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信号 StockWe8 客服微信2号 MaxTrades 客服Telegram号 MeiguM 邮箱 buy@tradesMax.com 电话 (626)378-3637

gold 20 virus

新闻快讯

Win11系统更开放-19款第三方桌面应用进驻微软应用商店

作者  |  2021-10-01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再过一周时间,微软就要正式发布Win11系统了,距离6月底发布正好三个月了。Win11带来了不少变化,其中微软这次进一步向第三方开放,全新的Win11应用商店现在有19款应用进驻,并获得了微软的推荐。

微软Win系统现在都有自带的应用商店,但是包括Win10在内的多个系统中商店并不受人欢迎,一大弊端就是微软严格控制门槛,限制很多,导致大家对从Win应用商店下载应用的兴趣不大。

在Win11系统上,微软终于放开了限制,支持了第三方应用商店,包括亚马逊应用商店及EPIC游戏商店等等,同时微软也开放了第三方浏览器入驻,也不再限制在应用商店必须用微软的EdgeHTML引擎,开发者可以自行选择。

在这些开放政策下,Win11应用商店也吸引了不是第三方应用入驻,根据微软公布的信息,3个月来有19款桌面应用加入了应用商店,名单如下:

社交通信类应用:Discord、Zoom Cloud Meetings和KakaoTalk 等

创造类工具应用:Luminar AI、Music Maker和VLC等。

生产力应用:TeamViewer、Adobe Acrobat Reader DC、LibreOffice、Microsoft PowerToys、Visual Studio Code 和 Visual Studio Community等。

PAW Web应用程序 :Reddit、维基百科、TikTok、Lyft、Quizlet、Tumblr、Clipchamp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Wedbush:上调特斯拉(TSLA)Q3交付量预期至23万辆,维持“跑赢大盘”评级

作者  |  2021-10-01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股投资网财经APP获悉,Wedbush分析师Dan Ives维持特斯拉(TSLA)“跑赢大盘”评级,目标价同样维持1000美元。该分析师认为,特斯拉第三季度交付报告可能超出此前预期。

Ives认为,全球芯片短缺明显限制了特斯拉7月和8月的供应量和交付量,他预计特斯拉在此期间的交付量将达到8万至9万辆,但他预计9月将出现“重大转折”,预计交付量将达到14万至14.5万辆。

“我们预计特斯拉本季度的交付量可能接近23万辆,超过我们此前预计的21.2万辆和之前市场传闻的22万辆。”Ives表示。

Ives及其分析师团队预计特斯拉今年的交付量将在89万辆到90万辆之间。

截至发稿,特斯拉盘前涨0.85%至784.20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iPhone13创下苹果最长等待期-供应链受限引发关注

作者  |  2021-10-01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因供应链紧张和强劲需求,苹果iPhone 13正在成为近年来用户等待时间最长的产品系列。如果消费者现在下单,那么iPhone 13和iPhone 13 Pro机型需要等待的时间为3至5周不等。第一财经分析师查询苹果官网发现,目前江浙沪十几家苹果店大多数iPhone 13系列机型都处于无货状态。

第一财经分析师在上海南京东路、国金中心、环球港等多家苹果店内了解到,仅有少数容量较小的iPhone 13和iPhone 13 mini有货,iPhone 13 Pro和iPhone 13 Pro Max机型的缺货情况最为严重,等待时间也最长,目前下单基本要等一个月左右才能提货。

发货时间长达数周

芯片供应链紧张等问题加剧了苹果智能产品的等待时间,iPhone供不应求的情况在全球范围都已出现。摩根大通和瑞士信贷的分析师认为,全球在线预订新机型的客户将不得不等待超过4周的时间才能拿到iPhone 13 Pro和iPhone 13 Pro Max,而基本款iPhone 13则需要等待大约两周时间。

目前美国市场基本占到了iPhone出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有消息称,iPhone 13系列在美发售第一周内预订的等待时间为7~20天,而在第二周内预订的交货时间为19至34天,均大于iPhone 12系列发布后的交货时间。

一位刚刚通过苹果官网预订了一款iPhone 13 Pro Max的上海消费者对第一财经分析师表示,他于9月28日下单订购,目前要等到10月底才可以拿到手机。

9月29日,第一财经分析师也尝试从官网订购一款苹果iPhone 13基本款手机,发货时间预计为10月16日至10月21日。

苹果公司没有立即就交付时间延迟及其原因发表评论。但分析师认为,供应链的限制以及需求叠加造成了目前产品交货时间延迟的情况。

“无可否认,交货时间延长的部分原因是供应链的限制,我们发现发售第二周预订的交货时间相对于第一周有显著的增加,并且超过了我们此前的预期。”摩根大通分析师Samik Chatterjee表示。

苹果CEO库克在上两个季度的财报发布时曾警告投资者,芯片短缺可能会使销售额减少30亿至40亿美元。他还称芯片需求之大超出公司的预期。

但机构对于供应链的担忧正在消退。天风国际预计iPhone 13今年的出货量会在去年iPhone 12的基础上增长10%左右,尽管该机构认为供应短缺的问题可能影响iPhone 13今年第四季度的出货情况。

“目前并没有听说苹果更多供应链有特别紧张的消息。”Omdia半导体分析师李泽刚对第一财经分析师表示,“5G芯片的供应并不紧张,而且苹果供应链的优先级一直都是排在最先的位置。”

能源政策影响有限

上周日,几家苹果和特斯拉公司供应商的一些中国工厂表示停产数天,以遵守更严格的能源消费政策,但分析师认为这一举措对苹果供应链的影响有限。

一位分析师告诉第一财经分析师,目前了解到在昆山的台资企业受拉电影响较为严重。苹果印刷电路板供应商欣兴电子上周日晚间表示,其三个中国子公司从9月26日中午至9月30日午夜停止生产,但预计不会产生重大影响,因为其他工厂将补产。

富士康旗下乙盛精密也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该公司在中国昆山的工厂从9月26日至9月30日暂停生产,但预计停产的影响较小。

苹果iPhone扬声器组件供应商康控(Concraft Holding)公司表示,将停产五日直到9月29日中午恢复生产,并使用库存来满足需求。

不过芯片制造商联华电子 (UMC) 和台积电则表示,它们的中国工厂没有受到影响。联华电子称该公司在苏州的工厂目前正在满负荷运转,每月可生产超过8万片晶圆。

根据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的预测,今年iPhone 13整个系列全球出货量会超过9000万部。券商韦德布什(Wedbush)的分析甚至预测,全球有多达2.5亿iPhone用户准备在这一轮的超级周期对手机进行升级,该周期始于去年iPhone 12的发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Aemetis(AMTX)获达美航空(DAL)超10亿美元订单-盘前大涨14%

作者  |  2021-10-01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股投资网财经APP获悉,Aemetis(AMTX)与达美航空(DAL)签署了一项承购协议,将在10年内交付2.5亿加仑的混合可持续航空燃料(SAF)。

Aemetis预计协议总额将超过10亿美元。该公司预计位于加州Riverbank的大型工厂将负责生产这种可持续航空燃料。

据了解,达美航空预计将于2024年开始使用这种燃料,该协议是达美航空为未来实现净零排放而采取的实际行动。

达美航空此前表示,支持到2030年使用30亿加仑可持续航空燃料的自愿性行业目标,并且承诺到2030年将用SAF替代10%的航空燃料。

达美航空负责可持续发展的董事总经理Amelia DeLuca表示:“当达美航空承诺实现净零排放的时候,我们也承诺继续在这方面进行投资,并与业内其他公司合作。”“这份供应协议是提高SAF普及率的重要一步,不仅有助于我们实现净零排放目标,也有助于支持我们客户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截至发稿,Aemetis盘前涨14.09%至18.620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Netflix创历史新高 因为火爆的鱿鱼游戏?

作者  |  2021-09-30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Netflix正以无法阻挡的姿态向全世界发起攻势,这是21世纪一场新的大规模殖民战争,输家将彻底沦为臣服于Netflix模式的傀儡。

123,木头人”。追了最近大火爽剧《鱿鱼游戏》的朋友,应该能领会到这句口令的恐怖。《鱿鱼游戏》词条挂在微博热搜已经连续一周,知乎搜索榜也多日排名第一位。

全球范围内,这部剧已经在Netflix韩国、日本、新加坡、泰国、美、德、英等近20个国家或地区拿下日榜第一。在此之前,从未有韩剧登上过美国收看榜首位,更不要说取得全球性的成功。

《鱿鱼游戏》讲述了一群负债累累的人为了赢得奖金而参加一系列致命游戏的故事,是一款类似于《饥饿游戏》(Hunger Games)的生存游戏。

目前在Netflix的全球排名中高居榜首,根据流媒体评级公司FlixPatrol的数据,这是韩国电视剧首次在美国排名第一。

Netflix股价今天创历史新高。相关阅读:先跌后涨,深度分析Netflix (NFLX) 财报数据和前景

另一边,《鱿鱼游戏》也引发韩国媒体股暴涨。Bucket Studio持有《鱿鱼游戏》主演李晶载代理公司的股份,在连续三个交易日中飙升了约90%Showbox 股价上涨逾50%,该公司的前身曾投资于该节目的私人制作公司Siren Pictures,金智妍持有Siren Pictures 100%的股份。

这并不是Netflix出品的第一部爆款韩剧。从《王国》到《甜蜜家园》,Netflix打破了韩国影视业“电视剧粉红,电影暗黑”的潜规则。大牌导演和演员争相转投这家美国最大流媒体公司麾下,这意味着更精良的制作水准和更充足的预算,当然还有更高的片酬。

这种待遇不是韩国独享的,Netflix通过采购和制作独家内容来争夺当地影视制作人才,迄今已进驻190多个国家和地区。

Netflix正以无法阻挡的姿态向全世界发起攻势,这是21世纪一场新的大规模殖民战争,输家将彻底沦为臣服于Netflix模式的傀儡。

杀死电影院

Netflix的全球殖民计划分三步走,取代电影院线是大蓝图中的第一步。

一周前,第73届黄金时段艾美奖落下帷幕。今年Netflix大获全胜,一举夺得44座艾美奖,其中主奖项2712中,成艾美奖史上最大赢家。

2013年,Netflix凭借第一部自制剧《纸牌屋》获得剧情类最佳剧集提名,之后便开始连续多年陪跑,终于在今年获得了欧美电视圈顶级奖项的认可。

艾美奖地位相当于电影届的奥斯卡,Netflix对后者的追求同样不是一帆风顺。2015年,Netflix斩获34项艾美奖提名,最终只带走两座奖杯。同年的奥斯卡提名,却只有区区一项。

老派电影人一向不太待见流媒体,诺兰认为为影院而生的作品才能被称作“电影”,斯皮尔伯格也曾表示Netflix出品的电影更适合申请艾美奖。

学院对流媒体的态度则有些暧昧不清。2020Netflix24提奥斯卡却只有2中,马丁·斯科塞斯的《爱尔兰人》作为种子选手,惨遭100中。

老马丁曾怒喷漫威电影为“主题公园”,却毫不犹豫奔向了流媒体怀抱。原因在于后者愿意给予他充分的预算和拍摄自由,甘愿为艺术买单。

而传统制片厂们如今痴迷于身披各色披风的超级英雄,拒绝为这位德高望重的前辈提供1.2亿美元预算。两者的差别,在于是否需要用票房回收成本。

Netflix的订阅量、亚马逊庞大的电商网络和苹果浑然一体的软硬件生态足以提供稳定现金流,它们渴望的只有流量和随之而来的用户黏性,为此不惜千金买马骨。因此流媒体远比曾经的煤老板更加纯粹,甚至不需要在电影里安插花瓶。

传统制片厂则越来越束手束脚,它们惧怕承担一部大制作失败的代价,因此不厌其烦地在成功经验中画地为牢,依赖续集、翻拍和政治正确榨干每个IP最后一滴油。

好莱坞固步自封的当下,流媒体显得更加大胆和激进。它们给予创作者充分的尊重,不吝啬挥洒创意,为观众奉上更丰富的视听享受,比如前几年大火的《LoveDeath&Robots》。

奥斯卡不会对这一趋势视而不见。2021年,Netflix更进一步拿下35个提名,并最终捧走7座小金人。

遥想2017年,Netflix自主出品电影还只有10部左右。4年之后,已经可以向用户保证每周上线一部新片,并于年内发行70多部电影。

无论主流舆论还是Netflix的激进战略,都受到疫情的催化而加速狂奔。

2020Netflix新增3700万用户,超出2019年近1000万。同时,北美年度票房同比下滑80%,只剩22亿美元。拥有5000多块荧幕的最大连锁院线AMC,全年亏损近300亿人民币。

实际上,在尚未受疫情影响的时代,北美票房就已经失去了增长动力。

流媒体不需要电影院,从手机、平板到PC,屏幕随处可见。从这个角度想,Netflix已经达成了从制片、发行到院线的全垄断。

1948年,《派拉蒙法案》瓦解了八大制片厂对好莱坞的垄断。如今,又有谁能阻止这些崭新登场的现代电影托拉斯?

横扫英日韩

2019年,《复仇者联盟4》全球豪取近30亿美元票房,在日本市场却败给了《名侦探柯南》最新的剧场版。

无独有偶,2018年《复仇者联盟3》在日本上映时,也被柯南另一部剧场版死死压制。超英坟场,果然名不虚传。

好莱坞多年来依靠大制作强宣发进行填鸭式硬塞的“文化输出”似乎无往不利,但山珍海味吃多了也会腻,更何况有些大片纯粹是一坨光鲜亮丽的马粪。

说到底,虽然“去影院才叫看电影”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又有多少影片真正值回票价?

更重要的一点是,文化和价值观的输出还面临着宗教、意识形态和传统文化筑起的天然壁垒,超英惨败给小学生就是典型案例。

日本影史票房前十包含6部动画电影,宫崎骏作品独占3

流媒体的崛起,让好莱坞的困局迎刃而解。

日本电影市场曾长期位居世界第二,如今也仅次于中美,但保守程度远高于其他市场。本土电影长期占据票房前十,是纯粹的二次元乐土。

另一方面,在Netflix平台有超过1.2亿用户收看日本动画。在近100个国家和地区,日本动画的受欢迎程度都排名前十。

也就是说,日本同时拥有坚如磐石的天然屏障和横扫千军的收视利器。那么问题来了,“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910日,Netflix在东京都内开设世界首个动画制作支援基地,以每年高达2万亿日元的制作费吸引日本动画人才。

截至2020年,日本动画师的平均年薪仅为20万人民币不到,在美国则超过41万元。日本动画人吃草挤奶,喂养了全世界的日漫爱好者。

业已松动的墙角无疑为Netflix提供了挥舞铁锹的空间。2021年,Netflix希望独家发行40部日本动画作品,达到上年两倍,其中包含哥斯拉和JOJO等高人气IP的最新剧集。

事实上,自2015Netflix杀入日本市场以来,90年代《新世纪福音战士》延续至今的制作委员会模式便开始逐渐瓦解。

垂直整合的制作方式虽然分摊了成本和风险,但固定的制作费用也压低了动画从业者的工资,并严重限制了动画质量。

Netflix模式则正好相反,在为制作公司留足充分周期和预算的情况下,并不过多参与创作过程,只在内容质感的把关上相当严格。

电影级品质日剧《全裸导演》在此模式下获得了巨大成功,该剧单集制作成本高达658万人民币。

不用吃惊,韩剧《王国》前两季的单集成本分别为1200万和1800万;印度剧《神圣游戏》第二季的单集成本甚至超过1亿元;号称史上最贵英剧的《王冠》,横扫了艾美奖7项大奖。

有钱自然任性,但此消彼长,影视人才对Netflix趋之若鹜,势必形成本国影视产业的空洞化。

多年以后,导演王晶在总结香港电影没落之因时提到,中国台湾全面放开好莱坞进口电影限制,对香港电影的生存空间造成了致命挤压。

然而港片虽然没落,导演们仍然可以北上打开新的市场。但若是从业者皆成为海外企业的附庸,该如何完成自身的救赎?

占领漂亮国

Netflix拥有2.1亿订阅用户和几乎覆盖全球的发行渠道,得以借助平台放大任意品类剧集的国际影响力。

Netflix绝不会满足于满世界采购版权,做一个纯粹的视频播放平台。视频网站的壁垒毕竟很低,用户随时会倒戈,为他人做嫁衣并不是长久之计。

2021Q2财报股东信中,Netflix正式提出进军游戏行业,为此专程聘请了FacebookVRAR部门副总裁麦克·维尔杜。麦克曾于ZyngaEA任职,是游戏领域资深从业者。

8月份,Netflix的波兰用户已经能在平台上免费玩到电视剧《怪奇物语》同名游戏,这无疑进一步提升了用户在软件上停留的时长。

Netflix宣布波兰用户可以免费下载《怪奇物语》两款游戏

游戏之后,Netflix的下个目标必然是社交。

内容、游戏、社交三者的融合正成为大势所趋,Facebook正在扎克伯格的领导下向元宇宙公司转型,《堡垒之夜》玩家也能在游戏内观赏演唱会和最新的电影预告片。

未来的元宇宙要求三个元素的有机融合,势必又会反过来对各自的功能产生增益。真正的元宇宙会诞生在行业诞生还不确定,不过Netflix的竞争者肯定不愿意见到它成为这个幸运儿。

外国媒体喜欢将北美流媒体大战渲染得十分激烈,但实际上能与Netflix有一战之力的不多。

Apple TV+背靠全球最大科技巨头,拥有充沛现金流,可以为《The Morning Show》做出每集1500万美元的预算(相当于《权力的游戏》最后一季的成本)

但截至今年7月,Apple TV+在美加两国的订阅用户还不到2000万,被人们寄予厚望的科幻史诗《基地》刚更新两集便宣告崩盘。

这充分表明煤老板之路行不通,做影视需要专业的数据模型与判断能力。Netflix虽然赋予成熟电影人无限创作自由,但在台湾年轻导演拍摄《罪梦者》时,仍然在第一集就给出了40多处修改意见。

苹果显然缺乏这部分基因,这不禁让人对亚马逊号称投资10亿美元的剧版《指环王》忧心忡忡。在流媒体领域,科技巨头多少有些水土不服。

至于派拉蒙的Paramount+、环球的Peacock和华纳的HBO Max,可以统称为传统制片厂在新媒体时代的转型,换汤不换药,翻来覆去还是人们熟悉的那些IP

米老鼠或许是唯一有机会挑战Netflix王位的。疫情之前,迪士尼在北美电影市场的占比就已接近四成。

201911月推出流媒体服务后,一年半的时间,Disney+ESPN+Hulu订阅用户总数就突破了1.7亿,与Netflix已然相去不远,而后者的流媒体服务上线至今已超过14年。

Disney+走的是另一条截然不同的路,这仰赖于家底雄厚,可以集全家之力对流媒体进行爱的供养。漫威、星战、异形、阿凡达和皮克斯的动画,单拎哪个IP出来都够Netflix喝一壶的。

Netflix在流媒体领域算是老大哥。优势在于,只订阅一家视频服务的用户基本都属于Netflix,而大多数huluPrime Video等其他流媒体的用户也同时订阅了 Netflix

但放到美国文化史,Netflix可就是初生牛犊了。由于缺乏历史积累,只能寄希望于广撒网,试图捞到一二爆款。

就像霸天虎们在全世界搜寻能量方块,最后还是要回到赛博坦和变形金刚决一死战。

结语

1997829日,37岁的软件工程师Reed Hastings与老友Marc Randolph创建了Kibble公司,主业为出租电影。

谁能想到日后的流媒体之王,创业动力竟然来自租录像带忘还被百视达罚的那40美元呢。

从被万夫所指为“对大银幕的背叛”,到毫无悬念地成为疫情时代流媒体混战的最大赢家。Netflix走了很远,但还远未走到可以高枕无忧的地步。

在北美用户订阅增长已几乎触及天花板的情况下,超过全球人口一半的亚洲市场无疑更具诱惑和潜力,已经成为群雄追逐的那头母鹿。

然而要想真正完成对旧世界的改造,Netflix还需要更多部《鱿鱼游戏》。

 

特斯拉劲敌逼近!Lucid电动车

作者  |  2021-09-30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有“小特斯拉”之称的高端豪华电动车初创公司Lucid(LCID)总是落后于特斯拉(TSLA)。原因很简单:它还没有汽车上路。

然而,下个月底之前,情况将有所改变。该公司终于让其产品进入商业规模,Lucid 宣布将开始生产Lucid Air汽车,预计将于下月底开始交付。

Lucid粉丝们,几周后,你可能会在街上看到Lucid的车。

 

Lucid有何过人之处?

Lucid是第一家通过空白支票公司(SPAC)协议上市的电动汽车初创公司,被视为电动汽车行业领头羊特斯拉的强有力竞争者。

Lucid由特斯拉前副总裁兼董事——谢家鹏 (Bernard Tse)和甲骨文前高管——温世铭 (Sam Weng)两位华人于2007年创建。

 

Lucid 约半数的工程师来自特斯拉。

2013年,特斯拉 Model S 前首席工程师Peter Rawlinson Lucid “挖”来担任CTO2019年晋升为公司CEO。后为Lucid打造了一款声称超越Model S的新车—— Lucid Air,也是他口中“地球上速度最快、续航最长的纯电动汽车”。

然后是特斯拉的生产副总裁 Peter Hochholdinger Lucid挖走,担任制造副总裁一职。

Lucid 现任硬件工程副总裁 Eric Bach 、供应链管理副总裁 Peter Hasenkamp 、销售总监 Doreen Allen 也都来自特斯拉。

值得一提的是,Lucid拿到了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的 10 亿美元投资,在 Elon Musk 打算将特斯拉私有化的时候,准备向 Elon Musk 伸出援手的也是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

怎么样是不是突然对Lucid有了那么一点兴趣?更多细节:小特斯拉Lucid确认和CCIV合并后暴跌!黄金抄底机会?

 

生产预览周

Lucid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一周,该公司将本周称为“生产预览周”。Lucid将客人带到了其位于亚利桑那州的工厂,它不只是展示了工厂,还发布了大量关于生产状态的公告。

Lucid宣布,本周二开始,其在亚利桑那州的工厂将开始生产Lucid Air汽车,目前计划将于下个月底开始交货。其最高端车型Lucid Air Dream Edition的定价为16.9万美元,将于10月底上市。

消息公布后,Lucid周三收涨7%,至26.28美元。

Lucid表示,到目前为止,该公司总共收到了1.3万多份预订。

 

超硬核技术

美国环保署(EPA)最近公布了Lucid Air Dream Edition range的官方里程估计,这是美国环保署评级的电动汽车中最长的里程:一次充电520英里(约合837公里),比其竞争对手特斯拉的Model S还多出了100多英里。Lucid Air Dream Edition的性能和Lucid Air Grand Touring也达到了EPA估计的范围,远远超过任何其他电动汽车。

Lucid集团首席执行官兼首席技术官Peter Rawlinson表示:“Lucid开发的专利电动汽车技术将使使用更少的电池能源行驶更多里程成为可能。例如,我们Lucid Air Grand TouringEPA官方评级为112千瓦时电池组的续航里程为516英里,使其每千瓦时的效率达到了行业领先的4.6英里。我们的技术将使电动汽车变得更轻、更高效、更便宜,这是我们在扩大更可持续交通工具的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另外,Lucid首席执行官还表示:“不要过度迷恋特斯拉 4680电池。Lucid有望实现2022年和2023年的生产目标,2021年将生产577辆汽车。”

Lucid随后还将推出价格较低的车型:Grand TouringTouringAir Pure。在售价较低的版本中,Grand Touring起售价13.9万美元,续航里程达到516英里(830公里)Touring起售价9.5万美元,入门版的Air Pure起售价7.74万美元,这两款车的续航里程也达到了406英里(653公里)

摩根士丹利的Adam Jonas以长期看涨特斯拉而闻名,他现在对Lucid的股票评级为“减持”,目标股价为12美元,因公司的生产执行力和现在的估值。

Jonas指出,市场认为Lucid Group在营收前的市值为310亿美元,成功的可能性“异常高”。虽然这位分析师承认,该公司可能会在竞争激烈的电动汽车市场占据一个可持续的利基市场,但未来的道路可能会充满“许多障碍”。

不过,就目前市场对Lucid股票的普遍看法而言,摩根士丹利并不合群。最近,花旗(Citi)和美国金融市场研究公司(CFRA Research)对该公司的前景都给出了看涨预期。

花旗在解释其支持的理由时指出,Lucid拥有支撑他的乐观观点的“必要基石”,包括可靠的电动汽车技术资质、多年的开发经验、品牌势头和市场推广速度。这位分析师接着写道:Lucid与我们喜欢的特斯拉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没有2030年的高份额以及FSD/AV成果。”

CFRA Research指出:“凭借即将推出的豪华电动汽车的一流规格,强劲的资产负债表和管理团队,以及在亚利桑那州的新工厂,Lucid似乎具备了行业新进者的所有条件,具备了持久力。

 

亚马逊推出家庭“跟屁虫”机器人-售价1000美金

作者  |  2021-09-30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亚马逊的新机器人可以听到、看到你并跟着你在家里走动。该机器人名为Astro,它不像《杰特森一家》中的机器人一样能做饭或打扫卫生,但它可以在你外出时检查你是否忘记关炉子,也会在有它不认识的人进入房子时发出警报。

它使用摄像头、传感器和人工智能技术来避开墙壁或狗,亚马逊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Astro只会变得更加智能。它其实会做一些家务,比如如果你把零食或苏打水放在它的背上,它会把水传给房子另一头的人。

这款价值1000美元的机器人将于今年年底发送给客户,是亚马逊周二发布的一系列小工具之一。

在发布会上,Astro抢尽了风头,亚马逊高管大卫·林普(David Limp)在活动中请这个17英寸(43厘米)高的机器人上台,然后让它打拍子。

亚马逊表示,出售的Astro数量有限,但没有说具体多少。

除了机器人,亚马逊还推出了一个类似于画框的屏幕,可以挂在墙上。其内置亚马逊的Alexa语音助手。该公司预计它将用于厨房,用户可以通过它看到食谱、查看他们的日程安排或在做饭时看视频。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云米冰箱强制播放广告?官方回应了-争议却没消除

作者  |  2021-09-30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近日,有网友反映称,自己购买的云米(VIOT)大屏冰箱出现强制播放广告情况,并且无法关闭。

美股投资网梳理媒体报道发现,随着“云米冰箱强制播放广告”相关话题热度越来越高,云米方面的回应也发生了转变:从“无法关闭”到“可以设置”,最新声明则表示“可一键关闭”。

那么目前云米带屏冰箱是否还有广告?广告关闭后是否还会出现?美股投资网咨询了云米客服,并没有得到明确回复。

云米冰箱强制播放广告?

客服:无法自己关闭,需联系技术人员

近日,有网友在小红书APP上发帖表示,自己购买的云米大屏冰箱出现强制播放广告情况,并且无法关闭。

该网友称:“花大价钱买的云米冰箱,大屏幕一直推送购物广告信息,并且无法关闭。我联系客服说这个可以关闭吗?已经影响到我的生活了。客服回应说,这个不能,只能开启。真的无法理解,自己花大价钱买冰箱回家,结果买了一个大屏幕的广告机!”

针对此事,正观新闻咨询了云米客服,客服人员称:“这个冰箱大屏只要连上网就会弹出广告页面,没有办法自己关闭。”

至于解决办法,客服表示,需要消费者拍摄冰箱“关于软件”的界面,将照片发送给客服,再反馈给技术人员处理。

另据AI财经社消息,云米天猫客服介绍,云米大屏冰箱的屏幕设置和电脑屏保有点像,不用它的时候,就会有推荐页面广告出来,此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功能。

在问及有没有办法关闭广告,客服表示可以设置熄屏时间,最短可以设置十几秒,但需要经常设置。没过多久,对方又表示广告现在已经可以关闭,但晚点才能发送关闭教程。

花钱买冰箱,还要受广告侵扰,这引发网友的不满。有网友表示,“用着你的电费打广告,这操作太骚了……就离谱”;“这种形式也不是不行,前提是你冰箱免费送啊。然后你自己通过广告投放赚钱我还可以理解。但是用户花钱买回去,你广告还不能关闭,这不就是耍流氓吗?钱你也赚了,广告钱你也赚了,会做生意”……

官方回应“改口”:

广告可一键关闭

随着“云米冰箱强制播放广告”相关话题热度越来越高,云米通过官方微博@云米全屋互联网家电发布声明回应此事。声明称:

公司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相关规定,云米大屏冰箱推送的广告,在屏幕右上角一直有明显的“关闭广告”按钮,用户可以点击一键关闭。

对于云米客服回复中的推送广告关闭问题,如前所述,云米大屏冰箱一直可以一键关闭广告,云米对沟通过程中的误解深表歉意,并将持续加强客服培训和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此外,云米电器提到,云米产品一直使用“云米”“V”“VIOMI”及相关组合品牌标识,个别不实信息中的产品图片并非云米产品。云米对此等张冠李戴、恶意扭曲事实、诋毁中伤的行为表示强烈谴责并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请广大媒体、用户注意甄别信息真伪,切勿转载不实信息,还大家一个清洁健康的互联网环境。

然而,并不是所有消费者都认可云米的声明。有网友留言称,广告存在就不合理;还有网友追问,一键关闭到底是不是永久关闭;甚至有网友直言,云米在混淆概念,根本没有解决用户诉求。

针对网友的疑问,美股投资网咨询了云米智能京东旗舰店和天猫云米旗舰店。但对于“冰箱广告”问题,除自动回复外,云米客服人员不再回复其他内容。

二季度营收下滑,销售和营销费用猛增

股价半年下跌超七成

一直以来,云米都在努力打造“科技潮牌”的品牌形象。9月17日,云米正式宣布邓伦成为云米全球品牌代言人,有观点认为,签约邓伦是云米向年轻人靠拢的策略之一。

但一个月前,8月25日,云米发布了截至6月30日的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数据显示,云米营收出现下滑。与此同时,公司研发费用增速远低于营销费用增速,累计家庭用户数量增速也在不断下滑。

2021年第二季度,云米净收入为16.5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1.51个百分点,未达到公司预期目标;毛利为3.5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6.01%;毛利率为21.2%,距2019年四季度的28%仍有差距;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461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7.4%。

云米还在财报中预测,第三季度收入将在人民币10亿元至人民币11亿元之间,较二季度有较大的幅度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云米2021年二季度研发费用为人民币6620万元,同比增长9.1%;销售和营销费用则高达人民币2.15亿元,同比增长32.5%。

另一方面,2020年第四季度至2021年第二季度,云米季度累计家庭用户数量分别为510万、569万、590万;增速分别为10.9%、9.8%、5.4%,增速持续下滑。

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不尽人意。云米上市发行价为9美元/股,截至9月29日收盘,其股价为4.81美元/股,较今年2月的最高点18.99美元/股,已跌去74%。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事故点的结束-FAA解除对维珍银河(SPCE)停飞令

作者  |  2021-09-30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周三表示,已结束对7月11日维珍银河(SPCE) SPCE Unity 22在降落时偏离了指定空域的事故调查,并取消了监管机构早些时候下达的停飞令。

FAA表示,维珍银河已经按照其要求对飞行期间的通讯方式进行了调整,该公司将被允许恢复运营。

政府调查发现,维珍银河飞行器在从太空下降时偏离了其指定的空域,但该公司未能按照要求向联邦航空局通报偏离情况。

FAA于9月2日表示,在没有提交该次事故的报告之前,将禁止维珍银河SpaceShip Two的飞行。

维珍银河表示,FAA已经通过了该公司提出的纠正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更新计算以扩大未来飞行的受保护空域,以及公司飞行程序中的其他步骤,以确保向FAA空中交通管制部门发出实时任务通知。

维珍银河首席执行官Michael Colglazier表示:“随着航天飞行体验的商业化发射越来越近,空域和实时任务通知协议的更新将加强我们的准备工作。”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中信证券维持贝壳“买入”评级:调控压力边际下降-居住品质服务机遇来临

作者  |  2021-09-30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9月29日,美股投资网研究部发布最新一期的跟踪点评,继续维持贝壳(BEKE)“买入”评级,目标价为28.00美元/ADS。截止美东时间9月29日16时,贝壳收盘价为17.66美元,涨幅达1.03%。

美股投资网分析师表示,过去的几个月,贝壳面临不少严峻的内、外部挑战,公司收入和利润情况短时间内不会很快向好,但尽管如此,分析师认为房屋交易业务的长期健康发展预期已逐渐明朗,而公司巩固传统赛道优势的同时,加快新兴业务的布局,具备明显的长期投资价值。

二手房GTV预计持续下行,但公司经营安全无虞。分析师认为,和开发企业不同,贝壳可以动态调整成本结构,在二手房市场惨淡的区域适当减少门店布局。长期来看,相信公司能维持正常的经营性现金流入,且公司账面还有近600亿元现金和可灵活变现的短期投资可供支配,资金储备方面也无需过度担忧。

关于趋严的监管形势,分析师表示,预计对交易赛道的定向监管,将逐渐演变为维护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此前公司面临严峻的监管考验,实质上是各地房价不断上涨,尤其是一线城市房价上涨预期不断自我实现,造成二手交易经纪的社会贡献被质疑。不过,渠道本身是中性的,贝壳作为服务商只参与交易服务的一个环节,公司本身并不期待房价上涨。公司面临反垄断政策冲击的可能性也在下降,贝壳的市占率上升是充分竞争之下品质服务能力优于同业的结果,也是品牌和业务逐步走向差异化的结果。反垄断政策整治行业乱象、提升行业的整体服务质量,长期而言也有利于公司的发展。

在近期震荡调整的市况中,贝壳除了进一步夯实传统业务的优势,同时还积极孵化、拓展交易外业务,尤其是家装领域。此前公司公告收购在行业中深耕多年的圣都家装,探索家装领域的路径也进一步多元化。分析师认为,公司在经纪领域的产业互联网成功实践,为其在家装领域的探索提供方法论,交易领域的周期性也使得公司对新业务发展更为重视。(CIS)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Copyright© 2008-2025 Tradesma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