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信号 StockWe8 客服微信2号 MaxTrades 客服Telegram号 MeiguM 邮箱 buy@tradesMax.com 电话 (626)378-3637

gold 20 virus

新闻快讯

“巴菲特持仓股”Snowflake调低新年收入增长预期-盘后股价大跌30%

作者  |  2022-03-04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作为“巴菲特持仓股”,美国数据云服务商Snowflake的营运和股价表现一直引人瞩目。3月2日,该公司公布了最新的季度和年度财务报表,反映公司在过去的一年里不断致力于提高运营利润率,而且年度收入连续第三年获得超过100%的增长。然而,该公司预计未来一个财年的收入按年增速将下降到66%,这导致公司股价在盘后一度大跌超过30%。

Snowflake于2020年9月上市,当时获得“股神”巴菲特的投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参与认购,一时声名大噪。截至今年2月,伯克希尔哈撒韦仍持有612.5万股Snowflake,不过相关的股票价值却大起大落。

2022年以来,Snowflake的股价就不停下探,在财报发布之前的年内跌幅累计达22%。事实上,该股自从上市以来就炒作不断,上市一年半中最高曾报每股429美元、最低曾见每股184.7美元。3月2日,该股收报于每股264.7美元,距离其历史最低点尚有一定的空间。

致力于增收降本

Snowflake主要在北美地区运营,这家云服务商的经营模式被认为是SaaS,因为它并不进行大型数据基础建设投资。在截至1月31日的2022财年,该公司再次获得了超过100%的年度收入增速。

近年来,企业数据上云需求强劲,不断催生新业态发展。Snowflake成立于2012年,起初提供简单的“数据仓库”,但随后依托“云”进行业务拓展,用全新的服务模式在市场上“攻城略地”,赢得了不少重大客户。

按照该公司披露的截至1月底数据,包括“财富500强”榜单里的241家公司、“福布斯全球2000强”榜单里的488家公司都已经成为了该公司的客户。这一数字被该公司当作重要卖点,因反映了它在企业级用户中的影响力。

2022财年,该公司的总收入为12.2亿美元,按年增长106%,是该公司连续第三年获得超过100%的收入增长。在2020、2021财年,Snowflake年度总收入的按年增速分别为164%、120%,这反映该公司每年都在以“滚雪球”的速度扩大。

不过,和靓丽的年收入数字相比,Snowflake的利润依然比较“难看”。在2021年、2022年财年,该公司的年度净亏损分别达5.4亿美元、6.8亿美元。换言之,当前Snowflake的股东完全只能着眼于“未来收益”,而不能期望它像成熟公司一般进行年度利润分红。

事实上,作为一家SaaS公司,Snowflake的年度产品毛利润率高达74%、在过去一年中增长11个百分点。这说明该公司如果持续扩大销售规模、维持有竞争力的合同价格,同时致力于提升产品质量,这本来应该是一个“一本万利”的生意。

然而,Snowflake仍然需要在销售、研发、行政等三大事项上进行巨额的成本投入。在2020年财年,上述三大成本的合计数字甚至达到总收入的163%,这正是Snowflake无法取得利润的原因。

当前,Snowflake需要在增收、降本上做双向努力。在2022年,Snowflake已经在降低一系列的成本,销售、研发、行政的合计开支压缩到仅占总收入的73%。

在展望新一年运营情况时,Snowflake采取了偏向保守的态度。该公司预计2023财年公司产品收入将增长65%至67%,达到18.8亿美元至19亿美元。这一预测和过去三年里的“翻倍”甚至更好的表现相去甚远,引起股价在3月2日盘后一度大跌30%。

获巴菲特青睐

Snowflake是2020年最受关注的科技IPO之一,至今也魅力不减。该公司的创始人背景、强大的投资人支持以及所处的“云”赛道,令市场仍将持续关注它的表现。

Snowflake于2020年9月17日登陆纽交所上市,它的IPO可谓火爆,包括它的发行定价也历经了两次提高。最初,该公司计划以每股75美元至85美元发行,但随后提高门槛到100美元至110美元,最终厘定的发行价高达120美元。

在整个IPO认购过程中,巴菲特的“现身”给Snowflake再添加了一把热度。巴菲特曾经在2019年宣称“54年来从未参与过新股发售”,但仅在一年后就“抛弃”了自己的原则,旗下投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参与了Snowflake的IPO认购。在Snowflake上市后,尽管股价大起大落,但从来没有跌破发行价,也意味着巴菲特的持股至今仍然有浮盈空间。

截至今年2月,伯克希尔哈撒韦仍然持有612.6万股Snowflake,按照3月2日的收盘价,这笔投资价值16.2亿美元。

此外,Snowflake也获得了软件巨头Salesforce的支持,后者在今年2月仍然持有595.2万股该公司股票。上述两名“金牌”投资人的支持,也是Snowflake能持续吸引投资关注的一大重要原因。

Snowflake成立于2012年,它的创始人背景也是市场投下信赖一票的关键因素。该公司的创始人Benoit Dageville和Thierry Cruanes都是曾经在甲骨文工作了十余年的数据库科学家,在2012前往被认为“硅谷中心”的加州圣马特奥寻求创立新公司,专门研究数据库市场。

此后,该公司又力邀连续创业者Frank Slootman加入创始团队。Slootman此前曾经带领DataDomain、ServiceNow两家公司发行IPO上市,在2017年一度退出商业,转而投身于帆船事业。Slootman加入Snowflake后,致力于扩张销售市场。

Snowflake的意思是“雪花”,为何用这个名字?Benoit Dageville曾解释说:“雪花落自云端,是与云的连结。”而且,他认为雪花是白色、纯粹的,并且每一片各不相同,这和公司的服务特色不谋而同。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Twitch高层出走、员工不满-亚马逊(AMZN)买了个麻烦?

作者  |  2022-03-04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让最优秀的游戏开发者入驻自己的平台,与他们合作找出盈利的最佳方法, Twitch通过优先考虑用户打败了竞争对手的直播平台。Twitch的整个战略都是基于与主播的交流,并了解他们需要什么才能获得成功。公司和主播之间的密切关系帮助催生了Twitch最持久的创新。Twitch尽一切努力为创作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内容,以吸引、维护用户,这些用户每天、每周或每月为他们的内容支付几美元。从Patreon到TikTok,所有人都采用了这种商业模式,Twitch也因此成为了亚马逊公司(AMZN)的诱人收购目标。

但自今年年初以来,实时流媒体视频平台Twitch至少失去了六名高级员工,包括首席运营官、首席内容官和创作者开发负责人。根据媒体的一项分析,这种离职现象始于去年,当时有300多名员工离职,到目前为止,2022年已有60多名员工离职。

不满转型,高管出走

据发言人表示,Twitch在2020年和2021年努力提高员工留存率,这两年的员工流失率都低于该公司的历史水平。Twitch去年雇佣了500多名员工,使全球员工总数达到1800人。在过去两年的离职调查中,大多数人表示,他们会推荐在Twitch工作,但更愿意离开。

美股投资网财经APP了解到,根据7名现任和前任员工的说法,这种离职趋势可能会继续下去。长期以来,Twitch一直是游戏主播靠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谋生的避风港。但这些人称,Twitch近年来一直专注于扩展和寻找从主播身上赚钱的其他方法,而不是倾听和理解他们的需求。他们表示,这种策略疏远了一些核心用户和为他们服务的员工——正是这些人的智慧和热情让Twitch获得了成功。

到目前为止,Twitch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游戏流媒体生态系统,尽管Facebook和YouTube等试图建立相关竞争服务,但仍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竞争对手。目前还不清楚这种离职趋势是否会对Twitch的运营造成伤害。尽管如此,根据前员工和现任员工的说法,Graham、首席运营官Sara Clemens和首席内容官Michael Aragon的离职给Twitch的领导层留下了一个潜在的破坏性缺口。

社区文化VS用户增长

在2014年以9.7亿美元收购Twitch之后,亚马逊在很大程度上放弃了对Twitch的控制权,只是短暂地尝试将Twitch打造成一个更大的市场,让用户可以购买由主播向他们推荐的游戏。Twitch的高管设法扼杀了这个想法,但他们明白,为了保持Twitch的增长,他们需要更有经验的人来创建业务。在仍处于起步阶段的游戏行业中,这样的人才非常少,所以该公司开始转向像更传统的科技公司寻找人才。

从2017年左右开始,该公司开始从Pandora或亚马逊等非游戏公司招聘员工,这些人甚至经常不使用该平台。这些新员工反过来又雇佣了以前的同事。2015年至2018年间,该公司的员工数量从几百人扩大到1000多人,其中许多人来自游戏和直播行业之外。而老员工对新员工可以直接将在一家科技公司的营销或业务经验应用到Twitch的想法感到恼火。前内容营销经理Brandon Ewing表示,发布新产品现在已经变得比忠于Twitch社区更重要。

但接受采访的员工普遍认为,随着游戏行业竞争的加剧,Twitch的关键高管正在流失。Twitch决心在不疏远最初用户的情况下扩大其用户范围。但管理这种转变总是很棘手,内部批评人士表示,Twitch还没有想出一个引人注目的方式来实现这一转变。一位现任员工表示:“这样做缺乏意图。缺乏战略。总体上缺乏领导力。”

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游戏业务教授Joost van Dreunen表示,与其把Twitch当成一家科技公司,不如把它当成一个娱乐平台。但这样做将要求高管们将主播视为人才,而不是用户。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AMD-vs-英特尔:攻守之间相依共存

作者  |  2022-03-04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多年来,CPU市场占有率的“王位”长期被英特尔占据,AMD一直被人视为“千年老二”。然而,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2022年仅仅过了两个月,英特尔与AMD之间便频频交锋,AMD不断用实际行动挑战英特尔的权威。不仅仅是AMD的市值破天荒地两度超越英特尔,其收购赛灵思后,在FPGA领域也即将与英特尔开展正面交锋。

面对AMD的快速崛起,英特尔也积极予以应对。在近期刚刚结束的英特尔投资者大会中,英特尔表示将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推进IDM2.0战略阻击对手。

AMD为何能够崛起?

众所周知,在过去的20年间,英特尔凭借着Tick-Tock(一代产品更新芯片制程,一代产品更新架构)的发展模式,在CPU领域一直独占鳌头。然而,这样的格局在近几年似乎有了转变——被视为“千年老二”的AMD开始崛起。

AMD的崛起速度有多快?

在过去的2021年,AMD创造了多项历史。AMD本月初发布的2021年Q4和全年财报显示,2021年AMD的所有业务实现显著增长,全年营收164.34亿美元,创造新的年度收入纪录,同比增长68%。

在过去的两年中,AMD营收增长分别为45%和68%,英特尔为8%和2%。对于今年的业绩预期,AMD的目标是实现215亿美元营收、31%的收入增长和51%的毛利率,而英特尔则预期营收增长不到2%,未来三年毛利率为51%~53%。

如今,AMD的市值已经达到1800亿美元,而仅仅在两年前,AMD的市值仅为740亿美元,英特尔则是2600亿美元。

为何能半路“杀”出个AMD?

AMD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如此高的市场份额,主要在于两方面的原因。业内专家莫大康表示,一方面,AMD致力于架构的革新,其推出的“Zen”架构,在性能方面也有了很大突破。另一方面,AMD在先进制程方面积极与台积电开展全面合作,凭借台积电在先进制程方面的遥遥领先,AMD芯片在制程方面占有了绝对优势。

此外,AMD的崛起也有一些机缘巧合。

据了解,AMD的Zen架构于2016年推出,当时正值英特尔陷入10nm工艺“难产”困境,产品节奏被一步步打乱,这也使得AMD的Zen架构以最快的速度打入市场,并得到了一致好评。

英特尔“守擂”

ADM的崛起,意味着英特尔将要丧失市场的主动权了吗?

事实并非如此,作为常年霸占“擂台”的“擂主”,在市场、技术方面拥有优势的英特尔想要被超越同样很难。

“虽然AMD进步很快,但并不意味着他有能力取代英特尔。如今英特尔的研发投入,在全球半导体企业中几乎排第一,其在CPU领域中,仍占有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此外,虽然在芯片制程方面,相比较于台积电和三星,英特尔相对落后,但是在封装等技术中,英特尔同样非常突出,技术不输于台积电和三星。”莫大康同《美股投资网》分析师说。

事实上,面对来势汹汹的AMD,英特尔并没有采取过多的“主动攻击”,而是选择“守擂”的方式。莫大康表示,英特尔一直以来采用收购、外包、建厂的模式,来守住原本属于自己的阵地。

“首先,在收购方面,英特尔通过收购其他半导体企业,来迅速壮大自己的实力,以英特尔收购高塔半导体为例,在收购高塔半导体后,英特尔在晶圆代工领域,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版图。其次,在意识到自己在先进制程方面的不足后,英特尔也在深化与其他代工厂的合作关系。英特尔曾在其架构日中表示,要将一些重要部件采用台积电的N6和N5制程技术进行代工生产,并视其为IDM2.0战略的重要一环,以保证其在先进制程方面,获得更多优势。最后,英特尔如今在不同国家,大规模新建生产线,以此来扩充自己的产能,不仅用于生产自家处理器,也能代工其他公司设计的芯片,壮大自己的业务线。”莫大康说。

然而,打江山易,守江山难,英特尔的“守擂”之路不会一帆风顺。

业内专家认为,英特尔想要“反攻”,主要在于IDM2.0的布局能否实现,而目前英特尔晶圆代工业务尚没有加入任何实际的客户,其制程技术与台积电也有差距,相对于Fabless定位的AMD,英特尔想升级其IDM模式,也颇有难度。对英特尔而言,挑战才刚开始。

竞争?还是相依?

巨头之间的竞争,人们往往喜欢分析二者之间的输赢,期待谁是最终的赢家。然而,巨头之间的纷争并不一定非要分出“你死我活”。

“目前来看,英特尔与AMD之间的市场竞争是良性的,二者之间并没有采取‘杀价’等恶性竞争手段来获取利益,这对于市场而言是好事。长期以来,英特尔独占鳌头,高枕无忧,但是‘一潭死水’的市场情况并不利于推动技术的革新。因此AMD的迅猛发展,也能给到英特尔一些压力,鞭策英特尔不断发展,从而让CPU市场更为活跃。”芯谋研究总监王笑龙同《美股投资网》分析师说。

同时,莫大康也表示,良性的竞争有助于优化市场,能够催生出更多优秀的产品和技术,对于产业而言也是十分有利的。

纵观历史,英特尔与AMD之间的竞争,其实已经延续了几十年之久,而在这过程中,英特尔与AMD之间的关系也并非仅仅是竞争关系,实则二者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的友好博弈关系。

“如今,已经没有第三家企业有能力、有资源、有技术踏入x86 CPU这个领域,因此英特尔与AMD之间已经达成了联合垄断的默契。若是英特尔一家独大,垄断x86 CPU,很容易受到反垄断部门的制裁。因此,英特尔在一些技术上对AMD也有过反向输送,目的是确保二者能相依共存。”业内专家同《美股投资网》分析师表示。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360数科:为小微用户提供便捷金融科技服务

作者  |  2022-03-04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3月4日,分析师从360数科获悉,依托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建模技术,360数科建立了智能化的风控体系、完成了对小微企业主的精准画像,为小微用户提供便捷的金融科技服务。

为了更好实现对小微群体的风险把控,360数科创立了独立的风控团队,搭建出更贴合其风险属性的Argus风控引擎企业版。该体系通过独创的企业主+企业的双中心模式,通过信息维度的拓展有效甄别因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风险。

360数科指出,目前,公司已接连启动三轮“小微助力计划”,以新发地农贸市场为起点,逐步辐射全国个体工商户。同时,通过与金蝶信科的战略合作,夯实了在“专精特新”领域的产品,为有需要的小微企业主,提供息费减免、绿色通道等金融科技服务。

下一步,360数科将继续推动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加大对新市民创业的倾斜支持,更好满足小微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支持小微市场主体发展。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2024年要实现盈亏平衡-努力“破圈”的B站能否达成目标?

作者  |  2022-03-04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北京时间3月3日,哔哩哔哩(NASDAQ: BILI,HKEX:9626;以下简称“B站”)公布了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和全年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

2021年B站总营收达19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2%。其中第四季度营收同比增长51%,达57.8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第四季度B站净亏损达到20.99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8.44亿元;调整后的非美国会计通用准则(Non-GAAP)的净亏损为16.6亿元,上年同期为6.9亿元。2021年B站调整后的非美国会计通用准则的净亏损为55亿元,上年同期为26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10%。

亏损一直是外界对于B站最关切的话题。此次财报发布后,B站多次提到了“盈亏平衡”。

B站在财报中表示,2022年,在继续推进用户增长和商业化的同时,公司将重点提升组织执行力,提高各条业务线的运营效率,合理控制支出,以实现2022年缩窄亏损率的目标。

在3月3日晚间的财报电话会中,B站首席财务官樊欣则直接指明了目标:2022年,B站有信心在保持用户健康增长的前提下,通过提升单个MAU的变现率和控制运营费用,在2022年开始全年Non-GAAP运营亏损率同比收窄,中期目标于2024年实现Non-GAAP盈亏平衡。

具体到每项支出的控制上,樊欣表示,在控制运营费用方面,市场费用是可控制和可量化的。“如果只是看买量的费用,2021年用户增长花费的增长幅度是低于收入61%增幅的,在保证2023年达成4亿用户目标的前提下,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整个营销费用在2022年占收入的比例就会开始下降。”

此外,2022年B站还会继续投入研发,关注投资回报率,但自2023年开始,将逐步减少研发费用占收入的比例。樊欣指出,研发成本是指研发新游戏,提高数据能力,优化新产品功能有关的人员支出。

财报显示,2021年B站单月活用户带来的收入同比增加20%,其中,单用户带来的增值服务收入增长34%,广告收入增长83%。樊欣认为,未来增值服务和广告业务单用户收入均有一倍以上的提升空间。

不过,针对分析师关于毛利趋势的问题,樊欣的回应是,从整体行业发展角度看,2022年游戏业务还处于转型期,增值服务业务的收入提升和毛利提升会同步推进,预计全年的毛利率在19%-20%左右,呈现前低后高的趋势。

在本次财报会中,广告业务依然备受关注。从2020年到2021年,广告业务的收入比例从13%上升到23%。樊欣表示,长期来看,广告的占比还会继续提升。此外,B站预计会引入更多的增值服务,以增加增值服务的毛利率。未来3年整体毛利率会往30%方向改善。

B站董事长兼CEO陈睿进一步提出,B站的广告业务增长主要依赖五大因素。

首先是B站用户的增长。第四季度,B站月均活跃用户达2.72亿,移动端月均活跃用户达2.52亿,均实现35%的同比增长。用户的增长使得广告端的单用户变现效率也在增长。2021年MAU变现效率同比前年增长83%。由此也引出第二个增长动力,即B站在“出圈”的过程中被市场的认可度。陈睿指出,去年第四季度,汽车成为B站前五大的广告主行业,这和用户破圈的过程息息相关。

在以往的发言中,陈睿不只一次提出“视频化”的趋势,因此他也认为,广告业务增长的第三个动力就是广告视频化的趋势。

“越来越多的广告会用视频的方式来展现,所以B站会根据产品的表现形式,开发类似于TopView的模式,也会有视频广告的表现形式。Story-Mode未来在产品上的推进,也会有竖屏的广告模式。”陈睿提到的“Story-Mode”是B站在APP端推出的功能,在界面呈现竖屏播放的模式。

此外,依托于花火平台,原生广告将成为广告业务的第四大增长动力。第五大动力来自于B站多场景、多屏幕的特性,这有助于打通更多的广告场景。

陈睿指出,行业普遍认为,2022年宏观经济仍有压力,而且整个数字广告市场的增长放缓。“即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对于2022年广告业务的平稳健康增长,仍然有信心实现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长。”2021年,B站广告业务收入达45.2亿元,同比增长145%。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油价剑指185美元?美联储不惜一切代价稳住物价!

作者  |  2022-03-03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股周四全线下跌,因鹅乌事态发展导致油价持续上涨。投资者担忧影响美国经济复苏,还关注了美联储鲍威尔重申3月份加息的计划。

周四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约100点,跌幅0.3%,回吐了200点的涨幅,而标准普尔500指数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收盘分别下跌0.5%1.6%

 

不惜一切对付通胀,3月会议上加息25个基点

周四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出席参议院银行委员会的半年度听证时重申,支持两周后的3FOMC会议宣布加息25个基点,有效地平息了有关在大流行后启动一轮加息的争论。通胀目前是美联储2%目标的三倍,并已成为拜登和国会议员的主要担忧。

鲍威尔补充说,美联储准备在未来的会议上采取更积极的行动,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25个基点以上。并预计将在就缩减资产负债表的计划达成协议方面取得良好进展,但该计划不会在本月最终敲定。

鲍威尔在事先准备好的讲话中说:“入.侵、正在进行的战.争、制裁和未来的事件对美国经济的近期影响仍然高度不确定。”“在这种环境下制定适当的货币政策,需要认识到经济正在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发展。我们需要灵活地应对新数据和不断变化的前景。

他还称就业市场"非常紧张",美联储官员已宣布他们的最大就业目标已有效实现。大流行对经济的影响似乎正在缓解。疫情期间移民人数大幅减少,是劳动力供应短缺的一个主要原因,不过美联储很难彻底理解为何劳动力供应不足。能源价格是否继续上涨取决于即将发生的事件.

 

油价下跌的方式只有一种?

油价下跌的方式只有一种——首先是进一步上涨。目前这是华尔街分析师的共识,他们表示,没有足够的供应来阻止原油价格持续飙升。

自鹅乌冲.突以来,布伦特原油和美国原油期货价格分别上涨了15%以上,达到10年和14年高点左右。背后的背景是,交易商们在制裁大棒下都在试图避开鹅螺丝石油。目前,66%的鹅螺丝石油在寻找买家方面面临困境。

尽管全球大国对鹅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实施了一系列制裁,但到目前为止,这些制裁都没有针对鹅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但各公司都在避开鹅螺丝的石油——这令本已难以满足需求的鹅螺丝石油市场收紧。鹅螺丝石油需求已大致回升至疫情前的水平。

近几天来,华尔街策略师一直在提高他们对原油基准价格将达到峰值的预期,以最终促使企业和消费者削减消费。摩根大通分析师周四表示,布伦特原油价格将不得不升至每桶120美元,并维持数月以此来破坏需求的平衡。

此外,该银行表示,如果鹅螺丝石油产量的中断持续一整年,布伦特原油价格可能在2022年结束时达到每桶185美元,这可能导致每日需求下降约300万桶。

在受到制裁后,全球石油消费国试图确保充足的石油供应。鹅螺丝每日出口400万至500万桶原油,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周二,国际能源署表示,将从紧急储备中释放6,000万桶石油。

市场对这一消息不以为意,因为这一消息的公布还不到全球一天的消费量,而且油价在消息公布后继续上涨。

高盛周二在一份报告中表示:“面对这样一场潜在的、巨大而紧迫的供应冲击,供应弹性已不再重要。”

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证据显示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的需求遭到破坏。当油价涨到每加仑4美元时,驾车者往往会对给车加油变得谨慎起来。根据美国汽车协会的数据,目前的全国平均汽油价格为每加仑3.73美元。

 

台积电晶圆十八厂第七座工厂将转向5nm-原计划用于3nm工艺

作者  |  2022-03-03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3月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由于多家大客户扩大对5nm制程工艺的订单,台积电已决定将原计划用于3nm制程工艺生产线的晶圆十八厂第七座工厂,转向5nm。

从英文媒体的报道来看,增加台积电5nm家族工艺订单的客户,包括苹果、高通、联发科、英伟达等,都是当前5nm制程工艺的大客户。

英文媒体在报道中表示,台积电的晶圆十八厂,是他们采用5nm和3nm制程工艺为相关客户代工晶圆的工厂,第七厂是他们这一晶圆厂区二期的一座工厂,原计划用于3nm制程工艺的生产线。

台积电将一座原计划用于3nm制程工艺的工厂转向5nm,也就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客户对他们的5nm制程工艺需求超出了他们的预期,下达的订单超出当前工厂的承受能力,需要增加工厂才能应对。

不过,由于晶圆厂的建设及设备的调试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台积电的这一调整,可能就会影响到他们3nm制程工艺的产能规划,甚至可能会影响到3nm工艺量产初期的产能。

根据台积电方面的计划,他们的3nm制程工艺,在去年下半年风险试产,今年下半年大规模量产,明年一季度就将看到3nm工艺的营收。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传特斯拉(TSLA)德国超级工厂已完成审批

作者  |  2022-03-03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据媒体周四报道,特斯拉(TSLA)在德国柏林近郊Grünheide的超级工厂获得了最终批准,德国勃兰登堡州总理Dietmar Woidke将在周五的新闻发布会上就批准决定的细节发表评论。据悉,这家工厂的设计目标是最终生产电池和每年生产多达50万辆汽车,它将使特斯拉在全球竞争最激烈的汽车市场之一拥有一个制造基地。

此前已有报道称,特斯拉柏林工厂有望获得最终的批准,在3月22日或23日举行开业典礼。报道还提到,在柏林超级工厂举行开业典礼的当天,特斯拉还会向部分幸运的消费者交付该厂生产的Model Y,预计会在现场交付30辆。

据悉,特斯拉正在等待批准在其位于Gruenheide的电动汽车工厂和相邻的电池工厂开始生产的许可证。

据了解,特斯拉原本预计于2021年7月开始生产电动车,但由于该公司后来变更投资计划,拟扩增锂电池生产部门,致外界对于电池工厂是否污染水源产生疑虑,设厂计划一波三折。2021年10月马斯克宣布投产延到2021年底,此前,特斯拉高管曾表示,对德国“过时”的审批程序感到失望。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亚马逊(AMZN)关闭68家书店等线下门店-专注食品零售实体领域

作者  |  2022-03-03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亚马逊(AMZN)将重新调整实体店策略,关闭包括书店、四星级商店和快闪店在内的68家线下门店。

亚马逊表示:“未来,我们计划更多地关注 Amazon Fresh、Whole Foods Market、Amazon Go 和 Amazon Style 商店以及 Just Walk Out 技术。我们仍然致力于打造卓越的、长期的实体零售体验和技术,我们正在与受影响的员工进行积极交流,帮助他们在亚马逊找到新的职位。”

2015年,亚马逊开始进军实体零售业,在西雅图开设了一家书店,并承诺用技术重新定义购物体验。三年后,该公司开设了亚马逊四星级门店,以售卖那些在网店上很受欢迎的产品。它的产品种类与Brookstone等零售商几十年来销售的随机产品相似,四星级商店也未能脱颖而出。

亚马逊拥有24家书店,33家四星级门店和9家购物中心的快闪店。该公司计划再开16家4星分店,这表明关闭这家店的决定是突然的。

2017年,亚马逊以130亿美元收购了拥有约450家门店的Whole Foods Market,这是该公司进军实体零售业的最大举措。此后,该公司还推出了自己的Amazon Fresh超市,目前在加州、伊利诺伊州和中大西洋地区拥有24家门店。

在截至12月31日的财季,亚马逊的实体店收入为46.9亿美元,主要来自Whole Foods,约占销售额的3%。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为增强竞争力-福特宣布其电动汽车业务将独立运营

作者  |  2022-03-03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3月3日消息,福特汽车近期宣布,计划将旗下汽车业务拆分为专注传统内燃机的Ford Blue和开发电动汽车的福特Ford Model e两个独立部门,以推动电动汽车业务发展,增强竞争力。

福特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表示,“我们将全力以赴,创建独立但互补的业务,支持加快福特Model e的启动和创新,以及增强福特Blue的工业技术、数量和品牌。”

据悉,Ford Blue和FordModel e将作为独立业务单元运营,但也在一些相关技术和实际应用上进行共享,形成规模化效益来推动运营效率的持续提升。与此前宣布成立的负责商用车和相关服务解决方案的Ford Pro一起,三个全新的业务单元预计将在2023年实现独立运营、自负盈亏。

此前,法利曾表示,“我们知道,福特的竞争对手是蔚来汽车和特斯拉,我们必须击败他们,而不是与他们匹敌。当然,我们同时也要击败最优秀的内燃机竞争对手。”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Copyright© 2008-2025 Tradesma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