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4 Pro系列发布不到半年,新消费日报分析师在探访了Apple的线下授权经销商、线下门店时发现,在Apple授权的线上线下渠道都开始了降价促销,降幅达到10%。
根据接近渠道商人士透露,经销商拿货价格较低,会预留出促销优惠的空间,但定价同样也会收到Apple方面的制约。经销商降价去库存,再结合此前Apple 2023年Q1财报iPhone的销量变化来看,即便是市占率问鼎2022年的iPhone也卖不动了。
库克在财报电话会上暗示Apple将会推出定价更高的iPhone机型。知名Apple爆料人马克·古尔曼(Mark Gurman)也爆料称,Apple可能将计划推出一款定价更高的“iPhone Ultra”。
面对整体下滑的智能手机大盘,Apple将会延续此前的高ASP(平均价格)的市场策略。
降价超过10%,iPhone 14 Pro也卖不动了?
距离新款iPhone 15系列发布还有半年多的时间,Apple官网上iPhone 14 Pro依旧维持着5999元的起售价,电商平台却悄悄开始降价。
以iPhone 14 Pro机型为例,在Apple Store官网上,起售价为7999元,而电商平台京东上,iPhone 14 Pro起售价虽然还是7999元,但是平台赠送了800元的优惠券,因此起售价到达了7199元。
在电商苏宁平台上,iPhone 14 Pro同样也是加上了800元优惠券,做到了7199元的售价。换言之,电商平台上的定价,可能是平台的促销/补贴。
图1和图2为线上授权店售价;图三为Apple在天猫上的官方旗舰店售价
Apple北京线下门店的店员告诉新消费日报分析师:“Apple线上官网和线下门店的定价是维持一致的,官网和直营店降价,线下门店的产品才会同步降价,目前Apple只有在天猫上有一家直营旗舰店。天猫上其他店铺,以及在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的店铺是属于授权经销商。”
一位靠近Apple授权经销商人士告诉新消费日报分析师,“经销商拿货的价格通常会比较便宜,才会有利润空间去做促销,但一般情况下促销都只会在‘双十一’、‘618’,并且促销定价也受到Apple方面的制约。如果要进行补贴优惠,通常都是提前和Apple方面沟通过的。”
同时他还补充了一点,经销商的售价也会以Apple官方售价为锚点。“如果官方都降价了,那经销商只可能同幅度,甚至更大幅度降价。因此通常情况下Apple官方旗舰店不会轻易降价。”
分析师同样探访了Apple的线下授权经销商,发现经销商也在不同程度地对iPhone 14 Pro系列机型进行促销,优惠幅度在300-800元不等。
线下门店的售价(小时达)
“之前这款机型(iPhone 14 Pro)就已经优惠了400元,现在还有满4999元立减300元的活动,现在入手还是比较划算的。”京东之家的店员向分析师推销道。
至于另一家Apple授权经销商英龙华辰线下门店则是维持了与Apple官网一样的售价。由此可见,尽管Apple官方并没有调整iPhone 14 Pro的售价,但多数经销商都已经开始为期半个月的降价促销活动了。
面对大盘下滑,Apple将再度推高ASP
经销商全面降价,结合前几天Apple刚刚发布的2023年Q1财报数据,这都说明了一个问题:iPhone也卖不动了。
根据TechInsights的数据,尽管Apple在2022年第四季度以24%的市场份额位列智能手机出货量榜首,但由于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9%,至2.96亿部,AppleiPhone营收为657.8 亿美元,同比下降 8.17%。
有分析师认为,今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可能整体仍会面临下滑。根据研究机构Gartner的预测报告,2023年全球手机出货量预计将下降4%至13.4亿部,低于2022年的14亿部;而2021年的总出货量为14.3亿部。
尽管如此,Apple方面并不打算降低iPhone售价,以换取更多销量,相反Apple还有计划打算推出更高售价的产品。
知名Apple爆料人马克·古尔曼(Mark Gurman)撰文表示,Apple公司正考虑在iPhone Pro Max之上新设定一款更高端的手机款式,名为“Ultra”。
古尔曼指出,与此前“把Pro Max重命名为Ultra”的传闻不同,Apple希望是在两款Pro机型上新增一款更高端的iPhone,这款Ultra机型最早将会在2024年iPhone 16系列中出现。
他强调,Ultra无论起售价还是顶配的价格,都自然会较Pro Max机型还要高,至于高多少还没确定。Apple希望以此进一步推高其高端机型的售价,因为公司内部已经观察到了市场有这一方面的需求。
在此前2023年Q1财报会上,库克就曾表示过:“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我认为消费者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更好的iPhone付费。”
这也是Apple此前策略的延续:在过去几年里,Apple相继推出了Pro、Max等多款定价更高的型号,不断拉开高端iPhone与入门款iPhone之间的价差,从而使得iPhone机型的ASP不断上涨。
尽管如此,更具创新性以及定价更高的折叠屏不会是Apple短期内的选择。根据天风国际证券师郭明錤的观点,Apple的首款折叠屏设备最早可能会在2025年上市。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随着ChatGPT的爆火,搜索引擎巨头们都坐不住了。上线短短两三个月,ChatGPT用户规模或已超过1亿,人们倍感惊喜地不断挖掘着ChatGPT的各项技能,不少人认为,未来受影响最大的将会是搜索引擎。
被逼到墙角的科技巨头们纷纷出招:
2月7日,谷歌CEO皮查伊撰文宣布,将推出对话人工智能服务Bard;百度当天也确认,类ChatGPT聊天机器人项目名字确定为“文心一言”,英文名ERNIE Bot,3月完成内测,面向公众开放。
微软有点“犹抱琵琶半遮面”,其宣布将于美东时间周二下午13:00(周三2:00)举行一场发布会,虽然没有透露活动的内容,但声称将“分享一些令人兴奋的项目的进展”,业内人士预计大概率也与ChatGPT相关。
A股市场,ChatGPT和AIGC概念持续活跃,截至2月7日收盘,汉王科技实现7连板,天娱数科3连板,视觉中国涨停,科大国创、初灵信息涨超5%。
谷歌CEO官宣发布Bard
2月6日,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发公开信介绍,两年来,他们一直在研究由LaMDA提供支持的实验性对话式AI服务Bard,当天正式开放测试,并将在未来几周内正式发布。
Bard是基于对话应用语言模型(LaMDA)的实验性人工智能程序。皮查伊写道,这一次,Bard最初版本将与LaMDA的轻量级模型一并发布,这意味着只需要更小的算力,从而让受众扩大更多,也得到更多的反馈。
“Bard寻求将世界知识的广度与谷歌大型语言模型的力量、智慧和创造力相结合。” 皮查伊还强调,希望谷歌的人工智能服务“大胆而负责”。他认为,先进的生成式AI和大型语言模型正在激发全世界人们的想象力。
这些新的技术也将融入谷歌的传统产品例如搜索引擎之中。皮查伊表示,谷歌也正在以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如LaMDA、PaLM、Imagen和MusicLM作为基础,创造全新的信息接触方式,“我们正在努力将这些最新的人工智能进展引入我们的产品,其中,搜索是一个开始。”
皮查伊举例介绍了人工智能对搜索引擎带来的改变。此前,人们通常会向谷歌寻求快速的事实性答案,比如提问“一架钢琴有多少个键”,但是现在,人们越来越多地向谷歌咨询更深入的理解,比如提问“钢琴还是吉他更容易学习”“每种乐器需要练习多久”,对于这样的没有一个标准正确答案的问题,人工智能就可以起到帮助。这些带有人工智能功能的搜索引擎将在谷歌很快推出。
百度确认将发布“文心一言”
早在1月30日,就有媒体透露,百度计划在今年3月推出类似于ChatGPT的AI聊天机器人服务,百度文心(Ernie)大模型将成为其基础。
2月7日,百度向分析师确认,该项目名字确定为文心一言,英文名ERNIE Bot,3月份完成内测,面向公众开放。目前,文心一言在做上线前的冲刺。
消息发布后,截至2月7日收盘,百度集团港股涨超15%至162.5港元。从去年11月以来,百度集团股价涨幅达116.38%。
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深耕数十年,拥有产业级知识增强文心大模型ERNIE ,具备跨模态、跨语言的深度语义理解与生成能力。去年9月,百度CEO李彦宏就判断,人工智能发展在“技术层面和商业应用层面,都有方向性改变”。百度从那时候就开始做文心一言。
百度表示,ChatGPT相关技术百度都有。百度在人工智能四层架构中,有全栈布局。包括底层的芯片、深度学习框架、大模型以及最上层的搜索等应用。文心一言位于模型层。
微软即将召开“神秘”发布会
微软宣布将在美东时间周二下午13:00(周三2:00)举行一场发布会。微软并未披露此次活动的具体内容和主题,而只是表示将“分享一些令人兴奋的项目的进展”。
有分析指出,微软本次发布会或将展示其ChatGPT和搜索引擎必应(Bing)的融合。微软一直准备将ChatGPT添加到Bing中,从而为用户提供提供更好、更精确的查询结果。另据外媒此前的报道,微软还可能会将ChatGPT整合到Word、PowerPoint、Outlook和其他应用程序中,以便用户可以使用简单的提示自动生成文本。这一动作或将改变超10亿人的办公方式。
有人认为,ChatGPT是人工智能里程碑,更是分水岭,这给谷歌、微软等科技公司带来了很大压力。
ChatGPT为人工智能公司OpenAI于2022年11月推出的聊天机器人,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甚至能完成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代码等任务,因此有望成为提高办公、学习效率的工具。
瑞银报告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月末,ChatGPT的月活用户已突破1亿,这距离它推出不过2个月时间,成为史上增长最快的消费者应用。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日前表示,谷歌将在人工智能(AI)领域成为一个强大的对手,因为各家公司都在竞相推出对标ChatGPT的AI聊天机器人。该行预计,这家科技巨头的股价将出现两位数的飙升。
美银研究分析师Justin Post在一份给客户的最新报告中表示,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股价有可能攀升至119美元,这意味着其股价最终可能比周二的收盘价107.64美元上涨一成多。今年迄今,该股的涨幅已达20.78%。
Post写道,“根据行业专家的说法,谷歌可能比ChatGPT有更多的数据可访问,谷歌有广泛的计算基础设施,当然,谷歌搜索在iOS和Android上也有很大的分销优势。”
“虽然新一波人工智能竞争已经到来,但我们认为谷歌在技术方面的多年投资已经为人工智能之战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补充道。
近段时间以来,OpenAI的ChatGPT引发了一场人工智能投资热潮,因为该工具具有类似人类的能力,可以执行虚拟任务,比如可以完成流畅对答、撰写剧本研报、写代码,甚至还可以创作诗歌和笑话。
美东时间周一,谷歌推出了自己的AI“Bard”,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将其描述为“一种实验性的对话式人工智能服务”,并将向一些测试人员开放,然后准备在几周之后向公众提供这一服务。
他指出,人工智能开辟了新的机会,可以显著改善数十亿人的生活,而Bard致力于将世界知识的广度与我们大型语言模型的力量、智慧和创造力结合起来。
随着AI之战全面打响,微软公司则在周二推出了新的人工智能搜索引擎必应(Bing)和Edge浏览器。据悉,新版必应基于OpenAI的语言模型运行,但比ChatGPT更加先进,可以轻松地切换到人工智能聊天模式。而新的Edge浏览器增加了可以聊天和写作的必应。
此外,国内搜索巨头百度当然也坐不住了。据悉,其内部类似于聊天机器人ChatGPT的项目名字已确定为“文心一言”,英文名为ERNIEBot,将在三月份完成内测,面向公众开放。目前,文心一言在做上线前的冲刺。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随着ChatGPT在全球范围内持续火爆,谷歌CEO皮查伊亲自撰文称将推出“ChatGPT竞品”Bard,微软则紧随其后宣布正式将ChatGPT引入搜索引擎Bing。
美股投资网分析师注意到,谷歌、微软打响AI搜索大战背后,美国科技巨头最新季业绩集体遇挫,生成式AI或成为大厂新的发力点。头豹研究院TMT行业分析师陈文广在接受美股投资网分析师采访时表示,当前人类科技发展正进入“停滞期”,全球市场转向存量竞争,生成式AI则被企业视为增量市场的一个“突破口”。
AI搜索大战已然打响
8日,微软宣布推出由ChatGPT支持的最新版Bing搜索引擎和Edge浏览器,新版Bing于今日上线,不过预览人数有限。微软计划近期推出移动版本,预览人数有望扩展至数百万人。
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表示,搜索引擎迎来新时代,迅猛的创新即将到来。据了解,新版Bing基于OpenAI的语言模型运行,比ChatGPT更先进,可切换至AI聊天模式,其中的聊天机器人可帮助用户完善查询功能,并支持编辑和翻译邮件,重写代码等。
而就在7日,谷歌突然发布下一代对话AI系统Bard.据谷歌CEO皮查伊的推文,Bard基于谷歌研发的大型语言模型LaMDA,目前已向测试人员开放,未来几周将面向公众提供。
有分析人士指出,谷歌长期以来在搜索引擎领域占主导地位,微软将ChatGPT引入Bing的最新举措料将给市场带来巨变。不过券商研报指出,ChatGPT在中短期内无法完全取代传统搜索引擎,“ChatGPT单次搜索成本过于高昂,我们测算生成一条信息的成本在1.3美分左右,是目前传统搜索引擎的3-4倍;同时受制于模型训练方式,数据难以实时更新。”
陈文广告诉美股投资网分析师,“ChatGPT和搜索引擎本质上并非同一类型产品,也就不存在完全取代这一说法。”其表示,搜索引擎基于用户输入的关键词,根据算法,对用户的查询结果进行抓取、索引和排序,用户可获得海量相关的链接和信息内容,从中寻找自身需要的信息;而ChatGPT属于AIGC,即一种新的内容创作方式,经由大量的数据集训练和强化, 通过一对一的对话形式和类似人类自然语言的口吻,输出单一、即时性的回答内容。
不过陈文广对分析师表示,AI聊天机器人和搜索引擎的结合确实是一种趋势,它们可以将人工智能的优势与信息检索的功能结合起来,比传统搜索引擎更具针对性和准确性,未来搜索引擎将会加速演化进程,形成以传统搜索为主、ChatGPT模型为辅的新搜索引擎形态。
科技巨头发力生成式AI
不仅搜索引擎,实际上美国科技巨头正纷纷发力生成式AI。
据路透社分析师统计,AI、生成式AI或机器学习等词在美国科技大厂最新财报会上出现的频率是上一季度的2-6倍。Meta CEO扎克伯格称计划将生成式AI融入图像、视频、3D虚拟人等几乎所有的公司产品;苹果CEO蒂姆·库克亦表示,苹果正使用生成式AI增强iPhone和Apple Watch中的识别检测功能,这一技术将应用于苹果所有的产品和服务。据爆料人Mark Gurman消息,ChatGPT爆火的影响下,苹果亦将在下周举行年度内部AI峰会。
而从2022年四季度财报情况来看,受经济衰退、需求疲软等因素影响,美国科技巨头业绩集体滑坡。陈文广认为,全球科技发展进入“停滞期”,巨头企业纷纷寻找 “突破口”,例如VR、AR、NFT、生成式AI等创新型产品,希望走出泥潭。
反观国内,昨日百度亦传出消息,其类ChatGPT项目名确定为文心一言,英文名ERNIE Bot,将于三月份完成内测对公众开放。有分析指出,AIGC是一波技术浪潮,国内大厂都有着不错的算力基础,均有机会和现有业务结合起来,实现自身业务更好地发展。
陈文广对分析师表示,技术层面,相比以往,数据量的极大丰富为AI模型提供了更大的参数量和训练素材,同时新的模型结构使得大模型的训练变得更为容易,叠加近年来各类云服务、软硬件技术的突破,算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训练大型生成式AI成为了可能。
“生成式AI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第一,元宇宙时代即将到来之际,人类可以以低廉的价格大规模生成包括文本、图片、 音视频、3D形象在内的各种素材;第二,生成式AI能够在很多领域代替人力完成部分工作,如在文本创作领域大幅提升效率;第三,生成式AI或为搜索引擎带来全新变革。未来生成式AI可渗透至各个行业领域,想象空间非常巨大。”陈文广进一步表示。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随着消费品和汽车需求的增加,美国去年12月贸易逆差扩大,扭转了前一个月大幅收缩的局面,使全年贸易逆差创下历史新高。
美东时间周二(2月7日),美国人口普查局和美国经济分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经修正后,美国2022年12月份贸易逆差较前一个月增长约10.5%,达到674亿美元。
2022年12月出口额为2502亿美元,较11月减少22亿美元。12月进口额为3176亿美元,较11月增加42亿美元。
美国商务部表示,商品和服务进口总额在去年最后两个季度下降,结束了高通胀、俄乌冲突和供应失衡拖累全球需求的一年。12月,对美国制造的工业用品和消费品等出口商品的需求减弱,而美国人则购买了更多外国制造的产品,如手机和汽车。
总体来看,由于美国继续严重依赖从其他国家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2022年美国商品和服务贸易逆差上升至9481亿美元,为有记录以来的最大逆差。这一数据较2021年相比增加1030亿美元,增幅达12.2%。出口额增加4531亿美元,增幅达17.7%;进口额增加5561亿美元,增幅达16.3%。
分析称,由于进口激增,去年美国贸易逆差扩大至创纪录水平,原因是美国企业争先恐后地确保手头有足够的商品来满足需求。2022年创纪录的进口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零售商的努力,即在销售高峰期之前补充库存,避免2021年导致西海岸港口拥堵的短缺和供应链延迟重演。强劲的就业市场和政府刺激计划带来的压抑的储蓄,有助于保持消费者支出的弹性。
但随着美联储及全球一些主要经济体央行大举加息遏制通胀,预计今年全球贸易增长或将减速。同时,经济衰退风险上升也可能抑制贸易增长。
对华逆差增至3829亿美元
去年,在欧洲切断与俄罗斯的许多经济联系后,美国能源出口强劲增长,以及疫情后美国旅游业的复苏,都提振了美国的出口。
中美之间的贸易也继续保持增长,去年美国与中国的总体贸易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也扩大8%至3829亿美元,但没有刷新此前的纪录。
FWDBONDS首席分析师Christopher Rupkey表示,美国经济并没有陷入困境,但从今天的贸易逆差数据来看,它也不太可能实现强劲增长。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首席经济学家Gregory Daco指出,贸易趋势反映出,随着新冠大流行的影响消退,商业正在正常化,在经历了巨大冲击之后,供需都在重新平衡。
Daco认为,全球对美国商品的需求已经放缓,在消费者支出和企业投资增长放缓的环境下,进口也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压力。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股周二大幅收高,大涨2%的纳斯达克和纳指100重返技术牛市,投资者继续评估美股财报,道指涨265.67点,涨幅为0.78%,报34156.69点;纳指涨226.34点,涨幅为1.90%,报12113.79点;标普500指数涨52.92点,涨幅为1.29%,报4164.00点。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讲话令美股短线剧烈W型波动,在鲍威尔讲话之前,道指最深跌超186点或跌0.5%,他承认“通胀开始降低”,通缩过程已经开启但仍处于“非常早期阶段”,可能要到2024年才能实现降通胀目标。通胀回落的过程只是处于开始阶段。美联储有工具来实现2%的通胀目标。
随后,美股激烈拉升,三大股指一度大涨2%,微软谷歌等科技巨头纷纷大涨4%。
但是,鲍威尔随后补充警告,让市场别玩太嗨,就像父母亲对孩子的劝告:
如果持续获得就业和通胀等意外强劲数据,美联储仍需继续加息,并将高利率在限制增长的水平上维持一段时间,还没有看到占经济体量56%的服务业领域出现去通胀进程。市场立即被这鹰派发言吓到,回吐全部的涨幅!
但是,最终到收盘,美股还是强势上涨2%,符合我们之前的公众号文章所说,美股牛市已成定局?后市如何布局?
在1月份意外强劲的非农就业数据公布后,投资者目前预计最终利率将升至5%以上,和美联储12月时的预测水平类似。
稍早,今年FOMC票委、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Neel Kashkari坚持鹰派言论称,上周五“爆炸性的非农就业增长”显示美联储需要继续加息,仍然支持加息至5.4%,这远超市场预期。
纳斯达克已经回到技术牛市中!美股还没有上车的朋友,会希望出现回调,好让自己上车,但我们VIP社群已经全部上完车,满仓拿着各大牛股。
今天
为了反击ChatGPT,谷歌母公司Alphabet宣布将推出名为 Bard 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技术,以此与OpenAI旗下的ChatGPT展开竞争。谷歌CEO皮查伊称,Bard将首先开放给受信任的测试人员,并在未来几周内向大众提供服务。谷歌也将整合新的AI功能到搜索引擎中。
Bard与ChatGPT的最大不同在于,ChatGPT的最新数据仅截至2021年,而Bard可以回答当下的问题,达到即时搜索回答的效果。为了快马加鞭,皮查伊还动员谷歌全体员工使用Bard,尽快迭代产品。“我们期待收到你们的所有反馈——本着内部黑客马拉松的精神——更多细节即将到来。
与此同时,微软宣布推出ChatGPT驱动的新Bing浏览器主页,它带有一个扩展到聊天框,可以针对用户的提问给出不仅限于事实的答案。微软同时推出新增两个功能的Edge浏览器,分别是“聊天”和“编写”,它们都嵌入到Edge的侧边栏中。“聊天”功能让用户能总结自己在看到网页和文档,对内容提出疑问,“编写”功能则充当写作助手,根据少数开头的提示,帮助用户生成从电邮到社交媒体帖子在内的文本。
国内的百度,也抽热闹,推出类似ChatGPT的项目,名字确定为“文心一言”,英文名ERNIE Bot,预计3月份完成内测后向公众开放,目前正在做上线前的冲刺。百度股价今天立即大涨10%。
一场科技巨头之间Ai大战拉开帷幕!哎?苹果和Facebook的人工智能在哪里呢?苹果有Siri,一个小学生级别的ai。
此外,视频会议软件龙头、位列“疫情居家办公红利股”的Zoom午盘后涨近10%,至近三个月新高,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5%或1300人,援引全球经济不确定性。
周二(2月7日),日本软银集团最新公布的去年四季度业绩显示,受科技领域估值低迷的影响,公司及其管理的愿景基金在这一季度均录得亏损。
具体数据显示,软银集团在2022年财年第三财季(2022年10-12月)录得7834.15亿日元(约59亿美元)的净亏损,逊于先前市场2059亿日元的利润预期;而愿景基金部门在这一季度亏损了6600.96亿日元(约50亿美元),连续第四个季度处于亏损状态。
综合2022年财年的前三个财季(2022年4-12月),软银集团累计亏损了9125.13亿日元;同一时期,愿景基金部门录得了逾4万亿日元的亏损。
投资神话的破灭
长期以来,专注于投资初创企业的软银集团一度被视为投资神话,其创始人孙正义更是被当成是投资界的风向标。
其中最经典的案例就是,软银是阿里巴巴最早的一批投资者,随着阿里的业务扩张和上市,阿里巴巴成为市值超万亿的庞然大物,软银也因手持大笔阿里股份,赚得盆满钵满。
但去年,高通胀打击了全球的消费需求,高利率又打压了全球的科技行业,使得软银入资的许多公司开启了裁员和缩减业务的周期,同时他们估值也出现了崩溃式的暴跌。
根据软银最新公布的表格,截止12月末,愿景基金一期(SVF1)持有资产的公允市场价格,较其当初的投资投入少了99亿美元,愿景基金二期(SVF2)的亏损数字更是高达176亿美元。在已经公开上市的公司中,软银最大的亏损来自于滴滴和Wework。
有投资者担心,愿景基金的投资减值过程还未到尾声。Redex Research分析师Kirk Boodry在软银财报公布前就写道,全球股市的疲软仍然是软银的主要风险。
安谋IPO若延迟,将继续冲击软银业绩
去年11月,软银集团董事长孙正义宣布他将退出这家科技投资巨头的日常经营,并将主要精力用来推动英国芯片设计公司安谋(Arm)的增长。当时孙正义说道:“我为自己过去贪图暴利而感到羞愧。我们太自信,太好高骛远。”
据了解,软银目前的计划是在今年12月前将安谋上市,但强劲的宏观逆风已经显著减弱了市场对大型IPO的兴趣。
Boodry称,如果科技行业的疲软使安谋的IPO计划出现重大延迟,那么可能会继续伤害软银的业绩。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高盛首席经济学家表示,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正在消退,就业市场持续强劲,有迹象显示商业信心有所改善。
近日,高盛首席经济学家哈祖斯(Jan Hatzius)团队将其对美国未来12个月经济衰退概率的估计从35%下调至25%。这一预期似乎比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要乐观。相比之下,彭博社上月对多位经济学家的调查显示,美国在这段时间内经济下滑的可能性为65%。
强劲非农报告带来信心
哈祖斯的信心来源于美国上周五公布的强劲非农就业报告。非农数据显示,美国1月份新增就业岗位50多万个,远高于预期。
“(美国)就业市场持续走强,企业调查初见改善迹象,表明近期经济下滑的风险已显著降低。” 哈祖斯在报告中写道。
高盛还指出,美国通货膨胀率将迅速放缓,工资增长速度也将放缓至与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相匹配的水平。
哈祖斯在报告中写道,这一前景支持了美联储关于经济“软着陆”是可以实现的观点,也支持了美联储在3月和5月货币政策会议上再加息25个基点的倾向。
高盛表示,其他主要经济体好于预期的增长也将有利于美国。高盛预计,欧元区将能够避免陷入经济衰退,而中国经济将迅速反弹。
多位权威人士表示乐观
近期,已经有多家机构和权威人士表达了对美国经济前景的信心。
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此前表示,尽管美国经济今年预计放缓,但美联储有可能实现软着陆,即美国今年能够勉强避免衰退。
美国前财长萨默斯也在近日表示,随着美国物价放缓、劳动力市场降温,实现“软着陆”的可能性更大了。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也一直对外表达坚定态度称,美国经济“强劲且富有韧性”,鉴于美国劳动力市场强劲,经济不会出现衰退。
哈祖斯表示,在金融市场上,美国经济的弹性“应该会支持周期性资产”,不过投资上行空间可能受到限制,因为美国股市估值已经很高。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近日,随着包括英特尔、三星、AMD以及高通、德州仪器在内的全球芯片巨头相继发布财报,业界发现,全球芯片巨头“暴雷”的消息如多米诺骨牌般来袭。
至于业绩暴雷的原因,“需求走弱”“去库存”“价格下滑”是芯片巨头们解释业绩变化时所普遍使用的词汇。无论是智能手机端、PC端还是存储器市场,目前均受到了下游消费市场需求疲软严重影响。
芯片业寒流
美国时间2月2日,高通发布2023财年第一季度(截至去年12月底)财报,实现营收94.56亿美元,同比减少12%;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为26.84亿美元,同比下滑27%。
高通公司称,手机需求仍然疲软,企业和工业部门情况也在恶化。但该公司表示,汽车芯片需求仍然强劲。高通预计,2023财年第2季度(截至今年3月底)营收将约为87亿至95亿美元,较上一季度持平或降低8%,同比下滑11%至19%。展望低于市场预期的95.81亿美元水平。高通认为手机需求低迷与库存调整为拖累运营业绩的主要原因,并预期库存调整期可能延续到今年上半年。
模拟芯片龙头公司TI(德州仪器)的财报显示,Q4期间公司营收46.7亿美元,同比下滑3.35%、环比下滑10.89%;净利润19.62亿美元,同比下滑8%、环比下滑14.51%。
率先引爆芯片行业第一颗响雷的是巨头英特尔。
1月26日美股盘后,英特尔公布2022年四季度及全年业绩,这家芯片巨头四季度业绩未能达到市场预期,大幅下滑32%,创下2016年来最低季收入。
而在存储芯片市场,情况更为严峻。三星1月31日发布的财报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三星营业利润同比大降69%,从13.86万亿韩元滑落至4.3万亿韩元,为8年来最低点;全年营业利润为43.38万亿韩元,同比下降16%。三星表示,业绩下滑主要受存储芯片价格大幅下滑影响,叠加智能手机销售疲软。
全球第二大存储芯片制造商海力士2022年第四季度的营业亏损达到1.7万亿韩元(约合14亿美元),上年同期为盈利4.2万亿韩元,是公司自2012年三季度以来首次季度亏损。同时,美光、三星、海力士等公司均公布了减产和缩减开支计划。
存储芯片可以大致分为DRAM芯片(内存)和NAND Flash(闪存)两个方向。据第一财经报道,NAND去年价格至少下降3成以上,DRAM的降价则更为猛烈。
去年手机出货量降至十年低谷
高通、三星等巨头均在公布业绩下滑原因中提到了智能手机销售疲软。
IDC日前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去年创下了10年来最低水平,其中第四季度表现尤为糟糕,这主要是宏观经济萎靡和消费者需求疲软所致。IDC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2.1亿部,较上一年下降了11.3%,这是自2013年以来的最低度出货量。IDC称,造成出货量下降的原因是消费者需求大幅下降、通胀膨胀和经济不确定性。
在国内,IDC报告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7292万台,同比下降12.6%。纵观2022全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2.86亿台,同比下降13.2%,为有记录以来最大降幅。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也是时隔10年后再次回落至3亿部以下,此前仅2012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不足2.2亿台。
谈及出货量为何陷入“冰点”,外界或首先归咎于疫情。但IDC中国高级分析师郭天翔指出,疫情影响只是“雪上加霜”,毕竟在2020年疫情发生前,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就已经开始连续下滑。所以,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连续下降的主要原因仍集中在如下方面:市场饱和,换机周期加长;技术发展遇到瓶颈,新品创新不足;5G推动作用低于预期,缺乏新的杀手级应用;产品质量越来越好,性能过剩等各种因素。
IDC预计,2023年,虽然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但是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前景依然难言乐观,很难立即出现明显反弹。只有随着经济大环境和收入的陆续好转和增加,消费者信心重新恢复,市场需求才有望在今年下半年真正实现反弹。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由于智能手机市场需求前景低迷,苹果在中国的第三方电商平台正在降价出售iPhone的旗舰高端机型,折扣高达10%。这反映了短期内苹果iPhone产品的供需正在发生重构,但数据显示,苹果近两年来几乎独霸了中国高端机市场80%以上份额,市场仍然看好苹果高端机型未来长期的表现。
美股投资网分析师查询京东电商平台,一款标注为京东自营的128G黑色iPhone 14 Pro机型售价为7199元,比苹果官网7999元的价格便宜了800元;另外,在苏宁易购官方网站上,同样一款iPhone 14 Pro入门款机型的售价为7578元,也较官方价格有所下调。而其他包括iPhone 14 Pro Max在内的苹果机型的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价。
上周苹果公布了不及预期的财报,拖累了公司股价。苹果供应链企业仍在消化这一消息。截至2月6日下午开盘,舜宇光学(2382.HK)下跌超过7%,瑞声科技(2018.HK)、高伟电子(1415.HK)下跌超过4%,立讯精密(002475.SZ)下跌超过3%。
苹果稳定占据中国高端机市场80%以上份额
在谈到苹果iPhone在某些渠道的降价时,研究机构Canalys分析师朱嘉弢认为,在某些时间节点对市场上的一些现有产品进行降价也是正常的商业策略。“今年苹果在国内的表现会不错,这是基本面,主要看欧洲是否会拖累它。”他对美股投资网分析师表示。
分析师普遍认为,今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可能整体仍会面临下滑。根据研究机构Gartner的预测报告,2023年全球手机出货量预计将下降4%至13.4亿部,低于2022年的14亿部;而2021年的总出货量为14.3亿部。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消费市场,新机升级速度也在放缓。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DC公布的智能手机报告,2022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3%至2.86亿部,创下近10年来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最大降幅。
对于iPhone Pro系列的降价,市场并不感到意外。经历了去年的供应链短缺后,苹果iPhone目前的供应状况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叠加经济低迷压制了一部分人的消费意愿,iPhone Pro高端机也逐渐走上“去库存”的道路。
朱嘉弢告诉美股投资网分析师:“苹果手机的备货是充足的,新品上市之初我们看到的缺货情况,主要是由于从新品发布到供应链跟上,有一个时间差,这是节奏的问题,而不是产能问题。”
根据Canalys对2022年智能手机数据的统计,苹果是唯一一家整体出货量仍然实现增长的企业,2022年,苹果出货量整体增长了1%至2.32亿部,市场占有率由2021年的17%增至2022年的19%,仅次于三星排名第二。
Canalys数据还显示,2022年中国市场上,苹果、OPPO、荣耀和vivo四家厂商分别占据了18%的市场份额,其中高端机市场主要由苹果贡献份额。去年全年,苹果中国出货量为5130万部,同比增长4%。
朱嘉弢告诉美股投资网分析师:“如果以800美元以上为高端机区间,那么苹果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稳定在80%以上,而且2022年份额还比2021年上升了不少。”
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低迷仍在持续的背景下,苹果iPhone的定价策略也备受市场关注。苹果CEO库克在上周四公布财报时的电话会议中试图透露这样的信息:人们愿意为高端机型支付更多。
苹果iPhone顶级机型5年涨价40%
过去几年来,苹果通过拉开旗舰高端机型iPhone Pro与入门款iPhone之间的技术差距,不断提升高端机型的价格,从而也使得苹果单机的平均销售价格(ASP)持续上涨。2017年,苹果顶级iPhone机型(存储容量为256 GB的iPhone X)的售价为1150美元,2022年,一款存储容量为1TB的iPhone 14Pro Max机型的售价高达1600美元,溢价近40%。
当有分析师质疑这种价格的上涨是否可持续时,库克告诉投资者:“消费者愿意花更多钱来购买他们认为最好的产品。”他暗示苹果将不遗余力地推出更多搭载新功能的豪华机型。
彭博社的科技分析师Mark Gurman日前发文预测,苹果很有可能在iPhone Pro机型之上再建立一个更高端的Ultra系列,正如苹果对其高端手表的命名。他还称,这款机型有望赶上2024年的发布。
不过,这一猜测未得到市场的普遍认可。研究机构Omdia分析师李泽刚对美股投资网分析师表示:“我目前没有听说任何关于苹果命名规则的改变,但苹果在旗舰机型上的涨价是有可能发生的。”
李泽刚认为,苹果目前独霸了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并有可能继续推高价格。一方面是在华为失去高端机市场后,苹果在国内的高端机的市场份额正在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是目前全球市场排名第一的三星的竞争力看起来也在下降。
一位从其他知名手机切换为苹果手机的用户告诉美股投资网分析师为何更换了品牌:“最近买了一款某品牌的新机后,发现速度有点慢,而且反映类似问题的不止我一个人。新机反应慢的问题无法解决,无奈之下只能换了一部苹果手机。”
另一位每一款苹果手机都更新迭代的“极客”用户告诉美股投资网分析师:“苹果代表的就是智能手机的顶尖技术,这一点毋庸置疑。所以永远会有一部分人追随苹果的技术,不管多贵,最高端产品的受众始终会存在,这就像奢侈品一样。”
但苹果要说服普通消费者花更多钱升级一部iPhone,仍然需要给他们充分的升级理由,例如拥有一个功能更强大相机、速度更快的芯片以及更大的显示屏,以及更多面向未来的功能,例如可以完全放弃充电端口。
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副总裁、TMT行业中心负责人李冰对美股投资网分析师表示:“苹果在高端机领域的需求仍然会继续维持,并且三星等几家安卓厂商这两年也会加强在高端机方面的推广。”
李冰认为,近期内可能很难看到苹果iPhone会引入颠覆性的技术,但是可能会在续航、屏幕以及AI功能等方面进行改良。他同时称,苹果在中国几乎霸占了高端机市场,但三星等厂商在海外仍然有扩张高端机市场份额的机会。
苹果是否会跟随三星等厂商推出折叠手机,这是市场关注的另一个热点话题。但分析师普遍预计,苹果可能不会在短期内推出折叠手机,这是因为用户对于折叠手机的接受度还不是很高,而技术方面也仍不十分成熟。目前三星一款最昂贵的可折叠手机Z Fold4的售价高达2160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