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东时间周一,美股高开高走,三大指数集体收涨。道指涨2.66%,创6月24日以来最大单日涨幅;标普500指数涨2.59%,为7月27日以来最大单日涨幅;纳指涨2.27%,创8月10日以来最大单日涨幅。
美股大型科技股普涨,苹果、谷歌、微软涨超3%,亚马逊、Meta、IBM涨超2%,奈飞涨1.53%;特斯拉逆势重挫逾8%,为四个月来最大单日跌幅,数据显示其第三季度向客户交付了343830辆汽车,低于分析师预期的358000辆,公司称Q3交付量不及预期的原因是物流问题,导致第三季度末在运输中的车辆增加。
芯片股集体上涨,应用材料涨逾5%,英特尔、AMD涨超4%,安森美半导体、阿斯麦、高通涨近4%,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美光科技、英伟达、思佳讯、格芯、恩智浦半导体涨超3%,博通涨近2%,日月光半导体、台积电跟涨。
领涨科技股列表:
领跌科技股列表:
以下为全球市场重要资讯汇总:
要闻
俄与美西方就“谁动了北溪”交锋不断
英国政府官宣放弃富人减税计划 英镑收复上周所有跌幅
国际油价大涨!沙特意欲主导大幅减产 欧佩克+终要与欧美撕破脸?
瑞信股价再创历史新低:被传濒临破产 将成为下一个雷曼兄弟
苹果公司CEO库克预测AR是未来的趋势 但不看好元宇宙
苹果公司的新逆风:大摩模型显示这项业务的收入创历史最大跌幅
外盘纵览
美股收盘:三大指数均反弹超2% 收获第四季度开门红
欧股主要指数小幅上涨 德国DAX30指数涨0.79%
美股大型科技股普涨 苹果、谷歌、微软涨超3% 特斯拉逆势重挫逾8%
热门中概股涨跌互现 在线教育概念普涨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特斯拉(TSLA)周一盘前交易中一度下跌超6%,此前这家全球电动汽车巨头公布的第三季度交付数据低于分析师普遍预期。数据显示,第三季度汽车交付量34.38万,市场预期为35.79万。截至发稿,特斯拉股价盘前跌4.90%至252.240美元。
AJ Bell分析师Russ Mould表示:“对于华尔街来说,第三季度的交付数据可能不够好看,无法吸引新的看涨者,尤其是当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且受到通货膨胀和利率上升双重挑战带来的困扰时。”
在特斯拉公布最新交付量数据后,华尔街大行摩根大通对特斯拉持“看跌”态度。摩根大通分析师Ryan Brinkman表示:“我们仍然对特斯拉的估值保持警惕,并继续认为相对我们的目标价格将大幅下降(-42%),不利因素包括随着时间的推移,竞争局势加剧,与传统汽车制造商的区别越来越小,未来可能会面临估值压缩。”
摩根大通分析师将特斯拉目标价格定为153美元,并维持其“卖出”评级。
不过,市场仍有大量多头机构可以弥补摩根大通等机构主导的悲观情绪。比如Truist Securities在特斯拉公布Q3交付量之后将目标股价从333美元上调至348美元。
来自高盛的分析师Mark Delaney在报告中评论道:“我们认为,特斯拉未来仍有能力实现强劲的销量和利润率,以及FCF(自由现金流)。在第三季度,运输中车辆的物流问题是第三季度交付量不足的其中一大因素。”高盛分析师维持特斯拉“买入”评级,目标价维持333美元。
与此同时,华尔街大行Wedbush则认为,特斯拉第四季度的表现将很快让投资者把第三季度交付量抛在一边。
该行分析师Dan Ives表示:“我们相信,第四季度的销量会非常强劲,可能会接近47.5万辆以上。简而言之,这个季度没什么值得重点强调的,华尔街将会对第三季度疲软的交付数据感到失望。也就是说,我们认为这更多的是物流物流,而不是进入2023年,或者第四季度的疲软交付轨迹的开始,我们仍然看好特斯拉的故事。”
Wedbush仍然看好特斯拉的增长故事,该行对特斯拉的评级为“跑赢大盘”,目标股价为360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随着2022年进入最后阶段,海外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急剧增加,使得第四季度的海外市场前景比以往更加模糊。
令人困惑的经济状况、激进的美联储政策以及其它一些欧洲不确定性事件都可能令美股承压,并继续提振美元。通货膨胀继续加剧,迫使各国央行在全球经济动荡之际提高利率。
“市场总是关注最近期的风险,而最近有很多这样的风险,”贝莱德(BlackRock)全球固定收益部门首席投资官里克里德(Rick Rieder)表示。
美国三大股指已连续三个季度下跌。这是纳斯达克和标普500指数自2009年3月以来最长的连跌季度。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上一次创下这样的纪录是在2015年。道琼斯指数上周五收盘跌破29000点,这是自2020年11月以来的首次。
投资者正在等待10月中旬第三季度财报季的开始,以了解这对利润的冲击有多大,以及未来几个月通胀和经济放缓对企业的影响。
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全球经济研究主管伊桑哈里斯(Ethan Harris)表示:“美国经济有点处在这个过渡带,虽然没有陷入衰退,但我认为它正在走向衰退。”
美联储在上次会议后改变了市场的考量,当时它发布了联邦基金利率到明年初将升至4.6%的预测。目前的利率是3%到3.25%。美联储官员预测失业率可能上升0.7%,暗示可能出现衰退,这也令投资者感到震惊。
哈里斯说:“美国经济是看起来还好,还是看起来非常糟糕,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这是我所见过的最不平衡的周期后期之一。”“美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全面衰退,企业投资可能已经陷入衰退。消费者还在坚持。劳动力市场依然坚挺。”
今年海外股市上涨的障碍有很多,尤其是全球利率的快速上升。基准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触及近期高点4.019%,第三季度初的收益率略低于3%。美元第三季度上涨了7.1%。它可能会蚕食科技公司和其他跨国公司的利润。
利率一直在全面上升,一些收益率吸引投资者买入短期国债和其他债券。“在短时间内,固定收益市场出现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定价调整,” BlackRock 的Rieder表示。
对于消费者来说,高利率已经造成了伤害。30年期合格抵押贷款平均利率已经超过6.7%。二手车经销商CarMax上周四公布的业绩显示,借贷成本上升可能会降低汽车的价格,抑制需求。
Rieder说,他认为美国以外的一些主要问题可能在未来几个月令市场紧张不安。一个未知因素是,英国将如何解决其财政问题。英国深受高通胀困扰,围绕其财政政策的金融动荡推动利率大幅走高,英镑兑美元汇率最近触及历史低点。
另外,本季度第一个重要数据将是10月7日的9月就业报告。就业一直是一个强劲的领域,失业率仅为3.7%。8月份新增31.5万个就业岗位。
对美联储来说,就业和通胀数据将是其加息幅度和速度的关键。重要的是,劳动力市场要走弱,通胀才能放缓。消费者价格指数一直在8%以上运行,下一次发布的消费者价格指数是10月13日。
美联储将在11月1日和2日举行下次会议,然后在12月13日和14日再次举行会议。经济学家预计,美联储可能还会再加息两次,其中一次至少加息75个基点。
“他们不会这么说,但我认为他们肯定希望经济衰退,”美国银行的Harris表示。他们为它找到了一个新词。他们称之为“痛苦”。 Harris称看不出有什么办法可以在美国经济不衰退的情况下摆脱这么高的通货膨胀。
哈里斯预计,经济衰退可能会在明年年初开始。然后你会在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得到一个小增长。
美联储紧缩政策的影响还有待观察,它将以滞后效应冲击经济。“美联储直到7月份才真正开始采取强硬措施。我们要到明年才能知道冲击的程度,”哈里斯说。
贝莱德的里德预计,一旦美联储看到疲软的经济数据,它将暗示暂停加息。“我认为在第四季,我们将得到有关美联储将暂停加息的消息,但我认为我们必须得到一到两份疲弱的就业报告,以及通胀动能减弱的消息,” Rieder说。
目前,他在期限较短的债券中寻找机会,这类证券的收益率是多年来最高的,风险也低于期限较长的债券。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但斌买了特斯拉?
10月2日晚,私募大佬但斌在微博盛赞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并称特斯拉像2008年的腾讯,行业前景广阔。
不过,近日特斯拉股价的走势并不特别乐观,自近期314.667美元/股的高点跌幅超过15%。但斌旗下多只产品也在加仓美股之后接连触碰预警线。
夸赞特斯拉人形机器人
10月2日晚,但斌发布多条微博,盛赞特斯拉新亮相的人形机器人。
:微博
10月1日,特斯拉2022 AI Day活动于加州帕罗奥图举行,人形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原型机正式亮相。特斯拉展示了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工厂搬运箱、浇水植物、移动金属棒的视频,并展示了机器人原型机的内核版本,包括裸露的线束、管道和核心处理器等。在活动现场,Optimus能够实现行走、挥手等基本动作。
特斯拉CEO马斯克表示,公司的目标是尽快制造出有用的仿人型机器人,目前展示的是第一个版本,具有与FSD测试版相同的技术。预计未来产量可达到数百万台,成本将比一辆汽车低得多,目标价格可能不到两万美元。
特斯拉10月3日消息称,2022年第三季度,特斯拉实现有史以来最高的季度产销纪录。特斯拉全球生产了36.59万辆汽车,交付了34.38万辆汽车。2022年第三季度,特斯拉全球累计交付量突破300万辆。
不过,近日特斯拉股价的走势并不特别乐观。 数据显示,截至美东时间9月30日收盘,特斯拉报265.25美元/股,跌1.1%,总市值为8311.53亿美元。自近期314.667美元/股的高点跌幅超过15%。
不过,但斌对于特斯拉则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特斯拉像2008年的腾讯,行业前景广阔。
加仓美股导致净值大回撤
今年6月起,但斌管理的产品净值开始出现较大波动,证明但斌已经加仓,东方港湾也证实部分产品的确做了仓位调整。有意思的是,加仓并非都迎来了反弹,旗下多只产品加仓后,净值反而却出现了大幅回撤,对此公司回应是加仓美股所致。但斌也表示“在‘恐慌中’,逆势抄底了一些美股”。
不过,“抄底”美股的动作,也使得旗下多只产品接连触碰预警线。此前,东方港湾发布了旗下3只产品触及预警线的通知,分别是东方港湾方远1号、2号、3号,均成立于2020年11月24日。而产品在触及预警线后,通常需要减至半仓,提高账户中现金比例,以降低投资风险,把最大亏损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待净值重回预警线上方才能加仓。
更早之前,同属方远系列的东方港湾方远5号已经率先跌破预警线,目前已经接近0.7元的清盘线。
东方港湾曾回应称,这几只产品的下跌主要是由于涉及美股,美股市场近期持续下跌是导致基金产品净值出现较大波动的主要原因。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虽然美联储9月连续第三次加息75基点尘埃落定,有关未来政策路径的猜测持续成为风险资产的重大扰动因素。
美联储官员强硬表态令衰退阴云挥之不去,全球股债汇市场遭遇三杀局面。然而,随着英国央行紧急入场救市,外界开始对未来美联储政策软化有所期许,押注降息或在明年四季度提前到来。
美联储激进立场短期不变
为了控制飞涨的物价,美联储用了5次议息会议完成了300基点的加息,利率水平升至2008年以来新高。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上月重申决心将通货膨胀率降到2%,并将“一直保持到工作完成为止”。最新点阵图显示,美联储预计到年底再加息125个基点,2023年末终值利率为4.6%,降息节点指向2024年。
嘉信理财汇总发现,从今年3月开始的加息周期已经是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紧缩强度最高的一轮。此外,美联储正在实施量化紧缩计划,目前整个缩表速度已经达到950亿美元,远超过上一轮量缩的规模。纵观过去一周的观点,各位美联储官员结论基本是相同的:加息的脚步不会停下,而且利率峰值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布拉德(James Bullard)上表示,美国存在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他说:“这些水平与我们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看到的情况相似。美国需要小心,不要重演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动荡局面。”
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Raphael Bostic)认为,通胀降温缺乏明显进展意味着美联储需要采取“适度限制”利率,今年年底应达到4.25%至4.50%之间的水平。“通货膨胀仍然很高,基本前景是11月的政策会议上加息75个百分点,在12月的会议上将加息50个百分点。”他说。
最重磅的无疑是美联储副主席布雷纳德(Lael Brainard)有关未来不会过早放弃加息的评论,“紧缩的金融环境的全面影响需要时间才能在不同部门发挥作用,并降低通货膨胀,因此过早降息并不可取。政策利率水平需要维持一段时间才能将通货膨胀率恢复到2%”。
最新公布的通胀数据进一步印证了形势的严峻性。作为美联储最关注的物价指标之一,忽略波动性食品和能源成本的核心PCE指标上月上涨0.6%,超出市场预期,租金、公用事业、交通和医疗等服务支出继续呈现强劲增长,同比增速则止跌回升至4.9%。快速上涨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令消费者面临压力,私人储蓄率降至了近两年低位,这也为即将开始的假日购物季敲响警钟。
尚渤投资(Thornburg Investment Management)投资组合经理霍夫曼(Christian Hoffmann)在接受美股投资网分析师采访时表示,造成目前局面的重要原因是美联储之前等待时间过长,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应对物价上行。他认为,通货膨胀的某些方面是暂时的,或至少超出了货币政策的范围,例如乌克兰局势、供应链问题等,“在这一点上,美联储可能会在年底前保持完全鹰派的模式,以便在经济开始下滑时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如何让就业市场降温也成为了潜在的挑战。面对物价压力,员工和求职者开始要求更高的工资,而雇主因此需要提高商品和服务价格以弥补更高的薪资成本。美联储已经开始关注服务业通胀,美国小时薪资增速持续保持在5%以上,3.7%的失业率以及超过1000万个岗位职务空缺显示着紧张的劳动力供求关系现状。
美联储的政策压力由此变得更加复杂。高盛发布报告称,考虑到近期餐饮和医疗等工资敏感类别的通胀特别强劲,将今年剩余两次会议的加息预期上修至125-150基点。瑞银认为,即使要付经济增长放慢的代价,美联储也别无选择 。美联储正在采取“有意义的限制性立场”,收紧货币政策利率,以冷却仍然炙手可热的劳动力市场,使需求和供应更加协调,并确保通胀趋势回到2%的目标水平。
经济阴云下明年政策存变数
美联储在季度更新的经济预测摘要(SEP)下调了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速预期,这与鲍威尔自8月杰克逊霍尔央行年会以来的表态相吻合,美国将经历一段低于趋势水平的增长时期。为了达到降低通胀的目标,美联储为经济陷入衰退做好了准备。
不过美股投资网分析师注意到,美联储内部也有不少官员关注了政策与经济之间如何平衡的问题,以及政策过度收紧的风险。
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Mary Daly)上周表示,美联储将降低高通胀,但也希望“尽可能温和地”达到目标,以免导致经济剧烈下滑。戴利认为,美国的通货膨胀一半是由于需求过剩,一半是由于供应受限,希望随着美联储提高利率以减缓需求,供应方面也会逐渐改善,使两者“在中间相遇”。同时她表示,美联储不需要引发深度衰退来降低高通胀。深度衰退给人们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损失。她说:“经济衰退越严重,潜在的危害就越大。避免这种严重的衰退并不容易,但我们必须尝试。”
“有很多紧缩措施正在酝酿之中。美联储致力于恢复价格稳定,但我们也认识到,考虑到这些滞后因素,存在过度紧缩风险。”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卡什卡利(Neel Kashkari)表示。
近期美国制造业、服务业扩张持续放缓,房地产市场迅速降温,高通胀也在侵蚀消费者购买力。随着美联储加息步伐持续推进,华尔街对于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有所升温。霍夫曼向分析师表示,很难说目前是否陷入衰退,但期望未来的衰退风险是温和有序的。好消息是,直到最近,消费者需求一直强劲,就业市场一直紧张,资产负债表水平大体上都处于合理状态。所有这些都降低了经济在短期内跌入悬崖的可能性。
德意志银行近期列出了美国经济将衰退的重要因素,首先是货币政策滞后性,这意味着美联储大部分加息行动尚未在美国经济中发挥作用,这些影响预计在未来几个月将变得更加突出。其次,2/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接近50基点,这一水平历史少见,而收益率曲线的深度倒挂与经济衰退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上周英国央行意外宣布“无限量”临时购债以防止英国金边债券市场、英镑汇率因政府激进减税计划而崩溃,打响了救市的第一枪。欧洲经济如今面临能源危机的巨大挑战,美国财长耶伦上月表示,欧洲衰退的溢出效应将波及美国。霍夫曼认为,这样的风险确实不容忽视,各国经济是相互连通的,显然,通货膨胀不仅是美国的问题,而是一个全球问题。
受此影响,市场也对潜在风险下美联储被迫可能放松政策力度进行了定价。芝商所(CME)利率观察工具(FedWatch)显示,激进加息有望在今年年底结束,明年3月美联储利率预期回落至4.44%,较议息会议后回落近20个基点,首次降息可能出现在9月,这也明显低于美联储最新预测。
贝尔德(Baird)市场策略师安东内利(Michael Antonelli)认为,目前无法从英国央行的行动来得出有关美联储行动计划和美国债券市场的结论。但市场的一个想法是,美联储在提高利率的过程中会达到一个临界点,迫使决策者放松政策。
Globalt高级投资组合经理马丁(Thomas Martin)表示,近期股票市场波动剧烈,部分成长股遭遇抛售。但整个金融体系并未出现明显裂痕,流动性风险也没有成为实质性威胁。然而随着利率不断上升,在经济疲软也成为重大问题之前,我们不太可能“战胜”通货膨胀。当这种情况发生时,美联储的工作变得异常困难。美联储不会置之不理,但到那时,真正的损害已经造成。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瑞信的危机可能没那么严重,但它需要尽快向市场证明自己。
最近一个星期,围绕着瑞信是否会破产,是否将成为下一个雷曼兄弟,以及是否会重演2008年的疑问不绝于耳。
尽管瑞信在周末紧急发声,但在忧虑的市场看来,这反而是重演当年的一个欲盖弥彰的危险信号。
对于瑞信CEO“千亿美元资本”的保证,市场向瑞信报以“股债双杀”:
瑞信股价昨日下跌超10%,今年以来已下跌超过60%,五年期信用违约掉期指数(CDS)价格目前约为293个基点,高于今年初约55个基点的水平,处于历史最高水平。
对于市场而言,瑞信的生死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瑞信是否真的会重演当年的“雷曼时刻”,乃至全球金融危机。
就这个更关键的问题,一些华尔街银行则提出了较为积极的观点——瑞信不是雷曼,当下的金融市场已经与当年有很大不同,因此,“雷曼时刻”不会重演,也不再会撼动全球金融体系。
不过,如果这些积极的观点最终验真,那也是一个属于全球市场的好消息,而不属于瑞信。
“现在不是2008”
一些认为“雷曼时刻”不会到来的观点指出,2008年的金融危机根源是系统性问题,但这些问题现在并不存在。
乔治城大学麦克多诺商学院金融学教授James Angel昨日对媒体表示,现在的世界与2008年大不相同,当时人们是“突然意识”到整个金融体系的普遍亏损,而当时的银行并不像今天的那样面临着更严格的监管:
尽管鉴于经济衰退的逼近,如今市场上出现了“痛苦的现实”,但“不存在像2008年那样影响所有人的重大系统性问题。”
不过,危机虽不至于蔓延整个系统,但也并非可以被忽视。
专家们表示,最糟糕的情况是这家瑞士银行业巨头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这样的事件将对金融体系的其余部分产生负面连锁效应,因为交易对手的风险敞口将成为一个更大的问题。
然而在这之前,瑞信将不得不达到无法为其资产提供资金的程度。
Angel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最大的问题是监管机构将如何应对。瑞信可能会被迫进行资本重组——以稀释的利率筹集资金,或通过央行的贴现贷款机制进一步借款。
尽管如此,“雷曼式的爆炸”仍不太可能发生。Angel表示,瑞信的情况更像是个例,而并非系统性问题——瑞信正在为近年来的Archegos Capital爆仓、Greensill Capital破产等负面事件付出代价。
另一个与瑞信目前的情况相似的是2016年的德意志银行,当年德银正面临与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相关的联邦调查,CDS同样飙升,债务评级被下调。但最终德银筹集了近80亿美元的新资本,并且支付了低于预期的和解费,使得该行免于破产危机。
有了德银的例子,一些分析师对于瑞信终将得以纾困怀有信心。
最近花旗集团在一份报告中表示,瑞信股价徘徊在历史低点附近,现在是“勇者必买”的选择,该行分析师Andrew Coombs表示:
现在不是2008年。
在本周一的报告中,摩根大通也表示,根据最近一个季度的财务业绩,瑞信仍拥有“健康”的资本和流动性。
留给瑞信的时间不多了
瑞信的下一份财务报告将在10月27日发布,而这可能是这家银行挽回公众信心的一个关键期限。
正如上一节摩根大通分析师所言,上一季度的瑞银核心资本充足率仍达到了13.5%的稳定水平。而这也正是管理层坚称公司资本充足,品牌依然强大的理由。
据瑞银方面表示,该行希望通过出售其证券化产品业务等盈利部门来筹集现金。但在如今利率不断上的大环境下,出售这些资产能否给瑞信带来期望中的回报,仍然值得怀疑。
据媒体估计,今年第三季度,美国资本市场的佣金可能下降了50%,甚至更多。
摩根大通分析师Kian Abouhossein指出,对于瑞信而言,当下另一条路是提前公布其三季度资本状况,以及全新的改革战略,以证明该行资产负债表依然稳健,稳定投资者信心。
就目前的环境而言,强劲的业绩已基本不在预期中,关键在于瑞信的改革计划。
此前,改革计划的轮廓已被市场大致知晓,但无论具体细节如何,这一次的瑞信必须真正实现所制定的计划,因为银行是一个需要信心的行业,而拖延的代价是昂贵的。
长假期间,国外大事仍时有发生。
美股10月迎来开门红。10月3日,美国三大股指全线大涨,道指上涨765点,涨幅为2.66%;标普500指数涨2.59%,纳斯达克指数涨2.27%。能源股表现强劲,埃克森美孚、雪佛龙涨超5%,康菲石油涨超7%。大型科技股全线上涨,苹果、谷歌、微软涨超3%,亚马逊涨2.55%。特斯拉股价逆市大跌8.6%,创近四个月最大单日跌幅,单日市值蒸发逾5000亿元(人民币)。
印尼球迷冲突事件,已造成32名儿童丧生。10月3日,印尼官员表示,因球迷冲突事件导致的儿童死亡人数,已经从早些时候的17人攀升至32人,其中年龄最小的仅有3岁。目前,该事件已造成125人死亡。
10月3日,国际能源署发出警告称,欧洲在今年冬天将面临“史无前例”的天然气短缺风险,同时建议以节省用气应对。
其他消息方面,飓风“伊恩”已致美国85人遇难,预计重灾区佛罗里达州和北卡罗来纳州的灾后重建将耗资数百亿美元。
特朗普为巴西现任总统拉票。据参考消息援引埃菲社报道,10月2日,巴西现任总统博索纳罗在推特上发布了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为其大选拉票的视频。
土耳其物价飙涨。10月3日,土耳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该国CPI较去年同期上涨83.45%,创下24年来新高,环比上涨3.08%。土耳其是目前世界上通货膨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美股大反弹,油价大涨,特斯拉大跌
10月份的首个交易日,美股迎来大反弹。10月3日,美国三大股指全线大涨,截至当日收盘,道指上涨765点,涨幅为2.66%,报29490.89点;标普500指数涨2.59%,纳斯达克指数涨2.27%。
在美国9月ISM制造业临近萎缩,瑞信身处破产传言漩涡的背景下,市场下调了对美联储加息的押注。投资者开始怀疑,随着全球金融稳定风险的不断增加,各国央行是否会继续积极抗击通胀。
当日,美债收益率多数大跌,3年期美债收益率跌17.5个基点报4.122%,5年期美债收益率跌21.3个基点报3.884%,10年期美债收益率跌19.2个基点报3.644%,30年期美债收益率跌9.8个基点报3.682%。
个股方面,大型科技股全线上涨,苹果涨3.08%,亚马逊涨2.55%,谷歌涨3.13%,脸书涨2.16%,微软涨3.37%。能源股表现强劲,埃克森美孚、雪佛龙涨超5%,康菲石油涨超7%,斯伦贝谢涨6.67%,西方石油涨超4%。银行股也集体上涨,摩根大通、富国银行涨超3%,高盛、花旗涨超2%,美国银行涨2.95%。
不过,因第三季度的交付数据不及预期,特斯拉股价逆市大跌8.6%,创近四个月最大单日跌幅,单日市值蒸发710多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00亿元)。此前,特斯拉公布2022年第三季度的交付数据,交付量为34.38辆,但低于市场预期的35.79万辆。特斯拉将交付量不及预期的原因归咎于物流运输,并指出许多车辆“仍在运输中”。
10月3日当天,国际油价全线上涨,美油11月合约涨4.84%,报83.34美元/桶。布油12月合约涨4.47%,报88.95美元/桶。欧佩克+消息人士表示,欧佩克+正在讨论减产逾100万桶/日,个别成员国可能在此基础上自愿减产,国际油价受到上述消息的提振。
国际贵金属期货也大幅大涨,COMEX黄金期货涨2.19%报1708.6美元/盎司,COMEX白银期货涨9.04%报20.76美元/盎司。
美元指数下跌,周一纽约尾盘,美元指数跌0.45%报111.64,非美货币多数上涨,欧元兑美元涨0.21%报0.9826,英镑兑美元涨0.43%报1.1167,澳元兑美元涨1.7%报0.6510,美元兑日元跌0.13%报144.56.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涨391个基点报7.1022。
印尼球迷冲突事件造成32名儿童丧生
印尼球迷冲突事件,又传来一个悲伤的消息:儿童死亡人数攀升至32人。
据央视新闻援引法新社报道,10月3日,印尼官员表示,因球迷冲突事件导致的儿童死亡人数已经从早些时候的17人攀升至32人,其中年龄最小的仅有3岁。
同时,印尼国家人权委员会质疑警方使用催泪瓦斯的决定。在事件发生时,印尼当地警方曾向进入球场范围内的球迷发射催泪瓦斯。警方则辩称,他们发射催泪瓦斯是为了“迫使球迷返回看台”,并且是在两名警员身亡之后才发射的。
3日早些时候,印尼首席安全部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成立独立调查小组彻查该事件。
同日,印尼国家警察总长西吉宣布罢免玛琅市警察局长博尔利的职务 。据了解,玛琅市警察局长被免职与10月1日发生在玛琅市的球迷冲突事件有关。
10月1日晚,在印尼东爪哇省玛琅市举行的足球赛上,比赛失利球队的支持者对比赛结果不满,大量人员翻越栏杆进入球场,发生冲突和踩踏,目前已造成125人死亡。
国际能源署:欧洲将面临“史无前例”的天然气短缺风险
国际能源署10月3日发布天然气市场季度报告,警告欧洲在今年冬天将面临“史无前例”的天然气短缺风险,建议以节省用气应对。
报告显示,为保证供暖季结束前天然气储备始终充足,欧洲联盟成员国的用气需求应比过去5年的平均水平降低9%至13%。其中,大部分改变不得不由消费者做出,包括将取暖器调低1摄氏度和调整锅炉温度,以及工业和公共设施节气等。
据新华社消息,报告预测,如果达成上述9%至13%的目标,在液化天然气进口较少的情况下,欧盟国家天然气储气量将维持在25%至30%的水平;如果不节气,且假如俄罗斯从今年11月起彻底停止供应天然气,储气量水平可能下降至5%以下,一旦遭遇寒流将增加天然气供应彻底中断风险。
与此同时,作为欧洲能源运输大动脉的北溪天然气管道也有新消息。10月2日,丹麦能源署表示,“北溪-1”天然气管道已停止泄漏气体,压力稳定。不过,“北溪-2”天然气管道的情况仍不乐观。10月3日,瑞典海岸警卫队称,“北溪-2”天然气管道的泄漏量有所增加。
欧洲中部夏令时9月26日2时3分,丹麦博恩霍尔姆岛附近水域“北溪-2”天然气管道发生水下爆炸,出现一个泄漏点。17个小时后,26日19时3分“北溪-1”天然气管道发生爆炸,出现两个泄漏点。两次爆炸震级分别达到里氏2.3级和里氏2.1级。9月29日,瑞典海岸警卫队报告,在北溪管道上发现了第四处泄漏点。
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进一步加剧了欧洲的能源危机,引发全球关注。据央视新闻消息,美国前国防部长高级顾问、美军退役上校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袭击“北溪”天然气管道的真凶可能是美国或英国。
飓风“伊恩”已致美国85人遇难
据海外网援引路透社3日报道,飓风“伊恩”已致美国85人遇难,预计重灾区佛罗里达州和北卡罗来纳州的灾后重建将耗资数百亿美元。
在受飓风侵袭的各州中,佛罗里达州的遇难人数最多,共81人。其中,李县有42人,与其临近的其他4个县报告39人遇难。北卡罗来纳州有4人死亡。
随着洪水退去,救援队正进一步深入搜寻因飓风影响与外界隔绝的地区,预计死亡人数还将持续上升。美国国家飓风中心预测,西弗吉尼亚州和马里兰州西部的部分地区可能会出现更多强降雨,佛罗里达州中部将出现“创纪录的洪水”。
飓风给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灾难性破坏。2日下午,仅佛罗里达州就有超过70万户企业和家庭断电。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发布的卫星图像显示,佛罗里达州萨尼贝尔岛沿岸的海滩小屋和汽车旅馆已被风暴摧毁,许多房屋的屋顶被吹散。
美国房地产数据和分析公司(CoreLogic)数据显示,保险公司已准备好应对280亿至470亿美元的索赔,这可能是自1992年“安德鲁”飓风以来,佛罗里达州遭受的损失最严重的风暴。
土耳其9月CPI同比上涨83.45%
土耳其物价的飙涨速度,让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望尘莫及。
土耳其统计局10月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9月土耳其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去年同期上涨83.45%,创下24年来新高,环比上涨3.08%。
数据显示,交通价格依然是涨幅最高的类别。和去年同期相比,9月土耳其交通价格上涨了117.66%;通讯类别涨幅最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76%。
据央视新闻报道,目前土耳其是世界上通货膨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通胀率自去年年中以来一路飙升。今年9月,土耳其还再次上调了天然气和电力价格,进一步加剧了通胀压力。土耳其央行预测年终通胀率为60.4%。
主流经济学认为,应对高通胀,央行应该提高基准利率,但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认为高利率带来高通胀,应该用低利率支持投资和出口,因此去年土耳其央行连续四次下调基准利率至14%,今年8月和9月又连续两次下调基准利率至12%。值得注意的是,每一次利率的下调都导致土耳其里拉大幅下跌,去年土耳其里拉对美元贬值了超过40%。在此基础上,今年年初至今,土耳其里拉持续贬值已超过了35%。9月28日,埃尔多安表示,希望央行将利率降至个位数。市场预测,高通胀叠加宽松货币政策预期,里拉恐将进一步贬值。
特朗普为巴西现任总统拉票
据参考消息援引埃菲社报道,10月2日,巴西现任总统博索纳罗在推特上发布了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为其大选拉票的视频。
当晚,据巴西最高选举法院统计,前总统卢拉获得47.77%的选票,博索纳罗获得43.77%的选票,得票率分列第一和第二位。报道称,两人都未获得超半数的支持,卢拉与博索纳罗进入第二轮决选投票。
另据新华社报道,巴西总统选举首轮投票结果10月2日晚出炉,11名候选人中无人得票超过半数,得票最多的两名候选人将于10月30日进入第二轮对决。
在首轮投票中,劳工党候选人、前总统卢拉获得最多选票,得票率超过48%;自由党候选人、现总统博索纳罗以约5个百分点的差距排名第二;巴西民主运动候选人特贝特与民主工党候选人戈梅斯分列第三、第四位,他们与其他7名候选人的得票率都低于5%,失去了继续角逐的机会。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联储加息搅动全球金融市场。
美联储正处于1990年以来最为激进的货币紧缩进程中——今年以来,美联储已加息5次,累计加息幅度达300个基点。加息故事还未完待续:今年11月及12月,美联储还将迎来两次加息,合计加息幅度或将达到125个基点。
全球金融市场风云突变,逐步失序:股债汇市场阴云密布,跨境资金流动也在频繁挑战各国的市场定力和稳定性。重压之下,近期韩国、日本、英国等更是严阵以待,掀起一轮“入市干预潮”,开启汇率“保卫战”,并缓解本国金融市场资金流出压力。
哪些央行还将接力干预?全球金融市场还要看美联储“脸色”多久?
加息风暴重挫全球金融市场
以美联储9月加息75个基点为风暴眼,近期多国央行争先恐后,开启新一轮加息潮。
美联储近日开启了其年内第5次加息,这也是其连续第3次加息75个基点,创下自1981年以来加息密集度的最高纪录。
紧随其加息进程,非美经济体正在积极参与“加息竞赛”:9月,欧洲央行、加拿大央行分别已单次加息75个基点,瑞典央行甚至加息100个基点,英国、澳新等发达经济体预计至少也会加息50BP。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至少有超过90个国家央行执行了加息,仅在近两周,就有至少16家央行同时加息。世界银行在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表示,投资者预计,到2023年各国央行将把全球货币政策利率提高到近4%,利率上调可能使全球核心通胀率(不包括能源)在2023年达到5%左右。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世界银行预计各国央行需要加息至6%。
最新一轮全球央行加息风暴重挫全球金融市场,国际债券市场脆弱性凸显。中金公司研报称,以美国为例,债券市场流动性已经接近2020年3月市场停转的水平,原本就容易出现市场震荡与价格超调,英国财政刺激则成为压垮国际债券市场的最后一根稻草,推升十年期美债利率一度突破4%。
外汇市场更是不能例外。年初至今,欧元对美元贬值近14%、英镑对美元贬值近18%、日元对美元贬值逾20%,当前,日元、欧元汇率已经回到20年前的水平,英镑则已跌至37年来的新低。
谁会是下一个入市干预的央行?
今年以来,市场已多次见证历史。
美元强压之下,近日,日本央行、英国央行、韩国央行等数十年来首度干预市场。
日本央行24年来首次入市买入日元,以支撑日元汇率。据日本共同社从市场相关公司的估算数据获悉,日本政府和央行22日实施的买入日元抛售美元的外汇干预规模可能达到3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500亿元)。
英国央行日前发布声明称,出于金边债券(英国国债)市场功能失调对英国金融稳定的风险考虑,决定从9月28日起临时进行长期国债购买操作,购债操作将维持到10月14日。
韩国央行日前公布季度干预数据显示,在截至6月份的三个月里,韩国货币当局在外汇市场净抛售了154亿美元,以遏制韩元走软。这是韩国央行自2019年开始公布数据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
谁会是下一个入市干预的央行?本周,澳洲联储和新西兰联储将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它们是否会接力过去一周的干预风潮,率先转向并决定完全不加息?
“本周交易员需要时刻警惕,做好风险管理。”嘉盛集团资深分析师Joe Perry表示,日本央行倒是非常有可能再度出手,如果日元继续贬值。澳洲联储和新西兰联储本周将召开货币政策会议,虽然不一定会进行干预,但有可能“转向”并放慢加息步伐。
年内或将继续加息125个基点
政策转向需考量三因素
年内已有五次加息过后,美联储年内还会怎么加息?
业内预计,美联储年内加息空间还有125个基点。9月美联储议息会议会后公布的点阵图显示,多数美联储官员预计,在9月加息过后,到今年底还需加息125个基点;美联储官员的预期中位值为,至今年底利率达到4.5%;到明年,达到本轮加息周期的利率高峰4.6%。
这就意味着,年内另外两次议息会议,美联储有可能分别加息75个基点和50个基点。
不过,对于下次会议是否会加息75个基点,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近期表示,目前也有不少委员预计年内只加息100个基点,下次会议仍有可能只加息50基点。
而就何时放缓加息,美联储官员则一直强调,在缓和政策立场之前,需要看到劳动力市场降温的迹象,以及环比通胀数据疲软。鲍威尔日前表示,其观点自杰克逊霍尔会议之后没有太多变化,即需要一段时间保持高利率水平,可能的政策转向条件或包括三方面考量:经济低于趋势增长水平一段时间;就业市场供需更加平衡;美联储有信心通胀可以回归到2%目标水平。
关于为何确定4.6%左右的政策利率终点,鲍威尔称,政策利率达到4.6%之后,加上新的通胀预测,实际利率水平(即政策利率-通胀预期)应该“足够高”(可能在1%左右)。鲍威尔同时强调,美联储认为当前所显示的加息路径是足够遏制通胀的。
全球市场风险正在积聚
美联储“孤注一掷”地选择激进加息,也令全球主要经济体同步紧缩的格局进一步强化。
对于全球央行同步加息的风险,鲍威尔称,美联储保持与他国央行的交流,在经济预测和政策决策时,也尽可能地考虑了全球加息及经济下行的影响。不过,考虑到不同经济体的利率水平和经济情况不同,美联储很难与他国央行“合作”。
对于美联储来说,这或是一场信誉保卫战。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在通胀形势“喜忧参半”、通胀演绎不确定的背景下,美联储坚定选择保卫信誉,势必确保通胀回落,哪怕牺牲“软着陆”的可能性。
业内人士警示,短期来看,市场风险也正在积聚,尤其是市场波动加大之时,市场情绪也变得更加脆弱。“对市场而言,短期市场风险较大,因市场仍处于消化美联储新的政策思路的阶段,且美国经济衰退尚未兑现,美债和美股定价仍有调整空间。”钟正生称。
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近日将目前全球经济面临的一系列风险比作危机前的2007年夏季。萨默斯表示,“我们正在经历一个风险升高的时期”“就像2007年8月人们变得焦虑一样,我认为现在应该是一个更加焦虑的时刻。”2007年夏天,美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崩溃的迹象,并最终在次年演变成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景顺首席全球市场策略师Kristina Hooper表示,由于典型的市场触底迹象尚未显现(例如,VIX指数正在接近40关口水平的迹象,而目前尚未触及该水平),市场可能轻易再次下跌。
Kristina Hooper还表示,随着迅速而大幅的几次加息,市场参与者正试图快速重新评估资产。在市场动荡时期,可能会出现严重的错误定价,从而为那些具备足够长的投资时间及部署资金的投资者提供潜在机会。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10月2日,特斯拉公布2022年第三季度汽车生产与交付报告。10月3日,比亚迪股份也披露了9月销量“成绩单”。
数据显示,特斯拉第三季度共生产了超过36.59万辆汽车,交付超过34.38万辆汽车,季度交付表现再创新高,同比增长42.4%、环比增长34.9%。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第三季度交付量并不及分析师此前预期的35.79万辆。受此影响,周一(10月3日),特斯拉美股股价逆市大跌8.6%,创近四个月最大单日跌幅,单日市值蒸发710多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00亿元)。
对于三季度交付量不及市场预期,特斯拉将原因归咎于物流挑战。特斯拉方面表示:“随着我们的产量持续增长,在这些物流高峰期,以合理成本确保车辆交付能力正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
10月3日,比亚迪股份也披露了9月销量“成绩单”,9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20.13万辆,同比增长183.07%。1-9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118万辆,同比增长249.56%。
以合理成本确保运力成挑战
数据显示,2022第三季度,特斯拉共生产新车36.59万辆,其中Model 3与 Model Y合计34.60万辆,Model S和Model X总产量为1.99万辆。同期,特斯拉共交付 34.38万辆新车,其中Model 3与 Model Y为32.52万辆,Model S和 Model X为 1.87万辆。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特斯拉历年Q3生产及交付报告数据显示,自2013年至2022年,十年以来,第三季度交付量同比增长了超62倍。
尽管如此,特斯拉第三季度的交付量仍然略逊于分析师此前预期的35.79 万辆。特斯拉方面表示,一直以来,由于针对不同区域市场的批量生产方式,特斯拉的交付量在每个季度末都会突涨。随着产量的持续提升,在物流运输高峰时段内,以合理成本确保运输能力的挑战将越来越大。
因此,在第三季度,特斯拉开始向“以周为单位针对不同区域市场更加均衡的批量生产”过渡,这导致了本季度末处在运输过程的汽车数量的增加。据特斯拉方面透露,这些在途汽车已被订购,将在到达目的地后实现快速交付。
据了解,目前特斯拉中国的交付速度正在爬坡,其中Model Y后轮驱动版的交付周期已由原来的12-16周左右缩短至1-4周。
此前,有市场消息传出:特斯拉计划在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大幅增加Model Y和Model 3的全球产量,其位于德州奥斯汀和柏林的新工厂正在加紧生产。
除了加速提升产能,特斯拉也在尝试刺激终端消费。据悉,在国庆节假期时间,特斯拉特别针对中国大陆市场推出了“十一购车多重礼”,主推特斯拉自营的“零首付融资租赁方案”,以进一步降低消费者的购车门槛。
比亚迪年内销量突破百万
与特斯拉交付量略逊于市场预期相比,比亚迪9月的销量则大幅超过市场预期。
10月3日,比亚迪股份披露9月产销快报,公告显示,9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0.49万辆和20.13万辆,同比增长118.12%和183.07%。其中,9月当月比亚迪海外销售新能源乘用车7736辆。
1-9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119.16万辆和118.01万辆,同比增长248.74%和249.56%。
电池板块方面,9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总量约为8.61GWh,2022年累计装机总量约57.49GWh。
特斯拉宣布推出人形机器人
10月1日,特斯拉举办的2022 AI Day活动上,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正式对外展现了公司研发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原型机。
据悉,这款采用与特斯拉汽车同源人工智能科技的人形机器人,预计在3-5年间量产上市。按照马斯克的预期,该机器人的产量可达到数百万台,价格预计达到2万美元以下。
“我们需要以非常高的可靠性和非常低的成本大批量生产机器人,这非常重要。”马斯克表示。
据悉,Optimus所应用的技术,许多都与特斯拉汽车共通,如场景构建、视觉识别等。不止如此,该机器人与特斯拉FSD(完全自动驾驶能力)采用了同样的神经网络学习技术。同时,该机器人躯干处搭载了2.3kWh、52V电池包,高度集成了充电管理、传感器和冷却系统,可以支持机器人工作一整天。
“特斯拉要做的是‘有用’的产品”,马斯克称,特斯拉希望通过Optimus这样的产品帮助更多的人,提高工作效率。随着时间的推移,特斯拉会考虑今后如何去改变我们的产品。
该机器人发布后,在市场上引起广泛热议。美股投资网分析称,特斯拉发布人形机器人,致力于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由于拥有智能化技术储备、规模化生产能力和马斯克丰富的成功案例,特斯拉开发机器人具有底气。
东吴证券预计特斯拉Optimus从个人、家庭应用场景切入,后续拓展至商业服务场景及非结构化工业场景,万亿市场可期。
特斯拉计划在第四季度重启屋顶光伏项目
在全球降碳浪潮中,光伏发电作为技术成熟、成本领先的清洁能源,行业景气度持续高企,吸引全球企业纷纷布局光伏发电。
特斯拉于2016年切入光伏业务,目前特斯拉光伏业务包含BIPV产品Solar Roof、BAPV产品Solar Panels、 家用储能产品Power Wall和工商业储能产品 Mega Pack,产品线布局已较完整。
特斯拉的BIPV产品Solar Roof v3推出之初被寄予厚望,一度被认为是特斯拉光伏业务发展拐点;此后因供应链方面的问题,自2022年3月起,美国各地的特斯拉光伏屋顶业务陆续暂停安装。
据报道,特斯拉计划在第四季度重启屋顶光伏项目,这次项目的重点是位于伊斯顿公园的新房。目前,房地产厂商Brookfield在该区域售卖的房子很多都被打上了“特斯拉光伏套餐”的标签。
据悉,特斯拉目前已经在其雇员家中部署Solar Roof v3.5进行测试;如果测试顺利,特斯拉或在2022年四季度推出新版本并恢复交付,重点供应奥斯汀等新房项目,新版本或在耐用性和安装简便程度上较 v3有所改进。Solar Roof v3.5的推出有望加速BIPV的发展。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市场上“坏消息再次变成好消息”,ISM制造业数据不佳、信贷市场疲软,以及瑞信遭遇财务危机的传言,均增加了美联储不得不在动荡中调整政策的可能性。投资者押注美联储最早从明年5月起降息实现“鸽派转向”。
10月3日周一美股低开高走,纳斯达克在最关键的10576点位上,获得支撑一度大涨3%,标普500指数涨幅为2.59%,道指涨765.38点,涨幅为2.66%。特斯拉大跌8%,周末的公众号文章已经分析过特斯拉交付量不及预期,因物流堵塞而放缓
今天公布的美国9月ISM制造业指数降至50.9,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的52.4。创2020年5月份以来新低,更加接近完全停滞。和8月的数据相比,该指数下降1.9个百分点。
衡量美国制造业PMI指数则略从8月的51.5小幅反弹至52,主要是由于产出和新订单的增长,以及成本压力的下降。
过去的周末,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 AG,下称“瑞信”)突然成为了全球市场的焦点,刷爆我们群里面的朋友圈。这家瑞士第二大银行开始努力自救,有关破铲的猜测愈演愈烈。市场甚至担心瑞信可能重蹈2008年9月美国雷曼兄弟银行破产的覆辙,而后者是引发了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导火索。
受各种消息和业绩亏损影响,今年以来瑞信的股价累计重挫近60%,并刷新历史新低,市值蒸发近120亿美元,市净率已经降至0.22。
瑞信高管上周末就其流动性和资本状况向大客户、交易对手和投资者进行了交流,以安抚他们对该行财务健康状况的担忧。
瑞信CEO的表述与2008年9月雷曼兄弟前公司CFO说过的话如出一辙。瑞信的信用违约互换(CDS)上周五攀升至近250个基点,相比之下年初CDS仅为57基点。瑞信迅速成冲上了热搜。
形势不容乐观,但不至倒
瑞信是一家全球性综合金融机构,因投行和财富管理业务而闻名全球,如今受一系列丑闻困扰,包括2021年,瑞士信贷遭受了Archegos Capital爆仓和Greensill Capital倒闭的“双重暴击”,令该公司蒙受了几十亿美元的损失,迫使其投行主管和首席风险官离职、泄密事件等,令公司名声受损,更拖累业绩。
转型成为了自救的选择
美股投资网获悉:瑞信初步拟定计划,将其投行业务分拆,重新成为一家专注于财富管理和银行业务的“轻资本”投资银行。如今瑞信与德意志银行的境遇类似,需要筹集资金,但没有更好的渠道和伙伴。瑞信CEO称,该行拥有接近1000亿美元的资本缓冲,并预计在今年剩余时间里,其最高质量的普通股权一级资本比率(CET1)将继续保持在13%-14%。
大盘技术面点评
今天多头的机构们,算是死守住了纳指的关键点,也就是前期的低点,走在了悬崖边上,接下来任何的一个大的坏消息都会把纳指推向深渊。如果能站稳,将走出另外一个底部。
本周还会公布很多重要经济数据,震荡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