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信号 StockWe8 客服微信2号 MaxTrades 客服Telegram号 MeiguM 邮箱 buy@tradesMax.com 电话 (626)378-3637

gold 20 virus

Robert

 

近日,苹果公司(AAPL)与发起集体诉讼的应用软件开发者达成拟定协议,允许软件开发人员向用户提供苹果生态以外的第三方支付方式。这意味着,用户在购买应用软件时,可绕过苹果App Store(应用商店),选择其他替代性或收费更低的支付系统。

长期以来,用户在App Store购买应用软件,苹果都要从中收取30%的抽成,软件开发者和监管机构认为这一高比例的“苹果税”并不合理。据研究公司Sensor Tower的数据,苹果和谷歌应用商店的收入总额高达1110亿美元,其中佣金制扮演了关键角色。另据外媒CNBC的统计,苹果App Store2020年的收入达6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150亿元。

App Store拟定让步新规

橄榄枝未能平息批评

苹果近期在一份新闻稿中公布了App Store的新规则,其中最主要的是以下两条:

一、年收入少于100万美元的企业将继续受益于佣金折扣(15%抽成),至少未来三年内保持不变;规模较大的开发者则需就App购买和App内支付向苹果支付标准佣金。

二、开发者可以使用电子邮件等通信方式与用户共享iOS App之外的支付方式信息。开发者不需要因发生在他们的App或App Store之外的任何购买向苹果支付佣金。相关通信必须得到用户同意,且确保用户有权选择退出。

这意味着,用户在购买应用软件时,可绕过苹果App Store,选择其他替代性或收费更低的支付系统,避开抽成。

苹果此前规定,适用范围内的虚拟商品或服务,必须使用苹果App Store内购买支付,不允许使用其它支付方式,也不允许以任何方式(包括跳出App、提示文案等)引导用户通过应用外部渠道购买。而苹果与开发者的默认分成比例为3∶7,即苹果收取30%,开发者称之为“苹果税”。

但这些新规是否能解决佣金抽成问题,各界说法不一。

苹果表示,在反垄断的压力下,其已经为小型开发者提供了足够的支持,也满足了Spotify 、Epic Games等大公司的一直以来的部分诉求。

但一些公司和技术评论家认为,苹果的新规只是安抚了小型开发者而已,对于想要撬动苹果应用付费地位的头部开发者而言,还远远不够。

例如,瑞典音乐流媒体平台Spotify在与苹果音乐的竞争中处于显着劣势,因为后者不需要提供任何佣金;同样,美国电子游戏与软件开发商Epic Games想要的不仅仅是将客户引到自己网站内的能力。Epic称在两年内向苹果支付了1亿美元的佣金,去年8月,Epic绕开应用商店推出自己的支付平台,使玩家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购买皮肤、游戏币等。此后,苹果和谷歌将其流行游戏《堡垒之夜》(Fortnite)从各自的应用商店里踢出。

不过,苹果的这份新规仍需美国法院的后续批准,且没有公布确切的生效时间。

反垄断呼声高涨

韩国拟立法禁止内购佣金

为对抗应用商店的抽成制度,Epic Games、Spotify、约会软件集团Match等13家应用开发商自去年9月联合成立了“应用公平联盟(Coalition for App Fairness)”组织,目前的成员据称已经有60多家。

应用公平联盟称,苹果此举是“虚假的”,且“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解决问题,只是“为了避免国际监管机构和立法者作出垄断判决而进行的绝望尝试”。因为在苹果App Store内提供竞争性支付选项问题上,软件开发者依旧无法与苹果公司进行任何协商。

2020年6月,欧盟委员会正式宣布对苹果是否违反欧盟竞争法展开调查,主要集中在苹果App Store和支付系统苹果支付(Apple Pay)。欧盟在去年也提出了《数字市场法案》(Digital Markets Act,简称DMA),剑指应用商店的佣金问题。而且不仅是苹果公司,欧盟也支持对其他美国科技巨头的收紧规定,包括限制谷歌等在内的应用商店运营方式。

近日,韩国拟通过立法禁止苹果和谷歌公司向软件开发商收取应用内购买的佣金,这是主要经济体对内购抽佣的首例禁止性立法。自2020年年中以来,韩国立法者就一直在考虑一项名为“反谷歌法”的电信商业法修正案,主要针对具有主导市场地位的应用商店运营商。

苹果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该法案如若通过,用户的购买行为将难以管理,“从其他来源购买数字商品的用户将面临欺诈、隐私被泄露的风险”,而谷歌暂未置评。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股投资网财经APP获悉,周一美股盘后,Zoom(ZM)公布了其截至2021年7月31日的2022财年第二季度财务业绩。财报显示,该公司Q2营收10.21亿美元,分析师预期为9.99亿美元,上年同期为6.64亿美元,同比增长54%;在GAAP会计准则下,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3.17亿美元,上年同期1.86亿美元,同比增长71%。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每股基本收益为1.07美元,上年同期为0.66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为1.04美元,上年同期为0.63美元。

毛利润7.60亿美元,上年同期为4.71亿美元。GAAP会计准则下,运营利润2.95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88亿美元;运营利润率为28.8%。

在关键的用户指标方面,截至二季度末,雇员超过10人的客户数量同比增长36%至50.49万;在过去12个月,为Zoom贡献超过10万美元收入的客户数量同比增长131%至2278;雇员超10人的客户过去12个月净美元扩张率连续13个季度超过130%。

展望未来,Zoom预计2022财年第三季度,总营收为10.15-10.20亿美元,非GAAP会计准则下摊薄后每股收益1.07-1.08美元。预计2022财年全年总营收为40.05-40.15亿美元,此前预期为39.8-39.9亿美元;非GAAP会计准则下摊薄后每股收益4.75-4.79美元,此前预期为4.56-4.61美元。

截至发稿,该股盘后跌12.26%,报304.88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Yandex(YNDX)将以10亿美元现金收购优步(UBER)在其食品科技、快递和自动驾驶业务中的全部股份。

根据当地时间周二的一份声明,俄罗斯互联网巨头Yandex将拥有Yandex.Eats、Yandex.Lavka和Yandex.Delivery三大业务100%控股权,以及一家经营汽车和无人机的初创企业的全部股权。

据了解,两家公司的董事会都批准了这笔交易,预计交易将于今年年底之前完成。

一年多来,新冠疫情刺激了俄罗斯外卖和食品服务市场的快速增长,Yandex则一直在寻求收购优步的股份。该行业吸引了来自各行竞争对手的大量投资,包括在线零售商Ozon Holding Plc(OZON)和俄罗斯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

作为交易的一部分,Yandex还将把其与优步共同运营的以叫车和拼车服务为主营业务的合资企业持股比例从66.5%提高到71%。这家俄罗斯公司还将获得为期两年的看涨期权,以最高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优步在该业务中的剩余权益。

Yandex在声明中表示:“Yandex希望通过更紧密的服务整合和简化管理流程,加快在日益增长的电子商务和食品科技领域的业务发展步伐。”

2018年2月,优步将其在俄罗斯及周边国家的业务与俄罗斯互联网巨头Yandex合并,这些业务的估值在当时达到38亿美元。自交易达成以来,这家合资企业将业务扩展到了送餐、快递和自动驾驶汽车等其他领域。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大家可能都看过科幻电影中在城市上空自由飞行的航空器,而现实生活中,这项科技已经成为现实。亿航智能(EH)便是这种智能自动驾驶飞行器的生产商和运营商。

美股投资网财经APP了解到,8月25日,亿航智能公布了其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第一季度与截至2021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财报显示,该公司Q1及Q2总营收共3514.1万元(人民币,下同),毛利润共2279.3万元。值得一提的是Q1和Q2公司的毛利率均在60%以上,其中Q2毛利率高达68%,较去年同期提高10.4个百分点,创下季度历史新高。

除此之外,作为全球领先的智能自动驾驶飞行器科技企业,亿航智能持续增加研发投入,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上半年研发费用达5962.3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2.67%。

大量的研发投入,导致公司目前并未盈利。实际上亏损是全球UAM行业企业面临的共同话题,究其原因在于营业费用,特别是前期研发费用占比巨大,且不可避免。不过随着UAM行业的不断兴起,营收的逐步扩大将很快覆盖掉相关费用并实现盈利。

千亿UAM蓝海市场,获大量资本看好

UAM的英文全称为Urban Air Mobility,中文全称为城市空中交通,同时也属于无人机的一个细分领域。根据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对UAM的定义,我们可以总结出UAM的主要特点:新型智能飞行器、城市环境、低空飞行、安全高效、用于载客或载物。可见,UAM与传统意义上大众理解的消费或行业无人机市场存在显著不同,更贴近交通与航空产业。

毕马威估算2020年全球UAM产业规模到达53亿美元,并预测其将在2030年扩大到152亿美元的规模,UAM产业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1.33%。摩根士丹利预测全球UAM市场规模将于2040年达到1万亿美元,2050年将增长到9万亿美元。面对千亿级甚至万亿级的未来新兴产业,全球已有多家国际知名公司(不仅UAM产业)启动相关UAM创新计划。国际资本市场也对UAM未来十分看好,给予超高估值,例如:美国Uber公司的Elevate战略项目,虽然Uber于2020年已将该项目出售给了Joby Aviation,但它确实成功帮助Uber在2019年5月10日纳斯达克IPO上市并达到了800亿美元的超高市值,而同期上市同样运行互联网出行服务的Lyft却只有230亿美元的IPO 市值。

在创新理念和趋势驱动下,截止到2019年底,世界上已有超过200个直接设计和研究开发电动垂直起降(eVTOL)的整机方案项目在开展,这些创新飞行器除了电力驱动、垂直起降的基本功能设定之外,还要具备自动驾驶的能力以适配未来自动化的空中交通出行应用场景。

在这些大资本的引领下,亿航智能和Joby先后在美股挂牌上市,Archer和Lilium计划第三季度借壳上市。

虽然对于UAM何时到来的问题引起监管机构、企业等不同主体的广泛讨论,但是业界尚无统一的定论。而随着市场日益成熟,根据NASA发布的UAM行业成熟度(UML,UAM Maturity Level)预测,2021年左右自动驾驶飞行器可以实现在指定区域内部进行认证测试或者操作演示,而NASA空中出行项目经理Davis Hackenberg进一步预测在2028年至2030年,自动驾驶飞行器可以在中等密度空域内实现商业化应用。而放眼全球eVTOL厂商,目前唯一真正做到自动驾驶载人飞行的公司只有中国的亿航智能一家。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我国开始进行低空飞行试点,意味着国内的UAM行业将迎来快速的发展。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据国家民航局消息,湖南成为我国首个全域低空飞行试点省份。湖南将在3000米以下低空空域进行航空器监视通信覆盖、低空空域监管、低空空域运行管理等方面积累经验,为全国低空开放提供理论依据。空域限制是制约通用航空发展的主要原因,此次开放省级低空空域是有史以来突破规模的一次,是后续国内全面开放低空空域的前奏,通用航空进入新发展阶段,随着国内低空空域的放开,国内的UAM市场空间也将被快速打开,国内实现中等密度空域商业化时间或早于2028年。

市值不到Joby的20%,被市场严重低估

就目前的UAM企业来看,亿航智能是全球为数不多实现量产销售的eVTOL公司,并且在技术和成本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因此理应给予其高估值。但是截至最新发稿时间,亿航智能估值仅仅14亿美金,而刚上市不久的Joby却高达79亿美金。

在技术产品方面,亿航智能走自动驾驶路线,目前最主要的两款载人级飞行器,互为补充,围绕城市内和城市间提供全面的空中交通解决方案:一个EH216,多旋翼,载重220公斤可搭载2名乘客,续航35公里,用于市内中短途通勤,更类似于空中的士,并且在今年1月份EH216型号合格证申请已经被中国民航局正式受理,亿航预计在未来4-6个月内有望完成型号合格审定工作,或将成为其爆发增长的重要拐点;另一个VT30,则采用垂直起降多旋翼和固定翼的复合翼结构,可搭载2名乘客,设计航程达300公里,用于城际间长航程空中交通,更类似于城际公交。

而成本方面,Joby的目标成本为130万美金一架,而从亿航智能的财报中不难算出,其EH216现阶段的成本远低于Joby,预计在规模量产后的成本将比Joby更低,还不需要飞行员,且整体占地面积远小于Joby,在地面和空间资源均十分有限的城市环境中,更加方便灵活部署和存储,并且最大限度地利用城市内现有的基础设施。

从性价比来说,亿航智能远胜于Joby。除此之外,亿航智能的冗余度也更高,安全性应更好。不过,就目前而言,亿航智能速度没Joby快,载客量也没Joby多,但亿航智能的设计已经足够满足城市空中交通的场景了。

值得一提的是,亿航智能云浮生产基地已于6月底投入运营,是全球首家开始进入量产的UAM企业。总建筑面积约24000平方米,覆盖了自动驾驶飞行器的主要生产流程,从核心组件以及碳纤维复合材料机身的生产加工,到自动驾驶飞行器的整机组装以及飞行测试等各类特定的生产区域与环节。初期年产能为600台载人级自动驾驶飞行器。

而Joby预计从2021年至2024年,也就是从大规模审定工作开始到取得适航证并完成生产线建设,资本支出预计为8.5亿至9亿美元。

通过与Joby对比后不难发现,亿航智能在这些上市或即将上市的企业中综合能力排在前列,但市值却不到Joby的20%,即使亿航智能在估值上与Joby持平,较当前仍有极大的上升空间。

聚焦核心业务的同时,升级成为UAM平台运营商

古人云“宜将剩勇追穷寇,莫要沽名学霸王”。作为UAM的领军者,亿航智能并不甘于UAM的生产商,而是在聚焦核心业务的同时转型升级为UAM平台运营商,目标是成为全球第一个商业化运营城市空中交通的公司。

在2020年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上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胡华智表示,亿航将聚焦载人和物流产品的研发与运营,实现由“制造商向运营商”的升级。接下来将聚焦在空中交通核心业务层面,专注载人和物流产品的研发,对空中媒体、智慧城市管理等与载人和物流服务关联性小的业务进行剥离,逐步外包给亿航的合作伙伴。

亿航这一看似“壮士断腕”的决定,源于对自身技术和行业发展前景的自信。

在今年4月的2020年第四季度业绩电话会上,亿航正式宣布了 “空中交通百线计划”,作为亿航向空中交通平台运营商战略迈进的重要举措。该计划预计在2年内开辟100条空中交通航线,定位新型空中交通模式,包括跳岛、低空旅游和郊区接驳等多种应用场景。计划初步重点将放在中国粤港澳大湾区,并逐步扩展到中国其他地区。

在2021年第二季度业绩电话会议上,亿航表示目前已锁定 15个自营运营点,和 21个客户运营点,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同时正在努力通过优化生产,加快完成认证流程,为大规模试运营做好准备。并且,亿航管理层表示目前已经构建了一支专业的UAM 运营团队,吸引了来自各大领先航空、交通和科技企业的优秀人才,包括空客、海航、香港快运、香港航空、中信海直、宝马、IBM等。

切入应急消防,解决城市高空消防痛点

商业化应用场景的选择与设计,将会是头部UAM企业抢占市场的影响因素之一。包括Lilium、Volocopter和刚刚上市的Joby在内的一众企业,大多专注于载人或物流空中交通,应用场景较为单一。而亿航智能则选择在空中交通和智慧城市两条赛道上齐头并进,近期频频发布其旗舰机型216消防版的相关演练动态,从应急消防角度切入到智慧城市的建设领域,长远来看拥有更大的延展性和可塑性。

资料显示,中国的高层建筑数量可能是世界上最多的,有近35万座高楼建筑高度达24米以上,更有6000座超高层建筑高度达100米以上。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统计,2020年中国发生高层火灾8348起,同比增长19.7%。《中国消防》杂志社调查数据表明,2019年全国接报火灾23.3万起。其中,高层建筑发生火灾6974起,同比上升10.6%。

可见,高层消防是全球范围的一大消防难题,也是城市消防的痛点,发展无人机消防应急迫在眉睫。事实上在去年11月的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收集转办部分意见建议情况的通报中,就明确提出了发展无人机消防应急运用的要求和建议。

亿航智能空中消防应急解决方案结合亿航216(消防版)和自主研发的智能指挥调度系统,集勘测、灭火、救援、应急管理为一体,为高层建筑消防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也是全球首个大载重智能空中消防应急解决方案。

据悉,亿航智能专门应用于高层建筑消防灭火的EH216F自动驾驶飞行器,成功于今年7月通过中国国家消防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技术检验,证明其符合检验中心消防无人机的标准和要求,或将进一步推进亿航智能在消防商业市场的认可和采用。

UAM已然是数字经济的下一个风口,而2020年的新冠疫情加速了全球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推广,作为数字经济领域的国际先行者和领导者,我国的UAM建设有望在城市多元化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等方面形成创新示范。城市交通的数字化是整个数字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正处于全面繁荣数字经济的战略机遇期,UAM运行概念恰逢其时,它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出行方式和社交方式。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数字经济基础,给UAM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提供了更多可能。

综合来看,凭借技术、产品优势以及产业链的整合平台与先发优势,在千亿甚至万亿的UAM领域里,亿航智能将继续推动引领行业发展,并充分享受行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可以说亿航智能是当前非常值得投资的标的,一方面享受公司成长的红利,另一方面公司当前估值被严重低估,存在极大的估值修复空间,从而实现戴维斯双击。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苹果公司(AAPL)为iPhone增加的卫星功能将重点集中在紧急情况,允许用户向急救人员发送短信,并报告在没有手机信号覆盖地区发生的事故。

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公司正在开发至少两项相关的紧急功能,这些功能将依赖卫星网络,旨在新款的iphone中发布。据媒体报道,苹果公司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卫星技术,其团队至少从2017年就开始探索这一概念。在TF国际证券分析师Ming-Chi Kuo指出这款手机可能会使用全球星(GSAT)的频谱之后,有关下一代iPhone将具备卫星功能的猜测本周进一步升温。

这让人猜测,iPhone将成为类似卫星电话的东西,使用户从对手机网络的依赖中解放出来。但据这位知情人士称,苹果的计划最初的范围比较有限,主要重点还是帮助客户处理危机场景。

另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尽管下一代iPhone可能具备卫星通信所需的硬件,但这些功能在明年之前不太可能准备好。在发布之前,这些功能也可能发生变化或被废弃。

苹果公司的一名代表拒绝置评。

据了解,第一个功能被称为卫星紧急信息,当没有手机信号时,用户可以通过卫星网络发送紧急服务和联系信息。这一功能将作为第三方协议整合到Messages应用程序中,与标准的SMS和iMessage并列,并以灰色的消息弹窗出现,而不是绿色或蓝色。第二个功能是利用卫星网络报告重大紧急情况,如飞机失事和沉船。

这款在苹果内部代号为Stewie的卫星短信工具将限制短信的长度。即使是开启了免打扰设置情况下,短信也会自动发到紧急联系人的手机上。一项计划中的设计是让用户通过输入“紧急SOS”来发送信息,用户通常会在这里边输入联系人的名字。除了发送短信,这项服务最终可能还能处理一些通话。

这一功能将对在山区或偏远湖泊等4G或5G可能无法实现覆盖的地区非常有用。作为更广泛计划的一部分,苹果甚至考虑最终部署自己的卫星,但这一功能可能依赖于现有的网络。第二个选项专注于让用户报告危急情况。手机会询问正在发生什么紧急情况,比如是否涉及汽车、船只、飞机或火灾。

该系统还能获取更具体的信息,比如一个人从船上掉下去或一艘船沉没了。它会询问用户是否需要搜寻和救援服务,是否涉及可疑行为或武器,以及是否有人受伤。

其次,当使用紧急服务时,该功能可以发送用户的位置和Medical ID;Medical ID是Health应用程序中的一张虚拟卡片,上面有用户的病史、年龄、药物以及身高和体重等信息。它还可以通知用户的紧急联系人。

目前还不清楚该系统将接入哪些紧急服务或供应商。这套功能将与Garmin inReach设备竞争,后者允许用户通过卫星网络发送短信息或SOS。

当然,这两个功能都取决于卫星的可用性和当地的法规。并不是每个国家都能使用,苹果还创造了一种功能,通过引导用户在户外时,朝着某个方向走,以帮助iPhone连接到卫星。但对该功能的测试表明,连接到网络也不总是即时的,有时可能需要一分钟才能连上。

为了连接卫星,苹果需要一种特殊的芯片。虽然该公司正在开发自家未来几年可以使用的定制手机调制解调器,但它仍计划在近期使用高通公司(QCOM)的调制解调器。

全球星此前曾表示,已与一家未透露身份的公司签署了一项协议,以开发一项新服务。一些人现在认为,这一披露证明该公司是苹果的合作伙伴。

知情人士称,苹果没有与Globalstar的竞争对手Iridium Communications Inc。在这一项目上合作。行业分析师Tim Farrar表示,另一家卫星公司Omnispace LLC尚未承诺构建支持此类服务的系统。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检验检测认证机构DEKRA德凯是亚马逊Alexa内置设备授权测试实验室(ATL)和授权安全实验室(ASL)。日前,DEKRA德凯广州、苏州和深圳实验室正式加入亚马逊Alexa内置设备授权测试实验室(ATL)网络,与DEKRA德凯香港、韩国首尔、日本横滨及西班牙马拉加实验室共同为Alexa内置设备制造商提供测试与评估服务,以确保其产品符合亚马逊Alexa语音服务(AVS)的质量和安全要求。

DEKRA德凯亚太区执行副总裁Mike Walsh先生表示:“DEKRA德凯广州、苏州和深圳实验室已成为亚马逊Alexa内置设备授权测试实验室(ATL),对此我们非常高兴。通过我们的专业知识和快速扩张,DEKRA德凯在全球和亚洲市场拥有最广泛的授权测试实验室网络,这可以让我们与客户更为密切,并为客户提供更多本地化服务。DEKRA德凯为物联网(IoT)产品提供了全面的一站式测试与认证服务,包括全球移动和无线技术业务。”

Alexa是亚马逊语音云服务,它已经应用在一亿多台亚马逊设备以及第三方设备上。通过Alexa,用户可以构建自然语言体验,并获得一个更加直观的交互方式。作为Alexa语音服务(AVS)的授权测试实验室(ATL),DEKRA德凯将依照亚马逊的要求对产品进行测试,来保障产品的声学、音乐、功能以及用户体验(UX)。实验室也会根据AQT(Alexa Qualification Tool)报告和手册清单的要求,生成测试结果并上传给亚马逊。与此同时,DEKRA德凯也被授权在西班牙马拉加实验室进行安全测试,为AVS内置设备制造商提供安全评估报告。

DEKRA德凯的全球化服务网络将协助相关制造商主动发现并解决其设备中的潜在安全问题,并为产品发布后的安全修复做好准备。AVS设备包括智能扬声器、智能屏幕、电视、机顶盒、可听设备、可穿戴设备、蓝牙扬声器、亚马逊呼叫/信息/公告的集成设备、多房间音乐系统(MRM)以及集成AutoSDK的汽车设备等等。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苹果和谷歌的抽佣时代或将结束。

近期,韩国立法者正在考虑一项名为“反谷歌法”的电信商业法修正案,主要针对具有主导市场地位的应用商店运营商。该法案原定于8月25日进行最终投票,后据报道,最终投票暂时推迟到8月30日举行。

长期以来,苹果和谷歌通过应用内购买抽成从开发者手中分走了大块蛋糕,也招致了诸多讨伐。据不完全统计,已有美国、欧盟、俄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启动对苹果或谷歌的反垄断调查。

8月27日,苹果宣布修改App Store协议条款,将允许开发者把苹果生态系统之外的其他付款方式告知用户。但暂未公布生效时间。

韩国的法案能通过尚是未知数,苹果已经主动出招。受访专家则表示,过去监管机构往往从数字税、隐私、垄断等角度进行规制,这场韩国与苹果、谷歌的博弈给执法又新增了一条途径。若法案通过,未来对于平台抽佣,各国都可以尝试推进立法。

韩国或创首例立法禁止平台抽佣

近日,韩国拟通过立法禁止谷歌和苹果公司向软件开发商收取应用内购买的佣金。

自去年年中,韩国立法者就一直在考虑一项名为“反谷歌法”的电信商业法修正案,主要针对具有主导市场地位的应用商店运营商。该法案原定于8月25日进行投票,若被通过并启动,韩国将成为首个禁止科技巨头对应用内购买抽佣的主要经济体。

最终投票暂时推迟到8月30日举行。

谷歌尚未对此置评。

苹果在一份声明中回应,该法案“将使从其他来源购买数字商品的用户面临被欺诈的风险,损害他们本应享有的隐私保护,且让商品购买的管理变得困难”。苹果相信,因此造成的用户对App Store购买的信任将下降,将导致韩国近50万开发商的利益受损,他们依托于苹果平台迄今收入已超过8.5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74亿元)。

然而,就在两天后,8月27日,苹果宣布修改APP Store的规则,将允许软件开发者把苹果公司生态系统之外的其他付款方式告知用户,作为一桩集体诉讼拟和解方案的内容之一。

苹果税实行已久。2017年,苹果正式提出虚拟货币打赏为应用内购买,必须走苹果渠道,苹果从中提取30%收成。

去年,谷歌也宣布将在应用商店Google Play中向开发者强制收取30%应用内购抽成。“谷歌一直强迫游戏应用开发者使用自己的支付系统,并且希望将其政策拓展到音乐或网络卡通等其他应用程序。”韩国互联网公司协会(Korea Internet Corporates Association)总经理权世华表示,如果韩国的法案成真,开发商将可以选择使用其他独立的支付系统。

全球智能手机两大操作系统在“应用商店税”上的保持一致,让开发者对应用生态系统双头垄断担忧加剧。苹果和谷歌在抽成上面临的压力不止于韩国。欧盟去年提出了《数字市场法案》(Digital Markets Act,简称DMA),剑指应用商店佣金。这些规定旨在影响大公司,但一些欧洲议员支持收紧规定,以专门针对美国科技巨头。

今年8月初,美国两党参议员提出了一项法案,限制对市场施加过多控制权的公司的应用程序,包括苹果和谷歌。

抽成的巨大利益蛋糕

尽管苹果最新的App Store政策同意,开发者可以使用电子邮件等通信方式给用户提供iOS App之外的支付方式信息,并且这些渠道的用户购买行为不需要向苹果支付佣金。但开发者不能直接通过应用程序来完成交易,相关行为需得到用户同意,且确保用户有权选择退出。

而且,所有这些条款需要等到法官批准生效,目前暂未公布生效时间。

至于韩国,因法案的最终投票被推迟,能否通过尚有疑虑。“目前来看,韩国的经济体量和市场规模还不足以撼动谷歌和苹果。”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告诉美股投资网分析师。

一旦韩国立法通过,对苹果造成的影响会高于谷歌。盘和林解释,这是由于谷歌操作系统安卓的开源性,韩国安卓手机制造商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可能会在安卓的基础上开发UI(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用三星自己的套件替代谷歌套件(Google服务框架、Google play商店和Google Play服务)。而苹果的闭源策略一般是全球一体化,不可能单独为韩国用户制定规则,所以苹果有可能退出韩国市场。

一直以来,苹果税和谷歌税都是两家公司的巨大利益蛋糕。

单就韩国市场而言,其去年发布政府报告显示,Google Play商店2019年的收入就已接近6万亿韩元(51.5 亿美元)。

移动应用分析机构Sensor Tower的数据则显示,2020年全球应用程序消费额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Google Play商店的收入为386亿美元,相比2019年增长了30%。苹果App Store的收入则超过700亿美元,同期增长达30.3%。

无论是谷歌还是苹果的财报,都并未将应用商店的营收单列一项披露。但在去年6月,苹果罕见地公开了这一数据,仅2019 年App Store便在全球创下 5190 亿美元的款项和销售额。据彭博智库Bloomberg Intelligence的统计数据,2020年App Store服务营收168.45亿美元,占比苹果总服务营收的30%。

今年3月,谷歌决定对每位开发者一年内前100万美元的抽成降低至15%。此前,苹果也宣布将针对年收入不足100万美元的小型企业和独立开发者,把苹果税从30%降低到15%。在此次App Store更改的政策中,苹果还承诺在至少未来三年内,保持现有小型企业享有的佣金折扣不变。

然而,Sensor Tower的一份报告中预计,谷歌和苹果下调抽成比例对应用商店收入影响不到5%。按照15%的抽成比例计算,谷歌Google Play去年收入将损失5.87亿美元,约为116亿美元总收入的5%;同样地,苹果去年App Store收入将会减少5.95亿美元,约为去年217亿美元总收入的2.7%。

“苹果税和谷歌税的征收并不合理,尤其是抽成比例还较高。从开发者手中分走了大块蛋糕,从而让他们的积极性下滑,阻碍了全球智能手机应用的发展,甚至阻碍了物联网的发展。”盘和林表示,尽管谷歌安卓系统并未阻断其他应用商店,而在苹果iOS系统的设备上,用户只能从App Store单一渠道下载应用,但苹果税和安卓税并没有本质不同。

安卓系统的开源性让谷歌仅能从套件中收取费用,除对于如我国这般,使用安卓系统却不使用谷歌套件的可以不被抽成外,谷歌在国外依然利用了其套件的粘性,通过AOSP(安卓开放源代码项目)来获取抽成。而且,近年谷歌的闭环已经收紧,用户在谷歌应用商城购买APP的支付手段被限定,也相当于闭环垄断的手法。“这实际上破坏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利用了市场地位进行不正当竞争,亟需遏制这种趋势。”盘和林说。

多方反垄断讨伐

向苹果和谷歌倾斜的利益天平另一端,是不满积蓄的应用开发商,摩擦已多次发生,垄断的质疑呼声渐大。

2019年3月,瑞典音乐流媒体平台Spotify向欧盟提起对苹果的反垄断控诉,称其必须使用苹果的应用内购支付并向苹果支付30%的抽成,苹果还限制应用开发商告知用户其他支付方式。Spotify认为这是苹果对自家音乐流媒体服务Apple Music的竞争对手进行不公平限制。

为对抗应用商店的应用内购抽成制度,游戏开发商Epic Games、音乐流媒体平台Spotify、约会软件Tinder母公司Match集团等13家应用开发商自去年已联合成立了一家叫“应用公平联盟(Coalition for App Fairness)”的非营利组织。

其中主力军Epic Games更是因旗下热门游戏《堡垒之夜》绕开应用内支付系统,提供直接付款渠道,而被苹果和谷歌双双下架。Epic Games随后怒而将两方都推上被告席。今年5月,Epic Games与苹果持续数周的反垄断之争显示,该游戏开发商在两年内向苹果支付了1 亿美元的佣金。

2020年3月,日本电商平台乐天株式会社(Rakuten)旗下子公司电子书阅读器Kobo也向欧盟投诉在苹果设备上的电子书交易被抽成30%,而苹果自己的电子书产品Apple Books却不用面临所谓的抽成。为了避免向苹果缴纳佣金,Kobo用户只能被迫在网站购买电子书。

加入讨伐队伍的还有为苹果税和谷歌税买单的用户。

2月2日,中国上海一苹果用户以“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纠纷”为由,将苹果公司、苹果电脑贸易(上海)有限公司起诉至法院,要求苹果公司赔偿10万元。

原告诉称,在苹果App Store购买应用产品只能选择Apple Pay支付,且由于开发者需要向苹果支付30%的“苹果税”,应用产品价格要高于通过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等国内常用渠道的支付。

5月11日,苹果在英国遭遇了集体诉讼,导火索同样是“苹果税”。苹果被指控向近2000万英国用户收取过高的App Store购买费用。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美国、欧盟、俄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启动对苹果或谷歌的反垄断调查。

欧盟尤甚,2020年6月16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宣布对苹果是否违反欧盟竞争法展开调查,主要集中在苹果应用商店App Store和支付系统苹果支付Apple Pay。同年9月24日,欧盟委员会在一项声明中提到了正在考虑出台一项新规,要求苹果的NFC支付场景向PayPal等竞争对手开放。今年4月30日,欧盟又对苹果发起反垄断调查,直指“苹果税”,认为其拒绝更加便宜的软件上架,让消费者失去选择权。

目前,反对两大巨头抽佣的国家和地区往往从数字税、隐私、垄断等角度入手监管,尚未有针对应用内购买抽成的具体禁止性立法。

盘和林分析,苹果和谷歌长期处于反垄断的高压态势,但各国对于新兴经济下的新业态缺少立法准备,政策出台也需要时间成长,原来的反垄断法规已不太适用。韩国的法案为大型跨国科技公司的反垄断执法又新增了一条途径。立法的副作用也可能被考虑,毕竟当前全球手机操作系统缺少选择,不是iOS就是安卓。

“这是一场博弈,韩国和苹果、谷歌的博弈。对于市场,总归是有人站出来说‘不’。如果立法通过,则带了个好头,未来对抽佣,各国都可以尝试推进立法。”盘和林说。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强生(JNJ)仍有可能通过拆分成两家公司来降低滑石粉致癌诉讼带来的高额赔偿成本。长期以来,强生公司一直受困于30000多起因滑石粉产品中含有石棉导致消费者致癌的法律诉讼,潜在的法律责任可能涉及几十亿美元的巨额赔偿。

最新公开信息显示,美国破产法官Laurie Silverstein拒绝阻止强生公司采取与石棉负债和给予该公司前滑石供应商的赔偿合同相关的企业重组行动。

Silverstein周三就强生的供应商Imerys Talc破产案举行了听证会。并裁定Imerys Talc的债权人没有证明强生违反了允许公司在法庭上重组的规定。

原告律师希望法官Laurie Silverstein发布针对强生的限制令,这起法律冲突的不同寻常之处在于,原告律师要求法官禁止强生采取公司律师表示尚未决定是否采取的措施。

法官Laurie Silverstein认为,作为Imerys破产案的一部分,她从法律上禁止强生进行一项可能导致剥离滑石粉债务的假想未来重组是不恰当的。她表示,如果强生决定以Imerys认为有害或不合法的方式分割其滑石责任,Imerys可能会对强生采取法律行动。

此前,强生已经受到多项诉讼判决的打击,其中包括4名声称滑石粉导致其在2020年被诊断出癌症的患者获得了强生支付的7.5亿美元的惩罚性赔偿。然而,这并不是强生在滑石粉问题上面临的重重困境之一。

2018年,陪审团支持一名被诊断患有间皮瘤的老年妇女,认为其患病与使用了强生的滑石粉产品有关,该妇女获得了超过2100万美元的赔偿。同年,陪审团裁定该公司的滑石粉产品导致了卵巢癌,强生被要求对22名妇女及其家人作出了近47亿美元的赔偿,其中6名原告死于这种疾病。

该案件的受害者声称他们因强生婴儿爽身粉中的受污染滑石而生病,他们指责该公司密谋利用德克萨斯州的一项法律进行重组。

根据美国德克萨斯州法律体系中的“分拆合并”规则,该公司将有能力实现这一目标。这种“合法”的操作允许公司拆分为至少两个不同的实体。如果强生新分拆的、基于滑石粉业务的实体公司申请破产,就可以减轻诉讼带来的损失。“这一策略在法律专家中被称为德克萨斯州的两步破产法,这也是近年来其他公司在面临与强生类似诉讼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手段。”

强生从未表示计划将重组作为其法律战略的一部分,但原告律师也无法阻止强生实施这种破产的决定。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近日,包装生产商Amcor Plc(AMCR)首席执行官Ron Delia表示,目前,塑料生产商根本无法满足饮料瓶的需求。

虽然Amcor正在增加产能,但由于高需求和低供应,其努力似乎无补于事。根据欧睿信息咨询公司(Euromonitor)的数据,今年硬塑料瓶包装饮料的销量预计将增长3.5%。这比去年的快速增长有所下降,但仍高于疫情前的水平——足以超过行业满足订单的能力。

Delia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每家公司都面临短缺问题,整个行业的产能已经耗尽。”Amcor是北美饮料行业的主要瓶子供应商,但其原料依赖于塑料生产商。

Delia称,制造塑料组件的工厂仍然受到海湾地区冬季风暴的持续影响。

美国国家PET容器资源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PET Container Resources)执行理事Darrel Collier表示,他不知道存在普遍短缺的情况,但该行业“仍在赶上日益增长的需求,并了解‘新常态’”。他表示,一些“孤立的或情境性的需求问题”可能是高需求和物流约束的结果。

由于缺乏卡车司机、港口关闭和其他与疫情相关的延误放缓了运输速度,北美及其他地区的公司今年受到了货运成本上升和物流瓶颈的冲击。

自8月17日公司公布季度财报以来,Amcor股价已上涨约5%。该公司此前曾表示,它已经能够应对“原材料成本急剧上升和供应紧张的问题”。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据报道,英伟达(NVDA)近日结束了对初创公司DeepMap的收购,以支持其自动驾驶汽车技术。DeepMap是高清地图解决方案的制造商,据悉,该交易的财务条款没有披露。

自动驾驶车辆依赖于车辆在其周围环境中的精确定位,而准确的定位取决于不断更新的地图,实时反映道路状况的变化,如封闭的车道或施工。当英伟达整合DeepMap的技术后,就会获得更加精确的数据,帮助汽车更好地确定自己在道路上的位置。

英伟达汽车部门副总裁兼总经理Ali Kani表示:“DeepMap有望拓展我们的地图产品,帮助我们扩大世界范围内的地图业务规模,并加强我们的全自动驾驶技术。”

DeepMap联合创始人James Wu和Mark Wheeler曾经效力于谷歌、苹果和百度,该公司可以使用Nvidia Drive的软件平台,借助空中升级技术将自己的地图迅速部署到无人驾驶车队中,而不必使用太多数据存储空间。英伟达还将为DeepMap投资建设新的能力。

据了解,英伟达于今年6月首次公布了收购DeepMap的计划。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Copyright© 2008-2025 Tradesma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