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予特斯拉(TSLA)“增持”评级,目标价为1300美元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Adam Jonas发表研报,对于特斯拉在宣布拆股后股价上涨,表示其“根本无法解释”拆股是如何“立即为特斯拉增加几乎是通用汽车(GM)市值的近1.5倍或大众汽车(VWAGY)1倍”的市值,他辩称“市场上可能有更大的力量在起作用”,从而导致本周初的股价上涨。
Jonas认为,目前的电动汽车供应链“在多层面上都是不可持续的”,他认为,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赢家将是那些能够保证关键原材料供应的企业,并指出,“股价表现说明,特斯拉在这方面遥遥领先。”Jonas还补充道,估计投资机构对于特斯拉第一季度销量的共识预期接近32-32.5万辆,而市场共识中值约为31.5万辆。
Benchmark:维持奈飞(NFLX)“持有”评级
Benchmark分析师Matthew Harrigan指出,奈飞近期的股价上涨源自《Bridgerton》第二季的强劲收视率。虽然有报道称,《Bridgerton》第二季在全球上映首周末创下了1.93亿小时的英语观影记录,但他认为,从季度末《Bridgerton》或早些时候的《Inventing Anna》的成功来看,第一季度新增250万名订阅用户的指引并没有多大上升空间。
Harrigan还指出,德勤昨天发布的一项新调查显示,“流媒体的流失和年轻用户的转换令人担忧,潜在的定价也存在阻力”。
Baird:GPU需求放缓英伟达(NVDA)“问题不大”
Baird分析师Tristan Gerra指出,受亚洲需求疲软、俄罗斯贸易禁运和加密货币矿商出售硬件等因素影响,在供应链上的GPU库存量有所增加。因此,自去年12月以来,显卡经销商的收入一直“低于季节性收入”,同时,GPU本月价格环比下降25%,价格水平已回到2021年初。
库存量的增加可能并不会太过于损害英伟达的利益,因为该公司通常固定的建议零售价向经销商们出售其GPU,但“当前应用程序特定的处理器(ASP)的发展趋势反映出,随着显卡性能的提高,需求走软,”Gerra写道。
在上一交易日上,英伟达的股价上涨了1.55%。Gerra指出,英伟达在数据中心业务方面表现强劲,智能网络接口卡的销售创下纪录。此外,在最近在GTC产品的会议上,还宣布了一系列新产品。
然而,该分析师还警告称,英伟达到目前还没接获来自包括游戏市场在内的订单,因此,可能会出现‘增速放缓’的情况。(该公司与游戏产业相关的业务约占其收入的45%)。
瑞穗:将美光科技(MU)目标价从110美元上调至113美元,维持“买入”评级
分析师Vijay Rakesh指出美光科技今年“定位良好”,在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和移动领域有机会,且“定价环境可能改善”。
Rakesh指出,由于存储和计算业务增长,以及产品组合和内容增加带来的长期利好,美光科技第二季度业绩和第三季度指导远高于市场预期,并称这对西部数据(WDC)、应用材料(AMAT)和拉姆研究(LRCX)来说是利好消息。
此外,美国银行分析师Vivek Arya在美光科技公布Q2业绩后重申对该股“买入”评级,目标价118美元。
第一上海:维持紫金矿业(02899)“买入”评级目标价升至18.92港元
第一上海称,基于各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的趋势,上调紫金矿业(02899)2022-24年收入预测至2522/2650/2788亿元人民币,归母净利润预测升至224/254/282亿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实现总收入225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25%;实现归母净利润156.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0.8%;基本每股收益0.60元/股,全年拟派息0.2元/股。
公司矿产铜在2020年的基础上仍然取得了大幅度的产量提升,公司2021年全年矿产铜产量为58.4万吨,同比提升28.83%,矿产铜平均售价为53583元/吨,同比增长43.59%,矿产铜实现量价齐升;公司全年矿产金产量为47.5吨,同比提升17.16%,矿产金平均售价为348.69元/克,同比下降4.46%。
近期俄乌冲突的加剧带动能源价格以及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叠加通胀的预期也将黄金价格推向高位。截至目前,LME黄金现货价为1939.5美元/盎司,LME铜现货价为10225美元/吨,铜金价格相比去年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该行认为国际形势在短期内仍然难以缓解,铜金价格在未来仍有望保持强势,稳中有升,高位的价格将成为公司业绩的有力支撑。
瑞信:维持潍柴动力(02338)“中性”评级目标价降至13港元
瑞信下调潍柴动力(02338)今明两年盈利预测9%至12%,以反映今年销量预测由107.2万辆降至96.8万辆,意味同比下跌5%。报告中称,潍柴动力去年纯利同比增长0.5%至92亿元人民币,撇除来自「KION」的盈利贡献,集团去年其他业务纯利同比下跌15%,其中去年第四季纯利同比下跌49%至11亿元人民币。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3月28日,嘉年华邮轮(NYSE:CCL)发布2022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23亿美元,同比增长61倍,净利润亏损18.91亿美元,亏损同比缩窄约4%。
嘉年华邮轮方面表示,截至2022年2月28日,邮轮运营已恢复71%的运力。目前,COVID-19对业务影响程度尚不确定,邮轮业务的持续恢复和俄乌冲突对燃料价格的影响,正共同对公司的流动性、财务状况和运营结果产生负面影响。
其中燃料成本从2021年第一季度的1.03亿美元增加到2022年第一季度的3.65亿美元。这一增长是由于邮轮业务恢复导致燃油消耗增加30.4万吨,以及2022年每吨消耗的燃油价格上涨了256美元。
:公告截图
嘉年华邮轮预计,公司2022年第三季度将出现盈利,但2022年全年仍将录得亏损。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3月30日,京东科技与都市丽人(02298.HK)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合作,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将联合成立联合创新实验室,并配备专业团队。据介绍,合作将围绕“用户与会员运营”数字化、“渠道与运营”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产品与生产”数字化、“基础设施”数字化等面展开。双方将在技术领域持续展开全面深度合作,打造以消费者为中心,以数据为驱动的业务模式,推动前沿科技与零售行业的融合发展和创新共赢,共创行业数字化转型标杆。
据悉,早在2018年,都市丽人便入驻京东电商共创联合品牌,在智能营销、网络安全、运营服务等多个技术应用方面与都市丽人有过深度交流。此次数字化转型更是一次商业模式的升级。对于都市丽人来说,数字化转型是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京东科技在数字化和零售管理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都市丽人与京东科技的数字化战略合作,将结合京东在零售数字化方面的深厚实力,有望提升都市丽人竞争优势,建立品牌创新与增长引擎。通过数字化转型,将都市丽人由一家传统的贴身衣物品牌公司,打造成为一家以消费者运营为中心,数据驱动业务发展的数字化企业。京东科技将依托京东新型实体企业属性及自身技术能力和对产业的理解,帮助都市丽人打造“从产到销”的全链条数字化经营模式,持续提升竞争力。
3月31日午间,都市丽人发布2021年全年财报。数据显示,公司2021年全年营收33.6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线下销售同比增长5.7%;线上电商实现多平台矩阵,整体营收同比增长8.9%。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数字经济浪潮席卷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与之伴随而来的是数据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联合国贸易发展组织的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2月21日,全球约80%的国家已完成数据安全和隐私立法或已提出法律草案。而2021年,中国《民法典》《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一系列涉及数字安全领域的法律法规也陆续施行。在这样的背景下,云服务厂商纷纷升级了自身的安全合规举措。
日前,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战略业务发展部总经理顾凡向《中国经营报》等媒体阐释了其最新的安全合规策略,表示将持续加大在中国区域安全合规领域的投入力度,加速亚马逊云科技的安全合规服务和功能在中国市场的落地。
本报分析师从Gartner、Statisa、Canalys等第三方商业机构的数据报告获悉,亚马逊AWS自2017年至今在全球云服务市场一直稳定占据30%以上的份额,微软Azure排名第二,谷歌云与阿里云份额几乎相当,常在第三、四名中变化。而从中国市场来看,国内的云服务市场由阿里、华为、腾讯、百度四家本土企业合力占据约八成的份额。亚马逊云科技在中国区域的运营合作方是光环新网(300383.SZ)、西云数据,此前,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执行董事张文翊在接受本报分析师采访时表示,亚马逊云科技瞄准的三大类企业客户是“中国客户深耕本地”“海外客户根植中国”“中国客户成功出海”,由此组成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发展的“三驾马车”。
计世资讯首席分析师任伟巍指出,从中国云安全市场发展趋势来看,构建云安全文化的重要性越发重要。对于企业来说,要认识到构建云安全战略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而对于云厂商,则需要有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要以安全为出发点构建云上应用。
“安全合规是最高优先级工作”
顾凡对分析师表示,“安全合规是亚马逊云科技开展一切业务的基础,是最高优先级的工作。”那么,亚马逊云科技如何确保云上安全合规呢?顾凡总结了“两大支柱”,一是亚马逊云科技自身的安全合规,二是面向客户打造了“洋葱型”的多层防护。
顾凡指出,相比企业自建数据中心,应用“上云”的安全治理更有机会再上一个台阶。这是因为,企业自建数据中心的时候要构建安全,但需要自己构建一切,需要考虑到安全设备管理、合同签订、成本问题等。而当应用上云之后,企业并不需要关心琐碎的底层基础设施安全,而且在云端的安全治理有机会再上一个台阶。这是之所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行业领域——包括金融、电信等强监管的行业纷纷“上云”的基础,比如纳斯达证券交易所、电信运营商NTT docomo等都分阶段将数据仓库、业务迁移到亚马逊云科技。
要确保云上安全合规,亚马逊云科技自身的云基础设施首先要做到安全合规。亚马逊云科技与客户建立了责任共担机制,即亚马逊云科技负责底层云基础设施和所提供云服务的安全,客户负责自身云业务安全。
针对这种责任共担机构的分界线,顾凡透露,在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不同的场景分界线会有所移动。举例来说,如果客户使用的是基础资源,分界线是云厂商保护云基础设施,例如虚拟机、网络存储、计算,用户负责虚拟化之上的资源,例如操作系统、应用、数据访问、加密。如果客户在云上采用的是PaaS服务,亚马逊云科技肩负的责任会更多。到SaaS服务的时候,客户主要负责的就是数据,以及数据的访问权限。
亚马逊云科技向客户提供了“洋葱型”的多层防护,涵盖威胁检测与事件响应、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网络与基础设施安全、数据保护与隐私、风险管控与合规五个层级。“要让安全服务像水和空气一样提供给用户,持续加大在安全合规领域的投入,却不设置安全方面的营收指标。”顾凡如是说道。
除此之外,在安全合规领域,亚马逊云科技此前已与德勤中国创立了云上安全实验室,向客户提供网络安全事件管理解决方案,还发布了一系列企业安全白皮书,为企业解读不同国家和地区关于数据安全和保护的法律法规。此番,亚马逊云科技进一步升级了与德勤中国的合作,由德勤中国推出安全运营中心服务,以帮助中国企业及出海企业提升云上安全,解决企业不断发展变化的安全合规需求。
“云安全”成为热点领域
任伟巍基于计世资讯对于中国云安全市场现状与趋势的研究指出,在云安全技术的应用中,目前身份与访问控制、监控与检测、基础架构防护、数据保护、事件响应、合规审计等都是云安全热点领域。
事实上,据本报分析师了解,除了亚马逊云科技,国内众多云计算服务厂商近来在安全合规方面均有所动作,一方面是基于“上云”客户的安全合规需求补充或升级完善自身的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与安全厂商、数据服务商、等级保护等产业链上下游合作。由此看出,在数据安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国内云计算产业快速发展,对安全合规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深化。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了相关发展目标: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数字化创新引领发展能力大幅提升,智能化水平明显增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我国数字经济竞争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需要指出的是,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数字经济重点产业”专栏中,云计算位居第一位,这表明云计算是数字化进程的重要抓手,而云上安全合规也成为云计算发展的题中之义。
顾凡指出,近几年来,企业客户对于云的使用量增长,云业务增长的同时带动了安全需求的增长。云上办公的安全性需求,实际上表现在两个维度,一是企业对于云上数据资产的保护,二是对于远程办公如家庭环境的安全保护,这些市场需求的变化对数据安全提出了挑战与要求,与此同时也给亚马逊云科技的安全业务带来了许多机会和增长空间。
数名从事网络安全、数据保护的业内人士也向分析师表示,企业业务纷纷上云,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再加上数据资产的价值释放,对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产业的发展是长期利好的。
“Gartner 2020 IT关键指标的数据报告显示全球云计算尚处于发展的早期,在总体的IT支出中,云上支出只占4%,这意味着市场盘子还很大。”顾凡如是表示。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3月31日宣布,2021年,公司统筹推进生产经营、改革创新、提质增效、安全环保、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油气两大产业链平稳高效运行,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持续加快,主要生产指标和经营业绩创造新的里程碑。
主要经营业绩指标创历史新高。大力加强市场营销,全力保障市场供应,实现营业收入2.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35.2%,创历史新高;深入推进提质增效,坚持低成本发展,2021年主要成本费用增幅远低于收入增幅,油气单位操作成本、炼油单位现金加工成本等主要成本指标得到有效控制;实现经营利润1611.5亿元,同比增加852.2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921.7亿元,同比增加731.6亿元。
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快速起步。中国石油认真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锚定2025年左右实现碳达峰、2050年左右实现近零碳排放的目标承诺,制定实施新能源业务专项规划、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坚持“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推进实施绿色产业布局。2021年,公司天然气产量占油气当量比重持续提升,特别是围绕风、光、热、电、氢部署实施了一批新能源项目,其中39个项目建成投产,新增新能源开发利用能力每年350万吨标准煤,绿色低碳转型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能耗及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强度指标全部实现同比下降。
科技创新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该公司坚持创新第一战略,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研发力度。2021年,部署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突破,创新深层超深层、古老海相碳酸盐岩和陆相页岩油地质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吨级乙烷制乙烯国家级示范工程建成投产,开发应用高端合成橡胶、高端合成纤维、合成树脂等成套技术,有力支撑油气增储上产和炼化转型升级;启动实施一批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试点项目,“数字中国石油”建设加快推进;成立深圳新能源研究院、上海新材料研究院,着力打造新能源新材料研发和创新中心,建设能源与化工创新高地。
勘探开发增储上产实现量效齐增。中国石油全力推进高效勘探和油气增储上产,在鄂尔多斯、塔里木、准噶尔、四川等重点盆地取得多项重大突破和重要发现,国内油气储量接替率147%,其中原油储量接替率221%,创历史新高。坚持稳油增气,深入推进老油田稳产和新区效益建产,国内油气产量实现双增,其中国内原油产量753.4百万桶,同比增长1.3%;国内可销售天然气产量42,222亿立方英尺,同比增长5.7%,创历史新高,天然气产量占油气当量的比重持续提升。优化海外油气资产结构和区域布局,不断提升资源获取能力和发展质量效益。2021年,勘探与生产业务经营利润684.5亿元,同比增加453.6亿元。
炼油化工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公司炼化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炼油高效产品比例持续提升;化工产品商品量3,079.6万吨,同比增长6.7%,化工新材料产量大幅增长。2021年,炼油与化工业务经营利润497.4亿元,同比增加515.7亿元,其中炼油业务经营利润377.3亿元,同比增加505.3亿元;化工业务经营利润120.1亿元,同比增加10.4亿元。化工产品商品量、炼油业务利润、化工业务利润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中国石油董事长戴厚良表示:“面向未来,中国石油将始终秉持‘绿色发展、奉献能源,为客户成长增动力、为人民幸福赋新能’的价值追求,乘势而上、笃行不怠,努力创造更加优异的业绩,回馈广大投资者和股东,实现企业与环境、社会及所有利益相关方共同可持续发展。”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继中国石化(600028)、中国海洋石油(0883.HK)后,中国石油(601857)3月31日晚间也发布2021年财报,经营业绩创近七年最好水平。
中国石油2021年年报显示,期内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2%;实现净利润92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5%;实现每股基本收益0.5元,比上年同期增加0.4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际原油价格高起的2021年四季度,该公司单季主营收入就达7340.08亿元,同比上升44.58%;单季度归母净利润170.39亿元,同比上升90.64%;单季度扣非净利润312.87亿元,同比上升179.02%。
中国石油表示,2021年世界石油需求渐进复苏,库存大幅下降,市场供求基本面持续改善。
全球流动性充裕、叠加年底欧洲能源危机带来超预期提振,共同支撑国际油价同比大幅上涨。2021年布伦特原油现货平均价格为70.91美元/桶,同比上升69.7%;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WTI”)现货平均价格为68.12美元/桶,同比上升73.4%。据国家发改委资料显示,2021年国内原油产量2亿吨,同比增长2.4%。
成品油市场方面,2021年国内宏观经济继续呈现稳中向好态势,推动成品油需求逐步复苏,国内成品油供应平稳,市场供过于求形势缓解。成品油出口配额大幅收缩36%,成品油净出口量出现近十年以来首次回落。据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21年原油加工量7.04亿吨,同比增长4.3%;成品油表观消费量3.41亿吨,同比增长3.2%,其中汽油同比增长5.7%,柴油同比增长0.5%。国内成品油价格走势与国际市场油价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国家21次调整国内汽油、柴油价格,汽油标准品价格累计上调人民币1485元/吨,柴油标准品价格累计上调人民币1430元/吨。
此外天然气市场方面,2021年,受经济复苏、疫情受控、油价回升等因素影响,全球天然气市场需求强劲复苏,供需形势呈区域结构性紧张,天然气价格保持在较高位置运行。在
宏观经济、环保政策、双碳战略影响下,国内天然气需求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据国家发改委资料显示,2021年国内天然气产量205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2%;天然气进口量1.21亿吨,同比增长19.9%;表观消费量372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2.7%。
行业牛市下,中国石化、中国海洋石油此前披露的财报也纷纷显示创下多年最好水平。
2021年,中国石化实现营业收入2.74万亿元,同比增长30.2%;净利润712.08亿元,同比增长114%,经营业绩创近10年来最好水平。中国海洋石油2021年净利润创历史新高,达703亿元,同比增长181.7%,公司实现油气销售收入2221亿元,同比增长59.1%。
中国石油预计,2022年世界经济将延续复苏态势,但增速有所下行;受油气供需形势多变、地缘政治动荡等因素影响,国际油气价格预计维持在较高区间,但波动幅度和频率加大;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低碳战略下天然气市场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该公司也表示,2022年计划原油产量为898.6百万桶,可销售天然气产量为4625.1十亿立方英尺,油气当量合计为1669.7百万桶。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造车新势力们交出了今年第一季度的销量成绩单。
4月1日,理想汽车、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先后公布了今年3月份的交付数据。小鹏汽车以1.54万辆交付量拔得头筹,理想汽车以1.1万辆交付量位居第二,蔚来汽车交付9985辆位居末位,这已是其连续第六个月交付量落于小鹏和理想之后。
具体来看,理想汽车3月份共交付1.1万辆理想ONE,同比增125.2%;第一季度累计交付3.17万辆,同比增152.1%;历史累计交付量为15.58万辆。
蔚来汽车3月份共交付9985辆,同比增37.6%;第一季度累计交付2.58万辆,同比增28.5%;历史累计交付量为19.28万辆。
小鹏汽车3月共交付1.54万辆,同比增202%;第一季度累计交付量为3.46万辆,为去年同期的2.6倍;历史累计交付量超17万辆。
据三家车企此前发布的财报,理想、蔚来、小鹏对今年第一季度的交付指引分别为3万-3.2万辆、2.5万-2.6万辆、3.35万-3.4万辆。由此看来,“蔚小理”均已完成预期目标。
就历史累计交付量来看,蔚来仍以较大优势保持领先,但近几个月来,小鹏和理想正在逐渐缩小这一差距,今年的第一季度已是小鹏汽车连续第三个季度夺得“蔚小理”交付冠军宝座。
在接下来的第二、第三季度,“蔚小理”三家新势力头部企业将迎来较为密集的新车发布。
理想汽车将于4月16日发布旗舰SUV理想L9;蔚来汽车已于3月28日开启旗舰轿车ET7的交付,并将于5月下旬发布2022款的ES8、ES6、EC6以及其对标宝马X5L的大五座SUV ES7;小鹏首款大型SUV G9将于第三季度上市。新车型的逐步上市和交付,或将再度改变“蔚小理”的销量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在销量方面,造车新势力第二阵营的车企也正在迎头赶上。哪吒汽车3月份共交付1.2万辆汽车;零跑汽车3月共计交付1.01万辆,首度跨过了月销万辆的门槛。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当地时间3月31日,有“特斯拉杀手”之称的Rivian公布年报称,其在2021年全年生产了1015辆并交付了920辆汽车。同时,亏损为47亿美元。
根据Rivian在当地时间31日提交的2021年年报中披露,截至12月31日,该公司拥有10422名员工。华尔街日报中文网对此指出,与电动汽车领域的领先者特斯拉的99290人、福特汽车公司的18.3万人和通用汽车公司的15.7万人相比,这一数字可能相形见绌。但Rivian的员工人数去年增长了逾两倍。
根据Rivian2021年上市时披露的招股书显示,2019年和2020年,Rivian分别亏损4.26亿美元、10.18亿美元。但Rivian公布业绩数据时称,2021财年,Rivian的收入为5500万美元,亏损为47亿美元,创新高。
在汽车生产方面,Rivian强调,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其工厂具备年产150000辆汽车的能力。
不过,Rivian坦言,其车辆中使用的许多关键半导体芯片来自有限或单一的供应来源。由于其依赖这些半导体芯片,其正面临供应短缺和交货时间长的风险。
公开资料显示,Rivian原名为Mainstream Motors,成立于2009年。其主要销售两种车型的新能源皮卡,产品线包括R1T皮卡车、R1S SUV等。
二级市场方面,Rivian股价较上一交易日跌7.56%,报收于46.44美元,较其去年高点的179.47美元/股已跌近七成。截至目前,其总市值为418.22亿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贾跃亭造车事业再度遭遇危机。
当地时间3月31日,Faraday Future Intelligent Electric Inc.(以下简称“FF”或“法拉第未来”,纳斯达克市场代码:FFIE)发布公告称,某些公司管理团队成员和员工因涉嫌向投资者发布不准确信息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以下简称“SEC”)传唤,公司正在全力配合SEC调查。
同时,由于内部调查造成的延误,导致延期提交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10-Q季度报告和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10-K年度报告。
FF称,此次调查与公司内部调查有关。今年2月,FF在一次内部调查中发现,公司向投资者发布了一些不准确的声明,夸大了其即将推出的车辆FF 91的预订数量。调查发现,1.4万份FF 91订单只有数百份订单已支付。
“公司发布的预订单包含收费预订单和免费预订单两个种类,其中公司收集到超1.4万份FF 91预订,拥有所有预订用户的信息,这一部分是免费预订数据;而公司对外公布的全球300辆邀约制限量版FF 91,这一部分是收费预订单。”FF在调查报告发布后进一步向外界解释。
为此,FF全球资本市场副总裁王佳伟被停职,首席执行官Carsten Breitfield(毕福康)和创始人贾跃亭底薪下调25%。
值得注意的是,若相关财报再度延期提交,FF可能面临退市的风险。
今年3月15日,FF发布公告称,公司3月9日收到纳斯达克的来信,允许FF普通股和认股权证在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继续上市,但公司必须在2022年5月6日之前提交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10-Q季度报告和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10-K年度报告,如果未能提交,将导致公司退市。
资料显示,FF成立于2014 年 4 月,由贾跃亭等人在美国加州创立。2021年7月,法拉第未来通过收购SPAC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在产品方面,2月9日,FF与韩国汽车制造商Myoung Shin Co.,Ltd.签订合约,将在2024年开始生产(SOP)FF的第二款电动车型FF81;2月24日,其首款车型FF 91的准量产车已正式下线,按照规划,该车型将在今年三季度正式量产交付。
截至4月1日美股收盘,FF股价下跌至4.91美元/股,较上市首日13.98美元/股已跌去65%。
不过,FF表示,公司正在努力,以便在可行的情况下尽快完成并提交第三季度的10-Q表和10-K表,预计将在2022年5月6日最后期限或之前提交这两份表格。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AMD(AMD)现跌4.86%,报113.42美元,总市值1846亿美元。
巴克莱银行分析师Blayne Curtis将AMD(AMD)评级由“增持”下调至“持有”,目标价则由148美元下调至115美元。巴克莱银行对该公司2023年的业绩预期表示担忧,该行分析师Blayne Curtis指出营收今年仍有可能增长31%,但他表示增长率在PC、游戏和更广泛领域可能会放缓,收购赛灵思带来的效益在明年有可能降温。此外,Curtis还指出,AMD未来的业绩增长轨迹是个大问题。在本周,高盛将AMD从其美国股票“强烈买入”名单中移除,并表示未来12个月半导体行业所处的宏观背景更具挑战性。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