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公司的ChatGPT工具自去年11月发布以来已经以令人震惊的速度获得了大量用户,不过近期的流量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该公司日前官宣,将于下周发布一款安卓版的应用程序。
该公司周六(7月22日)在推特上宣布,安卓版ChatGPT将于下周推出,但没有列出具体日期。并且该推文直接链接到了谷歌Play商店的预订页面,用户可以在那里注册,一旦应用程序可用就可以安装它。
早在今年5月份,其iOS应用程序版本就已经发布,自那时起ChatGPT就被带到了iPhone和iPad等移动端上。
目前,谷歌公司的巴德(Bard)聊天机器人尚且没有专门的移动应用程序来代替它的网络界面;不过,微软今年2月份开始就推出了移动端的必应(Bing)聊天工具,可以在安卓和iOS应用程序上使用。
ChatGPT热度不似从前
在过去的几天里,网上开始对ChatGPT出现了一些质疑声,有用户公开抱怨GPT-4模型与其先前的推理能力以及其他输出相比变得“更懒惰”和“更愚笨”了。OpenAI本周回应了后一种说法,称其将继续更新API接口。
分析机构Sensor Tower和Similarweb的数据显示,6月份ChatGPT的网络流量和应用安装量都有所下降。
Sensor Tower指出,在美国市场,iOS版ChatGPT应用下载量在6月份环比下降了38%;而根据Similarweb的数据,ChatGPT今年6月的全球桌面和移动设备流量较上月下降9.7%,其网站的独立用户访问量下降5.78%,6月的访客花在该网站上的时间也减少了8.5%。
恰逢此时,OpenAI又迎来一个强大的对手。Meta本周二(18日)宣布,将发布其开源大模型LLaMA的商用版本Llama 2,为初创企业和其他企业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免费选择,以取代OpenAI和谷歌出售的昂贵的专有模型。
且Meta的此次大动作中有微软的身影。Meta的Llama 2将由微软通过其Azure云服务发布,并将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运行。
众所周知,微软又是OpenAI公司的“大腿”,对此微软公司发言人也解释了为何该公司会支持一个可能降低OpenAI价值的产品。发言人称,“让开发者选择他们使用的模型类型,将有助于扩大微软作为人工智能工作首选云平台的地位。”
这个解释可以说是半句没有提到OpenAI。事实上,微软和OpenAI的关系早就没有表面上的这么亲密了, 可以说是“一个图技术,一个图有钱”,而且ChatGPT本身实际上也在和必应形成竞争。
在微软官宣与Meta合作后,OpenAI祭出了安卓版ChatGPT这个“大招”。若是安卓版像iOS版本一样受欢迎,那么在接下来的几周内,将看到一些关于OpenAI浏览量的数据大变动。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周五(7月21日),美国白宫发布公告称,已与大型科技公司达成协议,为人工智能(AI)的开发设置更多防护措施,包括开发水印系统等,来控制误导信息的传播和其他风险。
(来源白宫官网)
白宫表示,亚马逊、Anthropic、谷歌、Inflection、Meta、微软和OpenAI七家主要人工智能公司做出自愿承诺,帮助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安全、可靠和透明的发展。
公告中称,这些公司做出的自愿承诺强调了人工智能未来的三个基本原则安全、保障和信任,这标志着朝着开发负责任的人工智能迈出了关键一步。
白宫指出,美国政府希望抓住人工智能带来的巨大的机遇,但同时也要管理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保护美国人民的权利和安全。
一名白宫官员表示,根据协议,上述公司将开发水印系统,水印将嵌入到平台中,这样用户创建的任何内容(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都可以显示出是否是,以及是由哪个人工智能系统创建的。
据悉,水印嵌入到内容中,可能会让用户更容易发现深度伪造的图像或音频,从而降低相关风险。不过,目前尚不清楚在信息共享过程中水印将如何显现。
这些公司承诺,在人工智能系统发布之前,将对其进行多项安全测试,还将引入外部专家进行评审。
这些顶级人工智能公司还承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将重点保护用户隐私,并确保该技术不存在偏见,不被用来歧视弱势群体。其他承诺包括为医学研究和减缓气候变化等科学问题开发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白宫官员同时指出,新的承诺不能取代联邦行动或立法,白宫正在积极制定一项“管理人工智能使用”的行政命令。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爆火以来,世界各地的立法者都在开始考虑如何减轻这种新兴技术对国家安全和经济的危险。
拜登政府曾在5月份向公众征求意见,寻求制定一项国家人工智能战略,以防范错误信息和该技术的其他潜在缺点。
美国参议院多数党查克·舒默今年6月呼吁进行“全面立法”,以推进和确保对人工智能的监管。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据台湾电子时报今日报道,苹果供应链消息称,2023年iPhone 15零部件备货力道不及2022年同期,略估初步备货量仅约8300万~8500万支水准,同比下降逾8%。2022年同期iPhone备货预估量约9000万支以上,甚至“还有喊到近1亿支”。
的确,从细分零部件环节来看,2023年的iPhone备货氛围显得颇为悲观消极。
其中,VCM(音圈电机)环节,以往苹果VCM大宗订单由日系ALPS、Mitsumi等公司拿下,而2023年日系厂商释放的信号,确实不如2022年强劲。
显示屏环节,上周已有报道指出,iPhone 15及iPhone 15 Pro Max显示屏在制造方面遭遇困难,可能导致这两个机型在9月上市时的设备数量有限。The Information透露,苹果的供应商为这两款机型采用了新的制造工艺,给LG Display制造的显示屏带来了问题。
另外,光学龙头大立光近日更“敲响警钟”——目前手机客户普遍悲观,没有一家乐观,“包括准备发表新机的客户也是”。
之前市场认为,手机市场已开始出现回温,但大立光董事长林恩平认为,这只是中低阶手机市场销售的略为走升,至于高阶市场的销售,客户端看法仍然相对保守,主要问题在于“卖不好”。
他补充称,大立光客户端的4-5月拉货动能都比3月要差,主要原因为对于高阶潜望式手机镜头、8P镜头等,客户虽然都有浓厚兴趣,但相对在销售层面看法保守,即使纳入设计,相对采购量也不大。
潜望式镜头方面,林恩平指出,目前客户均积极寻求导入,高低端都有。目前模组厂良率已克服,但传感器良率较差,“下半年新机出货有往后延迟一点”——值得注意的是,iPhone 15系列的亮点之一便有望包含潜望式镜头设计,市场猜测此番表述与iPhone 15有关。
总体而言,美国银行分析师Wamsi Mohan在报告中指出,iPhone 15设备可能会推迟“几周”,部分机型或将推迟到10月上市,但The Information认为苹果仍将如期在9月份上市iPhone 15的Pro系列。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周五(7月21日),超威半导体公司(AMD)首席执行官苏姿丰表示,除了台积电之外,AMD还会考虑其他代工厂商来生产AMD设计的芯片,以确保供应链的弹性。
苏姿丰称“对于先进的(芯片)开发,我们目前没有任何(计划)。”她承认,鉴于台积电一直在芯片制造行业占据主导地位,且掌握着尖端技术,AMD想找合适的其他代工厂商并不容易。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芯片制造企业,从10纳米制程开始,台积电便在芯片代工领域遥遥领先。排在台积电之后的则有三星、联华电子和格芯等,苏姿丰并未透露任何候选公司的名字。
苏姿丰对利用台积电在台湾地区以外的工厂持开放态度,例如该公司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工厂。
她表示“事实上,包括美国和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地正在发展更多的(芯片)制造业,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我们希望利用不同地区的制造(基地)来为我们提供一定的灵活空间。”
台积电周四在财报会议上宣布,由于熟练工人短缺等因素,该公司在美国亚利桑那州4纳米晶圆工厂的投产时间已由2024年末推迟至2025年。
随着科技公司竞相开发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芯片行业获得了极大的提振。凭借生成式人工智能这股东风,英伟达今年股价暴涨了两倍有余,原因是其在GPU(图形处理器)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作为英伟达的主要对手之一,AMD虽然在CPU(中央处理器)领域表现突出,但在GPU领域处于追赶地位。
苏姿丰称“使用GPU的人工智能领域有很大的机会,因此我们大幅增加了资源,人工智能是公司的最高优先事项。”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过去大半年兴起的AI浪潮,正将一位四年前“隐退”的谷歌传奇人物带回了行业的第一线。
他就是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
据当地媒体报道,近几个月来,这位昔日功成身退的亿万富翁,每周都会有三到四天造访谷歌位于加州山景城(Mountain View)的办公室,与研究人员一起努力开发该公司的下一个大型人工智能(AI)系统。
传奇归来
知情人士表示,布林在谷歌的大部分时间,都会与AI研究人员一同共事于新建的查尔斯顿东区大楼里。此地从谷歌园区原来的中心地带步行不远即可到达。
身兼谷歌和Alphabet首席执行官的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也在这座大楼里有办公室。
毫无疑问,与2019年辞去谷歌高管职务后表示的将不再插手具体业务的做法相比,布林如今的新立场有了明显变化。
对于美国科技行业而言,布林的大名在圈内可谓“如雷贯耳”。
现年49岁的布林与拉里·佩奇(Larry Page)在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期间曾合作进行网络搜索研究,在此基础上,两人于1998年联合创办了谷歌。在那一年,布林只有24岁,而佩奇只有25岁。
2019年12月4日,身为谷歌联合创始的人谢尔盖·布林宣布,将公司控制权转交给谷歌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谢尔盖·布林也就将卸任总裁一职,同时该职位被取消。
虽然布林近年来偶尔也会出现在谷歌总部,但他的主要精力基本都放在了慈善事业上。根据S&P Capital IQ的数据,布林目前仍是Alphabet的第二大个人股东,持股数量仅次于佩奇,所持股份价值接近900亿美元。
决战AI
对于布林而言,如今能够吸引他回到谷歌办公室的一大关键原因,显然就是在年内炙手可热的AI技术。
知情人士称,布林去年底就曾在谷歌参加过有关AI的会议,而现在他参与的频率和强度都进一步增强。他目前正与一群研究人员密切合作,打造人们期待已久的谷歌AI模型Gemini。
据知情人士透露,布林和谷歌研究人员一同讨论了“损失曲线”等技术问题,“损失曲线”是一种衡量AI程序在一定时间内性能变化的方法,布林每周都会召集谷歌员工讨论新的AI研究。此外,布林还会涉及到一些人事事务,比如聘用抢手的研究人员。
不少谷歌现任和前员工表示,布林在谷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反映出该公司当前在AI领域所处的攻坚阶段,以及他对这项技术的长期兴趣。
谷歌目前是AI技术研发的先驱之一,但在将其转化为新产品方面落后于竞争对手微软。微软支持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公司OpenAI去年率先发布了AI聊天机器人ChatGPT,谷歌此后一直在追赶的过程中。
Gemini是谷歌试图打造的一款通用型AI程序,据悉可以与OpenAI的GPT-4模型相媲美。据知情人士透露,负责Gemini项目的谷歌高管Demis Hassabis在最近一次全公司会议上告诉员工称,该项目将于今年晚些时候推出。
一位熟悉谷歌CEO皮查伊想法的人士表示,皮查伊目前对布林的参与也感到非常兴奋,并鼓励他作出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在领导谷歌的过程中,布林与AI技术之间的渊源其实也颇深。谷歌在2011年就成立了一个名为“大脑”(Brain)的研究部门——如今已经与收购的AI研究公司DeepMind合并,而“大脑”团队就脱胎于布林早年间领导的Google X部门。
在2018年发出的一封股东信中,布林曾写道“AI的能力和潜力,以及通过计算来解决重要问题的潜力从未如此巨大。AI的新春天是我有生以来计算领域(见到)的最重大发展。”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当人们还在感叹AI初创企业强大的吸金能力、高薪挖角的“壕气”之时,首批AI独角兽之一的Jasper已经宣布了裁员消息。该公司成立于2021年,在成立仅18个月后(2022年10月)就达到了15亿美元的估值,这个成长速度让同行业的大部分独角兽企业都望尘莫及。
对于裁员,其创始人兼CEO Dave Rogenmoser给出的说法叫“重塑团队”。7月12日早上,Rogenmoser发布公告,鉴于行业变化太快,为了集中精力整合资源,公司将启动裁员。Rogenmoser表示,被裁员工都是业内第一批开发、推广和支持人工智能产品的人,将帮助被裁人员寻找及推荐合适的新工作岗位。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AIGC创业潮中首批崭露头角的企业,Jasper似乎并没有走到穷途末路。2022年10月Jasper完成了1.25亿美元的融资,并在过去两年分别实现了4000万美元与7500万美元的营收(2022年为预测值)。
截至2022年底,其付费用户已经增加到10万名,包括IBM、Intel、zoom、airbnb等。其中四分之三的用户每月支付80美元或更多的费用来获得Jasper的高级人工智能写作模板套件。
是什么迫使Jasper做出了裁员抉择?
▌成也萧何败萧何 OpenAI扮演重要角色
在ChatGPT之前,Jasper的产品是最被看好的AI文本生成工具。
Jasper是一家利用AIGC技术进行内容创作的公司,旗下主要产品JasperAI是一种内容写作工具,它可以帮助用户总结长篇内容、利用AI生成100%原创内容,还可以修改内容或改造旧内容。
JasperAI内置了60多个模板,支持超过25种语言,适用于广告、博客、电商、邮件、视频、网站等场景以及Facebook、Google、Amazon、Instagram、Linkedin等平台,进入模板后只要用户提供一些信息(如标题、产品基本信息描述、语气),它将在几秒时间内显示生成的内容,经常被用来帮助企业、媒体人、营销人员、博主等扩展撰写营销文案、编写儿童书籍等。
回顾Jasper的“发家史”,OpenAI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早在2018年,Rogenmoser创办的公司便被Y Combinator接纳,后者是著名的创业孵化器,彼时OpenAI的现任CEO Sam Altman 还是Y Combinator的总裁。
2020年,OpenAI推出GPT-3,Rogenmoser利用自己在Y Combinator的关系获得了内测资格。
2021年1月,Dave Rogenmoser基于GPT-3API推出了Jasper AI。
简而言之,Jasper利用OpenAI的大模型建立了自己的业务并实现了商业落地。
也正因为如此,Jasper被部分人认为是套壳GPT的公司,没有自己的技术护城河,这也成了Jasper“朱楼起又塌”的关键原因。
随着OpenAI发布基于GPT-3.5的ChatGPT,并迅速将大模型迭代到GPT-4,比Jasper AI效果更好且更便宜的ChatGPT逐步赢得用户心智。
这无疑是一种降维打击,ChatGPT免费提供给用户,Plus服务只需每月20美元。而仍然基于GPT-3的Jasper AI,其最便宜的套餐的月费为49美元。
正因为ChatGPT所带来的冲击,Jasper网站的访问流量在短短3个月内下降了近40%。
据The information报道,面对横空出世的ChatGPT,Rogenmoser坦言“真的让每个人都神经紧绷”,他迅速联系了Altman,后者为其提供保证“我们不会试图与我们的合作伙伴竞争。”
但此时,无论是Rogenmoser本人,还是外围看客,都对Jasper的没落心知肚明。短短数月间,Jasper从高处跌落,公司不再是AI创业领域的种子选手,三位创始人不再“花费大量时间在豪华浴缸里梦想着征服全球”。
知名投资人朱啸虎认为,类似Jasper这种基于ChatGPT二次开发的公司面对GPT-4只有死路一条。
出门问问李志飞也评价称,“ChatGPT的发布把很多浅度用户从Jasper那里吸走了,看来为写作场景而定制的模版和UI并没有留住非专业用户。面对专业用户,Jasper原本存在一种可能的路径,那就是自建大模型、开发出独特的满足专业用户的产品feature,从而留住专业用户。但目前看起来这条路也并不乐观。”
▌Jasper跌倒 其他AI公司吃饱?
当然,仍有人看好Jasper。前京东O2O副总裁任鑫泽认为,Jasper还是有存在价值的,这个价值不在AI层面,而在更上层。包括相比ChatGPT更易用的界面,全面的营销场景写作模板等。
船大难掉头,从另一个角度看,Jasper在彻底陷入泥沼前选择断臂求生,同样是一种智慧。
大家都见证了大模型的快速迭代升级,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发布数百个大模型,仅在中国就发布了100多个。对于借力外部大模型的初创公司而言,如何应对核心技术的缺失、如何找到开辟自己的生存之道至关重要。
废墟之下小草青青,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在Jasper的裁员公告底下,一群创业公司、风投机构当面“挖墙脚”,直接贴上了自己的招人需求。
AI创业冷热交织,个体之间的悲欢并不相通,有人向上,有人深潜,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这场AI竞赛势必旷日持久,在初始阶段收获风光的企业不一定能笑到最后,巨头通吃的趋势下,手握杀手锏的企业才值得押注。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由于上半年六大科技股狂飙,纳斯达克100指数将于2023年7月24日星期一市场开盘前被迫进行“特别再平衡”(Special Rebalance)。根据指数编制规则,“特别再平衡”通过重新分配权重以解决指数中权重过度集中问题,但不会导致证券的剔除或增加。调整基于7月3日的流通股数量。
在周一开始交易之前,交易所运营商纳斯达克(NDAQ)将削减占纳斯达克 100 指数近一半的几家公司的权重。截至7月3日,纳斯达克100指数中,微软、苹果、英伟达、亚马逊、特斯拉、谷歌这6家公司在指数中的权重超过4.5%,合计权重为51.2%,超过48%。
纳斯达克将纳斯达克 100 指数描述为 "修改后的市值加权指数",公司权重取决于其股票市值,同时还采用了限制指数中最大股票影响力的规则。
纳斯达克 100 指数包括 100 家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交易的最大公司,该指数的变化将迫使跟踪该指数的投资基金调整其投资组合,出售在指数中权重降低的公司股票。
"高盛周一在一份客户说明中写道:"我们估计,权重下降将促使被动净卖出价值超过GOOGL一天的平均交易量,超过MSFT、AMZN和NVDA一天交易量的三分之一。博通公司(Broadcom)(AVGO)在纳斯达克 100 指数中的权重可能会在调整后增加,该公司上涨了 1.6%。根据 Refinitiv 的数据,这家芯片制造商目前占该指数的 2.4%。
历史上,纳斯达克100指数进行过两次“特别再平衡”,分别发生在1998年12月、2011年5月,两次“特别再平衡”并未导致纳斯达克100指数大幅调整。年初由ChatGPT引爆的AI浪潮,7大科技巨头股价暴增,苹果微软谷歌META亚马逊特斯拉英伟达等市值增幅达到75%。
美股投资网认为:AI主导的科技行情中长期仍将延续并扩散,我们最看好是谷歌旗下,将发布的Gemini,将会一个结合AlphaGo和类ChatGPT 4的最强大模型,系统解决问题和规划的能力将大大增强。由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两大顶级AI团队谷歌大脑与DeepMind合并,交由原DeepMind创始人Demis Hassabis出任CEO。
据知名科技分析师、深水资产管理公司(Deepwater Asset Management)的管理合伙人Gene Munster称,特斯拉的“全自动驾驶”(FSD)功能对该公司股价而言意义重大,这项技术有潜力每年带来高达200亿美元的收入。
Munster提到了埃隆·马斯克在特斯拉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的声明。马斯克在电话会上证实,特斯拉正在与一家大型制造商就全自动驾驶软件授权进行谈判。
马斯克多年来一直承诺推出全自动驾驶的特斯拉,目前这一大胆的承诺尚未成为现实。目前特斯拉的辅助驾驶系统仍然需要人类驾驶员随时准备好接管。周三马斯克在财报会议上再次重申,特斯拉将在今年年底前实现完全的自动驾驶功能。
未来股价有望迎重大利好
特斯拉分享FSD技术可能对股价是一个重大推动,因为竞争对手可能会使用率先进入市场的技术,而不是花钱开发自己的版本。
“FSD授权的财务潜力巨大。”Munster在周三的一份报告中表示。
Munster估计,虽然特斯拉目前向客户收取每月199美元的费用,从Autopilot升级到FSB,但如果将价格降至每月100美元,并将该软件授权给市场上25%的新车和轻型卡车,这有可能使公司的营收增加约40亿美元。
他表示,到第五年,公司年营收可能会增加200亿美元。他估计,10年后,特斯拉的营业收入可能达到1000亿美元,这意味着FSD授权将使其营业利润增加20%。
“虽然这些目标还需要很多年才能实现,但这表明FSD授权是有意义的,值得等待。”Munster表示。
今年以来,AI热潮席卷华尔街,特斯拉也从中受益。特斯拉股价年内上涨约143%,该公司实现L5自动驾驶的目标是主要的推涨因素之一。
周四,特斯拉股价大跌近10%。周三公布的财报显示,由于大幅降价策略,该公司第二季度利润率下滑。
但Munster表示,未来几年特斯拉利润率可能会走高,预计到2024年底毛利率有望达到20%。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重磅新闻】
7月24日起内地投资者将不得通过沪深股通买入A股
据证监会官网,修订后的《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若干规定》已于2022年7月25日起施行,香港经纪商不得再为内地投资者新开通沪深股通交易权限。根据安排,上述规定设置了一年过渡期,即已开通沪股通、深股通交易权限的内地投资者在2023年7月23日前可继续通过沪股通、深股通买卖A股,7月24日后,投资者所持A股可继续卖出。
这意味着,今年7月24日起,存量投资者不得再通过沪深股通主动买入A股,所持A股可继续卖出,无持股内地投资者的交易权限由香港经纪商及时注销。
成品油调价窗口将开启
按照国内现行成品油调整机制,国内第15轮油价调整将于7月26日24时起开启。根据机构测算,新一轮油价调整大概率还是会出现上调。在油价统计周期的第7个工作日,参考原油变化率为4.56%,预计汽油上调200元/吨,大幅超出50元/吨的调价红线。按50升的油箱计算,加满需要多出8元的成本。如此轮上涨最终确定,国内油价将迎来“三连涨”。
美联储将公布利率决议
7月27日,美联储将公布利率决议。
据CME“美联储观察”显示,美联储7月维持利率在5.00%-5.25%不变的概率为7.0%,加息25个基点至5.25%-5.50%区间的概率为93.0%;到9月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为6.2%,累计加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82.7%,累计加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为11.2%。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周四表示,美联储7月料将加息,7月可能是本轮加息周期的最后一次加息。
下周有555.93亿元市值限售股解禁
数据统计显示,下周共有71家公司限售股陆续解禁,合计解禁27.34亿股,按7月21日收盘价计算,解禁总市值为555.93亿元。
从解禁市值来看,7月24日是解禁高峰期,26家公司解禁市值合计347.24亿元,占下周解禁规模的62.46%。按7月21日收盘价计算,解禁市值居前三位的是国博电子(99.51亿元)、科思股份(79.85亿元)、国光连锁(49亿元)。从个股的解禁量看,解禁股数居前三位的是西南证券(6.7亿股)、国光连锁(4.35亿股)、立新能源(2.35亿股)。
【新股机会】
下周7只新股发行
下周,A股将有7只新股发行,其中,7月24日发行的是金凯生科、长华化学;7月25日发行的是民爆光电、华虹公司;7月28日发行的是盟固利、华勤技术、蓝箭电子。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一个曾经因石油开采历经繁荣和沉寂的美国南部小镇,又因为有望成为全球锂产业重镇再度引发了关注。
马格诺利亚镇,位于阿肯色州的南部,坐落在从得克萨斯州延伸到佛罗里达州的Smackover地层上。这种地质富含盐水卤水,曾经被石油公司视作“麻烦”,现在却变成这些化石燃料公司谋求转型的必争之地。
(美国Smackover地层,来源Wiki)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于今年5月,在马格诺利亚地区附近的地方斥资上亿美元买了一块接近12万英亩的土地。卖方的一位顾问曾预期,这个项目可能拥有相当于400万吨碳酸锂的资源,大约可以为5000万辆电动车提供动力。
据悉,埃克森美孚准备在小镇附近建造一座世界级规模的锂加工设施,目标的最高年产能将达到7.5万至10万吨锂。据行业分析人士称,这相当于去年全球成品锂产能的15%。
知情人士表示,这个巨型项目可能会通过分阶段来建造。同时石油巨头也需要提高卤水提锂技术的利润率,这样才能推进项目的规模化生产。埃克森美孚还将受益于包含在通胀缩减法案中的绿色能源补贴,该法案允许对生产锂的支出提供10%的税收抵免。
除了埃克森美孚以外,美股上市公司标准锂业、Tetra技术也有意在该地区建设锂产能。相较于传统采矿,钻井提锂的方式更清洁,并且面临较少的监管风险。标准锂业的首席执行官Robert Mintak曾表示,Smackover地层有机会成为美国锂产业的中心,类似于二叠纪盆地、西德克萨斯、新墨西哥对美国石油产业的重要程度一样。
Mintak进一步表示,由于资源将持续更长时间,经济效益会更好。与石油相比,产品的前景也更有利。在科氏工业的支持下,标准锂业正在研究建设美国第一座商业化提锂设施的可行性,目标产能为6000吨/年,计划在2024年动工。公司也有计划在马格诺利亚再建一座年产3万吨的锂提取工厂,那个地方的锂浓度也会更高一些。
对于这些工业巨头而言,肆虐美国的通胀是难以回避的逆风,Mintak预期随着建筑材料涨价,建设一个2.5万吨级别的工厂大概需要花15亿美元。
美好的前景亦存隐忧
毫无疑问,工业巨头的轮番入驻定能给这个沉寂已久的小城带来经济上的繁荣,但对于当地1.2万居民来说,这件事情也存在不同的审视角度。
由于其所在的位置,马格诺利亚在上个世纪也曾是当地石油产业的枢纽,但在80年代原油过剩危机后,石油公司就离开了这个小镇,给当地的居民几乎什么都没有留下,持续处于衰退的状态。
根据分析预测,光是埃克森美孚、标准锂业、Tetra技术的项目,在2028年就需要6000名员工和1600辆卡车。
当地主官Parnell Vann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也意味着当地将会出现新房短缺,道路、供水和污水系统也没有做好准备。当地虽然有阿肯色州南部大学,但周边几乎都是农田。等到这些问题爆发的时候,就为时已晚了。
锂是生产电动车电池的重要材料,但在马格诺利亚,尽管城镇上空到处弥漫着关于锂的讨论,但当地官员、小商贩和其他人均表示,无法想象自己会去开电动汽车。
当地法官Doug Fields表示,电动车对他一点儿吸引力也没有,但在城镇广场边上很快将会建造当地的第一座电动车充电站,他并不会介意电动车停在那里。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