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行情】美股区块链板块盘前多数走低,亿邦国际跌超9%,Riot Blockchain跌超8%,Marathon Patent跌近8%,第九城市跌超4%。
美股区块链板块盘前多数走低,亿邦国际跌超9%,Riot Blockchain跌超8%,Marathon Patent跌近8%,第九城市跌超4%。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机构Oppenheimer予麦当劳(MCD)“强于大盘”评级,目标价为260美元
尽管欧洲的疫情反复导致经济复苏步伐放缓,但Oppenheimer认为麦当劳(MCD)2023年的盈利将超出市场预期,予其“强于大盘”评级,目标价260美元。
该行分析师Brian Bittner指出:“尽管由于法国和德国的新冠病例增加,导致国际经济复苏滞后,但推动复苏的关键因素仍是我们关注的核心。与此同时,美国的复苏前景较为乐观,为麦当劳提供一定支撑。在大幅下跌之后,我们预计其2023年盈利将高于市场普遍预期,2022年后其营运利润率扩张将成为一个更强大的推动因素。”
就美国业务而言,该行表示,其分析表明第一季度麦当劳同店销售额增长可能在10%-15%之间,而市场普遍预期为增长9.5%。考虑到2月新推出的鸡肉三明治产品以及麦当劳早餐日活动的火爆,人们对麦当劳下半年业绩存在担忧似乎是错误的。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摘要
【快讯】摩根士丹利:将Lyft目标价从60美元提高到65美元。(美股投资网)
摩根士丹利:将Lyft目标价从60美元提高到65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亚马逊云科技发布中国业务战略
亚马逊云科技首次正式发布“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中国业务战略。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独一无二的全球优势,发挥亚马逊全球业务体系的强大支撑,并利用亚马逊的创新文化和方略,亚马逊云科技着力打造了其中国业务的“三驾马车”,包括让使用中国区域的中国客户享受到全球领先的云科技和服务以更好地深耕本地业务、海外的全球客户通过使用中国区域保持全球IT架构和体验的一致性和中国客户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的全球基础设施和服务出海走向世界。这三驾马车互相融合、互相配合和互相促进,全方位服务国内外客户的业务重塑和数字化创新。为了进一步推动这一业务战略的实施,亚马逊云科技同时宣布,由西云数据运营的亚马逊云科技(宁夏)区域将进行二期扩容,预计新增厂房设施面积及可支持计算容量达一期的1.3倍。由光环新网运营的亚马逊云科技(北京)区域将在2021年晚些时候正式发布第三个可用区,为客户带来更加灵活、可靠、可用性更强的基础设施服务。此外,亚马逊云科技还与华米科技宣布开展战略合作,华米科技在全球全面使用亚马逊云科技,支持其覆盖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芯端云”战略布局。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股快报丨云米科技(VIOT)Q4净营收18.89亿元,净利润1.11亿元
云米科技(VIOT)第四季度净营收18.89亿元(人民币,下同),上年同期为17.42亿元;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1.11亿元,上年同期为8969.8万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Loop Capital:上调英特尔(INTC)目标价至55美元,维持“卖出”评级
Loop Capital分析师Cody Acree发表报告表示,将英特尔(INTC)目标价由50美元上调至55美元,维持“卖出”评级。对于近日英特尔公布的多项战略,该分析师认为,英特尔做出结构性战略调整的努力鼓舞人心,但战略上的转变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对其市场竞争力产生切实的改善。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今天中概股继续暴跌,TME 跌18%,爱奇艺跌17% XPEV 跌12% PDD 跌8% SE跌8%,原因是 美国证券监管会周三表示,已通过国会制定的监管规定,如果外国公司不符合美国审计标准,将被踢出美国证券交易所- 路透社新闻
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去年12月签署的《控股外国公司问责法》(Holding Foreign Companies Accountable Act)的目标是,如果中国公司连续三年不符合美国的审计标准,就把它们从美国交易所剔除。
虽然它适用于任何国家的公司,但该法案的发起人希望它针对的是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如阿里巴巴 BABA、科技公司拼多多和石油巨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这项立法旨在解决人们长期以来对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无法适当审查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担忧。这是因为中.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不愿让海外监管机构检查为这些中.国公司审计的本土会计师事务所。
国会议员们说,他们担心美国投资者面临风险,因为他们持有的中.国公司与国内公司的标准不同。一些投资专家还担心,美国投资者可能实际上是美国的对手中.国政府的融资工具。
SEC说,周三的修正案将要求公司向监管机构证明,它们并非由外国政府实体拥有或控制,还要求披露审计安排和政府影响力。
该机构快速通过了“临时最终修正案”,但正在征求公众意见,以确定应适用该法的外国公司。鉴于许多公司的结构复杂,子公司或空壳单位都在其他司法管辖区注册,确定该措施适用于哪些实体可能颇具挑战性。
该法案要求SEC发布有关公司应如何在颁布后90天内提交文件的规定。
声明称,该机构仍在“积极评估”如何落实该法律的其他要求,包括身份识别程序和禁止交易的要求。
摘要
【快讯】韦德布什:将游戏驿站(GME)目标价从16美元提高到29美元。(美股投资网)
韦德布什:将游戏驿站(GME)目标价从16美元提高到29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软银、高通推千兆比特5G毫米波服务
经历2020年的快发展,2021年我国5G迎来关键一年。工信部表示,今年我国5G基站建设将达成累计100万的目标,同时5G网络覆盖、5G终端连接、5G用户增长和5G商用探索方面也要取得进一步成果。在此背景下,2021年3月份以来我国5G建设仍在不断发力,行业发展令人期待。
工信部发布2021年5G发展目标
3月1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并答分析师问。其中,工信部发布数据表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累计开通5G基站71.8万个,5G手机终端连接数突破2亿户。2021年,我国将有序推进5G网络建设,同时加快6G布局,推动网络优化升级。
中国联通5GBRT项目入围评选
3月2日消息,在2021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GSMA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重磅发布了《中国5G垂直行业应用案例2021》,其中中国联通联合建设的厦门公交5G BRT智能网联车路协同系统项目入围成为21个最具领先意义的5G行业应用成果之一。
诺基亚与厄瓜多尔国家电信达成协议
3月2日消息,诺基亚与厄瓜多尔公共运营商国家电信(CNT)达成合作,成为第一家将5G带入该国的公司,扩大了自己的5G版图。诺基亚在声明中表示,目前正在部署新技术。将对瓜亚斯、洛斯里奥斯、马纳比、玻利瓦尔、莫罗那-圣地亚哥和圣埃琳娜等省的3G和LTE基础设施进行现代化改造。
哈萨克斯坦介绍向5G网络过渡情况
3月8日消息,哈萨克斯坦数字发展、创新和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Askhat Orazbek宣布,该国的移动运营商已经做好了过渡准备。今年将首先在哈萨克斯坦首都努尔苏丹试验性开通5G网络,2022年年底前计划在努尔苏丹、阿拉木图和奇姆肯特三座城市推出5G网络,2025年前5G网络覆盖所有区域中心。
三大运营商5G套餐用户数突破3亿
3月11日,中国联通在2020年全年业绩报告中首次披露了5G套餐用户数,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联通5G套餐用户数量达到7083万户。至此,国内三家运营商均已公布5G用户数。三大运营商5G套餐用户数累计突破3亿。
大唐高鸿合作研发5G车规级模组
3月11日,中国信科集团旗下大唐高鸿与阿尔卑斯阿尔派集团联合宣布,双方将签署战略合作扩大协议,加大在C-V2X、4G/5G技术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合作力度,为聪明的车和智慧的路提供更为强劲的“芯”,共同推动我国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
华为公布对5G手机收费标准
3月16日消息,华为3月16日发布了创新和知识产权白皮书2020。白皮书指出,华为公司预计2019~2021三年的知识产权收入在12~13亿美金之间,并公布了华为对5G多模手机的收费标准:华为对遵循5G标准的单台手机专利许可费上限为2.5美元。
软银、高通推千兆比特5G毫米波服务
3月19日消息,高通技术公司宣布,软银已在日本推出5G毫米波服务,采用搭载高通骁龙5G移动平台和骁龙5G调制解调器及射频系统的终端。软银产品组合中首批支持5G毫米波的移动终端,包括即将发布的5G智能手机,预计全部将采用高通技术公司的5G毫米波产品。
中兴、联通成立5G消息开放实验室
3月21日消息,近日,中兴通讯、江苏联通联合成立5G消息开放实验室,该实验室的成立将有助于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加快5G消息应用的研发和商业化进程。据悉,5G消息开放实验室将借助中兴通讯Openlab开放平台,目前,OpenLab开放平台已经接入了40+服务提供商,完成120+5G消息应用验证。
湖北“5G服务春风行”工作方案发布
3月21日消息,近日湖北省通信管理局印发《湖北“5G服务春风行”工作方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5G服务春风行”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在今年内实现5G服务质量大幅提升,用户5G服务体验明显改善,5G资费水平进一步下降;全年新建5G基站超过3.5万个,5G基站总数超过6.6万个。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苹果(AAPL)隐私新规来了,读不了ID的广告商们还没找到出路
摘要
【苹果隐私新规来了 读不了ID的广告商们还没找到出路】iOS 14.5的更新箭在弦上,引发行业震动的苹果(AAPL)隐私新规实施近在眼前。然而,广告主和广告平台还没找到最佳替代方案。
iOS 14.5的更新箭在弦上,引发行业震动的苹果(AAPL)隐私新规实施近在眼前。然而,广告主和广告平台还没找到最佳替代方案。
时间回到去年的苹果开发者大会,苹果宣布将在iOS14中大幅度更改隐私规则,增加了ATT功能,也即是“应用跟踪透明度”,用户可以自己选择是否分享数据给开发商。
这让广告商的生意更难做了。在iOS 14更新前,他们只需分析苹果设备的IDFA(Identifier for Advertising)——也就是设备唯一ID,就能跟踪用户使用行为,完成用户画像,作定制化广告推送,而在过往苹果系统中,IDFA默认是开启的。
根据AppsFlyer的统计,只有15%用户并手动关闭IDFA追踪。
这种松快日子即将一去不复返。
在去年的苹果开发者大会,苹果宣布将调整IDFA政策,开发者在使用IDFA前,必须明确请求用户许可,获得授权。下载新APP后,系统会自动跳出提醒,让用户选择是否同意开发商或广告商追踪自己的行为——显而易见,当选择变得轻而易举,越来越重视隐私的用户们多半会选择“不同意”。
这一改革无异于海啸。过去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再适用,直接影响价值2400亿美元的移动广告市场。原本苹果打算去年9月即上线这一功能,因为反对声浪太大,推迟到今年初春更新时才强制执行。现在打开一些APP时,已经会收到关闭IDFA追踪的提示。
被保护隐私的用户拍手叫好,生意难做的中小广告主们哀鸿遍野,巨头私下投入人力物力企图寻找plan B。这场移动广告业洗牌后,隐私信息获取方式可能将会重塑。
隐私至上?
在今年1月《快公司》的采访中,库克说出:隐私是“这个实际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应该和气候变暖比肩。一直饱受隐私侵犯的用户,对苹果这次的大动作多半会叫好。
个性化推送背后的确是开发商和广告主们无处不在的窥伺,以至于在输入任何关键词时都得留神。毕竟你不希望无聊时输了个“拖把”,之后看到的广告全是“拖把”。
“我只是出于好奇看一些东西,这个时候,我真的不想别人知道我在看什么。”库克这句话的确说出了不少用户的心思。
隐私是什么?“隐私意味着人们知道他们在签署什么。” 严防死守之下,苹果称得上是目前隐私政策最严厉的硬件厂商,这是乔布斯时代保留至今的遗产。在用户心中,它已经和“安全”一词绑定。开发商抱怨苹果独断专行、搞霸王条款,但苹果带给了用户当前最流畅、干净的生态体验。
“苹果这次把用户隐私提升到前所未有高度,对用户来说是很利好的消息,对广告的从业来说,确实有影响。当然如果苹果消费者更多,未来行业可能会适配这个变化。”七麦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徐欢对美股投资网表示。
品牌测试公司Formation.ai发布的《品牌忠诚度:超个性化需求》报告显示,如果品牌在数据使用情况方面保持透明,83%的消费者会更愿意共享数据。用户不反感共享数据,但不希望自己不知情的时候被利用。
开发商反应如此强烈,因为他们心知肚明,自己早已失去了用户的信任,毕竟大公司也不是第一次被曝出信息泄露,Facebook(FB)、LinkedIn、Target(TGT)都发生过严重的用户信息泄露事件,没人希望自己的数据莫名其妙出现在黑客论坛和政治数据公司里。
智能机和大公司的应用早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在用户、硬件公司和开发商三者中,用户和后两者的信息获取能力和技术水平并不对等,大多数用户不清楚正在发生什么,即使了解,也没有选择权。苹果新隐私政策并没有彻底禁止IDFA,无非是将知情权和选择权重新交回用户手中。
除了苹果,谷歌(GOOG)也也表示要在Chrome浏览器中逐渐淘汰第三方cookie,广告商无法跟踪用户上网浏览的网页。
在移动市场,安卓不如苹果激进,直到Android 10才去掉了读取IMEI,Android 11 禁止了第三方相机使用。国内因为有众多第三方生态,隐私很多时候得靠硬件厂商们自觉。更多时候,他们没给什么选择:要么提供信息,要么不能使用APP。
这种行为也难以为继,3月22日,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宣布,App运营者不得因用户不同意收集非必要个人信息,而拒绝用户使用App基本功能服务,并且明确了39种常见类型App的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自今年5月1日起施行。
广告商们习惯了全方位获取用户数据,做最大程度的精准分析,或许是时候改变自己做生意的方式了。
猫鼠游戏
iOS几次大的隐私政策革新,都是你追我逃的猫鼠游戏。这不是第一次,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据报道,国内的互联网巨头腾讯(00700)、字节跳动,纷纷开始寻找替代方案,他们寄希望于国内的CAID( 中国广告协会互联网广告标识),提取设备IP地址、手机IMEI码等,绕过苹果的IDFA。而这些信息并不需要征求用户许可。
这种尝试很快被苹果发现,起码有两家公司收到了苹果措辞严厉的邮件,警告他们不要想绕开规则,更新必须符合苹果商店的指导,否则APP会被下架。据报道,原本正在满怀希望做测试的大小公司们,只能想其他办法了。
“目前没有完美替代方案,业界也在观望广协的CAID与苹果的协商。如果CAID方案无法使用,基于iOS生态的移动广告模式都要update,未来是否不需要追踪到个人,也能精准营销?是否可以采用模糊匹配、概率匹配的方式?苹果SKAdNetWork方案是可以返回用户量级,不会透露具体用户ID。”徐欢表示。他们建议开放者们还是基于苹果给出的方案做适配,如果使用替代ID,会存在风险。
徐欢表示,业界对苹果收紧IDFA早有意料,但对替代方案的反应,有些出乎大家预想。
这一次对IDFA读取申请政策改变,可谓釜底抽薪。如果大批用户关闭IDFA,意味着广告主无法追溯到流量入口,准确归因广告,并在投放后,根据反馈的数据做优化和个性化推送。大批买量公司会遭到重创。Facebook的广告平台Audience Network营收会下滑一半,它们可能也不会花精力维护这项服务了。
Facebook也成为反对声音最大的一员,他们成为捍卫行业自由的发声者:苹果此举,损害的是中小企业、应用开发者和用户。饱受反垄断质疑困扰的Facebook表示,“我们正与其他公司一同指出它(苹果)的利己、垄断行为。”
当然,这次妥协的还是Facebook。在言辞激烈抨击了一番后,扎克伯格口风一转,忽然觉得Facebook会成为受益者:“如果苹果的改变能鼓励更多的企业在我们的平台上开展更多商业活动,让他们更难使用数据来发现想要在我们平台之外使用他们产品的客户,那么我们甚至可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这可能也是无奈之举,在私下发给客户的邮件中,他们写道:“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显示弹窗。”
苹果也给出了解决办法。2018年苹果推出了SKAdNetwork,让平台在不获取IDFA情况下追踪用户行为,这套工具的使用自然是在苹果隐私框架内,只追踪行为,提供一些很宽泛的信息:APP安装情况、广告组、运营商等等, 这些信息显然不够精准,这三年中使用频率并不高。
苹果暂时还没有从SKAdNetwork中分得什么殷实好处。“SKAdNetwork目前是不收费的,体系搭建很简单。所以苹果此举,不太像为了推广自己的方案或者商业考量。我认为,这是苹果介于目前全球范围内对用户隐私数据保护加强所做的决策,更多出于用户侧的考虑。”徐欢表示。
这种改变其实也会让一部分质量取胜的产品胜出,以手游行业来说,过去最关键的买量指标之一就是LTV(生命周期总价值),当IDFA无法获取后,也无法定位到高价值玩家。一位从业人员分析:“好游戏,依靠制作人的直觉和经验,依然会在市场上表现良好。存粹靠数据驱动买量的公司,日子会非常难。”
这次快刀斩落,并非坏事。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