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和气温一起飙升的还有巴菲特对能源股的热情。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文件显示,伯克希尔上周斥资5.82亿美元买入西方石油990万股股票,总持股比例已攀升至17.4%,较第二大股东先锋领航的持股量高出约60%。此外,伯克希尔还拥有10万股西方石油优先股,价值100亿美元,同时还有以50亿美元收购额外8390万股的权证。这也意味着伯克希尔的实际持股比例已经远远超过20%。
股神持续加仓西方石油等能源巨头,背后在酝酿什么?看好能源股逻辑何在?
正酝酿更大动作?
事实上,巴菲特和西方石油的“缘分”由来已久。
2019年,巴菲特投资100亿美元,协助西方石油并购安达科石油(Anadarko Petroleum)。但在疫情暴发后,各大能源公司股价暴跌,2020年巴菲特选择了清仓西方石油,抛在了黎明前。
此后,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世界对能源的旺盛需求再度燃起,供需矛盾愈发突出,油价也随之飙升。巴菲特在今年2月份西方石油财报电话会议上与该公司首席执行官交谈后,就开始大手笔买入西方石油。巴菲特坦言:“我们看了西方石油2月25日的财报电话会议,随后我们买下了所有能买的东西。我看了财报中每一个数字,西方石油首席执行官Vicki Hollub正以正确的方式经营公司。”
今年一季度西方石油的财报也没让股神失望。5月中旬西方石油公布财报,第一季度归属股东的净利润为46.76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相比之下,2021年同期净亏损为3.46亿美元。第一季度西方石油净销售额为83.49亿美元,同比飙升逾50%。自由现金流为33亿美元,也创下了历史新高。
在亮眼业绩等因素助推下,西方石油今年迄今为止一直是标准普尔500指数中表现最好的股票,年内股价几乎翻倍。
更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伯克希尔持续加仓西方石油,市场愈发猜测股神可能有意全盘收购。投行Truist Securities在报告中称,一旦西方石油信用状况改善,伯克希尔可能会收购其全部股权。
Truist Securities董事总经理Neal Dingamm分析称,一旦西方石油公司成为投资级公司,巴菲特很有可能买下西方石油剩余三分之二的股权。伯克希尔通常只持有投资级公司,而西方石油“很快就会成为投资级公司,其债务可能很快降至200亿美元以下”。他预计西方石油今年晚些时候就会达到投资级。
看好能源股逻辑何在?
从今年巴菲特的投资动作来看,能源股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在伯克希尔一季度逆势加仓的410亿美元中,近一半都是石油股。除了西方石油外,伯克希尔还在今年一季度大幅增持另一家原油巨头雪佛龙。截至一季度末,伯克希尔对雪佛龙的投资为259亿美元,相当于持有约1.59亿股,这远高于2021年第四季度末持有的约3800万股。
在今年的股东大会上,巴菲特曾被问及为何重仓持有石油股。巴菲特表示,目前美国政府有不少战略石油储备,现在大家可能会觉得,美国有这么多石油储备是好事。“但仔细想想,现在的储备其实依然不够多,三到五年就可能没了,你也不知道三、五年后会怎样。”
巴菲特近期还解释称,ESG问题以及投资者对传统能源行业的普遍冷漠,导致该行业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大幅震荡,这直接影响相关行业公司市场价值,创造了买入机会。
股神这番话其实已经透露了看好能源股的原因:未来能源会很“紧缺”。
新纪元期货研究所所长王成强对美股投资网分析师分析称,地缘危机将国际油价推向高位,而行业资本支出显著滞后于油价。今年一季度国际油气公司的资本支出距离历史高位仍有近半的差距,行业长期以来资本支出不足的问题较为严重,这是看涨油气行业价值的底层逻辑。
能源股低廉的价格也满足巴菲特价值投资的理念:即便经历股价上涨,西方石油的交易价格还不到2022年预计收益的6倍。
一家大型期货公司资深原油分析师向美股投资网分析师分析称,巴菲特增持西方石油等能源股并不意外,因为股价足够便宜,而且巴菲特也看好能源行业。能源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传统化石能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些年投资不足也意味着,能源市场供应紧俏的格局短期内很难改变,能源股未来的表现值得期待。
这一点也得到了油气巨头的呼应。雪佛龙首席执行官Mike Wirth坦言,石油行业的需求增长远快于供给,增加炼油产能并不容易,特别是在当前环境下。“你考虑的是10年期的资本投入,并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为股东提供回报,而目前的政策环境是,世界各国政府都在说:我们不想要这些产品。”
官方层面,拜登政府一方面要求美国生产商增加产量,一边也在酝酿对油气巨头动手,拜登抱怨这些油企赚的钱“比上帝还多”。同时,美国国会已经准备立法对大型油企的超额利润征收暴利税。
对于未来而言,虽然可再生能源是大势所趋,但最近的供应链中断和天然气价格飙升还在不断提醒投资者,在绿色转型的过程中,化石燃料仍将扮演重要角色。
“尽管全球正在推进碳中和进程,但传统能源依旧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有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关系。可以预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世界仍将依赖传统能源。”王成强展望道。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在疫情大流行期间,电商巨头亚马逊花费数十亿美元将其物流网络的规模扩大了一倍,不过随着消费及零售的预期转弱,现在它的态度180度大转弯,开始猛踩刹车了。
继去年底亚马逊公布了450多个新增物流点,今年一季度这家电商巨头又投入了60亿美元的额外成本,其中大部分成本用于员工规模、仓储规模的扩张。这些物流点主要用于存储、分类和配送物品。
亚马逊首席财务官布莱恩奥尔萨夫斯基(Brian Olsavsky)近期承认,公司选择扩大仓储规模,是基于“极不稳定的交易需求前景”。
随着零售需求的降温,亚马逊开始重新审视其物流网络扩张计划。迄今为止,该公司已经陆续关闭或推迟了至少16个物流点的开设计划。
在如此庞大数额的额外投入后,亚马逊Q1财报却报告了38亿美元的净亏损,为2015年来首次季度亏损。其投入与回报并不成正比,
在Q1财报会议上Olsavsky将此归咎于产能过剩,他认为,“我们的物流网络目前有一些过剩的生产能力,需要我们去改进......所以我们渐渐打消了扩大物流规模的想法。”
劳动力大量冗余
显然,目前的市场需求量接近亚马逊预期区间的下限。随着消费需求的走弱,公司在人员、仓储等供给方面已经开始出现冗余。
公司首席财务官Olsavsky表示,亚马逊在劳动力补充问题上有些矫枉过正,在短短几个月内就从人手不足变成了人手过多。而亚马逊的人员过剩是由于大量员工提前返回工作岗位导致的,过多的员工增加了公司的成本。
“当新冠爆发之时,我们雇佣了相当多的工人,但当疫情逐渐好转之后,我们发现自己人手过多,” Olsavsky表示。
物流咨询公司MWPVL的总裁Marc Wulfraat估计,员工过剩为亚马逊公司增加了大约20亿美元的成本。
员工高流动率
另据媒体报道,亚马逊公司的离职速度甚至赶上了招聘速度,员工流动率高得令人瞠目。这很大程度是归咎于公司的初创理念,公司创始人贝索斯并不希望员工一直留在公司,并且称这样是“走向平庸”,他认为低技能工作应该相对短期。
《纽约时报》的一项调查发现,即使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亚马逊每年的员工流动率为150%,远高于同行业数据。这意味着,每年离开亚马逊仓储部门的员工数量超过了新雇佣的员工数量,相当于每8个月进行一次员工“大换血”。
其实亚马逊也在思考其员工扩张策略。在6月,亚马逊一份被泄露的公司备忘录中警告,“如若我们继续照这种模式运营,到2024年,亚马逊将耗尽美国物流网络中的所有可用劳动力。”
显然,公司已经认识到,公司的扩张策略是不可持续的。
据上述备忘录透露,该公司已经通过增加完全自主的仓库机器人来调整其员工队伍,下一步可能就是缩减仓库的产能。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因准确预测2008年金融危机而被称为“末日博士”的努里尔·鲁比尼警告投资者,“软着陆”的预期可谓既危险又天真,并称即将到来的衰退恐引发美股重挫50%。
鲁比尼在一篇专栏中表示,经济目前表现出1970年代滞胀危机和2008年衰退的特征,因此他有“充分的理由担心”经济衰退即将降临在美国。
“下一场危机不会像之前那样,”“今时今日,在更高的债务水平下面临供应链冲击,意味着我们正在走向上世纪70年代的滞胀和2008年债务危机的结合体——滞胀性债务危机。”
鲁比尼警告投资者,“软着陆”的预期可谓既危险又天真(dangerously naive),指出纽约联储认为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仅为10%,并称通胀核债务的综合压力将推动美股再重挫50%。
值得一提的是,在通胀和衰退的恐惧中,美股已经历自1970年以来最糟糕的上半年。
截至7月1日收盘,美国基准股指标普500指数今年以来已累计跌去近20%,稍早前一度跌入技术性熊市。再跌50%意味着该指数将暴跌至2016年以来的最低点。
他还警告投资者不要轻易在这时候抄底:
“在目前的情况下,任何反弹,比如过去两周的反弹,都应该被视为‘死猫跳’,而不是像一些市场乐天派所鼓吹的那样,是买入的机会。”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近日,因为VR平台过高的抽佣比例,Meta正面临着多方的强烈反对。
(截图来源:《金融时报》)
今年4月,Meta宣布,其“社交VR”Horizon Worlds将在对购买数字产品收取30%的抽成外,再收取17.5%的“平台费”。
据CNBC报道,高额的抽成比例激怒了NFT社区的一些人。有开发者表示:“如果Meta想要47.5%,他们最好和美国国税局谈谈,因为税后我也不剩多少了。”
据悉,NFT在线交易市场OpenSea每笔交易的抽成比例为2.5%, LooksRare更少,仅收取2%。
几位开发者对英国《金融时报》表示,尽管Meta的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曾对现有的手机应用商店的收费政策提出批评。但在新兴的VR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的Meta却对其VR应用商店采用了类似的收费模式。
Infosys Consulting 的人工智能和网络安全全球主管Seth Siegel说:“不要将营销与现实混为一谈——指摘苹果是一种很好的营销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Meta不会做相同的事情。现在还没有让他们变得更好的动力。”
《金融时报》称,Meta的OculusQuest 2是迄今为止最受欢迎的VR头戴设备。它的应用商店QuestStore会从付费购买中抽取30%的费用,并对订阅服务收取15-30%的费用,这与苹果和安卓收费模式并无二致。
Realities.io 的首席执行官 Daniel Sproll 说:“毫无疑问,开发者提供了各种服务,Meta则构建了硬件平台和应用商店。但问题是,似乎每个人都同意这30%的抽佣比例,这才是令人震惊的地方。似乎没有任何争议,推出头显的中国公司也是这样收费。他们为什么不做出改变?”
Meta则为其政策辩护,该公司指出,与iPhone用户不同,Quest用户可以通过第三方应用商店SideQuest在其官方商店之外安装应用,或者使用限制较少、更具实验性的应用商店App Lab。
Meta表示:“我们希望在VR生态系统中促进选择和竞争。我们的努力为开发者带来了可观的回报:用户在MetaQuest Store中游戏和应用的消费,已经超过了10亿美元。”
开发者们对其他应用商店表示欢迎,但认为它们的影响有限。根据Sensor Tower的数据,SideQuest的下载量仅为39.6万次,而Oculus应用的下载量为1900万次。值得一提的是,App Lab的抽佣比例也是30%。
扎克伯格此前曾经批评苹果的“垄断租金”,并在提到App Store的批准和管理流程时,称其为“手机应用守门人独有的束缚”。
这也导致苹果指责Meta“虚伪”。今年4月,在Meta推出47.5%的抽成后,苹果表示:“这表明,虽然他们想让苹果免费,但他们很乐意利用自己的平台,从创作者和小公司那里获利。”
开发者们表示,在苹果和其他公司大举进军VR市场之前,Meta有能力跟踪应用程序,或者给一些应用设置障碍,来扮演“造王者”的角色。一些游戏被降级到试验性的App Lab商店中,而一些最好的游戏——如健身游戏《BeatSaber》和《Supernatural》——已经被Meta收购。
Meta与开发者的另一个摩擦点,是Meta在VR应用商店的“开放”程度上的转变。
Meta的内容生态系统总监Chris Pruett表示,VR团队在应用商店是否应该允许开发者在限制相对较少的情况下上传内容,或者应用程序是否应该由公司进行更多审核——类似于苹果对其应用商店的做法——的问题上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辩论”。
Pruett说,Meta发现,宽松的标准会导致用户对低质量的内容感到失望,因此平台应该扮演好看门人的角色。但开发者表示,由此产生的门槛可能缺乏透明度。
Glimpse Group的首席执行官Lyron Bentovim说:“在Quest商店里买东西的体验很糟。比苹果和安卓商店更糟糕。”
元宇宙平台Rooom的首席信息官Sebastian Gottschlich则表示,他们的应用花了9个月才入驻Quest商店,而苹果商店相同的流程只需不到2周。
虚拟会议公司Avatour的首席执行官Devon Copley表示,他在独立开发者留言板上发帖寻求支持,但“完全没有答复”。他表示,Meta与开发者之间的联系“完全消失了”。“这真的很令人沮丧,因为硬件的发展很棒,硬件平台也很棒,他们正在做的事情令人惊叹。但他们与开发者的关系却没有维护好。”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近期以来,从能源到金属再到农产品,大宗商品的价格纷纷出现了回落,这让人们看到了通胀开始缓解的希望。通胀如果见顶甚至出现回落,那么美股也将迎来复苏。
美国天然气上个月暴跌逾32%,美国WTI原油上月下跌7.6%,小麦、玉米和大豆的价格都回落至3月底的水平,自5月初以来棉花价格跌幅超过三分之一;LME期铜价格上周刚刚跌破了每吨8000美元,这是2021年初以来的首次。随着关于全球经济衰退的警告声甚嚣尘上,几乎所有工业金属眼下都面临承压。
当然,从更长时间来看,许多原材料的价格仍处于高位,但价格确实是在回落了,而且仍然处于下跌趋势中。基金管理公司Navellier & Associates首席投资官路易斯·纳维尔指出:“大宗商品价格回落是通胀正在降温的明确证据。”
在美股创下数十年来最为糟糕的上半年表现时,以能源股为主的大宗商品公司股票是投资者为数不多的避风港之一。尽管石油生产商埃克森美孚和西方石油公司的股价已较本季度早些时候的高位下跌,但它们今年上半年的涨幅分别为44%和105%。
交易员和分析师表示,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部分原因可以看作是投资者的撤退,此前他们涌入能源、金属和农作物市场以对冲通胀。摩根大通大宗商品策略师Tracey Allen表示,在截至6月24日的一周内,约有150亿美元资金撤出了大宗商品期货市场。
StoneX Group的大宗商品经纪商Craig Turner表示:“我不知道美联储的政策是否已经令经济放缓,但现在基金经理们认为经济正在放缓。”
供给端的压力也在缓解,美国能源情报署(EIA)上周发布报告称,在截至6月24日的一周内,美国平均石油产量为1210万桶/日,是自2020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此外,受该国自由港爆炸事故的影响,将更多的天然气留给了国内市场,导致天然气近期出现暴跌。更高的抵押贷款利率也在给房地产市场降温,降低了原材料的需求。
分析师指出,大宗商品的价格的暴跌将使火热的通胀降温,美联储也就没有必要大幅收紧货币政策了,美股也将重新开始上涨。
由于上海工厂因停产,特斯拉公司在截至6月份的三个月里在全球交付了254,695辆汽车,结束了两年来的季度环比增长。
这一结果于周六公布,低于华尔街分析师平均预测得出的26万辆汽车交付量的预期。这个数字低于特斯拉前三个月创纪录的310,048辆,但高于去年同期的201,250辆。
特斯拉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供应链持续面临挑战,工厂关闭超出了我们的控制。”
对特斯拉来说,交付数据是一个受到密切关注的指标,因为它能让人洞察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可能的财务表现。这一数字也被普遍视为电动汽车需求的晴雨表,因为这家总部位于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的公司 TSLA 一直引领着电池动力汽车市场。
我们美股投资网看到了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一份内部备忘录中警告称,这将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季度”。但上海的停摆可能让最近一个季度的数据显得有些异类。马斯克今年早些时候表示,他预计第三和第四季度的产量将“大幅提高”,特斯拉今年的产量有望扩大到150万辆以上。
特斯拉没有按地域划分全球销量,但美国和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其最大的市场。该公司目前生产Model S、X、3和Y车型,并计划开始生产皮卡、半卡车和跑车。
在本季度即将结束的日子里,虽然马斯克在Twitter上保持沉默,但其他高管向客户交付了汽车,包括设计总监弗朗茨·冯·霍尔zhausen。季末往往是全员出动的时刻,全公司的员工都会在最后几个小时帮忙送车。
马斯克自从“C位出道”以来,已经近10天在社交媒体不发表任何推特。对于这位正在以440亿美元收购推特的亿万富翁来说,这是他近5年来最长沉默。
据美国犹他州《德律撒新闻报》报道,在马斯克沉默的这段时间里,其推特账户粉丝数量超过一亿,在推特用户中排名第六,仅次于奥巴马、贾斯汀·比伯、凯蒂·佩里、蕾哈娜和C·罗纳尔多。
值得注意的是,马斯克的这次推特“静默期”恰巧发生在他的18岁的儿子泽维尔申请改名“换性”,要和马斯克断绝关系的消息曝光之后。马斯克在6月21日的一封电邮中回应称,要捍卫“女儿”的隐私权:“她不想成为公众人物。我认为捍卫她的隐私权很重要。”
在那之后,马斯克的推特账号就陷入了沉默。这样的“沉默”无疑会让投资者感到紧张。对部分投资者来说,马斯克就是特斯拉,特斯拉就是马斯克。
马斯克没发推特的原因有很多,美股投资网猜测这位企业家收购推特这家社交媒体在做出努力可能是最大的一个原因。沉默可能意味着谈判正在进行。
推特最近向马斯克提供了一大批数据。这些数据主要与推特上的2.29亿日活跃用户和每天约5亿条的推文有关。但马斯克认为,这些数据还不足以分析出推特上的机器人账号比例。
为此,马斯克又于上周五向推特发出了另一封律师信,要求推特提供更多信息。事实上,推特一直在“竭尽全力”地满足马斯克的要求。
而关于该应用程序上机器人数量的数据,以回应他对垃圾邮件账户的担忧。他认为这个数字可能比推特说的要高,而且这个差异可能会影响公司的价值。
现在推特拒绝评论马斯克沉默的原因。
马斯克也可能退出推特,因为他一直在其他论坛上与投资者交谈。马斯克在过去几周出席了彭博社和英国《金融时报》举办的会议。他还采访了硅谷的特斯拉车主。
这些事件让人们对他的推特收购、特斯拉在得克萨斯州和德国新工厂的产量增长、电动汽车竞争以及该行业的供应链问题产生了一些不同的见解。
更令人担忧的问题是马斯克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就他的推特习惯展开的斗争,以及他是否在遵循2018年的一项协议。也就是让特斯拉董事会批准他所有可能影响市场的推文。这场“战斗”可能会愈演愈烈,不得不暂停发推文。
对投资者来说,发推特似乎是一个奇怪的话题,但在推特上关注马斯克以及特斯拉的任何信息是都必须做的事情。因为马斯克会在平台上发布有关生产、车辆和其他特斯拉项目的重要消息。更重要的是,特斯拉不像传统汽车公司那样做广告,马斯克就是非常形象的代言人。
马斯克的沉默也许是一件好事,为什么呢?在2017年10月马斯克最后一次没有发推文之后的三个月里,特斯拉的股价上涨了约10%,比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了约1%。
特斯拉今日上涨1.24%,价格为681.79美元。
半导体制造巨头美光科技Micron代号MU 发布了截至2022年6月2日2022财年第三财季的业绩,虽然其第三财季逆势录得营收符合市场预期、调整后每股收益高于预期,但由于其第四季度业绩指引远低于预期,盘后美股股价一度跌超6%,后跌幅收窄。相关 AMD NVDA INTC QCOM TSM
美光业绩指引反映出其两个关键市场的放缓:电脑和智能手机。虽然美光高管在描述未来需求时所用的表述是“有所减弱”,但从具体数字来看,芯片行业的需求或已出现了断崖式下降。
受到供应链阻力、消费者支出大幅放缓等综合因素影响,美光股价在过去一年一直处于稳步下跌趋势,12个月内下跌了约30%;年初至今,美光股价累计下跌40%。
对于美股投资者来说,在未来几周随着第二季度财报季正式拉开序幕,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三季度盈利高于预期
具体来看美光核心财务指标:
第三财季调整后EPS为2.59美元,高于分析师预期2.45美元。
第三财季调整后收入86.4亿美元,符合市场预期。
第三财季调整后毛利率47.4%,略低于分析师预期47.9%。
第三财季运营现金流38.4亿美元,逊于分析师预期44.2亿美元。
第三财季回购了约1380万股普通股(9.81亿美元),季度末拥有现金及等价物119.8亿美元。
具体来看其按部门的营收情况:
计算机和网络业务部(CNBU)录得38.95亿美元的营收,同比增加18%,环比增长13%;
移动业务部(MBU)录得19.67亿美元,同比下降2%,环比增长5%;
存储业务部(SBU)录得13.41亿美元,同比增长33%,环比增长15%;
嵌入式产品业务部(EBU)录得14.35亿美元,同比增长30%,环比增长12%。
四季度业绩指引惨淡
此外,美光科技也发布第四财季业绩指引,并宣布将在7月26日以现金形式向截至2022年7月11日营业结束时在册的股东支付每股0.115美元的季度股息。
预计第四财季调整后EPS为1.43-1.83美元,低于分析师预期2.57美元。
预计第四财季调整后收入68-76亿美元,低于分析师预期91.4亿美元。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存储芯片制造商之一,美光的产品主要用于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和其他设备,此外美光还通过在数据中心、电动和互联汽车、5G、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扩张实现增长。
与更广泛的半导体市场相比,内存行业历来更具周期性,并受到定价的严重影响,今年以来受到PC和智能手机市场波动的影响,美光科技也经历了需求疲弱,从而导致增速放缓,其总裁兼首席执行官Sanjay Mehrotra表示:
由于我们的团队在技术、产品和制造方面的出色执行,美光在第三财季实现了创纪录的收入。最近,行业需求环境有所减弱,我们正在采取行动,在2023财年缓和我们的供应增长。我们对内存和存储的长期市场需求充满信心,并为实现强劲的跨周期财务业绩做好了准备。
Mehrotra在上个季度曾表示,与许多公司一样,近期美光看到能源、运输、原材料和工人工资费用都在上涨。不过他也表示,美光能够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来提高效率,从而抵消通胀压力。
华尔街对美光的长期评价仍然很高,75%的投行仍予“强力买入”评级。鉴于美光股价已经从高点下跌了近45%,Zacks此前表示,美光股价较其10年高点折让约85%,投资者可以在等美光发布最新业绩指引后再做出投资决策。
随着标普500指数在上半年累计下跌了约20%,那些押注于股市将下跌的投资者的篮子的跌幅也更大。例如,高盛旗下一个被做空最多股票指数下跌了37%,这表明看跌者在搜寻受股市下跌影响最大的公司方面做得特别好。
随着美联储开始实施数十年来最激进的货币紧缩政策,从3B家具(BBBY)到尼Nikola(NKLA)和Beyond Meat(BYND),那些曾经毫无问题的盈利公司突然纷纷崩盘。这三只股票都下跌了至少50%,这对做空者来说是个利好。
Tallbacken Capital Advisors创始人Michael Purves表示:“很多高价位的股票被炒到了愚蠢的水平。它们率先提供了良好的做空机会。”
多年来,赎回美股投资者被牛市麻木的涨势所淹没。HFR编制的数据显示,规模达1万亿美元的买入多空对冲基金行业在第一季迎来资金流入。该行业曾连续六年遭遇资金撤出。据数据分析公司S3 Partners估计,今年迄今为止,整个市场的卖空者坐实了约3000亿美元的未平仓收益。
S3预测分析主管Ihor Dusaniwsky表示:“市场呈下行趋势,空头在下行中赚钱,同时他们在2022年积极做空的规模约为1440亿美元。非必需消费品和科技股是最适合做空的行业。”
在今年之前,在股市持续上涨的过程中,熊市几乎消亡。如今,随着美联储承诺抗击炙热的通胀,并放弃救市的角色,做空者开始崭露头角。
做空股市的意外之财提振了通常同时做多和做空股市的对冲基金的表现。截至今年5月,HFR追踪的指数比标普500指数高出约5个百分点。与过去13年相比,这是一个惊人的命运逆转,当时对冲基金每年都落后于市场。
Tuttle Capital Management首席执行官Matthew Tuttle称,这是“某种程度上的证明,显然,在美联储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的环境下,做空是很难赚钱的”。
他补充称:“如今,美联储开始收紧流动性,这要容易得多。不幸的是,对于做空者来说,市场不会永远下跌,所以他们需要趁市场还在时好好享受。”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辉瑞逆势走高,涨近3%。消息称,新冠疫苗生产商辉瑞及其合作伙伴BioNTech宣布与美国政府达成一项全新的新冠疫苗供应协议,价值总计达32亿美元。美国政府当前正为今年秋天的新冠疫情有可能升温做好充分准备。
此外,辉瑞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提交了抗新冠病毒治疗药物Paxlovid的新药申请,将用于治疗高危新冠患者。
辉瑞此次提交的新药申请具有2/3期EPIC-HR和2/3期EPIC-SR研究数据的支持。这些研究表明,与安慰剂相比,患者在症状出现后五天内服用Paxlovid的住院或死亡率总体减少了84%。
相关资讯
辉瑞(PFE)向FDA提交新冠治疗药物Paxlovid申请住院或死亡率降84%
辉瑞(PFE)与美国政府签署新协议供应价值32亿美元新冠疫苗
隔夜美股大公司涨幅榜
注:表格中为总市值大于500亿的美股上市公司,按最新收盘涨跌幅由高到低排列。
隔夜美股成长股涨幅榜
注:表格中为总市值大于100亿的美股上市公司,按最新收盘涨跌幅由高到低排列。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