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信号 investMax 客服微信2号 MaxFund 客服Telegram号 meiguM 邮箱 buy@tradesMax.com 电话 (626)378-3637

gold 20 virus

新闻快讯

特斯拉中国经营范围新增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销售

作者  |  2021-02-28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特斯拉中国经营范围新增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销售

特斯拉中国的运营主体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其经营范围新增机动车修理和维护;机动车充电销售;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销售;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集中式快速充电站等。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波音甩包袱“止跌回升”-重启新机型研发抢夺“中间市场”?

作者  |  2021-02-28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波音甩包袱“止跌回升”,重启新机型研发抢夺“中间市场”?

摘要

【波音甩包袱“止跌回升” 重启新机型研发抢夺“中间市场”?】在连续22个月交付飞机数量落后于老对手欧洲空中客车公司之后,美国飞机制造商波音民机集团(下称“波音”)终于在2021年第一个月实现了反超。过去几十年里更多时候保持交付量领先的优势因为737MAX停飞而彻底被竞争对手压制之后,得益于多个国家和地区从去年四季度开始陆续宣布解除停飞禁令,大量已经建造完毕的新飞机开始“解封”并交付给客户,是新飞机交付量迅速爬升的关键。(美股投资网)

在连续22个月交付飞机数量落后于老对手欧洲空中客车公司(下称“空客”)之后,美国飞机制造商波音民机集团(下称“波音”)终于在2021年第一个月实现了反超。过去几十年里更多时候保持交付量领先的优势因为737MAX停飞而彻底被竞争对手压制之后,得益于多个国家和地区从去年四季度开始陆续宣布解除停飞禁令,大量已经建造完毕的新飞机开始“解封”并交付给客户,是新飞机交付量迅速爬升的关键。

走出阴霾

根据此前公布的数据,波音在1月交付了26架新飞机,其中绝大部分是737MAX机型,但其最受欢迎的宽体机型787系列并没有交付,其他宽体机型的数量也不多。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来自大环境,肆虐近一年的COVID-19疫情对长途航空旅行造成了重大的打击,各国对出入境的严格控制摧毁了跨境旅游和绝大部分跨国商务旅行的需求,使得航空公司不得不停掉大量长途航线,并将远程宽体飞机封存,或是拆掉座椅用来运货。另一方面原因则跟过去两年里伴随着这家百年航空制造商所面临的无数危机一样,因为在生产管理和供应链方面存在一些质量和不合规问题,导致一些已经造好的飞机需要进行复检或者返工,这也导致波音在近四个月里未能交付任何一架787飞机。

多重因素影响下,波音在2020年无论是财务数据还是生产交付数据都跌落“谷底”。根据此前发布的最新财报数据,波音集团2020年亏损达到创纪录的119.4亿美元,全年收入下滑24%,飞机交付量较2019年下跌了58%,只交付了159架。而在737MAX停飞之前,波音曾创下一个月交付超过50架该机型的惊人数据。

在疫情对航空运输业未来几年内还将造成长期影响的情况下,行业的需求出现了结构性变化,远程宽体客机的需求没有疫情前那样强烈,短期内也不会有突破性的订单交易,反而是此前很多已经确定的订单面临着被取消、推迟或是置换机型的变化。经历了此前十多年行业快速增长,航空公司积极采购并急切要求尽早交付的红利期之后,飞机制造商必须要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产品和市场策略。

实际上一些调整早在疫情前就已经在酝酿,比如波音和空客都宣布将停止生产四发超大型客机,远程宽体客机的市场焦点甚至已经不在400座级以上的大型客机上,而是更倾向于长航程载客量适中的中型宽体客机。而在疫情对市场带来的影响下,一些中长距离航线可能将面临客流不足以填满宽体客机,但窄体客机又存在座位数量不足或航程太短这类问题。因此一些行业分析机构认为空客研发的大型单通道客机A321neo及其延程版A321XLR这样的机型更能够灵活适应航空公司的需求,会更受欢迎。

实际上,波音与空客在此前窄体客机“小改款”竞争中,如果说737MAX系列在面对A320neo系列时最大的短板,便是从上一代机型延续下来的大型单通道机型的订单数量和市场接受度问题。空客用A321机型向航空公司展示了运营大型单通道客机可以在保持成本控制的情况下实现更灵活的运力调配,从而撬动了737系列在单通道机型上数十年的统治力。随后又以更新的平台基础推出A321neo彻底确立了在单通道机型上的优势地位,在双方单通道机型储备订单的数量上来看,空客获得的订单更多基本就是因为A321A321neo的订单量大大超出波音同级别竞品而实现的。

而空客在2019年推出的A321XLR也让波音的日子更不好过,这款机型虽然是窄体机,但航程可以达到8700公里,已经接近一些远程宽体机的航程,尤其是已经可以覆盖含金量很高的欧洲到北美跨大西洋航线,从而使窄体机执飞洲际航线成为可能。

反观波音在反复权衡之下晚一年推出的737MAX系列由于源自历史更久的737机型平台,因此在升级过程中受到诸多掣肘,也为后来的两起坠机事故和全球停飞埋下了伏笔。而实际上在其他机型产品线竞争中,两家公司还没有一款产品能够实现这样的“碾压”局面。

暗流涌动

实际上波音也早已经意识到了这点,并且早在六年前就已经在构想推出与A321neo竞争的机型,在后来多次相关信息披露中也逐渐带给外界一个新中型飞机(NMA)概念,虽然这从来不是一款有过官方证实的机型,但从波音内部以及相关诸多渠道所披露出来的信息都显示出波音确实一直在认真考虑这样一个计划。

但这个云山雾罩的全新机型开发计划经历了诸多变局之后至今仍然未能被官方“拿上台面”,反观竞争对手在这些年里一步步蚕食这块介于窄体机和宽体机之间的市场份额,甚至可以说疫情对市场的回调在一定程度上拖慢了空客在这个领域彻底掌控局面的脚步,并让已经丑闻缠身的波音获得了难得的喘息之机。

随着波音开始通过财务手段彻底“甩掉包袱轻装上阵”,同时在解决了737MAX技术问题之后恢复生产和交付,以及在美国联邦航空局督促之下着手解决787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将更大的777X机型交付时间延后,可以说波音已经开始进入“止跌回弹”的新周期,因此彻底根除心头“病灶”,推出一款能够与A321neo系列相抗衡的产品就成为未来能否在越来越被看好的“中间市场”获得更多机会的关键。

但一个大问题在于,波音已经有17年没有推出过全新机型了,上一款新机型787系列在研发过程中由于采用了全球转包制造商总装的新模式,导致供应链发生一系列问题,产品推出时间多次延期,后来还发生了因电池自燃导致的停飞问题,这恐怕也是波音对于研发全新机型似乎有一种畏惧的情绪。

波音首席执行官戴夫-卡尔霍恩(Dave Calhoun)在1月27日举行的业绩发布会上虽然没有明确承认,但几乎已经很清楚地暗示针对“中间市场”的全新机型研发计划仍然在进行中。关于这项被外界称为NMA的新机型计划,此前最接近公开的一个方案是在2019年初推出的一个以早已经停产的757和767两款客机为基础,座位基数分别在225和275座的机型。这其中757因为构型和座级较为接近A321系列机型,一度有观点认为波音在2004年过早停产这款机型,并拆除生产线的行为是一种失误,以至于A321neo高歌猛进之时波音推出的竞争机型737MAX10的销量只有前者四分之一,完全没办法构成威胁。

然而737MAX的停飞以及后续引发的一系列变局使得这个计划还未推出就被叫停,随后两年时间里波音一直在忙于应对各种危机以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显然更无暇顾及新机型的研发。但随着航空运输业在疫情影响下“一夜回到解放前”,市场萎缩的另一面则是带来了一个难得的缓冲期,市场在缓慢复苏,航空公司谨慎前行,制造商也不必在受制于“订单大战”的压力而盲目决策。

但对波音来说,即便已经决定要启动NMA项目,但至少从目前的各方面表现来看,似乎仍在继续此前为应对空客A320neo升级时存在的首鼠两端,犹疑不决的低效决策方式。当初正是在推一款全新单通道机型还是升级老旧的737平台之间反复摇摆最终将这样一个几乎可以说是决定公司“运势”的项目以“花小钱办大事”思路推向市场。如果不是“百年老店”家底丰厚,以及在现在商业航空史上积攒的良好口碑,同时也拜目前干线飞机市场“双寡头”格局缺乏竞争,那么任何一个决策失误或是事故都完全有可能导致这个品牌像其他很多曾经熠熠生辉的名字一样逐渐消失于历史长河。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新品预告?麦当劳与人造肉公司达成联手-未来将开发更多植物肉菜单

作者  |  2021-02-28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新品预告?麦当劳与人造肉公司达成合作 未来将开发更多植物肉菜单

近日,人造肉厂商Beyond Meat公司发布了与百胜(Yum!)和麦当劳(McDonald s)合作的消息。

由于近年来的快速扩张,Beyond Meat已成为华尔街备受关注的公司,但疫情阻碍了餐饮业的增长。

该公司现在正转向高调的合作伙伴,以实现其雄心壮志。

2019年,麦当劳在加拿大测试了一种植物肉饼,之后双方慢慢建立起了合作关系。

现在,Beyond Meat已经成为McPlant肉饼的“首选供应商”。

虽然这两家公司此前宣布他们共同开发了这道菜,但投资者并不清楚Beyond公司是否真的会生产这款肉饼并在全球市场销售。

麦当劳在周四的一份声明中表示,他们还将探索开发其他植物性菜单,包括鸡肉、猪肉和鸡蛋。

新协议在很大程度上盖过了Beyond Meat去年第四季度业绩不及华尔街预期的影响。

该季度的销售额为1.019亿美元,而分析师的平均预期为1.036亿美元。

该公司没有提供2021年的预测。

首席执行官伊森·布朗在调查结果中指出:“全球疫情导致餐饮服务需求下降,影响了我们近期的盈利能力。”

Beyond Meat还承认,疫情开始时在家就餐的零售顾客需求的激增已开始放缓。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教育公司普跌:好未来市值蒸发480亿元-跟谁学有道“抗跌”希望教育股价下滑19%

作者  |  2021-02-28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财富周评榜」教育公司普跌:好未来市值蒸发480亿元,跟谁学有道“抗跌”希望教育股价下滑19%

摘要

【教育公司普跌:好未来市值蒸发480亿元 跟谁学有道“抗跌”希望教育股价下滑19%】在过去的一周,位于美股、A股及港股的教育公司股价全线下跌。具体来看,在上一阶段股价上涨市值攀升373.68亿元的好未来本周股价下滑13.99%市值减少了480.54亿元,摇身一变又成为市值蒸发最多的公司;紧跟其后的是在A股的中公教育,市值下滑304亿元,而在上一个时间段中公教育市值已经蒸发121亿元;新东方市值也下滑161.26亿元;最抗跌的则是跟谁学,股价仅下滑0.41%市值仅下滑2.16亿元;在本周发布业绩的网易有道股价跌幅也仅为1.51%。(美股投资网)

在过去的一周,位于美股、A股及港股的教育公司股价全线下跌。

具体来看,在上一阶段股价上涨市值攀升373.68亿元的好未来本周股价下滑13.99%市值减少了480.54亿元,摇身一变又成为市值蒸发最多的公司;紧跟其后的是在A股的中公教育,市值下滑304亿元,而在上一个时间段中公教育市值已经蒸发121亿元;新东方市值也下滑161.26亿元;最抗跌的则是跟谁学,股价仅下滑0.41%市值仅下滑2.16亿元;在本周发布业绩的网易有道股价跌幅也仅为1.51%。

好未来市值蒸发480亿元,中公教育继续跌

在2月8日(北京时间2月9日)至2月19日(北京时间2月20日)好未来市值随着股价持续上扬继续增长达到了373亿元。但是随着中概股“杀跌”好未来在过去一周市值随即蒸发480亿元。

在过去一周5个交易日中,好未来股价均在下滑。而在过去的1月21日,好未来涨超15%,早盘一度涨超20%达到84.41美元一度刷新历史新高。

冷暖自知,好未来在1月21日发布2021财年Q3(2020年9月1日-11月30日)未经审计财务报告,报告期内,好未来的营收由上年同期的8.29亿美元同比增长35%至11.19亿美元,归属于好未来的净亏损为4360万美元,上年同期实现净利润1960万美元。

亏损的重要原因在于销售与营销费用的增加,2021财年Q3好未来销售和营销费用为4.21亿美元,同比增长120.3%,上年同期该数据为1.900亿美元。

亏损中的好未来股价一度创新高也让外界认为好未来的股价“虚高”。作为老牌的线下培训机构,好未来早已面临群狼环伺,只能说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一家公司是安全的。

此外,中公教育市值仍在持续下滑。在2月2日,股价达到43元/股的高点后,中公教育股价震荡下行,在随后的13个交易日中有12个交易日股价下滑,尽管每日的下滑幅度不大,但是对于股民而言则是“钝刀子割肉”着实痛心。

2月1日,中公教育85463.90万股定增机构配售股份解除限售上市流通,占公司总股本13.86%。按照2月1日中公教育收盘价41.21元/股计算,解禁市值高达352亿元,中公教育随后开启连续回调。

此前在1月底,中公教育调整了定增方案,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不超过12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9.9亿元,主要用于怀柔学习基地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此前则为定增60亿元,减少的1000万对应的是,将募投项目中补充流动资金的投资金额由18亿元调减为17.9亿元。

跟谁学有道“抗跌”,希望教育股价大幅下滑

在普跌的情况下,跟谁学与网易有道则表现出了“抗跌”韧性,股价分别仅下滑0.41%与1.51%。

不过,跟谁学也一直遭“点名”。2月23日,新华社发表名为《资本狂飙突进下的在线教育:课程质量堪忧教师需要参加话术培训》的署名文章指出,在线教育行业投入的巨额资金真正被用在课程研发上的并不多。以“跟谁学”为例,其2020年第三季度的销售和营销费用为20.56亿元,研发费用是2.2亿元,营销费用是研发费用的9.3倍。

而此前跟谁学旗下“高途课堂”因与猿辅导、作业帮、清北网校三家在线教育头部企业选择了同一位“名师”做广告宣传,在1月18日遭遇中纪委点名。

本周2月25日盘前,网易有道公布了2020财年Q4及2020财年未经审计财务报告。2020财年Q4净收入达11.07亿元,同比增长169.7%,净亏损收窄至4.48亿元;而从全年看,全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约17.55亿元,2019年同期净亏损为6.37亿元,值得关注的是,2020财年Q4网易有道的市场营销费用为8.05亿元,上年同期则为2.06亿元。

网易有道CEO周枫曾在接受《美股投资网》分析师采访时还表示,“看教育行业,财务上更多的要看运营现金流这个指标,如果这家公司运营现金流不错,如果这个时候没有大量退课行为,那这个公司业务就是健康的,有道一直以来还是强调坚持健康前提之下的增长的,这个是我们各个学段学科业务在投放上的原则。”

在2月25日,网易有道高开一度达到34.47元/股,最终以上涨5%收于31.72元/股;次日上涨0.91元/股收于32.01元。

瑞信发表研报,上调网易有道目标价至36美元,并表示看好其营收增长前景。

同样在2月25日发布业绩的还有新东方在线,截止2020年11月30日止6个月的2021年中期报告显示,新东方在线总营收6.77亿元,同比增长19.2%;期内亏损6.74亿元,亏损同比扩大670.6%。

亏损扩大6倍主要因为营收增长远不及成本、营销开支、研发开支和行政开支的增长。具体看,新东方在线销售及营销开支达5.153亿元,同比增长76.7%;研发开支达2.341亿元,同比增长81.6%;行政开支1.281亿元,同比增长62.6%。

同样是亏损,新东方在线在二级市场的负面表现立竿见影,2月25日股价下滑2.83%后,次日再下滑2.908%收于21.7元/股,在过去一周下滑幅度达到15.56%。

而本周股价下滑最多的还要数希望教育,股价下滑达到18.96%,原因则在于折价配股并遭遇中国光大控股出售股份。

希望教育2月22日公告,拟先旧后新配售6.8亿股,每股配售价格2.8港元,较上日收市价折让9.68%。配售事项集资19.04亿港元,净额预计约18.88亿港元,拟将所得款项净额主要用于业务扩张、营运资金需要及一般公司用途。

中国光大控股2月22日公告,于2020年5月7日至2021年2月23日期间,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及非全资附属公司中国光大财务投资、星进及曙耀透过联交所场内交易及大手交易机制进行一系列交易,分别出售6479万股、177852180股及1.2亿股希望教育股份,合共为362642180股希望教育股份(相当于希望教育于公告日期全部已发行股份总数约4.97%),每股希望教育股份平均价格约为2.53港元;出售事项所得款项总额(扣除相关交易成前)合共约为9.16亿港元。

对于教育公司而言,不制造教育焦虑,还能挣钱才是王道。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强生单剂型新冠疫苗在美获紧急使用授权

作者  |  2021-02-28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摘要

【强生单剂型新冠疫苗在美获紧急使用授权】强生新冠疫苗获准在美国使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在周六的一份声明中说,它已授予18岁及以上人群的单剂新冠疫苗的紧急使用授权。这是继辉瑞疫苗和莫德纳疫苗之后,第三个在美国获准紧急使用的新冠疫苗。(美股投资网)

彭博2月28日消息,强生新冠疫苗获准在美国使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在周六的一份声明中说,它已授予18岁及以上人群的单剂新冠疫苗的紧急使用授权。这是继辉瑞疫苗和莫德纳疫苗之后,第三个在美国获准紧急使用的新冠疫苗。

据英国《卫报》2月24日报道,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在本周三公布的文件中表示,强生公司的单剂型新冠疫苗在试验中被证明是安全有效的。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巴菲特承认犯下价值百亿大错-伯克希尔净利润接近腰斩

作者  |  2021-02-28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巴菲特承认犯下价值百亿大错 伯克希尔净利润接近腰斩

北京时间2月27日晚,“股神”沃伦·巴菲特公布了一年一度的致股东信,同时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布了2020年财报。

如今已90岁高龄的巴菲特是全球投资者心目中的传奇投资大师,他的致股东信历来备受推崇,其受众早已不限于其公司股东,全球价值投资者都希望通过股东信来了解他的最新投资心态和观点。

令人意外的是,2020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了近48%,接近腰斩。巴菲特在股东信中承认,自己在2016年犯下了一个价值百亿美元的大错。

盈利接近腰斩

和往年一样,致股东信的开头是伯克希尔哈撒韦的业绩与美股标普500指数历年表现的对比。2020年伯克希尔哈撒韦每股市值的增幅仅2.4%,而标普500指数的增幅高达18.4%,伯克希尔跑输了整整16个百分点。

不过,从长期来看,1965-2020年,伯克希尔哈撒韦每股市值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20%,远远超过标普500指数的10.2%。1964-2020年,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市值增长率更是达到了2810526%,也就是超过28105倍,而标普500指数仅为23454%,也就是约234.5倍。

根据美国公认会计准则(GAAP),伯克希尔2020年的净利润为425亿美元,而上一年净利润为814亿美元,同比下滑近48%。425亿美元的盈利包括四个组成部分,219亿美元的营业利润,49亿美元的实现资本利得,以及持有股票的未实现资本利得增加所带来的267亿美元收益,最后还有一些子公司和附属公司价值减记导致的110亿美元损失。

财报显示,伯克希尔哈撒韦去年四季度末前十大持仓分别为苹果(市值1204亿美元)、美国银行(市值313亿美元)、可口可乐(市值219亿美元)、美国运通(市值183亿美元)、Verizon通信(市值86亿美元)、穆迪(市值71.6亿美元)、美国合众银行(市值69亿美元)、比亚迪(市值58.97亿美元)、雪佛龙(市值40.96亿美元)、Charter通信(市值34.5亿美元)。

承认犯下大错

在谈到GAAP数据的第四部分时,巴菲特表示,“丑陋的110亿美元减记,这几乎完全是我在2016年犯下的一个错误的量化。”

2016年,伯克希尔哈撒韦斥资321亿美元收购了飞机和工业零部件制造商精密机件公司(Precision Castparts Corp,简称PCC),这也是巴菲特毕生最大一次收购手笔。“我为这家公司付出了太多。”巴菲特说。

公开资料显示,精密机件公司创立于1968年,主营生产精密的金属零部件,用于航空航天、能源和其他工业行业。2020年8月,伯克希尔哈撒韦为精密机件减记98亿美元。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防控疫情,全球各国都一度出台严厉的封锁措施,航空业首当其冲的遭遇了沉重打击。

“没有人以任何方式误导我。”巴菲特表示,“我只是对PCC的正常盈利潜力过于乐观。去年,作为PCC最重要的客户来源,整个航空航天业的不利发展,暴露了我的误判。”

巴菲特仍然认为,自己的结论是正确的,PCC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其运营中部署的净有形资产上获得良好的回报。但巴菲特承认,自己对PCC未来平均收益的判断是错误的,也因此错误地计算出了为收购该企业支付的合理价格。

“PCC远非我犯下的第一个此类错误,但这是一个大错误。”巴菲特表示。

回购金额创新高

在2020年,伯克希尔哈撒韦斥巨资大规模回购了公司股份。去年第四季度回购90亿美元股份,刷新单季纪录新高;去年全年总回购金额更是达到247亿美元,同样创下历史新高。这一行动使得投资者在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持股比例增加了5.2%。

不过,尽管实施了大规模回购,伯克希尔哈撒韦截至2020年底的现金储备仍然多达1383亿美元。

巴菲特说,“按照查理和我一直以来践行的标准,我们进行了这些收购,因为我们相信,它们既能提高持续持股人的每股内在价值,也能让伯克希尔拥有充足的资金,应对可能遇到的任何机会或问题。”

“我们绝不认为伯克希尔的股票应该以任何价格回购。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美国的CEO们有这样一个尴尬的记录:在股价上涨时,投入更多的公司资金用于回购,而不是股价下跌时。我们的做法恰恰相反。”巴菲特表示。

巴菲特还借对苹果的投资阐述了回购的力量。伯克希尔哈撒韦从2016年末开始购买苹果股票,在2018年年中完成购买时,伯克希尔的一般账户持有苹果5.2%的股份,投资成本是360亿美元。从那以后,平均每年获得股息约7.75亿美元,在2020年出售部分持股获得了110亿美元。

然而,尽管有出售苹果,但目前伯克希尔哈撒韦仍持有苹果5.4%的股份,比例不降反增。“这一增长对我们来说是没有成本的,因为苹果一直在回购其股票,从而大幅减少了目前的流通股票数量。”巴菲特表示,伯克希尔哈撒韦自去年底以来回购了更多股票,并且将来可能会进一步减少股票数量。

值得一提的是,巴菲特在股东信中还表示,一度一度的巴菲特股东大会将于今年5月1日举行,地点由以往的奥马哈改为洛杉矶。去年缺席大会的查理-芒格今年将会一同出席,在3个半小时的问答环节中回答问题并发表意见。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离倒闭只有30天”的英伟达如何做到全球市值第一?

作者  |  2021-02-28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离倒闭只有30天”的英伟达(NVDA),如何做到全球市值第一?

有这么一家公司,在过去短短5年间,其股价实现了20倍的爆炸式增长,它的营收在近两年才刚刚突破百亿美元,可市值却一路冲到了3500亿美元以上,一夜间竟成了全球市值最高的芯片设计企业、世界第三大半导体公司(前两名为台积电(TSM)和三星)。

它就是英伟达(NVDA),人工智能最传奇的市场玩家。

25日早上,英伟达公布了其2021财年(2020年度)财务数据,公司年度营收与净利润都创下历史新高——营收166.75亿美元,同比增长53%,净利润为43.32亿美元,同比增长55%。

26日,总市值依旧保持在3200亿美元以上的高位,稳坐芯片设计公司全球市值第一的宝座。

跟这家公司打过交道的人常常会觉得,这是一家年轻、迅捷、依然保有创业心态的公司,尚未被“大公司病”所完全腐蚀。

靠着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百亿美元精准押注,这家不到30岁的年轻企业,在半导体巨头林立的硅谷上演了一出“拳打AMD(AMD)、剑指英特尔”的精彩戏码,赢得了满堂喝彩。

然而,随着谷歌(GOOG)、微软(MSFT)、亚马逊(AMZN)、阿里(09988)等云服务厂商相继下海造芯,英伟达突然面临着“客户变对手”的窘境;再加AI芯片创企步步紧逼,加密货币市场剧烈震荡,在光鲜亮丽的市值胜利背后,英伟达迫切需要找到新的增长曲线。

英伟达营收增速 美股投资网制图

“我们离倒闭只有30天”

英伟达在1993年成立之初,瞄准爆发前夜的显卡(GPU)细分市场,2002年后靠拳头产品站稳行业龙头,2006年提前布局高性能计算业务,2012年押注中人工智能浪潮,乘势爆发。

表面上,英伟达的成功源自于它准确押中了两大浪潮:图形图像、人工智能。

实际上,英伟达成功的秘诀,在于一个“快”字。

重金研发,快速迭代,用产品性能说话。这是芯片业颠不破的真理。

芯片新品的滚动式研发节奏非常紧凑,一代都不能延后、一代都不能掉队,否则,辛苦打下的阵地将会被步步紧逼的对手们轻易占领。

英特尔的“摩尔定律”指出,处理器性能每18-24个月将翻一倍。如今半导体的龙头玩家,无论是英特尔还是台积电,都曾靠这一法则从二线阵营迅速崛起,逆袭成为半导体行业的全球老大。

如果说芯片研发本已是“困难”模式,那么英伟达则率先将游戏推向了“地狱”级别。

2000年,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宣布了他的的“黄氏定律”,显卡性能每6个月就将翻一倍。

黄仁勋是业内出了名的工作狂,也是英特尔、AMD等当代芯片龙头企业CEO中唯一一位白手起家的创始人。

——“记住,英伟达离倒闭只有30天。”这是黄仁勋时常挂在嘴边的话。

英伟达年度研发费用变化 美股投资网制图

在这种紧迫感的驱使下,英伟达每年投入巨量的资金进行研发投入,在2014~2020年期间,英伟达每年的研发投入几乎都超过了营收总额的20%,甚至一度接近30%,远高于14.5%的行业前十平均水平(ICinisght 2020年数据)。

创业与守业的区别,大抵如此。

迄今为止,在每一代芯片的关键技术节点上,英伟达都不曾缺席。

反观曾经的龙头大哥英特尔,虽然其营收利润总额依然傲视群雄,可近年来在先进制程领域一再受挫,每年上百亿美元的研发资金砸进去,最终却又再14nm后添了一个“+”。

百亿美金大赌局:人工智能

在半导体大佬林立的硅谷,英伟达这家成立尚不足30年的芯片公司,是个实打实的“年轻小弟”。

它的创始人黄仁勋有着浓烈而鲜明的个人色彩,永远穿着一身黑色皮衣,走路风风火火,性格热情、偏执,甚至有些独断专行。

正是这种性格,让黄仁勋能够力排众议,在当年公司年度营收仅有30亿美元时,每年拿出5亿美元作为“赌注”,豪赌一个人工智能的辉煌明天。

这局他赌赢了。

2000年,GPU显卡市场激烈动荡,九十年代末70家显卡公司终极大乱斗的盛况快速收拢,曾经的市场王者3Dfx被英伟达并购后取而代之,只剩下ATI与英伟达争夺市场第一的宝座。

这本应是两大强者生死决战的关键时刻,可这时,斯坦福大学里某个名为“Brook”的编程项目吸引了英伟达的注意。

Brook项目由斯坦福大学里一个年轻的博士在读生——Ian Buck——创立,他们致力于打造一个新型编程系统,让GPU可以被用于除了图形计算外的其他领域。

在此之前,英伟达的显卡只开放了少数图形接口,灵活度很低。但是,由于GPU使用的是并行计算,有多个处理核心,可以同时处理大量数据,非常适合高性能计算领域。

与之相对应的,CPU(中央处理器)使用的是串行计算,其特点是速度快、灵活性高、但是很难同时处理大量数据。

在英伟达的支持下,Brook项目比预想中开展得更为顺利。2004年,英伟达更是主动邀请Ian Buck作为实习生加入英伟达,负责研发一个新项目——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

CUDA平台:英伟达

通过CUDA平台,开发者们可以轻松地将英伟达GPU计算性能使用到任何领域,并且完全不用学习新语言,因为CUDA从一开始就支持C语言编程。

这个由实习生带领的小项目也吸引了黄仁勋的注意,2006年,CUDA平台被作为官方产品正式发布,2009年,黄仁勋更是在采访中将CUDA誉为计算机的未来。

事实上,在2006年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CUDA所带来的非图像业务对于英伟达的营收贡献始终微乎其微。

图像之外的计算需求让英伟达不得不在芯片中增加逻辑电路,从而导致芯片面积增大、散热量提高、故障率飙升。仅仅为了解决GPU产品过热而导致花屏的“显卡门”事件,就一次性花掉了英伟达2亿美元的支出。

可是,黄仁勋看准了高性能计算的市场前景,这是一个处在爆发前夜的巨大市场——正如1993年英伟达成立之处,尚处沉寂的显卡市场一样。

在公司营收还不足30亿美元时,英伟达至少每年拿出了5亿美元投入CUDA的技术研发与生态扶持。据黄仁勋回忆,在2006~2016这十年里,英伟达几乎投入了100亿美元。

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2012年,随着深度学习+GPU的组合在ImageNet大赛上一炮打响,人工智能一夜之间火遍全球,全球科技界都将目光转向了这一领域。

而此时人们翻遍市场所有芯片,竟找不到另一个比英伟达GPU更适合的人工智能计算平台。

于是,英伟达的股价爆发了。而CUDA,这个曾经不被人看好的实习生项目,竟成了这一人工智能帝国的最强根基。

向着数据中心进发

根据美股投资网数据,过去10年,全球数据量CAGR接近50%,过去5年仍保持26%的复合增速;2020年,全球数据量将达到51ZB之巨——并且持续爆发增长。

全球数据量:美股投资网

在消费互联网、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多重需求强势推动之下,全球数据中心需求维持在15%~20%的高速增长,中国市场则更是超过了30%。

随着个人电脑市场逐渐饱和,爆发式增长的数据中心需求也成为了全球半导体市场的主要增长来源。

早年间,凭借着x86架构在数据中心CPU中的压倒性地位,英特尔几乎垄断了数据中心CPU市场,市场份额高达90%。

然而,人工智能的爆发把英特尔打了个猝不及防,仅靠CPU已经不足以满足飙升的高性能计算需求,看似铁板一块的x86市场被撕开一道口子,以英伟达为首的GPU、AI芯片企业疯狂涌入。

2016年,英特尔的泛数据中心业务涨幅为34.64%,2017年下降为15.77%、2018年为20.43%、2019年更是跌到了2.91%,2020年反弹回8.06%。

英伟达与英特尔数据中心业务增速 美股投资网制图

英伟达的股价“起飞”,也是源自于2015年前后深度学习在产业界的爆发。从2016年开始,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季度增速几乎没有低过50%(2019年受上游采购周期影响,数据中心全行业整体处于低位),甚至一度接近200%。

2020年8月,英伟达宣布其第二季度数据中心业务收入17.5亿美元,飙升167%,并且首次超越了图形显卡业务,成为英伟达的最大主营业务来源。

自CUDA推出以来,深耕15年后,数据中心终于扛起了英伟达第二增长曲线的大旗。

危局:客户变对手

肥肉太香了,总是有人抢的。

震惊于数据中心所带来的海量人工智能计算需求,在英伟达股价暴涨的诱惑下,国内外大大小小的人工智能芯片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疯长出来。

仅就国内市场而言,在四五年间,数十家创业公司扎堆涌入了人工智能芯片领域,一笔又一笔天价融资震惊了一贯低调的半导体产业。

AI芯片市场规模:塞迪顾问

一时间,AI芯片发布会层出不穷,而每一家公司的每一代新品发布时,PPT上用来对标的竞品一定是英伟达。

与此同时,英伟达也是创业公司“挖角”的重灾区。除了AI芯片外,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国内还掀起了一股GPU芯片投资热,这些GPU创企的核心团队大多具备英伟达背景,瞄准通用GPU图形图像渲染市场,力求改变国产GPU市场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

然而,英伟达最大的威胁却并非来自于它们中的任何一个。

英伟达最大的威胁,是那些采购数据中心AI加速芯片的云服务厂商,正在亲自下场研发芯片,取代英伟达的地位。

2015年6月,谷歌——这家全球第三大云服务厂商——率先敲响了英伟达的警钟。

在2015年的谷歌I/O开发者大会上,谷歌首次推出了自研人工智能专用芯片TPU。

谷歌TPU :谷歌

与英伟达的GPU标准化产品不同,TPU是谷歌完全针对其自身TensorFlow机器学习框架而打造的,针对谷歌云、搜索、地图、翻译等业务进行了全方位的优化。

与复杂的CPU/GPU相比,纯AI加速器芯片设计难度没有那么大,再加上云服务厂商可以根据自身业务需求进行设计调整,没有多久,亚马逊、微软、阿里、百度、华为都纷纷拿出了自家的云服务器AI芯片产品。

客户变对手,这可能是英伟达最不愿意见到的局面。

再加上近年来,受限于摩尔定律的失效,英伟达的产品创新速度开始减慢,黄氏定律提出的“GPU半年性能翻倍”难以重现。

英伟达A100芯片参数:英伟达

英伟达的最新数据中心芯片A100——虽然号称峰值性能提高了20倍,但距离上一代产品V100的发布已经过去了三年时间。

此时此刻的英伟达,迫切需要找到第三条增长曲线。

全球半导体产业版图重塑

2020年末,英伟达突然宣布,将以400亿美元收购全球最大半导体IP供应商Arm,一时震惊了全产业。

事实上,英伟达看上Arm已经不是这一两天的事情了。早在2018年3月的全球GTC大会上,英伟达就宣布将联合Arm打造AI芯片专用IP,并集成到Arm的Project Trillium平台上。

有趣的是,这个消息在GTC大会前一晚以保密新闻稿的形式发给了在场媒体,第二天的正式会议上却删掉了这一环节。

400亿美元收购Arm,这是一笔实打实的豪赌。英伟达过去十年间的净利润加起来都还不到交易额的一半。

当前,英伟达主宰着高性能计算市场,Arm垄断着低功耗计算市场,全球手机芯片与IoT芯片超过90%使用了Arm的架构。

如果这笔交易成功通过,那么英伟达就能将自身AI技术以IP授权的形式融入Arm生态,让英伟达的AI技术进入上亿、甚至数十亿台终端设备,真正一统高低功耗两界,达成其“AI无处不在”的夙愿。

不过,由于反垄断法的存在,英伟达收购Arm的这笔交易还需要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的批准,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去年9月的第四届信息安全产业发展论坛上直言,中国商务部可能会否决该英伟达对于Arm的并购计划。

2019至今全球半导体重大并购项目:LEXOLOGY

事实上,从2019年开始,全球半导体产业已经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周期,英伟达只是这股时代巨浪中的一朵小浪花。

2019年以来,全球半导体重大并购项目总金额已经接近了1000亿美元,是此前的几倍。

一方面,摩尔定律的失效让整个半导体产业陷入了增长焦虑。正如赛灵思CTO Ivo Bolsens所言,“如果承认摩尔定律不再有效,那也就意味着整个半导体产业都失去了明确的增长方向,不知道投入哪方面研究才能确保赚钱。”

因此,为了找到下一个“摩尔定律”,芯片巨头们迫切地在新架构、新材料、新封装技术上不断尝试。代表案例如英特尔4亿美元收购神经拟态芯片创企Nervana、赛灵思花10亿美元打造ACAP新架构等。

另一方面,电动汽车、智能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行业不断涌现出对半导体产业的新需求。随着半导体产业研发落地门槛越来越高,产业巨头为了业务拓展或生态补足,越来越倾向于重金收购。

结语

无论是显卡年代的竞争激烈,还是伴随着人工智能的一路走红,回顾英伟达的成长史,最为重要的节点都是黄仁勋对于新一代增长曲线的精准押注与持续投入。

相较于其他产业巨头而言,第一代创业者这种“我们离倒闭只有30天”的紧迫感,以及力排众议、坚持己见的“偏执”,是很多职业经理人CEO所难以具备的。

当前,摩尔定律青黄不接、新兴行业尚未爆发,再加上全球贸易形势不明朗、日韩欧盟各怀心思,多重因素催化之下,全球半导体产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局,行业版图被迅速重塑,风高浪急,水大鱼大。

2021,动荡仍将继续。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iPhone-12大卖推动-苹果去年四季度主导日本智能手机市场

作者  |  2021-02-28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iPhone 12大卖推动 苹果去年四季度主导日本智能手机市场

2月2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苹果去年10月14日推出iPhone 12系列智能手机,虽然推出和上市的时间较此前几代晚了近一个月,但由于是苹果首批支持5G网络连接的iPhone,因而上市后的销量非常可观,推动苹果的营收在这一财季达到了1114.39亿美元,iPhone营收655.97亿美元,同比增加近100亿美元,远高于分析师预计的595.8亿美元。

支持5G网络连接的iPhone 12上市后需求强劲,也极大的提升了iPhone的整体销量,分析师预计去年四季度出货9010万部,较2019年同期的7380万部增加1630万部,同比增长22.2%,在该季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中的比重,也由上一年同期的19.9%,提升到了23.4%,苹果也再次超过了三星,成为了去年四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最高的厂商。

除了在全球的整体出货量居首,在多个市场上,iPhone 12大卖也将iPhone推上了四季度的销量榜榜首,日本市场就是如此,在去年四季度就主导了日本智能手机市场。

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日本智能手机市场的出货量为1143.2万部,同比增长10.6%。

从研究机构公布的数据来看,去年四季度日本智能手机市场的出货量同比增长10.6%,主要是得益于iPhone 12系列大卖,推动iPhone去年四季度在日本市场的销量达到了601.5万部,同比增长13.8%。

iPhone去年四季度在日本市场的销量,占到了该季日本智能手机销量的53.2%,主导了去年四季度的日本智能手机市场。

去年四季度在日本智能手机销量仅次于苹果的,是夏普,但销量远不及苹果,所占份额仅12.4%。销量第3到第5的分别是三星、京瓷和索尼,所占的比重分别为6.9%、6.7%和6.5%。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Facebook侵犯隐私案已达和解:赔偿160万用户6.5亿美元

作者  |  2021-02-28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Facebook侵犯隐私案已达和解:赔偿160万用户6.5亿美元

2月2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周五,美国加州地方法官已同意Facebook向约160万名用户支付共6.5亿美元的赔偿。Fcebook被指控未经许可创建和存储用户面部扫描图像。

集体诉讼于2015年在伊利诺伊州发起,用户称Facebook在其照片标记功能中使用面部识别技术,自动标记其他好友,直接转向好友个人资料。诉讼称,这些扫描的创建未经用户同意,违反了伊利诺伊州的《生物识别信息隐私法》。

Facebook曾提出5.5亿美元的和解方案。但是7月份,审理该案的法官——认为,和解金额不够高。本周五,法官批准了新和解判决,三名原告代表将每人获得5000美元,其他原告预期将获得至少345美元赔偿,总金额达6.5亿美元。Facebook在周六的声明中表示,和解符合社区和股东的最大利益。

据悉,这次和解也是针对隐私诉讼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和解之一。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国众议院通过拜登提出的1.9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

作者  |  2021-02-27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国众议院通过了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提出的1.9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预计参议院将进行数天的辩论和达成协议。

众议院由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领导。这个计划包括延长帮助数百万失业美国人的项目,并向州和地方政.府提供财政支持。

他说:“现在,该法案已提交美国参议院,我希望参议院能迅速采取行动。我们没有时间可以浪费。”

拜登继续说:“如果我们现在采取果断、迅速和大胆的行动,我们就能最终战胜这种病毒。”“我们终于可以让我们的经济再次运转起来。”

由于该法案将在参议院由民主党和共和党各占一半,议员们下周将开始对众议院的计划提出修正,并可能通过他们收到的法案的一个不同版本。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么众议院将必须通过参议院的版本,否则两院将必须开会,在一个会议委员会起草一份最终的、一致同意的立法。民主党人急于在314日前将该法案提交给拜登,届时失业救济将到期。

参议院多数党领袖、纽约州民主党参议员查克·舒默(Chuck Schumer)支持这项立法。奥巴马星期四强调,数百万美国人仍然处于可怕的经济困境中。

“这是百年一遇的健康和经济危机,”他在Twitter上写道。“但据报道,共和党领导人正在‘操纵’,让每个共和党成员反对紧急、大胆的COVID - 19救援。”

“毫无疑问,”他补充说,“我们将在压倒性的公众支持下推出美国的救援计划。”

民主党人在参众两院都以微弱的多数支持拜登的经济刺激计划,他们选择通过一个被称为预算和解的程序来获得通过。和解允许一个政党以简单多数票通过一项法案,但将法案中可以包括的项目限制在对联邦赤字有重大影响的项目。

尽管众议院通过了一项每小时15美元的联邦最低工资规定的法案,但参议院议员周四决定,加薪不能包括在任何和解法案中。

这位国会议员的裁决突显出该法案在参议院构成的脆弱性,在参议院,哪怕民主党人有一个反对意见,就可能使拜登的这一里程碑式立法注定失败。

民主党领导层可能会关注西弗吉尼亚州参议员曼钦(Joe Manchin)等中间派民主党人,他们更有可能对他们认为昂贵或不必要的条款犹豫不决。

早在18日拜登就职之前,曼钦就对额外刺激计划的命运提出了质疑。

这位保守的民主党人表示,他“绝对”反对另一轮的直接支付,但随后在推特上澄清道,“如果下一轮刺激资金发放出去,它们应该针对那些需要它的人。”

而其他一些人,比如佛蒙特州的无党派人士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则加倍致力于将最低工资提高15美元等进步主义优先事项。

他和来自俄勒冈州的参议院财政主席罗恩·怀登(Ron Wyden)。美国正在起草一项法案修正案,该修正案将惩罚那些向员工支付每小时低于15美元工资的大公司。

 

 

Copyright© 2007-2023 Tradesma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