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信号 StockWe8 客服微信2号 MaxTrades 客服Telegram号 MeiguM 邮箱 buy@tradesMax.com 电话 (626)378-3637

gold 20 virus

新闻快讯

3亿部5G手机除了iPhone12外将被淘汰?

作者  |  2021-09-01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随着运营商的5G网络全面转向5G SA组网,首批千万5G手机将被淘汰,于是有人提起了当初有手机企业提到的真假5G之争证明它的前瞻性,然而现实比这个更有趣,那就是当前累计销售的3亿多部5G手机除了iPhone12之外都将再次被淘汰。

此前三大运营商建设5G网络的进度远比4G时代缓慢,以中国移动为例,2014年商用4G,同年中国移动就建成了70万座4G基站,而到2020年底中国商用5G一年半时间中国移动才建成30多万座5G基站。

运营商的5G网络建设进展缓慢,在于那时候的5G采用高频频段,中国移动获得的5G频段是2.6GHz+4.9GHz,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则获得3.5GHz频段,而4G则采用1.8GHz频段,高频频段导致5G基站的覆盖范围远比4G小,业界预期5G基站数量至少要达到4G基站的两倍才能覆盖全国,巨大的资金压力让运营商难以承受,只能在城市区域建设5G网络,而广阔的农村地区继续依靠4G网络。

中国移动和中国广电合建700MHz 5G网络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业界预期它们共建的48万座700MHz 5G基站建成后就足以形成一张覆盖全国的大网;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则以2.1GHz建设5G网络,2.1GHz频段相比它们此前的3.5GHz的覆盖效果好得多,同样有助于它们减少5G基站数量,改善5G网络覆盖。

然而当下在售的5G手机当中据笔者了解似乎仅有iPhone12支持700MHz、2.1GHz频段,其他手机大部分5G手机都不支持这两个新增5G频段,也就意味着这些手机将无法在广阔的农村享受到5G服务,在城市区域的楼梯间、厕所等旮旯区域也无法享受到5G服务。

如此一来目前的3亿多部5G手机已经落后了,消费者要享受到畅快的5G服务就只能更换手机企业后续推出的可以支持700MHz、2.1GHz频段的5G手机。

国内市场对真假5G的争论影响深远,首批只支持5G NSA的千万部5G手机由此被抛弃,如今又轮到这3亿部手机成为技术落后的产品,这也导致了今年以来5G手机的销量一度节节下滑,3月份创下2750万部5G手机月销新高纪录之后,到5月份跌至1674万部,6月份也低于2000万,国产手机品牌都没有得到好处。

最终的结果却是国产手机企业都不是赢家,反而证明了苹果才是技术实力最强、最具前瞻性的企业,iPhone12也是全球手机当中支持的频段最齐全的手机款式,这就是国产手机混战却成就了苹果吧。

国产手机企业的这种口水战已日益引人厌烦,厌倦了这种表演的消费者明白了苹果才是最好的选择,让苹果从中国市场赚取了丰厚的收入,这恐怕是国产手机企业们所没有预想到的结果吧?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Zoom财报后为什么暴跌16%?

作者  |  2021-09-01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受居家办公的影响从而成为备受瞩目的视频通信龙头Zoom发布了最新的Q2财报,Zoom二季当中营收10.2亿美元,同比增长54%,但本季度的营收增速较上一季度放缓,且给出下一季度增长指引仅为31%,暗示增长放缓。今天大跌16.7%,最新市值853亿

相信在去年,很多人都被迫熟悉了Zoom软件,每天在家上网课,好像整个人都Zoom了。那么随着疫情好转,在后移情时代,Zoom的前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成长阶段就到此为止了吗?会不会被资本抛弃?有没有什么自救的办法?今天我们就带各位详细了Zoom最新财报以及电话会议,看看Zoom是否值得我们长持,份财报有哪些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呢?手里有Zoom的小伙伴该不该继续持有?现在是不是抄底补仓的好时机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核心数据:

Zoom二季度财报当中显示营收10.2亿美元,同比增长54%。 10.2亿美元的营收也好于预期最高指导9.9亿美元,超出市场预期3.16%,可以说在时候入方面表现出色。但本季度的营收增速较上一季度放缓。炒股炒的是预期,就算你的收入巨额增加,但一旦你的增速放缓,就会被资本抛弃!并且Zoom给出下一季度增长指引仅为31%,暗示增长放缓,因为全球重新开业拖累了Zoom的一批规模较小的客户。

-归属股东净利润3.16亿美元,去年同期为1.85亿美元。

第二季度调整后的每股收益为1.36美元,同比增长47.8%,超过预期的1.16美元。表现也不错。在过去四个季度中,Zoom的每股收益超过了市场普遍预期的四倍。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每股基本收益为1.07美元,上年同期为0.66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为1.04美元,上年同期为0.63美元。

在关键的用户指标方面,截至二季度末,雇员超过10人的客户数量同比增长36%至50.49万;。

-雇员超10人的客户过去12个月净美元扩张率连续13个季度超过130%。

-这个客户群体的规模提供了两个关键能力的衡量指标:Zoom的能力,以它的用户的需求扩大它的产品,以及Zoom吸引更大的组织到它的平台的能力。

在过去12个月,为Zoom贡献超过10万美元收入的客户数量同比增长131%至2278万美元

-为什么我们要关注大客户,因为对Zoom来说,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的大合同客户通常是比小合同客户更稳定的收入来源。小客户能更频繁地切换到它的他视频会议服务。并且随着全球经济走出疫情,许多人开始返回Zoom办公室工作,与大企业签订合同将特别重要。

中新客户约占增量收入的74%,现有客户占增量收入的26%。来自美国的收入(占总收入的66.7%)同比增长50%,达到6.81亿美元。来自EMEA的收入(20.1%)同比增长60.2%,达到2.05亿美元。亚太地区营收占总营收的13.2%为1.35亿美元,同比增长66.7%。Zoom也看到了直接和渠道业务的实力,它的增长速度是在线业务的两倍。Zoom Phone、Zoom Rooms和亚太地区的增长也在第二财季加速。

其实在某种度上,Zoom很快就没有客户可以增加了。Zoom2021年第一季度的客户数量达到了497K,环比只增加了8K这里的意思是,经济重新开放甚至可能导致Zoom的客户数量下降。企业可能不再需要云通信解决方案,而是更喜欢面对面的会议,或者客户可能只是减少使用。

核心数据了解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财报中的细节,有哪些需要我们注重的地方。

毛利润7.60亿美元,上年同期为4.71亿美元。美国一般公认会计原则下,运营利润2.95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88亿美元;运营利润率为28.8%。

-本季度非公认会计准则毛利率同比增长400个基点(bps),达到76.2%。

-Zoom首席财务官Kelly Steckelberg在电话会议上表示,新数据中心容量的可用性提高了Zoom本季度的毛利率,同时暑假的使用率也有所下降,部分原因是学校停课。

-除限制性现金外,现金、现金等价物和有价证券总额约为51亿美元。

-本季度自由现金流为4.55亿美元,而上一季度为4.542亿美元,去年同期为3.734亿美元。

 

【财务指引】

那么Zoom的下一步是什么? 其实这个关键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但是有一个可靠的指标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它的盈利前景。这不仅包括当前对下一季度盈利的普遍预期,还包括这些预期最近发生的变化。

其实这一次Zoom的财报暴跌,主要原因离不开管理层给出的悲观预期。Zoom提供了三季度和2022财年全年的指导。

-首先是对第三季度的展望,Zoom预计,2022年第三季度的收入将在10.15亿美元至10.2亿美元之间。非公认会计准则业务收入预计在3.4亿美元至3.45亿美元之间。此外,调整后的每股收益为1.07美元至1.08美元,低于华尔街对该季度1.09美元的预期。

-对于2022财年,Zoom预计2022财年的收入将在40.05亿至40.15亿美元之间,此前预期为39.8-39.9亿美元。非公认会计准则的运营收入预计在15亿美元到15.1亿美元之间。每股收益预计在4.75美元至4.79美元之间,高于之前预期的4.56-4.61美元。

 

【电话会议】

Zoom财报后电话会议也是值得投资者关注的,基于近期公布的数据和未来盈利预期的股价近期走势能否持续,都将主要取决于管理层在财报电话会议上的评论。

Zoom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Eric Yuan表示:在第二季度,我们实现了第一个10亿美元的收入季度,同时带来了强劲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第二季度还标志着我们在UC平台之外扩展的几个里程碑。我们推出了Zoom Apps,将50多个应用程序直接带入Zoom体验,以及Zoom Events,这是一项一体化的数字活动服务。

Zoom的首席财务官kelly Steckelberg表示:我们看到了疫情后的转变,并在发布指导时考虑到了这一趋势。Zoom正在经历疫情后的“过渡期”,这一情况调整了第三季度的业绩指引,导致它的股价出现了两位数的百分比跌幅。

-小客户(个人或10人以下的Zoom)的业务有所下降。她说,“大众市场的逆风”影响了Zoom第三季度的预测。小客户一直是Zoom财务业绩中一个不稳定的因素。然而,疫情促使大量客户转向视频会议产品,使它的成为Zoom收入基础的更大一部分。她表示,这一类别目前占总收入的36%,而疫情前约为20%。

-然而,Steckelberg指出,Zoom从它的更大的企业客户基础中看到了“巨大的力量”。

-另外,她还反驳了Zoom正在输给竞争对手的观点,她说:“我们还没有真正看到竞争环境的重大变化”。她将Zoom的指导方针严格归因于疫情经济中不断变化的市场。

-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Zoom的悲观预期消息已经反映到股价。还有就是公司没有出现问题,没有输给对手,我还是老大,只是现在因为疫情的不可控因素而导致的下跌,我们公司还是好公司。

 

【估值变化】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Zoom的估值,我们开头说过,Zoom的最新市值是853亿美元。因为是科技成长股,美股市场对科技成长类股的估值一向偏高,因为有考虑到它之后的巨大潜力和增长力,再加上去年疫情的行业红利Zoom之前的估值可以说高的离谱。问题是,增长的高峰现在已经来了又走了,Zoom还能不能撑得起现在的股价。

在之前连续下跌几个月的情况下,Zoom的市值仍为1000亿美元,这对Zoom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估值,使得Zoom 2024年每股3.93美元的预期收益和55亿美元的预期销售额的市盈率分别达到约67倍和18.7倍。

再次思考一下Zoom的成熟过程和股票的估值是如何随着时间而变化的,以及它们如何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 Zoom将需要获得近2024财政年度的每股10美元给股票的30左右。考虑到Zoom目前的盈利增长率,这似乎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如果Zoom的增长峰值已经过去。

即使从销售的角度来看,目前接近19的价格销售比也太高了,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降至10左右,而要达到这一水平,Zoom需要在2024年或2025年实现近100亿美元的营收。目前,Zoom预计2024年营收为55亿美元,2025年营收为71亿美元,和100亿比,相差甚远

 

EPS预估】

如果考虑到后面的悲观预期,我们假设收入预期的中点和销售为10的倍数。它应该的市值是650亿美元。这比目前的价格低35%左右,或每股192美元。基于2024年每股5.16美元的估值,使用30倍的市盈率可以使该股接近155美元。

其实这些估值并不保守,因为我们使用的是近三、四年后的预测值。很简单,这是一家发展速度不够快的Zoom,已经不足以保证目前的估值。

我们美股投资网 公众号 TradesMax刚刚的种种分析,证明Zoom的增长速度根本不够快,又或者不足以维持投资者分配给它的市值,这是显而易见的。现在最新的季度业绩和首席财务官昨晚在电话会议上发表的评论也证实了这一观点。还是太贵了。

另一个重大风险是,卖方分析师将很快采取下调评级周期和价格目标的措施。财报公布后,Zoom的平均目标价为393.50美元,

 

我们重点看几个大行的目标价。

-瑞银将ZOOM的目标价从345美元下调至315美元;

-Piper Sandler将它的目标价从464美元下调至369美元。

-克班资本:维持Zoom跑赢大市评级,因增长率下降,将目标价从428美元下调至398美元。因为预计高端市场增长会被小型企业及个人用户疲软抵消。

-德意志银行将它的目标价从375美元下调至350美元,维持对ZOOM的持有评级。并表示,因为鉴于“大流行后增长的更大减速”,有理由降低倍数。德意志银行周二在一份给客户的报告中表示:Zoom第二季度业绩收入增长低于预期。虽然企业和高端市场增长仍在继续,但最大的增长点个人用户,却出现增速大幅下滑的状况。虽然个人用户占比较少,营收占比仍达到36%。我们与管理层的讨论表明,这一较小的客户群体中不断上升的流失率是前景的主要驱动因素,现在这意味着,未来两个季度的营收季度可能都会略有下降。”

评级下调的周期将是近期内接连不断的负面新闻头条,这也会令Zoom股价承压。

 

【最近新闻】

显然,Zoom已经意识到自己的成长可能出现滞涨,那么它最近都做了些什么大动作来让自己保持增速或者说增速下滑的不那么明显呢?

在第二财季,Zoom与印尼最大的移动电话运营商Telkomsel达成了战略渠道合作关系。按人口计算,印尼是全球第四大国家。他们将利用Zoom的开发者平台和ISV合作伙伴计划的力量,通过为企业部门提供的CloudX产品和为消费者部门提供的Zoom本地应用程序,提供一个完全集成的解决方案。

此外,Zoom还在本季度宣布了Zoom Events的可用性,该功能使组织能够举行高级在线会议。Zoom表示,它投资了事件软件制造商Cvent,因为Cvent试图通过与一家特殊目的收购Zoom合并上市。

在本季度,Zoom还宣布有意以147亿美元的股票收购云客户联络中心软件提供商Five9,代号FIVN。该交易是在Zoom在疫情出现后获得了数百万新用户,各Zoom纷纷支持在线会议,推高了Zoom的股价之后达成的。

可以看出,最近收购Five9 的交易,正是ZOOM为了取代停滞不前的增长而采取的行动。

 

【技术面】

Zoom在最近两个月已经构建了一个双顶,顶部在406.5美元,非常看跌的模式,在8月10号跌破年线的时候就应该止损,因为年线跌破很大概率就会有一轮暴跌。最近一直很弱,年线也没有站上去。在上周四探到半年线,收了长上影的那天也应该坚决分手。那今天放量暴跌,现在留下一个巨大的缺口,最好的情况是可以回补这个缺口回到340美元附近,但是根据我们的经验,这种财报暴雷的股票,如果短期内不回补缺口,后续就会跌跌不休。比较近的支撑位就是前期的低点273美元,以及下方的262美元和下方175美元的缺口支撑。所以没有进场的人可以等待看有没有可能开始回补缺口的行情,到时候再介入。

技术面如果你想对比的话,亚马逊就是一个不错的例子,财报不及预期后暴跌,继续跌,止跌,站稳年线,反抽,小幅跳空,回补缺口,这都是比较好的上车信号。所以没有ZOOM的朋友可以继续等待,观察后市的变化。

 

【总结】

588美元跌到290美元,可以说ZOOM的估值被杀的厉害,虽然公司还是好公司,技术也不错。但公司以后并不可能会出现像去年一样的行业红利。所以我们美股投资网说价值投资的精髓就是我们需要在一股票的早期,当绝大多数人都还没有发现它的价值的时候,就先人一步建仓。一股票当所有的股民都认为它是价值股票了,那估值上涨上去了,那个时候你再介入的话,估值里已经含有巨大的泡沫。

 

博通(AVGO)财报基础稳健-预计Q3每股收益6.85美元

作者  |  2021-08-31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博通(AVGO)将于北京时间9月3日(美东时间9月2日)公布其第三季度财务业绩。

自3月初以来,该股一直保持平稳。该股上周录得4.37%的涨幅,周五收盘报495.94美元,较5月2日结构低点的419.14美元高出18%。

尽管博通目前并非无晶圆厂半导体行业当中的顶级技术表现者,但其基本面和强劲的前期上涨趋势值得关注。

分析师预计,博通三季度每股收益为6.85美元,营收为67.4亿美元,甚至有分析师给出每股收益7.13亿美元的预期。分析师预期高于该公司给出的业绩指引,届时若表现未及预期,可能会导致股价走低。

此外,市场预期全年盈利增长25%,每股收益将达27.58美元;2022年,这一数字将再增长9%,达30.12美元。

博通在过去四个季度的盈利和营收预期都名列前茅;其盈利和营收在过去三个季度中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此外,分析师对该股目标价由此前的470.36美元上调至496.91美元,且自6月2日以来,分析师9次上调目标价,这对该公司的盈利和营收前景而言是一个令人鼓舞的迹象。

总体而言,无晶圆厂半导体行业在过去三个月中实现反弹。同期,博通上涨了 8.95%,低于iShares 半导体ETF(SOXX)10.41% 的回报率,后者追踪的是由在美国上市的半导体行业股票组成的指数。

博通专门为半导体行业设计和制造各种软件解决方案,以及基础设施连接应用,其软硬件应用于宽带、无线、数据存储、数据中心等多种场景,服务的行业包括医疗、汽车、太阳能和风能供应商。

研发是博通增长的关键组成部分。该公司活跃于 5G、WiFi6 和人工智能领域,表明其致力于连接和通信市场的下一个增长领域。 此外,公司通过收购不断壮大。2019 年,它收购了赛门铁克(Symantec)的企业安全部门;2018年,它收购了软件公司CA Technologies。这些举措共同构成了博通安全和业务管理产品的核心。

博通股价在2020年录得44.88%的涨幅,今年迄今为止上涨了15.05%。

与往常一样,财报的公布可能会带来利好,也有可能会带来利空。分析师认为,虽然在财报公布之前买入有前景的股票很诱人,但建议投资者保持乐观谨慎,等到市场对财报做出反应之后再做决定。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医药日报|百济神州PD-1再报鼻咽癌上市申请数量暂排国产PD-1首位-孙飘扬回归能否“王者归来”?

作者  |  2021-08-31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根据丁香园Insight数据库统计,8月16日到8月20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共收到11家上市公司提交的15个化学新药、生物制品新药申请。

本阶段,PD-1药物又有新适应症申报上市:百济神州PD-1药物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用于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一线治疗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NMPA受理。据《掘金创新药》研究员统计,百泽安的总申报适应症数量已经赶超恒瑞医药的卡瑞利珠单抗(6个获批适应症,2个申报中适应症),成为目前获批上市的六款国产PD-1中申报适应症数量最多的一款。

另外,恒瑞医药拟以13亿元引入重磅抗癌药也备受业内关注。业绩困境下孙飘扬回归,能否带领恒瑞医药“二次启航”,重回市值高点,也是投资者和机构所关注的。

一周新药申请

本周上市公司方面,康方生物-B(09926,HK)共申报3个临床申请;恒瑞医药(600276,SH)与中国生物制药(01177,HK)分别申报2个临床申请;舒泰神(300204,SZ)、诺诚健华-B(09969,HK)、康诺亚-B(02162,HK)、泰格医药(300347,SZ)、翰森制药(03692,HK)、远大医药(00512,HK)、开拓药业-B(09939,HK)分别申报1个临床申请;百济神州(06160,HK)申报一个上市申请。

根据披露,按申请类别划分,本阶段申报类别情况如下:

一周热点评论

1、百济神州PD-1再报鼻咽癌上市申请数量暂排国产PD-1首位

近日,百济神州公告称,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已受理其抗PD-1抗体药物百泽安(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联合化疗用于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一线治疗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

丁香园Insight数据库显示,目前,百泽安已获批5个适应症,分别覆盖霍奇金淋巴瘤、尿路上皮癌、鳞状非小细胞肺癌、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和肝细胞癌。此外,4项新适应症上市申请也已获受理且正在审评过程中,分别覆盖非小细胞肺癌、实体瘤、食管鳞状细胞癌以及上文提及的鼻咽癌。据《掘金创新药》研究员统计,这意味着百泽安的总申报适应症数量已经赶超恒瑞医药的卡瑞利珠单抗(6个获批适应症,2个申报中适应症),成为目前获批上市的六款国产PD-1中申报适应症数量最多的一款。

就业绩来说,百泽安目前的表现在百济神州的产品中还算不错,今年上半年销售额约8亿元,同比增长148%。自今年3月份正式进入医保目录之后,销售额和进院数量显著增长。二季度之后的进院数量达到了纳入医保前的约13倍,增长显著。需要指出的是,去年百济神州仅三线霍奇金淋巴瘤、二线尿路上皮癌两项适应症进入医保,今年百济神州方面计划将就一线鳞状NSCLC、一线非鳞状NSCLC、二线肝细胞癌(HCC)3项大适应症进行谈判。如果谈判成功,大适应症纳入医保,百泽安可能会有更强的增长动力。

说回本次申报上市的鼻咽癌适应症,中国一直是鼻咽癌大国,2020年约有6.2万名新增患者,占全球新发病例的46.8%。目前,复发或转移鼻咽癌的治疗手段非常有限,预后较差,百济神州也在公告中提及,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约为20个月,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预后3年生存率降至约7%~40%,这表明鼻咽癌亟需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是,百济神州没有抢到一线鼻咽癌适应症的“头筹”。6月10日,国家药监局发布批件,恒瑞医药PD-1卡瑞利珠单抗(商品名艾瑞卡)获批新适应症,联合顺铂和吉西他滨一线治疗鼻咽癌。而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一线治疗鼻咽癌的适应症上市申请也在审评审批中。

从临床用药来说,百济神州在PD-1上的研发进度是好消息,但到投资价值上,PD-1对百济神州股价的影响还是有限。

《掘金创新药》研究员仍保持之前的观点,从投资价值来看,当下竞争愈发激烈的PD-1赛道,在经历了“上市竞争”、“产能竞争”、“价格竞争”、“适应症竞争”后,企业也愈发认识到光靠Me-too类创新药已无法维持投资人所期待的高利润。现在的PD-1和其他Me-too类创新药拼规模做大业绩,但同质化竞争或医保降价后的利润确实难以覆盖庞大的研发管线的“吸金能力”。所以企业还是要把重心放到First-in-class。

在8月25日举办的投资者电话会上,百济神州再次强调正在加速发力Fist-in-class以构建差异化的研发竞争壁垒。其同时透露,目前百济的临床前项目超过50项,其中约有一半具备First-in-class。

2、业绩困境尚待纾解恒瑞医药拟以13亿元引入重磅抗癌药

近日,恒瑞医药发布公告称,拟以自筹资金1亿元认购大连万春布林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连万春)的股份,换取在对方不低于2.5%的持股占比;更为重磅的是,恒瑞医药也将以支付首付款加里程碑款总额不超过13亿元的代价,换取大连万春GEF-H1激活剂普那布林在大中华地区的联合开发权益以及独家商业化权益。

对于恒瑞医药来说,这段时间过得并不顺心,一方面,公司股价在1月8日达到高点97.16元/股后便一路下行,以8月26日的收盘价46.05元/股估算,半年多时间,股价已经腰斩,市值缩水了接近3000亿元;另一方面,恒瑞医药上半年实现营收132.98亿元,同比增长17.58%;净利润则为26.68亿元,同比仅微增0.21%。

孙飘扬在近日举办的投资者交流会上表示,恒瑞遇到的问题是几乎所有中国仿制药转型创新药企业都会遇到的问题,即遇到仿制药断崖式下降,创新药逐步增长的情况。面对这一问题,恒瑞医药的选择是改变以往几乎全靠自主研发的策略,转而向外投资并购扩充产品线。

恒瑞在公告中介绍,普那布林是一个人工合成的新化学实体,作为一种“First-in-Class”免疫抗肿瘤药物,能够通过激活免疫防御蛋白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GEF-H1),加速树突状细胞(DC细胞)的成熟及促进抗原呈递,直接激活T细胞来杀死肿瘤细胞,起到“免疫系统的点火剂”的作用。此外,普那布林还可以阻止由化疗药物诱导的骨髓中性粒细胞的损伤,达到早期保护作用,以一个不同于G-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促进中性粒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的作用机制预防早期CIN(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掘金创新药》研究员认为,面临业绩和股价的双重承压,恒瑞医药选择在此时欲豪掷13亿元加码创新药业务,凸显了恒瑞医药向创新药转型的决心,但短期内能否依靠创新药挽回商业上的颓势仍是一个未知数。恒瑞医药在转型过程中也在转变思路,与大连万春的合作或许仅仅只是开始。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优点互动(IDEX)宣布收购VIA-Motors全部股份,盘前涨超10%

作者  |  2021-08-31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东时间8月30日,优点互动(IDEX)宣布已达成协议收购VIA Motors International Inc。(VIA),将以全股票交易收购VIA 100%控股权。该公司表示此交易须遵守惯例成交条件,包括优点互动的股东批准。

据了解,VIA公司总部位于犹他州Orem,未来将生产电动商务车,包括2级到5级货车、卡车和公共汽车。公司在汽车电气化市场拥有丰富的经验,并继续与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商业车队和经销商发展业务关系。VIA还正在与一家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合作,为短途和中英里自动驾驶卡车提供电气化服务。

VIA采用可扩展且灵活的电动滑板平台,适用于2、3、4和5级货车和卡车,并采用模块化车体设计方法,为其平台、驱动系统和车型提供了极轻的单体设计。VIA的知识产权组合扩展到具有嵌入式诊断和远程信息技术功能的专有软件和控制系统,显著改善车队运营成本、正常运行时间和路线,实现卓越的生命周期经济效益。

据悉,该收购协议价值达4.5亿美元。根据协议条款,在实施某些收购价格调整后,VIA股东将以每股2.34美元的价格获得共计1.62亿股优点互动普通股,较上周五收盘价2.29美元高出2.2%。VIA股东预计将持有合并后公司约25%的股份,不包括潜在的支付款项。优点互动将以VIA发行的有担保可转换票据的形式向VIA提供5000万美元的融资,以支持VIA的增长,这将取决于上述收购价格的调整。

VIA的股东有资格获得价值高达1.8亿美元的潜在收益对价,收益取决于到2026年能否达到预先设定的车辆交付量阈值。潜在收益对价将以优点互动股票进行支付。

优点互动表示,目前该交易有待监管机构批准、优点互动股东批准和其他惯例成交条件,预计将在优点互动股东大会后立即完成。该公司表示该协议得到了优点互动董事会的一致支持。交易完成后,VIA汽车将作为一个独立的业务部门,向优点互动首席执行官和公司董事会报告。

截至发稿,优点互动盘前涨10.48%,报2.530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丹佛事故同款波音777客机年内恐无法复飞-对美联航成本控制形成利空

作者  |  2021-08-31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据媒体8月30日报道,在今年二月丹佛引擎事故后,美联航几十架波音宽体777客机至少要等到明年初才有可能重新回归市场,主要原因是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正在考虑对特定机型提出新的复飞要求。

二月一架配备普惠PW4000型发动机的波音777飞机在起飞后发动机出现故障并爆炸燃烧,这也是近年来第三次出现类似事故。随后FAA果断下令配备该发动机的777客机全部停飞。调查结果显示,发动机内风扇叶片开裂折断后破坏了发动机前部结构,造成事故的原因也与金属疲劳有关。

目前全球配备同款发动机的777飞机总共有128架,大约占全部交付数量不到10%。美联航也是该国唯一保有这类型飞机的航空公司,共持有52架但事故前仅有24架仍在运营。原本随着新冠疫苗接种激发出行热潮,美联航曾希望在夏天复飞这款机型,愿望落空也对公司一系列运营产生连锁影响。

美联航在上个月曾表示,777客机的停飞预计将会造成三季度6%的非燃料成本上升。美联航首席商务官Andrew Nocella表示,由于需要调拨更多的机组满足不断增长的乘客出行需求,对公司纯货运飞机的运能也会产生影响。

FAA局长Steve Dickson在国会曾表示,除了强制检查程序外,该部门也已经要求飞机制造商和引擎制造商加固飞机引擎盖。波音发言人强调公司正在与FAA、引擎制造商等各方面密切合作,确保777重回服务。公司已经完全对设计进行改变,仍需等待FAA批准。此外,报道亦称美联航与普惠开发出一种使用超声波检查发动机叶片的方法,准确率高且方便日常重复使用。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苹果税”没了?苹果应用商店拟开放第三方支付

作者  |  2021-08-31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近日,苹果公司(AAPL)与发起集体诉讼的应用软件开发者达成拟定协议,允许软件开发人员向用户提供苹果生态以外的第三方支付方式。这意味着,用户在购买应用软件时,可绕过苹果App Store(应用商店),选择其他替代性或收费更低的支付系统。

长期以来,用户在App Store购买应用软件,苹果都要从中收取30%的抽成,软件开发者和监管机构认为这一高比例的“苹果税”并不合理。据研究公司Sensor Tower的数据,苹果和谷歌应用商店的收入总额高达1110亿美元,其中佣金制扮演了关键角色。另据外媒CNBC的统计,苹果App Store2020年的收入达6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150亿元。

App Store拟定让步新规

橄榄枝未能平息批评

苹果近期在一份新闻稿中公布了App Store的新规则,其中最主要的是以下两条:

一、年收入少于100万美元的企业将继续受益于佣金折扣(15%抽成),至少未来三年内保持不变;规模较大的开发者则需就App购买和App内支付向苹果支付标准佣金。

二、开发者可以使用电子邮件等通信方式与用户共享iOS App之外的支付方式信息。开发者不需要因发生在他们的App或App Store之外的任何购买向苹果支付佣金。相关通信必须得到用户同意,且确保用户有权选择退出。

这意味着,用户在购买应用软件时,可绕过苹果App Store,选择其他替代性或收费更低的支付系统,避开抽成。

苹果此前规定,适用范围内的虚拟商品或服务,必须使用苹果App Store内购买支付,不允许使用其它支付方式,也不允许以任何方式(包括跳出App、提示文案等)引导用户通过应用外部渠道购买。而苹果与开发者的默认分成比例为3∶7,即苹果收取30%,开发者称之为“苹果税”。

但这些新规是否能解决佣金抽成问题,各界说法不一。

苹果表示,在反垄断的压力下,其已经为小型开发者提供了足够的支持,也满足了Spotify 、Epic Games等大公司的一直以来的部分诉求。

但一些公司和技术评论家认为,苹果的新规只是安抚了小型开发者而已,对于想要撬动苹果应用付费地位的头部开发者而言,还远远不够。

例如,瑞典音乐流媒体平台Spotify在与苹果音乐的竞争中处于显着劣势,因为后者不需要提供任何佣金;同样,美国电子游戏与软件开发商Epic Games想要的不仅仅是将客户引到自己网站内的能力。Epic称在两年内向苹果支付了1亿美元的佣金,去年8月,Epic绕开应用商店推出自己的支付平台,使玩家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购买皮肤、游戏币等。此后,苹果和谷歌将其流行游戏《堡垒之夜》(Fortnite)从各自的应用商店里踢出。

不过,苹果的这份新规仍需美国法院的后续批准,且没有公布确切的生效时间。

反垄断呼声高涨

韩国拟立法禁止内购佣金

为对抗应用商店的抽成制度,Epic Games、Spotify、约会软件集团Match等13家应用开发商自去年9月联合成立了“应用公平联盟(Coalition for App Fairness)”组织,目前的成员据称已经有60多家。

应用公平联盟称,苹果此举是“虚假的”,且“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解决问题,只是“为了避免国际监管机构和立法者作出垄断判决而进行的绝望尝试”。因为在苹果App Store内提供竞争性支付选项问题上,软件开发者依旧无法与苹果公司进行任何协商。

2020年6月,欧盟委员会正式宣布对苹果是否违反欧盟竞争法展开调查,主要集中在苹果App Store和支付系统苹果支付(Apple Pay)。欧盟在去年也提出了《数字市场法案》(Digital Markets Act,简称DMA),剑指应用商店的佣金问题。而且不仅是苹果公司,欧盟也支持对其他美国科技巨头的收紧规定,包括限制谷歌等在内的应用商店运营方式。

近日,韩国拟通过立法禁止苹果和谷歌公司向软件开发商收取应用内购买的佣金,这是主要经济体对内购抽佣的首例禁止性立法。自2020年年中以来,韩国立法者就一直在考虑一项名为“反谷歌法”的电信商业法修正案,主要针对具有主导市场地位的应用商店运营商。

苹果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该法案如若通过,用户的购买行为将难以管理,“从其他来源购买数字商品的用户将面临欺诈、隐私被泄露的风险”,而谷歌暂未置评。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Zoom(ZM)Q2净利润同比增长71%-上调全年业绩指引

作者  |  2021-08-31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股投资网财经APP获悉,周一美股盘后,Zoom(ZM)公布了其截至2021年7月31日的2022财年第二季度财务业绩。财报显示,该公司Q2营收10.21亿美元,分析师预期为9.99亿美元,上年同期为6.64亿美元,同比增长54%;在GAAP会计准则下,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3.17亿美元,上年同期1.86亿美元,同比增长71%。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每股基本收益为1.07美元,上年同期为0.66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为1.04美元,上年同期为0.63美元。

毛利润7.60亿美元,上年同期为4.71亿美元。GAAP会计准则下,运营利润2.95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88亿美元;运营利润率为28.8%。

在关键的用户指标方面,截至二季度末,雇员超过10人的客户数量同比增长36%至50.49万;在过去12个月,为Zoom贡献超过10万美元收入的客户数量同比增长131%至2278;雇员超10人的客户过去12个月净美元扩张率连续13个季度超过130%。

展望未来,Zoom预计2022财年第三季度,总营收为10.15-10.20亿美元,非GAAP会计准则下摊薄后每股收益1.07-1.08美元。预计2022财年全年总营收为40.05-40.15亿美元,此前预期为39.8-39.9亿美元;非GAAP会计准则下摊薄后每股收益4.75-4.79美元,此前预期为4.56-4.61美元。

截至发稿,该股盘后跌12.26%,报304.88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Yandex(YNDX)10亿美元收购与优步(UBER)合资公司外卖等业务

作者  |  2021-08-31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Yandex(YNDX)将以10亿美元现金收购优步(UBER)在其食品科技、快递和自动驾驶业务中的全部股份。

根据当地时间周二的一份声明,俄罗斯互联网巨头Yandex将拥有Yandex.Eats、Yandex.Lavka和Yandex.Delivery三大业务100%控股权,以及一家经营汽车和无人机的初创企业的全部股权。

据了解,两家公司的董事会都批准了这笔交易,预计交易将于今年年底之前完成。

一年多来,新冠疫情刺激了俄罗斯外卖和食品服务市场的快速增长,Yandex则一直在寻求收购优步的股份。该行业吸引了来自各行竞争对手的大量投资,包括在线零售商Ozon Holding Plc(OZON)和俄罗斯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

作为交易的一部分,Yandex还将把其与优步共同运营的以叫车和拼车服务为主营业务的合资企业持股比例从66.5%提高到71%。这家俄罗斯公司还将获得为期两年的看涨期权,以最高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优步在该业务中的剩余权益。

Yandex在声明中表示:“Yandex希望通过更紧密的服务整合和简化管理流程,加快在日益增长的电子商务和食品科技领域的业务发展步伐。”

2018年2月,优步将其在俄罗斯及周边国家的业务与俄罗斯互联网巨头Yandex合并,这些业务的估值在当时达到38亿美元。自交易达成以来,这家合资企业将业务扩展到了送餐、快递和自动驾驶汽车等其他领域。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Q2毛利率创单季历史新高-亿航智能(EH)被低估的UAM“小巨人”

作者  |  2021-08-31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大家可能都看过科幻电影中在城市上空自由飞行的航空器,而现实生活中,这项科技已经成为现实。亿航智能(EH)便是这种智能自动驾驶飞行器的生产商和运营商。

美股投资网财经APP了解到,8月25日,亿航智能公布了其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第一季度与截至2021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财报显示,该公司Q1及Q2总营收共3514.1万元(人民币,下同),毛利润共2279.3万元。值得一提的是Q1和Q2公司的毛利率均在60%以上,其中Q2毛利率高达68%,较去年同期提高10.4个百分点,创下季度历史新高。

除此之外,作为全球领先的智能自动驾驶飞行器科技企业,亿航智能持续增加研发投入,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上半年研发费用达5962.3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2.67%。

大量的研发投入,导致公司目前并未盈利。实际上亏损是全球UAM行业企业面临的共同话题,究其原因在于营业费用,特别是前期研发费用占比巨大,且不可避免。不过随着UAM行业的不断兴起,营收的逐步扩大将很快覆盖掉相关费用并实现盈利。

千亿UAM蓝海市场,获大量资本看好

UAM的英文全称为Urban Air Mobility,中文全称为城市空中交通,同时也属于无人机的一个细分领域。根据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对UAM的定义,我们可以总结出UAM的主要特点:新型智能飞行器、城市环境、低空飞行、安全高效、用于载客或载物。可见,UAM与传统意义上大众理解的消费或行业无人机市场存在显著不同,更贴近交通与航空产业。

毕马威估算2020年全球UAM产业规模到达53亿美元,并预测其将在2030年扩大到152亿美元的规模,UAM产业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1.33%。摩根士丹利预测全球UAM市场规模将于2040年达到1万亿美元,2050年将增长到9万亿美元。面对千亿级甚至万亿级的未来新兴产业,全球已有多家国际知名公司(不仅UAM产业)启动相关UAM创新计划。国际资本市场也对UAM未来十分看好,给予超高估值,例如:美国Uber公司的Elevate战略项目,虽然Uber于2020年已将该项目出售给了Joby Aviation,但它确实成功帮助Uber在2019年5月10日纳斯达克IPO上市并达到了800亿美元的超高市值,而同期上市同样运行互联网出行服务的Lyft却只有230亿美元的IPO 市值。

在创新理念和趋势驱动下,截止到2019年底,世界上已有超过200个直接设计和研究开发电动垂直起降(eVTOL)的整机方案项目在开展,这些创新飞行器除了电力驱动、垂直起降的基本功能设定之外,还要具备自动驾驶的能力以适配未来自动化的空中交通出行应用场景。

在这些大资本的引领下,亿航智能和Joby先后在美股挂牌上市,Archer和Lilium计划第三季度借壳上市。

虽然对于UAM何时到来的问题引起监管机构、企业等不同主体的广泛讨论,但是业界尚无统一的定论。而随着市场日益成熟,根据NASA发布的UAM行业成熟度(UML,UAM Maturity Level)预测,2021年左右自动驾驶飞行器可以实现在指定区域内部进行认证测试或者操作演示,而NASA空中出行项目经理Davis Hackenberg进一步预测在2028年至2030年,自动驾驶飞行器可以在中等密度空域内实现商业化应用。而放眼全球eVTOL厂商,目前唯一真正做到自动驾驶载人飞行的公司只有中国的亿航智能一家。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我国开始进行低空飞行试点,意味着国内的UAM行业将迎来快速的发展。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据国家民航局消息,湖南成为我国首个全域低空飞行试点省份。湖南将在3000米以下低空空域进行航空器监视通信覆盖、低空空域监管、低空空域运行管理等方面积累经验,为全国低空开放提供理论依据。空域限制是制约通用航空发展的主要原因,此次开放省级低空空域是有史以来突破规模的一次,是后续国内全面开放低空空域的前奏,通用航空进入新发展阶段,随着国内低空空域的放开,国内的UAM市场空间也将被快速打开,国内实现中等密度空域商业化时间或早于2028年。

市值不到Joby的20%,被市场严重低估

就目前的UAM企业来看,亿航智能是全球为数不多实现量产销售的eVTOL公司,并且在技术和成本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因此理应给予其高估值。但是截至最新发稿时间,亿航智能估值仅仅14亿美金,而刚上市不久的Joby却高达79亿美金。

在技术产品方面,亿航智能走自动驾驶路线,目前最主要的两款载人级飞行器,互为补充,围绕城市内和城市间提供全面的空中交通解决方案:一个EH216,多旋翼,载重220公斤可搭载2名乘客,续航35公里,用于市内中短途通勤,更类似于空中的士,并且在今年1月份EH216型号合格证申请已经被中国民航局正式受理,亿航预计在未来4-6个月内有望完成型号合格审定工作,或将成为其爆发增长的重要拐点;另一个VT30,则采用垂直起降多旋翼和固定翼的复合翼结构,可搭载2名乘客,设计航程达300公里,用于城际间长航程空中交通,更类似于城际公交。

而成本方面,Joby的目标成本为130万美金一架,而从亿航智能的财报中不难算出,其EH216现阶段的成本远低于Joby,预计在规模量产后的成本将比Joby更低,还不需要飞行员,且整体占地面积远小于Joby,在地面和空间资源均十分有限的城市环境中,更加方便灵活部署和存储,并且最大限度地利用城市内现有的基础设施。

从性价比来说,亿航智能远胜于Joby。除此之外,亿航智能的冗余度也更高,安全性应更好。不过,就目前而言,亿航智能速度没Joby快,载客量也没Joby多,但亿航智能的设计已经足够满足城市空中交通的场景了。

值得一提的是,亿航智能云浮生产基地已于6月底投入运营,是全球首家开始进入量产的UAM企业。总建筑面积约24000平方米,覆盖了自动驾驶飞行器的主要生产流程,从核心组件以及碳纤维复合材料机身的生产加工,到自动驾驶飞行器的整机组装以及飞行测试等各类特定的生产区域与环节。初期年产能为600台载人级自动驾驶飞行器。

而Joby预计从2021年至2024年,也就是从大规模审定工作开始到取得适航证并完成生产线建设,资本支出预计为8.5亿至9亿美元。

通过与Joby对比后不难发现,亿航智能在这些上市或即将上市的企业中综合能力排在前列,但市值却不到Joby的20%,即使亿航智能在估值上与Joby持平,较当前仍有极大的上升空间。

聚焦核心业务的同时,升级成为UAM平台运营商

古人云“宜将剩勇追穷寇,莫要沽名学霸王”。作为UAM的领军者,亿航智能并不甘于UAM的生产商,而是在聚焦核心业务的同时转型升级为UAM平台运营商,目标是成为全球第一个商业化运营城市空中交通的公司。

在2020年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上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胡华智表示,亿航将聚焦载人和物流产品的研发与运营,实现由“制造商向运营商”的升级。接下来将聚焦在空中交通核心业务层面,专注载人和物流产品的研发,对空中媒体、智慧城市管理等与载人和物流服务关联性小的业务进行剥离,逐步外包给亿航的合作伙伴。

亿航这一看似“壮士断腕”的决定,源于对自身技术和行业发展前景的自信。

在今年4月的2020年第四季度业绩电话会上,亿航正式宣布了 “空中交通百线计划”,作为亿航向空中交通平台运营商战略迈进的重要举措。该计划预计在2年内开辟100条空中交通航线,定位新型空中交通模式,包括跳岛、低空旅游和郊区接驳等多种应用场景。计划初步重点将放在中国粤港澳大湾区,并逐步扩展到中国其他地区。

在2021年第二季度业绩电话会议上,亿航表示目前已锁定 15个自营运营点,和 21个客户运营点,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同时正在努力通过优化生产,加快完成认证流程,为大规模试运营做好准备。并且,亿航管理层表示目前已经构建了一支专业的UAM 运营团队,吸引了来自各大领先航空、交通和科技企业的优秀人才,包括空客、海航、香港快运、香港航空、中信海直、宝马、IBM等。

切入应急消防,解决城市高空消防痛点

商业化应用场景的选择与设计,将会是头部UAM企业抢占市场的影响因素之一。包括Lilium、Volocopter和刚刚上市的Joby在内的一众企业,大多专注于载人或物流空中交通,应用场景较为单一。而亿航智能则选择在空中交通和智慧城市两条赛道上齐头并进,近期频频发布其旗舰机型216消防版的相关演练动态,从应急消防角度切入到智慧城市的建设领域,长远来看拥有更大的延展性和可塑性。

资料显示,中国的高层建筑数量可能是世界上最多的,有近35万座高楼建筑高度达24米以上,更有6000座超高层建筑高度达100米以上。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统计,2020年中国发生高层火灾8348起,同比增长19.7%。《中国消防》杂志社调查数据表明,2019年全国接报火灾23.3万起。其中,高层建筑发生火灾6974起,同比上升10.6%。

可见,高层消防是全球范围的一大消防难题,也是城市消防的痛点,发展无人机消防应急迫在眉睫。事实上在去年11月的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收集转办部分意见建议情况的通报中,就明确提出了发展无人机消防应急运用的要求和建议。

亿航智能空中消防应急解决方案结合亿航216(消防版)和自主研发的智能指挥调度系统,集勘测、灭火、救援、应急管理为一体,为高层建筑消防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也是全球首个大载重智能空中消防应急解决方案。

据悉,亿航智能专门应用于高层建筑消防灭火的EH216F自动驾驶飞行器,成功于今年7月通过中国国家消防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技术检验,证明其符合检验中心消防无人机的标准和要求,或将进一步推进亿航智能在消防商业市场的认可和采用。

UAM已然是数字经济的下一个风口,而2020年的新冠疫情加速了全球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推广,作为数字经济领域的国际先行者和领导者,我国的UAM建设有望在城市多元化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等方面形成创新示范。城市交通的数字化是整个数字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正处于全面繁荣数字经济的战略机遇期,UAM运行概念恰逢其时,它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出行方式和社交方式。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数字经济基础,给UAM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提供了更多可能。

综合来看,凭借技术、产品优势以及产业链的整合平台与先发优势,在千亿甚至万亿的UAM领域里,亿航智能将继续推动引领行业发展,并充分享受行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可以说亿航智能是当前非常值得投资的标的,一方面享受公司成长的红利,另一方面公司当前估值被严重低估,存在极大的估值修复空间,从而实现戴维斯双击。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Copyright© 2008-2025 Tradesma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