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信号 investMax 客服微信2号 MaxFund 客服Telegram号 meiguM 邮箱 buy@tradesMax.com 电话 (626)378-3637

gold 20 virus

Robert

 

“伴随科技进步,更多数字科技引入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农民将成为专业化极强的职业,农业也将是极具发展前景的行业。”日前,在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与拼多多联合举办的研讨会上,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员郑建锋博士如是说。

如何将先进科技与农业生产结合,促进农业全产业链更新换代是农业产业升级的大课题。研讨会上,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文康农(Carlos Watson)认为,技术可以为农民带来真正的好处,进而让整个社会受益。

“联合国粮农组织非常支持各类推广智慧农业的举措,因为这有助于促进农业粮食体系的可持续转型。”拼多多高级副总裁朱健翀认为,技术应用和普及的关键之一在于知识共享,“希望通过组织此类分享会,帮助推广智慧农业,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的益处,关注这个重要领域。”

科技把“会”种地变“慧”种地

近日发布的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为智慧农业按下加速键。中国的智慧农业如何发展,数字技术在农业中如何应用,是专家学者、科研工作者、企业以及农人等共同关注的方向。

在日前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与拼多多联合举办的研讨会上,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拼多多、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代表以及入选“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决赛的选手们,就智慧农业如何促进粮食生产及安全发表真知灼见。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所长聂凤英表示,在蜜蜂养殖产业,各种智能设备的投入和应用能有效解决养蜂场分散管理的效率问题,并降低产品质量管控的难度。智慧农业能够推动农业精细化和高效化,进一步促进农业节能减排。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学院院长李道亮认为“绿色农业的发展尤其需要智慧农业”。

随着技术进步,中国各大电商平台正在将农业科技、人工智能应用到农村电商并持续创新,使其高效推进农产品上行,助力乡村振兴。作为我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拼多多自2015年成立以来扎根农业,至今已连接1600万农户以及逾8亿消费者。首创“农地云拼”模式,惠及农产品的生产端和消费端。鼓励新农人返乡创业,并帮助他们提升“新农技”。2021年,拼多多推出“百亿农研专项”,致力于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科技普惠。此次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共同举办研讨会是该平台推动“数商兴农”的系列举措之一。

以农研大赛探索兴农新路径

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是困扰农业发展的难题。2020年、2021年,拼多多联合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和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技术指导下接连举办“多多农研科技大赛”,提倡以科技创新提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新路径。农研大赛成为拼多多为农业科技成果落地提供的重要载体。

郑建锋曾带队参加首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获得AI组冠军。在此次研讨会上他就“数字技术如何提升草莓产量和经济价值”的议题分享了观点,“实践证明智慧管理技术可以让设施种植不再依赖于传统种植经验,有效降低生产管理难度。”

与郑建锋经历相似的徐丹是第二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的参赛者。他带领的由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在校及毕业生组成的团队正在研发一种“人机融合智能”模型。徐丹在研讨会上说,“机器的优势在于快速存储和检索信息,而人脑的优势在于推理、分析和归纳。人机结合对当前中国数字农业来说是最佳的模式。”

拼多多方面介绍,“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开办至今,八成参赛者为90后。对于农业科研领域的青年才俊而言,这项赛事已成为帮助他们准确理解小农需求、针对性开发产品的平台。“多多农研科技大赛”促成了技术开发者与技术使用者的相互了解,有效提升了新技术的应用比率。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在DraftKings(DKNG)于投资者日公布其最新业绩指引后,多家投行重新对该公司进行了评级。

DraftKings将其在北美的体育博彩/游戏市场的总目标市场前景从670亿美元提高到800亿美元,并将其长期EBITDA预期提高到21亿美元。

摩根士丹利给予DraftKings“增持”评级。

该行认为“DraftKings仍然拥有25%的OSB/19%的游戏市场份额,即在美国OSB的份额为20-30%,在加拿大的份额为10-20%,但将其在美国游戏市场的份额从15-20%提高到20-25%。”

Needham给予DraftKings“买入”评级。

Needham表示“根据更高的TAM估计,我们正在提高DraftKings中期和超出收入假设,以匹配该公司在新泽西州的持续增长。我们还提高了对长期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的假设,现在假设盈利能力有一个更陡的上升趋势。投资者日的另一个亮点是与去年的共享指标相比,收益留存率有所提高,这是DraftKings和整个行业成功的关键财务指标。”

Union Gaming给予DraftKings“持有”评级。

该行认为在在动荡的宏观经济环境下,投资者对长期博彩/游戏机会的信心微乎其微。尽管监管势头的实质性加速可能是DraftKings的催化剂,行业需要重振估值,但我们预计今年不会有太大进展。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3月3日,备受年轻人青睐的B站交出了2021年全年成绩单。

据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和全年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显示,2021财年B站总营收达19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2%。其中第四季度营收同比增长51%达57.8亿元人民币。

高速增长的数字背后,是B站不断提高的商业化能力和庞大的用户群体。2021年第四季度,B站月均活跃用户同比增长35%达2.72亿,付费率提升至9.0%。

财报电话会议上,曾被寄予“视频网站中有望率先实现盈利”的B站也给出了小目标:2024年实现non GAAP盈亏平衡。

B站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睿表示:“过去三年,B站实现了相当可观的增长。用户规模增长了超一倍,收入规模增长了近两倍。迈入2022年,实现健康、高质量的增长依然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增长是手段而非目的,在扩大用户基础、提升商业化能力的同时,也将关注改善经营效率,收窄亏损,并长期致力于探索对社会有价值的事情。”

成增长新引擎

广告全年营收同比增长145%

增长,是B站2021年的关键词。

得益于广告、增值服务等非游戏业务高速增长的推动,B站2021年第四季度、2021年全年营收、各项业务纷纷保持高速增长。

2021年第四季度,B站游戏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至13.0亿元;增值服务业务收入达18.9亿元,同比增长52%;广告业务收入快速增长120%至15.9亿元;电商及其他业务收入达10.0亿元,同比增长35%。

全年来看,2021年B站广告业务收入达45.2亿元,同比增长145%;全年增值服务业务收入达69.3亿元,同比增长80%。

值得注意的是,在B站营收的四驾马车中,广告业务虽然不是贡献最大的,但却是增长最迅速的。已经连续7个季度增速超100%的广告业务正在成为B站的增长新引擎。

数据显示,广告收入占比从2020年的13%上升到2021年的23%。“长期来看,广告的占比还会继续提升。”B站首席财务官樊欣表示。

在陈睿看来,用户数量的增长和单用户变现效率增长、用户群体的不断破圈以及广告视频化趋势、B站特色的原生广告、多场景多屏幕打通更多广告场景,是B站广告快速增长的五大主要动力。

“行业中普遍认为,2022年整个数字广告市场增长将放缓,但我们仍然有信心2022年的广告业务实现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长。”

月活跃用户数破3亿

超百万UP主获得创作收入

作为“Z+世代”高度聚集的平台,高活跃用户和丰富的内容生态始终是B站的核心驱动力。

近3年来,B站月均活跃用户一直在稳步增长,总体增速保持在30%以上。2021年第四季度,B站月活用户达2.72亿,移动端月活用户达2.52亿,均实现同比增长35%;日活用户达7220万,同比提升34%。

其中,2021年第四季度用户日均使用时长高达82分钟,成为史上第四季度最高时长。用户与内容创作者的互动愈发紧密,日均视频播放量达22亿次,同比提升80%;月均互动数达101亿次,较2020年同期增长116%。

截至2021年四季度末,B站通过社区考试答题的正式会员数同比增长42%达1.45亿。B站月均付费用户增长至2450万,付费率提升至9.0%。

“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1月,B站月活跃用户数突破了三个亿,单用户日均使用时长突破了90分钟。”财报电话会议上,陈睿给出了最新数据。

过去一年,B站不断延展社区的内容品类,持续增加泛知识内容和女性向内容,并陆续出品了《人生一串》第三季、《我的音乐你听吗》、《舞千年》等口碑爆款。2021年第四季度,生活、游戏、娱乐、动漫、知识成为最受用户欢迎的内容品类。

社区规模快速增长和内容生态良性循环下,B站2021年第四季度月均活跃UP主数量同比增长58%达304万。万粉以上的创作者数量同比增长41%。2021年,超130万UP主在B站通过创作获得了收入。

盈利提上日程

高质量增长仍是首要任务

“2022年收入增长仍是公司战略的重心,过去我们在用户增长跟收入增长之间的比例是七三开,今年会调整为五五开,收入增长在今年会成为比过去更为重要的工作。”陈睿坦言。

在爱奇艺给出盈利时间表后,B站也将盈利小目标提上日程。

2022年,在保持用户健康增长的前提下,B站将通过提升单个MAU的变现率和控制运营费用,在2022年实现全年non-GAAP运营亏损率同比收窄,中期目标于2024年实现non GAAP盈亏平衡。

“盈利是所有企业的重要目标。我们一直考虑的是在选择盈利时间点和投资于长期发展机会之间的平衡。”樊欣表示。

樊欣认为,“B站2021年用户增长花费的增幅是低于61%的收入增幅的,在保证2023年达成4亿用户目标的前提下,整个营销费用在2022年占收入的比例就会开始下降;同时,在单用户变现效率提升方面,B站尚处于变现早期阶段,未来增值服务和广告业务单用户收入均还有一倍以上的提升空间。”

B站管理层对公司发展前景的信心同时还反映在了资本市场上。陈睿宣布,拟使用其个人资金在未来24个月内于公开市场购买总金额不超过1000万美元的美国存托股(ADS)。财报中,B站预计2022年第一季度收入将达到53亿元至55亿元人民币。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十九大以来,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科技创新成为各界热议的焦点,其中,AI(人工智能)领域受到广泛关注。

在AI科技发展的全球浪潮中,百度等一批中国科技企业不断推动这一技术的进步,并加速其与产业的融合,筑牢我国AI产业发展的基石。

产业智能化深入落地

开启AI科技创新竞争新征程

在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下,科技创新有着更丰富的内涵。以科创促发展,就需要科技创新加速与产业融合。

在数字化、智能化的浪潮中,AI科技正在成为各行各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比如,在产业智能化落地的过程中,产业智能化领域的领军者百度智能云以“云智一体”的创新模式把AI技术能力输送到制造、能源、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等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同时将“云智一体”应用到各行各业,加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

在百度首席技术官王海峰看来,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这赋予科技企业新的角色定位和时代使命。科技企业要勇担创新使命,不仅以数字技术创新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而且以数字技术赋能千行百业,促进实体经济数字化、智能化。

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AI技术正在与气象观测体系深入融合,通过百度深度学习开源框架,对积雪进行遥感监测,实现自动化分割,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在电力领域,利用AI中台可以提高电力使用效率。比如,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与百度智能云合作,推动AI技术在能源行业的应用。目前,基于百度AI算法的智能设备已广泛应用在输电线路通道可视化和变电站智能巡检场景。

在工业领域,坐落于苏州常熟国家高新区的生益科技基于“云智一体”的百度智能云开物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AI技术实现半成品的视觉质检,能够在生产过程中及早发现不合格产品,避免成本浪费。同时,基于AI技术实现整个厂区的安全生产,由“AI安全生产大脑”为工厂保驾护航。

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AI技术是重要的驱动力量。与以往的技术革命不同的是,中国AI技术的创新一开始就面临国际化竞争的格局,而AI技术在产业端的深入落地,则进一步增强了我国AI科技创新竞争力。

如今,AI与社会生产、生活方式融入得更加紧密,AI科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正在实现。

AI科技创新和应用,本质上是在搭建起一个社会的“AI的毛细血管网”。随着该技术在产业端、消费端的深入落地,“毛细血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也进一步加深,彼时,AI科技创新与竞争也将踏上“新征程”。

AI技术对“双碳”目标下我国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也有重要意义。AI赋能产业不仅是赋能一种数字化的生产模式,更为产业端带来了低碳增长的动力。纺织印染企业浙江美欣达通过与百度智能云的合作,从质量检测到生产控制,全面实现了能源管控的数字化,一年能够节约100万元能源成本。在能耗监测和预测管理智能系统的支持下,美欣达能快速发现企业节能的关键点,降低生产能耗成本,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产业智能化、人们生活方式智能化的结果,是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这一点,是人类生产力发展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行业观察人士指出。

“浇筑”AI底层自主技术

“踏实”科技创新的AI地基

建设高端产业的“大厦”,离不开产业智能化、数字化的整体架构,更离不开底层技术自主的地基。

飞桨深度学习平台是国内率先开发的开源开放、功能丰富的产业级深度学习平台,由百度自主研发。作为智能时代的“操作系统”,飞桨可大幅降低AI技术开发成本,是AI技术创新的基础设施。

技术自主创新是高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必要前提。

AI科技的发展能够行稳致远,不仅在于AI的创新繁荣,更在于AI底层技术的自主。飞桨作为自主创新的“智能时代操作系统”,一方面,在深度学习开发、训练、硬件高效适配、低门槛推理部署等层面赋能技术开放创新;另一方面,在产业应用端通过集成深度学习开源平台和飞桨企业版,全方位支持深度学习技术在产业端的应用。

目前,飞桨的应用已覆盖工业、农业、医疗、城市管理、交通、金融等众多领域,持续降低AI应用门槛,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截至2021年底,飞桨平台已经汇聚406万开发者,服务15.7万家企业,创建47.6万个模型。

AI自主科技创新的地基越稳,创新成果也就越丰富。

作为AI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预训练大模型已成为AI领域的技术新高地,也是各国AI技术发展的重点。2021年12月,百度产业级知识增强大模型“文心”全景图首次亮相,加速推动AI技术在产业端的应用。

AI技术与量子计算融合是AI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百度量子平台2.0是国内率先提供从应用到量子处理器一站式服务的量子计算云平台,推动了量子计算在化学、金融、材料等领域的应用。

在生物计算领域,百度研究院率先推出全球mRNA疫苗基因序列设计算法Linear Design,并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机构和企业合作,优化mRNA疫苗和药物的设计研发,用于新冠肺炎等人类疾病的治疗与预防;飞桨的螺旋桨Paddle Helix生物计算平台,率先运用化合物3D建模助力药物研发。

AI科技创新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对核心技术研发的持续投入。百度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企业核心研发费用221亿元,占全年核心收入的23%。产学研融合的模式下,百度AI技术不断在基础能力创新突破方面取得成果,保持国际领先。

此外,作为中国AI科技创新的主力之一,百度在大模型、生物计算、量子计算、芯片等软硬件领域不断突破创新。据悉,百度在AI专利数量上连续四年位居国内领先,深度学习专利申请数量全球领先,曾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专利金奖等荣誉。

AI科技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展现出中国AI科技创新发展的繁荣之势。AI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是中国人工智能战略发展的关键节点,也是从AI技术竞争力迈向高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一步。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油价大幅上升之际,巴菲特开始大规模投资石油巨头。

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下称美国证交会)披露的两份文件,今年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Inc.,下称伯克希尔),增持了美国能源巨头西方石油公司(Occidental Petroleum Corp.,下称西方石油)超9100万股的普通股。

以3月4日西方石油收盘价56.15美元计算,这些股票总价值超5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超322.25亿元)。

美国证交会在当地时间3月4日公布的文件显示,截至3月1日,伯克希尔在西方石油的总持股量达到1.137亿股,其中2900多万股为普通股。

这些股普通股应在今年1月-3月1日间购得。伯克希尔2月公布的13F持仓文件显示,截至去年年底,该公司并未持有西方石油的股票。

伯克希尔另持有西方石油8300多万股的普通股认股权证,行使价为59.624美元。认股权证代表在特定日期以特定价格购买公司股票的权利。

这些认股权证主要来自于2019年,西方石油对巴菲特投资100亿美元帮助其收购阿纳达科石油公司(Anadarko Petroleum Corp.)的回报。目前,伯克希尔尚未行使这部分认股权证。

此外,根据伯克希尔在当地时间3月4日递交给美国证交会的报告,该公司在3月2日-3月4日间,新购买了超6100万股西方石油股票,每股价格在47.07-56.45美元不等。

受俄乌冲突升级等因素影响,近期原油价格不断攀升。3月4日,WTI的4月原油期货收涨7.44%,报收115.68美元/桶,创八年来新高,本周累计上涨26.3%。

受油价利好因素,西方石油今年股价涨幅已超过90%。截至3月4日,西方石油收盘价为56.15美元,单日涨17.59%。

咨询公司OilX表示,因美欧国家对俄罗斯进行制裁,俄罗斯海上原油和成品油供应中断的可能性正在上升,或推动油价升破每桶150美元。摩根大通甚至预测,布伦特原油价格年底或达到每桶185美元。

这并不是近期巴菲特押注油气资产的唯一举动。

根据伯克希尔最新的持仓文件,去年四季度,巴菲特增持了954万股雪佛龙的股份,增持比例超过30%。此次增持也使得雪佛龙成为伯克希尔前十大重仓股之一,总仓位为3820万股,目前市值约60亿美元。

截至3月4日,雪佛龙收盘价为158.65美元,过去六个月涨幅超60%,今年以来涨幅超30%。

巴菲特旗下还有庞大的的天然气资产。2020年7月,伯克希尔宣布收购道明尼能源(Dominion Energy)的天然气业务资产,交易价值97亿美元。

收购的资产包括明尼能源旗下的道明尼能源运输公司、奎斯塔管道公司(Questar)、卡罗来纳天然气运输公司100%的股权、易洛魁天然气运输公司(Iroquois)50%的股权、湾点液化天然气公司(Cove Point LNG)25%的股权。其中,湾点液化天然气公司拥有美国仅有的六个液化天然气出口码头之一。

除油气资产外,巴菲特对新能源产业也有投资。

据彭博社今年1月20日报道,伯克希尔计划斥资39亿美元,建设风能、太阳能发电项目,以提升美国爱荷华州的清洁电力占比。这项名为“Wind Prime”的项目将包含2042兆瓦风电和50兆瓦光伏,有望成为美国可再生能源行业规模最大的项目之一。

伯克希尔预计,若该项目顺利获批,建造工作将于2024年末完成。该公司还计划资助与碳捕捉、储能和小型核反应堆有关的技术研究。

目前,巴菲特已拥有三个大型光伏项目,装机容量总计1819兆瓦。

2020年5月,巴菲特投资的美国“双子座太阳能”项目(Gemini Solar)获美国内政部批准安装。该项目位于拉斯维加斯北部,预计耗资10亿美元,装机容量690兆瓦。

另外两座百兆瓦级光伏电站均位于加州,分别为“Topaz Solar”项目和“太阳能之星”(Solar Star)项目,装机容量分别为550兆瓦和579兆瓦。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3月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由于多家大客户扩大对5nm制程工艺的订单,台积电已决定将原计划用于3nm制程工艺生产线的晶圆十八厂第七座工厂,转向5nm。

从英文媒体的报道来看,增加台积电5nm家族工艺订单的客户,包括苹果、高通、联发科、英伟达等,都是当前5nm制程工艺的大客户。

英文媒体在报道中表示,台积电的晶圆十八厂,是他们采用5nm和3nm制程工艺为相关客户代工晶圆的工厂,第七厂是他们这一晶圆厂区二期的一座工厂,原计划用于3nm制程工艺的生产线。

台积电将一座原计划用于3nm制程工艺的工厂转向5nm,也就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客户对他们的5nm制程工艺需求超出了他们的预期,下达的订单超出当前工厂的承受能力,需要增加工厂才能应对。

不过,由于晶圆厂的建设及设备的调试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台积电的这一调整,可能就会影响到他们3nm制程工艺的产能规划,甚至可能会影响到3nm工艺量产初期的产能。

根据台积电方面的计划,他们的3nm制程工艺,在去年下半年风险试产,今年下半年大规模量产,明年一季度就将看到3nm工艺的营收。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北京时间3月3日晚间,微博、B站交出2021年全年报及四季度报,营业收入均实现高增长。不过,B站的营收、活跃用户数虽然在迅猛增长,但亏损也在急剧扩大。而微博的经营质效亮眼,去年四季度营业利润率达到36%、去年全年调整后营业利润率达到37%。

近两年来,在多方因素作用和压力之下,互联网行业在二级市场扰动剧烈,互联网中概股也经历了大幅回调。而从营收构成来看,均强调线上社区(广场)参与度及用户互动,尤其注重“广告产品+用户产品+内容运营”模式的微博、B站的广告收入增速正在赶超BAT,成了不少投资者热议的亮点。

财报发布当日,微博港股涨1.97%,报收217港元/股;美股微跌0.51%,报收27.28美元/股。B站港股微跌0.25%,报收238港元/股;美股跌7.89%,报收27.78美元/股。3月4日盘中,B站港股一度跌超12%,创历史新低。

微博、B站去年营收高增长,B站亏损同比扩超一倍

3月3日,微博披露的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单季,该公司录得非公认会计准则(Non-GAAP)净利润1.96亿美元,同比下滑约8%;实现营收6.2亿美元,同比增长20%,市场均值预期约6.08亿美元。其中,广告营收达到5.5亿美元,同比增长21%,广告中来自于移动端的比例达到94%。

去年全年,该公司录得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净利润7.185亿美元,同比增长约31%;录得营业收入22.6亿美元,同比增长34%,同样略超市场均值预期。

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底,微博月活跃用户达到5.73亿,同比增长10%,日活跃用户达到2.49亿,同比增长11%。各平台争相抢占的短视频赛道方面,截至2021年12月,微博视频号的开通规模已超过2500万。

同日,哔哩哔哩(简称“B站”)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财报以及全年财报,数据显示B站在第四季度净营收为人民币57.808亿元,同比增长51%;同时,它也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当季净亏损高达20.985亿元,净亏损同比扩大149%。

2021年全年净营收为194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移动游戏业务全年营收为51亿元,同比增长6%;增值业务营收为69亿元,同比增长80%;广告业务营收为45亿元,同比增长145%;电商及其他业务营收为28亿元,同比增长88%。2021年净亏损为68亿元,比同期扩大了119%。

从2019年到2021年,B站用户规模增超1倍,年营业收入规模增近2倍;但同期对应亏损13.036亿元、31亿元、68亿元。

广告收入增速或正超过BAT

透视微博和B站的营收结构,广告业务成了两者新财季的最大增长点,亮眼的同比增速或正赶超百度和腾讯。

《2021年中国互联网广告数据报告》显示,TOP3的企业增速均在减缓,受反垄断监管的影响,阿里巴巴的营销业务得到有效规范,但该部分收入增长进一步放缓;腾讯去年三季度广告业务的增长也明显放缓(财报显示,当季网络广告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社交网络收入同比增长7%);百度广告收入在经历上年下滑后,2021年恢复增长,但全市场份额占比下滑。

B站财报显示,4大核心业务(大会员等增值服务、广告业务、移动游戏、电商及其他业务)的单季度营收均突破10亿元大关。从营收结构看,其增值业务贡献最大,但广告业务增速最快。2021年第四季度,B站广告业务收入快速增长120%至15.9亿元。全年收入达45.2亿元,同比增长提升至145%。

当前,B站虽然活跃用户数及营业收入保持高增长,但亏损也在急剧扩大。B站在2018年上市前,游戏业务一度是支柱,2017年B站游戏业务营收占比83.4%,但到了2021年,其移动游戏业务占全年总营收下滑至26.3%。而广告业务的爆发增长,及增值业务在营收总额中占比不断提升,也让B站的营收结构转向齐头并进的更多元结构。

这点或许也为B站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陈睿注意到,其在电话会议中称,“(将)会在高黏性的视频社区中积极探索商业化机会”。与此同时,“将聚焦执行力的提升,提高各条业务线的运营效率。”

微博来自广告部分的收入增速同样亮眼。2021年第四季度单季来看,微博广告和营销营收为5.5亿美元,同比增长21%。不包括来自阿里巴巴的广告收入口径下,该公司第四季度广告和营销营收约5.1亿美元,同比增长28%。

微博方面称,这一业务的增长主要受大多数重点行业的广告客户投放显著增长推动,包括美妆个护、食品饮料、3C数码、汽车等行业保持了可观的收入增速,而重点开拓的奢侈品、鞋服行业也贡献了较高的收入增长。2021年全年,微博广告营收达19.8亿美元,同比增长33%。

值得注意的是,微博“广告产品+用户产品+内容运营”结合的营销模式带来的收入增量提升快速。而究其原因,也是因为微博独有的广场式社交媒体的模式,在多圈层扩散和破圈能力具有不可替代性。譬如刚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这一点就尤为体现,微博冬奥相关话题总阅读量超过4500亿,总讨论量接近3亿。在财报中,微博也提出,“2022年将继续加强热点和社交的产品运营投入,深化与媒体、文娱、游戏、体育合作方的战略合作,保障微博基于热点及IP的讨论供给。”

“强社区性”中概股重塑商业价值?

微博、B站的广告收入增速在赶超。

一方面非常明显,广告(客户)结构差异明显,此前受政策影响较大的电商、教育、娱乐(尤其是游戏)的行业占比很少,而奢侈品、医疗保健、生活服务在微博广告收入占比均还只有个位数低水平、增幅基数不具备规模的优势。

另一方面,从成长性看,不妨回归下面这些数据本源,也许能让这两家仍在快速增长公司看得更清楚——为什么他们被投资者判断为强调线上社区(广场)参与度及用户互动,尤其注重“广告产品+用户产品+内容运营”模式?

2021年第四季度,B站月活用户同比增长35%,达2.72亿;移动端月活用户同比增长35%,达2.52亿。与此同时,日活用户达7220万,同比提升34%。B站社区的参与度及互动数据表现亮眼。以四季度为例,其中,用户日均使用时长高达82分钟,为史上第四季度最高时长;日均视频播放量达22亿次,同比提升80%;月均互动数达101亿次,同比增长116%。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美兰德监测数据显示,期间冬奥会相关微信文章阅读量达4.3亿次、微博提及量近1.1亿条、热门微博互动量达2.6亿次,微博主话题阅读增量达170.0亿次、全部微博相关话题阅读增量更接近4000亿次。期间,中国国家队、全部参赛人员入驻微博,开通了176个运动员超话,冬奥期间运动员共发布超过2500条博文,涨粉量近4500万,微博成为运动员社交互动的第一平台。

社交媒体的广告模式里,其商业价值的衡量,一是看流量池的广度;二则是看流量的质量,这更看重的是用户构成、活跃度与信任关系。

还是以微博为例,截至2021年6月,微博有4190万月活跃内容创作者,其中头部内容创作者达到230万。微博2021红人节披露的数据显示,9月,微博上基于作者的广告代言收入流水是25亿,其中作者获得收入16亿,同比增长78%;微博的场景中,商业化价值一部分体现为内容创作者的变现力。

与之相应,在互联网广告市场整体承压大背景下,其广告和营销业务仍呈现了对广告主的吸引力、出现了逆势增长。同时,品类也在扩张,去年上半年,微博每个广告主(不包括阿里巴巴)的平均支出由上年同期的454美元大幅增加至1379美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微博特质明显的广场式社交媒体,多圈层扩散和破圈能力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对很多行业来说,微博成了必选项;效果广告虽然不是微博的强项,广告客户在行业分布上比较均衡,整体营收盘子更为稳健。

也因此,在海通国际在相关研报中判断,尽管因监管和宏观原因,比如趋严的用户隐私保护、娱乐如饭圈和综艺节目规范整顿政策等带来不确定性,但受益于用户基数多层次、广场式社交传播特性,带来相对多元的客户结构,2022年其广告营收增速可能超过同行。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东时间3月3日,据当地媒体报道,美国俄克拉荷马州众议院商业委员会通过了一项新的3994法案——禁止未获得经销商牌照的公司销售汽车。

也就是说,对没有任何经销商、全部是自行销售汽车的特斯拉来说,可能将被迫退出俄克拉荷马州市场。

法案中明确规定,任何车厂或企业,不得任意出售、出租车辆。任何相关交易行为,都必须经过持有牌照的经销商才能进行。同时,车厂控制的子公司,不得申请成为经销商。

而所有新车的运送,也都必须透过经销商处理,不可自行运送。车厂除了要配合经销商销售之外,还必须“基于安全理由”,提供相关消费者数据给经销商。相反地,经销商不需配合车厂要求提供消费者数据。

该法案的部分内容如下:

俄克拉何马州机动车辆委员会成员Curtis Hayes进一步解释了3994号法案的措辞将如何确保电动汽车制造商受到机动车辆委员会的监管:

监管将允许俄克拉荷马州的消费者在遇到问题时求助于州政府机构。现在,如果消费者提出投诉,汽车委员会也无能为力,而我们谈论的唯一电动汽车制造商就是特斯拉。

所有生产电动汽车的传统OEM都是通过特许经销商系统来运作的。所以我们正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它在涉及汽车特许经销商的整个法律中都有分支,所以我只能说,从机动车委员会、众议员Dobrinksi和俄克拉荷马州汽车经销商协会的工作中来看,我们并不是要阻止俄克拉何马州的消费者和居民在俄克拉何马州进行汽车维修服务。

法案遭到特斯拉强烈反对

该法案曾遭到汽车制造商的强烈反对,包括特斯拉。

在2月21日,特斯拉正在利用其“Tesla Engage”社区平台,呼吁人们反对该法案。

特斯拉表示,该法案将禁止像其这样的汽车制造商在该州内经营服务和交付汽车。如果该法案通过,甚至其在该州的一些现有门店可能被迫关闭。更重要的是,该法案还可能导致俄克拉荷马州的特斯拉车主不得不开车到州外去提取和维修他们的车辆。

特斯拉要求人们联系他们的代表,让他们知道他们反对这项法案。

以下是特斯拉为俄克拉荷马州的3994号法案提出的反对理由:

众议院3994号法案是一项有害的法案,可以被解释为禁止像特斯拉这样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在俄克拉荷马州服务和交付汽车,目前众议院商业委员会的成员正在审议这项法案。

请今天联系你的代表,并鼓励他或她对3994号法案投反对票。

如果该法案获得通过,特斯拉可能会被迫关闭俄克拉何马州的现有门店,并阻止特斯拉向该州的任何人运送汽车,这将迫使当地人到州外去维修他们的汽车或提走他们的新特斯拉汽车。俄克拉荷马州应该专注于增加本州的收入和就业,而不是抑制竞争和限制消费者的选择。

使用上述工具,请给你的州代表和众议院商业委员会的成员发送信息,分享这个法案对你的意义,以及为什么它对俄克拉荷马州不利。

告诉他们你作为俄克拉荷马州电动车主的故事,让他们知道你反对3994号法案。

让别人听到你的声音,帮助阻止3994号法案的通过。今天就联系你的州代表和众议院商业委员会。

时至今日,仍有一些州禁止特斯拉和其他汽车制造商直接向消费者销售汽车。因为旧法律的出台,保护特许经销商免受激烈竞争。但现在,这些法律被用来阻止特斯拉和其他从未拥有特许经销商的新汽车制造商,与销售其他汽车制造商车辆的经销商竞争。

有几个州已经改变了直销法,以避免这种滥用行为,使第三方经销商垄断汽车销售,但仍有一些经销商协会在州政治中有很大的权力,以取缔直销行为。

在密西西比州,特斯拉只有一家门店。在1月,该汽车制造商在该州参议院2836号法案中面临类似的情况,特斯拉要求人们反对该法案。就目前而言,该法案似乎无法在参议院财政委员会获得通过。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据媒体周四报道,特斯拉(TSLA)在德国柏林近郊Grünheide的超级工厂获得了最终批准,德国勃兰登堡州总理Dietmar Woidke将在周五的新闻发布会上就批准决定的细节发表评论。据悉,这家工厂的设计目标是最终生产电池和每年生产多达50万辆汽车,它将使特斯拉在全球竞争最激烈的汽车市场之一拥有一个制造基地。

此前已有报道称,特斯拉柏林工厂有望获得最终的批准,在3月22日或23日举行开业典礼。报道还提到,在柏林超级工厂举行开业典礼的当天,特斯拉还会向部分幸运的消费者交付该厂生产的Model Y,预计会在现场交付30辆。

据悉,特斯拉正在等待批准在其位于Gruenheide的电动汽车工厂和相邻的电池工厂开始生产的许可证。

据了解,特斯拉原本预计于2021年7月开始生产电动车,但由于该公司后来变更投资计划,拟扩增锂电池生产部门,致外界对于电池工厂是否污染水源产生疑虑,设厂计划一波三折。2021年10月马斯克宣布投产延到2021年底,此前,特斯拉高管曾表示,对德国“过时”的审批程序感到失望。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屏幕是苹果产业链的一个关键环节,从LCD到OLED材质的应用,无疑代表了面板行业的发展风向。

在苹果的屏幕供应中,韩国企业三星一直占据优势地位。近年来,随着国内面板行业的崛起,京东方A(000725)开始进入苹果供应链体系。

对于A股市场的投资者而言,京东方的标签是“面板龙头”,常常让人忽视了其作为苹果供应商的身份。

诚然,京东方的江湖地位已无需“果链”身份加持,但面对市场时而对其“大而不强”的质疑,能通过苹果严苛的供应链质检,无疑是对其技术先进性的认可。

在去年苹果公布的2020年供应商名单中,京东方(BOE)赫然在列。

近日,亦有多个产业链消息传出,京东方将为苹果新款手机提供OLED屏幕。但仍有这样的疑问提出:“苹果iPhone给机会了,京东方OLED接得住吗?”

本期硬核投研聚焦京东方的苹果供应商身份,其与苹果的合作也勾勒出这家国产面板龙头自主创新的技术演进之路。展望前方,在未来主流显示OLED技术上,与韩国企业相比,京东方还有多长的路要走?

与iPhone的爱恨纠葛

从2013年开始,苹果每年都会发布前200名核心供应商的名单(2019年因故未发布),这200家供应商会用掉苹果97%-98%的采购、生产和组装支出。

21世纪资本研究院查询公开资料发现,京东方最早出现在苹果供应商名单可追溯到2017年。此后,京东方都未曾缺席该名单,与苹果关系稳定。

打入果链后,京东方在苹果产品中越发活跃,iPad、MacBook,Apple Watch等产品中都闪现其身影,LCD、OLED屏幕兼有。

不过投资者最为期待的,还是京东方能早日进入苹果销售额最高、核心业务产品——iPhone系列智能手机的供应。iPhone手机每年出货上亿,以品控闻名,成为其供应商不仅意味着公司能获得可观的订单数,更是产品受业界认可的金字证明。

从iPhone屏幕材料应用看,2017年iPhone X首次运用OLED屏幕,之后的iPhone除了iPhone XR、11系列低端机型iPhone11使用传统LCD屏幕外,其他所有系列的机型均采用OLED屏。

这是一个重要的技术转向,加快了OLED技术的应用。这也意味着,京东方谋求的正是OLED屏入选iPhone供应。

但京东方与iPhone的供应关系总给市场“雾里看花”的感觉。直到2020年底,据界面新闻报道,京东方在12月内开始向苹果供应iPhone 12的OLED屏幕面板。

至于京东方最早何时进入苹果手机供应链,难以找到权威消息印证。但有多个关联消息显示,至少在2021年,京东方为iPhone供应过OLED面板。

具体来看,2021年10月有媒体报道称,京东方于9月底开始为6.1英寸的iPhone13供应少量OLED显示屏,最终的资格审查过程将集中在屏幕的耐用性上。但京东方董秘办回应称,“公司无法对单一客户的信息做出评论。”

之后,有关京东方柔性AMOLED成都B7和绵阳B11产线的消息越来越多,这两条产品线被指为苹果手机供应OLED面板。报道显示,最终京东方提供的屏幕将占iPhone13的总订单20%左右,剩余的80%则由三星、LG瓜分。

京东方公告部分细节和上述消息有所呼应。

在2021年业绩中,京东方专门指出柔性OLED方面,构建广泛、紧密的客户合作关系,出货量快速提升,业务发展取得重要突破,2021年12月单月出货量首次突破千万级。并且21年前三个季度OLED出货量已经突破4000万片,出货量创新高。

此外,西南证券今年1月发布2021年京东方业绩预告点评中称“公司OLED在手机大客户出货放量,有望大幅减亏。2021年,公司OLED实现了在主流手机品牌客户的导入,且在美国大客户出货放量,份额提升至约10%。2022年,公司在大客户份额预计将提升至20%以上。”

出货时间、出货量突破、美国大客户都共同指向京东方已进入iPhone OLED供应链。

而就在近期,京东方还就缺芯是否影响苹果iPhone OLED面板供应作出回应,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虽然暂不清楚此事,但是从目前供应链安全角度考虑,如果出现不稳定因素,将会做出灵活调整。”

“京东方OLED 屏幕确实进入苹果iPhone供应链,成为苹果OLED 屏幕供应商,这说明京东方OLED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未来有机会与韩国厂商同台竞争。”Wit Display首席分析师林芝对21世纪资本研究院表示。

OLED的坎坷征途

相较于LCD(液晶显示面板),OLED面板(有机发光二极管)更轻薄,柔性OLED面板还可以弯曲、折叠,用于折叠屏手机,产量逐年提升。下游智能手机应用中,OLED逐步成为主流显示方案,LCD渐退居中、低端领域。

市场调研架构集邦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和2020年OLED屏幕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占比分别为31%和33%,2021年有望突破39%。

行业基本达成共识:OLED屏是大势所趋。而苹果大量采用OLED屏幕更是证明了其商业前景。

在当今OLED领域,三星是绝对的霸主,从2017年其就为iPhone供应OLED,号称iPhone屏幕“独家”供应商。但这显然不符合苹果供应链的法则。之后,苹果扶持LG加入iPhone供应,分走部分市场。

而京东方虽然在LCD市场做到出货量全球第一,但在OLED技术上,无论是市场占有率、产线数量还是技术成熟度上均和三星存在差距。

这从京东方LCD、OLED的销售量对比便可见一斑,虽然2020年京东方柔性OLED产品加速上量,全年销量同比增长超100%,但销售量不及LCD的1%。

横向比较,目前京东方合计有14条产线,其中9条为LCD生产线,5条为OLED生产线。OLED生产线中鄂尔多斯5.5代已实现量产,成都B7、绵阳B11柔性第6代AMOLED产线爬坡中,重庆OLED生产线在2021年底投产,福州六代AMOLED的产线还处于拟建状态。

三星A3显示产能为105K/月,京东方成都B7和绵阳B11规划产能都为48K/月,合计96K/月。因此京东方B7和B1产线与三星A3产线设计产能是大致相当的。

但需注意,由于产能利用率不同,京东方与两家企业OLED发展存在明显差距。

据DSCC统计数据,2021年第一季度京东方第6代OLED产线B7的产能利用率仅为35%,而三星显示的第6代OLEDA3产线的产能利用率在2020年下半年就已达到94%,LG的第6代OLEDE6产线产能利用率也达到85%以上。

出货量上,群智咨询统计2020年三星OLED出货量已达3.7亿,市场占有率超过70%。相比而言,就算是被京东方称为OLED出货最好年度的2021年,前三个季度OLED出货也刚突破4000万,12月首次超过千万,差距明显。

收入贡献上,OLED三星显示的柔性OLED面板收入要远高于京东方。DSCC数据显示,2020年三星显示在AMOLED智能手机面板上就已占据了74%的收入份额。而2021年5月京东方接受调研时称,“OLED事业只是实现了从0到1,目前正在做从1到10的工作。OLED仍处于产能爬坡阶段,收入占比仍不高。”

21世纪资本研究院从京东方了解到,2021年上半年公司整体营收结构中OLED 占比超10%,第三季度柔性OLED占该季度营收12%。

需要指出的是,差距主要是核心技术引起的,AMOLED生产分为前板段、背板段和封装三段工艺,国内面板企业在前板段和封装段并不存在技术障碍,而背板段的蒸镀环节难度最大,是影响OLED良率的关键所在。国内OLED产能释放缓慢的主要原因也是核心蒸镀工艺优化相对不足,导致生产线产品良率较低,不能满足客户标准,难以打开下游终端应用市场。

“国产OLED与韩国厂商技术差距正在缩小,但是与韩国OLED产业链生态存在差距,研发投入,工艺水平经验等不如韩国,所以OLED产品性能,生产良率都不如韩国,自然成本也比韩国厂商更高。”林芝说。

不过,京东方亦透露,“目前公司成熟产线OLED产品良率已达80%以上。”

也就是说,京东方OLED进展迅速,并有iPhone供应作为支撑,但前有劲敌,仍可能面临三星等韩国厂商产线折旧后的“压价”挑战。

幸运的是,韩国厂商已经为国内OLED 产业指明技术发展方向,“中国厂商可以少走弯路,加快研发进度,通过规模化竞争与韩国缩小差距,目前中国技术迭代速度与韩国差距越来越小。”林芝说道。

一位面板头部企业管理层人士也对21世纪资本研究院表示,“与当年LCD的发展相比,现在中国OLED技术已经和韩国的差距缩小了太多,重要的是面板行业的巨大市场在中国。未来OLED拼的不是规模、成本,而是技术升级。”

LCD业绩支撑技术开发

值得庆幸的是,目前京东方LCD业务已经企稳,随着日韩企业逐渐退出LCD面板行业,京东方在LCD面板产能上已经稳坐全球头把交椅。

京东方发布的2021年业绩预告显示,受益于去年行业整体景气度较去年相对较高,预计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2150亿元至2200亿元,同比增长59%-62%;归属净利润约257亿元至260亿元,同比增长410%-416%。近260亿的净利润,创造了京东方A上市以来的历史新高。

京东方自2001年上市,前20年累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24.92亿元,也就是说2021年净利润就超过了前二十年净利润。

“京东方LCD去年赚了很多钱,提供了大量现金流去支持OLED发展。”前述面板头部企业管理层人士对21世纪资本研究院表示。

但靓丽的业绩中也有潜在的忧虑,受下半年面板价格回调的影响,京东方下半年业绩增速出现放缓。

Witsview数据显示,2021年12月上旬,65寸、55寸、44寸、30寸,面板均价分别为202、126、76、42美元/片,较同年7月价格高点分别已经下调30.6%、44.5%、44.5%和51.7%。

对于京东方能否继续维持良好的业绩,摆脱周期影响,市场仍存在分歧。但毋庸置疑的是,在京东方和TCL已经占据大尺寸LCD绝对市场,供给端的扩产将得到有效控制。

在此情境下,京东方还要看向更远的远方。京东方才刚入OLED战场,新的技术已扑面而来。

2021年春季发布会上,苹果发布的新款iPad Pro,该款产品首次引入了Mini-LED。

Micro-LED因其超高发光效率极佳的显示效果而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下一代显示技术,但由于技术难点较多,距离量产落地仍需较长时间。在Micro-LED技术开发空窗期,Mini-LED作为折中技术率先推出,有望在背光端和直显端重塑产业格局。

京东方在此技术亦有所布局,早在2019年其与Rohinn成立合资公司,共同生产用于显示器背光源的Micro-LED以及开发Mini-LED转印技术(Mini-LED显示屏关键工艺),目前已可达每秒50颗的转印速度,效率和精确度在行业保持领先。

郭明錤此前发布的报告称,苹果将在2022年中期推出全新设计并配备Mini-LED显示屏的MacBook Air,而京东方将是MacBook Air的Mini-LED显示屏新供货商,这将是京东方首次取得苹果的高单价高端订单,将提升京东方屏幕设计和生产能力。

再将目光拉回到OLED,需要指出的是,苹果并不是京东方的全部,京东方OLED几乎渗透进所有国内手机大厂,成为OPPO、vivo、华为、荣耀、三星等供应商。

“京东方三条6代OLED 产线量产,在国内OLED 行业中产能是最大的,需要巨大的出海口,苹果无法完全消化京东方OLED产能,所以国内手机品牌对于京东方OLED 业务同样重要。”林芝说。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Copyright© 2007-2023 Tradesma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