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政部长耶伦(Janet Yellen)周四(9月8日)表示,汽油价格下跌可能对美国8月整体CPI构成进一步的下行压力,但由于俄乌冲突和随之而来的能源危机,长期通胀前景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耶伦当天在底特律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由于欧洲能源危机愈加严重,她目前对全球前景感到担忧。
美国劳工部将于下周二(9月13日)发布8月份CPI报告。这将是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前发布的最后一份关键经济数据,因此备受瞩目。此前,美国7月CPI同比涨幅已从逾40年高位的9.1%回落至了8.5%。
耶伦表示,汽油价格基本上已经连续80天出现下跌,这当然会是个好消息。这导致7月份整体CPI涨幅出现了回落,随着汽油价格继续下跌,8月份的通胀数据可能也会如此。
目前,媒体对经济学家的预测中值显示,美国8月CPI同比涨幅料将进一步放缓至8.1%,环比表现则预计将与上月持平。
不过,尽管看好下周通胀数据出现进一步回落,但耶伦拒绝对通胀的长期前景进行预测,理由是俄乌冲突依然存在着不确定性。她同时表示,美联储将采取必要措施遏制通胀。
担心欧洲能源危机
在最新讲话中,耶伦对欧洲能源和经济危机加深所导致的全球经济前景下行风险表达了担忧。她指出,美国正在采取行动增加对欧洲的液化天然气供应。
耶伦称,欧洲正在努力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这一点很重要,但能源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长期问题。
“我们正在尽我们所能在液化天然气方面提供帮助。当然,我们将继续就俄罗斯石油价格上限问题进行协调,我认为这也是有帮助的。”
谈及对华关税
当被问及拜登政府是否仍在考虑取消对中国进口产品的部分关税,以作为降低物价成本的一种方式时,耶伦表示,拜登总统仍在考虑这个问题。
早在数月前,拜登政府就开始研究是否应取消前总统特朗普实施的部分对华商品加征的关税,但迄今却迟迟没有下文。这些关税大幅推高了美国家庭和企业的开销成本。
耶伦指出,拜登希望确保自己的决定对美国工人有利,他真的想仔细考虑一下,“我这边没有具体的时间表。”
在中国商务部8日举行的网上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有分析师就拜登政府近日决定延长对华加征关税相关问题提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表示,中方始终认为,美对华301关税措施不利于中美两国,不利于整个世界。在当前高通胀形势下,美方决定延长对华加征关税,势必使众多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承受更大损失。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股股指期货盘前上涨,热门中概股盘前走高,贝壳(BEKE)涨5%,清洁能源板块普涨,氢能巨头普拉格能源涨近2%。
个股方面
热门中概股盘前走高,3倍做多富时中国50指数-Direxion YINN涨超8%,贝壳(BEKE)涨近5%,京东(JD)涨近4%,蔚来汽车(NIO)涨超3%,百度(BIDU)、小鹏汽车(XPEV)、阿里巴巴(BABA)涨近3%。
美股氢能巨头普拉格能源盘前涨近2%,据悉普拉格能源(PLUG)在欧洲获得了迄今为止最大的多站点电解槽订单。在巴黎泛欧交易所上市的Lhyfe向该公司订购了10台5兆瓦PEM电解槽系统,用于在欧洲的多个工厂生产绿色氢气。
第一太阳能涨超1%,高盛分析师BrianLee将该公司的评级从卖出上调至买入,目标价从60美元上调至172美元。他表示,公司受益于生产税优惠(Production Tax Credit)和通货膨胀削减法案,同时该公司在美国的敞口超过80%,也受益于强劲的需求。
英国石油、康菲石油涨超2%,西方石油涨超1%。
欧洲金属行业人士警告说,能源危机对其未来构成了“生存威胁”,在欧盟未采取紧急行动的情况下,许多高管们担心许多冶炼厂面临永久关闭的风险。
相关资讯
美国天然气大佬:美国正从欧洲能源危机中受益限价没有用
一边制裁一边狂买欧洲陷入“怪圈”!加息风暴将至 “女巴菲特”怒怼美联储
美股聚焦
瑞信:这一信号表明通胀预期正在“瓦解” 美股反弹行情能否延续?
美联储明起进入噤声期:本月加息75个基点是否已无悬念?
美股公司
郭明錤:中国地区iPhone 14 pro系列占订单分配约为85%
马斯克欲建北美首个锂精炼设施有望2024年投产
[PAGE@默认页1]
[PAGE@默认页2]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全球能源危机持续发酵,众多能源股股价创60日新高。
第一太阳能涨2%,股价创60日新高,相比年内低点已涨超100%。高盛预计,通胀削减法案一直是太阳能股的主要催化剂,因为预计它将增加对几种清洁能源的需求。新政策的主要上行驱动因素包括,由于税收抵免的延长,以及制造业激励措施带来的更高回报,导致中长期需求增长加快。
清洁能源公司星座能源Constellation涨3.5%,根据一项基于公开报告的空气排放量的独立分析,美国最大新能源公司-星座公司的碳减排量在美国20家最大的发电厂中遥遥领先。
星座首席执行官总裁表示。我们致力于实现我们的目标,即到2040年,我们100%的电力来自无碳资源,同时投资于新技术和新兴技术,加强国内能源安全,支持我们服务的社区的就业增长和公平经济发展。
能源危机下,核电重新被市场关注,自上次被马斯克公开支持,加拿大铀矿卡梅科昨日再创60日新高,股价距离年内低点已上涨50%。
生物制药板块走强,多只股票创60日新高。生物制药公司再生元制药暴涨18.8%,公司宣布,其正在研究的用于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和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的新药,在两项关键实验中,取得满意结果。
生物制药公司Sarepta涨超5%,摩根士丹利将该股目标价从100.00美元上调至135.00美元。机构Guggenheim将公司目标价从100.00美元提高到122.00美元。瑞士信贷、加拿大皇家银行、巴克莱等机构均上调公司目标价。
另一家生物制药公司argenx SE涨4%。莫利纳医疗涨2.1%。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今年欧洲的天然气供应危机毫无疑问将令欧洲的冬天格外寒冷。但是会有人从中受益吗?
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商Cheniere Energy的共同创始人和前首席执行官、美国能源大亨Charif Souki在9月8日周四表示,随着欧洲面临“许多悲惨的冬天”中的第一个,美国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他说欧洲大陆的能源危机将使美国生产商以“显著溢价”出口天然气。
Souki反对包括意大利在内的几个欧洲国家关于限制天然气价格的呼吁:
设置天然气价格上限毫无意义。如果强制执行,但是其他国家愿意以更高价格购买天然气,那么天然气资源就会流向其他地方。
他嘲笑欧洲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称欧洲大陆只有自己的“缺乏战略思维”才是这场危机的罪魁祸首,并警告说短期内根本没有解决方案。
但他表示,这场危机将有利于美国天然气行业:
美国坐拥大量的天然气资源,液化天然气的生产成本并不高,我们擅长建设基础设施。我们将能够以非常实惠的价格开发美国天然气,并以高价出售。
Souki所在的Tellurian正在寻求在路易斯安那州建造一座价值168亿美元的天然气出口工厂,以将液化天然气运送到海外,这是这家拥有六年历史的公司在经历了一段重大重组之后进入新阶段的一部分。
Souki说:
拜登承诺将美国液化天然气运送到欧洲,并非是因为他要兑现承诺,而是因为欧洲有能力支付比亚洲国家更多的费用,而且与亚洲不同,欧洲拥有存储设施。把产品出售给愿意出高价的人,这就是当前的市场状况,也是我们看到现在天然气价格剧烈波动的原因。
当前,由于俄罗斯“断气”带来的能源危机,欧洲国家不得不想办法熬过冬天。
据媒体本周报道,欧盟正考虑设定新天然气基准及价格上限,以缓解俄罗斯断气带来的价格危机。
根据媒体披露的欧盟草案,欧盟将在本周五的会议上讨论一揽子限价措施,主要核心内容包括对俄罗斯进口天然气设定价格上限,或者建立俄罗斯天然气的单一买家,就具体价格进行谈判。
但欧盟方面担心,对俄设置天然气价格上限有可能触发欧洲天然气采购商与俄罗斯国有天然气供应商Gazprom的合同中的 “不可抗力 ”条款,并 “导致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
草案同时建议在供应中断最严重的地区实施行政定价,引入上限体系。具体措施包括根据不同国家受断供影响将欧盟成员国分为“红色 ”和 “绿色 ”区域。红区的国家将设定天然气价格上限,而绿区则将维持相关价格,以促进天然气向红区国家流动。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标普500指数涨0.66%,道指涨0.61%,纳指涨0.6%。
大型科技股涨跌不一,英伟达涨超2%,脸书涨超1%,英特尔小幅上涨;奈飞、苹果、谷歌小幅下跌。
特斯拉收高1.96%,成交152.8亿美元。中国乘联会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特斯拉公司8月中国产汽车销量76965辆,环比增长172.8%。
另外,特斯拉中国网站信息显示,入门版的后轮驱动的Model 3,以及双电机全轮驱动的Model 3性能版的最新等待时间均为6-10周,较此前的12-16周均缩短了6周。双电机全轮驱动的Model Y长续航版目前的预期交付日期为10-14周,较此前的16-20周减少了6周。双电机全轮驱动的Model Y性能版的等待时间也减少了六周,从12-16周变成了6-10周。后轮驱动的Model Y入门版车型目前的预期交付日期仍为1-4周。
特斯拉收跌2.51%,成交138.4亿美元。推特公司周五要求法官命令马斯克交出他在2022年前六个月的所有短信,称马斯克在他440亿美元的收购要约的诉讼中不配合交换证据。
此外有消息称,特斯拉正在加大加州超级工厂的招聘力度,目标是每年生产40吉瓦时的电池单元Megapack.特斯拉已经在官网上挂出了加州超级工厂的37个职位空缺,这些职位大多与工程和质量控制有关,但也有一些生产岗位,这通常意味着离生产开始的时间很近了。
苹果公司收跌0.97%,成交129.5亿美元。苹果公司周三推出iPhone 14系列手机后,摩根士丹利将对苹果2023财年的收入和每股收益预期提高了约1%,并维持对该股的超配评级和180美元的目标价。德意志银行维持对苹果的买入评级。奥本海默对苹果的评级为跑赢大市,目标价为190美元。
另据报道,俄罗斯相关方面人士周四称,尽管苹果公司已经撤离了俄罗斯,但新款iPhone 14将以平行进口机制供应到俄罗斯,俄罗斯人将有机会购买新款设备。苹果公司产品现已列入平行进口清单。
芯片股总体在连跌七日后连涨两日,费城半导体指数和半导体行业ETF SOXX分别收涨约1.8%和1.7%。标普500的IT板块成份股中,AMD收涨近4%,英伟达和应用材料涨2%,博通、拉姆研究涨超1%,希捷科技涨0.8%,英特尔涨0.3%,高通涨0.2%。
领涨科技股列表:
领跌科技股列表:
以下为全球市场重要资讯汇总:
要闻
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 享年96岁
美联储埃文斯:平息通胀是首要任务 9月很可能加息75基点
鲍威尔“鹰语”再次震动全球市场:重申勿忘历史 美元强势冲高
乌克兰二季度GDP同比下降近四成 央行维持利率在25%的高位不变
全球食品通胀加剧?印度宣布对部分大米征收20%出口税
英国公布一揽子援助计划 帮助企业和家庭应对能源危机
外盘纵览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 热门中概股多数下跌 哔哩哔哩跌超15%
欧股主要指数涨跌不一
周四热门中概股多数下跌 蔚小理上半年亏损近96亿 哔哩哔哩跌超15%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标普500指数涨0.66%,道指涨0.61%,纳指涨0.6%。
周四热门中概股多数下跌,蔚小理上半年亏损近96亿,哔哩哔哩跌超15%。
蔚来涨超1%,小鹏汽车、理想汽车跌超2%。今年第二季度,由于上海地区疫情对供应链造成的冲击,“蔚小理”的交付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小幅下滑。而由于价格更高的高端轿车ET7开启交付,蔚来的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达到102.9亿元;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的营业收入环比一季度小幅下滑,分别为74.36和84.3亿元。今年上半年,三家企业的营收分别为202、148.9和182.95亿元。
不过,三家企业均出现了2021年以来最高的单季亏损额,蔚来、小鹏、理想分别亏损27.57、27.01和6.41亿元。今年上半年,三家企业的亏损额分别为45.4、44.02和6.52亿元。由于电池材料的价格上涨,三家企业的整车毛利率都出现下滑。
此外,在9月7日,蔚来汽车发布的2022年二季度财报显示,蔚来首次单季营收突破百亿元。二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02.9亿元,同比增长21.8%,创单季新高;研发支出21.5亿元,同比增长143.2%,创单季新高。此外,2022年三季度,蔚来交付指引为3.1万辆至3.3万辆,为单季度最高交付指引。
哔哩哔哩绩后大幅收跌逾15%,北京时间9月8日,哔哩哔哩公布了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财报显示,B站二季度营收达49.1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净亏损20.10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11.21亿元,同比扩大79.3%。经调整净亏损19.68亿元,上年同期13.25亿元,同比增长48.52%。
其他中概股涨跌情况,网易跌近2%,百度跌1%,拼多多跌0.3%,京东微涨。其他个股中,爱奇艺跌超4%,在大股东Prosus不到三个月再度宣布减持后,腾讯粉单跌超3%,金山云跌3%,好未来跌近3%,知乎、网易有道跌超2%,阿里巴巴跌超1%,唯品会跌近1%,而迅雷涨超3%。
领涨中概股列表:
领跌中概股列表:
以下为全球市场重要资讯汇总:
要闻
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 享年96岁
美联储埃文斯:平息通胀是首要任务 9月很可能加息75基点
鲍威尔“鹰语”再次震动全球市场:重申勿忘历史 美元强势冲高
乌克兰二季度GDP同比下降近四成 央行维持利率在25%的高位不变
全球食品通胀加剧?印度宣布对部分大米征收20%出口税
英国公布一揽子援助计划 帮助企业和家庭应对能源危机
外盘纵览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 热门中概股多数下跌 哔哩哔哩跌超15%
欧股主要指数涨跌不一
周四热门中概股多数下跌 蔚小理上半年亏损近96亿 哔哩哔哩跌超15%
大型科技股涨跌不一 特斯拉涨近2% 8月其中国批发销量环比增长172.8%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华为和苹果又一次“狭路相逢”。9月8日凌晨,距离华为发布Mate 50系列后不到两天,苹果便推出iPhone 14系列产品。分析师注意到,苹果此次抛弃了低端Mini型号,将其换成更为高端的iPhone 14 Plus,此外还推出了与华为“北斗卫星通信技术”相仿的“卫星SOS紧急联络功能”。
两大巨头厂商相继发布高端新产品,会对当下的高端手机市场格局产生怎样的冲击,能否让疲软的手机消费市场“久旱逢甘露”?而双方不约而同把“卫星通信”作为宣传重点,又能带给正处产品创新低谷期的各手机厂商怎样的启示?
华为、苹果再次交锋
IDC中国高级分析师郭天翔告诉《美股投资网》分析师:“mate 50系列热度很高,预定也很火爆。华为在高端市场的品牌力很强,尤其是之前2代的Mate用户差不多到了换机周期,这都可能对苹果在高端市场的优势地位产生一定冲击。”
华为Mate系列、P系列曾是手机市场中为数不多能与iPhone同场竞技的产品。而如今,华为携Mate 50系列回归高端手机主战场,不仅给消费者带来更多选项,也给手机市场注入了活力。
Counterpoint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中国高端智能手机销售额在整体市场销售额中占比有所提升,从2021年第二季度的31%增长到2022年第二季度的33%。其中1000美元以上高端细分市场份额同比增长110%,600美元至799美元高端细分市场份额占比增长10%。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告诉《美股投资网》分析师:“目前手机高端市场依旧被苹果垄断。华为Mate 50系列产品回归或将引领高端手机的创新方向,并带领产业链抢回失去的市场份额,继而成为引发高端市场变局的关键变量。”
高端市场战火重燃
实际上,高端手机行业洗牌信号早已显现。
Counterpoint报告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高端智能手机份额前三位分别为苹果(46%)、vivo(13%)、华为(11%)。其中vivo销量同比增长91%,份额从6%提升至13%,取代华为首次在中国高端市场名列第二位。在潮电智库创始人孙燕飚看来,vivo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技术创新是最重要的驱动力。
事实上,vivo无论在把握技术创新方向、对性能体验的认知,又或者对高端市场消费者需求的洞察上,都堪称国内头部厂商追求“品牌高端化”的缩影。
今年上半年以来,国内手机厂商动作频频,例如荣耀、vivo、华为均推出最新折叠屏手机;小米推出了澎湃C1/G1/P1自研芯片、OPPO推出了马里亚纳X自研影像芯片,其中OPPO的自研芯片还分别搭载在Find X5系列以及Reno 8系列上进行大规模商用。
众诚智库执行总裁韦玉怀认为,如今国产手机的综合实力正不断提升。“国产手机明显加大了研发投入,加快了产品技术迭代和底层创新。预计下半年国产品牌还会推出更多手机新品,进一步夯实在高端市场的布局和竞争。”
手机技术鲜招频出
产业地位的真正确立,必须实现高端突破,而5G芯片、折叠屏、卫星通信等方面因素已日益成为破局关键。IDC数据显示,在手机消费整体遇冷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70%,超过110万部,逆势增长且增速较快。
对此,郭天翔认为,折叠屏作为目前可以与苹果展开差异化竞争的产品,有望获得国内高端手机品牌青睐。未来如果技术更成熟、成本进一步下降,相信也会有更多消费者选择折叠屏。目前来看,折叠屏还存在整机重量和厚度较大,屏幕有折痕等问题。
在软硬件方面,张孝荣则认为:“5G芯片依然是市场通行证,安卓5G芯片被高通垄断,但已经广受消费者认可,因此自研芯片的量产及广泛应用更值得期待;卫星通信其实算边缘功能,成本和技术门槛并不算高,很有可能被各厂家引入。除此以外,更强大的手机影像处理系统也会成为各厂家新的发力点。”
“预计未来国内各大手机厂商在高端化路线的投入将继续加大,包括对产品力、服务、渠道、自身品牌形象的投入等。此外国内手机厂商还应以手机为核心,结合其他多终端形态,深度捆绑自身用户,形成品牌‘护城河’。同时打通多种终端,建立完整的生态链,并在软件方面谋求更多发展。从量变积累质变,才有望真正站稳高端市场。”郭天翔如是说。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能源危机与加息风暴,仍是市场关注焦点!
欧洲正在上演魔幻一幕:一边全面制裁俄罗斯,一边疯狂进口俄罗斯原油。
彭博社基于船舶跟踪数据的分析显示,截至9月2日的一周内,欧洲进口俄罗斯原油约100万桶/日,创下4周新高,几乎占据了俄罗斯原油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同时,欧盟正在酝酿对俄罗斯天然气的制裁措施,计划对出口欧盟的俄天然气价格设置上限。对此,俄罗斯总统普京回应称,假如西方国家实施限价措施,俄方可能会切断对其所有能源供应。
关键时刻,美联储的“加息风暴”再度传来预警信号。高盛突然上调美联储加息幅度预期:9月将加息75个基点、11月将进一步加息50个基点;另外,有“美联储通讯社”之称的华尔街日报预计,美联储将在9月进行连续第三次加息75基点。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也在最新的讲话中重申,坚持加息直到抗通胀大功告成,现在还需要强有力行动。
面对美联储持续不断的“加息风暴”,华尔街“科技女皇”、“女版巴菲特”凯瑟琳·伍德似乎很紧张。
周三,伍德直接炮轰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其认为,美国的高通胀正在转变为通缩,鲍威尔要效仿沃尔克激进加息,完全是一个错误。值得一提的是,加息风暴之下,伍德管理的ARK旗舰基金年内跌幅已超56%。
欧洲的魔幻一幕
欧洲正在上演尴尬一幕:“含泪”狂买俄罗斯原油。
9月7日,彭博社报道称,基于船舶跟踪数据的分析显示,截至9月2日的一周内,欧洲向俄罗斯进口石油量达到100万桶/日,创下4周新高。根据周一公布的数据,这高于8月的89万桶/日。
数据显示,截至9月2日当周,俄罗斯对北欧的原油出货量增长了20%,尤其是运往荷兰(欧洲主要的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安特卫普炼油中心所在地)的出货量较一周前增长了13%。而对亚洲的出货量保持稳定。
目前,俄罗斯每天通过海上出口的原油量约为332万桶,意味着,其中三分之一都被欧洲买走了。
欧洲疯狂进口俄油的背后是,欧盟对俄罗斯原油禁令将于12月5日起实施,距今已不足3个月时间。
因此,大部分欧洲国家正在与时间赛跑,疯狂从俄罗斯进口原油,希望能够在禁令正式生效之下,把油罐装满。
另外,当前国际油价出现了大幅回调,也进一步刺激欧洲国家囤货俄油的热情。9月8日,布伦特原油价格大跌4.6%至88.5美元/桶,创下7个月以来新低,是自今年2月以来首次跌破每桶90美元;WTI原油大跌5.2%至82.37美元/桶,刷新今年1月以来最低水平。
对于欧洲疯狂进口俄油的行为,印度似乎坐不住了。周一,印度石油部长Shri Hardeep Singh Puri表示,欧洲国家一个下午进口俄罗斯原油数量,比印度一个季度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还要多。
其言外之意或许是,当印度进口俄油之时,美国、欧洲国家纷纷指责,甚至施加外交压力,自己却在偷偷大肆进口,丝毫没有削弱俄罗斯能源出口。
面对一场史无前例的能源危机,欧洲国家不仅大量囤积石油,对几乎所有化石燃料的需求都在快速增加。另外,由于天然气价格飙升、俄罗斯无限期“断气”,部分欧洲公用事业公司已经开始转向通过原油发电。
加拿大皇家银行警告称,俄罗斯全面断供天然气将使欧洲在接下来的多个冬季深陷能源危机,欧洲各国政府要保持能源价格在可承受范围内的代价将“非常昂贵”。
9月7日,欧洲联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表示,欧盟委员会将提议对俄罗斯出口欧盟的天然气价格设置上限(每兆瓦时50欧元)。不过,欧盟内部对此意见不一。
对此,俄罗斯总统普京回应称,对俄天然气限价绝对是个愚蠢的决定,假如西方国家对俄天然气采取限价措施,俄方可能会切断对其所有能源供应。
“加息风暴”将至?
关键时刻,美联储的“加息风暴”再度传来预警信号。
当前距离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不到2周时间,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于周四表态称,在参加卡托研究所举办货币政策会议上表示,必须坚持加息,直到抗击通胀大功告成,历史告诫我们不要过早地放松政策。
同时,高盛也突然上调了美联储加息幅度预期:9月将加息75个基点、11月将进一步加息50个基点,高于之前分别预测的50个基点和25个基点。高盛还预计,美联储12月还将加息25个基点,加息周期或许会延续到今年之后。
高盛在最新报告中给出的预测依据是,美联储官员的言论都非常“鹰派”,似乎暗示,抑制通胀的进展不及预期。
其实,在高盛发表上述观点前夕,美联储副主席布雷纳德发出警告称,美联储不得不将利率提高至限制性水平,以避免过早撤退的风险,同时警告未来风险将变得更加双向。
另外,有 “美联储通讯社”之称的华尔街日报分析师Nick Timiraos在9月7日发表的文章中预计,美联储将在9月进行连续第三次加息75个基点,理由是美联储主席此前宣称即使在失业率上升的情况下也要对抗通胀。
目前,芝商所FedWatch工具显示,当前市场预测美联储9月加息75个基点的概率已经升至80%,加息50个基点的概率则降至20%。意味着,美联储在9月再度掀起加息风暴几乎是铁板钉钉了。
高盛经济学家表示,收紧政策将使今年下半年的经济增长低于潜在水平。值得注意的是,高盛突然改变了对美股的乐观预期,并警告投资者称,这一轮美股熊市的真正低谷还没有形成,市场将进一步震荡。
“女版巴菲特”炮轰
9月7日,华尔街资深投资人、有着“泡沫预言家”之称的格兰瑟姆(Jeremy Grantham)表示,目前全球经济甚至比2007年疯狂的楼市泡沫时还要危险。随着利率上升,市场不得不面对“极度膨胀”的成长型股票出现估值崩溃,标普500指数可能在一年内从目前的3979.87点下探至3000点左右。
另外,美银也认为,美股有可能跌破本轮熊市创下的低点,当前还不是买入美股的时机,若想买入,还需要等待更多买入信号的出现。
面对美联储持续不断的“加息风暴”,华尔街“科技女皇”、“女版巴菲特”凯瑟琳·伍德似乎很紧张。
周三,伍德直接炮轰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其认为,美国当下的高通胀正在转变为通缩,鲍威尔要效仿沃尔克激进加息,完全是一个错误,如今消费者、企业都处于震惊之中,美国住房市场正在瓦解。
其实,伍德是美联储加息风暴下最惨“受害者”之一,其管理的ARK旗舰基金今年迄今已经下跌了57%,是同期纳斯达克100指数26%跌幅的两倍多。根据Koyfin的数据,在ARK旗舰ETF的36只股票中,仅有2只在过去一年中产生了正回报,分别是特斯拉、医疗保健公司Signify Health。
与此同时,市场资金正在“抛弃”科技女皇。据数据分析机构VettaFi,ARK旗舰基金在8月遭遇了8.2亿美元的资金流出,这是近一年来最大的资金流出。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许多人都知道巴菲特投资做得好,长期保持20%多的年复合收益率。但是,不少人对这份优秀投资业绩的许多细节,缺乏足够的了解。
作为投资大师,巴菲特早就把自己的投资业绩挂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以下简称BRK公司)的官方网站上,任何人都可以把PDF文件下载下来,仔细研究。
这份投资业绩包含两个指标:公司的净资产,以及公司的股价。这两个指标一个是价值的基础、但是不可变现,一个是价值的外延、但是可以变现,共同构成了巴菲特的长期投资业绩。
最近,我就仔细研究了一下巴菲特从1965年(起始日期为1964年底)到2018年,整整54年的投资业绩。在这份投资业绩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有意思的信息。
为什么这里只研究巴菲特1965年到2018年的投资业绩,不研究2019年以后的呢?很重要的原因是,巴菲特从2019年开始,不再公布公司的每股净资产。
在1965年到2018年整整54年中,BRK公司的年报,每年都会公布3个数字:公司每股净资产的变化、股价的变化、标普500指数的变化(包含股息的全收益回报)。
但是,从2019年开始,由于公司逐步转变成非上市公司控股集团、会计准则导致的错配、回购导致账面净资产和实际价值脱节等,巴菲特认为净资产在尽可能地反映了公司价值整整半个多世纪以后,已经不能作为公司价值有效的参考。
因此,如果我们要研究巴菲特的业绩,同时把这种业绩分成公司净资产(不可变现的基本面)和股价(可变现的金融市场定价)两个维度来研究,那么我们能利用的资料,只有1965年到2018年这54年的数据。
至于2019年以后的情况,由于巴菲特所说的3点导致净资产和股票价格脱节的理由,在中国市场尚不明显,因此我们可以暂时放在一边。毕竟,54年的数据也足够长啦。
长期净资产增速约等于股价增速
纵观这54年,BRK公司的长期净资产增速,基本约等于其股票价格增速。明白这一点,对我们研究价值投资,非常有好处。
在这54年中,BRK公司的净资产CAGR(年复合增长率)为18.7%,股价回报为20.5%,而同期标普500指数的回报(包含股息)仅为9.7%。而这样的增长速度,在54年的复利作用下,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
根据BRK公司公布的2018年年报,公司净资产在54年中的整体回报是1091899%,股价的整体回报是2472627%,而标普500的整体回报(包含股息)只有15019%。
可以看到,BRK公司的净资产增速和股价增速,在长期几乎是相等的,二者都甩开股票指数一大截,彼此之间的差异也只有1倍左右。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投资者可以在很长的时间中,保持自己投资账户的基本面不断增长,包括净利润、净资产、股息等等,那么长期的市值、净值增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从长期来看,赚到基本面,但是赚不到钱,是不可能的。
基本面增长并非一成不变
对于巴菲特的研究,不少投资者都知道,他长期的基本面CAGR大概在20%左右(所以股价变动差不多也是这个数)。但是,许多人僵化地认为,长期20%的CAGR意味着每年都差不多是20%。
实际上,巴菲特的基本面变动速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个速度有时候很快,有时候很慢,有时候甚至还有负数。
比如,在1976年,BRK公司的净资产飙升了59.3%。在1985年,飙升了48.2%。甚至到了1998年,BRK公司的净资产再次在1年里飙升了48.3%。
事实上,不光是1年的维度如此,有时候连续几年,BRK公司的净资产变动都非常巨大。
比如,在1995年到1998年的4年中,BRK公司的净资产分别上涨了43.1%、31.8%、34.1%、48.3%。在这短短4年里,BRK公司的净资产就增加了275%。
1976年到1977年则是另一段高增长时期,在这两年中BRK公司的净资产分别增加了59.3%、31.9%。而在之后的1981年、1982年、1983年中,BRK公司的净资产分别上升了31.4%、40.0%、32.3%。
有高光时刻,就有低迷的年份,否则这54年的综合净资产增速不会是18.7%。
在1973年和1974年,BRK公司的净资产分别只增长了4.7%、5.5%。而在1999年、2000年、2001年,每年的净资产增速分别是0.5%、 6.5%、-6.2%。3年的时间里,BRK公司的每股净资产几乎原地踏步。
那么,为什么巴菲特会在有些年份里,取得非常高的净资产增速(高得似乎超出正常企业经营可能产生的回报),有的年份增速又很低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资产配置效率。
一直以来,巴菲特都非常强调资产配置的效率。也就是说,资本需要从低效率的项目上(比如租金回报率只有1%到2%的房地产)配置到高效率的项目上(比如3到5倍市盈率、10%股息率的股票)。如此的资本腾挪,会带来比正常企业经营高得多的投资回报。
反之,当巴菲特没找到如此腾挪的空间时,净资产增速自然就没法变得太高了。
如果从10年的角度来看,这种差异会变得更大。从1965年到1974年,BRK公司的净资产只增加了301%;从1976年到1985年,暴增了1628%;从1989年到1998年,增加了1172%;从1999年到2008年,只增加了87%;从2009年到2018年,只增加了202%。
股价变动和净资产变动之间差异巨大
BRK公司的股价和净资产之间的变动差异,在历史上也曾经大到让人惊异的地步。
比如,从1976年到1985年,BRK公司的净资产只增加了1628%,但是其股价却暴涨了5922%。在如此巨大差异的背后,自然是BRK公司股票的市净率,在这一段时间内大幅上升。
而从1995年到1999年,也就是2000年科技股泡沫顶峰之前的5年,BRK公司的净资产增加了277%,但是股价只增加了175%。与此同时,公司的市净率也有所下跌:那是一个人们只看科技股,抛弃了几乎所有传统公司的时代。
从2008年到2017年,也就是又一个美国新产业公司受到追捧的时代,BRK公司的净资产增加了172%,股价却只增加了110%。很明显,传统企业在这一时期再次被抛弃。而在2021年到2022年的市场风格逆转之后,以BRK公司为代表的传统企业又一次受到市场青睐。
BRK公司净资产与股价之间如此巨大的差异,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优秀的基本面增长虽然必然在长期带来股价的增长,但是两者短期之间的关系可以非常混乱。而对于只看股价,不管基本面的投资者来说,这正是让他们感到困惑的地方。
从巴菲特整整54年的投资业绩中,我们还能学到许多其他的经验。任何对此有兴趣的投资者,都可以到BRK公司的官方网站上,阅读公司的年报:那些数字清楚记录了BRK公司半个多世纪的投资历史,以及一位睿智、富有的老人,用自己半个多世纪的投资业绩,告诉我们关于投资的真理。
对于这种宝贵的传授,巴菲特慷慨分享、分文不取。而当媒体问他,在百年以后,希望人们会记住你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一位成功的投资者、一位富豪,还是一位慈善家?巴菲特诚恳地回答:“我希望人们会记住,我曾经是一个好老师。”
(作者系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资官)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北京时间9月8日(美东时间9月8日),哔哩哔哩(NASDAQ: BILI, HKEX:9626;以下简称“B站”)公布了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
财报显示,B站二季度营收达49.1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净亏损20.10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11.21亿元,同比扩大79.3%。经调整净亏损19.68亿元,上年同期13.25亿元,同比增长48.52%。
第二季度,B站在用户增长上交出一份不错的答卷,月均活跃用户数达3.06亿,首次超过3亿,同比增长29%,日均活跃用户数达8350万。月均付费用户数达2750万,付费率达9.0%。二季度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达89分钟,社区整体流量同比增长48%。截至第二季度末,“大会员”数量达到2100万,同比增长19%。
与此同时,B站努力实践“降本增效”。财报显示,本季度市场及销售费用同比下降16%,季度服务器和带宽单位成本同比降低37%。
不过,这些努力对于B站实现盈利来说远远不够。第二季度,B站营业成本同比增加19%达到41.7亿元,主要是由于收入分成成本和内容成本的增加。其中,收入分成成本达到20.68亿元,同比增长18%。
营收增长放缓也导致B站难以止损。从各项业务表现来看,目前B站成长最快、占比最多的两大业务——广告和增值服务业务,增速不及第一季度,而游戏和电商业务表现平平,导致整体营收受到较大影响。
:B站
得益于直播等业务的增长,二季度B站增值服务业务营收达21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超过42%,同比增长29%,是增速最快的业务。目前,B站在直播上的策略是持续打造直播与PUGV生态一体化,激励更多的UP主成为主播。二季度B站活跃主播数同比增长107%,直播业务月均付费用户同比增长近70%。
广告业务方面,在疫情等宏观因素的挑战下,B站二季度广告营收达到11.6亿元,同比增长10%。前五大广告主行业分别为游戏、3C数码、美妆护肤、电商和食品饮料。
一季度时B站已强调,Story-Mode竖屏视频为平台带来新的播放增量。在二季度,Story-Mode竖屏视频持续为平台带来新的播放增量,其日均播放量同比提升超400%。这是B站目前寄予厚望的广告机会——竖屏视频提供了新的内容入口,成为广告变现的新场景,带来了更多商业化的机会。
游戏是B站在二季度唯一一项营收同比下降的业务,为10.5亿元,同比下降15%。B站解释称,主要是由于2022年上半年B站缺少独家发行的新游戏。不过,B站披露称,随着自研游戏《机动战姬》在海外发布,自研游戏收入占总游戏收入比例达5%。目前,B站已获得4款新游戏版号,并有6款游戏将登陆海外市场,包括两款自研游戏。此外,电商和其他业务同比增长4%,达到6.01亿元。
在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中,B站董事长兼CEO陈睿表示,上半年他在公司内部强调“聚焦”,也就是“做更少的事,更重要的事,非核心的事能不做就不做。”他所提到的核心工作就是视频和增长。
从财报来看,“聚焦”的成果有所显现,但在月活增长之外,B站仍然需要在促进内容生产上持续投入,同时助推UP主进行变现。第二季度,B站月均活跃UP主数量达360万,同比增长50%,但相比一季度有所减少。月均投稿量达到1320万,环比有所增长,同比增长56%。
二季度B站万粉以上的UP主数量同比增长46%,百万粉以上的UP主增长更快,同比增长58%。生活、游戏、娱乐、动漫和知识成为最受用户欢迎的前五大内容品类。超110万UP主通过直播、广告、创作激励计划等方式在B站获得收入。
公司还在组织架构上进行调整,涉及内容和商业化部门,同时推进直播与视频内容一体化运营,进一步整合商业化体系。陈睿表示:“随着宏观环境的改善,我们将继续执行健康增长的战略,在加速商业化的同时,持续控制成本,提升毛利率,收窄亏损。”
可以预见的是,商业化效果会是B站近两年衡量公司业务发展的重要指标,但这需要B站找到营收增长的新引擎,尤其是在原本的强项业务游戏失去光环的情况下。
截至6月30日,公司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定期存款和短期投资总额为249亿元。B站已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转换为主要上市,获得了香港联交所确认,与转换相关的议题均已于年度股东大会上获得了批准。转换的预计生效时间为2022年10月3日。
财报中,B站对三季度收入进行了展望,预计将达到56亿元至58亿元人民币。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