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BA)将于1月26日美股盘前公布2021年第四季度业绩。有观点认为,稳定的商用和国防业务交付量,以及强劲的商用飞机售后服务业务量,将有助提振了波音公司第四季度的业绩。
据悉,波音公司在第四季度商用飞机交付量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67.8%,而国防设备方面的交付量也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8.2%。对于波音这样的制造业公司来说,成品交付量对提振营收增长至关重要。因此,波音交付量上的显著改善有望提振波音公司第四季度的整体业绩。
波音全球服务预期
对于波音全球服务(BGS)部门第四季度的表现而言,市场大多持乐观的态度。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商业航空市场的持续复苏将推动航空公司的航班增加,同时,也将推动2021年第四季度的售后商用飞机服务增加。而较低的员工离职成本以及良好的产品和服务有望提高BGS部门的营业利润率。
分析师对BGS部门四季度营收预期的共识为41.51亿美元,与比2020年同期相比将提高了11.2%。而对该部门的盈利预期为5.74亿美元,与2020年同期的1.43亿美元相比,这或许是一个巨大的提升。
现金流预测
最近航空旅行数据的持续改善推动商业飞机交付量的提升,以及订单收入的增加,而这应该会给波音2021年第四季度的现金流储备带来积极的影响。此外,考虑到降低宽体客机生产比例会让波音的支出减少,以及业务转型所带来的好处,这些做法都可能提振该公司的营运现金流。
四季度业绩预期
根据相关统计,市场目前对波音公司四季度的营收预期共识为176.3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将提高了15.2%。而盈利方面,市场普遍预计每股将亏损14美分,较上年同期的每股亏损15.25美元有所改善。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电商巨头亚马逊再次将触角伸向实体产业。1月20日,它宣布将开设首家时装店,并在店中加入科技元素,包括算法推荐和“魔法衣橱”,但尚未公布具体开店时间。
据悉,这家新店名为“亚马逊风”(Amazon Style),将开设在大洛杉矶地区的The Americana at Brand商场内,与Nordstrom百货、Urban Outfitters、J.Crew、H&M等店铺为邻。按照亚马逊风总经理西莫伊娜·瓦森(Simoina Vasen)的说法,如果不能大大改善客户的购物体验,亚马逊就“没有参与实体零售业的必要”。
“魔法衣橱”
从廉价商品到奢侈品名牌,亚马逊风都想要一网打尽。在这个2787平方米的店铺内,尽管展示商品只有一种颜色和尺码,但消费者可以通过亚马逊App扫描二维码,在线挑选自己想要的款式,随后通过手机解锁试衣间。
此时,他们仍旧可以继续购物,通过试衣间的触摸屏,根据算法向消费者推荐更多商品。只需在试衣间内等待几分钟,工作人员就会将客户挑好的商品从双向衣橱的另一面放入。消费者也可以填写一份偏好问卷,由员工将其选中的商品和算法推荐的商品一起放入试衣间,并获得新的实时推荐。
消费者在店内扫描过的商品都会被记录在亚马逊App上,以方便日后浏览或购买,抑或在店里发现的新品牌中找到更多在线商品。除此之外,消费者还可以在亚马逊的数百万件服装中进行选购,并要求送货到亚马逊风,在试衣间试穿。
这样,亚马逊风所提供的选择比传统店铺起码要多出两倍以上,却无需客人在货架上甄选出正确的款式,它以展示商品为特色,为店内购物带来更少的混乱,并且线上线下同价。
在挑选商品方面,亚马逊再次借鉴了亚马逊书店的经验,由专人策划精选来自成百上千个品牌的时装与配饰,其中不乏新晋设计师的作品。与此同时,店内出售的商品会不断刷新,这样客人每次光临的时候都能看到新的商品。
线下实体零售实践
亚马逊此前已经开设多种线下实体店,其中包括书店、四星商店(仅销售亚马逊评星四星及以上商品)、生鲜商店、快闪店、便利店等,并且借助大数据来进行营销。
以亚马逊书店为例,书店内会设置“喜欢这本书的人也喜欢”“心愿单”和“Kindle上3天内读完”等分区,并根据书店周边地区用户的线上购买偏好等情况调整店内库存。除了书籍定价与网上相同外,亚马逊Prime会员在实体店内也可以享有与网上相同的优惠,且店内支持当场注册并使用Prime会员——此举也有助于亚马逊推销会员服务。当然,在实体书店的生存空间备受网店挤压之际,亚马逊借助自身网络销售的优势增设实体店铺,难免会因垄断而饱受诟病。
亚马逊的第一家实体书店于2015年11月开设,选址位于西雅图的大学村购物中心(University Village),毗邻华盛顿大学,它是亚马逊第一家永久实体店铺。在此之前,它只在数个大学校园内开设过快闪店和提货点。
亚马逊书店一改传统书店展示书脊的做法,将书的封面外露,更直观地展现书本信息,并在下方附上亚马逊上的评论,以便消费者进行选购。目前,亚马逊在美国开设了24家实体书店,其中两家在店内设有咖啡馆。除了纸质书之外,店内还销售Kindle阅读器、Kindle Fire平板电脑、Amazon Echo智能音箱,以及Amazon Fire TV电视盒子等电子产品。
这不是亚马逊首次利用互联网巨头的科技优势“入侵”实体经济。2018年,它开设了全天候无人便利店Amazon Go。消费者只需在入口处扫描Amazon Go App登录,之后便可以自行在店内挑选商品,最后系统会自动通过亚马逊账号完成扣款。这些都由店内的相机、感应监测器,以及背后机器算法通过云端计算、机器学习和电脑视觉等技术实现。
参与线下蛋糕之争
自2002年开始销售服装以来,亚马逊一直在加强时尚板块,它曾赞助过时装周,也制作过自己的时尚主题真人秀。
而根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去年的报道,亚马逊已经超越沃尔玛和塔吉特百货(Target Corporation)等拥有数量庞大的自有品牌时装的公司,成为美国成交量最多的服装零售商,并与Macys和Nordstrom百货公司,以及新兴的DTC公司竞争。
2019年6月,亚马逊通过The Drop服务推出与红人的联名系列,每两到三周与不同的网红推出限量版。这些系列只上架30小时,或者售完即止。在这些合作中,产品通常以流行趋势为导向,或与不同的节假日相关联。此外,亚马逊拥有上百个自有品牌,并于2019年2月推出直播业务。
尽管如此,根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数据,在美国,服装类的交易有85%都是在线下完成的。消费者往往希望在下单前亲自了解衣服的外观、手感与上身效果。况且,在网上浏览也可能不如亲自到场那般更容易淘到新的服装品牌和款式。
身为线上销售龙头,又拥有多年实体店铺运营经验,加上之前收购的有机食品连锁店全食超市(Whole Foods),亚马逊目前在北美拥有数百家实体店铺。正因此,擅长将线上线下结合并创造出独特经营模式的亚马逊,在积累了足够的经验之后,不会错过在线下时装市场分一杯羹的机会。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1、丰田无法达成财年产量目标
丰田汽车(Toyota Motor)表示,新冠疫情挥之不去,期间造成的半导体短缺持续拖累产出,因此将无法达成截至3月31日的财年生产900万辆汽车的目标。这家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表示,2月全球产出将达70万辆汽车,比去年多,但比最初的计划少15万辆。由于自家工厂员工及供货零部件厂商出现新冠感染者的影响,1月21日~24日丰田日本国内最多11家工厂的21条生产线将部分停产。1月受到影响的产量扩大到4万7000辆。
简评:此前预计1月因半导体紧缺将减产2万辆,如今影响范围扩大。
2、LG新能源IPO创韩国最高纪录
韩国LG新能源公司(LG Energy Solution)首次公开募股(IPO)累计认购额114.06万亿韩元和认购人数442.4万双双创下韩国最高纪录。LG新能源将于27日正式上市。公开募股价为每股30万韩元。以公开募股价为标准,LG新能源的总市值达70.2万亿韩元,在韩国规模仅次于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
简评:LG新能源正与中国的宁德时代争夺全球电动汽车最大电池供应商的地位。
3、三星跃居全球半导体收入之首
高德纳(Gartner)发布的半导体厂商2021年营业收入排行榜显示,以存储器为主力产品的韩国三星电子超过美国英特尔,自2018年以来再次跃居首位。三星营收比2020年增长31.6%,因价格上涨和供货增加而表现强劲的存储器推高了整体。半导体市场整体增长25.1%,增至5835亿美元,首次突破5000亿美元。排在首位的三星的存储器营业收入比2020年增长34.2%。跌至第2位的英特尔的营收增长率仅为0.5%,在前25家企业之中,增速最为缓慢。
简评:强劲的需求以及物流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共同推动了半导体的平均售价上涨,从而促进了2021年的整体收入增长。5G智能手机市场也帮助推动了半导体收入的增长。
4、英特尔1000亿美元投资芯片
英特尔表示,将初步投资200亿美元在美国俄亥俄州建设两家芯片制造工厂,并计划最终投资多达1000亿美元,在俄亥俄州建造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基地。英特尔CEO基辛格表示,英特尔将在新址生产一些最先进的处理器,头两家工厂的规划将立即启动,预计将于2022年晚些时候开始建设,2025年投产。
简评:基辛格指出,半导体行业的年总销售额刚刚超过5000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将增长一倍。他说,作为CEO,他的目标是扩大英特尔在这个不断增长的市场上的份额,所以必须以一倍以上的速度进行投资和扩大产能。
5、苹果首度接受台积电涨价
苹果公司(Apple)将为台积电(TSMC)代工的4纳米工艺芯片支付更高的价格。苹果新一代A16应用处理器已完成设计定案,将采用台积电4纳米N4P工艺芯片,预计下半年开始量产,由于台积电产能供不应求,苹果已经接受涨价以确保产能,并包下台积电12万至15万片4纳米产能。台积电2022年全面调涨晶圆代工价格,苹果之前没有被涨过价格,但为了确保产能已接受涨价。对于涨价的幅度,由于苹果是台积电第一大客户,涨幅将低于其他客户。
简评:数据研究机构Canalys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得益于iPhone 13的成功,苹果手机在2021年第四季度占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22%,坐上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头把交椅。Canalys表示,苹果iPhone新旗舰机在中国市场表现十分强劲。
6、腾讯给2.28万员工股份奖励
腾讯控股1月21日在港交所发布公告,董事会已决议向不少于22800位奖励人士授予合共8004807股奖励股份,旨在嘉许奖励人士所作出的贡献并吸引及挽留集团持续经营及发展所需的人才。腾讯21日收报474.8港元,涨0.68%,总市值4.6万亿港元。据此估算,此次发行新股的总价值约38亿港元,22800位奖励人士人均获得股票价值约为16.6万港元。
简评:2021年12月1日,腾讯曾发布类似公告,董事会已决议向不少于25700位奖励人士授予合共4410829股奖励股份。
7、滴滴等平台公司被约谈或提醒
中国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1月20日对满帮、货拉拉、滴滴货运、快狗打车等四家互联网道路货运平台公司进行约谈,对滴滴出行、曹操出行、T3出行、美团出行等四家网约车平台公司进行提醒。约谈提醒指出,近期货车司机集中反映互联网道路货运平台随意调整计价规则、上涨会员费,诱导恶性低价竞争,超限超载非法运输等问题,涉嫌侵害从业人员合法权益,引发货车司机普遍不满和社会广泛关注。要求各平台公司要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立即进行整改。
简评:在2021年5月14日,交通运输部等8部门就对滴滴出行、首汽约车、曹操出行、美团出行、T3出行、高德、嘀嗒出行、满帮、货拉拉、快狗打车等10家交通运输新业态平台公司进行联合约谈。
8、微软宣布收购动视暴雪
微软(Microsoft)同意以价值约750亿美元的全现金交易收购动视暴雪(Activision Blizzard),发动其迄今最大的收购行动来拿下一家正因工作场所不当行为指控而陷入困境的游戏巨头。在对动视暴雪的净现金进行调整后,这笔交易的价值为687亿美元。微软表示,这笔交易将使其成为按收入计算全球第三大的游戏公司,仅次于中国的腾讯控股(Tencent Holdings)和日本的索尼集团(Sony Group)。不过,这笔交易可能受到美国和国外反垄断执法机构的密切关注。目前,监管机构已加强对拟议合并交易的审查,尤其是在科技领域。
简评:这笔交易如果完成,将大幅扩大微软已有相当规模的游戏业务,为微软的Xbox游戏机业务和其自家游戏如《我的世界》(Minecraft)和《毁灭战士》(Doom)带来包括《使命召唤》(Call of Duty)、《魔兽世界》(World of Warcraft)和《糖果传奇》(Candy Crush)在内等热门系列游戏。
9、联合利华放弃收购GSK保健业务
联合利华(Unilever)表示,不会提高对葛兰素史克(GSK)消费者保健业务的500亿英镑(约680亿美元)收购报价,这等同于放弃了将为其产品组合增加一批药店常见药品的潜在交易。联合利华表示,在完成战略审查后,该公司已确定,其未来系于极大地扩张健康、美容和卫生等增长较快类别的业务。联合利华表示,健康、美容和卫生类别提供了更高的可持续市场增长率。联合利华说,重大收购和加速剥离低增长品牌和业务将成为该战略的一部分。
简评:分析师和投资者数日来一直在批评这笔拟议交易的价格和战略合理性。自披露这笔潜在交易以来,联合利华的股价大幅下跌。
10、优衣库母公司高薪吸引优秀人才
“优衣库”运营商的日本迅销公司(Fast Retailing)将把社会招聘的最高年薪提升至10亿日元(约人民币5552.4万元),将招聘在迅销总部工作、精通数字化和电商交易(EC)及供应链的人才。超过会长兼社长柳井正的4亿日元年薪,比日本企业的社会招聘平均年薪高出200倍以上,被认为是日本国内的最高水平。以往的社会招聘薪酬没有明确的标准。迅销希望通过明确高额薪酬来吸引优秀人才。
简评: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网上的服装销售在急剧增长,外部行业正试图改变服装业的产业结构。柳井正强调,未来的竞争对手将从ZARA变成谷歌、苹果、Facebook、亚马逊,将以数字技术人才为核心转变服装收益模式,与IT大型企业相抗衡。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日前,网友上传的一段视频显示,一辆特斯拉发生了追尾事故。
事故发生地点位于上海一高架,这辆红色的特斯拉Model 3,刹车不及撞上了前方的绿牌比亚迪。
因为车速较快,而且特斯拉车头低趴,比亚迪SUV的尾部离地空间较高,于是特斯拉“铲飞”了前面这辆比亚迪,车头钻进了比亚迪车底。
关于事故的原因,今日,有车主在网上发声,其表示当时他开了AP自动辅助驾驶,时速80km/h,跟着前车比亚迪正常行驶,不过设置的跟车距离较近,为最近跟车。
然后,前车突然急刹车,他的特斯拉发出了碰撞预警,但是此时他再踩刹车已经来不及了,刹不住车,导致车辆追尾。
从事故现场照片来看,车辆的乘员舱结构没有变形,车辆A柱也没有受损,就是车头和前机舱盖损毁,还有一天让车主不明白的是,特斯拉的安全气囊也没有起爆。
当前,该起事故的具体详情还在调查当中,后续保持关注。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Wedbush分析师Ygal Arounian近日发表研报表示,由于Snap(SNAP)的营收增速面临三大挑战,该分析师没有足够信心维持对该股的看涨观点,因此,将其评级由“跑赢大市”下调至“中性”,目标价由56美元下调至36美元。
Arounian在报告中指出,Snap的营收增速面临的三个风险包括:首先,自该公司公布第三季度业绩以来,社交媒体平台在针对IDFA新政方面几乎没有取得任何积极进展。该分析师认为,这可能会对Snap恢复营收增长至50%以上的能力产生较大的短期和中期影响。
其次,该公司在2020和2021财年的强劲增长下,未来将面临高基数效应。
最后,Arounian还认为,Snap面临的竞争因素正在增加,尤其是来自TikTok。该分析师表示,TikTok和Snap拥有非常相似的受众,这使得后者的参与度、用户使用时间和广告收入面临风险。目前,TikTok正在获得广告商的青睐,这可能会给Snap的预算带来压力。
因此,在风险回报的基础上,Arounian保持谨慎态度。不过,该分析师还补充道,Snap在年轻用户群体中仍然有一个很好的立足点,该公司在AR领域的定位非常好,Discover、Maps和Spotlight组成的产品组合仍能实现更好的盈利机会。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1月25日早间,IBM(IBM)公布2021年第四季度和全年业绩。财报显示,Q4营收166.95亿美元,超出市场预期的160亿美元,同比增长6.5%;净利润为23.32亿美元,同比增长72%;摊薄每股收益为2.57美元,上年同期为1.51美元。
按业务划分,第四季度软件业务营收72.73亿美元,同比增长8.2%;咨询业务营收47.46亿美元,同比增长13.1%;基础设施业务营收44.14亿美元,同比下降0.2%;融资业务营收1.72亿美元,同比下降29.4%。
第四季度毛利率为56.9%,上年同期为58.9%。
财报显示,全年营收573.50亿美元,上年同期为551.79亿美元;净利润为57.43亿美元,上年同期为 55.90亿美元;摊薄每股收益为6.35美元,上年同期为6.23美元。
截至去年年底,IBM拥有的现金(包括有价证券)为76亿美元现金(包括有价证券),比2020年年底减少了67亿美元。2021年该公司向股东返还了59亿美元股息。
截至发稿,IBM盘后涨近1%。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三名知情人士周日表示,因私募股权公司Sycamore Partners准备在激进投资公司Starboard Value支持的财团提出收购美国百货公司柯尔百货(KSS)几天后提出收购要约,这意味着该公司可能很快收到第二份收购要约。
一位消息人士称,此前Sycamore Partners已与柯尔百货接洽,考虑对该公司的估值约为90亿美元。该消息人士称,该公司愿意以每股至少65美元的现金收购该公司。
在此消息传出的两天前,Starboard支持的Acacia Research提出以每股64美元的价格收购柯尔百货。但消息人士称,不能保证Sycamore Partners会出价,也不能保证会与Sycamore或Acacia达成交易。
Sycamore、Acacia和柯尔百货的代表没有立即回应置评请求。
Sycamore对柯尔百货的兴趣表明,投资者对零售商的兴趣仍在持续,随着疫情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消费者改变购买习惯,转而青睐在线零售商,实体零售商面临的麻烦也在持续。
大约一年来,柯尔百货一直面临着来自激进投资者的压力,要求其改善业绩。在过去几周,由于该公司股价去年仅上涨了5%,激进投资者的持续不满情绪变得更加明显。
上周,持有柯尔百货5%股份的激进投资公司Macellum Advisors向柯尔百货表示该公司考虑包括出售在内的战略选择,并警告称计划提名董事会成员。去年年底,维权公司Engine Capital也表示,希望柯尔百货考虑出售。
不到一年前,Macellum与另外两名维权人士达成和解,柯尔百货在董事会增加了三名新董事。Macellum称2021年是柯尔百货又一个亏损的一年,并批评该公司股价从4月到上周下跌了22%。
柯尔百货上周表示,其战略正在产生成果,管理层和董事会不愿为所有投资者带来更强劲的业绩。
消息人士称,Acacia和Starboard可能会与Oak Street Real Estate Capital合作,试图出售柯尔百货的房地产资产,为交易筹集更多资金。Starboard是业内最受尊敬的激进投资者之一。柯尔百货一直反对其房地产的售后回租。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台积电正计划在中国台湾南部嘉义或云林建立一个新的先进封装厂,以应对5/3/2nm芯片制造需求的快速增长,并迅速修订其生产路线图,目前中国台湾嘉义的可能性更大。台积电未对该报道置评。
据《电子时报》报道,若消息属实,这将是台积电的第六座先进封装厂,竹科、南科、中科及龙潭共有四座,主要提供晶圆凸块、先进测试与后道3D封装等,第五座为兴建中的苗栗竹南,以前道3D封装及芯片堆叠等先进技术为主,总面积为前四座封测厂总面积的1.3倍,预计2022年下半年开始量产。
消息人士称,目前台积电许多客户的芯片都采用了先进的工艺节点和封装技术,包括苹果、AMD、英伟达、联发科、赛灵思和中国大陆的芯片设计公司。随着其先进制造节点的不断进步,台积电也热衷于开发3D IC封装技术,推出了3D Fabric平台,集成前道3D堆叠技术和后道3D封装解决方案。
据了解,3D Fabric平台可以帮助客户集成多个逻辑芯片和HBM(高带宽内存)或异构芯片,实现系统性能和功能的升级,最小化芯片尺寸,缩短芯片解决方案的上市时间,例如已经推出的CoWoS和InFO技术,能够生产SoIC(集成芯片上的系统)产品。
台积电正在积极扩大先进的代工和封装产能,预计其资本支出总额在2021-2023年将超过1000亿美元,2022年为300亿美元,2023年为400亿-440亿美元。但市场观察人士预计,从不断上涨的建设成本和扩张规模来看,该公司将进一步提高本期的资本支出预算,其供应商将在未来几年看到收入显著增长。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据知情人士周二(1月25日)透露,在获得批准方面几乎毫无进展的情况下,英伟达准备放弃收购日本软银旗下的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英伟达发言人也表示,英伟达和ARM的合并引发了监管机构的强烈反对。美股盘前,英伟达小幅下挫,现跌2.25%。
消息人士表示,英伟达已告知合作伙伴,称不指望交易能够完成。另一消息源则透露,软银正加紧准备ARM的首次公开募股,以作为英伟达收购案的替代方案。
这笔交易始于2020年9月,当时软银集团和英伟达宣布达成确定性协议,软银将把ARM出售给英伟达,交易价值为400亿美元。协议公布后,包括谷歌、微软和高通等公司都对其感到担忧,并要求反垄断官员干预。
据知情人士透露,包括高通、微软、英特尔和亚马逊在内的一个组织向世界各地的监管机构提供了他们认为足以扼杀这笔交易的弹药。除了需要美国和中国的批准外,收购ARM还需要得到欧盟和英国的批准,这两个国家目前都在研究这笔交易。
在英国政府方面,2021年11月,英国数位与文化部长Nadine Dorries正式要求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局(CMA)启动该笔收购案的“第二阶段调查”,从反垄断以及潜在国家安全的角度来审查这笔交易。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也在去年12月以反垄断为由提起诉讼,要求阻止这笔交易。
美国FTC在申诉中表示:“英伟达已经在很多领域使用ARM架构的产品,包括智能汽车辅助驾驶系统、云计算CPU、DPU网络设备等,英伟达可能通过获取ARM授权资料来获取英伟达竞争对手的机密资料。”
据上述知情人士透露,英伟达和ARM的领导层仍在向监管机构申诉,尚未做出最终决定。在此期间,两家公司公开维持了收购的承诺。
英伟达发言人Bob Sherbin称:“我们仍坚持在最新监管文件中详细表达的观点,即这笔交易提供了加速ARM发展、促进了竞争和创新的机会。”软银发言人在一份电子邮件声明中表示:“我们仍对这笔交易获得批准抱有希望。”
如果英伟达成功完成这笔交易,对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成功。黄仁勋已经围绕显卡业务将英伟达打造成了一个芯片制造帝国。现在,英伟达已经坐上了美国半导体行业最有价值公司的宝座,市值超过5000亿美元。
但这将是一场艰苦的战斗。此前,高通公司在经历了近两年的监管障碍后,于2018年终止了以440亿美元收购恩智浦半导体公司的交易。
一系列严峻的考验在英伟达内部造成了分歧,该公司的一些人已经接受了收购将会失败的结果。
英伟达和软银之间的初步协议将于今年9月13日到期,但如果审批需要更长的时间,协议将自动续签。英伟达最初表示,完成这笔交易将需要“大约18个月”。按照这个时间表,该项目将在今年3月左右完结,但现在来看,这种情况已经不太可能了。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据报道,高盛(GS)将提拔Luke Sarsfield,与Julian Salisbury一起担任资产管理联席主管。对此,高盛发言人拒绝置评。
知情人士透露,首席执行官David Solomon将于本周披露资产管理部门的领导层变动。据了解,Julian Salisbury在去年大部分时间里都是该部门的唯一负责人,然而,通常情况下,高盛会要求至少两名高管负责该部门的业务运营。
高盛在2020年重组了业务部门,将其投资管理部门与商业银行部门合并,成立了一个新部门,并在去年实现了近150亿美元的收入。在前任联席主管Eric Lane于去年3月宣布离职后,该公司几个月来一直让另一个联席主管职位空缺。
根据12月发布的一份新闻稿,截至2021年9月30日,高盛资产管理业务在全球范围内管理的资产超过2万亿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