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周五,优步(UBER)表示,从3月16日起,将对除纽约市外的美国消费者征收燃油附加费,以减轻油价上涨对司机的冲击。
该公司表示,乘客每次乘坐优步需支付45美分至55美分的附加费,而使用优步Eats的顾客则需要支付35美分至45美分,具体取决于客户地点。收取的附加费将直接支付给司机,该项收费将持续至少60天,后续根据员工和客户的反馈做出调整。
据悉,由于俄乌关系持续紧张,以及西方国家制裁措施可能进一步升级,全美成品油价格急剧上涨。根据GasBuddy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美平均汽油价格在上周上涨逾49美分,为有史以来最大的七天期涨幅,其中包括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之后的涨幅。在周一,油价超过了每加仑4.10美元的历史高点。
这也令许多优步司机一直在社交媒体上抗议高企的油价正不断侵蚀他们的收入,甚至质疑是否值得继续做这份工作,尽管优步此前上调了盈利前景。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随着俄乌双方谈判进展“困难”,且未达成停火协议,市场避险情绪再度升温。
周四,美股低开低走,截至发稿,道指跌332.22点,报32954.03点,跌幅为1%;纳指跌162.1点,报13093.45点,跌幅为1.22%;标普500指数跌41.31点,报4236.57点,跌幅为0.97%。
科技股方面,苹果跌1.62%;Facebook跌2.14%;亚马逊涨4.6%;微软跌1.73%;谷歌跌1.69%;奈飞跌0.91%;特斯拉跌0.64%。
热门中概股跌幅不断扩大,截至发稿,爱奇艺跌超21%,京东跌超15%,拼多多跌超14%,哔哩哔哩跌超13%,蔚来跌近10%,小鹏汽车、阿里巴巴跌超7%,百度、滴滴跌超6%。
欧股低开低走,但截至发稿跌幅有所收窄,德国DAX指数盘中一度跌3.65%,目前跌1.8%;法国CAC40指数盘中跌3.47%,目前跌1.92%;英国富时100指数盘中跌1.74%,目前跌0.91%。
而此前表现低迷的大宗商品,例如黄金、白银、原油以及铜铝等基本金属全线走强。
美国2月CPI数据续创40年来新高
且未出现放缓势头
美国劳工统计局(BLS)周四(3月10日)公布的通胀报告显示,美国2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升7.9%,与先前市场的预期一致,续创是自1982年1月以来(40年来)最高的同比增速。
官网显示,近12个月以来,能源价格上涨了25.6%,是通胀飙升的最主要的动力,食品价格上涨7.9%,不包含食品和能源的CPI上涨了6.4%,与预期一致。
机构评论称,美国CPI涨幅加快,创下40年来新高,与地缘政治局势升温后更加明显的通胀上升趋势相符。美国劳工部周四公布的数据反映出汽油、食品和住房价格上涨。
分析师Lou Crandall表示,房租上涨和机动车等商品短缺推高了核心CPI.急剧下降的感染病例也促进了航空旅行和酒店住宿等服务的需求,保持了通胀的热度。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自2月11日国家药监局应急附条件批准辉瑞新冠病毒治疗药Paxlovid进口注册以来,关于“辉瑞新冠治疗药中国代理权最终花落谁家”的讨论愈演愈烈。3月10日,中国医药涨停开盘。消息面上,中国医药拿下辉瑞新冠治疗药中国市场商业运营权。商业运营具体内容以及药品定价是市场关心的重点。有分析猜测,中国医药是通用技术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作为央企国家队旗下的医药上市公司,此次与跨国知名药企的合作不止包括商业配送,可能还包括整体商业推广运营或者后期仿制等一系列产业链的覆盖。在业内人士看来,虽然合作内容尚未可知,但随着合伙伙伴的敲定,新冠口服药在华商业化上市再进一步。
敲定合作方
辉瑞新冠口服药迎来新进展。根据辉瑞和通用技术中国医药方面共同发布的公告,双方就新冠病毒治疗药物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签订协议。通用技术中国医药将在协议期内负责辉瑞公司新冠病毒治疗药物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商业运营。
今年2月,国家药监局根据《药品管理法》相关规定,按照药品特别审批程序,进行应急审评审批,附条件批准辉瑞的新冠病毒治疗药物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即Paxlovid)进口注册。
Paxlovid为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治疗药物,用于治疗成人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轻至中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例如伴有高龄、慢性肾脏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病等重症高风险因素的患者。
此前市场有传言通用技术中国医药与某跨国制药公司在洽谈新冠病毒治疗药物合作事宜。受此消息影响,中国医药在3月2日-4日连续3个交易日涨停。公告披露,传言落定。3月10日,中国医药以涨停开盘,收涨10%。
针对合作具体内容等情况,辉瑞相关负责人向美股投资网分析师表示,“以公告内容为准”。截至分析师发稿,通用技术集团相关负责人尚未回复。
合作细节
“商业运营”四字给市场留下想象空间,根据公告,中国医药与辉瑞的协议期为2022年度。定价策略、商业化还是商业配送等均是市场关注的重点。
据了解,作为通用技术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中国医药全称为“中国医药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为1984年成立的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总公司,1999年加入通用技术集团,现成为该集团旗下唯一医药及医疗器械资产整合平台。2018-2020年,中国医药实现营收分别为310.06亿元、352.85亿元、393.12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45亿元、9.81亿元、13.11亿元。通用技术集团则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某位个人投资者在公开平台发文称,辉瑞牵手央企,此次合作不仅是商业配送这么简单,还可能包括整体商业推广运营或后期仿制等一系列产业链的覆盖。
2021年11月,辉瑞宣布已经与联合国支持的MPP(药品专利池)签订一份转授权协议,将允许更多药厂为中低收入国家生产该公司蛋白酶抑制剂PF-07321332的仿制药。根据辉瑞与MPP达成的协议,在世卫组织仍然将新冠肺炎定义为公共健康危机的前提下,将允许MPP免专利费向符合条件的药厂授权生产仿制药,并与利托纳韦一起供应95个中低收入国家,覆盖全球53%的人口。
商业化提速
随着合作伙伴的敲定,新冠口服药的商业化提速。西南证券预计,全球口服新冠药物市场规模为数十亿至上百亿美元,折合成人民币近千亿元。
辉瑞也在着手准备产能与供货的工作。辉瑞此前披露,将持续加大Paxlovid的生产和分销投入,预计在2022年底将提供1.2亿个疗程的药物。
截至目前,Paxlovid已在美国、英国、以色列、加拿大等全球多个国家/地区被批准上市或授权紧急使用。根据公开资料,辉瑞Paxlovid在美国的定价为为期5天一个疗程,美国政府需要支付约530美元(约合3367元人民币)。目前市场猜测称,在国内的定价可能为2000元一个疗程。
不过,在医药行业投资人士李顼看来,紧急使用意味着只能在定点医院使用,从目前来看,中国医药与辉瑞的协议期限为一年,对中国医药的业绩影响有限。中国医药亦在公告中表示,产品的最终使用及销售情况受疫情防控等因素影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且预计相关业务规模占公司整体业务量比重较小,对公司近期经营业绩无重大影响。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继3月2日、3月3日、3月4日连续加仓西方石油公司之后,股神“巴菲特”又出手了!3月9日、3月10日、3月11日再出手加仓西方石油公司,斥资约15.34亿美元(近100亿人民币)。
资料显示,西方石油公司于1920年建立,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主要开采石油和天然气。西方石油公司的业务范围包括美国、中东、北非和南美,是美国第四大石油和天然气公司。
3月2日至3月4日的交易,股神“巴菲特”斥资31.22亿美元加仓西方石油公司。3月2日至3月11日,股神巴菲特已经合计斥资46.56亿美元加仓西方石油公司,折合人民币295.18亿元。
此外,股神巴菲特截至目前还通过权证持有8386万股,西方石油公司股票,行权价格在59.624美元每股。若西方石油公司股价继续上涨,股神巴菲特对这家的公司的持股数量有可能还会继续上涨。
西方石油公司最新股价57.95美元,年初以来股价已经上涨86.57%。
根据2月14日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向美国证交会提交的信息披露报告,截至2021年底,巴菲特持仓中含两家能源公司,西方石油公司之外,还有另一家雪佛龙。对于后一家公司,巴菲特在2021年4季度已经对它进行了加仓。考虑到,巴菲特账上坐拥巨额现金,巴菲特也有足够的实力来进一步增持他看好的公司。
不过,“股神”能源投资也并非回回成功。
事实上,就是西方石油公司本身股神也有看走眼的时候。2020年5月3日,在一年一度的股东大会上,巴菲特被问到对西方石油的投资是回答道:“如果你是西方石油股东或任何一家石油生产公司的股东,在油价走向方面你和我都犯了一个错误。”
巴菲特解释道“在当时的油价上(这项投资)具有吸引力,但显然在每桶20美元时不是,在每桶负37美元时更加不是。”
数据显示,2020年2季度巴菲特清空了持仓中的西方石油公司股票。
这次股神巴菲特是把西方石油捞回来。
原油还能不能追高?
股神加仓,投资者也蠢蠢欲动。暴涨之后,原油还能不能追高?
疫情后,全球经济复苏抬升了原油的需求,地缘政治压制供给。需求激增,供给吃紧,有分析机构给出了乐观预期,有机构称原油价格还有大幅上涨的空间。
例如,中信建投证券黄文涛等根据历次的“地缘-原油”冲击的影响模式分析得出:在冲突得到实质解决前,油价难以显著回落、持续面临上行压力,这增大了全球、尤其是美国的近期通胀风险。地缘政治局势,如不能在未来1-3个月内得到和解,则转入“持续冲突-油价上行”模式的概率在上行。
他认为,当前的原油价格易上难下,整体是受到地缘冲突和供需缺口双重支撑的;ii)如此次冲突能在4-5月前得到有效和解,则原油价格仍有可能回落到60-90美元/桶的较低位区间;iii)如此次冲突在5月左右得到部分和解,例如仅军事行动趋缓,则原油价格在年线层面有可能推升至160-190美元/桶的高位区间;iv)如此次冲突在5月以后仍在较激烈进行,则原油价格在年线层面有可能推升至190-230美元/桶的历史记录水平。
瑞信亚太区首席投资总监伍泽恩(John Woods)预计未来几周内石油和天然气价格将大幅上涨,因为市场预计供需面临风险。从中期来看,较高的能源成本会导致通胀,而美国利率上升(尽管收紧步伐可能略低于最初预期)可能会对大多数亚洲央行施加更大的加息压力,加起来应该会缓和增长前景,尤其是那些经常帐户头寸较弱的国家。对更高利率的预期往往会支持银行的业绩,这意味着寻求保护和对冲其投资组合的投资者应维持其在亚洲的金融股,而不是出售。
不过,机构人士认为,问题还有另一层复杂性:不少国家/地区正在调整关于“气候变暖”相关议题的执行节奏。短期来看,“气候变暖”考虑可能需让位原油的供应安全。这会对原油市场产生什么影响值得注意。
例如,高盛3月8日发布研究报告表示,近期的地缘政治事件可能会促使欧洲能源政策出现转折点。
预计供应安全将成为欧洲的能源政策的第一优先级。其次,是关于消费者保护,限价和发电相关的监管。
大家可能会问,欧洲最关注的气候变暖议题怎么办?高盛认为,长期来看,这一议题依然是关键性的议题,但是未来12-24个月,这一议题的优先级会下降。
商品ETF依然强劲吸金
就目前而言资金用脚投票,还在纷纷涌入商品ETF。
例如,美国除黄金ETF外最大的商品ETF- PDBC 2022年以来截至3月12日,共吸收了资金净流入24.47亿美元。它最新规模79.4亿美元。PDBC 底层为商品期货合约。它由资管巨头景顺投资发行。
来源:ETF.com
3月4日至3月10日一周,标普油气开采ETF XOP 吸收了资金净流入6.63亿美元。它的最新规模为57.3 亿美元,底层为美国油气开采公司股票。
来源:ETF.com
3月4日-3月10日,全球最大的黄金ETF-GLD也强劲吸金,期间吸收资金净流入7.15亿美元。GLD最新规模678.7亿美元。
瑞信Zoltan Pozsar提醒警惕大宗商品危机
瑞信全球短期利率策略主管Zoltan Pozsar 在周一发布的被广泛引用的报告中写道,一场大宗商品危机可能正在酝酿。
通过将当前正在酝酿中的危机与1997年、1998年、2008年和2020年危机进行比较,Zoltan 认为我们可以从它们的相似点中得出结论,每次危机都发生在资金和抵押品市场产生交集时。目前,危机的条件似乎已经具备。
以目前的情况为例,大宗商品可以抵押,具体而言俄罗斯大宗商品就像次级抵押品,而非俄同类大宗商品则像优质抵押品。俄罗斯能源类商品因为市场的割裂而变成“劣质”,对应的保证金规模将让人不寒而栗。这就和雷曼时刻的次贷危机如出一辙,同样庞大的全球市场,同样巨额的杠杆和流动性参与,同样众多交易者参与。
若Zoltan Pozsar分析得有道理,那么此时追高进入大宗商品市场,显然是“危险的游戏”。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国生物制药厂Moderna(MANA)披露,CEO Stephane Bancel的“金色降落伞”(golden parachute),于去年底的价值超过9.26亿美元。
金色降落伞是指企业一旦被收购,首席执行官离职的补偿费用。有关安排是由董事会决定,价值与股价有关连。除了金色降落伞费用外,邦塞尔离开时也可得到150万美元现金作离职金,另250万美元现金花红。
有关数据是在莫德纳周三的公告中曝光,相关价值是以去年12月31日的股价计算。该公司当天收市价为253.98美元,本周则为约140美元。
邦塞尔去年酬金为1820万美元,按年升41%,其中1500万美元为股票奖励。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Meta(FB)从下个月开始计划将其VR头戴设备Quest渗透到苹果(AAPL)的生态系统中。据悉,Meta正在通过苹果健康健身数据聚合平台,将其健身应用程序与苹果移动设备连接,包括苹果手表、iPhone和iPad.数据共享不是自动的,用户需要自己选择。
据了解,就像Apple Watch Activity应用程序一样,Oculus Move应用程序可以让用户设置每天的卡路里消耗和运动目标,这些目标会在使用VR应用时出现在Quest 2 VR 头显的视图中。
这是Meta的第一个重大举措,展示了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一再重申的承诺,即该公司将保持其Meta项目的开放性,并与竞争对手进行互操作。此外,这还代表着苹果第一次真正连接到虚拟现实领域,尽管是被动的。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可靠的分析师报告都指出,苹果即将发布一款沉浸式计算设备。目前还不清楚这款设备将采用增强现实(AR)智能眼镜、VR头戴式设备,还是两者的结合。但业内传言称,发布时间可能会在2022年底或2023年。
如今,随着苹果AR和VR项目的招聘规模不断扩大,Meta和其他VR平台可能很快就会面临来自苹果的重大竞争。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3月14日消息,据天眼查消息显示,近日,北京白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白纸文化”)发生工商变更,新增股东上海幻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持股约15%;同时公司注册资本增至约117.65万人民币。其中,上海幻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B站关联公司。
白纸文化公司成立于2018年3月,法定代表人为辛阔,经营范围含文艺创作;电脑动漫设计;影视策划;软件开发等。公开信息显示,辛阔为国漫《我家大师兄脑子有坑》导演之一。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称,B站加仓投资动漫影视领域,也是其加强商业变现的重要一步。
根据B站发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在OGV(Occupationally Generated Video,专业机构创作视频)方面,优质作品成为B站用户增长及商业变现的重要助推力。
2021年11月,B站举办了第四届“MADE BY BILIBILI”国创动画作品发布会,公布了51部国产动画新内容,并首次提出国创出海口号“Made for Global”。自2020年开始,B站已有24部作品在全球各地区上线。去年,播放量破亿的国创爆款《仙王的日常生活》第二季和《时光代理人》已登陆100多个国家的动漫市场。NETFLIX、Sony等公司也首次购买国创作品版权内容。
另据今年1月14日消息,上海炎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为股东,同时公司注册资本增至约133.33万人民币。
资料显示,上海炎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5月,法定代表人为崔荣,经营范围含软件开发;动漫游戏开发;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网络文化经营等。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3月13日,京东物流发布公告,将以89.76亿元收购德邦66.49%股份。京东物流表示,收购可让公司就货运服务快速获取一张覆盖全国的快运网络,有效提升集团网络能力。其次,双方可共享网络资源,提升规模效应。此外,德邦在制造业拥有较好的服务能力和客户群,能帮助公司实现从消费端、流通端到生产端一体化供应链拓展,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京东物流还表示,德邦有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口碑,重视客户体验,与公司企业文化契合,因此相信该收购能为公司带来长期战略利益。
据了解,双方将在快递快运、跨境、仓储与供应链等领域展开深度战略合作。
此外,美股投资网分析师获悉,在京东物流近日的内部管理会上,京东物流CEO余睿明确表态两家公司合作的原则,即德邦品牌依然保留,德邦作为A股上市公司依然会保持独立运营。
据悉,在内部会上,对于收购德邦一事,京东物流CEO余睿曾表示,“在一起是为了干大事,绝不是要内卷,也不是为了消灭谁,这个市场非常大。”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3月11日,360数科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务业绩,科技业务和小微业务表现突出。科技业务方面,2021年第四季度,360数科科技业务项下交易额为518.66亿元,同比上升120.2%,占全部业务比重达53.5%。2021年全年,360数科科技业务交易额为1942.25亿元,较2020年提升179.4%。
截至2021年四季度末,360数科累计连接119家金融机构与1.882亿个人用户和小微企业;帮助金融机构为3850万个人用户和小微企业提供授信服务,同比增长24.6%。2021年4季度,360数科通过开展“小微服务月”活动,加大小微企业扶持力度,将普惠金融服务推进到两百余个创新园、工业园等小微企业聚集地。
报告期内,360数科持续通过技术手段提高精细化运营能力和业务效率。2021年第四季度,360数科A/B快速实验平台上线,推动了多个业务指标实现改善。2021年,公司还开发了基于AI模型的多模态情绪识别系统,多维度提升用户满意度。安全技术方面,360数科旗下360借条APP获得了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CCRC)的安全认证证书。
360数科CEO吴海生表示,公司专注于金融科技战略,持续投入更多的技术研发。2022年,公司将继续提升社会服务效率、服务实体经济,注重健康可持续发展。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继3月2日、3月3日、3月4日连续加仓西方石油公司之后,股神“巴菲特”又出手了!3月9日、3月10日、3月11日再出手加仓西方石油公司,斥资约15.34亿美元(近100亿人民币)。
资料显示,西方石油公司于1920年建立,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主要开采石油和天然气。西方石油公司的业务范围包括美国、中东、北非和南美,是美国第四大石油和天然气公司。
3月2日至3月4日的交易,股神“巴菲特”斥资31.22亿美元加仓西方石油公司。3月2日至3月11日,股神巴菲特已经合计斥资46.56亿美元加仓西方石油公司,折合人民币295.18亿元。
此外,股神巴菲特截至目前还通过权证持有8386万股,西方石油公司股票,行权价格在59.624美元每股。若西方石油公司股价继续上涨,股神巴菲特对这家的公司的持股数量有可能还会继续上涨。
西方石油公司最新股价57.95美元,年初以来股价已经上涨86.57%。
根据2月14日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向美国证交会提交的信息披露报告,截至2021年底,巴菲特持仓中含两家能源公司,西方石油公司之外,还有另一家雪佛龙。对于后一家公司,巴菲特在2021年4季度已经对它进行了加仓。考虑到,巴菲特账上坐拥巨额现金,巴菲特也有足够的实力来进一步增持他看好的公司。
不过,“股神”能源投资也并非回回成功。
事实上,就是西方石油公司本身股神也有看走眼的时候。2020年5月3日,在一年一度的股东大会上,巴菲特被问到对西方石油的投资是回答道:“如果你是西方石油股东或任何一家石油生产公司的股东,在油价走向方面你和我都犯了一个错误。”
巴菲特解释道“在当时的油价上(这项投资)具有吸引力,但显然在每桶20美元时不是,在每桶负37美元时更加不是。”
数据显示,2020年2季度巴菲特清空了持仓中的西方石油公司股票。
这次股神巴菲特是把西方石油捞回来。
原油还能不能追高?
股神加仓,投资者也蠢蠢欲动。暴涨之后,原油还能不能追高?
疫情后,全球经济复苏抬升了原油的需求,地缘政治压制供给。需求激增,供给吃紧,有分析机构给出了乐观预期,有机构称原油价格还有大幅上涨的空间。
例如,中信建投证券黄文涛等根据历次的“地缘-原油”冲击的影响模式分析得出:在冲突得到实质解决前,油价难以显著回落、持续面临上行压力,这增大了全球、尤其是美国的近期通胀风险。地缘政治局势,如不能在未来1-3个月内得到和解,则转入“持续冲突-油价上行”模式的概率在上行。
他认为,当前的原油价格易上难下,整体是受到地缘冲突和供需缺口双重支撑的;ii)如此次冲突能在4-5月前得到有效和解,则原油价格仍有可能回落到60-90美元/桶的较低位区间;iii)如此次冲突在5月左右得到部分和解,例如仅军事行动趋缓,则原油价格在年线层面有可能推升至160-190美元/桶的高位区间;iv)如此次冲突在5月以后仍在较激烈进行,则原油价格在年线层面有可能推升至190-230美元/桶的历史记录水平。
瑞信亚太区首席投资总监伍泽恩(John Woods)预计未来几周内石油和天然气价格将大幅上涨,因为市场预计供需面临风险。从中期来看,较高的能源成本会导致通胀,而美国利率上升(尽管收紧步伐可能略低于最初预期)可能会对大多数亚洲央行施加更大的加息压力,加起来应该会缓和增长前景,尤其是那些经常帐户头寸较弱的国家。对更高利率的预期往往会支持银行的业绩,这意味着寻求保护和对冲其投资组合的投资者应维持其在亚洲的金融股,而不是出售。
不过,机构人士认为,问题还有另一层复杂性:不少国家/地区正在调整关于“气候变暖”相关议题的执行节奏。短期来看,“气候变暖”考虑可能需让位原油的供应安全。这会对原油市场产生什么影响值得注意。
例如,高盛3月8日发布研究报告表示,近期的地缘政治事件可能会促使欧洲能源政策出现转折点。
预计供应安全将成为欧洲的能源政策的第一优先级。其次,是关于消费者保护,限价和发电相关的监管。
大家可能会问,欧洲最关注的气候变暖议题怎么办?高盛认为,长期来看,这一议题依然是关键性的议题,但是未来12-24个月,这一议题的优先级会下降。
商品ETF依然强劲吸金
就目前而言资金用脚投票,还在纷纷涌入商品ETF。
例如,美国除黄金ETF外最大的商品ETF- PDBC 2022年以来截至3月12日,共吸收了资金净流入24.47亿美元。它最新规模79.4亿美元。PDBC 底层为商品期货合约。它由资管巨头景顺投资发行。
来源:ETF.com
3月4日至3月10日一周,标普油气开采ETF XOP 吸收了资金净流入6.63亿美元。它的最新规模为57.3 亿美元,底层为美国油气开采公司股票。
来源:ETF.com
3月4日-3月10日,全球最大的黄金ETF-GLD也强劲吸金,期间吸收资金净流入7.15亿美元。GLD最新规模678.7亿美元。
瑞信Zoltan Pozsar提醒警惕大宗商品危机
瑞信全球短期利率策略主管Zoltan Pozsar 在周一发布的被广泛引用的报告中写道,一场大宗商品危机可能正在酝酿。
通过将当前正在酝酿中的危机与1997年、1998年、2008年和2020年危机进行比较,Zoltan 认为我们可以从它们的相似点中得出结论,每次危机都发生在资金和抵押品市场产生交集时。目前,危机的条件似乎已经具备。
以目前的情况为例,大宗商品可以抵押,具体而言俄罗斯大宗商品就像次级抵押品,而非俄同类大宗商品则像优质抵押品。俄罗斯能源类商品因为市场的割裂而变成“劣质”,对应的保证金规模将让人不寒而栗。这就和雷曼时刻的次贷危机如出一辙,同样庞大的全球市场,同样巨额的杠杆和流动性参与,同样众多交易者参与。
若Zoltan Pozsar分析得有道理,那么此时追高进入大宗商品市场,显然是“危险的游戏”。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