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一年美联储议息会议前的“噤声期”中,有着“美联储通讯社”之称的业内知名分析师Nick Timiraos的任何一篇报道,往往都会引发市场人士的密切关注。
而在上周末,这位著名的美联储“喉舌”就再度发声了。不过这一次,Timiraos几乎完全没有谈及美联储接下来的货币政策走向,而是把通篇的着墨点都放在了当前美国银行业的混乱局面上……
这不禁令人心生遐想,虽然目前市场普遍美联储下周大概率将加息25个基点,但届时这场议息会议的主基调,是否会更为偏向鸽派呢?
“美联储通讯社”畅谈银行业危机
在这篇题为《为什么银行业的混乱还没有结束》的文章中,Timiraos开篇便写道,过去一个月银行业危机的恐慌阶段可能即将结束。而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银行贷款的减少会给经济带来多大的冲击?答案可能在几个月内都无法厘清。
Timiraos表示,上周公布的银行业财报显示,到目前为止,在政府迅速作出非同寻常的举措的帮助下——例如暗中支持所有未投保的存款,区域性银行已经遏制住了最为严重的资金外流。
但是,随着长期储户已经意识到——将资金转移到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能够获得更多收益,中小银行的存款可能会持续面临缓慢而稳定的流失……
Timiraos指出,银行面临的更高融资成本将挤压其利润。根据高盛经济学家的预估,银行的盈利能力每下降10%,贷款就会减少2%。如果存款贝塔值(deposit beta)——即联邦基金利率变化对存款利率的传导程度,达到2007年的水平,这可能会导致银行贷款减少3%-6%。
2007年是美联储上一次将利率提高到接近当前水平的时候。高盛预计,这可能会使今年的经济产出下降0.3至0.5个百分点。
高盛经济学家已经发现了几个可能导致存款贝塔值高于之前数轮加息周期的潜在原因,包括美联储本轮激进加息的速度,可能会让更多储户关注于收益率更高的替代品。此外,手机银行也降低了银行间转移存款的成本,加剧了竞争。
存款流失如何演变为贷款减少?
Timiraos表示,通常而言,在美联储停止加息后,银行存款利率往往会在两到三个季度左右才见顶,这意味着存款利率可能会在今年年底前继续上升。
美联储官员已暗示,他们可能会在5月2-3日的会议上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至5%上方,然后考虑暂停加息。
因存款外逃而失去廉价资金来源的中小银行,未来可能面临融资压力。尤其是在股价下跌的背景下,那些估值大幅缩水的银行或将会发现自己根本无法筹集资金。
Timiraos援引TS Lombard首席美国经济学家Steven Blitz的数据指出,目前许多小银行的贷存比接近80%,而大银行的贷存比约为60%。
拥有更多存款的大型银行没有太多理由去担心存款外流——如果需要收缩资产负债表,它们更有可能减持证券,而非减少贷款。但对于数百家规模较小的银行来说,可能的解决方案就只有减少贷款了。
事实上,前达拉斯联储前主席卡普兰(Robert Kaplan)在本月的一次电话会议上也表示,全美范围内的情况是,这些(中小型)银行中的每一家都正在冻结他们的贷存比,或者更有可能的是,有着强烈的意愿降低贷存比。
这就是美国的很多中小企业,近期都接到了类似‘到今年年底,银行将无法再提供贷款,或者将重新定价贷款’通知的原因。
卡普兰指出,“既然(银行业)危机已经平息,为什么这些银行还需要这样做呢?问题或许在于,越来越多的银行高管意识到,他们未来可能会在风险较高的商业房地产贷款,以及没有为这些贷款预留足够缓冲的商业和工业贷款上面临损失。”
这场危机还远未到最后关头?
从事后来看,投资组合错配下的利率风险是硅谷银行恐慌的催化剂。2020年和2021年,随着财政刺激措施导致存款大量涌入,银行在投资组合中大举增持了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较长期美国国债。然而,过去一年大幅攀升的利率迅速蒸发了这些债券的价值,银行持有的这些证券遭遇了巨额的未实现损失。
而眼下,Timiraos表示,如果银行对贷款违约造成的损失感到担忧,储户的焦虑可能会再次出现。
正如同卡普兰所言,当前的银行业危机“正处于(一场比赛的)第二或第三局,而不是第七局(最终局)”。卡普兰认为,在对后果有更充分的认识之前,美联储不应该加息,特别是如果今年晚些时候不得不降息以应对更大的危机的话,那将损害美联储的声誉。
Timiraos还提到,任何贷款紧缩都可能对小企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高盛的数据显示,在员工人数不到100人的企业中,近70%的工商业贷款来自资产规模低于2500亿美元的银行,30%来自于资产规模低于100亿美元的银行。尤其是在大城市以外的地区,这种联系更为紧密——在美国大多数中小城市,中小银行占小企业贷款的90%。
Timiraos表示,可以肯定的是,目前的银行业情况与2008年的金融危机没有太多相似之处,但当前的动荡有可能会与上世纪80年代末的储蓄和贷款危机类似——当时数百家贷款机构倒闭,问题一直发酵了数年,不过,经济在1990年之前得以避免了衰退。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微软、亚马逊和谷歌三大科技巨头将在本周陆续公布2023年一季度财报。分析认为,在生成式AI技术爆火的当下,投资者最关注的可能是它们云计算部门的表现。
过去一年,亚马逊AWS部门、微软Azure部门和谷歌云计算部门去年共创造了1570亿美元的收入。2023开年季,它们又会拿出什么样的成绩单?
悲观者:巨头云增速续创历史新低
具体来看,谷歌母公司Alphabet将于当地时间4月25日公布财报,微软和亚马逊将于4月27日公布财报。
据数据供应商FactSet和Visible Alpha的一致估计,微软、亚马逊和谷歌云计算部门一季度营收预计同比增长21%,增速比去年第四季度低4个百分点,势创2018年以来的最低纪录。二季度增速预计进一步放缓,营收同比增速预计在20%以下。
其中,亚马逊的AWS部门,三家中最大的云计算部门,也是全球最大的云服务提供商,一季度营收预计仅同比增长15%,势创该部门有史以来最慢的同比增速。营业利润预计同比下降17%。
微软Azure部门营收一季度同比增长率将降至27%的历史最低水平,规模比Azure大一半的谷歌云计算部门营收同比增速略高于29%。
但对于后者而言,近期的业务调整可能会进一步美化它的成绩单。根据上周四公布的一份文件,谷歌正在将其云计算部门的部分开支转移到搜索部门,这可能会使云计算部门的营业亏损较2022年营业亏损减少10亿美元,帮助该部门更快实现盈利。
乐观者:很可能有惊喜
也有分析师持较为乐观的预期。
投行Wedbush分析师Dan Ives在近期的一份报告中表示,由于各企业在云端的支出趋于稳定,微软、亚马逊和谷歌云计算部门一季度都将实现“强劲”的财务表现,预计将达到甚至超过华尔街的普遍预期。
“大盘科技股和云计算和网络安全等子行业正表现出比华尔街预期更具弹性的增长,”Ives写道,“尽管预算面临全面压力,但(科技)企业在2023年仍有许多‘绿灯项目’和部署,今年余下日子的许多预算已经到位。”
上周,市场研究公司IDC连续第五个月下调其2023年企业支出预测,但表示,云端支出显示出反弹迹象,这在某种程度上支持了Ives的观点。
Ives还在报告中说:
随着(科技)行业适应后疫情时代的增长放缓,(云)服务提供商的支出仍较去年的高位有所减弱,但自上个月以来,云服务和超大规模(云服务)提供商的计划投资基本保持不变。
尽管存在通胀压力,但对云服务的强劲需求继续推动增长,不过非云端支出将下降。
大手笔投资生成式AI,云端能否重振?
自微软投资的OpenAI推出的ChatGPT成为AI界顶流以来,全球科技巨头掀起了一场激烈的AI竞赛,比如,谷歌今年2月仓促推出了Bard(巴德),亚马逊AWS部门则在本月早些时候推出了Amazon Bedrock。
乘着生成式AI的东风,亚马逊、微软、谷歌母公司Alphabet股价今年迄今涨幅均在20%左右。
与前两者面向终端消费者的AI产品不同,AWS瞄准的是企业客户。据称,用户可通过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即可访问亚马逊等平台的基础模型,并由此构建生成式AI驱动的应用程序。
虽然走的路有所不同,但分析认为,三家巨头大手笔投资AI技术有着共同的目的——重振云计算部门。
云计算业务一直以来是三家巨头最主要的营收增长引擎之一,对于亚马逊和微软而言,也是支撑利润的核心。
然而,早在两年前它们就集体步入增速放缓的尴尬期。2022年,三家公司云服务部门合计营收同比增长25.7%,但环比下降5.9%。
其中,亚马逊AWS部门去年第四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20%,创下历史最低纪录。亚马逊3月份宣布裁员超过9000人,强调云服务部门是其裁员主要目标。
微软一直在警告投资者云服务业务正在放缓。微软Azure和其他云服务收入去年第四季度同比增长31%,与上一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5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谷歌云业务去年第四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速从前一季度的38%降至32%,创下该部门披露数据以来的最低增速。
美国一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率初值将于本周公布,投资者寻找经济是否陷入衰退的线索。
在第一季度之前,许多经济学家预测经济增长很少甚至没有增长。但受消费者支出早期大幅增长的推动,预计第一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增长2%或以上。
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Atlanta Federal Reserve)的GDP追踪系统预测,1-3月份美国经济可能增长2.5%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一周,全球最大的几家银行纷纷公布业绩,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这些华尔街巨头的首席执行官身上,观察他们对经济前景的评论。由于消费者整体保持强劲,并面临通胀继续降温的前景,一些人认为经济将出现低迷,尽管是温和的低迷。
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警告投资者,前方“乌云密布”。他表示:“美国经济继续处于总体健康的基础上。消费者仍在消费,资产负债表强劲,企业状况良好。”“然而,我们过去一年一直在监测的乌云仍在地平线上,银行业的动荡加剧了这些风险。”
美国银行首席执行官布莱恩·莫伊尼汉在一次财报电话会议上警告称,美国经济可能出现衰退,但他表示,通胀已显示出降温的迹象。“考虑到此前向人们支付的经济刺激金额和他们剩下的钱,一切都表明经济衰退相对温和。”“最终,我们没有看到消费者方面的活动放缓到足以表明衰退的程度,但我们看到商业客户变得更加谨慎。”
莫伊尼补充说:“事实上,失业率仍然是3.5%,这表明充分就业。然后工资增长开始放缓,所以通货膨胀的迹象正在下降。通胀仍然存在,但这转化为相对较好的活动。所以我们看到了轻微的衰退。”
花旗集团首席执行官简•弗雷泽预测,美国势必会在2023年陷入温和衰退,但大量银行倒闭加剧了这些担忧。弗雷泽在与投资者的电话会议上表示:“我们处于有利地位,可以应对我们面临的任何环境,鉴于目前的不确定性程度,这一点尤为重要。”“我们预计,最近的事件将抑制通胀,信贷将收缩。”
她补充称:“我们认为,现在美国更有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陷入轻度衰退。”
摩根士丹利首席执行官詹姆斯·戈尔曼指出,美国经济目前的状况比大金融危机期间要好得多。他缓解了对全面爆发银行业危机的担忧,认为硅谷银行等区域性银行危机所引发的动荡已有所缓解。
戈尔曼表示:“一些银行已经出现危机,而且可能还会出现危机。我认为,大西洋两岸强有力的监管干预导致了损害的消融。我认为目前的问题与2008年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道富银行首席执行官罗恩·奥汉利在一份收益报告中指出,宏观环境在过去一个季度如何改变了该银行的业绩,并评论了机构为“稳定美国银行体系”所做的努力。
他对投资者表示:“我们第一季度的业绩反映了我们业务模式的弹性,尽管利率持续上升,且随后出现重大市场波动及银行业其他领域的混乱,但我们的业务模式仍具有弹性。”
衡量标普500指数未来波动率的恐慌指数VIX,正迎来大变革,以反映短期市场波动的预期。
本周一,芝加哥期权交易所将推出新的1日波动率指数VIX1d,追踪标普500指数未来一天的预期波动。
0DTE大火,VIX无法有效反映超短线市场情绪
VIX通常追踪未来一个月的大盘预期波动,但是,由于0DTE(零日期权)的火爆,VIX作为市场情绪晴雨表的有效性受到了挑战。
0DTE是一种高风险的超短期股票期权合约,到期时间小于24小时,通常被视为一种针对经济数据发布和美联储会议等可能影响市场的事件进行策略性押注的方式,成功的0DTE投机可以在短短几个小时内获得巨额回报。
高盛汇编的数据显示,到去年第三季度,0DTE合约占标普500指数总期权量的40%以上,比六个月前的百分比几乎翻了一番。
彭博社引述专家观点称,市场环境的变化让VIX指数进入了一场中年危机。由于VIX指数并不追踪0DTE,因此在0DTE爆发的背景下,市场迫切需要一个超短线情绪指标。
芝加哥期权交易所一直在尝试满足市场的需求,此前,它已经推出了9天和1年的VIX指数。
VIX熊市不涨
VIX指数于1993年推出。2022年,平均每天约有75万份VIX期货和期权合约被交易。很多专业投资者都非常重视VIX指数,因为一些对大市情绪敏感的业务,如IPO等,通常需要依据VIX指数来择时。
但在去年的熊市里,VIX指数在熊市中几乎没有太大波动,一些通过购买VIX指数期权对冲股票下跌的投资机构,甚至跑输了标普大盘。一些专业投资者认为它能反应的市场情绪波动过于滞后且有限。
VIX指数通常会跟随股票波动而上升,也会因突发利好/利空而跳升。但是,如果股市类似去年的熊市那样阴跌不止,那VIX指数可能会保持在相当低的水平。
相比之下,VIX1d能更敏锐捕捉到市场的短期情绪。例如,在在上个月硅谷银行倒闭后的几天里,Vix指数从19跳到26.5,虽然高于其长期平均水平,但远未达到通常与恐慌相关的水平。在同样的情形下,VIX1d会从15.3跃升至40.2。
在经历了70000人的大规模裁员后,微软MSFT 、谷歌母公司Alphabet GOOG、Meta和亚马逊AMZN都将于本周发布新季度财报。当前,这几家公司都在评估如何利用人工智能(AI)来驱动其未来业绩增长。而对于投资者,他们更关注最近一轮的大裁员是否推动了这些公司的利润增长。
这四大科技公司的地位举足轻重,总体市值超过了5万亿美元,占到了标准普尔500指数整体市值的14%以上。
根据金融信息服务公司Refinitiv所调查分析师的预期,与上一季度相比,微软、Alphabet和Meta今年第一季度的利润将平均增长4.5%。其中,Meta的利润涨幅最大,将达到11.8%。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分析师预计这三家公司的利润将平均下滑近16%。其中,微软的表现最好,同比将下滑0.5%。
众所周知,这三家公司,连同亚马逊,在去年11月和今年3月进行了大规模裁员,总数达到了约70000人。其中,Meta已宣布了两轮大裁员。
相比之下,亚马逊今年第一季度的利润预计环比将增长8倍,这主要是因为去年第四季度的利润出现了大幅下滑。去年第四季度利润下滑,是因为投资电动汽车制造商Rivian损失惨重。
研究公司YipitData预计,今年第一季第亚马逊北美销售额将超出华尔街分析师的预期。
在本周即将召开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这几家公司预计将更新其AI进展。在上个季度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这些公司的CEO就开始谈论这项技术。
Insider Intelligence分析师安德鲁·利普斯曼(Andrew Lipsman)表示:“上个季度,这几家大型科技公司关注的主要是效率和利润改善。而本季度,他们可能会更具前瞻性,将围绕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而展开讨论。”
微软已将OpenAI的ChatGPT技术整合到其搜索引擎“必应”中,与市场领头羊谷歌展开了更激烈的竞争。谷歌也不甘示弱,发布了自家的AI聊天机器人Bard。
亚马逊的云部门AWS是世界上最大的云服务提供商,该部门发布了一套技术,旨在帮助其他公司开发自己的AI聊天机器人。同样,Meta也发布了一个AI模型,可以从图像中识别出特定的对象。
投资研究公司Itau BBA分析师蒂亚戈·卡普尔斯基(Thiago Kapulskis)表示:“这是一把双刃剑,因为这些公司也面临着在经济减速的情况下改善现金流的压力。”
谈及云业务,分析师们表示,亚马逊、谷歌和微软的云业务也比预期的更稳定。
今年,这几大科技公司在股市的表现可圈可点。到目前为止,微软和Alphabet股价均上涨了19%,亚马逊上涨了23%,Meta上涨了近77%。
此外,苹果股价也上涨了28%。苹果将于下周发布截至3月底的2023财年第二季度财报,较往年晚了大约一个星期。
微软总裁布拉德·史密斯(Brad Smith)在一次最新采访中指出,中国的研究机构和公司将成为ChatGPT的主要竞争对手。Smith认为,中国不会在人工智能发展的竞争中落后。
史密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际上有三家公司处于绝对的AI前沿,其一是与微软合作的Open AI,其二是谷歌,其三是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
他认为,“关于谁领先谁落后,这可能是不断变化的。总之这场竞争将非常激烈。”
根据智源研究院官网介绍,2018年11月成立的智源研究院,是一家系统型创新驱动的研究院,致力于搭建一个高效有活力的AI 研发平台。
2021年6月,智源研究院发布“悟道2.0”——中国首个+世界最大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达到了1.75万亿参数;是当时的GPT 3采用的1750亿参数量的10倍,亦超过了谷歌发布的Switch Transformer(1.6万亿参数量)。
以技术进步来解决潜在问题
ChatGPT背后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能够以类似人类的口吻来回答问题,同时生成文本和图像。
然而,该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也引发了人们的担忧,部分人认为这项技术可能会顶替许多工作岗位,还有部分人担忧它可能会传播错误信息、侵犯版权、损害隐私和泄露敏感信息。
史密斯表示,像其他技术一样,人工智能可以是一种工具,也可以是一种武器。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不是停止创新,而是加强使用和精进现有产品。
他警示道,“我们绝对应该假设一些情况的发生,即一些国家会利用人工智能发动网络攻击或者网络影响行动。”
不过从根本上来看,技术创新如果进行得好,实际上可以带来更强大的防御。
史密斯指出,“我们已经在使用人工智能实时识别新的攻击,并拦截它们,此外该项技术还被用来检测一些具有攻击性的网络影响行动和虚假信息运动。”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有报道称,拜登政府计划下个月发布一项行政命令,限制美企对中国的投资,涉及半导体、人工智能(AI)和量子投资等经济关键领域,投资受限方面包括了创业投资、私募股权以及某些形式的技术转让和合资企业。
目前业内对拜登政府此项政策带来的实际影响如何评价?对此,国内相关领域的上市公司和多家券商向每经分析师表示,这项行政命令带来的实际影响其实有限。
申万宏源研究TMT首席分析师刘洋23日接受分析师采访时指出,首先,2018年至今,限制不少,但最终国内科技还在进步和发展,甚至出现很多韧性;其次,我国依赖美国科技投资比较少,更多依靠自身内循环和其他力量的海外投资;再次,今年国内是数字经济、数字交易、AIGC、卫星互联网、信创等产业逻辑,一件行政指令很难改变产业趋势,前者是一个点,后者是一个体系。
相关企业乐观看待所处赛道发展前景
目前业内对拜登政府此项政策带来的影响如何评价?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相关行业A股上市公司将如何保持自己核心竞争力?
国内AI领域的龙头企业科大讯飞董事会秘书江涛接受分析师采访时表示,“当前,国际局势日益复杂、全球政治经济仍充满不确定性,机遇与挑战并存。科大讯飞依托根据地业务和系统性创新,始终保持关键核心技术持续领先,并不断推进‘刚需+代差’的业务与产品应用。根据地业务在诸多亟待解决的社会民生领域,通过G端、B端、C端三层联动,用人工智能解决社会刚需,形成能够穿越经济周期的可持续收入,应对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同时,在人口老龄化和出生率降低等宏观环境下,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再到人工智能应用红利将成为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公司将以创新优势持续解决社会刚需,依托‘用户良性依存、长期经营能力、持续增长潜力、行业示范价值’的根据地业务,让AI成为造福社会和公司业绩持续成长的源泉。”
近年来,一系列科技产业政策的落地为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在采访中,相关行业龙头企业对自身所处赛道的发展前景保持乐观。
江涛指出,伴随着IT产业发展的浪潮,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开始像水和电一样,赋能于各个行业,促进各行各业的进步与发展,正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AI产业高景气和潜在的巨大空间将会为整个产业链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逐步从行业发展的有益补充转变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竞争力。产业政策方面,“十四五”规划将人工智能列为前沿科技领域的“最高优先级”之一加快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将“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推进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应用,提高机器人智能化和网络化水平”作为重要任务。同时,人工智能也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21-2035年)》,未来十五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将迎来持续的大发展。上述国家科技产业政策的落地,将为公司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以及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业务规模化落地,进一步提供良好的政策与宏观环境。
多家券商新限制规则实际影响有限
就拜登政府此项政策对相关行业和A股市场的实际影响,分析师昨日还采访了多位券商首席。
在申万宏源研究TMT首席分析师刘洋看来,行政指令很难改变世界趋势
“首先,2018至今,限制不少,最终国内科技目前还在进步和发展,而海外的宏观问题等暴露比较多。因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制造/科技机会,帮助世界各国。即使在这种环境下,我们科技还在发展,甚至出现很多韧性。例如这些限制已经有5年时间,近乎常规了。其次,我们依赖美国科技投资比较少,从CFIUS 审查加强开始,近年就比较少。更多依靠自身内循环和其他力量的海外投资。再次,今年国内是数字经济、数字交易、AIGC 、卫星互联网、信创等产业逻辑。一件行政指令很难改变产业趋势。前者是一个点,后者是一个体系。”
西部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易斌昨日接受分析师采访表示,“我们认为短期外部事件冲击对于市场情绪造成一定冲击,但是市场运行的核心逻辑仍然在于基本面的变化。从宏观层面来看,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线下经济持续修复,叠加货币政策趋于宽松,地产链温和复苏,居民部门就业持续改善,消费意愿不断提升,经济内需修复动力正在不断增强,外部事件对国内宏观经济的影响较为有限。”
“从产业层面看,自从2018年以来,美国对中国科技行业的限制时有发生,但对于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不仅没有被遏制发展,反而会刺激国内相关领域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建设和完善。”易斌指出,随着国内经济修复,盈利预期仍有进一步上修空间,叠加‘五一’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流动性预期趋于宽松,A股市场有望迎来市场中枢的进一步抬升。
另外,美股投资网23日在官方微信发文指出,此次拜登表示要限制美国投资中国半导体、人工智能等相关关键领域并不是新的消息,事实上在去年9月拜登就有过类似表态,内容和范围和本次类似,市场已经有了一定预期。
美股投资网23日发布的策略观点则表示,美国政府限制美国企业对华投资的消息并非增量信息,最早在4月18日就有相关报道。美国政府过去几年持续针对中国企业不公平对待,美国资金对中国半导体、AI、量子计算等领域的投资规模并不大,即使出台新的限制规则实际影响也有限。
相关报道
拜登政府欲限制美企对华投资?上市公司、市场人士集体回应影响微乎其微!
拜登将签令限制美企对华关键经济领域投资?外交部坚决反对
市场无需过度担心“美限制对中国高科技投资” 一线解读A股不必过激反应 未来投资影响不大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自美国OpenAI公司去年11月推出ChatGPT,这款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快速火遍全球。这款AI机器人不仅可以实现论文写作、编码,还能像人类一样对话。目前不少企业已经开始将ChatGPT应用到业务中。
但这也引起了不少人的担忧ChatGPT这样的人工智能技术是否可能会在未来替代人类的位置,抢走人类的工作?
近日,印度信息技术服务巨头Infosys的创始人、号称“印度比尔·盖茨”纳拉亚纳·穆尔蒂(Narayana Murthy)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没有什么能打败人类的思维,即使是像ChatGPT这样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
ChatGPT不会取代人类?
穆尔蒂是何许人也?他是印度IT巨头Infosys的创始人。而Infosys是印度的咨询与业务流程外包服务巨头,公司市值达620亿美元,在亚太、北美、欧洲和中东等地拥有超过34.6万名员工。
根据品牌评估公司brand Finance发布的《2023年全球500强》报告,Infosys是全球第三大最有价值的IT服务品牌,品牌价值为130亿美元,仅次于埃森哲和塔塔咨询服务。
此外,穆尔蒂还有另一个广为人知的身份,是英国首相苏纳克的岳父。
关于ChatGPT可能会在未来取代人类的说法,穆尔蒂显然并不这么认为。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ChatGPT是知识生成的一个很好补充,可以用来完成某些任务,比如写一篇文章……但我仍非常相信人类的大脑是最强大的想象力和机器。没有什么能打败人类的思想。”
他指出,他更愿意把ChatGPT作为一种工具、一种提高工作质量和产出的助手,而不是作为人类的替代品。
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在于人类的思维。这意味着,更聪明的人将能够更好地利用ChatGPT。
“但我们要记住,你和我都可以访问同一个聊天系统,”“如果你和我之间存在竞争,你将使用ChatGPT输出的内容作为你的基础,然后添加你自己的差异化内容、你自己的智慧和你自己的调整,”Murthy继续说,“到那时,老师们对你的印象会比对我的印象深刻得多。”
“懒惰的人会得C,只有聪明的人才会得A,”穆尔蒂说。“因此,我不太担心ChatGPT。”
Infosys是1999年3月在纳斯达克上市,是首家在美上市的印度公司。该公司随后于2012年12月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据媒体报道,Infosys本身也是OpenAI的早期投资人之一早在2015年,Infosys就对OpenAI的ChatGPT进行了投资,该公司联合其他资方为ChatGPT提供了总计10亿美元的赠款和贷款。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在过去一年美联储议息会议前的“噤声期”中,有着“美联储通讯社”之称的业内知名分析师Nick Timiraos的任何一篇报道,往往都会引发市场人士的密切关注。
而在上周末,这位著名的美联储“喉舌”就再度发声了。不过这一次,Timiraos几乎完全没有谈及美联储接下来的货币政策走向,而是把通篇的着墨点都放在了当前美国银行业的混乱局面上……
这不禁令人心生遐想,虽然目前市场普遍美联储下周大概率将加息25个基点,但届时这场议息会议的主基调,是否会更为偏向鸽派呢?
“美联储通讯社”畅谈银行业危机
在这篇题为《为什么银行业的混乱还没有结束》的文章中,Timiraos开篇便写道,过去一个月银行业危机的恐慌阶段可能即将结束。而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银行贷款的减少会给经济带来多大的冲击?答案可能在几个月内都无法厘清。
Timiraos表示,上周公布的银行业财报显示,到目前为止,在政府迅速作出非同寻常的举措的帮助下——例如暗中支持所有未投保的存款,区域性银行已经遏制住了最为严重的资金外流。
但是,随着长期储户已经意识到——将资金转移到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能够获得更多收益,中小银行的存款可能会持续面临缓慢而稳定的流失……
Timiraos指出,银行面临的更高融资成本将挤压其利润。根据高盛经济学家的预估,银行的盈利能力每下降10%,贷款就会减少2%。如果存款贝塔值(deposit beta)——即联邦基金利率变化对存款利率的传导程度,达到2007年的水平,这可能会导致银行贷款减少3%-6%。
2007年是美联储上一次将利率提高到接近当前水平的时候。高盛预计,这可能会使今年的经济产出下降0.3至0.5个百分点。
高盛经济学家已经发现了几个可能导致存款贝塔值高于之前数轮加息周期的潜在原因,包括美联储本轮激进加息的速度,可能会让更多储户关注于收益率更高的替代品。此外,手机银行也降低了银行间转移存款的成本,加剧了竞争。
存款流失如何演变为贷款减少?
Timiraos表示,通常而言,在美联储停止加息后,银行存款利率往往会在两到三个季度左右才见顶,这意味着存款利率可能会在今年年底前继续上升。
美联储官员已暗示,他们可能会在5月2-3日的会议上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至5%上方,然后考虑暂停加息。
因存款外逃而失去廉价资金来源的中小银行,未来可能面临融资压力。尤其是在股价下跌的背景下,那些估值大幅缩水的银行或将会发现自己根本无法筹集资金。
Timiraos援引TS Lombard首席美国经济学家Steven Blitz的数据指出,目前许多小银行的贷存比接近80%,而大银行的贷存比约为60%。
拥有更多存款的大型银行没有太多理由去担心存款外流——如果需要收缩资产负债表,它们更有可能减持证券,而非减少贷款。但对于数百家规模较小的银行来说,可能的解决方案就只有减少贷款了。
事实上,前达拉斯联储前主席卡普兰(Robert Kaplan)在本月的一次电话会议上也表示,全美范围内的情况是,这些(中小型)银行中的每一家都正在冻结他们的贷存比,或者更有可能的是,有着强烈的意愿降低贷存比。
这就是美国的很多中小企业,近期都接到了类似‘到今年年底,银行将无法再提供贷款,或者将重新定价贷款’通知的原因。
卡普兰指出,“既然(银行业)危机已经平息,为什么这些银行还需要这样做呢?问题或许在于,越来越多的银行高管意识到,他们未来可能会在风险较高的商业房地产贷款,以及没有为这些贷款预留足够缓冲的商业和工业贷款上面临损失。”
这场危机还远未到最后关头?
从事后来看,投资组合错配下的利率风险是硅谷银行恐慌的催化剂。2020年和2021年,随着财政刺激措施导致存款大量涌入,银行在投资组合中大举增持了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较长期美国国债。然而,过去一年大幅攀升的利率迅速蒸发了这些债券的价值,银行持有的这些证券遭遇了巨额的未实现损失。
而眼下,Timiraos表示,如果银行对贷款违约造成的损失感到担忧,储户的焦虑可能会再次出现。
正如同卡普兰所言,当前的银行业危机“正处于(一场比赛的)第二或第三局,而不是第七局(最终局)”。卡普兰认为,在对后果有更充分的认识之前,美联储不应该加息,特别是如果今年晚些时候不得不降息以应对更大的危机的话,那将损害美联储的声誉。
Timiraos还提到,任何贷款紧缩都可能对小企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高盛的数据显示,在员工人数不到100人的企业中,近70%的工商业贷款来自资产规模低于2500亿美元的银行,30%来自于资产规模低于100亿美元的银行。尤其是在大城市以外的地区,这种联系更为紧密——在美国大多数中小城市,中小银行占小企业贷款的90%。
Timiraos表示,可以肯定的是,目前的银行业情况与2008年的金融危机没有太多相似之处,但当前的动荡有可能会与上世纪80年代末的储蓄和贷款危机类似——当时数百家贷款机构倒闭,问题一直发酵了数年,不过,经济在1990年之前得以避免了衰退。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以上是下周美股最繁忙的美股财报周,多家科技巨头公布财报,包括周二微软和谷歌,周三 META,周四亚马逊等。
而每一家大公司财报是否暴雷都直接影响着大盘走势,投资者都想尽一切可能去预判财报的好坏;而除非是公司内部的高管,不然谁都无法提前知道财报的数字到底是怎么样。作为场外的人,我们尽一切可能去利用大数据,结合人工智能去挖掘机构的下单数据,来帮助我们更好的预判财报。
我们的美股大数据量化交易终端 Stockwe.com通过对接交易所的机构订单系统,把机构暗池 dark pool 和超大金额的订单,存储到数据库,结合机构的期权异动大单,帮用户统计出机构的看涨看跌比例。
上周我们就发现,机构几百万资金押注恐慌指数VIX会再度飙升,意味着大盘新一轮的变盘可能又要开始了,美股散户开始抛售科技股的同时,抢入一个银行股。
在我们美股大数据 Stockwe上,我们在日期范围内选择最近几天,4月19日以及4月21日,输入代号VIX,我们点击权利金从大到小排序,首先我们会发现,基本全都是绿色Call,当然买Call意味着很看涨VIX
最大的一笔是
4月19日,上午9:52分零3秒,机构买入了1600万美元的Call,而且是买方主动很看涨,行权价26美元,这意味着比周四收盘价上涨基本51%啊。
第二笔看涨Call的权利金是1225万美元的看涨期权,行权价30块,这个数字就值得我们探讨了。上个月的13号VIX的高点是30.81,当时那一周主导市场的事件就是拥有约2000亿美元资产的美国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的破产,人心惶惶。
VIX 指数即波动率指数 (Volatility Index),衡量芝加哥期权交易所 (CBOE) 期权对 S&P500 (标准普尔 500) 指数的波动性。可作为投资者情绪的温度计。如果说咱们熟悉交易、金融新闻或金融媒体,那么很可能已经听说过这个指数,我们也可以称为恐惧指数。
VIX的时间框架非常重要。VIX预测标普500指数在未来 30 天的波动情况。这段时间足以让投资者制定并执行决策,亦能够提示投资者市场可能出现重大变化的迫切性。
简而言之,VIX通过期权价格衡量对股票市场波动率的预测。VIX通过衡量标普500指数的期权价格变化,预测“隐含”或预期的波动率,具体来说即未来 30 天的波动率,而非“实际”或历史波动率。
通常 VIX 指数超过 30 时,表示市场对未来的非理性恐慌,可能于短期内出现反弹。相对的,当 VIX 指数低于 15,表示市场出现非理性繁荣(irrational exuberance),可能会伴随着卖压杀盘。即使在1998年的金融风暴时,VIX指数也未曾超过60,VIX 指数不一定能准确预测走向,但是多少反映当时市场的气氛。
我们投资者可从VIX指数学到什么?
VIX指数飙升,意味标准普尔500选择权市场的交易者预料市场波动将会上升。
VIX指数越高,代表市场越恐慌,对逆势投资人而言,这正是入市讯号。
当然,也可以反过来解读:当VIX指数越低,恐慌水平越小,代表市场更自满,以为没什么好担心的。
我们接着往下看4月19日的VIX这几笔大单,我们细细的看具体时间,你会发现什么?发现的是不是这都是机构在昨天特斯拉盘后公布财报前买入的。机构押注特斯拉的财报必然引起市场的剧烈波动。
我们输入代号看一下TSLA,权利金也是从大到小排序,我的妈呀,红压压的全部都是TSLA的PUT,第一笔4月20日15:16分,机构买入的Put竟然达到了1.16亿美元。到期日是2024-01-19。第二笔是4月20日12:34分,机构买入了5516万美元的看跌期权Put,第三笔也达到了5320万,接着往下看也是5315万,5064万等。这些数字看起来真的还是蛮吓人的,这些也都是价内期权。有可能到时候这些价内期权,都会转成做空的股票。而且我们看到都是买方主动的,意味着什么呢,不是在卖PUT,是买PUT,是主动看跌的。
机构做空特斯拉消息面上今天这主要是马斯克“送人类移民火星”的梦想到关键一步。星舰首次发射升空约4分钟后就放了“大烟花”,虽然马斯克强忍微笑假装谦虚,但是市场可不买账,今天特斯拉暴跌9.75%,是1月4日以来最大跌幅,并创1月27日以来收盘新低,市值蒸发超550亿美元!
4月19日,在特斯拉财报没有公布前,机构也是纷纷买入特斯拉的看跌期权Put,4月19日最大的一笔是4701万美元的Put。以及下面这一笔是4687万美元的Put等等等等,都是在昨天财报公布前买入。我们之前在视频就给大家深入分析过近期主导特斯拉基本面的就是特斯拉的利润率,利润率显然会下降。机构买入这么多的看跌期权去赌财报看跌,这次看这是赚发了,这可是机构的真金白银,我们作为散户来讲,无法第一时间获得内部信息,即使有时候我们能查阅到的信息也是那些华尔街人士想让我们看到的,说实话,有时候还真有点滞后。但是我们根据机构的买了什么?买了多少资金,我们就可以看出机构现在的信心如何,钱多自然信心大,这很好理解。我们平时跟着机构在人家的后面喝点汤我觉得也不错。
而前不久奈飞的财报也是好坏参半。
其实我们每天都会总结这些信息发送给我们的会员朋友。
我们现在先思考一个问题,既然机构预测VIX指数几个月可能到30,而30在VIX我们刚才说了已经足以让我们提心吊胆,机构几个月之后预测VIX股价会来到这么高的价位,似乎在告诉我们什么?难不成是哪一家大公司的业绩要爆雷又或者是金融市场还要发生惊天动地的大事?还是说科技股接下来要暴雷呢?
财报季帷幕揭开之后,几个月来连连买入科技股的美股散户们,突然觉得科技股不香了。全美最大银行之一——美国银行,成了本周散户们的心头好。
摩根大通公开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周,散户净买入8.21亿美元。这与12个月的平均值一致。但在交易板块方面产生了轮换,散户正越来越多地从大型科技股转向买入银行股。
前者,是美股今年最大的赢家,主要为科技股的纳斯达克100指数年内飙升近20%,为目前涨势最好的板块。金融股则表现垫底,KBW银行指数在今年美股的大反弹行情中累跌约17%。
摩根大通分析师在报告中写道:“在9亿美元的单股净卖出中,大盘科技股被普遍卖出:苹果净卖出1.9亿百万美元,AMD净卖出1.77亿美元,TSLA净卖出8500万美元……金融股持续火热,其中美国银行,代号是 BAC 以8100万的净买入额居首。”
作为一家具备系统重要性、经受更严格监管的大型银行,美国银行相对顺利地挺过了3月的金融危机。周二公布的财报也显示,其一季度营收和利润均高于预期。美银股价本周累涨2%。
另一方面,大型科技股则惨遭散户抛弃。今年以来,苹果公司股价大幅反弹,累计上涨了33%,不少散户选择“落袋为安”。
散户们一度钟爱的明星汽车股特斯拉也遭遇了8500万美元净卖出。特斯拉周四大跌近10%。
就在银行业危机持续缓和同时,机构统计发现,本周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者在纳税期截止前大举抽资。
美联储公布,截至4月19日一周、下称本周,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环比前一周缩水215.34亿美元,规模略高于此前一周的175.87亿美元,还远不及两周前的截至4月5日当周,当时一周内缩减735.58亿美元,创2020年7月以来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最大单周降幅。
这意味着,在银行业危机爆发后的几周,货币市场基金流入资金曾达到创纪录的5.28万亿美元。现在货币基金大“流失”,就很有可能资金在往银行的方向走,对银行来说是好消息,比如地区银行 WAL 自3月31日以来,到4月14日,存款又增加了2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