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信号 investMax 客服微信2号 MaxFund 客服Telegram号 meiguM 邮箱 buy@tradesMax.com 电话 (626)378-3637

gold 20 virus

中国概念股

【深度】焦虑、碰壁与割裂,B站被困商业化“旋转门”

作者  |  2023-07-02  |  发布于 中国概念股

 

2011年怀揣一腔热血加入B站的陈睿,不知有没有预料到今日的烦恼。

B站刚刚度过14岁生日没多久便迎来几个重要改变。6月26日,B站宣布未来几周内将以播放分钟数替代目前外显的播放次数。几天之后,B站又成立了新的一级部门交易生态中心,以加强公司在商业化交易方面的基建。

在这一系列或小或大的变化背后,是B站在全力对抗来自商业化的危机感。

今年4月初,一场UP主停更风波撕开了B站商业化的“遮羞布”,将UP主挣钱难的问题推到了台前。实际上,近两年B站一直在努力赚钱,开放电商外链、尝试直播带货和组织架构调整,每一个动作都指向加速变现。

从2009年上线至今,B站的员工数从最开始的30人狂飙至第一次上市时的3000多人,如今达到11092人(截至2022年12月31日),翻了将近370倍。扩张之际,关于B站如何维护社区氛围的讨论从不间断。而在公司董事长兼CEO陈睿立下2024年实现盈亏平衡的目标后,B站的挑战变成了如何在“挣钱”这件事上放手一博。

但B站努力的成果始终未能体现在财报中。以广告业务为例,2021年B站广告收入同比增长145%,但2022年同比增长仅为12%,增速大幅下滑。2023年一季度,B站营收51亿元,仅同比增长0.3%;净亏损同比收窄72%,达到6.3亿元。

焦虑的B站仿佛走入了一扇旋转门,屡次尝试又不断碰壁。留给它找寻出路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广告主抛弃中视频

在广告市场上,B站不是没有过好时光。

2019年12月31日的跨年晚会后,B站成功“破圈”,之后一度因为“聚集Z世代”而成为广告主青睐的新渠道。包括钉钉、特斯拉等知名品牌纷纷入驻B站,以凸显自己的年轻化形象。也是在这一年,B站的广告收入同比增长125%,达到18亿元。

但在广告主普遍削减预算的2022年,B站在商业化之路上狠狠摔了一跤,绊脚石竟然是曾让B站引以为傲的中视频基因。

华创证券研报数据显示,2022年互联网广告行业增速为过去五年最低,骤降至不足10%。同时,短视频和直播正在抢占国人有限的注意力。多个品牌方对美股投资网表示,2022年,他们对于线上广告的投放更注重交易转化而非品牌营销。而大多中视频的植入广告属于后者——B站官方曾介绍,B站UP主商单分为尊重创意、展现品牌调性的定制商单和铺量效率高、UP主接单快的植入商单。

一位资深互联网分析师告诉美股投资网,根据他们的调研,2022年广告主已经在效果广告上获得了不错的表现,接下来从品牌广告平台转向到交易转化类广告的趋势仍将持续。在交易和效果类广告无法满足广告主增量诉求的情况下,品牌广告才会进一步恢复。

这导致B站较为擅长的品牌广告成为备选,甚至被抛弃。

张绘所属的MCN在B站跻身前列。她告诉美股投资网,2022年三季度开始,公司签约的数位UP主几乎都接不到广告,即使是播放量和粉丝数都不错的博主,也很难接到商单。

从投放选择上来说,B站的平台生态决定了广告主无法像在小红书那样大量投放更“便宜”的中小博主——B站UP主的“二八分布”更为明显。根据B站UP主“狸子LePtC”统计,截至2022年6月30日,B站头部UP主(粉丝量>100w)近千人,中小UP主(粉丝量1-10w)人数为9.1万,后者组成了B站最大的创作者群体。

而B站头部UP主的商单价格并不低。据美股投资网了解,一位粉丝量在200万左右的B站知识区UP主,原创定制商单视频的报价达40万元,动态转发的价格约为3万元。另据美股投资网获得的一份最新博主报价单,一个在B站粉丝量超过300万的生活区UP主,在小红书也属于头部(粉丝量超过200万),但其在B站单条植入视频的报价是小红书单条笔记广告的2倍以上。

某B站头部MCN的负责人向美股投资网解释了B站单价更高的逻辑一条5到7分种的视频制作需要搜集资料、写脚本、拍摄和剪辑等,成熟的博主一周内能更新一条视频。但在其他平台,同样的时间可以产出三到四条短视频或图文内容。

一种关于“ROI”(投资回报率)的恶性循环正在发生。B站UP主做中视频的制作成本高于其他平台,广告单价也相对更高;品牌方花了更多钱,却看不到直接的转化效果。不再买单之后,B站UP主就更入不敷出。一位粉丝量超过500万的头部UP主告诉美股投资网,即使是过去一年团队基本有稳定商单的情况下也谈不上赚钱,“只能说基本维持运营。”

尽管B站也曾有过辉煌的营销案例,如今在广告主眼中,已经很难摆脱“ROI低”的标签。一位业内人士称,在小红书,一个食品类品牌的ROI可以做到3或4,但在B站,ROI达到1就算很不错。

在犹豫中错过,在尝试中碰壁

事实上,B站在商业化上的尝试并不少。从2020年开始,课程付费、视频和直播带货都已布局,但始终赶不上市场的变化。

那时品牌蜂拥而至,可B站并未搭建好体系化的商业基础设施。多位接近B站的人士都认为,B站错过了当年的时机其正式上线UP主商业化运营平台“花火”的时间是2020年7月,而在官方表述里,直到2022年B站的商业化基建才逐渐完善。

B站商业化尝试的不完全统计制图美股投资网,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早在2021年末,张绘就察觉到了广告市场的变化。2021年一整年,抖音和小红书的业务在公司的营收占比增长超过20%,因此开始有意识地减少甚至停止B站UP主的签约,已有的B站UP主也逐渐向短视频和直播转移。

恰恰是在这一时期,B站加速推进站内的竖屏模式Story-Mode。该模式早在2020年末就进行了灰度测试,但铺开的同时尚未设置醒目入口。

2022年,平台开始用数字不断强调Story-Mode带来的商业化效果,例如一季度竖屏视频播放量占总播放量的比例超过20%;二、三季度竖屏视频的日均播放量同比增长超400%,广告互动率是横版广告的五倍。

但直到2022年下半年,B站才开始向张绘所在的MCN积极推进Story-Mode,签约的UP主可以得到流量扶持。“如果早一点去推,我们还能尝试一下。但当时B站给的扶持,已经不如我们在别的平台做的增量了。”张绘称。

除了平台的犹疑,推进短视频的另一个阻碍是UP主是否适合转型。

美妆区UP主尚且可以转换形式,但具有B站特色的内容很难改变阵地。以过去一年增长较快的知识区为例,美股投资网采访的多位头部知识区UP主目前都没有尝试Story-Mode。广发证券的统计显示,B站粉丝量前100(按照艺恩星数平台统计)的UP主仅有17%上传过竖屏内容。

B站在带货上同样举步维艰。

2021年年底,B站内测了UP主直播带货功能“小黄车”。当时B站联系了各个频道的头部UP主进行测试,知识区、美妆区都有所涉及。据美股投资网了解,在早先测试的一群UP主中,一位美妆区UP主某次直播带货的GMV达到了10万,位列当周B站带货榜前列。而在抖音,以头部美妆博主画梅为例,2021年其多场直播单场销售额突破百万,最高破千万。

这让UP主团队意识到,B站直播带货的天花板太低,用户没有在B站购物的心智。一位最早受邀参与内测“小黄车”的UP主也表示,当时卖出的数据较为一般,后续没有做过太多尝试。

蓝链(B站视频内容下方的评论区置顶的蓝色商品链接)的效果也难称理想。B站做内容电商的思路是不自建、向各大电商平台导流,因此UP主蓝链带货功能可让品牌方看到更直接的转化数据。一位行业人士透露,他们参与的项目中,B站美妆区头部UP主能够转化几百单已经是很不错的成绩,甚至有UP主只能转化个位数的下单量。

原因是多重的。上述受访人士都提到的一点是,B站用户相比于其他平台更低龄,付费意愿较低。此外,前述行业人士称,头部UP主对于挂链接这件事情较为保守,很多UP主将链接放在极为隐蔽的位置,反而是一些中腰部UP主在蓝链转化上优于头部。一位UP主告诉美股投资网,蓝链确实更容易吸引品牌投放,但对于UP主来说,一个月挂一次蓝链已经是极限,否则就会引起粉丝反感。

摇摆和割裂

入职B站的新人不一定像早期员工那样热爱二次元,但都会将公司第一条价值观熟稔于心——社区优先。这个支撑B站多年来保持调性的信条,在平台需要变现时反而成为沉重的包袱。

B站对于社区的任何一次改变都倍加谨慎,这种摇摆在外界和内部皆有感知。一位B站运营人员向美股投资网表示,主站的产品功能推进较为缓慢,内部对于用户的反馈十分在意,影响上线的进度。例如,一个主站页面的产品功能测试后,用户的反馈非常负面,内部就会反复拉扯,上级领导做不出明确决策,既想推进功能,又不想得罪用户,影响了执行效率。

2022年6月,B站上线首个付费视频,UP主“勾手老大爷邓肯”参与了内测。这被认为是B站扩展UP主收入渠道的又一次尝试。但之后,该UP主掉粉超过1万,用户的声音负大于正,B站也没有继续拓展这一产品功能。

一位内部人士透露,即使是在商业中台搭建完毕的2021年,社区和商业化部门之间的沟通也不顺畅,配合效率较低。

割裂不只发生在内部。美股投资网采访的多位头部UP主都表示,会为品牌不投放而发愁,希望B站完善商业化建设。但2022年B站月活跃UP主的数量有370万,头部UP主之外,大量“为爱发电”的UP主和用户有不同的感受。

在“停更”引发的后续讨论中,一位UP主的看法足以反映社区和商业化之间的矛盾。小清(化名)在2018年左右入驻B站,拥有大约1万的粉丝量,积累了一些垂直领域的忠实粉丝。他向美股投资网表示,“B站以前的生态环境对小众圈还比较友好,虽然我入场有点晚,但整体推送机制还比较公平,可以看到不错的播放量。现在投入的精力和视频质量都远胜过去,播放量却更低了。”

2022年,B站调整创作激励政策,小清的激励收入减少了一半以上。同年10月之后,小清在站内收到大量起飞(B站的流量投放工具)和MCN运营的广告,这让其感到不适。这些凭借兴趣留下的UP主并不适应B站的变化,小清认识的很多圈内UP主在去年退出了B站。

不过B站已经来不及向社区解释这一切。去年第四季度,B站月活达到3.26亿,接近4亿目标,但距离止损仍有很长距离2022年其总营收同比增长13%,达219亿元,全年净亏损为75亿元,同比扩大10%。

B站亟需证明自己的盈利能力。

B站广告业务收入变化。制图美股投资网,根据财报数据整理。 焦虑之下,解法何在?

B站计划未来几周由展示视频播放次数转为展示播放分钟数,陈睿对此的解释是,随着B站UP主数量、用户规模、内容供给、视频形态的不断扩大与丰富,平台需要更加具有参考价值与反映用户真实消费状况的数据维度。

外界普遍认为,这也是B站在商业化上做出的一大努力,以证明自己在中视频上的差异化价值。播放量是大部分视频平台向外界展示的最重要指标。尽管创作者能在后台看到播放时长,但平台往往会将广告主在意的播放量、点赞评等互动指标放在前端。

多位B站UP主向美股投资网表示,显示播放分钟数的确对中长视频UP主相对有利,但品牌方如何看待这一指标还有待观察。一位负责品牌社交媒体投放的人士表示,“不管是UP主还是品牌方,都要在投放过程中对这个‘分钟数’概念做磨合,衡量多少分钟代表视频质量高。”一位数码区UP主向美股投资网表示,他更关心的是平台后续如何调整推荐机制,目前平台很多分区的排行榜都是以播放量为导向。

事实上,意识到摇摆带来的危机后,B站在去年下半年就开始“下猛药”。张绘称,去年第三季度开始,B站加大和MCN的沟通频率,集中走访了一些机构。直播带货的脚步也在加快今年618期间,B站带货直播场次同比增长近7.5倍。

据美股投资网了解,2022年7月,B站还进行一系列高层调整,涉及主站和商业化部门。原负责B站商业化中台、主站商业中心等业务的副总裁刘斌新离职,原负责主站运营中心的副总裁刘智负责商业化中台业务。组织架构调整后,营销中心总经理王旭和刘智均汇报给B站副董事长兼COO李旎。

此外,参与搭建花火体系建设、原本负责商业化前台业务的营销中心负责人张振栋被调至创新业务部门,之后被曝已离职。

B站向全员通报了这一人事变动。上述内部人士透露,当时刘斌新和刘智在整个部门里进行了交接和发言,在内部看来是对商业化的进一步重视。

刘斌新在互联网广告产品上有丰富经验,曾任百度凤巢副总监、360商业产品事业部总经理。不过,上述内部人士表示,尽管刘斌新在任时期逐渐和社区搭建了沟通的桥梁,但在社区面前话语权不够,资源合作上不算密切。刘智担任负责人后带来了一些社区部门的得力干将,最大的变化是“要资源”的效率更高了。在进行上述架构调整的同时,创收第一次成为社区部门员工的OKR的重要指标。

然而在急速的变动中,B站自身的管理问题也接踵而至。

多位UP主和MCN人士向美股投资网表达了共同的感受在和B站沟通的过程中,权责不清晰、透明度较低的问题突出。以近一年B站加大投入的直播带货为例,此前B站商业化下设的带货项目组负责蓝链(视频带货)和直播带货,同时,主站的直播部门也有团队对接直播带货的工作。前述头部UP主表示,近两年他们对接的B站运营人员频繁更换,日常沟通中,还会出现两个团队抢资源和项目的情况,造成不小的“内耗”。

这或许也是B站近日持续调整组织架构的原因。

美股投资网从知情人士处获悉,李旎兼任新的交易生态中心负责人。该部门包括主站商业中心和带货项目组的部分团队,主站商业中心/带货项目组依然汇报给B站副总裁刘智。此外,原“电商事业部”同时更名为“会员购事业部”。今年第一季度财报中,B站将这部分业务的披露口径从“电商业务和其他”变更为“IP衍生品及其他”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5%。而新的交易生态中心也将合并原电商事业部的产品和运营团队。

减少冗余和突出优先级业务固然必要,但这依然只是B站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一些观点认为,B站商业化的卡点在于早年间创始人徐逸承诺的“不加贴片广告”。2016年,B站曾在部分番剧上线贴片广告,用户反应激烈。当时,陈睿在知乎发帖表示,“B站未来有可能会倒闭,但绝不会变质。”

不过,据美股投资网了解,关于是否加贴片广告,B站内部有过好几轮的论证,最终都不了了之。2022年12月,李旎在财报会上解释称,B站的内容大多集中在2到5分钟,即使所有内容都采用贴片广告,收入也比较少,还极其破坏用户体验。这种得不偿失的传统广告模式,B站不会轻易尝试。至于解法是什么,B站仍在探索当中,只是各方还能等多久是个问题。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张绘为化名)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阿里巴巴:2023财年Q4调整后净盈利273.8亿元-同比增加38%

作者  |  2023-05-18  |  发布于 中国概念股

 

阿里巴巴5月18日公告,第四财季(截至3月底止季度)营收2082.0亿元,同比增长2%;调整后EBITDA为321.2亿元,同比增长37%;调整后净利润273.8亿元,同比增长38%。调整后每ADS收益10.71元,上年同期7.95元人民币。

2023财年全年营收8686.87亿元,2022财年为8530.62亿元,同比增长2%。净利润725.09亿元,2022财年为619.59亿元,同比增长17%。

阿里巴巴董事会已批准探索菜鸟智能物流集团的IPO进程,并执行盒马鲜生的IPO。目标在未来12至18个月内完成菜鸟智能物流的首次公开募股。预计盒马鲜生的首次公开发行计划将在未来6至12个月内完成。

阿里巴巴董事会批准了云智能部门的分拆,云智能部门将成为独立上市公司。董事会成立新的资本管理委员会。

阿里巴巴董事会已批准和任命六大业务集团董事会,业务集团董事由阿里巴巴资深业务负责人担任。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批准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启动探索对外融资,助力业务进一步发展和增长。

截至3月31日季度,阿里巴巴以约19亿美元回购了约2150万股美国存托股(相当于约1.724亿股普通股)。在目前授权下,有约194亿美元回购额度,有效期至2025年3月。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股盘前|京东涨超4%-Q1财报超预期;新能源车板块普涨-理想涨超4%

作者  |  2023-05-11  |  发布于 中国概念股

 

美股股指期货盘前小幅上涨,新能源车板块普涨,理想汽车盘前涨超4%。京东涨超4%,Q1业绩超预期。

个股方面

美股新能源车板块普涨,理想汽车盘前涨超4%,该股周三收涨近14%。Rivian涨超1%,lucid、蔚来、特斯拉涨近1%。

热门中概股涨跌不一,京东涨超4%、阿里巴巴涨超2%,哔哩哔哩跌超1%。

京东CFO许冉将接替徐雷,出任京东CEO。据了解,许冉于2018年7月加入京东,任职财务副总裁,并于2020年1月晋升为高级副总裁,自2020年6月起担任京东首席财务官。

京东集团第一季度净营收2,43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1.4%,预估2,404.9亿元人民币;第一季度调整后每ADS收益 4.76元人民币,上年同期2.53元人民币,预估3.59元人民币。经调整EBITDA利润率3.9%,上年同期2.5%。京东集团称一季度NON-GAAP净利76亿元;第一季度调整后EBITDA 9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7%。

阿里巴巴方面,5月10日,在淘宝天猫618商家大会上,淘天集团CEO戴姗携新管理团队首次公开亮相。首次以这一身份发言的戴姗表示,“变革和新”成为淘宝天猫的两大核心关键词。

哔哩哔哩方面,摩根士丹利发表报告指,由于《赛马娘》于内地推出或会延期,考虑未有消息显示有望短期内推出,故将其对哔哩哔哩开始收入贡献时间估计由第二季押后至第三季。至于2023年,该行预料哔哩哔哩游戏收入按年增长18%至59亿元。由于即将回购可换股债,该行将公司今年及明年的利息支出分别下调14%及29%,将其目标价由24美元下调至22美元,维持其评级为与大市同步。

迪士尼盘前跌超4%,2023财年Q2Disney+订阅用户数1.578亿,环比下降2%,低于市场预期的1.631亿。

美股聚焦

“股神”又买对了!巴菲特投资的日本商社利润创新高,股价涨破纪录了

AI顶规芯片需求暴涨,传英伟达紧急向台积电追单先进封装产能

观点 | 什么样的通胀和就业可让联储降息?

美股公司

谷歌全线反击!

马斯克要炼锂!未来“电池自由”后,特斯拉还会继续降价吗?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小鹏汽车:到2030年存活下来的车企会在八家以内

作者  |  2023-04-18  |  发布于 中国概念股

 

在上海车展上,小鹏汽车发布G6车型,该车基于近期发布的SEPA2.0扶摇架构打造,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表示,过去5年,小鹏汽车在该架构研发中累计投入超过100亿元,该架构具备3年的技术领先优势。未来5年,小鹏汽车将继续投入超过300亿元,进一步推动架构平台的拓展。

该架构下车型将标配800伏高压碳化硅平台,车桩结合最高可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此外,扶摇还集成了800V XPower电驱、XNGP智能辅助驾驶系统、X-EEA 电子电气架构等技术。

此外,扶摇架构还从生产、制造方面进行调整。小鹏汽车方面表示,扶摇架构采用了前后一体式铝压铸技术。

一体化压铸、车身电池一体化等措施,已成为新能源车企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重要手段。3月的投资大会上,特斯拉亦公布了一体化压铸,CTC等多种技术的组合,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并实现成本的下降。吉利、蔚来、长城、长安等国内车企,沃尔沃、大众、奔驰等国外车企也在布局一体化压铸技术。比亚迪、零跑、宁德时代等企业,亦在加速推动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的推广。

相关技术的加速落地,不仅仅是为了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也有助于车企实现降本增效,以应对后市更加激烈的淘汰赛。

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渐入白热化,多家车企及供应链高管向分析师表示,新能源汽车赛道正从“春秋时期”转向“战国时期”,激烈的淘汰赛一触即发。

“300万的年销售规模或将只是车企生存的入场券。”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说到,到2030年,仍能存活下来的车企会在8家以内;未来,只有同时实现高效研发、成本平衡、高端体验,才能有可能在此中胜出。

小鹏汽车在最近一年内的表现饱受争议。产品款型定义复杂,每一款产品之间的家族化特征薄弱,基于多平台开发导致规模化效益低等问题,多次被外界诟病。

目前,除了全面架构造车实现降本增效外,小鹏汽车还完成阶段性内部人事架构流程调整。小鹏汽车所有研发、生产和供应链体系直接向何小鹏汇报,总裁王凤英已全面负责产品规划与销售服务体系。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B站UP主停更危机背后:自研游戏尚未“出圈”-一边降本一边烧钱

作者  |  2023-04-04  |  发布于 中国概念股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B站UP主发起停更潮”的话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首,并引发了大量的媒体与网友关注。

这一话题来源于南方财经2日早上发布的深度报道,文章指出,很多UP主发布了暂停更新的视频,表示短期内不会再上传新内容。至于停更原因,有2位UP主明确表示,收支难以平衡是停止更新的主要原因。同时文章认为,对中尾部UP主而言,更为直观的因素则是平台收益的下滑。

对于这一说法,据了解B站内情的人透露,停更潮的说法不太准确,50万粉丝以上的UP主总数大概是3000多,最近停更的只有三个。

这三位都已公开对停更原因作出回应,均表示停更与平台激励无关,或出于个人原因,或由于公司出于重大变故,导致原计划视频内容将延后更新。“对于任何平台的头部创作者而言,平台的流量分账永远是收入的小头,没有人会指望依靠这个赚钱。”有分析表示。

其指出,B站UP主停更的真实原因可能是头部UP主因为接不到商单而停更,中小UP主因为平台激励下降而停更。

但从财报来看,2022年全年,平台在直播和广告业务中给UP主的激励分成却同比增长了18%至91亿元,那么,矛盾出现在哪里呢?

移动红利消退,游戏业务等待下一个“爆款”

近日,B站发布了其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第四季度,平台营收为61亿元,同比增长6%;净亏损为15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亏损21亿元收窄29%。

2022年全年,B站营收219亿元,同比增长11.4%,净亏损为75亿元,同比扩大约10.2%;按照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经调整后净亏损67亿元,同比扩大21.8%。

具体到各业务收入来看,目前B站主营业务共分为移动游戏、增值服务、广告和电商及其他四部分。2022年全年,游戏业务营收50亿元,同比减少1%;增值服务营收87亿元,同比增长26%;广告业务营收51亿元,同比增长12%;电商及其他业务营收31亿元,同比增长9%。

游戏业务成为了B站主营业务中唯一下滑的板块。谈及原因,B站董事长兼CEO陈睿在此次财报会上坦言,2022年整个游戏行业进入了新阶段,版号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更大的原因就是移动用户的红利逐渐消退。以及玩家对于游戏品质的要求越来越成熟。“这对行业的影响很大,因为它直接影响游戏开发成本的提升,以及新游戏成功率的下降。”

“有用户红利的时候,只要把游戏内容做好就一定能挣钱。但是当游戏行业变成存量市场的时候,挣钱的游戏就只剩下两种第一种就是头部的超级游戏,第二种就是在垂类里面成为头部。只有这两种情况下,才能有持续的利润。”陈睿认为。

事实上,在2020年四季度前,游戏业务一直是B站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其独家代理的日本角色扮演类手游《命运-冠位指定》(简称“FGO”)曾连续三季度登上APP Store榜首。游戏业务也一度占到公司总营收的83%,而《FGO》一款游戏就贡献了超过七成的收入。

但从2020年四季度开始,游戏业务逐渐“退居二线”。到了2022年,B站游戏业务收入占比已降至22.9%。这一变化与公司近几年的整体战略有很大关系降低游戏收入占比,让营收更加多元化。

于是,B站开始“两条腿走路”,发展自研与代理两种游戏。陈睿透露,去年自研游戏占公司游戏业务总收入的比例为5%,这个比例在今年会继续提升。

不过,自研收入一直受到游戏版号发放的供给侧影响,没有拿到版号就意味着无法进行游戏商业化,将直接对收入产生影响。同时,平台目前的自研游戏营收仍然较少,仍需等待一个“爆款”产品的出现。

单用户每月平均贡献-2.27元,增收减亏如何成行

在“去游戏化”战略后,B站为了加快商业化进程,一方面加大对直播、电商、广告等业务的投入;另一方面,则需要获取更多的用户,让他们在平台上开始花钱或者花更多的钱。

先来看第一方面,财报显示,2022年B站增值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6%,主要受直播、大会员等付费活动推动,其中直播业务全年收入同比增长超30%;同时平台全年广告业务营收同比增12%,主要形式为与UP主相关的广告。

收入增长的背后是B站大力度的布局与投入。2022年全年,平台在直播和广告业务中给UP主的激励或分成达到91亿元,同比增长18%。此外平台还搭建了不少商业化基础设施,包括直播带货、增强品牌曝光的起飞计划、一站式UP主内容合作平台花火等。

不难看出,B站给UP主的分成在不断提升,那么,为何仍有不少UP主反映自己的收入下滑呢?这其实是内容变现机制的变化。

2022年以后,平台逐渐减少播放、投币、点赞等数据的占比,提高了商业合作的权重,更看重UP主的商业价值。而在UP主与平台强关联的当下,二者的广告收入直接挂钩。

第二方面则来自用户,财报显示,B站第四季度日均活跃用户达9280万,较2021年同期增加29%;月均活跃用户达3.26亿,较2021年同期增加20%;平均每月付费用户达2810万,较2021年同期增加15%。

不过从月活数据来看,平台用户的留存能力似乎在减弱。第四季度,B站包括App、PC、电视等在内的月活用户为3.26亿,同比增长20%,同比增速创下近年来新低,环比则减少660万。

平台为了超3亿的月活投入了巨额的获客成本。2022年,用户每为B站贡献1元营收,B站要付出3.27元成本,单用户每月平均贡献-2.27元。这意味着,随着用户的增长,平台的投入还在不断加大。

分析人士表示,当下的B站,要想留住用户,就要提升收益单价,而提升单价又需要实现盈亏平衡。“用户规模增长一定程度上依赖高成本,那么削减成本必然会带来增长的回落。”

从四季度数据中不难看出,营销费用削减后,月活用户已经在环比流失。并且叠加UP主收入减少,导致创作积极性下降的影响,未来用户规模能否持续增长还要打个问号。

对于今年的计划,陈睿表示“今年我们公司的业务会更聚焦,整个公司最重要的事就是两件第一,增收减亏;第二,DAU 的健康增长。”

在互联网红利消退的当下,诸如B站等互联网平台都面临着增长困境。如何一边拓展新业务,一边留住用户与UP主,是平台目前亟需关注的问题。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京东拟再分拆两公司上市-刘强东将“手握”7家上市公司

作者  |  2023-04-03  |  发布于 中国概念股

 

3月30日晚,京东集团发布公告称,拟分拆旗下京东产发、京东工业于香港联交所主板独立上市。公告称,京东集团已向香港联交所提交分拆建议,且香港联交所已确认可进行拟议分拆。

美股开盘后,京东一度涨逾8%。

“京东系”上市公司扩容

近日,阿里巴巴官宣组织架构调整为“1+6+N”,各业务集团“成熟一个”便可“上市一个”,引发了市场高度关注。

对于多业态的大型公司组织来说,如何实现敏捷高效的公司治理,是共性议题。

对于这一议题,京东集团很早之前就采取了孵化旗下各业务独立上市的模式。目前,除京东集团本身,京东物流、京东健康、达达集团都已经成功上市。2020年京东数科(原名京东金融,后更名为京东科技)也曾为登陆科创板而努力过,2022年底又传出推进港股IPO的消息。

如今,京东集团又计划分拆旗下京东产发、京东工业上市,若分拆上市顺利完成,“京东系”上市公司将达到7家(包含德邦股份)。

公告介绍,截至目前,京东集团间接持有京东产发约74.96%的股权,间接持有京东工业约77.95%的股权。

公告介绍,京东产发于2012年1月19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是中国和亚洲领先、增长最快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开发及管理平台,主要包括物流园区、产业园区及其他。京东产发提供定制化、全面且智能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并将其客户群拓展至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制造、零售等新经济产业。

京东工业于2019年11月5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是领先的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提供商。通过践行变革性的、全链路的工业供应链数字化,京东工业帮助其客户实现保供、降本及增效。

京东集团表示,拟议分拆完成后,公司将继续间接持有京东产发、京东工业50%以上的股权,因此,京东产发、京东工业将仍为公司的子公司。

京东工业刚完成3亿美元B轮融资

背后股东阵容豪华

分析师了解到,今年3月,京东工业刚刚宣布完成B系列优先股交易,总额3亿美元。京东工业本轮投资由阿布扎比主权基金Mubadala和阿布扎比投资基金42XFund共同领投,大型资管集团M&G、全球私募巨头EQT旗下的亚洲平台BPEA EQT(原霸菱亚洲投资)和老股东红杉中国跟投,投资方阵容令人惊叹。交易完成后,京东集团仍为京东工业的控股股东。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持续打造工业供应链技术产品及解决方案。

京东工业原本隶属于京东企业业务(原名京东工业品),随着工业企业的专业采购需求日渐增多,京东工业品现有的服务已无法满足需求,为此,京东集团决定将京东工业品作为子公司进一步发展。2019年3月,京东集团首次对外公布京东工业品战略。2020年5月,京东集团财报透露,京东工业品获得2.3亿美元A轮融资,由GGV纪源资本领投,红杉中国、CPE源峰等多家投资机构跟投,投后估值超过20亿美元。随后在2021年7月,京东工业品再度升级,成为京东集团一个独立业务单元,并更名为“京东工业”。

根据今年3月初公布的京东集团最新财报,2022年,京东工业进一步通过数智化供应链,为更多行业和企业客户的经营提供物资保障,提升供应链韧性。其中,京东工业服务超过100000个包括汽车、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组装等领域在内的工业制造业相关厂区,参与超过16000个工程建筑项目。

京东产发则是京东集团在产业基础设施领域的重要抓手。京东产发成立至今共计融资两轮。2021年3月,京东产发与联席领投的投资人高瓴资本和华平投资及其他投资人签订不可赎回A轮优先股融资的最终协议,交易融资总额预计约为7亿美元。时隔一年的2022年3月,京东产发又获得由华平投资、高瓴资本以及一家全球领先的机构投资者联合领投,就不可赎回B轮优先股融资签订了最终协议,融资总额约8亿美元。

根据京东集团最新财报,京东集团、京东产发和嘉实基金共同成立的仓储基础设施投资基金(REIT)于2022年12月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复,并于2023年2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成为中国首只上市的民企仓储物流REIT.此次发行募集资金超过17亿元人民币。该仓储投资基金的资产包括华北、华中、西南三处物流园区,合计建筑面积超过350000平方米。该REIT为京东及京东产发创造了新的融资渠道。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深度】拼多多“狂飙”全球后遗症:速度与无序

作者  |  2023-04-02  |  发布于 中国概念股

 

几乎整个三月,拼多多Temu业务都笼罩在爆仓的阴云之下。

“快件到达收方仓库,正排队验货签收,请耐心等待。”“从3月2号收货到现在,产品都还没有入库。”“爆款早已卖断货了。”

3月14日起,招商经理们在不同类目群里陆续发的通知,为“狂飙”的Temu业务按下了暂停键“为提升仓库发货能力,这几天仓库会优先安排货品发送,暂时停止收货,所有首单停止审批,补货单停止审批;暂时关闭JIT(注一种无需提前备货的预售模式);下午没发货的备货单,全部都会作废,具体恢复时间,请商家留意买手通知。”

两周过去了,商家们没有等来开仓,反而等来了库存的消耗殆尽,销量暴跌。与此同时Temu的员工则在积极寻找仓库、劳务资源,处理积压的爆仓快递。有招商经理直接在朋友圈招工“求介绍劳务公司,坐标广东,日均一线劳务需求一万人+。”

美股投资网分析师从商家分享的照片中看到,位于广东肇庆、清远等地的Temu仓库,快递堆成山,目之所及的范围内全是包裹,晚上这里也灯火通明,工作人员日夜处理包裹。

对于爆仓的原因,一位Temu的内部人士告诉美股投资网,“业务发展得太快,用户单量暴涨,仓库能力跟不上。”

过去半个月里,Temu全力整理仓库,甚至前台的营销、活动刻意有所减少,上述人士说某些部门例如用户增长甚至被要求放假一周,压低单量以给仓库喘息的空间,“也是好事,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

这一轮爆仓始于2月中旬Temu在美国收视率最高的超级碗播出了一条“像亿万富翁一样购物”的电视广告,当天Temu在谷歌的搜索量上就首次超过了SHEIN.有报道称这条30秒的广告,预估花费超过1500万美元,但为Temu带来了App下载量45%的激增,日活跃用户增长也有约20%。

显然,Temu并未准备好平台流量迎来暴增。再加上全球版图中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新站点的陆续开放,快速增长也为平台带来了一些后遗症。

“拼多多”式速度

Temu的步子迈得有多快?

从去年9月上线以来,Temu仅仅用了48天就冲上了美国苹果应用商店购物板块的榜首位置;成功拓荒美国5个月后,Temu就将相同的经验复制到加拿大;在这个3月,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区域已经同步上线,其版图继续向欧洲扩张。

星星之火有燎原之势,Temu沿用中国移动互联网的速度,将用户的盘子迅速铺开。据数据分析公司YipitData的消息,仅在2023年1月,Temu的销售额就接近2亿美元。

Temu快速增长,背后则是拼多多式创业的极致效率。

“他们主要是团队执行力强,老带新,压力巨大,干活仿佛不要命。其他的平台招商一般都要求有跨境经验,但拼多多的招商风格是管他三七二十一,有供应链能力直接上。”曾多次帮助Temu开招商会的“老马电商圈”创始人马凯跃表示。

拼多多的风格堪称国内互联网“卷王”,截止到2021年底拼多多员工共计9762人,一个一万人左右量级的公司,撑起了月活超过7亿的拼多多APP、日活破1.5亿的多多视频、海外版Temu、多多买菜、快团团等数个业务。

在最初高举进攻北美市场时,拼多多复制SHEIN的成功经验,学习后者的“寄售模式”,和几乎相同的跨境小包物流。

Temu的首批招商商家,定向针对的就是有跨境平台经验特别是SHEIN的供应链,并优先给予资源倾斜。业务推进过程中,Temu也不断挖人,此前SHEIN的一位产品经理曾告诉美股投资网“业务侧基本人均收到拼多多HR的好友申请,Temu不断以2-3倍的薪资大手笔定向挖角。”

但在短短几个月后Temu就跑出了自己的道路。Temu没有采用SHEIN“小单快返”的供应模式,而是直接大规模压低成本,并用前期的投入补贴、类“砍一刀”的社交玩法,覆盖全品类。

虽说Temu是自营风格,但其大部分能力都是通过合作伙伴实现,Temu不承担压货风险,也没有在海外建仓,只负责国内仓发货、营销推广以及售后服务,一如当初国内主站崛起时,借助了微信支付以及社会物流能力实现弯道超车。

Temu还发挥了拼多多能吃苦的创业团队精神,地毯式的招商节奏、残酷的供应商筛选制度,带来诸多怨言的同时,也将效率发挥到了极致。

今年2月,Temu爆出内部KPI:截至2023年9月1日,其北美GMV(总成交额)至少有一天要超过SHEIN.不过上述Temu的内部人士对美股投资网表示,短期内Temu还在看竞争对手SHEIN,制定业务超越的目标,但作为全品类平台,Temu全球扩张的最终目标其实还是亚马逊。一个看似“胃口巨大”的野心。

此前“晚点LatePost”报道称Temu的业务优先级已经高于国内主站,并由拼多多核心高管COO 顾娉娉(花名阿布)默认牵头带队。海外市场意味着全新增量,这是拼多多的又一个战略级项目。

有商家看到,过去一段时间几乎身边所有的工厂都在讲出海。而从3月起,Temu团队也喊出口号将深入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安徽、陕西、四川、湖北等国内100个产业带地区,招募卖家以丰富Temu供应链。

三月的爆仓,在拼多多招商经理们的对外口径中是好消息,这意味着平台生意涨得足够快。

也有更多商家记得,这已经是Temu的第二次爆仓了,去年Temu全渠道买量并通过补贴等方式,将流量推向高峰后,爆仓等待了13天有余。这一次,平台后端的仓库速度依旧跟不上业务进展。

据美股投资网分析师了解,目前Temu共有7个仓库,分布在广东肇庆、清远等地,且数量仍在不断增加。

“前端还在开新站点,疯狂招商,催备货,后备力量跟不上宏伟蓝图。有限的人手服务不了这么多商家,还有很多人在听到要停止备货消息的前夕,一股脑把所有的货全都发了出去,进一步加重仓库负担。”一位Temu商家告诉美股投资网,目前招商经理的口径是预计等到本周日(4月2日)左右才能全面开仓,恢复发货。

“低价无底洞”

拼多多的“卷王”式创业,看起来为Temu积累起了足够势能,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商家的无限内卷,他们前赴后继掉进低价的“无底洞”。

就在爆仓的同一时间段,Temu卖家后台中心收到一则竞价管理的通知。平台称是为了建立对商家上款的保护机制,减少不必要的同款站内竞争,系统会自动识别同款的货品进行竞价。

简单来说,就是所有同款中出价最低就算竞价成功。网页Banner上用橙色字体显眼地标注着“竞价成功,百里挑一,同款商品流量独享”,而竞价一旦失败,则会被平台限制下单与上架售卖。

在商家的理解中,供应链同款已经足够多了,接下来同一类目就要拼价格,“别无选择,只能被迫参与撕杀。”

诚然,价格是Temu在海外开疆拓土最直接的“杀器”。

除了拼多多的早期人才团队,Temu后期招聘的买手大多是跨境采购出身,他们深谙成本分析,能将商家报价一压再压,美股投资网也曾报道,Temu买手会要求产品核价要低于市场批发价,低于1688同款最低价。

商家管理体系下,“动销机制”也足够严苛只要15天卖不动,或者30天动销低于30件/90美金的商品,就会成为滞销产品,后果只能是降价或者退仓下架。

这种轮动的市场选择淘汰,让Temu上的商品自然形成竞争机制,多数商家不愿意被裹挟,但为了流量,他们也没有更多选择权。马凯跃认为,平台成长过程中,会有40%的商家都会被筛选出去。

更早之前,1月过年期间,Temu平台就曾在不提前告知,并未经商家同意,自动下调部分商品的供货价格,24小时内商家无处理回复就会被视为自动同意。这样的硬性操作让不少商家对平台的态度急转直下,甚至出走。

“过年期间所有人都放假了,结果我们超过一半的产品都直接被打了8折,Temu本来就是利润很低的分销渠道,加上运费我们直接亏损。”一位经历了硬性降价的商家晓冰(化名)告诉美股投资网,“当时我就直接找到小二,说不用降价了,退货吧。”

晓冰浸淫外贸多年,在亚马逊、速卖通等多平台均有开店,但是与Temu的合作过程让她觉得平台不够规范,同时也做不到“沉淀”。

她口里的沉淀,指的是商品链接。在其他的跨境电商平台,商品链接相当于商家资产,前期通过亏损降价去推量,等积攒了一定的好评后,可以适当涨回价格,商家也能有利可图。

“暂时不赚钱的生意我们愿意去做,但在拼多多的机制里,不仅没有沉淀,还要落入被动的境地。降价之前不沟通,硬性降价之后也不可能调回来。”最终,晓冰关掉了Temu平台上的四家店铺。

KPI导向

对于拼多多来说,他们不会因为失去这1个客户和4个店铺,就改变自己的速度与风格。

有商家表示,在Temu内部KPI竞争也很激烈,甚至不同类目之间都存在相互竞争,平台买手们要看到的是业绩,有流量,降价就会直接转为销售。

“平台不断招商,商家们每天像流水一样不断进来,小的流失算什么,会有新人补充。其实我也理解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出于一种KPI的驱动方式。”晓冰说。

在这种KPI导向下,很多行为就不难理解了,商家们看中Temu的平台流量,在这个过程中被筛选、被淘汰。最终,有独家或定制供应链实力的商家会受到机制青睐。

时至今日,Temu仍在延续调价策略,每天商家都在和买手上演不同的拉锯战。

目前,Temu已经发布了KA商家(Key Account,即重点商家)的招募条件,甚至成立了一个单独的业务部门,来对接国内的知名品牌以及在亚马逊上注册的品牌及独立站,有小二点对点对接。

先白牌、再品牌,延续了拼多多国内主站业务先下沉、再上升的发展路径,如今Temu的已入驻品牌墙上,已经有包括小米、联想、安克创新、德力、品胜、牧高笛等品牌。

过去拼多多也走过低价营销路线,但最终的赚钱本质在于规模效应,当用户和GMV积攒到一定量级的时候,就有机会把物流成本打下来,并在B端商家品牌收取费用,实现盈利。海外Temu大概率也会复制相同的路径。

在美股投资网的采访中,多数行业人士都表达了对Temu发展前景的看好。不过,当前Temu的供应链仍处于早期阶段,特别是仓储物流段,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例如多数商家现在所担心的,Temu能否接住重新开仓后的货品流量。

据雷锋网报道,近日拼多多的组织架构发生调整,除了广州与商品、商家有关的B端团队,其余团队都在做IM区隔;其中也包括Temu的部分团队。同时,Temu在2022年将总部设立在美国波士顿,通过这家公司经营海外业务。

上述拼多多内部人士证实了这一说法“作为独立事业部,Temu在组织架构上比多多买菜更独立,参考字节跳动对TikTok的调整拆分,特别是数据层面的管理,主要是为了Temu未来的合规做进一步准备。”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热门中概股多数上涨-哔哩哔哩涨近7%-拼多多海外“狂奔”大涨6%

作者  |  2023-03-14  |  发布于 中国概念股

 

美股三大指数收盘涨跌不一,道指跌0.28%,纳指涨0.45%,标普500指数跌0.15%。

热门中概股多数上涨,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1.14%。

哔哩哔哩涨近7%,3月10日晚,哔哩哔哩-SW公告,公司在港交所买卖的Z类普通股已经获纳入深港通及沪港通,于2023年3月13日生效,即当天起内地合资格投资者将可以直接交易其Z类普通股。

拼多多涨超6%,3月13日消息,就在澳洲站点正式上线的当天,拼多多跨境电商Temu计划于3月25日上线英国站点,继续向欧洲扩张版图。

一位Temu内部人士证实了上述消息,并表示其他的欧洲国家也在筹备中,未来非洲、拉美等地区同样是Temu的拓展目标。

去年9月,拼多多正式在北美地区上线跨境电商平台Temu.据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自上线至今,Temu平台上的女装、小家电等热销产品已经实现单品日销10000件,单店日销超过3万单。

今年以来,Temu持续保持着拼多多的“创业”速度,对海外市场发起冲击,SHEIN已经感受到压力。

其他中概股涨跌情况,理想汽车涨超4%,满帮涨超2%,富途控股、腾讯音乐、网易、小鹏汽车涨超1%,百度、唯品会、蔚来小幅上涨。爱奇艺跌超1%,京东、阿里巴巴、微博小幅下跌。

领涨中概股列表:

领跌中概股列表: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2022年净亏增长近6倍-理想汽车正在和电池厂进行价格谈判

作者  |  2023-02-28  |  发布于 中国概念股

 

虽然2022年汽车销量增长,但理想汽车亏损额却大幅扩大。

2月27日晚,理想汽车(02015.HK)发布的2022年财报显示,理想汽车营收总额达452.9亿元,同比增加67.7%。全年净亏损达20.3亿元,较2021年3.2亿元扩大近6倍。

销量增长是营收增加的主要原因。2022年,理想汽车销量达13.3万辆,同比增长47.2%。而2022年的车辆毛利率为19.1%,较2021年的20.6%略有下降。理想汽方面表示,车辆毛利率减少主要归因于2022年与理想ONE有关的存货拨备及购买承诺损失,被2022年第三季度起开始交付的理想L系列较高的车辆毛利率部分相抵销所致。

2022年亏损大幅增加主要是受到了第三季度的影响。理想汽车在2022年第三季度的亏损高达16.5亿元,主要是理想ONE换代风波所致。理想ONE与理想L8两款产品之间属于垂直换代关系,因为换代需求,理想ONE售价直降,也因此引发老车主维权,同时理想ONE销量在三季度大幅下降。由于换代风波,理想汽车在三季度产生了8.03亿与理想ONE有关的存货拨备(公司在进行财政预算估计投资出现亏损时所预留的准备资金)和购买承诺损失。新车毛利率也大幅下降至12.0%,除去上述影响,2022年第三季度车辆毛利率为20.8%。

理想汽车三季度业务出现滑坡,随后理想汽车进行了架构调整。2022年末,理想汽车迎来人事大变动,执行董事兼总裁沈亚楠将退出董事会,加入理想汽车流程变革委员会;总工程师马东辉将接替沈亚楠担任理想汽车总裁并进入董事会,整体负责研发与供应群组。理想汽车CEO李想去年12月9日在发布的一封内部信中表示,公司将进行全方位的组织调整,从“垂直职能组织”转向“矩阵型组织”。而李想此前表示,人事变动旨在进行矩阵型组织模式升级。

此外,研发等费用增长也是亏损额扩大的原因之一。2022年,理想汽车研发投入达67.8亿元,同比增长106.3%,全年费用占比15%。

2022年四季度,理想业绩有所好转。四季度营收达176.5亿元,同比增加66.2%;净利润为2.7亿元,同比下降10.2%;车辆毛利率为20.2%。其中,2022年第四季度的车辆销售收入为172.7亿元,同比增加66.4%,环比增加90.9%。车辆销售收入增加主要由于8月底理想L9开始交付和11月理想L8开始交付提升了第四季度车辆的平均售价,以及车辆交付量的增加。

“2022年四季度开始,大多数毛利率来自于L9和L8,这两款产品正处在产能爬坡阶段。我们的供应链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预计L系列平台车型的总体毛利率为25%左右,未来会推出更多产品的组合。”理想汽车首席财务官李铁在财报电话会议中表示。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理想ONE支撑了理想汽车的发展。去年6月份,理想汽车推出了第二款产品全新大型SUV理想L9,进入40万元以上的汽车市场。2022年9月30日,理想ONE的换代产品理想L8发布。今年2月8日,理想汽车推出旗下首款家庭五座SUV理想L7,起售价为31.98万元。理想L8和理想L7均位于30万~40万元价格区间。

“今年理想汽车将挑战30万元到50万元价格区间全部豪华SUV市场20%的市场份额。”李想表示。此外,他认为,20万元到30万元市场目前对理想汽车的挑战较大,等规模效益发挥后再进入这样的市场区间。

如今,新能源车市竞争加剧。尤其是今年开年特斯拉降价,给其他新能源车企带来压力。对于理想汽车来说,夺取更多市场份额并不容易。盖世汽车研究院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30万元以上的价格区间,理想和蔚来更多在品牌和产品定位方面做差异化竞争,但是更为熟悉中国消费者的传统自主品牌,已经用它们娴熟的性价比打法,开始试图进攻理想和蔚来。此外,在20~30万元的区间,特斯拉一度几乎没有对手,而比亚迪重点打造的汉,因为在轴距特别是续航里程上的优势,在2022年刚刚与特斯拉打个平手。但在这个区间内,中国造车新势力的在售车型都没有轴距与续航里程的优势。

近期,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有所下降,这对新能源车企利润增加将产生有利影响。马东辉认为,如果电池价格回到理性区间,对于提升新能源车市场占有率是有利的。“随着新车销量提升,理想汽车将采用电池供应商多元化的策略,这是为了满足项目开发进度和保障供应。”马东辉表示,动力电池价格回归理性是大势所趋,目前和合作伙伴在价格方面进行谈判,没有细节可以透露。

理想汽车预计,2023年第一季度车辆交付量将达5.2万~5.5万辆,较2022年第一季度增长64.0%至73.4%;预计营收总额为174.5亿元~184.5亿元,同比增长82.5%至93.0%。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仅一天-美股收复跌势!阿里巴巴也要研发ChatGPT?

作者  |  2023-02-27  |  发布于 中国概念股

 

周四,美股高开高走,一扫前一交易日阴霾。道指涨近110点,标普500指数涨0.53%,两大股指均收复前一交易日跌势;纳指继续小幅上涨。

昨夜,热门中概股财报密集发布。阿里巴巴、唯品会、网易有道先后发布公司2022年Q4财报,表现均优于市场预期。财报发布后,阿里巴巴美股股价开盘涨逾5%,唯品会股价震荡走高,网易有道则收涨3.23%。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巴巴、网易有道作为科技赋能公司,二者均在AI智能上下足了功夫。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在财报会上表示,云计算是阿里巴巴面向未来的核心战略之一,公司将全力构建好自己的AI预训练大模型。网易有道则表示,对于公司亮眼的财报数据,AI赋能转型功不可没。

美股三大股指小幅收涨

周四,美股三大指数震荡走高。截至收盘,道指涨108.82点,涨幅为0.33%,报33153.91点;标普500指数涨21.27点,涨幅为0.53%,报4012.32点;纳指涨83.33点,涨幅为0.72%,报11590.40点。

大型科技股多数上涨,微软涨超1%,苹果、亚马逊、特斯拉、脸书小幅上涨;奈飞跌超3%,谷歌小幅下跌。

能源股集体上涨,康菲石油、斯伦贝谢、西方石油涨超1%,埃克森美孚、雪佛龙涨近1%。

焦点个股方面,英伟达收盘大涨逾14%,股价创10个月新高,推动纳指攀升。该公司2023财年Q4业绩及Q1收入指引优于预期。公司全年含AI的数据中心收入突破15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欧洲主要股指涨跌不一。截至收盘,法国CAC40指数涨0.25%,报7317.43点;欧洲斯托克50指数涨0.36%,报4258.16点;英国富时100指数跌0.29%,报7907.72点;德国DAX30指数涨0.49%,报15475.69点。

阿里巴巴:云计算是公司面向未来的核心战略之一

热门中概股昨夜高开低走,最终多数收跌。截至收盘,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跌0.27%。蔚来跌近4%,富途控股、网易、爱奇艺跌超3%,腾讯音乐、小鹏汽车、满帮跌超1%,阿里巴巴、微博小幅下跌。拼多多涨超3%,理想汽车涨超2%,哔哩哔哩、百度、唯品会、京东小幅上涨。

2月23日,阿里巴巴集团公布2023财年第三季度业绩(2022年10月-12月)。财报显示,公司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至人民币2477.56亿元,经调整EBITA(息税前利润和摊销前利润)同比增长16%,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同比增长12%,均好于市场预期。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在财报会上表示,云计算是阿里巴巴面向未来的核心战略之一。目前,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结合正处于技术突破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生成式AI正在发生颠覆性突破,阿里巴巴将全力构建好自己的AI预训练大模型,并为市场上风起云涌的模型和应用提供好算力的支撑。

阿里巴巴此前向外界宣布,公司正在研发类ChatGPT产品,并已进入内测阶段。在这一领域,阿里巴巴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曾发布了国内首个超百亿参数的多模态大模型M6及被称为“中文版GPT-3”的语言大模型PLUG。

当日,阿里巴巴美股开盘涨超5%,随后股价一路走低,最终小幅收跌0.65%,报94.16美元/股。

同日,特卖电商唯品会发布2022年Q4及全年业绩。2022年,唯品会实现净营收1032亿元,上年同期为1171亿元;整体毛利率从上年的19.7%增至21.0%;Non-GAAP(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为68亿元,同比增长14%;超级VIP(SVIP)活跃用户数量增至670万,对线上消费的贡献占比提升至41%,优质客户群体进一步扩大。

财报发布后,唯品会美股股价震荡走高,最终收涨0.37%,报13.62美元/股。

网易有道涨超3%。2月23日晚间,网易有道公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及2022财年未经审计财务报告。财报显示,网易有道2022年四季度净收入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4.5亿元,同比增长38.6%,首次实现单季度经营利润为正。2022全年,有道实现净收入50亿元,同比增长24.8%,AI赋能转型效果显著。

欧元区2023年1月通胀率为8.6%

据新闻消息,2月23日,欧盟统计局发布数据表明,2023年1月,欧元区通胀率为8.6%,较去年12月的9.2%有所下降,但仍远高于去年同期的5.1%。欧盟1月份通胀率为10%,较去年12月的10.4%有所下降,但仍远高于去年同期的5.6%。食品超越能源成为推高通胀的首要因素。

新加坡1月核心通胀率升至5.5% 创14年新高

新加坡金管局官方数据显示,1月份该国不包括私人交通和住宿在内的CPI同比上涨5.5%,为2008年11月以来的最快增速。

通胀步伐的加快增加了新加坡金管局在4月中旬会议上进一步收紧汇率政策的可能性。

新加坡金管局和贸易工业部的联合声明显示,1月份整体通胀率小幅升至6.6%,高于12月份的6.5%。

声明称,随着目前劳动力市场的紧张缓解和全球通胀放缓,新加坡的核心通胀“将在2023年上半年保持高位,然后在下半年更加明显地放缓。”

新加坡重申了其对2023年整体和核心通胀的预测,分别为5.5%-6.5%和3.5%-4.5%。

欧盟委员会副主席:保加利亚或可在2025年1月加入欧元区

据新闻消息,2月23日,欧盟委员会负责经济事务的执行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向媒体表示,如果所有条件得到满足,保加利亚可在2025年1月加入欧元区。2月17日,由于未能达到通胀准入标准且未能进行必要法律改革,保加利亚宣布放弃在2024年1月采用欧元的目标。

英国将延长对乌克兰的临时关税减免政策至2024年初

据新闻报道,23日,英国表示,将把对乌克兰的临时关税减免政策延长至2024年初。英国商务和贸易部国务大臣奈杰尔·哈德尔斯顿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从乌克兰进口的所有关税减免措施将继续适用于整个英国及其皇家属地。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Copyright© 2007-2023 Tradesma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