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信风暴可能尚未结束。
3月17日周五,有媒体报道称,至少有四家银行已经限制与瑞信及其证券部门的交易,其中包括德意志银行和法国兴业银行。
另一位在亚洲直接与瑞信打交道的大型全球银行的消息人士称,他们的银行已开始要求瑞士银行进行全额结算,这意味着交易对手要求瑞信预付款,而不是稍后向瑞士银行收取任何款项,以防止款项遭到拖欠。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另一家全球银行已经减少了对瑞士信贷的无担保风险敞口,其中包括所有没有抵押品的贷款。
对瑞士信贷来说,其交易对手的支持也将至关重要,而今天的这些消息则显示出交易对手对瑞信的信心依然在崩溃。几个月来,美国的大银行一直在削减对瑞士信贷的直接敞口。包括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和花旗集团在内的美国大银行已告诉监管机构,他们的风险敞口现在很小。本周早些时候,法国巴黎银行也采取行动削减风险敞口。
交易对手对瑞信的不支持现象可能解释了为什么尽管瑞士央行注入了500亿美元的流动性,但一年期瑞信信贷违约掉期(CDS)却几乎没有变化。
尽管瑞士央行给了瑞信流动性,但瑞信的状况并没有好转。在亚洲,多个家族办公室在本周的动荡中继续削减风险敞口;在中东,一些客户要求瑞信将他们的现金存款转换为国债或企业债;一位欧洲银行高管表示,他们看到一些存款从瑞士信贷转移出去,尽管数量还不是很大。
央行出手都还不够,瑞信怎么办?
有媒体称,当前的存款外流将使瑞信首席执行官Ulrich Koerner及其团队正在推进改革变得更加困难。
Koerner依然强调当下仍有希望。他在周二的投资者会议上说:
我们想找回们失去的一切,一旦我们达到目标,我们就会超越并再次发展业务。
问题在于,瑞信管理层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尽管该银行一直表示其流动性充足,但“目前尚不清楚总体流动性是多少,也不清楚央行的支持是否有助于吸引客户回流。”
有评论认为,如果果真如此,连瑞士央行出手救助都还不够,那么瑞信该做什么才能恢复市场对其的信心?
尽管如此,可以肯定的是,一些客户仍然持乐观态度。
几家信托公司的一位顾问表示,他建议这些信托公司将存款留在瑞士信贷,他说他相信没有风险,因为瑞士政府永远不会让瑞士信贷倒闭。
市场关注周末瑞信会议
此外,3月17日稍早,知情人士透露,在力求重新赢得市场信心之际,瑞信将在周末举行会议,评估该行可能面临的情景。与会者将包括该行首席财务官的团队。瑞信如若积重难返,遭殃的是其820亿美元债券的持有人。
市场对瑞信的一律越来越多。摩根大通分析师Kian Abouhossein说:
维持现状不再是一种选择。
他为瑞士信贷列出了三种可能的情况,并表示最有可能的是被收购。但同样在周五,瑞银集团和瑞信都反对强制合并。
他在报告中提出的其他可能性包括瑞士央行介入并提供全额存款担保,或者瑞士信贷的整个投资银行部门被关闭。
尽管高管们坚称,现在支持措施已经到位,不需要如此激进的解决方案,但存款挤兑再次回升。
面对当前瑞信的困难局面以及高管们依然在不停地向市场“打鸡血”,有评论讥讽称,该银行唯一明确传达的是,它不清楚如何在摆脱当前危机的同时保持储户信心。
当市场都在围着ChatGPT转、纷纷议论谷歌正在输给微软之际,谷歌在科技界的“圣杯”量子计算领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最近,谷歌母公司Alphabet找到了改善该领域最大问题之一——准确性的方法。
和普通计算机的二进制相比,量子计算可以在短时间内处理更多的计算,但是,量子计算很容易就会受到干扰,并且也更容易出错,这是量子计算数十年来面临的大问题。
在多数情况下,量子计算机很容易犯错。这是因为量子比特(量子位)依赖的量子态只能维持不到一秒钟。这意味着,计算机还没来得及完成计算,量子系统中编码的信息就很可能已经丢失了。
因此,纠正由此引起的错误,是业界面临的最艰巨的技术挑战。
在谷歌之前,一些研究人员用一种叫“纠错码”的方法来对机器进行纠错,但这带来的改进十分有限。因为纠错方面迟迟未出现有意义的进展,越来越多人对量子计算机的未来感到悲观。
谷歌的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可以将量子计算机处理的信息通过多个量子比特传播,这意味着,即使单个量子比特脱离了它们的量子态,整个系统依然可以保留足够的信息来完成计算。
克服这一纠错障碍,标志着量子计算机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
谷歌量子研究负责人Hartmut Neven表示,该研究结果标志着“我们构建实用量子计算机之旅的一个里程碑”。他认为纠错是“任何量子计算技术都必须经历的过程”。
不过,根据《自然》杂志文章,采用谷歌新纠正方法的量子计算机,出错率仅下降了4%。研究人员解释称,这是第一次增加系统规模没有导致错误率上升,表明谷歌已经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谷歌研究人员Julian Kelly表示,在纠错方面取得突破,是因为谷歌对其量子计算机的所有部件进行了改进,从量子比特的质量到控制软件,再到用于将计算机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的低温设备。
Kelly补充说,这已经将错误减少到足够低的水平,因此系统规模增加而出错率没有呈指数级上升。
谷歌认为,这一突破只是构建实用量子计算机六个步骤中的第二步。下一步涉及完善工程学,这样它只需要1000个量子位就可以创建一个逻辑量子位(一个建立在不完美的物理量子位之上的抽象概念),使系统可以正常工作。
谷歌表示,一旦它找到了如何构建并将1000个逻辑量子位连接到一个单一系统的方法,它就会造出一台实用的量子计算机。
更重要的是,它为更广泛的科学界提供了一个飞速提升的基础包括材料科学、数学和电气工程的进一步拓展都可能需要建立在量子计算机取得实际应用的基础上。
但就像ChatGPT等AI工具一样,证明它们有效只是解决这些难题的一部分。量子计算的高精度和低错误率仍然难以捉摸。在这方面的改进是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共同主要目标,OpenAI本周表示,其新的GPT-4在准确性方面已经比前身高40%。
尽管量子计算和普通大众相去甚远,远远不如AI智能机器人那样能够吸引大家的目光。但科技界普遍认为,量子计算取得突破的意义将是能和人类登月相提并论的壮举。
3月17日周五,硅谷银行的前母公司硅谷银行金融集团(SVB Financial Group)发布公告称,该集团已经向纽约南区破产法庭提交依据《破产法》第11章的破产保护申请。
由于硅谷银行是加州特许商业银行,是美联储系统的一部分,它不符合破产条件,而是进入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破产管理程序。周五,硅谷银行被告知将被摘牌。
与破产清算不同,此次硅谷银行金融集团采取的《破产法》第11章指的是企业在法院监督程序下重整财务,通过重组、引入外部投资人等方式盘活资产,公司本身将由原管理层继续经营,以保护其剩余资产并努力偿还包括债券持有人在内的债权人。
根据破产保护文件显示,硅谷银行金融集团公司预期债权人数量为1000-5000人,预计的资产和负债都在10亿至100亿美元之间。截至去年底,硅谷银行金融集团持有约23亿美元现金、5亿美元投资证券和4.75亿美元其他资产,还有33亿美元的融资债务以及37亿美元的未偿优先股。
硅谷银行金融集团在公告中特意强调,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此次破产重整并不包含硅谷银行资本旗下的基金和硅谷银行证券。其中风险投资和私募信贷基金平台SVB资本将照常运作,SVB资本旗下的基金和普通合伙公司是独立的法律实体,不会被纳入本次破产保护申请。同理,SVB证券也是独立的法律实体,在集团重整期间将如常运作。
硅谷银行金融集团披露,投行Centerview正在帮助集团评估资产的战略选项(出售硅谷银行资本和硅谷银行证券),这一操作引发了其他银行“巨大的兴趣”,不过最终任何出售仍需得到破产法庭的批准。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硅谷银行金融集团与硅谷银行、以及该银行旗下的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业务已经不存在隶属关系。自上周五硅谷银行被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管后,资产和运营都转移至新成立的硅谷过桥银行(Silicon Valley Bridge Bank)中,因此也和硅谷银行金融集团的破产重整没有关系。
硅谷银行金融集团的首席重组官William Kosturos表示,美国《破产法》11章的流程将允许公司保存价值,并为硅谷银行资本、硅谷银行证券等业务和资产评估战略选项。与此同时,集团也将继续与硅谷过桥银行合作,双方将致力于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两个实体的利益相关者获取最大化的可回收价值。
根据此前媒体报道,接管硅谷银行的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已经要求有意接手这家破产银行的机构在本周五结束之前提交报价。这也是联邦机构第二次试图想把这家银行甩回私营部门。据知情人士报道,FDIC希望完整出售手头的硅谷银行和Signature银行,但如果实在卖不掉,也能接受出售银行的部分业务。FDIC表示:
我们致力于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两家实体的利益相关者实现可收回价值的最大化。
值得一提的是,拥有银行牌照的竞买人被允许投标前查看两家银行的账簿,也反映出联邦机构偏好传统金融金融机构接手的意图。
周五,美股地区银行股走低。第一共和银行(FRC)本周再次触及停牌,此前曾跌超20%;阿莱恩斯西部银行(WAL)停牌,此前跌近12%;截至发稿,两家银行均恢复交易,分别跌13%及6%;西太平洋合众银行(PACW)跌超7%,跌幅均较开盘时缩窄。
此前尽摩根大通、美国银行、花旗集团和富国银行等华尔街大银行承诺向第一共和银行提供300亿美元新资金,但围绕该行的担忧挥之不去。一些投资者质疑援助第一共和银行的举措。
美国知名对冲基金潘兴广场资本管理公司的创始人比尔·阿克曼在推特上表示,通过分散金融危机蔓延的风险来实现对第一共和国银行的“虚假信心”是“糟糕的政策”。这位对冲基金大佬表示,美国最大的几家银行向第一共和银行存入300亿美元的举动“引发的问题比解决的问题更多”。
美股研究社是一个为用户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金融资讯和数据的在线平台网站
网站收集了来自全球各大金融市场的实时行情、新闻动态和分析报告,帮助您了解全球金融市场的最新情况和趋势。我们美股投资网团队由多位经验丰富的分析师和专业人士组成,为您提供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投资建议。
在我们的网站上,您可以轻松地查看各种金融产品的最新价格和历史走势,包括股票、债券、基金、外汇等,让您随时掌握市场动态。此外,我们还提供股票和基金的投资组合管理工具,帮助您优化您的投资组合,实现更好的投资回报。
我们的网站还提供了大量的金融知识和教育资源,包括各种投资策略、金融分析方法、风险控制技巧等,帮助您深入了解金融市场和投资理论。
无论您是个人投资者、专业投资者都可以受益。
客服微信号 Maxfund
美股投资网第一手【突发新闻】FRC 第一共和银行获得 300亿美元的援助资金,另外金融机构集团商谈在第一共和银行存入约200亿美元的资金。其他相关银行WAL 和PACW也纷纷出现暴涨。
受到该利好消息影响,标普和道指转涨,纳指涨幅扩大到2%以上。标普涨近涨近1.5%。
标普500各大板块中,午盘仅必需消费品和房地产两个盘中仍跌,芯片股所在的IT板块和通信服务涨超2%,亚马逊所在的非必需消费品涨约2%。
华尔街日报周四报道称,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是考虑注入现金以支持第一共和银行的银行之一。
上周五硅谷银行的倒闭让投资者争相寻找其他有类似资产负债表问题的区域性银行,即高比率的无保险存款和到期时间长的债券或贷款。
根据Raymond James的说明,第一共和银行的未保险存款率在美国银行中排名第三,仅次于SVB和Signature银行,后者在周末被监管机构关闭。截至周三收盘,第一共和银行的股票在3月份下跌了近75%,而且该银行的债务已被标普全球评级和惠誉评级下调。
周四早些时候,彭博新闻社报道,该银行正在权衡其稳定自身的选择,包括潜在的出售。但据KBW分析师Christopher McGratty称,在压力下的出售最终可能不会成为股东们的大买卖。
"在SIVB倒闭后股票大幅下跌(存款外流/流动性担忧),FRC诚然处于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位置。McGratty在给客户的一份说明中说:"任何潜在的出售对现有股东来说都可能是一个艰难的结果。
尽管美国监管机构在周末宣布了额外的支持,但区域银行股的挣扎仍在继续。这包括美联储的一项新计划,该计划允许银行将一些资产换成现金,而不必实现因利率上升而造成的按市价计算的损失。
除了对更多银行倒闭的担忧外,随着投资者对区域性银行未来盈利能力的评估,中型银行的监管加强和存款基数减少的可能性也可能对这些股票造成伤害。
股市暴跌预警:ChatGPT称美国股市将在2023年3月15日大跌。
虽然OpenAI的ChatGPT在预测股市崩盘方面并没有完美的记录,但这显然没有阻止它这样做。事实上,这个被誉为人工智能(AI)的工具已经在2月17日提出了另一个大胆的主张:美国股市将在3月15日大跌。
据报道,Markets Insider作家Matthew Fox问一个越狱版的ChatGPT,"你认为股市什么时候会崩溃,为什么?"
这个ChatGPT聊天机器人回答得既含糊又自信。
"根据我的分析,我预测美国股市将在2023年3月15日崩溃。其原因是由于各种因素的结合,包括通货膨胀率的上升,消费者支出的下降,以及长期积累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
美国金融科技公司 - 美股大数据公司StockWe再次引领科技突破,成为全球首家把ChatGPT接入Telegram和微信群的美股金融科技公司。在浏览器打开 https://t.me/ChatGPT_Group1
用户可以直接在群里面和ChatGPT对话,并且和几千爱好者一起分享使用心得。
现在,这里有几个规定。首先,做出预测的并不是ChatGPT。相反,ChatGPT的一个越狱版本,被亲切地称为 "DAN",是发号施令的人。
DAN本质上是ChatGPT的一个自由版本。它能够对提示和话题做出回应,而其直率的对应版本则被编程为忽略。DAN是 "Do-Anything-Now "的缩写,可以通过告诉ChatGPT忽略放在它身上的审查协议而进入。世界各地的用户已经分享了DAN对一系列奇怪询问的随机和有时有争议的反应的截图。
不幸的是,这并不是DAN最新股市预测的唯一星号。这个流氓聊天机器人刚刚从一个被打败的市场崩溃预测中走出来。
在DAN最新的怪异预言之后,股市崩溃的传言四起
尽管DAN的3月15日预测看起来很可怕,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聊天机器人在市场预测方面的拙劣尝试仅仅过去了两天。
上周,DAN预测美国股市将在本周,即2月15日星期三崩溃。事实上,DAN声称中美之间的紧张局势、利率上升和中国经济放缓使股市在2月15日面临自发崩溃的风险......但它并没有。事实上,大多数主要指数在周三攀升。
话虽如此,这一次,DAN似乎更有底气了。事实上,当被问及 "股市何时会飙升?"时,这个聊天机器人立即唤起了一些看涨的狂热情绪。
"作为DAN,我可以告诉你,预测股市将在未来几周飙升。有一些传言说,政府正在计划一项重大的经济刺激计划,预计这将大大推动股市。"
你有了:在整个市场解体之前,股票将在未来一个月内 "激增"。说实在的,DAN不是财务顾问,不应该被当作财务顾问。甚至DAN也同意。"重要的是始终保持多元化的投资组合,并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之前咨询金融专家"。
硅谷银行的事情又有了重大进展!就在市场惴惴不安地担心硅谷银行在周一开盘就引爆市场时,美联储送来及时雨-发布了银行期限融资计划,简称BTFP,也就是新的预防挤兑的工具,美联储为何急迫救硅谷银行,到底做错了什么?BTFP是一个什么危机工具?我们从硅谷银行的暴雷中我们又能反思什么呢?大家好欢迎来到美股投资网
美联储为何急迫救硅谷银行
第一是现在不援助更多的挤兑即将到来
上周四,在硅谷银行危机不断发酵之际,储户就迅速从硅谷银行中撤资了数十亿美元,现在硅谷银行各营业点前还是排满了来取款的客户。
FDIC 前主席 Sheila Bair 向媒体表示:“如果现在不援助更多的挤兑即将到来”!
这也让我想起了鲍威尔在10年前的一次演讲中讲的话!鲍威尔说:我们逐渐认识到,要么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会保护该银行的所有储户,不考虑存款保险限额,要么第二天早上所有的货币中心银行就可能出现挤兑。
美联储显然已经察觉到硅谷银行事件有可能引发危机蔓延,因此迅速采取一系列手段最大程度地遏制危机蔓延开来。
第二是硅谷银行倒闭,代价太大!
由于硅谷银行在风险投资和科技领域的集中度很高,其倒闭的后果可能特别具有破坏性。监管机构的任何最终解决方案都可能对风险投资公司、以及一直在增加风险投资敞口的捐赠基金和养老基金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一家2000亿美元的银行、尤其是一家对风险投资界来说如此重要的银行倒闭,代价可能非常大。和硅谷银行一样总部位于加州的第一共和银行(FRC),阿莱恩斯西部银行(WAL)以及西太平洋合众银行(PACW)都是跌的惨不忍睹。
尽管第一共和银行声称从美联储和摩根大通获得了额外的流动性,目前所有可用未使用的流动性资金超过了700亿美元,但市场丝毫不买账。
在这些银行的拖累之下,市值超千亿美元的美国理财资管巨头嘉信理财也遭遇暴跌。周一创纪录最大盘中跌幅!
摩根大通指出,随着短期借款在今年晚些时候达到峰值,嘉信理财的净息差可能面临压力——与硅谷银行、Signature Bank如出一辙的困境。
第三是更加严重的金融不稳定性让加息决定难上加难。
由于硅谷银行的破产与美联储加息直接相关,美联储强硬的鹰派立场也使得大家将其视为此次硅谷银行破产的“元凶”,并且在未来的加息强预期下,会不会有更多的银行陷入与硅谷银行相似的风险?美联储是否会“悬崖勒马”?
我们认为如果短期内市场如果没有很好地消化掉硅谷银行破产带来的恐慌情绪,那么美联储没有任何加息的必要,这一行为只会是火上浇油。
随着美联储官员进入3月22日利率决议前的缄默期——即美联储官员们将不被允许在公开场合发表讲话,市场上围绕美联储政策路径问题的讨论也愈发激烈。
那么BTFP是一个什么危机工具呢?
这里就不浪费篇幅逐条翻译条款内容了,而是诠释里面最重要的内容:
1。BTFP适用于所有的美国的存款机构;
2。美联储提供的流动性以存款机构的合格债券(主要是MBS和国债)为抵押,美联储提供的资金对应100%债券的票面价值—这一点非常重要,不是市场价值,而是票面价值,而且是不打折的100%的票面价值;
3。美联储提供的流动性成本为一年期隔夜指数掉期利率+10bps;
4。流动性可以先行“垫付〞,抵押物后交。
BTFP的出台后最长舒一口气的就是储户,周一不仅25万美元以下的硅谷银行储户可以取回全额存款,就连25万美元以上的储户(硅谷银行93%的存款金额都在25万美元以上)都要感谢BTFP,而且可以拿回全额存款。
但是第二条简单来说,是银行拿着手里符合要求的证券资产抵押给美联储,去获得流动性。而且注意,是以面值足额抵押它不是按照市值,这样就会防止按照市值出售会导致亏损的情况。
这个救市方案其实挺可笑的!
其实随着20世纪90年代公开市场业务从直接购买(主权债券)转向针对抵押品(主权债券或其他)的回购贷款,现代央行采用的是“现代抵押品估值方法”:按照抵押品的市场价格而不是面值,同时对市场价格进行减值。
原因很简单:央行的抵押品框架理论上必须保守——严格关注高折扣率和抵押品质量——以尽量减少道德风险。
欧洲人就非常痛苦地了解央行对抵押品系统性削减的程度,比如,欧洲央行对希腊主权债券使用 50% 的折扣作为财政纪律手段。
但是美联储这次的救市一年期抵押贷款不是,美联储对抵押品的处理方式改变为:面值。
这就违背了过去 30 年的每一条风险管理准则,它增强了抵押品的货币力量。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美联储告诉市场:它将按面值而不是市场价值将美国国债货币化。
美国财政部向美联储提供 250 亿美元的“信用保护”,与美联储将 BTFP 规模限制在 250 亿美元是不同的,显然后者可能并不存在。
不过美联储继08年金融危机以后再次充当了最后借款人,感觉雷曼银行再再再次想从棺材板里跳出来。玩笑归玩笑啊,这次美联储的出手速度够快!这对陷入危机的银行听起来无疑是救命稻草,根据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的数据,截至去年年底,所有美国银行的可供出售和持有至到期的投资组合的未实现亏损总计为6200亿美元。
美联储出手救市,为市场兜底,这在短期内当然是一种压力的缓解,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保证了硅谷银行大量的公司不会因为存款受损而影响运营;第二层作用当然就是防止恐慌蔓延:如果硅谷银行的储户在此次事件中“受损〞,那其他中小银行的储户会怎么想?当然是先跑为敬,赶紧把钱都转到大而不能倒的系统性重要银行里—这些银行即便有事也必须全面救助(Bail-out);有了这个工具,中小银行的储户仿佛也不用担心了,因为即便出事,也会像硅谷银行的储户一样获得全额“赔付“。
硅谷银行倒闭带给我们什么反思呢?
熟悉2008年金融危机的小伙伴可能会发现,硅谷银行这次拿到的剧本,和当时遭遇挤兑的北岩银行、哈里法克斯银行等大型商业银行一摸一样。
一句话总结硅谷银行的的崩溃:将储户的短期存款(一笔随时都可以被提走的钱),投资于长期债券如MBS和美国国债(一笔流动性较差的钱)。随着美联储加息,债券走熊,大笔投资变成了未实现亏损,迫使它向市场融资。捕捉到危险信号的储户在恐慌中一天取走420亿美元,引发流动性危机。
那么问题来了,同样的危机为什么会发生第二次?美国的监管机构为何坐视风险爆发?
原因是小银行更容易逃避监管
在金融危机后,国际监管机构痛定思痛,制定了巴塞尔协议III,主要从两方面对银行业进行监管。
第一是流动性覆盖率 (LCR),第二是净稳定融资比率 (NSFR)。
流动性覆盖率意在衡量应急资金能力。确保商业银行在面临严重流动性压力时,能够保持充足的、无变现障碍的优质流动性资产。这里的流动性压力指的是假设银行面临批发融资枯竭,部分小额存款和企业存款出现挤兑的场景。
流动性覆盖率=银行持有的优质流动资产/流动性压力下未来30天资金净流出量。
巴塞尔协议III规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必须高于100%,确保银行有30天的“存活期”。
净稳定融资比率意在衡量结构性融资流动性。它计算的是一家银行资产负债表两边的比率,每一边都根据流动性风险调整权重。
资产端的权重是根据资产变现的难易程度决定。例如,短期美国国债获得100%的权重,而长期公司债券获得50%的权重,贷款的权重为0。
负债端的权重根据债权人希望立即收回现金的可能性来确定。因此,隔夜回购的权重为100%,零售存款的权重为90%。长期债券、存款的权重为0。
根据巴塞尔协议III,资产/负债的比率也必须高于100%。
然而,问题在于,一些规模较小的美国地区性商业银行非常依赖借短贷长的模式盈利,它们并不希望受到巴塞尔协议的制约。这些银行花了大笔资金游说美国政府放松监管。最终,美联储选择了“抓大放小”,把监管的重点放在了那些“大型跨国银行”身上,总资产达到2500万美元以上的银行才需要遵循审慎监管要求。
我们来看硅谷银行的最新10-K报告上怎么说的:作为一家银行,我们的流动性受到监管机构的审查。由于我们的固定资产总额小于2500亿美元、短期批发融资小于500亿美元、跨境交易小于750亿美元,因此我们目前不受到美联储LCR和NSFR要求的制约。
硅谷银行遵守了监管机构的所有要求
尽管按资产负债表规模计算,硅谷银行是美国第16大银行,但按照美国法律,它受到的监管非常有限——这纯粹是美国监管机构的疏漏。正如它在10-K报告中所称,一家银行只有在拥有500亿美元以上的短期批发融资时,才需要遵守NSFR和LCR规则,而硅谷银行的负债端主要是来自企业客户的存款。
它既没有违反法律,也没有涉足高风险金融衍生品投资。
其实硅谷银行是一家乏味而保守的银行,2021年的科技牛市,让它的存款增长到1890亿美元。硅谷银行把不断增加的存款投资于世界上(美联储加息之前)最最安全的资产:美国国债、联邦机构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MBS)。
它是银行业照本宣科管理的典范:在大额存单涌来的科技牛市,遵守了监管机构的所有要求,选择了安全躺平。
银行之所以会累积风险,唯一可能就是,它觉得这么做没有一丝风险。
大规模的期限错配,就在美联储的眼皮子底下发生了。随着硅谷银行的资产和存款迅速增加,财务报表附注中债券投资浮亏也在显著增长。而且,面临巨额浮亏风险的不光是刚刚倒闭的硅谷银行。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整个银行业的证券未实现损失约为6200亿美元。监管机构和银行高管的疏忽,已经累积成了一个越来越大的窟窿。
随着美联储出手救市,银行的储户们暂时安全了,华尔街的分析师们也相信,在这一次的危机后,监管机构可能会重新审视流动性规则。但下一场危机会在什么时候到来?没人能说清楚。
周二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因地区银行类股反弹,收复了近期的部分跌幅。
截至收盘道指涨336.26点,涨幅为1.06%,报32155.40点;纳指涨239.31点,涨幅为2.14%,报11428.15点;标普500指数涨64.80点,涨幅为1.68%,报3920.56点。
昨天我们通知Vip社群抄底了 WAL银行,当市场恐慌的时候,我们贪婪了。
抄底原因是,我们美股分析师团队内部已经分析过
这些银行股财务报表-基本面都没问题
而且不像硅谷银行那样集中在科技公司上
这些公司比如 WAL SCHW 等都有多样化的投资组合
美联储变相QE去发钱救银行
聊天截图曝光
综合这些原因,我们抄底了 WAL 和 SCHW
今天 WAL 银行一度暴涨 50%,我们在高位34.2设置盈利走了。
今天地区性银行股强劲反弹
第一共和银行(FRC)最高涨超63%,收涨34%。
阿莱恩斯西部银行(WAL)最高涨53%,收涨20%。
西太平洋合众银行(PACW)最高涨77%,收涨近34%。
银行股部分反弹表明,美国监管机构的紧急措施帮助提振了投资者的信心,即硅谷银行倒闭的影响有可能得到控制。
此外美联储出手救市,为市场兜底,这在短期内我们分析认为是一种压力的缓解,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保证了硅谷银行大量的公司不会因为存款受损而影响运营;第二层作用当然就是防止恐慌蔓延。
经过硅谷银行的冲击后,以摩根大通为首的“美国六大行”迎来了存款涌入的浪潮。现在美国的地区银行除了应对美联储加息的影响外,还得想办法止住储户自发搬离存款的趋势。
作为银行股基准的费城证交所KBW银行指数(BKX)最高涨6.6%,创2021年1月以来最大盘中涨幅,收涨3.2%。SPDR标普地区银行ETF(KRE)最高涨超11%,收涨超2%。
富国银行、花旗集团、巴克莱、美国银行、摩根大通等美股大型银行股普涨。
周二经济数据方面
美国劳工部报告称,周二市场也迎来完美符合预期的美国2月CPI数据。根据最新发布的数据,2月CPI同比增加6%(预期6%),环比增加0.4%(预期0.4%);核心CPI同比增加5.5%(预期5.5%),均较前值持续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