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信号 StockWe8 客服微信2号 MaxTrades 客服Telegram号 MeiguM 邮箱 buy@tradesMax.com 电话 (626)378-3637

gold 20 virus

新闻快讯

“东南亚小腾讯”Sea(SE)暴跌之际-木头姐抄底买入超14.5万股

作者  |  2022-02-15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周一,“木头姐”Cathie Wood旗下基金管理公司ARK Investment Management LLC周一购买了超过14.5万股Sea(SE)股票,其中大部分通过Ark Next Generation Internet ETF购买。同时,有消息称,印度内政部以“对印隐私和安全构成威胁”为由,“建议”封禁包括Sea旗下的大型游戏《Free Fire》等手机应用程序。随后。“东南亚小腾讯”Sea盘中一度跌近20%,逼近127美元,创1月28日以来盘中新低,创2017年10月在纽交所上市以来最大盘中跌幅,收跌逾18%。截至本周一收盘,Sea今年初以来累计跌超42%,最近五日跌幅接近17%。

美股投资网财经APP了解到,分析师认为,拖累Sea股价的因素包括游戏收入放缓、用户增长以及其电商业务面临的压力。出于安全考虑,印度禁止了54款应用程序,包括Sea的Free Fire,这只会增加公司增长的不利因素。

Bloomberg Intelligence分析师Nathan Naidu表示:“这一禁令无疑给Sea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不仅是对游戏业务,对电商业务也是如此。这也引发了对该公司拓展新市场能力的担忧。”

自今年年初以来,Ark一直在持续买进Sea的股票,本月购买的频率有所增加。根据媒体汇编的数据,今年2月,几只ARK ETF几乎每天都在买入Sea股票。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Wedbush:预计存储芯片未来需求旺盛-上调美光科技(MU)目标价至120美元

作者  |  2022-02-15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Wedbush分析师Matt Bryson将美光科技(MU)评级从此前的“中性”上调至“跑赢大盘”,同时将该股目标价从100美元上调至120美元。

分析师Bryson表示,上调评级和目标价的主要原因是美光科技的NAND闪存芯片短期市场预期上调以及未来高需求驱动下其长期风险有所缓和。

尽管Bryson认为,相对于公司的具体执行能力,整体行业基本面对近期业绩的影响更大,但他也指出,美光提高了NAND产品执行力,似乎使公司能够充分利用任何与同行之间竞争有关的重大机遇。

该分析师还预计,半导体元件产品渗透率的快速增长在未来几年会转化为应用端对更大内存的需求,进而带动美光科技NADN和DRAM存储芯片销量增长。此外,Bryson表示他对DRAM行业的长期稳定性比以往更加有信心,并认为市场扩张空间非常大。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Facebook又遭起诉!美国得州指控其非法使用面部识别技术

作者  |  2022-02-15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当地时间2月14日,美国得克萨斯州总检察官办公室对Meta旗下的Facebook提出起诉,指控这家社交媒体巨头在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使用面部识别技术收集数百万得克萨斯民众的生物特征数据,触犯了该州隐私保护规定。

指控中提到,Facebook从用户上传的照片和视频中获取生物特征信息,并披露给他人,且未能及时销毁。据统计,超过2000万的得克萨斯民众拥有Facebook账户。诉讼指出,该平台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截获得克萨斯用户生物识别信息的次数多达数十亿次。

据知情人士透露,该州在这项诉讼中寻求上千亿美元的民事罚款。对于这项指控,Meta发言人表示,这些说法缺乏事实依据,并称公司将积极进行自我辩护。此前,伊利诺伊州提起过一场类似诉讼,最终以Facebook同意支付6.5亿美元的赔偿金了结。

Facebook又遭起诉!美国得州指控其非法使用面部识别技术。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FAANG已成“夕阳”股?投行麦格理提醒投入者要小心!

作者  |  2022-02-15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国际知名投资银行麦格理的策略师表示,Meta和亚马逊等大型消费科技公司已经处于“夕阳”阶段,若要买入这些互联网巨头的股票,投资者应该保持一定的谨慎,因为它们正面临着无数的挑战。

麦格理全球及亚洲战略主管及全球战略协调人Viktor Shvets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你想买入Meta、亚马逊和Alphabet等公司时,你必须非常小心。因为在我看来,它们正在走下坡路,并且正遭遇一系列问题。”他还提到了苹果和阿里巴巴等其他公司。

美股市场上,FAANG是指Meta(前身是Facebook)、苹果、亚马逊、奈飞和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这五朵“金花”是2020年美股市场的领涨板块,而且不少个股的市值超万亿美元。即使2021年,该板块表现总体不如能源、银行等板块,但仍吸引相当多投资人的关注。

但是这些科技股近阶段麻烦不断,美国和欧洲的监管部门近期对谷歌、苹果和Meta发起多起反垄断调查。

Shvets表示,这些科技股面临的不利因素可能包括规模经济,以及巨大的政治和社会方面的压力。“因此,要非常小心这些大型数据科技公司,不过,其他科技领域也有很多盈利机会。”

下一代技术是什么?

Shvets表示,世界将从第二代科技巨头向第三代科技巨头过渡,而关键问题是,哪些科技公司将会在这一重大转型中幸存下来?

“我们从这些科技巨头转型中学到的一件事是,可能只有一到两家公司能够真正熬过难关。例如,微软是唯一一家从第一代成功过渡到第二代的科技巨头,几乎没有其他公司能够做到。”

“因此,对于所有关于这些大型数字公司的问题是,哪家公司可能拥有最大的机会、可能性或能力成功过渡到第三代技术?目前这个问题的答案尚不清楚。是Meta、谷歌,还是阿里巴巴?没人说的清楚!”

Shvets没有具体说明第三代技术转型将带来什么,但围绕Web 3.0或下一代互联网的讨论从去年年底就开始升温,例如近期最热的元宇宙。

元宇宙泛指人类通过三维化身从而实现互动的虚拟世界。在这个空间里,用户可以参与虚拟活动,如游戏、音乐会或现场运动,可以通过VR/AR装备来控制。

Meta、苹果、微软和谷歌等科技公司已纷纷布局,准备发布适用于元宇宙的硬件产品和软件服务。

去年年末,社交媒体巨头Facebook改名为Meta Platforms,彰显了其拥抱元宇宙的雄心。然而,该公司本月发布的2021财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不仅利润数据逊于预期,一季度营收指引也令市场大跌眼镜。

Meta的Reality Labs部门在2021年仅实现了23亿美元的营收,全年经营亏损则达到了101.9亿美元。该部门是是负责实现扎克伯格元宇宙愿景的核心。

Hargreaves Lansdown的股票分析师Laura Hoy表示:“Meta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可能热衷于糊弄世界进入另一个现实,但令人失望的第四季度业绩很快令其元宇宙泡沫破灭。”

数据显示,进入到2022年以来,Meta股价跌幅已经高达34.73%,目前股价为219.55美元,相距2021年的高点384.33美元跌幅更是高达近43%。受此影响,今年开年至今,扎克伯格的个人财富减少了近400亿美元,缩水幅度超过30%,并跌出了全球富豪榜前十。

激烈的市场竞争

除了向下一代技术过渡能否成功存在不确定性,这些科技公司还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比如,Facebook日活用户首次出现环比下降,短视频业务上面临与TikTok的竞争,在线广告市场的份额也正遭遇谷歌等蚕食;腾讯在社交媒体广告市场的份额也在不断下降。

独立投资管理公司Baillie Gifford的投资经理Roderick Snell表示:“科技平台所面临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我最大的担忧,而这样的情况在未来可能都不会改变。”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Benchmark:CTV份额有望扩张-维持Roku(ROKU)“买入”评级

作者  |  2022-02-15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Benchmark分析师Daniel Kurnos将Roku(ROKU)目标价从525美元下调至325美元,在该公司定于美东时间周四公布第四季度业绩前继续维持“买入”评级。

分析师Kurnos表示,在经历了一连串事件的“完美风暴”之后,包括一些“公认是自身造成”的事件后,Roku股价较六个月前下跌约三分之二。

尽管该分析师承认,在宏观背景下,市场对公司今年上半年业绩和业绩指引存在一些担忧,但他认为:“目前一些担忧已被市场定价并消化,通过渠道调查的结果显示,CTV(联网电视)的市场份额近期可能会进一步扩张。”

截至发稿,Roku盘前涨0.34%至164.5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54-亿美元收购Tower半导体-英特尔“砸钱”急扩产

作者  |  2022-02-15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2月15日晚间,英特尔(纳斯达克:INTC)和模拟半导体解决方案代工厂Tower Semiconductor(高塔半导体)宣布达成协议,英特尔将以每股 53 美元的现金收购 Tower,企业总价值约为 54 亿美元。

英特尔称,此收购将大力推进英特尔的IDM2.0战略,进一步扩大英特尔的制造产能、全球布局及技术组合,以满足前所未有的行业需求。

为了扭转英特尔在半导体行业竞争中的颓势,英特尔CEO基辛格在上任后提出了IDM 2.0计划。而作为IDM2.0战略的重要一环,英特尔于2021年3月成立了英特尔代工服务事业部(IFS),基于美国和欧洲,面向全球客户提供服务,以帮助满足全球对半导体制造产能日益增长的需求。

从SEMI(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的数据来看,2020年到2024年,全球将新建或扩建60座12英寸晶圆厂,同期将有25座8英寸晶圆厂投入量产。但从目前的晶圆制造产能来看,全球约四分之三的芯片生产集中在东亚地区,尤以台积电和三星为核心。

过去几个月,英特尔持续不断地扩产计划被业内视为美国芯片企业在高端晶圆制造环节上加大投入的重要信号。

在宣布收购Tower半导体之前,英特尔在今年1月宣布了一项200亿美元的芯片工厂建造计划,并表示未来10年将在美国当地投资千亿美元以建成全球最大的半导体生产基地。而在2月初,又表示设立10亿美元新基金计划,主要用于扶持早期阶段的初创公司和成熟公司,为代工生态系统构建颠覆性技术。

基辛格认为,产业需要重新平衡芯片制造,以扭转半导体在亚洲地区日益集中的局面。

从此次收购的对象来看,Tower半导体(Tower Semiconductor)拥有在射频(RF)、电源、硅锗(SiGe)、工业传感器等专业技术方面的技术优势。

通过智慧芽全球专利数据库检索可知, Tower半导体及其关联公司目前在126个国家/地区中,共有超过160件专利申请,100%为发明专利,且其中有120余件已获得授权。

在专利被引用维度,Tower Semiconductor有10余件专利的被引用次数超过10次,其中次数最高的一件专利被引用近200次。引用该件专利的申请人中不乏有瑞萨电子(Renesas)、美国美光(Micron)、台湾联电(United Microelectronics)等知名半导体企业。智慧芽相关研究员对分析师表示,一件专利的被引用次数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该件专利在其领域内的影响力和重要性。

针对该公司的全部专利进行分析后可知,Tower半导体当前的技术专利布局,主要聚焦于图像传感器、存储器、CMOS等相关的领域。而从专利的全球布局看,Tower半导体r93%以上的专利布局于美国市场,此外还有少数专利布局于中国、日本、德国、以色列等国家。

英特尔表示,Tower半导体(Tower Semiconductor)主要服务于移动、汽车和电源等市场,提供跨区域经营代工业务,其设施遍布美国和亚洲,为无晶圆厂公司和IDM公司提供服务,并提供每年超过200万个初制晶圆(wafer starts)产能,布局覆盖美国德克萨斯州、以色列、意大利和日本。“随着Tower半导体的加入,英特尔将处于有利地位,能够为近1000亿美元市场规模的代工客户提供更多价值。”

目前,这项交易预计将在约12个月内完成,该交易已获得两家公司董事会的一致批准,但仍需要获得某些监管部门的批准。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350亿美元重金砸下-AMD宣布完成对赛灵思的收购

作者  |  2022-02-15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AMD 今晚宣布完成了对赛灵思的全资控股收购,前赛灵思董事会成员 Jon Olson 和 Elizabeth Vanderslice 已加入 AMD 董事会。

AMD 于 2020 年 10 月 27 日宣布有意以全股票交易方式收购赛灵思,该交易价值高达 350 亿美元(约 2229.5 亿元人民币)。

从今日起,完成对 FPGA 龙头赛灵思的并购后,AMD 正式成为集「CPU 老二」、「GPU 老二」、「FPGA 老大」标签于一身的芯片巨头。

AMD 预计此次收购将在第一年对非 GAAP 利润率、非 GAAP 每股收益和自由现金流产生产生影响。

AMD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Lisa Su 博士表示:“对赛灵思的收购带来了一系列高度互补的产品、客户和市场,结合差异化的知识产权和世界级的人才,创造了业界高性能和自适应计算的领导者。赛灵思提供业界领先的 FPGA、自适应 SoC、人工智能引擎和软件专业知识,使 AMD 能够提供业界最强大的高性能和自适应计算解决方案组合,并在我们看到的跨越云、边缘和智能设备的约 1350 亿美元的市场机会中获得更大份额。”

前赛灵思首席执行官 Victor Peng 将加入 AMD,担任新成立的自适应和嵌入式计算集团(AECG)的总裁。AECG 仍然专注于推动 FPGA、自适应 SoC 和软件路线图的发展,现在合并后的公司规模更大,能够提供包括 AMD CPU 和 GPU 在内的一系列扩展的解决方案。

“Victor Peng 表示:” 联网设备和具有嵌入式人工智能的数据密集型应用的快速扩张,推动了对高效和自适应高性能计算解决方案的需求不断增长。“将 AMD 和赛灵思结合在一起,将加快我们定义这个新的计算时代的能力,提供最全面的自适应计算平台组合,能够为各种智能应用提供动力。”

美股投资网了解到,交易结束后,赛灵思股东每持有一股赛灵思普通股就可获得 1.7234 股 AMD 普通股和现金,以代替任何零散的 AMD 普通股。赛灵思普通股将不再在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上市交易。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1月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132%:比亚迪领跑-特斯拉销量近6万辆

作者  |  2022-02-15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2月14日,乘联会发布了2022年1月份全国乘用车销量数据。数据显示,2022年1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209.2万辆,同比下降4.4%,相较2021年12月下降0.6%。

其中,豪华车零售量为29万辆,同比下降5%、环比增长18%。自主品牌零售94万辆,同比增长11%、环比增长1%;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45.5%,同比增6.4个百分点。主流合资品牌零售86万辆,同比下降17%,环比下降7%。日系品牌零售份额19.2%,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德系品牌份额23.5%,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美系市场零售份额达到8.2%,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法系份额提升0.1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1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34.7万辆,同比增长132.0%,环比下降27.0%,环比降幅与2021年1月的25%特征基本一致。

乘联会指出,受到去年年底集中交车的影响,1月上旬销量表现疲软,但第二、三周有明显回暖。1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16.6%,较去年同期6.8%的渗透率提升10个百分点。

其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31.4%,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10.2%,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2.5%。

在出口方面,1月新能源车出口5.2万辆,保持强势增长。特斯拉中国出口40499辆,上汽乘用车出口4814辆,东风易捷特出口4267辆,吉利汽车444辆,长城汽车408辆,上汽大通406辆,比亚迪313辆,其他车企新能源车以国内市场为主。

从厂商来看,1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多元化发力,比亚迪纯电动与插混双驱动夯实自主品牌新能源领先地位;以上汽集团与广汽集团为代表的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板块表现相对突出。

数据显示,厂商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企业有11家,较同期大幅增多6家。其中,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93101辆、特斯拉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59845辆、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汽车销量40007辆、奇瑞新能源汽车销量21179辆、吉利汽车新能源汽车销量17036辆、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销量16031辆、上汽乘用车新能源产品销量14414辆、长城汽车新能源产品销量13781辆、小鹏汽车12922辆、理想汽车12268辆、哪吒汽车11009辆。

崔东树指出,尽管新能源补贴退坡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部分车型价格微调、订单短暂低迷,但2月新能源车型销量不会受到退坡明显影响,2022年全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有望达到550万辆左右,继续实现70%左右高增长速度。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京东科技CEO李娅云:紧抓数字经济风口-实现2022加速增加

作者  |  2022-02-14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2月12日,以“聚力成潮,砺行致远”为主题的2022年度京东科技战略宣贯暨表彰大会召开。京东科技集团CEO李娅云在会上表示,2021年京东科技基于持续的产品创新和服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技术创新和关键行业的产业数智化服务上,都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展望未来,数字经济已进入提速换代的关键期。李娅云表示,这是时代赋予京东科技的大好时机。京东科技是行业内唯一拥有深厚供应链基因和行业洞察的技术服务企业,更拥有京东集团的综合生态优势,面对当前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巨大风口,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

为此,2022年京东科技将在战略、组织、机制和人才上,全面通过业务和管理创新来实现进一步的加速增长。京东科技要秉承“以科技引领产业数智化升级,推动世界更加高效和美好”的使命,保持耐心,坚守长期主义,对市场保持敬畏之心,不惧困难、不怕挑战,并强化精细化经营理念,打赢重点产品与行业解决方案突破、城市业务规模拓展、供应链金融科技升级这三大必赢之战。

以下为李娅云演讲实录

大家应该还记得,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刚刚完成了大规模的业务整合,组织与人员调整,经过一年时间的团队相互磨合、协同作战,我们不但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在过程中迭代了组织能力、沉淀了行业经验并储备了大量的人才和客户资源,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能在过去这特殊的一年里取得丰硕的成果,首先要感谢刘总对我们的关爱和指导,为我们指明了战略的方向,也还要特别感谢徐总、集团及各BGBU的同事们对我们无私的支持和帮助,科技的发展完全离不开集团兄弟部门的高度协同!当然,这更得益于我们团队锚定目标、毫不动摇的战略定力,归功于全体科技同事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艰辛付出!大家辛苦了!

回顾2021 奋勇向前浴火重生

在过去的一年,我们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和服务,取得了优异的业绩,进一步拓展了B、G、C三大类客户群体,为家庭和个人用户提供了管家式的金融科技服务,为企业用户提供了专业和贴心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并在70多座城市建立了云服务基地,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客户的认可和信赖正是我们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在过去的一年,我们在技术创新上持续投入,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我们自研推出行业首个混合云操作系统“云舰”,第一次将混合云的管理推向了操作系统级别。我们在业内率先提出了时空深度学习技术,以此为核心打造的京东智能城市操作系统荣获了CCF科技进步杰出奖。依托京东探索研究院,我们在可信人工智能、超级深度学习、量子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领域开展持续研究,并凭借多模态交互数字人技术、跨模态分析技术,在国际上屡获殊荣,充分证明了京东科技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领先性。

过去的一年,我们在一些关键行业的产业数智化业务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为我们下一步的“攻城拔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智能客服业务研发的“虚拟数字人”,在江南农商银行落地应用,成为全国第一个交互式“数字柜员”,极大地提升了银行的服务体验和效率。在交通运输行业,我们为兰州新区搭建了多式联运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推动了传统物流向智慧供应链物流的转型升级。在大宗商品领域,我们结合IoT等技术,实现了对大宗商品仓储存货管理的风险控制,探索出了一条供应链金融与科技服务相结合的新模式。在大支付业务,我们通过升级产品结构与深耕细作集团业务场景,大幅提升了交易规模和渗透率,在持续满足客户体验的同时,保障了整个集团的交易安全。

不仅如此,在2021年,我们始终牢记使命,努力让科技更普惠,也更有温度!在刚刚过去的央视春晚红包互动项目中,科技与集团多个部门高效协同,以19天的史上最短备战时间,为活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在冬奥筹备期和正赛期,我们为有关管理部门打造的协同办公产品发挥了突出作用,为近万名奥运工作人员提供了沟通和协作平台,成功支撑近千次奥运工作调度会议,数万个工作任务分解和追踪。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我们新开拓了农村金融科技业务、构建了乡村数智化服务体系,携手 20多个省份助力农产品上行,帮助传统农业数字化,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用科技的力量持续为社会创造价值,这正是我们这份事业的最大意义!

可以说,过去的一年,是科技集团奋勇向前、浴火重生的一年!目前阶段性的突破和进展,全有赖于我们上下一心、团结拼搏,希望大家继续发扬协作、创新的精神,用更加努力的投入,来回报所有客户和合作伙伴对于我们的信赖。

展望2022 天时地利人和

展望未来,我们正站在数字时代的巨大风口。从宏观环境看,数字经济眼下已进入提速换代的关键期,国家已经发布了多个指导性的政策来鼓励数字经济的发展;同时,随着双碳、信创等国家战略的进一步夯实,产业数智化将迎来史上前所未有的机遇。顺应趋势、紧跟时代,把握潮流,这正是我们大展拳脚、施展抱负的好时机!

从我们的竞争优势看,京东科技是行业内唯一拥有供应链能力的技术服务企业,供应链是我们服务产业数字化的最大公约数。我们成长并脱胎于京东生态,历经了复杂业务场景的千锤百炼,拥有了他人所不具备的产业洞察。基于京东的数智化社会供应链,我们完全有信心、也有能力,将京东的最佳实践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成为数字时代的强有力建设者。

从人才储备上来看,我们拥有一支经验丰富、背景多样的人才团队,能为业务发展提供充沛的动力。目前,科技集团已经涌现出了一批技术、产品专家和市场开拓精英。咱们的技术和产品人才等占比已经超过了60%,拥有40余位全球顶级科学家和4位IEEE Fellow;拥有大型To B企业背景的人员从数量到质量都得到了大幅提升。无论是销售人才还是科研专家,无论是互联网背景还是传统行业出身,在这里都能获得广阔的发展舞台,锻造成了一支战斗力极强的开拓型铁军。

天时、地利、人和,现在我们有底气在任何一个项目上与竞争对手“掰手腕”,接下来只需要我们继续苦练“基本功”,一步一个脚印的夯实基础,勇往直前。

聚焦突破打赢三大必赢之战

2022年,科技集团需要在战略、组织、机制、人才上,全面通过业务和管理创新来支撑公司的加速发展。

在战略上,我们将秉承“以科技引领产业数智化升级,推动世界更加高效和美好”的使命,致力于成为最受信赖的科技企业,围绕B、G、C三大类客户群体,聚焦突破。其中,面向企业,我们将在做深零售、物流等优势赛道的同时,全面、积极、主动进入能源、交通、汽车、教育、新基建等行业,拓展服务边界,获得更大的客户成功。面向城市,我们仍将致力于与政府客户共同打造“善政、兴业、惠民”的全方位解决方案,不断协助政府及相关单位提高城市治理效率,促进居民消费和产业发展,构建数字城市生态。面向消费者,我们将以体验为根本,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以持续获得用户增长。

产品、解决方案与生态集成能力,是我们能够长期发展的制胜之本。在产品上,我们要坚决秉持“以信赖为基础,持续通过技术产品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着眼于解决行业客户痛点,为客户提供具有竞争优势的技术产品,例如边缘云、智能客服、IoT等核心产品矩阵,增强自研产品的客户认知和美誉度,这是我们资源投入的最核心方向,也是未来发展的前提。在解决方案上,我们需要充分挖掘集团在零售、物流、金融、健康、工业等行业的深度积累,迅速沉淀各行业以供应链为基础的领先技术,形成具有差异化价值主张的解决方案,做客户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最佳合作伙伴。更为关键的是,我们要围绕供应链金融、京东云和城市服务持续构建开放的生态体系,逐步建立销售+解决方案+交付的集成能力,从自研驱动走向平台生态驱动,形成杠杆效应,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发展。

这些核心能力的打造一定会面临艰难、曲折的过程,以及相对漫长的时间,这更要求我们全体成员保持耐心,坚守长期主义,对市场永远保持敬畏之心,以经营理念为基础,不惧困难、不怕挑战。在2022年,我们必须要打赢这三大战役:

第一是重点产品与行业解决方案突破之战。在重点行业上,我们将加强销售能力建设、产销协同机制与综合交付能力,聚焦五大重点行业,实现在重要行业的标杆突破;在产品上,公专混产品要继续保持稳定安全并持续降本,进行规模性扩张,客服云和IoT将进一步走进垂直行业并实现复制,边缘云力争建成国内最大的家庭边缘云网络;在生态上,完善各层级生态伙伴引入,围绕技术生态、产业生态、开发者/开源生态和人才培育生态,从业务、产品、技术等多个层面开展深入合作,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助数字经济发展。

第二是城市业务规模拓展之战。我们要围绕“善政、兴业、惠民”,升级城市经营模型,扩大服务城市数量,实现百城覆盖。要充分利用集团品牌、资源、投资等综合生态优势,做大城市基本盘。我们要整合生态能力,紧跟乡村振兴、市域治理、产业数字化等国家战略,实现一网统管、一网通办、城市权益积分、乡村振兴等多个场景的突破与覆盖;在产品上,一方面以城市操作系统、协同办公、消费促进平台、产业服务平台四大产品为核心,打通集团整体科技产品与解决方案,同时通过城市生态建设,丰富产品矩阵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第三是供应链金融科技升级之战。2022年,我们要围绕外场客户需求,融合京东集团领先科技能力,打造全产业供应链金融科技服务平台,分别在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领域落地供应链金融标杆案例。保险科技业务要跑通创新商业模式,提升保险产品供应能力和产品结构,完善用户增长、转化、交易及服务的全生命周期长期经营能力;财富科技业务要为线上客户构建高质量的财富产品供应链,联动金融机构拓展创新服务模式,打造京东财富科技的供应链IP,带来用户、资产管理的规模性增长;消费金融业务在完善合规整改、坚持持牌经营、守正创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数字科技优势,为消费者提供更便捷、安全和贴心的普惠金融服务。

组织、机制、人才全方位支撑战略落地

战略的落地需要组织、机制和人才强有力的支撑。在组织上,我们要打造协同型组织,这里的协同既包括科技集团内部前中后台的部门协同,也包括产销一体化的协同,更包括与集团其他BGBU和外部生态的协同。我们要深刻地理解当下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是生态能力的竞争,更是体系化和系统化的竞争。我们更应该发挥依托于京东大生态的优势,用兄弟团队的优势补自己的短板,坚持集团利益最大化原则,通过推进决策、考核共担等机制,不断提升组织协同效率。

其次我们要倡导精益求精的技术产品文化,时刻以经营理念为指导,持续通过技术产品为客户创造价值。我们的基础技术研究团队,要重点着眼于公司中长期技术积累,在踏踏实实做好基础研究的同时,敏捷关注技术行业趋势变化,做好前瞻性布局。我们的产品经理要始终心怀客户,从解决行业的痛点和难点出发,持续创新,快速迭代,用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推动自研产品的质量和品质提升,从技术的工程化、产品化、商业化去打造可标准化的技术产品,推动自研产品的规模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创造商业价值的同时,更创造客户价值!

最后我们还要在组织上全面实践精细化经营,这是2022年我们管理上的重要理念。经营上,大家要着眼于最小业务单元,建立对关键成本费用的深度认知,持续降本,不断提升业务毛利率和净利率,发挥创业精神,关注业务的长期发展,提升盈利水平;执行上,继续坚持简单、务实、高效的工作方式,沟通充分,打造更有竞争力和凝聚力的团队,以人效为基础,实现效益、效率、效能的不断提升。

在机制上,科技集团将在2021年成功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动BigBoss机制的落地和开展,并继续强化“以贡献者为本”的激励导向。2022年我们将进一步做深做透,加强理念共识,培养一批具备经营理念的Boss人才,使之在科技核心业务单元全面落地。

在激励机制上,我们会继续以贡献者为本,杜绝大锅饭和平均主义,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强化头部激励、即时激励以及多样化激励,持续鼓励在销售业绩突破、标杆项目打造、Killer app产品销售达成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

人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只有组建起一支精兵强将的队伍,才能保障我们的业务快速发展。2022年,我们将持续打造专业化、多样化和年轻化的创业型团队。首先,我们鼓励每一位专业人才在自己的专业岗位上深耕细作,成为该领域专家,我们设置了专业人才与管理者的双发展通道,为优秀的专业人才开通了晋升直通车;我们要持续打造科技的专家人才梯队,形成尊重专家、尊重专业,不唯上、只唯真的工作氛围。其次,我们将为不同背景、不同行业、不同知识结构的人才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发展舞台,并积极鼓励部门之间的人才输出和轮岗,让不同专业领域的人才都有发展机会、发光发热。年轻人是我们最鲜活的力量和战斗力源泉;2022年,我们将继续吸纳更多的年轻人才加入科技集团。我们为年轻人才在文化融入、职场力提升和个人成长规划方面实施了多个培养项目,同时还会开展针对不同岗位年轻人才的专项培养项目,鼓励年轻人才在科技集团快速成长,成为未来的栋梁。

各位同事,在产业数智化浪潮奔袭而来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是时代的弄潮儿,能够见证并参与到波澜壮阔的产业升级和技术革命中,是我们这一代人巨大的历史机遇。我们要勇立潮头,在这个时代掀起属于我们的浪花。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希望大家在2022年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迎接属于我们的未来!

最后,让我们一起祝愿京东科技在虎年以龙虎精神,在数字经济的大潮中虎虎生威,奋勇向前!更祝愿集团蓬勃发展,越来越好!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多家机构投资者在FB股价暴跌前出逃

作者  |  2022-02-14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本周一公布的美国证券备案文件显示,亿万富翁莱昂·库珀曼(Leon Cooperman)、对冲基金Lone Pine Capital和公募基金Polen Capital在截至去年1231日的这个季度中大幅减持Facebook母公司Meta Platforms。这意味着,在2月份Meta创纪录的单日暴跌中,他们的损失有所减少。

  Meta2月份公布了去年第四季度财报,全球范围内日活跃用户数首次出现下降。同时,该公司在弱于预期的业绩展望中提到来自TikTok和其他平台日益激烈的竞争。受此影响,Meta股价23日大跌26%,市值蒸发超过2000亿美元。

  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文件显示,库曼出售了他持有的Meta Platforms的全部2.2万股股份。Lone Pine Capital出售了约190万股股份,持股量减半。Polen Capital出售了Meta的大约280万股股份,但Meta仍是该基金持仓金额第三的公司。

  近期,机构投资者似乎正在退出火爆的科技股。这些科技股帮助标准普尔500指数在新冠病毒疫情后创下历史新高。在这个财报季,对通胀上升的担忧导致投资者开始抛售业绩没有达到或超过华尔街预期的公司,同时买入那些业绩超预期的公司。

  文件还显示,亿万富翁雷·达里奥(Ray Dalio)领导的桥水基金在截至去年12月底的季度中出售了持有Netflix(396.57, 5.26, 1.34%)的全部股份。而出售数量最多的是Capital Research Global Investors,出售了3184727股股份。

  121日,Netflix股价下跌20%。此前,该公司预计付费用户数的增长将弱于预期。今年到目前为止,Netflix的股价已经下跌34%

  在2月初公布了强劲的财报后,亚马逊(3103.34, 37.47, 1.22%)股价上涨13.5%,市值单日上升达到创纪录的1900亿美元。亚马逊股价大涨也利好Polen Capital等基金。该基金在截至去年12月底的季度中增持了320440股亚马逊股票。

 

Copyright© 2008-2025 Tradesma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