了苹果(AAPL)在各个阶段的差异化战略的变化,以及最新的Apple Silicon对此有何影响。

如果你问苹果公司,或者观看苹果似乎永远不会停止的一系列发布会,他们会很高兴地告诉你,公司的差异化究竟是基于什么。

整合是苹果公司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功商业模式的核心:该公司赚取的大部分资金来自销售硬件,但理论上,其他厂商可以打造类似的硬件,这应该会导致商品价格降低,但只有苹果的硬件运行其独有的操作系统。

当然,软件比硬件更具有商品性:软件一旦被编写出来,就可以无休止地复制,这意味着它的边际生产成本为零。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以软件为基础的公司都专注于服务于尽可能大的市场,以便最大化地利用他们当初打造软件的投资。然而,边际成本为零并不是软件的唯一内在品质:它还可以无限定制,这意味着苹果可以创造出真正独特的东西,并通过将软件与硬件绑定,使其硬件也具有同样的独特性,从而使其可以收取可持续的溢价。

可以肯定的是,这是对苹果的一种简单化的看法:其软件的很多方面都是商品化的,这往往对苹果有利,而其硬件的很多方面则是差异化的。耐人寻味的是,虽然现在苹果的特点确实是软硬件一体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之间的差异化平衡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在最近宣布采用Apple Silicon芯片的新Mac上达到了高潮。

苹果1.0:软件高于硬件

当史蒂夫·乔布斯于1996年重返苹果公司时,众所周知,该公司的财务状况是糟糕;毫不奇怪,该公司的电脑产品线也很糟糕:太多的型号不引人注目。与PC唯一的区别是,Mac有一个不同的操作系统,但在技术上已经过时,苹果PowerPC处理器落后于x86架构的PC,而且还更贵。不算是一个完美的组合。

乔布斯在短时间内做出了一系列改变:他取消了模仿Macintosh的产品线,重新确立了苹果公司的综合商业模式;他大幅简化了产品类别;他找到了已经在苹果公司工作的一位前途无量的年轻设计师Jony Ive,将公司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iMac上。这是一款真正的硬件承载软件的产品;iMac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不是因为经典Mac OS的易用性,当然也不是因为它缺乏内存保护,而仅仅是因为硬件如此简单、如此让人喜爱。

OS X 将软件推到了最前沿,它不仅提供了一个技术上完善的操作系统,而且还提供了一个基于 Unix的操作系统,这使得它对开发者特别有吸引力。而在消费者端,苹果发布了iLife,这是一套让Mac对普通用户有吸引力的应用软件。我自己也是在这个时候买了第一台Mac,因为我想用GarageBand;16年过去了,我的音乐梦想不再,但我用Mac的习惯还在。

当我我第一次买Mac时,尽管它的硬件已经足够吸引人了:虽然我的iBook(苹果电脑公司出品的一款笔记本电脑)足够吸引人,但它的处理器是摩托罗拉G4,与英特尔(INTC)的x86处理器相比没有丝毫竞争力;当年晚些时候,乔布斯做出了一个当时令人震惊但回想起来却很明显的决定,将Mac转向英特尔处理器。在这种情况下,拥有和业界其他所有人一样的硬件,对苹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胜利,更能让他们蓬勃发展的软件差异化大放异彩。

苹果2.0:整合的顶峰

与此同时,苹果公司的iPod也取得了爆炸性的成功,它将漂亮的硬件和超强的存储容量与iTunes结合在一起,iTunes软件将管理音乐的复杂性交给了功能更强的Mac,从2003年开始,还交给了你的PC;值得注意的是,苹果公司避免了将硬件(iPod)与硬件(Mac)整合在一起的陷阱,因为这样做会削弱前者对后者的支持。相反,该公司利用软件的灵活性,将iTunes移植到Windows上。

iPhone沿袭了iPod开辟的道路:虽然前几代的iPhone在面向用户的软件功能方面非常有限,但这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大部分复杂的功能都被交给PC或Mac上。在这一点上,很多软件工作都是为了让iPhone在勉强够用的硬件上使用;RIM认为乔布斯在推出iPhone时夸大了iPhone的性能。

随着时间的推移,iPhone会逐渐脱离iTunes以及与PC或Mac同步的需求,让自己成为独立的电脑;它也在成为历史上最有价值的产品。这是整合的极致,无论是从产品的运作方式,还是从整合所开启的商业模式来看,都是如此。

苹果3.0:硬件重于软件

从PowerPC到Intel的过渡已经过去了16年,目前苹果的软件差异化是OS X诞生以来最小的。Windows有一个Linux的子系统,再加上公司对开发者的关注,使得微软产品对软件开发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同时,大多数客户在他们的电脑、PC或Mac上使用网络应用。创意已经出现了爆炸性增长,但这种爆炸性增长发生在智能手机上,而且是围绕着分销渠道,而不是一个人的个人照片或电影库。

这些分发渠道和客户用来创作和消费的各种应用,在iOS和Android这两个领先的平台上都有。我个人觉得,iPhone在界面的流畅性和应用的质量上保留了优势,但Android更灵活,更适合能力更强的用户,而且原生安卓与Google卓越的网络服务整合得更好;这两个生态系统都有很强的实力。

iPhone真正差异化的地方在于硬件。苹果拥有目前最好的摄像头系统,多年来也拥有最好的芯片系统。这两个差异化是有关系的:智能手机摄像头并不是简单的镜头和传感器,还涉及到如何处理所产生的图像;这涉及到软件和处理器,而关于智能手机摄像头值得注意的是,谷歌的照片处理软件被普遍认为更优秀。不过,让iPhone成为更好的相机的,是它的芯片。

Apple Silicon与App生态

苹果的A系列智能手机芯片相对于竞争对手的领先程度是很难夸大的;AnandTech发现,在相同的功率下,A14的性能几乎是最接近的竞争对手的两倍,事实上,A14唯一真正的竞争对手是去年的A13。至少,就移动设备而言是这样;AnandTech文章中最值得注意的图表是关于A14与那些为Mac提供动力的英特尔芯片的对比。

在过去的5年里,英特尔成功地将其最好的单线程性能提高了28%左右,苹果则成功地将他们的设计提高了198%,也就是2015年底苹果A9的2.98倍(姑且称之为3倍)的性能。

苹果这些年的性能提升和毋庸置疑的执行力,才成就了今天的苹果芯片。任何人看了这张图处,都会意识到,苹果出来抛弃英特尔和x86,转而采用自己的内部微架构,根本没有其他选择,如果继续按部就班,就意味着停滞不前和更糟糕的产品。

最近的发布会只涵盖了苹果的笔记本电脑级的苹果芯片, 虽然我们不知道的细节,与目前的英特尔MacBook阵容相比,苹果的巨大的电源效率的优势,意味着新的芯片将能够提供或大大增加电池寿命,以及大幅提高性能。

从苹果的角度来看,发布Apple Silicon的时机之所以理想,并不只是因为今年是A系列芯片超越英特尔的一年,还因为Mac的软件差异化。矢量图形应用的开发商Sketch在十周年之际,写下了对Mac应用的赞歌:

“在Sketch第一次发布十年后,很多东西都发生了变化。设计工具领域已经发展壮大。我们令人惊叹的社区也发生了变化。甚至macOS本身也在不断发展。但有一点是不变的:我们对开发真正的原生Mac应用程序的热爱。原生应用程序带来了许多好处,从个性化和性能到熟悉度和灵活性。虽然我们一直在努力将云端打造成一个令人惊叹的协作空间,但我们仍然相信Mac是让你的想法和想象力蓬勃发展的完美场所。”

在Sketch的庆功宴上的败兴之句是“甚至macOS本身也在进化”;事实是,在Sketch的一生中,大部分的macOS变化,从被许多人(包括你们自己)视为OS X最好的版本的Snow Leopard开始,充其量只是表面文章,最坏的情况是为了保护新手用户而做出的笨拙尝试,而这些尝试往往阻碍了高级用户的发展。

同时,云端才是Sketch面临的真正问题。Figma作为一款协作型网络应用,从零开始打造,正在风靡设计界,因为对于团队来说,拥有足够好的网络应用的坚如磐石的协作,比为平台打造的原生软件的传统协作更为重要。

可以肯定的是,Sketch要为自己的挣扎承担最大的责任;坦率地说,那篇原生应用的文章读起来像是拒绝面对自己的命运。不过,苹果也有很大的责任:试想一下,如果苹果没有用其热衷于安全的方式有效地将Sketch从App Store中逼出来,而是进化了MacOS的应用构建框架AppKit,为协作和实时编辑提供内置支持,情况会有怎样的不同。

相反,未来是网络应用,以及它们所带来的所有性能障碍,这也是为什么从苹果的角度来看,A系列芯片来得正是时候。Electron中的Figma可能会破坏你的电池,但如果里面有A系列芯片,这种破坏的时间会延长一倍,甚至更多!

整合再次胜出

请注意这句话:“我们如何能让iPad更进一步?” 库克的假设是,iPad的问题是苹果的问题,鉴于苹果是一家生产硬件产品的公司,库克的解决方案是,新产品。

不过我的观点是,在iPad方面,苹果的产品开发发力还不够用。库克将iPad描述为“一块简单的多点触控玻璃,可以瞬间转化为几乎任何你想要的东西”;玻璃的转化就是当你打开一个应用时发生的事情。前一刻,你的iPad是一个音乐工作室,下一刻是一块画布,下一刻是一张电子表格,下一刻是一款游戏。不过,这些应用绝大多数都是由第三方开发者制作的,这也就意味着,第三方开发者对iPad的成功甚至比苹果本身更重要。苹果提供的玻璃, 开发商提供的体验。

此后,iPad的销量已经从2017年的低谷中复苏,但似乎被锁定在苹果营收的8%左右,与第一年20%的份额相差甚远,当时它看起来要与iPhone相抗衡;我仍然相信,iPad缺乏一个繁荣的生产力软件市场,把iPad当成乔布斯认为的独特设备,而不是笔记本电脑的替代品,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最大的原因。

也许Mac中的引入Apple Silicon会有更好的结果:苹果的芯片团队有可能远远领先于竞争对手,不仅仅是在2020年,特别是当它开发出更强大的Apple Silicon芯片版本时,网络应用中固有软件的商品化将对苹果有利,就像苹果当初转向英特尔使硬件商品化一样,突出了苹果当时在00年代的软件优势。

苹果对新Mac的定价好像是这样的:M1的价格大概在75美元左右(有根据的猜测),比它所替代的英特尔芯片价格要低,但苹果在价格上大多是持平的(新Mac Mini便宜了100美元,但I/O也少了很多)。这说明该公司相信它既能拿下份额,又能拿下利润率,从我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合理的赌注。该公司拥有世界上最好的芯片,你必须购买整个产品才能得到芯片带来的好处。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AMD表态正做开源、跨平台的显卡超采样技术:Intel、NVIDIA也能用

作者  |  2020-11-22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AMD表态正做开源、跨平台的显卡超采样技术:Intel、NVIDIA也能用

AMD很为人称道的一点是,技术开放的姿态,也就是乐于做跨平台、开源的支持,而不是封闭自重。

刚刚推出的RX 6000系列显卡,首次支持了硬件级的光追技术。不过,为了后续新游戏以及中低端显卡考虑,AMD也亟需配套类似NVIDIA RTX显卡的DLSS(深度学习超采样)技术。

DLSS可以减少显卡运算开销、在不明显影响玩家视觉体验的情况下显著增加帧数。

日前与外媒交流时,AMD副总裁、Radeon品牌总经理Scott Herkelman以及公司首席游戏架构师Frank Azor透露了更多消息。

Herkelman表示,在超采样技术的开发上,AMD的目标与NVIDIA截然不同,他们致力于跨平台、不专属某一体系架构或者游戏的API,从而减少代码工作量,缩短适配时间。

Herkelman还指出,他们同样与主机伙伴正一同合作。

Azor则指出,AMD CDNA架构的推出就是分离数据中心与游戏的强烈信号,对于RDNA来说,游戏是首要也是最重要的事情。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国疫苗时间表: 何时分发,如何分发?

作者  |  2020-11-22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部长亚历克斯·阿扎(Alex Azar)表示,到12月底,某些群体将可获得数百万剂辉瑞 PFE 和Moderna疫苗。相关美股 BNTX MRNA PFE

阿扎在111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预计将有大约4000万剂这两种疫苗在等待FDA批准的情况下分发——足够为2000万最体弱的美国人接种疫苗。”“在那之后,产量当然会继续上升。”

辉瑞曾表示,到今年年底,该公司可能在全球拥有5,000万剂疫苗。

根据11月底提交给美国国家医学研究院的信息,另一种预测称,美国12月可能有2500万剂疫苗可用,1月有3000万剂,2月和3月还有3500万剂可用。

特朗普的“翘曲速度行动”(Operation Warp Speed)已经与各州合作,确定他们需要多少剂量才能覆盖首先提供疫苗的人群。

阿扎说,一旦FDA批准,数百万剂药物将在24小时内运出。

他说:“所以我要说的是,希望和帮助正在到来。”

马里昂·格鲁伯博士告诉美联社,FDA的紧急批准并不等同于全面批准,也就是说,随着研究的进行,接受注射的人将会收到一份“说明书”,上面列出注射的潜在好处和风险。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的免疫接种咨询委员会将最终决定谁先接种疫苗,阿扎尔说,首批疫苗将首先给“最脆弱的美国人”接种。

该委员会遵循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的指导意见,建议分阶段分配疫苗。

 

第一阶段包括一线卫生工作者和一线反应人员,有严重疾病高风险的潜在疾病患者,以及居住在拥挤环境中的65岁及65岁以上的成年人,包括疗养院、无家可归者庇护所、监狱、拘留所和长期卫生保健设施。

第一阶段大约占美国人口的15%

辉瑞寻求紧急疫苗周五,剂量可以在24小时装运

第二阶段包括K-12教师、学校工作人员、儿童看护人员、有潜在条件的人,使他们处于中等较高的风险,公共交通工作者、食品供应系统的人、无家可归者收容所或团体之家的人、监狱和监狱囚犯,以及那里的工作人员。这些群体约占人口的30%35%

第三阶段——覆盖大约40%45%的美国人——包括年轻人、儿童和在酒店、银行、高等教育、体育馆和工厂等行业工作的工人。然而,指导意见说,儿童的免疫接种将取决于安全性测试。

所有未包括在前三个阶段的其他美国人都包括在第四阶段。

美国顶级传染病专家安东尼·福奇博士对《今日美国》表示,一般健康的美国人最早可在4月至7月接受第一次注射

 

疫苗的价格是多少?

联邦政府与辉瑞-生物科技公司签订了价值19.5亿美元的合同,购买数百万剂辉瑞-生物科技药品,以及其他成功的候选药品,政府承诺这些药品将是免费的。

据《福布斯》报道,辉瑞-生物科技的初始价格为每剂19.50美元,而Moderna与辉瑞签订了15亿美元的合同,提供1亿剂疫苗,每剂将花费纳税人25美元

全面免疫需要间隔三周接种两次。

 

疫苗能否对COVID-19提供完全的保护?

免疫接种可能会让你免于患上严重的疾病,但“并不一定会阻止你被感染,”福奇说。

在与黑斯廷斯中心的虚拟交谈中,这位顶级医生说:“问题是,你无法完全抵御某种程度的感染,你甚至可能没有注意到你可能会传染给其他人。”

 

官方消息:总统过渡不会减缓疫苗的分发

“这就是为什么你可能在过去几周听到我在媒体上说,接种高效疫苗并不意味着你将完全放弃公共卫生措施。”

通过接种疫苗,群体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对某种疾病产生了免疫力——这也需要一段时间来建立群体免疫力——而且这只是在有足够多的人决定接种疫苗的情况下。

8月份的一项民意调查发现,35%的受访者表示,一旦有了冠状病毒疫苗,他们就不会得到疫苗。

但是如果大多数美国人在夏季和秋季接种疫苗,福奇说,我们可以期待恢复正常。

他在接受《今日美国》采访时表示:“然后你就可以开始谈论这种保护伞或保护毯,它将极大地降低一个人接触甚至被感染的风险。”“当如此多的人受到保护时,你就进入了真正的群体免疫。” 

 

英特尔(INTC)与AMD(AMD)的龟兔赛跑

作者  |  2020-11-21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英特尔(INTC)与AMD(AMD)的龟兔赛跑

英特尔与AMD的竞争是乌龟与野兔的竞争。但哪家公司是龟?哪家公司是兔?

在过去的几个发布周期中,英特尔和AMD的粉丝之间的评论之战一直很激烈,大量的数字墨水都在讨论这些年来哪个公司有了显著的改善,或者没有明显的改善。对于两家公司最快处理器的原始性能,也不乏意见。我们认为,深入研究每个公司的最快桌面/ CPU的存档性能基准测试是很有趣的,这样可以很好地了解这些年来每个公司的实际表现,甚至可以看看是否有一些模式需要收集,或者对未来进行一些押注。

在深入研究图表之前,让我们先从一些表开始——通过这种方式,您可以看到我们使用了哪些CPU作为每年的里程碑。在我们研究的过程中,数据中有一些不规则现象;我们也会讨论这些,讨论一些简单图表无法展示的东西。

二十年来的发烧友计算

虽然英特尔和AMD每年都会针对不同的价位和目标市场推出大量的处理器,但我们每年都局限于速度最快的台式机或“发烧友”处理器。这意味着没有服务器处理器,也没有高端台式机(HEDT)处理器——所以我们不会关注Threadrippers或最新型号XE系列英特尔部件。

即使是像我这样整个时期都是作为一个系统构建者的人,组装这样的列表也是一个巨大的痛苦,更不用说匹配测试结果了。这在AMD方面尤其困难,因为AMD并没有真正相当于英特尔的Ark提供单一的处理器列表,按代、类型和发布日期排序。如果你认为我选错了一年中的“顶级处理器”,请在评论中告诉我。

我们应该解决图表中出现的一些异常情况——首先,不,2014年、2015年和2016年AMD没有推出新的高性能CPU并不是疏忽。2013年的fx -9590被广泛(并且是理所应当)批评了它惊人的225W TDP和平庸的性能——在四年的运行中是Team Red最快的CPU。在此期间,AMD推出了几代低功耗、价格低廉的桌面设备,但没有一款性能优于FX-9590。

英特尔在2013年至2017年期间也经历了几次失误,尽管没有那么严重或持续这么长时间。第五代Core系列基本上死于2014年,尽管第四代Core i7系列的更新确实提供了显著的性能提升。两年后,从技术上讲又是另一种风潮-配备Core i7-7700K的Kaby Lake直到2017年1月才真正启动。我们稍加捏造,让Kaby Lake进入2016年的行列,因为否则它会完全消失,同年晚些时候Coffee Lake和i7-8700K出现。

AMD Athlon的兴衰:2001-2007年

现在很难相信,但曾几何时,多线程工作负载远比单线程负载要punish的多。但这并不是很久以前。

在2001-2005年,Athlon XP和Athlon 64 vs Pentium 4-AMD的时代在双线程工作负载上独占鳌头。2006年,英特尔的Penti um965改变了这一平衡。

Even in the Athlon era, AMD struggled to keep up with Intel on single-threaded performance。 Its即使在Athlon时代,AMD也难以在单线程性能上赶上英特尔。它的Athlon 64 X2处理器一度占据领先地位,但英特尔(Intel)凭借酷睿2 Extreme QX9650夺回了领先地位。

这是我们许多人在21世纪初忘记的事情-多任务处理性能太差了。在上面的第一个图表中,我们正在研究多线程和单线程Passmark CPU基准测试分数之间的比率。对于2001-2005年份的CPU,单线程得分实际上高于多线程,这意味着您可以在给定的时间内在单线程上完成更多的计算工作,而不是分解为并行线程。

您可能会认为这是因为它们仍然是单核、单线程的CPU,但是您错了。Intel在2002年引入了1c/2t Pentium 4 2.8GHz的超线程,这对实际的多线程能力影响很小。AMD在2005年推出了第一个真正的双核桌面CPU——Athlon 64 X2 4800+,但它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在英特尔2006年的Pentium Extreme 965(双核/四线程CPU)之前,多线程的比率没有突破100%——这意味着多线程任务比同等的单线程任务完成得更快。第二年,AMD和英特尔都推出了真正的四核桌面CPU,并永久地结束了高性能单线程处理器的时代。

即使在AMD的这个黄金时代,英特尔在单线程性能方面也击败了AMD.Pentium 4架构作为Pentium III的较弱后继者而受到全面和应有的嘲讽,而PentiumIII往往会逐时胜过它。但是,Pentium III的时钟频率不能达到Pentium 4的水平,而且,无论如何,该时代性能最高的工作负载都是单线程的,并且英特尔的Pentium 4在性能上领先于AMD的Athlon。尽管后者的CPU性能很弱。

对英特尔来说不幸的是,早在2001年之前,整个世界就已经转向了多任务操作系统,多线程的工作负载也随之出现,这在Firefox前身Phoenix在2002年采用选项卡式浏览中得到了证明。随着CPU饱和,用户逐渐习惯于全天打开许多程序的环境,多线程性能(而不是单线程)成为当务之急。

2007年,AMD和英特尔都推出了真正的四核桌面CPU。两家厂商的发烧级CPU的多线程性能都达到了顶峰——尽管双方都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但英特尔的Core 2 Extreme QX9650击败了AMD的新Phenom X4。

新的四核CPU具有足够的多任务性能,可以同时处理低优先级的后台任务和高优先级的前台任务,而不会使前台任务明显受损,这就将焦点转移到了单线程性能上。这对AMD来说尤其不幸,因为Intel不仅在多线程性能上有所改进,QX9650在单线程性能上也取得了突破。

随着近70%的单线程性能优势被英特尔的qx9650所取代,以及焦点突然回到单线程性能的王者地位,至少在这些高端CPU中是这样——AMD 21世纪的第一个黄金时代正式结束了。

英特尔反击:2007-2013

与2008年的i7-965 Extreme相比,英特尔2009年的i7-975 Extreme并没有太大的改进,但2010年的十六进制core i7-980X则是一个大熔炉。与此同时,AMD虽然年复一年地稳步前进,但仍然处于劣势。

在整个2007年至2013年期间,英特尔都比AMD拥有单线程优势,而且通常是相当多的优势。

就提高CPU性能和功能而言,2007-2013年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时代,但就英特尔与AMD之间的斗争而言,这是一个相当无聊的时代。英特尔从单线程和多线程性能的健康领先开始,一直保持领先地位。

在整个Phenom和Phenom II架构的运行过程中,AMD在多线程和单线程性能方面均取得了稳步的增长。这样一来,它在单线程性能上几乎可以赶上英特尔,但在多线程方面,它从未接近过。

两家公司都于2010年发布了他们的第一个六核CPU,但是AMD的X6 1100T与2009年的X4 965使用相同的K10架构,英特尔的i7-980X既实现了芯片缩减,又添加了一套新的AES指令。这使Intel的多线程性能几乎飙升了两倍,同时仍然保持了很小的单线程引导时间。

2011年,AMD凭借其命运多舛的八核Bulldozer架构全力投入多线程。尽管Bulldozer确实在多线程领域开始在Intel上取得重要地位,但这是有代价的。新的FX-8150实际上在单线程性能上倒退了。

到2012年,AMD的Bulldozer已成为Piledriver,并且在多线程方面几乎赶上了Intel,但这仅仅是因为Intel在将其工艺缩减至22nm时将其核心数量从6个减少到4个。这使AMD拥有“几乎一样好”的多线程性能,内核数量是原来的两倍,而单线程性能则比英特尔落后了三年。

2013年,情况更糟的是,AMD推出了最终的PiledriverCPU(可恶的FX-9590)。尽管英特尔在工程技术上的领先优势不断提高,但该CPU仍代表了一种保持竞争力的Hail Mary方法-它主要与英特尔i7-4770K保持同步,但仅通过时钟频率和电压来实现,而时钟频率和电压通常会留在“极限超频器”领域。

与FX-8350的125W和i7-4770K的84W相比,额定TDP为225W,FX-9590是几乎无法使用的CPU。在典型情况下,对其进行空气冷却是没有挑战性的,而且风扇的噪音和废热也令人讨厌,即使是铁杆AMD风扇也无法为其找借口,尤其是在其竞争仍然轻松胜过它的时候。

FX-9590是AMD四年来最后一个发烧级CPU。从2014-2017年开始,Red Team唯一的新CPU版本是预算CPU和APU,没有一个比FX-9590更好,更不用说竞争了。

命运的变化:2013-2020

事实上,AMD在三年的低迷期中幸存下来,却没有发布一款新的CPU,这说明了市场的一小部分——以及每个厂商的利润率——最大、最快的CPU才是真正的。在2014-2017年,Red团队继续推出了新的桌面CPU——但所有的新设计都瞄准了“财政上更合理”的市场细分,集中在便宜的APU上。

尽管AMD惨败,但英特尔却大为吃惊。值得称赞的是,Blue Team确实继续发布了新的性能CPU,并在这段时间内实现了单线程性能的增量提升,但单线程的提升并不多。在2016年,很难从5年的旧CPU上进行升级。

2017年,一切都发生了改变,AMD最终发布了一款代号为Zen的全新、热情友好的架构。Zen架构将功率和热效率恢复了一致,同时使原始多线程性能显著高于英特尔的最佳性能。尽管Zen的单线程性能仍落后于英特尔,但它也实现了几次大幅跃升,夺回了这一桂冠。

2018年的Zen +在多线程性能方面充其量仅是次要的改进,但与最初的Zen相比,它在Intel的单线程领先优势中所占的份额不大。英特尔的第一个可行的i9产品i9-9900K短暂地使Red Team夺回了多线程性能的桂冠,但领先优势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

2019年,英特尔在狂热者这一领域大做文章——它最好的CPU是i9-9900KS,与2018年的i9-9900K相比几乎没有任何改进。与此同时,AMD的Ryzen 9 3950x又实现了一次巨大的多线程飞跃和一次强大的单线程增长。Ryzen 9 3950x是一款16核/32线程的巨形处理器,展示了其新Zen 2架构的最佳性能。AMD还没有完全赶上英特尔的单线程领先地位,但它将i9-9900KS的多线程性能提高了一倍多。

这使我们到了今年。英特尔仍在为延迟10纳米制程工艺而苦苦挣扎,于是发布了i9-10900K,尽管它仍在与9900K和9900KS相同的体系结构上运行,但在单线程和多线程工作负载方面均取得了显着改善。不幸的是,对于Blue Team而言,AMD并没有休息-2020年的Zen 3架构大大改善了Zen 2的单线程性能。

在这一点上,AMD在单线程性能上处于领先地位。此外,连续第二年,它在多线程性能上遥遥领先,几乎是英特尔所能提供的最好性能的两倍。

长远来看:2001-2020年的一代一代的改进

看到英特尔在2012年出现反常现象吗?该公司从六核CPU降为四核-而且没有人在意,因为单线程性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AMD最大的单线程spike对应的介绍,Athlon 64 X2架构在2005年。2007年,英特尔推出了其核心系列产品。

乍一看,此图表与纯多线程之间没有太大区别,但请注意,AMD的趋势线在2016年至2020年之间将保持一致。

如果我们想看看英特尔和AMD的工程流程如何进行,那么从原始数据继续进行,并观察性能的代际提升是有启发性的-这意味着,今年的情况要比去年好百分之几。

这些图表放大了两家公司各自的架构变更和工程工作的影响,从而更容易发现重大变更。到目前为止,多线程性能是最大和最令人兴奋的峰值-随着2007年四核CPU的推出,多线程性能也达到了最高性能。在单线程图表上,几乎看不到任何东西。

我们最喜欢的一代图表版本是第三代,它将单线程和多线程改进平均到一条直线上,并赋予两者相同的权重。尽管乍一看它看上去与纯多线程图表大致相似,但还是会弹出一些有趣的功能。

第一个跳出这里的是英特尔在2005年的辉煌表现,在图表上只有不到100%的点。低于100%的跌幅可能很小,足以使误差造成波动-但是,即使Pentium 3.8GHz并不比2004年的Pentium 4 3.6GHz主动恶化,但显然没有任何改善。

再看看AMD从Zen到Zen +,Zen 2和Zen 3的2017-2020年进展,这很有趣。尽管此处的总体形状与我们在纯多线程图表上看到的相同发音M相同,但包含单线程性能清楚地表明,每个步骤都是超越最后一步的重要且持续的改进。

2021年及以后

对于台式机上的英特尔来说,现在形势严峻,而AMD的另一项重大架构改进(Zen 4)则在2021年面世,AMD称其为“按部就班”,其工艺节点缩小至5纳米。

在英特尔方面,我们预计并不会像从i9-9900K到i9-9900KS那样糟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Blue Team充满了光明。尽管i9-10900K确实比前几代产品有了显着且令人惊讶的改进,但它与AMD的兴起没有匹敌-它仍然代表着垂死的架构的最后一口气。

英特尔的台式机CPU仍停留在14纳米制程上,明年的Rocket Lake也将保持14纳米制程。赛普拉斯Cove架构本质上是英特尔10纳米Sunny Cove笔记本电脑架构的一种变体,被反向移植到较早的14纳米制程。

尽管英特尔通过其最新的Sunny Cove笔记本电脑处理器(今年至今仅在原型设计中看到了今年的Tiger Lake)获得了显着的性能提升,但其内核和线程数却很少,而高性能似乎与更高的功耗相关。

现在说10nm Sunny Cove在内核数和功率效率方面的限制是否会转变为14nm Cypress Cove还为时过早。但是,似乎不太可能在2021年看到英特尔像Zen和它的继任者那样带动并很大程度上维持AMD的复兴。

尽管如此,英特尔的坏消息很可能是性能爱好者的好消息。英特尔这个规模小得多的竞争对手,将需要不止一两个主导周期来巩固与大型OEM和系统制造商的关系和市场认知。这些业务关系——以及由此带来的订单、收入和利润——将是保持AMD强大的研发力量的必要条件,以确保未来AMD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高的性能和更好的价格。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国新冠疫苗上市在即-需要多少钱?

作者  |  2020-11-21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国新冠疫苗上市在即 需要多少钱?丨财经科普

近期新冠疫苗研发好消息不断,辉瑞和莫德纳的新冠疫苗有效性均达到95%左右。美国总统特朗普称明年4月可全民接种疫苗。美国疫苗定价几何,影响因素有哪些?

目前研发新冠疫苗的公司和机构超过160家,很多公司在6个月内就进入第三阶段测试,而通常情况下疫苗研发需要耗时数年。

为了尽快获得疫苗,3-8月特朗普政府投入超过100亿美元。此外在疫苗获得批准前,政府就与制药企业签署了采购合同,为疫苗研发提供资金。

由于疫苗研发资金部分由政府承担,公众认为疫苗价格应该更加合理。制药公司一方面要让疫苗价格定在公众可承受范围内,另一方面还要取悦投资者。

每个公司对疫苗的定价态度不一,强生称鉴于疫情引发的危机,疫苗将以成本价销售,而辉瑞和莫德纳希望从疫苗上获利。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空缺近一年半后-苹果任命英特尔高管为D&I副总裁

作者  |  2020-11-21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空缺近一年半后,苹果任命英特尔高管为D&I副总裁

据《财富》杂志报道,苹果公司宣布任命英特尔多元化和包容性(D&I)部门负责人芭芭拉·怀恩(Barbara Whye)为公司多元化和包容性部门的新任副总裁。这一职位已空缺近一年半。怀伊曾入选《财富》最具影响力女性榜单,她帮助英特尔比计划提早两年实现了公司的多元化目标。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未来五年电气化相关投入再增35%:通用汽车在着急什么?

作者  |  2020-11-21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未来五年电气化相关投入再增35%:通用汽车在着急什么?

如果说此前博拉带领着通用这艘巨轮转向是一场豪赌,那么这一次无疑是大手笔增加了赌注。

当地时间11月19日,通用汽车表示,将在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领域上加大投入,未来五年规划投资270亿美元。通用汽车董事长兼CEO玛丽·博拉(Mary Barra)在巴克莱银行举办的全球汽车大会上披露了上述计划。

这家底特律老牌车企进一步加快了其电气化的步伐——今年3月,博拉曾在“电动车日”活动上首次公开了公司的电气化投资规划,彼时其表示,2020-2025年间将在相关领域投入200亿美元。

作为最早拥抱电气化的传统车企,通用汽车终于要“跑”着投入新一轮的竞争之中了。尽管早在1996年便推出了一款面向市场的电动汽车,但在这轮全球汽车电气化浪潮中,通用却慢了一拍——新品投放低于预期,在新创品牌特斯拉的攻势下,先发优势尽失。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特斯拉在美国市场是绝对龙头,市占率长期高于60%。以2020年9月的数据为例,特斯拉在美国销量为2.1万辆,同比增长31%,市场份额高达62%,遥遥领先第二名的雪佛兰,后者市场份额仅有10%。

新能源汽车销量的稳定增加以及相关领域的技术储备让特斯拉在资本市场备受青睐。2019年10月下旬,在一则扭亏为盈的三季度财报发布之后,特斯拉股价上涨了18%,一举超过通用汽车,成为美国市值最高的汽车制造企业。

新技术、新趋势下,汽车产业暗流涌动,新老交替间,外界已经为新势力和老玩家判决了高下——当时有媒体报道尖锐地指出,成为美国市值最高的汽车制造企业,通用汽车从成立至今花费了100多年,而特斯拉只用了15年。

加强电气化以及自动驾驶等前瞻领域的布局已经势在必行,2018年通用汽车便多次表示,未来两年在电气化和自动驾驶领域的投资要“翻一番”。转型压力之下,通用一边加强自身技术的研发,推出Ultium电池系统和第三代全球电动车平台;一边也不断在外部寻求合作,与LG化学成立合资公司,为收购的自动驾驶公司持续投资,并积极与其他车企结盟,以共享平台和技术,尽快实现规模效应。

同时,通用也在不遗余力地塑造并强化其转型的形象。此前的“电动车日”活动上,通用汽车在总部的沃伦技术中心举行了为期一周的开放活动,向公司员工、经销商、投资者、分析师、媒体以及政府官员展示其电气化战略和相关技术路径;今年8月,在另外一个重要市场——中国,通用汽车也在一年一度的技术展望日上集中展示并介绍了其第三代全球电动车平台、全新Ultium电池系统,以及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三大品牌的下一代纯电动车型。

通用汽车正在酝酿着一场厚积薄发——这一次,它能成功吗?

“快马加鞭”?

从200亿美元到270亿美元,通用汽车在电气化和自动驾驶领域的投入增加了35%。如果说此前博拉带领着通用这艘巨轮转向是一场豪赌,那么这一次无疑是大手笔增加了赌注。

“从技术储备来讲,通用汽车是新能源技术发展领域的先行者,我们正在快马加鞭加快新能源产品的推进。”11月19日,上汽通用汽车总经理王永清在广州车展期间对美股投资网分析师表示。

270亿美元是什么概念?平均每年54亿美元,根据通用汽车2019年财务报告,公司当前全年净利润不过是67亿美元——在通用汽车的计划中,一半以上的资金和资源都将投入到电动车和自动驾驶领域。

通用汽车并未详细披露这270亿美元的具体构成。不过在公司的愿景中,电动汽车与自动驾驶一直是相辅相成、齐头并进的,共同构成了公司前瞻性布局最为重要的两个板块。

而在产品即将密集投放的前夕,通用将大规模扩充相关团队。按照计划,通用汽车将在2021年一季度结束前招募3000名工程、设计和信息技术专家,以提升公司软件能力,支持电动车产品研发。

博拉在这次全球汽车大会上着重描述了电动汽车产品及研发的相关进展。投资规模增加35%的背后,通用汽车将加快部分电动汽车的上市计划,并在电池等核心领域进一步深入布局。

根据最新规划,公司将在2025年前至少推出30款电动汽车,覆盖凯迪拉克、别克、雪佛兰、GMC在内的所有全球品牌。在新的步调之下,通用汽车将提前完成12款全球电动车型的开发工作。

例如,GMC悍马纯电动皮卡将于2021年底投产,研发周期从50个月缩短至26个月;凯迪拉克首款电动车LYRIQ豪华纯电动SUV则将于2022年一季度上市,较原计划提前9个月。

研发周期的缩短得益于平台化的投入。根据此前的介绍,通用汽车电气化战略的核心是Ultium电池系统和第三代全球电动车平台,在模块化平台的支持下,技术的规模效应有望更快实现。

第三代电动车平台被寄予厚望,其在通用的地位类似于MEB平台之于大众,被形容为抗衡特斯拉的“砝码”。不过,大众MEB平台的量产车型已经率先上市,而通用则还在准备之中——据此前介绍,凯迪拉克LYRIQ将会是首先基于全新平台上市的纯电车型。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车型研发提速的同时,通用汽车的电池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据称,搭载Ultium电池的电动汽车预计将实现450英里(约724公里)的最高续航里程,高于之前预估的400英里(约643公里)。

不仅如此,通用汽车还将通过深度参与电芯开发的方式,继续降低电池成本。博拉介绍,在公司总部的沃伦技术中心,通用已经设有化学与材料系统实验室和电池试制线,将于明年新建电池创新实验室和制造技术中心,以支持下一代Ultium电池的开发——下一代Ultium电池包可在第一代技术的基础上将能量密度提升一倍,并降低60%的成本。

转型之困

不同于特斯拉等新创车企的“轻装上阵”,传统车企在电气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着更多的考量。

实际上,通用汽车早在1996年便开发过一款纯电动汽车EV-1,这款车虽然只以租赁形式面向消费者,却成为了不少美国人心目中的电动车启蒙。然而,在美国石油巨头的“围追堵截”之下,EV-1上市三年便停产了,而通用汽车的电气化进程也因此停滞了几年。

随后,通用汽车继续投入了前瞻车型的研发之中,不过并未将重心放在纯电这一条技术路线上——除了纯电之外,通用汽车还在混动、插电混动、增程式甚至氢燃料电池领域都推出过相关产品。精力分散之下,近年来通用旗下仅推出了一款纯电车型。

在EV-1项目的“教训”之下,当时的通用汽车并不看好中短期内纯电汽车的发展潜力,选择“多条腿走路”也是这家传统汽车大鳄的常规应对。

不过,随着政策法规对汽车零排放的要求加强,以及新兴汽车品牌的出现,通用汽车再次提升了纯电汽车的战略地位。2016年,雪佛兰Bolt开始量产,次年10月,通用汽车提出“三零愿景”,计划在2023年之前,在全球推出至少20款零排放车型。

在新一轮汽车电气化浪潮中,通用汽车不再是引领者。彼时,尽管尚未站稳脚跟,但已经推出三款量产车型的特斯拉已经远远走在了前列。2017年,Model 3虽然深陷“产能地狱”,但硬币的另一面是,这个新兴品牌带来的纯电汽车认可度,远远超出了一众传统汽车人的想象。

决心转型的通用汽车迅速在纯电领域加速布局,不过这并不容易。在过去几年中,尽管动作频频,但通用在纯电领域的技术一直没有大规模地在产品上落地,早年提出的部分计划也并没有成功兑现。

有媒体曾这样评论:“在电动化转型方面,通用给外界的感觉是投入早、花费不少、也的确做了不少,但似乎总还没有找到产品的爆发点。”直到现在,也有质疑称,通用的技术储备很强,但似乎很难落实到终端产品层面。

束缚通用汽车的难题之一是成本与收益的平衡之术。作为一家规模巨大的传统车企,通用汽车的电气化转型必然代价高昂:一方面是新兴领域的巨大投入,另一方面则是在传统领域的潜在风险——如研发跟不上,燃油车的市场份额或也将丢失——这是通用汽车管理层及投资者们都不愿意看到的。

实际上,为了推动电气化转型,博拉近年来也启动了一轮大刀阔斧的改革,通过“瘦身”的方式为公司腾挪出更多的资源,以集中推进电气化,其举措包括但不限于出售欧宝、沃豪等品牌,以及关闭韩国、泰国甚至美国本土的部分工厂。

而在电气化推动的过程中,博拉作为传统的汽车人,也熟稔平台化的规模效应。这一次,她不但力推了涵盖面极广的第三代电动汽车平台,而且试图拉入更多的合作伙伴,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平台化的优势。

在这次汽车大会上,博拉重申,通用汽车对合作伙伴持开放态度,Ultium技术平台和相关整车架构将在第三方产品上实现规模化应用。此前,通用汽车曾宣布与本田汽车结盟,后者的加入有望使通用汽车的技术投资更快地实现盈利。

通用汽车还有另一个合作伙伴,即新兴电动卡车制造商尼古拉(Nikola)。通用原计划向尼古拉授权使用Ultium电池系统和Hydrotec氢燃料电池系统,并收购其11%的股份,不过由于后者被指欺诈,双方的合作计划也被推迟。该交易原定于9月底完成,如果不能在12月3日前敲定,就会被取消。

但这些都是后话了。对于通用汽车而言,更多合作伙伴的加入固然能更快更好地发挥平台架构的规模效应,但基于平台研发的最新车型还需由通用汽车自身首先推出,其能否后来居上地赢得市场和用户,将真正决定平台终将走多远。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新能源车企又开撕?何小鹏疑似回怼马斯克:要有思想准备-小心“被打得找不着东”!

作者  |  2020-11-21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新能源车企又开撕?何小鹏疑似回怼马斯克:要有思想准备,小心“被打得找不着东”!

今日,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在社交媒体上“开怼”,疑似回应特斯拉马斯克的发言。何小鹏声称“你要有思想准备被我们打得找不着东”。小鹏与特斯拉积怨已久,去年特斯拉起诉小鹏偷窃其自动驾驶的代码,马斯克多次在推特上指出小鹏抄袭,并对小鹏宣称的自主研发嗤之以鼻;何小鹏则自信满满声称小鹏P7肯定碾压特斯拉Model 3。但是,从销量来看,被碾压的实际是小鹏。

何小鹏疑似回怼马斯克

11月20日,小鹏汽车在2020广州国际车展上宣布,其下一代自动驾驶软硬件将大幅升级,并将于明年率先推出全球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智能汽车。

雷达为环境监测传感器的一种,被称为自动驾驶汽车“眼睛”。按所使用的不同类型的波,可以分为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特斯拉的自动驾驶使用的就是超声波雷达,国内造车新势力目前主要用的是毫米波雷达。

对此,有美国业内人士转发了报道小鹏汽车搭载激光雷达的新闻,并评论道:“为什么小鹏会用激光雷达?我相信它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精度,但会严重限制其自主方法的可伸缩性。他们有没有意识到他们无法复制特斯拉的方法?”

随后,马斯克转发了这条消息,并表示:“他们有特斯拉的旧版软件,而没有我们最新的神经网络计算机。”

在网友询问马斯克,小鹏汽车是否复制了特斯拉的源代码时,马斯克转发了一篇前苹果工程师被逮捕的新闻,回复网友道:“是的,他们(小鹏汽车)也偷了苹果的代码。”

不仅如此,马斯克又连续对此做出补充评论,强调道:“这只是小鹏的问题。其他中国的公司是没有的。”

21日上午,何小鹏在微博上表示,“看来昨天我们发布的包含激光雷达的小鹏下一代自动驾驶架构,让西边的某人很不爽,连续用pigu发声。我想说的是,造谣早就证明是无法打败任何竞争对手的,明年开始,在中国的自动驾驶你要有思想准备被我们打的找不着东,至于国际,我们会相遇的。”

小鹏和特斯拉的积怨

实际上,小鹏汽车和特斯拉积怨已久。

2019年年初,特斯拉状告小鹏汽车剽窃Autopilot(自动驾驶)的代码,并将曾任特斯拉高级工程师、后来跳槽小鹏汽车任感知主管的曹光植等人告上法庭。

媒体报道称,曹光植曾承认,2018年底曾向自己的iCloud云账户备份了包含AutoPilot源代码的压缩文件,但文件在后来离职时已经被删除。对此,何小鹏回应道,特斯拉是以民事诉讼为名,行打击竞争对手之实。

值得注意的是,何小鹏在现实中,却并未像他在社交媒体上表现的如此“强势”。2019年3月,何小鹏参加亚洲博鳌论坛,彼时小鹏汽车被指抄袭,有分析师提问他有关特斯拉的问题时,何小鹏只是略显尴尬地说“特斯拉是电动车老大哥”。在会议结束后,他也没有接受分析师采访,而是在保镖的护卫下,匆匆离场。

小鹏汽车对于特斯拉确实是“爱之深”,无论是其旗舰车型P7的发布会,还是上市招股书,都多次明确对标特斯拉Model 3。此外,小鹏P7的自动驾驶界面、操作方法、网页设计等都被网友指出与特斯拉相似。

2019年5月,何小鹏发微博,对自家产品打败特斯拉自信满满:“我觉得Model 3国产版32.8万(不带自动驾驶)毫无竞争力,起码应该再降1万美元。现在和5年前已经完全不同,Tesla的电池优势、智能差异和我们相比都已经没有,在拿了这么多政府补助以后还是这样的价格,要不然是成本控制有问题,要不然就是还想获得5年前的利润率……等小鹏P7出来肯定碾压。”

2019年12月22日,CleanTechnica发表题为“小鹏汽车自主研发自动驾驶技术让其维持低价”的文章,马斯克以揶揄口吻评论道,“自主研发”,并附上两个笑哭的表情。不到1小时后,马斯克又在回复一名网友时表示,“(小鹏的自动驾驶软件)确实是我们的灵感,但这是一个旧款的特斯拉软件版本,所以效果有限”。

被特斯拉model3 碾压的小鹏P7

虽然何小鹏曾坚定地认为小鹏P7会碾压Model 3,但是从小鹏汽车的最新数据来看,小鹏P7仍远不及特斯拉。

11月12日,小鹏公布了2020年三季度财报,小鹏汽车2020年第三季度总交付量达8578台,同比增长265.8%,环比增长165.7%。其中,小鹏的首款智能轿跑纯电动车P7成为了销量主力,三季度P7合计交付了6210台,占总交付量的72.4%。

这个数据虽然很亮眼,但是和特斯拉相比还是差距较大。不说特斯拉的其他车型和市场,仅在中国市场,根据中国乘联会的数据,特斯拉model 3第三季度的销量为34170台,是小鹏P7的数倍。

2020年,新能源汽车成为了风口上的猪,宣布造车的企业遍布在各行各业,资金疯狂涌入,让造车新势力们的股价和市值齐飞。特斯拉市值超过4600亿美元,超过了丰田、大众、戴姆勒的市值之和;蔚来市值突破600亿美元,不仅超越了宝马、通用、福特等一众老牌巨头,甚至将中国互联网巨头百度甩在了身后。初创公司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也紧随其后,市值超过不少老牌传统车企。

小鹏汽车今年8月底上市,随着近期新能车热度飙升,其股价自11月2日开始,15个交易日暴涨近200%。

从三季报来看,其他造车新势力的销量也是水涨船高。2020年三季度,蔚来交付了1.2万辆,连续两个季度交付量破万;理想目前唯一一款车型理想ONE交付8660辆。不过小鹏的销量在三家中依旧是垫底。蔚来、理想、小鹏今年1-9月份的销量分别为26375辆、18160辆、14077辆。

随着特斯拉model3进一步降价,小鹏汽车想要“碾压”的道路就更加困难。也有网友评论称:“嘴炮无用,产能和质量先搞上去。”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疑怼特斯拉:在中国做好思想准备被我们打得找不着东

作者  |  2020-11-21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疑怼特斯拉:在中国做好思想准备被我们打得找不着东

美国人酸了!马斯克称抄袭小鹏汽车怒回:打得你们找不东

日前,在广州车展上,小鹏汽车宣布,其下一代自动驾驶架构将包括激光雷达技术。小鹏汽车表示,激光雷达系统将改善其下一代自动驾驶架构,特别是提高车辆的高精度目标识别性能。

该公司宣布,将从2021年生产的量产车型开始升级其自动驾驶软件和硬件系统,采用激光雷达技术提高性能,这使该公司成为全球首家将激光雷达技术集成到量产汽车中的汽车制造商。

消息公布后,引发了美国业内人士的讨论。有说法认为,小鹏汽车升级激光雷达技术是因为之前抄袭了特斯拉,识别不够精准。

有意思的是,特斯拉CEO马斯克转发了这条推文,并表示:他们有特斯拉的旧版软件,而没有我们最新的神经网络计算机。“很显然,这只是小鹏的问题,其它中国公司没有这么做。”

对此,今日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发微博疑似隔空回应,怒怼马斯克的“抄袭说”,直言要把对方打得找不到东。

何小鹏称,看来昨天我们发布的包含激光雷达的小鹏下一代自动驾驶架构,让西边的某人很不爽,连续用pigu发声。我想说的是,造谣早就证明是无法打败任何竞争对手的。

明年开始,在中国的自动驾驶你要有思想准备被我们打得找不着东,至于国际,我们会相遇的。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Copyright© 2007-2023 Tradesma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