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投资网获悉,万事达(MA)通过与支付宝的合作,扩大了其跨境汇款业务的覆盖范围。支付宝是由蚂蚁集团(Ant Group Co.)支持的移动支付超级应用。
据一份声明,该协议扩大了万事达与支付宝现有的合作关系,允许消费者“近乎实时”地在他们的数字钱包中收发资金。值得一提的是,支付宝在中国拥有超过十亿消费者。
万事达大中华区总裁Dennis Chang在声明中表示“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国际汇款接收国之一。随着全球经济活动持续恢复,对跨境支付的需求只会增加。”
据了解,万事达和其他支付公司长期以来一直在关注中国市场的机会,考虑到其规模和增长潜力。去年,万事达与网联清算有限公司(NUCC)合资成立的公司被中国人民银行授予银行卡清算牌照。
万事达转账解决方案主管Alan Marquard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与支付宝合作似乎是自然且显而易见的方式来获得覆盖范围。这是一个需要补充的重要部分。”
根据上述声明,金融机构与万事达的国际汇款服务合作,可以为180多个国家的消费者支付提供便利。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周一,被视为“人工智能(AI)风向标”的英伟达(NVDA)GTC大会将在圣何塞会议中心拉开帷幕,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将于美东时间下午4点发表主题演讲。
市场预期英伟达将推出下一代Blackwell GPU架构、基于Blackwell打造的新款B100 GPU。市场还关注该公司CUDA软件的更新,以及面向中国市场的芯片。
黄仁勋在活动前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GTC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工智能会议,因为整个生态系统都在那里分享知识和推进最先进的技术。”
虽然这次活动面向的是开发者和合作伙伴,但华尔街最关注英伟达最新的GPU产品——Blackwell的最新进展。
Wedbush Securities分析师Dan Ives表示“所有华尔街的目光都将集中在新的Blackwell B100人工智能芯片和架构的细节和定价上,因为这代表着人工智能行业展望未来的又一个先锋时刻。”
其他华尔街公司对英伟达GTC大会感到兴奋。汇丰银行在活动前将英伟达目标价从888美元上调至1050美元。汇丰银行表示,它对该公司的人工智能产品路线图感到“鼓舞”,因为英伟达希望超越GPU,“拥有整个价值链”。
B100是英伟达的下一代GPU,有可能由半导体代工巨头台积电(TSM)制造。
除了B100的定价细节,英伟达还可能提供内存使用、官方发布日期和其他规格等信息。
美光(MU)上个月表示,已开始量产其高带宽存储半导体HBM3E,用于英伟达最新的人工智能芯片。
虽然最近几周有所回落,但英伟达股价今年迄今仍上涨了77%。分析师目前预计,英伟达2024年每股收益同比增幅将超过90%,而营收预计将飙升81%,达到1100亿美元以上。
截至发稿,英伟达股价盘前上涨2.76%,报902.60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英伟达GTC发布会后,下跌的原因是没有出现传说中的 B100,性能是H100的4倍。这可能是让华尔街稍微失望的原因。
今日(周一)美股一开盘,人工智能概念股集体狂飙。谷歌大涨超7%,英伟达大涨超5%,超微电脑大涨超7%,ARM上涨超2.5%。
原因是市场消息称苹果公司正在与谷歌进行谈判,商讨将谷歌的Gemini人工智能引擎内置于iPhone手机中,从而为今年推出的iOS 18提供一些新功能。
若双方达成协议,将对全球人工智能产业产生重大影响:
对苹果而言,将大幅提升其语音助手Siri的功能和性能,提供更智能化的交互体验,并增强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力。
对谷歌而言,将是Gemini迄今为止最引人注目的合作,苹果拥有超过20亿部激活状态的设备,将为Gemini引擎提供巨大的用户基础,并为谷歌带来可观的商业收益。
对全球人工智能产业而言,此次合作将强强联合,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在移动领域的应用,引领智能手机市场的新变革。
然而,英伟达股价在盘初一度涨幅超过5%的喜人局面,到下午一点时却戏剧性地回吐了所有涨幅。随着英伟达股价的持续下滑,市场资金开始纷纷撤离,转而流向特斯拉、苹果和谷歌等科技巨头。
机构们在今日开盘时选择在市场情绪高涨的时刻抛售,分析认为机构们可能利用了GTC大会这一契机进行出货操作,以获取更大的利益。
截至收盘,道指涨幅为0.20%;纳指涨幅为0.82%;标普500指数涨幅为0.63%。标普500指数结束了此前连续连续三个交易日下跌的趋势。
英伟达发布新架构超级GPU
在今日加州圣何塞举行的英伟达年度GTC大会上,公司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揭开了备受瞩目的新一代Blackwell图形处理器(GPU)的神秘面纱。
活动现场,黄仁勋更是将Blackwell与先前的Hopper GH100 GPU进行直观的尺寸对比,突显其技术革新。
黄仁勋自豪地宣称,Blackwell将成为全球最顶尖的芯片。其架构内的GPU集成了惊人的2080亿个晶体管,采用台积电先进的4NP制程工艺——这是4N工艺的改进版,且为双reticle定制版。两块小芯片间的互联速度高达10TBps,极大地提升了处理能力。
Blackwell还配备了192GB、速度达8Gbps的HBM3E内存,其AI算力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0 petaflops(FP4精度),相比前代H100的4 petaflops有了质的飞跃。
生成式 AI 的下一步是多模态和视频,也就意味着更大规模的训练,Blackwell 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此外,大模型(LLM)的大规模推理始终是一个挑战,并非适合单个 GPU 的任务。在具有 1750 亿个参数的 GPT-3 LLM 基准测试中,GB200 的性能是 H100 的 7 倍,并且训练速度是 H100 的 4 倍。
相较于 H100 Tensor Core GPU,GB200 超级芯片可以为大语言模型(LLM)推理负载提供 30 倍的性能提升,并将成本和能耗降低高达 25 倍。这是能源节省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英伟达的客户,包括微软、亚马逊、谷歌、Meta和特斯拉,目前正在使用或积极开发他们自己的内部AI芯片,以替代英伟达的产品。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不必支付英伟达芯片预估的数万美元的成本。但另一个原因是,英伟达的芯片特别耗电。
英伟达通过宣传Grace Blackwell Superchip的节能效果,直接回应了客户的担忧。
英伟达表示,亚马逊、谷歌、微软和甲骨文(ORCL)将成为首批通过其云平台提供Blackwell芯片访问权限的公司。
「人们认为我们制造 GPU,但 GPU 看起来并不像以前那样了,」黄仁勋表示。「我现在一手拿着 100 亿,一手拿着 50 亿。」
现在,显卡不再是显卡,而是作为系统整体售卖,毕竟只有通过英伟达自家的组件才能达到最佳效率。「现在我们卖的 GPU 是 7000 个组件,3000 磅重。」
黄仁勋提到,大模型的参数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例如,OpenAI的某个大型模型已经拥有1.8万亿个参数,需要处理数十亿个token。即使是PetaFLOP级的GPU,训练这样的模型也需要长达1000年的时间。这一言论还意外地透露了GPT-4的实际参数量,达到了惊人的1.8万亿。
Blackwell 的发布意味着,近八年来,AI 算力增长了一千倍。一些网友看完发布会惊叹:Nvidia eats world!
今日(周一)美股一开盘,人工智能概念股集体狂飙。谷歌大涨超7%,英伟达大涨超5%,超微电脑大涨超7%,ARM上涨超2.5%。
原因是市场消息称苹果公司正在与谷歌进行谈判,商讨将谷歌的Gemini人工智能引擎内置于iPhone手机中,从而为今年推出的iOS 18提供一些新功能。
若双方达成协议,将对全球人工智能产业产生重大影响:
对苹果而言,将大幅提升其语音助手Siri的功能和性能,提供更智能化的交互体验,并增强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力。
对谷歌而言,将是Gemini迄今为止最引人注目的合作,苹果拥有超过20亿部激活状态的设备,将为Gemini引擎提供巨大的用户基础,并为谷歌带来可观的商业收益。
对全球人工智能产业而言,此次合作将强强联合,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在移动领域的应用,引领智能手机市场的新变革。
然而,英伟达股价在盘初一度涨幅超过5%的喜人局面,到下午一点时却戏剧性地回吐了所有涨幅。随着英伟达股价的持续下滑,市场资金开始纷纷撤离,转而流向特斯拉、苹果和谷歌等科技巨头。
机构们在今日开盘时选择在市场情绪高涨的时刻抛售,分析认为机构们可能利用了GTC大会这一契机进行出货操作,以获取更大的利益。
截至收盘,道指涨幅为0.20%;纳指涨幅为0.82%;标普500指数涨幅为0.63%。标普500指数结束了此前连续连续三个交易日下跌的趋势。
英伟达发布新架构超级GPU
在今日加州圣何塞举行的英伟达年度GTC大会上,公司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揭开了备受瞩目的新一代Blackwell图形处理器(GPU)的神秘面纱。
活动现场,黄仁勋更是将Blackwell与先前的Hopper GH100 GPU进行直观的尺寸对比,突显其技术革新。
黄仁勋自豪地宣称,Blackwell将成为全球最顶尖的芯片。其架构内的GPU集成了惊人的2080亿个晶体管,采用台积电先进的4NP制程工艺——这是4N工艺的改进版,且为双reticle定制版。两块小芯片间的互联速度高达10TBps,极大地提升了处理能力。
Blackwell还配备了192GB、速度达8Gbps的HBM3E内存,其AI算力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0 petaflops(FP4精度),相比前代H100的4 petaflops有了质的飞跃。
生成式 AI 的下一步是多模态和视频,也就意味着更大规模的训练,Blackwell 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此外,大模型(LLM)的大规模推理始终是一个挑战,并非适合单个 GPU 的任务。在具有 1750 亿个参数的 GPT-3 LLM 基准测试中,GB200 的性能是 H100 的 7 倍,并且训练速度是 H100 的 4 倍。
相较于 H100 Tensor Core GPU,GB200 超级芯片可以为大语言模型(LLM)推理负载提供 30 倍的性能提升,并将成本和能耗降低高达 25 倍。这是能源节省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英伟达的客户,包括微软、亚马逊、谷歌、Meta和特斯拉,目前正在使用或积极开发他们自己的内部AI芯片,以替代英伟达的产品。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不必支付英伟达芯片预估的数万美元的成本。但另一个原因是,英伟达的芯片特别耗电。
英伟达通过宣传Grace Blackwell Superchip的节能效果,直接回应了客户的担忧。
英伟达表示,亚马逊、谷歌、微软和甲骨文(ORCL)将成为首批通过其云平台提供Blackwell芯片访问权限的公司。
「人们认为我们制造 GPU,但 GPU 看起来并不像以前那样了,」黄仁勋表示。「我现在一手拿着 100 亿,一手拿着 50 亿。」
现在,显卡不再是显卡,而是作为系统整体售卖,毕竟只有通过英伟达自家的组件才能达到最佳效率。「现在我们卖的 GPU 是 7000 个组件,3000 磅重。」
黄仁勋提到,大模型的参数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例如,OpenAI的某个大型模型已经拥有1.8万亿个参数,需要处理数十亿个token。即使是PetaFLOP级的GPU,训练这样的模型也需要长达1000年的时间。这一言论还意外地透露了GPT-4的实际参数量,达到了惊人的1.8万亿。
Blackwell 的发布意味着,近八年来,AI 算力增长了一千倍。一些网友看完发布会惊叹:Nvidia eats world!
唯一遗憾就是 没有出现传说中的 B100,性能是H100的4倍。这可能是让华尔街稍微失望的原因,盘后小幅下跌。
美股投资网获悉,此前,陷入困境的纽约社区银行(NYCB)获得了由前财政部长史蒂文·姆努钦领衔的10亿美元投资者注资,曾带动公司股价大幅反弹。近日,穆迪上调了该行信用评级,不过当前评级仍处于垃圾级。
据了解,穆迪将该行的长期发行人评级从B3调升至B2,仍比投资级低五个等级。穆迪在其上调评级的理由中提到,该行的年度报告中包含了无保留审计意见,这代表审计师认为该公司财务报表得到了公允反映。
今年2月,穆迪曾将纽约社区银行的评级降至垃圾级,本月初又进一步下调了评级。
穆迪在上周五的一份声明中说,注资和审计报告“使该行在自1月31日宣布季度巨额亏损以来受到的各种不利发展影响之后,站在了一个更坚实的基础上”。“与此同时,纽约社区银行在其战略发展以及有效解决其在治理、财务状况、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的根本性挑战方面,仍面临着一些关键性决定”。
穆迪表示,此前纽约社区银行一直在接受审查,目前对该行的评级展望已改为正面。
随着史蒂文·姆努钦领导的这笔超10亿美元股权交易的完成,该行本周股价上涨了14%。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兴业证券发布研报称,2023Q4标普500收入同比增速为4.14%,连续两个季度回升,处于2011年以来的中枢水平;盈利同比增速为4.13%,连续两个季度为正。从对标普500盈利同比增速贡献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通信服务、非必需消费贡献明显。2024年标普500盈利预期进一步上调,标普500 2024年预测EPS自1月底以来不断回升,盈利预期同比增速由低点时的10.7%回升至3月8日的11.2%。
兴业证券核心观点如下
一、TMT龙头支撑美股盈利增长,美股盈利增速继续上调。截至2024年3月11日,标普500成分股公司中,99%的公司发布了2023Q4财报。
2023Q4标普500收入同比增速为4.14%,连续两个季度回升,处于2011年以来的中枢水平;盈利同比增速为4.13%,连续两个季度为正;毛利率为32.9%,净利率为10.1%,处于2011年以来的84.3%、62.7%分位数水平。
分行业来看1)通信服务、信息技术盈利同比增速维持在高位,增速自2022Q4触底后持续回升;公用事业盈利同比增速自2023Q1触底后回升至2023Q4的32.1%。2)能源、医疗保健盈利同比增速虽仍为负,但已连续两个季度回升。3)消费、房地产行业2023Q4盈利同比增速相对稳定。4)工业、金融、原材料2023Q4盈利同比增速较2023Q3均有所下滑。
从对标普500盈利同比增速贡献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通信服务、非必需消费贡献明显。
从预期角度来看,信息技术、医疗保健、工业好于预期的公司比重较大。2023Q4标普500成分股中,64%的公司收入好于预期,73%的公司盈利好于预期。随着公司发布业绩且好于预期的比例明显高于不及预期的比例,标普500 2023Q4预测EPS同比增速由1月底的-1.7%明显提升至4.1%。
2024年标普500盈利预期进一步上调,标普500 2024年预测EPS自1月底以来不断回升,盈利预期同比增速由低点时的10.7%回升至3月8日的11.2%。
二、TMT得益于AI浪潮,科技龙头盈利强劲。1)通信服务中以Meta、谷歌为代表的互动媒体和服务行业盈利同比增速达到84.93%,是主要贡献。2)信息技术中,英伟达所属的半导体及半导体设备、权重股为微软的软件行业盈利同比增速领先。
三、消费盈利同比增速回落,但仍保持增长。1)美国2023Q4消费稳健,支撑必需与非必需消费收入增长。2)必需消费细分行业中,以宝洁为代表的家居用品、以塔吉特为代表的必需消费品分销和零售,以及饮料是主要贡献。3)非必需消费中权重股亚马逊是主要贡献。
四、医疗保健盈利同比增速降幅收敛,减肥药拉动业绩。细分行业中药品是主要拖累,权重股辉瑞四季度由于新冠产品销售下滑超预期,收入和利润不及预期;但是药品行业中礼来得益于减肥药对业绩的带动,成为医疗保健行业盈利同比增速中除医疗保险公司外贡献最大的公司。
五、公用事业盈利强劲增长,2023Q4同比增速为近5年最大值。电力相关板块中的传统能源商NRG Energy以及新能源商Constellation Energy是主要贡献。
六、大金融地产业绩平稳,金融盈利同比增速大幅下滑。银行增速大幅回落至-63.6%,其中美银、花旗和TFC拖累较为明显。保险板块盈利同比增速高达54.3%,是金融细分行业中增速最高的板块。
七、周期工业盈利同比增速下滑,原材料、能源盈利仍然负增长。1)能源四季度油气价格下降,权重股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等利润整体下滑。2)原材料细分行业中,化工、金属及采矿业是盈利的主要拖累,细分行业中仅建筑材料盈利同比实现正增长。3)工业以卡特彼勒、帕卡为权重股的机械行业、以艾默生电气和伊顿为代表的电气设备板块拉动行业业绩。波音盈利由负转正,优步盈利同比增长134.8%,对工业盈利也有较大贡献。而物流、客运航空板块拖累工业业绩表现。
风险提示大国博弈风险;美国政策紧缩超预期;全球经济下行超预期。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据媒体报道,在“价格战”持续升温的当下,特斯拉(TSLA)突然宣布涨价。
3月16日,特斯拉官网显示,特斯拉Model Y车型在美国市场涨价1000美元。此次价格调整将于4月1日生效,涉及所有Model Y车型。
尽管调价原因尚未公布,但分析人士认为,此次价格上涨可能与原材料成本上涨和全球供应链紧张有关。
持续降价压缩利润空间
2023年特斯拉对其汽车进行了一系列降价后,2024年短短两个月便推出了3次降价活动。
2024年1月1日,特斯拉推出购车优惠活动,宣布Model 3后驱现车保险补贴6000元,同时推出低息金融政策,限时购买Model 3与Mode1 Y最高优惠2.3万元。
1月12日,特斯拉中国官网再次宣布,Model 3焕新版售价降至24.59万元,降幅1.4万元;Model Y售价降至25.89万元,降幅7500元。
3月1日,特斯拉宣布推出一项限时购车优惠活动,该活动规定,在3月底前提车的Model 3和Model Y的买家,可以享受的保险补贴、车漆福利、低息金融合计最高优惠3.46万元。
特斯拉过去一年的持续降价策略并没有为特斯拉打下更大的市场,以至于马斯克不得不表示今年销量增长将放缓,2024年对于特斯拉来说注定是艰难的一年。
随着近两年持续的调价,特斯拉毛利率已经从2022年的25.6%,下降至2023年的18.25%,下降超过7个百分点。
伴随着毛利率的一降再降,投资者已经用脚投票,今年来,特斯拉股价累计跌幅接近35%。
投行看衰特斯拉短期发展势头
曾看涨特斯拉的大摩分析师亚当·乔纳斯(Adam Jonas)在报告中警告,如果按公认会计原则计算,特斯拉的汽车业务将录得亏损的话,“可能就是今年”。
乔纳斯表示,尽管一再降价,但电动汽车需求继续放缓,加之混合动力汽车正在成为有力的竞争者,虽然特斯拉可能是“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汽车公司”,但其产品阵容可能是主要汽车制造商中最陈旧的。
3月13日,瑞银发布最新报告称,由于欧美电动车需求减缓、Model2上市推迟以及特斯拉生产因电力中断而放缓等因素,特斯拉在2026年之前的电动车交付量、每股收益和毛利率预计都将低于市场预期。因此,瑞银将特斯拉的目标股价从225美元降至165美元。
然而,要实现加速增长,特斯拉需要推出定价在25000美元左右的Model2车型。但该车型在“卷出天际”的低端电动车市场面临压力。瑞银预计,2025年Model2的销量非常有限,直到2026年开始,Model2的销量才会显著增加,成为公司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
富国银行分析师则认为,特斯拉短期内是“没有增长的成长型公司”。由于竞争加剧和交付量放缓,特斯拉主动降价,损害了盈利。他预计,特斯拉2024年的销量增长将趋于平稳,2025年将下降。
高盛银行分析师表示,尽管特斯拉存在长期的增长潜力,但近期正遭受多项不利因素影响,比如价格降幅超预期、电动汽车竞争加剧,FSD及第三代平台等上线延迟等,短期存在重大风险。
本文编选自“Wind金融客户端”,美股投资网财经编辑陈筱亦。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近日,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普陀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24上海网络安全产业创新大会”在上海举办。普陀区委副书记、区长肖文高,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总工程师葛东波出席并致辞,普陀区副区长肖立出席。嘉银科技代表出席会议,与行业专家、高校学者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产业发展趋势、前沿安全理念以及创新技术成果,共促上海网络安全高质量发展。
上海网络安全产业创新大会以“产业赋能 · 生态打造”为主题,是聚焦网络安全产业创新发展的综合性大会,旨在面向社会各界发布网络安全创新成果,推动建设产业创新高地。
在本次大会上,普陀区正式推出《网络安全产业政策服务包》,并为嘉银科技等企业代表发放政策服务包。据悉,“服务包”涵盖网络安全企业发展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网络安全、人才保障、银行金融等多方面服务内容,将更好支持鼓励网络安全产业在普陀区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集群培育、创新能力建设、创新生态营造、人才引进培育的目标。
会上,嘉银科技高级技术总监吴冠群与来自同济大学、平安集团等专家学者们,围绕“数据资产管理与金融化”进行了精彩的讨论,从多方位、多角度对数据资产管理和金融信息安全进行深入分析,现场不断碰撞出火花。
作为数字化科技创新企业,嘉银科技始终视数据安全与合规为生命线,不断强化用户隐私保护。依托多年的数据积累和深刻业务洞察,构筑了强大的风险防范系统和信息安全体系,形成事前、事中、事后全链路的安全防御机制,在技术创新和内部制度等方面落实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建设,为信息安全保驾护航。
在技术创新层面,嘉银科技凭借自主创新能力成功研发“大禹”数据资产管理平台,通过联邦学习、安全沙箱等技术手段,保护数据隐私安全,保障数据在“采、建、管、用”的全生命周期安全使用。凭借突出的数据安全治理能力,嘉银科技旗下子公司入选工信部信通院首批数据安全管理能力认证企业。
未来,嘉银科技将继续发挥自身技术优势,不断提高数据安全保护水平,打造坚实的信息安全壁垒,筑牢数据安全防火墙,为行业信息安全建设添砖加瓦。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对人工智能的狂热正压倒对台积电(TSM)的地缘政治担忧,并推动该公司股价继续创纪录地上涨。
美股投资网获悉,外国投资者已将台积电的持股比例提高至两年高点,支持了台积电有关人工智能将成为其今年最大增长动力的说法。根据Pictet Asset Management的数据,该公司在用于人工智能的先进半导体制造领域占有90%以上的份额。
据了解,去年巴菲特以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为由,出售了其持有的50亿美元台积电股份,在2022年,台积电曾暴跌27%。但此后,该股股价迎来反转。
瑞银O’Connor Global Multi-Strategy Alpha联席首席信息官Bernard Ahkong表示“虽然地缘政治历来被视为该行业的风险,但这些产品的战略性质以及建立本地供应链的愿望意味着,地缘政治可以说已成为该领域的推动力。我们仍处于半导体上升周期的早期阶段。”
根据Pictet的数据,除了在先进芯片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外,该公司在整个代工市场也占有50%以上的份额。Pictet的高级客户投资组合经理Anjali Bastianpillai表示,这使该公司有望实现或超过15-20%的长期增长目标。
由于人工智能活动的需求加速,抵消了iPhone销售放缓的影响,这家芯片制造商的营收在前两个月增长了9.4%。台积电股价较2022年10月的低点上涨了一倍多,部分原因是其主要客户英伟达(NVDA)股价上涨。
针对市场担忧,该公司正在推进运营基地多元化。台积电此前宣布计划在日本建造第二家制造工厂,而其熊本工厂将于今年投产。这家芯片制造商还在亚利桑那州建设两家先进的工厂,在德国建设一家工厂。
Allspring Intrinsic Emerging Markets Equity的投资组合经理Gary Tan表示“尽管存在地缘政治方面的担忧,但台积电是投资人工智能和半导体行业更广泛复苏的基本基石,因为新兴市场缺乏在这一领域具有同等质量的公司。”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微软旗下的Nuance Communications,以及Abridge和Suki等科技公司相信,它们的AI解决方案将有助于大幅减少医生的行政工作量,并优先考虑与患者建立有意义的医患联系。
对于医生群体来说,最热门的新技术——AI,有望带回一种古老的医疗实践方式:与病人们进行面对面交谈。本周,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举行的HIMSS会议上,总计超过3万名健康和技术专业人士聚集在棕榈树下,环境临床文件是展会上最热门的探讨话题之一。
此外,按照英伟达官网的行业分类,即将于18日开幕的英伟达GTC大会上,有90场活动与医疗保健/生命科学相关——数目位居所有行业之首,超过了汽车、云服务、硬件/半导体等一众热门领域。
作为英伟达的掌舵人,有着“AI教父”称号的黄仁勋已经不止一次地在各种公开场合将“AI+医疗系统/生物学”称为技术领域中“下一场惊人的革命”。他甚至在近期举行的一场会议中放言,人人都必须学会计算机的时代过去了,生物学以及医学才是人类未来。
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多项显著进展,特别是在药物发现、疾病诊断、患者监护和医疗影像分析等方面。比如,英伟达通过其高算力支持的BioNeMo云服务和其他AI平台,为医疗领域提供了强大的计算硬件支持和AI软件工具支持,加速了药物研发和疾病诊治的过程。而在融入AI大模型的药物发现以及医疗影像等技术背后,可能都离不开英伟达GPU以及英伟达软件生态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撑。
科技企业正在将AI融入医疗体系,力争将“AI+医疗”变成一项蓬勃发展的业务
据了解,一项最新的AI技术之一允许医生在双方同意的情况下记录他们与病人的会面情况。这些对话将通过人工智能自动转换为临床笔记和医生诊疗总结。科技巨头微软(Microsoft)旗下的Nuance Communications,以及Bridge和Suki等科技公司已经开发出了具有AI功能的解决方案,他们认为这些解决方案将有助于减少医生的行政工作量,并优先考虑与患者建立有意义的医患联系。
Abridge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Shiv Rao博士在HIMSS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我看完病人之后,我必须写笔记,我必须下订单,我必须考虑病人的总结报告。”“所以我们的技术让我能够专注于我面前的人——最重要的人,也就是病人——因为当我点击开始,开始谈话,然后点击停止,我可以转动椅子,几秒钟内,AI帮我写好的笔记就在那里。”
行政工作量是整个美国医疗保健系统的临床医生面临的一大主要问题。Athenahealth在今年2月发布的一项调查发现,超过90%的医生表示,他们经常感到精疲力竭,这主要是因为他们需要完成海量文书工作。
调查还显示,超过60%的医生表示,他们对文书工作的要求感到不堪重负,为了跟上工作节奏,他们平均每周要在工作时间之外工作15个小时。许多业内人士称这种在家工作为“睡衣时间”。
由于行政工作基本上是一项固定的模板化工作,不会直接影响医生在诊断或患者护理方面的决定,因此它已成为医疗卫生系统开始认真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式AI)应用的首批领域之一。因此,环境临床文档解决方案正处于“真正的阳光下”。
据了解,微软旗下的Nuance公司在去年三月发布了其环境临床文档工具Dragon Ambient eXperience(简称DAX) Express预览版。到9月,这种全面集合AI的解决方案(现在被称为DAX Copilot)已经普遍可用。DAX Copilot总经理Kenneth Harper表示,现在有高达200多个组织在使用这项技术。
微软于2021年以大约16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Nuance。该公司在展厅里有一个两层楼高的展台,经常挤满了与会者。
Harper表示,这项技术每次为医生节省大量的时间,尽管具体数字因专业而异。他表示,他领导的团队几乎每天都会收到医生对这项服务的反馈,他们强调这项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他们的核心事业,甚至挽救了他们的婚姻。
据了解,在HIMSS会议上,Stanford Health Care宣布将在整个企业部署DAX Copilot。Stanford Health Care应用主管Gary Fritz表示,该组织最初是在检查室里测试这个工具。他表示,Stanford 最近调查了医生对DAX Copilot的使用情况,96%的医生认为它很容易使用并且大幅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Fritz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庞大的数字。”“这是一件大事。”
Stanford Health Care首席医疗信息官Christopher Sharp博士是参与测试DAX Copilot的医生之一。他表示,使用起来可谓“非常无缝”。他表示,该工具的即时性和可靠性准确且强大,但在捕捉病人的语气方面还可以改进。
Sharp表示,他认为该AI工具大幅节省了他的文档编辑时间,并改变了他使用这些时间的方式。夏普表示“当你收到第一份文件的那一刻,你看到你自己和病人自己的话以一种可用且极速的方式直接反映在你身上,并且各项总结和汇总已经处理好,我想说,从那一刻起,你就被迷住了。”
Fritz表示,它仍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早期,Stanford Health Care仍在研究部署的具体情况。他表示,DAX Copilot可能将以特定的方式推出。
一家名为Abridge的科技公司也将其环境临床文档技术直接集成到Epic医院患者管理操作系统中。Abridge拒绝透露使用其技术的医疗机构的确切数量。该公司在HIMSS上宣布,总部位于加州的UCI Health将在全系统范围内推出该公司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在去年10月,Abridge宣布了由Spark Capital领投的3000万美元B轮融资,4个月后,该公司完成了1.5亿美元的C轮融资。Abridge首席执行官Rao表示,像医生职业倦怠这样的顺风已经变成了Abridge的“龙卷风”,该公司将利用这些资金继续投资于这项技术背后的科学,并探索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Rao表示,该公司正在为一些医生每天节省多达三个小时的时间,并且正在自动化其所关注的92%以上的文书工作。他补充表示,Abridge的AI技术支持55个专业和14种语言。
Abridge在Slack上有一个名为“爱的故事”的频道,团队将分享他们对他们的该技术得到的积极反馈。本周的一条消息来自一位医生,他强调Abridge帮助他们消除了工作中最不喜欢的部分,每天为他们节省了大约一个半小时。
Suki首席执行官Punit Soni表示,融合AI技术的环境临床文件市场绝对称得上“炙手可热”,他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Soni在六年多前创立了Suki,当时假设需要一个数字助理来帮助医生管理临床文件。Soni表示,Suki现在被全美大约250个卫生组织的30多个专业使用。他补充表示,六个“大型卫生系统”在过去两周内开始使用Suki。
Suki的网站表示,他们的技术可以将医生花在各种文件编辑上耗费的时间平均减少72%。该公司在2021年获得了由March Capital领投的5500万美元融资。Soni表示,该公司可能将在今年下半年进行新一轮融资。
Soni表示,Suki专注于大规模部署其AI技术,并探索其他的“AI+医疗”性质的应用,比如如何使用环境文档来提高护士们的日常护理工作。他还表示,西班牙语很快就会进入Suki,客户们期待着加入更多主要语言的跟进。
“AI教父”认证“黄金赛道”!“AI+医疗”堪称英伟达最关注的细分领域
一举将英伟达捧上“算力之王”以及“全球最高市值芯片公司”这两大宝座的是旗下性能强劲的AI芯片以及尤其是其一手打造的CUDA运算平台风靡全球,可谓AI训练/推理等高性能计算领域首选的软硬件协同系统。但在过去两年间,英伟达旗下的风投部门将很大一部分资金投向了药物研发领域——单是在2023年,英伟达就投资了8家专注于药物研发领域的初创生物科技公司。
“既然英伟达GPU辅助各大科技公司所创造的AI应用能够刺激第一家2万亿美元市值的芯片公司诞生,同样,英伟达高性能GPU辅助药物发现行业为什么不能打造一家价值万亿美元的药物创新公司呢?”谈及英伟达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投资时,英伟达医疗保健副总裁Kimberly Powell解释道。
毋庸置疑的是,随着AI技术不断进步,未来势必将出现更多创新的医疗应用,比如通过AI模拟的虚拟患者进行药物测试,以及利用AI进行精准的基因编辑。AI技术的应用还将使得远程医疗、个性化医疗服务更加普及和便捷,特别是在偏远地区和资源匮乏的国家,AI技术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咨询和诊断服务。
而这些全面融入AI大模型的医疗技术背后,可能都离不开英伟达GPU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撑,英伟达不仅提供GPU硬件,还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配套软件工具和库,以支持医疗AI的发展。英伟达GPU搭配软件工具和库,不仅全面加速医学影像处理、药物发现、基因序列分析等领域的研究,还支持复杂算法和大模型高效率运行。因此英伟达的软硬件生态在帮助医疗行业实现更高效、更精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方面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从医疗行业底层AI大模型角度来看,英伟达 AI GPU+CUDA可谓是训练医疗领域AI大模型的首选软硬件平台,这些大模型在医疗领域中用于从疾病诊断到治疗建议的各种应用。根据医疗科技领域的研究报告,在药物发现领域英伟达软硬件平台将扮演重要角色,英伟达的AI GPU和基于医疗系统的AI软件平台将极大程度加速新药的研发过程,包括药物模拟筛选、蛋白质结构预测等关键步骤,有望大幅缩短从生物医学实验室到临床试验的时间。
GMI Research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融合AI技术的医疗保健市场价值仅仅约为104亿美元,预计2030年有望达到1899亿美元,在此期间的年复合增速(CAGR)高达43.7%。GMI Research表示,在分析极其复发的医疗数据时,AI往往能够以更短的时间和更低的成本执行任务,从而大幅优化患者、医生和医院管理人员之间的联系;并且该机构预计AI有望全面应用于医学成像、药物发现、医疗手术辅助机器人、基因级别的精准医疗等领域,大幅缩减产品创新周期、全面提高现代医学的精准率以及在同样的时间内覆盖更大范围的患者。
Markets And Markets最新研报显示,预计2024年融合AI技术的医疗保健市场价值仅仅约为209亿美元,预计2029年有望达到1484亿美元,在此期间的年复合增速(CAGR)高达48.1%,庞大的增幅主要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在基因组学、药物发现、医疗成像和诊断方面大幅增长的需求潜力市场,以及大幅提高护士护理工作和处理医患交流工作方面的高效率促进医院大面积部署AI系统。
此外,在“AI+医疗”领域,关键的市场参与者不仅包括英伟达,还有IBM、谷歌以及上述的微软等众多科技巨头,它们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软硬件生态系统合作,推动了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和发展。随着更多的创新解决方案和应用的出现,AI在医疗领域的前景将更加光明,对提升全球医疗保健体系的质量和效率,甚至延长人均寿命和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