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通胀持续高企的背景下,全球主要央行整体延续货币紧缩态势,推动利率水平高位运行。与此同时,加息“副作用”不断凸显,世界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令紧缩货币政策前景承压。在经历近两年的加息周期后,主要经济体纷纷放缓加息步伐,“鸽派”信号逐渐浮现,货币政策转向预期升温,近40年来最激进的加息潮正逐渐进入尾声。
坚定加息但步伐放缓
为抗击顽固的高通胀,多国央行在2023年继续收紧货币政策,屡次上调利率,加息仍是全球央行货币政策主基调。
具体来看,发达国家仍在践行“在更长时间内维持高利率”的承诺。美联储在2023年1月、3月、5月和7月分别加息25个基点,累计加息100个基点。欧洲央行2023年连续加息6次,累计加息200个基点,三大关键利率中存款机制利率创历史最高水平。英国央行从2021年12月起连续14次加息,2023年累计加息175个基点,基准利率升至5.25%。加拿大、澳大利亚、挪威等国央行在2023年也均多次加息。
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也仍处于货币紧缩周期。例如,受困于持续的货币贬值压力和通胀压力,俄罗斯央行2023年加息5次,累计加息850个基点,基准利率升至16%;土耳其央行2023年连续7次加息,累计加息3400个基点,基准利率升至42.5%。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在近两年抗击通胀的努力中,全球发达经济体平均加息约400个基点,新兴经济体平均加息约650个基点。
不过,随着通胀压力逐渐缓和,全球央行加息步伐有所放缓。以美联储为例,在2023年的8次货币政策会议中,有4次宣布暂停加息,且全年加息幅度远小于2022年的425个基点。美联储强调,在确定进一步收紧政策的程度时,将考虑货币政策的累计收紧程度、货币政策对经济活动和通胀影响的滞后程度,以及经济和金融发展。
英国央行和欧洲央行也分别自2023年9月和10月起暂停加息。韩国央行在2023年多数货币政策会议中维持基准利率不变。在2023年12月举行货币政策会议的8家主要经济体央行中,有7家选择了按兵不动。
路透社的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里,监管全球10种交易最活跃货币的央行共加息38次,累计加息幅度为1200个基点,少于2022年的54次加息和2700个基点;新兴经济体央行累计加息5075个基点,少于2022年的7425个基点。
多国酝酿货币政策转向
全球央行放缓加息步伐,主要原因是抗通胀取得进展,以及金融环境收紧导致经济增速放缓。在此背景下,市场对主要经济体放松货币政策的预期逐渐升温。
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美国2023年11月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同比涨幅较前月收窄,表明美国通胀在“降温”。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本轮加息周期可能已结束,2024年或将降息。
美联储最新经济前景预期中的“点阵图”显示,19名美联储官员中有17人预计,到2024年年底,政策利率将低于目前水平,其中大多数人预计利率将下降50个或75个基点。这意味着,如果以每次降息25个基点计算,美联储2024年将降息两次或三次。
除美国外,欧元区和英国去年11月通胀率也都创下逾两年来最低水平。欧洲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家表示,如果今年1月通胀率继续大幅回落,那么欧洲央行“应在春季实施首次降息”。针对通胀大幅放缓和经济持续疲弱,市场机构认为,未来英国央行的降息动作可能会早于此前预期。
作为本轮发达经济体加息周期中的“异类”,日本央行在2023年继续维持超宽松货币政策。但鉴于通胀持续上行,市场预计日本央行今年可能推动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截至去年11月,日本核心通胀率已连续20个月超过日本央行设定的2%的目标。
为应对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新兴经济体也日益倾向于调整甚至逆转货币政策。国际清算银行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停止加息或选择降息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数量持续增加,由上半年的7个增加至下半年的16个,其中包括智利、巴西、秘鲁、印尼、沙特、匈牙利、捷克、波兰等。
瑞银全球财富管理公司欧元区和英国首席经济学家迪恩·特纳认为,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通胀压力缓解和劳动力市场降温将为今年主要央行降息打开大门。
路透社分析指出,美联储引人注目的“鸽派”转变增强了人们对降息将更早、更快到来的判断。但除美联储外,包括欧洲在内的其他地区央行均未明确正面回应降息预期,市场与政策决定者在降息时点上可能存在分歧。
抗通胀稳增长难平衡
尽管全球货币政策环境已经出现调整征兆,但不少国家仍在抗通胀和稳增长之间谨慎寻求平衡,未来政策转向进程尚存不确定性。
一方面,通胀虽有所回落,但仍处于较高水平,且存在反弹可能。例如,受困于能源价格、劳动力成本问题的欧洲地区通胀持续高于目标水平。欧洲央行预测,2024年欧元区通胀下降速度将放缓。
另一方面,在持续大幅加息下,美欧银行业风险陡增,全球流动性恶化,新兴经济体债务违约风险上升,金融环境收紧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潜在风险不断累积,导致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
近期数据表明,全球多个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2023年第三季度,欧元区经济环比萎缩0.1%,欧盟经济环比零增长;英国经济环比零增长;日本经济环比下降0.5%,按年率计算降幅为2.1%,为去年首次出现季度负增长。
由于面临两难境地,全球央行在实际决策和预期管理上保持着谨慎态度。欧洲央行在最新的货币政策前瞻指引中删除了此前有关通胀可能“在太长时间内过高”的表述,但仍然认为“现在不是放松警惕的时候”。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称,尽管美联储在降低通胀方面取得进展,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美联储正谨慎评估是否需要采取更多行动。澳大利亚央行称,需要时间来评估利率上升对需求、通胀和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英国《金融时报》、韩联社等媒体分析指出,各主要经济体央行的下一步行动都将依赖经济数据,他们将想方设法在维持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小心翼翼地维护”自身维持物价稳定的声誉,完成抗击通胀的“最后一公里”。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对于华尔街而言,新年第一周的压轴大戏无疑是今晚的美国非农就业数据。而在这一料将决定股债市场接下来走向的关键数据发布前,美国国债期权市场已经提前陷入了“喧嚣”之中——周四市场上涌现出大笔押注,豪赌周五的非农就业报告可能将导致“全球资产定价之锚”创下九个多月来的最大单日涨幅。
据悉,这些押注的目标是——到周五收盘时,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将飙升至4.15%,即比周四收盘水平高出约15个基点。这将推动10年期美债收益率录得自去年3月下旬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
新年伊始,美债市场突然掀起的抛售行情,已经令许多投资者在过去几个交易日措手不及,指标10年期美债收益率在新年前三个交易日已累计上涨了约15个基点。债券收益率与价格反向。
而如果上述押注真的成功兑现,无疑可能给去年年底华尔街好不容易点燃的股债市场看多氛围,带来进一步的毁灭性打击。
具体来看,这些期权交易集中在1月第一个周五到期的10年期美国国债期权上,这类期权通常用于对冲美联储政策会议或就业报告等特定风险事件。周四涌现的买盘明显极为激进,以约62.5万美元的溢价建仓了约2万份期权头寸。
根据业内的情景分析,如果10年期美债收益率最终在今晚升至4.20%——比当前市场水平高出约20个基点,该交易利润可能达到约1000万美元。周五亚洲交易时段,10年期美债收益率最新报约3.99%。
非农恐将惊现意外?
毫无疑问的是,在非农数据发布的前一天出现如此大胆的押注,这些期权投资者的建仓思路,多半就是相信今晚的就业数据可能会大幅超出业内预期。
美国劳工部将于今晚21:30公布12月非农就业数据,这也是步入2024年后的首个“非农夜”。接受媒体调查的经济学家预测,12月份美国将增加17.5万个就业岗位,11月为增加19.9万个。12月失业率则可能从3.7%小幅升至3.8%。
从非农前公布的一连串美国劳动力市场指标看,普遍都表现得较为强劲。
周四公布的“小非农”ADP就业报告显示,12月私营部门就业岗位增加16.4万个,为8月以来的最大月度增幅。接受调查的经济学家此前预计12月民间就业岗位将增加11.5万个。此外,截至12月30日当周,美国初请失业金的人数减少1.8万人,经季节调整后为20.2万人,同样好于市场预期的21.6万人。
拥有30年债券市场经验、在GSFM担任投资顾问的Stephen Miller表示,“如果我是基金经理或市场参与者,我会认为现在买一些廉价的期权保护是可取的,因为市场此前过度炒作了通胀下降主题,如今出现这么一笔看跌押注是有道理的。”
一份强劲的非农报告将平添美国经济依然火热的力证,而这些证据可能导致交易员们进一步下调对美联储最快在3月份降息的预期。从利率市场的定价看,目前交易员对3月美联储降息的押注概率在新年伊始正持续回落——已从年初的逾八成降至了约63%。
在Miller看来,除了非农主指标外,投资者们今晚也需密切关注薪资数据的表现。他表示,“我们还应该关注的一个关键数据是时薪——如果没有(如预期)回落到3.9%,可能会成为导致国债市场出现大幅波动的催化剂。”
目前,业内调查预计美国12月平均小时薪资年率将从前月的4%回落到3.9%。这将是自2021年5月以来薪资增长率首次低于4%。安永首席经济学家Greg Daco表示,虽然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但薪资增长“仍然有点太高了”。从长远来看,他希望这个数字能下降到接近3%。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温和再通胀’或是推动经济回升的最大动力”“2024年,美国经济出现明显下滑和下降是大概率事件”“中国资产估值目前处于较低水平”“‘成长’会是较长时间内资本市场的主题”……
1月3日,东吴证券2024年度策略会在上海启幕。在当日举办的主论坛上,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东吴国际副董事长陈李围绕2024年海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配置方向进行了深入分析。
“温和再通胀”
或是中国经济回升最大动力
展望2024年的宏观经济,陈李认为,“温和再通胀”或是推动中国经济回升的最大动力。
对于如何推动“温和再通胀”,陈李认为应当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以“三大工程”(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来填补房地产景气下滑。从大趋势角度看,陈李认为,房地产行业的下行周期仍未结束,“城中村改造”“一地两用”等措施一定程度上可能对冲和弥补地产经济下滑产生的影响。
第二,以人民币弹性汇率尽量稳定出口,提升出口产品竞争力。所谓弹性汇率,即人民币汇率可以升值,也可以贬值。他认为“我们有必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证出口价格优势,所以恢复弹性汇率是必要的。”
第三,以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来保证基建投资的稳定。在地方财政支出压力有增无减背景下,财税改革会否有重大突破值得期待。
美国经济或在2024年衰退
谈及2024年海外宏观经济形势,陈李着重分析了美国经济,其判断,美国经济或在2024年衰退。
“之所以2023年美国经济没有下滑,是因为在美联储加息过程中,债务压力最大的是美国政府,而美国企业、美国个人并没有明显受到高利率的负面影响。”陈李表示,一方面,美国大多数家庭部门的住房按揭是固定利率,没有受到加息影响;另一方面,美国中小企业在疫情期间获得了优惠利率,没有受到加息影响,而美国大型企业几乎没有负债,所以也未受到加息影响。
不过,陈李认为,上述情况在2024年或出现变化。
陈李表示,到2024年,尽管美股企业和个人过往的收入资产负债表没有受到加息带来的明显负面影响,但是未来如果要破产、要去新增投资或需要新增借贷去消费等是会受到加息带来的影响的。“因此,我们认为,2024年,美国经济出现明显下滑和下降是大概率事件。”陈李说。
“一旦美国经济出现下滑和下降,美债利率将下行,再加上2024年二季度美联储有降息概率,包括港股、A股在内的市场将出现明显反弹。”陈李表示。
2024年看好成长板块表现
从数据上看,中国资产估值目前处于较低水平。“如果美债利率、尤其是短端利率能够出现明显下滑,将有助于提振中国资产的估值回升。”陈李表示,“2024年,我们可以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来看待资本市场的表现。”
从市场风格看,陈李2024年看好成长板块的表现。
陈李表示,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指出,当前正处于一个技术革命的创新周期,对于人工智能、生命工程、能源革命的判断是全球共识。而技术革命带来的影响可以突破一些原有的对经济周期的判断模式。
“我们看好成长板块的原因来自于技术革命本身。”陈李称,技术革命本身带来的影响一定会在资本市场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成长”会是较长时间内资本市场的主题。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由于固态电池样品的测试结果获得大众集团认可,美国电池公司QuantumScape( 美股代号 QS )的股价在一个交易日内飙涨了40%以上。
1月4日,大众集团旗下电池公司PowerCo发布公告称,QuantumScape提供的固态电池样品通过了其首次耐久性测试。
该款固态电池成功完成了1000多次充放电,且电池几乎没有出现衰减,在测试结束时仍保持了95%的容量。PowerCo并未公布该款固态电池的其他性能指标。
受此消息影响,QuantumScape的股价当天上涨43.08%,收报于9.3美元。
上述测试在PowerCo位于萨尔茨吉特的电池实验室进行,已持续了数月时间。QuantumScape去年10月发布的2023年三季度股东信,曾披露其固态电池所拥有的上述耐久性能。
在开发新电池的标准化测试中,耐久性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该项测试的行业标准是在700次充放电循环的情况下,电池最大容量损失为20%。QuantumScape固态电池的测试结果明显高于这一指标。
PowerCo公司称,对于续航里程为500-600公里的电动汽车来说,1000多次的充放电相当于总行驶里程超过50万公里。上述耐久性测试表明,搭载该款固态电池的电动汽车不会出现明显的续航里程下降。
兼具长续航里程、高安全性、以及快速充电特点的电动汽车,是行业所追求的目标,固态电池被认为是实现该目标的终极解决方案。
固态电池和液态电池均为锂电池的分支,主要差别在于电解质的使用,两者分别采用固态和液态电解质材料。
QuantumScape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Jagdeep Singh在评论上述测试结果时表示,在当前类似的测试条件下,还没有其他固态电池拥有如此高的耐久性。
但他同时提及,这款固态电池技术要想真正推向市场,仍然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完成。
PowerCo首席执行官Frank Blome则评价称,这项测试结果是固态电池批量生产的一个里程碑,将继续与QuantumScape加强合作,推进固态电池批量生产。
大众汽车集团自2012年以来一直与QuantumScape保持合作,并且是这家固态电池生产商的主要投资者之一,投资额达到数亿美元。
2022年底,QuantumScape曾对外宣布,已向车企客户提供了全固态电池的样品,该产品接近全尺寸汽车电芯,可用于量产汽车的测试。QuantumScape并未披露该客户的名称,不过外界普遍猜测其大概率为大众集团。
丰田是全球固态电池研发领域的领跑者,其拥有超过1000项相关专利。去年初,丰田宣布了固态电池商业化的最新规划。最早到2027年,该公司就将向市场投放搭载固态电池的电动汽车。
相较于高调制定固态电池车型量产时间表的丰田,中国企业则将半固态电池作为实现固态电池商业化的切入点,目前公布进展多集中在半固态电池上。
相比于使用固态电解质的全固态电池,半固态电池仍然使用了一定比例的液态电解质,被认为是结合了液态电池易量产和固态电池安全性高的特点。
去年12月,卫蓝新能源向美股投资网透露,预计明年4月向蔚来批量供货半固态电池,电池容量为150 kWh,具体规模将根据蔚来的需求确定。蔚来在2021年发布了该款半固态电池,其能量密度达360 Wh/kg,续航里程突破1000公里。
截至目前,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商宁德时代(300750.SZ)尚未公布全固态或半固态电池的研发或量产进展。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全年曾表态称,全固态、半固态电池仍有很多科学及技术的基础问题尚未解决,该公司已深耕十多年,仍然认为难以形成有技术可行性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据环球网报道,国外科技媒体MacRumors近日发布博文,分享了苹果iPhone 16 Pro和iPhone 16 ProMax两款机型的最新消息,并基于原型机信息制作了相关的渲染图。
报道称,苹果公司内部已经为iPhone 16 Pro和iPhone 16 Pro Max设计了多款原型,目前依然没有敲定选择哪款,不过该媒体基于内部可靠消息源,认为以下渲染图代表了对下一代iPhone的最清晰展望。
屏幕尺寸方面,消息源表示iPhone 16 Pro(代号 Diablo)配有 6.3 英寸屏幕,而当前型号为 6.1 英寸;iPhone 16 Pro Max(代号Lightning)配有 6.9 英寸,当前型号为 6.7 英寸。关于苹果放大屏幕尺寸的原因,其中一个观点是iPhone 16 Pro也配有潜望摄像头(四重反射棱镜)。
操作按钮方面,苹果的开发阶段中,iPhone 16 Pro和iPhone 16 Pro Max的整体外形沿用前代设计,但公司对设备的不同设计细节进行了实验。
苹果iPhone 15 Pro系列最大的变化,就是取消了静音拨片,改用操作按钮,而明年推出的iPhone16 系列机型也将跟进,采用操作按钮。
苹果公司尝试过更大尺寸和不同设计的操作按钮,但目前的设计文档显示,动作按钮的尺寸将与当前iPhone 15 Pro上的按钮相同。早期的操作按钮设计代号为Atlas,被设想为一个更大的电容式按钮,带有力传感器。
鉴于最近的iPhone 16 Pro和iPhone 16 Pro Max的设计没有采用这个更大的操作按钮,Atlas项目的未来仍不明确,有可能苹果取消了Atlas项目,转而采用标准的机械动作按钮。
此外,消息称,苹果在iPhone 16 Pro和iPhone 16 Pro Max上配备了全新的拍照按钮。这个代号为Nova的拍摄按钮预计将采用电容式按钮和力传感器功能,彭博社的马克·古尔曼最近确认它将用于拍摄视频。
材质和颜色方面,iPhone 16 Pro和iPhone 16 Pro Max将继续使用iPhone 15 Pro所使用的相同的 5 级钛(Ti-6Al-4V),整体外观没有明显变化。文件显示,苹果测试机型中,原型机使用的是银色,不过推出市场后颜色应该叫做“White Titanium”。
消息称,苹果会沿用iPhone 15 Pro的颜色选项,并计划增加另一种颜色选项,只是目前还没有关于新颜色选项的详细信息。
对于上述消息,有网友称“这和15有啥区别吗?”“这么发展下去,到iPhone 20系列也没什么变化”“一年升级一个,谁会一年换一个,更新换代太快了!”“我才买了15,又要出16了”“挤牙膏这一块我最服苹果”“信号问题改善了吗?”“14 pro Max还可以继续用好几年”“对着我的15看了看,除了尺寸没什么变化。外观牙膏都懒得挤了,直接在尺寸上面改动”“怎么还越出越大了?出小屏的啊!”“每年都这样挤一点,没有一点诚意”。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瑞银(UBS)在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表示,科技行业才刚刚开始大规模增长周期,到2027年,人工智能在各经济体的广泛应用,从而推动AI模型及应用程序成为一个2250亿美元的细分市场。
报告称,与2022年的22亿美元相比,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标志着近152%的复合年增长率。
瑞银预计,人工智能行业的总收入将随之增长15倍,从2022年的180亿美元增至2027年的420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2%。这一预测较瑞银此前的预测上调了40%。研究人员承认,瑞银此前的预测可能过于保守。
该行指出,强于预期的需求将推动人工智能软件的发展,推动应用领域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38%。
报告称“如果ChatGPT应用程序的推出是人工智能行业的‘iPhone时刻’,那么在我们看来,最近推出的众多应用程序,如微软的Copilots,以及OpenAI在23年第四季度推出的Turbo with vision,意味着人工智能行业的App Store时刻已经到来。”
除了软件市场之外,瑞银还指出,在GPU云和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新兴趋势的推动下,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支出的增加也将快速成长,该细分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2年的258亿美元增长到2027年的1950亿美元。
报告称“这可能会使人工智能成为全球科技领域增长最快、规模最大的领域之一,可以说是‘这十年的科技主题’,因为我们在其他科技领域没有看到类似的增长情况。”
瑞银认为,GPU和芯片领域将成为未来数年人工智能强劲支出大潮的最大受益者,2022年至2027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为60%,行业收入将从2022年的158亿美元增长到2027年的1650亿美元。
尽管一些投资者可能担心围绕人工智能的监管言论越来越多,但瑞银表示,“早比晚好”。
“总而言之,包括出口管制在内的监管是值得大家关注的风险,但正如我们最近在半导体专题报告中强调的那样,地缘政治或监管导致的过度调整可能带来买入机会,”该投行在报告中写道。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对于亚洲市场上的外汇和大宗商品交易员而言,今晚或许是年内聚焦全球宏观货币政策走向的首个“不眠夜”——美联储将于周四3点公布12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
尽管在以往,议息会议过后约三周才发布的美联储会议纪要,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很难与利率决议相提并论,但今晚对于投资者而言,或许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这一方面是由于新年首个交易日美国股债市场“双杀”的背后,似乎已反映出人们开始对央行决策者,是否会按照货币市场的定价在年内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感到怀疑。
而另一方面,美联储12月议息会议本身,就给人们留下了不少的悬念……
毫无疑问,美联储在12月议息会议上180度的“鸽派大转向”,对所有市场参与者而言都极为具有冲击力,并直接推动了股债市场在去年年末的狂欢。在最受市场瞩目的12月利率点阵图中,大多数联储官员预计2024年将有三次降息,降息幅度超过了事先不少业内机构的预测。
当然,更为难得的还要属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会后新闻发布会上的鸽派讲话。这位向来颇擅长于“打太极”的联储掌门人,在12月议息会议后就颇为一反常态地首度承认美联储已开始讨论降息。鲍威尔当时表示,降息已开始进入视野,决策者正在思考、讨论何时降息合适。
然而,颇为令人感到玩味的是,相比于当时“鸽声嘹亮”的鲍威尔,众多在会后发表公开言论的其他美联储官员,却似乎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鸽派。美联储三号人物、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等知名联储决策者,就纷纷回击了有关在2024年大幅降息的预期,称围绕这一举措的讨论“为时过早”。
这不禁也令不少市场人士感到好奇——美联储12月会议的整体基调,真的像鲍威尔口中所放风的那么鸽吗?事后一连串美联储官员释放的鹰派声浪,是不是才是12月会议时官员们的主流声音?人们对于美联储年内大幅降息6-7次的预测,是不是太过火了?
今晚美联储纪要有望揭开谜团
这些谜团,在今晚的美联储纪要中,或许有望得到部分解答。
Stifel Nicolaus & Co.驻芝加哥的经济学家Lauren Henderson表示,“我们知道,美联储官员们确实预计今年会降息三次。如果我们看到美联储官员展现出一些更偏宽松的情绪,而且他们对目前的通胀水平及通胀从峰值下降感到满意,这可能会夯实今年至少降息三次的基础,并使人们对于有更多降息的预期升温。”
不过,Henderson同时也指出,“如果我们见到美联储官员对仍然高企的通胀发表评论,这可能会消除一定的降息紧迫性,市场也许会下调对今年降息次数的预期。”
道明证券则在本周表示,“虽然鲍威尔明确暗示了宽松的可能性,但自12月FOMC会议以来,美联储官员们一直在回击这一观点。因此,我们预计本周的会议纪要将显示,FOMC尚未考虑降息。”
高盛在报告中则认为,“FOMC在12月份的会议上发出了鸽派信息,因为11月份的通胀报告和修正后的数据表明,今年下半年通胀下降速度加快。在12月份的会议纪要中,我们将寻找FOMC对明年降息步伐的看法,尤其是考虑到鲍威尔主席的评论,即人们普遍预期降息将成为(FOMC)展望未来的一个议题。”
金融市场的极端鸽派押注“输不起”?
对于金融市场的参与者而言,今晚的一个“麻烦”在于,由于市场对美联储年内大幅降息的预期已经极为强烈,这些极端的鸽派押注,其实并没有太多“犯错”的空间。
根据芝商所的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利率期货交易员目前预计美联储在3月降息的概率为77%,到年底预计将降息150个基点(6次25个基点的降息)至3.75%-4%,几乎较美联储12月点阵图的降息幅度翻倍,甚至有逾三成的概率出现7次降息。
在新年首个交易日,美国股债市场的同步下跌,已经给了不少投资者一个“下马威”。SPDR标普500指数ETF信托(SPY)和iShares 20+年期国债ETF(TLT)周二各下跌了0.6%,这是自2002年TLT开始交易以来,它们首次在年初同步出现如此大的跌幅。
显然,如果美联储12月利率决议时的鸽派基调,能够在今晚最新发布的会议纪要中继续得到印证,那么自然一切岁月静好。但是如果今晚纪要的基调,并不如利率决议时那么鸽,那么人们或许需要做好承受短线打击的准备。
Fxstreet分析师Yohay Elam在本周伊始就撰文预计,美联储12月会议纪要可能将强调鹰派成员在降息前希望保持谨慎的姿态,并承诺在确定降息是必要的之前,不会降息。这样一个鹰派的亮点将提振美元,并使股票投资者感到沮丧。当然,这也会冷却黄金。
不过,Elam认为这种影响不会持续太久。除非最新数据显示出通胀倾向,否则人们没有理由太害怕鹰派的论调。
目前在Monetary Policy Analytics任职的前美联储理事Larry Meyer则表示,美联储12月会议召开后,市场认为可以进一步升级他们的降息预期,因为那次会议相当于将降息次数的极限从年中开始的五次降息扩大到了3月开始的至少七次降息。她认为,从年中开始(降息)似乎仍然合理,而意外在于更早、更大幅度的降息。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国股市在2023年表现出色,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24%,纳斯达克100指数创下1999年以来的最佳表现,但美银表示,散户投资者可能错过了这场“繁华盛世”。
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 Corp.)的客户流量数据显示,去年散户投资者纷纷逃离美国股市。与此同时,对冲基金似乎是聪明的投资者,在股市持续飙升之际大举投入资金。
该行以Jill Carey Hall为首的策略师周三在给客户的报告中表示,总的来说,美国银行的客户在2023年是净买家,向美国股市注入了660亿美元。
其中,企业和对冲基金的购买最为明显,这是四年来首次净流入该资产类别。另一方面,机构和私人客户是净卖家,后者从美国股市中撤出的资金量更是创2019年以来最多。
美国股市在2023年一路狂飙,原因包括经济反弹、市场预期美联储将很快转向更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人们对人工智能(AI)引发科技繁荣的预期。不过2024年美股却迎来“开门黑”,科技股带头、美股连续两日下跌。
另一方面,上述报告还称,美银客户在2023年大量买入科技和通讯服务类股,同时卖出工业、能源、必需品和公用事业类股。美国银行自2008年以来的数据显示,工业类股的累计流出规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同时,美国企业界也忙着抢购自己的股票。与2022年相比,去年企业客户回购加速,2023年约占标准普尔500指数总市值的0.3%,而前一年为0.2%。尽管如此,回购尚未恢复到新冠疫情前的水平,当时回购约占美国股市基准市值的0.4%。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周三交易时段,素有“全球资产定价之锚”之称的10年期美国公债收益率一度攀升至4%以上,随后有所回落。投资者正仔细研判最新经济数据和美联储12月货币政策会议的纪要,以判断美国经济是否能实现软着陆。
10年期美债收益率在12月曾一度跌至六个月最低,因美国通胀呈现持续降温迹象,且美联储明确发出了其自1980年代以来最激进的加息周期已经结束的信号。
但在过去两周里,随着交易员重新评估他们对降息的预期,收益率已呈现明显反弹。
行情数据显示,指标10年期美债收益率盘中曾一度最高升至4.01%,不过在纽约时段午盘后从高位出现回落,全天最终下跌1.3个基点报3.923%。其他各期限美债收益率当天也经历了类似的跌宕行情——截止纽约时段尾盘,2年期美债收益率上涨1.1个基点报4.341%,5年期美债收益率下跌1.1个基点报3.908%,3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涨0.2个基点报4.075%。
有业内人士指出,不少几天前还纷纷押注美联储今年会降息六次以上的债券交易员,似乎已经在新年伊始改变主意。
根据截至1月2日当周的最新报告,摩根大通对美国国债客户的最新调查显示,多头头寸净降幅为2020年5月以来最大。多头头寸的减少和新建空头头寸均推动了仓位的转变。
美国国债期货市场也滋生出了谨慎情绪,周二价格走势与新的空头头寸涌现一致。近来与有担保融资利率挂钩的期权流动也显示出对鹰派对冲的兴趣重燃。
根据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Fed Watch工具,期货交易员最新预计美联储在3月货币政策会议上降息的概率为72%,低于一天前的77%。
安联投资管理高级投资策略师Charlie Ripley表示“国债市场真的将依赖数据,美联储可能会有所淡化12月会议发出的鸽派基调。”
公布的美联储12月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官员在上个月决定按兵不动时认为他们可能已经完成了加息,但他们并未就何时开始降息进行太多讨论。
会议纪要显示,在官员们提交的预测中,几乎所有与会者都表示,他们的基准预测表明,到2024年底,联邦基金利率降至较低目标区间将是合适的,这反映了他们对通胀前景改善的信心。
与会者普遍认为政策利率可能已处于或接近本轮紧缩周期的峰值。不过,官员们也重申,“在通胀明显持续下降之前,政策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限制性立场是合适的”。一些官员表示,利率在峰值停留的时间可能比预期的更长,而且进一步加息可能是合适的。
对于这份最新纪要,有着“新美联储通讯社”之称的著名分析师Nick Timiraos表示,对于何时降息这个重要问题,会议纪要并没有展现出多少有意义的讨论。
Timiraos进一步指出,会议纪要也显示出美联储官员们内部的分歧。一些官员认为,随着供应链和劳动力市场从疫情相关的干扰中恢复,抗击通胀最容易的部分已经完成,接下来需要更高的利率来抑制经济活动。同时其他官员则认为供应侧改善的潜力仍有可能继续,从而延长通胀相对容易和无成本下降的状态。
显而易见的是,这份会议纪要的措辞虽然印证了美联储年内有望降息的路径,但其释放的鸽派信号,并不像联储主席鲍威尔在12月会议后宣扬的那般强烈。而就在这份纪要发布的同一天,也再度有美联储官员发表了偏于鹰派的讲话。
里奇蒙联储主席巴尔金周三表示,美联储在不对就业市场造成重大损害的情况下抑制通胀方面正在“取得实质性进展”,人们希望的软着陆“越来越有可能实现”。但他同时也强调,长期利率最近有所下降,可能会刺激住房等对利率敏感行业的需求,这也就是为什么进一步加息的可能性仍然存在。软着陆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但绝不是必然发生的。
巴尔金称“任何降息的时机和步伐都取决于通胀是否继续下降,经济是否继续”平稳运行没有预先设定好的路径。今年的数据至关重要。
从债券市场以外的金融市场表现看,美国主要股指周三再次以下跌姿态结束了今年的第二个交易日行情。标普500指数下跌38.02点,跌幅0.8%,收于4704.81点。这是标普500指数自2015年开局连跌三日以来首次出现两连跌。按百分比计算,这也是该基准指数自10月底以来最大的两日跌幅。
与此同时,美元指数则在新年伊始持续表现强势。随着美元指数在2024年前两个交易日连续上行,其已创下了1997年来最佳开年表现。目前,美元指数已升至逾两周高点,投资者继续对去年底累积的美元空头头寸进行获利了结。
Monex USA驻华盛顿的外汇交易员Helen Given表示,“年初美元强势的最大驱动力,是市场对美联储2024年政策预期的普遍重新定价,交易员有关美联储将在2024年进行多达六次每次25个基点的降息的预期过于激进,过去几天,他们一直在部分削减这些头寸。”
Given还指出,“我们认为美联储不会很快降息,12月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新闻发布会以来我们就一直这么说,今天的会议纪要似乎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股周四收盘涨跌不一,纳指连续第五个交易日下跌。苹果评级又遭调降,其股价连续四日走低。美国12月ADP就业人数攀升、上周初请失业救济人数下降,均显示劳动力市场仍有韧性。市场等待周五的非农就业数据。
截至收盘,道指涨幅为0.03%;纳指跌幅为0.56%;标普500指数跌幅为0.34%。截止周四收盘,纳指已连续第五个交易日下跌,标普500指数连续第四日下跌。
12月22日,我们团队挖掘出因宏观事件利好的船运股 ZIM
文章回顾 https://mp.weixin.qq.com/s/B
本周二,我们的美股大数据 StockAI 也选出了 ZIM 这个强股,入场价 10.7美元
昨天周三,ZIM 大涨 10%
今天再次上涨近 12%!
这美股AI大模型成为了我们美股投资网VIP每天盯盘找机会的最佳工具。我们的AI选股模型采用了多种因素,包括基本面、技术面、宏观面等,能够准确识别出具有潜力的股票。即使在市场下跌的情况下,我们的选股模型也能帮助你找到涨势股。
订阅美股投资网VIP立即送美股大数据的AI选股,或者,单独订阅美股大数据的完整服务。StockWe.com
苹果本周第二次被投行降级
苹果近期成为华尔街最不受欢迎的大型科技股之一,对iPhone销量的担忧导致其本周第二次遭遇降级,加剧了分析师对该公司的悲观情绪。
Piper Sandler首席分析师Harsh Kumar于周四下调了对苹果的评级,指出宏观环境的疲软将抑制对iPhone的需求,对手机库存感到担忧,并认为单位销售额的增长率已经达到顶峰。
因此,他将苹果公司的评级从“超配”降级至“中性”,并将目标价下调至205美元。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的三年里,Kumar一直对苹果持看好态度。
在Kumar降级之前,巴克莱也进行了更为严厉的降级,并警告iPhone需求可能降温。巴克莱分析师Tim Long在最新报告中将苹果的股票评级从“持有”降至“低配”,这是自2019年以来该行首次将苹果降至这一评级,并将目标价小幅下调至160美元。
根据了解到的数据,进入2024年后,苹果已经成为受看涨建议最少的大型科技股之一。Piper Sandler的降级使该公司的买入等价比率进一步下降,而看好该公司的分析师比例达到了三年来的新低。
在过去四个季度中,苹果是唯一一家营收出现萎缩的大型科技股。根据整合的分析师平均预期,华尔街目前预计苹果2024财年的营收增长率仅为3.6%,利润增长率为7.9%。
华尔街对于大型科技股几乎一致看好,但对于苹果却更为谨慎。该股仅获得33份买入或同等级别的推荐,远低于亚马逊的68份、Meta的66份和英伟达的59份看涨评级。
该股去年上涨了近 50%,但在 2024 年的第一个交易日中表现不佳。周四下跌 1.27%,这是连续第四个交易日下跌。根据我们统计的数据,该公司股价今年下跌了 5.5%,市值蒸发了 1,640 亿美元。
数据显示劳动力市场仍有韧性
美国ADP机构周三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2月ADP私营部门就业人数增加16.4万,创2023年8月来新高,预期11.5万,前值10.3万。
这份数据表明美国私营部门就业岗位数量连续第四个月上升,主要是休闲和酒店业招聘的健康增长。建筑业在高利率下保持强劲,但制造业继续挣扎,又一个月录得减少。
ADP报告还显示,去年12月,私营部门就业者的薪酬增速为5.4%,低于前一个月的5.6%,延续了自2022年9月开始的减速趋势。
与此同时,美国劳工部报告称,截至12月30日当周,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为20.2万,预期21.6万,前值21.8万。截止12月23日当周,持续领取失业金人数为185.5万,预期188.3万,前值187.5万。截止12月30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的四周移动平均值为20.775万,前值21.2万。
这些数据表明,美国劳动力市场仍有韧性,尽管经济增长正在放缓。不过,薪酬增速的放缓可能表明,通胀压力正在减弱。
这些数据公布后,市场对3月美联储的降息概率预期和全年的降幅幅度预期均进一步下滑。
市场对美联储2024年3月降息的预期概率降至略高于60%
市场对2024年全年美联储的累计降幅预期回落到不足140个基点
华尔街正紧张等待周五上午发布的非农就业数据。这份数据将向投资者提供一个详细了解美国12月份新增就业岗位数量的窗口,以进一步研判美联储的货币证策路径。
经济学家预测,美国雇主在12月份可能新增16万个工作岗位,如果这一预测准确,将表明劳动市场状况一般。相比之下,美国在11月份和10月份分别新增了19.9万和15万个工作岗位。
市场一向对每月的就业报告作出反应。一份强劲的报告可能会导致股市下行,并预示着美联储可能会比预期更早地降息。
全球金融财经新闻终端,美股公司新闻、美国老外投资人的评论,尽在StockWe.com/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