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NYSE:BABA)(HK:9988)负责全球化业务的董事兼总裁J. Michael Evans称,将把欧洲业务作为重中之重,于此地区建立本地业务和在线平台。
他于欧洲的一场科技行业会议上说道,「未来我们将更加专注于建立(欧洲)本地业务,所以你会看到我们在中国的天猫商城变成了欧洲的天猫商城,这意味着我们将在当地市场为当地品牌和当地客户提供服务。」
他还表示,「我们已经在西班牙开始了一个试点项目,我们将扩大到整个欧洲。」
GPU芯片龙头英伟达毫无疑问成为近期市场上最受关注的公司。5月24日,英伟达公布超市场预期的一季度财报和二季度业绩指引,随后又在Computex2023大会上推出一系列新芯片、新型AI超级计算机等,一连串动作带动英伟达股价一路上涨,甚至在5月30日盘中达到419.38美元,总市值一度超过1万亿美元。
华尔街的机构投资者们对英伟达一路突飞猛进的股价既感到兴奋,又显得犹疑。一方面,巴克莱、摩根大通、富国银行等顶级投行近期调高了英伟达未来股价预期;另一方面,长线资金代表罗斯柴尔德家族选择在高位抛售英伟达股票。“目前投资人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根据具体情况再决定是继续持有、增持还是减持。”
英伟达的股价是否真的被高估了?在美股投资网看来,英伟达的股票未来能否继续走高,还是要取决于未来的盈利成长能否支撑股价。“如果其盈利还能继续大大超过华尔街的预期,那么现在的股价也不应该算贵;反之,就显得很贵。”
英伟达股价大涨引发华尔街分歧最高预计2024年每股盈利8.9美元
6月2日,罗斯柴尔德家族旗下资管机构Edmond de Rothschild全球首席投资官Benjamin Melman透露,公司自2020年年底以来一直超配英伟达,但是目前已经部分获利了结,当前所持头寸“要远远小得多”。
Benjamin Melman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会加仓AI科技吗?鉴于AI估值太高,我们越来越不那么确定……如果(估值)继续增长,我们甚至会变得更加谨慎。”罗斯柴尔德犹豫的背后,是英伟达股价今年以来的暴涨,截至6月8日收盘,英伟达股价为385.1美元,今年以来涨幅已超160%。
被誉为华尔街“估值学院院长”的阿斯沃斯·达摩达兰同样在5月30日公开表示:“直到今天早上,英伟达还在我的投资组合里,最后把它剔除出投资组合,因为我无法承受这样的上涨,一周内市值就增加了3000亿美元,这是在挑战可持续价值的绝对极限。”据悉,这位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的教授自2017年以来一直持有英伟达的股票。
美股投资网则认为机构投资者将部分仓位获利了结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因为无论从市销率、市盈率或者前瞻市盈率来看,英伟达的估值都处于近五年高位,“不能说不贵”。
但是,他也认为对一个全新科技领域的成长股进行估值预测是非常难的事情,以早期的特斯拉为例,当时华尔街几十位分析师的最高目标价和最低目标价常常是每股差两三百美元。“这种预测的重大背离,并不是分析师们不敬业,只是这类公司的未来成长性的确太难预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美股投资网指出,在英伟达一季度财报披露之前,华尔街40位分析师对其2024年的每股盈利预期为4.5美元,平均目标价为288美元,但现在平均每股盈利预期已调高到7.1美元,平均目标价也提高至452美元。截至6月8日,英伟达股价为385.1美元,按照预测,意味着英伟达股价或有17.4%的上涨空间。
即便做了这样的上调,华尔街分析师们的盈利预测仍存在很大差异,最乐观的分析师预计2024年的每股盈利为8.9美元;而最悲观的分析师预计每股盈利仅为4.0美元。
美股投资网、达摩达兰等人的谨慎有其道理,不过,华尔街的顶级机构大多看好英伟达,并调高了公司未来股价预期。巴克莱将英伟达目标价从275美元上调至500美元;摩根大通将英伟达目标价从250美元上调至500美元;富国银行将英伟达目标价从320美元上调至450美元;Baird将英伟达评级上调至跑赢大盘,目标价为475美元。
“订单多到做不过来”最大竞争对手AMD仍有落后
财报数据显示,一季度英伟达实现营业收入71.92亿美元,同比下降13.22%,但高于此前63.7亿至66.3亿美元的指引区间;实现净利润20.43亿美元,同比增长26.27%,高于市场预测的14.9亿美元。此外,英伟达二季度业绩指引预计今年第二季度营收将达110亿美元,上下浮动2%,这一数据也远高于此前华尔街预测的71.5亿美元。
分析师们普遍认为数据中心业务需求强劲是英伟达业绩超预期的主要推力。一季度,英伟达包含AI芯片在内的数据中心业务营收为42.8亿美元,同比增长14%;预计其第二季度数据中心业务营收将达到76亿美元,环比增长为100%。英伟达首席财务官克雷斯表示:“目前AI算力市场的需求已经超出了公司对未来数个季度的预期,订单已经多到做不过来了。”
ChatGPT横空出世使AI大模型成为热门趋势,云服务提供商、消费互联网以及大量企业客户都在追求各种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催生大量对GPU的需求。咨询公司Exactitude Consultancy预测,全球GPU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1.2%,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2007.8亿美元以上。
GPU最初是为了执行图像和游戏操作而设计,目前GPU最大的应用市场是数据中心,而英伟达则是该领域的翘楚。晨星公司预计,英伟达的数据中心收入未来能以每年大约30%的速度成长。今年3月份,英伟达发布面向数据中心的H100,在人工智能训练方面比上一代A100快9倍,而像ChatGPT这样的AI模型则需要上千个GPU来进行训练。
英伟达的高端GPU受个人电脑游戏爱好者的喜爱而需求强劲,其游戏GPU还支持深度学习超级采样,可以将低分辨率图像提升到更高分辨率的显示。英伟达最大的竞争对手AMD则在这一方面始终难以超越。虚拟现实产品,特别是移动虚拟现实产品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对英伟达GPU需求的一大动力。
为了保持GPU技术的领先地位,英伟达的研发预算远超于AMD和一些较小的GPU供应商,这也使其能够不断创新,并推动高利润芯片的良性循环,所以才能不断从竞争对手手中夺取市场份额。
晨星公司股票分析师李旭旸分析称:“英伟达的核心竞争力是在软件和硬件方面皆有专利布局,使GPU能透过平行运算,弥补CPU的不足。同时英伟达也有独特的底层架构,能为游戏和其他应用场景提供最极致的性能。”
不过,市场的竞争依然激烈。李旭旸表示,对于英伟达来说,在游戏市场,竞争主要来自AMD和英特尔,在非游戏市场,除了这两家之外,英伟达也间接与客户竞争。例如,微软或者脸书会根据自己的运算需要而考虑是向英伟达购买晶片还是自行设计晶片并交由台积电等代工厂生产。
AI正处于第一波上升期的中后段基本面扎实是基础
市场对于英伟达的热捧是否反映一个共识,即AI大模型将带来划时代的变革?
全球资管巨头富兰克林邓普提供的研报中表示,“我们对于人工智能、ChatGPT及其他大语言模型带来的绝佳机会感到兴奋,并将继续寻找投资这场变革的机会。‘AI时代’将可能来临,而我们相信这些变化可能将使AI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与我们如何与计算机交互相互交织。然而,犹如许多技术一样,我们相信一项新技术在开始时适度发展,后续会随着时间逐渐普及。在AI方面的投资也将增长,技术平台将催生更多的应用,企业和消费者将意识到基于这项新技术打造的工具所带来的多项利益。”
在未来前景方面,晨星公司则给了一个谨慎的答案,“整体而言,AI的确是今年以来全球资本市场最受关注的一大投资主题,但英伟达股价的上涨未必说明AI大模型一定会带来划时代的变革。”李旭旸具体分析道,股价或其中所反映出来的预期会经历两波涨跌浪潮,目前人工智能似乎位于第一波浪潮上升期的中后期,此时大家对新科技充满期盼,但未能估算市场规模,于是把股价炒高了。第二波浪潮的到来则取决于人工智能可以实实在在为企业和用户带来多少价值。“整体来看未来半导体行业属于不错的行业,尤其是晶片设计公司如英伟达、高通、联发科技等公司的增长更为可期。”
美股投资网也认为,虽然AI趋势是值得投资者关注的一大主题,但是与AI相关的行业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新的行业,离全面商业化仍有距离,很多公司还在成长初期或者讲故事的阶段。AI主题在两年前火爆了一段时间之后,便持续低迷。今年借着ChatGPT的热潮,AI主题又回到了投资者的视野中,而英伟达的财报使这阵热潮更上一层楼。
美股投资网表示,微软、Alphabet、Meta、百度、阿里巴巴等公司都在赶搭AI的趋势。除了这些有实力的公司外,投资者也可以留意与AI技术相关的小科技公司,不过这类公司风险相对较高,不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人。在AI的趋势下,另一个相关的主题就是提供人工智能芯片的公司,比如英伟达,AMD,迈威尔科技,博通等公司。
但从目前来看,有公司真的在做AI,有公司则只是冠名AI。在一个技术发展的早期阶段,会出现一些泡沫时期,“就像1998-2000年那个时期,一些公司只要把名字改成‘.COM’,身价就会大增。不过大浪淘沙,只有真正有实力的公司最后才能生存下来,所以投资AI这类新兴行业不宜盲目跟风,而是要根据企业的基本面有所选择。”美股投资网如此评价。
近段时间以来,在美债危机暂解、通胀回落、加息收尾以及科技巨头业绩转暖的背景下,美股加速上涨,标普500指数更于上周迈入技术性牛市。受此带动,华安纳斯达克100ETF、广发纳指100ETF、国泰纳斯达克100ETF等美股相关ETF今年以来涨幅均超过30%。不过,随着美股持续上涨,企业及大股东正快速减持股票,与此同时,机构对于美股后市走向也出现了明显分歧。
今年以来,截至6月12日,纳斯达克指数上涨28.62%,在全球重要指数中排名首位。此外,标普500涨幅也达到13%。受此带动,多只美股相关ETF也表现出色。Choice数据显示,华安纳斯达克100ETF、广发纳指100ETF、国泰纳斯达克100ETF、华夏纳斯达克100ETF等美股相关ETF今年来涨幅均超过30%。
业内人士认为,美股本轮的强劲走势主要由个别龙头科技股贡献。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表示,追踪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量最高的头10家公司的FANG+指数,今年以来大幅上涨60%,显示涨势是由少数股票推动,而标普500指数中规模最大的七只股票,几乎贡献了该指数今年以来的全部升幅。
申万宏源在研报中分析称,美国人工智能技术革命加速催化提振风险偏好,叠加大盘科技成长业绩困境反转是驱动本轮纳斯达克指数表现突出的原因。从驱动力来看,年初以来纳指估值扩张26%,盈利扩张6.4%,实现戴维斯双击,而估值的扩张主要来自于风险偏好的提振。
不过,随着行情持续演绎,越来越多资金开始从美股流出。Dealogic 的数据显示,4月底以来,全球各大企业和私募股权公司已经抛售了价值超过240亿美元的股票,仅5月份就有170多亿美元的股票遭到抛售,远高于去年69亿美元的月平均水平,抛售主体将近一半都是来自私募股权基金等美股上市公司大股东。
对于美股后市走向,不同机构之间出现巨大分歧。高盛首席美国股票策略师大卫·科斯汀(David Kostin)加入多头阵营,将标普500指数2023年预期从4000点上调至4500点,较目前水平有5%的上涨空间。对于美股后续仍将上涨的逻辑,该策略师给出了两点理由,一是AI为企业的利润增长提供支持,二是经济衰退概率较小也给美股带来上涨动力。
不过,美国银行策略分析师迈克尔·哈特内特(Michael Hartnett)对美股仍坚持看空。哈特内特表示,利率上升和即将到来的流动性下降是债券、人工智能、科技股、欧盟奢侈品等资产的多头在第三季度将面临的主要负面风险。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6月12日,蔚来宣布调整全系新车的价格及首任车主用车权益。车价方面,全系车型起售价减30000元。新购车用户首任车主用车权益调整为整车6年或15万公里质保,其中三电系统可享10年不限里程质保;6年免费车联网;终身免费道路救援。此外,蔚来用户在复购蔚来时,可选择放弃此前免费换电等权益,抵扣3~5万元不等购车款。
本次价格调整之后,蔚来品牌整车售价首次进入30万元门槛,其入门级产品ET5的指导售价为29.8万元;如选择电池租赁方案,售价则进一步下调至22.8万元,和特斯拉Model 3、飞凡F7等同类型产品价格接近。
这是蔚来首次宣布全系价格下调,此前包括蔚来董事长、CEO李斌在内的多位蔚来高管均公开表示,不会以降价的形式来换取市场。
但2023年以来,中国新能源车市巨变。过去新能源汽车供不应求的情况逐渐消失,市场呈现出供大于求的态势。在这样的变化之下,新能源汽车价格战越演越烈。此前,包括特斯拉、比亚迪、广汽埃安、五菱、小鹏等品牌均下调了旗下部分产品的价格。
在价格战之中,市场竞争加剧。之前,蔚来一直坚持不降价,在竞品数量增多、价格不具备竞争力的情况下,蔚来的潜在客户已经出现了流失,并遭遇了销量增长的难题。近两月,蔚来月交付量分别为6658辆和6155辆,出现较大的滑坡。蔚来管理层承认,ET5、ES7等新车型终端表现不及预期。
汽车是一个讲究规模化的行业,数千辆或者将将万辆的月交付量对蔚来的财务数据造成了较大的压力。今年第一季度,蔚来总交付量为3.1万辆,同期其总营收为106.765 亿元,同比增长 7.7%,环比下滑 33.5%;净亏损 47.395 亿元,同比增长 165.9%。李斌甚至开玩笑到,如果继续保持“蔚一万”(蔚来月交付量万辆左右),他和总裁秦力洪就要去找新工作了。
一位新能源车企市场部管理层人士向分析师表示,蔚来全系价格下调3万,将大大增强产品的性价比和竞争力,当前蔚来增遭遇较大的销量增长压力,如果还坚持不降价来保持所谓的调性,并不明智。
但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新能源车频繁调价,引发老用户的反弹、维权的案例并不少见。本次蔚来通过取消部分权益,来实现价格的调整。在此基础之上,蔚来为新用户提供了价值3万元的权益升级包,在选择这一权益包后,新用户可享受和此前相同的换电、质保等权益。
蔚来方面向分析师表示,对于以预定锁单,但还未交车的用户,可选择缩减权益,降低车价,也可以选择保留权益维持车价。
从目前蔚来社群的用户留言反馈来看,车主对本次降价评价出现了一定的分化。部分近期提车的车主对蔚来的降价的行为表示了不满;亦有老车主表示,换电、质保等权益是必要的,不在乎蔚来的调价,并且在后续增、换购时,可以自由选择,享受更低的价格。
对于部分车主出现不满的情况,蔚来方面向分析师表示,近期将举行相关用户的面对面沟通。
相关报道
卷!全系车型降价3万元 蔚来李斌三点还在反复推敲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在特斯拉连涨12个交易日之际,木头姐开始抛了!
美东时间6月12日(周一),木头姐(Cathie Wood)的方舟投资管理公司卖出特斯拉39.3万股和英伟达2.01万股。周一特斯拉收于249.83美元,木头姐此次高位抛售特斯拉套现近1亿美元。
抛售的同时,木头姐还大手笔买入了17.4万股Meta,市值约4715万美元,还有9.8万股台积电。
特斯拉仍是第一大重仓股
作为特斯拉的“头号玩家”,木头姐从去年年底该股低迷时期就一直持续买入,当时特斯拉一度跌至110美元。随着今年人工智能浪潮的席卷,特斯拉股价重新上涨,目前已涨超130%。
近期,特斯拉更是连涨12个交易日,直接创下该公司2010年美国IPO以来最长连涨天数,周一特斯拉收于249.83美元,木头姐逢高减持39.3万股,套现约9818万美元。
从方舟投资旗舰基金ARK Innovation ETF最新披露的持仓数据可以看出,特斯拉仍然是第一重仓股,持股比例占总资产的11.17%,其次是Zoom、Roku、Uipath、Coinbase。
图源Yahoo
木头姐重申,特斯拉仍然是“最重要的AI概念股”,受自动驾驶技术的推动,特斯拉有望在2027年涨到2000美元,也就是说还有约750%的上涨空间。
近日,特斯拉频频传出利好消息,福特和通用汽车都表示将采用特斯拉的充电技术,使得美国70%以上的电动车支持NACS标准,特斯拉充电网络将增加数百万用户。
周一还有四家西方公司宣布接受NACS标准,分别为在美国经营EV充电站的Blink Charging、自称经营北美和欧洲最大EV充电站网络的ChargePoint、澳大利亚的EV充电器硬软件生产商Tritium,以及西班牙的智能EV充电及能源管理服务供应商Wallbox NV。
招商证券指出,对特斯拉而言,开放超充桩有利于提升使用率,且超充桩对非特斯拉车主的收费比特斯拉车主高一倍(0.25美元vs.0.5美元/kwh),利于完善其商业模型,促进超充体系建设。
UiPath和Coinbase较年初也巨幅上涨
除特斯拉外,木头姐的前五大重仓股中备受关注的还有UiPath和Coinbase,自今年年初以来,这两只股票分别上涨35%和50%。
Coinbase作为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之一,2022年经历了“寒冬”,收入下跌51%至31.5亿美元,股票全年也下跌了86%。分析师预计今年Coinbase的收入还会再降10%至28.7亿美元。至于Coinbase收入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利率上升,使得很多投资者都远离了成长型股票和加密货币。
今年6月,Coinbase又遭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起诉,SEC声称Coinbase作为未注册的证券交易所、经纪人和清算机构在运营。
在SEC提起对Coinbase的诉讼后,木头姐无惧监管风暴,直接用ARK Innovation ETF加仓了42万股Coinbase(价值约2160万美元)。
对于此次大胆的逆向加仓,木头姐在采访中表示“我们看到币安面临越来越多的犯罪活动监管审查,欺诈是其中之一,因此我们认为Coinbase的竞争正在消失,所以长期来看这对Coinbase来说是一件好事。”
木头姐还表示,依然对100万美元的比特币目标价充满信心。全球经济的波动和不确定性越高,她越看好比特币的增长。
UiPath是一家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软件公司,主要为企业提供自动化解决方案,是ARK Innovation ETF第四大重仓股,
财报显示,UiPath一季度收入达到了2.896亿美元,同比升43%,预计2024年收入将达到12.7亿美元。今年以来该公司股价也持续走高,已经飙升了35%。
对于收入增长的原因,UiPath声称,受益于像ChatGPT这样“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的崛起,公司的软件机器人将会扩大技能组合,从而提升效率。但同时UiPath也面临一些潜在的挑战,因为像ChatGPT这样的平台可能最终会产生自己的软件机器人。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标普500指数和纳指续刷2022年4月以来新高
*美国5月CPI超预期降温
*特斯拉股价连续第13个交易日收涨
周二(6月13日),由于美国5月通胀放缓程度超过预期,巩固了市场对美联储可能在本周议息会议上暂停加息的押注,美股三大指数悉数收涨。
截至当天收盘,道指涨145.79点,涨幅为0.43%,报34212.12点;纳指涨111.40点,涨幅为0.83%,报13573.32点;标普500指数涨30.08点,涨幅为0.69%,报4369.01点。其中,标普500指数和纳指续刷2022年4月以来新高。
跟随美股大盘涨势,热门中概股多数上涨,纳斯达克金龙指数收涨2.2%。爱奇艺涨超7%,百度涨超6%,蔚来涨超5%。
CPI一锤定音6月“跳过”加息
13日上午,美联储开始了为期两天的议息会议,在市场对美联储是否会按下加息“暂停键”仍存分歧之际,美国劳工部公布的5月份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几乎可谓一锤定音。
13日,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美国5月CPI同比上升4%,连续第11次下降,创2021年3月以来新低,预估为4.1%,前值为4.9%;5月CPI环比上升0.1%,预估为0.1%,前值为0.4%。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关注的“超级核心通胀”——不含住房和能源的服务业价格同比上升4.6%,创下15个月来最小增幅。
由于通胀放缓程度大于预期,市场对美联储本周暂停加息的押注升温。根据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美联储观察(FedWatch)”工具,交易员现在预计美联储14日按兵不动的概率飙升至95%。而在前述报告发布前,这一可能性约为75%。此外,交易员们还削减了对7月加息的押注,报告发布前,绝大多数市场参与者预计美联储将在7月结束加息周期。
Annex Wealth Management首席经济学家布赖恩·雅各布森(Brian Jacobsen)称“数据略微倾向于暗示,不仅仅是跳过一次加息,而是全面暂停行动。”
此前,纽约联储12日公布的月度消费者预期调查显示,由于个人财务和信贷状况恶化,美国消费者的短期通胀预期也降至两年来最低水平。调查显示,美国消费者对未来一年通胀率的预期中值下降0.3个百分点至4.1%,创下2021年5月以来最低水平。
瑞银将苹果股票评级从买入下调至中性
个股方面,特斯拉股价上涨3.55%,连续第13个交易日收涨。
甲骨文(Oracle)财报发布后,该公司股价上涨0.21%。财报显示,甲骨文第四财季营收和每股收益均超华尔街预期。受益于新一轮人工智能热潮对云计算产品需求的拉动,甲骨文预测第一季度业绩将继续增长。
曼联(Manchester United)股价上涨13.76%,有报道称谢赫贾西姆·本·哈马德·阿勒萨尼领导的卡塔尔财团已完成了对曼联的收购,报价约为50亿英镑。
苹果公司股价下跌0.26%,此前瑞银发布研究报告,将苹果股票评级由“买入”下调至“中性”,称发达市场需求持续疲软,苹果业绩增长或面临压力。“我们认为苹果股票不会提供令人信服的风险/回报,特别是考虑到未来6至12个月iPhone、PC和App Store的基本面疲软……除美国、中国和欧洲以外的潜在市场总量不足以在可持续的基础上推动iPhone销量实现中等个位数的速度增长。” 瑞银分析师大卫·沃格特(David Vogt)在报告中如是写道。
国际油价攀升逾3%
大宗商品市场方面,美国国债收益率扭转了此前通胀数据公布后的走低态势,拖累国际金价表现,纽约黄金期货价格连续第三日下跌。
资深金属交易员Tai Wong表示“黄金无法守住CPI发布后的涨幅,人们愈发担心顽固的核心通胀可能会导致明天的美联储点阵图偏鹰派,暗示2024年降息的幅度将低于预期。”
纽约商品交易所8月交割的黄金期货价格下跌11.10美元,跌幅0.6%,收于每盎司1958.60美元。
国际油价周二攀升逾3%,收复了前一日的大部分失地。纽约商品交易所7月交割的原油期货价格上涨2.30美元,涨幅为3.4%,收于每桶69.42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东时间6月14日周三,如市场所料,美联储终于停下了加息的脚步,但并未打算止步于此,而是在点阵图和经济展望中暗示,今年可能还要有两次加息。美股市场应声急跌,但随后反弹。
美联储货币政策委员会FOMC会后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维持在5.0%至5.25%不变,让这一政策利率保持在十六年来最高水平。
这是美联储本轮加息周期中首次暂停行动。自去年3月以来,美联储截至今年5月已连续十次会议决定加息、连续三次会后宣布加息25个基点。
本次美联储的利率决定符合市场共识预期。本周二公布美国5月CPI同比增速超预期放缓、创两年多最低增速后,市场对本周联储暂停加息的预期概率蹿升至90%以上。
CPI公布后,有“新美联储通讯社”之称的记者Nick Timiraos周二称,5月整体通胀放缓,但潜在价格压力还坚挺,尽管本周美联储料将按兵不动,对通胀的担忧仍可能促使联储官员暗示准备今年内重启加息,他们可能在经济展望中上调利率预期,借此强调加息预期。
点阵图显示三分之二联储官员预计今年利率高于5.5% 利率峰值中位值上调50基点
本次会后公布的美联储官员预期未来利率水平点阵图显示,相比3月上次公布的点阵图,本次联储决策者对利率峰值的预期更高,意味着紧缩力度更大、更偏鹰派。
在提供利率预测的18名联储官员中,本次有两人预计在5.0%到5.25%范围内的当前水平,共16人预计,到今年末利率高于5.25%。而3月公布的点阵图中,只有七人预计高于5.25%。
3月点阵图中,只有七名联储官员预计今年利率会高于5.5%,而本次有12人都这样预测,在总人数中占三分之二、占比约67%。在这12人中,有九人预计利率在5.5%到5.75%,两人预计在5.75%到6.0%之间,有一人甚至预计利率高于6.0%。
3月的点阵图中,只有一人预计今年利率在5.75%到6.0%,三人预计在5.25%到5.5%,三人预计在5.5%到5.75%,无人预计超过6.0%。
本次会后公布的经济展望中,美联储官员全线上调了今明后三年的利率预期中位值,其中,利率预期在今年的峰值较上次预测水平提高了50个基点。这意味着,即使本周并未再加息,今年内联储也将会重启加息,若一次加息25个基点,将还有两次加息。
联储官员对今年及之后的利率预测水平分别为:
2023年底的联邦基金利率为5.6%,今年3月公布的预期为5.1%。
2024年底的联邦基金利率为4.6%,较3月预计的4.3%提高30个基点。
2025年的联邦基金利率预期值为3.4%,较3月预期的3.1%也提高30个基点。
预计此后长期联邦基金利率预期为2.5%,持平3月预期。
将今年GDP增速预期上调一倍多下调三年失业率预期上调今年核心PCE通胀预期
经济展望显示,美联储大幅上调了今年的美国GDP增长预期、小幅下调明后两年的GDP预期,下调今明后三年的失业率预期,同时小幅下调今年的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PCE)通胀预期,上调今年的核心PCE通胀预期:
预计2023年GDP增长1.0%,是3月预计增速0.4%的两倍多,2024年的GDP预期增速为1.1%,略低于3月预计的增速1.2%,2025年的增速预期从3月预期的1.9%下调至1.8%,更长期预期增速持平3月,仍为1.8%。
2023年的失业率预期从3月预计的4.5%下调至4.1%,2024年和2025年的预期均从4.6%下调至4.5%,更长期失业率预期持平3月,仍为4.0%。
2023年的PCE通胀率预期从3月预计的3.3%下调至3.2%,2024年和2025年的预期均持平3月,分别为2.5%和2.1%,更长期预期也和3月一样,为2.0%。
2023年核心PCE预期从3月预计的3.6%上调至3.9%,2024年和2025年的预期持平3月,分别仍为2.6%和2.1%。
QBTS(D-Wave量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加拿大的公司,专注于量子计算技术。D-Wave以开发和商业化量子计算机而闻名,特别是量子退火系统。量子退火是一种利用量子效应来解决优化问题的方法。截至2023年6月14日,QBTS(NYSE: QBTS)股票收盘价为每股2.05美元。
QBTS(NYSE: QBTS)的一个月回报率为441.78%,而过去52周,其股价下跌了77.25%。QBTS(NYSE: QBTS)的市值为2.86142亿美元。
D-Wave量子计算机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架构,称为量子处理单元(QPU)。QPU利用量子力学原理更高效地执行复杂计算和优化任务,比传统计算机更加强大。
D-Wave的量子计算系统被研究人员、学术机构和组织用于探索和解决各个领域的问题,包括机器学习、优化、药物研发、金融建模等。这些系统旨在应对大规模计算挑战,并提供一个平台来探索量子计算的潜力。
除了硬件产品,D-Wave还提供软件工具、开发环境和基于云的访问其量子计算机,使用户能够开发和运行量子算法和实验。
总体而言,QBTS的产品系列围绕着他们的量子退火技术展开,为他们的量子计算系统和相关软件工具提供动力,为解决复杂的优化问题提供了独特的方法。
根据技术研究和咨询集团Omdia的数据,量子计算领域的收入预计将从2022年的9.42亿美元增长到2032年的220亿美元。这代表了在未来十年内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57.7%。
美股投资网研究QBTS对比IonQ
QBTS(D-Wave量子计算公司)和IonQ是两家在量子计算领域运营的公司,它们在方法和技术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以下是D-Wave和IonQ之间的一些主要区别:
1.技术:QBTS采用一种称为量子退火的技术,它是量子计算的一种特定形式。量子退火专注于通过找到系统的最低能量状态来解决优化问题。而IonQ采用了囚禁离子技术,它使用被电磁场囚禁的单个离子作为量子比特来进行量子信息处理。
2.计算模型:D-Wave的量子退火方法主要适用于优化问题,通常被称为绝热量子计算。它利用量子效应来探索解空间并找到最佳解。相比之下,IonQ的囚禁离子技术基于门模型的量子计算,可以进行更灵活和通用的计算。
3.量子体积:量子体积是衡量量子计算机性能和能力的指标。它考虑了量子比特数量、比特质量和错误率等因素。D-Wave的量子体积比IonQ更高。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量子计算领域正在迅速发展,可能已经有了新的进展。
4.市场存在:QBTS是量子计算领域中更为成熟的公司,成立于1999年。他们与各种组织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并参与了商业量子计算应用。另一方面,IonQ是一家相对较新的公司,成立于2015年,但凭借其使用囚禁离子技术的方法引起了关注。
量子计算领域仍在不断发展,还有其他公司和技术存在。D-Wave和IonQ之间的差异突显了在实现实用量子计算解决方案的追求中的方法多样性。总体来说,至少是技术层面来讲,D-wave的业务成熟的多,但是IONQ有极大的成长升值空间。
Opera Limited总部位于挪威的奥斯陆,是一家移动和PC网络浏览器提供商。截至2023年6月9日,Opera Limited(NASDAQ:OPRA)的股票收盘价为每股18.35美元。Opera Limited(NASDAQ:OPRA)的一个月回报率为46.38%,过去52周内其股价上涨了超200%。Opera Limited(NASDAQ:OPRA)的市值为16.50亿美元。
Opera在周一宣布,截至去年12月底的销售额增长了33%,而调整后的盈利达到2300万美元,占销售额的24%。这两个数字均超过了高管的短期目标,反映了对该公司浏览器、游戏和Web3产品的强劲需求。共同首席执行官宋琳在新闻稿中表示:“我非常高兴我们再次能够超越预期,这是在多次提高预期指引的基础上。
尽管面临销售环境的挑战,Opera积极探索广告平台的盈利方式,并努力实现持续盈利。过去一年,公司的营业利润有所改善,达到4100万美元,相较于2021年的600万美元亏损。调整后,收益占销售额的比例为8.4%,较上一年的9%亏损有了积极的变化。
在2023年第一季度投资者信函中,许多基金都提到了Opera Limited(NASDAQ:OPRA)这样的股票。例如Fairlight Alpha基金在其2023年第一季度投资者信函中对Opera Limited(NASDAQ:OPRA)发表了以下评论:
"我们在之前的季度信函中提到,我们已经在Opera Limited(NASDAQ:OPRA)建立了头寸,并且该公司刚刚宣布了股息(以及一系列其他积极的业务发展)。我们继续持有该头寸,其购买价格在5美元至6美元之间;截至撰写本文时,该股票的交易价格为10.95美元。这是一个投资论点有多个要素,并且业务形势不断发展的投资机会。
美股投资网总结一下,该论点结合了价值、大量现金和投资余额,创造了一个有吸引力的企业估值,并结合了增长和业务机会。在上个季度,现金余额为1.19亿美元。OPRA还拥有多家投资企业的部分股权,并成功将其在Nanobank4的投资转移到更具吸引力的OPay业务中,以较好的估值。
现金加投资余额总计为4.36亿美元(根据对OPay的估值假设,这些估值假设可能相对保守),使得公司的企业价值在撰写本文时约为5.5亿美元。通过进行规范化的盈利分析,我们估计净收入水平为1.19亿美元。这相当于市值净资产比率为4.6倍。这是在过去两个月中股价翻倍之后的结果..."。
周一,受美联储6月不加息预期影响,美股主要股指集体收涨,其中道指涨0.56%,录得“五连阳”,标普500指数和纳指则连涨三日。
周二,美国5月CPI数据即将出炉。市场预计,5月整体CPI年率将大幅放缓至4.0%,低于前值4.9%。周四,美联储还将公布6月议息结果,当前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将在6月议息会议上暂不加息。
当日,美股科技股全线上涨。其中,苹果涨1.56%,报183.79美元/股,为历史最高收盘价。目前苹果总市值达到2.89万亿美元,距离3万亿美元大关一步之遥。特斯拉收涨2.22%,连涨12个交易日至八个月最高,创其2010年6月上市以来最长连涨纪录。
三大股指集体上涨
苹果股价创历史新高
周一,美股三大股指集体上涨。截至收盘,道指涨超189点,涨幅0.56%,报34066.33点,录得连续第五日上涨;标普500指数涨超40点,涨幅0.93%,报4338.93点;纳指涨超202点,涨幅1.53%,报13461.92点。
周二,美国5月CPI数据即将出炉,分析机构预计,与去年同期相比,5月整体CPI年率将大幅放缓至4.0%,低于前值4.9%,核心通胀年率将更为明显地放缓至5.2%,低于前值5.5%。周四,美联储还将公布6月议息结果,同时发布最新一季的经济预测摘要报告及利率点阵图,随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将举行新闻发布会。当前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将在6月议息会议上暂停加息,在7月再次加息25个基点。
盘面上,标普11个板块多数收涨,信息技术/科技板块涨超2%,涨幅最大,可选消费涨1.7%,电信服务涨1.2%,工业涨0.7%,金融板块则跌0.09%,公用事业跌0.2%,能源跌近1%,表现最差。
科技股全线上涨,亚马逊涨2.54%,脸书涨2.3%,谷歌涨1.15%,微软涨1.55%,奈飞涨0.94%。苹果收涨1.56%,报183.79美元/股,为历史最高收盘价。目前苹果总市值达到2.89万亿美元,距离3万亿美元大关一步之遥。
银行股多数上涨,摩根大通涨0.05%,高盛涨1.05%,花旗涨0.31%,摩根士丹利涨1.42%,美国银行跌0.48%,富国银行跌0.71%。
热门中概股涨跌不一,小鹏汽车涨11.16%,蔚来涨8.67%,阿里巴巴涨0.42%,京东涨0.33%,拼多多跌0.01%,百度跌0.62%,理想汽车跌1.98%,好未来跌2.42%,新东方跌4.29%,爱奇艺跌5.08%。
特斯拉“十二连涨”
刷新上市以来最长连涨纪录
周一,特斯拉收涨2.22%,连涨12个交易日至八个月最高,并创其2010年6月上市以来最长连涨纪录。
消息面上,6月12日,自称经营北美和欧洲最大电动汽车(EV)充电站网络的ChargePoint Holdings Inc.、在美国经营EV充电站的Blink Charging Co.和西班牙的智能EV充电及能源管理服务供应商Wallbox NV均表示,他们将拥有适配特斯拉NACS的充电器。
此前,美国两大汽车巨头福特和通用汽车先后宣布接入特斯拉超级充电站网络,未来都将生产配备特斯拉充电接口的电动汽车。分析认为,特斯拉、通用汽车和福特的联手,将助推特斯拉成为北美充电标准。
据了解,北美当前主流的充电协议标准包括联合充电系统标准(CCS标准)和特斯拉专用的北美充电标准(NACS标准)。从厂商使用率来看,CCS标准更普及,因为它是除了特斯拉之外所有车企的充电标准,但就数量而言,CCS标准的充电桩远没有使用NACS标准的充电桩多。
瑞银完成收购瑞信
“巨无霸”银行诞生
据新闻报道,瑞银集团12日说,已完成对瑞士信贷银行的收购。收购完成后,瑞银成为资产负债表达1.6万亿美元的“巨无霸”银行。
瑞银首席执行官塞尔焦·埃尔莫蒂和董事长科尔姆·凯莱赫在瑞士媒体发表一封公开信,称上述收购无论对瑞银、瑞信还是全球金融行业都是“新篇章的起点”。
两人写道,上述收购构成“挑战”,但同时为客户、员工、股东和瑞士提供了“一些机遇”。据路透社报道,这项收购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银行业最大规模收购。
报道说,收购瑞信后,瑞银将管理5万亿美元资产,成为全球最大财富管理机构。这项收购给瑞信167年的历史画上了句点。
瑞士联邦政府3月19日动用紧急权力,未经股东批准,推动瑞银同意以30亿瑞郎(1瑞郎约合1.1美元)收购瑞信,并由政府注资救助,以避免瑞信破产引发欧美金融业更大震荡。
瑞信是仅次于瑞银的瑞士第二大银行,也是全球银行业监管机构认定的30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之一。瑞信过去数年间屡屡曝出金融丑闻和重大投资失误,进而导致巨额亏损。美国多家区域性银行3月起“垮掉”后,瑞信似乎成为银行业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瑞士联邦政府和瑞银6月9日发表声明说,双方已就瑞银收购瑞信的交易签署“损失保护协议”,一旦瑞银因这场紧急收购所致损失超过50亿瑞郎,瑞士政府将承担超额部分,但以90亿瑞郎为上限。
尽管瑞银收购瑞信用时不到3个月,但埃尔莫蒂说,瑞银消化吸收瑞信的过程需要3到5年时间。瑞银曾表示,将大幅裁撤瑞信投行业务。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