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信号 investMax 客服微信2号 MaxFund 客服Telegram号 meiguM 邮箱 buy@tradesMax.com 电话 (626)378-3637

gold 20 virus

新闻快讯

三季度爱奇艺收入76亿元-会员经济正在成为一种新消费方式

作者  |  2021-11-19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11月17日晚间,爱奇艺交出了今年的第三份成绩单。

据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未经审计财务报告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爱奇艺总营收达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其中,会员服务营收为43亿元,占比总收入56.5%,会员营收同比增长8%。截至三季度末,爱奇艺的订阅会员规模达到1.036亿。

十年沉淀,视频行业的会员经济正在更深刻地影响着内容、平台和行业。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为高质量的内容付费,内容付费的观念和消费方式已经渗透到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会员经济正在成为全球流行的模式。

如今,随着新消费时代来临,会员经济不再只是一种经济模式,而是围绕用户体验创造的一种新消费方式。在用户消费需求升级背后,会员经济正在使得视频平台迈向更可持续的商业化方向——引入高品质内容,用户为创新内容+体验付费,获得高收益,从而形成良性商业循环。

撑起半壁江山三季度会员营收43亿元同比增长8%

自2018年会员收入一跃成为爱奇艺第一大收入来源后,会员业务便撑起了爱奇艺的“半壁江山”。

2021年第三季度,爱奇艺会员业务继续成为公司重要的收入来源。数据显示,该季度会员服务营收为43亿元,同比增长8%,占总营收的56.6%。这主要得益于专注提供多元化内容和用户体验的会员策略,以及货币化能力的提升。

将时间线拉长来看,2021年前三季度,爱奇艺会员营收分别为43亿元、40亿元、43亿元,整体上维持了增长态势。

会员收入保持增长背后,离不开平台庞大的用户基础。当下,虽然用户竞争愈发激烈早已是在线视频行业不争的事实。但在优质内容的持续输出下,截至三季度末,爱奇艺的订阅会员规模达到1.036亿。

“尽管在第三季度我们订阅会员数量有所波动,但会员服务营收同比增长8%。”爱奇艺首席财务官王晓东表示,“优化会员策略和提升用户体验的运营创新举措推动了增长。此外,我们将继续提高运营效率,同时贯彻执行严谨的内容投资策略。从长远来看,我们将继续投资更为多元化的内容,并开发具有更好投资回报率的创新产品和服务。”

会员业务之外,广告、内容发行等也在进一步拓宽长视平台的变现渠道。

2021年三季度,爱奇艺在线广告服务营收达到17亿元;内容发行营收为6.27亿元,相比2020年同期增长了60%,增长主要源自本季度向其他平台发行了更多的内容;其他营收则实现收入10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3%。

爱奇艺创始人、董事兼首席执行官龚宇表示:“尽管未来市场环境仍存在不确定性,我们正积极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在坚持内容的多元化战略同时,致力于持续提高运营效率。我们将持续升级智能制作能力,推动长视频领域的影视工业化进程,这将进一步优化我们的运营效率。”

用户消费能力显著增强会员经济正成为新消费方式

“会员经济”的黄金时代,正在开启。

从2007年Netflix推出付费会员,到2011年爱奇艺率先在中国视频市场推出付费会员,再到如今成为视频平台第一大收入来源,会员经济这一商业模式运转十多年,无论是用户规模的增长,还是市场营收成效,都已证明会员付费模式是视频产业的支柱之一。

“十年差不多一代人,这一代人改变了互联网的消费习惯。”爱奇艺会员及海外业务群总裁杨向华曾说。当下,随着年轻人生活习惯和消费需求的升级,会员经济不再只是一种经济模式,而是围绕用户体验创造的一种新消费方式。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18311元提升至2020年的32189元,增长近一倍。这意味着,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意愿逐步提高,驱动在线视频与优质会员服务需求不断升高,消费能力显著增强,这将一定程度上构筑起用户付费意愿提升的客观基础。

2019年,视频网站会员正式迈入“过亿时代”,无疑对整个视频内容行业是积极的讯号。当有足够优质、差异化的内容输出时,用户将心甘情愿为自己渴望的内容买单,付费用户的基数将会越来越大。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网络视频会员服务市场规模为121亿元,用户渗透率为13.2%;预计2022年中国网络视频会员服务市场规模为730亿元,付费渗透率有望达到40%。

这意味着,国内视频网站付费渗透率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此前,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曾表示:“我个人非常看好中国长视频行业的中长期。”

一方面,2021年Q3财报电话会议上,龚宇表示,爱奇艺会继续通过运营手段、宣传内容等提高会员渗透率。

另一方面,观察发现,当下视频网站的硬核用户群主要集中在80后、90后,他们中的一部分转化成了收费用户,主要集中在20岁~40岁。但是在20岁~40岁以外的用户群,国内视频平台的渗透率仍然很低,未来这部分市场收入空间或将有更大的增长。

西部证券相关研报指出,视频平台若能持续输出优质内容,将有利于进一步夯实用户群体基础,带动用户付费意愿的提升。作品质量的好坏是决定会员数以及会员提价的核心要点。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一分为三-通用电气未来将专注航空领域

作者  |  2021-11-19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国工业巨头、有“综合集团”之称、号称定义了“美国时代”的通用电气(GE)日前向投资者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它宣布将分拆成三家上市公司,分别专注于航空、医疗健康和电力。

美国《华尔街日报》称,将这家曾经是美国制造业强大象征、近年来却一直挣扎求存的百年老店拆散,标志着通用电气历时数年瘦身过程的最高潮到来了。

作为近年来持续在困境中经营的通用电气的最大动作,拆分完成之后,这家美国近百年来的符号性公司最终将成为聚焦航空业务的专业化公司。

一分为三或许是最佳路径

通用电气现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拉里·卡尔普(Larry Culp)接管陷入困境的通用电气三年来,尝试通过出售部分子公司和偿还公司债务的方式来稳定业务,这次的拆分计划也是在这一背景下出台的。

据报道,通用电气将要拆分为三家上市公司:在2023年先拆分出通用医疗;2024年把现有的通用可再生能源、电力和数字板块整合成为通用能源;完成这两次瘦身之后的通用电气将保留原名称并专注于航空领域。

在航空制造领域,全球约3.77万在役的商用喷气发动机是由通用电气及其合资公司生产的。

在精准医疗方面,通用电气在医学成像、软件和信息技术、患者监护和诊断、药物研发、生物制药技术、卓越运营解决方案等多个领域拥有雄厚的市场基础、扎实的科研团队、无数的专利技术。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医疗与大健康概念持续火热,通用电气或将迎来新一轮的市场爆发与持续增长期。

在能源领域,通用电气是毋庸置疑的领军企业。世界正在经历一场能源革命,减碳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能源行业是碳中和的排头兵。美国制定了到2035年100%实现零碳污染电力的目标。作为美国的能源巨头,通用电气也迎来了时代所赋予的责任及无与伦比的机会。

可见,通用电气分拆的理由很明确:三家分拆出来的、在各自行业领先的上市公司专注运营,可以拥有足够的战略灵活度,能更有效配置资本。

长期以来,通用电气始终无法摆脱跨行业巨头的通病:庞大的企业帝国过于复杂,应对环境的剧变太过迟缓,转型困难,其结果是部分价值被严重低估。

早在今年3月,通用电气就实施了8股合1股的并股计划。当时《华尔街日报》就表示,这是近年来少数几家采用合股战略的蓝筹股公司,该战略在努力维持上市地位的公司中更为常见。

所谓合股,是指企业将固定数量的现有股票合并为更少数量的新股,并保证投资者所持股票的价值不变。此举不会影响公司价值,只会改变发行在外的股份数量和单股价格。可尽管实施了8股合1股的合股政策,但通用电气的股价仍然跑输了标准普尔500指数及其竞争对手。

《华尔街日报》之所以说此次拆分是通用电气数年瘦身的最高潮,是因为通用电气已经出售了机车和家用电器业务,剥离了石油和天然气业务,还出售了一度相当庞大的金融服务部门的大部分业务。

对于目前剩下的航空、医疗健康和电力三项业务,通用电气将把它们剥离出来构建独立的上市公司,卡尔普说:“这是充分发挥这些业务潜力的最佳途径。”据英国《泰晤士报》网站报道,在通用电气公布了将它的航空、医疗和电力部门拆分为不同的公司后,其股价创下了三年多以来的新高。

韦尔奇治下的黄金20年

由托马斯·爱迪生在19世纪末创建的电力企业发展而来的通用电气公司,总部设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在全世界拥有17.2万名雇员。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过度扩张和几次错误押注后,通用电气一直承受着巨大经济压力。

1973年至1980年,通用电气在雷金纳德·琼斯的领导下收入翻了一番,达250亿美元,但股价却下跌了约五分之一。琼斯在告别致辞中诗意地将这家工业企业集团比作“玛丽皇后号”——一艘遭遇风暴的豪华巨轮。

1981年,作为通用电气的第八任总裁,杰克·韦尔奇接手了通用电气。可以说,通用电气在韦尔奇管理的20年里达到了顶峰。

根据韦尔奇的自传描述,当时这家公司已是将多兵少、制度僵化,有些部门已经十多年没有盈利了。当年韦尔奇在他的就职演讲中说,他希望通用电气像港口里的快艇那样“全速冲刺”。其时,经验丰富的日本竞争对手对通用电气的威胁正在加大。韦尔奇不希望通用电气重蹈底特律汽车制造商和IBM未能与时俱进的覆辙。

韦尔奇无疑加快了通用电气这艘船的螺旋桨转速。韦尔奇执掌通用电气后,公司收入增长了四倍,从1981年的270亿美元增至2000年的1300亿美元;包括股息在内的股东总回报增长了70倍,涨幅是代表大公司的标准普尔500指数的三倍多。

在韦尔奇任内,通用电气的目标也发生了变化。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文章称,通用电气自1892年由托马斯·爱迪生创立以来,一直将业务重心放在从冰箱到涡轮机的工程制造上。韦尔奇将它扩展到与产品相关的服务领域,比如向航空公司出租而不仅仅是销售喷气式发动机。在当时颇有争议的情况下,他还拓展了通用电气的金融服务部门。

为进一步提高利润,韦尔奇采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一套旨在将缺陷控制在百万分之三点四以下的管理方法),大幅削减成本并卖掉那些日薄西山的部门,坚持要求通用电气的每个部门都要做到在业内数一数二。结果是公司净收入从1981年的17亿美元飙升到2000年的127亿美元。尽管这套方法如今在公司管理中已经司空见惯,但在他那个年代却是很激进的。

韦尔奇就这样带领通用电气从一家制造企业转变为以服务业和电子商务为导向的企业巨人。

百年巨人如今因何黯然

也许是时代的变革,也许是企业高管需要担责,通用电气的涨落正好和杰克·韦尔奇离任的时间点完美契合,被杰克·韦尔奇亲自挑选的继任者杰弗里·伊梅尔特从上任到卸任的16年间,经历了互联网泡沫破裂、“9·11”事件、次贷危机等一系列剧变,亲手造成了通用电气从近6000亿美元最高市值到被剔除出道琼斯工业指数的蜕变。

2001年到2003年,通用电气在伊梅尔特掌舵期间业绩大幅下滑,部分原因是由于2001年的经济衰退。

然而,2003年之后其业绩继续恶化,资本回报率暴跌,现金流枯竭。伊梅尔特实施了几次高价并购,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对法国电力设备制造商阿尔斯通(Alstom)和能源公司贝克休斯(Baker Hughes)的并购。多年间,伊梅尔特一直实行扩张策略。2008年金融危机,伊梅尔特开始带领通用电气转型——从一家金融服务提供商回归到工程和基础设施提供商。

2014年,通用电气宣布剥离旗下金融子公司GE Captial的大部分业务,资产超过5000亿美元。伊梅尔特因此一举成名,成为全球收购并剥离过千亿美元业务的少数几名CEO之一。但通用电气却到了破产边缘,依靠美国联邦政府的纾困政策才逃过一劫,最终伊梅尔特在2017年被罢免。

2018年,接替伊梅尔特的约翰·弗兰纳里(John Flannery),在位时间只维持了一年。通用电气的市值从2000年时6000亿美元的峰值下降到950亿美元。

弗兰纳里的继任者就是通用电气的现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拉里·卡尔普。卡尔普上任之后,继续剥离资产,其中最重要的一笔交易是2019年2月,通用以214亿美元的价格将生物制药业务出售给丹纳赫公司。原本计划独立上市的通用医疗业务也未再有进展,直至此次宣布彻底分拆。

拉里·卡尔普上任三年以来,通用电气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依然弱于大盘,这期间市值在波动中仅略微增长,而同期的标普500指数则上涨了60%左右。通用电气在声明中表示,相比2018年年底,通用电气总负债有望在2021年年底减少750亿美元以上,并有望在2023年将净债务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比值降至2.5倍以下水平。

今年3月,卡尔普说,韦尔奇“改变了我们所认识的商业格局”。至于是变得更好还是更坏,他却未置一词。

那么,谁该为今天的通用电气负责,这该归咎于韦尔奇吗?《经济学人》指出,韦尔奇任期内采取的一些过激策略无疑有一定责任。“对‘六西格玛’顶礼膜拜的副作用就是阻断了突破性的创新。”美国塔克商学院的维贾伊·戈文达拉扬(Vijay Govindarajan)表示。检查单式的企业文化以及研发投资不足导致通用电气的创新引擎运转不良。韦尔奇还错过了数字革命的契机。

而韦尔奇犯下的最严重错误是把金融部门GE Capital养成了一头巨兽。该部门在上世纪90年代的长期经济扩张过程中轻松获利,掩盖了大量过失,包括通用电气核心的工业部门日益增多的问题。

不可否认,韦尔奇是一位杰出人物,他帮助“摇醒”了美国企业,让它们不再沉醉于上世纪70年代的自满状态中。但有时他也可能用力过猛。《经济学人》最后这样评价韦尔奇。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迟到”的阿里2022财年二季报:营收增速放缓、净利下降39%-云业务增势更显

作者  |  2021-11-19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原本在11月3日-11月11日年末大促期间发布的,阿里巴巴2022财年第二季度财报,直到11月18日美股盘前才“姗姗来迟”。

数据显示,阿里巴巴在该季度营收达200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对比来看,营收增速明显放缓,而这也与此前财报前瞻阶段,多家机构的预计相符。

海通国际曾指出,过去的一个季度里,受新冠疫情及洪灾影响下,内地宏观经济疲软,势必令消费增长放缓,而这作用于阿里巴巴,便是直接影响其营收增速。

对于市场一度表现出的悲观态度,行业观察人士贾琦认为,并不特别指向阿里巴巴一家,他认为在整个互联网行业是普遍存在的。需要明确的是,去年疫情带来了高基数,同时也让互联网行业企业在各个领域中的市场趋向饱和,而这最终体现在财报数字上,便是增速普遍下滑。

就在阿里巴巴财报发出前,其港股收盘报156港元/股,跌幅在5.34%,而财报发出后,其美股不只盘前交易大跳水,跌幅超6%,在以146.66美元/股开盘后,截至分析师发稿前,已经下跌9.75%至145.95美元/股。

对于阿里巴巴的股价跌势,“主要受大行情裹挟。”在贾琦看来,近期除了阿里巴巴,包括百度、拼多多、B站等多家中概科技股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增收不增利背后

当然,抛开市场因素,回到阿里本身,其不只是营收增速放缓,美股投资网此前预计,阿里对淘特、淘菜菜、本地生活等业务的投入规模加大,也会影响其利润释放。

现实确实如此。其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值仅有285.2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39%。对于“增收未增利”的事实,阿里在财报中作出解释,“主要由于对正展现稳健业务增长的关键策略领域(如淘特、本地生活服务、社区商业平台及Lazada)投入的增加,以及支持商家的举措。”

“利润下滑,说明阿里淘系扶持中小商家的举措不是空话。”贾琦看到,今年以来淘宝、天猫频频推出相关扶持政策,帮助商家降低经营成本。

从财报中公布的数据看,上述业务上的持续加注,也为阿里带来了不同维度的“量化”增长:淘特年度活跃消费者超过2.4亿,淘菜菜等社区商业平台的GMV季度环比增超150%,盒马等本地生活服务的订单量同比增超30%,而全球市场上的Lazada订单量也实现了同比增长82%。

在过去的一个季度里,由淘宝、天猫所构成的电商基本盘,作为核心业务为阿里带来1711.7亿元人民币的收入贡献,但不容忽视的是,阿里并不单纯依赖某单个业务应用,如今将更多的资源、投入转向多业务引擎上。

多端驱动不只是带来收入增长,在外界更为关注的用户数维度上,过去的一个季度里,阿里巴巴服务的全球年度活跃消费者增约6200万,这被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重点提及。在他看来,单季净增数据反映出“阿里巴巴正稳步走向服务全世界20亿消费者的长期目标”。

“我们本季度内持续投资于关键策略领域,并在这些年轻业务中获得显著增长。”在阿里巴巴集团首席财务官武卫看来,基于多元化业务推动,阿里在该季度收入得以取得29%的增长。

第二增长曲线

总结过去一个季度的表现,张勇表示,阿里巴巴持续围绕内需、全球化和云计算三大战略投入。这在财报中也有切实的效应体现:国内商业板块同比增长31%,全球化业务同比增长41%,而以阿里云、菜鸟为基础的企业数字化及服务同比增长32%。

其中,在阿里核心商业背后提供物流保障支撑的菜鸟,其在跨境物流、乡村物流、供应链管理和社区服务方面的能力,也在这一季度财报中被“量化”体现:截止9月30日,菜鸟运营超过300万平米的跨境仓储网络,菜鸟乡村物流已经覆盖全国超1000个县,日均处理的包裹量同比增长超过280%。

“数字化供应链优化是核心。”贾琦认为,在服务实体经济、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菜鸟等业务与阿里云互为表里。他在接受分析师采访时,表达出了对阿里“云钉一体”战略进展的关注。“这一业务已经担起了阿里第二增长曲线的重任,其增长势头值得持续关注。”

财报显示,阿里云和菜鸟贡献了超575亿元人民币的收入,其中云计算部分的收入为200.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连续四个季度盈利,而这背后主要受互联网、金融服务和零售行业客户收入增长推动。

从过去突出增速,到如今阿里财报中更为关注增长与质量,贾琦发现,在产业红利期过去后,整个科技互联网超级股中,“一半蜕变为蓝筹股,一半继续进化以渡过周期”,这期间的阿里巴巴属于后者,它正基于多年的技术投入,深入到多端业务、多引擎驱动增长的战略布局中。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iPhone坏了自己修?

作者  |  2021-11-19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被吐槽没了创新能力的苹果,终于“扳回”了一局,搞起了另类创新。11月18日,据苹果中国官网消息,该公司将推出自助维修计划,允许顾客获取Apple原装零件与工具,自行修理设备。自助维修计划将从明年初开始在美国率先启动,并在2022年或更晚推广到其他国家。对于苹果的这一举动,业内的分析有所不同,有分析指出,这是为了打击第三方维修渠道,也有专家指出,这反而给了非官方维修渠道一个发展机会。

推出自助维修计划

苹果推出的自助维修计划,将首先应用于iPhone 12与iPhone 13系列产品,搭载M1芯片的Mac电脑也将很快加入。

计划初始阶段将集中于最常需要维修服务的部件,如iPhone显示屏、电池和摄像头。其他部件的自助维修将在明年晚些时候开放。顾客将与超过5000家Apple授权服务提供商(AASP)和2800家独立维修服务提供商一样,获取这些零件、工具和手册。

让消费者自己修手机,不得不说,苹果这回确实“创新”了,应该是业内首家敢于推出这种服务的企业。

苹果到底是怎么想的呢?美股投资网分析师就推出这一计划的原因采访了苹果中国方面,对方表示以官方发布消息为准。

据苹果官网上该公司首席运营官Jeff Williams的说法,进一步开放苹果原装零件的获取范围,可以让顾客在需要修理设备时拥有更多选择,“在过去三年里,Apple使可获取Apple原装零件、工具与培训的服务网点数量翻了近一番,现在我们将为那些希望自行完成维修的用户提供新的选项”。

美股投资网分析师又采访了几位消费者,但他们都表达了对这项计划比较抗拒的想法。张女士直言:“我自己能维修得了吗?万一修坏了,又不是几十块钱的东西。”

王先生认为,如果没有价格优惠,那肯定不会自己动手去修,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而且如果不承诺损坏保底风险的话,那就比较亏,而且这样只是降低了苹果售后的成本,对一般人来讲除非是兴趣,否则不太愿意做这种费时费力又不讨巧的事情”。

对于消费者所担心的问题,苹果特意在公告中说明,自助维修计划适用于具备电子设备维修知识和经验的技术人员,对于绝大多数顾客,获取维修服务最安全可靠的方式仍是前往专业维修服务提供商处,将设备交给使用Apple原装零件的认证技术人员修理。

为确保安全完成维修,顾客须首先查阅维修手册,之后,顾客可以在Apple自助维修在线商店订购Apple原装零件和维修工具,维修完成后,顾客如选择将替换下来的零件交还Apple回收,还可在未来购买Apple产品时享受优惠。

用户买单吗

“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是所有现代企业必须要做的事,苹果也不例外。”通信专家马继华说,随着苹果手机保有量的增加,使用周期拉长,用户维修需求增加,自助维修可以帮助解决问题。目前,苹果手机的出货受到产能限制,让用户自助解决一些小毛病,降低维修成本,也有助于留住用户。

对此,一直在呼吁维修权的知名网站iFixit认为这是消费者的胜利,并表示:“我们很高兴看到苹果承认了一直都清楚的一个事实,每个人都有足够技能来修理iPhone。”

事实上自2016年,以iFixit为代表的商业组织及美国公众利益研究联盟都在呼吁公平维修法案的到来。但这些科技企业一直在试图阻扰用户获得独立维修自己设备的能力,使用了包括但不限于限制用户获得原厂零部件、维修手册和诊断工具,宣布私拆拒保政策、游说反对赋予消费者修理权的法律,以及在设备制造上使用一体化不可拆卸而非模块化的设计等。

从严禁零部件流向第三方维修商,到面向第三方维修商推出独立维修商计划,再到如今个人用户都有机会自行维修设备,苹果此前所坚持的政策在近年来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对此,iFixit的CEO Kyle Wiens认为,这是苹果公司面临立法机构越来越大的压力所致,并表示:“他们面临的威胁迫在眉睫。”

催生新产业?

很多使用过苹果产品的用户应该都知道,在苹果官方渠道维修,费用一般都要上千,官方零部件也比第三方维修渠道的零部件价格高很多,因此,不少用户虽然选择购买苹果手机,却不会在苹果售后进行维修。

一位消费者告诉美股投资网分析师,苹果的产品是买得起、修不起。她之前花费近万元购买了一款MacBook,但使用才一年多就出现了花屏的问题,官方维修需要3000元,但因当时在质保期便得到了免费更换,又过了一年后,她的电脑再次出现故障,这次是主板的问题,维修需要将整块电路板换掉,价格高达近5000元,因过了质保期,即便这是电脑自身出现的故障,仍需要消费者自行承担费用。算一算,如果不算质保的因素,这两次维修价格加起来已经够她再重新买一台苹果电脑了。

苹果对于第三方维修渠道的限制,并不是刚刚开始。iFixit去年发布的iPhone 12拆解报告显示,用户如果想要更换iPhone 12的摄像头零部件,必须获得苹果官方软件的授权。这也意味着,第三方维修平台不能擅自维修iPhone 12,如果消费者的iPhone 12出现问题,必须到苹果售后进行维修。

不过,在马继华看来,大多数情况下,能够自助维修的用户恐怕不是普通用户,苹果此举反而有可能开放非官方的维修通道,甚至有可能催生一个产业。

如果只是普通的消费者,正如上文中王先生所担心的那样,自己动手搞坏了,谁来买单?“这就体现出了自主维修计划还需要规范很多细节的必要性,如何解决维修中的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对于使用时间比较长的手机,换屏、换内存、换电池等会比较简单实用。”马继华说。

作为消费者,担心的或许不只是自己的维修水平,还有零部件的价格。毕竟在苹果的产业中,贵的不光是产品,一块抛光布都要卖145元,一个皮革钥匙扣标价279元,一个硅胶保护套标价399元,一条编织表带要779元,这些配件没有太高科技含量,有的还是消耗品。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Farfetch(FTCH)Q3收入同比增加33%-GMV达10.17亿美元

作者  |  2021-11-19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周四美股盘后,在线奢侈品零售商Farfetch(FTCH)公布了其2021年第三季度财务业绩。财报显示,该公司Q3营收为5.83亿美元,较市场预期低877万美元,上年同期为4.38亿美元,同比增长33%;税后利润为7.69亿美元,上年同期为亏损5.37亿美元。

每股基本收益为2.09美元,上年同期为亏损1.58美元;摊薄后每股亏损为0.25美元,上年同期为亏损1.58美元。经调整后的每股亏损为0.14美元,上年同期为亏损0.17美元。

毛利润为2.52亿美元,上年同期为2.09亿美元;毛利率为43.3%,上年同期为47.8%。经调整后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为531万美元,上年同期为-1031.4万美元。

按业务划分,数字平台营收3.97亿美元,同比增长26%;品牌平台营收1.65亿美元,同比增长47%。

三季度,该公司GMV为10.17亿美元,同比增长28%,其中,数字平台GMV达8.28亿美元,同比增长23%。

展望未来,该公司预计,2021年第四季度数字平台GMV同比增长18%至22%,调整后的EBITDA约为4000万美元;预计2021年全年数字平台GMV同比增长约33%,调整后的EBITDA约为500万美元。

截至发稿,该股周四美股盘后跌23.34%,报34.95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B站董事长谈元宇宙:需要一个自循环内容生态

作者  |  2021-11-19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11月17日,哔哩哔哩(简称“B站”)公布了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财报显示,B站三季度营收达52.1亿元,同比增长61%。

用户层面,本季度,B站月均活跃用户达2.67亿,同比增长35%;日均活跃用户达7200万,同比增长35%;月均付费用户同比增长59%,达2400万,付费率提升至8.9%。

在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中,B站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睿详细阐述了对元宇宙发展的看法,“元宇宙是一个概念,并不是一个产品,这个概念包含一些产品的要素,比如说虚拟现实、紧密的社交体系,或是在游戏内的一个自循环的生态系统。其实这些要素都不新,已经有一些公司实现了,B站也实现了这些要素当中的一部分。”

“如果现在听到元宇宙的概念,再宣布布局或进军元宇宙,应该是来不及了。”陈睿认为,元宇宙需要有一个自循环的内容生态。

广告业务收入同比翻番

从收入构成来看,B站收入主要由广告业务、游戏业务、增值服务业务、电商及其他业务四个板块构成。

第三季度,B站游戏业务收入达14亿元,同比增长9%。期间,B站上线了三款独家代理游戏,并于9月份迎来了《命运:冠位指定》的五周年纪念活动。目前,B站有9款独家代理游戏已获得版号,将在未来几个季度发行。

增值服务业务层面,第三季度基于直播及大会员业务的高速发展,B站增值服务业务收入达19.1亿元,同比增长95%。此外,B站电商及其他业务收入达7.3亿元,同比增长78%。

值得一提的是广告业务,三季度,B站的广告业务收入11.7亿元,同比增长110%。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将B站视为投放平台,10月份“老师好我叫何同学”的一条视频结尾植入了上市公司乐歌股份的升降办公台广告,次日乐歌股份股价涨幅13.51%,这也成为B站广告主的热门话题。据悉本季度,B站前五大广告主行业为游戏、美妆护肤、电商、数码3C及食品饮料。

关于广告效率的提高,B站副董事长兼COO李旎分享了五个关键点,“一是得益于深度学习的模型及前期智能创意进一步的应用,这个部分带动了整体信息流CTR提升超过30%;二是由于多场景打通,实现了从手机APP、iPad、TV大屏、PC全场景的覆盖,并开拓Inline、story、动态等视频新场景;三是本季度有1.5万的UP主入驻花火,而品牌的复投率超过75%;四是‘双11’期间,日消耗突破2500万;五是公司客户拓展很快,除了传统优势领域游戏、3C等方面,汽车、服饰等领域的增长也超过预期。”

日均使用时长创纪录

用户层面,第三季度,B站月活用户达2.67亿,同比增长35%;移动端月活用户达2.5亿,同比增长36%。同期,日活用户也增至7200万,同比提升35%。

值得一提的是用户黏性,第三季度,B站用户日均使用时长提升至88分钟,创历史新高;日均视频播放量达23亿次,同比提升77%;月均互动数破百亿,达102亿次,同比增长86%。截至三季度末,通过100道社区考试答题的正式会员数量达到1.3亿,同比增长38%,其第12个月留存率超80%。

用户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来自优质内容。2021年三季度,B站PUGV(专业用户创作视频)播放量占平台总播放量的93%,生活、游戏、娱乐、动漫和知识成为最受用户欢迎的前五大内容品类。本季度,月均活跃UP主数量达270万,同比增长61%;月均视频投稿量突破1000万,同比增长80%。

本季度,1万粉以上的UP主数量,同比增长42%。截至第三季度末,已有超48万名UP主受益于创作者激励计划。B站的花火商业合作平台、直播平台,也为内容创作者带来更多的商业化机会。B站还于10月29日推出了“UP主版权保护计划”,为个人创作者提供跨平台侵权稿件检测以及“一键维权”等功能。

另一方面,OGV(专业机构创作视频)内容形成了良好的协同互补。第三季度,B站上线的一系列动画片、自制综艺及纪录片,也受到关注。截至第三季度末,B站“大会员”数量再创新高,达1820万,同比增长42%。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苹果汽车要来了!颤抖吧,特斯拉 RIVN Lucid

作者  |  2021-11-18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据彭博消息透露,苹果公司(AAPL) 正在加速电动汽车的开发,着重放在全自动驾驶能力上,并解决相关困扰汽车行业的技术挑战。受此消息影响,苹果盘中异动冲高,

特斯拉TSLA RIVN LCID 纷纷暴跌。

 

今天,知情人士表示,苹果公司在自动驾驶系统的开发上达到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而自动驾驶系统是这款汽车的基础。苹果认为,该处理器已经完成了大部分核心工作并将用于第一代电动汽车。

苹果的内部目标是在四年内推出自动驾驶汽车,然而,时间是不定的,能否实现2025年的目标,完全取决于该公司完成自动驾驶系统的能力。在那个时间表上,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任务。如果苹果未能达到这一目标,它极有可能会推迟发布,或者就出售一款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汽车。

 

过去几年,苹果的汽车团队一直在致力于发展两种模式。

第一种是创建一个具有有限自动驾驶能力的无人驾驶车型,重点将专注于转向和加速。

第二种是创建一个不需要完全自动驾驶能力可进行人工干预的车型。

 

苹果汽车业务名为Special Projects Group或泰坦项目(Project Titan)。目前在Apple Watch软件主管凯文-林奇(Kevin Lynch)的领导下,工程师们目前正专注于第二种选择。苹果公司正在研发自动驾驶技术,这个技术仍然是目前最难攻克的技术之一。即使像特斯拉这样的公司,在电动汽车市场拥有绝对领导者地位。想要完全开发出自动驾驶汽车的技术也还需要几年时间。

苹果还考虑了一种设计,将汽车的信息娱乐系统(可能是一个像iPad一样的大触摸屏)放在汽车的中间,让用户在车内操作它。这款车还将与苹果现有的服务和设备紧密结合。

苹果的理想车型没有方向盘和踏板,其内部设计采用了免手动驾驶。公司内部正在讨论的选择之一是电动汽车行业的初创企业Canoo Inc。它的内饰和生活方式车一样。在那辆车里,乘客们沿着车的两侧坐着,像豪华轿车一样面对面。

该芯片是由苹果的硅工程集团设计的,该集团为iPhoneiPadMac发明了处理器,而不是汽车团队本身。这项任务包括优化运行在芯片上的底层软件,以增强自动驾驶能力。

道路测试可能很快就会取得进展。苹果将开始在经过改装的汽车上使用新的处理器设计和升级的自动驾驶传感器,这些汽车已经在加州测试了多年。据该州汽车管理局称,该公司目前有69辆雷克萨斯suv在试验这项技术。

苹果的汽车芯片是苹果公司内部开发的最先进的组件,主要由能够处理自动驾驶所需人工智能的神经处理器组成。芯片的功能意味着芯片可以发热,需要开发先进的冷却系统。

开发一种能够在长途旅行中防止驾驶疲劳的车辆是很有必要的。但要为像苹果这样的汽车行业外来者制造一辆真正的汽车,需要合作伙伴。该公司正在与多家制造商讨论交易,并正在考虑在美国制造汽车的可能性。

安全是这个难题的主要部分。参与这项工作的工程师表示,苹果正试图建立比特斯拉和Waymo更强大的安全措施。这涉及到创建足够的冗余。这是一个启动备份系统层以避免安全性和导致系统故障的特性。

苹果公司正在积极招聘工程师来测试和开发安全功能。“特别项目组正在寻找一名熟练的机械工程师,领导具有安全关键功能的机械系统的开发,”苹果公司最近的一份招聘信息上写道。“我们将充满热情地理解一些东西,以协助安全系统的设计,并领导这些系统的测试和响应。”

作为加速该项目的努力的一部分,苹果正在招聘更多的自动驾驶和汽车硬件工程师。这包括前特斯拉自动驾驶软件总监CJ Moore的参与。

最近几周,苹果一直是沃尔沃汽车公司气候系统专家、戴姆勒卡车公司经理、Karma Automotive LLC和其他汽车制造商的电池系统工程师、通用汽车公司。我们还利用Cruise LLC的传感器工程师和汽车安全工程师。根据领英和知情人士的信息,它来自乔森安全系统(Joyson Safety Systems)等公司和特斯拉的其他几名工程师。

根据苹果公司的招聘名单,该公司已经聘请了一名软件工程师来研究“人类与自动驾驶技术互动的体验”,这表明该公司深入参与了汽车用户界面的开发。这个列表表明正在开发的软件是基于类似iPhone操作系统的技术。

为了给汽车供电,苹果公司讨论了与联合充电系统(CCS)的兼容性。这将使苹果能够充分利用全球范围内的充电器网络。然而,这种方法不同于为iPhoneApple Watch开发的专有收费系统。

苹果公司内部一直在讨论其汽车的几种不同商业模式,包括开发与优步、Lyft Inc.Waymo等公司竞争的自动驾驶汽车。该公司在采用船队方法时讨论了一个类似独木舟的外部设计。然而,更有可能的情况是苹果提供一辆私人汽车。

要达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在过去的7年里,苹果的汽车项目经历了开发挑战、领导层斗争、裁员和拖延。特斯拉在2018年进入这一领域令人兴奋,但最终令人困惑。除了油田本身,该项目至少有4名高层管理人员于2021年离职。

不知道你对于苹果这个款汽车你怎么看?欢迎留下你的评论

 

中信证券:5G时代-股价翻倍的高通何去何从?

作者  |  2021-11-18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经历长时间震荡后,2019年4月至今,高通股价累计涨幅超过一倍,业绩显著改善为主要驱动因素,并体现在:华为芯片受阻&苹果纠纷和解带来公司手机芯片业务竞争格局显著改善,5G周期驱动手机芯片ASP稳步上行,从手机到IOT、汽车等领域多元化努力不断落地等。就短期、中期而言,我们继续乐观看待高通的业绩、股价表现,主要缘于:1)全球智能手机芯片市场双寡头(高通、联发科)的稳定格局,叠加5G手机占比提升,料驱动高通手机芯片ASP持续稳步提升;2)基带+RFEE整合&捆绑销售策略、完善的产品线,料推动公司RFEE业务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手机领域技术积累向IOT、汽车领域的平移&复制,亦将不断打开公司中长期成长空间;3)QTL模式虽受争议,但短期亦较难被撼动,预计中期仍将保持个位数复合增速等。

▍报告缘起:

作为全球移动设备和无线产品中的基础技术、产品开发的领导者,高通以CDMA数字技术起家,开发并提供富于创意的数字无线通信产品和服务,并向全球多家电信设备、消费电子制造商提供技术使用授权,持续引领全球3G、4G、5G时代。同时作为一家在过去较长时间备受争议的科技企业,市场对高通的大多认识仍停留于手机业务领域。自2019年以来,受益于5G周期的开启等系列因素驱动,公司业绩持续显著改善,并带动股价上涨超过一倍。当前时点,公司手机芯片业务高景气度是否能持续,RFEE&IoT&汽车业务成长性如何, QTL业务的中长期是否仍面临潜在的风险等,均是市场较为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分析公司短期、中长期业绩表现的核心关注点。

▍手机芯片:双寡头稳定竞争格局,5G换机带动ASP稳步上行。

在全球手机基带芯片市场,2020年高通全球市占率为43%(Strategy Analytics数据),同时5G手机芯片份额亦从2020Q2的29%提升至2021Q2的55%,逐步扭转4G时代困局。中期而言,在全球智能手机年销量保持低个位数增长情形下,ASP提升将是公司手机芯片业务增长主要驱动力,并体现在:

1)目前华为因美国制裁而在芯片领域受阻,预计市场中期将维持高通、联发科的双寡头稳定格局,彼此料将保持芯片价格的稳定、有序;

2)当前全球5G手机渗透率仅为40%左右,高通预计2022/23/24年5G手机渗透率将逐步提升至60%、75%、85%,从而推动自身手机芯片ASP保持每年双位数的增长;

3)高通预计FY2023苹果手机基带芯片中高通份额占比将降至20%左右,后续逐步降低,靴子落地消除市场最大担忧项。

▍射频业务(RFEE):完整产品线,看好基带芯片+RFEE整合销售模式。

1)4G向5G迁移驱动手机射频芯片ASP显著提升,高通预计全球RFEE市场规模2024年将达到240亿美元(对应2021~2024年CAGR为12%)。同时5G手机轻薄化、电池大容量化等特性,客观压制射频前端物理空间,模组化为重要的解决思路。

2)高通目前已能提供完整端到端RFEE解决方案,同时基带+RFEE的组合带来的系统整合优势,亦使得高通较传统射频厂商(Qrovo、Skyworks等)形成明显差异化优势。IDC数据显示,在全球手机RFEE市场,高通2019、2020年份额分别为14%、17%,增速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同时从手机向IOT、汽车等领域的延伸,亦将是公司RFEE业务中期增长的重要来源。

▍智能汽车业务:在手订单充裕,逐渐进入收获期。

1)高通在汽车领域有20余年的布局,产品范围已由原来的车联网/C-V2X扩展至数字座舱、ADAS/自动驾驶、云服务等领域,公司预计到2025年,公司可及市场空间(SAM)将达到150亿美元。

2)目前公司在车联网/C-V2X领域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产品应用于全球二十余家车企,份额占比超过90%;数字座舱产品目前已更新至第四代,全球份额占比超过50%;ADAS/自动驾驶芯片预计将于2022年量产上市,近期通过收购维宁尔进一步加强自动驾驶软件能力,并和宝马达成战略合作关系。

3)目前公司在手订单超过130亿美元,FY2021实现收入近10亿美元,公司预计未来5年、10年收入将分别增长至35亿美元、80亿美元。

▍IoT业务:智能手机领域技术有效复制&迁移。

作为公司业务多元化的重要内容,该业务主要聚焦于计算、连接场景,致力于将公司在智能手机领域的计算、基带、射频芯片能力向IOT领域进行复制&迁移,并主要覆盖消费(PC、平板、声频、音频、XR、可穿戴设备等)、边缘网络(移动宽带、无线接入点)、工业(能源、机械手、零售等)等领域,公司预计对应可及市场空间(SAM)为670亿美元,未来3年行业年复合增速有望为17%。FY2021Q4公司IOT业务收入14亿美元(占整体收入比重16.5%)。目前公司已针对平板、PC推出基于ARM架构的计算平台,公司XR芯片亦已切入Oculus、HTC、PICO、爱奇艺等全球主要VR/AR设备。工业领域,公司客户数亦已突破1.3万家,并在音频、边缘网络等领域不断实现突破。

▍QTL业务:中期仍有望维持个位数稳健增长。

1)收费模式:公司QTL业务主要包括固定授权费(license fees)和专利许可费(royalties)两种模式。其中固定授权费是指下游客户需要支付几十万到几百万美元的专利授权使用费用,用于制造或购买芯片;专利许可费是指下游客户,依据应用场景(智能手机、汽车、物联网等)的不同,需要向公司支付不同的费用比例。

2)依据高通在QTL业务的固定授权、专利授权模式,我们测算公司QTL业务营收当前主要来于智能手机等手持终端,2019年4月公司和苹果签订了6年的技术授权合同,短期风险较小。

3)展望未来,我们认为高通公司QTL业务有望保持约3%-8%增速。主要动力来源于5G智能手机ASP提升、IOT&智能汽车等业务拓展等。

▍风险因素:

5G手机出货量不及预期的风险;5G普及速度不及预期的风险;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上游半导体产能供应不足导致公司芯片出货量不及预期的风险;自动驾驶出现严重安全事故导致估值大幅波动的风险;公司授权费率下滑的风险等;反垄断监管等政策的风险。

▍投资建议:

我们持续看好高通在5G、IoT、智能汽车等领域的布局和业绩增长。未来随着5G手机渗透率的提高、IoT连接数的持续增加、车联网&智能驾驶普及率的持续增加,公司料将持续受益。我们预计公司营业收入FY2022-FY2024营收分别为394/435/485亿美元,对应增速分别为17%、10%、12%;预计公司Non-GAAP净利润分别为119/132/149亿美元,对应增速分别为21%、11%、13%,当前股价对应PE(Non-GAAP)分别为17/15/14倍,继续乐观看待公司短期、中长期投资机会。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上市首日涨超150%-下一个特斯拉会是太阳能汽车吗?

作者  |  2021-11-18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内燃机汽车已经被市场冷落,电动汽车正火爆。未来,下一个“特斯拉”会是太阳能汽车吗?

目前太阳能汽车计划已经进入一些汽车公司的时间表,特斯拉正在研发太阳能皮卡Cyber Truck,丰田同样在其Bz4X系列SUV研发太阳能车顶。太阳能汽车开发商Sono Group上市首日大涨154.67%,报38.2美元,总市值来到了26.39亿美元。资本市场用真金白银告诉投资者,太阳能汽车可能会成为下一个新能源车的主战场,甚至会诞生下一个特斯拉。

Sono公司2016年成立于德国慕尼黑的一个小车库里,其使命为“让每辆车都能从太阳能中受益”。 公司计划将其专有的太阳能技术集成到不同类型的车辆中,包括公交、卡车、露营车、火车,甚至船只。目前,Sono公司有全职员工230人,是太阳能电动汽车领域的先驱和技术领导者。

Sono公司包括两大支柱业务。第一,打造太阳能电动汽车 (SEV)—Sion,并开发数字服务;第二,向其他制造商销售其完全集成的太阳能技术。也就是说,Sono通过未来销售其 Sion 乘用车以及将其技术许可给其他汽车制造商来实现技术商业化。目前Sono已经累计获得超1亿欧元融资。

Sono目前正在开发一款名为Sion的车型,这是一款基于智能空间利用概念的家用车,有基于全球统一轻型车辆测试程序 (WLTP) 标准的电池续航里程,续航里程可达305公里,可通过太阳能或传统电源插座进行充电。Sono Sion售价为28500欧元(折合人民币约20.59万元),是为一款较具性价比的纯电车型。

截至 2021 年 11 月 5 日,Sono获得了1.6万份缴纳了预订款项的Sion订单,客户的总净现金流入 4080 万欧元,高于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的净现金流入总额3790 万欧元。这些订单对应净销售额约为 3.4 亿欧元。Sono打算在 2023 年上半年开始开始交付这款太阳能电动汽车。

但其产量的不确定性和市场对太阳能汽车的接受度或许会成为Sono未来发展道路上的巨大障碍。Sono招股书显示,Sion车量产之前,公司目前暂无收入,2021年上半年,Sono亏损2575万欧元,较2020 年同期的983万欧元,亏损扩大161.9%。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三季报发布-百度移动生态回答了这三大问题

作者  |  2021-11-18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11月17日,百度(NASDAQ:BIDU)发布了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第三季度,百度实现营收319亿元,归属百度的净利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50.9亿元,净利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超出市场平均预期。

在百度的业务版图中,除了智能云、自动驾驶等业务的迅猛发展外,作为压舱石的百度移动生态基本盘业务表现也颇有看点。财报显示,百度核心在线营销收入195亿元,继续保持增长。而在流量普遍见顶的移动互联网领域,百度App月活(MAU)达到6.07亿,同比增长12%,日登录用户比例达到79%,创历史新高。

不过,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移动互联网市场,百度移动生态依然需要回答很多问题。比如百度App这样的国民级App,如何在流量红利见顶的互联网下半场不断增长?百度的在线营销业务,除了广告,还能为企业创造哪些独特价值?在互联互通的大趋势下,百度何去何从……也只有回答了这些问题,百度移动生态才能为自己的“长期价值”找到答案。

超级APP如何“反内卷”?

进入2021年,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深陷流量焦虑。

QuestMobile发布的2021半年报告显示,今年6月,移动互联网行业用户规模虽达到历史新高11.64亿,但同比增长放缓,互联网流量红利见顶。即便是抖音也遭遇了增长瓶颈,有报道称,自去年6月抖音公布日活(DAU)过6亿以来,主站DAU并无明显增长。

不过,百度移动用户的增长天花板显然还未到来。财报显示,百度App MAU达到6.07亿,同比增长12%,而日登陆用户比例达到了历史新高的79%。无论用户总量还是用户粘性,都显著提升。

这样的增长还会持续吗?今年10月,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沈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我觉得6亿是我们的新起点而不是天花板,百度的想象空间正在打开。”

沈抖所说的“想象空间”,与百度移动生态大力推进的“服务化”战略密不可分,即从过去的搜索连接信息,到搜索连接服务。在沈抖看来,搜索到了重新定义的时刻,“搜索只能用来获取信息是人们的误解。今天的百度需要理解用户每一次搜索行为背后,真正的需求是什么,然后去满足它”。

据悉,百度每天响应60亿次搜索请求,其中,有明确服务类诉求的搜索就已经超过10亿次,包括查快递、酒旅预定、看电影、购物等。百度的“服务化”就是深耕行业,满足好这些用户的服务需求。

而在此次财报电话会议上,百度方面也表示,作为服务化的重要业务,百度健康聚集了众多的医生、专家,让用户通过搜索直达远程健康咨询。

此外,百度问一问业务也在财报电话会上被重点提及。这是一项“一对一实时咨询”服务,可以用更多元和专业的答案满足用户搜索问题。高考期间,百度推出免费的高考问一问服务,给考生答疑解惑。高考期间,其单日最高服务高考咨询400万轮次,累计为考生及家长提供2400万轮次一对一高考专业咨询服务。

天风证券此前发布的研报认为,百度作为国内主导的搜索引擎企业,拥有强大的精准营销的能力,搜索与信息流的点击计费长期趋势仍将保持稳定。同时,企业能力服务深化将为百度打开长期收入成长空间,而这部分收入将主要体现在非广告收入中。

如何帮数百万企业穿越周期?

今年以来,中央多次强调共同富裕,而要建设高质量共同富裕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基本细胞的中小微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不过,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并非一路坦途。据统计,中国每年约有100万家企业倒闭,平均每分钟就有2家,中小微企业存活5年的不到7%,10年的不到2%。

在这些企业的“死因”中,供需不匹配带来的市场需求疲乏往往是“高发病”。而集成AI和大数据的互联网营销或是提高供需连接效率的重要工具。

2014年,对互联网一窍不通的唐山市玉田县农民陈百万找到百度,希望通过营销为自己研发的手持打码机找到销路。几年来,通过系统的数字化营销体系改造,陈百万的企业成为手持打码机行业第一。致富后的他成立下岗职工培训就业中心,教授市场营销诀窍,累计培训4000多名推销员,带动他们脱贫致富。

老牌叉车生产企业安徽合力,通过百度开启精准、高效的智能营销道路,突破发展瓶颈,销售额突破百亿。如今,百度的人工智能计划还在与安徽合力做进一步对接,为其提供智能搬运解决方案。

像陈百万、安徽合力一样的案例不在少数,百度营销成立20年来,累计服务过数百万的企业。

20年来,百度营销也在不断进化。2019年Q3财报中,百度首次提及托管页。此后其在百度核心营收中的占比不断提高。三季报显示,托管页收入在其在线营销服务收入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至43%。

托管页是百度营销的“新基建”。在用户端,它“让用户在网站上的交易更加安全,并让他们获取更加真实可信的信息”。在企业端,则解决了广告投放客户的数据价值最大化问题,对稳定客户群、拉长服务周期价值很大。

天风证券研报也曾表示,托管页可成为百度深化商户服务能力的起点,帮助管理及优化客户生命周期价值。

互联互通的下一幕在哪里?

互联互通也成为百度Q3财报中的关键词。

今年9月,工信部召开“屏蔽网址链接问题行政指导会”,大力推动互联网平台间的互联互通。工信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赵志国在发布会上称,互联互通是互联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让用户畅通安全使用互联网也是互联网行业的努力方向。

一时间,行业的注意力纷纷投向抖音、微信等平台的开放动作。实际上,百度一直是互联互通的倡导者与践行者。

开放是百度与生俱来的基因,百度搜索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互联网产品。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曾表示:“无论是阿波罗自动驾驶,还是小度助手、飞桨深度学习框架,我们都坚定地推动开源开放,为的是让大家都少走弯路,让整个赛道更宽广,让应用普及更快。”

具体到移动生态层面,百度为了应对日益“孤岛化”的互联网,向互联网用户和伙伴开放百度生态能力和资源,在2018年推出了百度智能小程序平台,组建开源联盟。沈抖曾表示:“智能小程序是国内唯一开源开放的小程序平台,可以让服务开发者一次开发、多平台运行”。

近期,百度的小程序的开放属性也不断吸引智能手机品牌合作,OPPO、VIVO等手机厂商使用百度智能小程序作为其浏览器搜索的落地页。

过去一个季度,百度移动生态还在多个业务层面推进互联互通。

百度健康医典作为百度旗下的科普公益项目,支持第三方权威平台接入,为用户提供更专业的健康知识。另外,百度网盘开放个人云服务能力,连接智能手表、智能音箱、汽车、打印机、路由器等设备,用户不需要再进行反复下载、上传等繁琐操作,就可以让用户的个人数据实现多场景的互联互通。

除了百度对第三方平台的开放外,近期还有消息称,微信和抖音的内容即将向搜索开放。应此消息,百度当天在港股股价一度上涨4.3%。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Copyright© 2007-2023 Tradesma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