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特斯拉公布今年第三季度交付数据。三季度特斯拉的产能达到23.8万辆,汽车交付量则超过24万辆,高于市场估计的22.37万辆,再次刷新特斯拉的季度交付纪录。
在车载芯片大面积缺货的情况下,特斯拉是为数不多能保持交付量增长的车企,近期国内外多家车企均表示芯片短缺影响了生产和交付,主要原因是新冠疫情在马来西亚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暴发,这些国家的芯片工厂因疫情而被迫关闭,降低了芯片产能运营。
目前,特斯拉在今年前三季度交付62.3万辆汽车,如果维持三季度的交付能力,特斯拉将有望在年内达到86万辆的目标。此外,特斯拉在德国的柏林工厂有望在近期获批运营,这意味着公司四季度的产能将再上一个台阶。
华尔街投资者对特斯拉今年的交付量充满信心,投资机构Wedbush分析师Dan Ives预计,特斯拉今年的交付量将在89万辆到90万辆之间,较去年50万辆的交付量接近翻倍。
01
克服车载芯片短缺,三季度交付再创新高
在交付数据公布后,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感谢了特斯拉的供应商和物流合作伙伴,称他们克服了巨大的困难。
根据特斯拉披露的数据,Model Y和Model 3仍然是公司的交付主力,三季度特斯拉共生产228882辆Model Y和Model 3,交付量则达到232025辆,租赁占比为6%。
而Model S和Model X的产量和交付量分别为8941辆和9275辆,反映特斯拉的这两款高端车型正恢复逐步爬坡。由于需要生产新款Model S和Model X,今年年初特斯拉对其生产线进行了升级调整,这导致特斯拉今年第一季度Model S和Model X的产量为零,二季度也只生产了2340辆。
在过去的三季度,特斯拉经受住了芯片短缺的影响,尤其是上海超级工厂一直维持着高产能运转。根据乘联会的数据统计,7月和8月特斯拉批发销量分别达3.2万辆和4.4万辆,其中绝大部分车辆出口至亚太、欧洲等地。
在二季报中,特斯拉公布了目前各个工厂的产能现状,其中上海超级工厂的年产能大于45万辆。当时特斯拉表示,由于美国需求强劲,以及全球平均成本优化,上海超级工厂转型成为特斯拉的主要汽车出口中心。
按照特斯拉的规律,中国本地的交付将在每个季度的最后一个月进行冲刺,因此预期9月上海超级工厂的出口量将减少,本土交付量将有望达到2万辆。
随着加州工厂恢复运营,上海超级工厂的产能接近极限,特斯拉的产能增幅在今年有明显降低。与去年第四季度的18万辆交付相比,特斯拉在今年第一和第二季度的环比增长只有2.2%和8.7%,不过原材料压力缓解后,特斯拉三季度的交付环比增长达到20%。
不过,缺少芯片和航运成本急升仍对特斯拉的生产造成影响。近期特斯拉美国就将新长续航版Model Y和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的预计交付日期从2022年2月更改为2022年3月,Model Y长续航版的交付日期也从2022年1月改为2022年2月。
对于芯片短缺的影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就表示,进入10月旺季,缺芯问题尚未缓解,部分地区拉闸限电、疫情反复均会对市场造成冲击。如果车源供应紧张有所缓解,预计10月环比9月销量,将有所上升。目前,汽车芯片缺口峰值已经过去,未来芯片供应将会缓慢提升,但传导至汽车终端销售还需要3至5个月。
02
柏林、得州工厂有望年内投产
在连续实现八个季度盈利后,特斯拉未曾让投资者失望,市场预期在实现24万辆交付后,即使抛开比特币和监管信贷收入的影响,特斯拉仍将在三季度实现超过10亿美元的净利润。
投资机构Wedbush分析师Dan Ives认为,全球芯片短缺明显限制了特斯拉7月和8月的供应量和交付量,他预计特斯拉在此期间的交付量将达到8万至9万辆,但9月将出现“重大转折”,预计交付量将达到14万至14.5万辆。
特斯拉也得到华尔街的看好,包括方舟投资创办人、“女股神”Cathie Wood在内等投资者继续调高特斯拉的目标价。Cathie Wood更认为,特斯拉未来将达到每股3000美元,她认为特斯拉的成功可能性在上升,主要原因是其市场份额。
对于接下来的第四季度,将是特斯拉柏林和得州工厂运营的起点。此前特斯拉在二季报披露,Gigafactory Texas的一些区域已经开始调试,柏林工厂则正安装生产设备并已经开始测试工具,尽可能快地努力在柏林开始生产。特斯拉期望,今年将在柏林和得克萨斯州生产第一辆Model Y。
按照原计划,特斯拉希望在10月进行柏林工厂的试运营,但受到德国当地的环保组织投诉,目前德国环境管理局正在对所有针对柏林工厂提出的反对意见进行为期三周的讨论并将进行评估,预计将于10月14日结束。
届时柏林工厂正式运营后,该工厂将成为特斯拉在欧洲地区的产能主力,不过由于柏林工厂计划只生产Model Y,Model 3的出口任务仍将由上海工厂承担。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10月1日是国庆假期的首日,同样也是造车新势力按照惯例公布上月销量的日子。
因销量有高有低,造车新势力中有欢欣鼓舞“晒”成绩的,也有低调公布销量的。在造车新势力“三强”中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双双“官宣”单月销量成绩率先“破万”,而曾在8月销量中遥遥领先的理想汽车销量却仅7000余辆。
据“蔚小理”三家企业的表述,目前各家销量依旧很大程度地受到了全球供应链风险的影响。
“蔚小”销量先破万
10月1日,小鹏汽车公布了其9月交付成绩,总交付量达到10412辆,环比增幅达到44%,创下单月交付量新高。其中小鹏P7交付7512辆,占总销量的比重超72%,这也是该车型连续五个月创新高。
小鹏汽车今年第三季度的交付量为25666辆,环比二季度增幅达到48%。该数值要远超此前小鹏汽车在财报中定下的第三季度的交付指引(21500辆-22500辆)。
在今年第二季度财报公布后的电话会议上,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曾表示,今年四季度小鹏汽车单月销量有望突破交付1.5万辆月度峰值。
何小鹏的预测这并非空穴来风。9月15日,小鹏汽车第三款全新车型小鹏P5正式上市,据小鹏汽车方面透露,小鹏P5在开售24小时内订单已经超过6000辆。
紧随小鹏汽车后,蔚来汽车也发来了9月交付捷报。据悉,蔚来汽车9月共交付10628辆,略高于小鹏汽车的10412辆,同比增长125.7%,同样是首次单月销量破万。
今年第三季度,蔚来汽车累计交付新车24439辆,同比增长100.2%,也创下了季度交付数新高,但此数依旧低于小鹏汽车第三季度交付量1227辆。
在8月份销量因受“缺芯”影响后,蔚来汽车曾将其三季度交付量最新指引下调至22500辆至23500辆,原来蔚来汽车在第二季度财报中给出的指引为23000辆至25000辆。
最终蔚来汽车第三季度的销量比原预计的乐观,进入了下调前的销量指引区间。
具体车型方面,蔚来汽车9月交付ES8 1978辆、ES6 5260辆,EC6 3390辆。可见ES6和EC6仍然是蔚来汽车的主力车型。分析师从蔚来汽车处了解到,这两款车型9月也创造了单月交付记录。
在“蔚小”9月成绩颇为亮眼时,8月排在第一且曾经销量最接近“破万”的理想汽车却显得尤为低调,仅在今日微信公众号次条公布了其9月销量。
据悉,理想汽车9月交付7094辆理想ONE,同比增长了102.5%,相比8月销量9433辆则是下滑了近25%。
此前,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楠曾表示,预计到今年9月份能实现月销过万的目标,这是鉴于改款理想ONE的热度。
在8月销量出台后,理想汽车内部人士还向分析师透露,从订单方面看,9月销量过万没有问题,就看供应链能否保障。
今年第三季度,理想汽车累计交付新车25116辆,同比增长190%。该数值高于蔚来汽车677辆,低于小鹏汽车550辆。
“缺芯”影响大
对于理想汽车9月销量的不“理想”,沈亚楠解释称,“受到芯片供应持续短缺的影响,理想汽车9月交付量有所下降。自2021款理想ONE上市以来,定单数量持续增长。我们正在采取更多措施,以确保零部件的供应,希望尽可能地缩短用户提车等待周期。”
就在9月21日,理想汽车还曾因“缺芯”问题下调第三季度销量指引,其指出,由于芯片供应恢复速度慢于预期,目前预计2021年第三季度汽车交付量约为2.45万辆。公司此前预期第三季度交付2.5万-2.6万辆。
“风水轮流转”,对于8月销量来说,“蔚小理”中受“缺芯”影响最大的是蔚来汽车。蔚来汽车8月销量为5880辆,环比减少了近26%。今年7月,蔚来汽车销量也曾因供应链问题首次在有公开披露的月度销量排名中失去“销冠王座”,被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超越。
“目前看全球供应链仍然存在不确定性。”蔚来汽车传播总监马麟向媒体表示,供应链方面,8月受到了南京和马来西亚疫情的影响。目前南京已经正常供货,马来西亚那边的影响还没完全解除。蔚来汽车供应链团队在和供应商还在积极解决问题。
马麟补充道,订单方面其实非常强劲,只要供应链不进一步恶化,四季度会环比正增长。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股投资网财经APP获悉,周四,Zoom视频通信公司(ZM)和Five9(FIVN)共同宣布,Zoom以147亿美元并购Five9的交易已终止。
Five9表示:“与Zoom合并的协议没有从Five9股东那里获得通过所需的票数。” 对于Five9股东来说,一方面可能是Zoom支付的溢价较低。按照商定的价格,Five9股东的股票价值只会比协议前上涨13%。根据云软件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投资者一直在向Five9这类公司投入大量资金,为了让该公司股东同意这项交易,可能需要大幅提高溢价。另一方面,对于增长的担忧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Five9表示,它将继续与Zoom的合作关系。
此外,根据提交给美国监管机构的一封信,美国司法部领导的一个委员会也在审查Zoom提出的全股票收购Five9的交易。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8月27日提交的这封信称,美国电信服务行业外国参与审查委员会正在审查该交易是否“对国家安全或执法利益构成风险”。不过早前,分析师曾表示,该交易可能因美国司法部牵头的委员会审查而推迟,但不太可能被取消。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上周,苹果正式推送了iOS 15及iPad OS 15、WatchOS 8等新系统,带来了不少全新的功能和少许界面上的改进,这也是iPhone 13的最佳伴侣。
需要注意的是,在iPhone 13发售之后,有不少用户发现该系列存在诸多bug,其中有一些非常影响使用,比如Apple Watch无法解锁的情况,这就令疫情之下的用户无法戴口罩解锁iPhone,非常不便,十分影响使用体验。
另外,还有很多用户遇到一直提示iPhone存储空间不足的问题,但实际上可用空间还非常多,令许多用户非常头疼崩溃。
对此,苹果也在一周之后的今天正式推送了iOS15.0.1版本系统,对上述两个问题进行了修复,这也算填补了iPhone 13系列的最大漏洞,解决了最影响使用的两大问题。
但需要注意的是,苹果依然未能解决iPhone 13存在的所有缺陷,比如说微博上被大量用户吐槽的自动微距功能,虽然苹果是好心为用户带来更自然的使用体验,操作更加便捷,但是没有手动模式开关还是令人崩溃,它不论在你想拍摄任何画面,都会在靠近主体时切换成微距。
此前,苹果称已经听取了用户的声音,将会在后续对此进行改进修复,但是目前这个版本还未做出任何变动,不过这点并不能算是漏洞,而是苹果的规划问题,当前苹果的第一优先级还是先解决影响使用的bug。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股投资网财经APP获悉,Aemetis(AMTX)与达美航空(DAL)签署了一项承购协议,将在10年内交付2.5亿加仑的混合可持续航空燃料(SAF)。
Aemetis预计协议总额将超过10亿美元。该公司预计位于加州Riverbank的大型工厂将负责生产这种可持续航空燃料。
据了解,达美航空预计将于2024年开始使用这种燃料,该协议是达美航空为未来实现净零排放而采取的实际行动。
达美航空此前表示,支持到2030年使用30亿加仑可持续航空燃料的自愿性行业目标,并且承诺到2030年将用SAF替代10%的航空燃料。
达美航空负责可持续发展的董事总经理Amelia DeLuca表示:“当达美航空承诺实现净零排放的时候,我们也承诺继续在这方面进行投资,并与业内其他公司合作。”“这份供应协议是提高SAF普及率的重要一步,不仅有助于我们实现净零排放目标,也有助于支持我们客户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截至发稿,Aemetis盘前涨14.09%至18.620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全球制药巨头默沙东 Merck 周五发表一份声明,介绍其刚刚研发成功的新冠药物取得重大进展。可将住院和死亡率降低50%。
导致辉瑞(PFE),Moderna (MRNA)和Novavax (NVAX)等COVID-19疫苗领军企业今天都因这一消息全面走低。如果这些公司的疫苗落后于默沙东的抗病毒药物,它们未来的收入都将损失数十亿美元。
今天,制药巨头默沙东(MRK)公司股价创出12年以来的最大涨幅,研究结果表明,这款名为Molnupiravir的药物可将住院和死亡率降低50%。这一结果最终可能意味着,许多感染病毒的患者在家便可获得简单方便的治疗。
研究结果非常令人鼓舞,以至于默沙东和持股集中的Ridgeback在与独立试验监测机构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沟通后,决定不再招募病患继续进行试验,同时将启动监管审批程序。
这种名为molnupiravir的药物是口服的,通过抑制冠状病毒在体内的复制发挥作用。
一项3期研究的中期分析发现,7.3%接受molnupiravir治疗的患者在29天内住院。在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中,14.1%在第29天住院或死亡。在29天内服用molnupiravir的患者中没有死亡报告,而服用安慰剂的患者中有8例死亡报告。
白宫首席医疗顾问安东尼·福奇博士在19日举行的新冠疫情吹风会上表示:“这种抗病毒药物有效的消息显然是非常好的消息。”“该公司在昨晚的简报中提到,他们将立即向FDA提交他们的数据。”
福奇说:“FDA将以通常的、非常高效和有效的方式查看数据,尽可能快地检查数据,然后从那里获取数据。”
所有775名试验参与者都有实验室确认的有症状的Covid-19,并在出现症状的5天内随机给予molnupiravir或安慰剂。
产量:年底前可生产1000万剂
出于对莫诺匹韦研究的预期成功,默克公司在进行三期临床试验的时候一直在加快生产莫诺匹韦,预计到今年年底,默克公司能够生产1000万剂莫诺匹韦,明年的产量将翻一番。
就在本周一,辉瑞就公布了其研发的新冠口服药进入三期临床
由于默沙东的利好,美股邮轮和航空概念股普涨。
我们美股投资网在昨天已经游轮股出现异常的大量看涨期权提醒:
同时,辉瑞(PFE)、Moderna (MRNA)和Novavax (NVAX)等COVID-19疫苗领军企业今天都因这一消息全面走低。如果这些公司的COVID-19疫苗落后于molnupiravir等口服抗病毒药物,它们未来的收入都将损失数十亿美元。
其中,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周四提交的一份内部交易文件显示,Moderna首席执行官 Stephane Bancel在9月30日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内部抛售。他以393.44美元的价格出售了2.3万股Moderna股票。交易总额为7百多万美元,目前仍持有Moderna总计16,265,252股,价值50亿美元。
另外,Moderna首席执行官近期不断卖出:
8月底,由于污染物,日本暂停了160多万剂Moderna COVID-19疫苗注射。武田制药(TAK)周五表示,“人为错误”被发现导致金属污染物进入日本的新冠疫苗剂量,导致9月初召回。武田制药是Moderna疫苗在日本的经销商。
西班牙生产工厂给疫苗瓶加装橡胶塞的机器上2个不锈钢部件没有保持适当的间距,部件相互接触导致不锈钢碎片混入。特别是在安装疫苗瓶顶部的设备上,视觉错误地判断了星轮和塞子之间所需的1毫米间隙。
细节造就数十亿收入
本月早些时候,Moderna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申请批准其加强注射剂量为最初接种时100微克剂量的一半。如果FDA批准了Moderna,对Moderna来说,其助推器获得授权可能意味着数十亿美元的收入——以及市场份额。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细节。
这个细节就是剂量水平。如今,Moderna的冠状病毒疫苗含有100微克产品。根据这一数据,Moderna可以估计在给定的时间范围内能够生产多少剂量。例如,Moderna预计,它今年可以生产多达10亿剂疫苗,明年可以生产多达20亿剂疫苗。
Moderna (MRNA)首席执行官此前曾表示,在助推器剂量减半的情况下,将有更多的疫苗可用。“如果将剂量减半,我们在未来一年的全球可用剂量将达到30亿剂,而不是20亿剂。”
目前,Moderna是有限的。在最近的财报电话会议上,首席执行官表示,公司不会再接受2021年的订单,“因为我们已经完全超负荷了。”更多的剂量将意味着能够获得市场份额,而不是拒绝客户。
最后,生产的剂量越多,收入就越高。Moderna疫苗的价格因国家收入水平、订单量和其他因素而异。但这里有一个大致的指导。Moderna为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提供最低价格。然后,定价范围从美国开始最初的价格是每剂15美元到37美元。即使额外的10亿剂中有一半以15美元一剂的价格出售,也能获得75亿美元的收入。
然而,Moderna不会立即从助推器中获得经济收益。该公司将需要一段时间来过渡到生产低剂量产品。此外,赢得更多订单和交付疫苗也需要时间。不过,从长远来看,半剂量助推器将对Moderna有利。
当然,到那时,疫情可能已经结束。Moderna面临着收入下降的风险。尽管如此,专家表示这种病毒将继续传播。这意味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将继续需要疫苗接种,以及增强免疫力的助推器。各国很可能会继续考虑到这一点而下大量订单。Moderna已经签署了到2024年的供应协议。
今年,Moderna预计将产生200亿美元的疫苗收入。提前购买协议和更多剂量的选择使明年的收入达到相同水平。在这一点和以后,低剂量的助推器可能是保持这个收益故事继续的关键之一。
当我们着眼于2022年以后的盈利前景时,该公司的定价相对较高,对于一家估值超过1700亿美元的公司来说,它的前景并不强劲。短期内,助推器项目可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但 MRNA的前景还是有些黯淡,因为它的产品线落后于其他大型制药公司。
Moderna现在的定价似乎是完美的。Moderna在上半年也一直盈利丰厚,迄今每股盈利9.30美元。分析师目前预计,今年下半年的每股收益将会更加强劲,今年每股收益的普遍预期为30.10美元,这意味着今年下半年每股收益将略高于20美元,这代表着一个巨大的增长率。
但与此同时,分析师目前预测,每股收益和收入将在2022年下降,特别是在2023年:
从Moderna的估值来看,我们可以看到,该公司的股价目前略高于今年预期净利润的14倍,从绝对值来看,这个估值并不高,但与其他市值超过1500亿美元的制药公司相比,这个估值也远不便宜:
抄底,清仓,还是持有?
目前的价格可能更接近高点。投资者都知道Moderna将在2021年下半年产生巨大的效果,2022年的前景也相当强劲。然而,市场总是具有前瞻性的,一旦世界摆脱了新冠疫情,前景就不那么乐观了。预计Moderna的收入和利润将在2023年出现下滑。以史为鉴,那些销售额和利润见顶的制药公司可能会受到严厉惩罚,而这可能会发生在Moderna未来两年的身上。过去的回报并不能保证未来的回报。
Moderna拥有令人感兴趣的潜在资产,尤其是其肿瘤候选疫苗,当然,无论是从科学角度还是从潜在的商业化角度来看,都很有趣。然而,在可预见的未来,Moderna非常依赖Spikevax的销售,该公司是否能在其他领域取得类似的结果还有待观察。
对于一家估值超过1700亿美元的公司来说,Moderna的储备相对较少,因为III期候选公司根本没有上市,而II期候选公司只有3家,未来几年新资产的增长可能相当有限。
Moderna绝不是一家糟糕的公司,但以目前的价格来看,现在锁定收益可能是个好主意。
默沙东(MRK) 上涨12%,表示其治疗新冠肺炎的药物将住院和死亡风险降低了50%,将在未来几周内寻求FDA的紧急使用授权,导致 诺瓦瓦克斯医药(NVAX)跌15.44%,BioNTech SE(BNTX)跌12.82%,Moderna(MRNA跌10.46%,辉瑞(PFE)跌2.42%。
如果这些公司的COVID-19疫苗落后于molnupiravir等口服抗病毒药物,它们未来的收入都将损失数十亿美元。
另外,Moderna首席执行官近期不断卖出:
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周四提交的一份内部交易文件显示,Moderna首席执行官 Stephane Bancel在9月30日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内部抛售。他以393.44美元的价格出售了2.3万股Moderna股票。交易总额为7百多万美元,目前仍持有Moderna总计16,265,252股,价值50亿美元。
8月底,由于污染物,日本暂停了160多万剂Moderna COVID-19疫苗注射。武田制药(TAK)周五表示,“人为错误”被发现导致金属污染物进入日本的新冠疫苗剂量,导致9月初召回。武田制药是Moderna疫苗在日本的经销商。
西班牙生产工厂给疫苗瓶加装橡胶塞的机器上2个不锈钢部件没有保持适当的间距,部件相互接触导致不锈钢碎片混入。特别是在安装疫苗瓶顶部的设备上,视觉错误地判断了星轮和塞子之间所需的1毫米间隙。
细节造就数十亿收入
本月早些时候,Moderna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申请批准其加强注射剂量为最初接种时100微克剂量的一半。如果FDA批准了Moderna,对Moderna来说,其助推器获得授权可能意味着数十亿美元的收入——以及市场份额。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细节。
这个细节就是剂量水平。如今,Moderna的冠状病毒疫苗含有100微克产品。根据这一数据,Moderna可以估计在给定的时间范围内能够生产多少剂量。例如,Moderna预计,它今年可以生产多达10亿剂疫苗,明年可以生产多达20亿剂疫苗。
Moderna (MRNA)首席执行官此前曾表示,在助推器剂量减半的情况下,将有更多的疫苗可用。“如果将剂量减半,我们在未来一年的全球可用剂量将达到30亿剂,而不是20亿剂。”
目前,Moderna是有限的。在最近的财报电话会议上,首席执行官表示,公司不会再接受2021年的订单,“因为我们已经完全超负荷了。”更多的剂量将意味着能够获得市场份额,而不是拒绝客户。
最后,生产的剂量越多,收入就越高。Moderna疫苗的价格因国家收入水平、订单量和其他因素而异。但这里有一个大致的指导。Moderna为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提供最低价格。然后,定价范围从美国开始最初的价格是每剂15美元到37美元。即使额外的10亿剂中有一半以15美元一剂的价格出售,也能获得75亿美元的收入。
然而,Moderna不会立即从助推器中获得经济收益。该公司将需要一段时间来过渡到生产低剂量产品。此外,赢得更多订单和交付疫苗也需要时间。不过,从长远来看,半剂量助推器将对Moderna有利。
当然,到那时,疫情可能已经结束。Moderna面临着收入下降的风险。尽管如此,专家表示这种病毒将继续传播。这意味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将继续需要疫苗接种,以及增强免疫力的助推器。各国很可能会继续考虑到这一点而下大量订单。Moderna已经签署了到2024年的供应协议。
今年,Moderna预计将产生200亿美元的疫苗收入。提前购买协议和更多剂量的选择使明年的收入达到相同水平。在这一点和以后,低剂量的助推器可能是保持这个收益故事继续的关键之一。
当我们着眼于2022年以后的盈利前景时,该公司的定价相对较高,对于一家估值超过1700亿美元的公司来说,它的前景并不强劲。短期内,助推器项目可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但 MRNA的前景还是有些黯淡,因为它的产品线落后于其他大型制药公司。
Moderna现在的定价似乎是完美的。Moderna在上半年也一直盈利丰厚,迄今每股盈利9.30美元。分析师目前预计,今年下半年的每股收益将会更加强劲,今年每股收益的普遍预期为30.10美元,这意味着今年下半年每股收益将略高于20美元,这代表着一个巨大的增长率。
但与此同时,分析师目前预测,每股收益和收入将在2022年下降,特别是在2023年:
从Moderna的估值来看,我们可以看到,该公司的股价目前略高于今年预期净利润的14倍,从绝对值来看,这个估值并不高,但与其他市值超过1500亿美元的制药公司相比,这个估值也远不便宜:
抄底,清仓,还是持有?
目前的价格可能更接近高点。投资者都知道Moderna将在2021年下半年产生巨大的效果,2022年的前景也相当强劲。然而,市场总是具有前瞻性的,一旦世界摆脱了新冠疫情,前景就不那么乐观了。预计Moderna的收入和利润将在2023年出现下滑。以史为鉴,那些销售额和利润见顶的制药公司可能会受到严厉惩罚,而这可能会发生在Moderna未来两年的身上。过去的回报并不能保证未来的回报。
Moderna拥有令人感兴趣的潜在资产,尤其是其肿瘤候选疫苗,当然,无论是从科学角度还是从潜在的商业化角度来看,都很有趣。然而,在可预见的未来,Moderna非常依赖Spikevax的销售,该公司是否能在其他领域取得类似的结果还有待观察。
对于一家估值超过1700亿美元的公司来说,Moderna的储备相对较少,因为III期候选公司根本没有上市,而II期候选公司只有3家,未来几年新资产的增长可能相当有限。
Moderna绝不是一家糟糕的公司,但以目前的价格来看,现在锁定收益可能是个好主意。
First Watch代号FWRG 新股上市,开盘涨16.94%,报21.05美元,成交额1545.11万美元。
First Watch创立于1983年,是一家日间餐饮概念公司,专注于提供新鲜食材定制的早餐、早午餐和午餐。为保证食物新鲜度,公司承诺餐厅都会从每日黎明时分开始将新鲜水果和蔬菜切片和榨汁、烤松饼、冲泡新鲜咖啡并从头开始制作法式吐司面糊。
截至6月27日,First Watch在28个州拥有连锁餐厅423家,其中自营餐厅335家,加盟餐厅88家。
公司在其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中表示:「尽管面临新冠疫情肆虐的挑战,但 First Watch 仍增加2020年和2021年投资,继续开设新餐厅。」 First Watch在 2020 财年开设了 42 家新餐厅,2021 年上半年开设了 18 家。
与疫情前截至2019年6月30日的财季相比,截至2021年6月30日的第二财季同店销售额增长了16.3%,同店客流量增长1%。
近日,有网友反映称,自己购买的云米(VIOT)大屏冰箱出现强制播放广告情况,并且无法关闭。
美股投资网梳理媒体报道发现,随着“云米冰箱强制播放广告”相关话题热度越来越高,云米方面的回应也发生了转变:从“无法关闭”到“可以设置”,最新声明则表示“可一键关闭”。
那么目前云米带屏冰箱是否还有广告?广告关闭后是否还会出现?美股投资网咨询了云米客服,并没有得到明确回复。
云米冰箱强制播放广告?
客服:无法自己关闭,需联系技术人员
近日,有网友在小红书APP上发帖表示,自己购买的云米大屏冰箱出现强制播放广告情况,并且无法关闭。
该网友称:“花大价钱买的云米冰箱,大屏幕一直推送购物广告信息,并且无法关闭。我联系客服说这个可以关闭吗?已经影响到我的生活了。客服回应说,这个不能,只能开启。真的无法理解,自己花大价钱买冰箱回家,结果买了一个大屏幕的广告机!”
针对此事,正观新闻咨询了云米客服,客服人员称:“这个冰箱大屏只要连上网就会弹出广告页面,没有办法自己关闭。”
至于解决办法,客服表示,需要消费者拍摄冰箱“关于软件”的界面,将照片发送给客服,再反馈给技术人员处理。
另据AI财经社消息,云米天猫客服介绍,云米大屏冰箱的屏幕设置和电脑屏保有点像,不用它的时候,就会有推荐页面广告出来,此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功能。
在问及有没有办法关闭广告,客服表示可以设置熄屏时间,最短可以设置十几秒,但需要经常设置。没过多久,对方又表示广告现在已经可以关闭,但晚点才能发送关闭教程。
花钱买冰箱,还要受广告侵扰,这引发网友的不满。有网友表示,“用着你的电费打广告,这操作太骚了……就离谱”;“这种形式也不是不行,前提是你冰箱免费送啊。然后你自己通过广告投放赚钱我还可以理解。但是用户花钱买回去,你广告还不能关闭,这不就是耍流氓吗?钱你也赚了,广告钱你也赚了,会做生意”……
官方回应“改口”:
广告可一键关闭
随着“云米冰箱强制播放广告”相关话题热度越来越高,云米通过官方微博@云米全屋互联网家电发布声明回应此事。声明称:
公司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相关规定,云米大屏冰箱推送的广告,在屏幕右上角一直有明显的“关闭广告”按钮,用户可以点击一键关闭。
对于云米客服回复中的推送广告关闭问题,如前所述,云米大屏冰箱一直可以一键关闭广告,云米对沟通过程中的误解深表歉意,并将持续加强客服培训和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此外,云米电器提到,云米产品一直使用“云米”“V”“VIOMI”及相关组合品牌标识,个别不实信息中的产品图片并非云米产品。云米对此等张冠李戴、恶意扭曲事实、诋毁中伤的行为表示强烈谴责并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请广大媒体、用户注意甄别信息真伪,切勿转载不实信息,还大家一个清洁健康的互联网环境。
然而,并不是所有消费者都认可云米的声明。有网友留言称,广告存在就不合理;还有网友追问,一键关闭到底是不是永久关闭;甚至有网友直言,云米在混淆概念,根本没有解决用户诉求。
针对网友的疑问,美股投资网咨询了云米智能京东旗舰店和天猫云米旗舰店。但对于“冰箱广告”问题,除自动回复外,云米客服人员不再回复其他内容。
二季度营收下滑,销售和营销费用猛增
股价半年下跌超七成
一直以来,云米都在努力打造“科技潮牌”的品牌形象。9月17日,云米正式宣布邓伦成为云米全球品牌代言人,有观点认为,签约邓伦是云米向年轻人靠拢的策略之一。
但一个月前,8月25日,云米发布了截至6月30日的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数据显示,云米营收出现下滑。与此同时,公司研发费用增速远低于营销费用增速,累计家庭用户数量增速也在不断下滑。
2021年第二季度,云米净收入为16.5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1.51个百分点,未达到公司预期目标;毛利为3.5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6.01%;毛利率为21.2%,距2019年四季度的28%仍有差距;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461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7.4%。
云米还在财报中预测,第三季度收入将在人民币10亿元至人民币11亿元之间,较二季度有较大的幅度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云米2021年二季度研发费用为人民币6620万元,同比增长9.1%;销售和营销费用则高达人民币2.15亿元,同比增长32.5%。
另一方面,2020年第四季度至2021年第二季度,云米季度累计家庭用户数量分别为510万、569万、590万;增速分别为10.9%、9.8%、5.4%,增速持续下滑。
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不尽人意。云米上市发行价为9美元/股,截至9月29日收盘,其股价为4.81美元/股,较今年2月的最高点18.99美元/股,已跌去74%。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周三表示,已结束对7月11日维珍银河(SPCE) SPCE Unity 22在降落时偏离了指定空域的事故调查,并取消了监管机构早些时候下达的停飞令。
FAA表示,维珍银河已经按照其要求对飞行期间的通讯方式进行了调整,该公司将被允许恢复运营。
政府调查发现,维珍银河飞行器在从太空下降时偏离了其指定的空域,但该公司未能按照要求向联邦航空局通报偏离情况。
FAA于9月2日表示,在没有提交该次事故的报告之前,将禁止维珍银河SpaceShip Two的飞行。
维珍银河表示,FAA已经通过了该公司提出的纠正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更新计算以扩大未来飞行的受保护空域,以及公司飞行程序中的其他步骤,以确保向FAA空中交通管制部门发出实时任务通知。
维珍银河首席执行官Michael Colglazier表示:“随着航天飞行体验的商业化发射越来越近,空域和实时任务通知协议的更新将加强我们的准备工作。”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