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投资网科技12月6日讯,据Tech星球获悉,B站正在测试相关元宇宙业务“高能链”。一位接近B站的人士表示,高能链是为新应用、文化、游戏以及数字资产构建的数字原生社区。未来还会支持社区治理。
从测试截图的介绍看,“高能链”是一种“元宇宙生态”,旨在打造开放创新,包罗万象的数字原生社区。区块链正是打造元宇宙必不可少的底层技术。
目前,高能链的愿景是:提供数字资产上链渠道,欢迎多元化应用加入生态,实现数字资产跨应用流通,为用户提供多样化使用场景和展示舞台。成为组织或个人的“主权身份认证+资产库”。
对于元宇宙,B站有着自己的思考。“目前都是媒体和资本层面,很少有做产品的人讨论元宇宙,因为必须要有足够的产品和技术突破,才能实现元宇宙,并不是近几年就能达到,但它确实是能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也比较好的愿景,让用户多了一个选择空间。”B站CEO陈睿说。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12月5日,拓普集团(601689.SH)就特斯拉召回事件作出详细说明。
拓普集团公告称,公司涉及召回的产品只配套Model Y车型,不涉及特斯拉其他车型,亦不涉及其他客户的车型;公司根据召回数量、缺陷比率估算,认为本次召回为非重大事件,不会对年度经营业绩产生影响。
12月3日,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宣布召回2021年2月4日至2021年10月30日期间生产的21599辆国产Model Y电动汽车,原因是悬架转向节有断裂风险。特斯拉悬挂铸造件供应商为宁波拓普集团。
受此消息影响,12月3日(本周最后一个交易日),2年上涨6.6倍的拓普集团出现放量跳水,一度触及跌停,收盘跌幅8.8%。
拓普集团回应召回:
涉及产品只配套Model Y车型
12月5日,拓普集团公告称,本次涉及召回的 Model Y 电动汽车配套的转向节由公司直接供给客户。
“本次涉及召回产品的具体原因是某条热处理生产线发生淬火槽水位不足情况,使个别产品未完全被淬火液浸没,导致转向节强度可能不符合设计要求。”拓普集团称,根据其测试结果判定,该批次可疑产品中存在缺陷的概率约为0.2%-1.0%。本次公司涉及召回的产品只配套Model Y车型,不涉及特斯拉其他车型,亦不涉及其他客户的车型。
公司已采取以下应对措施积极配合协助客户开展召回工作:
1、公司已完成热处理生产线的整改完善,保证产品充分淬火,同时对产品硬度进行200%检测。
2、公司已向特斯拉各地的服务中心提供了132台识别风险零件的检测仪器,可快速完成检测,并对识别出的问题产品进行更换。
3、公司已成立问题处理响应委员会,24小时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对于此次国产Model Y召回造成的损失将由谁来买单,拓普集团表示,目前暂时无法确定召回费用,公司在配合实施召回的同时积极与特斯拉沟通协商,并会根据后续进展情况及时披露进展公告。
而对双方的后续合作是否会受此影响等疑问,拓普集团称,公司根据召回数量、缺陷比率估算,认为本次召回为非重大事件,不会对年度经营业绩产生影响,本次事件也不会对公司业务产生影响。
拓普集团周五股价大跌
此前2年累计上涨6倍
12月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发布消息称,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自即日起,召回生产日期在2021年2月4日至2021年10月30日期间的部分国产Model Y电动汽车,共计21599辆。
根据乘联会数据,2021年1月1日正式上市的特斯拉Model Y前十月销量为106236辆,本次召回约涉及目前国内Model Y车型保有量的20%,也就是说每5辆车有1辆需要召回。
特斯拉称,本次召回范围内的部分车辆前、后转向节强度可能存在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情况。在车辆使用过程中转向节可能发生变形或断裂,极端受力情况下可能导致悬架连杆从转向节中脱出,影响车辆驾驶操控,增加发生碰撞事故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将免费对召回范围内车辆的前、后转向节进行检查,对强度不符合要求的转向节进行更换,以消除安全隐患。
据中国基金报,就在12月3日,有Model Y车主在社交平台发文称,他的Model Y在平坦路上侧方停车过程中,突然听到一声巨响,车身有明显下沉,随后下车查看发现右前轮已经错位。从车主公布的照片来看,该车悬架支臂已经脱落,多根螺栓掉落在地上。
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提醒称:车辆召回维修前,用户应谨慎驾驶车辆,并在召回开始实施后尽快联系特斯拉服务中心进行检修。
此前,近期特斯拉已多次宣布召回隐患车辆。
11月5日,因前副车架总成上的横向连杆固定螺栓未按标准扭矩紧固,可能导致前悬架横向连杆从副车架上脱出问题,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召回2019年2月2日至10月20日期间的91辆进口Model 3。
11月30日,同样因转向节连杆存在断裂隐患,特斯拉向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申请召回826辆Model Y。
特斯拉方面认为,此次召回是因拓普集团供应的零部件不合规。而被“点名”之后,拓普集团股价在12月3日14时后出现大幅跳水,从涨幅1.43%直线下跌,最大跌幅一度达10.01%。截至当天收盘,拓普集团股价报57.2元/股,降幅为8.86%,最新市值为630.37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特斯拉概念股,拓普集团的股价一路上涨。2019年8月以来,拓普集团股价从最低的每股10元左右上涨至最高68.06元/股,涨幅近7倍。
随后拓普集团在12月4日回应称,特斯拉召回事出突然,公司事先未获得任何信息。不过,12月5日披露的说明公告中,拓普集团承认了本次涉及召回的Model Y电动汽车配套的转向节由拓普集团直接供给特斯拉。
公开资料显示,拓普集团是在2016年8月正式成为特斯拉悬挂铸造件的供应商。据红星新闻援引天风证券数据,2020年拓普集团来自特斯拉的营收为11亿元,贡献营收占比18%;2021年拓普来自特斯拉的营收为26亿元,贡献营收占比30%。
除特斯拉外,目前拓普集团也已进入吉利、比亚迪、北汽、长城、蔚来、威马等公司供应链。
尽管搭上了特斯拉的顺风车,拓普集团的业绩表现并不亮眼。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拓普集团的毛利率、净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仅为22.69%、9.68%、8.29%。
“特斯拉对于零部件供应商一向采取低价策略。不少零部件企业为了进入特斯拉供应链,都会尽可能压低价格。但好处是我们进入成为特斯拉供应商以后,可以更容易拓展其他新能源客户。所以在特斯拉和供应商之间,特斯拉掌握着主动权和话语权。”一位特斯拉线束供应商的工作人员告诉《美股投资网》分析师。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股再度重挫,还有得救吗?
今天美股再度重挫,纳指一度跌超2%,跌破15000美元的心理关口,本来开盘还是上涨的,因为失业率减少了,下降至4.2%,超出市场预期的4.5%,但好景不长,开盘后20分钟立即转跌,原因是非农数据只增加21万人,大幅不及预期,创2020年12月以来最小增幅,不是一个小事情,其意义非同小可:不仅仅意味着美联储正在面对一个就业和通胀二选一的困境。
今天除了疫苗巨头辉瑞逆势上涨2%,科技股几乎全军覆没。
周三我们已经不断强调,交易员们加大了对加息步伐的押注,纳斯达克关键支撑 15456点,跌破这个支撑就需要减仓或清了。
今天美股早盘我们发现,从机构期权数据来看,看跌期权Put的总权利金高达11亿美元,而看涨期权call总权利金只有7亿美元,算出来的Put/Call比率,是1.6左右,而昨天只有1.2。所以,今天押注看跌的人比以往多很多。
而买了大量科技成长股的ARKK 基金今天技术面上已经跌破前期支撑,开盘后狂跌,我们看到它很多很多笔的Put看跌期权成交,一片红色的Put,概率这一列是用算法推算出到底是买方还是卖方,然后判断出趋势是看涨还是看跌,按照权利金排序后,我们看到,金额都蛮大的,这里30万美元一个,
刚那是几个小时前的截图,我们现在再回去看看,收盘后的数据。
这里,我教大家一个很不错的策略,特别适用于现在的市场,就是利用机构的实时订单流,我们可以看到在云科技股SNOW公布财报的当天,大量的看涨期权成交,12月1日,美股西部早上06:55分,有机构投资者一个巨大订单,耗资140万美元,买入SNOW一个看涨期权,其余的Call也是非常的大,
另外,SNOW的财报上,我们也通过统计过去两周未平仓和call/put 比例, SNOW 更可能是看涨,很多未平仓的call押注SNOW
盘后SNOW公布超预期的财报大涨13%,
三季度营收为3.344亿美元,而市场普遍预期为3.05亿美元。产品收入3.125亿美元,同比增长110%。这家云计算数据库公司正处于一个重要的业绩增长“关键点”,许多大型企业签署了云计算协议。随着大型企业的预算空间开始释放,这将推动更多大规模协议,Snowflake未来业绩增长空间巨大。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MRVL,11月4号,我们发现MRVL 的机构投资者买入价值105万美元的call
盘后MRVL 公布靓丽财报, 大涨20%
今天暴跌41%的DOCU,我们也在统计了一下,财报前DOCU 的Put/call ratio 比例严重失衡,Put的权利金比call的,多出一倍,意味着,看跌的人比看涨的人多一倍,有1500万美元的看跌期权。
在中概股方面,昨天我们全网第一个发现中概股的利空新闻,不管是在我们的公众号还是油管频道的社区,我们都是第一时间推送出来,这个是我们的社区,每天都放很多重要行情,
而今天,DIDI滴滴宣布将从纽交所退市并在香港上市,滴滴重挫22%,其他热门中概股也跟着下跌,理想汽车跌17%,蔚来跌超12%。
今天,伯克希尔哈撒韦副董事长查理·芒格在悉尼举行的Sohn会议上表示:市场在某些地方被严重高估,当前的环境比上个世纪90年代末的互联网泡沫时期“更加疯狂”。
作为价值投资者,芒格始终认为当前的时代泡沫将以惨烈的方式破灭,只不过没人可以预知崩盘何时来临。谈及加密货币,芒格坚持认为其本身毫无价值。
作为散户投资者,应该如何调仓?
如果是担心美股大回调,可以缩短持股时间,不做波段,只做日内,每天跟着大机构走,顺势而为,比如,在超卖行情中必定有大反弹,在大反弹的当天进,收盘前止盈。
如果你有意加入我们社群,请长按我们下方企业微信号
聚焦热点
道琼斯指数收涨1.82%,报34639.79点。纳斯达克指数涨0.83%,报127.27点。标普500指数涨1.42%,报4577.1点。
一个接一个放“鹰”!美联储高官集体响应鲍威尔:加速Taper 提前加息
目前,越来越多的美联储官员响应鲍威尔在通胀上升的情况下加快缩减购债的步伐。
欧盟暂停审查英伟达收购ARM的交易
台积电表示2030年全球芯片行业销售额将达到1万亿美元
转战港股!滴滴出行启动美股退市
滴滴出行上市至今,仅5个月时间。自上市以来,滴滴出行股价整体跌幅达44.29%。
隔夜美股成长股涨幅榜
注:表格中为总市值大于100亿,成交额大于1000万美元,收盘价创260日新高的美股公司,按最新收盘涨跌幅由高到低排列。
隔夜热门美股涨跌幅榜
注:表格中为当日美股市场上涨跌幅具代表性的股票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特斯拉也曾因悬架安全隐患召回过车辆。
12月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信息显示,日前特斯拉对旗下21599 辆Model Y汽车进行了召回,因“前、后转向节强度可能存在不符合设计要求”。
据称,这批Model Y在车辆使用过程中转向节可能发生变形或断裂,极端受力情况下可能导致悬架连杆从转向节中脱出,影响车辆驾驶操控,增加发生碰撞事故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召回的这批Model Y的生产日期在2021年2月4日至2021年10月30日期间。特斯拉强调转向节强度不符合要求是“由于供应商制造原因”。而召回之后,特斯拉将对前、后转向节进行检查,对强度不符合要求的转向节进行更换。
悬架连杆从转向节中脱出,在现实中已经发生。日前,一位特斯拉车主在车友群里爆料,自己在驾驶特斯拉Model Y正常低速行驶时,突然听到一声巨响,疑似“断轴”,下车检查后发现果然“前悬架已脱落”。
这并非孤例。此前有不少车主表示遭遇过特斯拉车辆前、后悬架脱落的情况。网络上流传的一张疑似特斯拉发给用户的声明显示,Model 3和Model Y上的悬架紧固件若未按正确规格固定,可能导致连杆与副车架分离,增加失控风险。对此,特斯拉服务部将检查受影响车辆,并更换损坏部件。
此前,特斯拉也曾因悬架安全隐患召回过车辆。
去年10月,特斯拉宣布在华召回生产日期在2013年9月17日至2017年8月16日期间的部分进口Model S、Model X车辆,共计29193辆。召回原因是这些车辆在经受较大的外部冲击时,前悬架后连杆球头螺栓会产生初始裂纹,继续使用车辆时该裂纹可能出现延展并导致球头螺栓断裂,在极端情况下球头锥形座可能会从转向节中脱出。
此外特斯拉还召回了生产日期在2013年9月17日至2018年1月15日期间的部分进口Model S车辆,共计19249辆,召回原因是这些车辆在经受较大的外部冲击时,可能会发生后悬架上连杆变形,继续使用车辆时该部件会进一步弱化,极端情况下可能发生断裂。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中国民用航空局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民航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司长杨桢梅在发布会上透露,波音737MAX8有望今年底或明年初复飞。
有分析师提问,波音737MAX在中国复飞审定工作进展如何?预计在什么时间可以复飞?
杨桢梅称,2018年10月和2019年3月,波音737MAX8飞机半年之内连续发生两起空难事故。民航局以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重,果断暂停波音737MAX8飞机的商业运行,最大程度消除了安全隐患。
停飞之后,民航局秉持安全隐患零容忍的理念和对航空运输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提出恢复商业运行三原则,即:飞机的设计更改必须获得适航批准;驾驶员必须重新得到充分有效的训练;两起事故的调查结论必须是明确的,而且改进措施是有效的。
两年多来,民航局坚守安全底线,严格适航标准,坚持恢复运行三原则,与美国联邦航空局、波音公司保持着密切的技术合作和联系,有序推进737MAX8飞机适航审定工作。
今年8月份,克服疫情影响,民航局组织波音公司在中国境内顺利开展了737MAX8飞机审定试飞工作。在完成相关审定工作后,按照法定程序,民航局于11月11日征求了公众对适航指令的意见,处理公众意见后现已完成适航批准,并于12月2日发布适航指令。
杨桢梅表示,737MAX8商业复飞的前提是要完全满足民航局确定的三原则。获得适航批准只是其中最基本的工作。后续,国内航空公司还要完成飞机改装、停场飞机恢复、驾驶员培训等工作,经补充运行合格审定后,有望于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陆续恢复国内现有机队的商业运行,并重新启动新飞机引进。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近日,加拿大鹅相关消费维权事件持续引发关注。目前,事件取得新的进展。12月1日晚间,上海消费者贾女士接到了加拿大鹅官方发来的邮件,表示同意其退货退款。2日下午,上海国金中心加拿大鹅专门店终于同意对贾女士的羽绒服进行退货退款。
纵观此次事件,面对商标绣错、缝线粗糙、面料味道刺鼻等质量问题,花费逾万的消费者先是遭遇“中国大陆店售货品均不得退款”等歧视性“更换条款”,后又因被要求出具质量检测证明而陷入维权僵局。而后,上海市消保委介入约谈,中消协亦对此发声“任何品牌在消费者面前都没有特权”,贾女士的维权个案才有了如今的解决。但加拿大鹅对全球官网购物和中国的退换货期限区别,并未作出说明,正如上海市消保委对此的态度,还需进一步追问。
消费者有权获得质量保障等公平交易条件、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要承担相应退换货或修理等义务,这些都是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的。但加拿大鹅明知故犯,其有违诚信经营、守法经营要求的行为,必须接受“霸王条款”的签字提货规定,引起了消费者强烈不满。更甚者,这样的无理条款还是“中国限定”,相比加拿大、美国、英国地区均有30天退货政策,加拿大鹅中国官方旗舰店仅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实体店更是一刀切——拒绝退货。对于中国门店数量超过本土的加拿大鹅来说,一边吃着中国市场的饭,一边对中国消费者搞双标、玩歧视,这不仅是吃相难看,更是违背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违法行为。
加拿大鹅存在质量和服务问题不是个别现象。前段时间,多家媒体曝出消费者所购加拿大鹅羽绒服“一脱一身毛”,品牌承诺终身保修却不受理。而在某投诉平台,加拿大鹅相关投诉有数百条,主要都集中在商品质量和退换货问题。而这也不是加拿大鹅第一次“翻车”。此前,加拿大鹅因涉嫌虚假宣传,被上海黄浦区市场监管部门罚款45万元。各种问题不断出现,可谓“一地鹅毛”。如若继续这样下去,无论是靠营销还是靠产品建立起来的声誉,都会很快败光,消费者自然也会“用脚投票”。
从丰田、宜家等召回问题产品不包括中国,到梦龙冰淇淋用料区分中国版和欧洲版,再到此次加拿大鹅消费维权事件,如此明晃晃的双标,底气从何而来?归根结底还是这些洋品牌以大牌自居,缺乏对中国消费者的尊重与敬畏。但随着中国市场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消费者维权意识和能力日益提升,以“洋大牌”自居、搞店大欺客的套路,已经行不通了。正如中消协所说:“尊重消费者权利、保障消费者权益是经营者的应尽义务,它不仅应体现在营销条款、协议、承诺、声明中,更应落实到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妥善处理消费者诉求的具体行动中。”中国市场规模巨大、前景广阔,任何企业、任何品牌进入中国,都必须自觉遵守我国法律法规,也必须尊重我国消费者权益。
也要看到,我国本土品牌的好产品、好服务越来越多,而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消费也更加理性,洋品牌早已“走下神坛”。在这样的情况下,不管是加拿大鹅还是别的洋品牌,都要看清楚:消费者要的不是在舆论压力下的“危机公关”和“紧急改口”,而是说到做到的真诚态度和切实服务。如果要分享中国市场红利,就请把精力花在为消费者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上,否则必将失去消费者信任、被市场所抛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虽然距离2022年iPhone 14的发布还有大约一年的时间,但早在苹果发布iPhone 13之前,iPhone 14就已经在推特上流行了起来,有关iPhone 14的传闻也开始逐渐升温。
目前为止最大的传闻包括:无“刘海”的显示屏、打孔前置摄像头、屏下Touch ID、更耐用的钛合金机身、消除后置摄像头凸起、新的屏幕尺寸、iPhone Mini的消亡以及配备Wi-Fi 6E。
虽传闻是否属实还未可知,但为市场提前了解新款iphone提供了一些线索。
近日,野村证券Anne Lee等分析师也发布了最新的研究报告,就iPhone 14会有哪些变化以及供应商的供应链变动进行了预测。
iPhone 14 Pros:配备打孔屏、移除“刘海”、大幅升级相机
野村证券预测,2H22新款iPhone将有4个机型,定位较低的iPhone 14系列将替换为6.1英寸和6.7英寸(iPhone 13系列为5.4英寸和6.1英寸),高端型号iPhone 14 Pro系列与iPhone 13 Pro系列一样,保持6.1英寸和6.7英寸。
苹果可能会通过以下方式区分i14 Pros和i14s:
1)给iPhone 14 Pros配备打孔屏,这种设计将移除“刘海”,面部ID传感器可能会移至显示屏下方;iPhone 14s保持当前的“刘海”设计。
2)iPhone 14 Pros后置摄像头从iPhone 13 Pros机型的1200万像素广角镜头升级到4800万像素广角镜头,将显著提升相机效能,并有利于苹果推广AR/MR(增强/混合现实)技术,提供更好的AR/MR体验;iPhone 14s则使用iPhone 13 Pros的配置。
3)iPhone 14 Pros将搭载A16芯片,采用4nm工艺制程;iPhone 14s则延续使用iPhone 13s的A15芯片。
4)将iPhone 14 Pros运行内存从6GB升级到8GB,iPhone 14s则从4GB升级到6GB,用于潜在的MR应用。
所有新款iPhone 14都有可能进行几项升级,包括:1)使用高通的新调制解调器;2)将前置摄像头从5P升级到6P,并具有自动对焦(AF)功能;3)升级到WiFi 6E。
同时,野村证券的分析师们认为苹果正在研究将接口从Lightning连接器变更为Type C,但他们不确定是否具备先决条件以及供应链能力是否可以及时为这种变更做好准备。
此外,野村证券预计iPhone SE3(基于SE2的A15芯片、内存升级为5G)将于2022年第一季度推出,以满足低成本5G智能手机的需求。
相机:14 Pros主摄像头升级至4800万像素,14s前置摄像头升级至6P AF
如果苹果将iPhone 14 Pros相机升级至4800万像素(1/1.3),将显著提升影像感测器(CIS)、镜头与相机模块(CCM)的性能。
野村证券认为,尽管苹果正在评估是否采用8P镜头,但它可能会在2H22年继续采用7P镜头,并可能会将所有iPhone 14型号的前置摄像头升级为带有自动聚焦功能的6P镜头,通过增加VCM(手机摄像头广泛使用VCM实现自动对焦功能,通过VCM可以调节镜头的位置,呈现清晰的图像)。
供应商方面,对于镜头,野村证券预计舜宇光学将在2H22定位较低机型的广角7P镜头中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其2H21的基数非常低;同时认为天才电子光学至少会在2022年全年保持其在2H21获得的市场份额。大立光在2H22的市场份额仍面临压力。
对于相机模块,野村证券预计LG Innotek将成为新款iPhone后置CCM的主要供应商和唯一的ToF模块供应商;鸿海可能会将重点从前置CCM转移到后置CCM,特别是当传感器换向最高端的OIS CCM。鉴于夏普在iPhone 13系列中存在供应不稳的情况,夏普在后置CCM的市场份额将在2022年逐渐减少;而闻泰科技在收购了O-film公司的CCM业务后,将有机会为iPhone 14系列提供新的前置CCM,由于夏普的供限有限,闻泰科技已在2021年底向苹果公司供应iPhone 12的后置CCM。
对于iPhone 14系列新的AF前置CCM,野村证券认为阿尔卑斯和立讯精密很可能成为VCM供应商,立讯精密将首次进入该组件供应链(继大立光2H21成为UW AF后CCM的新VCM供应商后)。
i14 Pros会配备打孔屏吗?新的供应商会是谁?
野村证券认为,苹果可能会使用更长波长频段(1380nm)运作的3D ToF深度传感器,以屏下显示传感器,并进一步缩小“刘海”,从而在iPhone 14 Pros上配备打孔屏。
1380nm传感器技术对于实现屏下人脸识别和人眼安全3D传感应用至关重要。
野村证券认为,新的3D ToF传感器可能基于一个新的发射器Tx和一个新的接收器Rx,将导致昂贵的晶圆成本、边缘发射所需的4英寸工艺和特殊涂层工艺,以及更大的模块尺寸。
因为通常苹果需要在年底前确定明年新款iPhone的解决方案,以便供应链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野村证券不确定苹果是否能够及时实现该配置。
但就潜在供应商而言,野村证券预计,传感器技术公司STM将继续成为新的传感器模块制造商,因为其在3D传感技术方面实力强大以及与苹果关系密切(STM也是目前基于1d ToF的传感器制造商);领先供应商IIVI和Lumentum(外包给Win Semi)可能会供应 EEL发射器 (Tx);接收器PD (Rx) IC可能由STM或苹果自己设计,制造外包给台积电或Win Semi。
代工:鸿海仍处在领先地位,和硕重新定位于6.7英寸
野村证券认为,鸿海仍处在领先地位,有望拿下iPhone 14 Pro Max、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订单,在5.4英寸iPhone 13 mini被取消后,和硕将成为6.7英寸iPhone 14 Max的主要生产商。立讯精密可能会成为6.1英寸iPhone 14的第二供应商。
对于1Q22的iPhone SE3,野村证券认为和硕和鸿海将共享该项目。
Apple的MR:定位为高端机型,可能在2022年底推出
野村证券认为苹果的MR头戴式设备将成为苹果2022年最具标志性的新产品,它很可能定位为非常高端的产品,零售价可能超过1500美元,初始销量预计可能是100万台(1-1.5年),如果该设备能够打动消费者,它可能是元宇宙应用程序和硬件突破的里程碑,随着销量的增长和良率的提高,成本可能会下降。
下表为野村证券指出的苹果MR设备的主要供应商。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知名导演张艺谋通过入股一家公司,入局了炙手可热的元宇宙领域,还有小米以及英特尔投资联袂跟投。他们会导演出一出怎样的元宇宙大戏?
12月2日,分析师查询天眼查发现,北京当红齐天国际文化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当红齐天”)12月1日发生工商变更,新增股东包括瀚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等。
探究上述新增股东可见,瀚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为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全资子公司、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为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
据当红齐天公司官网介绍,当红齐天的股东包含知名导演张艺谋,他在公司的身份还包括联合创始人和艺术总监。
来源:当红齐天官网
那么小米为何投资当红齐天,当红齐天的实力又如何?
粗看一下,这个公司对扩展现实(XR)非常青睐。公开资料显示,XR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和可穿戴设备产生的一个真实与虚拟组合的、可人机交互的环境,包括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混合现实(MR)等多种形式。
公司官网介绍,当红齐天是一家致力于创造极致沉浸式体验、集“XR内容制作+载具研发+数字运营整体解决方案及产品落地”于一体的文化科技公司,业务涉及XR+乐园、XR+科技秀、XR+党建爱国主义教育、XR+博物馆、XR+应急、XR+电竞、XR+体育和XR+直播等。
当红齐天在官网提及,对于争夺元宇宙船票的大厂来说,除去自身投入大量研发精力,将目光锁定XR领域的优质企业更是不二之选。
小米战略投资部董事总经理蒋文表示:“小米战投一直坚定看好XR领域的投资机会,XR及其应用将有机会成为5G时代的现象级场景。”
“XR作为下一代移动计算平台,更强的交互性势必会带来下一代‘屏幕’,对小米来说是绝对不容错过的巨大流量终端。”当红齐天此前在官网介绍,小米作为全球物联网(IoT)领军企业,业务几乎涉及所有家庭端的智能产品。物联网连接物理和虚拟世界,XR技术可以收集来自启用IoT设备的数据,将其转换为信息并实时可见。
当红齐天强调,公司股东有张艺谋,以及中航信托、联想创投、芒果基金、Intel、小米、建银国际、野草创投和韦玥集团等,旗下以VR为主题的SoReal超体空间,正密集推出众多创新项目。
从技术布局来看,当红齐天围绕VR交互系统、VR载具、大空间定位技术、5G云渲染、AI+、先进传感器技术、自动化建模生产方式等最新技术,建立了VR内容开发技术优势,提供内部及外部合作CP内容开发强力的技术支撑。
智慧芽数据显示,当红齐天主要专注在虚拟现实、投影系统、运动平台、处理单元、控制器等技术领域,总专利申请31件,近3年专利增长率为257.14%,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中,该公司有非外观专利21件,占比67.74%。
据公司官网显示,张艺谋表示:“VR将会成为下一个十年最主要的一项新的技术,会改变我们的生活。”
目前,当红齐天已经开始参与元宇宙业务。11月25日,当红齐天公司官网显示,近日,蓝色光标与当红齐天及旗下子公司齐乐无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推动XR体验在重点行业的应用拓展及商业化项目落地。
齐乐无穷是一家专注于XR高仿真模拟的科技公司,团队来自中国航天科工、中科院,拥有军用级别仿真模拟算法,主要研发方向为多自由度动感平台、体感运动控制算法以及实时AI数字虚拟人,服务Intel、三星、索尼、宝马、奥迪、丰田等国际头部企业。
同时,蓝色光标近日成立全资子公司“蓝色宇宙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将作为蓝色光标专注探索元宇宙相关投资和运营业务的主阵地,将整合蓝色光标已经具备的虚拟直播间、虚拟IP运营相关资源和团队,全面推进元宇宙相关业务的探索和落地。公司此次与当红齐天及旗下子公司齐乐无穷的战略合作,是公司的蓝色宇宙落地的重要动作。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