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企业3D Systems,代号DDD 的ChefJet、Nautral Machines创造的Foodin、BeeHex的Chef3D,不同的3D食物打印制造商都陆续推出了自己的创新产品,这些食物打印机可以制作出巧克力、意大利面、糖果甚至更多的其它美食,拥有着无限的创造力。
然而,3D食品打印的最初结果并不理想,因为这些食物印刷品大多是用糖糊制成的,并不适合食用,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特别是FDM的出现,便很快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现在,你可以用这些3D食品打印机做糖果、巧克力、甚至是真正日常的饭菜。
3D打印机的主要优势体现在设计的自由性上,它能够被广泛地运用于其它领域,事实上,3D打印机能够创建出传统方法难以制造的复杂形状,这同样也成为了3D食品打印的优势。
最初,大多数尝试食品制造的机器都是修改过的FDM打印机,今天,我们已经有了专门生产精致美味的3D食品打印机,但是我们不禁想问,这种3D食品打印技术的未来会是怎样?它又能真的彻底改变我们做饭和吃饭的方式吗?
最初,3D食品打印在太空上的运用
2006年,美国宇航局开始研究3D打印食品,一些人把这个项目称为3D食品打印的起源。
直到2013年,美国宇航局开发了另一个高级食品研究项目,3D食品打印才真正被运用。当时,美国宇航局的项目任务其实很简单:如何能为执行高空作业的宇航员提供更加健康方便而美味的食物?通过与BeeHex公司的合作,他们联合研发了Chef3D——能够打印披萨的3D机器,操作十分简单,披萨只要放进机器的烤箱就行。
总之,在航天飞行中运用3D食物打印的目的是为了让宇航员的太空生活更加愉快舒适,即使是面对很长的飞行任务,宇航员也不用担心。美国宇航局看到了这项新技术的优势所在,目前太空旅途中的食物单调而乏味,宇航员们没有更多的其它选择,而3D食物打印可以丰富食物的种类和口感,对宇航员的吸引力更大。
回到地面世界,我们可以看到在食品工业中,许多公司已经意识到了这一新的发展机遇,开始使用这项技术,糖果、巧克力、意大利面、蔬菜混合物等,食品公司正利用3D食物打印技术生产出各式花样的食品。
为什么要选择3D食品打印?
如果你在超市可以买到同样的食品,甚至可以自己做,那你为什么要把精力放在这项新技术上呢?
确实,对人们来说,3D食品打印是一项相对较新的技术,打印食物因为鲜为人知,所以人们往往会选择拒绝这种食物。
我们采访到了来自Natural Machines(Foodini 3D食品打印机制造商)的CEO兼联合创始人Lynette Kucsma,她说她第一次接触3D食品时也是这个反应,虽然它和普通加工过的包装食品看上去并无两样。
Lynette解释说,“如果你吃的食物来自被送入超市、包装完好的食品制造商,实际上就是在吃3D打印食品。”事实上,3D食品打印与食品制造商的工作原理类似,食物可以通过机器直接进入模具,然而,当你自己有了3D食品打印机,你可以随心所欲地决定要用什么原材料来制作。
Lynette还特意强调了3D打印食物带给食品的更多可能性,发明创新机器的实验研究员Jonathan Blutinger也同意Lynette的观点。
毋庸置疑,这项技术确实能创造出更多的创新型食物,精心设计的口味、健康营养的元素、绿色制作的环境等都体现出了3D打印食物的明显优势。还记得食品加工的最后一次革命是在70多年前——微波炉的诞生,现在,是时候迎来一场新的革命了。
这是一个健康的选择
现代社会的人们往往应该会更注重饮食,但快餐店反而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孩子们变得挑食,甚至抵制西兰花这种蔬菜,他们便无法吸收到身体中本需要的营养。Lynette Kucsma认为,一旦人们接触到了3D打印出的印刷食物,这种情况便会有所改变,“人们会重新燃起对食物的兴趣。”她解释道。
Lynette Kucsma自己家里也有一个3D食品打印机Foodini,她深刻地体会到了这点,尤其是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通常,正常形态的菠菜会被孩子们拒绝,但通过Foodini打印出的菠菜小恐龙就会受到孩子们的热烈欢迎。
此外,3D食品打印可以迎合各种不同的饮食习惯。如今,素食主义、无谷蛋白、无乳制品等潮流正在兴起,而3D食品打印技术可以很好地应对这些日益增长的新趋势。
还有一点,你可以将其它电子设备与3D食品打印机做一个很好的协调。Lynette举了一个卡路里追踪器的例子,这个追踪器会把相关数据传输到3D食品打印机上,从而生成一份专属的定制餐点,但这些数据引发了许多隐私问题。
Jonathan Blutinger向我们介绍了3D食品打印对人类健康的另一作用,即在医院里面的应用。首先,通过3D食品打印出来的食物可以很好地适应病人的营养需求,帮助他们更快恢复。
像Biozoon这样的分子食品,可以针对老人不同的身体状况提供合适的营养粥,但老人在食物咀嚼上仍会遇到困难,而以3D的方式重新打印后的粥,老人们的接受程度更高,提高了老人们在医院的生活水平。
一位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3D食品打印可以把医学和人类营养无缝结合,帮助病人更愉快地进食。”这不仅意味着3D打印食品能够满足病人的基本营养需求,还意味着我们也能将个别药物融入其中。
相关美股SSYS XONE DDD
美股投资网(公众号TradesMax)发布2019上半年最受投资者关注的十大美港股榜单,特斯拉再度位居榜首,小米、蔚来分列二三位。
据介绍,本次榜单以美股投资网超百万美国投资者网络数据关注个股的数据为基础,结合成交量、新闻热度,筛选出最受投资者关注的美港股公司,具有相当的代表性。除特斯拉(TSLA)、小米(01810)、蔚来(NIO)之外,苹果(AAPL)、阿里巴巴(BABA)、京东(JD)、Beyond Meat Inc(BYND)、Jumia Technology(JMIA)、Zoom Video(zoom)、中烟香港(港股06055)(06055)。从榜单来看,2019上半年最受投资者关注的美港股集中在科技板块、汽车板块,值得注意的是,榜单中2019年新上市个股占比近半。
NO.1、特斯拉(TSLA)上半年跌幅27%
经历了2018的“大新闻”频出和暴涨暴跌,2019年上半年特斯拉可以说是跌落神坛。一季度的交付量远逊于预期,再度陷入亏损中,股价一度跌落谷底至177美元。
特斯拉第二季度交付量创纪录地反弹超过30%,并有望在第三季度恢复盈利。美股投资网投资研究团队认为,特斯拉的反弹可以继续,取决于下半年的交付量是否会保持以及是否可以实现盈利预测
NO.2、小米集团(01810)上半年跌幅23%
小米今年第一季度的净利润为20.8亿元,同比增长22.4%; 第一季度营收为437.6亿元,高于市场预期的417.6亿元; 海外市场,特别是印度,小米取得了非常光明的成就,但由于国内手机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股价表现仍然低迷,且自2019年以来持续下滑的趋势。美国股票投资网络投资研究小组认为,小米2019年发布的“Mobile AloT”战略将成为一个突破点,市场将关注其loT行业表现。
NO.3、蔚来(NIO)上半年跌幅58%
蔚来去年九月上市,股价从上市时的13.8美元,一路下跌到如今的2.35美元,股价下跌了82%,连续燃烧事件又让不禁要问:蔚来到底有没有未来?
日前,蔚来宣布自动辅助驾驶系统Nio Pilot降价,并公布了最新的补贴方案,刺激股价一度大涨15%。相信在下半年蔚来仍会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NO.4、苹果(AAPL)上半年涨幅28%
苹果作为巴菲特的重仓股票,在2019年上半年创下215.31美元的新高。苹果2019年第一季度的收入为580亿美元,超过市场预期的570亿美元,而净利润达到近116亿美元。由于苹果不再发布iPhone,Mac和iPad销售,市场普遍认为这是该公司销售下滑的迹象。此外,苹果创新的下滑一直是市场关注的重点。 Apple的灵魂设计师是否会影响未来的产品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NO.5、Beyond Meat Inc.(BYND)上半年涨幅 543%
今年的BeyondMeat是一匹大黑马,资本市场给予了高度认可。 BeyondMeat在上市当天的价格为45美元。截至2019年7月2日,该公司的股价已上涨至149.71美元,同比增长232.68%。 在2019年第一季度,该公司的净收入为4020万美元,同比增长215%,高于市场预期的3890万美元。资本市场似乎对一磅售价68美元的工厂矿工抱有很高的热情。不过,一些媒体还表示,植物肉可能会导致癌症。但无论超出肉类的价格如何仍然在资本的热情下上涨。
NO.6、京东(JD)上半年涨幅 49%
经历了亏损扩大和明州事件之后,2018年下半年京东的股价开始了暴跌模式。不过在2019年上半年随着负面新闻的逐渐消散,京东的股价重新回到了上升通道,并且第一季度京东向市场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2019年第一季度,京东营收1211亿元人民币超出市场预计的1200.8亿人民币。美股投资网投研团队认为,京东下半年能否持续上涨,关键还是要看公司的盈利水平。
NO.7、Jumia(JMIA)上半年涨幅 82%
非洲的亚马逊,电商公司-Jumia,上市首日开盘暴涨120%,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眼球。上市至今已经有2个多月,股价也经历了暴涨暴跌,最高时,股价一度到达49.77美元,较发行价涨超162.63%,但不久又直线下跌,曾一度跌破发行价,随后公司股价处于盘整阶段,目前仍然处于低位。
公司曾被喻为非洲阿里巴巴、非洲亚马逊,2019年第一季度收入为3180万欧元与上年同期的2830万欧元相比增长了12.3%。公司第一季度净利润为亏损4580万欧元,比去年3410万欧元大幅上升。
NO.8、Zoom(ZM)上半年涨幅 147%
视频会议软件Zoom上市之际一度点燃了资本市场的热情,股价最高时曾达到107.34美元。较发行价上涨了65.13%。美股投资网投研团队认为,Zoom受到市场追捧的主要原因是其强劲的财务表现,与大量流血上市的独角兽不同,Zoom在上市之前已经实现了扭亏为盈。
NO.9、AMD 上半年涨幅 37%
AMD 推出的新芯片给市场重获信心,电脑,手机,等市场份额也得到了改善,威胁到 INTC, 股价表现也惊艳市场,与英特尔形成巨大竞争优势。
美股投资网投研团队认为,踏入7月以来股价异动暴涨,短期回调是常态。
NO.10、阿里巴巴(BABA)上半年涨幅 26%
由于市场因素,仍处于高速增长的巨无霸阿里巴巴今年上半年股价也坐起了过山车。但随着阿里将二次在港上市的消息传来,再度吸引资本市场的眼球。
本文不构成且不应被视为任何购买证券或其他金融产品的协议、要约、要约邀请、意见或建议。
本文来源:美股投资网(公众号:TradesMax)https://www.tradesmax.com/ ——旨在帮助全球交易美股的投资者理解美国企业,基本面,技术面深度分析,发掘10倍潜力暴涨股,对美股感兴趣的朋友赶紧关注我们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Beyond Meat的大股东之一在吃过Beyond Meat生产的人造肉后,评论说:
这人造肉看上去不仅像鸡肉,而且闻起来也跟鸡肉的味道一样。我咬了一口,味道和质地也像真正的鸡肉。但当我得知这肉完全不是鸡肉做的后,我被震惊了。这鸡肉完全是由植物制成的。可能没看出它和真的鸡肉有什么不同。
从营养学角度来说,人造肉和真正的牛肉所含的热量差不多。Beyond Meat生产的4盎司人造肉饼含有270卡路里的热量,Impossible Foods的人造肉饼有240卡路里。而碎牛肉的营养成分虽然不一样,但同样尺寸含80%碎牛肉的肉饼拥有290卡路里。
在蛋白质方面,人造肉和真肉的蛋白质含量大致相同,其他营养元素则不同。有些人可能会认为植物做出来的人造肉饼含有纤维,但不喜欢它们更高的钠含量。
总体上来说,人造肉究竟健不健康可能更重要的是它们的做法和配餐。毕竟,油炸和清蒸是不一样的。如果像汉堡王套餐那样给你人造肉汉堡的同时带上炸薯条和可乐,你肯定不认为它是健康的。
至少,渥太华大学肥胖研究专家Yoni Freedhoff不认为人造肉属于健康食物。他说,人们可能没有意识到人造肉的饱和脂肪含量与真正的牛肉汉堡相当,“人们总是欺骗自己,说这种东西不仅是更好的食物,而且还健康。”
有一类人很有可能会认为他们是健康的:素食主义者。毕竟人造肉是真的没有肉。
真肉汉堡和植物性汉堡在卡路里,脂肪和蛋白质方面数据都非常相似。
植物性汉堡含有较少的胆固醇。虽然经典的Whopper含有90毫克的胆固醇,但是Impossible Whopper只有10个。
然而,以植物为基础的汉堡往往比它们的肉类对应物含有更多的盐。Impossible Whopper有1,240毫克的盐 - 比原来的Whopper多260个。 Beyond Famous Star的盐含量比汉堡含量高340毫克。
投行巴克莱的结论是,当谈到以植物为基础的汉堡时,许多人“误认为它们比实际更健康”。
Beyond Meat and Impossible Foods正在继续调整他们的食谱。例如,Impossible Burger 2.0今年早些时候推出,其设计比原来更健康(更美味),脂肪和钠含量更低。https://www.beyondmeat.com/
5G网络技术指的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Fif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s),是完全的无线通信技术,提供高达25Mbps的连接速度。5G技术支持虚拟专用网(virtual private network),上传和下载文件的速度非常快。5G价格低廉,可以被多个用户使用。
5G正在成为2019年最大的主题投资热点。作为通信技术发展的最新阶段,5G以更大的带宽、更高的网速,在应用领域可以衍生出完全不同于4G时代的产业。
按照美股投资网估算,5G网络投资整体将达到1.2万亿~1.5万亿元,垂直领域融合数倍于网络投资。这也是市场热捧的“新基建”驱动方向,5G网络的基础建设是比拉动更大规模的信息产业经济产出。
从时间节点上看:
1、今年上半年临时商用拍照+运营商开启5G招标,将成为5G商用正式启动的信号;
2、下半年起5G基站将开始大规模建设;
3、今年底或明年初5G牌照发放,将成为最重要的标志事件;
在网络建设这一主线上,细分领域包含5G承载网、光模块、通讯网络设备、光纤光缆、基站天线、高频器材等多个投资项目。
以上部分都属于5G的基建投资部分。而市场目前热炒的,多属于下游的应用层。
5G网络的场景应用分为三波段:EMBB(高带宽)、MMTCL(大联接)、URLLC(高可靠&低延迟)
1、EMBB的实质是全面提升网络速度,增强网络体验,比如之前热炒的4K高清概念,实质就是更大的带宽带来了更高的视频清晰度。未来云上办公、云上游戏、云化AR/VR都是基于高宽带带来的便利。
2、MMTC本质上市延续了4G的物联,可以理解为高阶版的物联网,即链接更多的智能终端,实现万物互联。
3、URLLC是5G应用的较高阶段,因为超高的可靠性和极低的延时,使得其可应用于自动驾驶、移动医疗等高精度要求的行业。
近期美股热炒的主题,基本都是基于上述应用场景衍生而来。下图就将主要的主题与其对应的应用场景表示了出来。
5G最重要的应用场景可能是超高清流媒体(视频、游戏、VR/AR等)、车联网或自动驾驶、网联无人机。此外,物联网作为5G最重要的应用方向,实际上包括了车联网/自动驾驶、网联无人机、工业互联网、智能家居等,从2018年的发展来看,物联网是超预期的。
美股投资网研究团队认为,万物互联将会是5G时代最宏大的投资图谱,其背后对应的是数百亿的芯片需求和储存需求——100倍级别的数据增量,将会引爆算力和储存的市场。不管是人还是物体,含硅量都将会出现重大的突破,从当前单一的手机、电脑、电视转移至全社会,从工业端到消费端。
2020年之前,人类属于碳基时代,因为我们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并且整个经济的发展依然紧紧围绕人类自身;2020年之后,伴随着新通信技术的崛起,自动化、机器人、无人机、物联网,每日的数据将胜过目前100倍,数据才是未来最重要、最黄金的资源禀赋。拥有数据、储存数据、分析数据、应用数据,半导体行业将会迎来燃烧时刻,中国全情投入的战略意义越发凸显,拥有半导体的国度和行业,将掌握以后硅基人类的真正未来。
1.4K高清概念:这是相对简单的一个概念,即更大的带宽带来了更高的视频清晰度,提高了用户体验。
2.边缘计算:相对于云计算,边缘计算可以让许多命令通过本地设备实现而无需交由云端,处理过程将在本地边缘计算层完成。从而大大提升处理效率,减轻云端的负荷。详见边缘计算词条。
3. 网络切片:网络切片可以理解为网络世界的交通调度,对网络实行分流管理,优化网络使用率,合理配置网络资源。
4. 异构计算:与边缘计算类似,都是为了节约计算资源,只是采用的方式是用由高速网络互连的一组独立计算机来完成计算任务,能协调地使用性能、结构各异地机器以满足不同的计算需求。
5. 泛在电力物联网:实现电网基础设施、人员及所在环境识别、感知、互联与控制的网络系统。其实质是实现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通信信息资源的(互联网、电信网甚至电力通信专网)结合,即电力行业的万物互联。
6. 数字孪生:即将物联网设备数字化,把一个连接入网的物质通过数字技术在电脑中克隆出来,通过数据计算可以为该物质进行分析、模拟等。
从实现难度来看,4K、泛在电力物联网的难度较低;其次是边缘计算和异构计算;网络切片的难度较高,但确是实现5G网络资源优化的基础,重要性非常高;数字孪生的难度最高。
在已有的券商研报中,泛在电力物联网和边缘计算介绍较多。其他概念多数受游资和短线玩家挖掘。
截至2019年3月底,各大手机厂商首批发布的5G手机包括:三星S10、小米MIX3、华为Mate X、中兴Axon 10 Pro和OPPO首款5G手机。由于英特尔的5G基带芯片预计要到2020年才能交货,引入英特尔技术的苹果预计将缺席今年的5G手机盛宴。
据市场研究公司IDC最新发布的《全球移动电话追踪季刊》(World wide Quality Mobile Phone Tracker)指出,2019年,智能手机市场的整体销量将出现下滑,智能手机市场销量或将预见连续三年的下滑。但受5G潮影响,下半年智能手机销量会有所回升。
据IDC估算,2019年,5G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为670万部,占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比重为0.5%,到2023年,该比率将提升至26%。即每生产四部手机,其中就有一部是5G手机。
5G 相关美股: VZ KEYS QRVO QCOM CRNT INTC MU INSG SWKS TMUS T S 华为
今日,我们扫描到两只美股暴跌到深渊,一个是曾经是游戏巨头,营收80亿美金,是是美国电子游戏、消费性电子产品与无线服务销售商
GME
公司今日财报数据公布后,销售出现大幅下滑而且取消了股息,引发股东抛售,股价暴跌35%
股价累计下跌 90%,
该股引来短暂的抄底机会,因为空头可能需要回补而买入,该公司因为是零售业,未来也可能向其他零售业一样走向破产。
IFRX
公司今日宣布 用于炎性皮肤病的称为化脓性汗腺炎的药物与接受安慰剂的患者相比,未能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显示出统计学上的显着反应。该药物IFX-1正在一项针对9个国家超过40个地点的179名患者的多中心2期研究中进行评估。消息出来后,股价一天暴跌90%,从35美金跌到4美金
该股严重超卖,将会出现短暂的小反弹,是风险系数很高的股
至于如何抄底,请询问 美股分析师 微信号 meigu55
InflaRx N.V.专注于应用其专有的抗C5a(anti-C5a)技术来发现和开发一流的、有效的和特定的C5a抑制剂,C5a是一种强大炎症介质,在多种自身免疫疾病和其他炎性疾病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InflaRx N.V.的首要候选产品——IFX-1,是一种新型静脉内递送的抗C5a单克隆抗体,可选择性结合游离C5a,并在多种临床环境中显示出改善疾病的临床活性和耐受性。Fireman正在开发IFX-1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炎(Hidradenitis Suppurativa,HS),这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衰弱性全身炎性皮肤病。除HS以外,Fireman BV还打算开发IFX-1和其他专有抗体,以解决大量补体介导的疾病,包括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这是一种罕见且危及生命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美股投资网 https://www.tradesmax.com/ 每天提供美股第一手资讯,由前纽约证券交易所分析师 Ken 创立,带领着多为美籍分析师,前谷歌,facebook的程序员,利用人工智能协助选股。
今日BYND大涨13%,因为麦当劳的CEO Steve Easterbrook 在接受电视访问的时候称 “不排除把 Beyond Meat 引入到我们的菜单当中”。
美国目前有至少9家人造肉企业,全球共有26家。美国人造肉技术领先企业计划在2019年年底之前推出商业产品。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农业部将在今年秋季完成对人造肉检验和标签的有关规定。
不过人造肉能否端上餐桌还需市场检验。消费者对人造肉的理解、接受程度以及食物的安全性和价格的合理性等,将是人造肉能否替代传统肉类的关键。
人造肉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大豆蛋白肉,由大豆等植物蛋白制成,富含大量蛋白质和少量脂肪,在素食主义者中十分流行。另一类是利用动物干细胞和生物技术制造的人造肉,研究人员用氨基酸、糖、油脂等物质在器皿中培养干细胞,让它慢慢“长大”,其外观、口感类似于传统肉类。
人造海鲜?
在人造肉之后,资本市场将关注人造海鲜,“无鳍食物”目前主要做人造蓝鳍金枪鱼。蓝鳍金枪鱼被认为是制作寿司和生鱼片的顶级食材,但是由于生长缓慢及过度捕捞,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已进入濒危物种名录。
实现蓝鳍金枪鱼的实验室培养,不仅能保护海洋生态,减少能耗,还能避免人体吸收鱼类在海洋环境中体内所产生的水银、塑胶、生长激素、抗生素等有害物质。此外,实验室合成远快于鱼类生长周期,蓝鳍金枪鱼在海洋的生长周期大约是3年,但在实验室内鱼肉细胞数量每24小时就能增加一倍。
人造海鲜合成的大致过程:先是通过过滤和筛选,从一块活鱼肉中提取鱼肉细胞;然后在实验室培养,实现细胞分裂,变成鱼酱;之后再加入酶,提供细胞生长所需的糖、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并通过调整气压、酸碱度等模拟鱼体内生长环境,使细胞最终“长成”鱼肉。
卖空者对Uber的赌注增加到了15亿美元。Uber的借款在过去两周飙升超过160%,从1,360万股增加至3600万股。
优步的空头股票价值首次超过了Lyft的空头股票价值。
5月10日,Uber挂牌上市,美国今年规模最大的IPO正式落地。然而Uber股价当天即破发,收盘较发行价45美元下跌了7.6%。
5月29日周二,Uber股价收跌1.35%,报40.95美元。
“上周,我们发现Uber的融券有明显上升。”IHS Markit证券融资主管Samuel Pierson称,过去两周内,Uber的融券规模从1600万股飙升至3600万股,规模约合15亿美元,超过了Lyft的13亿美元。
融券,即证券公司出借证券给客户出售,客户到期返还相同种类和数量的证券并支付利息。投资者向证券公司融券卖出,通常称为“卖空”。如果证券公司已经没有证券可以出借,投资者也就无法继续做空某一股票。
Samuel Pierson提到,融券费率低下,也推动了Uber的卖空热潮。但由于70%的Uber证券已经出借,如果空头热情依旧,相关费率有可能会被推高。“一旦融券率达到80-90%,融券成本往往会成为做空者的一个重要考虑。”
Tesla特斯拉是全球电动车行业的标杆,不论是电动车技术还是理念上都独树一帜,也是国内电动车行业顶礼膜拜、参考学习的公司。但从公司经营上来说,特斯拉一直危机重重,电动车烧钱的问题很难解决,马斯克日前警告说该公司将在10个月后破产,除非采取彻底的财务改革,削减成本。
问题1:亏损严重,资金短缺
日前马斯克给全公司员工发了一封公开信,信中警告说尽管公司早些时候才获得了27亿美元的融资,但是现在只剩下22亿美元,这些钱只够公司支撑运营10个月,特斯拉上个季度亏损7亿美元,如果不采取核心性的成本削减,那么特斯拉公司将在10个月后破产。
马斯克表示,他以及刚刚上任CFO首席财务官扎克·柯克霍恩今后将亲自审查公司每一个部门的费用及银行账户上的每一笔支出,从工资到采购再到差旅费无所不包。并签署每一页支付款项,而马斯克本人将审查并签署每十页支付款项。马斯克将这一努力描述为“硬核成本削减计划”:
“这是硬核成本削减计划,但这是帮助特斯拉在财务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帮助实现我们的目标——帮助世界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他说,员工有几个星期的时间来控制开支,并找到改进的方法。
这不是马斯克第一次呼吁全公司要努力削减成本。
特斯拉缺钱的问题从最近一次Model 3涨价也能看得出来,3天前已将所有版本的Model 3电动汽车价格提高400美元。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特斯拉电动汽车的价格几乎一直在变化,尤其是Model 3型号。而且,售价35000美元的基础款Model 3已被撤下网页,只能通过致电特斯拉或去实体零售店订购。
在特斯拉网站上,最便宜的Model 3售价39500美元。而经过此次涨价,特斯拉网站上最便宜的Model 3售价已达到39900美元。
特斯拉财务数据方面
问题2:自燃起火引发安全隐患
在上海特斯拉地下车库自燃事件尚未公布正式调查结果之际,近日,美国旧金山一辆停在用户私人车库里的特斯拉Model S又发生自燃。幸好消防队员及时扑灭了火势,没有出现人员伤亡,而关于起火的原因,当地消防部门表示正在进行调查。
另外,前不久一辆蔚来ES 8在其官方授权维修中心进行维修时发生自燃,也引发了外界关注。事后,蔚来官方发布公告表示:导致车辆自燃的原因是该车辆此前底盘曾遭受过严重撞击,导致电池短路,最终发生自燃。
由于公众的高度关注,包括特斯拉、蔚来、比亚迪等品牌纯电动车近期的自燃事件,迅速引发了消费者的热议。无论是哪一个品牌发生的自燃现象,外界可能都无法真正了解到背后的原因,厂家一定会找出更多第三方问题,而车主未必都会认同。
不可否认的是,频繁的自燃事件令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潜在用户,在选购时多了一丝隐忧。
1、新能源车自燃引发的安全话题
频繁自燃的事件让消费者担忧的同时,很多人也都在疑惑:为什么电动车会自燃?电动汽车是否安全?
两周前特斯拉CEO马斯克曾经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很多媒体对每年数千起燃油车自燃致死事件视而不见,却对一次没有人员伤亡的特斯拉车辆自燃事件采用双重标准。
言下之意,这么多燃油车自燃你们媒体不去关注,我们才几辆车出事就连篇报道,实在是太“偏心”了。那么,媒体是不是很过分?
老话讲:抛开基本比率谈概率,都是耍流氓。这里先将燃油车和纯电动车的自燃概率做一个对比。
电动车方面,以目前行业标杆特斯拉为例。根据公开报道显示,目前全球范围内特斯拉的自燃事故约在50起左右,而根据特斯拉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2003年成立至2018年底,特斯拉总计售出车量接近50万量(其中2018年共销售24.5万辆)。由此可以推算出特斯拉的自燃率约在万分之一左右。
燃油车方面,以上海市为例,根据上海消防部门早在2011年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11年共接到900多起汽车燃烧火警,平均每天约3起,其中大部分为自燃”。而截止2011年上海机动车保有量为329万量,基本均为燃油车。如此可以粗略计算出,2011年上海地区汽车自燃的几率超过万分之二。
当然,上海地区燃油车的自燃率不一定具有普遍意义,但是仅从自燃概率上来看,特斯拉汽车的自燃率相比传统燃油车并不夸张,甚至是略低一点儿。那么,舆论为何如此关注电动汽车的自燃事件?因为这几方面因素:
首先,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纯电动车的车龄都相对较短,同时纯电动车的市场保有量远不及传统燃油车的百分之一。这样的前提下,现阶段纯电动新能源车的自燃概率显然缺乏说服力;其次,包括特斯拉在内的车企,都是标榜着“高科技、先进技术”的科技企业,公众自然要给予更高的期待。尤其是近几年刚刚上市的一些电动汽车就频频出现自然现象,如果在更长年限后随之出现了电池以及元器件老化,自燃概率是否继续增加?
这个问题,谁也不敢打保票。有出行领域的分析师对美股投资网表示:“电动汽车自燃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电池和车内的连接件。电池是因为目前电池生产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车辆续航,从而提升电池能量密度或提升充电功率,而目前行业内的标杆企业松下,都无法保证完全的安全。另外由于电动车的连接件都是大量使用高压线束,相较于传统燃油车的机械以及油管路连接,虽然能量损耗低,但自燃的风险也更高一些。”
的确,电池能量密度直接影响到续航里程;而高压线束这一电动汽车中所有重要部件的关键连接件,更是对散热、阻燃、使用寿命、导体电阻方面有着极高技术要求。
当一些电动汽车企业为了解决续航焦虑而增加电池能量密度时,这一块的隐患自然也就随之放大。目前市面上的电动汽车普遍使用三元锂电池,实际上就是将大量的高能量密度锂电池捆绑在一起。尽管电池企业和车企做了相应安全措施,但由于其物理特性,现阶段依然很难完全规避风险。至于各企业在高压线束及其他关键部件方面的技术水平差异,也会导致隐患的可能性参差不齐。
从自燃的概率上来看,即便电动汽车的自燃概率低于传统燃油车,但由于其本身的产品特性和公众的期望值,会更容易被媒体所关注,这也导致相关的负面影响会进一步扩大。
换个角度看,这并没有什么好抱怨的,作为面向未来的明星企业,鲜花掌声和质疑指责本就是对等的。更何况对于售价数十万元人民币的高档电动汽车而言,自燃问题本身就要比大多数的十万元级别燃油车更容易引发焦虑。
这些高关注度,在企业获得成功突破时会是一种助力,在企业遭遇困难时也将成为一种阻碍。而现在自燃问题的关注度,就是横在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的“鸿沟”。
2、每一次事故都是对一些用户的劝退
没有人会否认电气化、智能化是汽车工业的未来。不过就目前来看,受制于纯电动汽车的产品力和技术瓶颈,大部分中国用户在选购纯电动产品时,多少会带着一些规则和限制后的无奈。
而消费者在作出选购纯电动汽车的决定后,最大的顾虑除了续航能力及充电基础设施的不完善,自燃事件的频发也使得车辆本身的安全性问题,成为更多用户的焦虑重点。
对此,美股投资网在北京和深圳的纯电动汽车专卖店分别走访了多位准车主。对于自燃的风险,他们的态度都非常明确,都强调无论如何安全肯定是最重要的因素,而这几次部分品牌的自燃事件也直接影响了他们对电动汽车的选择。
其中,北京消费者曹先生对美股投资网表示:“我真不想买纯电车,但手里只有新能源指标。原本打算买(某品牌)来着,后来看到武汉那个自燃的事儿,虽然不是电池的原因吧,但还是有些不放心,现在也在看其他一些品牌。”
由此可见,现阶段用户对于新能源车的信任度并不高。而且,由于媒体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高度关注,每一次的负面消息也会直接用户的购买决定。可以说,在当下这个前期培育市场的重要过程中,每一次诸如自燃这样的负面消息,都会严重影响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但是,这也是造车新势力必然要承受的成长阵痛。
对于仍在发展初期的纯电动汽车行业而言,从业者应该清楚认识到,现阶段选择购买纯电动汽车的绝大多数用户,或许并不是因为你的汽车已经做到足够优秀,而是因为更多客观原因所致。
众所周知,时间对于正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比拼的年轻企业来说有多么重要。对于他们而言需要尽快让自己的产品上市销售,从而让资金流动起来。但是,时间紧不是忽视安全的理由,新闻中的自燃事故也提醒着行业内的从业者:不能因为追求高续航、快速充电而放松对安全的重视。
从现阶段来看,大容量电池和超快充电是已经成为未来纯电动汽车选购的必备条件。但这一切都是要建立在高度安全的基础之上,一款优秀的产品除了上述条件,同时要关注安全性、稳定性以及电池系统的长循环寿命,否则就别嗔怪媒体的“偏心”和“热情”。
问题3:自动驾驶系统不完善
美国安全调查人员周四称,在3月发生的一起特斯拉汽车致命车祸中,司机自动辅助驾驶功能启动,没有探测到司机的双手在方向盘上,这一发现可能加大对特斯拉辅助驾驶系统的审查,同时该公司试图在其汽车上增加更多自动化功能。
报道称,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的初步调查发现,特斯拉车辆当时以68英里/小时的速度行驶,高速公路的限速是55英里/小时,系统和司机都没有采取任何减速措施,特斯拉司机在撞上半挂车前大约10秒前开始使用Autopilot,系统在撞车发生前8秒内就没有检测到司机的手放在方向盘上,司机并没有试图避免撞车,特斯拉汽车冲到半挂车下面行驶,车顶被拖车直接剪掉。该委员会将继续调查车祸可能的起因。
特斯拉方面在一份声明中说,事故发生后不久,它与监管机构分享了有关Autopilot状态的信息,并表示功能在司机双手离开方向盘后就“立刻”启动。该功能在这次驾车过程的其他时间内都没有启动。
该公司补充说,“驾驶特斯拉的司机已经使用Autopilot行驶超过10亿英里,数据显示,当一名随时准备控制车辆的细心司机正确使用时,有Autopilot支持的驾驶操作更安全。”
一些特斯拉的司机表示他们能够在使用Autopilot时候避免长期握住方向牌,但特斯拉建议司机在使用系统时保持注意力,并双手握住方向盘。
这些事故也引发了对该系统的安全性的质疑,它们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在很少或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完成驾驶任务,但并不能完全取代人类司机。
在此之前,特斯拉汽车因“自动驾驶”行驶发生多起事故。
2018年5月,美国犹他州一辆特斯拉车以60英里的时速冲到一个交通路口时,撞上前方一辆消防车的尾部,特斯拉车辆驾驶员脚踝骨折,并称当时处于自动驾驶系统的开启状态。
2018年3月,据美股投资网报道,一名美国加州华裔驾驶人在使用特斯拉Autopilot自动驾驶模式时发生车祸,导致其身亡。而特斯拉此后发布声明称,这起车祸发生的唯一原因,就是车主注意力不集中。
2018年1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卡尔弗城一辆特斯拉ModelS以105km/h的时速与一辆卡车相撞,造成特斯拉轿车的整个前机舱报废,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车主声称车辆已开启Autopilot自动驾驶辅助系统。
2017年7月,据美国彭博新闻报道,美国明尼苏达州一名男子驾驶特斯拉电动汽车开启Autopilot驾驶辅助系统后突然加速,驶离了公路,导致司机和4名成年乘客在事故中受轻伤。
2016年5月,美国佛罗里达州一辆开着自动驾驶模式行驶的Model S,全速撞到一辆正在垂直横穿高速的白色拖挂卡车,车主死亡。
2016年1月,一辆开启自动驾驶模式的特斯拉在京港澳高速河北邯郸段,撞击一辆正在作业的道路清扫车,车主不幸身亡。
技术面分析
美国国家运输安全报告出来后,特斯拉股价应声大跌7.5%
我们打开日线图看到,特斯拉在380美金位置形成四重阻力线,一直无法突破,股价从最高点累计下跌45%,陷入技术性熊市。而且,今年的走势形成了标准的下降旗形态,一个波浪一个波浪的往下走,最高点不断降低,最低点也是不断降低,这就是我们所说的 lower high, lower low, 最终,在上周五,直接跌破下降旗形的通道。朝着200美金的心理关口跌去。
目前特斯拉的做空比例高达30%,做空的股数从三千三百万股,暴涨13%到3千7百万股。排在全美被做空股票前50名里面。所以,特斯拉这只股票是名副其实的高风险,高估值的股票。
2018 关键回顾:投资
美国和欧洲*医疗健康投资和交易总额创历史新高
*我们首次将欧洲风险投资总额和A轮的数据纳入其中。
2018关键回顾:退出
首笔付款创记录,部分细分领域表现反弹
2019 展望
全球调研公司Gartner预测到2021年,全球将有250亿台物联网设备,IDC预测,到2022年,物联网业务支出将达到1.2万亿美元,而管理咨询公司Accenture估计到2030年全球工业物联网市场可达到14.2万亿美元。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orporated 美股代号MCHP
是一家开发与製造特殊半导体产品的公司,业务经营分为半导体产品与技术授权产品部门。为家居物品提供能与wifi和云服务连接的半导体设备。随着世界变得更加互联,安全连接正成为所有嵌入式应用的普遍需求。无论是连接到其他系统、智能手机还是云,这些Microchip Technology应用都要求安全性,以提供 IP、品牌和收入保护。
Amazon 亚马逊 美股代号 AMZN
当一个项目足够复杂时,能够从中抽象出大部分的细节是一种非凡的能力。在2015年,亚马逊就开始了一系列的物联网服务,包括核心的物联网互连层,通过AWS Greengrass分析决策,并支持一个简单的按钮就可以快速订购快要用完的生活消耗品,比如 Echo 家居语言助手。
AWS即Amazon Web Services,是亚马逊(Amazon)公司的云计算IaaS和PaaS平台服务。AWS面向用户提供包括弹性计算、存储、数据库、应用程序在内的一整套云计算服务,能够帮助企业降低IT投入成本和维护成本。AWS提供了一整套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服务,使几乎能够在云中运行一切应用程序:从企业应用程序和大数据项目,到社交游戏和移动应用程序。
其中,AWS IoT 解决方案是一个全托管的云平台,使互联设备可以轻松安全地与云应用程序及其他设备交互。AWS IoT 可支持数十亿台设备和数万亿条消息,并且可以对这些消息进行处理并将其安全可靠地路由至 AWS 终端节点和其他设备。AWS IoT 平台支持客户将设备连接到 AWS 服务和其他设备,保证数据和交互的安全,处理设备数据并对其执行操作,以及支持应用程序与即便处于离线状态的设备进行交互。
IBM 美股代号 IBM
IBM面向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转型,并成立了IBM沃森(Watson)物联网全球总部,把云计算和认知计算确立为重要战略支柱,以人工智能方式推动物联网产业落地,在IBM的帮助下,物联网也将越来越智能。
去年,IBM携手数十家客户和合作伙伴宣布,推出建立物联网生态系统的重大举措,以更好地推动物联网合作创新。同时,IBM还正式启动了耗资2亿美元打造的位于慕尼黑的全新Watson物联网总部。Avnet、BNP Paribas、CapGemini和Tech Mahindra等公司将在IBM的全球中心共同配置开发团队,成立业内首个认知联合实验室。此外,该中心也将成为欧洲物联网标准化组织EEBus的创新空间。
1.Avnet –全新的物联网联合实验室
IT分销商和全球IBM合作伙伴Avnet公司将在IBM的Watson物联网总部开设一处新的物联网联合实验室,用于展示、开发和销售由IBM Watson支持的物联网解决方案。
2.Capgemini – 把物联网解决方案快速推向市场
全球IT咨询和技术服务提供商Capgemini公司将在IBM的Watson物联网中心配备一个认知物联网专家团队,共同帮助客户最大程度的实现工业4.0的潜力,针对特定行业开发认知物联网解决方案并推向市场。
3.Tech Mahindra – 从IBM Watson物联网平台将带来可观的新收入
Tech Mahindra公司是一家提供IT和网络技术解决方案的印度跨国供应商,也是IBM全球系统集成商之一,在世界各地拥有超过3000名专注于IBM技术的专家。该公司将在Watson物联网总部配备一个由6名开发人员和工程师组成的团队,以实现到2020年通过IBM Watson物联网平台实现大笔新收入的愿景。
4.BNP Paribas(法国巴黎银行)- 推动基于物联网的银行业创新
BNP Paribas是一家在74个国家开展业务的法国跨国银行,德国的Consors银行也隶属于该跨国银行。其将在IBM的Watson物联网中心组建一个由12名解决方案架构师、开发人员和业务拓展人员团队。通过与IBM的专家一起工作,他们将探寻物联网和认知技术如何推动银行业转型,并辅助保险和投资咨询业务等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5.通过EEBus为互联家居和汽车带来生机
作为EEBus联盟(欧洲领先的物联网联盟,由德国政府资助)的新进成员,IBM宣布将在其新建的Watson物联网中心为该机构提供一个创新空间。这一空间将用于设计、构建和展示融合物联网技术和开放标准的解决方案。
Intel 英特尔 美股代号 INTC
面对万物互联大趋势,英特尔多年前就在积极谋划向物联网转型,聚焦在自动驾驶、人工智能、5G和VR四大领域,尤其在人工智能和无人驾驶领域投入了大量资源和资金,并进行了大肆收购——包括167亿美元收购FPGA生产商Altera公司,153亿美元收购自动驾驶公司Mobileye,以此强化在物联网竞争力,还有数十亿美元投入生态建设,仅人工智能相关的创新企业,就已经投资了20多家。该公司最近表示,虽然其大部分现金流仍然来自客户PC空间,但它每年从物联网业务中赚得30亿美元。
Strategy Analytics物联网战略服务在报告《英特尔2016年物联网战略:基于水平平台创建垂直解决方案,并建立一个广泛的生态系统》指出,英特尔正全力以赴成为物联网的驱动力,并已构建出令人信服的、全面的物联网战略,以创纪录的研发投入、专利、合作以及关键并购来全力提升其物联网产品组合,具体如下:
精准聚焦物联网垂直市场:英特尔聚焦的关键物联网垂直细分业务包括:零售、智能交通(比如:汽车、无人驾驶交通工具和联网运输物流)、智能工业(比如:制造、能源和机器人)、智能建筑和医疗。
与领先的数据分析机构的合作和投资:包括18%的Cloudera股份来推广 Open SourceHadoop;英特尔至强处理器E7v3家族为SAP HANA提供了参考架构设计平台,SAS也使用了英特尔至强处理器E7v3以及具备高速数据存储接入和检索的英特尔固态硬盘(Intel SolidState Drives)。英特尔和SAS共同推出了内存处理引擎可进行实时的、预测性的分析。
目标明确的并购:在过去的24个月中,英特尔完成了六大主要收购,旨在增加其在物联网、云、数据分析和现场可编程阵列(FieldProgrammable Arrays)领域的实力。
大量的研发投入:2015年英特尔在研发上投入了121亿美元,是所有芯片厂商中研发投入最多的,占据所有芯片厂商当年研发投入总和的22%。
专利:2015年美国专利商标局授予英特尔2048项专利,专利数在去年所有企业中排名第九。
微软 美股代号 MSFT
对微软来说,一切都围绕着云计算。微软的核心物联网产品Azure是微软基于云计算的操作系统,Azure是一个综合性云服务平台,开发人员和 IT 专业人士可通过我们的全球数据中心网络使用该平台来生成、部署和管理应用程序。集成工具、DevOps和Marketplace支持高效生成任何内容。其中IoT套件架构在Azure之上,可帮助客户加速物联网解决方案的开发。
在微软看来,物联网包括的技术分类主要分为:终端设备、互联互通、数据采集和分析展现四大类。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物联网市场,微软循序渐进地进行物联网战略布局,通过发布一系列解决方案和进行针对性并购,完善自身的物联网拼图。
早在2015年微软Build大会上,微软推出了免费的Windows10IoT系统,打通了云平台WindowsAzure和嵌入式微平台.NETMicroFramework,并宣布将.NET框架开发平台开源。这一举措使得微软在帮助企业部署物联网技术更具平台化优势。此前,上述三个系统往往需要三类不同的开发人员,不仅开发成本较高,其升级和维护也都不容易。微软此举整合了三个系统,使得一个程序员一次可以完成三个层次的项目开发。而对于.NET框架开发平台开源,则意味着VisualStudio开始支持Android和iOS程序的编写,VisualStudio(开发环境)和.NET(开发语言)真正开始走向跨平台化。
2016年5月,微软宣布收购意大利物联网平台Solair。事实上,成立于2011年的Solair,一直以来也都基于Azure云平台提供服务,收购后Solair的物联网服务自然会整合进AzureIoTSuite,用于加强微软的物联网和企业云服务。
Solair目前已经合作了一批不同类型的用户,涵盖制造业、餐饮加工、零售业和交通业,比如意式浓缩咖啡机生产商RancilioGroup、为AIWA SystemSolution打造的智能工场、食品加工机器生产商Minerva Omega Group等等。
除此之外,微软还发布了面向中国物联网开发者、创客和合作伙伴的物联网开发套件。包含开发板、扩展板、摄像头、麦克风、温湿度传感器、光传感器、LED灯、MicroSD存储卡、WIFI模块等各种配套部件。这一款开发套件可以和中国国内物联网社区流行的生态系统相兼容匹配,方便中国的用户能够快速上手,进一步在中国构建物联网开发生态。
高通 美股代号 QCOM
高通是全球最大的小型处理器制造商,也是全球无线市场的基石。高通深耕物联网领域多年,目前每天出货的物联网芯片已经超过了100万片。基于连接、计算、安全等技术领域的持续研发和深厚积累,高通针对物联网打造了五大系列产品解决方案,分别是:移动SoC、应用SoC、LTE SoC、连接SoC和蓝牙SoC。从价格来看,产品也分得很细,从100美元以上的高端产品到1美元的芯片组都有覆盖。
1.Mobile SoC,这个功能和性能都堪比智能手机的IoT SoC主要用在嵌入式计算上,其代表便是骁龙820E嵌入式平台。这一类SoC的模块最为齐备,基本的Kryo CPU/Adreno 530 GPU,Hexagon 680 DSP/HVX、显示和视频引擎,摄像头ISP,安全模块,以及WiFi/蓝牙/LTEModem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对那些搞IoT硬件开发,需要功能全面的方案商和系统集成商而言是最趁手的工具。在骁龙820E之下还有骁龙600E和410E,满足不同层级的嵌入式计算需求。目前高通已经在商用出样包含有骁龙820E的开发板DragonBoard 820c。
2.Applications SoC,或者把其理解为家电SoC也行,和Mobile SoC相比它的不同在于刨除了4G LTE Modem,因为家里有WiFi,家电不需要通过蜂窝网络连接互联网,不带上Modem可以节省IoT的部署成本,这一点很好理解。上个月在CES上发布的SDR624和SDR212 SoC属于这个类别,它们在硬件平台上就为家电应用进行了优化。
3.LTE SoC,代表作是年前提前登场的MDM9206 LTE IoT全球多模Modem,该Modem直接集成了一颗1.3GHzCortex A7 CPU,服务供应商可在其上运行自己的定制软件。高通为其新推出了一个LTE IoT SDK开发工具包,除赋予了他们实现MDM9206 Modem的附加功能(如GNSS卫星导航)之外,这么做的最大收益还是省去外置微控制器的需求,可降低部署成本,提升设备续航和安全性,MDM9206在商业/工业IoT领域里能发挥出它最大的用途。可以预见的用例有智能表计,智能网关,或是资产追踪等解决方案。
4.Connectivity SoC,字面上也是连接,不过它只关注WiFi和蓝牙连接,代表产品为QCA4020 SoC,支持WiFi、蓝牙LE5.0、以及ZigBee和Thread等物联网规范,借助高通提供的SDK,在该平台上的智能家电产品可以做到如人脸识别、根据房间人数自动调节温度、微波炉自动关机,牛奶加热控温等各种细枝末节上的人性化照顾。
5.Bluetooth SoC,专精蓝牙的物联网芯片,目前有QCA4024属于这一产品线中,它相当于去除了WiFi支持的QCA4020,该芯片可用于智能家居里的灯泡、开关、电视、恒温器以及智能音箱等各种联网家电的通信。因为它的芯片面积最小,所以最节能也最省钱。高通在QCA4020和QCA4024上都有和亚马逊及微软进行合作,想必接下来的智能音箱产品里我们会频繁看到这两套芯片方案出场。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三星公司在物联网方面很有想法,推出了ARTIK 智能物联网软件平台在尝试占领市场份额。该平台包括ARTIK0和ARTIK7两个系列,其全新的设备管理功能将作用于三星ARTIK云服务和扩大的合作伙伴生态体系。
在今年的CES展开幕前,三星电子发布智能物联网(IOT)战略愿景,宣布为所有设备提供智能连接和安全解决方案,旗下所有产品将于2020年之前接入物联网。基于三星“SmartThings”平台之上的智慧生态,这个生态涵盖家居、办公及移动生活,展现了其“物联网野心”。
作为消费电子领导品牌,三星是距离物联网全面落地较近的一家企业。其IoT战略布局呈现“先产品后平台,先单品后系统,先底层后顶层”的显著特征,推动智能生态建设,加快物联网在消费电子类产品中落地。
AT&T 公司 美股代号 T
联网是“物联网”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AT&T和其他主要无线运营商都希望他们的网络是大部分物联网业务的基础,特别是那些有需要进行远距离通信和多个站点之间的通信的客户。
10多年前,当苹果推出第一款iPhone手机时,其传感、定位、万物连接功能让AT&T意识到未来通信业将发生巨大变化,传感、物联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为此,AT&T结合自身注重科研的传统,投入较多资源提前布局物联网、传感等新技术和新应用研究,在下一波科技浪潮来临前未雨绸缪,为核心科研能力掌控、创新突破做好准备。
目前,在美国的物联网市场,AT&T占市场份额高达43%,在全球财富1000强中,99%的企业正在应用AT&T为其提供的物联网服务。AT&T拥有科研实力很强的AT&T领先技术实验室、AT&TFoundry创新中心和AT&T车联工作室等机构。其中AT&T领先技术实验室的任务是针对当前行业、市场等的难点问题,通过发明颠覆性技术解决并推动未来的创新,其研究项目主要包括创建尖端先进的技术,用物联网建设中的数据分析、云服务、智能系统等对网络和服务质量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