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华为问界AITO降价后,小鹏汽车也坐不住了。
1月17日,小鹏汽车发布公告称,自2023年1月17日14:00起,小鹏旗下G3i/P5/P7等新能源车型启动新年新价格体系。同时,小鹏汽车对公告发布前一年内订购G3i/P5/P7的首任车主,同步给予新春回馈。对此,小鹏汽车方面表示,希望能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智能和科技给生活和出行带来的改变。
在降价公告发布后,1月18日,小鹏汽车港股开盘后一度下跌6%,创2022年12月以来新低,截至收盘小鹏汽车港股下跌2.93%,报36.4港元/股。
直面竞争,小鹏加入价格战
实际上,对于小鹏此次降价,业内普遍认为是特斯拉降价后,对小鹏汽车冲击较大,因此小鹏也只能调整价格来稳定现有局面。华泰证券指出,特斯拉降价后主销产品价格带下探至22.99万元,与小鹏汽车当前的主销产品价格区间重叠较大。
据了解,特斯拉在今年1月6日率先开启了价格调整,降价后的特斯拉Model 3价格区间在23-33万元。而在此价位的竞品有比亚迪海豹、零跑C01以及小鹏P7等车型。特斯拉Model Y降价后的售价区间在26-36万元,这个价位则有蔚来ET5、极氪001、比亚迪唐EV、问界M5等车型。
从销售端来看,特斯拉的降价也确实带来了刺激效果。招银国际(CMBI)汇编的数据显示,特斯拉降价后首周(1月9日至1月15日),在中国的日均销量比2022年同期猛增76%,达到12654辆,而当周中国的整体汽车零售销量同比下降14.5%。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颜景辉表示:“特斯拉降价后订单暴增,对部分车企同价位车型造成一定压力,部分车企为保住市场份额会选择跟进。”
正如颜景辉所言,华为问界AITO首先开始降价,以面对特斯拉价格调整后带来的冲击。据了解,问界M5EV调整后售价为25.98万元起,AITO问界M7调整后售价为28.98万元起,降幅在3万元左右。
小鹏汽车作为第二个降价的国内品牌,其也将小鹏P7的售价调整至能与特斯拉Model 3竞争的档位。具体来看小鹏此次售价调整情况,官方信息显示,小鹏P5售价从此前的17.99-22.59万元调整为15.69-20.29万元,下调幅度在2.3万元;小鹏G3i售价从此前的16.89-20.19万元调整为14.89-17.69万元,调幅度在2万元-2.5万元。其中460N+和520N+两种版本下降2.5万元,460G+下降2万元;作为与特斯拉Model 3直接抗衡的竞品小鹏P7也从此前的23.99-28.59万元调整为20.99-24.99万元,调整幅度在3万元-3.6万元不等。
由此来看,小鹏大幅调整售价,还是想要在与特斯拉的竞争中获取一定的市场份额。“小鹏的产品声量与特斯拉相比,消费者会偏向特斯拉一些,所以对于小鹏汽车来说,降价或许是一个好的选择。”汽车分析师徐嘉平对《美股投资网》分析师表示。
价格调整或将持续
随着小鹏汽车全面降价,国内新能源车企“价格战”会不会一触即发?
事实上,进入2023年,汽车产品的价格调整一直没有停歇。早前,由于国补退出,不少车企都开始发布涨价公告。包括比亚迪、几何、长安汽车、哪吒汽车、睿蓝汽车等。对于价格上涨理由,各家车企均表示,一方面是由于新能源补贴政策已于2022年12月31日到期,另一方面是由于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所致。
不过,在涨价潮过后,车企又迎来了一波降价潮。部分车企宣布2023年将不再对价格调整,或给予一定补贴。
对此,华创证券一份研报认为,在新能源汽车补贴完全退坡的背景下,已经有不少车企宣布不涨价或者涨价幅度明显低于退坡幅度,结合碳酸锂价格回落和特斯拉中国大幅降价带来的鲶鱼效应,2023年国内电动车整车预计逐步内卷,电车售价将见顶,有望刺激国内消费需求,预计国内电动车市场维持中高速增长。
从特斯拉降价后的表现已经可以看出价格调整对市场的影响,这也让其他新能源品牌不得不加入到这场战役中。不过,这也不是所有车企都有资本加入,毕竟牺牲盈利换取市场份额的事,只有巨头能参与。
根据国泰君安的研报显示,特斯拉在2022年三季度的毛利率已经高达27.9%,单车利润为9687.9美元,远超传统汽车厂商及其他新能源厂商。
此外,国泰君安研究显示,在产能方面,特斯拉实际产能已经达到了年产能100万辆。根据特斯拉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439770辆。从这点来看,特斯拉还有很大的产能没有消耗。
这也意味着,如果真的内卷起来,像特斯拉这样有产能有资金的车企还可以抵御,但一些仍处于亏损状态的车企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在我国的汽车市场,降价是最有效的促销方式之一,部分消费者之所以选择观望,就是想寻找合适的买点。然而降价虽然能够快速提升销量,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是会降低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和口碑。二是降价容易,想要再把价格提上去就很难。因此,车企在调整价格前,还是要先考虑后续的市场走向及自身的布局。”徐嘉平表示。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今日上午,湖北黄冈政府网官方微信宣布了其与法拉第未来(Faraday Future,FF)的合作,为加快新能源产业布局,黄冈市正积极与外资企业法拉第未来接洽合作事宜,双方已于2022年第三季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同时,FF也在官方微博宣布了合作事宜,拟将其FF中国总部迁至黄冈,保留其位于加州洛杉矶的全球总部。
根据双方签订的框架协议,预计黄冈市政府将积极协助FF在黄冈市进行产业布局,调配相关资源,同时为FF在黄冈市的创业项目提供包括但不限于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支持。
《美股投资网》分析师注意到,尽管双方已经在2022年第三季度签署合作协议,但是1月13日的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里,这一项目并未予提及。
《美股投资网》分析师今日上午致电黄冈市发改委,一名工作人员告诉分析师,这个项目前期招商引资的信息并不由该部门发掘,具体落地执行由黄冈市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与FF的合作在黄冈市前期都是作为内部保密的项目,“我们内部在前期也只是知道有这么个事”。
《美股投资网》分析师随后致电黄冈高新区管委会,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该项目由黄冈市政府签订,管委会暂时不接受采访。
FF由乐视创始人贾跃亭创立。2017年1月,首款车型FF 91正式发布,售价超过20万美元,对标宾利添越。然而随着乐视陷入财务危机,FF也一并陷入困境。其首款车型FF 91,自2015年发布以来历经多次量产上市推迟,2022年年初,FF曾表示量产车将于当年第三季度开启交付,然而随着FF财务困境加剧以及人事震荡,新车交付再度推迟。
《美股投资网》分析师注意到,在FF公告中,FF中国总部预计将由黄冈市政府引导基金、相关产业基金和FF共同出资建设。
关于其中的产业基金,今日上午,有报道称,FF签约湖北黄冈,湖北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下称长江产业基金)在其中担当了非常大的作用,在过去的2022年,长江产业基金与FF通过近一年的多次接触,力促FF与黄冈达成签约。
《美股投资网》分析师就此事求证长江产业基金方面,但截止发稿,对方并无回应。
资料显示,长江产业基金是由湖北省委、省政府发起的大型国有产业基金,由省级财政出资400亿元,并发起多只母基金,总规模约2000亿元,是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产业基金。
目前,长江产业基金已投资项目涉及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其主导投资的项目包括宁德时代、蔚来汽车、吉利路特斯、亿咖通科技、吉利智能网联总部、威马汽车、法里奥中国研发项目等。
目前,FF正全力推进FF 91量产交付,其预计在2023年3月底开始量产可销售的FF 91 Futurist电动车,预计将于4月初下线,并在4月底之前交付。FF 现已完成了车辆装配区的施工和设备安装。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华尔街知名投行咨询公司Evercore在近日公布的一份最新报告中表示,去年迫使美联储走上历史罕见激进加息道路的通胀数据,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力比任何美联储行动或核心政策制定者的讲话都要大。
以Peter Williams、Krishna Guha和Gang Lyu领衔的该机构经济学家在周日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与他们去年研究的任何其他类型的政策事件相比,在这一年中发布的美国CPI数据,推动了“两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迄今为止最大的绝对变化”。
他们发现,去年美国CPI报告对短期美国国债的平均影响力,是美联储决议声明的两倍。
他们写道,去年每逢CPI发布前后,市场波动都非常明显,这反映出美国高通胀形势的严峻程度,以及这些数据如何深远地改变了美联储的政策前景。
毫无疑问,2022年是美联储被40年来最高的物价涨幅弄得措手不及的一年——官员们起初把价格压力的激增,当作是与新冠疫情大流行有关的暂时性因素,但最终却骤然发现自己已明显落后于形势。
然后他们启动了一轮非常激进的加息周期,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从去年3月份的接近零水平大幅推升到了年底时的4.25%-4.5%之间。美联储今年上半年预计还将进一步加息,即使当前通胀压力已显露出一些初步的冷却迹象。
美联储决策和官员讲话如何影响市场?
Evercore的报告还显示,FOMC货币政策声明和会后的新闻发布会,对美国短期国债和股市的影响力存在差异——决议日当天的货币政策声明对债市的打击更大,而鲍威尔新闻发布会对标普500指数的走势则产生了更大的影响。美联储主席召开会后新闻发布会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充分地解释联储的所作所为。
此外,通常在美联储决议日三周后发布的、描述美联储官员当时议息会议时具体讨论情况的美联储会议纪要,在去年也对市场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与美联储声明和新闻发布会相比,会议纪要往往被认为更加鸽派。
报告称,我们怀疑这是因为纪要与最初的政策声明往往存在细微的立场差别,会议纪要能记载更大范围内的官员预测和讨论意见,因此往往会出现更多的鸽派声音,而政策声明和新闻发布会则往往倾向于表露更有限、更集中的观点。
报告还发现,在美联储决策者中,由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副主席布雷纳德和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组成的“三巨头”的讲话,对市场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在2020年底成为美联储理事的前圣路易斯联储研究主任沃勒(Christopher Waller)也是市场行情的一大推动者之一,他是一位激进加息政策的明确支持者。
该报告没有对剩下的11位地区联储主席的市场影响进行排名。近年来地区联储主席发表公开讲话的频率要远远高于美联储理事。他们会对经济和货币政策问题表达更为广泛的观点,这往往也会令一些央行观察人士感到一头雾水,因为他们会混淆美联储核心官员试图传递的信息。
展望新的一年,Evercore ISI经济学家认为,市场主要的驱动因素有可能将在新的一年发生变化。
他们写道,随着通胀达到顶峰,美联储利率逐渐进入限制性区域,市场对于政策和经济数据的敏感度有可能会下降,或者至少会更多地转向对经济增长的担忧,而非通胀。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东时间周二上午,苹果公司宣布推出新一代的MacBook Pro和Mac mini.此次新款MacBook Pro依然拥有14英寸以及16英寸两种规格,搭配全新的M2 Pro与M2 Max芯片,提供了更为强大的性能。
苹果表示,配备M2 Pro的新款14英寸MacBook Pro起价1999美元;而配备M2 Pro的16英寸MacBook Pro起价2499美元。Mac mini起价599美元。
以上产品将于1月19日起即可订购,并将于2月3日起正式发售。
M2 Pro以及M2 Max芯片均采用M2芯片架构,其中M2 Pro拥有多达12核的中央处理器和多达19核的图形处理器,以及最高达32GB的统一内存。M2 Max芯片则在M2 Pro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采用多达38核的图形处理器、翻倍的统一内存带宽,以及最高达96GB的统一内存。
得益于M2 Pro以及M2 Max芯片,新款MacBook Pro的电池续航时间也创下Mac机型新纪录,最高可达22小时的续航时间,也能为更好的用户体验保驾护航。
Apple全球市场营销高级副总裁Greg Joswiak表示:“搭载Apple芯片的MacBook Pro颠覆了笔记本电脑这一产品类型,帮助专业用户随时随地突破工作流的极限,完成此前人们认为笔记本电脑无法胜任的工作。”
Joswiak指出,MacBook Pro拥有更快的性能表现、进一步加强的连接性能、Mac机型迄今最长的电池续航时间,再加上笔记本电脑上首屈一指的显示屏,为用户带来独一无二的超凡体验。
除了MacBook Pro外,苹果还升级了Mac mini的硬件配置。相比前代Mac mini的芯片,M2和M2 Pro芯片为Mac mini带来了更快的新一代中央处理器和图形处理器、更高的内存带宽和更强大的媒体引擎,两款Mac mini机型均配有先进散热系统,实现持续高性能输出。
不过对于消费者来说,当前正处于一个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中,出于对潜在衰退的担忧,可能会影响到苹果新产品的销量。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国银行周二发布了最新的基金经理调查报告,清晰展现了机构投资者对于美股的忧虑情绪已经达到近二十年的峰值。
在这份面向资管规模总额7720亿美元的基金经理调查中,明确展现了2023年伊始机构投资者的持仓偏好:只要不是美股,其他标的都挺不错。
调查显示,总共有净39%的基金经理表示自己正在低配美股,这也是2005年10月以来的最低值。与此同时,基金经理们对欧洲市场的看法出现逆转,目前有净4%的基金经理表示自己正在加仓欧股,这也是自去年2月以来首次出现净看多。
(机构投资者对欧股看法回暖,来源:BofA)
仓位的偏好也展现在市场表现中。从去年10月开始,欧洲斯托克600指数上涨接近20%,距离去年一季度创下的历史高点还有8%的距离。同期标普500指数仅上涨13%,距离历史高点还有17%的距离。
与此同时,基金经理们也在增配发展中国家的股票,净增仓的基金经理比例达到26%,也是自2021年6月以来的新高。
非常“随波逐流”的是,就在日本央行周三披露最新利率决议前夕,美银的基金经理调查也显示机构投资者的日元升值预期达到2007年1月后最为强烈的状态。目前市场也普遍预期,随着今年4月日本央行换届,该国退出超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也水涨船高。受到货币政策范式转化的影响,美元/日元汇率在去年下半年一度迫近150后,目前已经跌至128附近。
(美元/日元汇率,来源:TradingView)
除了仓位配置外,基金经理们也对通胀等宏观问题表达了看法。报告显示,基金经理们虽然预期未来12个月内全球性的高通胀问题仍将存在,但也通胀预期本身已经见顶。同时在中国调整出入境政策的背景下,基金经理们对全球经济增长的乐观程度也达到近一年新高。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特斯拉日前受到德国工会IG Metall和政界人士的抨击,因工人们指控他们的工作时长不合理,他们甚至不敢在勃兰登堡州特斯拉超级工厂内发表有关工作条件的言论。
IG Metall在特斯拉柏林工厂附近设有办公室,并且与特斯拉工人们保持着定期联系。
在其年度新闻发布会上,IG Metall表示,越来越多的特斯拉工人反映称,他们的工作时间越来越长,几乎没有空闲时间。此外,工人们也越来越不敢公开讨论工作条件,因为他们被要求签署保密协议。
据悉,特斯拉招聘网站上发布了一个新职位“安全情报调查员”,该职位将与法律和人力资源部门合作,在特斯拉内部和外部收集实地信息,以保护公司免受威胁,这加剧了工人们的担忧。
“特斯拉员工一开始对这个项目充满热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观察到这种热情正在消退,”IG Metall的Irene Schulz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特斯拉在改善工作条件方面做得不够,留给休闲、家庭和休息的时间太少了。”
这不是IG Metall首次将矛头对准特斯拉。去年,IG Metall曾指出特斯拉的工资比同类企业低20%。在受到IG Metall的法律行动威胁后,特斯拉最终将整体薪酬提高了6%。
据悉,由于工作条件恶劣、工资低、不平等现象严重等,特斯拉德国工厂自去年3月开业以来,一直面临“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
当地政界呼吁调查
此外,从中左翼的社民党到中右翼的基民盟,当地政界人士也对工人们的指控表示担忧,呼吁特斯拉和地方政府展开调查。
基民盟党员鲍姆勒(Christian Baeumler)表示,“勃兰登堡州政府必须通过对特斯拉的严密监控来加强职业安全。”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微软公司周三证实,本季度计划裁员约1万人。面对经济不确定的前景,该公司将继续整合资源控制成本,并重新专注于人工智能(AI)等战略重点。
微软首席执行官纳德拉(Satya Nadella)在一份声明中宣布了裁员的消息。他表示,此次裁员预计将影响微软员工总数的不到5%,与此同时,公司希望“调整成本结构”,使其与营收和客户需求保持一致。
裁员将冲击季度业绩
纳德拉在声明中提到:“首先,疫情期间我们看到客户加快数字支出,我们现在看到他们在优化开支以事半功倍。我们也看到各个行业和地区的组织都在谨慎行事,因为世界上一些地区正处于衰退之中,而其他地区预计也会出现衰退。”
此次裁员决定已经被多家媒体提前曝出。报道称,该公司公司预计将裁减三分之一的招聘人员,并冻结招聘,在一两年内不进行常规招聘。这也是微软近八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裁员。2014年,微软曾因放弃诺基亚业务而裁员约2.5万人。令外界稍感意外的是,微软周二晚些时候一度否认了相关报道。“像所有公司一样,我们会定期评估我们的业务重点,并做出相应的结构调整。”该公司发言人表示。
纳德拉透露,微软正在退出某些领域,但将继续在关键战略领域雇佣员工。同时公司还正在对其硬件组合进行改革及合并,以在工作空间中创造更高的密度。“微软会继续在战略领域投入资本和人才,比如人工智能和OpenAIChatGPT.随着技术的进步,下一个浪潮正在诞生,因为我们正在将世界上最先进的模型转变为一个新的计算平台。”他表示。
受利率上升和经济放缓影响, 微软去年三季报录得近五年最慢业绩增长纪录。公司同时还警告称,这种局面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按计划,微软将于1月24日美国股市收盘后发布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2023财年第二季度财报。微软预计将在3月31日前完成裁员计划,第二财季对相关行动计提12亿美元的费用, 该费用将对每股收益产生0.12美元的负面影响。
美国科技业寒冬或将持续
受美联储加息导致经济下行压力及业务需求放缓等因素打压,美国科技业去年以来频频传出裁员的消息。
此前,脸书母公司Meta Platforms 宣布裁减了1.1万个工作岗位, 谷歌母公司Alphabet决定要削减成本,包括裁员,上周公司决定对旗下健康科学部门Verily进行优化。Salesforce 首席执行官贝尼奥夫(Marc Benioff)近期计划裁员10%。亚马逊早前公布将裁减超过1.8万名员工,是公司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裁员。新一轮裁员定于本周三开始,将主要影响零售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纷纷削减成本,席卷科技行业的裁员浪潮可能会持续到2023年。根据追踪网站Layoffs.fai的数据,随着疫情期间的需求激增迅速转变为萧条,2022年科技公司裁员超过15万人。今年以来,该行业已有超过25000名员工被解雇。
当前的行业危机也让不少人回想起本世纪初的科网股泡沫破裂。AJ Bell的投资总监莫尔德(Russ Mould)表示:“更多的裁员肯定是可能的。鉴于在2020-2021年看到的投资规模,我们认为某种程度的谨慎可能是合适的。”他进一步说道:“观察历史是否重演将非常有意义,因为危险并未离开。”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位于伦敦的对冲基金Carrhae Capital LLP表示,中国股票市场今年上半年的表现将优于全球同行。
Carrhae去年积极部署新兴市场的投资,使其基金表现优于同行。其多空策略基金管理着3.22亿美元规模的资产,去年的回报率达到15.3%。相较之下,据数据服务商Eurekahedge Pte统计,去年新兴市场多空股票对冲基金整体损失了约7%。
多空策略是一种通常与对冲基金相关的投资策略,简单而言就是买入低估值但预期会上涨的股票,以及做空那些被高估并预期将会下跌的股票。
今年,Carrhae押注中国的增长。
Carrhae首席投资官Ali Akay表示,公司对2023年的中国市场非常乐观,其投资一直在获利之中。他们不仅在中国的热门股票中看到明显上涨空间,还在市场忽略的冷门角落里看到更多的机会。
投资机会
今年以来,全球投资者抢购中国股票,从大型消费品公司到金融公司,都呈现出热火朝天的景象。中国股票受到欢迎,一方面来自于疫情放开后的乐观情绪,另一方面则在于对科技和房地产行业的政策松绑,多种因素提振了中国的经济前景。
Akay表示,中国公司大量的IPO提供了大量的投资机会。此外,印度、阿根廷和沙特市场也有不少便宜的标的资产值得关注。
Akay还称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长将在今年大幅超过发达市场,并持续反弹。目前新兴市场背后有很多顺风因素,而最大的风险主要集中在以前的避风港——如美国资产、私募股权等,也是因此,新兴市场现在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
与此同时,Carrhae目前正在做空其认为仍被高估的股票,如奢侈品、高端汽车和IT服务等。Akay指出,部分这些行业中的公司的股票仍未完全反映出企业增长放缓和消费者可支配支出下降的现实。
远离美国
美国银行最新的全球基金经理调查也显示出新兴市场的吸引力。其报告指出,与去年第四季度相比,1月调查的参与者看跌程度要低很多,并引发了对新兴市场、欧洲和周期性股票的轮换,此外,投资人远离了制药、科技和美国市场。
美银表示,在2023年的第一个月,投资者对美国股票的配置上出现了崩溃,投资者在该资产类别上净减持39%,甚至超过了英国股票(净减持15%)。
尽管50%的受访者预计未来12月经济将走弱,但这已经是一年来对全球前景最乐观的展望,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的重新开放使人们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减弱。
接受调查的253名基金经理总计管理着7100亿美元的资产,他们在调查中倾向增持美元、ESG资产、中国股票、石油资产、美国国债和投资级债券。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