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周二收高,标普500指数创收盘历史新高。美联储正在召开为期两天的货币证策会议,周三公布结果。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将按兵不动。
截至收盘,道指涨幅为0.83%;纳指涨幅为0.39%;标普500指数涨幅为0.56%;
英伟达今日早盘一度下跌约3.9%,但随后在黄仁勋于GTC大会投资者活动上的讲话提振下,股价强势逆转,最终收涨1.07%。
黄仁勋说了什么?
在周二GTC大会期间举行的投资者活动中,黄仁勋向与会者阐述了公司的竞争优势。他指出,由于英伟达在芯片和软件领域的广泛布局,使得公司在全球数据中心设备支出中占据了显著地位。黄仁勋进一步预计,全球每年对数据中心设备的投入将达到惊人的2500亿美元,而英伟达的产品将在这一市场中获得超过其他芯片生产商的份额。
黄仁勋强调,英伟达正积极致力于软件的开发,以促进各行各业对AI技术的采纳和应用。公司不仅提供先进的AI模型和其他软件,还根据客户的算力和运行芯片数量进行收费,从而实现了业务模式的创新和拓展。
在讲话前,黄仁勋在媒体节目中被问及英伟达为何能成为市值2万亿美元的公司。他回应称,电脑作为人类最重要的工具,其能力正在不断提升,可以理解和处理各种信息。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而英伟达的工作对于推动这一行业的发展具有非比寻常的影响力。
黄仁勋的讲话不仅展示了英伟达在数据中心和AI领域的强大实力,也提振了市场对公司的信心。这一积极信号对于与英伟达业务相关的DELL、HPQ等公司同样具有积极意义,有望推动整个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英伟达股价的强势反转不仅为自身带来了积极的市场反响,同时也为众多与之关联的人工智能股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使得这些股票的损失得以显著减少,甚至实现了由负转正。
我们今天抄底 VRT
英伟达合作商之一的服务器冷却系统VRT,今日跟着其他半导体一起小幅回调。我们抓住机会,73美元提示VIP社区,炒底 VRT。
截止收盘,VRT 强劲反弹,抹平全部跌幅5%。
SMCI今日为何暴跌?
据最新消息,超微电脑(SMCI)已将其即将增发的股票价格目标下调至每股875美元。
此前,该公司已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文件,计划通过增发200万股普通股来筹集资金,旨在扩大产能、增加研发投入以及满足其他营运资本需求。此次增发完成后,SMCI在市场上的流通股票总数将增加至5,860万股。
作为此次发行的独家承销商,高盛集团近期推迟了发行时间,并正在以非正式的方式向市场传达价格信息。知情人士指出,最终的定价工作预计将在SMCI股票于周三开始交易前完成。这一决策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表明高盛和SMCI正在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以确保发行能够顺利进行。
据美股投资网了解到,此前,SMCI原计划以每股900美元至1000.68美元的价格区间出售这批股票。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投资者情绪的波动,这次发行逐渐转变为一种“市场化交易”,即股票价格可能会根据投资者的实际需求而超出或低于原先的提议范围。这种灵活性反映了现代股票发行市场的特点,即发行方和承销商需要更加敏锐地捕捉市场脉搏,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
按照每股875美元的价格计算,SMCI此次发行最多可筹集17.5亿美元的资金。
周二收盘时,SMCI股价为每股910.97美元,较周一收盘价下跌约9%。这一跌幅在宣布股票发行后一度扩大至13.8%,显示了市场对这一消息的敏感反应。
然而,从长期来看,SMCI的股价在过去12个月内涨幅近1000%,市值更是高达560亿美元,这充分说明了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乐观预期。
值得一提的是,SMCI近期还成功被纳入标普500指数,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市场地位和影响力。作为计算机服务器制造商的佼佼者,SMCI在人工智能热潮的推动下实现了快速发展,其股价涨幅甚至超过了知名图形处理器制造商英伟达公司。这一成就不仅证明了SMCI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也为其未来吸引更多投资者和合作伙伴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目前关于发行股票的价格和时间等细节尚未做出最终决定。知情人士强调,这些信息可能会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而进行调整。高盛代表和SMCI发言人也未对此次发行发表评论。
日本退出负利率和YCC的靴子终于落下,但不少分析师认为日本央行货币正常化进程仍将是渐进式的。
在市场翘首以待之下,日本央行货币政策决议的靴子终于落地。
19日,最终,日本央行以7:2投票通过结束负利率,将基准利率从-0.1%上调至0~0.1%,并取消收益率曲线控制(YCC)政策。同时,日本央行还宣布将取消购买ETF和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但将继续购买日本国债,规模与此前基本持平。在通胀方面,日本央行预计通胀率在2024财年将超过2%。
决议公布后,美元兑日元持续拉升,逼近150关口。10年期日债收益率小幅上涨至0.762%,此前为0.75%左右。对利率最敏感的2年期日债收益率小幅下跌至0.177%,此前约为0.18%。上周,日债收益率一度全线录得数个月来最大涨幅。对此,日本央行今日回应称,如果长期利率迅速上升,可能增加日本政府债券购买规模。日经225指数和东证指数在短线下跌后转涨。
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仍会是渐进式的
虽然退出负利率和YCC,但市场人士普遍预期,日本退出量宽政策仍会是渐进式的。日本央行今日也表示,将暂时维持宽松的货币环境,未来日本央行将酌情实施货币政策。
安联投资全球多元资产首席投资总监赫特(Greg Hirt)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对日本央行退出非传统货币政策进程的期望不宜过高。“日本的经济形势近来表现出一定的脆弱性,经济增长数据上修,使日本经济勉强避免技术性衰退,但日本家庭实际收入持续下降,使国内消费持续疲弱。在此背景下,任何政策调整都将是循序渐进的。此外,我们相信日本央行已经吸取以往因过早及多次干预货币政策导致经济放缓的教训。”他称,“日本央行也一直强调,其目标是逐步过渡而非突然中断政策。因此,我们预计央行不会在当下直接开启紧缩周期,任何进一步加息都将高度依赖数据,并且具有不确定性。”
惠誉评级的首席经济学家库尔顿(Brian Coulton)近期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日本央行长期以来一直想要看到的工资和价格之间的良性循环已经显现,今年的“春斗”导致工资再次大幅上涨,巩固了这一趋势,但日本最近几个季度经济活动疲软。此外,虽然日本整体通胀从去年同期高点下滑,但更能反映国内价格压力的服务业通胀在约六个月里,一直保持在略高于2%的水平。企业也更有信心将劳动力成本的增加转嫁给客户,工人和雇主的通胀预期仍然很高。基于以上经济环境,惠誉预计日本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会是渐进的。“日本央行不会开启一个激进的紧缩周期,因为这有可能将日本重新推向通货紧缩。相反,我们预计利率将逐步上升,到2025年底也仅为0.25%。”他称。
欧洲资管巨头安本的名义利率主管洛克(Aaron Rock)也认为,首次加息后,日本央行将持续强调政策将保持宽松,接下来可能等到第三季度再进一步加息,将政策利率提高至 0.25%。
摩根士丹利强调,虽然取消了负利率和YCC,但日央行不会缩表。“取消YCC并不会否定日本央行购买长期日本国债以遏制长期利率突然上升的能力,YCC的框架对日本央行资产负债表上其他资产(如ETF和J-REITS)也很重要。“该行称,”为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日本央行会明确在较长时期内不出售资产的立场,即不会主动收缩资产负债表。”
如何影响日本股债汇?
在此次会议前,做空日债,做多日元,成为许多机构的选择。不少分析师都预计,考虑到日本退出量宽政策的过程将是渐进式的,接下来将持续看空日债,看多日元和日股。
赫特告诉第一财经,市场已很大程度上消化了政策初步调整的可能性,这使实际政策调整对市场的影响有限,“因此,我们对日本政府债券继续保持谨慎态度,对日元适度看好。虽然日本股市短期内可能会因日元走强和近期资金流动而受到影响,但日本央行适度的紧缩政策,加上仍然具有吸引力的企业估值和盈利前景,应会在中期内继续有利于日本股市。”
全球债券巨头品浩(PICMO)董事总经理兼多资产投资组合经理布朗尼(Erin Browne)此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日本央行这次已经很好地向市场提前预告了这一进程,市场也已对日本央行退出负利率政策进行计价。“总的来说,我们仍偏向减持日本债券,因为我们预期在全球主要央行今年均将降息的背景下,全球债市今年将表现相当好,跑赢日本债券。”布朗尼表示。
加拿大皇家银行旗下的蓝湾资管在此次利率决议前,将做空10年期日债作为其最大的宏观押注。该机构预期,10年期日债收益率今年底将进一步升至1.25%以上。
惠誉评级的经济学家海因兹(Jessica Hinds)同样认为日债收益率将上涨,但认为上涨幅度有限。她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称,市场此前确实对日本央行结束负利率和YCC定价,但日本国债收益率并没有那么大的增长。比如,10年期日债收益率有所上升,但仍远低于2023年10月的峰值,即略低于1%。鉴于10年期OIS利率目前约为0.92%,表明日本国债可能继续面临上行压力,但同时,其他主要央行也已发出信号,表示利率已经达到峰值,并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降息,这可能会限制日本国债收益率的上升幅度。
安本也在其全球政府债券策略中减持了日债头寸,同时看涨日元。洛克预计,紧缩的货币政策将预示着一段时期的日元强势,日元对其他主要货币的升值幅度将在8%~10% 之间。施罗德资管和荷宝同样押注日元上涨,摩根大通则建立了日元对欧元现货多头头寸。
贝莱德和英国对冲基金英仕曼认为,随着经济活力恢复,日股还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贝莱德日本主动投资主管巴布(Yue Bamba)称:“这是一个重大事件,但预计加息进程将是渐进的,从而保持宽松的货币环境并支持股市。日股增长的驱动力也是多种多样的、广泛的和持久的。因此,我认为我们距离对日股的完全定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野村基金也表示,建议投资者正面看待日本货币政策正常化对日本股市的影响,因为这代表日本经济环境已改变,正式摆脱长期通缩环境,经济不再是一潭死水,因此对日本经济与股市反而是利多因素。此外,即便退出负利率,日本仍与美国、欧洲存在极大利差,因此日元并不存在长期、大幅升值动能。只要日元汇率趋于稳定,对于日本股市短线干扰消失,日股仍会恢复向上走势不变。因此,退出负利率或日股出现短期震荡或回调,正好提供给投资者一个良好的长线进场加码的时机。
如何影响全球市场?
日本投资者持有的外国证券规模高达4.43万亿美元。因此,日本去年两次调整YCC政策,均一度冲击全球市场,尤其是全球债市。那么,日本正式退出负利率和YCC,会否再次冲击全球市场呢?市场人士普遍认为,短期会带来冲击,但整体影响有限。
根据上周的一份对273名业内人士的最新调查,只有约40%的受访者表示,日本央行自2007年以来的首次加息,将促使该国投资者抛售海外资产并将收益汇回国内。他们认为,日本央行政策利率的“有限上调”后,日本与其他主要经济体之间仍保持较大的利差,尚不足以促使日本投资者采取转变行动。
布朗尼也告诉记者,市场已对日本央行政策进行计价,加之日本央行也不会很激进而是会渐进地退出负利率政策和YCC政策,因而日本央行此次决议不太会像去年那样冲击市场。
数据也显示,即使在日本央行政策转向的预期不断升温的背景下,日本投资者在今年前两个月仍购买了价值3.5万亿日元的外国债券。去年,他们已购买了18.9万亿日元的外国债券,录得三年来最大规模。Fivestar Asset Management 的高级投资组合经理Hideo Shimomura表示:“我们看到此前大量日本散户资金外流到外国债券和股票中,我不认为日本央行负利率政策的结束,会改变这一趋势。”
但海因兹告诉记者:“日本加息很可能会给其他发达市场债券收益率带来上行压力。毕竟,日本是海外资产的重要投资者,因此日本投资者更高的国内收益率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他们对外国资产的需求,并可能导致现有资产的出售。”
美股大数据最新的研报也写道,日本央行退出负利率会减少全球便宜钱供给,令全球金融流动性短期承压。“日元是主要套息货币,在长期低利率和国内高储蓄的环境下,投资者通过低息融资后投向海外,一定程度上等于利用日本低息环境给全球提供流动性。国际清算银行(BIS)2022年调查显示,日元计价的外汇交易规模约占全球约16.7%,仅次于美元(88.5%)和欧元(30.5%),如果日元套息交易逆转(卖出资产并换回日元),将会导致部分资产抛售和流动性收紧。”该行报告称,“日央行停止扩表也会使得全球金融流动性短期承压,当前主要国家央行除中日外均处于紧缩周期,美日欧英四大央行持有证券规模由2022年初接近20万亿美元下降至2024年初的不足17万亿美元。此外,由于美联储继续缩表,并且隔夜逆回购已经降至低位也造成美国自身的金融流动性拐点,因此日央行停止扩表也会增加这一压力,直到美联储缩表降速。“
美股大数据同时认为,美债也会因此出现短期上行压力。除了日元套息交易逆转的影响外,伴随政策变化而来的日元波动,会导致对冲成本增加,也可能压制日本投资者购买美债的意愿,短期给美债带来上行压力。
美股投资网获悉,星巴克(SBUX)宣布将从4月1日起对全球领导层进行调整,包括任命Michael Conway担任星巴克北美地区首席执行官。Conway目前担任国际与渠道发展集团总裁一职,自2013年以来便是星巴克的合作伙伴。
星巴克首席执行官拉克斯曼·纳拉西姆汉(Laxman Narasimhan)表示“星巴克的‘双泵三重奏’重塑计划正取得重大进展,该计划重新调整了组织结构,以平衡地域重点与全球可扩展性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星巴克计划将其全球门店数量扩大到55000家,其中每四家新开门店中就有三家开在美国以外地区,因此将增加以下地区领导人
Sara Trilling将继续担任北美地区执行副总裁兼总裁,专注于提升零售合作伙伴的体验,同时发展该地区的门店组合。
Brady Brewer将从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营销官晋升为星巴克国际首席执行官。同时,星巴克表示,将不会撤换Brewer最近担任的全球首席营销官职位,而是将采用各地区首席执行官将获得地区营销支持的制度。
公司董事长兼联席首席执行官Belinda Wong和联席首席执行官Molly Liu将继续领导星巴克在中国的团队。
Lyne Castonguay则被任命为新设立的执行副总裁兼首席商务官和产品官,向Narasimhan汇报工作。据悉,Lyne Castonguay最近曾担任食品饮料制造公司Saputo,Inc的首席运营官。
此外,星巴克打算很快任命一位全球品牌创意负责人,向Narasimhan汇报工作。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报道指出,新日铁执行副总裁Takahiro Mori表示,如果新日铁收购美国钢铁(X)这笔交易成功,新日铁将把其美国总部迁至美国钢铁的总部所在地匹兹堡。这是新日铁为保证交易顺利进行的一项承诺。
Takahiro Mori是新日铁在这笔交易上的主要谈判代表。他表示“我们不仅将保留美国钢铁的匹兹堡总部(其他竞标者无法做到这一点),还计划将新日铁现有的美国总部从休斯顿迁至匹兹堡。”
去年12月,全球第四大钢铁制造商新日铁宣布,将斥资149亿美元全现金收购美国钢铁,收购价为每股55美元。财力雄厚的新日铁希望通过此次收购扩大其在美国的足迹,加强其全球巨头的地位,并利用海外扩张来应对疲软的国内需求。此次收购还有望令该公司的全球粗钢产能升至1亿吨。
然而,这笔交易交易招致了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议员以及强大的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的批评。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敦促监管机构“全面审查”这笔交易,并确定这一合并是否“符合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和工人利益”。白宫则表示,鉴于美国钢铁这家公司在美国钢铁生产中的作用,有必要对该交易进行“认真审查”,而美国政府认为钢铁生产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美国总统拜登上周表示,美国钢铁这笔资产应该留在美国国内。而拜登在11月大选中的对手特朗普则承诺,如果他再次当选,将阻止这笔交易。
在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一份文件中,Takahiro Mori表示,新日铁仍与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保持联系,并在就业保障、投资和其他方面做出了一些具体承诺。Takahiro Mori重申,新日铁将遵守美国钢铁和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之间现有的所有协议,不会裁员、关闭设施或将生产转移到海外。
新日铁表示,计划在9月底前完成交易,将保留美国钢铁的品牌,并已从日本银行获得160亿美元的融资承诺。此外,美国钢铁的股东将于4月12日就合并提案进行投票。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特斯拉(TSLA)的股价在周一一度大涨近7%,此前这家汽车制造商宣布将在一些欧洲国家和美国提高其Model Y电动车的价格。截至收盘,该股涨6.25%,报173.8美元。
根据上周六的一份声明,特斯拉表示,其Model Y车型的价格将于3月22日起在一些欧洲国家上调约2000欧元(2177美元)。上周五,特斯拉宣布从4月1日起提高美国所有Model Y车型的价格1000美元。
周一,特斯拉股价最高飙升至174.72美元,这是自连续两周下跌后一个多月来的最大涨幅。该股上周曾跌至近10个月低点。
值得注意的是,德意志银行分析师Emmanuel Rosner在一份投资者备忘录中表示“鉴于Model Y的库存持续偏高,我们认为特斯拉预告未来提价是为了刺激本月的销售,而不是坚实需求的迹象。”
伦敦证券交易所的数据显示,目前有49位分析师正在跟踪特斯拉的股票,其中位数估值为193美元,较一个月前的211.5美元有所下降,他们的平均推荐评级为“持有”。
高盛分析师将特斯拉股票的12个月价格目标下调至190美元,原先为220美元,原因是Model 3生产扩张面临的障碍以及其柏林超级工厂由于纵火袭击而停产。
上周日,由Mark Delaney领导的高盛分析师在一份投资者备忘录中写道,特斯拉的销售也将受到欧洲减少的电动汽车补贴、中国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国是特斯拉在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市场)以及需求放缓的影响。
该分析师表示“尽管我们仍然相信特斯拉在长期增长方面处于良好的位置,因为其在电动车和清洁能源市场的强劲地位......但我们认为近期电动车市场的较弱情况正在对收益产生影响。”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埃克森美孚(XOM)首席执行官Darren Woods周一表示,尽管与雪佛龙(CVX)在圭亚那的有利石油资产上存在竞争,但埃克森美孚并未试图收购赫斯(HES)。
在接受S&P Global能源会议CERAWeek的直接提问时,Woods表示,在与雪佛龙的争议中,收购赫斯并不是埃克森美孚的目标之一。如果埃克森美孚有意购买赫斯公司,它不会等到雪佛龙宣布其交易。
据悉,雪佛龙计划以530亿美元收购赫斯,这主要是为了在圭亚那的大规模石油资产中获得立足点。埃克森美孚根据Stabroek油区的合作经营协议,声称对赫斯在圭亚那的资产拥有优先购买权。据估计,Stabroek油区拥有110亿桶石油和天然气。
值得一提的是,埃克森美孚控制着Stabroek油区45%的股份,赫斯持有30%的股份,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NOOC)控制剩余的25%。
埃克森美孚本月早些时候在巴黎国际商会寻求仲裁,以此加剧与雪佛龙的争端。雪佛龙拒绝承认埃克森美孚的优先购买权主张,但已在财务报告中告诉投资者,如果仲裁法庭支持其竞争对手,其与赫斯的交易将无法完成。
Woods在CERAWeek的另一次采访中表示“我们希望确保根据合作经营协议(JOA)赋予我们的权利得到认可和遵守。” Woods还称,埃克森美孚也在试图找出雪佛龙的交易对赫斯在圭亚那资产的估值。
Woods表示“这让我们有机会……确保我们做出符合公司和股东最佳利益的决策。”
Woods补充称,埃克森美孚撰写了管理Stabroek油区的合作经营协议。“我们对该文件的意图、目标和语言相当熟悉。”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全球总市值第三的上市公司英伟达(NVDA),似乎正在变成一个面向YOLO交易人群(即以“你只活这一次”——You Only Live Once,为宗旨的激进投资群体)的赌博式交易对象。在美东时间3月18日召开的GTC大会预期催化之下,英伟达的期权活动刻画出一副令人感到无比惊讶的画面有交易员押注这家市值高达2.2万亿美元的全球最高市值芯片公司股价到周五将从目前的884.550美元实现翻番,达到惊人的1940美元。
英伟达股票本身对于三位数的涨幅,可谓并不陌生。由于全球投资者对英伟达用于人工智能(AI)训练/推理领域的AI芯片需求持极度乐观态度,在该领域份额超过90%的“AI卖铲人”英伟达可谓美股市场围绕AI的投资狂潮的最大受益者,该股在2023年飙升约231%。然而,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实现这一目标将是相当困难的,即使对市场上最热门的股票英伟达来说同样如此。
在YOLO交易群体来看,英伟达将于GTC大会公布的新一代AI芯片,以及英伟达CEO黄仁勋发表的关于AI领域最新研究以及应用进展的讲话,将是他们押注英伟达一周内股价翻番的最重要催化剂。在美东时间3月18日(3月19日),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在美国加州圣何塞SAP中心登台,发表GTC 2024的主题演讲《见证AI的变革时刻》。
此外,黄仁勋在大会上还公布了搭载新款AI芯片——B200芯片,以及搭载B200 AI GPU的GB200 Grace Blackwell超级芯片系统,并且公布了英伟达在AI软件(NIM微服务)、Omiverse云、具身智能等方面最新进展,暗示AI融入世间万物可谓大势所驱。
在美东时间3月18日的下午2点至2点30分之间,也就是GTC大会召开前,YOLO交易群体似乎买入了逾2.4万份英伟达看涨合约,这些看涨合约将于本周五到期,然而执行价格却高达1940美元。他们以大约900份合约进行小批量的买入步伐,总共支付约2.4万美元。
虽然与个位数级别的股价波动相比,这一交易微不足道,但它确实让人想起了2021年的meme股狂热浪潮。然而,这次的不同之处在于,芯片巨头英伟达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股票之一,而不是那种可以瞬间涨跌、让交易员从任何一个方向大面积获利的小型meme公司。
来自WallachBeth Capital LLC的的股票和衍生品交易主管迈克尔•贝斯(Michael Beth)表示:“英伟达一直是投资者最喜欢的参与人工智能趋势投资的标的公司。在本周举行的英伟达人工智能开发者大会上,我们现在也看到一些激进的散户交易员们正在做一些有趣的事情。”
Susquehanna International Group的股票衍生品策略联席主管克里斯•墨菲(Chris Murphy)表示,这种交易可能是一种尾部风险类型的对冲交易。理论上,交易员们可以持有英伟达较低行权的极短期看涨期权,并通过持有这些更远的out-of-money看涨期权的多头头寸来抵消这些看涨期权。
截至周一美股收盘,英伟达周一上涨0.7%收涨于884.550美元,盘中一度上涨5.2%。该股自2024年以来涨跌幅达到惊人的80%%。数据显示,周一总共有大约3.3万份具备激进行权价位和类似到期时间的英伟达看涨合约被买入,这是当天英伟达交易量第三多的合约。
在GTC大会,英伟达推出其所向披靡的AI GPU继任者——B100
虽然英伟达的收盘价几乎不可能接近这些激进期权的行权水平,但理论上,如果英伟达在美东时间周一下午在加州圣何塞召开的年度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后大幅上涨至1000美元左右,交易员们可能将卖出这些合约获利。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此次会议上发表了主题演讲《见证AI的变革时刻》,介绍了旨在扩大英伟达在人工智能计算领域主导地位的新款AI GPU,这一地位已经使英伟达成为全球第三大最有价值上市公司。
英伟达CEO黄仁勋 GTC 会议上表示,一种名为 Blackwell架构的全新型GPU处理器设计架构在处理支持人工智能的大语言模型训练/推理方面速度提高数倍,并且正式推出其所向披靡的A100/H100 AI GPU的继任者——B100。并且黄仁勋告知全球科技股投资者AI融入万物的趋势,比如AI+医药、AI+家电、AI+工业设计以及AI+机器人等融万物趋势已经全面降临。
黄仁勋强调,Blackwell架构的成本和能耗较前代改善25倍,为全球最强大AI GPU,由 2080 亿个晶体管组成,采用台积电4NP制程,支持多达10万亿参数的模型进行AI训练和实时大语言模型(LLM)推理。
基于Blackwell架构的 这一新款AI GPU由 2080 亿个晶体管组成,将成为全球最大规模数据中心运营商部署的新型计算机和其他产品的核心基础——英伟达表示,目前的核心大数据运营商包括亚马逊公司、微软,以及谷歌母公司Alphabet公司。英伟达还透露,谷歌和甲骨文公司基于Blackwell的新型硬件产品将于今年晚些时候上市。
黄仁勋在演讲中表示,人工智能是全球经济根本性变革的重要驱动力,而基于Blackwell架构的芯片是“推动这场新工业革命的引擎”。
他在周一的这场全球瞩目的会议上表示,英伟达“正在与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公司们合作,我们将实现人工智能对每个行业的承诺”,这是该公司自新冠疫情以来的首次现场活动。
新设计有如此多的晶体管——赋予半导体存储和处理信息能力的独特微型开关。黄仁勋表示,它实际上是两个芯片通过连接相互结合,确保它们无缝地作为一个整体运行,并强调的制造合作伙伴台积电将使用其 最先进的4NP技术来生产该产品。
据媒体透露,B100可能将采用集成CoWoS以及3D SoIC封装为一体的chiplet先进封装。作为Hopper系列的继任者,B100被寄予厚望,被业界认为是大语言模型(LLM)训练和推理的最强硬件。一直看涨英伟达的美国银行分析师Vivek Arya预计英伟达即将推出的B100 定价将比H100至少高出10%至30%。
基于Blackwell架构的B100 还将提高与其他芯片的连接能力,并采用新的方式处理人工智能相关数据,从而加快AI推理/训练进程。它是该公司下一版本“超级芯片”系列的重要一部分,这意味着它将与英伟达名为Grace系列的中央处理器结合在一起。用户可以选择将这些产品与新的网络芯片配对——一种使用专有的 InfiniBand 标准,另一种则依赖更常见的以太网协议。英伟达还将使用新款GPU更新其 HGX 服务器机器。
AI融万物之势席卷而来! 英伟达誓成为“背后的算力巨头”
尽管英伟达取得巨大成功,但该芯片巨头的营收高度依赖少数云计算巨头亚马逊、微软、谷歌和Meta Platforms等。这些公司正在向数据中心投入巨额资金,旨在通过新的人工智能相关服务超越竞争对手。
因此,英伟达面临的挑战是将其技术扩展到更多的客户。黄仁勋对此采取的目标方式是通过让全球企业和各国政府更容易地使用英伟达的软件、硬件以及CUDA等软硬件协同服务平台来实现快速布局基于英伟达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
黄仁勋的演讲拉开了为期四天的GTC活动的序幕,这场活动被称为人工智能开发行业的“Woodstock”。黄仁勋在演讲中多次暗示,AI融入世间万物的大趋势已经全面降临。
黄仁勋大会上还强调了英伟达算力所支撑的人工智能体系如何在各个行业中发挥作用,包括金融服务、公共安全、医疗保健、零售和电信等众多行业。演讲内容覆盖了使用大语言模型(LLM)提高银行和交易效率的方法,以及生成式AI在政府运营、医疗保健创新以及零售消费场景中为客户提供个性化购物体验的应用。
比如,英伟达所提供的Omniverse软件和服务,允许用户创建真实世界物品的数字双胞胎(也被称作数字孪生系统),该软件和服务即将应用于苹果的Vision Pro头显;英伟达数据中心将向用户设备发送图像和视频,为用户提供更逼真的体验。
英伟达透露,德国科技巨头西门子公司已将Omniverse集成到其Xcelerator工业设计软件中;全球知名造船商HD现代则计划首先在虚拟世界中建造完整的船只,从而在建造过程中使用该技术节省大量时间和金钱。
英伟达Project Groot则由一台基于Blackwell的新计算机组成,正在为人形机器人制造商提供平台化的软硬件协同服务。该项目将使机器人能够理解自然语言,并通过观察人类动作来模仿人类动作。黄仁勋强调,发展这样的具身技能是“当今人工智能最令人兴奋的问题之一”。
黄仁勋在演讲中披露,英伟达推出了助力未来人形机器人的多模态AI项目Project Groot。该项目采用通用基础模型,让人形机器人能够将文本、语音、视频甚至现场演示作为输入项目,并对其进行处理,采取特定的通用操作。Project GR00T由英伟达Isaac 机器人平台工具的帮助下开发的,其中包括用于强化机器人深度学习的新型Isaac 实验室。
英伟达同时宣布推出名为英伟达NIM的推理微服务,它是优化的云原生微服务,旨在缩短生成式 AI 大模型的上市时间并简化它们在云、数据中心和 GPU 加速工作站上的部署。英伟达将与微软和Hugging Face 等AI科技公司合作,确保他们的AI大模型能够在所有兼容的英伟达GPU上运行,比如使用NIM的开发者可以在自己的服务器或基于云服务的英伟达服务器上高效地运行模型,而无需冗长的配置过程。
美国消费日用品以及医药巨头强生公司则表示,正在使用英伟达技术加快人工智能相关软件的开发,该软件将在手术中使用基于英伟达GPU算力支持的先进AI分析。
英伟达股价破千,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在3月18日GTC大会之前,华尔街分析师们可谓集体上调英伟达12个月期限的股价预期,虽然不如“YOLO交易者们”期权所定价那样激进,但仍显示出华尔街对于英伟达股价的极度看涨情绪。
在GTC大会前夕,Truist Securities将英伟达目标价从911美元大幅上调至1177美元;HSBC将英伟达目标价从880美元大幅上调至1050美元;美国银行将英伟达目标价从925美元大幅上调至1100美元。
另一知名机构Cantor Fitzgerald则在英伟达3月8日暴跌超5%之后,以及在即将到来的英伟达 GTC 活动之前大幅上调该科技巨头股价,对于英伟达的目标价从此前予以的900美元大幅上调至1200美元,与另一机构Loop Capital的目标价位列华尔街最高目标价。
华尔街知名投资机构Wedbush Securities的资深分析师丹·艾夫斯(Dan Ives)在一份最新研究报告中写道:“让我们首先明确一点: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我们一直在关注华尔街的科技行业,这绝对不是泡沫,而是英伟达所引领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开始,而且现在已经迫在眉睫,它将对正在进行的软件/用例阶段引领的科技行业产生重大增长影响。”
艾夫斯领导的分析团队认为,对于一个未来价值将超过1万亿美元的AI货币化市场来说,这只是“第一局的顶部区域”,AI用例首先将触及某些科技企业,然后才是万众瞩目的消费端,苹果(AAPL)、Facebook母公司Meta(META)、谷歌(GOOGL)和亚马逊(AMZN)等科技巨头都看到了类似的影响力度,他们纷纷采取斥巨资来购买英伟达GPU,他们的目的大概率在于现阶段完善AI应用未来全面面向消费者时所需的硬件基础设施。
艾夫斯领导的Wedbush分析团队写道:“重要的是,支出和用例正在发生变化,我们的调研以及预测数据显示,预计到2024年,整体人工智能支出将占企业IT预算大约8%-10%,而到2023年,这一比例仅仅不到1%。”Wedbush补充表示,未来某家企业在英伟达H100芯片上每花费1美元,届时与之对应的其他企业在软件、IT服务和服务型基础设施等基于H100的AI应用层面的总计支出可能将增加10至12美元。
Wedbush分析团队表示,人工智能对微软、Palantir、Salesforce、ServiceNow、甲骨文(Oracle)、MongoDB和Adobe等软件型科技公司的影响才刚刚“开始显现”,并且与AI技术全面结合将有助于推动其他领域的发展,比如网络安全领域的公司,包括Zscaler、Crowdstrike、Palo Alto、Varonis、Qualys、Tenable和Okta。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最新预测,到2024年AI芯片市场规模将较上一年增长 25.6%,达到671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AI芯片市场规模预计将是2023年规模的两倍以上,达到1194亿美元。
但是英伟达最强大竞争对手——AMD对于未来AI芯片市场的预期更加乐观。在“Advancing AI”发布会上,英伟达最强力竞争对手AMD将截至2027年的全球AI芯片市场规模预期,从此前预期的1500亿美元猛然上修至4000亿美元,而2023年AI市场规模预期仅仅为300亿美元左右。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周一美股盘后,华米科技(ZEPP)公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数据显示,该公司Q4营收为6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下降44.0%;归属于公司净亏损840万元,上年同期亏损7550万元;摊薄后每股亏损为0.03元,上年同期亏损0.31元。
毛利率为34.7%,上年同期为20.7%。调整后归属于公司净利润360万元,上年同期亏损6030万元;摊薄后每股收益为0.01元,上年同期亏损0.25元。调整后EBIT为2820万元,上年同期亏损5130万元。
第四季度总出货量为210万台,较上年同期的450万台下降53.3%。
全年业绩方面,该公司营收为25亿元,同比下降39.8%,总出货量同比下降40.4%,至1210万台,归属于公司净亏损2.121亿元,上年同期亏损2.883亿元;摊薄后每股亏损为0.87元,上年同期亏损1.17元。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现金、现金等价物和限制性现金9.973亿元。
展望未来,公司管理层目前预计2024年第一季度净营收将在3亿至3.5亿元之间,上年同期为6.45亿元。
财报公布后,截至发稿,华米科技盘后跌超2%,报1.19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强生(JNJ)于周一宣布,正在与英伟达(NVDA)合作开发和推广新的用于手术的人工智能应用程序。
据了解,强生的MedTech部门和英伟达计划在从术前到术后的设备和平台中整合人工智能,以确保外科医生能够获得所需的所有信息。英伟达的医疗保健副总裁Kimberly Powell表示,例如,两家公司正在利用人工智能分析手术视频并自动化手术后繁琐的文档记录工作。
Powell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可以利用手术室内所有的数据来源,无论是你的声音,还是来自体内或其他地方摄像机的视频,以利用我们所处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时刻。”
强生MedTech的数字化全球副总裁兼负责人Shan Jegatheeswaran表示,一分钟的手术视频大约相当于25次CT扫描,因此拥有计算能力和基础设施来标注和广泛共享这些视频,对外科医生来说将是非常强大的。
此外,Jegatheeswaran还表示,短期内,对视频进行去标识化和增强处理有助于教育和培训外科医生。长期来看,可以在视频上叠加分析,以提供实时决策支持。更易获取的手术视频意味着住院医生将不必完全依赖于所在机构更有经验的医生的洞察力和可用性。
Jegatheeswaran在接受采访时称“想想运动员。他们观看比赛录像,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观看自己而不断进步,这是我们的起点。这是短期内的终极目标。”
据悉,强生的MedTech部门为心力衰竭、肾脏病和中风等疾病创建工具和解决方案,其技术每年用于超过7500万次手术。同时,英伟达在医疗设备和成像领域已有十多年的工作经验。
Powell表示,这次合作还处于“早期阶段”,许多应用需要时间进行微调和安全实施。然而,如自动化文书工作等非诊断性用途将帮助节省外科医生的时间,并“立即产生差异”。
Powell称“我认为我们所有作为病人的人都应该为这样的技术能够进入并触及所有临床医生、所有辛勤工作的护士和所有医疗保健人员感到兴奋。他们将拥有最好的工具和信息。”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3月19日4时-6时,英伟达(NVDA)创始人黄仁勋在美国加州圣何塞SAP中心登台,发表GTC 2024的主题演讲《见证AI的变革时刻》。鉴于过去一年多时间里AI带来的生产力变革,以及英伟达等一众概念股的表现,老黄的演讲已经变成全球资本市场翘首以待的热门事件。
在这场两个小时的演讲中,黄仁勋公布了搭载B200芯片的GB200 Grace Blackwell超级芯片系统,以及英伟达在AI软件(NIM微服务)、Omiverse云、具身智能方面的最新进展。
以下为演讲内容回顾
播放开场影片
黄仁勋登台,对观众们强调我希望你们搞清楚今天这里不是演唱会,而是一场开发者大会。
黄仁勋介绍了本届GTC的一些参与者,并强调这些公司不只是来参会,而是有自己的东西要来展示。
黄仁勋展示英伟达发展史,又提了将首台DGX One送给OpenAI的故事。
黄仁勋今天我们将讨论这个新行业的许多问题。我们要谈谈如何进行计算、我们要谈谈你所构建的软件类型,你将如何看待这个新软件,新行业中的应用 然后,也许(再谈谈)下一步是什么,我们如何从今天开始做准备,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黄仁勋我们使用仿真工具来创造产品,并不是为了降低计算成本,而是为了扩大计算规模。我们希望能够以完全保真、完全数字化的方式模拟我们所做的整个产品。从本质上讲,我们称之为数字孪生。
老黄开始介绍一系列“新加速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包括ANSYS、Synopsis、Cadence等。他也提及,台积电和Synopsys将突破性的英伟达计算光刻平台投入生产。
随着transformer模型被发明,我们能以惊人的速度扩展大型语言模型,实际上每六个月就能翻一番。而为了训练这些越来越大的模型,我们也需要更强的算力。
“非常强大”的Blackwell架构GPU登场
老黄现场对比Blackwell架构和Grace Hopper架构的GPU
老黄现场展示Grace-Blackwell系统(两个Blackwell GPU、四个die与一个Grace Cpu连接在一起)。GB200将两个B200 Blackwell GPU与一个基于Arm的Grace CPU进行配对。新芯片拥有2080亿个晶体管,所有这些晶体管几乎同时访问与芯片连接的内存。
为了处理大规模数据中心的GPU交互问题,也需要更强的连接(NVlink)能力。
这个GB200新系统提升在哪里呢?老黄举例称,如果要训练一个1.8万亿参数量的GPT模型,需要8000张Hopper GPU,消耗15兆瓦的电力,连续跑上90天。但如果使用Blackwell GPU,只需要2000张,同样跑90天只要消耗四分之一的电力。当然不只是训练,生成Token的成本也会随之降低。
把芯片做大的好处单GPU每秒Token吞吐量翻了30倍
毫无疑问,微软Azure、AWS、谷歌云等一众科技巨头都是Blackwell架构的首批用户。
接下来应该是应用侧的部分,先展示的是生物医药的部分,包括NVIDIA DGX云中的多项更新。
黄仁勋宣布新的AI微服务,用于开发和部署企业级生成式AI应用。老黄表示,未来如何开发软件?与现在写一行行代码不同,未来可能就要靠一堆NIMs(Nvidia inference micro service),用与AI聊天的形式调动一堆NIMS来完成训练、应用的部署。英伟达的愿景是成为AI软件的“晶圆厂”。
英伟达的AI微服务NIM网站已经上线。
NIM微服务提供了最快、性能最高的AI生产容器,用于部署来自NVIDIA、A121、Adept、Cohere、Getty Images和Shutterstock的模型,以及来自Google、Hugging Face、Meta、Microsoft、Mistral AI和Stability AI的开放模型。
NVIDIA AI Enterprise软件平台更新,包括NIM、构建RAG应用程序的工具等。随后老黄又分享了西门子科技、日产汽车等用如何在工作流中将Omiverse Cloud应用在工作流中。
黄仁勋宣布,现在支持将Omniverse云推流至Vision Pro。
可能是时间不太够了,老黄开始加速官宣一系列合作。其中提到全球最大电动车公司比亚迪将采用英伟达下一代智能汽车芯片Thor。比亚迪同时将使用英伟达基础设施进行自动驾驶模型训练,以及英伟达Isaac来设计/模拟智能工厂机器人。
开始提机器人了。黄仁勋表示,在我们的世界里,类人机器人很有可能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设置工作站、制造和物流的方式,并不是为人类设计的,而是为人类设计的。因此,这些人类或机器人的部署可能会更有成效。黄仁勋同时宣布一项名为GR00T的项目,旨在进一步推动英伟达在机器人和具身智能的突破性工作。由GR00T驱动的机器人可以理解自然语言,并通过观察人类动作来模拟运动。
除了机器人影像外,迪士尼的orange和green机器人也来到现场,这款机器人用的是英伟达为机器人设计的首款AI芯片Jetson。
黄仁勋带着机器人下场,现场播放ending影片
黄仁勋返场告别,全场发布会结束。
本文选编自“财联社”,作者 史正丞;美股投资网财经编辑何钰程。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