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信号 StockWe8 客服微信2号 MaxTrades 客服Telegram号 MeiguM 邮箱 buy@tradesMax.com 电话 (626)378-3637

gold 20 virus

新闻快讯

30年内美股必崩盘-堪比“世界末日”?最新研究拉响红色警报

作者  |  2023-02-07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芬兰瓦萨大学的经济学教授Klaus Grosby日前表示,未来几十年可能会出现一场史诗级的股市崩盘,他对一场堪称“世界末日”的金融危机发出了警告。

他在最近一篇名为《金融市场大决战:美国股市最终会崩溃吗?》(Armageddon of Financial Markets: Is the US equity market eventually going to collapse?)的论文中,指出了过去10年令市场动荡不安的非同寻常事件,包括2008年金融危机、新冠肺炎大流行,以及自去年以来震动全球金融市场的俄乌冲突。

Grosby说,这些压力源都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扰乱了供应链,引发了各国央行仍在努力控制的高通胀。到目前为止,美联储已经将利率提高了450个基点以对抗通胀。

他警告称,如果再加上不断膨胀的美国债务水平,央行可能被迫在减轻债务负担和遏制高物价之间做出选择,这意味着严重衰退和股市崩盘可能即将来临。Grosby的论文重新审视了过去对股市崩盘的研究,以确定美国市场是否正面临另一场大灾难。

具体来说,他提到了2001年的一篇论文,该论文得出的结论是,美国股市正以如此快的速度增长,正走向“有限时间奇点”,这意味着增长是不可持续的,最终将导致股市出现“末日般的崩溃”。

据了解,上述论文从道琼斯30指数(Dow Jones 30 Index)中提取了1790年至1999年的数据。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可以探测到高于指数级增长的模型来识别股市泡沫,得出结论称,美国股市将在2052年崩溃。

Grosby使用标准普尔500指数过去20年的股市数据修补了同一个模型,这可以解释互联网泡沫破裂、2008年危机以及2020年大流行引发的衰退,这些都导致了美国股市的大幅下跌。

此外,他还重新校准了该模型,因为其他分析表明,该模型可能高估了股市崩盘发生所需的时间。这可能是由于央行前几年的“极端货币政策”,Grosby推测这可能会加速金融危机的爆发。他将即将到来的崩盘与1987年和1929年的事件进行了比较。

他警告说:“1987年10月和1929年10月的股市崩盘,可能可以作为这种崩溃如何演变的指南:对于这两次事件,市场参与者都观察到市值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现了极端的减少。”

他的发现与华尔街知名评论人士的警告相呼应。这些评论人士表示,股市即将面临灾难。例如,曾成功预测三次市场泡沫的传奇投资人Jeremy Grantham上周警告投资者,一场史诗级的崩盘可能会让标准普尔500指数暴跌50%。

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的创始人、传奇投资者达里奥(Ray Dalio)也多次警告称,金融市场正在走向一个新的世界秩序,如此高的利率很容易引发严重的经济衰退,届时美国股市将暴跌20%。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1月非农就业意外“爆表”-美国股债“双杀”!美联储3月后还将继续加息吗?

作者  |  2023-02-07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2月3日上周五美国劳工部公布的1月份就业报告显示,美国就业市场出乎意料地强劲,新增了51.7万个就业岗位,失业率下降至3.4%,为53年来的新低。

然而,金融市场却普遍感到失望,因为尽管美联储激进加息,就业市场并没有因此而降温,并形成了较大的通胀压力,美联储不会按下暂停键。3日,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跌43.28点,即1.03%;分别受云业务和数字广告收入拖累,亚马逊和谷歌母公司第四季度业绩低于预期,当日跌8.43%和2.75%,纳斯达克指数下跌193.86点,即1.59%。美元指数以102.823报收,涨1.23%;十年期国债收于3.519%,上涨幅度为3.45%。

考虑到最近媒体充满了有关科技股公司裁员计划报道,就业市场的惊艳表现粉粹了所有预期,不过不少市场观察者仍担心就业市场会戛然而止。就业报告较为准确地反映了最近的市场动态,高薪岗位增加相对较少,而低薪岗位增加较多。政府部门新增了7.4万个岗位,私营部门增加了44.3万个。商品制造业仅增加了4.9万个就业机会,其中建筑业(平均时薪35.57美元)增加2.5万个,制造业(平均时薪31.44美元)1.9万个。服务行业增加39.7万个就业机会,其中休闲住宿业(平均时薪20.64美元)增加了12.8万个,教育和卫生行业(平均时薪32.27美元)新增10.5万个机会,零售业(平均时薪23.42美元)新增了3万个就业岗位。与此同时,金融服务业(平均时薪42.45美元)新增6000个岗位,信息行业(平均时薪47.8美元)则裁员5000人。

美联储忧虑就业变化与通胀关系加深

美国目前通货膨胀不同于过去,其成因更为复杂。按照理论分析,货币政策操作不当应该是主因。美联储在不足一年内加息4.5%,资产负债表缩减了4400亿美元(2023年2月1日为8.48万亿美元),通胀率仍处于40年来的高位,由于时滞效应货币政策效果尚未完全发挥出来。就业市场供需失衡问题一直是美联储关注的焦点,就业报告自然成为美联储官员决策时的重要指南。菲利普斯曲线认为,通货膨胀和失业存在着稳定的反向关系。换言之,经济增长产生通货膨胀,这反过来创造会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降低失业人数。虽然1980-2022年通胀水平和失业率的相关性较低,但2008-2022年两者的相关性上升至-0.47,说明菲利普斯曲线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可信度。美联储正是担心就业变化与通货膨胀关系加深。

图1 1980-2022年美国个人消费指数、核心个人消费指数(2012=100)和失业率

资料来源:美联储圣路易斯分行经济研究数据库

今年2月1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达了上述担忧,但当地媒体却做了选择性报道,从而淡化了通货膨胀问题的严重性。本月初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发表的政策声明比以前更加简洁,认为“通货膨胀有所缓解但依然处于高位”“俄乌冲突增加了全球不确定性”,但删除了通胀产生的原因,如“与疫情有关的供需失衡、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普遍存在的物价压力”,也删除了类似“俄乌冲突导致物价压力上升,并抑制世界经济活动”的表述。

鲍威尔在媒体见面会上所表达的信息更加充分、更加详细。关于通货膨胀问题,鲍威尔表示,美联储乐见商品和租房价格上涨压力减缓,同时就业市场依然保持强劲(1月份远高于市场预期),但同时承认通胀压力已转移到服务部门(1月份服务行业新增岗位约占全社会的77%,其权重占通胀指数56%),核心非住房服务的通胀压力依然如故。鲍威尔认为,去通胀过程已开始,但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不能宣布美联储已赢得了反通胀胜利。

通货膨胀变化总是一个曲折的过程,不可能是快速降温。图1中,灰色曲线表示失业率,橙黄色曲线表示核心个人消费成本指数(Core PCE),蓝色曲线表示个人消费成本指数。目前,用核心个人消费成本指数测算的核心通胀率为4.4%,远高于货币政策目标值2%;以个人消费成本指数测算的通货膨胀率为5.0%。相对于个人消费成本而言,美联储所偏爱的核心个人消费成本指数比较平稳。美国核心通胀率由1980年1月的8.2%降至1982年9月的6.1%,这个过程用了33个月,同期失业率由6.3%升至10.1%;然后由6.1%降至2.2%(1994年1月)的整个过程用了136个月,期末失业率为6.6%。当然,此一时非彼一时。通货膨胀何时能回归长期趋势?鲍威尔深知,通货膨胀趋势变数很大,只能根据未来的数据来做出判断,不会贸然下结论,却非常肯定美联储货币政策还未到充分紧缩程度,加息周期尚未结束。

个人消费现疲软,资本市场受重挫

与劳工市场表现相反,美国经济增长已呈现低迷状态。金融市场一直在猜测美联储激进加息引发的经济衰退是否成为现实?如果经济衰退成真,美联储是否会减息?或者美国能否避免经济衰退,从而实现经济软着陆?

虽然没有人能够回答这些问题,但最近的经济发展势头或许能解开一些谜团。首先,个人消费依然是美国经济增长的引擎,但最近势头减弱。通货膨胀导致家庭各类支出大增,严重削弱了消费者的购买力。美国个人储蓄由2020年第三季度末的48521亿美元降至2022年末的5529亿美元;2022年第三季度末,家庭和非营利机构的存款为5.12万亿美元,为历年来的峰值。通货膨胀导致家庭储蓄下降,现金账户存款虽多,各类支出更多。商品价格上涨压力减小多少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但服务行业价格上涨,个人服务消费支出相应增加,加重了家庭财务负担。个人消费能否继续再次充当“救火队员”成疑。

其次,在过去的一年里,美国资本市场遭受重挫。2022年美国公司债券融资额为1.35亿美元(为2012年以来的最低值),同比下降了31%;股票市场融资(含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二次增发和优先股)为992亿美元,创下新世纪以来的最低记录,同比大跌77.2%。如表1,企业固定投资对GDP贡献连续三个季度为负值,拖累了经济增长。

表1 2020-2022年美国GDP各组成部分的贡献率(单位:%)

资料来源: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BEA)

此外,进出口和库存调整有力地支撑了美国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长,也使得全年经济增长勉强维持在2.1%,而2021年为5.9%(美国商务部数据)。从历史角度看,净出口对美国经济增长贡献度较低,那么目前这个势头能维持多久?再如表1所示,美国企业仓库调整(为圣诞消费做准备)对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1.46%,但是如果个人消费和企业投资支出减弱,企业必须尽快处理手中的库存,这对2023年第一季度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最后,在正常情况下,美国联邦政府和州及地方政府消费和投资对经济贡献度较低,特别是当经济恢复正常时政府会缩减开支,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会下降。美国联邦政府总负债已超过31.5万亿美元,两党就预算案争执不休,今年的预算法案尚未通过,提高联邦政府债务限额的立法悬而未决,新任下议院院长凯文·麦卡锡决心撸起袖子跟民主党大斗一番。鉴于国内政治内乱,美国市场也不会指望联邦政府继续大把花钱保增长,政府对经济的扶持作用有限。

3月份再加息后,货币政策何去何从?

就业市场、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会成为今年的投资主线,目前美联储也只能根据接下来的两份就业报告、两份消费价格指数(CPI)报告和一份个人消费成本指数(PCE)报告来判断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通胀变化趋势。依据联邦公开市场声明和鲍威尔在媒体见面会上的回答,美联储3月份会加息25个基点,是否为本年最后一次加息尚不得而知。利息变化影响到55%-60%的经济活动,而且通胀缓解迹象还没有扩大至整个经济层面。

鉴于目前的不确定性,鲍威尔肯定地表示,2023年美联储不会减息。金融市场就今年经济形势达成了一种普遍共识:经济增长会更加疲软,就业市场会走弱,通货膨胀水平会稳定但缓慢下降。美联储内部共识是治理通货膨胀需要时间和耐心,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要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较高的利率水平。

从宏观指标趋势看,美国会出现较为温和的经济衰退,上市公司业绩表现与股价不符,特别是高科技泡沫依然较大。笔者认为,高科技公司所处的境况犹如本世纪初的情形,在元宇宙技术彻底爆发前必有一个洗牌和蛰伏时期。此外,相关分析较多地忽略了通货膨胀对美国家庭和企业的消费能力的负面影响,低薪工作机会无法解决大多数家庭的实际经济困难,除非行业工资上调到合理范围。美国国内政治环境较以往更恶劣,国际地缘政治风险依然较高,世界政治分裂和经济关系扭曲,国内外因素会妨碍美国经济增长。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特斯拉干电极工艺突破:新年四项新专利-助4680电池量产加速

作者  |  2023-02-07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自从布局4680大圆柱型锂离子电池以来,特斯拉一直努力研发电池干法电极制造工艺,但进展缓慢。然而,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新年里授予其的四项专利,意味特斯拉在这一领域的突破。

四项专利中,两项于今年1月公布。一项是干电极薄膜和微颗粒非纤维性黏结剂,可以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一项是新型电极黏结剂,该黏结剂可以承受更高的工作电压而不被快速降解。

2月2日,美国专利商标局又公布了特斯拉提交的两项与干法电极技术相关的专利申请。第一项是“用于储能设备的金属元素和碳混合物”,可以制造干电极薄膜。该薄膜包括金属锂元素和碳颗粒、多孔碳颗粒以及固体电解质界面(SEI)层。

第二项专利申请是一种更方便地制备3- r -1,4,2-二恶唑-5-酮化合物的方法。这是一种电解质添加剂,可在长时间的循环过程中显著延长锂离子电池的寿命。这两项专利申请的提交时间分别是2022年6月和8月。

在2020年推出4680大圆柱型电池时,马斯克和特斯拉的承诺之一,是电池采用硅负极而不是石墨负极,并采用一种新型电池制造工艺,将大幅提高电池性能,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延长电池寿命。

这项技术便是干法电极(DBE)制造技术,这被认为是锂离子电池工艺的圣杯。

据autoevolution网站介绍,干法电极也是特斯拉在2019年收购麦克斯韦公司(Maxwell)的主要原因。麦克斯韦公司使用这项技术来制造超级电容器,但特斯拉认为可以将其移植到4680电池制造过程中。

两年后,特斯拉出售了麦克斯韦公司的超级电容器业务,但却保留了干法电极技术。

据了解,干法电极技术与传统湿法电极技术的区别在于,湿法需要使用溶剂,工艺是将负极与正极材料粉末与溶剂混合,再涂至金属集流体上干燥。而干法则不需要溶剂,直接将电极材料粉末压到金属集流体上形成电极。与湿法相比,干法电极制造技术不需要大量的工厂占地面积来干燥溶剂,极大地降低了工厂所需的资本、人力支出,同时对环境更加友好。

2021年7月,马斯克在推特上写道:“干法电极是降低锂电池成本的关键之一”,但马斯克也说,“ 麦克斯韦公司的概念需要大量的工程设计和验证,才能实现电池高质量的批量生产,而我们还没有完全实现。”

事实上,直到今天,特斯拉到也还没有完全攻克这一堡垒。这是因为,相对于湿法,干法电极成膜的均匀度和一致性更难控制,而电动汽车电池的电极比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更大更厚,生产的难度更高。

但美国专利商标局最近授予特斯拉的这几项专利表明,特斯拉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

不仅如此,最近4680电池的干法电极生产也得到了重器加持。据autoevolution报道,就在最近,特斯拉在得州的超级工厂的电池制造部门安装了两台巨大的压力机。压力机由意大利的萨克米·伊莫拉(Sacmi Imola)生产,每台重达33.4万磅(151.5吨),大约是特斯拉原先所需原材料压力机的三倍。据知情人士猜测,这两台机器极有可能被用来进行干法电极的生产。

如果猜测正确,这意味着特斯拉正朝着4680电池的大规模量产继续突进。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挤掉“水分”后,美国就业究竟有多强?

作者  |  2023-02-07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国23年1月季调后非农就业大幅增加51.7万人,远超预期;失业率下降至3.4%,劳动参与率回升,小时工资增速继续回落。非农发布后,股债双杀、美元走强,紧缩交易加入博弈。对于本月非农数据和市场反应,我们的解读如下:

新增非农大幅超预期增长,失业率创53年新低。23年1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51.7万人,大幅高于预期值18.9万人。失业率回落至3.4%,创1969年以来新低;劳动参与率延续回升趋势至62.4%;小时工资同比回落近0.4个百分点,环比回落0.1个百分点;22年12月职位空缺-雇佣缺口扩大。

1月非农为何大幅超预期?统计口径和季节性调整等因素的扰动。

统计口径调整,基准数据上修。此次 BLS 根据失业保险报税记录重新调整了 22 年 3 月的基准数据,并修订行业分类,对历史数据的影响大于以往的基准调整过程,基准期 22 年 3 月的就业总人数上修0.3%,本次发布的 23 年 1 月数据在计算时也使用了上修的基准。

1 月数据计算难度大,季调结果的真实性难判断。受节后影响,叠加上年基准上修后的基数升高,每年 1 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锐减,季调难度大。另外,BLS 的季调模型以十年为窗口,疫后劳动力市场的数据调整可能在基于更长历史的季调模型下产生较大偏误。本月非季调就业减少 250 万人,去年 1 月减少 280 万人,差距并不明显。

政府罢工结束,新增就业大幅上升。政府就业增加 7.4 万人(10 年以来历史分位的前 6%),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罢工活动的结束。22 年12 月底,加州公立大学工会罢工结束,约有 3.6-4.8 万人参与其中。

但不可否认,服务业复苏下的就业仍强劲,通胀风险依然存在。

尽管科技公司裁员对预期造成扰动,但重头戏是服务业。科技公司裁员无疑对预测造成了一些扰动,但信息部门只构成全美2%的非农就业,占到非农就业85%以上的服务业才是对就业观察和预测的关键。

服务业为本月新增就业的最大贡献,表明服务业复苏仍在延续。分行业,休闲酒店业新增12.8万人(10年起历史分位前15%)、教育健康新增10.5万人(10年起历史分位前5%)。商业服务也增加8.2万人。

供需结构有所改善,但劳动力市场韧性仍强。劳动参与率回升,服务业就业人数的大幅上升伴随着工资的显著回落,供需错配格局改善。然而,去年12月职位空缺再度回升,休闲酒店业较疫前仍有较大就业缺口,劳动力市场韧性可能比想的更强,工资的下行还需更多观察。

就业数据在支撑软着陆的同时,也增加联储排除“工资通胀螺旋”的难度。大超预期的非农数据一方面体现出强劲的劳动力市场对软着陆形成支撑,另一方面也加大了联储排除通胀粘性风险的难度。本次数据发布后,股债双杀,加息预期上升,紧缩交易切入市场,与软着陆交易分庭抗礼。CME FedWatch显示,当前一半市场仍押注5月停止加息,而另一半则认为5月将再加25bp.此次大超预期的非农数据对市场造成的波动表明,前期市场过早定价“软着陆”和“早降息”的抢跑行为,会导致交易逻辑反转后的波动风险显著上升。后续关注本月14号将发布的23年1月CPI数据。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充电口没了!苹果或将推出新款顶级iPhone,库克:连续涨价没毛病

作者  |  2023-02-07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近日,彭博社的马克·古尔曼(Mark Gurman)称,苹果可能最早在2024年,推出一款新的顶级iPhone,它将是除Pro和ProMax外的另一款高端机型,成为iPhone 16产品线的一部分。

近日,苹果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在一次财报电话会议上发表了一段即兴评论,这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很有说明性。库克回答了一个问题,即iPhone的不断涨价是否可持续。

近几年来,苹果一直在稳步提高iPhone高端机型的价格。顶级机型(存储容量为256 GB的iPhone X)的售价从2017年的1150美元,上升到现在的1600美元(存储容量为1TB的iPhone 14 Pro Max)。

库克的回应是:涨价没问题。事实上,消费者可能会被说服花更多的钱。

库克在电话中说:“我认为消费者们愿意竭尽全力去获得他们能负担得起的最好的产品。”他指出iPhone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消费者使用它进行移动支付、控制智能家电、管理健康信息和银行数据。

虽然库克没有明说价格是否会进一步上涨,但他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更高档的iPhone会有意义——它们可以提供更多新的功能和体验。

苹果已在内部讨论是否要推出更高端的iPhone.事实上,该公司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将其Pro型号与标准版iPhone区分开来,让消费者说服自己买单。

彭博社称,在今年晚些时候iPhone15在面世时,苹果将通过不同的材料、处理器和摄像头,进一步区分产品的层级。比如,Pro Max型号将搭载潜望式镜头,实现更好的光学变焦。

2022年9月,古尔曼曾表示2023年iPhone 15 Ultra有可能取代iPhone 15 Pro Max.然而,在近日的报道中,他认为苹果最早可能会在2024年发布Ultra款作为一款新的最高端、价格更高的机型。

古尔曼说:“苹果可能在两款Pro机型之上添加一款更高端的iPhone,而不是将 Pro Max 重新命名为‘Ultra’。苹果公司内部已经讨论过这样做——可能会赶上2024年的iPhone发布。”

目前尚不清楚新的高端型号与Pro和Pro Max有何不同,但古尔曼推测该设备可能具有额外的相机改进、更快的芯片、更大的显示屏,以及可能没有Lightning或USB-C的无端口设计。他表示,该设备将比起价1099美元的iPhone 14 Pro Max“更贵”。

此外,古尔曼还表示,消费者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购买到折叠屏iPhone.按库克的说法,很多人会愿意花这个钱。

多年以来,有传言称,苹果正在研发可折叠版本的产品,而可折叠的iPad被认为是可折叠的iPhone的前奏。CCS Insight的分析师在2022年10月的一份报告中称,苹果计划在2024年在iPad上率先使用可折叠技术,然后再将其用于iPhone。

近日,分析师郭明錤预计,全新设计的可折叠式iPad将成为iPad系列中的下一个重要产品,而在未来9到12个月内不会有其他iPad发布。他“肯定”该款可折叠式设备将在2024年面世,但没有提供更具体的时间。此外,他还表示iPad的支架将使用碳纤维材料,轻巧耐用。

郭明錤对2023年iPad出货量的预期态度谨慎,他预计将会同比下降10%~15%,但他认为2024年的可折叠机型将会改善产品组合,提升出货量。

有消息称,苹果正在与LG合作制造一种超薄盖板玻璃,可用于可折叠产品,但目前尚不清楚该材料是否会用于iPhone或iPad。

编译自彭博社、MacRumors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股还有多少上涨空间?

作者  |  2023-02-06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国国债收益率连续两日大幅攀升令市场情绪紧张。投资者关注美股财报,并等待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明天将发表的重要讲话。

道指跌34.99点,跌幅为0.10%,报33891.02点;纳指跌119.50点,跌幅为1.00%,报11887.45点;标普500指数跌25.40点,跌幅为0.61%,报4111.08点。

周一美国国债收益率继续攀升,基准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约11个基点,攀升至3.64%2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18个基点,升至4.483%

Gamma资本公司的CEO Karl Chalupa表示,平均而言,当股票被低估25%时,新的牛市就会启动。按照目前的估值,标准普尔500指数需要跌破3500点,才能达到公允价值。如果要使标准普尔500指数跌至被低估25%的水平,该指数需要接近其疫情期间约2200点(2191.86点)的最低点。”

但高盛对冲基金负责人Tony Pasquariello在最新的报告中指出,美国通胀的逐步降低以及劳动力市场的韧性,说明了经济软着陆可能性,同时欧洲避免衰退的预期升温叠加中国经济的复苏,标普500的涨势还没结束,Pasquariello解释道:

美国1ISM服务业指数创2020年中以来最大单月升幅;美国1月非农就业报告显示,劳动力需求依然旺盛;

美国CPI连续三月增长放缓,市场相信美联储稳处减速加息的正轨;欧洲能源危机的可能性降低,衰退或将避免,尽管许多科技公司四季度财报显示盈利能力堪忧,但综合来看,我们相信宏观基本面支持美股继续上涨。

Pasquariello指出,周四对冲基金的回补推动了纳斯达克指数上涨3.3%,这将继续成为推动美股上涨的驱动力,据高盛Prime部门计算,23日当日的对冲基金空头回补为201511月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甚至超过了20211月的散户狂潮

高盛此前报告指出,对长期下跌股票的押注“处于最大压力之下”,量化对冲基金本周四当天亏损约1.3%,为六个多月来最惨重的一天。而受对冲基金持续补仓的推动,美股软件股爆炸性上涨。

今年迄今美股大幅上涨,周四对冲基金的回补推动了纳斯达克指数上涨3.3%,由于押注加息周期渐入尾声,散户在年内新一轮市场反弹行情中的参与度明显要比以往更高。

摩根大通根据交易所公开数据所做的估计显示,在1月下旬,来自散户大军的股票和ETF交易订单占市场总成交量的23%,甚至要比2021年散户抱团热潮时22%的前纪录还要高。

基本面和技术面均支持美股继续反弹

从美联储的态度来看,Pasquariello认为美联储不会再为通胀感到焦虑,且市场已经普遍接受了美联储将使得利率维持在5%的水平,因此其未来不会对市场的走势产生太多的影响,Pasquariello称:

美联储是否对通胀感到焦虑?不。有什么可以改变他们将在5月份完成5%的看法吗?没有。他们是否仍然认为需要使劳动力市场降温才能实现他们的目标?不。虽然市场都很想知道未来几次议息会议美联储的表态,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会将利率维持在5%的高位一段时间。

从公司盈利角度来看,Pasquariello指出第四季度的财报显示出个大公司收支不平衡的特点,但不少公司都已制定了削减开支的措施,且市场对这些公司的预期已处于低位,2024年可以实现更好的每股收益增长:

从各大公司去年第二季度财报来看,出人意料的好,这说明并没有硬着陆,但第三季度出人意料的糟糕,也就是利润率被挤压已经成为现实,那时这些公司的股价已经处于底部,相较于前两个季度,第四季度财报的特点为收支不平衡,因此各大开始降本增效,实现自救,我相信自救的故事会有美好的结局。

从技术面来看,Pasquariello认为,在经历了财报季、大量数据“轰炸”的一周,标普500仍处于非常好的技术状态,这也会奠定未来标普500继续走强的趋势,Pasquariello表示:

正如我们一直强调的,在疫情后,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技术分析尤为重要。从传统的分析来看,包括突破50天和200天移动平均线,以及上破熊市趋势线或从长周期来看,标普500已处于上升通道。

从斐波那契回撤水平来看,标普已经从20221月的历史高点跌至202210月的低点,回撤幅度达到了50%,这是一个关键指标,意味着反弹或许从那时开始了。

此外,Pasquariello指出,重新“杀回来”的美国散户,将继续推动美股的上涨,去年“大赢家”——空头,在今年开年成了最大的输家:

 

最快两年!ChatGPT就会干掉谷歌!

作者  |  2023-02-05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OpenAI开发的在线聊天机器人ChatGPT横空出世,掀起下一个AI热潮,谷歌是否会成为第一个倒下的巨头?

让许多人质疑谷歌等搜索引擎的生存。前谷歌第23位员工Paul Buchheit,也就是Gmail的创始人,保罗在推特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谷歌的业务最多只能维持一两年,就会被ai所取代。

ChatGPT于去年11月推出,只用了2个月时间,日活用户量过1亿,打破Tiktok保持的9个月记录,成为历史上增长速度最快的应用。

当年谷歌推出,摧毁黄页,“AI 将消除搜索引擎结果页面,这是他们赚取80%收入的地方。即使他们也推出了AI,他们也无法在不破坏业务中最有价值的部分的情况下完全部署它!”

就在昨天,谷歌已经向Anthropic投资约34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后者AnthropicOpen AI渊源颇深,并被外界视作OpenAI的最大竞争对手。

据了解,Anthropic成立于2021年,其联合创始人Dario Amodei曾经担任OpenAI研究副总裁,后因对公司的方向产生分歧选择自立门户。该公司致力于大型生成模型与通用语音助手的研发,并成功开发了一款名为Claude的智能聊天机器人,据称可与ChatGPT相媲美,但尚未公开发布。

 

谷歌的末日临近了吗?

保罗的推文阐述,像人工智能这样的技术可以消除对搜索引擎结果页面的需求,而这正是谷歌赚钱最多的地方。

谷歌向广告商收取一定费用,让他们在搜索结果旁边显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这增加了广告商被找到的可能性。2021年,该公司的收入超过2500亿美元,是其成立近25年来的最高收入。

今天,微软旗下的搜索引擎,Bing通过集成ChatGPT,为搜索带来“革命性”改进。集成了ChatGPT-4的新版Bing今天曾短暂上线,部分幸运用户提前访问了新版Bing。新版Bing会以聊天的方式展示搜索结果。

美股投资者早以迅速开始狂热炒作,在该赛道有所布局的企业无一例外受到了热捧。百度将推出类似ChatGPT产品而一度大涨逾10%,“美版头条”BuzzFeed两天暴涨300%C3.ai股价翻了一番多。

 

动作真快!美政府刚调整退税政策-特斯拉就宣布美国Model-Y涨价

作者  |  2023-02-05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国周五(2月3日),特斯拉在美国官网上调了美国MODEL Y SUV车型的价格,这一举措显然是对美国财政部当天稍早调整电动车退税政策的回应。

根据官网报价,MODEL Y长续航版的价格最新提高至54990美元,MODEL Y高性能版价格则提高至57990美元,两者售价分别上调了2000美元和1000美元。

特斯拉官方并未详细说明此次涨价的原因,但业内普遍猜测这一举动受到了美国电动汽车税收减免政策最新调整的影响。美国财政部稍早曾发表声明,确认将调整《通胀削减法案》中符合退税要求的电动车标准,允许更多跨界SUV车型有资格获得电动汽车税收抵免,其中就包括了特斯拉的MODEL Y。

按照美国财政部去年发布的认定标准,包括5座版的Model Y在内的一众跨界休旅车达不到SUV的标准,所以只能适用5.5万美元的标准,而最新的调整将使具有相似特征的跨界车得到一致的对待,只需售价低于8万美元,就能享受到7500美元的退税政策。

以五座的Model Y高性能版为例,由于售价超过了5.5万美元,所以其此前无法享受这项抵免优惠,但如今其已符合了相应退税标准。

尽管MODEL Y高性能版此次价格上涨了1000美元至57990美元,但根据特斯拉官网的介绍,在享受了7500美元的抵免优惠和相当于未来6年约5400美元的油费节省后,购买MODEL Y高性能版车主的实际成本花销只有约45000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5座版特斯拉Model Y外,通用凯迪拉克Lyriq、福特高配版Mustang Mach-E和Escape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以及大众ID.4的多个版本,也在此次美国政府调整退税政策后,将能享受到7500美元的退税政策。

因而就此来看,特斯拉此次上调美国Model Y SUV车型的售价,并不等于逆转了其近来全面降价的大潮流。即使表面涨价之后,特斯拉Model Y在美国的售价仍然要比去年实惠得多。

在今年1月大幅降价之前,这款跨界SUV车型两大版本在美的售价曾分别高达65990美元和69990美元。

在去年,特斯拉Model Y曾是美国去年最畅销的车辆之一,而预计凭借其更低的售价,这款全电动跨界车今年的销量很可能还将进一步增长。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亚马逊市值蒸发近千亿!美三大指数齐跌-拜登发声:不会为通胀担责!

作者  |  2023-02-05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2月3日,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道指跌0.38%,标普500指数跌1.04%,纳指跌1.59%。

热门中概股走弱,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跌3.9%,拼多多跌近4%。大型科技股多数下跌,亚马逊跌超8%,市值蒸发近1000亿美元。特斯拉涨近1%,美国陪审团裁定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及其公司不对误导投资者承担责任。

根据美国劳工部发布的报告,美国1月非农就业人口增加51.7万人,远超市场预期。投资者担心通胀率回落遇阻,美联储或继续加息收紧货币政策。

美国1月就业超预期,拜登称不会为通胀担责

周五,美股三大指数低开后经历“过山车”行情,虽然盘中一度转涨,但午后再度回落。截至收盘,道指跌0.38%,报收33926.01点;纳指跌1.59%,收于12006.95点;标普500指数跌1.04%,报收4136.48点。

本周,道指跌0.16%,标普500指数涨1.62%,纳指涨3.31%。纳指周线录得“五连涨”,为2021年11月份以来首次,今年涨幅已接近15%。

美国劳工部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月非农就业人口增加51.7万人,为2022年7月以来最大增幅,远超市场预期,道琼斯预计增幅为18.7万人。前值(12月份数据)修订为26万人,初值为22.3万人。1月份,失业率为3.4%,前值为3.5%。私企非农雇员平均每小时工资环比增长0.3%,前值为0.3%;同比增长4.4%,前值为4.6%。

此外,供应管理学会(ISM)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去年底跌入萎缩区间后,美国1月份ISM服务业指数回升至55.2%。

分析人士指出,强劲的就业水平不利于通胀回落,会对美联储放松货币政策构成阻碍。美债收益率大幅上扬,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涨超12点至3.5%上方,涨幅约4%;美国2年期国债收益率涨约20点至4.3%附近,涨幅约5%。

就业数据发布后,美国总统拜登如期发表积极评论。拜登称,很高兴在下周国会发表讲话之前收到好消息,经济仍然表现强劲。在1月份新增51.7万就业人数之外,去年的就业数据也较预期超出50万人。“自我就任两年以来,我们创造了1200万个就业岗位,比之前任何总统任期内的数据都要多。”

拜登称,失业率降至3.4%,居54年来低位,上一次如此低还是在1969年5月份;美国通胀水平也连续6个月回落,“拜登经济计划”正在发挥作用。对于会不会就通胀高企承担责任,拜登予以否定答复。“当我就职时,通货膨胀已经出现了。当时劳动力市场在出血,通胀率上升,制造水平糟糕透顶,我们处在经济困境中。所以我不会(就通胀问题)承担责任。”拜登说。

科技股受挫,亚马逊大跌8%

盘面上看,标普500指数十一大板块悉数下跌。非必需消费品板块和通信服务板块分别以3.11%和2.22%的跌幅领跌,金融板块跌幅最小,为0.10%。

受业绩不佳拖累,大型科技股多数下跌。亚马逊跌8.43%,居标普500指数成份股跌幅榜前列,市值蒸发971亿美元。微软、谷歌、英伟达、台积电跌超2%,脸书母公司Meta跌1.19%。

亚马逊最新财报显示,公司四季度净销售额1492亿美元,同比增长9%;净利润2.78亿美元,同比下滑98%,录得2014年以来同期最差盈利。2022年,亚马逊净亏损达27亿美元,同样创该公司历史最差,上年净利润为333.64亿美元;净销售额约5140亿美元,同比增长9%。另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知情人士指出,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正准备针对亚马逊发起潜在的反垄断诉讼。

涨幅榜上,苹果公司涨2.44%,投资者消化其业绩下滑的不利财报。苹果第一财季营收1172亿美元,同比下滑5%,为2016年以来最大季度同比跌幅。特斯拉涨0.91%,市值重返6000亿美元上方。

盘后消息显示,美国陪审团裁定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及其公司不对误导投资者承担责任。 2018 年,马斯克曾发推文称他已为公司私有化筹集资金,特斯拉股价数周内剧烈波动。对于最新裁决,马斯克发文赞赏;股东集体起诉方律师则表示失望,称在考虑下一步举措。

国际油价走低,能源股涨跌不一。壳牌涨1.16%,埃克森美孚涨0.69%,雪佛龙涨0.26%,西方石油跌1.97%,康菲石油跌2.87%。纽约商品交易所3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2.49美元,收于每桶73.39美元,跌幅为3.28%;4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2.23美元,收于每桶79.94美元,跌幅为2.71%。

热门中概股走低,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跌3.9%。百度、理想汽车跌超5%,拼多多跌近4%,阿里巴巴跌3.11%,京东跌2.83%,网易跌0.91%。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木头姐”再次唱多特斯拉:降价催生新需求-股价五年内将涨7倍!

作者  |  2023-02-05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在特斯拉近日大幅降价后,方舟投资(ARK Invest)掌门人、华尔街明星基金经理凯茜·伍德日前再次重申了对特斯拉的看涨观点。

伍德并不认为特斯拉降价会损害其品牌价值,相反,她认为,对于试图缩小(与特斯拉)差距的汽车制造商而言,特斯拉降价将成为他们的问题。

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特斯拉降价源于其在电池技术方面的成本领先地位。“我认为传统汽车制造商将很难跟上特斯拉技术优势带来的降价。”

伍德表示,马斯克选择了正确的电池技术,如果其它汽车制造商不转向这种技术,他们就无法在不赔钱的情况下在降价方面赶上特斯拉。

1月初,特斯拉将Model 3基础版的价格下调了3000美元,至43990美元;将Model 3高性能版的价格下调了9000美元,至53990美元。特斯拉还将Model Y长续航版和高性能版的价格均下调了1.3万美元,分别至52990美元和56990美元。

包括福特在内的部分大型车企也咬牙跟着降价,以便更好地与特斯拉竞争。不过,通用汽车首席财务官Paul Jacobson本周表示,该公司没有下调电动汽车价格的计划;大众汽车也已表示,不跟特斯拉打价格战。

伍德表示,即使降价,特斯拉的毛利率也可能会继续上升,因为降价带来的规模经济将是非常显著的。

在伍德看来,正如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在公司最新的业绩电话会议上所暗示的那样,降价似乎催生了对特斯拉的新需求(或许还提高了该公司市场份额)。

并非人人都看好

但并非所有华尔街人士都像伍德一样看好特斯拉。

也有专业人士认为,从长远来看,降价将对特斯拉品牌造成损害,同时也会损害该公司利润率。

美国银行分析师John Murphy近日就表示,根据马斯克在第四季度业绩电话会议上的声明,特斯拉的需求是供应的两倍,因此该公司降价是愚蠢的。这样做只会侵蚀特斯拉的盈利能力,而且短期内无法实现任何增量。

未来五年涨7倍

目前,特斯拉仍然是伍德旗下旗舰基金方舟创新ETF(ARK Innovation ETF)的最大持仓。对特斯拉的持仓帮助方舟创新ETF在1月份实现了29%的创纪录月度涨幅,目前其持有的特斯拉股票价值约为7.33亿美元。

伍德日前在另一场采访中表示,如果今天必须买入一只股票,并长期持有10年,那将是特斯拉。

由于通胀飙升、美联储加息,以及马斯克收购推特闹剧,特斯拉股价在2022年暴跌了65%。随着特斯拉从去年的惨淡表现中恢复,伍德近期持续加仓该股,仅在1月份的一周内就抢购了4700万美元的特斯拉股票。

伍德预计,特斯拉股价在未来五年内将达到每股1500美元,较目前水平高出近700%。此前她曾表示,到2026年,特斯拉股价可能会跃升至4600美元,这将意味着超过2000%的涨幅。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Copyright© 2008-2025 Tradesma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