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xtEra Energy 公司美股代号NEE连日暴跌,原因是宣布其子公司佛罗里达电力与照明公司(Florida Power & Light Company)与切萨皮克公用事业公司(Chesapeake Utilities Corp)(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CPK)达成最终协议,将佛罗里达城市燃气公司(Florida City Gas)出售给切萨皮克公用事业公司。
"该公司当时表示:"这项交易使我们能够继续执行将资本重新部署到核心业务的战略。
次日,NextEra 将其有限合伙人单位分配增长率下调至每年 5%至 8%,至少持续到 2026 年。
该公司表示,通过降低增长率预期和执行之前宣布的过渡计划,预计在 2027 年之前都不需要增长股本来实现修订后的增长预期。
自该公司修订增长预期以来,一些分析师已经下调了目标价。瑞穗(Mizuho)将目标价从 91 美元下调至 65 美元,BMO Capital 将目标价从 88 美元下调至 72 美元。
本周一,高盛(Goldman Sachs)将其目标价从 83 美元下调至 71 美元,这似乎对该公司构成了抛售压力。
据证券时报10月3日报道,10月1日,《每日邮报》报道,年仅46岁的富国银行高管格雷格·贝克特(Greg Beckett)从特拉华州威尔明顿公司总部14楼的董事会会议室跳楼身亡。报道称,格雷格一直负责富国银行的内部控制,旨在保护银行免受风险。他的家人表示,格雷格一直都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
资料显示,富国银行成立于1852年,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以零售银行业务为主,批发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以及个人金融业务为辅,一度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银行。从资产规模来看,富国银行与摩根大通、美国银行等跻身美国银行业的前六强。
值得注意的是,富国银行曾是股神巴菲特的最爱。巴菲特一度是该行最大的股东,持股市值曾高达320亿美元。富国银行也曾是伯克希尔·哈撒韦投资组合中规模最大的股票投资。巴菲特曾说9美元以下的富国银行可以全仓,对于小型投资者是一件可以做到的事情,但是对他却绝对不可能。
从最新的财报来看,富国银行今年二季度业绩表现强劲。富国银行营收为205.3亿美元,同比增长20.6%;每股收益为1.25美元,高于市场预期;净利息收入为132亿美元,同比增长29%。
截至美股周一收盘,富国银行(WFC)报收39.61美元,收跌3.06%,总市值1449亿美元。
46岁银行高管跳楼身亡
据证券时报援引《每日邮报》10月1日报道,年仅46岁的富国银行高管格雷格·贝克特(Greg Beckett)从特拉华州威尔明顿公司总部14楼的董事会会议室跳楼身亡。
报道称,格雷格·贝克特一直负责富国银行的内部控制,旨在保护银行免受风险。他的家人表示,格雷格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他的工作量不断增加,每天的工作时间非常长。据称他直到去世当晚的晚上11点仍在接听商务电话。
另一个部门的一位经理表示,格雷格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在处理几个高压力的项目。
据《每日邮报》报道,格雷格没有留下遗书或任何其他迹象。在去世的当晚,格雷格·贝克特突然停止回复亲人的短信和电话。
当他的家人开始担心时,他的哥哥和嫂子以为他可能出了车祸,就去他的办公室寻找他的车,却发现停车场被警察封锁了。
富国银行发言人表达了公司对失去同事的悲伤,并指出,很难确定格雷格之死等悲剧背后的具体原因。她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对失去同事深感悲痛。格雷格是我们团队的重要成员。众所周知,发生这样的悲剧时几乎不可能确定原因。对于富国银行所有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同事的福祉更重要的了。”
资料显示,富国银行成立于1852年,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以零售银行业务为主,批发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以及个人金融业务为辅,一度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银行。从资产规模来看,富国银行与摩根大通、美国银行等跻身美国银行业的前六强。
值得一提的是,富国银行曾为“股神”巴菲特的“心头好”,甚至一度成为伯克希尔·哈撒韦投资组合中规模最大的股票投资。2022年一季度,在持有33年后,巴菲特清仓了富国银行。业内人士分析称,巴菲特清仓富国银行的原因或许是,察觉到了富国银行在经营管理中的风险。
富国银行首席财务官Mike Santomassimo近日表示,随着该行致力于提高效率,其员工人数可能会进一步减少。自2020年第三季度以来,富国银行一直在裁员。该行已经裁减了近4万名员工,裁员可能还会继续。截至6月底,富国银行的员工总数为233,834人,而去年第二季度为243,674人。
富国银行丑闻缠身
据界面新闻8月22日报道,路透社8月21日消息,富国银行在一项诉讼中胜诉,该诉讼指控富国银行欺骗股东,虽然鼓吹招聘多元化,但其管理人员事实上却对非白人和女性求职者进行“虚假面试”。
另据上海证券报8月6日报道,美东时间8月3日,据当地媒体报道,有美国居民将钱存入富国银行账户,一觉醒来不仅发现存款“不翼而飞”了,整个账户还透支了数百美元。
“富国银行偷走了我在8月2日存入的近4000美元,我现在需要我的钱!!你还透支了我的账户!”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强烈谴责。
还有大量客户在社交平台X(前Twitter)上表达了对富国银行的不满。在富国银行账户的评论中,一名网友写道“你们‘放错’了我的两笔存款,天知道还有多少其他存款。我要从富国银行拿回我的支票、储蓄和退休金账户IRA,埋在我家后院更安全。”
“可笑的是,我昨天存入了支票,但却没有显示出来。我打电话求助,他们说需要立案,而且需要10天时间!仅仅是因为系统错误。谁来承担我的费用?”另一位网友如此吐槽。
这并非富国银行第一次出现这样的问题。
就在今年3月,美国银行业因硅谷银行爆雷而巨震之时,富国银行也被曝出过类似问题。当时,有媒体报道称,一些客户发现他们在富国银行账户中的存款一夜之间消失不见了。
随后,富国银行回应称,存款消失是因为一个未知的技术问题造成的。“我们一直在积极努力解决某些客户的问题,他们无法在自己的账户中看到直接存款交易。”富国银行表示,将尽快解决相关问题,并将退还因此产生的费用。
2018年2月,美联储对富国银行实施了罕见的增长限制,要求该行在解决其管理问题之前,不得增加其2017年底的资产规模。直至2020年,因新冠疫情影响,美联储宣布对富国银行的增长限制措施进行小幅修改。
除此之外,富国银行还曾多次因违规收下重量级罚单。2022年12月21日,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FPB)开出银行业史上的最大罚单,责令富国银行支付约37亿美元款项(折合人民币约260亿元),其中17亿美元为民事罚款,20亿美元为向受影响消费者的赔偿金。富国银行同意支付37亿美元,与CFPB达成和解,以了结一系列指控。
CFPB指出,富国银行的“违规行为”包括向汽车贷款客户非法收取费用和利息,对储蓄账户等额外收取透支费等,导致多达1600多万消费者利益受损,数千消费者失去了汽车和房屋。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周一(10月2日),美联储理事鲍曼(Michelle Bowman)再次表示,该行仍需要多次加息才能将通胀降至央行的目标水平。
上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美联储最青睐的通胀指标——8月份个人消费支出(PCE)价格指数同比上升3.5%,而排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影响后的核心PCE价格指数同比上升3.9%,时隔近两年重回4%以内。
核心PCE价格指数同比变化
“我仍然预计,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加息,才能使通胀率及时回到2%的水平,”鲍曼在加拿大举办的一场活动上说道,“高企的能源价格可能会逆转我们近几个月在通胀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这种风险仍在持续。”
两周前,美联储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继续维持在5.25%到5.50%之间。自2022年3月以来,该行为了遏制高企的通胀已经密集加息了11次,将利率从接近于零的水平提升至5.25%至5.5%的区间,成为22年来的最高水平。
同一时间公布的“点阵图”显示,大多数央行官员们认为今年还有一次25个基点的加息,并且对明年降息幅度的预测仅约50个基点。在决议公布后不久,鲍曼就指出,她赞成继续加息,并且可能不止一次。
今天,鲍曼告诉银行家们,她认为“鉴于当前货币政策的限制水平,通胀方面的进展可能会很缓慢。”她补充称,“需要进一步收紧政策,以可持续的、及时的方式降低通胀。”
媒体分析认为,鲍曼今天的言论似乎表明,她不相信8月通胀数据显示出的“物价涨幅可持续下降”的迹象。甚至有猜测认为,她可能是点阵图中“预期2024年底政策利率在6%以上”的那位政策制定者。
日内,美国最大金融服务机构之一的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油价和贸易重组正在加剧通胀。被问及利率是否会如他上周所述的那样上升到7%时,戴蒙回答“是”。
不过,对冲基金大佬、潘兴广场资本管理公司创始人比尔·阿克曼认为美联储可能已经完成了所有的加息行动,“我认为经济正在开始放缓,目前实际利率水平已经够高,足以减缓经济增长。”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刚刚过去的2023年第三季度,蔚来以5.54万辆交付量的成绩,再创季度交付新高。截至目前,蔚来新车交付累计超39.95万辆。
季度销量创新高、二代技术平台车型获市场认可,加之此前在首届创新科技日上和盘托出的12项全栈技术布局,蔚来正进入产品强周期。
蔚来有技术。
这是“CTO”李斌通过3个小时的12项关键技术展示,给出的答案。
9月21日,蔚来举行2023创新科技日。这一次,身穿黑色T恤、牛仔裤的李斌(蔚来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没有讲车,而是首次完整介绍了蔚来的技术全栈布局。
从自研芯片和车载智能硬件,到整车全域操作系统、智能制造等,这12个关键技术领域,全面阐述了“蔚来技术全栈”。
这也是自成立以来,蔚来首次对外系统介绍研发布局和成果。
回顾创立8年多来,蔚来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颠覆行业,成为其他智能电动汽车企业借鉴学习的对象,因此“用户企业”的标签根深蒂固。
但外界不知道的是,自2015年创办之初,蔚来也早已定下了“坚持正向开发和核心技术自研,坚持长期研发投入和团队建设”的目标。2015年至2017年间,李斌和秦力洪(蔚来联合创始人、总裁)曾频繁往返美国硅谷、德国、英国等国家为研发团队“招兵买马”。
截至目前,蔚来已经在全球6个国家的13个城市组建了1.1万名研发人员的团队,在全球获得和申请的专利达到了7300项。
“蔚来技术全栈”,聚焦智能电动汽车的全域竞争
“在行业里都说蔚来的口碑是服务好,其实我一直都有点不服气。”当李斌在谈及举办创新科技日的初衷时表示,希望大家认识真实的蔚来,蔚来也是家科技公司。
当日,蔚来发布国内首个整车全域操作系统——天枢SkyOS和首款自研芯片产品——激光雷达主控芯片“杨戬”,并宣布增强领航辅助NOP+从高速进入城区,9月底开启蔚来用户领航路线心愿单的填写,10月份开始逐步为用户开通心愿路线,提供全域增强领航辅助驾驶服务。
天枢SkyOS是汽车行业首个由车企自研,并发布的智能电动汽车整车全域操作系统,涵盖车控、智驾、座舱、移动互联等多个领域,为整车研发建立全方位、立体的技术体系,使各种设备能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现高效协同工作。
9月21日,蔚来宣布首款自研芯片激光雷达主控芯片“杨戬”10 月量产。图/企业供图
“杨戬”芯片是蔚来智能硬件团队发布的第一颗自研芯片,具有集成度高、能耗低、性能强等特征,最大化节约成本。
在NIO IN 2023蔚来创新科技日上,蔚来首次完整呈现全面的技术创新布局——“蔚来技术全栈”。图/企业供图
包括操作系统和芯片在内,蔚来将整个研发体系过去数年的积累梳理成由12项关键技术领域构建的“蔚来技术全栈”,满足蔚来在智能、电动、汽车,产品、服务、社区,多品牌、多平台、多区域三个维度、九大要素的研发和运营需求。
真正的底层技术变革,才能真正深刻改变产品的体验。“在智能电动汽车时代,若不做底层的正向开发,难以获得真正持久的竞争力。”李斌表示,蔚来将保持每季度30亿元左右的研发投入,在研发领域,将在此次公布的12项关键技术领域中继续深入。
车手互联,构建差异化优势
随着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到来,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变为对科技感、体验感和与生活息息相关配套的追求。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跨界融合与汽车产业新力量》课题报告指出,汽车将复刻手机的智能化演进路径,以座舱的人机交互变革为起点,叠加自动驾驶浪潮,其正从出行工具转变为下一代智能终端。手机是互联世界的入口,而汽车则转变为出行过程中的终端,汽车与手机,两个在传统意义上相距甚远的产业,在智能生态中找到了彼此的共同点。
蔚来首款手机NIO Phone顺势而发。基于NIO Link蔚来全景互联技术,NIO Phone可让手机和智能电动汽车融合。
支持48小时内无电解锁,NIO Phone机身左侧的一颗蔚来首创的NIO Link车控键,30项车手互联功能一键直达,如快速查看车辆状态、停泊位置,便捷完成车辆解锁落锁、落窗升窗、后备厢开启、空调远程调节等,即便在手机无网情况下也可实现解锁、开启后备厢、闪灯鸣笛、车辆召唤、遥控泊车等功能。
NIO Phone的发布打通了车和手机之间的软硬件隔阂,带来以车为中心的移动互联全新体验,特别是车机交互、人机交互以及智能场景的拓展等,这些整合为蔚来带来差异化竞争优势。
同时,作为中国汽车品牌发布的首款手机,NIO Phone的推出也代表了汽车行业变革和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升级,是车机系统、用户体验、品牌理念加速融合的成果。
以价值驱动技术创新
从用户利益出发,每做一件事情能为用户创造什么价值?车辆全生命周期的用户体验,蔚来能满足到什么程度?蔚来追求的体系化效率,到底是怎样的?
上述三个问题决定了蔚来研发体系的底层逻辑。
“汽车的平均拥有时间大致在5-6年,汽车本身的全生命周期更是长达10-15年,甚至更高。在全生命周期里,如何保证用户从第一天用车到持续用车、到卖车,这一全程体验都很好,是我们在投入时非常关注的一个点。”在李斌看来,蔚来不仅要在全周期里提供优质的服务,还要从全周期的视角提高体系化效率。
2018年以来,蔚来研发投入超过326亿元。2022年开始,蔚来单季度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四季度研发费用更是近40亿元,今年前两季度的研发投入均在30亿元以上。
不过度追求短期回报和单点收益,更关注长期价值、全场景和全产品生命周期,这是蔚来驱动技术创新的底层逻辑,也是这家车企的长期主义战略。
造车是一场比拼耐力的马拉松。在奔向终点的过程中,重要的是谁能一直留在赛场上,赢得最终的胜利。
随着8款全系车型已完成基于第二代技术平台的产品切换、销售能力的提升以及能源网络的扩展,蔚来有望迎来新一阶段的增长。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苹果新机iPhone 15系列过热问题迎来新进展。
财经报道,据新加坡亚洲新闻台10月1日援引路透社的消息报道,苹果公司9月30日表示,已经发现一些可能导致iPhone 15系列手机运行温度过高的问题, 其中包括iOS17操作系统的漏洞 。苹果表示,将在即将发布的软件更新中修复这些问题。苹果同时表示,发热问题并非安全风险,不会影响手机的长期性能。
此外,苹果称iPhone 15系列手机在运行某些第三方App时也会出现过热现象,公司正在与这些应用的开发者合作进行修复。
回溯来看,上个月,苹果公司发布了新的iPhone 15机型。不过,近日,iPhone 15 Pro和iPhone 15 Pro Max的首批拥有者在网络上抱怨称,手机在使用或充电时会过热。iPhone 15 Pro系列因此被戏称为“火龙果”。
B站的一位up主以iPhone 15 Pro试玩了游戏《原神》,在26.5摄氏度的室温环境下,30分钟的游戏时间结束后,机身温度已经飙升到49摄氏度,还出现了肉眼可见的掉帧。同平台的另一位up主称,用iPhone 15 Pro Max录制了十分钟的vlog后,机身温度达到了51摄氏度。
iPhone 15 Pro过热的相关问题在国外消费者中也引发讨论。据媒体报道,有国外网友在Reddit社区发帖,表示iPhone15 Pro Max在通话5分钟之后,背面温度升至108°F,相当于42°C,在随后测试中更是达到了116.5°F,相当于47°C。
还有用户反馈,自己的iPhone 15 Pro机型手机放在口袋中也会发热,温度高到都快烫伤人了,以至于他无奈将其取出。网友还做了表情包,调侃iPhone 15系列都可以煮东西了。
国外科技媒体9to5Mac调查后发现,超过五成用户认为自己新买的iPhone 15发热量过大。另外,根据苹果社区上部分国外网友的反映,在进行打电话、拍照、充电等操作时出现了机身温度过高的情形,甚至有多个网友称,在剩余内存空间足够大的情况下,即使不用手机也会发热。
针对目前苹果iPhone 15 Pro手机过热问题,9月27日,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发文进行了解读,并表示“与台积电3nm制程无关”。
郭明錤称“我的调查指出,iPhone 15 Pro系列的过热问题,与台积电的3nm制程无关,主要很可能是为了让重量更轻,因此对散热系统设计作出了妥协,像是散热面积较小、采用钛合金影响散热效果等。预计苹果将会通过更新系统修复此问题,但除非降低处理器性能,否则改善效果可能会有限。如果苹果没有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可能会不利于iPhone 15 Pro 系列产品周期的出货量。”
CCS Insight首席分析师本·伍德(Ben Wood)认为,即便苹果进行软件更新限制处理器的峰值性能,绝大多数手机用户是不会注意到这些性能的变化。他还表示,从过去的惯例来看,过热问题将不会导致苹果手机的召回。券商韦德布什表示,苹果iPhone 15系列的早期预订订单大部分来自iPhone 15 Pro以及iPhone 15 Pro Max,这对苹果是一个利好,因为Pro系列的平均售价(ASP)更高,有利于提升公司的利润率。该公司预计苹果iPhone 15系列的ASP将在925美元左右,较去年同期高出约100美元,其中Pro Max机型涨价9%,也是5年来首次涨价。
除了iPhone 15机型使用中机身发烫外,机身中框褪色、抗摔能力下降以及无法使用 CarPlay等问题也被不少消费者抱怨。
据媒体报道,苹果iPhone 15 Pro 发布当天,就有外国媒体发现,在苹果展示区里的 iPhone 15 Pro 普遍出现了边框褪色问题。图片显示,Pro 版本的机型在操作按钮、音量键部分会有褪色情况,据说只有蓝色和黑色版本存在上述问题。而苹果公司在 9 月 22 日更新的支持文档显示,在 iPhone 15 Pro 和 iPhone 15 Pro Max 两款机型上,沾染指纹之后可能会改变钛合金边框的颜色。不过苹果官方表示,这种变色并非永久性,可以像前代 iPhone 一样擦去,恢复原本的表面。
外媒AppleTrack 在拿到 iPhone 15 Pro 后,对其进行了跌落测试。根据该网站提供的视频,采用钛合金边框的 iPhone 15 Pro 在耐用性方面,表现似乎并不如上一代的 iPhone 14 Pro。在经过从低到高的 14 次跌落测试之后,iPhone 14 Pro 直到最后仅有小部分损坏,而 iPhone 15 Pro 的玻璃在测试进行到一半时开始破碎。首先这款新品在边角处出现了蜘蛛网裂缝,之后连续地跌落对 iPhone 15 Pro 正面屏幕和玻璃背板造成了越来越大的损坏。最终,iPhone 15 Pro 显示屏的下半部分完全失效(仅显示白色像素),后置摄像头模块与机壳完全分离。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外媒最新的“市场动态”(Markets Live Pulse)调查显示,投资者认为美国写字楼价格即将崩盘,商业房地产市场至少还将面临9个月的下跌。
在接受调查的919名受访者中,约三分之二的人认为,美国写字楼市场只有在严重崩盘后才会反弹。更大比例的人表示,美国商业房地产价格要到2024年下半年或更晚才会触底。
这对1.5万亿美元的商业房地产债务来说是个坏消息,据摩根士丹利称,这些债务将在2025年底前到期。再融资并不容易,尤其是约25%的商业地产是写字楼。衡量商业地产价格的Green Street指数已经从2022年3月的峰值下跌了16%。
商业地产价值正受到美联储激进的紧缩政策的沉重打击,该政策提高了拥有房产的一项关键成本,即融资成本。但现在寻求抛售风险敞口的银行发现,几乎没有令人满意的选择,因为没有多少买家相信市场已接近底部。
巴克莱银行的分析师Lea Overby表示,“没有人想在巨额亏损的情况下出售。这些房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需要出售,这意味着持有者可能会尽可能地推迟出售”。
雪上加霜的是地区银行的压力。高盛集团3月份的一份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地区银行持有约30%的写字楼债务。美联储的数据显示,在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倒闭后,截至8月份,小银行的存款同比减少了近2%。这意味着银行融资减少,放贷能力下降。
摩根士丹利估计,美国商业地产的总价值为11万亿美元。高利率带来的痛苦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渗透到美国商业地产的所有者身上。例如,办公楼的投资者通常有长期固定利率融资,其租户也可能受到长期租约的约束。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今年3月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要到2027年,目前已生效的租约才会转为较低的租金预期。如果目前的趋势保持下去,到那时,租金收入预期将比现在低10%。
巴克莱的Overby表示,“当利率发生变化时,美国房地产往往会经历一个缓慢的清算过程。办公楼深受困扰,这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解决。”
不过,即使美国商业地产出现严重而长期的低迷,包括写字楼行业的重大贷款损失,Overby也不担心这会威胁到整体市场的稳定。她说,房地产行业规模很大,但债务分散在足够多的投资者身上,足以吸收损失。
除了高利率,写字楼还面临着租户减少或迁出的问题,这一趋势在美国尤为明显,与欧洲或亚洲相比,美国的上班族更不愿意在写字楼办公。对重返办公室的抵制部分可以归因于通勤的痛苦。超过40%的受访者表示,如果有更好的公共交通选择,他们愿意更频繁地回到办公室。
约2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疫情期间搬到了远离办公室的地方,只有3%的人对自己的逃离感到后悔。近三分之一的人表示,他们的通勤时间比疫情之前更长,可能是因为他们搬家了,或者是因为疫情时期的交通服务削减。
继纳斯达克100指数创下今年以来单月最大跌幅之后,高盛集团策略师认为,美国科技股可能即将迎来转机。
他们表示,盈利预测仍在上升之际,此次抛售已导致科技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他们特别提到了计算市盈率相对于长期盈利增长比率的PEG比率指标。
高盛的分析显示,市值最大的七支科技股PEG比率为1.3,低于标普500指数成份股中值1.9,折价程度为2017年1月以来最大,而且过去十年中只有五次达到过这一水平。
“估值下降与基本面改善之间背离,为投资者提供了机会,”策略师Cormac Conners和David Kostin等人在日期为10月1日的报告中写道。
虽然科技股今年年初在人工智能热的推动下大涨,但最近几个月,这种乐观情绪已经消退,市场越来越担心美联储将在更长时间内维持较高利率。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100指数9月份创下了2022年12月以来最大单月跌幅。
现在,随着市场关注点转向第三季度财报,对科技股的预期比其他板块坚挺。花旗集团的一项指数显示,科技股中,盈利上调的家数仍超过下调的家数。
总体来看,行业研究汇总的数据显示,分析师预计科技股第三季度盈利同比增长4.3%。
高盛策略师们表示,历史经验也预示,该板块在财报季会表现良好。他们表示,自2016年以来,大型科技股跑赢等权重标普500指数的时间超过60%,通常跑赢3个百分点。在进入财报季,盈利预测上升时也是如此。
周一,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宾夕法尼亚州与社区和商界领袖举行的会议上表示,美国经济仍在逐渐走出新冠疫情影响的过程中。“我们仍在经历疫情的另一面。医疗保健领域存在劳动力短缺,儿童保育服务持续困难,以及健康危机所加剧的其他问题。”
鲍威尔还表示,美联储的重点是在持续一段时间内实现良好的劳动力市场。他指出,除了实际工资上涨之外,还发生很多好的事情。例如,正在加大力度让更多的人加入劳动力队伍,一个例子就是,在囚犯出狱前一年,有针对他们的项目,让他们做好工作准备。
鲍威尔对工人、小企业主和社区领袖们说:“事实上,随着经济扩张的时间越来越长,越来越多的工资需求实际上流向了工资较低的人群。这些确实是有益的事情。不过,要实现这一目标,历史也清楚地表明我们需要价格稳定。多年来,价格稳定是整体经济的关键基石。”
费城联储主席哈克也一起参加了这场圆桌会议。鲍威尔或是哈克在讲话中,都没有评论当前的货币政策或经济前景。
中国的比亚迪在第三季度生产了约44万辆电池电动汽车,而特斯拉产量为43万辆。这是比亚迪首次胜过特斯拉。
全球金融财经终端 https://www.stockwe.com/news
在美国国会两院通过临时预算案避免政府“关门”后,美股三大指周一(10月2日)盘前涨跌互现。与此同时,欧洲主要股市多数走低。 美国国会众议院和参议院在上周六(30日)午夜最后期限前几个小时先后通过了临时预算案。在当天通过的临时预算案中,增加了联邦救灾预算,但不包含对乌克兰援助。该临时预算案将维持政府正常运转至11月17日。
Harris Financial管理合伙人Jamie Cox表示,“投资者不喜欢经常被推到悬崖边缘。由于政府目前还没关门,我们应该会看到市场的积极反应。”
Interactive Investor市场主管Richard Hunter表示:“初步迹象表明,美国市场新季度开局可能会更加积极,因为美国立法者能够执行临时措施,以避免停摆。”
不过,美股三大指数期货涨幅有限,因投资者担心议员们最终将陷入另一场政府停摆之争,毕竟周六的协议没有解决在政府总体支出水平、边境和乌克兰问题上酝酿的分歧。
Cox说,“市场将开始认为这是2024年的事件,而不是2023年。他们只会继续拖延,把这件事推到选举年。”
英特尔(INTC)首席执行官Pat Gelsinger表示,他在努力让这个美国最大的芯片制造商重新成为全球领导者。
他在过去两年半里,为了让英特尔重新成为全球芯片领导者所做的努力给了一个中等的评价。他认为他的产品机器已经不再是破碎的,但也还没有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平。Gelsinger试图挽回英特尔在芯片行业的前列地位,因为该公司失去了自己的优势。在这家芯片先驱陷入困境的同时,竞争对手英伟达(NVDA)已经利用AI计算的需求获得了万亿美元的估值。
在几年的时间里避开英特尔股票之后,投资者已经开始相信这家公司的转型。英特尔的股票今年上涨了33%,仅略低于费城证券交易所半导体指数的35%涨幅。
新工厂是Gelsinger努力的关键。他已经承诺在欧洲和美国建设工厂,以满足预期的芯片需求激增,并从东亚地区进行多样化生产。
这位62岁的高管在2021年接管了英特尔,在此之前他曾担任威睿(VMW.US)的负责人。他承诺纠正他在前任公司所犯的错误,他们让英特尔落后于台积电(TSM.US)和三星电子(SSNLF.US)等竞争对手。
英特尔的Fab 34工厂,将使用阿斯麦(ASML)极紫外光(EUV)设备的英特尔 4 生产技术。目前,阿斯麦是唯一一家生产这种机器的公司,它们用于在最先进的芯片上制作细节。这家爱尔兰工厂是英特尔第一个使用这种方法的工厂。
Gelsinger的举措是投入数十亿美元建设设施,这些设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投入使用,并且现正值该公司面临困难时期。英特尔目前的产品线难以保持优势,而英特尔处理器的主要市场个人电脑,已经回落到疫情前水平。许多大型数据中心的所有者(英特尔的最大客户)已转向使用基于英伟达芯片的AI设备。
在最近几个季度,Gelsinger告诉投资者,英特尔的收益可能已经触底反弹,他对实现公司目前设定的财务目标感到乐观。
特斯拉(TSLA)周一公布了2023年第三季度汽车生产和交付报告。数据显示,该公司第三季度总交付量为435059辆,接受StreetAccount调查的分析师平均预期为461640辆,总产量为430488辆。相比之下,上一季度总交付量为466140辆,总产量为479700辆。2022年同期总交付量为343830辆,总产量为365923辆。
在该消息公布后,截至发稿,特斯拉股价盘初跌约1.4%。
在7月份的上一次财报电话会议上,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曾警告称,公司将“继续以今年180万辆汽车的交付量为目标”,但预计第三季度的产量将略有下降,原因是“夏季许多工厂因升级而停产”。
特斯拉仍未公布8级电动卡车Semi的生产或交付数据,不过该公司已经向早期客户百事(PEP)交付了部分车辆,百事正在使用全电动卡车进行部分产品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