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信号 StockWe8 客服微信2号 MaxTrades 客服Telegram号 MeiguM 邮箱 buy@tradesMax.com 电话 (626)378-3637

gold 20 virus

深度分析

美股下一个PLTR HIMS APP如何找?他们都有什么共同点?

作者  |  2025-02-16  |  发布于 深度分析

我们很幸运又一次踏中了“AI医疗”这个风口,我们每周只出一期深度视频,不追求数量,只追求质量,从去年12月底开始从 HIMS,到NBIS,再到 TEM

12-HIMS

12-NBIS

我们深入分析一家公司真的耗费了很多时间,但成绩是靓丽的。第一次分享AI远程医疗股 HIMS时,很多观众都不知道这个公司,现在这个视频已经有6万播放量了,看到的观众有赚到的请点个赞支持一下我们原创。

而我们的VIP社区是在11月建仓HIMS的,当时21.4美元,我们当时给出了50-70美元目标价,本周冲到65美元的历史新高

HIMS 20241125154317

股价翻了3倍。

我们当时是用了什么量化分析工具找到HIMS的呢?答案是这个我们团队自主研发的AI量化金融分析工具 StockWe.com

现在是2025214日,我们把日期改为20241118日,我们的AI选股模型排在最上面的第一个AI选股,有7颗星,就是 HIMS

HIMS-BEST-AI-2024-11-18

我们来仔细看一下,我们再放大一点,我们的模型是在20.1美元的位置提示入场价格,非常明确,就算你是小白的美股新手,也能很轻易看懂这软件到底怎么用,我们会把订阅的链接,放在视频下方。目前,我们的软件已经有上万名订阅会员,我们再来切换到日线股,对,就差不多在这个底部的地方,我们的AI量化交易就发出了买卖信号,本期视频将公布我们的AI模型背后的原理,我们是怎么构建这系统的,干货满满,记得看到最后。不然你将错过今年下一个大机会。

今天的视频,我们将通过分析几只翻5倍以上的美股,分析他们背后的催化剂和核心要素,在我们量化交易里面,称之为因子,以此来找出今年并未被人挖掘的潜力牛股。

大家好,这里是美股投资网,2008年成立于美国硅谷,由前纽约证券交易所资深分析师Ken创立,专注AI,挖掘美股投资机会。旗下 AI量化金融分析工具-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每天追踪机构主力资金买卖情况,多空情绪。

 

AI医疗第一股 HIMS

最近1个月左右时间上涨了几乎一倍。

 

背后的原因是

第一,HIMS在超级碗期间投放的广告效果巨大。尤其是他们推广的复方塞马鲁肽注射剂广告,广告一播出,官网流量瞬间飙升了650%。这个数据直接说明了,消费者对HIMS产品的兴趣大幅度增加,品牌曝光度也跟着大幅提升。这样的广告效果不仅仅是一次营销成功,背后也有着品牌价值的爆发。

hims-2025-02-13-webs-sales

其次,政策也给了HIMS一个大力支持。美国参议院最近批准了小罗伯特·肯尼迪担任卫生部长,而他领导下的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可能会对减肥药等的监管放松,尤其是像HIMS这样的复合药物生产商。这对HIMS来说无疑是个巨大利好。如果这些药物能通过安全评估,未来市场对HIMS的认可度将大大提升,这也意味着HIMS的增长潜力会进一步放大。

美股大数据团队一切以数据说话,我们每天追踪HIMS的网站访问量,我们看到公司的流量不断飙升,这些数据作为我们参考并建模的因素之一,让我们更好的决策。

这个HIMS信用卡消费数据,同比增长200%以上。

HIMS-Credit-card

除了这些营销和政策的因素,机构的资金也是HIMS股价上涨的原因之一。根据美股大数据平台的数据,2023年底到2024年,HIMS的机构持股量达到了历史新高,这也显示了机构对HIMS未来发展的信心。

那么,HIMS为什么会突然增长得这么快呢?简单来说,HIMS抓住了很多隐私敏感的健康需求,提供了线上解决方案。无论是男性的脱发、生理功能障碍,女性的皮肤护理、还有心理健康方面的焦虑、抑郁药物和心理咨询服务。这些都是消费者不太愿意在线下公开处理的问题,HIMS就用线上服务解决了这个痛点。

HIMS的另一个大优势就是它的品牌和订阅模式。你知道,面对消费者,品牌就是竞争力。HIMS通过订阅服务,让消费者定期收到药品,而不是一次性购买。这个模式不仅提升了客户的复购率,也让HIMS拥有了更强的客户粘性,远比传统平台的一次性销售更有优势。

而且,HIMS未来的增长潜力也非常大。他们不仅在扩展健康产品线,比如心脏健康和更深入的心理健康领域,未来还计划加速国际市场的拓展。2024年,HIMS已经开始进军英国和欧盟,未来还可能扩展到其他地区,这样的全球布局让HIMS的成长空间更大。

说到营收,HIMS的表现也非常亮眼。2024年第三季度,HIMS的营收达到了4.01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77%。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增长速度是越来越快的:第一季度增长了46%,第二季度增长了52%,到了第三季度,增速直接加速到了77%。这不仅说明了公司业务扩展的速度,也反映出它在执行力和适应市场方面的不断优化。

总结一下,HIMS它通过精准定位市场、创新商业模式和满足消费者需求,打破了传统医疗平台的壁垒。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产品线的扩展,HIMS未来的增长空间巨大。但目前股价需要接下来公布财报来支撑,值得注意的是,现HIMS的做空数量创新高,有机构交易员大量做空预计股价回调。

 

移动广告技术公司APP

 

接着我们分析美股AI应用“领头羊”AppLovin,美股代号APP,是一家移动广告技术公司。去年股价涨幅超过900%,本周三盘后因为公布靓丽的财报飙升近30%,价格来到509美元。

美股投资网认为,表面业绩指标超预期的背后,其实恰恰是隐含了更关键的点——APP电商广告的增长逻辑正在逐步被印证。电商广告的市场规模远大于游戏广告市场,简单来说,电商广告就像“大海”,而游戏广告则是“池塘”。如果APP能够在电商广告这片“大海”中占据一席之地,它的成长空间就会大大扩展,估值也会水涨船高。

那么,为什么电商零售广告主要选择APP呢?我总结了几个原因,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首先,目标用户群体重叠。APP的主要市场是游戏广告,但它吸引的很多用户其实和电商广告主的目标群体有很大的重叠,尤其是那些轻度游戏用户,很多是年长一些的女性用户。相比中重度用户,这些人更愿意通过广告获得奖励,而不是直接付费。所以,像化妆品这类针对女性的产品,选择APP的广告效果会更好,而且它的广告价格也比其他平台低得多。

第二,广告时长更长,注意力集中。大家都知道,游戏广告通常持续3060秒,用户在玩游戏时不会像在社交平台上那样快速跳过广告。所以,投放游戏广告的广告主能够获得更多用户的注意力和更高的转化率,这对广告主来说意味着更高的回报。

第三,避免依赖单一平台。我们看到,像Meta这样的广告平台,最近价格一直在涨,很多中小广告主觉得压力很大,成本越来越高。APP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它的广告价格只有其他平台的1/5,而且效果几乎一样好,广告主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得到更高的回报。而且,APP不像TikTok那样有广告库存的限制,它的广告库存可以快速扩展,所以它的广告价格不会因为库存不足而短期暴涨,这有助于保持稳定的回报率。

总结来说,APP在电商广告领域的渗透非常顺利,市场也没有太多阻力。即使它只拿到很小的市场份额,也能带来很大的收入增长,毕竟电商广告市场比游戏广告市场大得多。就像它第四季度财报发布后,股价大涨30%一样,大家都看到了它在电商广告市场的潜力。

这个逻辑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财报预期中也得到了进一步印证。APP对广告收入的预期超出了市场的预期,这说明它的业务不仅健康,还展现出对电商广告市场强烈的渗透信心。特别是对于中小广告主,APP的广告回报率做得非常好。虽然它的点击转化率不如Meta等平台,但因为它的千次展示成本(CPM)低,广告主通过APP能用更低的成本获得更高的回报,从而推动了它在电商广告市场的扩展。

当然,电商广告的扩展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尽管第四季度广告收入超出了预期,但广告利润率的下滑让市场有点担心。具体来说,APP的服务器带宽、折旧成本和第三方云服务的费用都在上涨,导致了成本的增加,进而影响了利润空间。

不过,这些成本增加其实是APP在扩展电商广告时必须的投入,特别是在基础设施方面。虽然短期内会影响盈利能力,但从长远来看,这些投入是必要的,能够支撑更广泛的市场需求和更强的广告投放能力。所以,即使短期内有些利润压力,这些投资对APP来说是长期发展的一部分。

总结来说,APP的增长逻辑就是通过低成本、高回报的广告模式吸引中小广告主,成功拓展电商广告市场。虽然它面临成本上升的挑战,但在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和运营优化为它的长期增长提供了支撑,增强了它在电商广告市场的竞争力。

其实早在去年9月,我们AI量化金融分析工具就扫描到AppLovin这牛股,我们把软件时间改为去年911

APP-2025-02-16 22-54-05

我们看到,APP出现在我们当天AI选股的5星推介里面,排除了上面两个5美元的低价股,APP 就是当天我们买入的股,股价在89美元提醒时候,随后当天一路上涨到98美元,截至目前涨幅453%

 

金融科技公司HOOD

 

最后我们分析金融科技公司Robinhood 美股代号HOOD,美股代号HOOD,本周三盘后公布财报后股价飙升15%。收入同比增长 115%,达到 10 亿美元。这一增长背后,展示了该公司精准的战略和创新的商业模式。

首先,HOOD的成功是因为其提出了全美首个零佣金交易的模式。最近一两年,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它开始向更广泛的金融产品扩展,特别是在加密货币领域。HOOD很早就看到了加密货币的潜力,比很多传统平台更早进入这个市场。而且它的操作简便、费用低,这一下就吸引了很多年轻人投资加密货币,市场份额也快速增长。

比如,2024年第四季度,HOOD的加密货币交易收入直接暴涨了700%。这不仅让它在加密货币领域站稳了脚跟,还加强了平台的用户粘性,更多用户开始依赖HOOD进行各种交易。它不仅在股票交易上有优势,进军加密货币市场后也获得了更大的增长空间。

接着,HOOD还把目光投向了期权交易,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产品线。很多投资者开始利用期权来增加回报,而HOOD的低成本、简化的交易方式正好迎合了这个需求。HOOD通过推出高级功能,让账号里面未投资的现金获得 4% 的年利率,吸引无数付费用户,增长速度达到了86%

而且,HOOD不仅仅依靠美国市场。2024年,HOOD加速了国际化的步伐,尤其是进入了英国和欧盟市场,迅速吸引了新用户。与很多竞争对手仅依赖本土市场不同,HOOD的全球化战略让它在多个地区都取得了显著的市场份额,并且提升了品牌的全球认知度。

总结来说,HOOD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不断扩展产品线、满足更多投资者的需求,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市场影响力。再加上全球化的布局,HOOD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美国平台,它正在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金融科技巨头。

好,到这里就分析完这三家了,通过这三个公司,我们不难发现都有几个共同点,它们都依赖创新的商业模式、精准的市场定位以及基于技术和数据的优化策略,让他们的营收出现爆炸性的增长,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用户体验的提升和市场份额的扩展。这些正是我们美股大数据AI模型选股的核心要素。基于这些要素,大家可以在未来的选股过程中寻找到潜力股。如果在选股过程中遇到困难,欢迎加入我们的VIP,立即获得我们送出的AI量化金融分析软件《美股大数据》并获取更多的支持和深度分析。

 

美股INOD潜力股深度分析

作者  |  2025-02-16  |  发布于 深度分析

你是否也像我们一样在寻找下一轮美股的投资机会?今天这期视频,美股投资网毫无保留给大家揭秘2025年不为人知的12只潜力股,当中有大部分都是受益于AI浪潮的公司。我敢保证里面至少有8只,我们绝对是全网第一个分析报道的中文媒体。

我会用大量的客观数据和分析这些公司的潜力。2024年我们通过这AI量化算法去构建数学模型,发现了很多市场的新规律

在美股大数据StockWe.com软件上,89美元挖掘出2024年的AI大牛股AppLovin ,股票代号APP

APP-2024-12-09 18-57-54

今年累计上涨768%336美元

我们通过该模型,找到多家类似的公司,我们希望每个公司都给大家深入的分析而不是走马观花,所以,每一集会分享4只股,分上中下3集,共12只。大家好,这里是美股投资网,由前纽约证券交易所资深分析师Ken创立的11年的频道,专注人工智能,挖掘美股投资机会,旗下AI量化金融终端 -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每天追踪机构主力资金买卖情况,多空情绪。

 

AI数据标注与模型优化服务商INOD

INOD 20241231123514

众所周知,算力、算法和数据构成了人工智能的三大支柱,英伟达是算力的卖铲人,数据标注就是AI的原材料

AI-compute

Scale AI则是当前为AI提供数据支撑的最主要服务商。Scale AI 成立于2016,其创始人是华裔天才少年Alexandr Wang,创立公司时年仅19岁,在MIT刚读完大一。Scale创立之初主要是给原始数据打标签,比如给图片标明是什么物体,给文字标注情感倾向,让AI模型能更好理解这些信息,Scale AI 正是通过为 Meta、微软和 OpenAI 等科技巨头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标注服务,帮助它们训练出更强大的 AI 模型,也因此迅速在这一领域站稳了脚跟。

Scale AI还没有上市,那投资者是否能找到相关的上市公司呢?美股投资网经过调研,真的找到这么一家公司,是Scale Ai的竞争对手,美股代号 INOD。相比 Scale AI 主攻广泛的通用数据标注市场,INOD 选择了一条聚焦垂直领域的差异化路线。它专注于医疗、金融和法律这些要求极高的专业领域,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数据方案,这种定位,帮助 INOD 在生成式 AI 的浪潮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INOD 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严格的数据质量控制,填补了这一空白,它成功赢得了科技七巨头中五家的长期合作关系,还在积极开拓新客户,目前已经与两家潜在客户展开洽谈。可以说,INOD 的业务版图正在稳步扩大。

更重要的是,AI的崛起为 INOD 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据行业预测,到 2029 年,AI 相关的 IT 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 2000 亿美元。而 INOD 的策略很清晰:横向扩展到医疗、保险和制造业等更多领域,纵向深化与现有客户的合作。这种双管齐下的策略,不仅帮助它稳固了已有市场,还在持续开辟新的收入来源。

从财务表现来看,INOD 的增长同样令人印象深刻。2024 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5220 万美元,同比增长 136%,非常惊人,环比增长 60%,并且成功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 1740 万美元,并大幅上调了 24 财年业绩指引,从亏损到盈利的快速转变,既证明了它的商业模式逐渐成熟,也展现了它在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上的出色能力,为未来的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估值方面,INOD 展现出巨大的重估空间。以行业龙头 Scale AI 为参照,这家公司在 2024 年的年度营收接近 10 亿美元,估值达 138 亿美元;而 INOD 的过去 12 个月营收为 1.4 亿美元,仅为 Scale AI 的七分之一。若以同样的估值倍数计算,INOD 的理论估值应达到 19.7 亿美元。然而,目前其市值仅 12.5 亿美元,显著低于这一水平,对应股价应为 65 美元。这种显而易见的低估值与高增长潜力的结合,为投资者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价值重估机会。

INOD公司财务健康状况良好,拥有大量现金,少量债务,截至最新财报,INOD 的债务权益比仅为 10.23%,现金流健康且资产回报率(ROA)和股本回报率(ROE)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当然,INOD存在的风险过度依赖少量的主要客户,如果主要客户减少订单或终止合作,公司的收入将受到严重影响。所以在INOD相对的低位进场更安全,比如参考价格35美元附近的位置,但你不一定能等到回调。

 

高效数据传输方案提供商CRDO

第二家AI相关公司是Credo,美股代号CRDO。这是一家专注于高速数据传输技术的科技公司。它的核心技术大幅提升了数据在服务器和 GPU 之间的传输效率,让数据跑得更快、更稳、更省电。这些技术不仅满足了AI模型和云计算的高性能需求,也让 CRDO 成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CRDO

AI 和云计算快速扩张的背景下,数据传输对带宽、延迟和能效的要求越来越高,而 CRDO 的技术正是为了解决这些关键问题而生。凭借 400G 800G 网络解决方案,CRDO 不仅能显著优化 GPU 之间的数据传输效率,还通过降低延迟和提升算力输出,为复杂 AI 模型和高性能计算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CRDO 的客户阵容可谓含金量十足,包括微软、亚马逊和特斯拉等科技巨头。这些公司对 AI GPU 加速架构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加,而 CRDO 的高速数据连接技术,已经成为它们运行云计算和 AI 模型的关键组成部分。

在财务方面,CRDO 的增长表现也非常亮眼。2024 财年,公司收入同比增长 70%,主要得益于 AI 和云计算基础设施的强劲需求。未来的增长预期更加乐观——分析师预计其收入年增长率将达到 49.68%,而 EBITDA增长将高达 129.08%。这一快速扩张的势头,不仅反映了 CRDO 在行业中的核心地位,也为公司的长期价值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CRDO 在主动式电力电缆(AEC)市场中也占据了重要地位。据预测,到 2028 年,AEC 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45%,总规模将突破 28 亿美元。作为这一领域的重要玩家,CRDO 正在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尤其是在 AI 数据中心中,CRDO AEC 技术正在帮助客户优化能源管理,如果市场预测成真,到 2028 CRDO 的收入可能迎来大幅增长,为未来业务扩展打开了更多可能性。

不过CRDO 当前的 EBITDA 利润率为 -7.96%,盈利能力尚待提升。不过,这种情况在处于高速成长阶段的科技公司中并不少见。随着收入规模的扩大和运营效率的改善,CRDO 有望逐步扭转这一局面。值得注意的是,包括美国银行和巴克莱在内的多家知名机构,依然对 CRDO 充满信心,并给出了 80 美元的目标价。

在竞争格局中,CRDO 面对的是博通和 MarvellMRVL)这样的大型对手。然而,CRDO 的灵活性成为了它的独特优势。与这些行业巨头相比,CRDO 能够更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并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这让它在光以太网和电以太网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此外,作为 HiWire 联盟的重要成员,CRDO 进一步增强了其在高速连接领域的行业话语权。这样的行业定位,让 CRDO 不仅能够在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差异化优势,也为未来的技术和市场扩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我认为60美元附近的入场价不错。

其余更多潜力股,请登录 https://StockWe.com/vip

英伟达还能“反弹”吗?大摩内部“吵翻了”!

作者  |  2025-02-06  |  发布于 深度分析

 

美股周四收盘涨跌不一,投资者暂时忽略了特朗普关税证策的影响。美国经济数据好坏参半,虽然上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增幅超出预期,但第四季度生产率上升符合预期。

财证部长贝森特的言论为市场提供支持,他表示特朗普证府正在通过扩大能源供应来降低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而控制通胀。

但是芝加哥联储主席古尔斯比发表鹰派言论,预计美联储在未来18个月将会逐步降息。然而,由于财证证策的不确定性,降息次数可能会受到限制,这对美股构成一定压力

截至收盘,道指跌幅为0.28%;纳指涨幅为0.51%;标普500涨幅为0.36%

根据美股投资网最新消息,苹果计划在未来几天推出iPhone SE升级版,旨在通过现代化低成本机型来刺激增长,并吸引消费者转向iPhone SE。然而,苹果可能不会为这款设备举行正式发布会,而是选择在其官网上发布。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许多美国地区的苹果零售店iPhone SE库存已接近枯竭,这通常是新机发布前的迹象。

亚马逊周四盘后公布财报显示,尽管四季度的假日季业绩超出预期,但对一季度展望欠佳,导致该公司股价盘后一度跌超7%

同时,亚马逊四季度278亿美元的资本支出远高于分析师预期,并创下历史新高,而且2025年的资本支出预计将达到1050亿美元,表明亚马逊正在加大支出支持AI业务发展。

英伟达三日反弹10%,目前股价128.68美元,

我们曾在公开文章和VIP社群多次强调过,英伟达第一支撑位118美元。

NVDA 20250128152307

英伟达GTC年度大会将于317日至21日举行,公司行证总裁黄仁勋将在318日发表主题演讲,市场关注黄仁勋会否谈及DeepSeek、贸易战、英伟达GB300伺服器新品进展等。

 

大摩内部对英伟达分歧严重

摩根士丹利内部的分析师对于英伟达的前景出现了明显分歧,特别是在大中华区和北美区的观点上有所不同。

大中华区的分析师下调了GB200芯片的出货预期,认为最差情况下出货量可能会低于2万块,同时预测云计算市场的增长周期可能会在今年达到顶峰,且第四季度的同比增速可能降至个位数。相比之下,北美区的分析师则坚定看好英伟达的未来,认为DeepSeek引发的抛售其实提供了机会,英伟达依然是首选。

在今天(26日)发布的最新报告中,摩根士丹利的Joseph Moore等半导体行业分析师为英伟达设定了152美元的目标价,预计其股价比周三收盘水平上上涨约21.8%

他们认为,尽管市场对英伟达的潜在长期风险存在一些担忧,但短期内,英伟达的业务仍然强劲,尤其是Blackwell芯片的供应可见性有所增强,客户需求持续回升。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依然认为英伟达是AI领域的领军企业,并将其列为首选投资标的。

然而,北美区分析师也指出,尽管目前英伟达的短期表现仍然稳健,但存在一些潜在的负面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其未来的市场表现。主要的风险来自以下三方面:

1.出口管制风险的加剧:尽管英伟达在美国本土占据领先地位,但如果美国证府进一步加强对AI硬件的出口管制,这可能会对全球AI软件和硬件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分析师指出,美国在25年前对微处理器实施的出口管制,曾显著降低了美国在微处理器市场的份额,这可能是AI领域未来的潜在风险。虽然当前的管制措施还不确定,但这可能会对英伟达的利润率造成一定的冲击。

2. AI领域融资环境的变化:过去一年,AI概念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热潮,但随着市场情绪的转冷,融资环境的收紧可能会限制AI产业的扩展,尤其是那些依赖资本开支的AI公司。分析师指出,未来融资审查可能更加严格,这对扩展性较大的AI企业来说是一个挑战。

3. 投资者情绪的消极变化:尽管英伟达在AI领域的技术优势仍在,市场对其前景的情绪却出现了波动。分析师认为,随着DeepSeek等因素引发的市场情绪变动,投资者的信心显著下降,英伟达是否能通过加速收入增长来缓解这种情绪仍然存在争议。

尽管面临这些挑战,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仍然保持对英伟达的乐观看法,他们强调了以下四个因素,支持英伟达未来的增长前景:

1. HopperBlackwell芯片的信心依然增强:分析师指出,虽然Hopper芯片的需求在短期内有所放缓,但由于出口管制等因素,需求有望逐步回升。此外,Blackwell芯片的前景更加明朗,尤其是GB200芯片的需求也持续增温,市场对Blackwell的需求信心逐步增强。

2. 大型训练集群的建设仍在持续:尽管投资者对大型集群的情绪有所波动,但英伟达的关键客户依然致力于推进AI基础设施的建设。

大客户如甲骨文、微软、Meta和谷歌的高管在最新的财报电话会议中均表示,他们在AI领域的支出依然保持积极态度,尤其是在云端计算和GPU的应用方

3. 推理市场的稳步增长:分析师认为,英伟达在推理领域的市场地位依然无可撼动。虽然推理市场整体呈现通缩趋势,但英伟达的高端GPU仍是推理计算的首选解决方案。尽管低端的推理产品(如T4L40)有一定市场,但随着推理任务的复杂化,市场对高性能GPU的需求持续增长。英伟达的高端GPU,如HopperBlackwell,正是解决这些高性能需求的最佳选择。

4. 下半年GPU市场情绪有望回升:摩根士丹利分析师指出,尽管目前市场对于ASIC产品的青睐有所上升,但他们预计这种趋势将在下半年发生逆转。

由于GPU在推理计算中的灵活性和高效性,预计下半年GPU的收入将加速增长,而ASIC则面临增长瓶颈。分析师相信,随着AI工作负载的复杂化,GPU将继续在训练和推理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美股VIP社群,和前纽约证券交易所资深分析师Ken交流!

 

美国股票HIMS会是今年大牛股吗?

作者  |  2025-02-04  |  发布于 深度分析

美股投资网对美国医疗公司HIMS做出深度研究,我们通过大数据量化建模,成功找出了下一只AI相关医疗股 HIMS ,很久没有发现这么好的基本面的公司了,我们打算一直持股到明年,它价格不高在20-40美元之间,财报靓丽,营收增速行业排第一,上涨空间巨大。

为了做这期视频我们收集了几万字的资料整理出5000字的干货,所以视频发出来会比我们每天更新的微信公众号晚几天,微信搜索美股投资网,立即关注。

上周五微信文章我们就提到过它,是一家线上药房+远程医疗+减肥药+脱发治疗等健康营养品的公司,美股代号 HIMS,在今天的视频中,我们将深挖HIMS这家明星公司的核心潜力,揭示它为何有望实现惊人的三倍增长,并拆解HIMS的财务状况,全面分析GLP-1减肥药市场的巨大机遇与远程医疗的竞争。

大家好,这里是美股投资网,由前纽约证券交易所资深分析师Ken创立的频道,专注人工智能,挖掘美股投资机会,旗下量化金融AI软件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每天追踪机构主力资金买卖情况,多空情绪。

HIMS财务状况分析

说到远程医疗,大家或许最先想到的就是TDOC,它是远程医疗的代表性公司。TDOC主要采用B2B2C模式,通过雇主和健康计划为消费者提供广泛的远程医疗服务,基本上把自己融入了传统医疗保健系统。

但是,HIMS却是另一种打法,HIMS采用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模式,专注于年轻一代——千禧一代和Z世代,提供针对几种具体疾病的远程医疗和药房服务,比如减肥、脱发、皮肤护理、性健康和焦虑治疗。

这两家公司之间有一个巨大的区别,那就是它们药品的分发方式。TDOC将患者和开药的医生联系起来,但它不干预药品的分发。相反,HIMS则经营一个网上药房,可以直接分发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真正实现“从医生到药品”的一条龙服务。

而且,HIMS的亮点还在于它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每个患者的剂量、药物的组合,甚至是成分,都会根据个人需求量身定制。传统药房的标准药物配方往往无法提供合适的剂量、形式,甚至可能包含患者过敏的成分。而HIMS通过这种个性化的方式,让客户觉得自己的“健康方案”比传统医疗保健系统的更好,因而吸引了大量忠实订阅用户。

知道了HIMS是做什么的,接下来我们来聊一聊它的财务数据,看看它的赚钱能力有多强,是否真有实力撑起未来的增长。

首先,从收入方面来看,HIMS在第三季度实现了4.016亿美元的营收,同比增长了77%。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这一增速显示出明显加快的趋势:第一季度增长46%,第二季度增长52%,而第三季度则进一步加速(77%)。这不仅反映了公司业务的快速扩张,也体现了其在执行和市场适应上的持续优化。

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利润表现。HIMS的经调整EBITDA达到了5110万美元,同比增长接近400%,利润率提升至13%相比之下,竞争对手TDOC的利润率始终在较低水平徘徊,且仍在亏损中。HIMS的这一亮眼表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高效的成本控制和人工智能的应用,特别是在订阅用户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公司能够通过规模效应提高边际利润,保持了可观的盈利能力。

在毛利率方面,HIMS稳定在81.1%。对于一家提供订阅服务的公司来说,这一数字显示出它的商业模式在成本控制和利润获取上的潜力。与Teladoc和其他远程医疗公司相比,HIMS的毛利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这也证明了其运营效率远高于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

对于一家快速扩张的公司来说,现金流的健康至关重要。HIMS过去12个月的自由现金流为1.49亿美元,这一数字远超它的股本支出(8586万美元)。相比之下,许多同行公司在扩张过程中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而HIMS则展示了其强劲的现金生成能力。

HIMS的资本支出主要用于网站和移动应用的开发,投资方向聚焦于未来的用户体验优化和平台的长期扩展。这些支出不是短期的消耗性投入,而是为持续增长和市场拓展做好了基础。与此不同,TDOC等公司往往更注重短期的业务开支,而HIMS则通过战略性投资,确保了未来几年的增长潜力。

HIMS的个性化健康产品在第三季度的订阅用户同比增长了175%,这些用户已占总订阅用户的50%以上。这一数据突出了HIMS在个性化远程医疗领域的独特优势,尤其是在年轻消费者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定制化健康方案。

用户一旦加入平台,后续的扩展成本显著低于获取新用户的成本。随着用户对品牌的认同度和依赖度不断加深,公司的客户留存率和复购率逐步提升,形成了强有力的品牌护城河。这使得HIMS能够在长期维持较高的客户价值,同时降低客户获取成本,保持稳健的收入增长。

HIMS的资产负债表也相当健康。截至第三季度,公司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2.54亿美元,且完全没有债务。在当前高利率的市场环境下,HIMS的无杠杆财务结构为其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风险抗压能力。这与TDOC等公司相比较,HIMS的财务稳健性无疑为其未来的扩张和战略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最后,HIMS的股本回报率(ROE)在过去12个月达到了26.35%,这一水平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对于一家仍处于高速扩张阶段的公司来说,展示了它在资本运作上的效率和投资回报潜力。

这张图展示了HIMS的股价涨幅远超其他几家远程医疗公司,甚至大幅超过了标普500指数。

从估值来看,HIMS的前瞻市销率(P/S)逐年下降。这表明,尽管收入持续增长,市场对HIMS的估值正在趋于合理化,为未来的股价提供了更大的上涨空间。

HIMS 和亚马逊远程医疗市场的较量

随着HIMS持续在远程医疗领域稳步扩张,市场的关注点不仅聚焦于其业绩表现,也开始讨论可能影响其增长的潜在风险。其中,亚马逊入局远程医疗被认为是HIMS面临的最大挑战。作为全球电商巨头,亚马逊凭借其资源优势和庞大的会员体系,正在迅速布局远程医疗市场。那么,亚马逊的威胁究竟有多大?HIMS能否守住自己的护城河?让我们从定价、技术、用户粘性等方面逐一剖析。

1. 价格战的冲击

亚马逊的价格策略向来咄咄逼人,这一次也不例外。

以脱发治疗药物Finasteride为例,亚马逊Prime会员价格仅为每月16美元,而HIMS的价格为22美元。这直接触碰了HIMS的利润核心。HIMS 2023Q3财报显示,其每位用户的平均月收入为22.11美元。由此可见,亚马逊的定价几乎与HIMS的用户收入挂钩,抢占价格敏感型消费者的意图非常明显。

类似地,针对男性健康相关治疗的药物,亚马逊将Tadalafil的价格从HIMS的每月40美元降低到仅18.53美元。对于预算有限的用户,这样的价格差距可能让他们更倾向于转向亚马逊。

这种价格战的背景是一个高速增长的市场。根据Statista数据,2023年美国远程医疗市场规模为50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将增至200亿美元。面对亚马逊的低价攻势,HIMS在价格方面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2. 技术较量

价格优势之外,技术是亚马逊的另一张王牌。

HIMS依靠AI技术在个性化治疗领域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力。以减肥药物GLP-1为例,HIMS的个性化剂量方案让患者在4周后的治疗依从率高达85%,远超行业平均的42%。这些数据表明,HIMS不仅提供治疗,  

然而,亚马逊的技术实力不容小觑。凭借其在大数据、云计算领域的积累,亚马逊有能力迅速推出匹敌甚至超越HIMS的个性化医疗服务。这种能力不仅可能缩小双方的技术差距,还会通过技术升级进一步增强用户粘性。

3. 用户忠诚度:

尽管亚马逊在价格和技术方面具有优势,但HIMS在客户忠诚度和医患关系上占据了上风。

数据显示,90% HIMS用户对其服务满意,超过70% GLP-1用户在12周后仍持续使用。这种忠诚度主要来自HIMS注重医患互动和个性化关怀的服务模式。

相比之下,亚马逊的医疗模式更倾向于标准化、快速化,缺乏HIMS那种长期的医患关系建立。这种差异使得HIMS在慢病管理、长期治疗等需要深度信任的领域更具优势。

此外,根据Statista数据,美国医疗用户的长期粘性较高,65% 的患者更倾向于选择已建立信任关系的平台。这是HIMS未来抵御亚马逊的重要护城河。

4. 亚马逊的扩张

亚马逊在医疗领域的扩张让人想起其2017年收购Whole Foods的案例。当时,零售业一片哗然,许多人预测传统超市将被亚马逊快速颠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尽管Whole Foods吸引了部分消费者,但其市场份额并未显著提升。截至2023年,Whole Foods仅占美国食品零售市场的2.5%,远低于传统超市的水平。这表明,即使是亚马逊这样强大的对手,也未必能轻松撼动成熟市场。

在远程医疗领域,亚马逊同样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市场规范、用户习惯和品牌忠诚度等。HIMS有机会通过深化自身服务模式,避免被迅速超越。

总计一下,亚马逊的加入,无疑让远程医疗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竞争阶段。对于HIMS而言,价格战虽然凶险,但技术和品牌忠诚度仍是抗衡亚马逊的关键。如果HIMS能够把握住自身优势,并通过技术与服务的持续提升稳固市场地位,那么即使面对像亚马逊这样的巨头,也未必没有胜算。

HIMSGLP-1潜力风险解析

Hims & HersGLP-1类减肥药物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特别是在当前肥胖症和糖尿病药物需求激增的背景下。通过推出复方GLP-1产品,Hims抓住了市场上司美格鲁肽(Semaglutide)供应短缺的机会。尽管该产品尚未通过FDA严格审批,但它有效填补了市场对减肥药物的需求缺口

为了更直观地说明市场潜力,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计算来估算收入目标:如果 Hims 能吸引 41.9 万名客户,每位客户每月支付 199 美元,则公司一年收入约为 10 亿美元。这一目标非常可行,因为根据市场数据显示,仅在美国,就有约 80 万潜在客户有减肥药物需求。如果能吸引其中一半的用户,Hims 就能达成这一收入里程碑。

不仅如此,复方GLP-1产品的推出还吸引了大量新用户,这些用户不仅能推动减肥药物的销售,还可能成为公司在性健康、心理健康等领域的长期订阅客户。这种用户增长的方式不仅提升了收入,还增加了用户生命周期价值(LTV),进一步稳固了Hims在医疗领域的市场地位。

然而,这种快速增长背后也隐藏着不小的风险。

首先,随着司美格鲁肽等原研药物供应的恢复,复方药物的需求可能会大幅下降,从而影响Hims的收入。其次,尽管FDA目前对复方药物的监管较为宽松,但这种宽松政策是基于药物供应短缺的前提,若市场恢复正常,FDA可能会加强对这些药物的监管,进而对Hims构成法律风险。此外,由于Hims的业务高度依赖外部环境,尤其是药物供应和政策变化,任何负面消息都可能导致股价剧烈波动,影响投资者信心。

总的来说,Hims通过复方GLP-1产品取得了短期的市场成功和收入增长,但随着市场和监管环境的变化,公司的长期盈利能力将面临挑战。Hims需要在未来一到两年内迅速扩大其用户基础,确保核心业务的长期稳定增长。

美股投资网在上周二,我们AI量化金融终端StockWe.com就扫描到HIMS,并给VIP社群发出了买入信号:21.4美元附近入场,25%的仓位,目标直指50-70美元。

在上周五,再度提醒入手 HIMS这基本面超好的股

结果呢?本周一它就暴涨了23%,目前已经来到了31.33美元,我们累计收益高达46% 

英伟达创纪录蒸发5900亿美元!DeepSeek暴击华尔街,后市该抄底还是清仓?

作者  |  2025-01-27  |  发布于 深度分析

DeepSeek“横空出世”让英伟达股价周一暴跌16.97%市值蒸发近5900亿美元(相当于略超3AMD),刷新美国金融史纪录。在周一之前,美股个股历史最大单日市值蒸发纪录是英伟达在去年9月创造的2790亿美元,再往前是2022Meta大跌2320亿美元。

2025-01-27 11-49-13

福布斯富豪榜显示,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的个人财富,也在周一蒸发超208亿美元。甲骨文的拉里·埃里森身价蒸发276亿美元,迈克尔·戴尔损失125亿美元。谷歌的两位创始人拉里·佩奇和布林各损失超60亿美元。

除了英伟达外,所有过去两年里与AI芯片关系密切的硬件公司全部遭到严重冲击。ASIC芯片概念股博通周一收跌17.4%,市值蒸发近2000亿美元。芯片代工厂台积电收跌13.3%,市值蒸发逾1500亿美元。上周刚刚因为特朗普官宣“星际之门”AI项目大涨的甲骨文 ORCL,周一收跌13.79%。费城半导体指数周一下跌9.15%

高盛发布报告称,随着中国人工智能(AI)大模型DeepSeek的强势崛起,对冲基金已开始观望美国本土培育的AI模式热潮是否能持续。

高盛在上周五的报告中指出,对冲基金上周已开始撤离对科技股的押注。报告由高盛的主经纪业务部门提供,涵盖了117日至24日的数据,这些部门为对冲基金提供贷款并掌握其交易流向。

根据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量化追踪,发现多家中概股公司想借DeekSeek来给自己炒作,纷纷宣布引入DeekSeekAI,导致股价上涨,比如  JG HOLO WIMI  TC , 但这些都是纯炒作

而真正有影响的是 AI 应用层的需求,因为他们可以更便宜的用到AI。科技7巨头涨得最好的是苹果,苹果收高3%

美股投资网分析,此前中国版iPhone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AI大模型,安置在iPhone,现在DeekSeek刚好填补了这一空缺,重点是便宜!

 

抄底还是清仓英伟达?

我们来看一下今天华尔街机构和对冲基金是任何交易的

2025-01-27 options

英伟达一开盘就出现大量的看跌趋势的期权,包括买Put和卖Call

2025-01-27 NVDA

暴跌前,机构主力卖出8.5亿美元的的英伟达股票

2025-01-27-NVDA-STOCK

 

我们给VIP社群信息

 NVDA 20250127170736

英伟达从开盘127美元跌到116美元,如果抄底将损失惨重。

 

DeekSeek对英伟达,乃至整个AI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美股市场上的恐慌是有道理的,DeepSeek能够以更少的英伟达 GPU 和更低的成本达到 OpenAI 模型的性能,这表明对 Nvidia 高端 GPU 的需求可能会大大减少,囤了几千块英伟达芯片的AI初创公司可能会破产,让大量英伟达芯片流入到二手市场,最终会让英伟达的跌下神坛

但有人会反驳说,做AI的门槛降低了,将出现很多小公司出来创业并买单

但是,

这里我们估算一笔账,科技大公司以前用10万块芯片,现在只要1万块。多出9万块需要多少家小公司才能支撑供需平衡?像DeekSeek的成功只用了2000块,你需要45家这样的创业公司

英伟达226日会公布财报,美股投资网大胆预测,接下来一个月,是否科技巨头有几家打电话给黄仁勋,说“hey,老黄啊!我之前下的10万张卡订单取消了吧,现在的库存都够用了。“这样一来,英伟达将很可能会财报前就宣布,大幅度降低盈利预期,股价将再出现一波暴跌!

 

DeepSeek 的崛起也引发了人们对AI市场估值过高的担忧,做AI不需要这么高昂的成本,人类通往超级人工智能的道路上,除了像美国一样拼算力(芯片硬件),其实还可以像中国一样拼算法(软件)和拼人才,美国越是限制芯片硬件出口,反而越是激发了中国人绝处逢生,在软件算法上创新突破。那么出口限制还有必要吗?

Meta已经组建了四个研究小组来专门儿破解DeekSeek的工作原理,打算以此来重构自己的AI大模型,创始人扎克伯格在研究完DeekSeek之后感慨说,“中美的AI差距已经微乎其微。”

我们美股投资网亲自测试了DeekSeekChatGPT,发现在推理和文本处理上,我觉得它和GPT还是有些差距的。

 

深挖DeepSeek背后的公司幻方量化

幻方量化曾经一度是中国首家突破千亿私募的量化大厂,准确的说也是迄今为止业内唯一规模曾迈过千亿大关的量化私募。但从接近幻方量化的人士了解到:这家昔日中国的千亿私募,最新管理规模已经降到200~300亿元一线。其中部分原因是可能是因为基金表现不佳,转型搞AI

2023年开始,创始人梁文锋是把未来的业务重心放在AI上面,公司已经内部“孵化AI”了很久。幻方量化对超算集群系统的投入增加到10亿元,并且搭载了超1万张英伟达A100显卡,公司还曾对外招聘文科人才,职位定位为“数据百晓生”,提供人类历史、文化、科学等相关的知识来源,和数据工程师一起构建完善的世界语言知识库。

写在最后,2025AI迎来了转折点!DeekSeek的席卷全球如同当年ChatGPT的问世,不管是哪国领先,都是为了造福全人类,我们作为美国华人也为中国AI的成就感到自豪和骄傲,创新,不只是发生在美国。

 

英伟达的最大利空出现

作者  |  2025-01-27  |  发布于 深度分析

英伟达最大利空消息是中国国内私募机构幻方量化旗下的DeepSeek(深度求索)发布新一代开源大模型DeepSeek-v3,深度求索在技术报告中提到,作为一款参数量高达 671B 的大型语言模型,DeepSeek-V3在预训练阶段只用 2048 GPU 训练了不到 2 个月,总计 266.4 万个 GPU 小时,且只花费了 557.6 万美元(约4070.1万元人民币)

这意味着DeepSeek-V3的训练成本约为GPT-4o的二十分之一AnthropicCEO达里奥·阿莫迪不久前曾透露,GPT-4o这样的模型训练成本约为1亿美元,而目前正在开发的AI大模型训练成本可能高达10亿美元。未来三年内,AI大模型的训练成本将上升至100亿美元甚至1000亿美元。

性能方面,据DeepSeek-V3 技术报告称,在英语、代码、数学、汉语以及多语言任务上,基础模型 DeepSeek-V3 Base 的表现非常出色,在 AGIEvalCMathMMMLU-non-English 等一些任务上甚至远远超过其它开源大模型。就算与 GPT-4o Claude 3.5 Sonnet 这两大领先的闭源模型相比,DeepSeek-V3 也毫不逊色,并且在 MATH 500AIME 2024Codeforces 上都有明显优势。

美股投资网分析称,DeepSeek-V3算力成本降低的原因有两点:第一,DeepSeek-V3采用的DeepSeekMoE是通过参考了各类训练方法后优化得到的,避开了行业内AI大模型训练过程中的各类问题;第二,DeepSeek-V3采用的MLA架构可以降低推理过程中的kv缓存开销,其训练方法在特定方向的选择也使得其算力成本有所降低。

行业外少有人知道的是,DeepSeek也是大模型价格战的最早发起者,被称为“AI界拼多多20245月,DeepSeek发布的DeepSeek V2的开源模型,提供了一种史无前例的性价比:推理成本被降到每百万token1块钱,约等于Llama3 70B的七分之一,GPT-4 Turbo的七十分之一。

DeepSeek-V3的定价上,API定价为输入每百万tokens 0.5元(缓存命中)/2元(缓存未命中),输出每百万tokens 8元,与字节Doubao-pro-256k定价输入每百万tokens 5元,输出每百万tokens 9元的水平相当,在国产模型中性价比较高。

今天,一家中国AI公司轻而易举地发布了一个前沿大语言模型。著名人工智能科学家和特斯拉前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视觉总监、OpenAI早期成员安德烈·卡帕西(Andrej Karpathy)评价DeepSeek-V3的表现时称,如果此模型还能通过各项评估,那么这将是资源受限条件下研究与工程能力的高度令人印象深刻的展示。

我一直在关注DeepSeek。去年他们拥有最好的开源编码模型之一。卓越的开源模型给前沿的大语言模型商业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迫使他们加快步伐。英伟达高级科学家范麟熙(Jim Fan)认为,在竞争激烈的人工智能领域中,生存本能是推动突破的主要动力。

02 千亿量化私募的AI创业

在众多中国大模型创业公司中,Deepseek的路线最不同。它的中文名是深度求索,为知名私募巨头幻方量化创立的子公司。

20234月,幻方宣布成立新组织,集中资源和力量,探索AGI的本质,在一年多时间里进展迅速。当时幻方就表示,多年以来,该公司坚持把营收的大部分投入人工智能领域,建设领先的AI硬件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的研究,探索人类未知的奥秘。

与月之暗面、智谱AIMinimax、百川智能等获得大厂投资的AI初创公司不同,DeepSeek与科技巨头间并无直接关系。不过,DeepSeek自身的算力储备却堪与大厂比肩。

有云计算专家提出,1万枚英伟达A100芯片是做AI大模型的算力门槛。当中国云厂商受限于紧缺的GPU芯片时,幻方却早早押中了大模型赛道的入场券。据报道,除商汤科技、百度、腾讯、字节、阿里等科技巨头外,幻方也手握着超1万枚GPU

幻方量化和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曾在媒体采访中表示,幻方对算力的储备并不突然。在2019年,幻方就已投资2亿元自研深度学习训练平台萤火一号,搭载了1100GPU。到了2021年,萤火二号的投入增加到10亿元,搭载了约1万张英伟达A100显卡。一年后,OpenAI发布ChatGPT的公开测试版本,拉开全球新一轮AI热潮的序幕。

事实上,在量化投资领域,幻方也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幻方量化一度是中国首家突破千亿私募的量化大厂,准确的说也是迄今为止业内唯一规模曾迈过千亿大关的量化私募。

我们做大模型,其实跟量化和金融都没有直接关系,被媒体问及为什么一家量化基金选择入局大模型时,梁文锋解释道,当时我们尝试了很多场景,最终切入了足够复杂的金融,而通用人工智能可能是下一个最难的事之一,所以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怎么做的问题,而不是为什么做的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梁文锋是一个极致的80后技术理想主义者,从幻方时代,就在幕后潜心研究技术,在DeepSeek时代,依旧延续着他的低调作风,和所有研究员一样,每天看论文,写代码,参与小组讨论。值得一提是,这家公司还曾对外招聘文科人才,职位定位为数据百晓生,提供人类历史、文化、科学等相关的知识来源,和数据工程师一起构建完善的世界语言知识库。

我们相信几乎所有的创新都是从大胆尝试和点滴积累中孕育而来。我们将充分而持续地投入,不做中庸的事,用最长期的眼光去回答最大的问题。梁文锋曾表示。

在接受媒体《暗涌》的采访时,梁文锋表示,降价一方面是因为在探索下一代模型的结构中,成本先降下来了,另一方面也觉得无论API,还是AI,都应该是普惠的、人人可以用得起的东西。

过去很多年,中国公司习惯了别人做技术创新,我们拿过来做应用变现,但这并非是一种理所当然。这一波浪潮里,我们的出发点,就不是趁机赚一笔,而是走到技术的前沿,去推动整个生态发展。梁文锋称。

 

美股 特斯拉1月财报预测,风险预警! TSLA

作者  |  2025-01-26  |  发布于 深度分析

我们先来算一笔特斯拉的账,特朗普胜选让特斯拉凭空多出来5000亿美元的市值,股价从240涨到480美元,现在406美元,特斯拉从上次公布财报到现在,特斯拉的财务基本面有改变了吗?答案是没有,特朗普有对特斯拉做出什么实际有利的政策了吗?没有,不仅没有,特朗普还要取消拜登7500美元的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还撤销一项行政命令,该命令确保到 2030 年在美国销售的所有新车中有一半是电动汽车。

那如何解释这5000亿市值增加呢?特斯拉不是小盘股公司,说炒作起来就炒作起来的,这5000亿都是用真金白银堆积起来的。你硬要用未来的增长业务来解释,说特斯拉机器人未来5年能卖多少多少,无人驾驶出租车满大街跑能带来多少利润,想象空间看似巨大,有多少能真正落地?

我们今天视频只想给大家客观的分析特斯拉股价是否脱离公司基本面和对这次财报的看法,我们不想唱衰也不抬高特斯拉,因为特斯拉有太多的死忠粉,他们每次一听到博主说特斯拉不好,立即评论区喷,“你们眼光太短浅了、根本不懂特斯拉的未来潜力,马斯克改变世界的伟大。”在这里,我们并不是要争论特斯拉5年、10年后的发展,而是专注于现在,就这个财报,以及接下来一个月内股价可能的表现,给大家提供一个更贴近当下的分析视角。

大家好,这里是美股投资网,2008年成立于美国硅谷,由前纽约证券交易所资深分析师Ken创立,专注AI,挖掘美股投资机会,旗下AI量化金融软件终端 -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每天追踪机构主力资金买卖情况,多空情绪。

StockData

2025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比你想象的更卷!而特斯拉也未必能拿的出令市场兴奋的核心业务结果来应对!

我们现在暂且放下AI、自动驾驶、无人驾驶出租车这些未来的光环,回到特斯拉的核心业务——汽车制造和销售。这部分业务占了特斯拉总体营收的75%,是目前撑起公司利润的根基。

说到底,特斯拉的本质还是一家汽车制造公司,而汽车制造业的盈利逻辑其实很简单:靠规模效应。通过扩大产量压低材料成本,用薄利多销的方式分摊固定成本,才能真正实现盈利。以现在的情况来看,特斯拉每卖出一辆车的毛利润大约是6700美元,扣除各种费用分摊后,每辆车净利润大概在3000美元左右。考虑到特斯拉的单车均价在4万美元出头,这个利润率并不算高。所以,对特斯拉来说,交付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整体利润的表现。

TSLA-Profit

今年(2025年)12日,特斯拉公布了2024年的全年交付数据——179万辆。这一数字不仅低于市场预期,还同比下降了1.1%

tsla-sale-drop

消息一出,特斯拉的股价当天就下跌了6%。交付量的下降让市场开始担忧其盈利能力,各大分析机构也因此下调了2024年的每股收益(EPS)预测,从4.3美元降至2.54美元。这一调整直接将特斯拉的2025年初基于2024年预测的前瞻市盈率(PE)推高到161倍。对于汽车行业来说,这个估值可以说是非常离谱了,毕竟汽车制造业的根本是规模效应,没有规模,就难以谈盈利。

关于之前传言的廉价车型 Model 2,很多人猜测特斯拉今年会推出售价 2.5 万美元的车,用降价换销量的办法来提高交付量,保证规模效应。不过,目前来看,这个消息还没被官方证实,是否会生产、什么时候生产都还是个未知数。短期内,这样的传闻对特斯拉的财务表现不会有实际影响。

 

接下来聊聊特斯拉那让人充满期待的Robotaxi和人形机器人业务,不过现实可能没那么快兑现。

 

先说Robotaxi。说实话,这项技术成熟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久。从目前的行业格局看,谷歌旗下的无人驾驶出租车Waymo无论是在技术成熟度还是累计行驶里程上,都遥遥领先特斯拉。但奇怪的是,资本市场对Waymo似乎并不买账。每次分析报告提到谷歌,Waymo通常只是顺带提一句,存在感很低。

原因很简单:Waymo采用的是昂贵的激光雷达方案,目前单车成本高达12万美元。这样的价格放在无人出租车队里,初始投入和后续折旧成本都极高,完全是重资产生意,盈利?还早着呢。而且,很多专家都认为激光雷达的成本短期内很难大幅下降,这让Waymo的商业化前景变得不确定。

相比之下,特斯拉的Robotaxi却让市场充满期待,核心原因在于马斯克的“降本承诺”——他声称能把单车成本压到3万美元以下。这样的成本差距实在太大了,而成本控制恰恰是马斯克的拿手好戏。加上特斯拉采用的是纯视觉方案,完全不用激光雷达,而是靠摄像头采集数据,再用算法决策。摄像头的成本低很多,也让整个方案更加贴近消费市场。

不过,这条路并不轻松。特斯拉的视觉方案目前还处于测试阶段,无论是安全性还是行驶里程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短期内,Robotaxi的大规模商用恐怕很难看到。这也是为什么市场对这个业务有很大分歧——有人觉得是未来,有人觉得是噱头。这种预期上的拉锯,也直接导致了特斯拉股价的剧烈波动。

至于人形机器人,虽然我们看到OpenAI投资的Figure AI机器人已经在宝马工厂开始扭螺丝。但短期内它对特斯拉的财务表现基本没什么影响。这项技术可能还需要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成熟。

看到这里,如果你觉得我们视频有价值,请给我们点个赞,我们美股投资网团队祝大家在农历新年万事如意,财运亨通!

 

此外我们调研到消费者对特斯拉的看法与华尔街的评估大不相同!

 

最新的 Brand Finance 报告显示,特斯拉在几个关键领域的表现正在下滑,比如考虑购买品牌声誉推荐意愿。这些原本是品牌成功的核心指标,现在却在悄悄走低。尤其在欧洲市场,2024考虑购买的得分从21%降到了16%,显示出特斯拉在全球市场的吸引力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即便在美国本土,虽然品牌忠诚度还有90%,但推荐意愿的得分却从8.2暴跌到4.3,这种急剧降温说明消费者对特斯拉的热情正在快速消退。

消费者的冷淡和股市的热情形成了鲜明对比,但背后的原因其实不难理解——消费者和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完全不同。投资者看的是未来,的是特斯拉的预期。比如,很多人认为特朗普胜选后,特斯拉会从政策上受益,继续巩固它在电动车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领导地位。所以,华尔街对特斯拉的未来充满想象力,推动股价一浪高过一浪。尤其是12月的股价暴涨,更多是由市场情绪、散户抱团,甚至期权市场逼空(gamma squeeze)推动的,就是当投资者大量购买特斯拉看涨期权时,做市商(market makers)为了对冲风险,会购买相应数量的底层股票。这种买入行为可能会推动特斯拉股价上涨。而跟实际业绩关系并不大。

tsla-call

消费者却更在意眼前的实际情况。虽然特斯拉在技术上有领先优势,但目前的一些问题让消费者犹豫不决。首先,虽然产能在扩张,但价格依然偏高,这让不少潜在买家望而却步。其次,自动驾驶技术的安全问题仍存在争议,进一步增加了顾虑。另外,还有用户抱怨售后服务不到位,体验并不如预期。这些现实问题直接影响了消费者对特斯拉的品牌信任。简单来说,消费者更关心他们花钱买车后能享受到什么,而不是马斯克描绘的未来蓝图。

这种消费者和投资者之间的背离,其实也反映了资本市场对预期的过度乐观。很多投资者被马斯克光环和特斯拉的增长潜力吸引,忽视了竞争环境的剧烈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转变。

比如在中国,特斯拉面临来自比亚迪和蔚来这些本土品牌的激烈竞争。它们不仅价格更有优势,产品线和技术也在快速进步。而特斯拉在一些地区的服务短板,让它正在逐步失去市场份额。在欧洲,特斯拉的情况也不太乐观。像大众和宝马这些老牌车企正加速推进电动车计划,不仅车型更多,价格区间也覆盖了不同层次的消费者。而欧洲用户对品牌历史和服务体验的重视,恰好是特斯拉的短板。

归根结底,特斯拉股价的上涨主要靠市场对未来的乐观预期和马斯克光环,而不是来自消费者的积极反馈。它的增长更多建立在预期之上,而非扎实的业绩表现或良好的口碑。这种过度依赖预期的上涨,也意味着潜在的风险在逐渐积累。

 

特斯拉的当前股价是否合理?

 

截至2025124日,特斯拉的市盈率(TTM)为 111.39,远高于汽车行业的中位数 17,也显著超出了其历史中位数 95.60。在车辆与零部件行业中,特斯拉的市盈率高于 94.66% 的同类企业,显示其估值在行业中处于极高水平。

为了深入分析,我们通过折现现金流(DCF)模型对特斯拉的内在价值进行了测算。DCF模型的核心在于预测企业未来的自由现金流,并通过折现率将这些现金流折算为现值,最终得出公允价值。在特斯拉的估值中,我们采用了7.1%的折现率和4%的长期增长率。折现率体现了投资者对风险的要求,考虑到特斯拉的行业属性,这一假设较为合理。而4%的长期增长率反映了在成熟阶段,特斯拉的增长速度可能逐步趋近于经济整体增速。

基于这一假设,DCF模型得出的特斯拉公允价值为 248.90美元。然而,当前市场价格为 406.58美元,比DCF估值高出约39%。这种明显的溢价来源于市场对特斯拉未来增长的过度乐观,。然而,需要注意的是,DCF模型本身依赖于假设的合理性。如果未来折现率因宏观经济因素上升,或者特斯拉的实际增长未达到4%,其估值将进一步下降,拉大与当前市场价格的差距。

tsla-DCF

增长趋势的变化,也为当前的高估值蒙上了一层阴影。2024年预计实现营收977.29亿美元,同比增长仅1%,明显低于以往的高速增长。展望2025年及以后,增速虽然会逐步回升至10%-15%的区间,但远不及早期的快速扩张阶段。根据预测,2028年的营收可能达到1736.18亿美元,虽然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但特斯拉的成长模式已经从高速扩张转向稳步增长。这种变化,很难完全支持市场对特斯拉无限增长的乐观预期。

在盈利能力方面,特斯拉确实表现出效率的持续提升。从2023年到2028年,生产成本占收入的比例预计将从82%下降至63%,净利润从149.74亿美元提升至417.30亿美元,利润率从15%升至24%。这些数据表明特斯拉盈利能力的稳步增强,但幅度仍不足以完全支撑当前的高估值。即便成本下降和利润改善能够帮助特斯拉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这种盈利增长尚未达到颠覆性的程度。

TSLA-REV

接下来的财报发布将是一个关键时间点。四季度的业绩表现,将直接影响特斯拉股价的短期变盘方向。我们需要关注其核心业务的表现,尤其是储能业务的增速和AI愿景的落地。如果财报交出亮眼成绩,股价可能继续上行,甚至上涨20%并非没有可能,毕竟在上一季度,特斯拉股价就飙升了22%。但如果业绩不及预期,高估值所带来的压力可能会显现,市场情绪回调的风险也将随之增加。

因此,在目前的价格下,我们选择暂时观望,300美元左右的价格我才会考虑,现在并不认为是布局的好时机。

好了,今天的视频就到这里。如果你对即将发布的财报有自己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美股分析 女股神佩洛西新开仓一只AI股TEM

作者  |  2025-01-22  |  发布于 深度分析

先回顾一下我们美股投资网给大家推介的2025年不为人知的AI潜力股表现如何,一共3集,每集4只股。

 

 

一共12只股,有11只是盈利的,其中7只上涨幅度超20%,文中给出的入场价是真实你能买到的价格。希望各位观众看到并赚到,我们的辛苦付出没有白费。

stock-Water2

 

昨天我们强调过 CLS  VRT 每天都稳定上涨,今天果不其然今天继续冲!

2025-01-22 12-51-05

 

使用我们VIP服务的会员们短短3个月账号直接翻了165%

2025-01-22

 

我们美股投资网订阅VIP人数同比暴增560%,我们强烈相信,今年特朗普将利好我们美股投资网公司的发展,因为特朗普每天陆续发布重磅改变,有改变就有美股公司获益或受影响,而我们拥有华尔街独特的人脉关系,前纽约证券交易所资深分析师Ken的人脉,能比普通美股小散户提前半个来小时获得消息,足够我们提前布局。

 

比如今天,我们就收到华尔街的突发新闻,KOPN 正在和PLTR竞争价值 220 亿美元的陆军 ivas 头戴式耳机生产合同公开竞争有望决定胜负。

我们一扫描到消息,立即通知VIP社群,1.4美元进场,盘后大涨30%

KOPN 20250122161411

扫描二维码了解VIP详情

THREE

 

TEM潜力分析

今天我们继续聊 AI股,被誉为国会山股神的佩洛西再次出手。这次她买入了一只AI医疗概念股Tempus AI,美股代号TEM

2025-01-22 14-58-04

 

根据最新披露的国会议员交易纪录,佩洛西在114日购买了5020261月到期的Tempus AI看涨期权,行权价为20美元。

与此同时,知名投资者木头姐”Cathie Wood也早已对Tempus AI表现出浓厚兴趣。她在10月份财报发布前就已买入3万股,并持续增持至今。

周二TEM股价暴涨近50%。这一市场表现,不仅是对佩洛西与木头姐精准投资眼光的最好证明,更是对Tempus AIAI医疗领域独特地位的肯定。

 

那么,TEM究竟凭借什么,能够赢得这两位知名投资者的青睐?接下来,我们将从护城河构建、市场竞争力及财务表现等多个维度,对Tempus AI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投资逻辑与未来潜力。

 

 

TEM是一家利用AI推动医疗变革的企业。简单来说,TEM的核心目标就是通过AI帮助医生更精准地诊断疾病,尤其是在癌症领域。它不仅分析患者的基因数据和健康记录,还结合了大量的医学数据资源,为医生提供个性化、高效的治疗建.议。可以说,TEM在精准医疗领域不仅是一个参与者,更是推动行业变革的领导者。

我们来看一下为什么TEM能在竞争激烈的医疗行业中脱颖而出。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强大的合作网络。公司已经与超过200生物制药企业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关系,同时,美国一半以上的肿瘤学家都在使用它的技术。这意味着,TEM的解决方案已经深度融入了癌症诊断和治疗的核心环节。想象一下,医生们在面对复杂的病情时,手头有一个随时提供精准建.议的工具,这种影响力是非常惊人的。

从更大的市场来看,TEM恰好站在了一个高速增长的赛道上。根据预测,从2024年到2032年,美国的AI健康科技行业每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3%。医疗行业正处在一场技术变革的浪潮中,尤其是AI在个性化诊断和精准治疗中的广泛应用,这将推动整个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而TEM凭借自己的技术实力和广泛的行业合作,已经牢牢占据了先机。更重要的是,北美市场目前占到全球精准医疗市场的45%,这对TEM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更多合作伙伴的加入,TEM无疑将在这个接近2000亿美元的市场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当然,TEM的成功并不仅仅依赖合作伙伴,它的技术和数据资源才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公司目前拥有一个规模超过200 PB的去识别分子数据库,这些数据为AI分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你可以把它看作一个巨大的宝库,它为药物研发临床试验个性化治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在AI领域,数据就是王道,而TEM正是凭借这一点,成为了精准医疗行业中的佼佼者。据我们所知,没有其他公司能在数据规模上与TEM抗衡,这也让它在市场上形成了难以撼动的护城河。

说到技术创新,TEM的专利储备也非常强大。截至目前,公司已经获得了271项专利,其中218项是有效的。这些专利覆盖了AI算法和基因数据分析等核心领域,远远领先于行业内的其他竞争者,比如Flatiron HealthBruker。强大的知识产权不仅保护了TEM的技术优势,也让它在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

这些核心资源让TEM能够开发出一系列具有实际价值的应用产品。比如,它的NEXT技术帮助制药公司识别治疗过程中的关键差距;TIME平台则通过优化临床试验的招募效率,让更多患者能尽早参与治疗试验。而ALGOS更是把AI的力量延伸到了肿瘤学、心脏病学和放射学等领域,通过简化诊断流程和降低成本,为医疗机构提供了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这些应用不仅解决了医疗领域效率低下的问题,还让TEM的业务增长更具持续性。

 

财务表现

在财务表现上,TEM的基因组学和数据服务两大核心部门实现了强劲增长。2024年第三季度,基因组学部门收入同比增长20.3%,达到1.16亿美元。这一表现得益于其在分子测序领域的领先地位及对Ambry Genetics的成功收购,后者增强了TEM在遗传性癌症筛查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丰富了分子测序产品线,为未来增长奠定了基础。

在基因组学领域,TEM的测试数量和单次测试收入持续增长,进一步增强了其财务前景。例如,2023财年,肿瘤学测试数量同比增长48%,而自2019年以来,TEM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2024年第三季度,单次测试的平均收入达到了1533美元,创下历史新高,显示出TEM在定价方面的强大能力,这为未来收入的增长奠定了基础。

TEM的另一个亮点是数据和服务部门,尤其是在2024年第三季度,该部门的收入同比增长了64.4%。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Insights业务(数据许可),这一业务的增长速度甚至超过了临床试验服务业务。

TEMBioNTechMerck的合作为数据和服务部门提供了重要支持,特别是在药物开发中对数据需求急剧增加的背景下。随着公司继续整合收购带来的协同效应,数据和服务部门的高毛利率也显示出巨大的利润空间。2024年第三季度,数据和服务部门的非GAAP毛利率为78%,而基因组学部门则为49%。随着数据和服务部门收入占比的不断提高,它有望成为TEM未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TEM在规模经济方面的优势也日益显现。从2019年到2023年,肿瘤NGS(下一代基因测序)测试数量增长了五倍多,而毛利率从2019财年的26%提高到2023财年的54%。这一显著增长不仅表明TEM能够通过增加测试量提高效率,还能有效提升盈利能力。

 

展望2025

根据最新的投资者报告,TEM预计2025年的总收入将达到12.3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75%。这一数字远超市场普遍预期的9.35亿美元(同比增长34%),显示出公司在快速扩展中的强劲表现。不过,这个增长并不完全来自公司内部业务的扩大,还包含了通过收购其他公司带来的额外收入。

其中,Ambry的收购是推动这一增长的重要因素。作为遗传性癌症筛查领域的领先公司,Ambry预计在2024年将贡献超过3亿美元收入和4000万美元的利润。TEM估计,2025Ambry的收入还会增长25%,全年达到3.75亿美元。不过,因为收购在20242月完成,2025年只计算11个月的收入贡献,大约为3.5亿美元。

换句话说,2025TEM12.3亿美元收入目标中,约3.5亿美元来自Ambry的加入,而其余的9亿美元则是公司自身业务的增长。尽管这个数字比市场预期的9.37亿美元略低,但9亿美元收入意味着公司现有业务仍保持接近30%的增长速度,展现了TEM在核心业务领域的扎实实力。

Ambry的加入不仅提升了短期收入,更为TEM未来的业务扩展创造了机会。通过Ambry的技术和资源,TEM不仅巩固了在遗传性癌症筛查市场的地位,还推动了向神经心理学、放射学和心脏病学等新领域的进军。

2025年,TEM将通过扩大自身业务和有效利用收购成果,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可以说,这一年是公司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未来的持续成长奠定了重要基础。

 

TEM AI的国际扩张

最后我们来聊一下TEM的全球扩张计划。大家可能知道,TEM在美国市场已经非常成功,但它并没有止步于此。如今,它把目光投向了国际市场,而这次的第一站就是——日本。

为什么选择日本?

很简单,日本是全球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这意味着对精准医疗和个性化治疗的需求非常大。老龄化背后隐藏的是巨大的医疗市场,而TEM看准了这个机会。为了更好地进入日本市场,TEM与软银合作,成立了一个合资企业,叫SB TEM。值得一提的是,在TEM 2024IPO之前,软银就已经向它投了2亿美元,这次合作不仅带来了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打开了日本市场的大门。

那么,TEM在日本具体会怎么做呢?它的策略非常明确,先用自己的AI技术和全球领先的分子数据库,从肿瘤学领域切入。通过SB TEM,它可以深入分析日本的医疗数据,帮助患者获得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而软银的本地资源也能帮助它迅速适应市场需求,建立医疗网络。这种技术+资源的双重优势,不仅让TEM更快地渗透日本市场,还为它未来的全球扩张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实,TEM选择日本并不是偶然。从市场规模来看,日本是亚太地区医疗行业的核心之一。根据预测,到2027年,亚太地区在精准医疗领域的总支出将达到180亿美元,增长率接近120%。如果TEM能在日本复制它在美国的成功模式,并将经验推广到亚洲其他市场,比如韩国、新加坡甚至中国,那它未来的市场潜力将难以估量。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扩张不仅仅是对市场的探索,更是对TEM技术和战略的验证。公司创始人Eric Lefkofsky也明确表示,这次合作是TEM迈向全球的关键一步。通过在日本的落地实践,TEMAI技术、数据整合能力以及个性化医疗解决方案将进一步完善,为全球医疗市场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TEM正在从一个美国市场的佼佼者,逐步成长为一个全球化的精准医疗领军企业。日本只是起点,但它为TEM未来的亚洲布局,甚至全球扩张,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和机会。

总体来看,TEM在这个快速增长的市场中,拥有强大的经济护城河。随着收入和毛利率的持续增长,公司未来有望成为真正的摇钱树。在精准医疗和人工智能结合的趋势下,TEM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不过,任何公司都不可能完全没有挑战。对TEM来说,最大的风险在于它所处的高度监管行业。一旦收入增长不及预期,可能会对股价和运营带来压力,此外,如果未来监管证策进一步收紧,比如对去识别患者数据的处理提出更高要求,那可能会影响其数据业务的盈利能力。

 

美股AI和太空概念板块飙升!特朗普说“我要去火星!”

作者  |  2025-01-21  |  发布于 深度分析

特朗普将宣布向私营部门投资数十亿美元,用于在美国建设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据多位熟悉该交易的人士透露,OpenAI、软银和甲骨文正计划成立一家名为星际之门Stargate)的合资企业

周二下午,软银首席执行官孙正义(Masayoshi Son)将与OpenAI的山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和甲骨文 ORCL的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一同出席白宫会议。

预计这两家公司的高管将表示,他们计划首先投入 1000 亿美元,并在未来四年内向星际之门注入高达 5000 亿美元的资金。新合作关系的其他细节尚未立即公布。

消息一出,ORCL DELLAI股急速拉升,

美股投资网2025年必买潜力股里面,CLS VRT 每天稳定上涨4-5%,已经连续上涨8天了

2025-01-21 14-40-16

如果你是上班族,我们的VIP社群非常适合你,我们选中的公司至少都是涨一波!

其余 INOD CRDO GEV SMTC 都涨得非常好。

文章回顾 

2025年最有潜力10只美股【上集】不为人知的AI公司!【深度调研】

2025年最有潜力10只美股【中集】不为人知的AI公司!【深度调研】

2025年最有潜力10只美股【下集】不为人知的AI公司!【深度调研】

 

特朗普说,我想去火星!

美股太空概念股集体疯涨,Trump说,我想去火星!

特朗普在国会大厦发表演讲时说:"最重要的是,我今天要向美国人传达的信息是,现在是我们再次以勇气、活力和历史上最伟大文明采取行动的时候了。我们将向太空追寻我们的命运,发送美国宇航员,将星条旗插上火星"

特朗普可以通过几种方式完成插旗任务。他可以向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阿特米斯计划(Artemis)投资接近 1000 亿美元,这几乎是 SpaceX 公司整个生命周期花费的 10 。该计划正在设计火箭、航天器和太空基础设施,以便将美国人返回月球,并最终带回火星。

太空公司纷纷公布利好消息,我们上周文章分享过我们入手 LUNR因为美航空局NASA 价值48亿美元的大单

LUNR 今天大涨20%,我们已经提示VIP社群设置好止盈。

LUNR 20250115135143

此外,VSAT大涨36%,也被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选中签订近太空网络服务合同;累计总价值 48.2 亿美元。

RDW  暴涨50%,公司将以 9.25 亿美元收购 Edge Autonomy,转型为多领域太空与国防领先企业

 

核电能板块爆拉!

 

此外,美股核能股也出现暴涨,百花齐放。

美股 OKLO核能公司周五宣布与 Rpower 签署谅解备忘录,为数据中心提供清洁能源。

 

去年1220日,美股投资网公众号就公布过,我们18美元建仓 OKLO,截止今天,我们的仓位已经浮盈 75%

OKLO 20241220152823

1220日文章 美股强势反弹!又出现一家不为人知的AI潜力公司

 

下一个将爆发的板块

每天美股大数据 AI量化终端 StockWe.com 都会追踪美股哪个板块出现大量资金流入和流出,华尔街机构是否趁低吸筹和出货。

Sector 20250121124135

经过美股大数据研究团队的深入分析,发现下一个将被特朗普大力支持的板块,将会出现巨大行情,目前知道的人很少,我们将提前布局,等特朗普发布法案。加入我们VIP会立即知道!

手机或电脑浏览器打开官网订阅

https://StockWe.com/vip

 

美股2025年1月必买10只股【下集】不为人知的AI潜力公司

作者  |  2025-01-12  |  发布于 深度分析

你是否也像我们一样在寻找下一轮美股的投资机会?上两期视频美股投资网给大家揭晓了2025年不为人知的12只潜力股当中的8只,其中大部分都是受益于AI浪潮的好公司。

回顾2024年我们推介的10只票交出靓丽的成绩单。VKTX464%的惊人涨幅排第一,ANET翻倍上涨100.5%NFLXUPST的涨幅也超过90%。这些成绩不是运气,而是我们用大量数据和逻辑判断得出的结果。2025年,我们依然用实力说话,用数据证明,用结果赢得信任。

2024-stock

大家好,这里是美股投资网,2009年成立于美国硅谷,由前纽约证券交易所资深分析师Ken创立,专注人工智能,挖掘美股投资机会,旗下AI量化金融软件终端 -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每天追踪机构主力资金买卖情况,多空情绪。

AI系统冷却公司VRT

9家公司Vertiv ,美股代号VRT。是一家专注于数据中心电源与热管理解决方案的公司。

数据中心的冷却和电力成本是运营中的最大开销,其中冷却系统占总电力消耗的40%-50%,占总运营成本的24%-35%。随着AI计算需求的激增,传统的风冷系统逐渐显现出能耗高、散热效率低的弊端。如何优化冷却系统已成为数据中心行业的首要任务。

VRT的液体冷却技术通过直接接触芯片,实现高效散热,使其散热效率相较传统风冷提升了3000倍。这一技术不仅大幅降低了数据中心的能耗,还显著提升了计算密度,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无缝集成到现有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中,避免了高昂的硬件升级成本。这种兼具效率与成本控制的创新,使液体冷却技术成为数据中心转型的最佳选择。

液体冷却技术正在加速普及。尽管目前只有20%的数据中心采用液体冷却,但预计未来这一比例将在十年内攀升至60%-65%。根据行业预测,全球液体冷却市场将在2030年实现27.6%的年复合增长率。VRT作为这一领域的领先企业,无疑将在这场转型中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

VRT的核心优势在于与行业巨头的深度绑定。英伟达选择VRT为其下一代Blackwell GPU系列提供液体冷却解决方案,这一GPU系列预计将在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50亿至80亿美元的销售额。与此同时,亚马逊和微软等全球云服务巨头也在向液体冷却技术转型,并将VRT作为首选供应商。凭借与这些科技巨头的合作,VRT不仅巩固了市场地位,还精准掌握了未来AI计算的需求趋势,为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财务表现来看,VRT展现了卓越的增长潜力和盈利能力。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净销售额20.8亿美元,同比增长19%,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调整后营业利润率达到20.1%,同比提升310个基点,展现出出色的运营效率。每股收益(EPS)更是达到了76美分,同比增长50%,显著超出市场预期,反映了公司在高需求市场中的领先地位。

展望未来,VRT对业绩增长保持强劲信心。公司预计到2025年每股收益将达到3.503.60美元,高于市场预期,为投资者描绘了明确的成长路径。此外,管理层进一步上调了长期目标:到2029年,营业利润率将提升至25%,销售额年均增长12%-14%,这意味着VRT不仅在当下保持稳健扩张,还将持续受益于液体冷却技术的普及和AI计算需求的爆发。

我们VIP社群在今年12117.2美元就已经布局,目标价160-200美元

 

独立诊断影像运营商RDNT

 

10家是RadNet,美股代号RDNT。作为美国最大的独立诊断影像运营商之一,RDNT在七个州拥有375个影像站点,提供从常规X光到MRICTPET等全方位服务。依托强大的传统业务基础,RDNT正通过前沿的AI技术和数字健康解决方案,将医疗影像服务提升到新的高度。

                                                                                                                                                                

RDNT的传统业务长期保持稳健增长,过去15年净收入以8.8%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4财年预计总收入将达到18亿美元,调整后的EBITDA利润率超过15%。在美国诊断影像市场中,这家企业以7%的市场份额领先于6000多个独立站点,稳居行业龙头地位。然而,RDNT的真正优势不仅在于其稳健的传统业务,还在于其AI领域的前瞻性布局。

作为创新驱动的关键力量,RDNT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DeepHealth,将AI技术深度融入医疗影像领域。其核心产品DeepHealth OS是一款AI驱动的云原生操作系统,可实现患者安排、保险验证等流程的全面自动化,大幅提升影像中心的运营效率。该平台计划于2025年全面上线,并向外部客户开放,这不仅为RDNT现有业务注入活力,更为公司打开了新的收入来源。

RDNTAI技术优势还体现在诊断精准性和效率的提升。凭借超过1亿张医学图像的海量数据,RDNT持续优化其AI模型,并与全球医疗巨头合作,开发了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疾病的智能筛查工具。这些技术尤其在早期疾病筛查中表现卓越,帮助医生更快速、更精准地做出诊断决策。

RDNT通过全球扩展策略和尖端AI技术持续提升其行业影响力,展现了长期发展的强劲势头。旗下子公司Aidence已参与英国国家肺癌筛查计划,预计到2030年,每年筛查人数将超过100万人。与此同时,公司计划在2025年将AI筛查业务拓展至欧洲其他国家,甚至进军美国市场,覆盖更多高潜力市场。

在技术创新方面,RDNT正在研发针对结直肠癌、心脏病等疾病的AI筛查解决方案。这些技术在早期诊断中的精准表现将成为公司未来的重要增长动力,进一步巩固其在高端医学影像市场的领先地位。

RDNT强劲的财务状况为其全球扩张提供了充足的支持。最新数据显示,公司通过股权融资和债务优化措施显著降低融资成本,同时将现金储备提升至充足水平。2024年,公司新增了6家影像中心,而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扩大至15家,以满足全球对高端诊断服务的持续增长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约36.5%的影像中心通过与主要医疗系统的合资企业运营。合资模式不仅加速了业务扩展,还带来了更高的盈利能力和市场渗透率,强化了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

尽管当前市场对RDNT的估值已部分反映其增长预期,但分析认为其AI业务的潜力仍被低估。随着DeepHealth OS的推出和AI筛查工具的商业化,公司正在开辟全新的增长空间。同时,与设备制造商的合作使RDNT能够将其AI技术嵌入诊断设备,进一步扩大全球市场覆盖范围。这不仅提升了技术适用性,也显著增强了盈利能力。

展望未来,RDNT正在通过传统业务与AI技术的双重驱动释放增长潜力。预计到2026年,公司EBITDA将达到3.4亿美元,而AI业务的扩展有望推动这一数字突破4.5亿美元。基于行业15-17倍的EBITDA估值,公司合理股价应在92110美元之间。

云端客户关系管理软件公司CRM

11家公司是Salesforce,美股代号CRM,是全球客户关系管理(CRM)软件龙头。以其强大的平台帮助企业更高效地管理客户关系、提升销售业绩和优化运营流程。从小型企业到《财富》500强公司,CRM已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合作伙伴,并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2023年,CRM21.7%的市场份额稳居全球CRM市场第一,远超微软和甲骨文。这种长期的行业领导地位得益于其持续的技术升级和对企业需求的深刻洞察,为其打下了稳固的市场基础和收入来源。

在财务表现方面,CRM展现了强劲的增长潜力。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94亿美元,同比增长8%,毛利率提升至78%,预计全年将稳定在77%的高水平。这一盈利能力不仅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也彰显了其出色的成本管理能力和商业模式的高效性。

而让CRM真正具备未来潜力的,是其在AI领域的前瞻布局。Einstein AI已成为其平台的核心,帮助企业实现智能化的客户管理和数据分析,提升效率和精准度。2024年推出的Agentforce,则是一款突破性的AI虚拟代理,能够自动完成复杂任务,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减少错误率,并提升客户支持效率。短短一周内,包括联邦快递和IBM在内的200多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这充分证明了Agentforce的市场吸引力。

为了进一步巩固技术优势,CRM还收购了ZoominOwn Company,增强了在非结构化数据处理和数据安全领域的能力。这些收购不仅丰富了其AI产品功能,还提升了客户隐私保护能力,为市场竞争提供了更强大的支撑。

展望未来,CRM计划于2025年推出Agentforce 2.0,融合更先进的推理技术和检索增强生成(RAG)技术,同时与SlackTableau等旗下产品深度整合。这些布局将进一步提升其在企业AI市场的影响力,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此外,CRM的资本回报证策也令人关注。截至目前,公司已完成300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的三分之二,展示了强劲的现金流和对股东的持续承诺。这一举措进一步巩固了其财务基础,也增强了投资者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美股投资网认为,300美元是个不错的入场价。

 

内存和存储解决方案提供商MU

 

12家公司是美光,美股代号MU,在AI、大数据和自动驾驶等前沿领域的快速崛起中,内存和存储技术无疑是整个生态系统的核心基础。而美光作为全球领先的内存与存储供应商,凭借其在技术上的持续创新,逐渐成为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驱动力量。

AI的快速普及对内存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模型训练、推理计算和实时数据处理需要更高的带宽、更低的延迟,以及更出色的能耗表现。传统内存技术已经难以满足这种激增的需求,而美光的高带宽内存(HBM)恰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其最新的HBM3E芯片,不仅带宽相比上一代产品有了显著提升,同时功耗降低了30%,为AI计算的效率提升奠定了基础。这种技术优势不仅让美光牢牢站稳了高性能数据中心的供应链,也帮助其扩展至边缘计算等新兴领域。

美光的技术创新不仅停留在高性能内存领域。在DRAMNAND闪存方面,美光同样展现了卓越的研发能力。这些技术是现代数据中心、消费电子和云计算的核心基础。数据显示,目前美光来自数据中心业务的收入已经占据公司总收入的50%以上,且这一比例还在快速上升。这样的业务结构不仅体现了美光对高端市场的深度绑定,更反映出其对AI和大数据趋势的准确把握。

美光的实力不仅体现在技术研发上,也在其与行业巨头的合作中得到了验证。例如,英伟达的H200GH200 AI加速器,以及其最新的GeForce RTX 50 Blackwell系列显卡,都采用了美光的内存技术。这种深度合作不仅提升了美光在行业中的地位,也从侧面印证了其技术的领先性。通过为这些尖端产品提供内存支持,美光已经成为AI生态系统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展望未来,内存市场的需求将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生成式AI、智能驾驶和智能设备的普及正在重塑人们对计算能力的需求。黄仁勋在CES 2025上展示的个人电脑原型配备了128GB RAM4TB存储,这预示着未来智能设备的硬件配置将大幅升级。而如果智能手机的内存能从现有的8GB提升至32GB甚至128GBAI应用的性能体验将实现质的飞跃。在这些趋势的驱动下,美光作为高性能内存的主要供应商,无疑将在这一浪潮中收获巨大的市场红利。

尽管美光面临一定的挑战,但其长期前景依然可期。首先,内存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三星、SK海力士等行业巨头也在加紧研发先进技术。而中国厂商的崛起,可能对全球市场格局产生影响。尽管如此,美国对中国出口的技术限制为美光提供了一定的短期保护。其次,消费市场的需求波动,尤其是在PC和智能手机领域,依然是美光需要应对的风险。为了应对这些不确定性,美光已经采取了减少NAND产量并聚焦于高利润率产品的策略,以保持竞争力。

我认为80美元是个不错入场价。

此外,我们之前很看好的平价减肥药概念股HIMS最近出现回落,原因是去年12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宣布礼来制药(LLY)减肥药Tirzepatide注射针剂的供应短缺问题已经得到解决,这导致了Hims出现竞争压力,导致股价下跌,但公司其他业务稳定增长仍旧是我们看好它的原因。

视频的最后,我还想分享两个私藏股,它们目前的股价较高,我们需要耐心等待适当的回调时机再和大家公布,如果你想提前知道,请欢迎添加我们微新获取。

下期视频我们将分享5只小盘潜力股,记得关注,评论你的想法。

 

Copyright© 2008-2025 Tradesma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